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措施(精选12篇)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措施 篇1
中职学校虽然和普高属于一个层次, 但由于学生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使得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应该是有别于普高的。比如:专业课应该更加强调学生技能的掌握, 文化课应该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性, 而德育课应更加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然而, 目前好多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却并非这样,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实际教学效果, 本人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 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
一、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 没有明确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目标的特色性
有人说过教育是农业, 本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既然教育是农业, 教师就应该像农民首先考虑气候土壤特征然后选择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一样, 必须首先了解学生,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好多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仍然按照普高的教学标准来进行教学, 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初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而且好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品行习惯, 再加上我们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而并非将来的科研型人才。因此很多中职德育课教师的普高教育模式是失败的。
2. 在教学形式上过分强调理论学习, 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是人类加深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可以说, 实践是人类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活动也一样。普高的教学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历来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 强调的是应试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在高二结束后就要顶岗实习, 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某种意义上讲这就为中职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可行性。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德才兼备的中等技能型人才, 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作用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让学生从中查缺补漏, 不断提升自己的成绩。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只重视学生的终极性评价, 不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评价不重视学生的行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一来不利于学生经常发现自己的道德品质不足, 二来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够发挥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功能, 不利于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4. 在教育主体上没有做到全员协同教育
德育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单靠德育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多数中职学校都认为德育教育是德育教师的“专利”, 有些教师见学生在厕所抽烟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德育教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学生如果没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教育, 要想真正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这种单兵作战的状况急需早日改善。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 我们发现了德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 就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尽量去弥补这些不足, 达到德育课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其他教师的好的做法, 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 针对中职学生和培养人才目标的特殊性, 强调养成教育
我国的人才目标是德才兼备, 这里的德不仅是指学生的德育知识掌握程度, 更注重学生的品行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更要看重学生知识的转化程度, 看学生是否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行动。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专业课实践等多种途径, 采用说教、学生内省等多种方式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学生通过这些形式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的行为上的差距, 进而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道德要求。
2. 改变单一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德育课是一门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课程,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早就提出教育要实行“三贴近”原则。所以德育教师应该改变目前这种纯粹说教式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专业课实训、聘请道德楷模进行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践等多种方式, 使学生感受德育的生命力, 把课本上的教条变成活生生的鲜明例子, 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教学促进作用
目前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 虽然也有它的积极作用, 但毕竟没有将评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应该起到评判作用, 还应该起到检查作用, 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检查作用对学生来说应该更重要一些。当前的期中期末评价更多的属于终极性评价, 他不利于学生更早的发现自己的成绩不足。而且评价内容也不全面, 不符合德育课的本质。要改善这种不足,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 使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实现对学生行为的定量定性, 从根本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4. 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实现全员教育
毋庸置疑德育课教师担负着学生主要的德育教育责任, 但不能因此说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只是他们的责任。实际上德育教育应该是渗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德育课其他任何一门课程, 除了课堂上其他任何时间, 除了德育教师其他任何学校工作者, 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肩负起自己应该有的教育职责。只有学校全体教工人员齐心协力, 坚持不懈进行协同教育才能实现学生德育水平的真正提高。
如果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那么教育大计德育就应该为首。要真正实现中职教育的大发展, 就不仅要注重学校学生的数量, 更应该强调学生的质量, 尤其是德育质量。全体德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才能发现更多更好的德育教育教学方式, 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本文从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出发,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种措施。其实,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 鉴于文章篇幅有限, 谨将其中一点陋见写出以为共飨。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不足,改进措施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措施 篇2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发展,给教育工作带来许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赐给教育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学校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也毫不例外的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直面学校德育工作新挑战,构建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样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应对的课题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危害。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固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必然性,社会也渴盼自己得到有用人才,可是他们就是看不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受家庭、社会影响,甚至制约的作用。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随着人文质量提升,人口素质提高,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学校生源的独生子女比率直线攀升。一个个从家庭优越个体化环境和特殊待遇中走向学校群体化学习生活环境的“小公主”、“小皇帝”唯我独尊,集体主义和组织观念太差,团结协作意识淡薄,“霸气”十足,“骄气”横溢,劳动观念、耐挫折、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几乎为0。理解别人少,让别人理解自己要求多。待人接物方面,传统的优良美德荡然无存,文明礼貌行为少得可怜。从家庭独尊处优的地位到学校人人平等的环境要求地位转变的心理承受令孩子们心理产生恐慌感。极不情愿的优越家庭地位在学校平等状况下被剥夺,所以产生的心理对抗情绪导致对学校的厌恶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学校施于的文明礼貌、团结协作、热爱劳动诸多有益教育又受到学校回家后,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爸爸、妈妈无可奈何的迁就的人为被损耗,特别是学校勤俭 1 节约、饮食卫生,不准随意乱花钱和吃零食教育与家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给予丰厚的零花钱的矛盾突出。学校德育工作就在这样的拉锯战中拼实力。演练着一场又一场的心理品质争夺战,学校德育工作每前进一步必须经过艰难的跋涉。
(二)媒体的诸多方面效应造成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现代媒体设施逐步进入家庭,学校教育现代化也在迅猛的提升。网络世界所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但是开放的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的不良信息,尤其是色情、暴力、走私、贩毒、盗窃、反侦破等内容对少年儿童的反教育毒害和对学校德育教育削减的负效应,造成德育效果滞后是相当严重的。据有关心理专家分析,恋网、迷网、泡网的青少年中控制力较弱的孩子们玩“物”丧“志”。网络纷繁复杂,学生亦无“慧眼”识“网络”。德育之路何在的新挑战,历史赋予我们去应对。就小学生而言,由于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质量的提升,儿童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超前,电视媒体上的有关亲昵的镜头让大小一家看电视的人感到不好意思,孩子当受其影响不言而喻。其它的录相、VCD、碟片等播放,难免不健康内容出现。这一切形成的负效应令学校德育工作捉襟见肘,束手无策,反作用于学校德育教育效果滞后性发展。
(三)传统德育教育受到无情冲击,因无相对参照对比事实显得空洞无力。今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上升。孩子们生在福中,长在优越家庭环境条件之下„„和外国社会制度不同的对照。贫乏的反复说教更显得苍白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青少年按基本情况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说教并不是教育,反复无休止的说教,有时非但无成效,反而引起学生的厌倦,造成逆反心理。我们给学生说新中国好、共产党好,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而少儿心理上感受的第一性的好生活根深蒂固。为此而产生教师在说谎哄他们的错觉。德育教育的可信度受到怀疑和猜测,故而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其次是德育教育的“教”与“行”有严重脱节现象,表现在(1)教师一面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一面在学 2 生面前迟到早退;一面要求学生在集会时要认真听讲,一面又在集会时当场和其他老师说话;一面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而自己却一遍又一遍的污言秽语出口。这许多的“两面性”给学生的印象如何呢?(2)家长在家一面强调并且监督孩子做作业,而自己却在孩子做作业的身边打扑克、搓麻将,还有年轻的家长,在孩子当面商量如何蒙骗自己的父母,而转过身又训斥孩子不懂得孝顺父母的又一次“两面性”。这许多的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的“两面性”构建起学生心灵中牢固的言行不一效应。这种教行严重脱节的现象发生在学生身边,看在学眼里,听在学生耳里,渗透在大脑中,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会是怎样的呢?(3)社会力量未能对德育发挥应有的效用也不能忽视。学校正面教育受到教师、家长、社会言行的误导的矛盾日趋尖锐和激烈化也是对德育工作冲击力不小的一部分。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压力冲击很大。
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措施
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全社会动员起来,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优化未成年人的生长环境,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下一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充分利用媒体,通过正反两方面报道家庭育人环境的典型事例和利用家长学校的作用,正确引导广大家长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生存环境,是孩子们社会化最理想、最安全的环境,又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最有效最直接的环境,家庭环境如何,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教育职能侧重于对孩子进行道德熏陶、行为示范和心理疏导。
(二)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围绕促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团队教育,增加未成年人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3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既是学生寻求真理的导师,又是学生学做真人的表率。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在铸魂育人上特别需要具有真诚坦荡的胸怀,在为人师表上特别需要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德。学校教育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比拟的。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加美好,所以说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强化师德教育更应上力度。
(三)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面对来自各领域的挑战,发扬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迎接挑战,这一点对当代未成年人来讲尤为可贵。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全民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因此,自觉地,始终不渝地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广大未成年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在未成年人中大力提倡勤劳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享乐主义,浅尝辄止的生活作风和学风。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教育、共青团、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各种娱乐场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彻底清理、整治,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教育秩序,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切活动,尽快制定出我国《因特网使用法》,以规范网民网上行为,更要依法打击,严厉制裁网上犯罪。国家文化部门、宣传机构应对不适应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品加以改编或取缔。这些都是教育系统和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由全社会承担责任,并加以修正。如果没有形成共识的全社会群治群教,群德育体系,学校德育工作将会受到家庭、社会和发展高技术媒体影响而事倍功半。
(五)要转变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 4 生活现实事例来施教,以教师的榜样示范来施加影响。还要拓展德育工作新渠道,使学校育人环境文明美化,团队班会、少先队组织、社会贤达,关工委的德育工作联合起来,打造新时期德育教育新内容、新模式,寻找新途径。学校要因地制宜,除各学科全面展开德育教育素材挖掘利用外,要立足校本实际,开创德育新内容。组建学校德育新的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寓德于乐,寓德育于活动中,废除枯燥无味的内容和说教,具有体现新时代德育特色的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核心德育。我们只有直面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挑战,才能冷静思考,沉着分析,寻找根源,自如应对挑战,才能走出德育困扰的低谷,才能探索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
浅谈增强学校德育实效的几点措施 篇3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摆正德育的位置
没有正确的观点,等于没有灵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一是要倡导德育首位的意识。学校老师特别是领导要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在抓坚持、抓长远上下功夫,使之逐步健全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二是倡导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每位教师参与进来,形成德育合力,要改变德育只是班主任工作的错误观念。应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执行者观念,将德育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育之中。要从细节抠起,不但要传授道德知识,还要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的可塑性都很强,学生受教育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决定在他所受的教育上,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下效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匀随时都要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二、改进方法,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
学校德育的根本功能是育德,育德的主体是学生。道德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来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的提升功能,道德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智慧实践。没有主体的参与,就没有道德。当代中学生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个性发展的要求十分强烈,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题意识,充分尊重雪深个体发展的要求,自觉的将学生置于驾驭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教育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和选择,要激励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内化,使道德真正成为学生内在自律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道德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发展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我们应把传统德育内容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努力走进学生心灵,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交往与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统筹,协调联动,形成德育合力
要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新体系。要实施素质教育,少不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要搞好学校德育,更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那么,如何实现三位一体的联动呢?让学校社会化,社会(家庭)学校化,让双方相互靠近而不互为等同。学校要吸收社会(家庭)中真实、坦诚、潜移默化的教育元素,社会(家庭)则要吸收学校教育中理性、超越、自觉、合作的精神。一是学校要和家长联动,实现信息共享。要通过互访,增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实施针对性德,通过向家长介绍科学的家教方法,改进家长的家教观,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形成德育合力,通过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观摩活动,增强学校、家长和德育主体的交流,调动家长积极性,强化教育效果;二是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看清问题的本质,形成无形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境界,内化为个体品格,并通过道德实践外化出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形成强大的的德育合力。
四、激活资源,发扬传统,塑造道德观
肖川博士在《教育的视界》一书中,将个性规定为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指出其内在的本质为主体性和创造性。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是缺乏独立性、自主性(表现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还是缺乏创造性(表现为内心世界的贫乏、智慧的平庸),都会被视为缺乏个性。承认个性的独特性,就不应该限制原本丰富多彩、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看重的是中国人应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现在有种看法就是中国人就是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这是很大的危机,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是这些优良传统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经消亡了,同时,体现国民素质的社会公德也有较大的滑坡,虽然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跟,应该把德育教育和其他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契合点。
五、坚持客观,科学评估,完善德育考评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德育考核评估办法。由于评估办法不完善,使得德育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德育的效果得不到客观评估,反过来又影响德育的有效进行,使得德育的实效性呈现递减的趋势。其次学校有义务向社会提供真实、客观的道德评价,为以后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而社会和大专院校在选人用人上也更应该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再次,我们应该把科任教师德育工作的效果纳入年度考核中。通过他们在课堂和岗位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形成了人人抓德育,事事有德育的教育氛围,从而构建了学校德育教育立体网络。通过齐抓共管,努力构建科学的、客观的考评体系。
六、创新德育活动,创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措施 篇4
筹备:未雨绸缪占先机
全国中职学校德育论坛暨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基地学校协作会年会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一次会议,浙江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是浙江省新世纪以来第一次由6个部门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同时承办这样两个会议,意义重大。衢州中专积极主动,占得先机,把承办这次会议当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使之成为充分展示学校近几年办学成果和德育特色亮点的重要窗口,成为进一步争取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更多支持的重要载体,成为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创业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更加浓厚发展氛围的重要平台。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成立筹备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要求设立了秘书资料组、联络接待组、德育活动展示组、教学及氛围营造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6个工作机构。并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广大师生当好东道主,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会议的筹备和日常工作中去,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精神面貌保证会议的顺利召开。
报告:德育之花香满园
在这次德育会议上,专家的报告视角不一,精彩纷呈。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王继平传达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贯彻会议精神,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出了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就加强和改进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意见。要求全省德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富有浙江特色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四有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孔子第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作专题报告。作为三地(曲阜、衢州、台湾)孔庙最后的奉祀官之一,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孔祥楷先生从儒家文化入手,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把儒家思想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寻求新的视角。浙江红五环集团董事长苏勇强,浙江亚龙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继权分别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及企业眼中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角度作了精彩发言。对学校如何与用人单位对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来自全国各地10多所中职学校交流了德育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升。努力拓展中职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把每一位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让德育之花香满园是会议形成的共识。
大赛:创意之花别样红
浙江省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会议期间闪亮登场,为大会增添新的绚丽的色彩。大赛设小发明小创造、平面广告、动漫短片、创业计划等4个竞赛项目,汇聚了全省108所学校的367件作品。在学校的忠信广场正前方,参赛作品一字排开,吸引了参加德育会议的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的目光。参赛作品中的“内臂钻孔专用机床”、“自动滚丝机送料机”、“盲人导航服”、“多功能护理床”、“生态老年休养院创业计划书”、“定时控制节水装置”、“蚊香分离器”等,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大赛充分展示了浙江省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在这次比赛作品中,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联系职场,创意新颖独特,作品颇具水准。他们还专门设计了许多作品为社会困难群体服务,彰显了‘90后’的人文情怀。通过创造才能的施展,许多中职学生真切地明白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发展的信心。”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在点评大赛时说。
活动:精彩纷呈竞风流
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代表从不同侧面感受了衢州中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面貌。走在衢州中专的校园,路灯下一帧帧以学生为主题的大幅照片夺目灿烂,照片里的学生们青春飞扬的笑容中充满了阳光、自信和快乐。
这是学校创设阳光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
学生公寓,干净整洁的床铺,摆放整齐的生活用品,斜挂在天花板上的清新绿竹,平铺在柜门上闪耀的星星,阳台上同学们亲手绘画的海豚……打造温馨的生活家园,无不显示出同学们灵动的巧手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学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
艺术楼报告厅,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儒家校园剧”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弟子规在我身边》以快板的形式阐述“做人”恪守的规范;话剧《过年》讲述了一家人在过年时忘记仇怨,体现了孔子文化的“仁义”;《校园礼仪风》演绎了儒家文化的“礼”;“诵读儒家经典节选”,感受到儒家经典的魅力,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妈妈我错了》、《诚信摆渡人》、《我的青春我做主》反映当代中专生积极、阳光的生活状态。会议代表对发挥儒学文化传统在教育上的价值与功能,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创建,开辟德育新途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馈:齐抓共管谱新篇
全国德育盛会在衢州中专召开,这既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次大检查,也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对学校跻身全国名校行列的一次大促进。衢州中专全校师生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行动,以一流的业绩,一流的精神,一流的风貌展示衢州中专的良好形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代表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浙江省职成教处处长徐伟标评价说:“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中层干部积极肯干,全校师生精神振作,组织活动内容丰富,衢州中专成功承办了德育两会,很好地展示了学校的风采,提高了学校和衢州的知名度。”
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启华来电,对我校成功承办德育两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勉励衢州中专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促进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湖北宜都市职教中心等参会教师给校长发来短信:“参观了衢州中专校园,观看了学校的德育展示,聆听了您的精彩演讲,领略了您的超人智慧,感悟了你的亲和魅力,见证了你的果敢和决断力,衢州中专因此而精彩。”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措施 篇5
按照学校工作规划,本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学习和推广东莞联合技工学校先进德育工作经验:坚持育人为本,以全员管理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以传统文化去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为确保德育工作成效,特制定如下德育改革措施。
一、成立 “学习传统文化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内,其职责是:制订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评价考核方案、内外宣传等。学生科负责检查、评比、总结、反馈。
1、完善全员德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德育管理职责;
2、负责全校教职工月度德育工作评价考核;
3、加强对全体教职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培训,(本学期第五周前完成礼仪培训)并定期通过演讲、征文、考核等方式强化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4、统筹全校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开展“五个一”德育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向深入
这“五个一”是:“每天一个分享,每周一次感悟,每月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一次专题文艺表演,每学年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
1、每天一个分享的做法是:利用早读时间,各班安排一名同学向全班分享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心得体会等,全班同学轮流分享。由本班分享逐步过渡到交叉分享,并挑选分享得好的同学在本部出操时向全专业部师生分享。分部分享的讲稿统一交学生科存档并在学期结束后进行展评。
2、每周一次感悟的做法是: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都要安排一部分时间,提前定好针对传统文化的主题,由学生对自己或本班同学的行为作一次深刻的感悟。学生科在学期初收集和公布相关的主题,并收集好的感悟期末统一展评,作为班主任工作考评的一项内容。
3、每月一次成果展示的做法是:各班在指定位置设立成果展示栏,展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如优秀学生照片、心得体会等。学生科制定学习、纪律、礼仪、孝心、文体等方面标兵的评选细则,各班每月评选一次,并把获选者的照片放在班级成果展示栏上,整学期各个月结评选果综合评出学校标兵。
4、每学期一次专题文艺汇演的做法是:鼓励各班,开展多形式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朗诵、小品、大合唱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或比赛,向社会展示我校师生的良好风貌。
5、每学年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做法是:每学年结束后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并举办专题的颁奖晚会大张旗鼓予以表彰。这些人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职工、教官、门卫,内容包括勤奋好学、埋头苦干、爱校如家、科研兴校、为校争光、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等方方面面。另外还要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和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宣传,增强榜样力量。
三、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规范管理
1、通过教师带头、值日教师示范、劳动班学生在校门口及宿舍区门口设礼仪岗监督的办法,在全校推行整套校园标准礼仪。前5周为制订和骨干培训阶段,6-8周为全员培训阶段,9-10周为评比展示阶段,11周为全面实施阶段。
2、逐步推行宿舍军事化管理。学生科加强检查督促,全体班主任配合教官队,规范宿舍管理,以女生楼和其中一幢男生楼为突破口,推行宿舍区军事化管理,为全面军事化管理开好头。
3、加大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学生干部提供更多的培训、锻炼机会,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协助管理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组建学生义工队伍。加大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训,组建学生义工队伍。学生科、实训科共同挑选社团和兴趣小组中的优秀学生,加以培训、引导,尝试组建学生义工队伍,承担学校部分工作(如维修、清洁、服务学生等),营造奉献、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
5、鼓励各专业部通过“一部一特色”活动,开展“东莞联合”模式试验。如自动化部开展引进太极拳的早操改革及为师生维修电器的义工活动;经管部实施宿舍军事化管理和开展为学生修补校服的义工活动;汽车部开展为师生洗车的义工活动;机械部组建公物维修义工队;大专三会与中专团学会对接,带领中专生开展自主管理等。
6、每天行礼规范。
一、早读前行礼
主持:班长
1、班长:“请大家轻身起立,请大家端身正义,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背诵《弟子规》总叙:”
全体学生:“背诵《弟子规》总叙…”
2、班长:“请向父母问好:”
全体学生:“父母好!”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黑板)。
3、班长:“请向老师问好:”
全体学生:“老师好!”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老师);教师还礼。
班长:“礼成,请大家轻身就坐。”
二、晚自习结束前行礼
主持:班长
1、班长:“请大家轻身起立,请大家端身正义,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请向父母致谢:”
全体学生:“谢谢父母!”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黑板)
2、班长:“请向老师致谢:”
全体学生:“谢谢老师!”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老师);教师还礼。
班长:“礼成,请大家轻身就坐。”
鞠躬行礼的要领
(1)行礼时,立正站好,保持身体端正;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叠放于腹前。
(2)面向受礼者,距离为1-1.5米远。
(3)以腰部为轴,整个上身向前倾60°以上;父母等长辈要向前倾90°(深鞠躬)。
学校德育工作探析 篇6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已经刻不容缓,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拯救我们下一代最有效的途径。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学生能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
一、转变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第一,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的观念也要随之变化。感性地讲,学生打老师是让人难以容忍的。然而,在无奈和愤慨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打老师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数是班级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在学生中间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在性格上比较外向,好表现,易冲动,处于教育心理学上的“断乳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方面,自认为已经长大成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尊重。另一方面,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的是非观念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审美情趣,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以丑为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注意心理疏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宽容、关爱和赏识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生。
第二,彻底摒弃“德育就是靠灌输”的观念。德育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他的美德。现行德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忽视了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受教育者方可将道德理念内化为道德行为这一规律。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远离受教育者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隔靴搔痒式的说教,这必然会使德育步入歧途。
第三,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平等、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它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迫切要求我们变革旧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友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从而实现师生的相互关爱,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二、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行动性、丰富性、多样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个体生命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精神的独特追求,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灵魂深处的喜怒哀乐。凡此种种,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只注意形式,不注意教育主体,因而只注重简单生硬的、教条主义的灌输,从而使本来极富生机和灵性的德育成为一种游离于人的精神之外的生硬性附加,而无法与生命水乳交融。可以想见,这种态势下的德育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性地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有些德育目标与中小学生的认识视野及其道德倾向性差异太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如有的把德育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小学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初中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高中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样安排完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命内在要求,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并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当前中小学最为要紧的是将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作为办学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作为德育教育的总纲,号召全体教职工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只有这样准确地构建起学校的育人目标,才能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指明方向。
三、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开展主题活动,鼓励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党旗在我心中”主题活动、“青春现象”大讨论,礼仪教育等。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内化为健康的心理思路,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体验教育突出主体,它把学生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受教育的机器”;教育注重感悟性,强调心理内化,它要求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引导中职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强调实践思维的飞跃,帮助学生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飞跃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第二,鼓励自主管理,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任何教育和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如,在全校推行班级干部聘任制,或是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制定《文明班级评比细则》。以班级为单位,在学习、劳动、生活、文明行为等方面开展竞赛,参评项目每日检查公布,每月总评,颁发流动红旗等。
第三,赞许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增强德育工作的艺术性
首先,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要有艺术。我们路子应当进一步拓宽,眼界应当进一步开阔。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经常举办形式活泼、内容新颖、格调高雅的各类活动。比如:有的学校为做好新生入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除对他们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外,每个新生要轮流劳动一周,并把劳动情况载入档案,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劳动热情,使之在劳动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其次,德育工作的艺术要围绕学生们最关切的事情做文章。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之时,正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为振兴国家发愤学习的教育机会。
刍议学校德育工作 篇7
一个人才首先应当是一个有德之人。德才兼备能成事, 有德无才会误事, 有才无德要坏事。所以, 才德双全, 能够重用;有德乏才, 其德可用;有才乏德, 其才难用。“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社会对人才的规格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认识, 切实抓好德育工作, 不但让学生成才, 更要让学生成人。
二、德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 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社会上出现了某些不正之风,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 腐败丑恶现象滋生蔓延。社会上这些歪风邪气的浸染、不良家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得目前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十分突出。有的自私冷漠, 娇气任性, 爱慕虚荣, 缺乏正义感和责任心, 劳动观念和集体观念淡薄。有的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 有的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更有甚者喊来社会渣滓, 动用凶器, 伤人伤己害学校害家庭。总之, “对人不感激, 对事不认真, 对物不珍惜, 对己不控制”, 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三、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需要常抓不懈, 老师必须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 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入手, 去帮助和引导学生。德育要改造的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不可能一蹴而就, 工作中出现反复、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
四、道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除学校与班级组织和开展的德育工作外, 作为思想品德老师应着重对新时代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处世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成才教育等德育。
1. 挫折教育,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 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
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 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 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成长的道路上”第二节“直面挫折”这一内容, 可以通过朗诵、演讲、故事会等方法教育学生:不要在挫折中消沉、徘徊, 而要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进、崛起, 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 从跌跤中学会走路, 在溺水中学会游泳。“吃一堑, 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 便是这一道理。
2. 集体主义教育, 如今, 独生子女多, 他们一般都在
比较优裕的环境中成长, 更多的经验是他人为自己服务, 心里很难想着他人。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树立团队精神”这一内容可以使学生懂得团结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是2008年的特大冰灾, 还是今年的玉树地震, 还是我们参加学校的“祖国万岁”合唱比赛, 我们都是靠着这种团队精神, 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3. 诚信教育, 信守诺言;
诚信是无价的, 同时又是有价的———诚信能创造财富, 融洽人际关系, 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要真诚待人, 讲究公正, 要重视合作, 友善待人, 小事更要讲诚信。
4. 爱国主义教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文天祥、岳飞, 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顾炎武、陆游;无论是古时的屈原, 还是近代的秋瑾、鲁迅。只要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都深深地懂得这个最简单的道理。霍去病不灭匈奴誓不为家,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广为传颂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遭万世百姓之唾骂。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题。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千百年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 已成为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教育体系。爱国主义教育应是最重要、最经常、最普遍、最恒久的知国、爱国、报国的教育活动。
5. 立志成才教育, 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 并倡导自强不息, 持之以恒。
“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 表现了古人为成才、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 这无疑是我们民族中的精华。只有拼搏, 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 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 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略谈学校德育工作管理 篇8
一、活跃校园文化, 促进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
1. 营造文化氛围, 熏陶学生心灵
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 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更优雅的教学环境, 将醪桥中心小学打造成更有品位、有内涵的特色小学, 我校全体教师就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工夫。在注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的同时, 我们还在校园内根据不同的区域创建不同阵地和板块,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到目前为止, 学校已布置完成了以展示学校校训、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标语, 以及以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大型喷绘《二十四孝图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 以此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还有楼道标语、教室标语、文化长廊、古诗文、师生礼仪守则、学生风采、教师风采等宣传栏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出文化的芬芳, 彰显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此外, 我们在教室也设立了各类园地, 如图书角、学习园地、学生展示台等,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 名篇佳作美不胜收, 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 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 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 万口传诵,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成为了祖国文化的命脉。让学生从小多读优秀古诗文, 积累名言警句, 不仅有利于开发语言能力,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而且能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校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同时为了提高孩子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变枯燥的背诵为欢快的记忆, 学校大队部每学期都会举行一系列活动, 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和二十四孝图讲故事比赛。参赛现场, 选手们以“二十四孝”故事为内容, 他们通过讲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有《百里负米》《舜的故事》《亲尝汤药》等, 整个场面引人入胜。
二、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其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 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 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 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精神忧郁, 有的沉默寡言, 有的放荡不羁, 甚至有的通宵上网, 成为“问题学生”。所以, 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大瓶颈。为了给广大留守学生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2011年11月7日, 我校在上级团县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快乐学习、联络亲情的场所——阳光家园。阳光家园是一个集教育、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免费向留守学生开放的教育活动中心, 设有亲情电话、QQ聊天、心理辅导、开心阅读、书法指导等多个服务项目, 学生们在这里获得学习、心理上的辅导和疏导。学校在开学初便对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 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留守学生案例:
1. 学生情况
王峥, 男, 六 (4) 班, 12岁,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进入学校以来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 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 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 懒惰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作业, 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 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 小到一次发言, 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 都显得没有热情, 参与意识淡泊, 并经常捣乱, 故意搞破坏, 并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2. 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王峥和他的家人, 发现王峥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 长辈的关心不恰当。爷爷奶奶为人耿直, 因他们小时候受苦的原因, 望孙成龙的愿望迫切, 但又因孩子贪玩、不用心学习的原因而恨铁不成钢, 从小爷爷便对他管教很严厉。
(2) 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 加上他自身的性格特点, 自小他便在打架中成长, 家长很少和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 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
(3) 内心深处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 使得王峥同学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通过以上分析, 教师发现王峥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对学习的态度。于是决定从王峥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3. 主要措施
(1) 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王峥的爷爷多次交谈, 并通过电话与王峥的父母进行沟通, 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 使他们明白, 爱要有针对性。
(2) 领进阳光家园,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为了让王峥同学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 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 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 利用表扬, 树立信心
针对王峥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 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 逐步树立自信。
(2) 针对实际, 设立目标
在王峥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 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 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 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3) 联络家长、沟通亲情
开通“亲情热线”“QQ聊天”, 建立“心理咨询室”, 让留守学生和父母之间, 老师和家长之间随时保持联系, 及时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 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他结对帮扶, 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 做到“五帮” (帮教育、帮学习、帮生活、帮困难、帮亲情) , 让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经过老师与王峥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 王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措施 篇9
“十五”期间, 仁怀市积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研究与实验, 实验初期, 为了弄清中小学德育的基本规律、内容结构、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和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等问题, 我们在对全市德育工作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选定了仁怀市德育科研市级课题为——“学校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的深化研究”。课题选定后, 我们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先后派课题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赴外地学习, 聘请中央教科所德育总课题组詹万生教授到仁怀讲学, 通过培训学习, 理解和掌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指导思想、内在体系和实验原则。在此基础上, 我们扎扎实实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实验。首先, 建立健全全市课题研究机构和管理制度, 我们根据需要建立了市、校、班级三级课题研究网络, 市级课题确定后, 我们要求中小学以校为单位, 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和学校办学特点, 确定校级子课题, 以班级为基本单元进行实验和研究;其次, 为保障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全市各中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政教处, 增设了教科处, 让每所中学和中心小学均有专门从事德育工作和课题科研的组织机构;第三, 为所有实验学校订购人手一册的《德育》读本和《成长册》, 为班级和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提供教材保证;第四, 根据德育课题实验以活动为主、注重实践的原则, 市教育局制定一年一度的德育工作要点, 将主题班队会确定为德育活动课的重要形式, 要求学校认真加以研究和实践, 同时, 广泛开展以读书活动、有奖征文、合唱节、辩论会、诗词朗诵竞赛等为主要形式的德育活动;第五, 利用仁怀作为中国酒都和红军四渡赤水革命圣地等资源, 确定市内德育活动基地, 要求学生广泛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德育实践活动;第六、认真执行课程标准, 上好专题德育读本和综合实践课, 同时, 充分利用学科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贯穿德育教学。值得一提的是, 以主题班队会为载体的德育活动课, 一改过去“说教式、接受式”的传统班队会模式,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 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鲜活的事例, 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互动、学生与家长互动来增强德育活动课感染力和实效性, 使学生从道德、法纪、心理、思想、政治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在活动中, 我们还紧紧依靠《德育》读本和《成长册》,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 达到德育的层次性和连贯性,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及整体素质的成长和提高。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 初步形成了仁怀市中小学“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基本模式。
为了对课题实验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 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 编写了《仁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一书, 该书从“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管理与评价、德育资源与地方教材、德育活动设计等五个部分, 进行归纳和总结, 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该教材在2006年全省德育年暨仁怀德育活动现场会获得与会领导与专家、同行的好评, 并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使用。
通过“十五”期间的课题推广实验, 激发了广大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广大实验教师结合班级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总结经验, 撰写经验及理论文章;积极探讨德育活动课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力求让每一堂德育活动课变成一次次生动的德育实践和体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长才干。而广大中小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 也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目的, 端正了学习态度, 进一步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题实验在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中的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即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明显改变, 违纪率明显降低, 政教处、学生会、少先队等机构的工作推行更为顺利, 班主任老师实施班级管理更为轻松、愉快和民主, 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2 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十一五”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
2.1 选好子课题
近年来, 仁怀市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依靠加强教育科研和实施教师培训两大支撑, 取得显著成绩。但是, 在新教育形势下, 如何更进一步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目标, 在教育系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通过总结和反思, 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域文化差异还严重制约着仁怀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二是在社会和家长的强大推动下, 个别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 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近些年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越来越多, 学校德育教育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 这些学生更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怀和老师的温暖。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选定了“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为仁怀市市级课题。我们要求各实验学校“明方向、抓主线、成特色”, 继承“十五”期间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的优良传统, 扎实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工作, 要求各实验校根据实验区课题研究目标、内容、途径、方法以及相关要求, 立足实际, 拟订各具特色的校级子课题。如:城南中学根据学生的一些特殊表现, 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障碍, 调查得知“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 确定了校级课题为“当前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研究”;五马小学校本部要求各实验班级以了解全国各省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确定子课题, 班级以省份名称命名, 并把中国地图以巨幅图画呈现在操场上, 让各班以省份名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在活动中教给学生地图、地壳及其天体运行等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又如, 小湾中学每个班以伟人的名字命名班级, 让认识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开展德育活动, 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激励成长成才, 还有一些乡镇学校, 由于家长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较多, 他们就把校级德育子课题与留守儿童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开展学校和谐德育研究工作, 形成了校级子课题, 充分结合学校实际, 形式内容丰富的实验研究格局。
2.2 搞好“三结合”
即:德育课题研究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德育活动课研究与学科德育教育相结合;德育课题研究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十五”期间的课题研究, 仁怀市部分实验学校存在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只重视德育课题研究本身, 而忽视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割裂了德育科研与学校德育关系;二是重“德育活动课”的开展和研究, 但忽视了学科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德育活动的开展和研究;三是重德育活动“示范课”的研究, 而忽视了德育活动“常规课”、常态化的坚持。这些误区, 对德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实验区课题领导小组认识到上述问题后, 强调各实验学校要加强德育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强调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的共同智慧,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做到既重“德育活动课”开展和研究, 又重学科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德育活动的开展, 使德育课题研究与学科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其他德育活动形成合力, 形成学校德育课题研究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和常态化;做到既重德育活动“示范课”的研究, 又重视上好每一堂德育活动“常规课”, 坚持德育科研活动的常规性与连续性;做到德育活动的形式与德育课题研究效果相统一。
2.3 做好“三个一”
即:用好一本德育教材, 唱好一支歌, 上好一节课。德育教材是“十一五”课题研究的重要文献, 为活动课上什么, 怎么上提供了依据。仁怀市实验学校六万多中小学学生订购了《德育》读本、《和谐成长》, 做到人手一册, 以德育课“活动性”和“实践性”定位, 深入理解了《德育》读本、《和谐成长》是德育课题实验的一个自变量, 是活动课的素材, 深化其研究, 理解其设计是遵循德育过程知、情、意、行诸环节的内在规律而安排的, 我们用好《德育》读本、《和谐成长》, 推动学生自动制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自评成长效果。广大实验教师不畏艰辛, 不怕工作量大, 认真指导学生填写《成长册》、“记录卡”, 借助《成长册》的研究与实验, 引导学生在使用教材时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领悟和体验, 推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唱好一支歌。仁怀市要求各实验学校依托丰富的地方特色德育资源, 开展班班有歌声活动, 要求学校认真教唱百首校园推荐歌曲, 每年举办一届合唱节或艺术展演活动, 让学生用歌声抒发感情, 陶冶情操, 领悟哲理, 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上好一节课, 即:上好一节德育活动课。根据德育活动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新三中心论, 以及“小”、“近”、“实”、“亲”等原则, 我们规定了仁怀市各实验校每班每周一次活动课, 每校每周一次集体学习、讨论的活动, 每一个实验班教师每学期至少8次活动课 (其中一堂示范课) 。
2.4 写好“三个集子”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一书是仁怀市“十五”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 也是仁怀市继续开展“十一五”和谐德育研究运用推广的重要指导性文集。“十一五”期间, 各实验学校在认真总结“十五”德育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特色和区域特点, 广泛开展校本教研, 认真编写校本教材, 近三年时间, 各实验学校除编写各具特色的《校本德育教材》外, 还编写了《校本德育体系》、《德育活动课设计》, 将德育课题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归纳, 加快了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2009全国和谐德育年会暨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 在中国酒都仁怀市成功召开, 这是仁怀市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 同时也是对仁怀市学校德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的肯定、鼓励和支持。
3 认清形势、积极思考, 推动和谐德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是一项课题, 更是一种事业。它是惠及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事业, 是积善成德的事业, 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为了深化和谐德育课题科研工作。在下一步的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中, 我们将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思想, 发扬团结和谐、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始终把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放在重要地位, 一如既往、认真扎实地开展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 进一步总结实验经验与成果, 继续给予课题实验人、财、物的保障, 让课题实验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 以推动仁怀市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激发了广大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成果突出。十一五”期间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实验, 实验校立足实际, 搞好“三结合”、做好“三个一”、写好“三个集子”, 扎实开展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 总结实验经验与成果, 让课题实验出经验、出成果、出人才,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和谐发展。
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篇10
一、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构
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 都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落实, 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此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 需要有健全的德育管理组织机构, 学校必须建立以学校、各科室、各班的三级教育管理网络, 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以校长为组长, 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 主抓德育工作。从学校到最基层的班级, 形成一种纵向的联系, 并沟通联系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科室的横向联系,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 使之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 从组织上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职责, 发挥齐抓共管功效
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抓出成效, 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 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要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要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其一是要认真学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 统一认识、行动一致, 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其工作步骤, 使德育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 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 对工作做得不到位的, 加强教育或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奖惩结合。其二是调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落实者, 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向上发展的重要力量, 是学校德育工作抓出实效的关键, 为此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班主任德育工作考核细则》, 使之明确职责, 对班主任抓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在评选、评职、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 如评职指标受限时, 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 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 反之工作做得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可实行高职低聘的政策, 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使班主任队伍趋于稳定。其三是充分调动各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者、贯彻者,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中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为此学科教师在上课前, 必须充分挖掘与本学科相关的德育内容, 并在备课、上课中不断灵活机动的渗透德育教育, 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从而进一步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效果。应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科任教师育人职责, 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 把学科教师具体分到各班协助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 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制定出《学科教师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来保障促进工作的实效性。其四是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营造良好校园育人环境方面, 更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实施, 学校根据实际, 积极制定出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相关制度, 每学期末根据相关《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考核细则》逐条对照, 成绩显著的进行奖励。学校在落实德育教育中, 要充分重视各类人员的管理, 不断运用鼓励、激励性原则和方法,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育人积极性, 达成育人共识, 使之目标明确、步调一致, 发挥学校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作用, 齐抓共管, 让德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三、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1. 必须切实组织好德育活动
提到学校德育工作, 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把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等同于学校德育工作, 这样理解是片面的、不到位的。虽然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但如果主题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组织不恰当, 就起不到预想效果, 所以必须切实组织好德育活动, 首先要精心策划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如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抗日英雄事迹”图片展, 要求1~2年级学生能知道3~5个英雄的名字, 并简单了解一点英雄事迹, 用讲的形式在课堂上说给同学听;3~6年级学生要求写一篇观后感。说得好的和写得好的, 按一定比例评出, 给予鼓励或表彰, 这就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无私奉献教育, 懂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要倍感珍惜, 从小树立好好学习, 长大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的远大理想。这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主题鲜明, 学生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又提升了说话及其写作能力。活动结束后, 学校相关负责人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要求形成一种制度, 并长期坚持下去, 这样的德育教育活动真正起到了实效。
2. 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和教育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为此在教育教学中, 其一各科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有机渗透德育。如在语文教学中的英雄题材, 加强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勇敢、果断的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放矢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其二是在教育教学中, 不断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 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 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探讨、实践, 不断总结、反思、再总结, 使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是展示学校、宣传学校的有效途径, 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 “花园型”、“学习型”的校园, 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学校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被感染”的德育教育阵地, 如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 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德育教育, 在校园内统一制作并张贴规范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等标语, 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无声的德育教育阵地, 在潜移默化中,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应长期不懈的坚持升降国旗制度,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还应根据实际,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并有专人负责, 开展“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六·一儿童节”等大型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体性、素质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 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五、德育工作, 重在落实
学校主管德育的负责人应加强督促, 落实此项工作并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抓, 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相关德育考核制度, 德育工作实行分层管理, 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也只有这样, 德育工作才会有效开展, 才不会流于形式。不断加强学校德育教育队伍的培训学习, 更新观念, 提升自身素质, 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 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 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培育上, 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 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工作重心的现代德育观, 并在具体德育活动中执行落实这种观念, 这样, 德育工作将会取得实效, 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学校德育人本管理“四点论” 篇11
[关键词]学校 德育 人本管理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德育始终是其中和重点,也是难点,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道德社会化,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德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实现道德社会化,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那么“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是怎样实施德育人本管理呢?这里浅谈用“四点论”(人本素质、人本制度、人本活动、人本权变)去点亮每一盏心灯。
一、“点将论”:确定德育管理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学校德育工作的“将”应具备“三能”:能说、能想、能干。“说”是一门艺术,能说是指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得准,说得巧,说得透,能给德育工作导向带来良性循环。“想”是一种拓展,能想是指有很强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想得深,想得全,想得妙,能给德育工作过程排除许多障碍。“干”是一项创造,能干是指很强的组织活动和处理事务能力。干得快、干得活、干得好能使德育工作落实锦上添花。
产生德育工作的“将”应采取“三荐”:举荐、毛遂自荐、民主推荐。灵活运用这三种“点将”方式,让有胆识之士担任不同的岗位,这样,学校德育工作就会免去“将帅不力,累死三军”和苦恼。
二、“点验论”:制订德育管理制度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细心“点验”,制订一系列保障有力的顺人心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学校德育人本管理的第一要义。管理制度就是“游戏规则”,它是“游戏人”在“游戏”前讨论通过的一项约束措施,并结合游戏实践而作适当的补充。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有《德育实施方案》《校纪校规管理若干规定》《环卫管理制度》《两睡纪律管理制度》等,制订这一系列制度时,要渗透两点人本管理理念: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措施。
主客体目标协调是指德育工作管理人和学生的目标协调,也就是实施管理和领受管理者的双方之间达成共识。学生是人而不是容器,把他们置于管理中心位置,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这是制订德育人本管理制度的出发点。要点验这一点,学校一系列德育人本管理制度必须经过“三个过程”:个体认识过程、集体认同过程、共同发展过程。个体通过对德育管理制度内容的认知,他们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内因就起决定作用,再结合集体认同过程,于是德育管理制度就产生约束效应,最后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这样,德育管理制度就体现了人本管理理念。
激励措施是指为了完成德育人本管理目标而制订的激发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向上精神的有效措施。如德育工作者的《模范班主任评估条例》、《评优、晋级、晋职条例》,班级的《月模范班流动红旗评选方案》《文明寝、教室卫生区评估条例》,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标兵评选条件》《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模范团员评选条件》等。这些激励措施的使用,是帮助德育工作者和学生发展个人,培养他们尽其所能为实现个人追求而奋斗的工作、学习精神。
三、“点染论”:开展德育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发展,活动之外无发展。”用心“点染”,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有层次的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人本管理的第一要素。德育活动是指组织学生参与,或引导学生自主進行具有德育价值的操作性、交往性行为的实践过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承受者又是活动行为的发生者,是活动的“主角”。德育活动能增进学生的德行素质,学校德育工作人在“点染”德育活动上要活用“两点”:点导和点燃。
学校德育工作人在常规德育活动(晨会、夕会、班团活动等)中,要开展一系列主题集中而鲜明,形式活泼多样,过程严谨而细致的活动,坚持每天“一事一议一点评”做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或生活方面的点导,解决一些小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志愿者行动等,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广阔天地,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学习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奠定成就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
四、“点化论”:疏通人本权变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尽心“点化”,运用权变引导疏通个别性格独特的另类学生的思想是学校德育人本管理的第一要点。权变引导是指德育工作人为实施有效的人本管理,考虑到影响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因素,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前提,再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学生个性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措施,使之有利于校风、班风建设。运用权变引导要注重“三化”:以情感化、以理明化、以行激化。
情感具有感染性,那些另类学生的情绪都很敏感,情感内向、自卑、暴躁、有戒心、有敌意等,德育工作人应怀着对他们亲近、热爱、信任、期望等深厚情感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以情动情,达到培养他们健康情感的目的。
“感恩教育”与学校德育管理 篇12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曾说过:“忘恩原是人的天性, 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 感恩则犹如玫瑰, 需要用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鉴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 感恩美德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而我国传统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却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模式:重灌输, 轻践行, 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性;重规范, 轻人格, 只注重学生的整体划一, 未能注重学生的个体特征, 未能深入学生的灵魂深处, 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重结果, 轻过程, 注重追求德育的终极目标, 忽视了德育过程的科学性、程序性, 肢解了德育的完整性。德育其实是一个复杂、精细的工程, 没有过程只求结果, 就好比寻找“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有就是学生受环境的影响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导致了学生之间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为此, 我校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 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效率。
1.积极创建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学校的校园文化紧紧围绕“感恩”主题, 精心设计, 用心布置。比如:校园的布局, 有感恩路、思恩路、思源路;有命名为“永不言弃”、“闻鸡起舞”、“大爱无疆”、“学贵有恒”、“见贤思齐”、“静思”等石刻按一定的方位摆放着;有让学生早早起来晨读命名为感恩园的亭子;有画着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壁画。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路灯杆, 甚至是公共卫生间, 都悬挂着各种各样的感恩文化的名言名语、巨幅感恩图、感恩诗、感恩画, 上下课铃声音乐感恩歌曲等, 让全校师生时刻都能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
2.课堂是开展“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感恩也是一种品德。”学生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关键靠课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因此, 我们首先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 利用榜样的示范性力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用教师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学生。其次班主任利用学校开发的“感恩”教育系列校本教材进行主题班会, 让学生复述感恩内容, 讲述自己如何做到感恩父母、老师、朋友。接着, 班主任通过具体、真实的感人事例, 宣扬正义的感恩形象, 谴责忘恩负义的行为, 让学生认识到爱心、感恩是做人的根本, 是受人欢迎的美德。最后, 让孩子们到实践中体会感恩教育, 在帮助父母、叔叔、阿姨、邻居做好事过程中感受到感思的快乐。比如让孩子在给家人买礼物、给父母温馨的祝福、给别人的帮助中时, 获得赞赏, 等等。通过一次次的感恩主题班会, 让学校的感恩文化在校园中迅速蔓延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主题。
3.感恩教育工作要从小事着手, 大处着眼, 在方式上做文章。“怀抱一颗感恩的心, 争做一个成功的人”。感谢他人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因此,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出板报, 布置班级学习园地, 撰写有关感恩的作文。每一个班级出一次板报, 要求学生用生动的版面、真实的内容, 表现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感恩故事, 让学生体会到感恩并不遥远, 感恩就在身边。每周回家做做家务、记住父母的生日、得到他人帮助后说声谢谢等, 通过这些小事来学会感恩, 每天心存感恩, 生活起来也快乐。这样家庭、班级、学校及至整个社会也更加和谐。
4.积极组织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为了开展更加广泛的感恩教育活动, 学生会的孩子们每周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以献爱心、感恩为主题的影视音乐作品, 并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学会唱一首感恩歌曲;每学年组织开展“校园十大歌手”比赛, 让孩子们在比赛中感受到爱的力量, 感恩的伟大;每学年还开展了“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从孩子们中评选出“自强人物”、“领袖人物”、“博学人物”、“阳光人物”、“科技人物”、“爱心人物”、“环保人物”、“艺术人物”、“体育人物”等, 让更多的孩子成为某个方面的优秀榜样。为了让孩子们参与到爱中来, 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感恩之中, 学生会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比如利用5.12大地震纪念日, 组织学生观看了大地震的惨烈场景, 观看企业、个人对地震的捐款视频, 以及在父母营救孩子、老师舍身救学生等影视作品;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感恩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邀请专家到校做演讲。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措施】推荐阅读:
学校德育措施07-02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校德育工作计划08-13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07-12
学校德育教育管理07-20
技工学校德育管理10-20
学校德育环境管理01-20
抓好学校德育工作08-09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09-20
学校的德育工作10-28
学校德育工作特色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