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师的备课质量(精选8篇)
如何教师的备课质量 篇1
如何提高备课质量
新学期伊始,乃至学期之中,每一节课上课之前,摆在每个教师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备课。说真的,当老师很辛苦,备课很费神,需要老师们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面对备课,有人烦,烦的是检查起来“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人觉得累,累的是这样“重复昨天的故事”;有人怨声载道,怨的是“我的备课备在心里,写在书上,‘我的心思谁能懂,想改变你真的好难。’”
纵观现状,备课的确受到了部分教师的轻视和误解。写教案不用教案,写教案不是为了上课,上课不用自己写的教案;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备课是一种形式和任务,并非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而是为学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检查时而准备的,这在教师中恐怕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可能在座的有些教师已经利用暑假休息的时间把所有的教案都抄好了,然后藏进抽屉,只等着检查教案的那一天的到来。
为了匡正教师备课中的某些误区,这里不妨再展开一些,说说备课究竟“不是什么”和备课“是什么”。
1、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教师为什么要备课?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有助于认识备课。备课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学习,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一次性消费;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为学而教,这是勿庸置疑的。
2.备课不是单纯写教案。
有这么一项调查表明: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预示了备课质量的低效。
教案并非备课的全部,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课中翻阅,以便把课上好。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深入浅出。备课要深入,设计要浅出。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有形教案”。“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实”即实在、实用。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
有这样的两位教师,一位是资深特级教师,他在上一堂公开课时,教案只有38个字,课上的空前成功。他的课备是备在心里了,更多的是无形的教案。而另一位教师,备课笔记写得认真工整,一学期下来,有厚厚的几大本,态度格外认真,但细看她的教案,都是优秀教案教案的翻版,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尽管她写教案的态度是这么认真,但她所教班级的成绩总是居中游,教学效果并不很好。可见如果教师缺乏备课意识,为写教案而写教案,其结果只是是流于形式,少有实际效果。
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化,真正的功夫就在于备课。特级教师白金声说: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教学上靠增加学生负担提高质量,似叶上施肥。
3、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材内容。
备课当然不能不备教材,但不能只备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不能封闭,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凭借,在学生面前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照本宣科,仅仅转述教材内容的做法,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在知识爆炸、资讯发达的今天,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设想相去甚远。
常常听老师讲这样的话 “今天我硬把某某几个章节的问题都上完了,紧赶慢赶,不许学生插嘴打岔,终于把教学内容塞下去了。”我们要明白,任务完成和目标达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完成任务并非意味着目标达成。备课是为课堂教学而“备”,而学生个体不仅仅有认知需要,而且有交往和进行创造的需要。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每一节课首先对老师是新的,然后才能对学生是新的,这样才能避免课程结果是对知识的复制。“教三十年书,并不是等于把书教三十遍” 一般性备课分五步:a、备好课标,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b、备好教材,吃透教材,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c、备好学情,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d、备好自己,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创出自己的特色来,朗读好,可以以“读”动人;感情充沛,可以以“情”动人;足智多谋,可以以“理”服人;风趣幽默,可以玩中教,乐中学。总之,你是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e、备好教学方案,就是我们所谓的备课。
备课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唯艺术才诱人追求,唯理想才催人奋斗。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很多老师喜欢追求“默默无闻”,这是个人的追求,本无可非议,可是“默默无闻”很有可能成为“默默无为”的借口。“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梦想和美丽的信念。一个连梦想都没有的老师,怎么会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上说:我所谓的“做最好 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这里的“自己”不是抽象的人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也许你永远也不能成名成“家”,但是通过自己与自己相比,反思、坚持、不断提升自己,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付出,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勤勉,选择了终身学习。从当下做起,坚持认真备课,坚持备自己的课,让精彩的备课来成就你精彩的课堂,成就你人生的梦想,成就你事业的辉煌!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说:“在上课之前,我只用了十五分钟时间写教案,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这种用整个生命备课的精神值得广大教师追求。
备课几个方案供选择:
1、依旧自己备课,年级组长检查
2、集体备课,有待考虑的五点,a、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要求同,还是要求异?b、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是形成教案,还是解决问题?c、集体备课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学生“齐步走” 还是促使学生个性发展?d、集体备课的互助合作是要重个人引领,还是要重平等交流?e、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备课,还是教研? 确保不是“教案之和”,不是“网上资料的拼盘”,更不是不是“个人独裁”。
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每周统一在教研时间,或以一个单元内容为单位由一名教师做为主讲,其他老师互相补充。备课时间比如:中午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得挤占,都让学生主持。有个县一所学校的作法:采用年段集体备课,即每一单元确定一个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结果,提前一周写好教案,并打印分给年段组教师,组员教师根据各自班级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案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删。这一举措一出台,显然深受教师们的欢迎。但同时也发现,能对教案进行个性化修正、增删的为数不多。(集体偷懒了)集体备课只是在量上节省了时间,在质上似乎实效不大。于是对集体备课制度进行了改进。由校行政领导班子与教研组成员深入各年段各学科备课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并要求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风格大胆对原有教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并在课后的反思中体现这一性化修正的成与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借鉴。在教学完每一课例之后,各备课组成员之间再次交流与商讨,共同分享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实践证明,这样的集体备课既汇集了集体的智慧,又凸显了个人的教学风格,收效甚大。
给领导
1、备课管理应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不同教师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不能一刀切。对新教师,要求备课规范,锻炼年轻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年教师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改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要重视实用性,不搞形式主义,不以字迹的工整与否、格式、篇幅的长短等作为评比优劣的标准。可通过看教师的教案、教后札记、资料卡片、剪报、听课等形式,综合检查评估教师备课的质量。要扭转备课与写教案时间倒挂的现象,形成一种健康、高效的备课风气,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2、加强集备。在个备的基础上加强集备,个备对于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可以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检查情况反馈要及时。
老师和学生一样,大多数教师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太看重备课检查,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是多么希望学校领导在检查备课本时,能认真看看,给自己美言几句,对成功做法写上一点表扬的评语和激励性的评价,哪怕只是点滴的肯定也好,从中也能得到一点安慰、鼓励和满足。每次检查后,都要在第一时间,召开教务会,对于备得好的教师给以充分肯定,精彩的做法和到位的地方提出表扬,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以大力张扬和推广,对有进步的教师,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对备得不太好的教师,尽量用委婉的话语给以启示和点拨,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指明努力的方向。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备课质量。
总之,备课和教学设计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扬弃传统模式中面面俱到的设计套路,用创新的精神搞好教学设计。在提倡“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要在教学设计上解放教师,使备课和教学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使教学设计更具实用性和创新性,更具现代教育气息;多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让老师们在备课思考和书写过程中享受愉悦、感受成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如何教师的备课质量 篇2
该课程具有概念抽象、图表多、实践性强等特点, 这些为任课教师的教学, 尤其是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的教学, 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 教师在授课前应下足功夫, 认真组织上课内容, 备好每一节课。本文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机械工程材料》备课质量提出了几点意见, 供同行参考。
1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蓝本,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全面理解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正确把握好量与度、重点和难点, 这样才能安排好教学工作。
2 吃透教材内容, 并广泛阅读参考资料
教材是教师备课最基本的工具, 但教师要了解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教材。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可能还不是那么完善, 一本书的内容、语言表达等毕竟有局限性。因此, 我们在备课的过程当中, 除了要完成对教材的通读外, 还应当精读二至三本甚至更多的参考读书资料, 以丰富知识结构体系, 确定知识网络, 并参照教学大纲掌握教学重、难点。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 重点突出了, 才能使课讲得生动, 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广泛的阅读相关的读书资料, 丰富教师自身知识面, 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有句话说的好, “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 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3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 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 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近些年许多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结合我院及本人近几年的教学经验,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但并不是说只要用了多媒体, 就能够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效性能否得到发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精心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内容应是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做到突出重点、难点, 而不能照搬书本。此外, 对于一些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应设计成模拟动画、实际生产录像等方式。例如, 在讲授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时, 以模拟动画的形式将其组织转变规律演示给同学们看,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激发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下足功夫, 精心准备。
4 积极研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时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如果说钻研教材是为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确定教学方法则是为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 其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针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 略举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4.1 举例法
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的过程中, 适当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授磷元素的危害时, 引用“比利时阿尔伯特运河钢桥冬天突然断裂坠入河中的事故”, 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再给他们解答事故的始作俑者是磷元素, 钢桥使用的钢材含磷元素过高, 使钢在常温下硬度提高, 塑性、韧性急剧下降, 而导致断裂, 引出冷脆的概念, 并说明在实际工业中磷的含量一般控制在0.045%以下。通过结合实例教学, 把枯燥的知识故事化,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2 讨论法
在课堂上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工艺措施提出讨论题, 学生分组准备, 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的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工作的适应能力。如零件的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并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有效运用讨论法, 让学生参与充分讨论, 确定各种可能的工艺路线,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优化, 产生最佳的工艺方案。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
4.3 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
在介绍钢的热处理工艺时, 给学生播放生产录像, 让学生犹如身在现场, 耳濡目染每种热处理的工艺过程,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轻松, 对各个工艺很容易接受, 并且印象深刻,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丰富实践经验
企业实践活动是教师丰富实践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 课堂到课堂的, 理论基础好, 但实践经验不足, 这对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因此, 青年教师应该主动走出去, 深入到企业一线, 积极与现场工作人员交流, 在实践中长知识求发展, 为教学服务。
6 结束语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课程中概念抽象、图表多、实践性强, 广大青年教师应立足专业, 积极思考、认真备课, 切实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S
摘要: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作为教育行业的新力军,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都很年轻, 其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学院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非常重要。针对课程特点进行备课, 是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为例, 讨论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备课质量, 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青年教师,备课质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洪涛.浅谈《工程材料》课程疑难点的举例教学[J].科技信息, 2007, 10.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学科的备课质量 篇3
一、理解课标和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
理解大纲要求、熟读课程标准和掌握教材特点是教师备好课的前提。现行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制定实验稿,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于2011年修订。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时期的德育元素。例如,《品德与社会》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文化遗产”等内容。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课标,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才能把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备课中,为备好课指明方向。小学品德教材在内容编排、活动设计上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注重个人思考和理解,才能学得深、学得透,为备好课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二、学习借鉴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是备好课的重点
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借鉴网络资源备课成为教师备课的首选途径。现行小学品德课程涉及品德、历史、自然、社会等多学科知识,单单依靠教师原有的知识来备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全面查阅、搜集所需的备课资料,能够创设引人人胜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网络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名师的教案、教学实录,可以下载其他教师上传的课件作为参考,还可以从网上收集需要的教学素材,如历史人物及事件、时事新闻、背景音乐、小故事等。
虽然网络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借鉴不等于“拿来”。教师应结合本地、本班学生实际,对网上下载的教案、教学素材进行适当修改,使其真正为我所用,不能生搬硬套。例如,笔者在备《帮帮残疾人》时,发现网上下载的课件是关于南宁市特殊学校学生的影像资料,与我们那坡县的实际离得较远,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便把内容换成了本校某学生的具体事例,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教师本身的个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备课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使教学活动生成动人的乐章。例如,在备《帮帮残疾人》时组织学生开展“单手穿衣”“盲人走路”“聋哑人交谈”等活动环节,有的教师为了便于课堂引导,主张把活动放在课内进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时间,则主张让学生自己在家进行体验。教师的关注点不同,活动安排也各不相同。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的声音好、朗读好,可以多准备一些小故事,以“讲”感人;如果教师的感情充沛,可以多设计一些情景表演,以“情”动人;如果教师足智多谋,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讨论,以“理”服人;如果教师活泼好动、风趣幽默,则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是备好课的有效途径
小学品德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品德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客观上,他们身兼数职,执教的一些班还是大班额,教学负担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备课;主观上,许多教师一直把品德学科当做副科来看待,缺乏备课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此,笔者认为备好小学品德课需发挥教师团队力量和个人智慧的作用,走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道路。
集体备课要求同科目教师在每学期初就要共同研究课标和教材,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达成教学共识。其主要流程是:备课组学习课标和教材——把备课内容分配到主备人——主备人拿出初备教案——主备人课堂实践——备课组讨论完善——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集体备课注重教师个人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快速提高个人备课能力和整体备课水平。集体备课后的教案为本组教师共用,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行之有效的备课方式,已经被很多学校教师所追捧。值得注意的是,在集体备课中,一要防止教案的简单拼凑,不能把个人原始备课教案直接当成集体备课教案;二是防止发言人“一言堂”,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研究活动,踊跃发言,“百花齐放”才能真正提高集体备课质量。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备课重在落实细节和再创造。具体备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指导、课件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教师可以借鉴集体备课教案,采用加减法设计出适合个人的新教案,备课时间缩短了,备课质量也提高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是相互交融的,教师只有把个性化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求大同取小异,才能备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目的。
四、本学科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相结合是备好课的升华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个教师的职责。”而“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每一门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也一改过去脱离生活、空洞枯燥、缺乏针对性和實效性的现象。例如,《给学校画张“地图”》一课,通过画画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画学校“地图”的方法,在画画的过程中倾注学生对学校“爱”的情感,注重学生对学校“爱”的独特感受,使品德教育融人美术知识教学过程。又如,语文课中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撒谎的孩子》等课文与品德课中的《诚信是金》都告诉学生做人要讲诚信,都是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此外,数学、英语、自然、体育等学科也蕴涵了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综观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和巨大潜力,把品德学科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使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水乳交融,实现知识与道德、教育与教学、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迪与熏陶。
总之,在小学品德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以上“三结合”,便可以提高备课质量,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青年教师如何备课 篇4
基础部
李海宝
宋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1周年暨“先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应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使每个教育环节、每堂课都体现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提高人才培养中体现党的先进性„„”。赵院长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加快推进科技大学建设步伐》报告中也指出,“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运用启发式、研讨式、学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绪,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这是学院党委和行政向全院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
随着学院建设科技大学步伐逐渐加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化教师、能进行教研和科研的创新型教师、敬业爱生的服务型教师、懂得因材施教的导师型教师一定会受到欢迎。这也是具有高度可塑性青年教师的努力方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教师认真上好每一次课,是通过实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上好一次课,要注意三个环节:备课、上课、课下。
一、备课
1、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弄清楚;“透”,就是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地溶化在一起。最后的“化”是真正掌握教材的标准。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学习方法和习惯、可能产生的问题、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3)考虑教法。就是解决如何把以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确定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以上是传统意义上备课所需要做好工作。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以及大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大学课堂教学的备课环节更显突出重要。我现在已经承担教学任务有一年半时间里,最大的感触是:“认真”和“投入”是成功完成每一次教学的重要保证。
2、教案的编写是备课的核心
教案的编写我一直是高度重视。在我看来,教案的编写是备课的核心。备一次课的时间平均要超过25小时。单纯编写教案要用去8小时;教案写完后反复检查和熟悉要用去8小时;剩下的时间,基本上用于模拟演练上„„。
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是备课所追寻的基本目标。实际上,仅靠增加时
—1— 间,并不能保证授课质量,必须注意授课内容的合理与优化,并且要注意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教案中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内容:
(1)注意分层次教学的需要。为满足优秀学生学习和预习要求,编写了课前提示信息,指出了学习和预习的基本内容或方向,提纲挈领、目标明确。(一般提前15~20分中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投影将其循环播放)当然,这只是一种努力倾向。因为现在,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这是事实。
(2)体现教学设计思想。依据教育学原理中的相应教学原则解决难点、突出重点。相关具体方法,在《开课报告》、《教师授课日志》以及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中指出。对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或手段,一般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不能千篇一律。
(3)注意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关内容在《开课报告》、《教师授课日志》以及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中指出。实际上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有机结合各种工程实例,并运用演示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来增加课堂信息量,以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意识的认识等等。
(4)体现双语教学。目前所做的,力争接近真正双语教学的标准。除在每次课中给出重要定理、关键字的英文表述外,在部分习题与应用举例课中,板书已经全部采用英语表述。双语教学的内容体现在《开课报告》、《教师授课日志》、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模拟板书设计》相关栏目中。
(5)规范板书设计。(6)规范教案形式。
在教案中,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化、落实成文字材料,对青年教师来讲是必要的。所以,教案中应包括:教学目标和要求、难点以及突破方法、重点与突出方法、模拟板书设计、课后总结材料、教育原则、素质教育内容、双语教学内容等等。以为素质教育内容的准备工作为例,为使教学内容丰富,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一次课在备课时,我一般要参考10本以上的教材和科普书籍。我想最好的东西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建设成资料型教案、开放型教案,便于日后丰富、修改、充实。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3、走上讲台前的“五个一”工程
对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来讲,内容准确、熟练至关重要。我觉得是“五个一工程”使自己比较成功地完成一次又一次教学任务。即在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后:听老教师讲一遍课;写出一份详细、规范的教案;请指导教师审查一遍教案;模拟讲课情景默写一遍教案(形成板书设计);脱稿默讲一遍。经过这些程序后,每次能够从容地走上讲台。除此之外,每次课后及时反思,为下一次课和下一轮教案编写提供借鉴。特别是对刚刚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在走上讲台前,必须要在课前将所准备的材料和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熟能生巧,勤能补拙。首先要熟,只要没有上课,都要注意寻找更合适的方法。
经过此番努力,课堂上全部实现了脱稿讲课。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实,这样做对增强自己的信心十分有效,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
—2— 学习的信心。
二、上课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好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是中心,不应该仅在教案中指出,而且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为之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是衡量一次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准确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差错,理论联系实际地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以饱满的热情讲解,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的驾驭课堂是教学艺术。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多元化趋势十分明显。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富有挑战性。
由于现在所面对的学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寻找灵活、适当的方法,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批评与鼓励表扬相结合。以学生抄袭作业为例,要找出抄袭与被抄袭的对象、哪一部分是抄袭的等,对抄袭者进行严厉批评并限期改正,对被抄袭者即认真对待作业的同学予以保护;表扬鼓励学生要恰到好处,以自告奋勇上讲台操作实验或解题同学为例,为鼓励和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针对同学参与的时机、解答、操作的效果,在平时成绩上有所体现。对偶尔迟到或早退的同学,则采取弹性处理的办法,例如先给他们一定的减分处理,同时鼓励他们通过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等方式,获得加分。对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批评的学生,应注意观察其反应,必要时单独说服教育,消除对立和隔阂。这样的处理办法在扩招学生班级十分有效。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有一定对立情绪的同学,在课堂上能模范遵守纪律,并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2002年下半年,我开出了首次公开课,实践了学院专家组提出的“教学互动模式”,并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教学是由学生自告奋勇参与下完成的,受到听课专家、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这些这在我看来,是平时努力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的结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课堂上的努力外,课下努力不容忽视。
三、课下
上节课与下节课之间的时间里,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并未停止,只是改变了活动的形式,学生转入独立做作业和自学为主的各种学习活动。教师应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同时要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随时代的脉搏,努力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教育本领,顺应时代要求。
1、敬业奉献、作一名服务型教师
(1)尊重学生劳动。实施教学活动时,让自己的辛苦劳动得到学生的尊重,我觉得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但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的劳动。为此,我积极主张学生应善待作业,同时我也善待学生的—3— 作业。我基本作到对学生上交的作业全批全改。
(2)注意学生的疑难。为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开学以来,基本做到除每周按规定的时间答疑外,还要深入所教班级的自习教室两次。除此之外,积极利用坐班时间为学生答疑。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及时放下负担,从容学习。
(3)注意情感交流
为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除按规定每周答疑一次外,我一般每周要有两次以上时间深入到学生自习教室去辅导答疑;同时在物理演示实验室上班期间,随时为前来询问的学生解决疑难。在物理演示实验室,几乎每天晚上我都在,每天晚上都有若干名同学前来问问题或找我交谈。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使我及时了解了学生的疾苦,并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有了了解。经常性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使得我能够准确地叫出授课班级每一个人的姓名,师生交流空前活跃。计算机四个班级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我曾单独接触开导过。这种接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活跃的氛围,学生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为有效实施“教学互动模式”提供了条件。
2、因材施教、作导师型教师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层次,在作到批改把握总体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对一些后进同学,灵活地掌握要求和标准,详批详改、鼓励为主,课堂上注意严格要求;对于优秀学生作业,则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批改,体现引导启发思维的思想。经过努力,授课班级的学生绝大部分同学在做作业时,注意设计、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已经将自己的作业建设成了资料型的作业。实践证明,以点带面,这样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重视课堂学习。
新的教育观念更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或能力,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应本着客观公正、综合评价的原则。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不能仅凭期末考试的一张考试卷来评定。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过程,因此在总成绩中应体现学生平时努力奋斗的成分。在这里平时成绩的给定,又是一个综合评价的结果。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代表各自的自然班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借以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在课下,积极主张学生将作业建设成资料型作业,例如对填空题、选择题,学生在给出答案的同时,在一侧又写出相关的知识点或其它思想,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作业或其它交给的任务视为一个“小工程”,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以使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完成较好的,当成典型予以当众表扬;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平时成绩的评定针对学生的类别,分成若干个评价体系,使学生能扬长避短将自己定位。但无论哪一种评价体系,最终都以学生学有所得、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3、终身学习、把握时代的脉搏
不断的学习是保证授课内容常教常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学习的内容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专业特别是基础和前沿知识,这是更新
—4— 教学知识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对前沿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阅读书籍来完成。其中很多书籍是我自己购买的;二是向老教师和同行们学习,这是尽快过教学关的“捷径”。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我没有承担教学任务。在这一学期,我整整听了一学期的课。听课笔记和感受记录了整整5大本。这里除了自己指导教师的课外,还有教研室老教师和同行们的课。在自己承担教学任务后,也保证了每周听课学习两次以上;三是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例如公开课以及示范课等。在基础部以及学院其他系部教师开示范课、公开课,只要与我的课不冲突,都去听课。在2002年,自动化工程系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由始至终听完了每一位选手的讲课,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四是向学院的老专家学习。近两年时间里,被听课次数累计超过40次。这些与领导、专家、老教师交流的机会,十分难得,要非常注意抓取。
结束语
依据我个人的观点,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自一开始就应该是高标准、严要求,尽早过教学关。上好每一次课是高标准搞好教学关的保证,同时也是一切工作的起点。除了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外,没有捷径可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新的世纪,在新的世纪里,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正向文章开始部分所提起的那样——有高度责任感的职业化教师、能进行教研和科研的创新型教师、敬业爱生的服务型教师、懂得因材施教的导师型教师„„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用现在努力付出来维护“人类文明的工程师”的崇高赞誉!
面试技巧――教师如何备课 篇5
所谓教材,即“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教育大辞典)。
1.阅读教材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通晓教学内容。可分为通读、精读、泛读三步。通读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精读对教材进行推敲;泛读了解相关知识材料,拓展知识。
2.研读课程标准
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的层次和要求。
3.阅读教参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例如教师教学用书及其他的教辅书籍。
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二、备学生
1.要把握学生的总体特点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科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最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科注意不同思维方式的培养。
2.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少听或不听;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个别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畏难情绪。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须备学生,备学生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备好学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避免盲目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
三、备教法
备好教材与学生,只是具备了搞好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要备好教法。这是抵达彼岸的桥梁。教无定法,教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学生、教师本身素质等特点选择最优的教法。
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本节课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学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且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备作业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教师要特别注意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教师要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收作业、及时批作业、及时讲评作业;还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五、备板书
板书,即教师为辅导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放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正中,称之为正板书。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脚注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往往写在黑板的两侧,称之为副板书。
板书可以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也可以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备板书也是教师教学备课过程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六、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升华和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教案可详可简,可写在教案专用纸或本上,也可以评注形式写于教材上,视具体情况而定。
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实际往往会纠正、充实原教案。以教学反思的形式总结出经验教训,可作下一次备课的借鉴,是教师提高备课水平的重要过程。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篇6
新课程观念下如何备课?新课程标准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面旗帜作为备课引导。在备课中,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应遵循这一流程:备学生———备教材———备自己。
一、备学生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可以把备学生作为新课程下教师备课的突破口。那么,怎样备学生呢?我们可以通过测试、观察、调查和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学习动机、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就可以据此考察教学目标的修订,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决定是否实施补救教学,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如教《赤壁赋》时,我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学生的起步低,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很少。初中虽然学过苏轼的文章,但对苏轼了解甚少,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凭感觉来估计学生的起点能力,往往估计过高,随之而编写的教学设计,必然导致学生课堂上无法接受。因此,我备这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如下构想:首先,对苏轼的身世和文章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苏轼历尽磨难依旧旷达豪放的胸襟。然后印发自读提纲、相关资料,包括背景介绍、地理环境、参考译文,还精选一篇赏析的文章,对课文进行较为全面的欣赏。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留给学生时间,直到他们将文章熟读成诵。最后,把班级分组,以擂台赛的形式,按“字词比赛———朗读比赛———质疑比赛———抢答比赛———挑战比赛”几个环节赏析课文。我根据构想,实施于课堂,学生能自主感悟,倾心陶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备教材
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
课本是课程的载体之一,也是实施课程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上演出一幕幕异彩纷呈的剧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精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研读教师用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编写教学设计。同时,钻进教材中去又要跳出教材。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那种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和现成的教案来教学生,是“教教材”的表现,是对教材功能的一种弱化和窄化,这样的备课只能把学生带进一条死胡同。因此,在备课中还要精选课外读物,选配有价值的习题作业,进行强化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备自己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是固定不变、无可争议的“圣人”“贤者”,是完美的象征。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我是教书者,你是读书者,你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永远是对的,错了也是对的;你永远是错的,对了也是错的。”这种“唯我独尊”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些教师永远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无法形成,也就缺乏了自我反思、构建教学策略的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已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应加强自我反思,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学策略。
既然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达到这一要求呢?
1. 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人的素质要得到全面发展,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在教育发展的趋势下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提高备课质量。要知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新课改,了解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如果只是奉行“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的教学信条,我行我素,把课堂看成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复制知识的场所,然后,滔滔不绝地把嚼烂了的字、词、句、篇章等知识喂给学生。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违反了新课程观的发展规律。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应把学习只看作是被动接受或简单的适应”。
2.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要讲得少而精,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但并不意味着放松自己、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样,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甚至那些有难度的课文也不做必要的讲解,语文课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和满堂转。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对于课文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该讲的要讲透,该探究的可以学生探究为主。否则,课堂教学将演变为“放羊式”教学。
3. 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和课后反思。在授课之前,我们要对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比如,要反思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反思导语设计是否达到激发兴趣、引人入胜的效果;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分散突破;反思教法是否能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反思板书设计是否抓住核心、关键,等等。教师教学前的反思,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使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减少到最低点。
如何做一个会备课的语文教师 篇7
一、建构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
苏格拉底说:“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如果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没有什么思想可以作为依据的话,他在课堂上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有气无力。如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师就能跳出学科与学段的限制,在面对一个文本的时候,通过用心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师应该在不断的阅读与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思想与人格魅力,并在教学中自然地传递给学生。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教师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教材进行细致、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准确、透辟的理解和把握,形成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那么在备课时如何做到吃透文本呢?
1.静心阅读所谓静心阅读,就是在阅读一篇课文之前,不要翻看任何与本课教学有关的参考书或其他资料,不要和任何人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探讨,一个人静下心来独自欣赏文本。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的理解影响你的认识,不带偏见去看课文,这样,对文字的所有感悟均是由自己的内心生发。
2.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不仅仅是学生的功课,也是教师的功课。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应该像学生一样高声朗读课文,反复地读,直到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虽然文章是死的,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朗读将课文读活,给其带来鲜活的生命力,上课时学生必将会深受感染。
3. 读透课文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教师对其解读有怎样的高度,教师就能引领学生到达什么样的高度。读透课文,也就是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学人口舌。文章精妙之处不是通过教辅材料的提示掌握的,而是在于教师能够自己用心感受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和布局谋篇之精彩,理解隐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
4. 读宽课文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视野,读宽课文,使自己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自己首先要有这种能力。如在讲授一篇文章前,作者的身份背景、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等,都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无疑。这样,在授课时,教师才能从容地面对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吃透所讲的课文,还要对相关题材的文章、文章涉及的相关内容加以了解,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传递文化与思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三、掌握学情,选择教法
备课中,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只有做好了学情分析,教师才能根据学情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情分析呢? 1.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动机来自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是行动的动力。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兴趣所在,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用激励性的评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最终让学生能够乐学善学。
2. 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新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学设计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与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让他们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3.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认知倾向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不同的认知倾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它是影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时,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倾向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丰富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同时,立足学情,吃透教材,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教育者。
教师暑假培训体会:如何务实备课 篇8
8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暑期培训,今天有多位老师及专家对教材作了分析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又是充实的一天,很久没有这样聆听教学一线的名师的培训了,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自我大好机会。下面就这一问题如何务实备课,谈个人几点体会。
首先,深挖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首先,读大纲。[课~件 ]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
其次,读教材。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第三,做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集体备课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必须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集百家所长,成一家之言。集体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这已经成了共识。集体备课可以增进教师间的了解;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氛;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如何教师的备课质量】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备课10-16
新教师如何备课09-14
新时期教师如何备课07-17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10-07
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备课07-03
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课10-23
幼儿园新教师如何备课05-28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实施有效备课08-26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07-06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质量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