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2024-09-20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精选12篇)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篇1

2009年11月5日至6日,全国中职学校德育论坛暨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基地学校协作会年会以及浙江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在衢州中专隆重召开,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浙江省第二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王继平、德育处处长刘宝民,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和省妇联等6个部门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中职学校代表,浙江省各地市教育局分管领导、职成教教研室主任、劳动保障局培训处处长和部分中职学校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会议。王继平副司长在会上作专题报告,浙江省教育厅鲍学军副厅长作重要讲话。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启华参加开幕式,副市长罗卫红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筹备:未雨绸缪占先机

全国中职学校德育论坛暨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基地学校协作会年会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一次会议,浙江省中职德育工作会议是浙江省新世纪以来第一次由6个部门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同时承办这样两个会议,意义重大。衢州中专积极主动,占得先机,把承办这次会议当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使之成为充分展示学校近几年办学成果和德育特色亮点的重要窗口,成为进一步争取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更多支持的重要载体,成为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创业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更加浓厚发展氛围的重要平台。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成立筹备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要求设立了秘书资料组、联络接待组、德育活动展示组、教学及氛围营造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6个工作机构。并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广大师生当好东道主,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会议的筹备和日常工作中去,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精神面貌保证会议的顺利召开。

报告:德育之花香满园

在这次德育会议上,专家的报告视角不一,精彩纷呈。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王继平传达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贯彻会议精神,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出了要求。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就加强和改进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提出意见。要求全省德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富有浙江特色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的“四有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孔子第75世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作专题报告。作为三地(曲阜、衢州、台湾)孔庙最后的奉祀官之一,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孔祥楷先生从儒家文化入手,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把儒家思想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寻求新的视角。浙江红五环集团董事长苏勇强,浙江亚龙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继权分别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及企业眼中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角度作了精彩发言。对学校如何与用人单位对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来自全国各地10多所中职学校交流了德育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升。努力拓展中职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把每一位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让德育之花香满园是会议形成的共识。

大赛:创意之花别样红

浙江省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会议期间闪亮登场,为大会增添新的绚丽的色彩。大赛设小发明小创造、平面广告、动漫短片、创业计划等4个竞赛项目,汇聚了全省108所学校的367件作品。在学校的忠信广场正前方,参赛作品一字排开,吸引了参加德育会议的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的目光。参赛作品中的“内臂钻孔专用机床”、“自动滚丝机送料机”、“盲人导航服”、“多功能护理床”、“生态老年休养院创业计划书”、“定时控制节水装置”、“蚊香分离器”等,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大赛充分展示了浙江省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在这次比赛作品中,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联系职场,创意新颖独特,作品颇具水准。他们还专门设计了许多作品为社会困难群体服务,彰显了‘90后’的人文情怀。通过创造才能的施展,许多中职学生真切地明白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发展的信心。”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在点评大赛时说。

活动:精彩纷呈竞风流

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代表从不同侧面感受了衢州中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面貌。走在衢州中专的校园,路灯下一帧帧以学生为主题的大幅照片夺目灿烂,照片里的学生们青春飞扬的笑容中充满了阳光、自信和快乐。

这是学校创设阳光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

学生公寓,干净整洁的床铺,摆放整齐的生活用品,斜挂在天花板上的清新绿竹,平铺在柜门上闪耀的星星,阳台上同学们亲手绘画的海豚……打造温馨的生活家园,无不显示出同学们灵动的巧手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学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成果展示。

艺术楼报告厅,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儒家校园剧”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弟子规在我身边》以快板的形式阐述“做人”恪守的规范;话剧《过年》讲述了一家人在过年时忘记仇怨,体现了孔子文化的“仁义”;《校园礼仪风》演绎了儒家文化的“礼”;“诵读儒家经典节选”,感受到儒家经典的魅力,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妈妈我错了》、《诚信摆渡人》、《我的青春我做主》反映当代中专生积极、阳光的生活状态。会议代表对发挥儒学文化传统在教育上的价值与功能,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创建,开辟德育新途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反馈:齐抓共管谱新篇

全国德育盛会在衢州中专召开,这既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次大检查,也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对学校跻身全国名校行列的一次大促进。衢州中专全校师生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积极行动,以一流的业绩,一流的精神,一流的风貌展示衢州中专的良好形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代表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浙江省职成教处处长徐伟标评价说:“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中层干部积极肯干,全校师生精神振作,组织活动内容丰富,衢州中专成功承办了德育两会,很好地展示了学校的风采,提高了学校和衢州的知名度。”

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启华来电,对我校成功承办德育两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勉励衢州中专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促进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湖北宜都市职教中心等参会教师给校长发来短信:“参观了衢州中专校园,观看了学校的德育展示,聆听了您的精彩演讲,领略了您的超人智慧,感悟了你的亲和魅力,见证了你的果敢和决断力,衢州中专因此而精彩。”

通过承办这次会议,凝聚了衢州中专全体师生的人心,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篇2

双峰县梓门桥镇大村中学

彭伟

双峰县梓门桥镇大村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8个初中班,300多名学生,30多名教师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来自学校周围农村家庭,面对学生生源背景杂,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低、家庭教育环境差的现状,学校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在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2014年,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娄底市示范性优秀家长学校,《科学家庭教育》课题组获省级二等奖,十多位教师的相关论文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目前,我校确立了以办好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工作目标,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首先,学校针对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模糊认识,加强了学习和宣传,提高了他们对开展家庭教育、创办家长学校的认识。目前,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既然上学了,就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家长不用管了,采取放任的态度。有的老师也认为学校办家长学校是摆花架子,浪费时间,没有实际作用。所以学校利用理论学习和进行师德教育时间组织老师们学习有关文件和有关理论书籍。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们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使老师和家长们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发挥着主导作用,但

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素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些学习和宣传,使老师和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学校校务会也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应该将家庭教育和开办家长学校工作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学期初,学校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期末,纳入到德育工作总结之中。为家庭教育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领导 科学管理

自2011年家长学校建立以来,我校已形成了校长挂帅、政教主任主抓、专职教师负责、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全面参与、家长积极介入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成立了家长委员会。2012年,学校又进一步理顺了家长学校的管理体制,由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政教处负责日常管理与考核,年级家长委员会负责与家长的沟通和意见的反馈。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细致、团结协作、组织严密,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家庭教育管理体系,为我校开展家庭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我们重点抓了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了家校公约、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学员考勤制度、优秀家长学员评比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切实抓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各班班主任及县、镇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均为家长学校的专职教师。我校还经常派专职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班培训,不断

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

我校还经常通过班主任培训和师德教育等方式,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家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指导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等等。还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写有关方面的论文,大力加强家庭教育的科研工作。

学校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等兼职教师,请他们为家长学校的学员们和学生做报告,使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我校的家庭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支层次丰富、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勤奋敬业、关心孩子、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证。

三、结合活动

形成合力

(一)与家长委员会工作结合。

成立家长委员会,将具有一定家庭教育经验,热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学生家长推荐出来组成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分会,各班推荐3—5人组建。各年级家长委员会任期三年,也可视实际情况补充调整。

通过家长委员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家长们知道家长学校办学目的,并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家长总结家教经验,在家长委员会或家长会中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学校通过与家长委员会密切配合,了解家庭教育动态及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办学方法,提高办学效率。各年级有关学生利益的重大决定或活动,都有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讨论,以取得家长们的支持。

(二)与家长会的召开结合

召开家长会是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各年级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毕业班根据情况适应增加1至2次。家长学校主要是利用家长会以授大课方式进行授课。近几年,我们先后邀请县教育局刘竹华书记、县教育局关工委王隧顶老领导、国家关工委专家白燕教授等来我校授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各班主任要根据本班情况,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班专题授课。教学以教师的辅导讲座为主。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对家长进行不同专题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辅导。如:

初一上学期:第1讲:了解家长学校工作制度,明确职责。

第2讲: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初一下学期:第3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心理知识。

第4讲: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 初二上学期:第5讲:铸牢孩子行为防线--学会遵纪守法

第6讲:学会做事--孩子立世之基。

初二下学期:第7讲: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难点与对策(讨论)

第8讲:谈赏识教育。

初中三年级:第9讲:父母如何与子女共同度过初三这一重要阶段

第10讲:帮助初中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

第11讲:家长在中考前的角色

第12讲:正确指导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

印发家长学校参考资料及家长学习用材料。每次家长学校上课,根据不同年级和教育的主题进行印发,随时随地的将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家长和学生,深受广大家长和同学们的欢迎。家长会后,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家长接待,随时解答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下发家长会意见反馈表,了解家长们教育孩子们的情况,解答提出的疑问。通过一些问卷,了解家长及学生的思想状况。随时与家长沟通,解决孩子们的实际问题。

各年级召开家长会时,我们要求做到下发邀请函,开会时间、地点,并要设立咨询处、写好欢迎标语,作好会场布置,备好课。各班级布置好班会场,作好接待工作,各班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反馈时,要全面、实事求是、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对家长提出的有关教育问题,要耐心、热情地解释。

家长会后,各年级还要填写家长会(家长学校)开课情况登记表、家长到会签到表,并将家长有关意见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

(三)与家访工作结合

家访工作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必不可少的途径。各年级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采取家访预约方式进行家访,以避免因家长不在而走空,同时也能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力诫告状式的家访,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为主要的目的。家访期间,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论,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做好学生家长来访接待工作,强调要做到以礼待人,以礼服人,不得指责学生家长,更不得与学生家长发生冲突。

我们要求各班主任每学期均进行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对教子有方、表现突出的家长要向学校推荐,由学校进行表彰,并指导他们总结经验,在家长会中交流。

(四)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

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主任要发挥好自己在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的桥梁作用,我们将家长学校组织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向家长宣传学校办学方针,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将家长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转达学校有关部门,以便改进工作。常规教学班主任又是家长学校班主任,其在家长学校组织管理的工作业绩纳入教学业务考核项目,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依据之一。各班主任每学年要交两篇家教教案及一篇家教论文或工作总结。

(五)开展“爱心奖教奖学”、捐资助学活动。

我校积极争取校友、大村籍青年企业家胡维平先生的支持,成立

了胡维平教育奖励基金会,每期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优秀家长,扶助品学兼优困难学生,把我们的爱心传递到学生整个家庭,延伸到社会,在社会引起强烈共呜,收到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六)加强理论学习研究,不断总结经验。

家教指导小组及有关教师,除按规定认真准备好家长学校培训材料外,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总结工作实践经验,撰写论文。学校每年召开的德育研讨会上交流及德育论文中家教内容应占一定的比例,这几年,我校《科学家庭教育》课题组获省级二等奖,十多位教师的相关论文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

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篇3

一、明确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力和特长得到同步发展,争做“四有”新人。学生都富有理想和激情,除了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以外,教师还要让他们意识到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的甚至不可能实现,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成长起来。

二、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影响。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学生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有经验的管理者都十分重视良好的班集体的培养,重视良好的班风和传统的形成,重视学校学生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并把班集体和少先队的建设作为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和强化管理的内容。良好的学生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校长、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发挥主导作用。

三、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教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譬如: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作家作品等,以渗透德育思想,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既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理科教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结点放在实验上,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欲望、热情,让他们在实验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德育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学校中各种生活事件随时会发生,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教育。德育落实到现实生活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从中受到教育。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身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学校楼梯文化长廊、楼道图书架、作品展示栏、校报校刊等这些身边的现实教育实物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洗涤学生追求向上的心灵。教师要注重公开展览学生作品,当学生看到自己绘画、书法展现在作品展示栏中,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在校刊上,看到自己购买的图书放在楼道图书架中供同学读阅时,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刻苦学习,争取更优异的成绩。通过给父母赠自制感恩卡,教师节向老师汇报自己的一次成功体验,学雷锋做好事,读一本好书谈读后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德育要从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见,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如每周进行集体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天下午利用校园广播播放革命歌曲;开展安全防范应急措施的演习活动。学校还可以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结合各类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体验,如组织学生上街进行“环保宣传”“普通话宣传”等实践活动。

七、提高人文素质,建设德育教师队伍

在现代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在人格导向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提高广大教师人文素质的高度,加强教师德育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品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在学校“以爱育爱双主体育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提出教师要用自己的爱育出学生的爱,用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追求引导学生理解爱、体现爱、付出爱,把“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真爱的体现。通过富有创意的德育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内在修养,调动教师的内驱力,挖掘教师的潜能,增强德育团队的凝聚力。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篇4

1 法国学校德育的优势

法国学校德育经历了一个从宗教教育到道德教育再到公民教育的发展过程。法国学校德育的优势主要在于有定位准、内容实的目标,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主体性参与, 法国正是通过这样的目标和实施的一致来进行公民教育的。

1.1 法国学校德育的目标定位准、内容实

法国学校德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法国公民”。“20世纪80年代以后, 法国又重新检讨公民道德教育, 强调德育要进行人格教育, 强调在培养学生的法国人精神的同时, 德育要以‘人权’为核心, 进一步突出公民的权利。20多年来, 法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个人工作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承担职责等多种道德能力”。法国公民的权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在公共场合人人享有同等的义务和权利;第二, 在不公开的场合里人人有自己的信仰, 人人有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活动和从事与自己个人身份有关的活动的自由。

学校就是要体现其世俗性, 不为任何宗教、经济、政治集团服务, 在学校唯一可以讲的是其共和国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法国没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特殊的要求, 对法国教师的要求与对普通公民的要求相一致。在法国的学校里, 设有公民教育、法律教育、社会教育等德育课程。学校也开设哲学课程, 旨在培养每个学生健全的人格, 以及对当代世界的理解和生活的自理能力。

法国学校以公民教育为主的德育, 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和抽象的理论, 它只注重对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纪律、生活规则的习惯的培养,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勇敢等优良品质。在一个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立国之本的国家里, 学校德育并不是培养“政治家”, 它只注重让学生学会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则, 树立积极负责的生活态度并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正是这样, 法国把德育目标与德育理想区别开来:德育目标有层次性, 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样的德育目标使学校德育也避免了“惟政治化”。

1.2 法国的学校德育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主体性参与

法国的公民教育是一门正规的必修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它学到诸如宪法、司法、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但公民教育绝不只是公民教育课的责任, 学校把德育的要求渗透到各个学科, 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对公民进行了道德教育。同时学校主要通过开展“公民、法律、社会教育”等日常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并形成公民素质, 即通过参与德育活动使学生从“人”到“共和国公民”, 或从“具体的人”到“抽象的人”。法国教师对学生的德育特别注意个性化关爱, “德育的效果和影响力是与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的”。

法国人把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称为“读无字书”, 法国学生每周星期三、星期五下午不在校上课, 全部学生都必须参与社会教育活动。法国社会公共资源向学校开放, 并给学校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如请医生讲“预防艾滋病”的问题, 请警察讲“防暴”问题, 到艺术剧院、博物馆进行美术方面的教育活动等等。

2 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

相比之下, 我国学校德育在目标和行动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德育现状不容乐观,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德育目标失衡

2.1.1 把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混为一谈

“建国以来, 我国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 一直存在着过分理想化和政治化的倾向”。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是有区别的, 虽然两者具有相同的指向, 但德育理想更强调长期性、远大性和终结性, 所以依循正确的理想而设定, 德育目标则更侧重于阶段性、连续性和实践性;所以通过一系列具体目标的实现来体现出来。建国以来, 我国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 一直存在着过分理想化的倾向, 混淆了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我国的德育目标要求很高, 教育者认为目标设置的越远大越好, 越超前越好, 觉得越远大、越超前, 学生的思想境界就会越高尚、越优越, 但这样的做法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 必然使人感到超越了现实而不能实现, 有时甚至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现在在社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但到了成年, 一些人连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都不清楚, 道德习惯不文明, 是非标准不明确。

2.1.2 德育目标缺乏应有的层次性

我国的德育对所有学生都采取统一模式、标准和方法, 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这样的德育目标只有高度, 没有梯度, 缺乏层次性。比如, 我国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公民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科学, 遵纪守法和有良好心理品质等, 但这是比较远大的德育目标, 会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对于小学生来说, 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折断树木花草等是他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但我国教育对他们也提出了与成年人一样的要求, 根本就没有充分考虑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这样虽然有量的要求, 却没有质的层次性, 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德育效果。而人的思想品质是由低层到高层循序渐进形成的, 因此德育目标的制定也应该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由低到高、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进行。

2.1.3 德育目标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我国的道德教育目标一般比较重视“接班人”意识, 政治倾向很浓厚, 比如在青少年的德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等等, 这对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公民来说都是最基本的政治倾向, 但在进行政治教育的同时, 应更注重道德教育, 因为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素质, 对青少年来说, 进行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准则的教育也显得异常重要。

2.2 德育模式僵化单一

2.2.1 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教育

长期以来, 我们往往把德育理解为“就范”, 我国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 最终将学生“塑造”成“理想的模型”、“社会的工具”。这种模式把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 正如柯尔柏格说的, 这是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 强制儿童服从各种道德规范的“美德袋”式的“传统道德教育”。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德育模式常常遭遇到现在我们讲的“5+2=0”的尴尬, 就是说5天在学校德育里形成的习惯、品格、素质, 在2天的周末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就抵消得差不多了, 星期一又得从零开始。

2.2.2 以管代导, 封闭式的教育

在我国, 很多人认为德育就是管理学生, 只要学校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 让学生遵守, 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者的威严, 学生就会服服贴贴, 至于学生的信念与品质是否有所变化, 德育实效性怎么样, 则不是他们要管的事。众所周知, 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 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道德教育。接受理论认为, 强控制、强结构的情境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异化”感, 形成对立情绪。所以以管代导虽能取得一时之效, 却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在我国德育的实践中, 很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想化”、“超越性”, 会有意无意地隔绝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回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 对学生进行“封闭式”教育, 试图使学生在“净土”中健康成长。由于学校的德育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 忽视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当代青少年的强烈冲击, 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 因缺乏政治、思想、道德的批判能力, 无法进行正确的选择和自我调节, 严重的甚至会做出极端的危害自己和社会的行为。

3 借鉴法国学校德育优势, 推进我国学校发展德育

新时期, 我国德育也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吹进来。法国学校德育在目标和实施上的优势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3.1 把德育目标定位准确、内容充实

法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是法国公民, 目标准、内容实。我国在制定学校德育目标时, 首先, 要分清德育理想和德育目标。如上面讲的, 德育目标是德育所要指向的方向与达到的目的, 是阶段性、连续性和实践性的, 所以德育目标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其次, 制定的德育目标要有层次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规律的,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他们的心理特征、理解力、接受能力不同, 所以, 在制定德育目标时要考虑学生道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分出目标层次、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进行。最后, 注重道德和心理品质目标。我们要先进行公民教育, 再注重德育的先进性要求。

3.2 把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我们怎么强调德育课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但德育绝不只是德育课的责任, 而是各科教学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 所以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隐含于一些非意识形态的课程之中, 通过这些课程的讲授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意识的渗透。第一, 在道德教育的课堂中, 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 学生是主体。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教育模式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主要原因在于它忽视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 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简化了德育过程, 极大的降低了学校德育的效果。第二, 打破封闭式德育, 与社会联系起来。德育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假如学校一厢情愿的对学生进行“封闭式”教育, 试图使学生在“净土”中健康成长, 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是“鸟笼式教育”。只有把德育与社会联系起来, 把德育融入到广大的社会中去, 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教育学生, 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彭咏今老师对此突出了很好的途径, “让德育工作贴近学生, 融入生活, 实现校园阳光德育和实效德育的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乎国家的前途、民族未来的命运。因此在当前切实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实施层面上论述了法国的学校德育的优势, 结合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 试图找出增强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法国学校,德育,我国学校

参考文献

[1]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5.

[2]任国华.高校德育现状十大表现及对策[J].青年研究, 1996 (9) .

[3]陈士英, 郭清洁, 郭京振.试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2) .

[4]姚书志, 刘瑞.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中的新突破[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1) .

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篇5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结学校法制工作总结

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汇报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汇报该怎么写呢?写些什么内容呢? 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汇报范文,仅供参考 ~明确以强化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牢固确立德育为 首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务处、大队部、班主任等各方面形成 了法制教育的合力,通过共同探讨,统一思想,确保了法制 教育的一致性。

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我校领导注意加强民主管理,适时 召开座谈会,坚持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提高教师代表参政议 政能力,促进了教师爱校,民主治校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师 代表的评议权,对校领导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及时反馈,大大 促进了学校领导班子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使学校管理更加法 制化、民主化。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教师对《教育 法》,《教师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教 教师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 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

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

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

遵纪守法,遇事找法的法制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意识。

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 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渠道,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 的学校法制教育的网络和体系。

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 统的法制教育。

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班队会有计划地对学 生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在教学中 也结合本学科特点相应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内容。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有 层次地开展法制教育,并积极探索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在规律,在校内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日常的思想教育进行; 在学校的日常思想教育中,通过升降国旗的活动,专题性的 法制教育讲座或报告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国家标志的教育,基础文 明教育,法律常识和遵纪守法教育,促进学

构筑学校德育工作新体系 篇6

健全组织强保障 部门协同明职责

“三生教育”工作启动后,砚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三生教育”作为全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协调各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008年10月,砚山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砚山县“三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教育、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制定出台了《砚山县“三生教育”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工作职责。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三生教育”的课程设置、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教学活动等工作;公安部门主要负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等工作;卫生部门主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疫病知识的宣传培训,让学生掌握基本防疫知识;消防、地震、食药监等部门主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地震、防泥石流、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科协、农业等部门配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等活动。

县教育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从教研室、教育股抽调人员组成“三生教育”专项工作组,专门负责指导学校“三生教育”的教学教研、师资培训等工作。各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三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目前,全县各学校共聘请法制副校长41名,校外辅导员139人。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共同关注的“三生教育”工作体系,构建了全新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注重培训强素质 加强教研提质量

全面提高实施“三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三生教育”的成效。为切实提高全县教师的能力,按照“专家引领、骨干带动、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要求,切实加强“三生教育”师资力量建设。从2009年至今,全县先后选派68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等专题培训,132人参加文山州举办的“三生教育”骨干教师技能培训。全县共举办县级培训8期,培训人数589人次。各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校级培训,同时,将“三生教育”纳入教师履职晋级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培训,教师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了明确的认识,操作和驾驭“三生教育”教材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目前,全县有“三生教育”专兼职教师188人,其中专职教师43人,兼职教师145人。一支业务精干、综合素质较高的“三生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加强督促检查,在保证开足课时的同时,积极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从2009年开始,江那中学、县民族中学、县一小、县二小等各级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其中省级研究课题6个,州级课题5个。县一小的省级课题《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县二小的省级研究课题《本土劳动技术资源引入学校第二课堂的校本研究》、州级研究课题《边疆小学生劳动技能研究》已经结题。县民族中学、江那中学的省级课题《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方式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广大教师结合“三生教育”百项体验活动,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三生教育”的真谛。通过教学实践,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物化教研成果。在省教育厅举行的“三生教育”“九个一”征集评选活动、“三生教育”百项体验行动、“三生教育”书画征集评选活动中,砚山县共选送优秀论文147篇,优秀课例课件249件,社会实践报告48篇,书画作品213件。

试点引路创特色 内外并举重过程

为扎实推进“三生教育”,砚山县采取“试点引路,全面铺开”的措施,扎实抓好试点工作。将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阿猛会址、砚山公安消防支队、砚山监狱作为全县“三生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将县一小作为“科技创新展特长,减负提质增效益”试点,县二小作为“劳动技能展特长,养成教育益终身”试点,江那中学作为“绿色环保我先行,知法守法爱生命”试点,平远一中作为“关爱生命远离毒品”试点,平远二中作为“科技致富我能行”试点。各试点学校围绕活动主题,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践活动,将“三生教育”有机融入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存、生活技能。

县一小成立了艺术体操、少年小交警、书画摄影、少年合唱队等活动队,并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艺术教育泥艺基地、魅力少儿民族艺术教育基地、《学生新报》小记者站,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县二小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生存教育和养成教育,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定期开展综合技能展示活动。同时邀请家长现场参与评判,促进家校合作。江那中学着眼于学生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开展“爱我校园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让学生互相监督、自我管理。平远一中定期邀请禁毒干警、法制副校长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主题演讲活动。平远二中利用学校种植养殖基地,聘请农业、畜牧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到学校开展科技培训,让学生了解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参加劳动实践。

一枝独秀不是春 遍地开花结硕果

为进一步推动“三生教育”在全县范围的开展,砚山县教育局每年投入专项工作经费,支持各学校开展“三生教育”课题研究,举办“三生教育”课堂竞赛。目前,全县已投入“三生教育”工作经费14.31万元,举办了4届“三生教育”课堂竞赛,并邀请教育专家举行专题报告会。各具特色的试点经验,也推动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三生教育”的蓬勃开展。目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年均组织3至4次逃生、消防等安全演练,举办3次以上的法制专题讲座。砚山一中、砚山二小等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留守儿童少年中开展“我成长我做主”等心理讲座,让他们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健康成长。通过几年的努力,“三生教育”已成为砚山县各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三生教育”先进人物和先进示范学校。

砚山县“三生教育”的扎实开展,赢得了广大家长的赞誉和社会的肯定。砚山二小三年级(2)班陆海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这两年学校真好,不仅教孩子学习知识,还教他们做菜做饭,现在我们外出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了。”平远洪湖村的李智才说:“平远二中不得了啊,我的孩子在學校读了两年书,居然学会了果树嫁接、剪枝,我家的那片桃树林现在基本就交给他管理了。”阿猛镇阿基红石岩村的代光友说:“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后,孩子变得更有礼貌了,知道家长辛苦,会做不少家务呢。”

作者单位

云南省砚山县教育局

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篇7

一、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构

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 都应该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落实, 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为此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 需要有健全的德育管理组织机构, 学校必须建立以学校、各科室、各班的三级教育管理网络, 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以校长为组长, 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 主抓德育工作。从学校到最基层的班级, 形成一种纵向的联系, 并沟通联系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科室的横向联系,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 使之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 从组织上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明确职责, 发挥齐抓共管功效

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抓出成效, 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 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要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要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其一是要认真学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 统一认识、行动一致, 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其工作步骤, 使德育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 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 对工作做得不到位的, 加强教育或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奖惩结合。其二是调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落实者, 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向上发展的重要力量, 是学校德育工作抓出实效的关键, 为此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班主任德育工作考核细则》, 使之明确职责, 对班主任抓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在评选、评职、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 如评职指标受限时, 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 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 反之工作做得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可实行高职低聘的政策, 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使班主任队伍趋于稳定。其三是充分调动各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者、贯彻者,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中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为此学科教师在上课前, 必须充分挖掘与本学科相关的德育内容, 并在备课、上课中不断灵活机动的渗透德育教育, 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从而进一步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效果。应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科任教师育人职责, 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 把学科教师具体分到各班协助班主任抓好德育工作, 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制定出《学科教师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来保障促进工作的实效性。其四是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营造良好校园育人环境方面, 更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实施, 学校根据实际, 积极制定出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相关制度, 每学期末根据相关《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考核细则》逐条对照, 成绩显著的进行奖励。学校在落实德育教育中, 要充分重视各类人员的管理, 不断运用鼓励、激励性原则和方法,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育人积极性, 达成育人共识, 使之目标明确、步调一致, 发挥学校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作用, 齐抓共管, 让德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三、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1. 必须切实组织好德育活动

提到学校德育工作, 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把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等同于学校德育工作, 这样理解是片面的、不到位的。虽然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但如果主题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组织不恰当, 就起不到预想效果, 所以必须切实组织好德育活动, 首先要精心策划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步骤。如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抗日英雄事迹”图片展, 要求1~2年级学生能知道3~5个英雄的名字, 并简单了解一点英雄事迹, 用讲的形式在课堂上说给同学听;3~6年级学生要求写一篇观后感。说得好的和写得好的, 按一定比例评出, 给予鼓励或表彰, 这就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无私奉献教育, 懂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要倍感珍惜, 从小树立好好学习, 长大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的远大理想。这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主题鲜明, 学生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又提升了说话及其写作能力。活动结束后, 学校相关负责人认真反思总结经验, 要求形成一种制度, 并长期坚持下去, 这样的德育教育活动真正起到了实效。

2. 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和教育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为此在教育教学中, 其一各科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有机渗透德育。如在语文教学中的英雄题材, 加强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勇敢、果断的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的放矢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其二是在教育教学中, 不断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 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 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探讨、实践, 不断总结、反思、再总结, 使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是展示学校、宣传学校的有效途径, 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 “花园型”、“学习型”的校园, 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 学校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被感染”的德育教育阵地, 如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 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德育教育, 在校园内统一制作并张贴规范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等标语, 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无声的德育教育阵地, 在潜移默化中,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应长期不懈的坚持升降国旗制度,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还应根据实际,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并有专人负责, 开展“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六·一儿童节”等大型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体性、素质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 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五、德育工作, 重在落实

学校主管德育的负责人应加强督促, 落实此项工作并作为学校常规工作来抓, 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相关德育考核制度, 德育工作实行分层管理, 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也只有这样, 德育工作才会有效开展, 才不会流于形式。不断加强学校德育教育队伍的培训学习, 更新观念, 提升自身素质, 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 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 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培育上, 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 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工作重心的现代德育观, 并在具体德育活动中执行落实这种观念, 这样, 德育工作将会取得实效, 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篇8

一、明确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自觉意识, 在各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能力和特长得到同步发展, 争做“四有”新人。学生都富有理想和激情, 除了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以外, 教师还要让他们意识到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有的甚至不可能实现, 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成长起来。

二、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 因此, 抓好班级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 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影响。例如, 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 一个懒散的学生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 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 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 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 有经验的管理者都十分重视良好的班集体的培养, 重视良好的班风和传统的形成, 重视学校学生的共同活动和交往, 并把班集体和少先队的建设作为对班主任、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和强化管理的内容。良好的学生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 需要校长、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发挥主导作用。

三、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教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譬如: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作家作品等, 以渗透德育思想, 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 既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 又要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教育。理科教师要将学科知识与德育因素的联结点放在实验上, 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欲望、热情, 让他们在实验中受到思想教育。

四、德育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学校中各种生活事件随时会发生, 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 抓住教育的切入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教育。德育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 立足于课内外结合, 联系生活实际, 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 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从中受到教育。另外, 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身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 通过学校楼梯文化长廊、楼道图书架、作品展示栏、校报校刊等这些身边的现实教育实物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洗涤学生追求向上的心灵。教师要注重公开展览学生作品, 当学生看到自己绘画、书法展现在作品展示栏中, 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在校刊上, 看到自己购买的图书放在楼道图书架中供同学读阅时, 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刻苦学习, 争取更优异的成绩。通过给父母赠自制感恩卡, 教师节向老师汇报自己的一次成功体验, 学雷锋做好事, 读一本好书谈读后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 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 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愉悦身心, 陶冶情操, 并从中受到教育。

五、德育要从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 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 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 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见, 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如每周进行集体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天下午利用校园广播播放革命歌曲;开展安全防范应急措施的演习活动。学校还可以配合上级有关部门, 结合各类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 参与实践体验, 如组织学生上街进行“环保宣传”“普通话宣传”等实践活动。

七、提高人文素质, 建设德育教师队伍

在现代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 教师在人格导向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要提高广大教师人文素质的高度, 加强教师德育业务培训,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品质”的德育教师队伍。

在学校“以爱育爱双主体育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 我们提出教师要用自己的爱育出学生的爱, 用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追求引导学生理解爱、体现爱、付出爱, 把“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真爱的体现。通过富有创意的德育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的内在修养, 调动教师的内驱力, 挖掘教师的潜能, 增强德育团队的凝聚力。

略谈学校德育工作管理 篇9

一、活跃校园文化, 促进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

1. 营造文化氛围, 熏陶学生心灵

优美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 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更优雅的教学环境, 将醪桥中心小学打造成更有品位、有内涵的特色小学, 我校全体教师就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工夫。在注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的同时, 我们还在校园内根据不同的区域创建不同阵地和板块,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到目前为止, 学校已布置完成了以展示学校校训、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标语, 以及以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大型喷绘《二十四孝图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 以此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还有楼道标语、教室标语、文化长廊、古诗文、师生礼仪守则、学生风采、教师风采等宣传栏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出文化的芬芳, 彰显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内涵。此外, 我们在教室也设立了各类园地, 如图书角、学习园地、学生展示台等,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 名篇佳作美不胜收, 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 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 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 万口传诵,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成为了祖国文化的命脉。让学生从小多读优秀古诗文, 积累名言警句, 不仅有利于开发语言能力,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而且能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校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同时为了提高孩子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变枯燥的背诵为欢快的记忆, 学校大队部每学期都会举行一系列活动, 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和二十四孝图讲故事比赛。参赛现场, 选手们以“二十四孝”故事为内容, 他们通过讲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有《百里负米》《舜的故事》《亲尝汤药》等, 整个场面引人入胜。

二、关爱留守学生, 关注其健康成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 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 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 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精神忧郁, 有的沉默寡言, 有的放荡不羁, 甚至有的通宵上网, 成为“问题学生”。所以, 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大瓶颈。为了给广大留守学生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2011年11月7日, 我校在上级团县委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快乐学习、联络亲情的场所——阳光家园。阳光家园是一个集教育、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免费向留守学生开放的教育活动中心, 设有亲情电话、QQ聊天、心理辅导、开心阅读、书法指导等多个服务项目, 学生们在这里获得学习、心理上的辅导和疏导。学校在开学初便对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 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留守学生案例:

1. 学生情况

王峥, 男, 六 (4) 班, 12岁,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平时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 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进入学校以来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 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显得好动, 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 懒惰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作业, 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 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突出表现为在各种活动和机会中, 小到一次发言, 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 都显得没有热情, 参与意识淡泊, 并经常捣乱, 故意搞破坏, 并煽动其他同学参与他的破坏活动。

2. 问题分析

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王峥和他的家人, 发现王峥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 长辈的关心不恰当。爷爷奶奶为人耿直, 因他们小时候受苦的原因, 望孙成龙的愿望迫切, 但又因孩子贪玩、不用心学习的原因而恨铁不成钢, 从小爷爷便对他管教很严厉。

(2) 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 加上他自身的性格特点, 自小他便在打架中成长, 家长很少和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很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遇事缺乏耐心, 就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

(3) 内心深处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 使得王峥同学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通过以上分析, 教师发现王峥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对学习的态度。于是决定从王峥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3. 主要措施

(1) 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王峥的爷爷多次交谈, 并通过电话与王峥的父母进行沟通, 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 使他们明白, 爱要有针对性。

(2) 领进阳光家园,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为了让王峥同学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 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 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 利用表扬, 树立信心

针对王峥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其表扬, 让他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 逐步树立自信。

(2) 针对实际, 设立目标

在王峥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后, 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 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学生最起码的任务。为了不让他感到这个要求高不可攀, 我和他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

(3) 联络家长、沟通亲情

开通“亲情热线”“QQ聊天”, 建立“心理咨询室”, 让留守学生和父母之间, 老师和家长之间随时保持联系, 及时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 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他结对帮扶, 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 做到“五帮” (帮教育、帮学习、帮生活、帮困难、帮亲情) , 让他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经过老师与王峥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 王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 篇10

学校德育是培养建设人才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教育质量的高低, 关系到青少年一代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

要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我认为要从学校德育管理、德育工作者素质、德育工作渠道、指导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进行。

一、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作为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树立以德治校理念, 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1)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体系, 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实行学校一把手工程责任制, 即学校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党政工青妇研等有关机构配合, 校、年级、班级层层落实。 (2) 构建学校工作的内容体系。学校要依据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系, 构建学校德育规范体系, 要制定学校德育规范制度。首先总体考虑学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坚持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 坚持分层次、分系列, 向综合运作要整体效益;其次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规范细则, 应包括学校公德、干部道德、教师道德、学生道德等方面的规定;再次要构建学校开展具体有效的活动, 既制定各项活动连续的整体设计和总体规划, 又有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与条件等环节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3)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保障机制体系。此体系可包括导向机制、宣誓机制、奖励机制、养成机制、督评机制等, 特别注重德育评价机制的改革。德育评价不仅对结果进行评价, 而且对德育过程进行督评;评价者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有关人士、家长代表、学校教师及学生组成;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不同德育教育阶段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估;评估后要及时召开表彰总结会,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明确今后的发展思路。简而言之, 德育工作始终要导向追求崇高、伟大的人生目标;用宣誓的方式推进道德诚信的实践;以奖励先进人物为主、惩罚违反道德规范的落后分子为辅, 力争做到以正压邪;建立自我养成机制关键在于把道德自我完善为内需目标;通过大众督评, 推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着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学校德育工作者不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 也包括教育行政领导、社会有关人员、家长等。他们的素质包括德育认识能力、德育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德育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等, 是各种德育能力组合而成的综合素质体系。

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可以抓住以下几点:第一, 德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多阅读报纸杂志以及收看有关电视节目, 以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德育工作者所具备的德育能力要与德育目标相一致, 特别是教师既要用思想观念去引导学生, 也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人格去感染学生。第二, 教育工作者要能把握时代脉搏, 使德育工作与时代同步, 适度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第三, 遵循德育规律, 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在德育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人的主体性, 因人施教, 以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为工作准则;方法也灵活多样, 既理论指导又实践锻炼、既群体感染又个体谈话、既家访又心理辅导、既奖励又惩罚等。第四, 能了解并正确评价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能力。由于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各方面因素也不尽一样, 所以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 注意深入细致地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实际,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给予积极准确的评价, 德育工作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拓宽学校德育工作的渠道

选择并优化适应的课文、活动、环境等教育载体, 使德育变抽象为具体, 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第一, 学科教学注重渗透德育思想, 注重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的自然结合与和谐统一。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和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思想更为突出。比如教语文《古井》时, 说明古井源源不断地为人们作贡献, 讲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 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一个不计较报酬、无私奉献的人, 从而使学生学到做好事并不是为了要报酬要表扬, 人人都要像古井一样, 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干部会、法制教育会等专题教育活动, 落实德育系列方案,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第三, 抓住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或纪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比如端午节, 可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命运”演讲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 让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健康成长。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千方百计挖掘德育资源, 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思想、言行、文化的统一, 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第五, 评选先进, 鞭挞落后。用榜样激励学生, 实施群体中的自我德育教育。

四、保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校通过指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补充, 其影响力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为种种因素, 使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建立多种多样的家庭联系制度, 如家长会、家访、家长问卷调查等, 使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把学校德育工作引向深入。当有学生违纪时, 学校教师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思考:如果是我的孩子违纪该让老师怎么办?想好这个问题后, 教师对违纪学生作出的处理一定会让家长满意, 当然也就不会有家庭教育日、体罚等不良教育现象的发生。家校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教育是值得提倡的, 但有的班主任表现过于“热情”:把学生迟到、不做操、不扫地、上课搞小动作等芝麻小事一一电话告知家长。曾有位班主任一天就通知家长多达八次, 每次都说自己无法管教, 请家长领孩子回家教育, 这样做不正是表现班主任的无能吗?相反, 也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不闻不问, 一味依赖学校教育, 那也是不对的。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学校要敦促政府有关部门取缔学校周边的黑网吧、赌摊、营业性歌舞厅等不良场所, 让学生在纯洁的环境中生活, 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长足发展。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篇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不到位。”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遵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

当代小学生出现了新的积极思想特点,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不盲从,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做法是:

一、遵循原则,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学校德育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德育基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二、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小学德育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要从根本上改变不少教师存在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毕业班不要”的倾向,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确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发出,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内容集中、系统、直接,在各科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的地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

少先队组织是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龙头作用,落实德育工作。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落实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委要加强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与督查,除认真抓好“一日常规管理”“雏鹰争章”“升国旗”等常规德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积极进行社会德育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展开学校德育工作。

三、更新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照“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我市不但投入巨资改善了各个学校校园环境,而且狠抓了校风建设。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开拓进取。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德育化。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依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兼职校外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如何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篇12

社会飞速发展, 不仅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也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冲击。教育的周期较长, 冲击带来的影响暂时不能显现, 但影响深远, 因此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把德育摆在什么样的地位, 关系到教育的性质和方向。那么, 怎样才能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呢?下面,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道德认知, 确立道德信念

1.文明熏陶, 掌握道德概念。文明熏陶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进而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的能力。如, 在谈迎接客人的礼貌时, 教师可先讲解客人的类型:长辈、朋友、陌生人等, 再讲迎接的场景, 让学生自己叙述在这些场景中迎接不同类型人员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举止, 然后教师补充、分析、讲解, 给学生形成完整的文明礼仪概念。

2.树立榜样, 感受道德概念。以身示教是最有说服力和最具有人格魅力的。如, 一位有威信的班主任在看到教室地面有一张废纸时, 他会自己弯腰捡起废纸放到垃圾箱中, 这一细节全班学生如果都看到了, 他们以后就再也不会随便乱扔垃圾了。班主任用最真实的无声语言和亲身实践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极其生动的行为规范教育课。

3.立足实际, 确立道德信念。以往由于基于传统教育, 我们把道德的基调定得很高, 脱离学生实际体验和情感等因素, 这样的教育形式很容易像肥皂泡一样瞬间消失。现在我们可以从很小的事物, 如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 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寻找。

二、把道德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德育因素不仅存在于日常行为表现, 也渗透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把这些因素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特别是教授品德课和语文课的教师, 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还应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文明的言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去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政教处、大队部要通过队会、主题集会、入队仪式、周会课进行先进人物的事迹宣传, 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针对小学生好奇、贪玩的特点, 利用板报、学习园地、文艺汇演、歌咏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参加各种先进表彰活动等进行思想教育,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强化制度, 促进学生品质发展

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要强化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 认真贯彻德育纲要, 严格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还要和当地的派出所、司法局等部门经常联系, 给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法制观念。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 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貌、讲文明, 学会尊敬长辈, 关心他人, 帮助有困难的人。通过学法、文明礼仪教育, 使学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 学生才能辨别是非, 并将道德意识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上。教师还可通过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设问、激疑, 鼓励学生自己判断、分析, 寻找答案。

四、让学生多参与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面对的不是课本, 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 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走出校门, 走出封闭的课堂, 同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具体行为体现道德品质, 参与道德生活。校内教育可以模拟社会情景, 使学生扮演“社会角色”, 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如照顾孤寡老人, 看望慰问生病的同学, 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 一定能胜过数十遍的道德说教, 而且还缩短了教育内容与儿童需要之间的时空距离, 让他们从中获得真正的道德认识和实践。

五、抓好道德教育内容系列化

上一篇:散打实战下一篇:协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