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

2024-08-08

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精选8篇)

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 篇1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

一、设计思想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作为新课程实验教材上海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整个必修课程的意义。该节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可操作内容,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另外,初看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过程、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即充分理解“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又能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并初步形成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态度,是打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的第一炮。

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准备好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觉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第三、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我花了近3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诸葛亮“空城计”等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

/ 9

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对信息概念的理解;

2、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时间:40分钟

七、教学环境:

(1)硬件资源:多媒体室、电子白板或投影仪(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相关的教学资料(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感觉剥夺实验、诸葛亮空城计故事等)

校园网论坛(供师生在课外继续进行交流)

/ 9

八、教学过程

Ⅰ、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7分钟]

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三到五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因为是第一次教学,还没分好学习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获取物质)、火石(获得能量)、指南针(获得信息)。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二大要素,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以及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了。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人类的物质与能量的前提下,缺乏信息将会怎样呢?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2、亲历感官剥夺(设计意图:初步理解维纳的观点,感受信息的重要性)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由两个学生一组到前面来,一个同学表演一些简单动作,让另一位蒙上眼睛的同学猜那位同学做是什么动作?经过多组实验,结果这些同学都不能准确猜出对方做的什么动作。

[教师活动]:睁开眼睛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因为闭上眼睛切断了视觉信息的来源,就不能接收到视觉的信息了。

/ 9

[总结]: 由原始森林生存实验与感官剥夺实验,总结出结论: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Ⅱ、探究新知 [19分钟]

1、感受信息:

出示图片(下图),分析图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同学们对信息的了解,同学们能说一说信息的定义吗?其实信息的定义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特定的、公认的定义。

2、选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信息的说法

香农:信息(作用)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指的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维纳:信息(本质)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信息(内容)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学生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呢?

/ 9

(同学回答:树叶变黄,秋天到了;看新闻:可以了解各地发生的大事;气象云图:分析可以预测天气信息;谈论昨天晚上的球赛等)

[教师活动]:对,同学们说的很对,同学们说的这些呢有的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信息,有的是要通过加工后得到的信息。直接感受到的信息就是人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感受的信息,比如说眼睛看到的树叶变黄,耳朵听到的老师的讲课,音乐等。加工后得到的信息,就是人们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后获得的信息,再以不同的信息载体表现出来。如像刚才同学说的气象云图、报纸杂志等。

[教师活动]: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3、信息的基本特征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去体会信息的基本特征”。按照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真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1)普遍性、价值性

[教师活动]:刚才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知道了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已经了解和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现在咱们再举一个例子:教师用投影仪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却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美国“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买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2)时效性

[学生活动]:分析以下案例,探讨信息具有信息的什么特征?

/ 9

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3)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硬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把不同的目的盘发给不同学生。

[学生活动]:让这些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存储在里面的内容(信息)不丢失。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

(4)依附性

[教师活动]: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内容依附于文字,新闻、报道、气象信息依附于广播电视、网络、收音机等,老师讲课的内容依附于声音,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信息依附于载体上的现象吗?

[学生活动]:(讨论)古代的“烽火传情”,海报,黑板报等等 [教师活动]: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的事例呢? [学生活动]:(讨论)找不到。[教师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的依附性)。

(5)真伪性

拓展训练:[教师活动]: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特征。

Ⅲ、课堂练习[3分钟]

1、请将下面有关信息特征的资料连接

A信息的时效性 a课程表和时间表

/ 9

B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 b大家一起看球赛 C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 c《功夫》影碟 D信息的传递性、共享性 d找路时,使用旧地图

2、脑筋急转弯:李先生看到报纸上一则信息“今明两天到金鹰家电市场购买空调1台可获得350元优惠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购买,却被告知不能享受优惠,为什么?

(因为他过期了,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Ⅳ、课堂小结 [1分钟] 今天,我们共同参与了一系列的信息活动,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信息,了解到了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往往就是先机、是财富,要准确地把握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服务。接下来我们将利用整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处理各种信息的技术。

九、课后反思

这是初中升入高中后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感觉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太多,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有限而且更具有层次性。本堂课通过情境式引入以及对各类经典案例分析,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式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感觉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是第一堂课,学生在分组协作学习方面表现不够积极、主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十、课后练习

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B、书本中的知识

C、存有程序的软盘 D、电视里播放的足球比赛实况

2、下列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

A、读书以明理 B、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3、我们用福娃吉祥物来宣传和传递北京2008奥运会信息,这突出了信息的()A、共享性 B、时效性 C、依附性 D、价值性

/ 9

4、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请针对萧伯纳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6、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7、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特征。

附:板书设计 绪言

一、信息及信息的特征

1、信息的概念:

① 香农学说: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② 维纳学说: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类资源。③ 钟义信学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真伪性 点评:

本教案以贴近学生实际、喜闻乐见的案例入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活动为主线,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体例,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取得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归纳出了:从三种不同角度去理解的“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等知识点,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生活和技术以及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在做中学,寓教于活动,寓学于活动”的思想。本教案内容偏多,容量偏大,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校情、学情进行适当地取舍。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加强

/ 9

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加强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将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思想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 9

每月优秀教师点评采集信息要求 篇2

为保障学院教学质量,推进学院高职教学改革,督导室在每月《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中设立了“优秀教师点评”栏目,目的是发挥教师教学队伍中的榜样力量。督导室参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的精神,要求提供给该栏目的教师信息在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如下亮点:

一、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能吸收学科发展新成果,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备课准备充分,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对讲授课程及其相关学科知识深入了解,能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提出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化建议。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核方式灵活、恰当。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尊重学生,能与学生沟通交流,课堂气氛活跃。

二、实践教学

1.专业技能的提高作为高职教师基本素质之一,努力使自己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具备双师素质;主持(或参与)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在同类院校中居专业先进水平。

2.实训教学重视与区域社会及产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纳入教学的整体设置中,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密切联系,主动开设实训、实习项目;主动开展专业实训、实习基地;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教学方案,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3.动手能力强,积极指导学生获取“双证书”和带队参加各级各类学生技能大赛;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挂职锻炼,获取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实训教材,效益良好。

三、教研教改

1.积极主持(或参与)国家/省/校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或精品课的建设;积极主持(或参与)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策划或承担其工作项目,效果良好。

2.积极主持(或参与)在研教学改革课题(或科研立项),成果已被学院使用;主持(或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技术专利(技术发明)项目,主持(或参与)在研横向技术开发(攻关)课题效益良好。

“优秀教师点评”切忌面面俱到的总结式评价,只需择其最为突出的一、二亮点,描述事实,以30-50字分析评价,督导室核实、编辑修改后收入“优秀教师点评”栏目中。当月或近期有不受学生欢迎记录的,督导室暂不予点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备课教案 篇3

在表格中插入图片及艺术字,用“平均分配各行”的方法调整表格行宽,设置表格边框

教学目标:

1、会按照课本的详细步骤制作月历

2、通过自主学习及实践操作,了解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方法;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帮助的意识;增强学生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调整表格文字的对齐方式,用“平均分配各行”的方法调整表格行宽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深蓝易思广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1、谈话:大家都有生日,你的生日是哪一天?提问

你的生日怎么过呢?提问

那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提问

他们生日时,你打算怎么给他们过? 提问 你要记得准备礼物给他们。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大胆表达子女的爱。

比如父母是明年十月生日,这么长时间该怎样记住他们生日呢?我想了个办法

2、出示月历桌面,这是老师用WORD制作的月历,在上面标明了生日的那一天,把他作为桌面,这样,就能提醒我们记住了。

3、那么如何制作一张这样月历呢 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打开课件

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 篇4

随着教学设计学科的不断发展成熟,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规律、原则、理论方法不断得到认可并拓展到各学科教学领域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同样,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能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要求即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这一理念,结合教学设计自身发展所形成的原则方法,以形成独特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内涵

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以信息素养培养为核心的特点来探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可以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理解为: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总体目标,依据中小学生的特征、相关的教与学理论知识及课程要求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习者能力及需求处理教学内容,从而形成与学习者密切相关且能促进其积极发展的学习主题,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的教学条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预设学习者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困难并形成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等,对信息技术教学要素进行系统规划与修正的动态过程。[9]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特征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具有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即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研究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系统方法为基本手段,以教与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特征为出发点,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0]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其特殊的教学目标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得到了延伸与丰富。

(一)以提高信息素养为目标

信息素养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并备受关注,而且人们所遇到的问题远不止是依靠单一领域知识得以解决的,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从信息科学角度出发总结信息问题解决的规律方法变得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学科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需从信息素养的培养出发充分体现目标实现的方法与途径。

(二)受客观教学条件的制约较大

信息技术学科以信息科学为依据探讨信息加工与处理的原理方法,而除了确定所要处理的问题外,信息的检索、获取、加工、交流、表达、共享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大都依赖于技术平台才能得以实现,另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不断丰富,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学时有限等等诸多客观因素都制约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学设计中能综合考虑各种客观教学制约,从实际出发探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学习主题的选择是关键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信息技术学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要体现在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上,即解决的是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好的问题。由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主要通过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注重过程体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相应任务、问题的选择显然是学科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选择和他们密切相关、能引起他们兴趣且能促进他们积极发展的学习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先决条件,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四)信息问题解决思路的相对稳定与解决方式的丰富多样

在信息科学的指导下,人们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与规律步骤相对稳定,然而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不断丰富了使用技术手段处理信息的方式,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在信息科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追踪和比较分析各种问题解决方式的优劣,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问题解决方式予以呈现。

(五)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联系密切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是当代教学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该学科教学与学科及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联系密切。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需密切关注教学科研的发展,以不断完善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在主题1 中介绍了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学习建议,以使学习者能对课程整体有初步的认识与把握。在主题2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为信息技术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学习提供简要参考。主题3探讨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希望通过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思考相应的教学问题及对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更多的学生能从信息技术课堂中获益,促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3]信息技

理[EB/OL].http://. [4][5][8]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变了吗?(义务教育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5-16):15-25.[6]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EB/OL].http://.

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总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 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引入: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思考 :

1、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教师资格面试备课及教案写作技巧 篇6

众所周知,教师资格的考核已于2015年开始步入国考的行列,我们暂且不说笔试的备考如何,我们先来对面试中如何快速备课展开一系列的畅想,毕竟在这群考生当中,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最担心此类的问题。

抛开回答固定性问题以及答辩的环节,也就剩下了在整个面试中最重要的环节——试讲。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十分钟,在这十分钟内就已经能判断一名“新生”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可歌可泣的教师,那么要想在这十分钟内出彩,就必须要把握好考前的备课时间。

首先,当我们拿到题目时,千万不要因为练习过而窃喜,也不要因为陌生的题目而伤感。我们要做的第一点要头脑清晰,要很快地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在脑海中有初步的设计,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再以重难点和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它们进行整个内容当中知识的建构,设置合理的学生互动、板书以及能够体现本节课特点的练习题。

其次,按照我们先前的建构一步一步地进行脉络的梳理,相当于是在一座已经具有骨架的房子上添砖加瓦,同时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偏离开我们设置好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当然整个教学环节的中心以及主体也是不能忽视的。

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一课中,可以先做以下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是否可以设计一个比较具象的实验进行验证呢”“在具象的实验结束后,试问学生能够发现什么?或者存在什么样的疑问?”“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与探究?”“求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是否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等。

再次,“添砖加瓦”后,要精心地在课程开始前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因为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然这也说明教师的想法以及职业本位上的特殊性,很容易抓住考官的眼球。

最后,这不是一点的问题,而是亮点:一是把脑海中的脉络形成一个工整、干净的教案;二是多多去练习,勤学苦练必然是没有错的,尤其是在专业的人做指导的练习中更能够避免一些致命的问题。

总之,整个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头脑的战争,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导入的技巧,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独具匠心,各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以及板书内容等等相关,同时要注意你的修养以及驾驭能力。

中公讲师马超飞解析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如何有效利用备课的20分钟?

教师资格考试实施全国统考后,从考试形式、考生范围、考试科目、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报考资格、成绩年限、发证时间及证书有效性等九大方面发生变化。改革后的教资考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师的准入门槛,这一改革相信对我们的考生来说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顺利进入面试的考生们,应该百分百的打好面试这仗,如果笔试失利的考生,也不要气馁,拿出百战不殆的勇气和胆量,相信下次的成功属于你!

如何打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这仗呢?希望所有备考的考生清楚备考的任何环节都是我们能够提高的。比如,备课、试讲、答辩、内在及外在等等。备课是所有考生最基本及最重要的准备阶段,做好这一环节才能有的放矢。那么,考生首先了解备课的三样东西:备课样纸、备课纸及准考证。而备课样纸给考生提供的三方面内容:题目、试讲内容和试题要求,这些是考生备课时必须了解和熟知的。备课纸是考生依据备课样纸的试讲内容和要求来书写教案的。

备课时间短且有限,如何利用好备课的20分钟要求呢?整体上教师资格面试的备课时间分配,需要考生合理把握和分配。中公讲师刘维静以表格的形式给大家从步骤到具体做法进行展示:

所以20分钟的备课,考生们不仅要做好备课要求,同时设计和检查好本课的要点。比如教案的结构是否完整、教学过程是否互动环节、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是否体现试讲要求等。做好这些要求,且以最佳状态和最自信的自己去应战,相信每一位考生将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中公讲师刘维静解析

中公讲师面试指导:如何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

我们知道,教师资格考试的备课时间只有20分钟,许多学员抱怨备课时间太短,重难点都缕不清,或者刚把知识点弄明白,时间就差不多了,还来不及练一练,就得仓促去试讲了。诚然,20分钟的时间确实有些短,但我们通过大量的练习,还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备课速度的。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备课能力呢?中公讲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学员应该了解备课的时间安排。我们将20分钟的时间分解开来做一个科学的分配,前三分钟可以准备梳理所抽篇目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用10分钟的时候设计教学并写出教案;最后七分钟可以自己练习串两遍。

其次,怎样能快速的确定重难点呢?平时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练习针对自己的学科找重难点,然后与教案对照看一下自己是否有遗漏的重难点,有了准确性之后,我们还要练习计时。逐渐缩短找重难点的时间,并提高准确性。找准重难点之后我们需要对整堂课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小组讨论、设置情境、问答法、实验法等。

再次,学习把详案转换成简案。因为每一学科都有其特点,结合学科特点,将逐字稿式的详案,渐渐变成简案,这样做的好处良多,一是可以锻炼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二是可以锻炼考生整理思路的速度和能力。

最后,学习面对简案用我们的语言将每一部分连接起来。面对着一份简案,怎么能用语言把它们都串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有些句式是可以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有些句式则需要考场上的灵活应变。当然,非常重要的还是要多加练习,每次练习的最后阶段,都要试着拿着简案将自己的试讲语言串起来,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能力。

总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公讲师相信,各位考生只要方法正确,并且方向准确,又肯于刻苦努力,那么一定会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中公讲师解析

教师资格面试辅导之如何备课

备课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很多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还要去进行备课,有时候时间根本就不够用,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备课呢?下面中公教师网小编帮广大考生整理了备课的几种方式,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考生顺利考试,早日一证在手!

第一,根据抽到的课题的内容确定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再以重难点为中心,围绕它们进行知识线索的建构,设置学生互动的主题,设计板书和精选练习题。这种备课方式粗放而又细腻,简洁而又有序,能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讲课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提高了上课思维的“层次性”和“宏观化”,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第二,可进行“脉络备课”,构建课堂大框架。所谓“脉络备课”,就是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围绕主要的学习环节进行板块设计,并有明确的设计意图。这种备课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有序地理清教学脉络,明确教学方向,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

第三,备课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安排清楚,相互要联系紧密,一环扣一环,并且要有整体性。备课中要思考学生可能有疑问的地方,试讲时要讲清楚“我觉得此处学生会有怎样的问题,因此我这样处理”。

第四,备课要精心设计引入课题的技巧。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聪明的教师往往在“导入”上匠心独运,多数老师通过“激趣”、“过渡”、“启发思考”、“激发认知冲突”等手段来导入。应试者可以发挥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的优势,可用一个吸引眼球的画面进行导入。

第五,在备课时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一方面备课时间和讲课时间都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可能耗费很多时间而没有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另一方面,课堂是动态的,是变化的,如果备得太细,可能会束缚了手脚、局限了思维,对于突发问题不能随机应变。因此,应试者应该积极运用、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智慧进行课堂即时备课,现备现用,使模拟课堂教学成为充分展现自己激情与智慧的舞台。

第六,面试前多练习,尤其是教学经验欠缺的应试者,务必在面试之前多演练。在较短的时间里备好课,再自己试着讲一堂二三十分钟的课(如果公告有告知多长时间就按多长时间练习),可找关系较好的朋友担任评委,然后根据讲课的效果再修改教案。多次模拟演练之后,必能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备课、讲课技巧,面试时也就会胸有成竹,并且不会太紧张。

中公讲师解析:如何写教案

试讲之前的教案应该如何完成?很多人在网络上搜索教案,弹出一大堆的东西,有些很复杂,有些又很简单。

严格意义来讲,我们写的不能算是教案,只能算是简案。

简案算是一个横空出世的词,主要是应对考试过程中,完整的教案写不完,所以才造了一个名词叫简案。那教案和简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标配的教案。

中公讲师温双双必须提醒各位的是,这个真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们来依次进行解释。

一、教学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下面给出了三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希望你彻底记住这三条,顺序都不要错)三条的顺序不能颠倒,内容缺一不可,因为它涉及的是新课改的理念问题。如果你写的时候没有这三个条目,那么在考官看来,你可能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理念的,这个就很严重了。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撰写策略

全国教师资格面试在12月份拉开帷幕,这对于很多通过了下半年笔试的同学来讲,已经从最初的欣喜中清醒甚至紧张起来过来,因为对于很多第一次参加面试的学生来讲,并不知道面试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对于教案的撰写也是一头雾水。教案撰写是面试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试的第一块内容。在有些考场上的考官会收上教案,边看教案边听试讲,所以教案还不得不写并且不能写得太差。因为一般来讲教案写得好不会加分,但是写得太差会降低考官的印象,从而降低面试分。下面中公讲师吕琴主要介绍一下教师资格面试中教案撰写策略。

一、教案组成

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块部分。当然有的教材里还有教具、课前准备等等,这些也是可以的。但是鉴于面试备课时间只有20分钟,而教具在试讲过程中是可以呈现出来的,所以中公讲师吕琴建议大家保留五部分内容就已经足够了。其中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教学重点包括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有时重难点可以是一个知识点。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包括“四部曲”,分别是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板书设计是试讲知识点的总体呈现。教学反思一般只需要写上这四个字就可以,因为具体的反思内容需要等到教学结束以后才能写。

二、教案难写部分

一般来讲,一次比较成功的试讲主要是完成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了。那么对于教案中比较难写的这几块内容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是教学目标。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少写;二是书写规范,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为学生也可以省去,行为动词如“背诵、了解、书写„„”,行为条件是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如“学生能在三分钟内对全班同学演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词全文,语气的停顿和语调的变化应与该演说风格一致。” 这里表达的意识是让学生背诵课文,但是它包含了上面的所有书写要素。在这里提醒考生:四个维度是相对原则,由于备课时间短,所以教学目标不要太多。所以行为主体、行为动词不要省。后两者可以不要太详细。其次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虑,一是试讲标题就是试讲的主要知识点可设为重点,二是看试题清单中的要求;教学难点一般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者对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识点,例如提升学生价值观目标就可以定为教学难点。最后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二是导入新课注意新颖性,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一分半钟。新授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逻辑性不能混乱,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要注意及时的巩固提高。最后是小结作业部分,这部分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切记不要让学生多读多算,要体现开发学生的创新性。

总之,教案撰写要详略得当,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案难写的地方。

中公讲师吕琴解析

教案书写之三维目标的确立及书写

对于写教案来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算难,但是一旦开始着手去写的时候又发现不好写,也不是不会写,就是感觉不知道如何在短时间内更好的把它书写出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对教案比较陌生不知道也不习惯去写,所以会不好下手。

二、不知道书写标准和书写原则所以找不到下手点。所以在这里中公讲师张国艳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三维目标的确立及书写,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一、三维目标的确立 三维目标主要有三个:

1、知识与技能目标(Knowledge and Ability)2.过程与方法目标(Process and method)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二、三维目标的书写(一)、书写规则:

1、学生是主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理解,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就不能用“培养”“发现”学生,或者是“让”学生怎么样,这都是老师为主体的表现,正确的应该是学生“理解”“掌握”“了解”等形式的。

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说出、列举、识别,解释、说明、分类、对比、归纳,检验、证明、尝试、模仿,操作、制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感受、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考察、接触、体验等”——“了解、体验、掌握、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关注、认同、接受、欣赏、称赞、喜欢、感兴趣;尊重、爱护、拥护,帮助;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备考指导:教案设计怎样写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分说课试讲,因此编写教案设计是每个面试考生都会遇到的,所以对于每一位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来说都一定要会写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五)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写教案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要会的,而且在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的时候也会涉及到教案的,那么写教案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这里中公教师网就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相关的问题,考生们一起看看吧。

1、请认真反思整个环节有没有围绕目标并最终实现目标

2、请认真审查教学重点(需着重讲的)是不是花了较多心思和时间,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有没有变得通俗易懂(注意考虑年龄段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3、请注意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理解的过程

4、教学中不能缺少启发、巩固,同时注意教学策略的应用。

5、教学各环节应注意衔接、过渡

6、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可预知,我们只能引导他们得出我们期待的答案!对于不是唯一性的答案,不用具体写。

7、语文教学教案注意朗读这一环节的指导设计。

8、注意初次写教案,应写详案!写教案时须需要注意到的事项有哪些,中公教师网在以上的文章中给大家讲到了,希望考生们可以了解一下,也希望大家都能写出完整的教案来。

如何对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补充、建议

新课程标准下的评课,要求教师既能发现问题,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的观念,又能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前目标设计、课堂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跟踪反馈等内容进行评价。

如何写教学案例点评:

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教案中间做点评,一种是在终了做点评。中间点评: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将会达到怎样的效果? 总评如何写:

1、教材简单评析,引用课标要求(一两句)

2、总体概括教学案例突出的特点

3、分点阐述其特点(一两句理论阐述,两三句亮点分析,结合教学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谈,注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评价客观,不说过激词语,最好能体现归纳能力)

4、如有可能,提几点建议,一两点即可。教案或教学片段评价内容方法:

1、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全面、具体、适宜,有针对性、导向性。

2、评教材处理。精心组织、处理教材: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如何撰写教案——教学目标的撰写

对于一名工程师来说,一份的设计稿能够凸显他的设计思想、理念、智慧和艺术。而同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人民教师也是如此,要想将教师的价值发挥出来,首先要有一份的教案。这也正是很多教师资格考试考生在面试当中遇到的窘境,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撰写教案,更别说是在20分钟的备考时间内完成一篇的教案。其实,教案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难写,只要大家掌握撰写教案的技巧和方法,20分钟写一份的教案是可以的,甚至可以不用20分钟。

教案结构。很多考生不知道怎么写教案,其实更多的是不知道教案写什么内容。所以,在写教案之前我们要知道教案的结构,教案包括什么内容。因此,在撰写教案之前,我们要熟知教案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其中教学目标又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四部曲: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教师备课:《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及点评 篇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课例中,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清楚地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条件。总体上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差异,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教学目标能与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资源内容方面,能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媒体,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表现形式基本合理,简洁明了。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任务的特点,既有预设资源,又有相关资源和泛在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能很好地体现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也能够有效达成。

一、电磁继电器评析:老师合理运用了信息技术来支持学生的有效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上,信息技术创设了适当的学习环境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有效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益。如:教学开始阶段利用录像,使同学们看到自动化生产线和高电压危险环境中使用了许多的电磁继电器,体现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拉近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之中利用课件展示、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做法,又使学生们迅速理解了继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尤其让学生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开展简单的电路设计,使同学们能在虚拟的环境下,在人机交互中应用继电器进行设计,不仅达到及时修正使用错误和强化正确设计的目的,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节课中,仿真物理实验室这一工具软件的支持是实现学生自主设计探究的关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益,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重新选择教学材料并确定了教学内容,使得《电磁继电器》的教学体现出一种生气,更加富有“时代感”。

专题一 语文备课与教案设计 篇8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语文备课的真谛。

一、教学性备课与非教学性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备课,从广义上说,教师的一切社会活动、认知活动都与教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狭义上说,教师的备课行为指围绕具体的某个课题的教学准备活动。好的语文教师的备课一般都包括教学性备课和非教学性备课。

(一)教学性备课

教学性备课就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狭义的备课,有时等同于教学设计。就是“目中有人”地备。是直接针对教学,直接针对学生学习的备课。语文教学性备课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整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做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一般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活动。概括起来,不外乎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三个方面。

1.熟悉教材

语文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其他教学工具都只能围绕着它加以利用。熟悉教材的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1)通览全册教材。备课前,最好能通读全部语文教材,至少是所教年级的教材,最重要的是通读所教的全册课文。通过通读,了解教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才能前后贯通,形成一体。

(2)钻研教材并熟读课文。内容包括:找准课文位置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考虑适合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3)补充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可以对教材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2.了解学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需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了解学生,既要有一般的了解,又要有特殊的了解。

(1)一般了解。主要包括:学生的语文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爱好;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能力等。对上述各方面,要了解共同状况,也要了解个别差异;要了解较稳定的情况,也要了解变化的情况。

(2)特殊了解。针对每一篇课文还要有特殊的了解。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希望的学习重点;可能的难点;兴趣点和触动点;与课文内容的相适应的经验;喜欢的教学方式方式等。

了解并记录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的反应,然后确定所教的内容和最佳的程序、方法。3.研究教学方式方法

确定了教什么和教给谁后,还有个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和课文的体类,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研究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课时分配;课堂组织形式和过程;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训练方式;板书设计;教学媒体的运用;和其他学科的配合等。

以上三方面就是语文的备课内容,也是教师向三个方面调查研究的内容。备课就是解决调查研究中的问题。

(二)非教学性备课 1.非教学备课的涵义

孙立权老师认为,非教学性备课就是“目中无人”地备。也即抛开一切教学因素(教师、学生、大纲、教法等),以一个普通鉴赏者和研究者的身份解读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这是准备“一桶水”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教师就无法在备课中得到丰厚的积累和灵性的启迪。比如,孙立权老师谈到自己备课《桃花源记》时参考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沈约《陶潜传》、萧统的《陶渊明传》、颜延年的《靖节征士诔》、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还有朱光潜、陈寅恪、曼海姆等学者的相关论著。这些资料不是直接为教学,而是为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

2.两种方式

非教学性备课又可以分为有意识的自觉式和无意识的非自觉式两种。

自觉式非教学性备课虽然“目中无人”,但毕竟“目中有文”。一切的备课都围绕着“文本”而自觉设计和拓展的。而非自觉式非教学性备课,其过程本身不但“目中无人”而且“目中无文”。当语文教师面对一个文本,会下意识地把个体的生活经历、内心体悟等看似与之毫无关涉的信息加以还原、萃取,以某种独辟蹊径的方式将其与文本解读相联系,产生的效果往往会令人耳目一新。如窦桂梅备课《我与地坛》九易其稿,有的是随时捕捉课堂的自觉式,有时是捕捉生活中的感悟的非自觉式。正是在结合非教学性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性备课进行多次修改,不断优化的过程。由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完全知识性的,包括更多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光有教学性备课是不够的,真像于漪所说,“教师眼睛如果只盯着一本教科书加一本教参,思路打不开,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新课标倡导“生动而有活力”的目标也包括这方面的要求。所以非教学性备课对于语文教学尤其重要。非教学性备课同时也是在职教师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语文教材的处理

(一)语文教材的概念、性质 1.语文教材的概念

“语文教材”的理解有专指、特指和泛指之分。“专指语文教材”指的是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特指语文教材”指的是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泛指语文教材”涵盖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在此基础上,可对语文教材的概念进行如下界定: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后文中所谈的语文教材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

2.语文教材的性质

语文教材的基本性质,指的是它所处的教学关系网络对其属性的特殊规定。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把握:

(1)既有多义性,又有导向性。

语文教材的作品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潜在着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的可能,因而,在教材的理解、运用及其效果方面具有多义性。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等又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语文教学序列组成的教学体系,具有集中的指向。

语文教材的多义性,要求我们承认和重视其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可能性;语文教材的导向性,要求我们重视其价值取向和系统安排。只有在二者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语文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2)既有目的性,又有中介性。

语文教材规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向和基本范围,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对教材的掌握,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语文经验、形成语文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语文的真正价值除了作品的信息价值,更在于其如何传播的言语智慧,所以选文只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种凭借,具有中介性。语文教材的目的性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为实现终极目的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语文教材具有中介性,教师在利用教材时可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二者的统一与结合,则是充分实现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二)语文教材内容、价值 1.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讨论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先得结合语文教材的编制辨清以下四个概念:(1)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

(2)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3)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

(4)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学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教学目标要落实到最终的教学内容之中,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

但是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这与数理化等学科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直接地涵盖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而“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的结果的描述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的使用就带有更多的能动性,语文教材价值在教学中具有了更多的生成性。

2.语文教材的价值

语文教材是为学生编写的,其价值最终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主要有思想感情教育价值、知识传播教育价值、技能训练教育价值。

(三)对语文教材的处理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程内容教材化,要处理好“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问题”。教材内容教学化就是要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中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应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新课改以来,课程专家们一致认为,教师不应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某套特定的教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的问题,一般可作如下的考虑:第一,看教材的编排体例或教材结构。第二,看教材的单元导语。第三,最为关键的,是教材的“思考和练习”部分。离开“教什么”的问题谈生成性是不可取的。

2.钻研教材的方法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要从教学的角度,根据教材实际和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特别的处理。虽说不排除个人的独到见解,但总的要求是客观的、务实的,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因此,语文教师钻研教材除了常规的阅读理解,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着眼教学目标

研究教材要着眼教学目标。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花大量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结果冲淡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跑题”,这是不可取的,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2)紧抓教学重点

教材一般对教学重点有提示,教师可以从重点处寻求突破,以重点为支点支撑整篇课文的教学,努力从重点处深入开掘。

(3)比较迁移

语文教材单元文章之间有共性有不同,要抓住特点,进行比较,扩展思路。3.创造性地处理

尽管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但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有自身的理解,加上使用同一教材的学生可能处在不同地域,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班级也要照顾到学生差异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科学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刘文东将教材处理的具体方法概括为“删、增、调、合”。

(1)删

删,并不是任意删除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语文教师根据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了解,适当地删除教材中过于繁、难、偏、旧的知识,打破教材的系统性,学术性,将一些简易的,实用的便于学生接受的知识保留;有时为了突出重点,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选择重点或学生最感兴趣且最有价值的知识达到有效教学。

(2)增

增,即增加信息含量,并对教材内容做适当扩充,延伸。有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比较遥远的内容,学生把握起来会有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背景等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好把握内容、思想。此外,语文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新课标尤其强调开放式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广泛开发教学资源,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适当增加内容。

(3)调

这里的“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联系的文本组织起来创造性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开展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比如,可以以主旨相似重组教材;以题材相似重组教材;以作家艺术特色重组教材;以课外文本与课内文本重组教材等。通过这样重组,各篇文章在文本信息的相互沟通、渗透、融合中可以获得整体效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深度、广度,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

(4)合

这里的“合”,即整合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有机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语文资源的搜集与利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资源的涵义、类型 1.语文资源的涵义

在传统的认识框架中,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构成课程的主要因素是课堂、课本、教师、学生等。其实,除此之外,社会、家庭、学校设施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小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它们同教材、教师一样,都是构建课程的有效资源。广义的语文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语文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如此看来,语文资源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来源;二是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条件。

2.语文资源的类型

语文资源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按照语文资源的空间分布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按照语文资源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根据物理性质和呈现方式,又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语文课程资源和隐形语文课程资源。

按三级课程管理可以分为国家语文课程资源、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和学校语文课程资源。上述几种分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都有交叉融合部分。

(二)语文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1.语文资源的搜集开发

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有些是现成的,但更多资源需要去探索发现并开发。(1)语文资源开发的领域

语文资源开发领域很多,单从开发内容看,可从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人文性课程资源三个领域进行开发。

(2)语文资源开发的途径

①筛选语文资源。语文资源应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只有那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才有开发价值。

②重视教师、学生资源。人本身即是最丰富、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行为体系等都是一种课程的范例。同时,语文“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既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消费者,也是开发者。一方面,教师应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人生体验有机融合,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课程资源。

③挖掘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最方便、最直接的资源,包括课堂教学、教科书、工具书、图书馆、实验室、班级墙报、校园文化等。

④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信息化资源。2.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1)强化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目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条件性资源不足和素材性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并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意识。尤其是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2)创造性地多次使用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是指灵活性地驾驭教科书,结合教学实际,可以通过调整教材编排顺序、增删调整内容等,使教学目标更好实现。

(3)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范围广泛,需要通过整合才能达到课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是解决用那些资源和怎么用的问题。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 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整合。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等资源。② 课内语文课程资源与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校外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庭、社区和自然资源。

③ 语文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

④ 语文课程资源与信息化资源的整合。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都属于信息化资源。

整合课程资源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利用过程中完成新的开发问题。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与语文课程培养目标一致;

二、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兴趣需求;

三、与教师的水平相一致;

四、因地制宜,考虑自身条件资源优势。

四、语文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一)语文教案与教学的关系

潘新和认为,“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方案,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意图、构想,对教材的理解、处理以及对学生认知状态的体认等,外化为具体的教学过程、步骤和行为,并行诸文字。”

从教案教学到反教案教学,是教师能力发展的必然。教案教学是新教师熟悉教学常规和环节的一个过程,但是任何教案都不可能和教学的随机性完全吻合。

教案的价值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可使复杂的语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和安排;保证教学过程条理有序;备忘作用等。

(二)教案编写的一般思路 1.单元教案思路

(1)演绎。抓住单元主要目标,从相关课文中寻求例证,进行演绎。(2)归纳。寻找单元课文的相同因素,进而归纳出单元的主要特点。(3)比较。对于风格迥异的文章,可以比较异同,深入把握。2.单篇教案思路(1)顺着课文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2)抓准教学主题。(3)选取重点展开分析。(4)适当设置悬念。

(三)教案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 1.教案的基本类型

教案的分类除了上面提到的按教学过程的长短分,有单元教案、单篇课文教案;还可以按教学内容分,有阅读教案、作文教案、听说教案、语文基础知识教案等;按教案的用途分,有课堂实施教案、微格实验教案、说课方案等。

2.教案的构成要素和编写要求(1)教案的构成要素。

良好的教案需要具备如下一些要素: ① 清晰而单一的课题; ② 正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③ 充实而恰当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④ 分配得当的教学时数; ⑤ 组织相宜的教学步骤;

⑥ 有效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讨论题和作业题的安排;讲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方法;辅助性学习材料的使用说明;和其他学科的配合;学习指导提纲的草拟;板书的设计;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检查说明等。)

⑦ 注明日期、教师、年级、班组。(2)教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教案编写形式多样灵活,各个教师都不相同。一般来说,要注意:教案要求完整的结构和流畅的思路,有清晰的条理,便于使用;另外还要注意空出部分版面,便于课中补充、修改和课后反思。

(四)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除了科学性和实用性之外,艺术性是教案设计的更高的要求。外在形式方面可以选用美观的字体、可以在重点处做醒目标志等。内容方面,教案的设计和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导入新课的设计

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富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设计。其主要方法有:

(1)联系旧知引入。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知识短文教学课。通过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要学的新知巧妙结合,形成积极的知识迁移。

(2)介绍背景导入。对于那些古文、外国的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的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走进文章。

(3)诱发兴趣导入。对于故事性或趣味性强的课文,诱发兴趣的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探求欲。

(4)问题悬念导入。教师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发思考,可以激发学生解释疑问的欲望。对于那些有悬念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激发情绪导入。对于情味较浓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抒情导语、音像手段、或联系学生经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共鸣。

2.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讲究提问的技巧要注意以下方面:

(1)抓住关键词语发问。语文学习要通过对文章语言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性。

(2)寻找比较因素提问。语文教学中比较因素很多,比如作者的比较、文体的比较、内容的比较、写作技巧的比较等。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变换方式提问。相同的提问方式学生会感到乏味。教师不仅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问,而且可采用对问、套问、曲问等多种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质量。

3.教学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多样的形式和技巧,但在板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板书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追求好的视觉感受;三是板书内容要少而精;四是板书内容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不应完全拘泥于教案。

4.课堂结尾的设计

好的教学,课堂结尾不应忽略。常见的结尾形式有:(1)归纳总结。这是最常见的结尾方式。

(2)画龙点睛。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于结尾处稍加点化,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3)尾首相应。前后照应可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

(4)比较拓展。适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可以拓展思维空间。(5)巧妙牵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习惯等向课外延伸,能达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课内的目的。

(6)引而不发。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发问、质疑、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

上一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下一篇:小学用电等安全排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