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2024-05-19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精选7篇)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1

摘要:教育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 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使得教学活动的效率更高。要开展高效的、信息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 高中地理教师必然要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水平。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是高中学校的重要责任。本文以小议高中地理教师信息素养为题, 对培养高中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素质,信息化,培养方法

教育信息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 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是教育事业发展对于当代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要要求。只有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 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与工作实践中, 实现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与传统的教师相比, 当代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具有更强大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1 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意识

受到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影响, 许多学校的地理学科都具有很强大的专业性。这就使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只要自己具有较强的地理专业知识能力, 就可以很好地操作高中地理教学。但是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传递, 造成了高中地理教学的主动性明显不足, 信息的需求程度大大减少, 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意识明显不足。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意识进行培养, 是提高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第一步。这需要引导教师进行信息需求的自主调节。只要教师自身加强了对地理专业科学技术的关注, 就会对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需求。教师再利用网络进行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的查阅, 其信息意识就会得到有效的建立。

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结构。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是自然与人文相交叉的学科, 所以教师从教材中的内容很难进行地理信息的全面分析。当教师的地理知识结构不断科学建起时, 其对于地理信息的需求较大, 自然会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信息的搜集, 从而能够促进其地理信息意识的提高。例如, 教师要讲解《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就要对不同时代的人口分布信息进行了解, 需要利用一定的图表与数据进行结论的总结。教师要开展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 必然要进行知识结构的建立与信息的整理。在这样的实践中, 教师的信息意识大大提高, 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极为重要。

2 丰富高中地理教师信息知识

高中地理教师没有充足的信息知识, 是无法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的。高中学校要多多开展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丰富信息知识的学校培训, 使高中地理教师接触到计算机与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 培训者要对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进行分析, 让高中地理教师认识到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在培训中, 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引导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加强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 在多次的锻炼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学校还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让高中地理教师学习幻灯片与视频剪辑技术, 利用多种计算机软件来服务于日常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

在诸多的计算机软件中, PowerPoint是最为简单的一款。利用这一办公软件, 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对大量的地图与其他图片进行处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让学生欣赏与了解到更多的地理图像。加强电子演示方稿知识的丰富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来讲较为重要。另外, 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了解Flash相关知识, 利用动画的插入, 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校还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水平考核, 为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 以促进其信息素养的快速提高。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师信息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 往往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 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需求较大。所以学校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时, 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切入点。由于地理学科教学中会涉及众多相关的图片、地理信息数据的统计图表等, 所以教师在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后, 可以对这些教学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与整理, 使其更有序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以多媒体为切入点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1高中地理教师要尝试对高中地理教学相关的网站进行熟悉, 学会从不同的网站上进行有效的资源的获取。互联网平台上虽然具有较大的信息, 但要进行有效信息的挑选, 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2学校要引导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个性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每一位教师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方便自己日常教学活动。这样的手段可以让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培养, 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素养是现代化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一项业务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只要教师具有了较为强大的信息素养, 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汉群.高中地理教师信息素养刍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1-3, 92.

[2]贾荷陵.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1) :105-107.

[3]旋晓伟, 王林, 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 :125-128.

[4]王莉, 王杰人.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 :51-53.

[5]马玉玲.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 , 2013 (7) :74-75.

[6]王官勇.论高中地理教师地理综合实践能力构成[J].滁州学院学报, 2005 (4) :122-123.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2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意见》,提出到

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意见》将落实四大任务:一是围绕整校推进,帮助学校管理团队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实现

“所学为所用”。二是着力缩小差距,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是引领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升级服务体系,分别从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研修资源的适用性以及测评助学的精准性等方面,保障工程实施。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当中,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和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无疑起着不可替

代的引领作用。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未来的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学过程本身的需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他在教育信息的准备、教育信息的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信息素养能力。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现代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教师具备很高的信息能力,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很强信息判断、收集、批判、处理、生成及传递等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选择能力包括教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教师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能力。教师的信息批判能力是指教师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并探讨信息的信度与效度的能力。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变换、控制、合成、保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培训意识淡薄

一部分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做出改变,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教师觉得

信息技术是“高、大、上”的手段,与平时教学没有太大联系,没有学习的意识。这些存在的问题都给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带来了阻挠。

2.教学任务繁重

有些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除了教学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任务。麓ft国际实验小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校大部分教师不是班主任就是副班主任,再加上学校活动较多,造成一些教师在参加教育信息化培训时不够积极主动,甚至存在抵触心理。

3.培训反馈不足

一些教师在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后,没有及时将培训后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反馈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员在培训后也没有主动找参培教师交流沟通应用情况。如此一来,学校虽进行了培训,但不知道教师到底掌握了多少信息技术和技能,不知道教师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

三、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策略

提高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

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存在种种不良的态度,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沆,对新的教育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加强对理论的深度学习,彻底转变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观念和认识不仅是教师认同、接纳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目前,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农村初中和部分小学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还开通了互联网,可以说设备和资源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不

多,认识不足,还喜欢用环保板和书写笔手写,用实物圆规三角板等教具手工画图,放着方便快捷的现代化设备不用,教学资源基本上是

PPT

课件,其他资源、设备和手段基本上很少用了。他们不懂得还有很多功能强大的方便好用的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化学画板、理化生仿真实验室等,不了解,就不去学,不去用。可以说,有了现在的现代技术设备,一个老师空着手进教室,就可以完成以前老师可以完

成的任何事情。因此,要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通过学习,才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产生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帮助学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4、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XXX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式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培训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有持续性、广泛性低成本、高效益等特点。主要培训形式有:现场演示讲解,教师动手操作;聘请专家做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专题讲座,上机培训各类多媒体素材搜集加工处理技巧方法、课件制作方法等。学校每学期都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级别和内容的培训,如采集信息的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资源的收集、下载与资源整合培训,各种运用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等,提高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想培训达到效果,培训过程中还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包括学习要求、检查、考核评价、成果展示、奖惩等,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教师的工作较多、时间较紧,经常性的组织集中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也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学习、提高做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接受必要的辅导培训后,教师的自学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结成老、中、青帮扶对子,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辅导中老年教师,而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教师能力培养

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在实施培训中必须注意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但是必须承认,教师队伍中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技术水平有高低,认识到位有先有后。因此在全员培训的同时,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教师引领,通过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进而促进大面积的提高。

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需要建立一支技术熟练、应用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来带动、引领其他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学校要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电教管理员要掌握常用课件制作工具的应用,计算机硬软件常见故障维护及计算机网络维护知识。学科骨干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多媒体素材收集、多媒体素材处理的技术技巧、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普通老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逐步掌握达到骨干教师的要求。

6、以竞赛促提高,激励学科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竞赛是促进某种技能更快提高的最佳手段,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技能的竞赛如操作技能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3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78-0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当今时代的高中教师不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的。现在的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广泛,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而且多数同学都掌握一些信息技术,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不掌握一些信息技术,讲课依然是墨守陈规——“一个课本一张嘴,外加满身粉笔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感,而且会觉得老师与这个时代脱节了,无形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深了,所以,作为高中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势在必行。

什么是信息素养呢?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高中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那么如何才能具备这些素养,并不断提高呢?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培训。一方面聘请外地专家对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从基本的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PT课件制作,到编程和网页制作。另一方面聘请教育发达地区一线高中教师举办讲座,讲述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这样的培训,效果明显,如今年我们当地教育局聘请了北京的韩玲老师和青岛的刘霄老师对我校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使很多老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受益匪浅。特别是刘霄老师,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而且他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面造诣也很深。如他通过网络、微信与学生、家长沟通,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既很好的完成了班主任工作。又因其深厚的信息素养赢得了学生的青睐,也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认可,从而成为了名师。这样的培训使我校老师深受启发,培训后大家都积极地用起了“班班通”,学习PPT制作,一些中青年教师也积极的参加了微课比赛,其效果显而易见,那就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校本培训。

(一)由本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如我校于2013年底由本校信息技术教师对本校教师进行了“班班通”使用、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后,大部分教师开始着手使用多媒体教学。

(二)由本校赴外地学习归来的教师进行培训。这些教师一方面本身就是骨干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学习了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习了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课堂的应用,信息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培训对本校教师影响很大,尤其是赴香港学习归来的教师讲了他们的心得体会,在香港,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新的多媒体教学已取而代之成为常规教学。作为高中教师的我们还能一味的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吗?于是多数的教师开始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三、学校帮助教师克服心理障碍。

说实话,大多数高中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动,学生极其被动,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可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了,也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改下,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如何引导?那就需要大量素材,而如何获得素材?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利用网络查找、搜寻,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可是,好多教师根本不会用,不知怎么用,甚至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一种畏惧感,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难以组织课堂、难以维持课堂秩序。所以,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努力,来克服教师的心理障碍。如学校采取“一对一结队”制,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队,老教师在课件制件、多媒体应用上向年轻教师学习,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向老教师学习,当然,学校也应采取激励机制,对进步大的教师给予物质、荣誉奖励,以此激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信心,从而增强其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同时,学校也要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如要求高中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多媒体教学课,教师为完成任务就必须学习信息技术,久而久之,将成为习惯,也就如同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也就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也结合,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高中教师自己积极学习。

现今,科技的发展,使信息瞬息万变,作为高中教师更要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不仅终生学习专业知识,也要终生学习信息技术,终生探索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尤其今天的学生跟过去任何时候的学生相比,对教师来说都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他们有非常强的主体性。他们的知识性和社会性也是过去的学生所不具备的。所以,作为高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要准备大量的素材,这就需要老师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能随时上网,随时利用搜索引擎,会自己制作网页、Flash动画。熟练掌握课件制作,主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总之,培养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作为高中教师本人,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一定要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宫淑红、桑新民文《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

[2]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章慧敏、傅德荣文《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高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4

一、开发与整合教材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语言描述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实现了教学信息种类与传递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行为, 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不是教材的直接翻版, 并不是机械地展现这些知识, 而是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基本学情来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 实现二次创作。这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下同样至关重要。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彻底挑战。以学定教, 教服务于学,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这决定了教材的运用也不能只是图文并茂地展现, 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材进行开发, 从而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只是收集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 出发点与落脚点要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 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 实现对教材的开发与整合, 以使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 真正实现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走进神奇的地理世界。

1. 深入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有效开发建立在深入钻研、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并不是完全抛弃教材, 而是要对教材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整。因此我们要对高中地理教材认真研读, 对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能够真正地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 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2. 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 如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认知规律、学习水平, 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如果不了解学生,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只能是教师的主观臆断, 这样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堂, 而不是学生的学堂。故而, 在平时与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为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认真学习新课改。

新课改对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 这正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只有认真学习, 用心领会, 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融入于具体的教学之中, 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我们只有对教材、学生与新课改全面了解, 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 真正实现地理教学资源的本土化, 才能使地理教学顺应教学形势的发展, 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才能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 成为课改的前沿阵地, 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场所。

二、绘制板图板画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5

【摘要】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技术,智力,认识、态度三个层面,在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时,我们必须坚持长期性和广泛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信息教育实践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学校和有关单位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政策引导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使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

人类社会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面临巨大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使之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

一.信息化教学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载体,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中学小教师的信息素养概括为三个层面:技术层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基本操作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智力层面: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和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包括: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认识、态度层面: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包括: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意识。在信息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的今天,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对于获取和利用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获取、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水平成正比。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使教师能活用信息,用活信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二 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首先在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时,我们必须坚持个原则:长期性原则: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天有今天的培训内容,明天又有新的内容需要培训,永无止境。只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到位,有成效。广泛性原则:所谓广泛就是面对所有有需要的教师,让所有在培训范围内教师都能参加培训,都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让一个人掉队。再有培训方式要广泛多样,如讲座、办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等。

其次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又可分为五部分[1]: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教育

信息时代,谁把握了信息科技,把握了教育现代化,谁就能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觉悟和信息观念,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学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统一教育信息化的思想。长期以来,在教师队伍中,科研风气不浓,一些教师满足于靠积累个人经验采教书。面临新技术的挑战,仅凭经验来进行教学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宄、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通过科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化[2]。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实际做到:首先,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运用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广泛地为学生提供知识,减少教师的“讲”,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求知

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二)搞好软件、硬件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购进必要的软件,建设校园网。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入互联网;可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购进必要的教学资料。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据对304所学校的抽样调查,约有85%的抽样学校软硬件配备不足,未达到国家教委要求的配备情况[3]。据一份对上海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约有九成左右的教师尚不知卫星通讯、电子邮件、电子印刷白板、交互式录像系统等先进的教学媒体,有些教师认为“这些设备我从来没见过,”有的发出感叹:“若真有那么多先进设备可供课堂教学使用,那真是太好了[4]。”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一下子要求所有的学校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加强师资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初级、中级技能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并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去”接手高层次的培训学习,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自如地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恰当地应用于教学。除了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还应组织相关的活动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主题论文评选等,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锁在深闺人未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专门的培训。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导致我国教师队伍信息素质低:在对教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认为“我应该具有计算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另外,据报道,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美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 6.17,这说明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低,而要提高我国的信息水平总指数,其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低的主要表现为:(1)信息意识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师的学位和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这是因为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对信息的敏感和处理能力,甚至有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现象发生。(2)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因此缺乏信息意识和观念,许多时候教师不是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更是止足不前。看来,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四)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与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和个人的爱好习惯有关。学校要激发教师学信息、用信息的积极性,可经常

组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和科研课,并在年终总结、考核聘用和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刺激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美国有12.5%的学校建立了奖励制度,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位提升的机会。

(五)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给教师配置所需的设施,如能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在课下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上应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就可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同时,在统计学生成绩、与亲友交流和开展网络讨论等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教师也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电脑。从教师个人的角度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5](见图一):

图 一(1)学位进修。

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本科、专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3)校本培训。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基于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4)自发研修。

这种方式是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升信息素养的活动组织。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争取支持;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

以上四种培养方式中,各具优势。其中学位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则都属于有组织的规模化的研修活动。而自发研修方式则属于自发的零散的自我提升的活动,但是还未得到足够的认识。自发研修方式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培养方式。笔者认为自发研修活动增强了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迫切感,并且能够在网络上得到知识、情感的支援,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自发研修活动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

三 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之我见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

(二)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师的职前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既包括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信息教育。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同时,这一职业职能的缺乏也是导致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等加入教师的培养内容体系就显得举足轻重。

(三)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

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部分。对于在职教师,由于以前忽视了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1)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在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2)要有专门的培训人员。培训中心应有专门的培训人员。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制作人虽、教育信息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等。(3)根据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培训,有针对性指定培训方案,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同时.还要督促教师的自学。

(四)着力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

在教师的信息素养结构中,信息意识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道德起着调节方向的作用,信息启动、信息能力是核心。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着力培养都教师的信息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可从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鼓励教师自学;最后,加强教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对教师下达硬指标。例如:培养教师在研究、解决问题时想方设法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信息),对信息源了解、解读信息的能力,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对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评价能力。培养教师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信息 的方案(如设计撰写课件脚本,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比如无须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就考虑用所获取和加工整合过的信息,以其它信息媒体呈现和传送)。即使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或传统媒体,也能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方法。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而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当然,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一个其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扶持和努力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为教师也是终身学习者,所以师资培训部门应为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制定目标和规划,开发一系列能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绝不要只围绕信息技术的层面,而要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相结合的方面,这样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东西,教师也才能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师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郭连锋,王红利.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之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3,(3):63—64.[2]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 [3] 徐坚成,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中小学电教1997,(5)。

[4] 徐梅林等,对上海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调查与思考,华东师大学报,1996,[5] 张情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0(2)

李秉德 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4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5 李振玉.<<当代学校教育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49、课程 教材 教法

浅谈高中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6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考核评仰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36-01

2004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2008年山东省决定以高中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连续四年举行的高中教师暑期培训,一系列的措施、改革对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使我们的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有了许多思考。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还是让学生会熟练的上网,我认为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上课的重点。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要求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2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2.1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观念定位偏差,课堂纪律不理想

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和音体美一样,就是副课、玩的课,学生们大多就是这样认为的。上课就是去机房玩电脑,上网、听歌、打游戏,把进入机房上信息课当成是放松、娱乐的好去处,信息技术课的前一节课一下课,就好像黄河缺口了似的瞬间涌到了机房。然而第一章的两节理论课一上下来,学生们就感觉到乏味了,和自己想的怎么一点都一样啊。于是就碰到了以下的一些情况:上课之前就有学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这节课别讲课了,让我们玩一会吧”,还有“老师,等会讲完课,把网给我们开一下吧”,类似的情况每年每届甚至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就应该是屡见不鲜的。

2.2 教师教学重技术轻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课本上的内容更新的较慢,这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为“教学”而教学,甚至把社会上的一些培训课直接搬到高中课堂来,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来说,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学会操作技能更为有效。

3 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

虽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那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不是一句空话。我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1 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呢?

(1)注重集体教研。不仅跟本校的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不断交流,还应充分的利用网络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多多沟通,分享经验,总结问题,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完善。

(2)结合信息技术课的优势,通过网络学习最先的信息技术知识,或参加学科培训等不断给自己充电。

(3)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3.2 采用合理的考核评价形式

目前的评价机制多重视课本知识的接受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有的学生课本知识接受的一般,但是实际运用能力强,能运用所學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制作出很有创意的电子作品,应该是很优秀的学生,但往往他们的考试成绩一般,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我们的教育在技能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信息素质的培养,而我们的考核体系如果不注重这方面的因素,那么所谓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3.3 信息技术课堂也需要“整合”

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来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打破信息技术课仅仅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几种计算机的实用软件操作的老思想,而是结合课程目标,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式。例如,我在上《信息的编程加工》这节课时,结合了学生刚刚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学生兴趣就很高,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3.4 教学过程的“动”、“静”结合

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安静不下来,怎么办?我想这是很多信息技术课堂的普遍现象,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安安静静的,这肯定也是一节特别失败的课。

我主张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动静结合。“动”是指学生因为参与你设计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目的探讨乃至争论,甚至交流操作过程时的相互走动。“静”是指思想的专注,完成自己的作业时,听老师的讲解时,自己思考问题时,都应该保持一份“静”的心情。

上课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学生的“动”,调动学生的“动”,这样才有学生学习上的“静”,假如我们一味的抑制学生的“动”,学生又如何能喜欢你的课,又如何让他“静”得下来。所以信息技术课应该动静结合。

总之,信息素养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就在课程内容里,需要我们对标准、纲要细细体会,认真研读;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细心观察;它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被涉及到的人、方面都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培养信息素养的这场及时雨下得更酣畅淋漓吧!

参考文献

[1]胡济良,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振国.教师要率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EB/OL].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网.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师应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7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但是,针对学校教师信息素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的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将直接决定着我国教育整体信息化的水平。本文仅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对现状加以分析,提出应用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在1974年提出,并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能力”;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

教师所必备的基本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两大部分。信息知识包括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信息技能则是信息能力的核心,包括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获取技能、信息分析技能、信息评价技能、信息加工技能、信息利用技能和信息输出技能等。

二、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

1缺少系统的学习。许多非信息专业的高校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信息技术,导致其在信息能力方面先天不足,许多人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

2思想不到位。改革创新的意识淡漠或墨守成规,不愿花费过多精力涉足新领域,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退避三舍。有的教师固步自封,对新观念不采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表现出对现代教育技术不屑一顾、抵制的态度,认为作用不大,劳民伤财。

3教学软件匮乏。这是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快速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望洋兴叹、停滞不前。

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有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游刃有余;有的学科、教师很少使用,甚至从不接触。

5教学任务重,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的理论与技能。一般是学校促一促,教师走两步,培训多少学多少,比赛时用平时不用,软件能不开发就不开发。

为了解决制约高校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问题,促动高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几点建议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除了要自己树立终身教育观外,还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创新性学习是以整体性思维为主导,它反映了综合分析的时代教育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化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储存、传播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当它进人教学过程,就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发展,学生借助计算机课件、多媒体课件、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了,同时,掌握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增强了。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络结构,提供一种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合作化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及自我探究的欲望有可能被大大调动起来。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角色自然转变,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2教学策略的调整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抄袭和模仿。”在信息化时代,教师面对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传统的学习策略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要科学的处理好传统课堂与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关系,要处理好专业书本知识阅读与网上学习资源浏览的关系,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安排好学习与上网的时间。

3教学资源的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应用计算机对教学系统运作过程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制作多媒体课件、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等,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自然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基础,而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是信息技术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其次,教师还必须具备信息交流能力。有效的交流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尽快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必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来实现。如,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有能力的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

4数字化教学实践

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作为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大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教学技术,并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信息教学环境,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多种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辨别、选择、运用,能够构成对日后学习有用的基础性、背景性的“前结构”、“前理解”,以不断构建在学习中将要学到的新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这种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查找知识、发现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面对知识的态度,教会学生以一种兼有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

总之,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当前,许多学校都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只有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实践措施帮助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才能使校园教育技术实现跨越式健康发展,才能适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培养新人才的信息时代要求。

上一篇: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进展下一篇:职业教育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