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如何备课

2024-09-14

新教师如何备课(共12篇)

新教师如何备课 篇1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为止。”这是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的一句至理名言。而传统的教学中备课存在着很多弊端,一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过于强调教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四是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五是过于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六是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学设计,忽视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教师要树立备课观,解放思想,挑战传统,大胆创新,扬弃“五环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多维度备课主要是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创建新教师文件夹,对备课过程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清理,也是上课前的最后一次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新课程备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吃不准”,二是“放不开”,三是“欠工夫”。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

树立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留思考;确立服务意识———走下神圣的讲坛,零距离接触;确立对话意识———建立对话系统,创造和谐氛围;确立发展意识———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2. 备学生,备全体

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主要备需要:尊重差异,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外在因素,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学习环境,家庭环境。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指导预习,发现问题,填写《问题评价表》。要知道学生的“双基”水平,包括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技能水平,还包括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能力等。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调整到高涨情绪状态。

3. 备目标、知识、技能

主要是全面理解新“课标”,清楚学科学习目标;掌握文本呈现的基本知识,同时要创新知识,运用知识,以及如何发展学生智力;掌握文本呈现技能和技巧,了解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深刻挖掘文本所蕴涵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成新的意义;借助各种可供利用的一切资源,丰富内涵,拓宽外延,提高效益。

4. 备多种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备课时要备多种教学情境。备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备思维情境,激发思维火花;备活动情境,提高学习乐趣;备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平台;备环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境。

5. 备自己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放飞激情,张扬个性,展示魅力。激情是创新的直觉思维,激情是情感的直接表象。有激情就显活力,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个性是一个教师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和灵性的折射。有个性就显灵性,就有特色,就有创新。魅力是一个教师人格、道德、知识、智能等品位的综合体现。有魅力就显形象,就有气质和风度,就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就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因此,教师应手段多元,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认识自我,长善救失,追求双赢;面向全体,充满信心,追求高质量;调整情绪,完整课程,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教学,提高艺术性,追求美的境界。

6. 备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学习是一个人通过经历或练习而得到的比较持久的身心变化,就是说,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以,一切学习都是情境性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设计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

新教师如何备课 篇2

根据主管教学十几年来的经历和教学常规的检查来看,目前教师的备课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教师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点较多,而关注课标(教学知识体系)的较少。

2、教师喜欢用现成的资料,也就是教辅材料,教师备课依靠教辅的,依靠网络资源的比例越来越高。

3、教案写得好的,课不一定能上好,而上课精彩的原始备课教案不一定就好。(上课与教案不一致。)

4、半数以上教师认为写在本上的教案其实就是一种形式,认为形式备课是一种负担。(形式是抄,实质上是“不动脑”,目的是应付检查)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1、提高教师对备课的认识。

让教师清醒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备课不仅是写在本上的教案,而且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及教学对策等等。

我们知道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对教材的钻研,有对学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设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还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这里的每一环节都是相当具体的,设计者通常需仔细考虑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如何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如何设计好讲授要点、课堂体提问、作业布置。

这些内容在脑中起初都是混乱而无序的,只有深入思考,对它们进行整合,使之清晰化、条理化、深刻化,才可以在授课时成竹在胸。

把思考所得书面化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

但这些都是必须的。

即使是一名成熟的老师,教学艺术也是无止境的,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后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收获,用教案的形式记录下来,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思考、完善,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教学的事。

因此,教案的存在很有必要性,不可能取消,

2、尽量减轻教师备课中写的负担。

减轻教师备课写的负担是有必要,一是对于那些能熟练掌握教学知识体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的教师,可以简案。

二是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不断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好教学同伴互助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使教师把备课不再当作一种负担。

3、加强教师对教学知识体系的把握。

每学期开学前通过教师学校的教材培训和教师的自学,完成对教材的通读,确定知识网络,用教学参考对照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难点。

4、加强集备。

在个备的基础上加强集备,个备对于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可以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因此,我校除有学年集体备课组外,还成立了音乐、体育、英语备课组。

5、检查情况反馈要及时。

学校总是按照惯例对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月常规检查,由于每次都事先打好招呼,教师很少会出现严重缺备或漏备的可能。

久而久之,大家似乎不再过多地考虑备课的质量好坏。

其实,老师和学生一样,大多数教师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太看重备课检查,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是多么希望学校领导在检查备课本时,能认真看看,给自己美言几句,对成功做法写上一点表扬的评语和激励性的评价,哪怕只是点滴的肯定也好,从中也能得到一点安慰、鼓励和满足。

于是每次检查后,我们都要在第一时间,召开教务会,对于备得好的教师给以充分肯定,精彩的做法和到位的地方提出表扬,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以大力张扬和推广,对有进步的教师,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对备得不太好的教师,尽量用委婉的话语给以启示和点拨,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指明努力的方向。

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备课质量

我感觉,如果检查教案,也向教师给学生判作业一样,给于是党的评语鼓励,也能改善教师备课的质量。

6、运用听评课方式,检查教师的备课效果,发挥听评课作用充实教师教学经验实现有效教学。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通过各种形式的听课,也非常有效的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加大听课力度,督促教师备好课。

7、进行备课评比,激励教师备好课。

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进行备课评比,激励教师备好课。

上学期,我校二、四年级学年组被评为学校优秀备课组。

这极大鼓舞了教师集备的风气,推动了学校备课的质量,进而促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一。

多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让老师们在备课思考和书写过程中享受愉悦、感受成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能够备好课,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指导幼儿园新教师备课【3】

一、新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师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还没有掌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备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拿来主义:重教参,轻思考

教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用书,其价值、作用不言而喻。

新教师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又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往往依赖教参上现成的教案。

一篇成熟的活动教案往往环节清晰、重点突出,作为参考借鉴对于新教师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师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无法深刻领会活动各环节设计的意图,更谈不上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了。

例如,许多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会忘记要说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教参的机械记忆,而不是将教参上的话经过深思熟虑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形式主义:重过程,轻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缺乏对教学目标明确地认识,教学过程只能是流于形式。

然而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认为只要知道整个流程安排就行了,他们急于把活动中的每个步骤罗列下来、熟记于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周全、安排妥当。

然而在对教学过程精益求精的同时,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常被忽视了。

这也是笔者曾经的亲身经历,刚工作一个月时,我备课笔记上的活动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活动目标一栏却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填写。

笔者就此问过许多刚工作的新教师,他们也坦言在撰写活动目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备课时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写好活动过程,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这样实际上就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

3. 本位主义:重教法,轻学法

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只想到教师该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幼儿,而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怎样主动学习和获得新的经验和技能。

例如绘画活动“我给老师画张像”,一位新教师在出示范画后的指导语如下:“你们看,他把整张纸都填满了,所以等会我们小朋友画的时候也要把脑袋画大一点,尽量把一张纸撑满。

剩下的地方是背景,也应该涂满颜色,可以画许多小斜杠,涂上朋友色,也可以涂成五颜六色,总之整张纸要涂满。

”这就像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留给幼儿自由创作的余地。

如果教师能运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肯定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另外,新教师由于对幼儿缺乏了解,在备课时也往往缺少对幼儿回应和反馈的预设。

许多新教师备课时会把每句要说的话都详细地写下来,但这句话对幼儿起到什么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说,却很少斟酌。

例如一位新教师设计的中班活动《我为祖国过生日》,在导入之后她开始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大家齐刷刷的回答:“过。”

“那你们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吗?”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记得我的生日是几月份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妈妈记得。”

“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问道:“老师,月份是什么啊?”这位新教师没有想到4-5岁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记住自己的生日,可以说创设的这一活动情境是失败的。

二、新教师备课的要点

新教师在备课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没有掌握备课的要领。

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新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1、备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在备课时要避免教师本位主义的影响,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促进其主动学习为宗旨。

这就要求教师活动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他们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达成活动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新教师应当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备课前要对全体幼儿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新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则需要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在理论书籍中不断地积累。

2、备活动

(1)制定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本次活动的目标。

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个别幼儿的需要。

完整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

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目标:①理解故事中词语:××、××。

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

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纲要》还分别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因此新教师应仔细研读《规程》和《纲要》,以此为准则,从中领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制定活动目标的基本方法。

(2)确定重难点

搞好教学,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也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难点。

①怎样确定重点:新教师在明确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应分析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

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②怎样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

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3)设计教学法

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要落实“怎么教”、“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

教学方法应包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考,鼓励创新;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教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等。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并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以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备教师

(1)组织语言

教育教学活动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

一位教师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新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才能让幼儿透彻地理解、明确地操作,达成最高的活动效益。

(2)设计教态

教师组织活动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

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

如果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幼儿就会感到兴致不高、无精打采。

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3)进行试讲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

为了更好地改进方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活动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临睡前默讲一遍。

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方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备课    总体原则    集体备课

备课对教师来说,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备课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备课环节也是语文课改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使课堂充分体现语文课改精神,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体味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为什么要备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怎样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进行精心备课。高中教师如何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需要老师积极备课,寻求教学的突破。教师备课时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该重点抓一抓备课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如果不备课,自己对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与重难点就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备课不充分,就无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无法积极倡导和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法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从体现。新课程编排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等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

其次,语文教师如果不充分备课,不事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埋头苦教,大汗淋漓,“低头拉车不认路”,则势必会把教学引入“死胡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如何,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安排,重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语文教师不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就没有总体把握,走到哪上到哪,随意挥洒,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我们虽然很忙,但并不能把备课这件教学中重中之重的事给省略掉。课上得好,只是一种现象的展示而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练功,精心备课,就是不断地自我锤炼。

二、备课总体原则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备课的总体原则是什么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标准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讲授、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语文课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等能力发展上。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读什么,怎样读,更要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备课时要重点思考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对教材的处理能否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能否激活学生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等。比如,山区的学生阅读与写作相对较弱,我就根据教学重点分阶段安排学生在晚自习前面十分钟出声读美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备课时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社会热点,课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写随笔,引导学生在读中思索,在写中理解。

(二)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教材之中,要有自己的解读、思考和钻研,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钻研,很难把一堂课上出新意和深意。另一方面,教师要大胆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先秦诸子散文和古诗词,我们在备课时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取舍教材,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如何将教师的讲析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之余体味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预设弹性化教学方案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自然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有详细的教学方案设计,而且在教学方案中预设弹性化的教学设计,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在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创造性。我建议,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有“弹性化教学预设”这一环节,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怎么样备课

(一)熟知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总纲领。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强调:(1)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教学策略。(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熟知以上几点,教师备课要备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课堂要怎么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准确把握语文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个体差异。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犯以下两种错误: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而对学生真正难以突破的问题,急需教师讲透、加强巩固的地方却因时间不够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如语文文言文第一课时的目标一般是疏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这两个目标本身设置并没有错,但是,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不同,如果一成不变地这样教学,就会出现第一课时吃不饱,第二课时撑太饱的现象。备课时,应充分了解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均衡布局课堂教学的密度。比如在高考复习虚词时,我们对“之”、“以”、“因”三个常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要做充分的系统总结和例题讲解,这样学生在复习时才能突破重点抓住难点,复习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三)备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强调要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是有约束的,它的前提是要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个误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教材中《人是什么》、《人生的境界》等课文充满思辨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透彻地读,在读中思索,在读中加深理解,而不是老师灌输地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起到什么作用。要预设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的行为一定要得到遏制。

(四)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都应“学得”与“习得”并存。语文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掌控在教师手中。语文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备课时要特别关注的。我认为,语文作业布置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语文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比如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语文教师若是急于求成作文布置太多,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抵触,这样最终适得其反。因此,在作文设计这块,除了写大作文外,我有时布置写日记,有时写一段读后感,有时写片段作文。同时,语文作业设计要因学生语文水平不同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语文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的重点。语文作业的设计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又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语文作业的质,主要是针对作业的难度和题型而言的。作业的难度应该是由浅入深的,教师既要设计一些基础题,又要设计一些提升题。作业的题型的设计既要相对固定,更要有所变化。要有相对固定的音形义等常规题型,要有背诵、诵读等必备题,也要有辩论、擂台等探究讨论、发散思维的创新题。作业的质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学生是否“习”有所得。

总之,语文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平台。语文教师备好课,进而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使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堂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在课改日益深入的今天,显得越发重要。

参考文献:

[1]福建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15,3.

[2]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篇4

新课程观念下如何备课?新课程标准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面旗帜作为备课引导。在备课中,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应遵循这一流程:备学生———备教材———备自己。

一、备学生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可以把备学生作为新课程下教师备课的突破口。那么,怎样备学生呢?我们可以通过测试、观察、调查和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学习动机、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可以据此考察教学目标的修订,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决定是否实施补救教学,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如教《赤壁赋》时,我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生的起步低,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很少。初中虽然学过苏轼的文章,但对苏轼了解甚少,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凭感觉来估计学生的起点能力,往往估计过高,随之而编写的教学设计,必然导致学生课堂上无法接受。因此,我备这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如下构想:首先,对苏轼的身世和文章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苏轼历尽磨难依旧旷达豪放的胸襟。然后印发自读提纲、相关资料,包括背景介绍、地理环境、参考译文,还精选一篇赏析的文章,对课文进行较为全面的欣赏。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留给学生时间,直到他们将文章熟读成诵。最后,把班级分组,以擂台赛的形式,按“字词比赛———朗读比赛———质疑比赛———抢答比赛———挑战比赛”几个环节赏析课文。我根据构想,实施于课堂,学生能自主感悟,倾心陶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

课本是课程的载体之一,也是实施课程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上演出一幕幕异彩纷呈的剧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精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研读教师用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编写教学设计。同时,钻进教材中去又要跳出教材。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那种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和现成的教案来教学生,是“教教材”的表现,是对教材功能的一种弱化和窄化,这样的备课只能把学生带进一条死胡同。因此,在备课中还要精选课外读物,选配有价值的习题作业,进行强化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备自己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是固定不变、无可争议的“圣人”“贤者”,是完美的象征。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我是教书者,你是读书者,你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永远是对的,错了也是对的;你永远是错的,对了也是错的。”这种“唯我独尊”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些教师永远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无法形成,也就缺乏了自我反思、构建教学策略的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已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应加强自我反思,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学策略。

既然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达到这一要求呢?

1. 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人的素质要得到全面发展,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在教育发展的趋势下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高备课质量。要知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新课改,了解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如果只是奉行“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的教学信条,我行我素,把课堂看成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复制知识的场所,然后,滔滔不绝地把嚼烂了的字、词、句、篇章等知识喂给学生。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违反了新课程观的发展规律。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应把学习只看作是被动接受或简单的适应”。

2.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要讲得少而精,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但并不意味着放松自己、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样,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甚至那些有难度的课文也不做必要的讲解,语文课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和满堂转。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对于课文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该讲的要讲透,该探究的可以学生探究为主。否则,课堂教学将演变为“放羊式”教学。

3. 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和课后反思。在授课之前,我们要对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比如,要反思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反思导语设计是否达到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效果;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分散突破;反思教法是否能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反思板书设计是否抓住核心、关键,等等。教师教学前的反思,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

新教师如何备课讲座--张佑仪 篇5

簸峡小学——张佑仪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此,我为本期加入到我校的新教师表示欢迎,祝贺你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下面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张友谊,是簸峡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参加工作已30多年了。我的工作很平凡,在村小工作过十多年后到完小工作,我教学的理念也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和更新。我认为要上好课,除了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外,关键是要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备课。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新教师如何备课》,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效果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得心应手。一说起“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

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多次聆听新老师的课,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失掉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3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等等。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唯一的做法就是,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认真备课。

一、备课的要求

(一)备教材

广义的教材泛指教学所用的一切材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练习册、课外习题集、课外读物以及教学挂图、卡片、幻灯片、投影片等;狭义的教材即指教科书。我们所指的“教材”都是狭义而言的。

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材地位、作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选练习和作业。教材是根据 课程标准规定的该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把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要点用准确生动的文字加以系统的阐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或对教材中实质性的内容没有吃透,上起课来必然穷于应付,教学效果不可能好。所以说,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主体部分。

(二)备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学生们在课堂上需要的是什么?①学生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释放。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才能得到激活和提升,在主体之间才能实现意义的相互建构,学生的生活里才会融入新的价值。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②学生课堂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富有挑战。人生本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猎奇是学生的本性。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③学生课堂上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渴望“自由”,乐于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适应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④学生对未来课堂的向往是“在线学习”。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与学科课程的 结合,使得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打破课堂的时空局限,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面对具有鲜活生气和灵动个性的学生,教师的设计和活动应更多地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只有学生精彩了,课堂才会真的精彩。

2.备学生,明确教学难点、深广度和容量。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谓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实际,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有些问题,教师主观认为学生是应该懂的,备课和讲课时不大重视,但学生实际知识基础恰好在这方面有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有些问题,学生容易误解,因而引起混乱,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并估计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了解学生实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历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批改作业,与学生交谈辅导,测验考试,课堂提问等,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同一年级不同的班相同的教法,学习相同的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会有不同。所以在一个班可能受欢迎,另一个班可

能反映内容太浅,信息量太少,吃不饱。因此,应了解和根据所教的班的学生实际,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依靠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我们还会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教师 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课,写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懂装不懂”。

(三)备教法、学法

何谓“教法”,它是指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的工作方法。学法则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教法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

教法和学法统称为教学法。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老师的教法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发挥作用,而学生的学法是在老师教法的指导下,通过教学过程来形成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它们有机统一,并生并存。它们的区别因为它们的紧密联系而并不明显,并且同一种方法,有时既可以做为教法,又可以做为学法,比如:发现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因此,不少教师常常无法明确区分教法和学法。笔者认为:主要体现老师思想行为的方法即为教法,而侧重于表现学生思想行为的方法则为学法。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虽然也有“教法”和“学法”之分,但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教法”方面,单纯的关于学法的理论探索或经验总结并不多见。所以在通常的认识中,我们大多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法”。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还有一些特级教师所创造的独特的教法,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等。

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法、学思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学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等。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大搞题海战术,重复性作业,虽然学业成绩也能有所提高,但这种以牺牲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为代价的短效行为,从长远意义看,得不偿失。学会学习不仅是当前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可以从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检查、总结、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又如何备好教法、学法呢?

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教法及学法体系,做到运用时心中有数。教师应该明确各种教法和学法的特点和最佳运用范围,在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时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一节课中,只用一种教学方法的情况是少有的,往往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有备教法和学法时,则可以只写主要的,而不必面面俱到。其次,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均要以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这前提。不深入挖掘教材,便找不到文本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情愿培养点,教学的目的任务便不明确,教学法的选择也是盲目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了解他们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只有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法和学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要具有艺术性和可操作性。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要自然巧妙,恰到好处,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完美效果。教师要善于架起文本 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将学法融于教法之中,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第四,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法。由于许多老师平时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又不善于反思总结。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教育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必须学会通过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认识;通过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总结,创造自己的特色。唯如此,方能使自己的教育人生熠熠生辉。

备课的形式

1.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是指对一个教学阶段所授内容的宏观把握,属于宏观备课。开学伊始,在通读教材、课标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指导思想,掌握全书的知识结构以及前后单元的内在联系,确定总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时间安排上做好阶段性授课、平时测试、复习等的书面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教学计划,为阶段性授课拟定一个初步框架。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所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实施计划的措施等,)

2.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其实是处在对教材的中观,它是三“观”的核心与纽带。它是以整册教材的全局性为规划背景,以具体例题为规划线索,配合教学时、学生实际等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形成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小单元,成为全局——局部——细节三部分的联结,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的达成。比如一、二年级的教材中,老师们看 到教参上为个别重要的新授课只安排了一节课,相配的练习册上的作业与本课时的教学要求不是很吻合等问题,就可以利用单元备课进行调整、规划,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从全局上统筹,合理划分单元,合理配置单元内的每课时,让学生的有效学习贯穿在每节课中,每个单元中,最终达到本册的教学目标。单元备课(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

3.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设计的具体细节的备课。课时备课根据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深入到教材和教法的具体细节中去,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理清思路,从知识到方法逐一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内容的自然引出、核心问题悬念的设置、突破重难点方法的选择、抓住主题归纳小节以及课后练习题的点拨等等。设计的主题就是如何紧紧抓住学生的思路,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贯穿在45分钟的课时教学活动中,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前编写的教学案例,课时备课属于微观备课。

下面我重点来和老师们介绍以下新授课的备课步骤: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教学目标的明确,准确。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 究的学习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拔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

③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环节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④自我反思 总结评价环节

总结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良好的评价习惯。

(5)备作业: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 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备课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只有坚持不解,做好每堂课的充分准备,才能有的放矢,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

此讲座搜集了一些名家观念,也有我的认同观点,在这里与我们的新教师一起共同学习分享。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篇6

备课历来是教师主要的工作之一,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是师范类学生必练的基本功,也是做教师的起码要求。“功在课前,效在课内”,这说明课前准备之重要。在写教案之前或之时的构思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备课的质量,最终也就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我想,是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课题的切入点,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吃透教材: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维系学生兴趣的纽带,而它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理解和把握。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平台,概念的解释、练习的设计、插图的编配都是编者煞费苦心安排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手中的书,让它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伙伴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工具。

老师使用教材的方法应是 吃透教材,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拓展学习领域。比如:高中音乐新课程中,苏州地区有位教师教学内容为《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在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后,他发现有很多可以融合。于是他们教研组就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整合。《音乐鉴赏》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和《歌唱》中《八骏马》、《半个月亮爬上来》挂钩,《音乐鉴赏》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与《歌唱》第四单元《星星索》(印尼民歌)、《春之歌》(朝鲜民歌)联系等等,两个模块内容相辅相成,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往常,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空前高涨。所以要让音乐课真正益教益学,在课前教师都应该反复聆听教材中提供的音乐素材,并进行筛选,从中寻找出最具特点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重点。备课时要精益求精地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

音乐课的课型有视唱练耳、乐理、唱歌、欣赏等多种,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也多,许多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物理等学科知识。在教材中碰到相关的知识点,就应该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相关学科教师等方式弄清一些问题,以便课内课后对学生感兴趣的这类问题能对答如流。

二、了解学生

受学校升学率、考试制度、音乐课时少和某些人对音乐的偏见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小学生上音乐课并没有像上语文、数学等科目那样认真。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蛋”:教师过分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使师生配合默契,提高教学效果,备课时应当调查学生情况,了解他们学习音乐的各种心态、爱好等,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备课关键一步就是要备学生,“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同一个目标或教学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班级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学专家的典型课例往往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内容,但是他们在处理相同教材时,往往会因班而异、因学生而异,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差异,选择各种通向目标的途径。

前面讲到的实习生从网上下载的教案中出现了大量的五线谱,而我校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郊区,不少同学在原来学校甚至没上过音乐课,连简谱他们都不怎么熟悉。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备课,试想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三、熟悉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新的音乐教材为教师配备了优质的教学课件,老师在教学时方便又快捷。而这些实习老师过分依賴课件,特别是在歌曲教学中,一遍遍地播放范唱,让学生跟着学习歌曲,钢琴几乎不使用。其实伴奏乐器不仅可以降低歌曲学习难度,解决其中的难点,好的钢琴伴奏还能使我们教材中的歌曲更加悦耳动听,教师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伴奏,学生原本就不是很喜欢的歌曲就会变得更加索然无味。

四、有效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声像结合、直观生动,能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密度的特点,所以对于鉴赏、识谱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教学等,教师应尽量在事前做好多媒体课件来节约时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运用音乐。课前,要花时间精力去搜集、整合、优化各类素材,为课堂音乐活动准备除教材附带以外的丰富的音响资料,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制作课件。备课时,科学地选择传统、现代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及相互间的互补作用,使教学融艺术性、科学性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服务工作。

比如在准备《玩具兵进行曲》欣赏课时,可事先制作课件,以动画的方式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将此曲作为背景音乐,并将涉及到的鼓、串铃、沙锤等乐器图片及声音按伴奏节奏呈现,这样可给予学生全面、多角度的感官体验,极大地实现教学优化。

五、认真构思,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并不等同于教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还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等方面,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随意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娴熟外,上课前的精心准备(预先设计完美)也是直接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尽可能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预设得是否巧妙、是否有创意,都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备课、构思时要重视的,并且必须以自己明白的方式在教案中记录:

1、上这堂课的目的:让学生得到什么?

2、学生与音乐的融合:怎样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3、导语的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环节“问”的过渡:如何连接?

5、问题的设计。

浅论新教师备课 篇7

关键词:新教师,备课,重要性,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刚毕业就踏入教师行列的新教师, 在还没有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就要开始做好教学的准备。但初入教育领域, 对教育工作陌生、教学技能生疏、教学能力薄弱的新教师来说亟须迅速成长, 使自己尽快地适应教学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是告诫我们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成功, 都要有所准备。因此教师授课, 尤其是新教师正式踏入课堂开始授课的课前准备即备课, 是十分必要的。

备课一般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备课”的定义是:“教师备课, 一般包括下列工作: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 (1) 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阅读有关参考书。通过钻研教学大纲, 了解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统观全局, 抓住主线, 为了掌握教材, 教师还要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 不断积累资料。 (2) 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他们对一定学科的有关知识、技能掌握的范围和质量;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预测他们在学习教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材, 一般要求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谨、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足、难以适度、详略得当;选择教学方法, 主要根据具体教学任务、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考虑决定。” (1)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作为一名刚进入教师行列还未踏上讲台的新教师, 想就自己的备课情况, 主要是备教材的情况谈谈看法。

一、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作为每位教师授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 是教师专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强化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1. 备课是教师自我检测、自我提高的过程。

备课首先是备教材, 要做到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整体结构、重点难点熟谙于心。所以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自我检测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最重要的是可以找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盲区或者知识掌握薄弱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劣势之后, 就可以在备教材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劣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弥补教学知识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优势, 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备课并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 进一步加强、完善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学大纲则规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准则,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及整体脉络、重点难点及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备教材。做到教学“五个明确”, 即指导思想明确、目的任务明确、目标要求明确、内在联系明确、重点难点明确 (2) ,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脱离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内容脉络清晰, 详略适宜, 重点难点明确, 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如何备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上、书刊上不乏一些教导如何备课的内容, 但这些内容往往不具有普适性, 而且常常夹杂着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备课的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的, 下面我仅以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备课。

1. 备教学大纲。

新教师正处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时期, 缺乏教学实践经验, 对教材熟悉度不够, 课堂驾驭能力较弱, 所以新教师在开始备课时, 应把备教学大纲放在首要地位。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 , 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规定了本门学科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本门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 确定了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通过备教学大纲, 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熟悉掌握, 可以使新教师明确了解本学科的主体脉络, 为日后备课奠定基础, 指明方向。

2. 备教材。

教材作为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 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 是教学的蓝本, 传授知识、组织训练和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备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备教材并不是简单地对教材进行阅读, 应该分三个环节对教材进行准备。首先对教材熟悉, 对教材通篇阅读, 初步了解教材的章节、内容, 能够概括出教材的基本主线;其次精读教材, 撰写教案。新教师在第一次撰写教案时应做到全面和详细。精读教材进一步把教材中的理论、概念、内在逻辑关系等理解透彻, 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要查阅相关资料, 在教案中详细地记录这些用于解释、补充教材内容的资料及其出处。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阅读大量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 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对一些非常优秀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根据章节在教案中记录下来, 日后在教学中推荐给学生阅读。最后将所备内容内化吸收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备教材并不等同于背教材, 备课并不是要把教材的内容熟练地背诵出来, 而是教材要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 能够灵活地运用。如果只是对教材死记硬背, 不能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 那么在教学中就只能是对教材的一个朗读,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反, 当教材中的内容已经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时, 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灵活地结合起来, 使授课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积极利用青年教师导师制, 完善备课内容。

新教师一般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但缺乏足够的教学工作和课堂教学组织的实践体验, 所以正式踏上讲台开始授课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同时新教师在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 这时就需要有人帮助, 使新教师度过这一转型期, 青年教师导师制由此应运而生。

所谓青年教师导师制就是指为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指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等进行指导, 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教学技能 (4) 。新教师无论是角色转换过程还是教学过程都应好好把握利用青年教师导师制, 使自己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在备课过程中, 青年教师导师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教师向导师学习的方法之一就是听课。青年教师在备课的同时按章节听导师上课, 然后将自己的备课内容和导师的上课内容进行对照,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对自己不熟不会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 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此外, 听课并不仅仅是听导师上课, 还应在听课的同时学习如何驾驭课堂及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如何分配时间等。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导师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初期, 是青年教师对导师如何上课、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如何分配时间等的一个模仿。然而青年教师必须清楚, 教学备课不能一味地模仿, 初期的模仿、抄袭教学风格是为了更快地适应教师的角色, 所以当青年教师适应了教师角色, 熟悉了教学内容之后, 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 知识掌握不平衡。

“活到老, 学到老”。即使已经成为一名教师, 也仍不能放弃学习。虽然在校读书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是这些知识并不是面面俱到, 无所不能的, 或者处于个人兴趣等原因, 总会存在一些不擅长的“知识短板”, 而这些“知识短板”在备课过程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 影响备课效果。我们要继续学习, 首先要重新学习“知识短板”, 通过阅读书籍、查阅前人相关研究成果, 补齐自己的“知识短板”。其次要继续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 毕业之后, 不能故步自封,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紧跟时代步伐, 学习本学科最新的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

2. 在备课中主次不分, 重点不明。

新教师还未正式开始授课, 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等不了解, 在备课时又过于要求面面俱到, 因此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导致教学内容主体脉络混乱, 毫无重点难点之分。这种备课不仅是一种无用功, 浪费时间, 而且在备课过程中过于要求详尽, 无形中增加了备课负担。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教学大纲掌握得不彻底。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备课顺序, 把备教学大纲放在首要位置, 而且一定要认真备教学大纲, 彻底吃透、掌握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此外还要坚持听导师的课, 在听课过程中学习导师对重难点的划分。

3. 学习与备课不分。

新教师处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阶段, 所以在备课过程中仍保持着学生时期的学习方法, 备课的过程更像是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在通篇阅读教材时就是通篇阅读, 没有思考, 也没有发现章节前后衔接的逻辑性, 更无法整理出教材内容的整体脉络;在第二遍进行精度阅读时, 又会过于抠字眼, 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思考, 查阅相关资料。因为精度得过细, 也难以形成一个教材内容的整体脉络, 所以备完课后, 对教材的知识有了了解, 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丰富, 但仍不会讲课, 要么在课堂上不知从何讲起, 要么就是讲得毫无逻辑可言。这时应及时向导师请求帮助。一方面请教导师如何跳脱教材内容,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学习导师是如何备课的。另一方面要不断锻炼备课授课的能力, 在对导师备课方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之后, 反复向导师进行说课、试讲的训练, 让导师不断纠正和引导。

备课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 新教师必须在正式授课前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为能够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地教学而努力, 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奋斗, 从而最终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注释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20.

22 孙梅艳.简论教师备课.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8 (3) :381.

33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 1991.65.

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篇8

一.钻研课标

课程标准是所有学科的方向, 它决定了教学应该以哪些问题为主, 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标准不清楚, 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 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 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只有研究清了课标, 吃透课标, 才能更清楚如何教学, 哪些是必须要讲的, 哪些是可以不讲的, 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此我们要想高效备课, 就必须首先做到钻研课标,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每次我备课之前, 都会先拿课标进行研读, 反复研究, 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才开始着手进行备课。

二.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是一项内涵丰富的学科,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 教学资源可谓无处不在, 学习中、生活中都包含了众多的教学资源, 在备课时我们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将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每一个需要补充的知识点上加入课外的语文资源, 使学生扩充知识面, 激发学习兴趣。在备课时将所需要运用到的教学资源都作准备, 以制作成课件或其他的形式带到课堂上, 展示给学生。比如, 对于《颐和园》的教学, 学生很少有去过颐和园的, 因此对于该课内容他们是比较陌生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比如颐和园的历史、颐和园的风光图片等等, 让学生对于颐和园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三.研究学生

其实,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 更重要的是“备学生”, 因为我们备课就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其实课堂的真正主人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 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就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更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特长以及兴趣爱好, 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教学策略, 设计一些学生喜欢并且容易接受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教学策略, 比如说在设计提问的时候, 都需要提问哪些学生, 提问他们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他们回答不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做。再比如, 设计一些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 需要请哪些同学参加, 分角色朗读中如何给学生分角色等等, 这都是具体涉及到学生的个性特点, 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四.课前预案与课后反思相结合

很多教师在每堂课的备课之后, 只要已经进行教学, 就会将所备之课抛之脑后, 以后再为其他班级讲解该课也不用再备课, 只需拿着教案继续重复着前面的劳动。殊不知, 教学后的反思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势必会有很多想不到的地方, 在教学中也会有很多东西生成, 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些, 不进行反思, 那么课堂上的教学生成就会昙花一现, 毫无价值。而且再进行下一个班级的教学时, 我们的教学依然是机械重复, 没有提升, 也没有改进, 长此以往, 不仅学生会厌烦, 教师也会止步不前, 而且会对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观察、倾听学生, 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 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 从而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完成第二次备课。学生鲜活的体验大量涌现, 开放目标不期而至。此时, 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 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 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由此看来, 备课不仅仅是课前的工作, 也是课后的工作, 不仅仅是一课的工作, 更是终身的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备课、上课 篇9

首先从备课来说, 备课要从多方面入手, 我们既要备教材, 又要备学生, 还要备教法。备教材是要“吃透”教材, 把教材分析透彻, 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教学生, 让学生尽可能地把握知识;还要备学生, 我们作为教师, 在备课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 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让孩子们既轻松又省时的学会知识与方法, 再写出详实的教学设计, 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不容易学好的学科, 为了让孩子能对英语感兴趣, 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工夫, 精心研究教学教法, 比如小学快乐英语第二册教材第二单元Lesson9一课, 本单元的重点是“color words”以及句子“What color is it?”在本课中要学习balloon (气球) pink (粉色) purple (紫色) 这三个单词, 以及一个简短的对话, 主要体现本单元的重点句子“What color is it?”在备这一课时, 我考虑到三年级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为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准备了气球、颜料等直观的教具, 以及一些带有颜色的卡片等, 还在远程教育资源库中找到了有关的教学资源, 用来学习对话。为了鼓励孩子们, 我还准备了写有“Teacher”的标志牌, 对于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奖励, 这样不但会吸引孩子注意力, 还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孩子们形成竞争意识, 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分别是pear team;banana team;orange team;apple team.并写出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这一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也真正体现了“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呀!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课呢?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孩子们,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习, 如何做好教学的指挥者, 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教学中, 我们是要让孩子们真正地“动”起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去思考, 去学习, 既要学会知识又要学会学习方法, 这就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例如:Lesson9一课, 在上这一课时, 在热身/复习这一环节中, 我用英语歌曲、小游戏等来引入新课堂, 还把学过的旧知识穿插在游戏中进行了复习, 让孩子们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环境下走进新课堂, 以愉快的心情来学习今天的新英语知识。在教学颜色词时, 我用准备好的颜料盒, 调和出粉色和紫色, 孩子们注意力都很集中, 细心地观察粉色和紫色是怎么调和出来的, 当让他们说出的时候, 很容易的就说出来了, 然后我才教pink和purple这两个单词的发音, 然后又拿出不同颜色的气球, 来学习balloon这个单词, 把颜色词和balloon结合学习, 用不同的声调来教单词的发音, 再利用录音机让学生跟着读, 来矫正发音。之后又进行了分层次操练单词, 而且把这些单词都写在了简笔画的苹果树上, 展示在黑板上, 孩子们很轻松的就学会了单词。在学会了单词之后, 是对话教学, 我用课件来展示对话的情景, 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 操练读对话时, 我让孩子们和老师对话, 还有同桌读, 小组读, 还表演了这个小对话,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发言, 表现非常好, 就连平时不太爱发言的路雪同学也总是举手, 我用多种方法表扬了孩子们, 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写有“Teacher”的标志牌, 在最后的总结中, 孩子们都说出自己的收获, 还给表现最好的小组戴了红花。这是一堂生动精彩的英语课, 孩子们在唱唱、说说、跳跳中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 提高了教学效率, 完成了教学任务, 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何让教师备课充满实效性 篇10

一、寻找问题———认清备课的现状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 就要认真、充分、精心地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 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深思熟虑, 了然于胸, 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劳而无功。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的备课有了可喜的变化, 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1. 重教法轻学法

在抽查教师的备课中发现, 多数教师在备课中只是对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构思、有设想, 至于学生怎么学, 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学习兴奋点、认识盲点、理解重点在哪里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很少涉及。忽略了教育的目的重在教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方法, 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会学习的人的先进理念;忽略了“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过程, 是师生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课改精神;忽略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育观念。

2. 重借鉴轻创新

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 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备课是教师不断挑战自我, 提升自我的创新过程, 是教师充分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但多数教师非常注重借鉴别人的经验, 热衷于向名师学习, 但对别人的经验多为拿来主义, 认为专家预设好的案例无可挑剔, 直接拿来用就行了。很少有教师能结合自身的阅历、知识水平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审视案例, 从而改造与创新, 让备课成为自己个性化的创造活动。

3. 重预设轻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 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但多数教师过于谨慎, 生怕课堂出“漏子”, 在备课时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 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 设计好每一个精细的问题, 预测好每一个标准答案等。这种过分重视课堂预设的备课, 使教师在上课时一旦遇到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 就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来, 这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课堂气氛也显得格外沉闷, 还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成为一句空话。

4. 重设计轻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 备课只是课前设计, 教案写好了, 课也就备完了, 万事也就大吉了。其实, 这是一个误区。再好的备课只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一种预设的方案, 它均需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还需要在课后不断反思与总结。通过调查, 只有少数的教师能自觉地将备课活动引向课中、课后, 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 认真记录典型事例, 精心总结成功经验, 对失败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并对备课情况重新进行调整, 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 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提升自身专业水准。

二、及时改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1. 分析教材, 吃透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 是教学的一种载体, 是编者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文本, 是教材编者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一个范例。

深入理解教材。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 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 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握教材, 用好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只有理解了教材的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 才可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合理地调整教材和拓展教材。即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的活化、挖掘和充实, 而不是改变。

整体把握教材。只有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放在一个知识体系中, 既了解知识的深度, 又了解知识的广度, 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本学段、本册书的地位, 才能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准确地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内涵, 使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哲理和美学意蕴等都得以充分表现, 以此陶冶学生情操, 激发学生情感, 启迪学生智慧。

2. 了解学生, 选择教法———优化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运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通过启发诱导,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也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 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可见, 从备课环节的具体内容来看, 研究学生实际, 分析学生具体现状等十分必要。同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适当的调整与增减, 优化课堂教学程序。

了解学生,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包括知识、技能, 也包括方法)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等。

对学生分析应该有“评价” (测试、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作为科学依据, 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如,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前, 教师通过对二年级学生问卷调查, 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法进行综合分析, 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问题: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你知道他们的特征吗?

答案一:长方形很长还有四个角, 正方形正正方方, 也有四个角。

答案二:长方形横线长竖线短, 正方形四条线一样长。

答案三:长方形上下的线一样长, 左右的线一样长, 正方形四条线一样长。

答案四:长方形两个相对的线都是一样长的。

……

分析:通过调研发现一半学生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边的特征并会描述, 但语言不规范, 不能准确运用“边”“对边”“完全重合”“相等”等数学语言描述,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3. 设置环节, 编写教案———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仔细吃透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就可以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了。一般而言, 教学设计要规划好教学实施的方案、选好教学方法、理清教学思路、准备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的环节和步骤等。把这些进行整合匹配, 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结构, 把它用文案的形式编制下来, 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教案。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 可详可略, 形式多样, 以便加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环节的优化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为此, 我们应该认真备课, 反对抄袭教参和拿来主义。

(1) 要有鲜明的目标意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实现教师拟订的教学目标而有计划安排的, 因此, 教师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具体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思考什么问题、选用什么教学方法, 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每一具体教学活动环节、步骤的意图并不写在教案上, 但编写教案的教师应当心中十分清楚。

(2) 掌握多种方法和课型。了解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课型和多种教学模式, 知道它们的功能, 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程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 设计出一节课的教学步骤。教师在设计自己教法的同时, 应更多地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学法,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 需要预留变化的空间。教案只是教学的一种预设, 但在实践过程中, 二者不可能完全一致, 所以教学设计要留有变化的余地。预留变化空间, 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调整没有固定的模式, 相对灵活, 主要依靠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在备课时, 做好教学预案。根据教学假设, 至少准备一种预案, 如果需要还要准备多种预案。

4. 课后总结, 撰写反思———提升教学智慧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 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 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 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据此, 波斯纳总结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 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 并把它简要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 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教师要想让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经历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 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我们要求教师勤写教学反思或随笔, 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 记录课堂意外收获, 做好课后“备课”。

三、改革评价———激发备课热情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和行为, 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 因此, 备课改革首先要改领导滞后的管理方式。教案的书写形式不在规范化的程度如何, 而在于实用性, 平时把主要流程写写, 一些重要之处用记号稍作批注, 提纲式、表格式和流程图式也未尝不可。这些都可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也体现了教师的个性、风格, 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何乐而不为呢?学校领导则可以通过多听“常态课”, 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 不要把“花架子”教案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取消固定的格式和框框;取消文字量上的要求;取消“圈二次”“点三次”这些形式备课, 注重实质性。

不求规范求创新, 不求形式求实用。

不以教案论英雄, 重课堂实效性。

减少写教案时间, 增加备课时间。

另外, 由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经历、个性特点, 甚至思维风格和习惯不同, 有人希望把教案写得详细一点, 有人习惯写随便一点, 这可以因人而异, 具体方法是:新教师、任教新学科的教师以及其他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要备详案, 并指定专门的骨干教师跟踪指导, 以使这些教师早日成熟;对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可备稍简的教案, 或就只写出教学流程在书上也未尝不可。

关于新教师备课策略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理论;新教师;备课策略

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上的处理,选择合适的传授方法和规划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由于教学功底不够深厚,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新教师往往缺乏站稳讲台的自信和魄力。然而,技能的培养、经验的积累都需要历经时间的磨炼。这使得课前准备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为了弥补新教师在技能、经验上的劣势,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一、感受教材,掌握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笔者认为,新教师研究教材有以下三个层次:

1.研究新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首先,新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标,了解整个课程的内容结构、编排体系,认识各知识之间的阶段性、连续性,进而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精读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重、难点的准确把握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新教师,除了认真分析教材的语言、逻辑和图表外,还可以多翻阅一些教学参考书。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也能帮助他们更深刻、更清晰地挖掘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理解并掌握教材

新教师要具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进而掌握教材。以物理教材为例,新教师阅读教材时可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归纳、推导过程吗?

②能把各段、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整理清楚或大体整理清楚吗?

③能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吗?

④能说出演示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吗?

⑤能独立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吗?

以独立阅读教材后的体会为依托,新教师便能够逐步将普遍性的知识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说,新教师备课时经历这样的过程所得到的收获,是任何“教参”都无法提供的,因而是非下工夫不可的。

二、收集资源,内化资源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新教师应已明白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但如何将这些概念、定律甚至思想以最简洁、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又是一大难题。这时,新教师就需要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了。

1.广泛听课

多向同伴学习,多听老教师的课,对自己的备课非常有益。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听课主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教师听课主要学习教的方法。比如,教材的处理技巧、课堂的导入、结束、提问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的设计、讨论的组织、课件的制作以及审题、解题技能等。这些都是听课时要当堂记录并要在课后深入反思的。另外,还要与老教师互相交流,了解对方的备课思路,学习对方的备课技能。

2.收集课件、教案

在信息时代,新教师不会遇到信息匮乏的问题。相反,正是目前网络等媒介造成的信息过剩使得他们在面临信息的有效选择时显得手足无措。

现在,在搜索引擎的帮助下,新教师可以轻松获得有关本学科的大量教学资源,包括各种课件、教案。但这些资源往往良莠不齐,有的还需要付费。因此,新教师要学会精选资料。笔者经常访问的网站有:www.canpoint.cn(全品高考网);www.pep.com.cn(人教社);www.kexue.xueke.cn(科学教育网)等。

3.开展网络交流

作为新教师,除了在网络中寻找教学素材,也可以试着寻找能共同探讨专业问题的朋友。因此,要多上教育网站,积极参与教育论坛中各种教学问题的讨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关于“为什么要课改”的文章经常看到,但“面对课改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去实践、去反思、去总结。论坛中的文章很多都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总结,是最真实的体验,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这对新教师的备课能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当然,有了优秀的课件、教案以及论坛网友的指引,并不意味着新教师已经可以上一堂优秀的课了。其实,收集资料、开展交流的真正意义在于新教师可以透过他们,见识更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领会不同的教育智慧。这比一般的听课更广泛、更高效、更深刻。

三、整合资源,斟酌教案

在认真研究教材,看过老教师的课堂展示,以及积累了大量教学资源后,新教师心中应该已经完成了本节课的初步设计。接下去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整合资源、组织思路、斟酌课堂教学设计、修改课件以及准备各类教学演示。

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笔者有以下建议:

1.精讲精练,讲透教材

通过钻研教材,选择能对学生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性的东西作为突破口,力图讲深讲透。

2.合理编排,注重条理

教学内容的选定、顺序的安排要注重科学性。要设法将教学内容的逻辑形式以最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集中精力突出最主要、本质的方面;而对学生较难掌握的问题要详细讲解,使学生既抓住关键,又排除了不易排除的障碍。

新教师最好坚持写教学详案。重点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并且要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可以说,教学详案是新教师规范课堂用语、提高课堂应变能力的好办法。

精彩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场面,发人深省的思想,这是新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要遵循上述的策略,新教师更需要自觉地去学习、更主动地去反思。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实践—学习—反思,再实践—再学习—再反思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一个新教师就这样不断地从一个台阶走向新的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何善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2(1).

[2]姚红玉.对新教师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2).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有效备课 篇12

1. 撕掉重形式轻实效的面纱, 以实促教。

传统的备课关注的是课而不是学生, 注重的是传授而不是互动。这些现象在今天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很普遍的, 再加上农村初中教学条件差、信息闭塞, 造成了很多语文教师在备课时, 大量照搬教学参考资料和现成教案, 敷衍应付, 使备课教案千篇一律, 毫无个性。甚至有的教案只是徒具外观的花拳绣腿, 在教学过程中毫无实用价值, 起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新课程备课的关键点是放在了解学生、研读教材等这些实点上。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 应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 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 从而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一线语文教师, 在课改的实践中, 我用新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例如,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打破思维常规、视角独特的文章, 若在课堂中泛泛一讲, 只能如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备这篇课文时, 特意让学生结合几幅动物的彩照, 认真观察它们的尾巴, 说说动物尾巴的形状和作用;再让学生推想人类若有尾巴, 会是什么样?会有什么作用?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是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让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有效结合起来, 更好地激发了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知欲和学习热情。这样用新的教学设计,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欣赏水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内容也比较简单, 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所以在备这课时打破常规, 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进行迁移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 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 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有效备课、有效教学的理念。

2. 打开重教法轻学法的锁链, 立足以学思教。

传统的备课, 教师以备教法为主, 教学设计中以教师的如何“教”为中心, 备课时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有序、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 说到底是关注教案在课堂上的实施情况。教师不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 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学生学得被动、机械,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的最大的不同, 体现在是“以教定法”还是“以学思教”上。这就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 而是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 以教导学, 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 我们一些农村语文教师在备课时, 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样上这堂课, 而很少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 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在新课改的影响下, 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思维, 打开重教法轻学法的锁链, 立足以学思教。在备 (下转第26页) (上接第24页) 课中要始终把握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3. 改变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反思的形式, 实现自我完善, 自我提升。

通常地, 我们老师要在“教”后才能了解自己备课中的不足。课后的及时反思, 将经验和教训运用于以后的备课与教学, 可以使教师的备课逐步完善,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形成良性循环。但传统的备课对课后的反思重视不够, 备课时, 教师各自为政;上课时, 照“案”宣科;教完后则束之高阁, 这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上一篇:冬季畜禽养殖注意问题下一篇:加强地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