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的工作计划

2024-08-10

高中教师的工作计划(共9篇)

高中教师的工作计划 篇1

一、教学思路

本册教科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第二个模块,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分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个章节。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从个别物质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学习,把学习从单一走向系统和规律化。在认识上提高一个档次。另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可以为选修四打下基础;对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乙烯,苯,乙醇等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可以为选修五打下基础。所以本册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因为本册书的内容相对必修一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实验较少,因为内容的趣味性有所下降,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法,尽量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掌握。

二、学生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1)、(2)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备课

花多点时间去备课,尽量做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多设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题。课堂上我应该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练习和回答问题或者上黑板做题。

四、上课

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

高中教师的工作计划 篇2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又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关键阶段。在新基础教育背景下,高中教育如何定位?

自从《中国教育报》在2011年9月29日发表了谢维和教授关于高中教育定位的文章后[2],专家和学者对我国高中教育的重新定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应该定位在“大学预科”;有人认为我国的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应定位在“基础+选择”[3]。

我们同意“基础+选择”作为对我国当前高中教育的定位。把高中教育定性为基础教育,就是强调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的学习需要,承担着为所有学生提供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共有元素的任务,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4]。然而,高中教育既要强调共同基础,又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用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对高中教育定位上,我们不赞成把高中教育叫做大学预科。但有一点我们必须看到,那就是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我国高中教育的实际功能和地位已经发生了现实的变化,高中教育的内容和管理与大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而,高中的课程和教学必须与高等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实现无缝对接,以实现教育的连续性。高中教育的这一新特征,无论是对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还是选择性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然,这种高中教育的定位不但要求改革高中的管理、课程和教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更高的课堂教学水平,高中教育的选择性要求教师具有研究学生、指导学生的能力和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能力。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提出当前高中教育定位下的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

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升教师的专业 素养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允许学生在高中选修大学学分, 如大学先修课程(AP)。在高中开设先修课程,增强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 推动了高中教育的深层次改革。

然而,这种课程形式为什么不能在我国较普遍地开设?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相应的配套制度和课程资源的缺乏。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师资的缺乏。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中教师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局限在对习题的操练和编制上,缺乏对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的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不能使学生学到学科知识本身, 不能给学生思考与学科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有关问题的机会。不少高中教师在大学毕业后就中断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缺乏一种应有的追踪学科学术动态的能力和学术研究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知识面日益狭窄,只剩下高考考纲所规定的与习题有关的知识。这样过多、唯一地对学科教学技能的重视,在应试教学下容易沦为知识和技能的技术操练,过多地考虑了学科教学的教学技能的下位问题,而对教什么和为何教的中上位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思考。[5]显然,这样的教师是不能适应大学先修课的教学的。

要改变这一局面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变现有 “自上而下”的、“逐级的”培训模式,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事实上,这并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中学与大学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合作关系,目的是使中学教师教学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加符合大学的要求。这种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中学为教师提供开展临床教学的真实场所,而大学则肩负着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的重任。 学校既能更好地培养教师,又能使学校得到发展, 并为参与的学校和大学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

另外,教师学历水平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项重要批标。据调研,发达国家高中教师的学历一般要求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据调查,我国在2009年普通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仅为1.77%。[6]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早已明确提出了“逐步提高高中教师的学历,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和招生范围”的要求。自从1997年全国第一批教育硕士入学以来,我国开展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了,为基础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我们要鼓励高中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学位。这是提高高中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大学和中小学在教师培训方面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1],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科专业素养与教育专业素养的复合。然而,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到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重要性,甚至否认其的必要性?原因是,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对其而言,只作为一种知识,理解并保存在头脑中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需要像学科教学那样,把教育专业的知识教给学生; 教育学科专业素养只有转化为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内在认识,并用这种内在认识去研究、策划和改进、创造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和行为时,教育专业素养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才具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

二、建立教师专业合作团队,提高教师课堂教 学水平

美国著名教育领导学专家霍伊(W.Hoy)在《有效教学指导》(Effective Supervision)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几个假设,其中包括:(1)只有通过教师本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教师需要自由,这样才能改进其独特的教学风格。这里,他强调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7]

确实,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给予教师足够的专业自主性。为此,有些学者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其中一条途径,即教师个体不断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把叙事探究作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5]

然而,也有学者发现,高中教师在上过两轮课, 能应付高考以后,基本上就进入了惯性工作状态。 由于其生存环境的封闭,加上高考成绩被学校和社会承认后带来的荣誉,他们一般比较容易滋生盲目的优越感。而通常有三样东西能打破高中教师的优越感,使之愿意在较深的层面上接受变革。一是外来文化。它主要表现为教师从学校以外获得的信息或看到的教学实践和精神状态。二是伙伴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圈子里,教师受自尊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会很在意同行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与同行的差距。三是学生的变化。一旦改革的各种新措施通过实践能证明其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方面的作用, 教师会很快爆发出对改革本身的兴趣。[4]

为此,我们要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和相应的会议,以接收外来的文化。与此同时,我们要立足于课堂(因为课堂的变革最能引起学生的变化),以改革课堂为目的,通过对现有教研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以及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的再思考和重新定位,建立新的教师专业合作团队。

另外,教师的工作是个体性和集体性都比较强的工作,而集体性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在教师评价制度的设计中,我们在考虑对教师个体评价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团队的评价,要避免仅仅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做法。

三、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提高教师指导学 生的能力

学校教育的方式,除了教学以外,还应包括管理、训练、指导、文化等。这些教育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相互不能替代。比如,在活动课中,我们主要通过指导和训练来实施;如果教师以教学的主要方式实施活动课,那是难以想象的。再比如,对于打架、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管理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对于早恋、考试紧张等思想或心理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指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不能通过管理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如果有人想禁止学生考试紧张,威胁说“谁紧张就扣谁的分数”,则反而会加剧学生的紧张情绪。另外,训练也替代不了指导。学生习惯的养成、技能的形成、体验或态度的获得,都有赖于一定的操作和练习。然而,学校不是马戏团,对学生的训练不同于对动物的训练。正常的训练必定伴随行为示范和口头指导。因而,对于高级的智能训练和复杂的行为训练,仅靠布置一大堆作业或任务让学生去反复练习,做了就奖赏,做错了就惩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指导是学校教育中一项专门的教育职能,是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常规性服务,是与学生管理、学科教学并行的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工作。[4]

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学生的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了。大班额、高难度、高速度、快节奏的集体教学,使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日趋严重。如何让不同学生受到不同的教育待遇,尤其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上的优待?这个难题靠集体教学难以解决,而要通过指导来弥补教学上的缺陷。 至于在其他非学业方面,如心理指导、社会交往、 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等,更需要用“指导”这种方式。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计划在今后十年内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就必须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卢梭认为,教师总是能够从学生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把研究学生作为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让研究学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研究学生就是要通过学生访谈、调查和叙事等方法来收集学生的经验,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作业、试卷、实验报告、作文、周记和日记等来收集学生的经验。

四、建立普职课程沟通机制,增强教师课程意 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在对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的讨论中,有学者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出了高中横向定位的思路,认为现有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都不应该把普职界线划分得非常清楚,应该强化对学生开展普职融通教育,大力加强综合高中建设。[8]实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从大多数公民实际需求出发,以现代人才成长规律为依据,为了体现公平理念,把综合高中的比例提高到了90%左右,如美国的综合高中占高中学校的95%左右。综合高中的课程体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宽基础”“多样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对教师课程意识需要在两个层面上来认识。

首先是与体制相关的课程意识。我们要让教师明白,建立普职沟通的课程机制和大力发展综合高中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真正提高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为此,在课程开发策略上, 我们要引导教师比较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课程特点,尤其要引导普通高中教师提高自己开发职业类选修课程的能力。

其次是与教学相关的课程意识。我国长期以来受欧洲大陆的影响,重教学论轻课程论,形成了一种以教学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和话语系统。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受英美的影响,开始建立了一种以课程为基本框架的教育制度和话语系统。这实质上是认识到了课程比教学更为基本。课程论要解决为什么要学的上位问题,而教学论解决的是如何教学的问题。当然,这种转向绝不是要削弱教学,刚好相反, 这种转向是为了让教学更符合教育本来的目的和要求。

为何要实行多样化的课程?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为此,我们要引导教师树立基于学生研究的课程开发意识,使课程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高中教师的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高中教师 工作满意度 现状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10-02

国家对基础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高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时刻关注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提高和调动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对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工作满意度的概述

(一)含义。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oppock(1935)提出,在其所著的《Job Satisfaction》书中明确的指出了工作满意度的定义以及在不同的工作满意度下工作者会产生的心理情绪的变化。该研究引起了广泛注意,更多学者对工作满意度进行了众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多维度定义是指员工对其工作各维度的满意程度(上司、报酬、同事、提升等)。此类定义设计的方面就比较多,认为员工对构成工作的方方面面的满意程度整体合成成为了其对于整个工作的满意程度。但是由于每一个人的情感和认知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于同种工作满意度方面也有差距,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一定意义上也要针对个人。在实践意义方面上来看,首先对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能够使高中学校管理者知道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包括最为满意与最为不满意的两方面。

(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支撑。第一,霍桑研究与人群关系理论,20世纪20年代起,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有相关的研究,在其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梅奥对于工人满足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揭示,工人能够在有安全感,归属感强,比较和谐的工作环境下工作的话,生产效率会较高。第二,需要层次理论,马洛斯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后来又加入了两个层次演变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认知需要及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七个层次,是从低向高逐层递进排列。第三,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对心理学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该理论是研究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影响因素的非常好且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其在研究中将此因素分成激励、保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另外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首次提出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后提出了公平理论,Locke提出的差距理论,等等。

二、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

根据对高中教师工作投入、组织承诺、同事关系、生源质量和领导关系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排序,具体排序如下:职业引力>工作投入>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学生品质>工资收入>同事关系>自我实现>领导关系>社会认可。我们可以认为:高中教师在社会认可度、领导同事关系、工资收入等方面满意度比较低,在职业引力、工作投入及压力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对读书目的的认识有偏差。有不少人对我国当代教育体系的认知仍旧是“读书取仕”,在我国古代确实时兴这种读书取仕的作为,当时也有很多能够体现这样的认同的诗句,像是“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已经完全不适应且很少程度上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上了,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对于学习是为了考取好的学校、盲目追求高的学历的看法和行为。但是现在社会上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普遍认知导致很多工作岗位在对于学历方面的要求颇高,甚至将学历与薪资挂钩,这样其实助长了这种对于教育的不正确认识的风气。侧面也就影响了高中教师在教育地位方面的问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不如预期。其次,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学教师没有得到真正的承认和公平的待遇。一是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导致了人们对教师队伍素质的偏见。二是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地区教育水平、教师待遇差距较大。很多家长普遍都在向孩子灌输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存在差别的观念,要求学生考取普通高校而不是高中学校,所以很大程度上是高中教师的地位和社会认同感远远低于高等院校,这就直接导致了高中的教师在社会地位方面低于大学教师,产生了质的差距。但近几年我国教育方面有关部门对中学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鼓励,情况逐渐转好。

三、提高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高中学校的教师,其一教师作为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知识水平才有能力教导学生,其二教师自己也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谋求发展,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满足这个职位的专业技能要求,高中教师面对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肩负的责任是双倍的,要使得自身能够发展且肩负起教授知识的责任教师加强自身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学校在这方面应该主动的扶持教师发展,增多高中教师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二)加大科研力度。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岗位工作上除了培养学生以外对自己个人的修养也是比较注意的,其对于科研工作的热情也很高,基于此,一是学校在薪酬待遇的合理基础上对于科研工作的经费也需要增加。科研工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比较大的,学校如果能够对科研方面投入较多的经费则教师科研热情也会增高,科研方面的创新无论是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学校自身都是有非常良好的影响的。二是学校在科研和设备的投入方面需要的经费也比较多,但是高中相比起普通院校由于各方面资金资助的问题资源也比较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高中学校教育经费还是比较低的。高中在接受到相应的拨款和其他资金的时候本着学习环境为重的目的一般首先都将经费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一方面由于科研设备需要的经费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可能对于科研设备更新换代方面不是非常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对教师科研经费的压榨,再加上很多时候需要教学辅助的器材和设备都比较不全,对于教师日常的教学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高中的研究工作方面一直都非常欠缺,通过加大科研力度,可以带动高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提高薪酬福利水平。有西方学者作出研究,认为人的需求有生理的、安全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几个方面,是按照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所以生理需求也是人最低的需求,是我们生存行为的最低标准,人只有在实现了生理方面的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向高级迈进,再结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来讨论薪酬福利的问题,我们发现如果薪酬待遇方面得不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到高中教师的工作情绪,直接影响教授课程的质量,所以薪酬和福利一定要在二者都满足的基础上界定,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我们都知道2014年黑龙江省比较轰动的教师罢工事件,事件参与者非常的多,近万人的罢工使得全市中小学教学都进行不下去,教师罢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相关数据显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方面投入的财力居然呈逐年下降的发展态势,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2012年颁布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又做出了同样的强调,但是令人比较遗憾的是,教师工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起色,教师对于薪酬的满意程度仍然极低,这才导致了黑龙江教师罢工事件的发生。对此政府方面一定要予以重视,加大各类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薪资水平和科研教育的投入,实现政策中所规定的科教兴国的伟大使命。

高中教师工作计划 篇4

随着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社会及民众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努力做到:思想纯正,积极进取,工作勤奋,诲人不倦;努力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学生的榜样,努力做现代社会进步文明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二)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生命力,同样,教学质量也是任何一位教师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因此在新学期,本人努力做到:

(1)继续探讨新课程改革之路,领会新课改精神实质,并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3)努力从学法上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在作文教学上,充分利用民生班的学习机会,加强辅导与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系统的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班级优秀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不因英语成绩而影响总分。利用补差课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辅导,保证至少有一个班的平均分领先。

(三)注重思想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在新学期,本人将把“八荣八耻”的教育摆到首位,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密切配合学校开展“争创环境优美学校”活动,争创优秀班集体。

新学期个人目标:爱岗敬业,勤奋工作,踏实做人,争做一名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领导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教师。

高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5

一名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我的教学经验欠缺,所以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尽快的适应并做好新的工作我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1, 读书——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学教育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2,同伴互助——提高自己的教学.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组教师学习,不耻下问.并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机会,向同组教师学习.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3 ,尝试课堂创新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争取一学期下来能有一篇较高质量的反思和教学设计.4,参加教科研活动.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二,德育教育

高中教师的工作计划 篇6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智慧 篇7

一、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方向,防止出现过度教学

过度教学的一个表现是多数学生大体听懂了的内容,教师却还要反复讲。在教学中过于偏重于某个内容点,而忽视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课堂的教学重心、教学方向发生了偏移,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比如,上一节音乐鉴赏课,要找一些辅助的资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如果过分地在辅助资源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出现了过度教学的现象。有一位老师上了《独特的民族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二单元第三节】这节课,在欣赏第一首作品《辽阔的草原》时,他先播放了一个描述草原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播放了一遍《辽阔的草原》,并讲解了蒙古族民歌的一些特点和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蒙古长调歌曲的理解,他又播放了一个课外的长调作品《轻快的走马》,欣赏完后,原以为该进入下一首作品《宗巴朗松》(西藏民歌)的学习了,可是他又把话题转到了蒙古歌手腾格尔身上了,并又播放了《蒙古人》、《天堂》的视频,播放完了,这节课只剩下10分钟了,可还有两首作品(两个民族)还没有欣赏。结果这位老师把两首作品各欣赏了一遍,简单地说了一下就匆匆下课了。这就是明显的过度教学,过于偏重于一个知识点,没有把握整节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打破“以教代学”的固化模式

所谓“以教代学”,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教,过多地替代了本应而且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而完成的工作。以教代学使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和既定的结论。学生基本不用探索、质疑、判断和选择,而主要是理解、消化和接受。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层次分明、逻辑清楚,讲得学生当堂消化,不给学生留下疑难问题。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必需的体验、感受,以及质疑、分析、判断、选择的机会,从而不能更深层次地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这节课时,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仅仅是自己给学生讲述贝多芬的生平及他的音乐创作磨难历程,那么学生当时有印象,下一节课可能就忘了。在欣赏他的音乐作品时,只是停留在刚才的简介层面,没有深入了解作者创作这首作品的背景,就不能够完全体会到作品想要表达出来的意境,特别是音乐中表现出的和命运抗争的内在力量。但是,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关于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创作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介绍给其他同学,并组织相关的主题讨论,那么再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体会到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我在教授《醇厚的中原韵》这节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学唱教材上的民歌,然后三个小组进行比赛。一说到要比赛,各组的学生都来精神了,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都在轻声的哼唱,等到我用钢琴伴奏各组进行演唱时,每组学生都很认真、积极,而且第一遍唱的不好的组,还要求唱第二遍,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在歌唱的体验与参与中体会到了不同地方的民歌特色。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作品聆听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鉴赏模块是以聆听为主进行教学。听什么、怎样听是最关键的,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关注、聆听音乐的基本要素。少讲,多听——反复听、分段听、整体听,从而引导学生在深层次下对作品的内涵、效果、诠释手段,有更充分的理解。比如在讲《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时,按照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认识京剧的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怎样认识?光靠说讲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不能直观的、较深层次的认知。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时,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理解、分析作品,即便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与书上的解释有所差异,也不要把书上的既定解释或者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只要是大的方向没问题,就要鼓励,毕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认识。我们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不能把自己看成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高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篇8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所教的物理知识并学会简单应用。同时能够运用英语表述主要物理概念、定理等并熟练地解决相关问题。对于SATⅡ物理考试所了解,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

二、教材选择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教材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主,并加入CrackingtheSATPhysicsSubjectTest(PrincectionReview)的内容以辅助。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扎实得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英文物理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整个SATⅡ物理考试中,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的相关试题占整个考试的60%左右,其中本学期涉及力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力学知识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识不易理解,且相关应用很多,应用情形复杂,因此这一部分也是本学期的学习难点。而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授课形式的物理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学习形式,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工作计划个人 篇9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行政和年级组的领导下,集全体课任教师的智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合格的高中生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狠抓班风、学风,努力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圆满完成学校和年级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班级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担任高一年级C220班主任,本期学生总数67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40人;寄学生60人,通学生7人。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个人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从开学报名和这几天的学习生活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纪律观念较强,学习态度较认真,上进心较强,很可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可塑性较强的班集体。但仍有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作风和思想意识极坏,个别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

三、工作目标

1、配合学校政教处和年级组开展好德育中心工作,重点学习落实茶陵二中学生一日常规,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2、加强安全教育,重点学习落实茶陵二中学生安全管理十条例,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努力配合课任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尽力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用,确保各科目成绩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30%以上。

4、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

5、开展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科学的世界观。

6、结合以上要点每周一次主题班团会。进行学习阶段、学习方法的经验交流。

四、工作措施

1、组建班委会,发挥干部的作用,实现自我管理,使班干部成为学生学习的带头人、进步路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心人、班级工作的决策人,形成班级管理的领导核心。

2、授权班委会召集学生代表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年级组“三风”竞赛评分细则》共同商议制定本班的班纪班规。

3、认真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教育,让学生感到以进入二中学习为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4、抓好本班寄宿学生的宿舍管理。(1)严格贯彻《茶陵二中寝室规范化管理要求》。(2)强化就寝纪律和卫生的管理。(3)班主任及时了解宿舍情况,实行寝室长负责制。(4)班主任经常深入寝室检查,积极配合教育处及寝室管理员的管理工作。

5、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进行定期谈心,并安排课任教师辅导后进生的学习,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对学生现状,本着“成材源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的观念,狠抓理想教育、心态调整和培养自信等工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

7、教育的人性化,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要突出学生的自我表现,在鼓励表现个性的同时,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心理教育,研究学习个性,做好学法指导工作;着眼学生的长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给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使之易于、乐于接受并化教育以恰当的行为,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发现其闪光点,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8、建立学习和德育奖励制度,鼓励和表扬优秀学生。在班上采用多种激励模式,如:目标、榜样、活动、角色等。在班上树立多种榜样,如:学习标兵、服务标兵、生活标兵等。

9、要求学生牢记“常规口诀”:穿戴校服要整齐,校卡照片是自己;准时到校不早退,病假事假及时请;升旗做操站好队,闭口不谈闲言语;公区值日不迟到,课桌周围保洁好;头发长短正合适,首饰手机留家里;课堂听讲要专心,作业准时不扣分;珍惜时间学问忙,双休纪律不能忘;品德优秀学习棒,人前人后一个样。

10、定期做好阶段性工作小结,周工作总结和月工作总结。

五、月工作安排

八 月 份:1、组织新生报名。

2、入学教育,组建班委会。

九 月 份:1、根据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制订班纪班规。

2、迎校“文明寝室”评比活动。

3、结合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

十 月 份:1、庆国庆节活动。

2、迎校“手抄报”比赛活动。

3、高一学生背书活动。

4、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十一月份:1、迎市平安校园验收和县综治检查。

2、开展普遍性的学生谈话活动和家访工作。

3、参加校运会。

4、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十二月份:1、收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2、召开“诚信教育”主题班会。

3、召开后进生会议。

4、庆元旦文娱活动。

元 月 份:1、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2、学生评先、评优活动。

3、期末质量检测。

4、寒假生活指导。

上一篇:中外名著读后感字下一篇:专业译员怎样写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