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2024-07-20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共12篇)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1

我们都知道, “感恩”是舶来词, 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 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而在我国汉文化中, “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 感恩输力”, 亦取“感戴恩德”之意, 体现着一种报答的情愫。西哲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企盼就是受人感激。”因此, “感恩”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是人不可磨灭的良知, 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 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 更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感恩教育”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 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 等等。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 唤醒心灵的真善, 催生行动的回报。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曾说过:“忘恩原是人的天性, 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 感恩则犹如玫瑰, 需要用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 感恩美德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而我国传统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却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模式:重灌输, 轻践行, 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性;重规范, 轻人格, 只注重学生的整体划一, 未能注重学生的个体特征, 未能深入学生的灵魂深处, 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重结果, 轻过程, 注重追求德育的终极目标, 忽视了德育过程的科学性、程序性, 肢解了德育的完整性。德育其实是一个复杂、精细的工程, 没有过程只求结果, 就好比寻找“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有就是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导致了学生之间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为此, 我校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 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率。

1.积极创建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学校的校园文化紧紧围绕“感恩”主题, 精心设计, 用心布置。比如:校园的布局, 有感恩路、思恩路、思源路;有命名为“永不言弃”、“闻鸡起舞”、“大爱无疆”、“学贵有恒”、“见贤思齐”、“静思”等石刻按一定的方位摆放着;有让学生早早起来晨读命名为感恩园的亭子;有画着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壁画。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路灯杆, 甚至是公共卫生间, 都悬挂着各种各样的感恩文化的名言名语、巨幅感恩图、感恩诗、感恩画, 上下课铃声音乐感恩歌曲等, 让全校师生时刻都能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

2.课堂是开展“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感恩也是一种品德。”学生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关键靠课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因此, 我们首先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 利用榜样的示范性力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用教师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学生。其次班主任利用学校开发的“感恩”教育系列校本教材进行主题班会, 让学生复述感恩内容, 讲述自己如何做到感恩父母、老师、朋友。接着, 班主任通过具体、真实的感人事例, 宣扬正义的感恩形象, 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 让学生认识到爱心、感恩是做人的根本, 是受人欢迎的美德。最后, 让孩子们到实践中体会感恩教育, 在帮助父母、叔叔、阿姨、邻居做好事过程中感受到感思的快乐。比如让孩子在给家人买礼物、给父母温馨的祝福、给别人的帮助中时, 获得赞赏, 等等。通过一次次的感恩主题班会, 让学校的感恩文化在校园中迅速蔓延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主题。

3.感恩教育工作要从小事着手, 大处着眼, 在方式上做文章。“怀抱一颗感恩的心, 争做一个成功的人”。感谢他人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此,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出板报, 布置班级学习园地, 撰写有关感恩的作文。每一个班级出一次板报, 要求学生用生动的版面、真实的内容, 表现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感恩故事, 让学生体会到感恩并不遥远, 感恩就在身边。每周回家做做家务、记住父母的生日、得到他人帮助后说声谢谢等, 通过这些小事来学会感恩, 每天心存感恩, 生活起来也快乐。这样家庭、班级、学校及至整个社会也更加和谐。

4.积极组织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为了开展更加广泛的感恩教育活动, 学生会的孩子们每周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以献爱心、感恩为主题的影视音乐作品, 并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学会唱一首感恩歌曲;每学年组织开展“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让孩子们在比赛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感恩的伟大;每学年还开展了“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从孩子们中评选出“自强人物”、“领袖人物”、“博学人物”、“阳光人物”、“科技人物”、“爱心人物”、“环保人物”、“艺术人物”、“体育人物”等, 让更多的孩子成为某个方面的优秀榜样。为了让孩子们参与到爱中来, 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感恩之中, 学生会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比如利用5.12大地震纪念日, 组织学生观看了大地震的惨烈场景, 观看企业、个人对地震的捐款视频, 以及在父母营救孩子、老师舍身救学生等影视作品;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感恩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邀请专家到校做演讲。

我校是一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管理对象的移民扶贫全寄宿制、全封闭式义务学校。学生整体来说纯朴、憨厚、耿直, 但由于家庭生活艰苦, 大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 很多孩子很小就喜欢喝酒抽烟, 行为习惯较差, 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的意识淡薄, 加上受封闭的环境影响, 思想比较狭隘和偏激, 容易受人指使和煽动,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曾一度要警察维持校园秩序。自2009年建校至今, 学校坚持把感恩文化渗透、融入到了学生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五年来, 随着感恩文化的积淀, 校园里开放出了德育之花。孩子们懂得了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走进教学楼、宿舍楼知道了轻声慢步;有人来了, 懂得了向来宾和气有礼地问好;同学们有了困难, 会主动地去帮助;在食堂会自觉排队按顺序打饭;在宿舍里会把宿舍打扫干净, 整理好宿舍内务, 卫生间里的水龙头漏水了, 会主动去关掉;课堂上会认真听课写作业了, 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了……我们去做家访, 家长们由衷地道出了他们的真诚感谢, 我们改变了他们的孩子, 周末孩子们回家懂得了替父母做家务, 懂得了父母的辛苦, 懂得了给父母问好, 特别懂得了不乱花钱……这一切的得来, 是感恩文化教育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绽放的光彩。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2

n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出,实施优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德,美等综合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者。理想,道德,纪律是道德教育,文化,文化,社会文化和自然科学文化的内容,以及道德教育的大部分社会和文化内容。决定要求各级学校必须更加注重道德教育。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指出:质量,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优质教育灵魂的学生群众。可见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n2。是人类社会的需要

n人是动物,人与别人不同 这种材料的最基本特征是人们具有社会的特征,这种社会特征的外在表现是性格,没有人性是没有人类社会。人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试图想象,如果人们不遵守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我们的社会将是什么样的社会。道德教育是父母的。作为抚养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是孝道的,不利于社会,但伤害社会,虽然他们的孩子有能力支持它吗? n3。学生自己的需要

n人们出生在某个人类社会中生活,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我们必须遵守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否则就有必要陷入墙中。大学的目的是,大学的性质在于,人们被从旧的实践中去除,即,最高的善良的王国,从皇帝到人民,并且他们都是培养自己为基础。Slim→首页→统治国家→平坦世界。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人才成为第一个成年人才,人是第一个意义。人才的特点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也可以获得就业门户通行证。财经大学国家经济管理系毕业 Lei工作经验。方雷在深圳很多候选人,没有收获,有一天,方雷发现在路边招聘招聘广告总经理,方雷包尝试心理招聘公司物料经理,工厂在庭院里,方磊到达,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黑色的压力的院子候选人,在一个长排的书桌前在招聘会前拥挤,候选人争吵鼓励喋喋不休卖给工作人员介绍推荐类型的证书。方磊看看战斗,你知道候选人和挂。nFang雷在候选人队伍中排队慢慢向前迈进。在团队的一边,工人用来洗水泥平台,一个未用尽的水龙头出来的一股薄薄的水,许多候选人从它的一边靠近去周围,偶尔Shot扭,不看看角色将不再控制。

nAt这个时候方雷是团队的尽头,看着不停的流水,虽然水不是太大,但好像都在他的心里。他记得在家的老区,家庭依靠雨的困境。没有体验过那种生活,如何欣赏珍贵的水。方磊冲过去。水龙头坏了,有必要停止流动 以上的压力下来,但手的水和拿出来。方磊寻找一块石头压抑,但环顾四周,空无一物。最后,他卸下了鞋带,将水龙头紧紧地绑在管子上。

nFang雷正忙于旁边的水管,突然有人拍拍他的肩膀,他回头看,是一个胖的老人西装,老人问他:你要应用吗?方磊靠近台阶,半转弯指着老人的水龙头说:这个工厂太浪费了,水龙头没有坏了,让水流流失了,所以走了,准备破产了那一天!

老人笑了,拉了方雷的手:先生不生气,请告诉我说,他带他到招聘阶段,挥手挥手平静下来,我是这家工厂的经理现在我宣布招聘结果。

nFang Lei惊呆了。胖老人笑了然后说:我想我们都知道,这一次我们只招聘一个图书馆资源管理器。我们看看这个。指的是一边绑着鞋带绑着一个坏的水龙头,水龙头一直在滴,我们曾经把它关闭?没有!说方雷拉到前面,只有绅士看到水龙头坏了,绑着自己的鞋带,因为他明白 即使一滴水也值得珍惜。请考虑一下,长水的坏水变成了盲目,变成了聋耳,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经理!看到老板除了重视技能,还要更注重候选人的性格。n4。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n教师是文明传播和文明创造的使者,国家需要教师教育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道德教育是安邦定国的一项基本措施,江总书记指出,不仅要依法治国,也是凭着德治,可见道德教育是重要的,老师是吃帝国食物是必要的国家分担担心,学校是国家做,学校没有理由没有责任振兴国家。2000年2月1日江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指出:老师作为一个人的灵魂工程师,不仅教书,而且善人。

可以看出,道德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主要教育理念。没有道德教育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教育概念没有道德教育,没有实行道德教育的校长不假装是校长。n(B)人才的科学概念

nTalent视图指的是人才本质及其发展和成长的基本视图,包括两个 内容:第一,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第二是人才如何成长。为社区做贡献的人是有才华的人,人才有不同的点,没有区别不便宜。人才生长是先天性的,具有可塑性。这是我们应该有的科学观点。n1。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

n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人才应该有什么基本质量?不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人才学校和教师的培训没有明确教育的目标,工作没有方向。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我认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是有才华的人。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一个是愿意为社区做出贡献;二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为社会做贡献。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人的美德不是人才。虽然有能力贡献社会(技术),但不想为社会做贡献,甚至利用自己的技术来伤害社会。这样的人没有美德不是人才,是社会渣。这两个人,社会宁愿选择前者,不想选择后者。你真的为卫生工作者工作吗?是人才!我们想象如果 没有工作严重的卫生工作者努力工作,我们的城市将是什么样的城市。而汽车研究生的疯狂盗窃可以说是天赋?不能!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只要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贡献青年志向,热心投入要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认真学习掌握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的智慧和献身精神献给祖国和人民,才能成为有用的。n②人才的基本素质

神学和道德素质:竞争依法,公众利益,世界是物质,没有精神。生活是更好的别人生活和实现自己更好地生活。

心理素质:兄弟,文明,诚信,守法,合作,将是一个男人。

n资格:社会生产的基本文化,基本技能,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强壮的体魄,会寻求知识,会工作,会生活,会发展。

n③人才的多样性,人才的多样性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有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人才之间的差异,只有 承认人才的差异,以允许学生发展个性,发挥学生的潜力。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身体,身体应该健康有序的发展和进步,任何有用的社会事业,职位缺乏,必须有人干,缺乏工作,较少资格工作。身体(社会)会出错。没有人能做所有的工作。这就是人才需求的社会多样性。人才有不同的点,但没有区分廉价和谦卑,社会生活的任何好处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应该为他对社会的贡献感到自豪,每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n2。人才的成长

理解人才成长的规律非常重要,它影响人们的心理发展,影响人们的教育思想,不能正确理解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常出现教育或教育无能的教育理念,教育无所不能或教育不胜任的想法有害于人才的增长。

n①先天性与先天性,具有可塑性。n②加强培养,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可以提高人才素质。

人才成长是进步和分层的。对 随着年龄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应该有不同的标准。

④学校教育对人才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nyd青春期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它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是人才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往往是进入就业门户。n(C)学生主题视图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学生教育渠道的激增,经济多样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世界全球化,带来生活和价值观的多样性,评价更新标准。只有培养听话的学生不是一个好老师,只有学会听取学生不再是好学生,空洞的教学和道德教育方法的现代道德工作已经变得苍白和虚弱。爱的学生是过去或现在是未来的永恒的爱,但不是一个老师的爱,要基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民主和平等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学生只能利用自己的感觉来吸收营养的精神,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而不是学生的感知,而不是学生的思维,分析,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教师必须珍惜学生的独立性,认识学生这种基本特征。所有的道德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从中得到启发,教育,发展。学生的主观观点也体现在道德要求上,学生的道德要求不能超越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能力,我们不能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求作为共产党的要求成员以思想政治,道德标准为中心基本要求。一般来说,我们的老师不反对学生是主体,而是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但往往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主题,这意味着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真正设定学生的主要概念。实施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首先,老师相信学生内在的主要能力,老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能放过让学生打电话给国王,不必做包。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过时的思想和威权风格的概念。二,实施学生的主导地位,关键是根据教育的具体要求,动员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活动空间。(4)系统视图

非道德教育管理体系概念,强调道德教育的管理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从道德教育的内容来看,从小学到大学是一步一步,螺旋式的系统,从道德教育机构的实施,人事,班主任,系,青年先锋,共青团,学生,家长,外部辅导员,是一个道德教育网络系统。从道德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视觉教育,隐形教育,明晰课程以及隐藏课程的角度,要求我们的道德经理(校长)有系统的观点,道德教育内容系列,道德教育路径网络,实行道德教育的全面管理,使道德力量形成共同努力,使道德教育工作形成强大的操作系统。与道德管理的系统视图可以避免道德工作的零打击,看到孩子踢头痛脚踏西瓜皮肤,哪里的无序现象。

nSecond,学校道德教育管理技术 n(A)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n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明确政党和青年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方面的状况 寻求学生道德基础的研究;学习道德教育发展规律;研究社会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通过学习和研究,确定学生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建立学生道德教育课程,建立主导课程,注重隐蔽课程建设的目标,小学生,隐蔽的课程为学生从微妙的影响,比明确的课程更明显,学生更容易接受。n(B)加强施工,奠定基础

n1。密切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道德教育,是学校的隐藏课程)

分析情况,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势在必行。分析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教育情况,使教师有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务之急。设立德德为老师,学生优先,服务第一,竞争保罗的理念,使老师必须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内部力量培养。

n②要求教师继续加强个人培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自培,齐佳,奖学金,桃桃是老师的成长,每个老师,特别是领导者必须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产品 非常自我训练。

n③建章系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除了依靠教师的建设有意识地培养内部动机外,外部力量也能起到催化作用。我们必须创造一个教师-道德的建设环境,环境必须是教育和教学工作,创造一系列规则创造,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规章,才能加强教师的建设。n2。密切关注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

n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的能力。n①组织教师学习和学习道德教育的目标,教师提高掌握能力的方向。

提高老师的道德水平,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微妙。n③组织鼓励教师认真学习和实践教育经验,积极参与教育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育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探索能力和创新。

n3。密切关注人们的教育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面孔和学生的美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丽的校园教育人,改造人有很多实力,在坑洼,肮脏的校园里培养干净的谈话 学生是不可能的,靠近朱的红色,靠近墨水黑色。因此,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加强校园健康管理,文明教室,文明班建设活动,使校园齐,网,美,成立长校学校警示标语,名人报警,定期出版学校,黑板,团队学习栏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也加强与政府的关系,纠正学校周边环境,减少对学生的社会干扰现象。n(C)突出显示键,抓住键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小学的道德工作是什么的关键是什么不能找到的关键,关键的工作胡子眉毛抓住什么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有些人说,初级学校从事共产主义大学从事人道主义。本来倒过来,不能把握的本质。我认为小学的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好奇心,爱情,同情心,合作精神。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好奇心。要使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持之以恒。爱,同情的训练从爱的父母,爱学生抢;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和广泛的兴趣,认真引导学生好奇,严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们要保护自己的眼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n如何培养兴趣和好奇心。

n①开展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课外活动)②帮助学生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③让学生受到苦难的训练,但不要让学生感到失败的痛苦,体验人们争取真理的愿望,④引导学生异想天开。⑤鼓励更多,少批评,少指责,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n主题指导,活动推广,实践经验。根据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设计为活动的主题,通过五个愿(学校,团队,主题课,故事,经验介绍),两读(读名人座右铭,读名人传记)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良好的人格心理学,发展自我学习的自我提升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建设,长期不懈。学校精神决定了学校的兴衰,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有无尽的教育促进,学校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实际学校改善学校 的学校精神,领导风格,教学风格,学习风格。在新世纪,学校的精神应该是:合作,活泼,纪律,创新,求实。领导风格应该是:公平,民主,务实,开拓。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应该是:以学生为导向,以钓鱼,教学和学习为导向,以身作则。风格应该是:标准新的,寻求同样的寻求不同,对我来说,崇拜小组老师。长期规划的发展,反复宣传,形成共识,不断总结,反复巩固,不断推进。四风之间的领导风格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校长是一所学校,一个好的校长是一个好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是一个共识,可以说是真相。因此,校长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自己,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绅士。在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的管理,实践水平,教育理论,教育能力。告诉真理去做校长,你不要求太多的自由。因为你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学校。可能是太题字,但这是岗位要求,或者你不是校长,自己成为一万万字,甚至无语入诗,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而不是陆军指挥官。n

(四)系统 组织和加强实施 n为了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必须计划一步一步的协调安排,系统运作,使学校不小事,教师,无节,一切无处不在。把道德教育的目标分散到各部门,各阶段,各学科,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如落实专业和政治部门的行为准则,培养青年先锋合作精神,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纪律,班级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家长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尊重老人,照顾弱者。使道德教育的渠道不受阻碍,相互沟通和相互合作,每个都有自己的重点,其他协调安排,系统运行也体现在系统化,串行化的道德内涵上。首先,根据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列出两组目标,三个目标,形成道德教育目标制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道德顺序的道德安排规则,然后按顺序执行各部门,各学科,各种活动。n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也要加强管理,加强实施。

n1。实施的实施,包括:①实施组织:建立健全的道德教育机构,形成道德教育工作网络,形成领导,教师,工人,父母掌握情况,使各方面 道德力量组成联合部队。校长两个英俊会亲自亲自抓住,抓住到位。②系统实施:制定健全的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并密切注意实施。(3)实施资金,每个学期在预算中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确保道德教育基础设施基金和道德教育活动到位。

n2。密集检查。首先,检查计划。检查学校工作计划,部门工作计划,教师工作计划,注意看各部门的道德教育目标明确,措施强,安排谨慎。检查道德教育的工作是否到位,即检查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深入班级,团队,了解道德教育的工作,有必要了解教师的工作,也要理解道德教育水平的学生改善情况。边缘校验边缘分析边缘汇总端正确。使道德教育围绕目标工作。

n3。做好评价。首先,对教师的道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动员教师的热情,进行道德教育,主动,促进教师的创造性。二,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沿着道德教育的目标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日本,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特点 n1,道德教育为主

文化基础:儒家思想,西方文化影响 nSchool教育:20世纪

n社会现象:世俗,极端的个人主义,缺乏道德,道德下降。

政府的渴望:教育从德国的智慧回归到道德和智力,追求现代化,而不是西化。nMeasures: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或个人掌握道德教育的政府首脑。n2,文化一体化

nBoth反对西方文化,也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

n日本的教育目标:培养广阔的头脑,强大的体质,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精神,日本人在世界之中。

新加坡提出了共同的价值观:国家的至上,社区第一;家庭为根,以社会为导向;寻求共同点,同时保留分歧,达成共识;护理第一,同舟;种族和谐,宗教容忍。n3,综合训练

日本:从智能中心到个性的整体发展,继承传统精髓,开拓新的道德内涵,既是国家的精神,又是世界公民意识。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篇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不到位。”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遵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

当代小学生出现了新的积极思想特点,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不盲从,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做法是:

一、遵循原则,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学校德育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德育基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二、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小学德育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要从根本上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发出,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内容集中、系统、直接,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的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

少先队组织是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落实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委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抓好“一日常规管理”“雏鹰争章”“升国旗”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德育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展开学校德育工作。

三、更新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照“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我市不但投入巨资改善了各个学校校园环境,而且狠抓了校风建设。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开拓进取。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德育化。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4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调律。

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实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5

农九师一六九团中学齐行舟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统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领导、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领导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德育处、教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学年的工作考核

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对成绩显著的同志进行表彰。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学校每学期都利用校本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首先,学校加强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良好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不是靠空泛的说教形成的,它缘于人对人生、对理想、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只有在提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将德育工作落在实处。学校党支部坚持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基础知识、三个代表理论,将党的政策、路线教育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提高教师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其次,加强了法制学习。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党支部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考试等各种形式检测、巩固这些知识,提醒教师时刻记住要遵纪守法。在学法的基础上,学校制订的《教师考核条例》、《班主任考核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为教师约束自己行为,提高师德水平的保障。

另外,学校还通过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名人画像以

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每年都举行庆六·一文艺汇演。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中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中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为此,学校聘请团司法办、派出所和综治办的领导为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为全校师生举办一次法制教育讲座。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录像和崇尚科学,抵制邪教图片。由于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法治观念。使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学校还注重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团场采摘啤酒花的劳动,让他们从劳动中体会职工付出的艰辛努力。每到寒暑假,学校又主动和连队的领导取得联系,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实施证明: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红旗大队,农九师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等殊荣。中考教学成绩多次名列农九师前茅,曾三次被评为农九师先进学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近几年参加国家、自治区、兵团各类竞赛的学生获奖人数逐年增加。学校男女排球队两次获得农九师中学生排球比赛的冠军。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大大加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家长走进了学校,学校走向了社会,并受到家长和社区的好评。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6

关键词:学校管理:德育教育:重要性

新时期,由于受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等也已经逐渐成为整个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本校的实际,结合在校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只有联系了实际,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能力呢?这是学校,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具体分析见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

教育主要是一种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教育也是一种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为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就是说现代教育培养的人要以有主体性的人为主,具有主观能够性的人也才能更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当中,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过去传统的德育教育只重视德育目标的制订,对学生进行德育道德规范的灌输,很少关注人,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忽视了自我教育、自我修养,重外律、轻内省,这样的德育教育也很难见到成效,而且还偏离了教育的最终宗旨。因此,现阶段,开展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教育的主体,要能够体现出自我价值。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束缚、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而应该是体验、醒悟的模式,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滋润,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人格,让德育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此外,学校也可以建立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也可以充分将团委、学生会以及班委会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也可以开始各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作为主体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二、在“活动”中育人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学校也是学生成长的天地。因此,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时,需要及时吸收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注入一些新的生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那种就教育谈教育的“刻板式”的教学模式也早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了。为了使得学校的德育收到较好的效果,学校也可以适当地广泛开展一些比较丰富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都能够在活动受到多种教育。

比如,可以结合一些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说每年的“五一”、“七一”以及“十一”等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绝好时机。再如,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拔河比赛、征文比赛、音乐会等活动,也可以歌颂祖国在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让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三、以学为先,丰富德育的知识内涵

对中学阶段学生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素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与一颗健康的心。对于教育者而言,对学生,不仅要重视文化教育的传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要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此外,初中德育教育也要适当地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提供动力源。对于初中生来说,纵然拥有知识很重要,但是如果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健康的人格,以后进入社会也是无法赢得尊敬,逐渐被淘汰的。所以说,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文化知识,也需要提高学生们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在精神上逐渐得以升华。

四、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我们也一直在向学生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里所指的榜样并不全是电视上或者是报纸中的一些“道德标兵”或者是“好人好事”,而更应该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人物——学校领导、老师,父母。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自己也应该能够做到,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因此,利用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人或者是事树立榜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基于此,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与关键点也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建设。道德标准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师德建设的内涵与标准也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不断进行调整更新的,因此,这也就需要长抓不懈。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树立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长期任务,这也就跟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是一样的。此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反面典型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说,加强改进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学校和教师们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膊,从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活动,结合中学德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再切实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对其加强德育教育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要及时提高教师们的育人意识,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时时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迟希新.走向“教师德育专业化”之德育实务模块 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德育,2013(6).

[2]纪文晓,高中建.借助社会工作理念创新高校德育方法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5).

[3]孙海青.齐抓共管,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管理水平[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

[4]王志其 优选德育教育方法,搞好初中德育工作[J].成功(教育),2013,(01).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7

一、充分体现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加强实践育人

突破校园德育代替全部德育的格局,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医学职业学校离不开实践性教学,一要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勤工助学、临床实习等,使学生亲身实践到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明确就业的路径和危机感,增强就业竞争意识从而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教真人、做真人、教真事、做真事,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憧憬,构建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充分体现德育中的尊重与塑造,完善品格教育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书易而育人难,难在育人是一种品格教育,是一种塑造完善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工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兴趣爱好、关注能力倾向、关注价值观取向。尊重、关注、塑造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教真育爱,才能够很好地把教育与80、90后学生的尊严、自由、“非主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转变角色,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感化与内化功能

教育不能搞机械化生产“一刀切”的单一目标教学。80、90后的学生更加需要尊重和理解,教育者要在坚持遵守和把握各种政策和制度的条件下,实施人性化教育与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性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教育方法,克服德育工作居高临下的说教、批评处罚、硬性灌输等方法,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要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获取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心理动态,做到换位思考,情感交流,价值共享。既要做到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注重心理咨询,构建团队意识,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使之懂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懂得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和谐发展。

四、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构建适应网络时代新的德育框架

在信息科学大潮涌来且泥沙俱下的时候,我们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这个仿真世界,要利用网络的广阔性、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和全方位刺激性的特征来开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建设体现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精品、特色网络文化主阵地,把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时尚元素、专业素养有机地融于网络之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读性、服务性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宽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工作的空间,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优越性,让网络德育走进中专学生的生活,指引中专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全方位网络化教育空间,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五、构建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以职业道德为目标的德育教育框架

德育既是整体化目标的培养.更是个体化目标的多元教育,是一个集生活教育、体验教育、主体教育思想于一体的社会教育体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史教育有机结合,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建立公正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充分发挥家庭亲和性作用,进行精神上的引领和情感上的支持。充分体现社会的实践性作用,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全面、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探寻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引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筑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就要考虑家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自管自育和道德体验,使德育工作能够深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修养。

略谈学校德育工作管理 篇8

一、活跃校园文化, 促进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

1. 营造文化氛围, 熏陶学生心灵

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 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更优雅的教学环境, 将醪桥中心小学打造成更有品位、有内涵的特色小学, 我校全体教师就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工夫。在注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的同时, 我们还在校园内根据不同的区域创建不同阵地和板块,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到目前为止, 学校已布置完成了以展示学校校训、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标语, 以及以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大型喷绘《二十四孝图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 以此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还有楼道标语、教室标语、文化长廊、古诗文、师生礼仪守则、学生风采、教师风采等宣传栏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出文化的芬芳, 彰显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此外, 我们在教室也设立了各类园地, 如图书角、学习园地、学生展示台等,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 名篇佳作美不胜收, 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 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 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 万口传诵,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成为了祖国文化的命脉。让学生从小多读优秀古诗文, 积累名言警句, 不仅有利于开发语言能力,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而且能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校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同时为了提高孩子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变枯燥的背诵为欢快的记忆, 学校大队部每学期都会举行一系列活动, 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和二十四孝图讲故事比赛。参赛现场, 选手们以“二十四孝”故事为内容, 他们通过讲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有《百里负米》《舜的故事》《亲尝汤药》等, 整个场面引人入胜。

二、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其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 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 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 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精神忧郁, 有的沉默寡言, 有的放荡不羁, 甚至有的通宵上网, 成为“问题学生”。所以, 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大瓶颈。为了给广大留守学生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2011年11月7日, 我校在上级团县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快乐学习、联络亲情的场所——阳光家园。阳光家园是一个集教育、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免费向留守学生开放的教育活动中心, 设有亲情电话、QQ聊天、心理辅导、开心阅读、书法指导等多个服务项目, 学生们在这里获得学习、心理上的辅导和疏导。学校在开学初便对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 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留守学生案例:

1. 学生情况

王峥, 男, 六 (4) 班, 12岁,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进入学校以来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 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 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 懒惰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作业, 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 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 小到一次发言, 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 都显得没有热情, 参与意识淡泊, 并经常捣乱, 故意搞破坏, 并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2. 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王峥和他的家人, 发现王峥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 长辈的关心不恰当。爷爷奶奶为人耿直, 因他们小时候受苦的原因, 望孙成龙的愿望迫切, 但又因孩子贪玩、不用心学习的原因而恨铁不成钢, 从小爷爷便对他管教很严厉。

(2) 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 加上他自身的性格特点, 自小他便在打架中成长, 家长很少和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 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

(3) 内心深处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 使得王峥同学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通过以上分析, 教师发现王峥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对学习的态度。于是决定从王峥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3. 主要措施

(1) 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王峥的爷爷多次交谈, 并通过电话与王峥的父母进行沟通, 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 使他们明白, 爱要有针对性。

(2) 领进阳光家园,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为了让王峥同学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 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 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 利用表扬, 树立信心

针对王峥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 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 逐步树立自信。

(2) 针对实际, 设立目标

在王峥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 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 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 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3) 联络家长、沟通亲情

开通“亲情热线”“QQ聊天”, 建立“心理咨询室”, 让留守学生和父母之间, 老师和家长之间随时保持联系, 及时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 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他结对帮扶, 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 做到“五帮” (帮教育、帮学习、帮生活、帮困难、帮亲情) , 让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经过老师与王峥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 王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关于农村学校德育管理的思考 篇9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 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 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 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 这就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 工作进度事半功倍, 收到实效。所以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 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 如:以德育内容为例, 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 , 品德教育, 纪律教育, 法制教育, 自我教育, 自强自立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等, 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 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 要开展哪些活动,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运用什么方法, 步骤怎样安排, 用文字逐一具体化, 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 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 短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内容很丰富, 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 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它应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 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 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起来, 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江泽民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 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 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 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 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 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 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 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 特别注意近代史, 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 片中无不生动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 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 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 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 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 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 陶冶学生情操, 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 启迪他们发愤学习, 开拓进取, 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 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关键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 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 如没有高深知识, 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 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特征形成;第一, 要从学生的思索、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 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 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 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 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 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是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 时代色彩很浓, 求知欲旺盛, 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 如心理承受能力差, 遇事感情脆弱, 经不起失败和挫折, 吃苦耐劳性差, 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 要教育好他们, 必须注意教育方法, 坚持正确引导, 以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的方法。表扬应经常化, 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 在一定条件下, 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 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到数第一, 可在一次测验后, 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 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斌。”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 到期未时, 成绩跃至全班第一, 后来考上了大学, 就读中文系。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 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只要实事求是, 公平处理, 用心说服, 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更不能侮辱人格, 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 正气上升, 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 班风自然会良好形成。

五、完善的德育检查表彰奖励机制是保障

新时代的德育, 既要面对现实, 又要面向未来, 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 要有一定的德育机制作保证, 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设置领导机构, 注入一定资金, 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 不仅要制度化, 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 还要分层分级化 (即校级、班级、级段) ;表彰要到位, 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 有分量。

素质教育与学校管理 篇10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不只是几个学校, 喊喊口号, 几个教师改改教法, 而应是从教育到教学, 从宏观管理到具体工作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其中,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摒除以考分、升学率为导向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 构建以全面育人导向的素质教育管理体系, 优化管理是关键。如果一个学校的管理者观念不改变, 管理体系和方法不改变, 势必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有许多校长仍在高喊“分数”能说明一切吗?在这种体制下搞素质教育总会让师生们缩手缩脚, 举步维艰, 由此可见, 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管理改革必须先行,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任务

在学校管理中, 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 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整个素质教育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

1.净化校园环境

校园本是一块圣洁的绿地, 但是由于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污染, 一些歪风邪气正渗进校园, 走近青少年, 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必须落实德育工作, 弘扬正气, 净化校园环境。

德育内容要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方面的教育, 立足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要突出实践性, 把明理、动情与导行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 形成德育目标的递进层次, 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从实际出发,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特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在学校学生中一定要弘扬正气, 抵御歪风邪气。有一些学校和一些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中存在的吸烟、酗酒、斗殴、偷窃、逃学、作弊等恶劣现象熟视无睹, 不闻不问, 有些学校商店竟公然向学生出售香烟, 食堂为学生吃喝玩乐提供场所。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加强法制教育, 打击各种侵害青少年的各类犯罪活动, 加强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如惩治校园恶少, 清除校园周围的黄色书屋、网吧等, 使校园真正成为一个能切实保证学生安全、安静、健康的学习场所。

2.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 是难以作好的,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学校必须高度重视, 只有领导重视教师, 学生才会重视, 才能开辟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教育途径。

3.把握教育的时机,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教材是人类文化的经典, 蕴藏大量德育资源, 校长要引导教师善于捕捉、挖掘, 把德育工作和任务落实到教学工作过程中。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 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 震撼和启迪。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能是在守成守旧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都与创新精神相协调的条件下进行, 学校要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倡导、保障作用, 必须树立创新教育价值观, 同时树立创新教育多元观。创新既表现在学业上, 也表现在非学业上, 一种思想相对于个体是新的、是创新, 相对于群体是新的也是创新, 只有用多元化多层次来衡量创新, 才能真正倡导创新。

1.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一个学校由上而下共同运作的结果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使物体的教育成为创新教育而不是过去和现在这种单一灌输式的知识教育,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

(1) 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所谓积习难改, 搞了那么多年的应试教育, 一旦摒除是需要时间的, 也需要学校管理做大量的工作, 要向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应以人为本, 而是不以知识为本, 创新人才需要健康的, 全面的发展教育, 使人性本身得到健康发展。

(2)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努力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提倡创新, 哪怕取得一点点成绩也要给予鼓励与推广, 不要过分求全责备, 挫伤教师改革探索的积极性。

2.创造活动是人类最本质的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与精神是一个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优良品格, 智慧和卓越才能的综合体现, 也是使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创新教育中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引导学生立足课堂, 放眼于社会, 学校要组织多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 比如, 让学生走进自然, 去关心物种、生物圈、地球, 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去思考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 强化课程作业和日常对学生的观察启示。重视采用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 重视培养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把新学的书本内容与社会政治, 经济和环境结合起来, 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并与日常实际相结合, 从而把考试观转变为评价观, 要将只重视“掌握结果”转变为既重“掌握结果”又重“发展结果”的评价, 发展结果往往与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各方面能力相关。评价要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共性目标的辩证统一。

总之,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的大计方针,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以此为指南, 在学校管理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现代管理, 这样学校工作才能全方位进入科学管理轨道, 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才能形成, 教育质量才能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得到全面落实。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管理改革必须先行,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德育工作,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及改变评价机制都会推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所以在加强学校管理的同时, 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管理,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6.

[2]廖文仙.构建素质教育的现代管理模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姜文义.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陈大超, 孙玉洁.学校管理的方法与艺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0.

实施平等教育推进学校管理 篇11

一、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体。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同和参与,必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有助于创造出平等、团结、进取的组织氛围,缩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见教师被视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这应是根本的指导思想,这一“本”必须以尊重之心以礼待之。如果脱离了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或者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得不够,要办好一所学校那是不堪设想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教师,走进群众,树立平等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一起参与办学呢?我在实践中得到了如下体会:

首先,学校要注重管理者自身的思想修养,淡化权利观念,强化人格魅力,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在工作中不要认为自己是“官”,我行我素。比如:在安排课程和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时,不要随心所欲,而要根据教师的具体素质能力、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多和老师接触,多找老师谈心,和老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使老师不至于避而远之,即使是在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教改活动中,也要与人为善,互相磋商,讲究方法,真正架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沟通的桥梁,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贴心人。要和教师站在同一思想平台上,共同奋进,进而有效地组织教师向理想的目标前进。

其次,提倡“民主治校”让教师心情愉快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学校整体是一个系统,管理者和教师便构成了这一系统的两大基本要素,这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领导和教师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责任的大小、智能的区分。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他们所从事的精神性劳动,既有一定的学科分工,又富有更广泛的教育任务,所以,对教师的有效管理,其途径是只有对他们深信不疑、权益共享,待遇平等,才能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全赖于他们确定主人翁的工作态度,通过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来完成,从而形成“民主治校”的氛围,提高管理效能,使学校工作顺畅开展。

二、注重与教师的心理沟通

创建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集体,不仅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与教师的心理沟通,进行情感交流,建立管理者与教师的平等、和谐的关系。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制度,更好地体现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加强双方的思想交流,促进双方的情感互动,使双方的心理距离得以缩短,从精神上真正做到平等,同时还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师队伍。

1.放下管理者的架子,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教师自尊心强,他们厌恶管理者的专制和强迫命令,厌恶盛气凌人的长官意识。管理者只有把自己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以同事、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之交流,才能取得教师的信任并被接受,才能营造出民主、和谐的祥和气氛,进而使学校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精神家园。

2.要在交流中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管理者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要有耐心,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而不是用冠冕堂皇的话语进行说教。如:学校在评价教师时,淡化了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承认不同职务教师的差异,区别对待,使各类教师在自己的劳动的基础上有所得。同时我们增加了以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的“工作绩效”的标准,这样使教师与管理者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交流的目的。

3.要在交流中替对方出主意、想办法。管理者在与教师谈话时,要注意挖掘教师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后面的深层次的含义,以对症下药。同时,对于教师的实际问题还要想办法予以解决,而不是不了了之。对于教师的认识和看法,如能相应地提出自己的合理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供教师们参考,会更快缩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管理氛围。

三、构建教师间新型的人际关系

创建民主、和谐的集体,除了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构建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外,还要构建教师间新型的人际关系,使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与人为善,并从中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友好,进而促进学校的所有成员都能团结在一起,让学校真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和谐的精神家园。

1.树立良好的教风。一所学校应该要有积极进取、严谨治学、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风气,浸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会撞击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使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它的存在。这样的教风成为每一位教师灵魂深处的内涵,它会引导教师自我完善,激励教师自强不息,是学校创建民主、和谐的精神家园的底蕴。要形成这种教风,采用激励的办法,由点到面,增强教师的集体意识及公平竞争的意识,促使教师在集体荣誉的感召下提高自觉性,努力使自己的工作符合先进集体的标准。有了良好的教风,不仅会形成一种既严谨又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而且会使学校的管理氛围达到民主、和谐的境界。

2.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管理。这就不仅要公正无私,严格地照章办事,而且要敢于坚持正义,激励先进,形成以正压邪的局面。同时管理者还要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通过集体会议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形式,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发展和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典型,带动和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构建教师间新型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办学效益。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12

近几年来, 宜都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抓住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契机, 加大公共财政的保障力度, 创新体制机制, 确保各项基本制度健全, 预算管理规范, 财务管理到位, 信息反馈及时, 管理成效明显, 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一、兴规立矩, 确保制度健全与保障有力并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 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 也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宜都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地方共担, 经费省级统筹, 管理以县为主”的要求, 于2006年出台了《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化、安排预算化、执行规范化、督查经常化”的“四化”总体要求, 从制度上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均衡发展。

宜都市财政局与教育局加强协作力度, 兴规立矩, 出台了《宜都市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宜都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17项管理制度, 搭起了经费管理的制度框架。同时, 强化落实考核力度, 将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中小学校长及财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实行评先表优晋升晋级一票否决。

宜都市教育局还完善了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校长负责制、收支分离制、用款申报制、举债问责制等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实施, 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科学预算, 确保编制细化与规范运行并重

1. 逐校编制预算

2007年, 财政部门开始试行中小学部门预算工作, 对每个乡镇分初中和小学进行部门预算编制, 将新机制公用经费直接预算下达到各学校。从2008年开始, 又以中小学学校为编制单位, 严格按照“八统一”的编制原则、“三个三”的编制办法和“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 实行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并统一使用“e财预算软件”编制了部门预算, 将人大通过的预算批复直接下达到各学校。连续三年实现了教育总投入、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的“三个逐年增长”。

2. 逐项编制预算

在编制预算上, 按照人员经费标准、公用经费定额、项目经费规划的要求, 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 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和财力情况进行安排, 项目支出细化到学校、到项目。同时, 又防止单位隐瞒收入, 导致收入实现后无使用计划的情况。支出预算按收支分类科目的经济分类细化到“款”到“目”到“节”, 对财政保障资金, 凡属国家规定的项目一项不漏、标准一项不减, 并根据宜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 人员经费按国家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公积金、医疗费、工会经费、福利费, 按规定标准纳入财政预算;新机制改革资金按国家标准全部配套到位, 全部预算到校。

3. 逐额编制预算

财政部门还逐年提高预算标准、增加预算项目。如在实行绩效工资之前, 全市对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考核补贴每年以高于国家规定50元的标准安排, 自2009年起, 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后, 每月新增200元的绩效考核奖, 2011年增至300元。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落实国家规定的标准上, 再安排了生均20至30元的公用经费, 对在岗教师安排了人年平350元的公务费, 2011年又对退休教师安排了人平300元的公用经费。在学生助学上, 2007年就免除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杂费, 秋季起免除了课本费, 对贫困住宿生按国家标准补助生活费, 免费向贫困学生发放作业本, 2009年免除了住宿生住宿费, 由财政按住宿生人年平100元补助学校, 达到了“四免两补”。财政还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山区学生乘车难问题, 安排留守子女亲情电话费。所有预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不留缺口。

4. 严格预算执行

预算一旦批准, 严格根据预算安排执行, 凡未列入预算安排的, 一律不予拨付经费。因特殊原因, 需调整预算的, 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市政府同意、市人大批准后调整预算。每年进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检查, 并按《宜都市部门预算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对预算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对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予以责任追究。

三、多管齐下, 确保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管并重

规范财务核算管理, 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重点。面对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实际, 根据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宜都市财政局创新管理办法, 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核算实行“四统一”, 资金到位实现“三直达”, 财务透明实现“两公开”, 资产实行集中管理, 切实发挥资金与资产使用效益。

1. 实行“四统一”, 构建“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

为有效构建“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 宜都市财政局在全市实行“四统一”管理办法:统一岗位设置和管理所辖区内各中小学的财务活动、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财务软件、统一财会监管。

2. 实行“三直达”, 确保经费及时拨付

财政部门将教师工资、公用经费补助、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等全部足额落实到位, 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实现了“三个直达”: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实现了“三个直达”:财务核算直达学校、资金拨付直达学校、财务监控直达学校, 保证了教育经费的按时拨付。

3. 实行“两公开”, 提高经费开支透明度

一是项目公开。凡学校重大经费开支项目, 必须实行民主决策, 教代会讨论通过, 在学校内公开, 让全体教师知晓。二是财务公开。对学校日常性财务开支, 首先公开经费计划开支指标, 具体经费执行情况, 定期报告学校教代会, 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开。

4. 实行集中管理, 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2007年, 宜都市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要求,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 将清理结果录入“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锁定, 对资产的新增、报废等实时更新, 同时对资产产权实行集中管理, 对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运营, 公开招租, 收益编入学校部门预算使用。确保了学校资产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实现了资产规范管理与效益发挥最大化。

四、反馈及时, 确保下情上达与公开透明并重

1. 落实硬件, 专人负责

宜都市于2007年建成“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系统”, 在市财政局信息中心机房专门配置独立服务器, 财政局信息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 实行专机专用, 专人管理。

2. 动态管理, 实时更新

根据宜都市教育单位人员多、战线长、变化大等特点, 宜都市财政局对教育经费实施动态管理。一方面加强对人员经费动态管理。根据各校教师人员变动情况, 报人事、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后, 及时对人员信息变更, 同时在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页上公开个人资料及档案, 确保人员经费准确预算、及时拨付。另一方面也要对公用经费、惠民资金和专项资金等进行动态管理。每发生一笔, 都要在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页上更新一次。

3. 下情上达, 及时反馈

通过管理系统, 各核算点按月上传学校财务数据,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随时查看学校财务账目和报表, 同时, 市财政局按月汇总上报全市义务教育财务报表, 实现了下情上达, 及时反馈。

五、成效明显, 确保基础管理与长远发展并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改革的实施, 以及“校财局管”的大力推进, 使宜都市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真正得以规范, 让农民得到了轻松和喜悦, 让学生收获了知识和希望, 让义务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实践探索, 宜都市农村义务教育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基本建立, 初步取得“六个成效”。

1. 摸清了教育家底, 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新机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体系, 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所有的资产都进入系统, 实行定位、定员、定额的动态管理, 摸清了教育资源底数, 教育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比改革前大幅增加了, 学校正常运转得到了基本保障, 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2. 规范了财务管理, 为财政监督奠定了基础

中小学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 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有利于将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前移为事前和事中监督, 从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从制度上杜绝了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现象, 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3. 推进了财务公开, 为廉政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 所有人员经费到位情况、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等都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示。通过向社会公开, 让社会各界随时了解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杜绝了“暗箱”操作, 有利于阳光财政、和谐教育的建设。

4. 改善了办学条件, 为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 教育经费的有效保障, 有效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宜都市在宜昌市率先实现了小学寄宿制学校达标、初中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班班通”三个100%。学校办学硬件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均衡配置。按照国家及湖北省关于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工作要求, 截至2010年底, 宜都市已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 按计划顺利推进学校校舍加固维修工程, 基本实现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安全地方”的工作目标。

5. 落实了教育免费, 为社会和谐奠定了基础

教育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让学生和家长得到了真正实惠, 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从2007年实施新机制以来的4年间, 全市免杂费、教科书费, 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拨付“留守学生”亲情电话费、山区学生乘车补助累计达到5500余万元。三年来, 宜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等原因辍学。

6. 提高了教育质量, 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行新机制后, 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有效的经费管理, 实现了校长安心办学, 校长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了教师安心从教, 在宜都市, 教师工资按照高于公务员的平均标准实实在在得到落实, 公务员每月300元的效能奖, 宜都市财政局教师都参照给予落实, 实现了质量高位发展。

上一篇:建筑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下一篇:教师专业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