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2024-11-03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共9篇)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1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主体性投入要素,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的兴起,正改变着社会形态、社会理念等方方面面,体现在谁拥有更高素质的人才,就意味着谁掌握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意味着谁就能在21世纪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对学校教育及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成绩是可喜的,学生的思想道德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德育体制简单化。一是以管代导。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服从管理,遵守制度,出了校门便“解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二是主客体颠倒。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接受或接受不多;三是目前的德育工作还基本上以学校包办为主,家庭和社会没有和学校形成有机的德育工作体系,尤其是社会环境没有充分净化,所以往往造成“在校教育三年,出校变坏三天”的现象屡屡发生。

(2)德育内容过于传统和陈旧。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和具体化:一是在确定德育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不能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而提出适度的要求,缺乏可接受性,尤其是缺少一些高品位且又使人信服的权威读本;二是不能把握德育内容的基础性,不注重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守法和用法意识,自学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三是不能坚持德育内容的一贯性,学校德育工作常常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3)德育方法和途径单一和生硬。德育实施者只局限于用一种单一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去要求受教育者,把对某些现成的道德规范的掌握等同于德育的全部。以“注入式”为主的教育方法和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只能是迫使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受到挫伤甚至消失。

(二)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型人才不仅要继承传统德育内容,还要结合时代特征拓宽德育空间,深化德育内容

在现有条件下,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可以突出以下主要内容:

(1)开展系列教育,推进终身全面素质教育。针对目前中学基本实行封闭管理的实际,可以进行“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治,人格自尊,精神自强”的“五自”教育,确保教学生活学习秩序正常进行;在我校

就推出了“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的“三比三不比”校训教育,勤学之风再掀***。

(2)开设专题讲座,照亮青春路教育。知识经济社会中,形成的是“知识驱动”,通过获取新知识及获得公众认可的驱动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做出更大贡献。当今一代,思想活跃有余,意志坚强不足,他们观念开放,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社会,常常会迷失自己。学校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经常开设不同内容的讲座。如“青春永恒”、“拨亮心灯,拥有健康”、“十八岁,人生的新起点”、“自信、勤奋”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教育学生成为有政治头脑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

(3)点燃青春的火把,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推崇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价值观念的核心。***同志曾经振聋发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即人的现代化。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都依赖于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应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来实现。

(4)正确疏导,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拓宽德育渠道,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功能也成为必需。在过去,我们用“堵”的手段,禁止的方法防止腐朽及黄色的思想蔓延,在信息化社会,已经不现实。当今学校德育应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明辨是非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德育实效性。通过网络触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真实思想,根据学生特点,掌握热点、焦点和心理动态,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德育工作的娱乐性和针对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的新思考

21世纪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时代动力的崭新世纪,人才培育政策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特征。新世纪的人才尤其要重视德育工作,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与成才的摇篮,学校人才培育政策必须与国转载自百分网

http://,请保留此标记际接轨。在知识经济时代浪潮中,德育工作创新研究是一个常出常新的课题。现在结合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工作方法和手段的与大家共同探讨,主要可以从五个“转轨”加以探索。

(1)在教育目标上实现从里智轻德到德才兼备的转轨。要成才,必先成人。一个缺乏深厚的爱国情感,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缺乏必要的纪律和法制观念的青年,即使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甚至还会用他的知识为求一己之私而危害社会。一直以来,受“升学率”等急功近

利社会气候的影响,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基于这样的认识,可以实施规范的教育体系,加强品德教育。如笔者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规划实施了以“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作为基本方案的思想政治工作工程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变得具体、实在而富有操作性,实现了从重智轻德到培养德才兼备有用人才的转轨。这一闪光工作荣获了首届永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一等奖,并在湖南省内很多学校推广。

(2)在教育途径上实现从重课堂传授到与实践结合的转轨。要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各方面知识,离不开课堂传授,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可以激活来自课堂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3)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从重知识继承到更重创新的转轨。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把创新教育与振兴我们民族,实现我国几代人的强国之梦联系起来。把创造教育作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从而更好地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体系,知识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对德育空间提出了开放性要求,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开放的教育手段和开放的教育方式,促成德育空间的开放化。根据社会发展方向,在新时代条件下,空间模式应力主课内和课外结合,实行多渠道施教;主导与主体结合,坚持学生本位观;知识与能力综合,倡导实践本源论三个结合,实现德育空间全方位开放,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在教育对象上实现只重学生到既重学生又重教师的转轨。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往往只是学生,而不包括教师。其实,教师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缺乏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缺乏敬业爱生的思想情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缺乏***意识和平等观念,那么他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全体教师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整体的数育教学效果,切实承担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责任。要把教师师德建设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认清形势,苦练内功,成为一名德育专家,从而适应日益繁重、复杂、艰巨和高标准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要在大众化、经验式的工作水平上来一个质的飞跃,经过努力学习实践,研究提高,成为学校德育理论工作或实践工作一方面或教学方面专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5)在教育着眼点上实现从重学生在校三年到重学生一生的转轨。

从人的一生看,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人生影响最大,对人的理想信念起决定作用的是高中阶段教育。无论是从学生所处的当前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角度看,还是从学生一生的发展阶段角度看,都呼唤着要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传统德育方法主要采用榜样示范法、说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情感陶冶法、品德实践法等。要求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对学生在校期间考虑过多,学生毕业以后如何适应社会考虑过少;简单灌输多,有效引导少;被动应付多,主动出击少的状况。在现实中,学生能接受而行动有效的途径主要有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文娱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不断创新要求,实现学校德育方法的科学化。要求根据时代要求达到德育方法的多样化并各具特色,不能墨守成规、死板僵化,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增强直观性、可操作性、娱乐性和渗透性,把德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之中。改变这一状态,可以采取整体规划,全方位渗透,多样化引导的办法,在着眼点上由为了在校三年转向为了学生一生,方法上由简单灌输转为灵活多样,工作上由被动应付转向超前思考,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实现从重在校三年到重学生一生的转轨。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2

在白银这个环境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用绿色的环境培养人,用绿色的思想教育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所在学校多年来坚持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愉快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让师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使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文化的熏陶。我校占地面积37500平方米,绿化面积近23000平方米,校园内花草葱郁,绿树成荫,四季绿树常青,三季百花吐艳,现有花木86科319种,是白银市“花园式学校”、“甘肃省绿色学校”。学校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和各项活动中也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空间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假期,大队部会倡议全体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开展“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我的低碳生活”、“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主题活动;充分挖掘有利资源,借助周边环境建立“环境保护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总结起来,笔者认为,我校以绿色环保理念育人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力宣传绿色环保,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学校一直坚持将“美、亮、净、绿”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学校绿化工作与学校教育功能、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始终将校园绿化工作与共建绿色文明校园相结合,与弘扬环境育人理念相结合,以人为本,和谐共建,努力营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和谐新校园。学校利用师生集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网等大力宣讲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并对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大队部也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板报、墙报等进行绿色环保宣传,组织了以“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为主题的板报联展和联合中队主题队会,使植绿、护绿的意识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里,充分调动全体师生提升绿色校园品位的积极性。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升绿色校园的内涵。为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校制订了校园绿化、美化建设规划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向师生宣传保护花草树木的意义,教育和引导师生关心、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与此同时,学校始终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作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动员广大师生,人人参与,共建共管。学校还专门制定了《校园绿化、美化管护制度》,并要求各少先队中队坚持开展“中队绿地认养”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实行科学管理,学校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对全体师生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及花卉养护等的现场培训和指导,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绿色育人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3.让环保教育走进课堂,进一步强化绿色育人理念。学校为进一步强化绿色育人理念,号召全体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教育,并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绿化美化环保宣传展、主题演讲、观察日记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思想,提高植绿护绿、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4.积极利用绿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为充分发挥学校绿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我校于2010年初编写了10万余字的校本课程——《七星花圃》,并以《七星花圃》为依托,利用校园的花木挖掘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继续坚持走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力争在实践中提炼出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人文性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策略。

追问学校的德育理念 篇3

道德教育永远不是轻松的话题,今日的学校道德教育更总是处在争议中,有对其方式方法的指责,也有对其效果的质疑。《当代课程问题》中的几篇涉及道德教育方面的文章,无论是对学科德育的关注,还是对学校管理的追问,抑或是对道德教育设计本身的质疑,都发人深思。

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向时形成正确价值观,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但如何在数学课上教道德?如何在生物课上进行关于道德主题的讨论?如何在艺术课上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关于这些问题,笔者在阅读内尔·诺丁斯的《教关爰酌主题》之后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以犯罪的主题为例,内尔·诺丁斯指出,数学课程可以收集有关犯罪的地点、频数、各类犯罪的比率、罪犯的年龄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数据,还可制作一些图表。生物科学教师将会发现犯罪学能丰富他们的进化论教学,例如,在多大的程度上,犯罪的倾向是遗传的?为什么男人犯下的暴行比女人要多得多?艺术老师则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纳粹时代的艺术控制是如何助长一个国家走上犯罪的道路的等等。她的视界里将科学、艺术与社会问题如此巧妙而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之中,让人叹服。经常看到学校中存在的种种师生关系恶化的新闻,一般来说最后也就止于对教师道德的指责。而托马斯·塞尔乔瓦尼的《德性政治:关于学校领导的新构想》则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学校的管理本身缺乏德性,学校总是存在着分裂、相互敌视、派系斗争,所有的人都在为利益而竞争,教师们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让教师道德地对待学生,去教学生道德,是否会存在实践的断裂呢?事实上教师是无法“孤独”地进行道德教育的,学校必须成为充满德性智慧的地方,才有可能培养有道德的人。这对于今日中国学校教育管理问题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警示。

长期以来人们喜欢评论学校的道德教育的效果问题,认为学生的道德水平没有达到教育者所希望的境界,但是很少有人去追问道德教育本身的道德性问题。阿尔菲·科恩的《对品行教育的批判性反思》一文针对美国的品行教育方案提出了五个问题:问题是在哪个层面上被提出来的?人性观是什么?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哪些价值观得到了提倡?学习的理论是什么?沿着这五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对我国的道德教育的道德性进行反思。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4

一是“精细化”管理无空档。借鉴衡水经验,实施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专职管理人员“四级联动”管理机制,对学生全天候、无缝隙管理。倡导“小事中写大文章,细节处用真功夫”,在精细处着力,坚持把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做好。注重养成教育,从学生衣食住行的点滴小事抓起,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是“人性化”管理聚力量。转变定位,校长不作监督员、裁判员,而是示范者、服务者。要求教师办到的,校长带头办到;

不让教师违反的,校长坚决不做,时时处处做教师的表率。工作上,为教师宿舍安装了坐便器,增建微机教室1个,升级教室白板16台,新增图书3千多册,不断为师生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生活上,主动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家庭生活,为他们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出策出力,解除其后顾之忧。

三是“科学化”管理提效率。不盲目“改革创新”,狠抓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外辅导,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实实在在抓好集体备课,提高整体教科研水平。实施“名师打造工程”,以点带面,提升教师素质。薄弱学科教学成绩提高79.5%,根据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确立“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办学宗旨,成立了声乐、绘画、书法、航模、乒乓球等社团组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来、留得住、有收获,让校园充满活力。2019年,学校获蔚县第二届中小学航模大赛团体一等奖,第二十九届艺术节合唱类优秀奖,乒乓球比赛(中学组)团体第四名;

学校理念 篇5

办学理念

以德立校、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科研兴校 质量树校、名师强校。办学保障安全

提升素质

完善设施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环境育人

校 校 教 学

前郑小学

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勤奋求实

创新进取

团结奋进

文明守纪

乐教善导

爱生敬业

合作探究

优化环境

提高服务

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基本内容

白石镇前郑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和谐、优质、发展”的六字方针,坚持“尊崇天性,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创和谐校园,办优质教育,为学生幸福快乐一生奠基”为目标,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2、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3、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只有班主任队伍稳定坚实,学校才能够平稳地发展。因此我们想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完善管理,为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搭建平台。

1、我们将完善班主任量化考核评比,科学、客观地评价班主任工作,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公示,每年一评比。

2、继续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促进老师们将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进行梳理,物化积淀,让老师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扩大小干部的影响。队干部、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对队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重视习惯养成

1、继续开展达标争章活动,并且不断完善,通过活动能对班级和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定期小结,每周公示本周得卡数;每月小结累积得卡数;评比表彰,对达标班级、优秀班级给予授牌和物质奖励。

2、进行校园拍客活动,在学生中聘请志愿者,定期拟定一个主题,在校园中寻找并拍摄照片,制作成展牌;学生们观看后在组织班会活动,让拍摄者与其他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学生规范的言行。

3、规范班级之星评选,班级之星每周一评,一公示。奖励时,不单纯奖励成绩一优异或表现一向好的优等生的做法,特别注意奖励那些经过努力而有显著进步的中下等生。班主任更要时刻注意寻找班中这些同学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像不少班级就有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活动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等,通过激励点的扩大,来扩大德育面。深化榜样的德育功能。

(三)建设个性班级

1、规范制度,各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共同制定、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第一,制度要求细,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例如从学生早晨到校,一直到放学离校,贯穿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其中包括升旗、早读、作业收交、课前预备、课堂纪律、眼保健操、课间操、午餐、课间午间、路队、值日打扫、座位调换、班级布置、劳动工具摆放等,每一项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遵守哪些规范要求,使学生明白在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第二,平时有人管,让制度得以落实,不成为空话。提了要求不落实,等于没提;检查、记录、评比后没有结果就等于没查,没记、没评;有了结果后,奖惩不清,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各班的班级管理分工要细,落实到人,奖惩兑现。

第三,出台激励机制,班级管理中要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规定,定期开展班级评优活动。

2、美化环境,各班根据班级特色美化教室,定期更换墙壁布置,将班级管理评比、班级特色活动与班级布置结合起来。本学期鼓励各班学生用鲜花打扮自己学习生活的小天地,班级开展种植养护活动,学校开展花香教室评比活动。

(四)开展特色教育

1、结合“升旗仪式”活动和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围绕一个主题,运用生态体验的方式开展国旗下讲话,定期布置德育实践作业。

2、开展学名人活动,通过个性班级建设和课间文化来落实“读名著、赏名曲、诵名诗、学名人”的活动。

3、继续开展班级结对,将高低年级班班结对,通过让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游戏,让低年级学生学会一些游戏活动,在平常课间午间能安全健康的玩,避免因无活动内容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同时高年级学生也能在指导别人的同时学会约束自己,增强责任感。

4、加强安全教育,确保两条底线,即不因管理失职而问责,不因外置不当而问罪;落实三个三的安全管理机制,即三条禁令,在楼梯楼道不许奔跑,不许扶栏杆,不许开展任何活动;三条铁规,及时汇报,及时处置,及时慰问;三项常规,安全教育,科学防控,奖惩兑现。校园开展安全提示冠名活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校园安全提示语征集活动,本学期准备在校园走道、楼梯、鱼池、滑梯、健身器材等活动场地显眼处进行冠名提示。

5、规范校级队管理,开展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培训,要求有计划、有场地、有教师、有学生、有内容、有目标、有反馈。

6、开设以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为内容的家长讲坛,将家长请到学校为学生讲课,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活动,融洽家校关系,让家长更加理解支持学校各项工作。

四、具体安排 九月

1、制定各项计划、表单,做好开学准备

2、开学典礼

3、召开校级训练队教师会,启动本学期校级队训练;

4、启动兴趣活动培训工作; 十月

1、三优表彰;

2、各班组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3、筹备家长讲坛; 十一月

1、课间文化节;

2、参加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 十二月 优秀班级评选;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具体实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一项基础工程。按照上级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白石镇前郑小学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依法治校,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律深入人心,形成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育人环境氛围。结合荣辱观教育提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总要求。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拼搏。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扎实推进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治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创建良好的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法制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

1、领导干部和教职工要认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以十八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义务教育法》;积极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对学习情况定期进行部署和检查,力争取得实效。

2、在校的学生开设法制教育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并通过其它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确保法律基本常识的学习和普及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同时,注重在学生的法律素质养成上下功夫,认真抓好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全面推进依法管理、依法治校:

1、学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治教,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2、积极推行校务公开,严格执行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其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努力实现由一般地学法用法向全面推进依法治理转变。

四、普法工作开展的方法与步骤:

1、成立普法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是依照国家普法规划,根据县教体局法制科普法组织的要求制定出我校的的普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督和落实;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运用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及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总结经验,上下沟通,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结合我校实际,与领导小组共同起草我校普法规划;承办领导小组会议会务工作;深入师生中调查研究,探索普法工作方式方法;针对普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提出改进建议;负责我校普法工作档案的管理工作;负责普法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

2、坚持每月一节法制课,与法制辅导员、副校长一起定期研究青少年问题、开展法制教育,做到时间、内容、教材、老师四落实。法制课程安排与其他课程同步进行,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力量。

3、组织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教育宣传作用,利用课堂主渠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4、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辅“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多方协作、衔接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开展家长学生学法互动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

5、法制教育内容的编排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差异梯次性安排,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把现在正在进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禁毒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防空、防灾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统一纳入法律知识课程,一并对课时设置作出规定。提高目前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6、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协同有关部门注重搞好法制教育宣传舆论工作。要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召开教师会议、学生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培训学习,对每个阶段学法、用法情况进行考试和考核。

7、建立宣传阵地。法制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校园广播站、板报要设立法治之窗、法制论坛,要坚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反映学校法制教育活动的新情况、新信息。橱窗要定期举办各专题的法制教育展览,展示法制教育漫画、法制教育手抄报、法制活动征文等。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生动活泼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学和活动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全面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较基本的应用技能,确实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8、组织主题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9、重视校园周边治理,以良好法制环境促进青少年学法,采取措施对危害学校安全的人和事进行严厉打击。

10、与当地派出所密切配合,进行警校共建。

11、把普法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财务预算,做到单项列支,专款专用,以保证教材征订、人员培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等普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东方村尾学校办学理念 篇6

【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

办学宗旨:让学生成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培养目标:体健、智慧、文明的中国人

办学方针:遵循民办教育的市场规律,发挥民办学校的机制优势 校训:孝 善 礼 真

校风:尊师 爱生

教风:务实 善导

学风:勤学 好问

学校精神:自强不息

【团队意识】

主人意识

共生意识

责任意识

安全意识

服务意识

赏识意识

质量意识

特色意识

成就意识

竞争意识

危机意识

市场意识

【教育教学观念】

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待开发的一座富矿。

育人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可成才。

基础观:为学生成长、成功、成材奠定身心健康、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基础。双主观: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德育理念:以人为本,做人第一;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自主管理,内化外显。教学理念: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学。

【学校管理】

管理理念:让心灵沟通,让机制管理,让制度说话。

管理原则:以人为本,民主先行,制度保障,程序规范

教师成长:培养自己的名师,名师就是你我他。

生活状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

学校德育工作理念 篇7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理念,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治未病”是中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 在疾病预防、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可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中, 对问题学生提前干预、教育与有效引导, 有利于杜绝不良行为, 转变德育工作模式, 构建和谐校园。

1“治未病”的内涵

“治未病”源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诸多篇章都不断强调“治未病”理念及实践原则。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等。“治未病”理念经过历代医家的完善, 已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思想价值在于其作为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 倡导人们珍惜生命, 防患于未然。

1.1 中医“治未病”与“不治已乱治未乱”

古代中医学从理性上重视预防的价值与意义。《周易·既济》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预防是主动处理事物达到理想效果的最佳途径。古代军事思想也十分注重“不治已乱治未乱”理念, 将其应用于中医学就是“治未病”。

1.2“治未病”的含义

“治”是管理、伦理的意思。“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健康, 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包含3方面内容: (1) “未病先防”:在疾病未形成之前, 采取积极措施, 预防其发生。 (2) “见微知著”:对某些疾病出现的细微前兆,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已病防变”: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 及时切断传变途径。

2“治未病”中医理念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未病先防”, 加强中职生心理及行为引导

2.1.1 中职生特征和思想状况

(1) 中职生年龄大多在16~18岁, 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和独生子女, 他们识别能力差, 心理素质低,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还有一部分中职生由于家庭原因, 如父母离异、丧父 (母) 、隔代扶养等, 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2) 由于人文素质教育不足, 中职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 往往无所适从, 无法正确定位并确立发展目标, 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消沉或堕落。 (3)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中职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过程中缺乏恒心, 遇到困难就退缩, 以致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 生活自理能力差, 缺乏责任感, 生理早熟和心理发育迟缓等原因, 导致学生早恋现象严重。

2.1.2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

中职生特征和思想状况使其易出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同时, 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就业升学等问题也会困扰他们。作为班主任, 应善于发现学生潜在问题, 及时、科学地进行干预, 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预防心理疾病。中医“未病先防”理念的关键在“防”, 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应对转变, 由事后采取措施向事前干预、调节转变, 由心理障碍疏导、心理疾病医治向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管理转变。

(1) 培养中职生良好思想品德。 (1) 培养中职生成就意识。班主任要关心、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从而予以正面肯定, 让他们有成就感。 (2) 培养中职生意志品质。鼓励他们勇于迎接困难, 树立克服障碍的信心。 (3) 增强中职生适应能力。不少中职生不愿与同学和教师接触, 不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等。班主任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 鼓励其多与同学交往, 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4)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中职生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竞争激烈、就业困难是中职生出现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帮助中职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培养其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2) 调动中职生学习积极性。文化基础较差是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关键。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 营造和谐氛围, 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加强心理指导。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 配备心理咨询教师,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使中职生通过学习、咨询、倾吐和宣泄, 释放心理压力, 解决心理问题。加强问题学生的心理矫正, 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使他们以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2.2“见微知著”, 提高德育意识

2.2.1 中职生道德现状

(1) 行为偏差明显。部分学生在组织纪律、文明礼貌、社会公德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 随意旷课, 不讲卫生, 语言低俗, 破坏公物, 行为不端等;部分学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 不尊重教师和同学, 学习态度不端正, 自控能力差, 厌学、上课睡觉或逃课现象严重;部分学生更是起哄喧闹、打架斗殴,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现象普遍存在。 (2) 法制观念淡薄。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往往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知, 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够酷。 (3) 社会公德的知与行脱节。据调查, 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 只有5.73%的学生会马上打扫干净;而有80.21%的学生想打扫干净, 但最终没有做;其余14.06%的学生干脆置之不理。这说明部分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未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2.2.2 发挥班主任的道德引导作用

(1) 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班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奖惩制度, 使中职生明白遵守社会公德是一种文明,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班主任及时表彰先进者, 制止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同时, 举行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德育讲座, 引导中职生树立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谴责不道德行为, 从而在校园内创设人人讲公德的良好环境。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班主任在搞好班级管理的同时加强德育, 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 以不断强化道德认识, 提高道德素质。 (3)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注重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使其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做人、做事。同时, 班主任要及早发现学生不良行为, 提前干预和引导, 以防小事变大, 甚至恶变。

2.3“已病防变”, 强化中职生安全管理

2.3.1 中职生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造成校园的不稳定性。一是网络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形式传播, 不受印刷包装、材料运输和出版发行限制, 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学校发生群体性事件时, 中职生通过网络信息作出反应, 会扩大事件的不良影响。二是网络不良信息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因此, 不良信息传播者、混乱制造者会威胁校园安全和稳定。三是网络信息真假难辨, 易造成中职生群体性的盲从与冲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生健康成长。 (2) 安全意识缺乏。中职生在校住宿, 安全监管任务由学校和班主任承担。渴望独立, 性格叛逆的中职生, 面对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易产生不良行为, 诸如欺辱同学、打架、包夜上网、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等。一旦造成伤害事件, 就会引发学校和学生家长的纠纷, 让学校难以应对。 (3) 防灾、减灾机制不完善。一是一些师生缺乏防灾意识, 对预防灾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而引发严重事故。此外, 灾害事故逃生时没有良好秩序, 易导致拥堵、踩踏等事件。学校组织的应急演练较少, 缺乏实际防灾、减灾经验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二是校园防灾、减灾机制不健全, 经费缺乏, 各种活动形式单一, 使学校防灾、减灾工作存在很大隐患。 (4) 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非典、甲型H1N1流感、学生食物中毒、马加爵事件、宿舍火灾等治安安全类、公共卫生类、学校管理类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给广大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对学校和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2.3.2 发挥班主任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 加强中职生网络信息引导与管理。网络信息是学生管理与校园稳定的晴雨表, 通过定时监测学生网络信息, 分析其产生原因, 能及时了解学生意见、情绪和态度。同时, 学生网络信息监控也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利用网络开展道德教育,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加强学生自律。通过加强学生网络信息引导和管理, 为维护校园稳定创造良好网络环境, 有利于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健康成长。

(2) 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具体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制定和完善安全工作预案和规章制度, 健全汇报制度, 保证信息畅通。负责学生上课和就寝考勤的教师、班主任和管理人员应认真考勤, 发现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并上报主管科室,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借助校园文化强化安全知识宣传, 如在窗户上张贴“请勿将身体探出窗外, 珍惜生命, 切勿攀爬”, 在插座旁张贴“请勿无人时用电, 安全用电, 人人有责”, 在消防栓上张贴“破坏消防设备违法, 防火安全人人有责”。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防火、防震、防盗、防抢、交通、食品等安全知识宣传。班主任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参与者, 应做好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消防演练、秩序维护等工作, 明确职责, 落实措施,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3) 加大防灾文化建设力度。防灾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防灾教育、防灾思想、防灾观念、防灾制度、防灾宣传、防灾责任、防灾应急、防灾服务等。宣传教育对提高师生防灾和减灾意识、保障校园安定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班主任应利用班会、政治学习等讲解灾害基本知识, 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防灾疏散演练等, 使学生掌握各种逃生和自救技能。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教育探究 篇8

关键词:学校德育 理念 科学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新德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一步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当从原来的“教书的”转变为“教育研究者”、“学生品德养成指导者、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学校德育工作不再只是一成不变的常规管理,而是要坚持德育行动研究工作,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反思、分析、再实践、再研究,通过定期的交流座谈、共同学习等方式,逐渐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用发展、开放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德育的现状,思考和研究新的德育课程。

一、树立现代德育理念,深刻反思现状

社会的变革、未来的挑战、个性的解放、教育的民主,越来越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现行的学校德育模式。现行的德育之所以实效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德育理念的拘囿。传统德育的理念是一种单向的、强制的、封闭的教育模式,是与现代开放社会和现代德育理论背道而驰的。因此,现行德育在理念上还存在着“道德约束论”、“德育模式论”、“地位从属论”、“学生低估论”等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落后理论,使广大教师长期实施“灌输式”的品德教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文化多元的时代,它必然显示出不适应性。不同生活方式的呈现,对立价值观念的碰撞,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都迫使学校德育确立起现代的德育理念。

1.开放的德育(拓宽德育范畴)。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德育不能再走传统的封闭式教育之路,而应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渐向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转型。教育者不能再按照“理想模式”去塑造学生,而应当针对社区、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家庭层次,注重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学校开放德育实施系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社会化、创新型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互动的德育(实施德育多主体)。德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不能只看到道德的约束性、规范性,而忽略道德的主体性、发展性特征,忽视人的理性和创造性,不能排除个人的理性在道德中的参与。因此,德育要发挥其实效性必须使德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德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包括它与智育等其它各育之间应建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和谐统一关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师在德育中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是辅助者和指导者,而不是指令者和领导者,这样才能在德育系统中成为互动的桥梁和催化剂。

3.科学的德育(改进德育的方法与途径)。德育方法应具有科学性,这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基本条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改变了以前的事务性德育的方式,而形成科研带常规,常规促科研的德育工作格局。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实践者,必须不断学习德育理论及方法论等系列教育理论。一方面,学校建立学习制度,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才能不断上台阶,尤其是青年教师,理论与实践都较缺乏,但有创造精神和一定的创造能力,为了增大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尤其应抓紧学习理论与勇于实践,在学习中创新。

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不同形式进行合作性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常规工作中围绕课题,大胆尝试,深人钻研,将经验与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寻找科学的德育方法,改进自己的德育工作,形成科学的德育体系。各课题可从不同的切人点人手,全面投人研究工作,不断优化德育方式,使德育研究走向合作性互动的良性轨道。

二、科学管理出特色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充分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协调多种关系,发挥各方面优势,才能取得最优的系统功效。管理是一个使组织成员一道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对象是人,因此,学校管理者都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本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找到不同的切人口,制定不同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质量管理的办法,实施学校特有的管理模式,一是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也可以科研管理为重点,或侧重德育师资管理;或侧重班级、年级纵横管理;或侧重深人研究并实施“三结合”的立体管理网络;或侧重研究目标管理等,不管是怎样的管理模式,还是将几种管理有机结合,只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应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它就是科学的。以科学的特色管理就能创出学校德育特色。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T 三、开展活动出效益

活动是德育的最优化载体,是增进品德教育与儿童生活和社会实践最佳途径。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是人类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研究德育问题就是研究真实的个人,因为这些关系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在活动中偷快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前提。活动作为品德培养的载体,可以使人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交往认识自己,培养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力,也会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体验道德情感,感悟人生真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一定会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如针对学校实际开展的各种家校互动和谐活动,就是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身边的道德社区,让更多孩子在正面的道德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健全自己的人格。如:在运动会中设立亲子项目,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为建立良好的家校人际氛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孩子们得到的是可贵的亲情体验,对他们的人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或将家庭、社区纳人到传统的艺术节中,请家长、派出所的替官等与教师、学生同台演出,增进亲子之间、社会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融洽关系,加强教育的整体性。可开展学习型家庭的构建活动、家庭文化节活动等,促进家长、学校共同创建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家长和老师在活动中丰富文化底蕴,提高素质修养。

德育活动是多彩纷呈的,但每个活动之间不是完全分离的,只要我们抓住德育的“魂”,并用一条可以体现“魂”的主线将这些活动有机的串起来,这条主线越清晰,这些活动的效益就越突出。而教师在品德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感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在生动的活动中强化道德行为,同时,使学生的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全面评价促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教育评价功能在于促进。日本的教育家桥本重治把教育评价的功能归纳为指导、学习、管理、研究。fzl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是: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发挥学生的潜力和达到教育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不仅重视评价学生的知识,而且重视评价学生的品德、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不仅重视评价者评价,而且重视自我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而且评价教师的教、课程及教育的各个方面。这样的评价是客观的、全面的,才能发挥出评价的促进功能。我们越来越重视评价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开始研究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

践行办学理念,丰富学校文化 篇9

——仪征市第三中学“内涵提升行动”方案及实施情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校规、校歌、教育理想、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师形象、校园文化等方面。我校领导班子早就认识到办学理念对于学校的重要性,结合校情,认真思索,逐字逐句地精心提炼出“三全”的办学理念,即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全程育人;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以规范管理为核心,坚持全员管理。学校力求使办学理念在实践中达到完美,这“三全”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大品牌。

一、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全程育人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德育活动的作用。伟大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常常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可见,道德比智慧更为重要。

(1)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孩子们回家往往对学习问题有点厌烦,不仅不愿主动与家长交流,而且也不愿家长询问,甚至很反感家长谈学习。可是学生愿意与家长津津乐道地谈学校举办了什么活动,以及活动中有趣的人和事,这就促进了孩子与大人的情感交流,加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同样师生之间也一样,很多学生怕谈学习,但在活动中师生之间就像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情感交流。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学习生活显得单调、缺乏变化,而从事单一活动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人的疲劳厌烦、兴趣丧失、热情低下。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整天忙于上课做作业,学生就会感到生活很单调、枯燥无味,必然对学习厌烦,而开展快乐的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消除对学习的厌烦和疲劳,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德育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3)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德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多彩的德育活动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每时每刻都让学生高兴、激动、兴奋,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温馨而难以磨灭的记忆。

(4)可以唤起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孩子尤其如此。人都是有自我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自大自信的人需要这种肯定,自卑的人更是需要。自大自信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肯定,等于为自己的自大自信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自卑的人通常条件比较差,他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以建立自己的信心,甚至连与事实脱离的肯定他都信以为真。学困生谈成绩一般都感到自卑,他们心理感到很压抑,而一些德育活动中可以给他们一些展示自己特长和爱好的机会,活动中的成就感可以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同学中得到肯定,从而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尊,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德育活动 促进德育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德育在于活动”这是德育活动作用的真实高度的概括。开展德育工作,活动是载体,我们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寓教育于其中,保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竞赛、活动出特色、人人有收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长期以来的德育工作,我们往往采用“我说你服”的方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地位,或相对多的知识和经验为资本来强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或服从,过多地注重了道德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阐述,而无视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德的形成规律,经常会产生相反的结果。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到必须认识到学校德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仅靠讲道理是不行的,而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教育载体即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如:在初一年级开展“亲近自然、锤炼意志”的芍药园、铜山通信营及曹山导弹部队远足活动;开展了“缅怀先烈,继承传统”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初二学生赴铜山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参加活动;组织初一学生“参观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和“参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组织优秀少先队员赴扬州参加“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展示活动”;组织部分学生赴社区参加照顾孤寡老人和学雷锋活动等。

(2)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艺体教育。学校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全方位搭建学生和谐发展的舞台。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体艺方面的培养,并积极组织体艺竞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开展初一新生军训、举办文体艺术节、举办才艺大赛、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书画比赛、“三爱”书签制作竞赛、广播台播音员竞聘、主持人大赛、“为青春歌唱”校园歌手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大合唱比赛、跳绳、踢毽、拔河、象棋、篮球比赛等,让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3)学校要充分利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清明节”、“端午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建党节、重阳节、“九一八事变”、“十一”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这些重要的德育资源,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举行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促使学生了解中国、了解国情,热爱祖国、赞美祖国,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情感人、以情服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活动中完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并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组织能力。如:庆国庆唱红歌比赛、迎新年黑板报评比、“三八节”自制感恩贺卡比赛、庆祝“五四”青年节手抄报评比、“红领巾心向党——感受你的爱”的主题队会、教师节征文竞赛、重阳节尊重老人孝敬父母教育。

(4)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以“学会感恩”“励志成才”“文明礼貌”“革命传统”“安全教育”“诚信教育”“规范教育”“尊敬师长”“爱国主义”“热爱集体” “法制教育”等为核心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如:感恩母亲演讲比赛、感恩老师诗歌朗诵比赛、“励志成才”演讲比赛、学唱雷锋歌曲、“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演讲比赛、教唱爱国主义歌曲、安全逃生演练、法制进校园等活动。

3、德育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改变。

一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保留了学生的特长,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使学生们保留了对学校学习生活向往。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班集体更团结了、学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上进心更强了,学校的班风、学风更纯正了、厌学的学生少了、学生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了,差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优秀生学习兴趣更浓了。

二、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

1、提高教育质量的误区。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大于一切”的思想束缚着学校和老师,不少学校只抓成绩而忽视其它几个方面,有的学校只开设中考、会考学科,音乐、美术、微机、课外活动课等学科都已经取消,靠“拼时间”“题海战术”的死磨硬拼式教育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做法短期内可以见效,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发展不全面,还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不少学校学生明显后劲不足,可见现在的教育近乎畸形,因此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必须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但不能唯分数论,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前提下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均衡国检时我们向教育部领导汇报并得到充分肯定的办学思路。

2、重智育而不唯智育。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提高质量应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不管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因为质量高,则学校兴;质量差,生源就难以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但我们重智育而不唯智育,所以近年来我们市三中紧紧围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教育方针这条主线,做到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

(1)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抓教师的“教”,即聚焦课堂研究,抓实教研活动。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因此我们把“聚焦课堂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每位教师每学期一节教学研讨课和教科室的随机抽课以及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活动有机结合,来促进教师在课前对最佳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改变“时间加汗水,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把目标定位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努力减轻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增加有效教育时间,减少实际教育时间。从而达到时间少,负担轻的高效率、高质量之路。

第二,抓学生的学,即加强学风培育。纯正的校风、浓郁的学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了纯正的校风会促进班风和学风的建设,而良好的班风和浓郁的学风形成校风就会愈来愈纯,所以我们加强了学风的培育与监测,在全校掀起学风建设新高潮,使学生普遍树立“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的观念,使他们整体上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使班级形成追求真知、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形成“以热爱学习为荣,以浪费青春可耻”的舆论氛围,培养学生沉静好学、严谨勤奋、自觉学习的精神。

第三,抓课程开设。我校重视教学质量,但是不因质量而影响课程的开设,我校各年级的课程均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开齐开足,并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齐开足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而且各年级的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正常开展。

第四,抓作业的有效性。要求练习内容要精选,做到作业内容难易适度;作业的批改,要求教师做到科学、客观、及时。通过作业,精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学习情况,跟踪并制定针对性的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限时周末作业,杜绝了抄作业现象,保证了作业的效果,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反馈,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2)融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重视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重视学生兴趣特长教育,学校除了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外,还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学校内部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等,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每周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兴趣套餐,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展。学校目前开办了科技、楹联、书法、绘画、剪纸、素描、泥塑、摄影、音乐欣赏、舞蹈、健美操、象棋、乒乓球、足球、排球等20多个兴趣小组,组建了舞蹈、摄影、书法、绘画、乒乓球、篮球、排球等社团,并做到社团训练做到经常化。

第二,重视特色教育。楹联和科技教育在我校已经具有15年的时间,现已成为我校的两大办学特色。

楹联特色方面:我校长期以来坚持文化育人,坚持以对联作为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我校对联研究有专长的高扬主任这一优势,积极开办对联这一校本课程。

a、为营造氛围,彰显楹联文化,学校打造起“对联文化连廊”,将师生创作、推荐的佳联妙对张贴悬挂,让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b、我们在初一、二年级开办楹联兴趣小组、对联知识讲座,编写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对联知识教材、对联吟诵读本。c、走进社区,扩大辐射范围。市三中的对联教学不但在校内红红火火,而且在校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与鼓楼社区多次联合举办了“迎新年有奖征联大赛”,并选派书法有特长的老师和学生在社区为市民现场书写春联,当场免费派送,达到了丰富市民生活,弘扬中华传统,增加春节气氛的效果,也彰显了学校楹联文化特色,扩大学校影响。

十几年来我校以高扬为代表的一批辅导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对联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近几年来我校纪明宇、刘梅、杨苗苗、赵元飞、倪维健等二十几位同学应对作品发表于《对联》杂志,并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类征联竞赛中获奖,我校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对联教育基地”称号。

科技特色方面:学校立足实际,始终把科技教育当作学校的特色教育工程来抓。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师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丰富,科技教育成果累累的良好局面。

a、抓活动课程,做到科技教育“活动化”。活动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是提高科技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b、上好科技活动课、建好科技兴趣小组。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各年级每周开一堂科技活动课,同时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学校建立了多个课外科技兴趣小组,成立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每周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c、办好校园科技节。为充分展示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学校从实际出发,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科技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科技节本着“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动手”的目的,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相、科普知识展览、举办各类模型的制作、邀请市科协的专家作“创造与发明”知识讲座、开展“科技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d、举办科技作品成果展。为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我们在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同时,定期举办一次“三小”作品成果展评活动,学校建有科技活动室和科技作品展览室,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要成绩:有几百名学生在省电子百拼、七巧板、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机器人、科幻绘画等竞赛中获得省级科技竞赛大奖。学校2000年被授予扬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3年被授予仪征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称号;2001-2003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2001年12月以来,学校先后获江苏省首届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团体二等奖、省第七届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先进集体、省青少年航模科技团体二等奖等称号;2004年以来我校五次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四次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一次被评为“江苏省五星级科技教育先进集体”;2005——2010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授予“扬州市少年科学院分院”称号。

第三,重视文体活动。开展文体活动是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校坚持“人人有活动参与,活动人人有参与;课外文体活动与学校德育管理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我校2010年曾获“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校”称号。

坚持上好两课两操、大课间活动正常开展,还积极开展群体性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如火如荼,有力推动文体工作的顺利进行。兴趣小组和社团是课外文体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为此学校组建了20多个文体活动的兴趣小组和社团,学校的篮球、足球、软式排球等运动队训练常抓不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项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每年举办一次历时一个月的校园文体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保证“周周有比赛,班班有活动,人人有事做,个个有精神”,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有书法、绘画、黑板报、歌咏、大合唱比赛、跳绳、踢毽、拔河等学生所喜爱的系列群众文体活动。还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如举办全校性的田径和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初一新生开展军事训练、乒乓球比赛等。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活动成绩显著。

2010年陈新宇等五位同学还获得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仪征市一二等奖,学校被认定为“扬州市第二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2011年学生男子乒乓球比赛获全市第四名、篮球比赛全市第五名,体育运动会获全市第八名;2011年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三名,象棋比赛第8名,男子乒乓球第四名、女子第五名,体育运动会第7名;2012年我校体育运动队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2013年仪征市第五届运动会中,学校获得全市第七名;在仪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中获得象棋比赛第8名、篮球比赛第3名。

2011年詹晨萱、刘昕两位同学的科幻绘画作品《太空岛屿》《未来地下城》入选“‘众菱杯’全国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大赛”,并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

市第六届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中陈艺、申雪获绘画一等奖,刘昕、薛蕾获绘画二等奖,陈运获摄影二等奖,杨子、张洁获摄影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市第七届美术、摄影大赛中刘巧玉获美术一等奖、杨宇凡获美术二等奖、陈艺、秦瑶获美术三等奖,李子晗、陆磊获摄影一等奖、王慧敏、李子晗获摄影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市第八届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中赵明、徐敏、张丽娜、刘巧玉、林寅新获美术以、二等奖,焦子涵同学获摄影作品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市第九届青少年美术、摄影创作大赛中,廖玉婷获得初中美术组一等奖,王瑞芳、龚悦和秦雨萌获得二等奖,杨昕玲获得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第8届市“新华杯”书法大赛中陈欣宇、吴书悦、刘昊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第9届市“新华杯”书法大赛中参赛学生成绩显著,陈欣宇、徐嘉晨两名学生获全市一等奖,另有吴书悦获二等奖。第10届市“新华杯”书法大赛中陈欣宇、徐嘉晨获二等奖,汪昊、李肇新获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第11届“新华杯”书画大赛中,汪昊获得一等奖,李肇新、钱磊、徐启腾获得二等奖,学校喜获最高奖项“新华杯”;

2012年我校编排的情景剧《周末惊魂》获扬州市最佳情景剧奖,邹与凡同学获得江苏省情景剧大赛优秀演员奖。

2013年在扬州市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中杨昕玲的儿童画《净化后的城市》和徐启腾的书法《深虑论》获特等奖,汪昊的书法作品《初发白河诗》获一等奖;卢云欣的绘画《扬州情韵》获扬州市“扬州梦·少年情”竞赛三等奖;

2013学年我校代表队在扬州市第六届“运河情”活动中,学校女子软式排球队获扬州市初中女子组第五名;

三、以规范务实为核心,坚持全员管理

1、建立健全全员管理的工作网络。学校推行全员管理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制,分级分层实施五条全员管理的育人主线,确保工作落实:由校长——行政值日领导——值日教师——值日学生组成的管理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的德育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组成的课堂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总务处——后勤组成的服务育人主线,分管校长——校团委——学生会——文明监督岗组成的自我教育育人主线,从而形成校内全员管理的行政体系,通过强化行政组织管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和有效性。

2、整合家校合力,齐抓共管。健全家长学校运行机制,抓好家校沟通有效性的研究,本着因校制宜、分类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灵活畅通的家校沟通平台;通过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建家访工作团队,定期入户家访,提高家访实效;强化家访的过程及档案管理,抓实计划、记录、督查、考核,确保家访质量,做到“家校联手,齐抓共管”,以形成家校全员管理的新格局。

3、双管齐下、堵疏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方面我们将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市三中文明就学“十要二十不准”》,制订升旗、做操、集会、上下楼梯、就餐、就寝、卫生、礼仪、进出校门、着装等方面的规范要求,细化各项检查措施,使学生做到有章可循,同时根据有关规章制度及规范要求加强检查与考评,定期公布评比结果,通过颁发流动红旗引导各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强争做“文明三中人”的礼仪教育,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等主阵地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对初一学生进行军训,强化对学生的规范训练,加强对初一学生入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并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增加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德育活动和全员管理的工作思路我校学生变化较大:广播体操整齐划

一、眼保健操井然有序、上下楼梯等候礼让,升旗仪式同学们进退场有序、安静专心听讲,食堂就餐时同学们能淡定从容地排队走向食堂,这使得我们的出操、集会、升旗、就餐等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层次。文明礼仪,穿着得体,校园内再也看不到黄头发,长头发,烫头发的学生,看不到戴首饰,穿奇装异服的学生,体现出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素质修养。住宿纪律进一步好转,熄灯后都能按时睡觉,不吵闹,不争执,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宿舍真正成了温馨的家。

上一篇:简单的简历表格制作下一篇:车间测控技术大学毕业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