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2024-08-2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精选12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篇1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新疆塔城地区第二中学

帕丽达·哈斯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高中会考当中的主要科目。因此,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现今高中教 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解决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副科身份易被忽视。由于我国当前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入普通高中学生的首选。然而,一考定终身中的“考”中不包括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纳入高考中,从而使得学生和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

2.学生水平多样,学习目的层次较低。当前,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与网络较早,对信息技术理解掌 握较多,但大多数学生依然把信息技术课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就是娱乐的工具,将学校网络机房当作是放松自己、玩游戏的地 方,学习目的定位在会考过关,与《课标》要求差距很大。

3.教学内容陈旧,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尽管信息技术课程己开设多年,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相对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课程设置各不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课本知识明显老化,落后于时代发展,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4.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试化的教学目标也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手段,对学生仍然采用了先理 论灌输、再进行上机实践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自觉主动钻研的劲头不足,激发不了学生对 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不仅是学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是每个社会个人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因此,必须逐步确立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借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 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

2.校本教材与课程教材相结合,增强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教材不贴近一线教学实际是教材枯燥、不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建议教材必 须“以人为本”,要在照顾会考应试的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教材。还应在正规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本地区学生的综合水平,编制适合本区学生的课程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形成有层次、有提高、有拓展的系统化信息技术教材体系。

3.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分层次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首先,要按照教学内容区分层次,把高中信息技术应试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作为基本教学内容,作为必修课,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其次,要按学生特点区分层次,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以及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等个性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快的走得更远,让慢的也能有所进步。第三,要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要利用任务驱动法与主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探索、研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第四,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培养目标 的层次性,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研究,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素质。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 的研究探索,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信息 技术素养,主动学习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新知识,保持自身在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先进性,从而适应科技与时代发展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挑战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篇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 课程地位低下

多年来, 虽然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 都认为掌握信息技术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 由于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的变化, 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的首选。信息技术不纳入高考, 使得学生和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 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作为标榜现代化的摆设, 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在普通高中的地位比较低下。

2. 学习目的不明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等技术手段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而我们的学生认识不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把信息技术课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的应用, 而计算机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就是娱乐的工具, 将学校微机室当作是放松自己, 玩游戏的地方, 上课布置的任务完不成却一味地玩游戏、聊天、听音乐, 不知道自己在微机室上课究竟要学什么。

3.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相对统一的教材, 加上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的限制, 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 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我校今年采用的泰山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是2003年6月出版的, 该书操作系统仍然是Windows98, 网络接入方式仍然是拨号上网的设置, 课本知识明显老化;而且该书是针对零起点的, 但在实际中, 我们的学生几乎都不是零起点, 大部分都在小学和初中学过, 而且由于兴趣和家庭情况的不同, 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很大;另外由于该教材与甘肃省的会考内容不一致, 而且部分内容又在初中学过, 在难度上和深度上没有区别, 导致学生没兴趣, 老师也不知道如何讲, 最后考试成绩又不理想。

4.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 也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虽然教师在机房授课, 但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仍然采用灌输的手段, 教学中一般采用先教后练的方式, 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现象, 提出以下对策, 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教学效率。

1.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

信息技术课必须作为基础学科, 这是时代对我们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信息技术将不但是学校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 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必须逐步确立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 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 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作为其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

2.校本教材与课程教材相结合

教材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于教材不贴近一线教学。因此建议教材要“以人为本”, 根据当地会考要求, 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教材, 在正规教材的基础上, 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同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 在体系上强调有层次、有提高、有拓展。教材编写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状态, 增加内容的趣味性, 提高语言的生动性与通俗性。

3. 实现多层次教学

一是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作为基本教学内容, 为必修课, 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

二是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 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 以及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让快的走得更远, 让慢的也能有所进步。

三是利用任务驱动法与主题教学法,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教学,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摸索、研究,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是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明白计算机除了可以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 也可以对生活与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五是要坚持培养能力与开发智力并重。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 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不计较点滴知识的得失, 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 具备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4. 开展教学研究, 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47-01

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大力发展学生德智体美等全方面综合素质,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可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这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为高中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此外,为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与实际相接轨的教学内容及先进教学模式。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为满足新课标课程编排,为满足新形势要求以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部分高中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课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开放、教学内容新颖,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是作为一门新设置的教学课程,多数学校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因而高中信息教学现状体现出以下方面不足:其一,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因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每位学生的教学需求;其二,教学课堂主要以理论性讲解为主,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其三,学校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材料的更新速度较慢。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1、分层教学以提升教学普遍率

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导致同等强度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效果存在差异,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可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行分层规划,即将差异教学法运用于计算机教学课堂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的基本需求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了解,并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教学,进而达到普遍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1]。

例如:在教学影音视频与动画处理时,教师于课前了解学生的信息需求,并采用现有教学素材对音视频、动画以及矢量图等信息进行组合、加工,进而使其成为一定教学思想的表达工具。在教学课堂中,针对已具有一定软件使用能力的学生,仅需要通过简单点播或者课程拓展的形式,即可制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视频作品;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采用针对性重点教学,引导学生采用基础窗口菜单操作模式,可通过在音乐穿插以及尝试性视频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

2、弱化原理讲解以提升课堂实践性

信息技术教学属于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多为较抽象概念,涉及对方面较广,仅通过原理讲解方式难以实现高中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且过多的原理讲解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弱化理论原理的讲解,并重视教学实践性的运用,不仅可强化学生的课堂实践,还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教学理论知识,进而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效果[2]。

例如:进行数据库建立教学时,首先,教师可借助数据空管理软件,讲数据库创建以及数据读取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进行操作演示,同时,选择性录入学生的相关数据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其后,教师可选择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的形式了解数据可基本管理知识,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初步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理论知识。

3、补充课外知识以提升课程实用性

多数高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导致部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轨,进而给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造成影响,其主要是受制于出版流程以及纸质媒介等客观因素,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可采用补充最新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方式,提升课程教学的实用性[3]。例如:在教学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时,本课程主要是介绍信息技术涉及的领域以及该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因此教师可以该内容作为参考,通过向学生介绍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实际生活中最新软件以及应用网站的相关知识介绍,以拓展学生知识储备。

4、取舍教材内容以提高课程效率性

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讲了“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比”,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下节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这还需要从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

三、结束语

伴随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得以突显,因此,各高中学校需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设置。针对学校基础知识存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普遍率;针对教师主讲理论,采用弱化原理讲解以提升教学实践性;针对教学内容落后,采用补充课外知识以提升教学实用性,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 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时代教学,2014,8(08):4.

[2] 杨 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下)-基于信息技术教科书使用的访谈研究[J].教学电话教学,2014,5(05):33-38.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篇4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县级高中为例

对河北省邯郸市县级高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存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教学资源有待丰富、教师培训需求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培训和资源建设提出建议.

作 者:闫改荣 郭宁 Yan Gairong Guo Ning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12)分类号:G434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培训 资源建设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5

鹿寨县第二中学 韦学林

几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而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掌握也都被普遍认为是未来社会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招生制度没有根本变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仍然是每个高中学生的首要选择。没有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成绩,所以,很多的学校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不够重视信息技术课。导致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少、间隔周期长、学校计算机少、信息技术教师地位比较低等问题,而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重理论更重实际操作的学科,在上课时间与硬件条件都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学好信息技术,撑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是摆在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一个挑战。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学让学生更好的学好信息技术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与大家共同分享。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

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高一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平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农村高中,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常接触到、听到、看到电脑游戏,这些游戏很适合少年的兴趣;他们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找计算机中即那些精美的图片或小游戏等。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还要正确的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基本的操作都很不熟练,更不用说在因特网上去查找信息资料。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哪怕简单的操作也务必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魅力,来吸引、引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来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中玩,玩中学,既要学好,也要玩好”的原则。有的教师既没让学生学好,也没玩好,从而减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在学习完鼠标的五种操作后,我就教学生玩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以及射击,桌球等游戏,学生很喜欢。因而学习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生在玩游戏中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学习完输入法后,不能只让学生用打文章来练习,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UC等进行聊天,有利于学生思想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输入速度。

此外,每学期我们还应组织一些比赛,如:打字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板报制作比赛等。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也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教学效果相应也就提高了。

4、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计算机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我们可以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调整、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注重上机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6、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成立了硬件兴趣小组和软件兴趣小组。硬件兴趣小组主要是掌握一些硬件设备的基本维修和安装、调试;软件兴趣小组主要学习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综合设计小组主要学习一些较新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7、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在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 word、FrontPage2000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

8、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只有这样学生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教师自身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篇6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所发展。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着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克服这一问题,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差距的问题,保证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可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保证教学的公平性,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几年。信息技术课才逐步被人所重视,成为广泛开设的新学科。高中学生由于在初中时期各个学校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教学设施有所不同,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有很大的水平差距。同时学生们在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兴趣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会逐渐出现明显的分化。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整体素质的差距异,进行不同层次教学的方法。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十分适合开展分层教学。下面就具体如何开展分层教学谈几点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在讲授信息技术课之前,教师应该查阅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成绩以及通过基础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在分层时必须要坚持隐形的原则,避免让学生知道对其根据水平分层,以免影响学生对今后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分层后,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科学安排,把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到靠近教师主机的地方,便于教师在课上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基础较差的学生周围适当的安排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让这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利用server-u软件在局域网内设置一个ftp服务器,给所有的学生都设置独立的个人账户。每节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上传到公共服务器从而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掌握,对教学进行改进。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应该把教学目标划分成“基础型”“强化型”以及“扩展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基本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这一目标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强化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后,对其布置一些有适当难度,需要独立思考,对知识有着较深理解才能完成的任务。对这一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只要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扩展型”教学目标,是指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全面地掌握之后,学生通过创新思考,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是少数具有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实现的。

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设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基础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一个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模板,布置与会考的操作难度相同的题目,让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模板上学会修改。强化型,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自己动手模仿制作出一个网页。扩展型,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独立制作个人的个性化网站,让学生自己探索色彩的搭配、位置布局等。这样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实现对“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和“提优”。

三、对学生分层辅导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对教学目标分层的辅助手段和补充形式。对水平较低的学生辅导时,要遵循“抓基础,低起点,分步走,多鼓励”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其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确实可以逐渐地掌握知识。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遵循“巩固基础,多练习,提思维”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巩固并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要采用“多变化,小综合,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布置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拓展一些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课外知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篇7

一、对“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调查

1. 教学中学生方面调查

调查问卷中有关学生方面的问题共设计了4个选择题目, 其中第1题是调查学生起初对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结果显示对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7.8%;兴趣一般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35.9%;没有兴趣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16.3%。

问卷的第2题是了解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必要性, 即学习态度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占16.8﹪的学生认为高中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而在问卷的第3题中调查学生学完这一部分知识后的掌握程度, 也只有13.4﹪的学生认为理解透彻, 竟有28.6﹪的学生没有什么印象。

问卷的第4题是对学生心目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状态的调查, 竟然有54.4﹪的学生认为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状态就是应该专门针对高考的教学, 所占比例远远高于“课堂生动有趣, 师生能互动”、“能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的状态, 学习动机直指高考这根指挥棒。

2. 教学中教师方面调查

教师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比较抽象, 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调查结果中显示竟有53.2%的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部分内容, 一提而过, 还有30.1%的教师专门针对考试教学, 只有16.7%的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见他们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一切教学工作都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进行, 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3. 教材方面调查

笔者对我市现行“鲁教版”教材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查, 学生对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总体上还是满意的, 有62%的学生认为难易度适中, 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二、当前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本身的认识问题

近年来地理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融合, 但大多数地理教育工作者由于种种原因, 很难跟的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刻。再加上地理信息技术确实是一门综合程度较高的信息技术, 非常不容易学习和掌握, 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对地理信息技术有望而生畏的思想。

2. 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问题

很多中学地理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只了解一点或基本不了解, 他们所谓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也只局限于课本的介绍, 甚至部分教师从来都没有见过一些3S的仪器和设备, 加之目前应试教育的现实性问题, 考试与分数仍然左右着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必然严重影响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选修模块, 不能真正落实地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 从而制约着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进程。

3. 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动机

对淮安市部分高中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8.8﹪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信息技术非常有必要, 这样的学习动机, 大部分学生就不会在空闲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又加之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 高考中不作要求的选修模块的教材各个学校都不发给学生,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本选修教材所承载的知识、信息、价值, 学生无从知晓。因而学校忽视了地理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 即使对地理信息技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只能放弃。

三、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 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认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只有通过广大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不再是过去的一切为了高考, 真正转移到以培养学生素养为中心,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2. 加快建设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许多教师从来都没有进行过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系统学习, 因而要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培训, 尽快使现有骨干教师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地理新课程标准培训等方式, 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模块教学的可靠力量。

3. 积极组织编写出版优秀读物

出版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国内在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有较高造诣的学者、专家, 针对中学生的文化水平、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 编写、出版一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优秀科普读物, 为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和课外读物,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学校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篇8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教学 反思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78-01

21世纪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络开始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容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逐渐加强了对于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达到对于常用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及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开始了对于教学的反思,力图通过反思发现问题,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本文简单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教师通过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极大地加强自身教育素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今时代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只有熟练的掌握这一系列的教学知识,才可以达到对常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操作。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以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兴趣缺乏的现状,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接受到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许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通过研究新课程教育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规律来进行的。教师希望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反思及掌握,達到对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有意识的调整自身教学方式,以便于提升教学效率、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教学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接受情况。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以及提高自身教学效率都是极为必要的。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梳理。

高中信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问题首先出现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薄弱,无法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次,教师的教学反思方式欠妥,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是自己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思考,很少去查阅相关书籍或者咨询相关专家,来加深反思的力度。再者,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多侧重于对自己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的反思,忽略掉教学理念的相关问题。而且,这种反思多是在课后进行,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的思考,对于很多反思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寻求解决方法。这样一来、教学反思的反思效果根本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问题的存在,可以归咎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高考的重点,学生并不需要特别加强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因此,老师对于这一门学科的教学重视程度严重缺乏,进行教学反思的想法也就更少了。再者,学校方面对于教学反思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反思的自觉性。学校没有严格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方式,也缺乏对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知识的培训,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环节的缺失。最后,教学反思状况的低下与教师自身有着无法脱离的联系。许多教师自身教育素质不高,缺乏对新颖的教育理论及较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接受,再加上一些教师教学职业态度不好,只负责上课根本不顾及教学效果,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反思水平的低下。

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相关对策

良好的教学反思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使学生接受到高端的知识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水平。本文接下来就简单谈论几点改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状况的对策:

1、加强学校方面对于教学反思的推动

教师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由学校决定,学校的推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水平。因此,必须发挥学校方面的推动力量,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学校方面应该首先加强对于教学反思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上交反思成果,并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成果的交流,还要加强对于教师教学反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完整的反思。同时,学校方面还要推动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对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来进行教学反思。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为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良好的平台,比如建立反思论坛或者反思交流群等,使信息技术教师在反思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反思,达到自己反思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2、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进行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学反思的主体,其对于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反思知识的掌握,直接决定着其反思效果。因此,必须从教师出发,充分发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提升教学反思水平。教师首先要树立教学反思的正确意思,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反思,即使教学中没有出现问题,也要及时地反思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获得最新最强的教学反思理论知识,在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地通过网络咨询以及网络交流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认真地落实反思内容,将自己的反思结果记录下来,并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一起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课堂是师生的互动,只有师生配合良好,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成某一学习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老师提出改善建议,或者与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在落实反思结果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

三、结语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水平,使教师自身不断地得到完善,从而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俞永江. 以“操作”为主料 “总结”为配料 “难点突破”为点缀——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教学心得[J],浙江教育技术. 2010(06)

[2] 陈玉香.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时间探索[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1)

[3] 刘向永,董玉琦. 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现状——来自教师访谈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1(04)

[4] 张小静.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学校正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特制定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组本年度教学计划。

二、德育渗透

计算机学科 是一门全新学科,又是一门系统学科,学生层次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注重人文培养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有帮助。如: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效果,保证微机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能有效保护机房中的设备使用寿命,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程安排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信息技术课程安排高一、高二两个学年使用。高一为必修,高二为选修,我们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高一学习内容为:

如果我们的条件今年达不到这些内容的话,我们就在上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信息和信息处理后上五笔打字等其它内容,让学生学一些东西。如有条件12月中旬举办一次电脑作品竞赛及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积极培养计算机尖子学生,为参加xx全省中小学计算机作品竞赛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四、研究性课题

1、加强信息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学习与课程整合。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多杰才让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同样的,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高一年级、高三(1)班和(4)班共10个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有了过去多年多的工作的铺垫,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比较顺利,收获了一些小小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随着信息技术高考的实行,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深感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不断的摸索中教学,也开始越发多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下面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

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其他方面:

另外我还分管学校团委工作及网络维护,坚持团委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强化团委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团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现状;对策研究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的各领域都普遍被应用,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教育在此时显得无比重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与以往的信息技术教育相比,探究新课改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就如今面临的传统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冲突,学校教学管理问题频出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我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逐步改进教学模式,教育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信息人才。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学校以应试教育为教育目标,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度不高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一直是老师较为伤脑筋的一门课程。众所周知,高中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了高考,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这个时段几乎所有学校都在提高升学率上牟足了劲头,把提高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而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在高考科目的行列,对学生的升学帮助上来说分量甚微,远远低于数理化等高考科目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提供的薪酬待遇也不高,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地位尴尬,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在高中的教学环节中处于边缘化,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处境。

2、新课改不彻底,改革效果不明显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中,老师们的意见不一,分歧频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应试教育单一性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希望加强素质教育,为社会输送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课改的初衷很好,但是课改的结果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老师认为新课改的弊端很多改革后的效果不明显。新课改没能改变信息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由于它依然不是高考的科目,在素质教育不完善的今天,一切还依然以升学率作为重要目标,信息技术的地位没有改变不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所以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课还处于边缘课程,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3、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单纯的应试教育不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国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在此环境下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素质教育。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学习机器,学生的个性化逐渐的凸显出来,但是由于高中生的思想还不是相当的成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高中生对于学习信息技术这门专业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只是单纯的上网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等,极少有同学能够正确主动地来学习信息技术,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二、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强调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目前国家正在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改的进程也加快,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如今更加重视培养信息化程度的复合型的人才,面对新课改思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力度。在我国教育环境下,高考是我国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将信息技术这课程列入高考必考科目,才会引起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课时,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引起学校对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而学校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改变硬件设施,给老师和学生提供更方便的教育资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提供机会,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2、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的背景下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急需提高。为了可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需要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不断的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能力。国家教育部门针对不同的教育人员,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分内容、分阶段、分地点的对相应的人员进行逐级培训,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培训学习,使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学习了多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实现教师教育技术的突破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作为信息技术的学科老师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时参加培训工作,做到自己时刻处于教学技术的最先进的状态上。

3、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成功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了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老师要多开展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主题活动如举办学生网页设计大赛,评选出优秀的网页制作作品,并及时的给予学生奖励,在学校的专用网上张贴学生的优秀网页设计图;或者开展信息技术知识大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了我们新的人才方向,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才能够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所以,我国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地扩大,找寻合适的改革方向的脚步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 何海源.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书的比较与使用[J].信息教育,2011(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篇12

山东省是课改实验的省市之一。东营市采用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 并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新课改指出,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课程性质表现为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通过学习, 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改方案, 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改标准进行教学。

我总结自己的教学实际, 对课改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下面结合我校现实情况, 我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1 我校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 新课程标准中把信息技术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既坚持灵活性, 又注重时效性。有一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 要求学生必须修完4个学分。选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 起点比较高, 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部分学生在初中未接触过计算机, 且一些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得不是很到位, 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 这给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一定困难。这是大部分高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该教材在“活动”和“综合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 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常用技术比较熟练后才能完成, 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有困难。

(2) 课改培训力度不够, 教师观念暂时无法适应课改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 但在观念上并没有转变过来, 讲课仍然是旧方法、旧观念, 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上, 因教师的整体计算机水平提高缓慢, 加之部分教师不够重视, 使其整体水平也只是停留在任课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好课件, 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多大帮助。严格上说也就是应用的平移, 没有新东西。

(4) 学校整体的氛围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理解, 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玩电脑, 会上网。学生懂了这些后, 就想玩游戏、聊天, 不想学文化课了甚至逃学到网吧去玩。据此, 有部分教师以偏概全, 对信息技术课并不重视。这就造成了整体氛围的偏差。学校领导不重视, 其他教师更不理解, 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设备跟不上, 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似有似无的状况。2007年到2013年有基本能力考试的时候, 这种情况还好一些, 但随着山东在2014年高考当中又取消了基本能力考试, 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5) 信息技术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 该如何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如何, 该如何评价。目前这两个问题, 在各个高中没有系统的评价方法, 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2 对策及建议

(1) 合理选定教材。教材是基础, 教材的选用应该根据本地实际, 当然不可能满足每个学校的要求, 但起码要与这个市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相适应,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应该与信息技术教师深入交流, 更多地采纳教师意见, 合理选购教材。

(2) 更新观念, 转变方法, 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领导观念要转变, 教师观念要更新。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 关键在于:一方面, 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 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加强理论学习, 结合教学实际, 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应借助教育部在全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这一东风, 把信息技术教学推到新的层次。

3 重视掌握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根本途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活动完成的前提。实施新课标后, 要求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充分理解“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并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这两种方法适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 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为选修模块。在设置课程内容时, 应根据学生的需要, 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应用上。建议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教学法来传授知识。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 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 , 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 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 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 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

“问题解决”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 学生收集素材、资料, 深思酝酿, 提出假设, 引起争论, 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 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4 提高教师信息素质, 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教师是教学主体, 学生是学习主体, 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 才能激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信息技术作为工具, 它必须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例如, 图像处理与美术的结合, 文字处理与语文的结合, 多媒体展示和网页制作必须与美术、音乐、文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当快, 大部分人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但在部分老教师心中, 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校决策者对信息技术教育能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缺乏信心。

5 更新学习观念, 提高学生素养

实践表明,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能推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 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 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6 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后, 容易走上邪路, 这也确实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此, 我们也确实应该给予重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对此, 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 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来减少不良影响。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 我们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 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 并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7 建立合理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应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 充分听取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学生、家长等各方面意见, 科学规划、精心组织, 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抓好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高中信息教育的现状, 尤其实行新课改后, 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要想办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济良, 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老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48.

上一篇:立春朋友圈问候语下一篇:陕西省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