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2024-08-27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通用9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把德育教育贯彻于教学之中,也是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发挥 德育 功能

“成材先成人”、“育人先育德”,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进行着不断的冲击。在他们接受新观念和先进思想的同时,一些颓废落后的意识,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使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每日必修课,物理教学中德育工作也要贯穿始终、雷打不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传统教育观认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德育与物理课程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物理学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物理学本身所具有的唯物辩证的思想和物理探究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科学精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丰富德育资源和特有的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摒弃重科学素质轻道德素养的不良倾向,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思想的教育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物”和“理”。“物”即物质,是物理学研究对象。物质存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归结为实体物质和场两种形态。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懂得判断物质客观存在的根据,明确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就为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打下了基础。“理”是指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中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的。因此只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哲学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

1、进行“力”这一章教学时,结合力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没有止境的过程,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一个事物中矛盾的两个方面,认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进行“运动和力”教学时,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教育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摩擦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在电热的作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电热既有积极的一面,可供我们利用,又有消极的一面,要防止它造成危害,进行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的教育。

3、在进行“电磁学”相关知识的教学中,结合电磁现象,电动机、发电机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磁能产生电,电也能产生磁,磁和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进一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4、进行电流表、电压表教学时使学生认识到,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不能超过它们的量程,否则就会损坏它们。通过学习,向学生介绍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当量变超过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二、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教育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初中物理中的物理学史向我们展示了物理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顽强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布鲁诺为捍卫科学真理走上火刑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而矢志不移;开普勒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笛卡儿、牛顿、惠更斯、卡文迪许等为了科学研究终身不娶;美国的富兰克林做风筝试验而被雷电击晕,待他醒来时,还风趣地说:“好家伙,我本想电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这些为科学试验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而又非常风趣、乐观的精神,是物理学史教学中让年轻的学子们永远铭记的;法拉第经10年的不懈努力做了三百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出电磁感应的条件。这些感人的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顽强意志及忘我牺牲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 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爱国主义思想的品德教育

1.在进行“简单机械”一节的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介绍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实际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吸水的桔槔,还有能够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中,通过介绍汉代古籍《尚书纬圪灵曜》中的“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如坐闭窗舟中,舟行而人不觉也”,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先于伽利略的论述1400年之久,就对“运动和静止”有了深刻论述,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向学生讲述在我国古书《墨经》中,记载了当时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和他的学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墨经》在解释小孔成像时,明确提出了光的传播路线是直到,这是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3.进行“电磁感应”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指南针,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人民就发现了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是指南工具“司南”。学习“地磁场”时向学生介绍,由于地理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所以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不是地理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稍微有些偏离,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还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这一现象早了四百多年。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在进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学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水能情况:我国有较大河流15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建国后,修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已建成发电的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亿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以上,居世界第一。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四、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教育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认真作好演示实验,严格按规则操作,尊重事实,如实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实验和制作,亲自做实验,验证释疑。最后教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许许多多的物理素材,对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伽俐略和亚里士多德时,强调他们俩一个凭“科学实验”推翻谬误,揭示真理,另一个凭“经验事实”妄下论断。以此教育学生不要盲从,凡事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总之,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德育功能。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熟悉物理学发展史,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所起的作用,选准知识的结合点,形式应灵活多样,使科学性、文化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郭红亮.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学物理.2007(9)。

[2]李金跃.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代教育科学.2007(4)。[3]胡发平.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做法.新课程2010(11)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2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 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 但德育并不只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 而是全体教师的任务。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的德育功能呢?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 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 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教学题材———“北京赢了”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 教师可借机渗透:“2001年7月13日, 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 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 电视画面上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 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 因为一个国家申奥能否成功, 不仅仅看这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 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你们看, 现在我国的宇宙飞船上了太空, 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 这些都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 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 ”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 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公德心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如在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有这一道题: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 到一某车站后有15人下车, 又有12人上车, 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教学时, 除了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 一种先下车后上车, 一种先上车再下车, 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 哪一种方法更好? 帮助学生养成先下车再上车的行为习惯。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脱离了生活实际, 数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如无源之水。因此, 教学时, 可举些生活实例加大思想渗透的力度。如从上下车看候车公德, 从乘车人数看超载现象……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 使学生更喜欢数学, 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三、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 譬如, 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研究认识它的性质, 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 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图形, 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 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初步概括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 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 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领略合作探究的魅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 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 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 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

四、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 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 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 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 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 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 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 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 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 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 有效地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进行德育渗透, 做到不仅仅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教育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西藏工作会议的决定,1984年开始在内地举办西藏中学班(校),作为各地教育援藏的项目,为西藏自治区培养了大量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西藏民族教育工作者特殊的使命。我翻阅了中国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论述,查阅了苏、美、日、英等国的历史教学大纲,发现无一不把培养爱国情感作为历史教学主要任务。这充分说明了历史教学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负担着特殊重要的使命。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因素,还有一个如何落实到学生思想感情上的问题。

第一,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如果把学生的感情比作一个湖,要培养学生感情就得在感情湖中投上一二块石子,使湖面不断掀起波涛,也就是常说的感染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将爱国任务的光辉业绩和爱国事件的材料介绍得具体生动、有头有尾、有血有肉,有背景,有场面,有动态。其实这本来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我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述自己深有感受的材料时,语调、节奏都会与一般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进行情感交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爱国之情。

热爱和仇恨是互相对立的,仇恨敌人越深,对祖国越热爱。因此,充分揭露帝国主义和卖国贼的罪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时候这方面的揭露还显得特别重要。例如,教科书篇幅的局限,关于美国在五四以前对中国侵略的揭露不够,使学生对美帝产生许多模糊的看法。我就系统的整理了美国自1784年对中国进行掠夺性贸易开始对中国侵略的具体史实:如1835年组织了东印度洋舰队,开始可对中国的炮舰政策;在鸦片贸易中美国仅次与英国,还特地制造偷运鸦片的飞剪船,进行武装走私;鸦片战争中派舰队为英国助阵;订立《望厦条约》增加领事裁判权的特殊规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是与英、法、俄一起策划的,派舰队共同炮轰大沽口、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687年,美国出兵侵略台湾被当地居民击退;拐骗华工等等。随着教学的进行,我随时进行补充,取得预定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揭露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罪行的同时,还必须运用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反动派斗争的材料,激起学生敢于斗争的情绪,不然反而会起消极作用。在教中国近现代史的时候是有过教训的,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反映是“气死了”,难道我们的教学目的仅仅是为了气气同学吗?所以,我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统盘的规划,经过一个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什么感情,如何培养,都要做认真考虑。

感情的培养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地培养。对比一下(如我国世界之最、几个文明古国之比)、综合一下(如魏源的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引申一下(如龙门石窟里有些佛像的头、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现在都在帝国主义的博物馆里)、提一个问题(如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能以弱胜强?)、吟一句诗(如谭嗣同在狱中写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联系一下现实等等,只要思想上重视,都能起培養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反之,很好的爱国主义材料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一次,在讲完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说长征是宣言书,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学生用大量史实说明红军如何克服困难,不怕艰险。连问几个学生都没补充。我就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叛国者为了逃避边防军的追查,克服了不少困难,遇到了不少险象,能说他是英雄好汉吗?学生们齐声说,“红军是为了抗日救国”,并且报以会心的微笑。这时教育几句,效果教好。

第二,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爱国主义。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史学使学生弄清这些区别对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对清政府实施的闭关政策和义和团的排外措施,既要肯定他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作用,又要说明,这种做法是狭隘的,是不可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际提出“保卫祖国”的口号为何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做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对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怜惜,而且要无情地摧毁它,把革命要求和爱国主义统一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当帝国主义入侵(如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环境受到威胁的时候,尽管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国家机器而战,但在客观上与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结成抗战的统一战线(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讲到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女英雄贞德得不到查理太子的支持时,就要具体分析查理之所以不支持贞德,是因为害怕人民力量的兴起会威胁到他的统治,从而使学生懂得:在剥削阶级同志的社会里,爱国是没有自由的,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才有爱国的自由。

第三,爱国主义是一种觉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努力把历史与学生拉得近一些,对提高学生觉悟是有好处的。我在讲五四运动的时候问学生,北京的学生为什么首先发动?学生列举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教育、消息灵通等答案。我接着问:“那么青年学生的内在原因呢?”通过热烈讨论,“青年应该最少保守,最富有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就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了。在介绍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后,我问学生:如果你在这种情况下准备怎么办?然后再介绍爱国人物或事件,这样可以在学生的思想上与爱国者进行比较,至少可使他们懂得,在某些情况下作为爱国者应该怎么办。觉悟是随着认识的提高而加深的,不断使学生懂得爱国者应该怎样,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

第四,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思想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如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都是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丝毫也不意味削弱其他方面的教育,而加强其他方面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从不同角度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教育,让学生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才会有扎实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4

【摘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合理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不能一味的为了显示这是一节现代化的有现代技术的课而不恰当的过多使用,而要及时恰当有必要的使用,才能使现代技术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合理发挥 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们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数学概念。

又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用得更多的是它的演示功能。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在课件中先出示了三次分苹果图:第一次出示4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二次出示2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出示1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结果。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求图形的周长后,我出示操场平面示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然后让同桌之间用手比划一下,接着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条,最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中利用“擦除”效果,用红粗线绕操场周围“跑”一圈。多媒体的演示在此用来突出显示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信息技术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演示性支持,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接支持。上网学习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几何形体的体积计算》一课,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想要知道球体等其他形体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这是我们在课堂上一时半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鼓励这些学生课外上网查找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久而久之,上网学习会成为学生主动的选择,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在制作课件时,及时应用“判断”功能,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同时播放一至三秒钟的掌声;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擦眼泪的小朋友。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促使学生愉快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驱力。

在乡镇党建工作中发挥政治功能 篇5

作为乡镇,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对照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五个方面,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着力强化政治功能发挥。

要三单并施,着力打造坚强堡垒。在一个组织运行清单中夯实党建责任。要创新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权责清单化,有效开展固定学习日、中心组学习,组织党委书记上党课、村书记论坛等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三务公开”等制度。同时“党员技能培训基地”等“党员+基地”形式值得推广,“书记项目”是有效载体。在一个阵地打造清单中创新党建载体。围绕村部建设打造全域化综合服务阵地,要围绕非公党建打造特色化产业发展阵地,建设富民产业党群服务中心;要围绕党员管理打造标准化智慧党建阵地,引导党员绑定使用智慧党建平台。在一个服务发展清单中焕发党建活力。要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择优配强村干部,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着力打造产业型党组织,鼓励党代表参与信访积案联席化解工作。

要三步从严,纵深推进廉政建设。把问题整改摆在第一步,与各支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全面整改具体问题。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查自纠行动,对查摆问题要做到及时整改。把作风建设列入重要一环,开展作风督查,公开通报作风问题,做到严肃问责、严明处理。把教育问责作为关键抓手,纪委要通过执纪检查,立案处理一批违规违纪党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6

现状看,各校女职工占比已越来越高,她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进一步做好女教职工的工作,充分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是我们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目前各级各类工会组织研究和思考的课题。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健全工会女职工组织,使之能规范化是至关重要的。

东流中心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22人,其中女职工38人,占整个教职工31.15 %,小学高级职称的女教职工有30人,占全部女教职工的78.95%。她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女教职工的工作,将女教职工工作纳入工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工会积极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女教职工工作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女教职工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聪明才智,把服务大局与服务女职工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女教职工维权实效,不断激发女教职工组织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女教职工队伍稳定和工作热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多种荣誉。近几年,我校有17位女教师获得市学科带头人或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校平时注重在女教职工管理上的投入,尤其与加强女教职工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我校在女职工组织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度规范,权益保障

制度是保障,制度是坚强的后盾。女教职工的权益与全体教职工的权益既有相同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把女教职工的合法性与特殊利益结合起来。在维护女教职工总的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其具体而又特殊的利益。

为了维护广大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严格按照《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并逐步完善和健全了学校里有关女教职工权益保障的制度和规定,如《女职工“四期保护”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另外,我校还定期与每位女教职工签定《女职工权益特殊保护专项活动》合同。每年,工会还围绕妇女权益保护开展女教师维权教育和相关活动,如:女职工学法用法知识竞赛活动、女教师参加妇女儿童维权志愿者活动、每年教师体检时女教职工增加妇科检查、“三八”妇女节活动等等。这些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使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维权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女教职工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二、组织健全,人员落实

学校把加强女工组织建设作为工会女教职工工作的基本点,十分重视女工组织的建设。在学校党支部和工会等组织的领导下,在校行政的支持下,我校女教职工干部队伍建设也得到发展,女工组织逐步走向健全。我校按照《工会女职工工作条例》规定,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建方式,建立健全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成立了女工委员会,制定了《女教职工委员会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女工干部,制定《妇委会及主任职责》,并落实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主任待遇,享受学校中层待遇,参与学校的行政会议,这为女教职工工作的正常运转和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我校女教职工干部队伍加强学习,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根据各自职责切履行各自责任,实发挥女工组织的作用。广大女教职工通过学校女工组织的力量维护了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活动常态化,内容丰富化、服务意识化

上级的支持,领导的重视,是我们把学校里女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真正动力源泉。为此,我们根据女教职工的特点,从发挥女教职工的自身特长、激发她们的工作激情为出发点,在工会领导下,在妇委会的具体组织实施下,开展了具有女性特点的各种各样有特色性的活动。学年初,妇委会成员都要通过讨论制定活动计划,常态活动主要有女职工的文体活动和关爱弱势全体献爱心活动,如趣味运动、知

识竞赛、“三八”活动、“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等。我们还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女教职工特色活动。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女教职工的活力,展示女性风采,陶冶她们的情操,促进了她们身心的健康,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每次活动,她们的身影都成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当前新形势下,发挥女教职工工作积极性非常需要学校对其具体而又特殊的利益提高服务意识。学校、工会以及女教职工组织应该把服务女教职工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始终有服务女教职工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把维护女教职工利益落到实处。

四、提高素质,注重培养

工会把提高女教职工整体素质作为工会女教职工工作的着力点。工会女教职工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工会女教职工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工会女教职工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源泉,提升女教职工队伍素质是工会女教职工组织的职责所在。工会组织她们加强学习,要求她们从自己做起,树立榜样,提高服务能力,以带动其他女教职工。让她们在开展“岗位创新”等各种争创活动中锻炼和成长。对其他女教职工,女工委教育全体女教师注意个人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配合学校,组织女教师参加学校各类教学评比、学习培训等活动,不断地提高女教职工的素质。

五、建立档案,完善管理

健全的组织,要有正规、严格的工作秩序。规范的管理,需要完善的女教职工个人档案。为便于掌握全面情况和使工作有据可查,学校女工委为每位女教职工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包括:女教职工工作档案、女教师健康档案、困难女教师档案、女职工结婚生育档案等。既能使学校及时了解和把握女教师的工作、身体、成长情况,也能记录女教师的动态情况。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女教师的好评和称赞。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7

1 以提高素质为前提, 优化德育干部队伍

德育干部队伍素质的优劣, 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败。我们学校德育队伍存在着“二多一少”现象, 即年老且因循守旧的多, 新老师多, 德育教龄长经验丰富的少。而今天的社会是高科技的社会、信息社会,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 社会的问题往往会波及校园, 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为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工作队伍。

1.1 加强师德规范教育

我们要求并引导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观, 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教师一旦是发自内心的, 对某种道德的义务形成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就会达到师德水准高境界的升华, 他就会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教育、对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创造性地激发自己的力量和才华, 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我们以“爱国守法, 明理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规范为依据制定了“教师文明行为八要八不准”规范, 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实行动态评价, 即“学生喜不喜欢、家长放不放心、同行佩不佩服、领导信不信任和社会满不满意”五个方面对老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我们常组织他们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也注意树立本校教师队伍中典型先进人物的形象, 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大大增强了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近年来, 学校德育队伍荣获县级以上各级各类先进的达38人次。

1.2 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理论学习

新时期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德育的新动态, 接受管理的新知识, 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 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我们充分利用教师集会和假期, 邀请上级领导、德育专家或先进德育工作者来校举办“德育工作培训班”, 以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

1.3 加强对年轻班主任的在岗指导和培训

我们采取“结对子”方式, 选择努力、进取、优秀的班主任, 在实践中进行“传、帮、带”, 以他们的高尚师德、敬业精神和丰富的经验来感染和指导年轻班主任, 做到新老班主任“互学、互促、互勉、共进”, 以提高年轻班主任的素质。

1.4 加强考核评比

我们根据已制定的《班级常规管理考核细则》考核班主任的工作, 并实行团队、值周行政、红领巾监督岗三级负责制, 将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业绩进行月考评, 奖勤罚赖, 使德育队伍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 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先导, 开展经常性教育

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 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研究表明, 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 到伦理道德, 再到政治思想, 最后上升为人生观、世界观的。可见, 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所以, 思想品行教育应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 要常抓不懈, 我们培养学生“四个学会”的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创造) 的第一学会就是做人,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做好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我们除注意结合思想政治课特点, 突出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加强教育以外, 还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 寓思想教育于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不少老师注意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 做到结合案例剖析、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透析。在初三毕业班, 我们还把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收效显著。

2) 以班队活动课为重要阵地。班会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利用与否, 以及利用的好坏, 对班集体的发展, 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人缺乏这种意识, 班队活动课成了“自习课”或者文化课, 成了传达布置工作课。我们认为好的班队课应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或学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黄金时段。我们要求各班要认真设计每一节班团课, 甚至以年段为单位集体备课, 集体创作, 各班又可以因班而异, 各创特色, 使班队课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富有意义、收效显著。每学期每班推出一个观摩主题班会,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 以时事政治教育为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时政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 (1) 各班要用好订阅的报刊杂志, 开辟时事走廊;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收听新闻; (3) 利用班会课对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时政演讲, 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兴盛相联系, 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4) 以德育内容整体化为原则。要实施中小学德育内容整体化, 就必须按德育的总体目标, 以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 按不同年段德育内容和要求, 制定出各年段的德育目标、内容及实施办法, 并进行长期追踪。形成本校德育教育整体化安排策划分层次实施的特色。我们努力做到基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常规教育与差生转化工作相结合, 班级、年段教育与党团教育相结合。

5) 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从养成教育开始, 从一点一滴抓起, 所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我们发动全校教职员工齐抓共管, 从小一开始, 我们就着手抓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 使养成教育工作系列化, 把好课堂教学纪律, 严格出勤管理、抓好仪表仪容和统一着装工作, 实行课间操和仪表仪容等五项评比, “五好小公民”星级达标争优活动等等。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 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校少先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 团支部设立团员监督岗, 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的功能, 规范和约束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 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 提高文明素质。在学生中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五好小公民, 要求从我做起, 从坐、立、行、笑、谈、唱的“小事”做起, 倡导“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成功, 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近3年内有35位学生获得县、市级表彰。

3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实施渗透教育

根据党和国家教委的教育方针, 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我们感到德育工作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 应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 重视丰富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 并以此为载体, 实施渗透教育。

1) 优化育人环境, 营造育人氛围。为优化育人环境,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 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 制定了校训、校风、校纪、校歌、教风、学风等, 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同时, 我们还加大了对德育软件硬件设施的投入, 加大了德育宣传的途径。还设置很长的德育专栏, 名人名画和名人塑像等, 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还加大投入绿化校园, 这般美丽的环境氛围是一种无声的熏陶和感染。

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德育工作不但要有针对性、经常性, 还应该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 为使学生的课余不成为德育的空白地带, 就要靠我们去占领、去捕捉。我们根据年级的特点, 积极组织各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 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江泽明同志在宣传工作中指出, 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艺术作品鼓舞人。我们认为学生中自己展示的优秀艺术, 有更大的自我教育力。为此我们成立了希望之星艺术团, 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了舞蹈、管乐、演讲、写作、乒乓、书画、摄影等艺术组。五年来,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 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管乐队曾代表县宣传部参加慰问移民演出、社区活动演出、中小学学生艺术节比赛,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喝采和上级领导的称赞, 2003年《重庆日报》作过专题报道, 摄影组的王蕊同学的作品《我爱中国》分别获得市、县级一等奖, 其他项目分别获镇级以上的单项奖有80多个。同学们的素质经过艺术的熏陶不断提高。

4 以社会实践为契机, 全面推进爱心行动

4.1 发挥特长扶贫济困

其中最突出的是组建了希望之星管乐队, 曾多次参加展演, 深受各级领导和群众好评, 带动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学校助学济困, 共收到捐款5万余元, 资助贫困学生100多人次。通过这项活动, 既培养了学生特长, 又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还让学生从小养成了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让他们从中感到了无比的快乐。

4.2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 采取自由结合的形式, 组织若干社区服务小组, 形成社区服务网络, 利用假期进行“假日社区服务”, 制定社区服务有关制度和反馈卡, 根据社区建设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从而学习雷锋精神, 发挥主体意识和奉献精神, 体验道德教育的要求。我们常常与敬老院、残疾人、特困户等挂钩, 让学生轮流去做好事, 开展“献爱心”活动, 今年“六一”节全校学生开展为残疾儿童捐款献爱心活动, 我们的口号是“省下一点零用钱, 献上一片热诚心”, 近几年共捐款2597.2元。培养了学生的“五爱”精神和同情心, 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 关心社会的思想品格。

5 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 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影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应该社会化,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才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所以, 我们努力探索多方位的教育途径, 积极构建教育网络。

1) 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功能。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活动, 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建议, 科学指导家长对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探讨共同配合教育的途径, 交流教育的经验, 提高教育效果。

2)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我们成立心理咨询室, 选择有事业心、有一定德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 协助班主任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利用网络教育。我们设立德育工作的校园网, 并且与社会公众网联网, 并建立了影像资料库供师生点播, 拓宽了德育工作的宣传途径,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查询德育的信息。

4) 充分利用社区德育基地, 推进德育社区化。每年我们都安排学生到烈士陵园、敬老院、工厂、劳动实习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通过这些社区活动, 同学们学习了革命优良传统, 努力发扬革命的精神, 磨炼了坚强的意志, 陶冶了情操, 提高了政治素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审美;核心价值观

G633.951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或称德育)工作始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牢牢抓住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它事关高校的办学方向,事关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网络普及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如何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和“行政式”教育模式,克服和抑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化”认知和“碎片化”现象,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很有探索空间的途径,也是任何其他学科所无法超越的,以音乐教育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中的教化功能,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认识、审美情趣、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观,而且对于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中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其中明确指出:“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音乐艺术是文艺的表现形式,在高校大力开展音乐艺术教育,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和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入脑、入心、入行,最终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成长成才的实际行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原国家教委曾在1989年就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其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发展。同时,艺术教育也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途径。”对正处于重要学习阶段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追求美、认识美、发现美、塑造美,才可能实现对美的思想、美的人生不断奋斗和追求,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人。因此,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价值。

1.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当然它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情,需要经过很长过程的“陶冶”和“积累”。与此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与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所生活的环境、所处在的社会状态、所经历的人生道路有直接关系。音乐教育最为一种融理性思维于情感熏陶的艺术教育形式,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断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一部好的音乐艺术作品,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情感。音乐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内涵,能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操得以完善,人格精神得以提升同时,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心灵得以净化。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是一门需要表演者集体完成、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不论是声乐艺术领域的独唱、重唱和合唱,还是器乐表演领域的独奏、重奏和合奏,都需要演唱、演奏者之间高度的协作和配合,在这种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强化了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每一位参与者从思想上、情感上、心灵上得到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了步调一致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同时在不断的配合中,也密切了同学之间感情交流和集体友谊,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品质,音乐技能的集体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自控力、耐心、细致等非智力因素也十分重要,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学会学习、懂得生活。

3.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也只有音乐,才能使人类精神和灵魂爆发出火花。”的确,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艺术不仅带给人们美好快乐的情感生活,而且还激励着人们为着人生最终理想去努力追求、不断创造。在德育中发挥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但能够陶冶情感,激发幻想,捕捉创造灵感,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创造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经坦言:“没有我早年的音乐艺术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音乐所带给我的远远超过了物理老师。”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一个人思想品德、精神境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有利于大学生认知能力的锻炼

教育家别林斯基支出:“人们认识世界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科学的,一种是艺术的。两者互为平行并列关系,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和补充”。音乐教育深入人们内心情感,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达到认识事、教育人的目的。受过良好音乐艺术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准确地看到社会生活、自然事物和一切艺术作品的真假丑陋,例如聆听一部激荡心灵的交响音乐就会赞赏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把它吸收灵魂作为滋养,使自己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在世界科学艺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审美情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领域的新潮流。

二、实施音乐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1.树立德育与音乐教育协同发展观

所谓音乐与德育教育协同发展理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系统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审美功能,使其与德育各个子系统协同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同时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效应。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实践,涉及到两种不同教育形式的融合,包括两者学科的特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体现应表现在培养学生美好道德情感、美好理想和健康心灵的层面上,这与德育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从教会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能力上,使其具有良好的品德,也就是发挥其在智育和心育上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成才育人中的教化功能。

2.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德育的根本任务,建立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把美育与德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通过大量的音乐艺术创造实践,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关系。音乐教育注重情感体验的自然流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德育应该值得想追求的。以音乐艺术的形式,使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其思想感情与音乐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产生内心共鸣,接受并感染上音乐艺术作品的感情色彩,在不知不觉间产生情绪和情感中达到和谐统一。

3.体现两者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突出其自身特有的教育价值,即使受教育者在美的熏陶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成为品德高尚、形象优雅、素质全面的人,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达伊说:“音乐教育在学校如此重要,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培养一个社会。”在高校,音乐教育与德育一样,也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它们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是有机统一的。当然,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挑选思想健康、符合普通大学生审美兴趣、艺术价值高、有德育意义的作品。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即在作品的分析、理解应从思想性和审美性两方面同时进行;

总之,音乐教育与德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情操,为社会培养更有生命力的人。“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将无法生存。”只要我们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教化功能,它們之间就能够实现其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冯宇清.加强音乐审美教育陶冶大学生情操[J]中国高等教育,2001.

[3]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G]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篇9

一、评价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仍然置学生的主体性于不顾。常见的诸如他读得真棒!请大家掌声鼓励!他的发言真精彩!大家说对不对?等等。在这些评价语中,评价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至于学生的感受、理解与判断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是教师之所是,非教师之所非。其实,如果教师有分享意识,有学生权利意识,他们的评价语就不会是这般风景。他们会引导学生自评,如你觉得自己读得怎样?;他们会引导学生互评,如大家评评他读得怎样?,而不是不容分说地把自己的判断告知学生。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意味着教师心中时时刻刻要有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他们要积极关注、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学生,保持与学生目光的亲切接触,随时随地与学生作心灵的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信地站起来,有尊严地坐下来。

<<<12345&&&

二、评价语要充满关爱和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鼓励的目光、尊重的话语、真诚的期待、温馨的微笑去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呵护学生心灵的成长,然后静听花开的声音。中外教育家都极力主张,教师通过鼓励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为。他们发现教学效果好与教学效果差的老师在对学生反馈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前者比后者肯定正确答案(或学生答错也予以情绪激励)的情况多得多。心理学家还认为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个体智能的发展,这时人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时则思维迟钝,记忆困难,学习效率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良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困难的是,在学生表现不理想,答案离标准甚远时,该怎样坚持以鼓励为主。对此我以为,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曾听一位老教师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默词得了70分,全班同学都认为应该批评他,而教师说:他这次得了70分,可他上次才得了60分,一下子提高了10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我看凭这一点就应该表扬。而且我相信下次默词他准能得80分。这位学生感动的哭了。这样的评价,客观地把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比较,进行了表扬并提出了殷切而且可以实现的希望,学生能不感动吗?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的回答可能离标准甚远,但他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站相好、语句比较完整&&教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予以鼓励:你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你回答问题很完整;听你那银铃般的声音是一种享受&&诚然,以鼓励为主,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一味地表扬鼓励,没有否定,不提要求,也无助于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我常常作这样的评价:某某同学虽然没答对,但我相信只要他再仔细想一想刚刚我们学过的知识,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你愿意再来试一试吗?这样评价,先否定学生的答案,接着指出途径,寄予希望,最后还不忘再给予获取成功的机会。如一个学生读《卧薪尝胆》一文,读得很不流畅,加字、漏字时有发生。我抚摸着他的肩,说:要是你是越王勾践,我看想你绝不可能完成使命。明天,再请你读课文,你可得当个卧薪尝胆的勾践啊!在谈笑中,既婉转地批评了学生,又提出了要求,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的愿望。

<<<12345&&&

三、评价语要真诚

有效的课堂评价应该是真诚的,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教师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而不是虚伪、敷衍和做作。只有真诚的评价,才能贴近学生,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如在讲授《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模仿狼的神情及其说话时的语气,有一个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我给予他这样的评价:你模仿得像极了,从你的朗读和脸上丰富的表情中,我好像真的见到了一只蛮不讲理的大灰狼。有了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更高了,每个人都绘声绘色地读着、比着。又如,在讲授《游子吟》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一位学生深情地说:妈妈,小时候我曾恨过你。我练二胡时,只要稍微有些偷懒,有点马虎,你就严厉地责备我,现在我才明白你的苦心。正因为你的严格要求,我才能在全国的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获得二胡组的金奖。此时我再做适时的点评:听了你的叙说,我为你妈妈有这样一个女儿感到骄傲。我想,如果你妈妈听到你的心声,眼睛一定会湿润的。在以上课例中,学生根据平日的观察和自己的感悟,做出了内心的真情陈述,教师也回应以精彩真诚的即时评价,师生之间由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四、评价语要丰富多彩

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就赞叹语而言,也不能一成不变。课堂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人生及价值无限可能的自由探索。教师之于学生的全部职责就在于启发、点拨与诱导。教师要善于应用评价语激活课堂生活:在学生无精打采时,以赞赏来振奋他们的精神;在学生陷入思维的困境时,以妙语善导,使之豁然开朗;在学生陷入沉寂的僵局时,以智慧来点燃思想的火炬&&精妙的评价语可以使课堂生活从平淡走向生动,从贫乏走向丰富,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肤浅走向深刻。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这样评价:你读得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大家都跟你学。到现在为止,你读得最棒!你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祝贺你!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动了。你读得真投入,你的朗读让我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月亮湾!等等,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中,成功的喜悦一定会涨涌满他的心房。有时,还可以用体态语言来给予评价:摸摸他的小脑袋,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一点点的激励都会让学生不断探索,努力创新。

<<<12345&&&

五、评价语要富于幽默和情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可以说,课堂上的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幽默诙谐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进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好有气没力一词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声音洪亮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没力。

于老师用自己充满幽默的评价语非常巧妙地把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获得了整体效果。可见,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在令人发笑的同时,给人启发令人难以忘怀,这就是所谓的笑中有得吧。再者,这样的评价语也有利于调节紧张、沉闷的课堂氛围,促使心灵之间和谐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六、评价语要有针对性

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曾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性评语可谓热情洋溢。这位老师上的是四季一课!当学生结结巴巴读完第一段时,老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读完四个季节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生答:老师!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师听了后满意地说:你真聪明!还会游泳呢!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就像个大帽子,扣在谁头上都行。像第一个学生,他结巴很长时间才读完春这一段,教师还表扬他读得真好,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不恰当的。这个孩子克服困难,认真读书的过程才是真正值得表扬的!再看第二个学生,其实这个学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季节,还道出了喜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指出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了大家喜欢的理由,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暗示,点拨其余孩子都来学习这种说话方式。可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学生也就错失了一次次扬长避短的机会。

<<<12345&&&

七、评价语要因人而异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这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生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同样的评价对这个学生是合适的,但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生。比如,教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评价如果都是你真棒、真不错,激励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笔者建议,对优等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要以竞争性评价为主,不能过多过滥地夸奖。如当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读完《长征组歌》后,教师评价道:这是一个深沉的毛泽东,谁能将情感再外露一些?学生立即意会,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教师带头给学生送去掌声。对中等生,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宜采用激励性评价。如教师对一位中等生的朗读是这样评价的: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就更好了。对待学困生则要多加赏识,要有耐心和爱心,要善于沙里淘金,不能冷漠甚至放弃。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字音读得准,句子还可以读得再连贯一些。再练一练,老师相信你能做到。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上一篇:总经理岗位职责(酒店)下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单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