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英语教师

2024-08-03

新型英语教师(精选12篇)

新型英语教师 篇1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任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工作潜能。英语教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更需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不断反思,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

一、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性格修养及规范的行为方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教育事业执著追求,积极、稳定的情绪,较强的适应性,无私奉献的精神。师德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想成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应具有广泛的爱好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给人以美感,这种人格魅力将受到学生的仰慕和赏识。教师的作用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再加上“关心、启发、鼓励”,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得到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

(二)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素质。

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学困生还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其根源来自学习压力,特别是升学压力;来自于教师、家长、亲友及学生群体对他们有意无意的看法;来自社会风气的耳濡目染,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理解学习情境和看待社会。坎姆勃斯精辟地论述了优秀教师的六大品质:(1)良好的知识结构;(2)对学生和同事极强的感受力;(3)坚信学生能学习;(4)有积极的自我概念;(5)坚持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各尽所能的发展;(6)运用多种不同的指导方法,这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经常灌输心理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的形式及个性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素质。

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要高,特别是专业基本功要过硬,如英语板书工整美观,善于勾勒英语简笔画,能唱英文歌曲,英语课堂生动活泼,应变及处理能力强等,这是教好英语的先决条件。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音和语调,以及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必要的语法知识,还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参加英语教研会、学术交流会,以及像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类的活动,提高和检验自身的业务素质。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好的语言环境。学识渊博、专业精深、语言素养好的英语教师本人就是最好的语言环境,从这样的英语教师身上,学生能受到良好的影响。

(四)具有良好的“人文教育”素质。

英语既是一门厚重的知识科学,又是一种蕴涵丰富的文化载体,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英语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将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和融合,努力挖掘出教材中的人文教育思想,让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进而培养出既具有人文气质,又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既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又能解读西方文化的人。

(五)具有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合理分配使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力求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六)要讲究语言艺术。

英语教师讲课的语言应当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点拨启发,富有激励性;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得体使用身体语言,善于创设英语语言情境,这样的教师上课才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二、如何成为有魅力的老师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一定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做与时俱进的全新英语教师。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每个人都有个性,只有塑造独特的教师形象,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吸引学生的英语教师。

(一)转变教学观,适应全新的英语教学。

首先,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英语教学应在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师生共创教有所获、学有所得的课堂氛围。其次,以知识的掌握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要求教师将个人的注意力转换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变单纯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变知识本位课堂传授为构建能力为本的课堂,从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就有能力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最后,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向学生探究知识的模式转变。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所赋予广大教师的新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灌输转变为让学生体验、探究,从而发现了解英语语言规律,在探究中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探究到的知识也会牢固地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发挥英语教师的学识魅力。

出色的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发挥英语教师精深的学识魅力,在知识能力方面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就需要教师严谨治学、接受新知;多方涉猎、开阔视野;提高学识、强化创新。真正做到“才高于人”,使自己成为思想有洞见、表达有魅力、行为有创新、教学有个性的名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运用情感、培养兴趣、创设情境、养成习惯,使学生善学。

美国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说:“情感因素决定第二语言学习的成败。”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情绪倾向,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效应,学生从情感上就愿意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英语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融入学生活动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未有意趣,必不乐学”。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因此,英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遵循兴趣性原则,把游戏与活动带入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与热情。在英语学习的起始年段,英语教师应注重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陶醉于英语语言环境中,轻松地感受英语,自然地运用英语,在潜移默化中使语言水到渠成。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英语教师应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使英语课堂教学跟上时代步伐,迈上新台阶。

新型英语教师 篇2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设置应符合信息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和多元化社会的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我认为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三、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为做一个创新型的英语教师而奋斗 篇3

关键词:创新型教育;创新型思维;创新型学习;以人为本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一、当前教学中是什么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杨振宇教授1995年初在国内讲学时,一位记者问他:“您在国外教学多年,你看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杨教授回答:“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做过的不敢做。”一位留德学生曾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个中国学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国外学生中,十个人也许能讲出二十种答案,尽管有些想法非常离奇。”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以上三位学者均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我国的学生创造力匮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所以必须进行创新教育。

二、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触及的是“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创造精神(决定“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技能。解决的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和创造个性(“善不善”创新)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来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其中,“微笑”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个体表现。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增强,让对方继续表示他的想法。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就是说教师尊重学生,对学生来说有一种强而有力的增强作用。“听他说”是一种倾听,除了以耳朵听学生的话外,更要用眼睛注视学生的身体语言。“听”也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上可以发挥很大的力量。听可以减轻情势的紧张与压力,因为不管是一个多么狂暴、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当一方在专心倾听的时候,整个气氛也被缓和了。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初一英语Unit 18中可以设计一个任务:介绍你最喜欢的国家。活动时间:学完“综合技能”后,活动形式:(1)小组活动:讨论决定将要介绍的国家、介绍形式和个人任务;(2)个人活动:查找有关资料并草拟讲稿或列出讲话提纲;(3)小组活动:整合、排练小组介绍;(4)班级活动:小组介绍任务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通过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建立同学间协作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同一话题的多种信息,扩大知识面。

3.设疑布阵,激发求知,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在教學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21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云.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D].中学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师 篇4

1. 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我们应该相信,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因此, 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帮助他们以自己的速度前进。教师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以及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英语教师必须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 不能凡事包办代替, 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去思考、去探索、去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充分信任学生并鼓励、帮助学生,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促使他们在体验与实践中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 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下功夫学这门课, 因而成绩卓著。反之,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有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可敬的师长和亲密的朋友。这样, 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发展合作精神, 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 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开展外语教学法研究和学习策略研究,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令其受益终生。《标准》把学习策略的养成列为教学的目标, 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这也正是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注重的方面, 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课程。我们应该培养有适应能力、务实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社会人才, 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指导的教学活动, 实现通过“引 (引导) 、扶 (尝试) 、放 (独立: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 、收 (反馈:及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 及时矫正, 及时调控) 、评 (教师评学生, 学生评学生, 学生自评, 评出方向, 评出学习干劲) ”几个步骤指导教学。同时, 提倡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 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切磋进取, 结伴成长。

4. 转变教学观念, 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 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 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因此, 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把学生作为中心, 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 与学生商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 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 由“牵着学生走”变为“推着学生走”。

5. 灵活地使用教材,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 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 难度加大, 教法出新, 对新教材的把握难度大, 难以完成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 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 不敢增删, 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的确, 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主要的, 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 教师不应只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 而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 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 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正如《标准》中所言, 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有科学性的补充和删减, 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或是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新教材的编者龚亚夫先生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 加强各学科整合。目前, 人教版英语教材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 渗透有其他学科的内容, 如思想品德、社会、自然、体育、音乐、医学、历史、地理、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天文气象, 等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 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教师可以在与其他学科教师讨论后, 再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 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教师还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 师生互动, 共同开发教材, 为更好地利用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6.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做个新型体育教师 篇5

王玉太

学习是辛苦的,收获是满满的。从迷茫到知不足,从知不足到自省,思想的蜕变更是能改变我一生的?毛教授的指引让我理清了体育教学的方向,他的话更让我明确了一名好教师的方向。当下最需要这样的新型体育教师。

一、专业

每个体育教师必须有传授学生基本技能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专,有所长。技能技巧精湛,专业知识精通,教学手段精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敬业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的职业又有别于其他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认可自己神圣的职业,发自内心喜欢这个岗位,喜欢学生。因为我们所传授的孩子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更多的是在体育课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学会信任,学会自信。

三、防患于未然

体育课堂,个“高危”的课堂,在各种技能教学中,场地器材的破损、学生动作方法不当、个别项目本身的冲撞性等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如何杜绝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何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保持一颗时刻警醒的心和灵活敏捷的头脑。安全事故猛如虎,但我们不能谈虎色变,运动技能还得继续,运动兴趣还得继续培养。在课前仔细检查场地器材,减少安全隐患;在课中加强纪律和教育,教授保护与帮助方法; 在课后适时渗透体育保健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控制脾气,三思后行,杜绝体罚、变相体罚现象发生……防患于未然,比发生了再去处理要好得多。

四、充满活力

体育教师队伍是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队伍。年轻的体育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我想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扎实基本功,积累经验外,还应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有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有长期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培训,用娱乐的心态工作,用昂扬的斗志生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五、善学善思

新课改呼唤新型教师 篇6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有所改变

由以前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模仿着练的传统模式,向现在的师生互动形式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学生共动,沟通、启发、理解、补充的学习过程。

从向学生传播知识为主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我校参与课改的教师已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核心,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创建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机制。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各种能力和良好品质发展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如何“让我学”到“我要学”。

二、教师的教学实践要有创新

在课改经验少的情况下,要经常自行设计教案,自制教学模具。如七年级数学《统计图》一节的学习中,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小学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学、自教再自制班级的男、女生所占比例的统计图和全校男、女生所占比例统计图,让学生更加了解身边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由教师枯燥无味的“一言堂”向结合生活实际看齐,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打折销售,让学生在课前做市场调查,收集数据、整理资料。课堂上学生出示调查结果,在由调查引入本节知识,这样一节不易理解的内容就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轻松气氛下解决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评价。如学生回答问题时,问题回答可以多样、新颖、灵活等,在评价中采用多种方法,也可让学生参与评价。一改以往的一卷定音和教师说了算的局面。

三、教师的智能结构向多元化拓展

课改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精神的职业技能。如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常遇到一些物理公式(化简求值)和生物学科知识(细胞分裂),这时我们要及时向学生教授相关学科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课改教师在新课改中要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并求得新的发展,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具备育人能力及较强的管理能力,才能把这些思维活跃“散沙般”的学生管理的井井有条。

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合作精神

教师合作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通过教师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互相研讨,共同切磋,集思广益,就会给学生创造出多种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知识的欲望,从中比较优劣,除旧革新。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互动式學习,使教师走进学生,共同研讨,体现出学习合作。

五、课改教师研究能力要提升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另外教学研究立足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课改是一个大任务。在以后的课改过程中,我会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课改的漫漫旅途上“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到求真务实,使课改取得更大、更多成效。

新型英语教师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型教师,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以及在具体生活和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定性, 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内容的变化, 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根本变化。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是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 不断地规范英语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普通用于一般性普通高校。二是先传播知识, 再传播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 主要用于职业性高等院校; 三是主要重视听说读写, 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多高校是存大的; 四是整体性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 考虑了学生的感受和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五是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具有修正高等学府英语教学弊病的方向, 具有积极意义, 但仍要不断地完善。

事实上, 我国的很多普通高校, 一直以来在沿袭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那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只有听课的份, 它是以阅读和翻译教学为主向, 以传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 就是便于教师监控整个教学过程, 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翻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 就是教学手段落后, 学生的参与性差,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英语输入量过小, 听说能力过差, 实践动手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过差, 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大学英语实施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中央精神要求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 专门就中国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决定性意见, 其中关于高考的英语改革, 提出了重要意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高等英语教育, 因此, 各高校在探索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 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精神, 不断地完善和推进。

二是新技术已经影响英语教学。近几年来, 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迅速普及,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正在向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快速转化。它的特点是,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特别是网络技术,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向发展。它很好地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以及能动性, 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是市场需求要求改革。大学英语的实用性也是很强的, 它不仅注重理论性和基础性, 同样注意它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后所需要的实际能力。

三、创新型英语教学的基本路径

一是不断地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采用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英语教材。大学英语的基本目标,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为此,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改革中, 必须更加注重语言知识方面的应用技能、技巧, 以及学习的策略, 要深入、全面、科学地指导大学生全面深入地获取、掌握与语言文化知识及丰富的语料。

二是夯实英语基础, 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学习英语。首先, 要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这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培养。其次, 要有较好的翻译能力, 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学教师的深入的讲解。可以说, 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是根据当前信息化、技术化和多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 对大学生进行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 进而不断地强化听说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 要突破传统的教师放录音的模式, 必须不断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的特点和力量, 使大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 更好地学习英语。在具体实践中, 大学生可以根据情况, 在老师的指导下, 自己制订学习进度, 同时, 特别要注重听说课要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 其特点是要以大学生的网络学习为主, 通过这种较好的平台和渠道, 以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和综合应甩能力、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四是注重教学实践中的评估和评价过程, 使评价更为科学更为公正, 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估的正确与否, 科学与否, 公正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因此, 一定要研究灵活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让更多科学的元素融入其中, 把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五是要把专业知识很好地融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 那就是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千万不要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是一个重要方向性问题, 否则会将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比较充分利用英语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 把大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很好地设计和运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实践已经证明, 英语教学如果能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那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为此, 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具备英语方面讲授的综合能力, 同时, 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知识, 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教师一定要通过对每节课的充分的准备, 不断地收集和储备大量的相关资料, 并根本大学英语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倾向, 科学地设计课程的结构与设置。要千方百计地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让大学生自己来表述观点, 解释观点, 增加大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所学到的每一节课都与实际关联,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七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很好地开展和推进语言交流活动, 以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听说能力。在这方面, 我们有一个很好地背景, 那就是我国的经济正以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 全球化也在不断地推进, 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发地增加。可以说, 很多的机遇摆在我们的面前, 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以及大学生, 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 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 以吸收更多的优秀的外国文化, 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为此, 老师就可以通过课堂灵活的教学, 通过较好的内容引导和方式设计, 来不断地启发和精心地讲授, 以很好地增强大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创新, 必须放在中央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范畴之内, 密切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以及大学生当前对于新媒体的掌握, 才能取得更大的教学研究成果, 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媛媛.谈汉语推介课教学——以英国汉语课堂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6) .

[2]吴楠.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改革的启发[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5, (04) .

[3]胡玉莲.竞合探究模式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03) .

新型英语教师 篇8

关键词:创新型英语教师,农村高中,培养

“创新型教师”是伴随创新教育应运而生的。美国学者史密斯 (R.Smith) 认为, 创新型教师, 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 并且有独特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 (马美立2011)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求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 把农村高中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也是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这也要求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走创新型教师之路, 心怀改革创新高中英语教育的强烈愿望, 肩负自身的教育责任,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提高其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培养现状

为了更切合实际地分析浙江省奉化市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培养现状, 笔者随机选取了我市72 名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教师占总人数的16.7%, 女教师占总人数的83.3%。发放调查问卷72 份, 收回有效问卷72 份。

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对“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这一概念有基本了解的教师占71.2%, 完全不了解的教师占11.9%, 比较了解的教师占11.9%, 完全了解的教师占5%。

(一) 创新需求薄弱, 缺乏自觉的开拓精神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 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多地是来自于教科书和相应配套的教辅材料, 他们对教材的把握已经能够满足农村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和日常教学。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已有自己的定式, 如果没有内在的创新需求和外界因素的刺激, 很难改变现状。数据分析显示, 73.8%的教师认为自身的创新需求较弱, 跨学科创新能力不强。69%的教师认为自身严重欠缺自主的创新意识和自觉的开拓精神。

在问卷调查中, 笔者发现83.3%的教师认为自身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本专业, 很难将英语研究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相结合, 为农村高中的英语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存在很大的障碍, 这种阻力更多源于教师自身。就像多米诺骨牌,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师创新需求薄弱、创新意识淡薄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学术论文创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创新。

(二) 创新氛围不够浓厚, 创新动力不足, 创新持续时间短暂

在问卷调查中, 57.1%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科研或者教研方面的创新是受外部物质的激励而产生的。因为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创新会对职称评审有所助益。64.3%的教师认为, 自己刻意地追求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的数量而忽视科研的质量和学术创新的内涵, 缺少一种真实创新的文化氛围, 或多或少忽视了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当然, 他们也意识到刻意地关注物质奖励会滋生不良的学术风气, 也会影响日常教学工作。这种错误的观念并不能促使他们长久地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 反而影响了他们创新动力的增长和创新氛围的营造。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看来, 90%的教师认为无论是日常教学中的创新, 还是学术研究上的创新, 都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 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师应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 去研究有价值的问题, 去寻找能真正培养出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动力, 而不是被外界物质所诱惑, 失去创新的原创性。

二、培养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必要性

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直接参与其中的, 同时对所在学校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刘茂玲2015) 。在问卷调查中, 93%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教师。当今社会要求人全面发展, 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专业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不仅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朝着具有创新素质的专业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促使教师要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培养学生, 可谓任重而道远。

随着高考英语的不断改革, 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除了关注英语课堂教学或教材的语言特点和知识结构外, 也要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 开拓自己的胸怀, 去研究农村高中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去探索农村高中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 以及他们独有的高中英语学习和成长经历。

三、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培养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国家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在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占据着主体地位。

(一)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要培养创新型学生, 就需要创新型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在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学中,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沿袭他们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很少有人会选择在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标新立异。高考、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创新意识, 从而使他们在日常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中失去创造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95%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认为, 学校作为教师温暖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 应该对那些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方面提出改革和创新的教师予以鼓励, 用包容的心态接纳他们, 给他们更多人性化的支持和理解。

学校在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 可以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结合教师日常教科研方面的成果综合评价, 鼓励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创新激情, 用一定的奖励机制促进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写学术论文、做课题, 去建设选修课, 从而培养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 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学术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8%的教师认为, 如果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教师自身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去努力。只有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学术观, 教师才能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避免在学术和科研中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

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自身的学术研究和科研方面努力, 无论是一个课题, 还是一篇学术论文, 都需要有学问的积累, 需要教师具备广泛的阅读量和较高的文学素养。在学术科研上, 需要教师有耐心, 能够慢慢去钻研和积累。

(三) 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培养自身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求新意识、求真意识、变革意识和问题意识等 (贺2014)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高中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农村高中英语教师要学会和学生互动, 积极探究学生的创造力, 发现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造热情。启发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创造性思维, 需要借助农村高中及其英语教师所具备的改革创新意识和无限的创新勇气。教师除了专业知识以外, 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 熟悉学生的思想动态,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85.7%的教师认为要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要学会思考, 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 想要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除了拥有英语专业知识以外, 还要具备充实的理论知识, 充实教学储备, 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比如,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的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中有一篇课文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就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教师在教授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和贯穿全文的线索时, 必须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一些说法。创新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 要学会去接纳对教学和创新有价值的新文化和新知识。

再比如,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 的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就介绍了西方的各种节日, 包括复活节、狂欢节、万圣节等, 这也促使着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不断地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语言知识, 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结构, 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各国文化素材, 帮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学习, 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90%的教师认为如果想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除了要完善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外, 还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农村高中的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而言,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英语学习热情不足。这对于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借助多种媒体进行课堂创新, 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创新型教师热情洋溢, 善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自己的教学, 更直观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教师既要提升自己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能力, 又要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课堂, 在课堂上收放自如,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贺瑄.2014.培养创新型高职英语教师浅析[J].教育理论研究, (6) :86-87.

刘茂玲.2015.通识教育视角下创新型复合英语教师培养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48-50.

新型英语教师 篇9

教师角色既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 同时也包括含着社会所期望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 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 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新课程标准的确立, 无论是从世界发展趋势看, 还是从我国新课程的发展要求来看,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培养新型的语文教师, 因此就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1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一些语文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思路, 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设计教学, 是完完全全的课程管理者, 课堂的“霸主”。这样的语文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剥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 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另外, 教师似乎更青睐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知识占有者, 成为知识的“传声筒”。

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 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淘汰的,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与以前不同的是, 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不应以灌输为主, 而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老师对学生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给我背!”“给我背”说明老师以领导者的角色出现, 没有以学生为主, 是老师强迫学生背, 学生会对学习有兴趣吗?当然不能。如果这句话能变成“和我一样背”或学生说“我要背”, 也许就能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为主, 不是以老师教为主。作为引导者,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 他要积极地观察, 认真的引导, 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契机, 及时地推波助澜, 正本清源, 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作为引导者, 教师并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引导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语文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尤其是基于语文学科人文性这一特点。语文教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责任心, 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 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

2 教师作为真诚的赏识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优点与亮点。

在以往应试教育教育体制下, 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教师赏识的是那些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 似乎成绩好便一切都好。教师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那些所谓的“好生”身上, 而忽略了那些发配在偏远角落的所谓“差生”。似乎好生便一切都好, 差生就什么都差。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好生出类拔萃的成绩有时似乎并不能掩盖道德的缺位, 差生一塌糊涂的成绩有时似乎也并不能遮蔽品德的闪光。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 因为文化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不是唯一的指标。除此之外, 教师不仅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要赏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3 教师作为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领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 而更多的是要引领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独立处理各种信息, 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因此, 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一环。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的能力, 会直接作用于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语文教学中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 使之成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 不能用单纯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启发, 不能只强调容量, 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 使之为学生提供新知,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思维, 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做深层次的思考, 从而实现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整合。教师也不应是多媒体的消极执行者, 而应是直接的建构者和参与者。语文教师应当是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领者, 要在语文课堂中身体力行教会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鉴别、梳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4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 对于一个人来说, 学习是生活, 学习是工作, 学习是一种责任, 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不再只是受教育者的任务, 也是教育者的任务。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指责, 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新生代的历史重任, 理应成为终生学习的先导。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要想把语文教学艺术化, 教师就必须将自己的一桶水变成长流水, 就必须把寂寂无声的死水变成潺潺流淌的活水, 就像是一个随时都有活水流出来的自来水龙头, 不管学生什么时候要用水, 要用多少水, 都可以自如的流出来。而储存活水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只有不断学习, 猎取各方面的知识, 让自己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 才能在教学中需要的时候从自己储备的知识仓库中信手拈来。因此, 新型的语文教师必须是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的实践者, 要不断加强文学修养, 要经过良好的职前训练、妥善规划的实习以及持续不断的在职进修, 才能日趋成熟。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新型的语文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的参与教学实践, 调整教学过程中的错误的或失当的角色定位, 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赏识者;成为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领者;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语文教师在教育舞台上的历史定位将发生质的变迁。分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如何重新定位, 认为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赏识者;成为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领者;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关键词: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1.

[2]傅国亮.走向理想课堂——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基本问题透析[M].北京:人民教育编辑部, 2005, 10, 10.

[3]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新时代呼唤新型教师 篇10

新时代呼唤终极关怀型教师

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素质结构上是截然不同的,其教育内容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无论它们之间有多大的差异,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相通的,这就是它们都首先是培养人的活动。人和各种人造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仅和一般生物一样,有各种生命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具有非常丰富的生命内涵,有思想、有追求、会思维、会反省,这就决定了培养人的过程和制造物的过程有着本质之别。制造物时制造者只要遵守一定的技术规范就可以了,而培养人时教育者不仅要遵守一定的技术规范,而且要关照受教育者的生命体验和生命质量,体察其情感和思想状态,自觉适应其生命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潜能,教育活动才有望成功,教育者的价值才能实现。简言之,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必须首先把受教育者当人看,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来看待,尊重他的生命需求,关注他的生命质量,使教育变成促使他丰富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质量、体验生命价值、感受生命快乐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教书育人,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外,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则是要关心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而不可使教育活动损害其生命健康,教育质量影响其生命质量。道理其实很简单,失去了生命质量,追求学习质量就失去了终极意义。但可惜的是,长期以来受我国用人制度、政绩观念和应试教育评价体制等的影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被严重异化,全社会和教育内部几乎都把目光紧紧盯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上,而较少有人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致使教育成为危害学生生命健康的无形刀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唯一的任务就是无休止地教育学生苦学,废寝忘食地学,甚至希望学生全天候地学,以博取所谓的高分。于是学生眼睛的近视度逐渐增高了,腰背逐渐弯曲了,身体逐渐消瘦了,性格逐渐变得内向了,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困惑与怅惘。这种无限度地付出换来的结果是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度摧残,给学生性格和心灵带来的阴影更是终生难以抹去,即使有少数用牺牲今天换来明天的学子得以如愿,而大多数学生却带着无限的伤痛和惆怅走向社会。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还能持续多久!

残酷的教育现实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想要的?教育工作者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把对教育质量和生命质量的追求统一起来,使教育同时成为促进身心发展和建构快乐生命的手段。值得庆幸的是生命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新鲜经验。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到生命教育理念的提出,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到关照学生的生命质量,无疑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巨大超越。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张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更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和灵魂所在。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学者谷口雅春、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相继提倡生命教育以来,生命教育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逐步实施。近年来在国内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湖南、北京等省市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生命教育实践和研究活动,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生命教育实践的展开迫切呼唤终极关怀型教师的诞生和成长,这样的教师用生命教育理念来指导和整合教育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发展,而且把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终极追求。

新时代呼唤学习型教师

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文化创新空前加速和学术综合化发展趋势日益凸现的时代,社会变革和文化创新的加速使得知识更新的速度也空前加速,人类终于迎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要使自己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此同时,当今学术发展综合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也使学习内容变得日益广泛和多样化。而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传播人类文化为使命的教师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不仅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在不断更新,而且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也在不断变化,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更是不断创新,靠学生时期积累的知识来应付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持续改革,教师只有自觉地学习,不断地学习,终身地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先进经验,学习所教学科的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

教师学习不仅需要自觉的意识,更需要提供合适的条件。社会和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学和继续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包括激发教师学习的动机,保障教师有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资源,釆取便于学习的管理措施。只有当教师的学习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教师的学习愿望得以充分实现时,才有可能使全社会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实现全社会的学习愿望。总之,做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到老,教到老的学习型教师,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教师理应为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树立榜样。

新时代呼唤研究型教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改革,许多教师深感书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难管,虽加倍付出,却很难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许多教师还缺乏研究的能力和习惯。教育是异常复杂的活动,教育对象的多面性(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差异性,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和统一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适应性,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和多环节性,教育情境的多变性和生成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教育空间的延伸性和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教育环境的变化性和复杂性,无不体现出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一节课对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无论他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对每项教育工作进行具体研究,采取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策略和措施,并在教育过程中适时调整,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否则,不加研究,一概采取一成不变的习惯方式来应付条件迥异的教育任务,势必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许多教师缺乏研究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自然不能适应教育工作复杂性、创造性的要求,其深感书难教,学生难管,也就不足为奇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具备研究能力(不管他是大学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甚至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则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适应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教育必须不断改革。教育的不断改革正是教育工作时代性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当前无论是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还是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贯彻落实这些理念和目标,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创新型、合作型、个性化的人才,势必对教师的教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只有深入研究这些课题,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以基础教育为例,基础教育新课改在给教师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例如,开发校本课程,选择选修课程,落实三维目标,二次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转变教学方式,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等,给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是大势所趋。对于教育教学研究,大学教师有较为自觉的意识,也有较强的能力,而中小学教师却有不小的思想障碍。一是不少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定课程方案的被动实施者,而不是参与开发者。他们往往把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等同于教学内容,把对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内容的复述等用于教学过程,缺乏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再处理、再丰富、再拓展的意识和能力,也缺乏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他们往往认识不到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性而采取简单照搬教材或他人现成方案的消极态度。二是他们几乎普遍认为自己不具备研究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条件。他们往往把教育教学研究看成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事,认为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做到。实际上这种实践层面的教育教学研究也并不是只有专家才能做到,中小学教师也有不少有利条件,如比较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而这些都不是专家们的长项,中小学教师只要树立自信,善于学习,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采取客观的态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就能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促进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众所周知,像斯霞、李吉林、魏书生、任小艾、于漪等著名教育专家就是依靠教育科研和实验从中小学教师中脱颖而出的。总之,新时代需要研究型教师,研究能力是教师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新时代需要发展型教师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它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时代,它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它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受教育者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时代还是知识爆炸和终身学习的时代,它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学习能力。除此而外,增强身体素质,发展非智力因素,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形成现代人的意识,仍是当代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发展型教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践行这一理念,首先要求教师要自觉转变角色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其次,要确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如建构主义教学观,认识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过程。再次,要选择运用能较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如掌握模式、范例模式、程序模式、情境模式、互动模式、学导模式、发现模式、探究模式等。最后,选择使用便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研究法、陶冶法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坚持能力本位,充分利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时代呼唤开放型教师

当今是经济全球化浪潮持续高涨的时代,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的时代,这种发展趋势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国际理解与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工作者思考问题要有国际视野,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成果,尤其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为此了解一些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与此同时,教育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实现与社会的持续对话,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思考教育问题时必须联系社会背景,分析社会需求、条件和影响,而不能就教育问题谈教育问题。例如分析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就必须全面思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此外,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因此,教师要具备协调沟通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教师要有开放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视野,具有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做一个开放型教师。

新时代呼唤反思型教师

新时期国际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国都把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该能够进行研究并成为反思型教师几乎成为各国教育界对教师的共同要求。教师的成长需要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路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教师的学习是在自己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教师不仅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更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经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反思,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的潜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反思也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教育问题的专家。只有善于反思的教师,才能改变依赖外部权威、听从别人指导的被动局面,成为真正自主和成熟的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生活在当今,就是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见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反思使教师潜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智慧得以激活,成为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样需要反思型教师。反思是一种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反思型教师严以律己,精益求精,期待成长,从不自满,这些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和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有论者认为,反思型教师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有较多的人生追求,善于进行人生规划,是一个事业成功者。(2)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善于反思,是一个自觉反思者。(3)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勇于批判,是一个行动研究者。

要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应在持续对话过程中逐步实现:(1)与文本对话,开展自我反思。教师通过阅读书籍尤其是理论文献,和作者进行对话,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借鉴有益的观念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水平。这其实也是自己新思想与旧思想对话和斗争的过程。(2)与课堂对话,与学生对话,开展教学反思。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达成?在多大程度上达成?有哪些目标没有实现?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否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原因何在?等等。(3)与教研对话,开展同伴式反思。通过和同事相互交流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使自己快速成长。(4)与科研对话,开展理论性反思。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升自己的理论思维水平。(5)与网络对话,开展引领式反思。教师借助网上论坛、教育博客等载体,与名师名家对话,提升专业反思水平,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选择,如写读书笔记、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札记、写教后感、同伴交流、参与课题研究、网络拜师、博客交流等。

如何做一名新型化学教师 篇11

关键词:新型教师;综合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观;终身学习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传统的“专一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求,“走向综合”已成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科知识内部的综合,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已成为新教材以及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这就对教师原有的单一化的知识结构及传统教学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势在必行。做一名新型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把教育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

把教师视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取得一点成绩就自我满足,不思进取。而如果教师把这一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教师就会不断努力。传统的教学评价偏差,导致教师的自我评价也出现了偏差。不少教师以为好教师就是学生取得好分数,升学率和优生率高,其他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无关紧要。对于学生方面,教师往往把学生理解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存储器,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潜在发展能力的学习者,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育。总之,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只能使教师抱残守缺、循规蹈矩,而无法与时俱进。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新课程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及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于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在这里,师生的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再符合现实。新课程与过去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和教参,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立场和职责的转变。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更新非常快,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兴产业大量涌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绝不应把目光死盯在几本教材上。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科的教学大纲宽广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三、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

真正的教育者还必须有丰富的情感。做好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去。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明灯。尤其在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这些学生,教师的爱心表现也各不相同。在锤炼学生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特别要下工夫。另外,使学生摆脱自卑,增强其信心和勇气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教育。

教师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深情融化他们的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具体来说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对一个好的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

2.教师的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

无数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要容忍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曾经有个学生因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顶撞了老师,而这位老师没有任何解释,只给他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学生看了这首诗,沉思了良久,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缺点。

3.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

有一位教师在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某个问题时,没有讲清楚,他马上就在一个学生的目光中看到了迷惘,他觉着辜负了孩子的信任,自责自己备课的疏忽。多年来,在他的面前一直浮现着这双迷惘的眼睛,这使他深深地愧疚,暗下决心,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总之,教育是超前的事业。教师必须具有完善的能力结构,具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有科研能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应转变,逐步由“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既要掌握人文知识,又掌握科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多读书、多用书,刻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将知识的学与用相结合,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教师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只有当教师自觉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学生的完善与发展。而提升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正是要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促进教师的智慧发展,是一个逐步将外在的知识、文化转变为自身内在的素养的过程。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做一名新型教师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新型英语教师 篇12

何为创新型教师呢?

首先,创新型教师应该有很强的人格力量:豁达自信,兴趣广泛,襟怀宽广,热爱真理,志向高远,不拘一格,富有批判精神,锲而不舍,意志力强,能不断超越自我。

其次,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实行教学民主,唤醒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最后,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艺术:思维敏捷而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严谨而不乏幽默感,执著两不乏灵活性。

所以,“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为人之师者的信条。但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努力,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履行创新教育的职责。

一、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教师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质疑如何处理等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在不少人看来,发明创造只是少数名人名家的专利,其实,创造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我们真的无法预料在课堂上是否坐着将来名扬中外的天才,你的学生也未必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成就,但作为教师,都应该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善待每位学生,重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思想火花。须知,学生未来的点滴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想火花。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当他坐在鸡蛋上孵小鸡时,又有谁能想到他会成为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创造的发明大王呢?

陶行知先生也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每位教师铭记:“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掌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二、教师必须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爱好和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他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和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的一点即要教师在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新。

三、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是使学生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创造力获得培养的重要条件。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45分钟满堂讲的作法已不多见,但仍有部分教师长于此道,急于表达,甚至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极少给学生留下思考、探讨的余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呢?

四、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的发明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的,质疑为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巴尔扎克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由疑而思,由思而判,追根寻底,释疑求真。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五、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就是提出的观点、想出的办法,新奇而不落俗套,有创新。教师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一定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在一次看图写话时,面对画面上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的男孩写道“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哥哥在浇水”。而同样是小学教育,在美国,老师让学生为同一个故事每人编三个不同的结尾。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前者是用框框束缚住了学生,而后者则是在鼓励学生创新。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每个教师应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懂得不唯书、不唯师、不迷信、不盲从、不拘泥于现成的方法与答案,而要大胆思维,善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

总之,“科学的生命在于探索,人类的生命在于创造”。创新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真正做一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者。

上一篇:顺应学生论文下一篇:抗炎免疫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