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2024-10-18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精选12篇)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1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教学带来巨大冲击, 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改革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对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网络,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信息素养的概念, 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 (Paul Zurkow s ki) 在1974年提出的, 并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 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概念, 已从最初的获取、处理、发布信息, 逐渐上升为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 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还包括以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进行创新思维, 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目标体系:一是知识体系, 包含基本的传播学知识、文献检索知识、多媒体技术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等内容。二是能力体系, 包含人们在获取信息, 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表达信息, 使用信息和创建信息的实际能力等。三是信息意识, 信息观念, 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法规与社会责任感在内的意识体系。

简言之, 信息素养是计算机文化、多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的概括和发展, 网络教育技术条件下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是对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文化的集成, 与此同时, 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还与视觉文化、艺术素养、数字素养等密切相关。

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

1) 评价、筛选信息资源的能力。因特网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并非所有的信息资源都能够直接应用息资源进行评价、筛选。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 教师对信息要有较强的敏感度, 能够正确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 对信息有较多的了解, 知道哪些信息资源有用, 能够解读文本和图像信息, 能够制定妥善的获取信息的不同策略。其次, 教师要有较强的运用多种信息技术的能力。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和储存信息、组合信息, 使之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基础进行的, 目的是将英语学习资源和英语教学过程有效地综合起来。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 熟练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 即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进程密切结合, 优化教学过程,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能力。英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跟踪国际英语界发展的最新动向, 学习和研究新的语言理论、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缩短与国内外同行在时空上的距离。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 因为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大事, 关系到国家教育的百年大计。过去, 人们往往受到资料短缺、信息不畅的制约, 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或校园网, 方便快捷地浏览和查询国内外高校网上资源, 获得学术前沿动态信息, 进行科研工作, 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和信息素养。

4)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英语教学资源, 集成了各类的电子学习材料, 可以下载各类电子文献, 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信息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索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信息时代相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并没有必然的优势, 所以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乃当务之急。

三、提高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1) 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近年来, 我国普通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办公室一般都配置有一定数量的电脑, 并可以登陆宽带校园网, 不少学校都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多媒体教室, 学校一般都建有网络技术中心, 以保障信息化教学装备建设和技术培训服务, 还有专门的语言实验室, 用来保障外语视听说教学需要。但目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整体水平还不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技术的条件和水平。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为课堂教学配备各种常规的教学媒体;为教师提供方便使用的多媒体教室, 配备足够的和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 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 为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提供便利条件。

2) 充分发挥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图书馆具有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信息知识, 是一个信息集散地或信息中心。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图书馆角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其服务原则、服务理念、服务宗旨与服务效率都以“创新”“发展”为前提, 因而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要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 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 可开设信息源介绍;印刷型信息检索与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信息研究与信息咨询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等内容的课程。还可以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 使广大教师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 增强信息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教育中的领航人, 要以强烈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把现代教育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吸取新的信息技术, 研究国际上英语学科科研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 从大量信息中感知有用信息, 把它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力求做到以用促学, 学以致用, 这也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总之, 在高校外语教学领域, 随着网络外语教学的蓬勃发展, 对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师, 应该利用语言交流上的优势, 在思想上和技术做好准备, 迎接信息时代带来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游清泉.我国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缺位[J]中国远程教育.2004.

[2]周海鹰.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2

一、基于混合学习的区域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课程设计

(一)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与访谈,本区域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课程现状如下:

1.从区域情况来看我区共有13所幼儿园,12所小学,16所中学(包括九年一贯制及完中),一线教师2900多名。区教育局一直把教育人才的建设作为夯实教育基础的基石,依据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战略定位,遵循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为人才资源的培养构筑了良好的政策平台和发展氛围。区教育学院作为区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业务机构,开发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即属于该系列项目之一。同时我区也一直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完善设备和技术,“十五”期间对我区中小幼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作了普及培训,“十一五”期间作了信息技术培训与学科整合培训,“十二五”期间作了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大力倡导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使学校的教学逐步走上现代化的轨道。

2.从参训教师角度来看教师普遍认同信息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希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各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从以往的培训来看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教师原有的信息素养能力基础不同;不同学段、学科、教龄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不同;培训模式目前仍然大多沿袭着“教师讲―学员练―考试”的传统模式;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调动;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互难以开展,很难形成很好的研修氛围;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无法实现个性化教学等。

4.从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以往学员参加完培训后,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深入实践培训成果等各方面原因,其学习活动也就随之结束,其信息素养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关的信息素养,才谈得上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回顾前面提到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以及接受培训的现状却是:教师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而自己却在接受应试教育。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信息素养培训课的学员是来自本区域中小幼的学科教师。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学习者,他们有更丰富的经验与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具有更多样性的学习特点,这对他们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混合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具备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中根据教师学习所具有的特性及其鲜明的个体差异,运用混合学习模式,创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开放性的多元教学环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员在培训中进行协作学习,不仅能达成教学目标,还可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层教学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高学员的信息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设计

混合学习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什么内容通过面授,什么内容在线学习,面授内容与在线学习内容的比例设置及相互之间如何衔接,这些对于课程的顺利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笔者的区级课题“区域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程的内容主要为以下三个模块:教育信息化新趋势、教育技术技能和教育信息化推进下的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化新趋势”模块以网络教学为主;“教育技术技能”模块以面对面教学为主;“教育信息化推进下的课堂教学”模块,面授与网络教学各占一半。在个模块中并不是仅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由始至终都是以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贯穿的,区别仅在于哪种方式占的比重较大。在课程实施时,这些比重也会根据学习者的前期分析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四)学习环境的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协作活动以及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性软件(SocialSoftware)应运而生,其中许多都具备创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功能。因此,笔者从教师的.学习特点出发,根据社会性软件的不同功能,筛选出部分,构建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多元教学环境。运用问卷星进行培训前期、中期的调查问卷及培训结束后的反馈问卷;QQ群视频运用于在线讲授及互动;微信公众平台用于教学资源的发布及学员学习反馈;QQ群作为协作学习、交流的平台;等等。虽然各个社会性软件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同时使用多种社会性软件也有可能会造成学员学习时由于工具太多而不知道应该使用哪个的局面,故笔者使用新浪博客作为整个混合式教学的资源整合平台。学员的学习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学员在多元学习环境中也可按需选择学习工具与资源。

二、案例实施与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场观摩1

(一)案例设计

“教育信息化推进下的课堂教学”模块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场观摩一直是学员非常欢迎的活动。以往常常采取带学员到某个学校,现场观摩一节课,然后听讲课教师说课,再进行现场研讨这种传统形式。采用基于混合学习模式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场观摩1”活动中,改成借助QQ群视频开展基于网络的观摩活动。案例实施步骤一:自主学习,内容引入。学员事先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教育能见度”第70期介绍的“未来@已来”项目组在杨浦区六一小学举行的第二场系列活动的相关信息。步骤二:QQ群视频,网络授课。通过QQ群视频功能,向学员介绍“未来@已来”项目的相关情况、所做的研究。

(二)案例小结

Singh&Reed提出混合学习的三维分类方法:教学媒体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混合和学习内容的混合。在本案例中笔者使用了微信公众平台、QQ群视频、网络硬盘以及问卷星网上调查问卷等多种媒体。学习模式有学员自主研习、网络视频授课、自主探究学习、小组研讨等模式。学习内容包括项目的相关介绍、课堂实录片段学习、相关主题小组研讨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场观摩一直是学员非常欢迎的内容。以往常常采取带学员到某个学校,现场观摩一节课,然后听讲课教师说课,再进行现场研讨这种传统形式。采用基于混合学习模式后,学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自主研习,在观摩前就对整个活动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QQ群视频,教师将课堂观摩切割成几个模块,在教师引导下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观摩;课堂实录观摩结束后,学员通过网络硬盘上的相关资源进行拓展探究;最后组织学员进行有主题的小组研讨。学员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与传统方式相比更能激发学员的深层次思考。

三、总结与反思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3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信息素养;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70-02

作者简介:刘莉萍(1964-),女,江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与西方文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网络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育越来越走向虚拟化、信息化、个性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MSN、BBS、网络课件等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成人学校因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到课率低,从网络获取知识的呼声越来越高,学校也越来越注重网络课堂的利用与开发。因此,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促使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紧迫发展。

1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布、教学的实施、学习的进行、教学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并利用各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互式学习、交流讨论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其宗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者为自己学习的全过程负责,并努力做到自我调控、自我指导,从而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会学习。网络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1 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独立性的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活动不依赖于教师或书本独自开展,没有课堂紧张和记笔记的要求,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靠学习者本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者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

1.2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全天候向所有学习者开放,只要鼠标一点,登陆打开,就能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而且信息资源呈献出电子多媒体化的特征,有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链接等。如上海电视大学,每门课程都建有网上课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在线测试等都一一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同一门课程,不同分校的教师建设的网上课堂也不尽相同,从框架编排,课程设计和内容取舍都各有千秋,学员登陆后,可进入任意一个分校查看,这就有了可比性和竞争性。

2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促使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紧迫发展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树立超前的教育观念,激发积极的创造热情,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等,在当今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享有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果年代,教学也融入了许多信息技术元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都离不开网络,那么教师,尤其是作为一门语言实践课的英语教师,就自然而然被推到了网络的前台。也就是说,网络自主学习模式逼迫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紧迫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软件使用:教师在制作网络课堂时,用到最多的是PowerPoint和Flash。每个生词、短语、知识点、重点难点,甚至段落大意都可以用PowerPoint和Flash来给出注释供学生查看,用Flash制作的查看窗口还可以在屏幕中自由移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课后就可以自由获得并且能够加以巩固。使用软件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都集成到网络课堂里,体现直观、形象、方便和互动的特点。

2.2 整合资源: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信息源如教材、录像、录音、电视、广播、网络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信息判断、筛选、处理,把需要的信息整合后生成有效信息,最后传递给学生。要避免“拿来主义”,有的老师为省事图方便把教材附有的光盘里的东西原封不动搬到网上课堂,因教材是多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编写的,有的内容明显陈旧过时,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所以,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兴趣,就要学会整合资源,提炼信息,优化网上课堂内容。

2.3 制作网络课件:制作网络课件是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方面。在网络课件中应有效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要在网络课件中将本学科的新知识和内容以一种易于学习者认识、理解和接受的新形式展现到学习者的面前,建立一种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来认知新知识的联系。英语语言课属于实践课。实践课的重要标志就是它的操作性、实用性。因此,基础英语网络课件应设置在一定情景下的语言交际的操练、语言实用能力的培养,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

3 发展英语教师信息素养途径

3.1 开展校内校外多层次培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英语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逼迫教师尽快上路。首先,利用校本资源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请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在全校范围内辅导具体软件的使用与操作,包括演示工具、资源工具和交流工具。另一方面,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看看他校教师的网络课堂建设情况,有什么特色和亮点,在管理层面上对老师的师资要求和做法有什么可取之处,吸取他山滋养,丰富自身土壤。

3.2 分年龄段举行多媒体课件比赛:在开展校内外培训,营造发展信息素养氛围,建立学习型团队,以优带差,互帮互学之后,学校应开展竞赛活动作为催化剂,提供展示平台,推动教师的信息素养快速发展。考虑到年龄的不同带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差异,也为了加大参与面,鼓励中老教师的积极性,分年龄段举行多媒体课件比赛有利于促使教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动手操练,并体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曾举行两届多媒体课件比赛。获奖课件在全校大会上演示。有的老年教师肯花时间,虚心加耐心,亮出来的多媒体课件丝毫不比年轻教师逊色。“人人会电脑,个个做课件”打造了普陀区业余大学一道亮丽的教学风景线。

3.3 完善评估体系,设立绩效指标: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加大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而且要求学校完善现有的教师评估体系,设立绩效指标,尤其对中青年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学校还应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来评估教师工作业绩,对教师的付出和努力也纳入年终考核。对于那些率先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利于网络平台和学习交流,学生认可课件实际又实用的教师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网络课件制作的水平与教师的业绩挂钩,与评奖评优挂钩,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发展信息素养的热情和信心,才能驱动改革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莲,邱瑜毅. 通过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篇4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学英语,现状,多媒体,未来发展

会及教育改革的要求。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教师如果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就将面临失去知识权威的可能。

2.2社会因素。

首先,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大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且所带班级学生偏多,学科繁杂,教学任务偏重超负荷。行政人员为了维护校园的稳定经常加班值班,评估期间通宵加班时有发生。过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的工资待遇,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等等,这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在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另一方面,具有相关技术职称的教师和社会上取得相关技术职称的公务员的收入相差悬殊,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感。再次,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同的主体对教师有不同的期望值,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优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导致教师的压力过大,最后,多重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有多重层面,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其他行政人员的关系等,任何一个关系没有维护好都会使教师产生不愉快感。

3.维护与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3.1从教师自身角度讲,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维护心理健康。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要捧出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还要善于做好自身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首先要积极调整认知,认清自我,悦纳自我。其次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情绪的稳定。时刻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保持自身健康的良好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也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再次要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只有当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才能教育别人。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教师工作出现失误在所难免,而教育实践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将这种失误降低到最少甚至没有的程度。因此,教师对于每日每时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将是非常必要的。最后,正视问题,积极求助专家。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时,求助于专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师本人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

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新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高标准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素质,于是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

题时,应积极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以便早日清除障碍,继续高效地投入工作。

3.2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作为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应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学会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全身心地善待学生。首先,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让教师感觉温暖。其次,健全教师考核制度,让教师感觉公正公平。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团体,所以制订教师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成绩,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努力。再次,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为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疾病的产生。

3.3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进理解。社会支持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对教师的社会支持应表现在多方面,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还应该注重精神方面的支持。其次,在教师群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应在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中设置有关心理咨询和教师心理卫生的必修课,为教师养成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李玉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王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

[4]陈洁.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6).

[5]杨娜.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成因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7,(3).

[6]吴萍,李明.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9).

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也即所谓的信息素养。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网络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大学英语教师应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学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处理。大学英语教师在本身尚未掌握此项能力的时候又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呢?所以当今社会的教师也必须具备这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拥有该项素质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

网络教学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积极转变观念,扮演好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即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开发者和研究者,交互式学习中的合作者,以及个性化教学的执行者。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关键。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三方面的内容,而教师在这三方面的素养则可以通过改善教育技术条件、加强培训和教学实践等途径来进行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目前大学外语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通过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使学生主体性得以更大发挥,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主动发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实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困难的是什么?我们英语教师最希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什么难题?结论显然不是语法条文,不是词义辨析,不是句型句式,而是真实:真实的语言,真实的语言环境。多媒体教学模式因其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多媒体课件的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对大学外语教学无疑会起着促进作用。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大学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由于电脑在我国普及时日尚不久,我国大学外语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同样不是很长,很多是在职培训或是通过自学,大学内从事多媒体教学研究的外语教师职称、学历结构偏低,讲师和学士居多等诸多原因,无一不制约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正常开展。大学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高校对教学的要求并没有完全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目前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偏离了其原有初衷,提出应该对其进行改革或转轨,高校不应该以此作为衡量大学外语教学水平的标准。唯其如此,教师才不会被动地让它牵着鼻子任其摆布,而无法进行其正常的教学;教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其能动性,进行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考试成绩毕竟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否则,我们的教育及其“产品”就还会重蹈“急功近利”、“高分低能”之覆辙。

显然,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分科教学显得日益局促。每位教师既要从事本学科教学又要善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合科教学;相同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要相互协作。所以在硬件资源达到一定标准的同时,中心任务应该是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要培养一支善于钻研、勤于创新、乐于合作、有较强学科知识和较高信息素养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把有限的人力资源整合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才有可能使资源整合的各个环节得以优化,使课程整合的过程真正活起来。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原有的不适应网络教育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的角色,即将由知识内容的传授者、课程体系的呈现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网络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和网络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者。

四、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与未来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有调查发现,甚至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这为教师教育敲响了警钟。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再强大,也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只是为大学外语教改提供了一种可能,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揽一切,喧宾夺主。对它过分依赖,反而会失去人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堂上各自的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教师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优秀教师之所以教得好,关键在于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主动性。因此,即使此时仍然只是教师讲授,但此刻的教与学和后者的教与学可以有本质的不同,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教与学的立足点是学还是教。优秀教师是把教师的教融化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了,教是手段,是为学生更好地学。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念的转变远比一种教学法或教学方式要重要得多。多媒体教学方式,究其实质,它终究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显然不能替代全部教学模式。唯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学设计,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实现大学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0,3.

[2]桂诗春.关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94,4.

[3]Lee S Sulma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mong the Professions.NY:AACTE.Publication,1998.

[4]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6.

[5]莫锦国.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3,6.

[6]林君芬,余胜泉.关于中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5

一、顺应时代发展,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塑和转换。

在崭新的信息时代,首先教师应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从自我实情出发,使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内在的需要和渴望。从主观上挖掘全面提高素养的潜能,重新审视信息时代赋予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新的历史使命,从内心深处重塑信息技术教师崭新的角色和形象。

其次,教师应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到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自己职业生命的“保鲜丹”。素质教育不仅是要在新课标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它还是一个针对全民素养的教育,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的技术要求和岗位的技能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站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高度,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把良好的信息素养视作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双翼。育人无疑是教师的天职,但是要自如地驾驶生命价值的航船,就必须坚强地扬起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的海洋里收获和打捞到奇异的珍果。

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能力素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学习的时代。学习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信息环境里,已经变成了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事情。所有的人都将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领域,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最好的“探索者”。所以信息时代“教师”的概念发生了的变化,老师成了相对的,那种终身的绝对老师已经不复存在,这也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之间流行的一句笑谈:“所有的老师都必须重新当起了学生,而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当好自己的老师。” 所有的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不但不例外,反而更需要学习,并且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是一种终身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淘汰陈旧知识,不断地汲取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已经突破了常规以往被认为是成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而代之以新的学习秩序,那就是让知识成为更新流动的常新血液。

在以往的学习理念中,有一种方法叫积累,知识在不断地累加,很多年,人们似乎也很自然地乐于接受这种“加法”的学习方法,那么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积累,更要会更新,因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是这样的迅猛,就像一个藏书者,不要太留恋已经得到的东西,隔一段时间就得清理清理自己的书柜,那些三、五年都不怎么看的书,除了留下工具书和非常权威的书之外,该清除的清除,要习惯“减法”的学习,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这种可贵的东西叫――更新。

三、立足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能力素养

我们说,信息技术学科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骄子,信息技术教育是贴近现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时效性,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而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要教会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生产的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生活、生产的本领和技能。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关注到信息教育的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并让他们相互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所以无论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的任何一方面,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均担负着责无旁贷的重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以崭新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体会到做中学、寓教于乐的快乐过程,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体验计算机的魅力,品尝到学习的轻松,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并让这种成功的体验一直激励他们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总之,以信息技术为本,以锻炼能力为目标,以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能力方面的素养。

四、推进学科整合,提升课程整合能力素养

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手段和环境,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时代,如果说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起给传统教育注入了一剂高效的新型生长剂的话,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种形式无疑是给新型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学科整合尚处于摸索和探新阶段,但是,无法否认,学科的整合将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一个弃旧扬新的过程,并且通过整合在教育领域将会生成出新的体系。

除了上述描述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我以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具备如下课程整合的素质:

1.掌握教与学的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不仅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而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2.掌握整合的方法,加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整合。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确定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及程度,以此来优化教学过程。

3.提升课程整合的层次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努力向更高层次拓展。

目前从学科整合的现状来看,信息技术多以呈现、展示课程内容的面貌出现,而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成熟,它将以一种智能化的教与学的平台出现,真正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工具,也就是信息技术将提供给各类学科学习的智能平台。这才是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所谓“整合”不仅仅是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来,而且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其他的学科教学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在思维的层面上更好地领悟知识,并推陈出新。比如,物理教学中的杠杆作用、化学教学中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传统的口头讲解或示意图,只能让学生生硬的接受知识,一旦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其中,便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程序来专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程序的互动里找寻出物理原理或化学公式,起到了开启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且,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求知。又如,数学学科的逻辑推理和计算,很多地方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实验中,让学生从实验中来得出数学原理,比方数学中关于“圆的形成和定义”大可以以互动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得出定义,在轻松的环境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整合”就是需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重新对各个学科的教材教法和知识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决定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方法和特殊的技巧。

4.重视微教学单元的开发

微教学单元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而设计的“小课件”和“微世界”。微教学单元是供教师学生在教学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极大地方便教师、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检索、组接和运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给各个学科的教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新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整合中仿佛如虎添翼,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地站在了学科整合的前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光要在信息技术本学科里善于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善于融合情感教育、善于推崇道德教育,还应该主动的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领域涉猎面更宽、使自己的视野更广、使自己接受新知的触觉更加敏锐、使自己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技巧更为更果断和有效。

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素质辨析 篇6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质信息素养

前言

1974年“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被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提出,200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专家会议发布了《布拉格宣言》,《宣言》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的能力,它是人们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Information Litemcy”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介绍到国内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至今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多,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一方面是理论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王吉庆,钟启泉的《信息素养论》、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编著的《信息教育展望》等。第二方面是评价标准的研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仅有少数学者如杨晓光、陈文勇等进行了能力标准的探讨。国家于2004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大方面对中小学教师应有教育技术能力作了界定。第三方面是教育方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特点使教育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道德、知识和能力是顺应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自1997年广东药学院姚沁华老师在《医学图书馆通讯》上发表的《初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文开始,国内关于教师“Information Literacy”教育和培养的研究就层出不穷,目前我国关于教师信息素養(质)的文章有上千篇,但是在众多的文章中,“Information Literacy”名词确定为“教师信息素质”或是“教师信息素养”,在理论研究中还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认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词典查阅结果:

笔者对比较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词典》对“素质”和“素养”的概念进行查阅。2002年《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解释是:“案质;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素养:平日的修养”。2001年《新华词典》(修订版)解释是:“素质:①人的生理上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素养:平日的修养”。综合这两本权威工具书对素质和素养的解释可知,它们一致认同的有以下两点:一是素质包含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生理上先天的特点。二是素养单指平日的修养。

2学者观点:

编写《信息素养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信息素养的权威著作)的我国著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育而成的,信息素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且要注意经常地修习涵养。因此,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育的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认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必须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艺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整体的、有层次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从技术学视野看,将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从心理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从社会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交流;从文化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构建”。由此可见,专家们对“Information Literacy”的翻译以及对其含义的解释更偏向于“信息素养”这一名词。

3文献检索结果:

(1)期刊查询:在中国学术期刊网(1997—2008)以标题和关键词检索“信息素质”的文章分别有2354和4278篇,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图书管理学,情报学和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以标题和关键词检索“信息素养”的文章分别有1782和5865篇,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教育、教师、学生方面的研究;以标题和关键词检索“教师信息素质”的文章分别有112和348篇;以标题和关键词检索“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章分别有315和1513篇。通过TEPS台湾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得知,台湾的研究人员将Information Literacy翻译为资讯素养(有47篇),将Media Literacy翻译为媒介素养或媒体素养(有11篇),至今没有关于资讯素质、媒体或媒介素质的文章。

(2)书籍查询:选取“教师信息素质”和“教师信息素养”为关键词在国家图书馆图书查询中进行检索发现,题名为教师信息素养的书籍有只有潘桂贤主编《教师信息素质与教育效益》一部著作,而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书籍有3本,分别是荣曼生的《教师信息素养论》,卫德平的《教师信息素养基础》以及全明的《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

结论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7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 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已兴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数字化语音室、模拟语音室等相关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平台, 为当代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教学环境。然而, 也有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利用网络有效地选择、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没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创造性地再利用, 同时缺乏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因此, 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高校英语教师, 将对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 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译考斯基 (Paul·Turkowski) 于1974年提出。目前, 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 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秦美娟;何广铿2009) 。

三、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教育离不开坚实的信息教育, 高校英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授语言, 还要考虑如何在教授语言的同时, 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素养, 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郭强, 2004:55) 。目前, 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

如今, 多数英语教师并未从思想上实现根本的转变, 只是把黑板换成了计算机;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所授内容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弱, 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或将其讲述的一部分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 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机械地集中在投影屏幕上, 观赏图片, 聆听声音, 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 师生间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创造性利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很多高校教师参加过岗前培训甚至是计算机方面的培训, 但是多数教师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 主要体现在没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只是简单地获取和堆砌相关材料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使教学内容变得乏味枯燥, 缺乏新意。

四、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面发展。秦美娟;何广铿 (2009) 认为, 具备良好信息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师, 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素养是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英语教学信息化资源、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笔者认为, 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 能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

五、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1.加强校园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高, 网络、多媒体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当代高校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信息资源, 优化了英语教学环境, 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平台。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加大同事间的学习和合作, 使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进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在信息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 更要充分意识到网络环境提供的优势, 实现信息技术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定期开展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首先, 要改变部分参加过培训教师的意识, 不要错误的认为经过培训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 就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陈琦 (1997) 认为, 对教师应进行整合式信息技术培训, 培训重点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 而不是技术本身。

其次, 通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总结出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与交流技术, 如利用Google等检索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会通过一些专题性教学资源网站或在线语料库获取有用的英语教学资源。此外, 常用软件的操作, 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压缩和解压缩、迅雷、常用查杀病毒软件的安装、上传下载电子邮件等。除了运用常见的软件外, 还要掌握使用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保存和备份教学资源的能力, 利用QQ、MSN、BBS、博客、公共邮箱共享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

3.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机会, 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 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创造性, 利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代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4.强化考评, 以评促用

每年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考评, 目的是发挥提高信息素养的实际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应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考核标准和机制, 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组织开展实际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 使教师们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六、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代大学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高校英语教师要通过不断创新, 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课程的整合, 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大学外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效结合, 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以适应当代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摘要: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条件下,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内涵,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以及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适应当代外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郭强.论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J].韶关学院学报.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秦美娟, 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

[4]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是直接影响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课程与教学因素的重要条件,直接制约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传统环境下拥有较高素质的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作出了很大贡献,而网络时代,新形势对我们又提出了新要求。笔者将从大学英语教师所需具备的素质、信息素养的涵义,以及如何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英语教师所需具备的素质

从国外看,无论是学术界关于外语教师素质的讨论(Shulman, 1986;Dudley Marling, 2006),还是政府教育机构与民间组织的相关文件及报告(贾爱武,2006),主要强调的都是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等。例如,美国《外语教师准备计划标准》(参见贾爱武,2006)涉及六个子标准:语言、语言学标准;文化、文学等跨学科标准;语言习得理论及教学实践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与课程的融合标准;对语言与文化的评定标准,以及专业化标准。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对外语教师“资质(语言素质、外语教学能力等认知层面)”的研究多于对非认知层面(师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

从国内看,相关研究在强调教师的语言素质、教学能力等方面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同时,研究者对外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情操给予了更多关注。李观仪(2003)认为,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外,最主要的是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陈鸿琴(2005)认为,英语教师要树立全球化交际的教学新理念,具备扎实的专业、文化素质,以及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情感素质。吴一安(2005)则认为,崇高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是她所调查的中国优秀教师群体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成长的原动力。[1]

综合起来,英语教师的素质内涵主要包括师德(思想和道德修养)、情感(热爱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危机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语言素质(语言基本功和综合技能)、教学能力和知识面(语言文化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的需要。2002年12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这个工程的核心是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建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二、信息素养的涵义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这个词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当时他对信息素质下的定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解释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应如何组织,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信息,以至于其他人向他们学习,而他们也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目前较为成熟科学的释义为: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方面的素养。

从微观来看,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包含以下几种能力:1)信息检索的能力。包括发现信息探究信息,有意识、有选择地摘录信息。2)信息研读能力。批判地分析和理解与课程相关、可被利用的信息内容,甄别其真实性和准确性。3)整合信息与课程的能力。4)与团队共建并共享信息资源的合作能力。

三、如何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从组织上落实,思想上重视。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素质的发展。高校应立足教师素质发展,建立健全的高校教师培训体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师资培训。可以根据教师在新模式下的素质发展特点和需求,提供校内与校外、短期与长期、定期与不定期及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模式,还可以利用教学经验交流、访学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应在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帮助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前沿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模式,帮助教师全面发展自身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要求,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使一些人认为多媒体网络能革新教育,甚至是彻底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灵丹妙药”。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把网络教学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追求,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课件轻教学的现象,盲目夸大多媒体网络的作用,忽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容量极度膨胀,此时的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培育学生懂得如何发现、解释和创造性地应用信息,让他们获取不断利用新信息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要适应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树立信息教育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式、发现式学习,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观念和能力迁移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去;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教师、计算机、学生三位一体的三维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培训,克服技术恐惧心理。

许多教育工作者抵制新技术,一般教师不喜欢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一方面,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容易导致人们的“计算机技术麻痹”心理,要想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势必要求人们不断接受再教育,一切得从头开始,尤其对年龄大的老师困难更大。另一方面,教师担心人的工作将被机器代替,会失去对课堂的控制权、主动权,多媒体的使用会对他们享有的学术自治构成一种威胁。

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师对计算机基础和网络知识必须熟练,否则,必然会在上课时出现问题。而一旦频繁出现问题,就会耽误许多课堂时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教师无法完成已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任务,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在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之前必须增强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培训是教师素质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但若要实现教师素质的持续发展,还要依靠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随着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推进,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成为摆在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以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加强各种语言教育理论的学习,丰富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确保对于新模式的适应。最后,教师必须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积极思考新模式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逐步树立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师教学资料库

英语教学离不开教育教学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作为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电脑技术,如建立、修改、合并、删除文档等,还要对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文件的不同格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基本掌握它们之间的格式转换方式,以及在什么硬件环境的支持下运行,从而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往教师备课需要查阅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编写大量的练习题、考题,各种考试的试卷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及统计资料等都是在传统纸质上进行查阅、检索和分析的,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常常事倍功半。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情况就会大大改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工具书,如词典、百科全书、图书馆等,通过它们,教师可以查询最新的英语学习资料。如http://dictio-nary.msn.com/En2carta(世界英语词典),http://www.ip l.org/(网上公共图馆),http://encarta.msn.com/Encarta(百科全书)。与传统图书词典相比,这些网络资源具有与时代同步、及时性等特点。网络的丰富资源使我们能方便快捷地搜寻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资源,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电脑的各个文件夹中,并经常对信息进行整理,删除一些陈旧或无用的信息。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辟英语教学新领域

英语教学只有在一个尽可能形象生动和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才会有更高的效率,收到良好的效果。与课本、录音机、幻灯等媒体相比,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在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笔者在讲授“妇女能顶半边天”时,首先让学生从网上收集有关女权运动、妇女解放、妇女家庭、就业现状等信息。学生找来了相关的图片、电影等资料,拓展了学习范围,利用多媒体课件又丰富了课堂形式,使学生对“妇女解放”这个社会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让他们在使用现代化工具进行高效阅读并检索大量信息资料、对查找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编辑,以及与人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综合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耕山, 周燕.老一代优秀英语教师素质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2) .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素敏.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09, (4) 下.

[4]陈晓宁.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探讨[J].考试周刊, 2009, (2) .

[5]全辉霞, 粟裕云.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9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但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复杂性等特点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其次,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1.小学生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应科学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期,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形成、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口语能力的锻炼有重大的影响。7~9岁的阶段的儿童善于动手、模仿和观察,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发音要领,然后去模仿发音,打好发音的基础,同时,通过对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的认识进而接触一定量的词汇,从而形成拼读意识,养成拼读习惯,积累词汇,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10~12岁阶段的学生英语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教师应注重学生多文本的趣味性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热情,扩大词汇量,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在阅读翻译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之前没有掌握的词汇,陌生词汇的猜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期,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完成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2.小学英语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既要注重其人文性,又要兼顾其工具性,做到二者兼顾,不可偏废。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表现欲强等特点,课堂上,应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试听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如模拟小记者、英语美文朗诵比赛、讲英文小故事、英文歌曲最佳歌手等活动;课外,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锻炼口语的机会,例如,英语角与外教的交流,户外英语体验活动、CCTV英语演讲比赛,小主持人等各种机会,达到激发兴趣、形成语感、提高交流能力的目标。

二、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体系

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体系包括信息敏感性、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能力五个方面。

1.信息敏感性。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资源丰富多彩,但也鱼目混杂,小学英语处于义务教育基础性阶段,教师是教育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积极信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能够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时筛选合理、有效的英语教育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教师的自我教育是职业技能成长的根本性因素,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在掌握丰富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2.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源的获取和信息工具的操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将信息化手段与小学英语教学相结合,要求小学英语教师需做到: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应对信息的内涵、作用、性质、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其次,小学英语教师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如计算机基本的工作原理、各种教学软件的操作与维护、简单教学游戏的开发等。最后,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评价意识,通过对多媒体信息化手段与英语教学的总结反思,发掘其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部分,包括对信息的洞察、筛选和加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网络检索工具、办公软件、邮件、班级博客、微信、QQ等形式及时搜集一手信息,并与学生进行课内外的英语学习互动,将英语融入生活,学以致用,不断开发、创造课程资源,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4.信息道德。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出现各种病毒、色情信息、黑客袭击、非法复制的现象,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在筛选信息资源时,以良好的信息职业道德为准绳,具有辨别健康与不健康、有用与无用信息的能力,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不传播消极负面的信息及病毒,保持对社会及他人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5.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能力。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育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树立学习自信力,提高小学英语课堂参与度,在英语课堂活跃的气氛中,轻松掌握英语知识,大胆用英语交流,在沟通中巩固英语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原本单调、静态的字词用声音、图像、视频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进行趣味性教学,综合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建立有意义的、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进行探索学习,由传统被动的“填鸭式”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生成性”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英语较为陌生,为了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教师通过播放关于tomato的视频和发音,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单词进行拆分记忆,即“to”“ma”“to”。

三、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探讨

1.政府方面的职责。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小学英语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加强对我国教师行业的重视,提高教师行业的认可度和社会地位,适当地加大对信息技术投资,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地给予学校资金支持,以采购先进的教学技术设备、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等。

2.学校方面的职责。学校是教育的实施基地,也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学校应充分认识信息化这个趋势,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尽其所能地完善学校的各种信息化设备,给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校方应合理利用政府的行政拨款,加大信息设备的投入力度,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如建设完善的校园网、加强学校信息中心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利用校本培训提升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措施。

3.教师方面的职责。(1)加强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首先,教师要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其次,信息能力是小学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前提,只有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整合”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论,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自我学习活动。(2)提升课件质量。小学生对初次接触英语感觉陌生,加上我国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和小学生思维直观性等特点,学生直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多媒体技术知识,遵循简单、实用、趣味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件制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克服对英语的生疏感和恐惧感,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语言的实用功能。(3)加强与其他教师交流。利用教育博客。目前,教育博客已经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这种方式真正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促进了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教师之间也利用这一网络平台,互相交流、阅读博客,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英语教研室内部的交流。大多数的小学都成立了英语教研室,英语教师会在一起办公、备课,由于性别、年龄、阅历、教育背景的差异导致教师间的信息素养的不同,因此,英语教师之间应加强相互交流、探讨与合作,相互学习,借人之长,补己之短。校际之间的交流。由于经济发展、地理位置、教育政策、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学校的英语教师之间要加强学习、交流、互相观摩,实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加强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学科的整合、综合性趋势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仅有的专业知识是无法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进行自我教育,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不断地将英语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提高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度,这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摘要:小学英语学段有着不同于中学学段的特点,这个学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呈现出直观、形象的特点,且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不仅可以呈现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场景,拉近学生与英语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英语的沟通功能,共同创设有生命的英语课堂。但由于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敏感性、信息知识和能力,导致教学过程中英语学科特点体现不充分、教学课件质量不高、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得不到尊重等问题。为此,本文将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红霞.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学理论,2011,(11).

[2]童俊杰.对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10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译考斯基(Paul·T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目前,普遍认可的“信息素养”的定义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一开放学院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教育离不开坚实的信息教育,开放学院英语的教师既要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授语言,还要考虑如何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目前,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教学资源形式单调

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之后,教室里教具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和粉笔,教学工具实现了多样化。然而,多数英语教师并未从思想上实现根本地转变,只是把黑板换成了计算机,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授内容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弱,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或将其讲述的一部分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学生的注意力机械地集中在投影屏幕上,观赏图片,聆听声音,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师生间缺乏互动和情感交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创造性利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无限的信息资源,巨大的语料库为外语教学提供生动而鲜活的素材。但多数教师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主要体现在没能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是简单地获取和堆砌相关材料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乏味枯燥,缺乏新意。因此,应该考虑到网络资源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培训和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是否能营造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

3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贯彻

教师只注重媒体技术的学习,忽视自身素养的提升。信息化教学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在实际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各种教学媒体技术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融入实际的教学中去,更不用提教师内在价值、人格魅力的修养了。

4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中过于依赖媒体技术的应用

大部分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媒体传递教学信息。一味宣传和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设备,简单地以教学中出现的现代教育媒体形式、数量的多少来评判是否是信息化教学或者信息化教学的好坏,然而这些现代教育媒体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包装。

二开放学院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有效路径

1定期开展对开放学院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

首先,要改变部分参加过培训教师的意识,不要错误地认为经过培训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就能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应进行整合式信息技术培训,这种培训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培训重点是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而不是技术本身。

其次,通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与交流技术,如利用Google等检索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通过一些专题性教学资源网站或在线语料库获取有用的英语教学资源。此外,常用软件的操作,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压缩和解压缩、迅雷、常用查杀病毒软件的安装、上传下载电子邮件等。除了运用常见的软件外,还要掌握使用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保存和备份教学资源的能力,利用QQ、MSN、BBS、博客、公共邮箱共享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

2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要尽可能创造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机会,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代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教师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听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3强化考评,以评促用

每年对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信息素养的考评,目的是发挥提高信息素养的实际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考核标准和机制,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组织开展实际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使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4提高教学技能

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活动大都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然而,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只掌握知识的学生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要求。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已成为全世界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

5提高软件资源的质量

注重教师软件技术的提高。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资源已经具备,但与其相适应的软件资源相当匮乏,软件资源已成为今后信息化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下一步要加强学校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优秀教师进行与自己教学相匹配软件资源的开发,以达到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善和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大学英语教学创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但这一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把整合错误地理解为信息的混合,使授课缺乏侧重点,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机械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忽视学生的参与作用。同时,我们应该做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要盲目地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势,使英语教育与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充分整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晓菲.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J].考试周刊, 2009, (44) :84.

[2]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J].四川教育, 2001, (1) :43.

[3]夏海萍.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3) :19.

[4]陆桂晶.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0) :115.

[5]张丽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34.

[6]郭强.论信息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J].韶关学院学报, 2004 (10) .

[7]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秦美娟, 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 2009, (5) .

[9]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篇11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素养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认识。这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信息的利用、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及创新信息等等。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首先教师要有对信息的敏锐,对信息及信息工作的感觉。从思想上便明确信息对教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搜索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其次,教师要具备对信息的基本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对信息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基本方法的掌握;再次,教师要具有对信息加工处理和创新的能力,这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的核心内容。教师能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及有所创新,凝结出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最后,教师在处理信息的同时还应该遵循信息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规范。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是教师信息素养健康发展的保证,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理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是拥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具有积极的态度,利用对信息理论及知识掌握,保持高尚的伦理道德对信息进行利用、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及创新的教师群体,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不断的专业培训及自我教育学习的基础上,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呈现特殊的特征。作为一名合格农村教师,应该具备国家规定的学历,但大多数农村教师又达不到此要求,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2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

从两者的含义可以看出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展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加强专业情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反过来,教师专业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在其专业素质上的发展,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1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能拓展农村教师教学知识

农村教师由于接触面的狭小及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相对封闭性,学科知识结构更新慢,使得教师教学知识的拓展尤为重要。

信息时代的发展本身改变着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观念、认识趋于现代化。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开始突破被动接受者,成为时代的创造者。

(1)培养农村教师信息意识使教师有意识地去接触新的信息与知识,做好时刻接受新知识准备。而不是封闭闭塞,对学校之外的事情不闻不问,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放的心理状态更适合新知识的开展与融入,这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及准备。教师在积极的信息意识促进下,积极地上网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信息,积极地阅读最新的书籍资料,从电视媒体、报纸传媒、电子资源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2)农村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改变了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农村教师由于其生活条件的相对封闭性,获得发展专业知识,大多数是被教育专家及教育研究人员所既定的知识,虽然能够掌握,但并不是内在的吸收。教师的信息能力,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所发现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及创新,获得全新的知识。

2.2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能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把知识高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农村教师要实现信息素养的提高,就不能仅仅是一名讲授者,课堂的独裁者,而是走向多元化发展。

(1)农村教师信息意识的加强能够使农村教师以一颗敞开的心扉来接触信息时代知识的影响,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2)农村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使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获取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资源,还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熟练使用各种媒体,编写电化教育教案,改善教学手段;总结创新自己的信息经验,达到理论升华,认识教育规律。

2.3 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能加强农村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对自身发展的意愿及职业认同感。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使教师开阔了眼界,与他人在网络进行交流经验分享,提高职业认同感。

3 农村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既然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但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仍有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教师信息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应用意识淡薄,有的教师认为备课麻烦,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抱以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首先,农村教师应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为获得相应的学位进修学习;其次,短期的培训与交流,农村教师应该积极与同行互相交流经验,得到信息使用体验,在短期的培训中吸收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再次,进行校本培训,主要是指学校组织的培训,包括小组学习、信息技术课观摩等等;最后,俗话说熟能生巧,农村教师经常接触信息技术及媒体,形成一种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

总之,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高素质教师的支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全民素质提高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理论与实践,2002(8).

[2] 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

[3] 康慕云,姜健.浅谈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0).

[4] 蒋梅芳,魏登尖.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篇12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 各类信息技术及其信息化教学模式、手段等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普及, 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目前各级学校、教师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

1 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能、信息安全、信息知识等[2]。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及对信息的态度看法;信息知识是教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知识;信息能力是指教师利用各类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信息道德与安全主要指教师能对信息媒体进行判断和选择, 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内容, 不利用网络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 了解保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对策

2.1 更新教师传统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要有效培养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首先应从更新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信息化教学意识入手。在教育观念更新方面, 要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 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 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教师既要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 (如多媒体教学比赛、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比赛, 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会等) , 让教师亲身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 从而使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体会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显著作用。

2.2 不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任何教师一次性短期受训都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脚步。要做到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培训应从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及对教师信息素养结构要求出发, 着重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处理以及信息技能在教育教学中综合应用的能力为培训目标[3]。

二是选择合适的培训途径。目前培训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岗前培训, 二是在职培训。岗前培训是指师范生在正式从事教学工作之前所进行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在职培训是教师从教后的岗位培训。后者是目前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主要途径, 通常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 短期培训。是指由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或师培中心等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这类培训时间短、培训目标集中, 但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培训对象不全面; (2) 校本培训。是指各校利用节假日等空暇时间自行组织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灵活, 强调实用性, 但培训层次不够高。 (3) 自主研修。是教师自己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这种培训方式更加灵活、自如, 但培训过程、效果难以控制。以上三种培训形式互有利弊, 各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培训模式。同时, 在职培训一定要严抓培训过程, 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要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素养培训的重要性, 真正达到培训效果。

三是选择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信息技术内容众多, 且变化更新快。各校在开展培训时应结合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内容。对教师来说, 主要学习掌握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多媒体使用、管理、维护技能, 常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技能、常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技能、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网络教学软件及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能力、常用信息化检索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能利用网络工具自如收集、检索、储存、编辑、上传、下载使用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的能力;能利用网络工具与其他师生沟通交流;能熟练安装和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能开展网上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网上答疑、讨论、作业批阅、考试等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论。

2.3 营造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外部环境

一是要不断加强校园信息化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学校要不断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资力度, 逐步完善校园网, 建设数量充足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为师生提供24小时网络信息服务;构建校际网络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等多功能的校园网络环境。从而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是要创设浓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交流氛围。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开展集体教学研讨, 定期组织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 开展优秀教学课件观摩和教学评价活动、举办各类信息化教学技能比赛[4]等, 同时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作为评价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力求让每个教师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

2.4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考核量化标准, 完成规定考核内容的教师, 发给合格证书;不合格者不能晋级、提薪。二是对教师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应按科研成果计算, 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活动中优先考虑[5]。考核机制应考虑教师的综合发展, 考察教师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安全与道德等方面。严格把关, 将此考核机制纳入学校规章制度并长期执行。

2.5 增加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机会

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定期定量抽出部分青年教师去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率高并取得明显效果的高校进行参观学习, 以不断开阔青年教师的教学视野, 体验信息化教学优点, 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方法和技术。待学成归来后再为他教师做交流报告, 互相学习。对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有迁移默化的作用。

摘要:在阐明信息素养及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基础上, 从观念更新、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营造外部环境、完善考核机制、外出学习交流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郭朝明.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11) .

[2]潘有志.试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4) .

[3]伏秋平.浅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J].教育与职业, 2006, (14) .

[4]杨莹.普通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 2007, (12) .

上一篇:重庆高考英语阅读下一篇:教师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