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精选12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1
一、有效的电子课件制作能力的提高
备课是教师执教的基础。任何一堂课堂教学, 倘若没有充足的备课阶段, 教师就很难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尤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计算机为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学科,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与其他的学科的课堂具有一定的区别性。
在平时的上课时, 发现一个优秀的ppt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在电子课件的制作上要特别用心。由于信息技术的内容偏理念化, 所以学生学起来相对较枯燥, 理解起来较困难, 所以在课件的制作上就要注意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能够通过看表面现象就可以理解其内在所表达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趣味化, 游戏化, 这样课堂气氛好, 教学质量高。由于制作电子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就要求老师有较好的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对所用到的各种软件的整合能力。
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测试方面又与其他的学科也有区别。以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进行课堂测试, 但采用的方式是电子试卷, 虽然学生答完了上交了, 但事后的批改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又不方便。
最好是有现场测试, 现场批改的功能相关测试软件。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影响平时教学的进度和质量下, 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 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 进行测试软件方面的建设。
二、软硬件环境的建设能力的提高
除了备好课件之外, 还要老师备好教学环境。这里尤其是学生机房的软硬件的建设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每一堂课都要求每个学生有独立工作的一台电脑。那么学生机房电脑数量众多, 就要保证电脑在上课期间能正常工作, 以免在上课期间因为只是去维护电脑而耽误了上课的进度。这就要求在平时就要关注电脑硬件的相关维护的知识。
硬件正常的条件下, 还要关注学生机房软件环境的建设。由于现在网络发达, 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 家家都有电脑, 学生在学校能够接触电脑的机会就是信息技术课堂, 所以难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相对活跃, 这就要对学生机房的电脑做一定的限制。
如限制U盘的使用以避免学生用自己的U盘复制游戏到电脑里, 安装电子教室来照顾某些视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等等并经常对常用的软件进行更新并重新设置适应学生的实际操作习惯等。
特殊的课程内容对网络的要求也有不同, 此时要求教师事先要深入机房, 了解局域网特点, 设置好服务器教师机特殊参数, 务必事先调试过, 以免出现学生等着上课而网络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
教师只有很好地了解硬件软件环境, 才会为合理正确地利用课程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资源库的建设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现在教学的内容信息量大, 所涉及的学科多, 每一个学科里都会涉及其他的学科的知识, 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把所学的内容准备好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之间要相互协作来完成, 把每一个人对同一章节或是同一内容的不同理解放在一起进行交流, 整合出最优的教学方案,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本学校和本教研组要建立长期的有效的资源建设机制, 让大家都要认识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更好的进行教学, 把自己的总结的宝贵的资源放在一起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这样不但自己进步了, 大家也会受益非浅, 并且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为后续进来的新老师也是一种支持。
四、应用网络交流平台促进教学能力提高
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下, 老师们要走出去领进来。一是真正的走进兄弟学校, 二是领进优秀的老师走进来, 三是借助新型的交流平台学习。有计划的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 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吸取好的上课方式教学思想, 反思自己的不足。
也要有计划请优秀的教师走进自己的学校来给大家上上观摩课, 更新大家的教学思想, 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三是在现代网络发达的今天, 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北仑区教科网就为大家开设了一个好的平台例子---教育博客。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 区博客平台的注册人数不断的在增加, 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 超越传统时空局限 (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 , 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 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 记录教师与学生个人成长轨迹。
为了弥补博客所带来的不能及时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的缺点, 我们同时建立信息技术教师QQ群, 这样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教学难题发上去能够得到及时的讨论和反馈, 从而能马上得到解决。
在班级里, 可以建立班级的QQ群。学生到机房上课, 往往都是“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再加上没有下班辅导, 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很少, 感情也不深。班级QQ群的出现,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便捷交流的好地方, 使师生互相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课里课外在学校或是学校外通过班级QQ群,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仅交流教学方面的问题, 也可以交流生活和情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 大家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 师生间的感情逐渐变得深厚起来。
对于课后反思, 好些学生也提出了他们的意见, 比如教材的改进, 改善课堂纪律的新招, 作业的布置等,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提出的意见往往给了我很多启示, 也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能。
积极鼓励学生写博客, 让学生写写与自己有关信息技术的生活, 写写自己上网的心得。上课时, 我发现学生逐渐改变了, 给他们上网时, 不再热衷于打游戏, 而是第一时间打开他们的博客看看有没有新留言, 把他们几天来积累的感想发表到博客上去。学生博客使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学生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心灵, 洞察学生的思想。
教育博客和QQ群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 它们在课堂教学外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两者的结合不仅搭建起了信息技术课的平台,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执教能力的提高。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过程, 执教能力是教师掌控教学的能力, 要正真地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需要无数的在一线的任课教师积极实践和摸索。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评价并不是单一孤立的, 不能仅仅用课堂中学生学到什么来简单地对教师是否有高超的执教能力下结论, 而是要通过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对学生掌控目的不仅在于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 产生了学习研究的兴趣, 愿意自己去探索知识;更在于通过师生互动, 教师乐于教, 学生乐于学, 正真地达到教学相长。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2
本人本期承担高一499、504、509班的教学工作任务。
双基掌握情况:
高一是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90%的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品质,为加快祖国的信息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3)双基教学要求:
第一、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第二、了解计算机的特点,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Windows98的基本操作。
第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Internet浏览、搜索、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在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本期计划完成全书的教学任务。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合格后获得2个学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知识要点)
1、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2、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信息获取的方法:阅读法;文献法;访谈法;视听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网络检索法;遥感遥测法等。
4、网络信息检索:因特网上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5、信息价值的判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适用性
教学课时:12课时,其中上机6课时。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知识要点)
1、信息的加工:是人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文本信息的加工、数据信息的加工、图片信息的加工、声音信息的加工、视频信息的加工、动画信息的加工
2、信息的集成与交流:将文本、图、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称为信息的集成。
3、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1)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已经编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工作,二是自己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为自己服务。
(2)编程解决问题: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
(3)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教学课时:16课时,其中上机8课时。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20节,上公开课1节。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4)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鼓励积极学生参加有关的课外活动,动员部分优秀学生参入奥赛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教学 反思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78-01
21世纪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络开始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容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逐渐加强了对于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希望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达到对于常用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及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开始了对于教学的反思,力图通过反思发现问题,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本文简单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教师通过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极大地加强自身教育素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今时代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只有熟练的掌握这一系列的教学知识,才可以达到对常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操作。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以及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兴趣缺乏的现状,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接受到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许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通过研究新课程教育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规律来进行的。教师希望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反思及掌握,達到对于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策略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有意识的调整自身教学方式,以便于提升教学效率、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教学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的接受情况。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以及提高自身教学效率都是极为必要的。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梳理。
高中信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问题首先出现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薄弱,无法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次,教师的教学反思方式欠妥,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是自己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思考,很少去查阅相关书籍或者咨询相关专家,来加深反思的力度。再者,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多侧重于对自己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的反思,忽略掉教学理念的相关问题。而且,这种反思多是在课后进行,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的思考,对于很多反思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寻求解决方法。这样一来、教学反思的反思效果根本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问题的存在,可以归咎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高考的重点,学生并不需要特别加强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因此,老师对于这一门学科的教学重视程度严重缺乏,进行教学反思的想法也就更少了。再者,学校方面对于教学反思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反思的自觉性。学校没有严格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方式,也缺乏对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知识的培训,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环节的缺失。最后,教学反思状况的低下与教师自身有着无法脱离的联系。许多教师自身教育素质不高,缺乏对新颖的教育理论及较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接受,再加上一些教师教学职业态度不好,只负责上课根本不顾及教学效果,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反思水平的低下。
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相关对策
良好的教学反思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使学生接受到高端的知识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水平。本文接下来就简单谈论几点改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状况的对策:
1、加强学校方面对于教学反思的推动
教师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由学校决定,学校的推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水平。因此,必须发挥学校方面的推动力量,促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学校方面应该首先加强对于教学反思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上交反思成果,并组织教师进行反思成果的交流,还要加强对于教师教学反思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完整的反思。同时,学校方面还要推动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对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来进行教学反思。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为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良好的平台,比如建立反思论坛或者反思交流群等,使信息技术教师在反思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反思,达到自己反思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2、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进行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学反思的主体,其对于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反思知识的掌握,直接决定着其反思效果。因此,必须从教师出发,充分发挥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提升教学反思水平。教师首先要树立教学反思的正确意思,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反思,即使教学中没有出现问题,也要及时地反思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获得最新最强的教学反思理论知识,在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地通过网络咨询以及网络交流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认真地落实反思内容,将自己的反思结果记录下来,并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除此之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一起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课堂是师生的互动,只有师生配合良好,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成某一学习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老师提出改善建议,或者与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在落实反思结果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
三、结语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提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水平,使教师自身不断地得到完善,从而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俞永江. 以“操作”为主料 “总结”为配料 “难点突破”为点缀——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教学心得[J],浙江教育技术. 2010(06)
[2] 陈玉香.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时间探索[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1)
[3] 刘向永,董玉琦. 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现状——来自教师访谈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1(04)
[4] 张小静.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4
一、信息技术能力的阐述
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就需要不断加强教师对知识的获取、理解、表达等教学能力。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来进行知识的讲述, 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教学环节中, 既能使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结合语言讲述来完成课堂教学, 还能使学生在教师进行操作时和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
通过这种让学生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 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对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深入探索, 使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获得极大发展。
在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时, 要使教师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即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使他们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可以推动农村地区新开改理念的落实, 满足学生进步的需求。
所以, 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要先改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观点, 使他们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怎样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社会和教学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较快, 操作性较强, 大量的操作需要教师进行记忆, 他们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内容很难做到完全掌握, 这就使教师在面对出现问题的计算机会感到束手无策。
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很多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 但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他们不认同先进媒体在教学中带来的作用。一些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但教学内容仅仅是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进行掌握, 对学生的能力没有起到提高的作用。这种培训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是失败的, 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培训内容的确定
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并不只是操作能力的提高, 但是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将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运用于教学中的有力保证。主要培训三种模式下的设备操作:常用软件的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网络检索等。
(二) 培训方式的选择
应针对教师特点和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多元有效的培训方法。教育理论内容可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 虽然这种形式难免给人以“说教”色彩, 但对于农村教师而言, 他们相对信息闭塞, 专家讲座可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 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专家呈现的是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有利于农村教师高效地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好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易于被教师感受和模仿, 最终使自身的实践也能发生明显的改变。
(三) 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
现在教育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农村由于其有限的经济发展和资金短缺, 造成了农村中学对信息技术的忽视, 对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没有深刻认识, 仅仅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项应付上级检查的科目, 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了学校硬件设备的配备。
由于学校和教师在观念和学习理念上的落后, 这些计算机设备很多都成了摆设, 学生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述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不进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 在实际运用中农村学生学习的劣势表现得很明显, 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授, 这种具有明显局限性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的发展, 他们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十分枯燥。
根据农村高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 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就必须让他们真正理解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意义和目的。通过理解信息技术课程并把信息技术课程引入到教学中的其他学科, 完美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使学生从内心对信息技术感到好奇, 进而对信息技术投入极大的兴趣来学习。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兴趣出发, 让教师对信息技术产生热情, 促使他们积极地提高信息技术理论, 通过组织教师观摩一些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吸收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技能。在观摩过程中, 让教师充分体会现代化设备和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效果, 使教师通过理论了解和具体感知来获得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 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
要让学生具备比较熟练的操作能力, 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可以使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能做到正确回答。
在进行操作能力提高时, 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的操作有:班班通的使用;信息系统的安装与启动, 如操作系统、IP接收软件等的安装;准确操作信息系统, 如光盘播放机的操作、投影仪的使用、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常用媒体的操作、排除信息系统发生的故障等。为了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 使他们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能做到得心应手,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项训练, 提高他们操作的熟练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 篇5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认真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强化职能和职责意识,整合、优化、开发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坚持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不断开发已有教育资源的功能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及时提交作业及撰写学习反思。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必须做到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这份责任。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面:
上好每节课对于教师、学生来讲都是很关键的。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注重教学教法的研究,追求高效课堂,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 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电教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 ,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1、微机室常规管理规范。做到上机有登记,故障及时排除,室内干净。、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系统软件及时更新,预防学生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积极帮助老师排除多媒体教室故障。
回顾这个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地实现了学期工作目标。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期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总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三中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的奉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篇6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33-01
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1 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具有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分熟悉,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更新知识速度也很快,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讲,信息技术教师需集中更多的精力对本学科的发展不断了解与研究。
1.2 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具体是指教学实践能力与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积累了大量经验,表现了教学的创造性。因此,从本质上分析教育能力就是实践能力。可是在信息技术教师中出现了重视技术,轻视教学的问题,他们非常重视钻研技术,而对学习教育知识、培养教学能力产生了忽略,影响了教学成绩。
1.3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道德
具体包含了职业精神、服务创新意识等。信息技术教师不但拥有优良的职业道德,还需要迅速提升教学修养,特别是严格遵守网络上的道德标准,在学生中间树立正面形象。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2.1 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来源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并不是专业计算机教育学校毕业的,这些教师通常年龄偏大,对计算机操作非常热爱,基本上都是自学信息技术知识,极少数教师参与了进修培训。另一种是专业计算机教育技术的大中专生,这便是正式的专业教师,就专业课程来讲,原来的是DOS、WPS等,已变成了VB、VC等,全部都是编程,学习计算机好像就是学习编程,忽略了社会实用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还不充分。师范学校所教的课程与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并不强。
2.2 信息技术教师当前情况
(1)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重视,不能有效提升自我认识。(2)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各自为战,教师之间没有积极沟通协作,教师队伍缺乏组织性,改革新课程缺乏引导者。(3)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与其他科目教师的沟通协作。4仅仅能够完成教学工作以及教学辅助工作,教研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3 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
由于学校领导缺乏重视,致使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变为形式教育。在高中学习阶段信息技术仅仅是一门副科,它与高考升学并没有关联,因此它变成了一种不重要的形式教育,更不用说将其放在积极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也存在着极大的区别,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比较多的时间上机操作,在建设信息技术软硬件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更新信息技术软件速度更快,这样凸显了对资金的需要,这些资金在每一个学校中都是一笔大数目。其次,目前在升学考试中并没有纳入信息技术科目,促使很多学校领导感到在信息技术课程上投入资金并不值得。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3.1 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同侪教练
(1)帮助教师将教学技能转化为自觉意识。同侪教练在培训教学技能整个过程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互相进行观课、彼此评价、共同探讨与思考、研究教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学习路径是行动、思考、研究,除了掌握必备的基本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通过研究实践行动,对应用教学技能进行了解与体会,进一步形成自觉意识。(2)积极挖掘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特征是指很难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比较慢的交流转化速度;体现了一定的排他性;在实践过程中一般利用模仿与观察等方法进行表现。因此,在同侪教练中,利用交流、观察、实践等方法有利于获得教师具备的隐性知识,收获良好的培训效果。
3.2 信息技术教师的反思性教学
(1)反思有利于教师培养学习意识。信息技术属于一门非常年轻的科目,表现出与社会科技发展紧随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学科的这个特点充分理解与认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利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加强素质培养,认清科技发展的方向,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地位提供重要契机。(2)反思有利于教学。在反思中不断获得成长。教师积极发展自身专业的重要动力就是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的经验,还善于反思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教师利用反思对具体问题的实质进行把握,收获有关教育感悟,迅速形成实践创意,提升实践能力,不断对自身合理性教育行为进行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对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了优化,还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3反思有利于教研。根据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几乎全部信息技术教师都缺乏研究教学的意识,而良好的反思正是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教学研究具体是指总结经验并且上升至理性层面,教师研究只有将本职工作作为根本,才能体现出价值。
3.3 构建电子教学档案
(1)教师管理个体教育知识的重要工具就是电子教学档案。教师在线记录了个体的学习工作情况,同时能够清楚认识到个体学习状况,能够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备了技术优势,能够实时个性化收集。建立档案时,通常教师把可以说明自己成绩与进步的信息、反思教学以及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收集,并且将自己作为学习者设计目标。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档案体现出教学工作的困难或者是问题。电子教学档案有效增加了教师研究、展示以及反思教学的机会,并且也是教师思考工作教学的结合体,是教师管理教育知识的重要工具。(2)电子教学档案有利于学习团队在异步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实时的校际培训能够把信息技术教师聚集在一块,由于时空上的约束,极有可能由于结束培训造成不顺畅的交流甚至是中断,通过电子教学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得交流更加顺畅。(3)信息技术教师采用电子教学档案能够为其他科目教师做示范,积极体现了学校发展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功能,通过信息技术教师的示范,鼓励其他科目教师共同发展。
4 结语
自从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经常对电脑是否可以替代教师产生疑问,可是现实情况是,我们会更加需要优秀的教师。我们更加需要有技术悟性与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需要具有更好的教师对社会中的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理解与介绍。不但不会减少对优秀教师的需求,并且还会增加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利用各种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革新,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松爱,董玉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对策[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7
一、开发与整合教材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语言描述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实现了教学信息种类与传递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行为,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不是教材的直接翻版, 并不是机械地展现这些知识, 而是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来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 实现二次创作。这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同样至关重要。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彻底挑战。以学定教, 教服务于学,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这决定了教材的运用也不能只是图文并茂地展现, 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材进行开发, 从而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只是收集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 出发点与落脚点要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 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 实现对教材的开发与整合, 以使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真正实现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走进神奇的地理世界。
1. 深入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有效开发建立在深入钻研、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完全抛弃教材, 而是要对教材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整。因此我们要对高中地理教材认真研读, 对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能够真正地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 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2. 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 如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认知规律、学习水平, 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如果不了解学生,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只能是教师的主观臆断, 这样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堂, 而不是学生的学堂。故而, 在平时与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认真学习新课改。
新课改对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 这正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只有认真学习, 用心领会, 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融入于具体的教学之中, 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只有对教材、学生与新课改全面了解, 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 真正实现地理教学资源的本土化, 才能使地理教学顺应教学形势的发展, 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才能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 成为课改的前沿阵地, 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
二、绘制板图板画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8
随着省教育技术“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设计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希望通过具体真实的客观数据,正确认识本地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一步思考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对策。本次调查活动范围涉及廊坊市区及所有8个市辖县,参与调查的学校20所,均为各地承担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考点学校,既有省级示范校,也有普通高中,参与调查的一线学科教师达到了52人。
●学科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旨在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该标准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对学科教师的能力水平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参考此标准的要求,在课题前一阶段调研基础上,我们设计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题目包括45道客观选择题,2道主观问答题,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自身专业发展、学科教学能力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等方面。
2008年4月,在市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考点培训会上,我们依据基本上能够反映整个廊坊市发展情况的原则,按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地从参加培训的考点学校中选择了20所,按每所学校4名学科教师(2名/年级,2个年级)的名额发放问卷,共发出80份,有效回收52份(注:大部分学校只有一个年级开课)。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认真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
●学科教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1.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参与调查的52名教师中,来自教育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为47人;毕业于师范院校37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更是达到了50人,占调查人数的96%以上;只负责学科教学的专职教师人数也有了明显增加,为29人,超过了50%。
以上数据显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了,这也充分表明了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一方面也和我们广大一线学科教师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我们具备了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坚强的动力和保障。
2.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机会偏少
在这个调查层面,参与调查的教师普遍认为自身专业发展与提高的机会偏少。近五年来参加教师培训和学科教研情况为:省级及以上培训的仅有10人,不到20%,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3人,超过20%;学科培训省级及以上的仅有1人,不到2%,市级学科培训也只有15人,不到30%,而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科培训的也达到了15人,接近30%。并且参加调查的教师中,对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所得到的培训等专业支援感到不满意和没有体验的占到了28人,超过了50%;在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各项公开教研活动中,认为不提供信息技术学科参与机会的有35人,将近70%;对于参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活动的调查中,从没有、不经常和不愿意参与的则有32人之多,超过了60%。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对于自身专业发展与提高的最佳途径问题,35人认同专业培训,12人认同学科教研活动,7人认同科研课题研究,认同自学的为11人,仅1人认同撰写教学论文。
以上的统计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均有强烈的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关注自身教育科研与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但是获得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太少了。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努力为学科教师创造学习与提高的条件,提供教研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我们学科教师也应自觉发挥自身较高的信息素养优势去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3. 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在参与调查的教师中,22.6%的教师准备一节课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45.3%在1-2小时以内;对于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中,集中讲授为28.85%,做题强化为26.92%,自己看教材为1.92%;学习实践操作最有效的方法,采用屏幕广播为90.38%;布置课外作业,没有和1小时以下的分别为48.08%和46.15%;对于课程的考试(考查)方式,研究性小论文仅占3.85%。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普遍准备不够充分,很难想象2小时以内可以精心设计一节课堂教学活动;授课方式偏重讲授,采用屏幕广播形式单一,学生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潜心钻研教学业务,勇于探索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4. 教师面临的困难、挑战与机遇
参与调查的教师大都列举了如下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管理困难”、“课时少”、“学校不重视”、“缺少学科教研活动”、“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资源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评价缺失”、“硬件设备陈旧”等困难。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化发展面临艰巨的挑战。目前,整个廊坊市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严重缺乏教研交流的氛围。因此,我们呼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设立专职教研员,开展整个地区的学科教研活动,为教师创造尽可能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9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 还没有一种发明像计算机那样应用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如果以往发明的工具都是人类躯体的延伸, 那么计算机则是人类大脑的延伸。高中信息技术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数据管理技术》(选修 )、《人工智能初步》(选修 )。吉林省《信息技术基础》是会考必考的,大部分地区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信息技术基础》的体系结构:把4个主题内容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体系结构: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对3个主题的具体内容重新编排,紧紧围绕用算法和程序设计求解问题的过程,交叉介绍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教学难点螺旋式逐步呈现。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再就是认知有问题,学生认为会打字、会玩游戏就会电脑,家长觉得不参加高考就不用学,学校认为会考过关就可以,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讲, 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首先强调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的重建, 即教师首先具备信息素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的,或是从校外临时借调、临时代课的。因此,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信息技术教师的队伍壮大也快, 现在的高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的, 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扎实,但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三、重技术与知识,轻信息技术文化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套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教学效果差。在信息技术课程实践中,信息技术想创新还是有很大空间的。首先用先进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创意提升学生的兴趣,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让信息技术课生动、活泼、创新需要教师付出努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方式要合理
目前, 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方式仍采取统一上机考试的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体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实现课程总目标, 教学过程中以组织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构建与文化培养
要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力,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调动气氛。当要求各小组讨论时,要及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实现的目标要明确。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10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专业发展认识不足、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确、动力不强
(1) 专业发展认识不足, 缺乏专家引领
X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绝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做与学科教学无关的杂事, 如电脑软硬件维护及教务、总务协助工作等。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学校安排的工作做好, 再努力把职称逐级评上去, 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
(2) 专业发展动力不强
调查显示, X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寻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主要是教学要求、专业理论要求、教学改革要求、个人兴趣四个方面。
而目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是教学之外的杂务事情, 所以, 在教师可支配时间太少的情况下, 仅凭个人兴趣支持的专业发展是不够的。
2.专业认同感不高, 对学科教学与教研不够重视
(1) 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精力少
由于学校课程设置受高考制约, X中学每学年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严重不足, 信息技术教师忙于应付各种教学之外的繁琐工作, 导致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不重视, 在教学上疏于钻研。还有极少数教师认为, 为了上好一两节信息课在备课上投入太多精力与时间不值得。
(2) 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得不到学校及信息技术教师双方面重视的情况下, 不少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的事, 与己无关。大部分教研活动也变成了走过场, 教学反思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思考层面, 没有书写记录的习惯。缺乏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研究水平不高。
3.专业情感不高,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因日常教学工作比较繁琐, 教师自主学习时间主要来源于下班休息时间。不少教师因学科地位低影响其专业情感, 进而导致教师对学科专业素养要求不高, 学习主动性不强, 缺乏坚持学习的意志力。据调查, X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日常生活中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每天能保证1~2小时的教师占为33.33%, 平时没空, 每周末能保证1小时左右的教师占33.33%, 基本没有时间学习的教师占33.33%。
●解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策略
1.正确落实教师个人角色定位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一名学科教师, 中心任务是教学, 要把工作重心及主要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与教研方面。
2.热爱本职工作, 拥有积极的专业态度
每一位成功的教师, 无不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爱。不要一味地抱怨单位不重视, 要学会正确对待工作中受到的委屈, 培养健康、积极的专业态度。
3.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结合个人专业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 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使个人专业发展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4.立足课堂, 积累教学经验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开展教学实践研究, 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5.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与进修
信息技术学科最明显的特性就是知识更新速度快,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新动向, 积极参加学历进修与培训, 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跟上信息技术发展步伐。
6.切实开展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
◇利用博客平台, 坚持写教育故事与教学反思。写教育故事与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捷径, 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网站, 交流教学经验。“没有交流, 教学只能停留在一己之见上, 没有交流, 研究往往陷入‘钻牛角尖’的误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主流网站平台, 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
◇利用区域信息教研共同体资源, 互动交流, 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X中学位于中山市经济较发达城区, 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发展, 区教育事务指导中心组织成立了各学科中心教研组。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 通过交流与研讨, 达到整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学习其他成熟学科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信息技术教师要多深入语、数、英等成熟学科优秀教师课堂, 学习优秀教师驾驭课堂的娴熟技巧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高低。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了广东省中山市一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归纳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并尝试提供解决专业发展问题的具体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学;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推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所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从而寻找出解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针对性建议。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问题
(一)信息技術教师的专业水平低、目标不明确
首先,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时间一般会做与工作毫无关系的事情,比如,电脑的维护工作以及总务协助工作等,这些都不应该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上应该做的事。还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提升自身的职称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高中信息教师的专业水平低、发展动力不强,从而造成教师的发展不强,发展动力主要包括信息教师的教学要求、理论要求、改革要求以及个人兴趣。然而,目前的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很不重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会处理教学之外的杂事。
(二)教师对教研不够重视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精力很少。由于高中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实现升学率,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安排就会严重受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对教研工作也不够重视。其次,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信息技术专业得不到教师以及学校的重视,使得很少有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研工作中。即使存在调研工作,也只不过是表面形式。
(三)教师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低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专业的繁琐工作很多,这就使得教师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严重影响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感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专业的要求不高。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
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职业要求、职业任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工作重心转移。信息技术教师不要一味地埋怨,而要学会正确对待工作中的种种情况,从而努力培养自身积极工作的专业态度。
(二)注重制度的建设,完善对口管理机构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在于制度建设的不到位,从而无法保障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够,有些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或是一直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高中信息技术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制度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
(三)充实教研的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学会运用现代化的媒体平台,比如,通过博客的方式来写教育故事与教学反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这也是充实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信息技术教学网站,使教师之间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如果没有教学交流,那么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教学认知水平上,教学研究往往会出现偏见。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通过积极的讨论彼此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可以充分利用区域信息教研共同体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教师也要积极地投身到教研活动中,从而通过交流达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教師应科学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教师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但要想实现从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人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必定会经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最终才会到达人生的巅峰。高中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是由繁琐的工作很容易逐渐向疲倦状态转移的时期,到达疲倦时期时就是一个满足现状或是沉寂等待的两极状态。要想切实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不断启动教师内心的动力,从而给予教师发展前进的目标,让他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未来。所以,教师要提前将自身的教学职业规划好,从而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再而成为一名专业的专家学者。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发展道路必定是坎坷曲折的,信息技术专业也必定会具有发展前景,在不断地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发展,这就要求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教师的不断努力结合在一起。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 篇12
从2008年到2011年, 历时4年的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 完成了全省近3万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识模块及6个专业模块的培训工作。该项目的圆满完成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有效的组织管理、各级专家的精心指导、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正如专家组所设定的总的指导思想所言:“视频传播、作业深化、资料拓展、专家引领、多向研讨”, 学、研、思、用相结合, 多方力量的集合使得该项目成为深受大多数学员欢迎的研修项目。
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该项目的成功之处, 可以发现该项目成功运作的综合影响因素。可以肯定的是, 科学的课程设计是该项目成功的第一步。从视频课程设计的视角来审视该项目, 也是项目进行中、完成后所必须的工作。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视频培训课程的开发, 可以归结为是一种“知识建构”型的培训课程设计。一方面, 整个课程设计是按照ADDIE, 即需求分析—脚本设计—视频开发—远程研修—评估反馈几个阶段来设计运行的;另一方面, 知识建构思想主要表现在视频课程的形式建构、内容建构与思想建构三个层面上。
●视频课程的形式建构
视频课程的主要形式当然是“视频”了, 只是视频有多种形式。在比较“老旧”而“蹩脚”的视频课程中, 其形式多是“大头像”的刻板单一形式。在本次山东视频课程的形式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多重角色的参与。在多数模块中都涉及了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 家庭里的父母、亲朋, 社会上的企业家、软硬件工程师、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多重角色的参与极大地拓宽了视频课程所涉及的领域, 使得新课程所倡导的回归生产生活的实际在培训活动中就得以落实, 正如参加培训的教师所言, 观看过视频后教师们的视野被打开了, 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是如此地贴近日常生产与生活,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学习这种视频课程的形式。
其二是多种活动形式的设计。在每个模块的拍摄中, 多种角色的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一些个性化问题的表现上多是以访谈个人来表明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看法, 比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导入部分就访谈了课改专家李艺教授、特级教师陶老师、两位学生、计算机专家等, 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学习该模块的意义与价值。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 特别设计了两人对话或者是“铿锵三人行”的形式, 在不断的“针锋相对”与“唇枪舌战”中, 新课程的一些焦点问题得以深化, 学员们的思维得以升华。在一些教学难点、重点问题上, 采取多人的“高端备课”, 使大家的智慧汇聚成为一种“公共知识”, 在视频中多人的交互中, 视频外的学员们也被带入这种情境中, 视频内外跨时空的交流得以形成。
●视频课程的内容建构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视频课程的内容是整个课程开发的核心要件。在开发过程中, 开发团队的所有成员, 集编剧、导演与演员于一身, 相互指导相互“救场”, 在这种团队协作中完成了纷繁复杂的六个模块的拍摄任务, 即便是多数地区都没有开设的《人工智能初步》和《数据管理技术》模块都在团队的讨论会、试验课中逐步完成。总体来说, 视频课程的内容建构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有效拍摄了预成性内容。这与预成性课程是一个内涵, 从表面看, 数易其稿的“脚本”是视频课程内容的第一层载体, 悉心拍摄、剪辑、加工的视频是课程内容的第二层载体, 而阅读资料、案例分析等开放性资源则是多维度的第三层载体。在这三层内容的开发中, 首先进行的是内容方面的宏观规划, 根据每个模块五讲内容的实际情况, 或是纵向安排内容, 如《网络技术应用》模块循着因特网应用—网络基础知识—网站制作—网络规划的线索走;或者横向安排, 如《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则循着任务选择与实施—工具多样性与教学多方法—多媒体技术—继续教学评价的线索走。继而是视频内容的具体化, 每个知识点如何细化如何落实为“视频”活动是整个阶段的关键, 最后才是走到教室、演播厅、校园、社区等多个“外景地”实现预成内容。
其二是发掘了鲜活的生成性内容。这与生成性课程是一个内涵, 在拍摄过程中, 课程开发团队坚持给所有“演员”留下“创作”空间, 不背台词, 不过多限制“演员”的活动。因此, 不仅仅是访谈的专家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围绕主题整理表述自己的高论, 而且对于参与课程的学生也是解放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是这些“即时”生成的内容不仅没有脱离视频课程的主导思想, 而且产生了许多连“脚本”中都没有的新内容——这些内容被许多学员推崇。最能够反映这一点的是每个模块最后的“高端备课”, 参与的人员多达十多人, 在每次开拍前, 我们并没有过多演练, 重拍的次数也并不多, 但是专业的对话, 很快就让参与者冒出火花, 在类似一种研讨会的氛围中, 视频课程生成了。以至于有好几位参与者后来都写出了论文发表在专业杂志上——这些思想来源于视频课程的拍摄过程。
●视频课程的思想建构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追求的并非内容与形式本身, 而是内在的思想的表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莫不如此。在视频课程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每个环节中, 我们的指向都是力图引导新手走向正确的信息技术教育思想的轨道、帮助熟手廓清与课程改革不符的教学方式形成新课程思维、推进专家型教师与新课程接轨, 进一步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论化与系统化。视频课程的思想建构表现在下面两点。
其一是体现新课程的设计理念。视频课程开发的总的指导思想体现出如下几个层次:第一是紧抓课改本质, 体现学科特点, 譬如通过比较新旧课程的差异理解新课程的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第二是总结实验区经验, 满足一线需求, 譬如选择几个实验区的大量案例以达到“现身说法”的效果。第三是贴近学员实际, 适应基层需求, 譬如设计一些基础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以满足一些学员缺少人工智能基础的问题。第四是发挥技术优势, 注重研修实效, 譬如运用博客圈、QQ群等进行研修活动。第五是反映课程实质, 突出重点问题, 譬如把必修模块内容归纳为四种课型进行分析。第六是贴近山东地区实践, 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譬如邀请山东方面的教师、专家参与视频拍摄等。
其二是知识建构的研修思想。本次培训所采用的是跨越时空的网络学习与面对面的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 因此在视频课程设计中强调的是多层次的知识建构活动, 让学员在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完成学习活动。视频中的各种角色的活动方式是相互建构, 视频外的学员也在自己的学校与自己的地区进行面对面的相互建构, 更主要的是视频内外、网络内外的活动都是以知识建构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视频课程的设计也给这样的学习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支架, 因此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班主任之间、学员与省级专家乃至国家级专家之间, 各种活动的渠道都是畅通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08-01
高中教师资格信息技术08-22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网络培训心得10-2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05-21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08-15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11-1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08-2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录11-2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10-07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