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2024-10-07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通用11篇)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篇1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去年,几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四学生来我校实习,学校安排我们几个老师负责指导。有个“实习生”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有着“八十年代后”的烙印,青春时尚、聪明热情,性格惹人喜欢,但是他非常害怕或者是讨厌写教案,上课时也能明显看出是“想到哪说到哪”,课前没有多构思、多思考。一直到实习快结束,他也没交出一份像样的教案,后来在我的一再催促下,居然从网上下载了一篇,而且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弄得大家哭笑不得。这个接受了大学四年师范教育的大男孩引起了我对“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的深深思考。

备课历来是教师主要的工作之一,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是师范类学生必练的基本功,也是做教师的起码要求。“功在课前,效在课内”,这说明课前准备之重要。在写教案之前或之时的构思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备课的质量,最终也就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我想,是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课题的切入点,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吃透教材: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维系学生兴趣的纽带,而它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理解和把握。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平台,概念的解释、练习的设计、插图的编配都是编者煞费苦心安排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手中的书,让它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伙伴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工具。

老师使用教材的方法应是 吃透教材,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拓展学习领域。比如:高中音乐新课程中,苏州地区有位教师教学内容为《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在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后,他发现有很多可以融合。于是他们教研组就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整合。《音乐鉴赏》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和《歌唱》中《八骏马》、《半个月亮爬上来》挂钩,《音乐鉴赏》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与《歌唱》第四单元《星星索》(印尼民歌)、《春之歌》(朝鲜民歌)联系等等,两个模块内容相辅相成,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往常,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空前高涨。所以要让音乐课真正益教益学,在课前教师都应该反复聆听教材中提供的音乐素材,并进行筛选,从中寻找出最具特点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重点。备课时要精益求精地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

音乐课的课型有视唱练耳、乐理、唱歌、欣赏等多种,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也多,许多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物理等学科知识。在教材中碰到相关的知识点,就应该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相关学科教师等方式弄清一些问题,以便课内课后对学生感兴趣的这类问题能对答如流。

二、了解学生

受学校升学率、考试制度、音乐课时少和某些人对音乐的偏见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小学生上音乐课并没有像上语文、数学等科目那样认真。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蛋”:教师过分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使师生配合默契,提高教学效果,备课时应当调查学生情况,了解他们学习音乐的各种心态、爱好等,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备课关键一步就是要备学生,“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同一个目标或教学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班级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学专家的典型课例往往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内容,但是他们在处理相同教材时,往往会因班而异、因学生而异,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差异,选择各种通向目标的途径。

前面讲到的实习生从网上下载的教案中出现了大量的五线谱,而我校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郊区,不少同学在原来学校甚至没上过音乐课,连简谱他们都不怎么熟悉。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备课,试想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三、熟悉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新的音乐教材为教师配备了优质的教学课件,老师在教学时方便又快捷。而这些实习老师过分依赖课件,特别是在歌曲教学中,一遍遍地播放范唱,让学生跟着学习歌曲,钢琴几乎不使用。其实伴奏乐器不仅可以降低歌曲学习难度,解决其中的难点,好的钢琴伴奏还能使我们教材中的歌曲更加悦耳动听,教师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伴奏,学生原本就不是很喜欢的歌曲就会变得更加索然无味。

四、有效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声像结合、直观生动,能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密度的特点,所以对于鉴赏、识谱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教学等,教师应尽量在事前做好多媒体课件来节约时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运用音乐。课前,要花时间精力去搜集、整合、优化各类素材,为课堂音乐活动准备除教材附带以外的丰富的音响资料,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制作课件。备课时,科学地选择传统、现代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及相互间的互补作用,使教学融艺术性、科学性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服务工作。

比如在准备《玩具兵进行曲》欣赏课时,可事先制作课件,以动画的方式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将此曲作为背景音乐,并将涉及到的鼓、串铃、沙锤等乐器图片及声音按伴奏节奏呈现,这样可给予学生全面、多角度的感官体验,极大地实现教学优化。

五、认真构思,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并不等同于教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还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等方面,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随意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娴熟外,上课前的精心准备(预先设计完美)也是直接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尽可能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预设得是否巧妙、是否有创意,都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备课、构思时要重视的,并且必须以自己明白的方式在教案中记录:

1、上这堂课的目的:让学生得到什么?

2、学生与音乐的融合:怎样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3、导语的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环节“问”的过渡:如何连接?

5、问题的设计。

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一分效果。只有备好课,教师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至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篇2

第一步,扫清文字障碍。字字句句认真反复读写,边读边画,比如字的音形义,凡是生字,我都会研究它的读音、写法、部首,思考怎么帮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记住这个字。

第二步,朗读课文,理解各段意思。一篇文章在扫除了字词的障碍后就要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感情型课文,朗读的遍数还要多。朗读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朱熹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都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朗读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积累。朗读好了,各段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说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

第三步,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意图。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链接中王安石的《泊船瓜州》。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是形容词动用,是“使之变绿”的意思。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可是,我官居外地,虽然离家不远,“只隔数重山”了,却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第四步,结合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搭建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实际去考虑学生的实际,从“备教材”到“备学生”。课文中信息,哪些是学生们比较了解的,这样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哪些是他们的盲区也就是教学的重点,比如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能否被他们吸收、消化、运用等。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不要忽视个体差异,以便分类指导,从而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提高和发展。在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不要忘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结合课文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的知识,把课文内容向课外延伸。

总之,我们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去备课,自觉地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去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新教材。力求做到年年岁岁课相似,岁岁年年教不同。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篇3

备课历来是教师主要的工作之一,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是师范类学生必练的基本功,也是做教师的起码要求。“功在课前,效在课内”,这说明课前准备之重要。在写教案之前或之时的构思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备课的质量,最终也就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我想,是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相关的音像资料,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仔细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状况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和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选好课题的切入点,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吃透教材: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维系学生兴趣的纽带,而它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理解和把握。教材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平台,概念的解释、练习的设计、插图的编配都是编者煞费苦心安排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手中的书,让它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伙伴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工具。

老师使用教材的方法应是 吃透教材,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拓展学习领域。比如:高中音乐新课程中,苏州地区有位教师教学内容为《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在仔细研究两本教材后,他发现有很多可以融合。于是他们教研组就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整合。《音乐鉴赏》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和《歌唱》中《八骏马》、《半个月亮爬上来》挂钩,《音乐鉴赏》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与《歌唱》第四单元《星星索》(印尼民歌)、《春之歌》(朝鲜民歌)联系等等,两个模块内容相辅相成,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往常,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空前高涨。所以要让音乐课真正益教益学,在课前教师都应该反复聆听教材中提供的音乐素材,并进行筛选,从中寻找出最具特点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重点。备课时要精益求精地熟悉教材、分析音乐、研究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吃透了,教学思路也就理顺了。

音乐课的课型有视唱练耳、乐理、唱歌、欣赏等多种,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也多,许多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物理等学科知识。在教材中碰到相关的知识点,就应该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相关学科教师等方式弄清一些问题,以便课内课后对学生感兴趣的这类问题能对答如流。

二、了解学生

受学校升学率、考试制度、音乐课时少和某些人对音乐的偏见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小学生上音乐课并没有像上语文、数学等科目那样认真。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蛋”:教师过分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要使师生配合默契,提高教学效果,备课时应当调查学生情况,了解他们学习音乐的各种心态、爱好等,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备课关键一步就是要备学生,“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同一个目标或教学方法对不同人,在不同班级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学专家的典型课例往往是我们熟悉的教学内容,但是他们在处理相同教材时,往往会因班而异、因学生而异,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差异,选择各种通向目标的途径。

前面讲到的实习生从网上下载的教案中出现了大量的五线谱,而我校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郊区,不少同学在原来学校甚至没上过音乐课,连简谱他们都不怎么熟悉。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备课,试想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三、熟悉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新的音乐教材为教师配备了优质的教学课件,老师在教学时方便又快捷。而这些实习老师过分依賴课件,特别是在歌曲教学中,一遍遍地播放范唱,让学生跟着学习歌曲,钢琴几乎不使用。其实伴奏乐器不仅可以降低歌曲学习难度,解决其中的难点,好的钢琴伴奏还能使我们教材中的歌曲更加悦耳动听,教师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伴奏,学生原本就不是很喜欢的歌曲就会变得更加索然无味。

四、有效制作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声像结合、直观生动,能加快教学进度、加大教学密度的特点,所以对于鉴赏、识谱及与音乐相关文化的教学等,教师应尽量在事前做好多媒体课件来节约时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运用音乐。课前,要花时间精力去搜集、整合、优化各类素材,为课堂音乐活动准备除教材附带以外的丰富的音响资料,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制作课件。备课时,科学地选择传统、现代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及相互间的互补作用,使教学融艺术性、科学性与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服务工作。

比如在准备《玩具兵进行曲》欣赏课时,可事先制作课件,以动画的方式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将此曲作为背景音乐,并将涉及到的鼓、串铃、沙锤等乐器图片及声音按伴奏节奏呈现,这样可给予学生全面、多角度的感官体验,极大地实现教学优化。

五、认真构思,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并不等同于教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还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等方面,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随意性。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级教师、名师的课“亮点”闪烁,除了他们驾驭课堂的娴熟外,上课前的精心准备(预先设计完美)也是直接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谋略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可以尽可能想得细一点、全一点、精一点。预设得是否巧妙、是否有创意,都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备课、构思时要重视的,并且必须以自己明白的方式在教案中记录:

1、上这堂课的目的:让学生得到什么?

2、学生与音乐的融合:怎样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3、导语的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学环节“问”的过渡:如何连接?

5、问题的设计。

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篇4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但今日之备课已被彻底异化、变态化、虚假化、无效化。有歌为证,歌名《心太软》——“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抄教案吗?你这样辛苦到底累不累?还是纯属自我安慰?”

备课就是抄教案,异化一也。

抓备课就是查教案,异化二也。

不祛除异化,回归本义,求真求实,而谈有效备课,无异乎缘木求鱼。

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一曰废除所谓写教案。

写教案不等同于备课,抄教案更是伪备课。误人误己,遗毒无穷。

惟有取消查教案,教师不必违心地把宝贵时间耗费在全无意义的抄教案上,才能谈得上备课不备课,有效没有效。

所“写”教案如何,一丝一毫也不能反映备课情况。或者可以说,教案越“好”,备得越差,教学越是无效。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如此有限的、宝贵的时间,用来抄教案,那哪来时间备课?遑论有效?

而真正意义上的、扎实有效的备课,不一定是以教案来体现。可以是零星的笔记,可以是杂乱的摘抄;可以是资料的拼贴;可以是符号、圈点、勾画;也可以是个中三味,烂熟于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无痕迹,方为“不射之射”,几于备课之最高境界。真正踏踏实实备了课的教师,是不可能有一本很好看的教案的。

须知真正有效的教学,必然基于真正有效的备课,也必然不依靠教案。正如一味按剧本表演的演员是三流演员一样,一味按教案上课的教师必然是蹩脚教师。

写教案于教学之无用,于备课之破坏,可知矣。

写教案,查教案,可以休矣。

二曰功夫在诗外。

备好课的基础是什么?不是参考书、现成教案、这个那个技术、此项彼项工具,而是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读书、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的不二法门。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不可固步自封,自我满足,放松学习,那样是连本职工作也做不好的。

仅仅看本学科的书、教学的书也是不够的,须知学科整合、综合学习是大势所趋,不容回避。文科教师也可以看一点理科书,理科教师也可以看一点文科书,看不了太深的,可以看一些基础的,普及性质的。知识面广一点,对备课,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书可以看得多一点,教案可以看得多一点,但要养成习惯,坚持长期看,汲取营养,为我所用;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教哪课看哪课,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不求真实效果,只图敷衍任务。要多看真实的教学实录,那些花里胡哨作秀的所谓优质教案,是用来哄鬼的,不是用来教学生的,可以少看点。话再说回去,有抄一篇教案的时间,可以看五六篇教案,抄一篇毫无收益,而看上五六篇必有启发。是抄个漂亮教案来换取教案检查的好评价呢,还是对工作负责,对学生尽责,扎扎实实多看几篇教案呢?为人师表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

三曰透彻理解备课的本义。

备课所备者何?

是“备学习”,而不是“备上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而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出发点不正确,往往南辕北辙。

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不要学某些作秀性质的,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是否真正有所得。

要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来学习,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以语文教学而言,不要被教参上的东西奴役,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开放的心态,认真体会阅读与写作的真实感知、路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学习,使讨论成为真讨论,思考成为真思考,感悟成为真感悟,而不是走向预设答案的装摸做样的走过场。那样的走过场,我称之为伪教学、伪学习。

要备得细,但万万不可讲得细。“讲课”是一个可恶的词,“讲深讲透”是一个害人的想法,当然,仅仅针对语文教学而言。

以细致的结论取代细致的学习,以喋喋不休的灌输取代过程的引导、思路的启发、方法的点拨,使埋头记笔记替代了探索、讨论、相互激发,使学生开不了口,动不了手,转不起脑筋,这样的教学,我称之为强暴式教学。

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篇5

1.课程改革的背景

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所有学校全面开始实践“二期课改”新课程。刚进入我区教育系统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将从起始年级开始,和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校的新生同步成长。有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材和教学方式,让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要做很多努力,他们在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抱怨的情绪、抵触的心态,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来带教新分配到学校的大学生,会使他们错误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意义。所以在新教师刚进入学校之初,让他们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里,我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明确影响当今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时代背景;二是让新教师体会课程的内涵,感悟教师的责任。

2.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在业务上“入门”的第一步。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这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和新教师谈备课:

⑴坚持“六备”要求:

1)备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做到深浅适当。

2)备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3)备教法和学法:掌握授课的技能技巧,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4)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

5)备教具:要通过教具演示,使深奥的、复杂的变为直观的知识教给学生。

6)备练习:要精心选择与设计练习,练习要有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⑵争取做到五个“突出”:

1)突出知识要点。

2)突出教法、学法和教与学的过程。

3)突出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能力。

4)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

5)突出本节课的特点。⑶努力做到四个“体现”:

1)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的展示。

2)体现渗透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心理教育。

3)体现本学科特点。4)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

归结到三句话:备课要做到:使自己明白,使学生明白,使学生容易明白。3.切实上好每一堂课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1)课堂教学存在三种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它们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规律:知识序、认知序、教学序。只有三序合一,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方式:编写教材的专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再创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传递给他的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尽可能准确地让学生理解专家和前辈的思维方式,和前人进行心灵对话的思维过程。

3)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现在经常提到的一个教育话题就是“减负”,好象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很重似的。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的负担都是那些没有必要的重复劳动,学生思维的负担还需要增加才对。在“减负”的同时,要有“加重”的措施,这样才是辨证的态度。

4)教学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思维,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有的心智活动,具有过程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而思维训练也应结合教学过程来进行。要给学生思维的钥匙,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阶梯,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音乐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音乐教学;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06-01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从中可以看出,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的、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在其中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在音乐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组织各班开展一次“我爱祖国”“我爱党”的主题班会。了解国家的历程和深远意义。使学生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党是我们祖国的核心力量,是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热爱祖国,热爱党,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神圣行为,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情感。

2、通过音乐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音乐活动,对乐感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表演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音乐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广博的知识、举止言行、崇高的品德和博爱的心灵。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的人格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相对于空洞的道德理论说教,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起到更生动、更形象的榜样作用。

3、在导入中渗透德育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颇有一番道理,它告诉了我们应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对此,我们不妨大肆渲染“开门红”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德育知识渗透“精而细”,恰到好处。因此,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通过导语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在教唱《过新年》一曲中,不妨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过新年的热闹场景,并提问:“你的家乡怎样过新年的?”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演唱的欲望,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到骄傲与自豪,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热情。

4、开展课外活动,德育渗透

课外活动是音乐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唱。要加强演唱技巧指导,激发学生课外活动兴趣,教给他们音乐的常识,特别是演唱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收获。

音乐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且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课外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小红帽》、组织音乐汇演、排演音乐剧《老师,你早》等活动项目,我把表演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音乐课外活动中。

5、利用音乐教材歌曲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利用歌词内容,再配合声像、语言以及各种道具,展开合理想象,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全面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学会歌曲的同时,深刻体会歌曲的情感。

如小学音乐《牧羊曲》,一开始教师可运用声、像结合的动态画面,让学生聆听作品,用心体会歌曲安宁、优美的意境。同时,在老师有感情的演唱中,让学生用轻柔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在这首歌的结尾句处理方式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再试唱各小组的设计,体验创设成果的愉悦,最后根据这首歌曲的意境,让学生用碰钟轻轻的敲击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会随声附和地喊歌,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地歌唱,歌唱时情感的处理会恰到好处,表达了歌词的意义,唱出了歌曲的感情,达到了教学目的。

面试技巧――教师如何备课 篇7

所谓教材,即“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教育大辞典)。

1.阅读教材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通晓教学内容。可分为通读、精读、泛读三步。通读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精读对教材进行推敲;泛读了解相关知识材料,拓展知识。

2.研读课程标准

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的层次和要求。

3.阅读教参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例如教师教学用书及其他的教辅书籍。

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二、备学生

1.要把握学生的总体特点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科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师还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最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科注意不同思维方式的培养。

2.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少听或不听;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个别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畏难情绪。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须备学生,备学生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备好学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避免盲目性,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教学活动。

三、备教法

备好教材与学生,只是具备了搞好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使可能变为现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要备好教法。这是抵达彼岸的桥梁。教无定法,教师要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学生、教师本身素质等特点选择最优的教法。

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本节课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学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且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备作业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到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教师要特别注意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教师要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收作业、及时批作业、及时讲评作业;还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五、备板书

板书,即教师为辅导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放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正中,称之为正板书。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或者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脚注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往往写在黑板的两侧,称之为副板书。

板书可以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也可以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备板书也是教师教学备课过程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六、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升华和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教案可详可简,可写在教案专用纸或本上,也可以评注形式写于教材上,视具体情况而定。

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实际往往会纠正、充实原教案。以教学反思的形式总结出经验教训,可作下一次备课的借鉴,是教师提高备课水平的重要过程。

教师该如何备课心得体会 篇8

老高川中心幼儿园 小三班

李玲娜

1.选定目标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

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

3、过程的设计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篇9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河南省济源市教研室

刘丽霞

语文姓“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语文教与学的规律进行,着力于语言实践:紧扣文本,揣摩重点语句,进行语言的品味;有效诵读,适度拓展,关注语感的习得。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本体,读写并行,品出文字的声律,嚼出文字的滋味,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是谓“本色语文”。

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本色”,必须先打好“底色”,进行深度备课。

一、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坚持历练好三项基本功

一指教师把握学情的准度。学生学情起点如何,对文本的“原认知”如何,学习本文怎样让学生的提升幅度、扩张程度更大些:朗读水平提高了、忽略之处关注了,认识浅近之处深化了,课堂积累丰富了。

二指教师进行文本细读的精度。即对文本进行微观分析,标题、关键词语、句式、标点、句序、段序,都可以进行还原、置换、比较,以小明大。以《故都的秋》为例,由标题映照课文,“故都的秋”从第几段写到第几段?由此文章可分为几部分?题目换为“北平的秋”“北国的秋”如何?第三段“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前可以各加上怎样的定语?这几句意思分几层?顺序能否调换?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先写江南的秋?以上问题指向文本细部的解读,或新颖或深入,其实读出了教师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而这正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智慧水准和教学效果的潜规则。

三指教师进行文本增容的厚度。增容,其实就是将文本读厚。其一是内读,即教师自己以读者身份“陌生的眼光”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其二是外读,除教学用书外,要找寻相关文本:原文本,课文内提及的原文本,或是课文外删去的原文本;互文本,课文所在的原文本,与课文内容相关、相类、相似的文篇或书本;超文本,与课文相关的系列文篇和书本,包含同一内容、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写法的文本,包含名家的相关解读成果,包含网络文本,史学、哲学、美学角度的解读可高度关注。占有并整合这些成果,重在将自身的读解体验转化为文本教学策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二、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高效教学的四个关键度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要具备以下四个标准:课堂定位准确,思路明晰科学,师生互动有效,核心目标达成。

(一)课堂定位准确

首先是学科定位。要有课程意识,定准“语“和“文”,深入挖掘文本的文字内涵、文学内涵。文本无边界,教学有边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其他学科往往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但语文的教材内容只是教学的素材,师生深度阅读后的生成、加工才是教学内容。文本“写了什么”不是教学重点内容,“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才是重点所在。换言之,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言语智慧,即如何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传达。文本语言既是载体也是本体,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要反对由《背影》批评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之类的“反文本化”,或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单单进行“爱心”拓展之类的“泛语文化”,或声光电狂轰滥炸却不让学生真正触摸语言文字的“多媒体化”,防止语文课异化为德育课、政治课、历史课、生物课、艺术欣赏课、思想方法课等任何非语文课。是否紧扣文本,是否书声琅琅,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否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

其次是课型定位。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课型。按活动方式,可分为说话课、阅读课、作文课、讲评课、活动课;从阅读教学讲,有教读课、品读课、研读课、理读课、自读课、联读课、审美鉴赏课等;从语言教学讲,有积累课、运用课、品析课等;从读的方式讲,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批读等;从文体看,有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应用文、文言文等。此处的课型主要指文体特色。比如写景的记叙文,或曰散文,要关注的就是其文体特质:弹性(高度兼容了各种文体各种语气的变化多姿的那些句式)、密度(写景抒情间给人的纷至沓来、字字珠玉的美感)、质料(构成甚至决定全篇文章境界高低的个别的字或词的品质)。凡作者用心、考究的地方,自然构成教学着力的地方。再比如文言文,关注的首要是“言”与“文”的关系,不能偏重于言,讲成文言语法课;也不能偏重于文,上成政史课。最好是“以言促文,以文索言”,反复诵读,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以词语句子的理解为切入点,体会含义、理解感情、梳理思路、领会韵律,最后再以读显情,以读悟文。文体定位与其它分类标准结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精确定位,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再者是目标定位。先澄清一个认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实不是教学目标,而是课程目标,代表的是由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真正的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具体的学情来确定的。而且,“三个维度”是同一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不能人为地割裂成三大块进行简单地叠加,三个维度在不同学段、不同课文、不同的班级也应各有侧重。比如,“在学科课程中,它可能比较明显地体现为知识或能力目标;在综合课程中,由于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它有可能体现出‘二维’或者‘三维’;学科课程内的综合性学习较为关注所学知识在情境中的应用,因而较多地表现为知识或能力与其他两个维度的关系。教学目标有怎样的维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三个维度的关系是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较为切合课堂教学现实的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那么具体目标怎么确定呢?最好有一种全课程意识:这一课处在哪个学段、哪册书、哪个单元?学段教学目标、本书编写意图、单元教学目标是怎样的?比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放置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思乡诗词”中,同时它也出现在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高中阶段的审美鉴赏必然有别于小学的诵读感知,但若《长相思》放置在小学第八组“人物风采”或高中另一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目标的设计肯定也会随之变动。

最后是师生关系定位。师生间应该是智慧的双向流动和生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应该是在教师的“导”下的主动的学习发展,而教师的“导”体现在精心的教学设计、精选的教学内容、精到的文本解读,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特别要警惕的是新课程提倡“个性化解读、多元解读”,还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等,并不是要教师淡化出场、作用虚化。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如果只是走进教室,“不预设、不活动、没立场”,必然无法显示主导作用,并使学生的“发展主体性”沦为空谈。

(二)思路明晰科学

所谓“科学”,即符合认知规律。比如,教学中尽可以有特色独具、角度各异的导入,也可以有对“最喜欢的句段”“写法的妙处”的热烈讨论,但此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必不可少,如果先局部后整体或有局部无整体,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出现“盲人摸象”式的误读和错读。明晰则是指教学流程设计清晰,环环相扣。可以将教学任务设置成有序的板块,以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覆盖一个个重要信息和一个个活动要点,使课堂结构变得明晰单纯,课堂内容显得丰富而有层次。比如着眼于主旨的“寻找紧要语”,立足于结构的“发现关节眼”,着力于手法的“比较新异处”,都是能体现“用教材教”从而引爆学生的思维能量的。需要指出的是,教材中有非常宝贵的备课资源,那就是课后题,它们常常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新课标的能力要求、教学建议、甚至提供作品的解读方式、探究方式。其中“有感情的朗读、说说词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写故事”稍加设计即是教学步骤,而“选做题、资料袋”则基本可以做成拓展提升环节或课后作业。(三)师生互动有效

说“互动”而不说“活动”,是要强调师生活动的不可割裂。它不是师生活动一前一后式,而是渐进式的、滚动式的、共同成长式的。教师备课时固然要杜绝浅问题、伪问题、错问题、无效问题、无价值问题,课堂上更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体验,这种课堂的试金石就是:生成!如果突破预设问题产生了新问题,如果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发言对教师产生促进作用,就是真实有效的互动。(四)核心目标达成

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有基础目标,有延伸目标,有核心目标。再从三维目标来看,它们在宏观上是等重的,但目标定位要有重点,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是全体学生必须要达成的。就语文教学看,“涵泳品味”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备课水平 篇10

一、模仿优秀教案。

1、模仿什么:优秀的教案中有的来源于活动指导用书,有的来源于经验教师的备课笔记。新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案中具体的教学准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环节设计,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等等。

2、模仿中思考:模仿不是抄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幼儿教师在模仿过程中要反复揣摩,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说?”“为什么这一环节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教案设计的目的意图,理解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二、汲取他人经验在备课过程中,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就可以得到启发。当然,幼儿教师还要对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加以消化和巩固,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三、敢于创新,我们常说“教有教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教师不要被固定的模式和框框所左右,要敢于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础上,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创新得法”。

四、勤反思,多总结在教案中加上“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幼儿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并不断地调整修改教案,即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相信你的备课能力会日渐完善。

幼儿教师备课注意事项:

1、有针对性幼儿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努力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有可行性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备课要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不可盲目效仿他人或生搬硬套教学法,以免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另外,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累教学经验。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篇11

校长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教师,这好像不是个问题。但在时下的社会转型期,似乎又有讨论的必要。主要是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官员化,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过度期望、求全责备,以及市场经济对教师的影响和冲击。我从十多年的校长岗位上,深切感受到,越是在社会转型期,作为校长越是要把教师当凡人,把教师当教师,把教师当伙伴,把教师当依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生长智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校长才能实现理想。

把教师当凡人。全国中小学教师多达1000多万,无疑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每位教师都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面对现实,我们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教师的地位和职责,也不能恶意贬损教师的劳动和人格。作为校长,是教师的主心骨和引路人,更要平视教师,把教师当凡人。人有七情六欲,都有生老病死,有亲朋好友,有对有错,患得患失。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校长和教师也是平等的,只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样,我们就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爱好,尊重教师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人和人之间除了尊重,还有宽容,我们要宽容教师的过失,宽容教师的差异,宽容教师的批评和指责。

特别是现在,面对转型期的社会大背景,教师不可能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们也需要生存,也需要住房看病,也需要送子女读大学、找工作。这样他们就可能出现这样和那样有违“常理”的言行,就会出现“有偿家教”、“第二职业”。作为校长该如何是好呢?是一味地指责和惩处,还是换位思考,给予合情合理的引导和矫正?显而易见,作为校长应该更多地以心换心,以情感人,给教师以至诚的帮扶,创设心理安全的管理氛围,竭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物质条件,让教师始终拥有做人的尊严。只有一个有尊严的教师群体,才可能培养出有尊严的学生,也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有尊严。

把教师当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教书育人。要传道授业解惑,这就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把教师当教师,就是要竭力营造“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的人格得以至善,能力得以提升,智慧得以生长,身心得以和谐。

一方面,校长要鼓励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规划、设计、组织、评价课堂教学,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具生命活力,应该是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的永恒课题。这就要求校长要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支持教师不断变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一是组织好校本研修,针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情境,进行及时的诊断和研讨,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总结推广。要特别注意的是,校本研修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立足于课堂教学、学习方法、问题情境,是否真正发挥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二是开展校际交流,扩展教师的视野,激活教师的思维,在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自主的修正,提升课堂教学水准。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校外培训,更新观念,拓展知识,让教师在培训学习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失,积蓄新的能量,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四是竭力构建学习型校园,校长要带头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校长,不断丰富图书储量,改善网络支持,形成“人人都想学,知道学什么,明白如何学,个个都在学“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校长要引领教师提升师德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倾情于师生的共同成长,潜心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校长要以身示范,给教师当好榜样,要用至善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用强烈的事业心去感染教师,用任劳任怨的行动去引领教师,用与人为善、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熏陶教师;其次,在坦诚的交流沟通中,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为人师表”是我们这个民族教师的本分和传统,尽管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受到了诸多的挑战和诱惑,但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教师的价值追求,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直面这些挑战和诱惑,勇以承担起作为一名教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清心寡欲,无怨无悔;同时,校长要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确保教师身心和谐、健康快乐。要组织教师尽可能多地利用假期外出考察、休养,陶冶性情,活跃身心;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紧跟时代;要想方设法地争取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缓解教师压力;要理直气壮地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成就理想,收获成功。

把教师当伙伴。教师是校长的合作伙伴,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思想,要通过教师的理解、认同和行动来实现。校长把教师当伙伴,就要放下校长的架子,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教师。我曾说过:“一位校长,只有认为自己不是校长,老师们才真正把你当校长。”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更不能为所欲为。“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校长只有把教师当伙伴,教师才可能从内心里把校长当校长。把教师当伙伴,就要和教师坦诚相待,互敬互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教师的发展为己任,以教师的快乐为己责。

在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校长要迎难而上,真情相助;在教师受到委屈的时候,校长要一马当先,用心化解;在教师获得成功的时候,校长要引以为荣,竭力推广„„把教师当伙伴,不仅在工作中,还应该体现在生活上。无论是教师及其家人生病生灾,还是教师家里的红白喜事,校长都应尽量亲临现场,缩短心理距离,加深彼此情谊,激发教师热爱学校、忠诚事业的情怀。只有校长把教师当伙伴,教师才可能把学生当伙伴。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伙伴型”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才能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未来的和谐社会。

把教师当依靠。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校长的依靠。校长只有紧紧地抓住这一依靠力量,才能引领学校发展,实现办学理想。把教师当依靠,既要真心实意,又要敢作敢为。真心实意地把教师当依靠,就是要还权于教师。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教师,让教师自主自动地去组织、去参与、去引领、去自评自改,少一些条条框框,多一些宽容理解。

上一篇:岗位词语的意思及同义词下一篇:丛台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