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教师

2024-06-06

新音乐教师(精选12篇)

新音乐教师 篇1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影响下, 音乐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理念, 拓宽思路, 提高自身素质, 改变教学方法, 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习兴趣,创新精神

我国新课程改革早已如滚滚浪潮涌向祖国大江南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作为改革中的实践者, 想要在这场滚滚而来的新课改中占据积极主动的地位, 就要与时俱进, 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我想对广大教师来说, 什么是课改?究竟怎么改?一定是每位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 就应转变教学理念, 拓宽思路, 提高自身素质, 改变教学方法, 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就我所教的音乐学科来说, 它在听觉、视觉、表演、创作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一名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年青音乐教师,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认识, 我认为音乐教师要想真正走进新课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转变。

1 认真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念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喜欢音乐的, 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但是为什么在音乐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着“大多学生都喜欢音乐, 却不是很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怎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 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 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 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同时也注重个性发展, 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长期以来,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师把音乐知识技能做为音乐课程的首要任务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已经违背课程改革的宗旨。我想, 如果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任务,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局面就会扭转了呢。

一块黑板, 一直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的学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这些媒体, 对音乐的了解和理解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 教师更要开拓思维,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发现, 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优化课堂教学,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实践中,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 教师要做到角色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 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 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志同道合的老师。”在新课改中, 老师不再高高在上, 而应该与学生平等互助。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要多进行情感的交流, 多一些微笑, 多一份鼓励, 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真切感到老师视自己为朋友, 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往往有局限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抹杀了学生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在新的课程改中, 教师应该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站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说教者”转变为“引导者”, 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接受为参与, 把课堂还给学生。

3 新课改中, 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的这一改变, 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 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 以及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养成等,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 教师要增强自身修养, 培养创新能力, 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课本中, “拓展与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聆听、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 在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在“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民族地形、生活方式、人文环境等因素有什么关系”、“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 谈谈克隆宗音乐的特点”等具体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发现音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并进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音乐问题的方案, 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揭示问题”。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 并认真加以实施。

4 教师要多给学生开展丰富的综合艺术实践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模块的设置, 设计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六个模块。丰富的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 找到了交往平台, 音乐课上有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合唱、重唱、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音乐讲座、合唱队、舞蹈队、乐队、话剧编演团等等一切可以因地制宜的各种活动项目。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 在这种美的氛围中, 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 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总之, 现代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应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紧学习, 从今天做起。胸中无墨怎能面对渴望知识的学生畅所欲言呢?我相信, 只有不断去努力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去贴近生活, 体验生活, 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适应新课程。

新音乐教师 篇2

很荣幸的于今年的九月份来到了*****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由于初为人师,没有教学经历,缺乏教学经验,在其他老师和前辈们的帮助下,我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并制定了一下教学计划:

一、认认真真,搞好课堂教学

根据学校和年级办公室的安排,我带高二年级的音乐鉴赏课。在本学期,我会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备课技巧,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参,吃透教材,并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真正通过音乐教学,学会基本的音乐常识,在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的同时能体会音乐的美,享受音乐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团结协作,做好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工作。

通过开会学习了解到,集体备课活动一直坚在我校持不懈地开展着,事实证明,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集体备课,教材分析透彻了,教学思路明晰了,课堂气氛也轻松活跃了很多。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本学期我会虚心向徐老师学习备课方法,尽快把自己的备课水平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以便能与徐老师加强集体备课的能力,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我会积极参与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活动,学习其他老师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增进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明确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音乐课安排的比较紧张,高二年级刚刚进行文理科分班,再加上上学期的假期与其他因素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所以根据徐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我们把这个学期的课从第八单元开始,一共有十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计划用九个课时完成。音乐鉴赏的最终归宿是以音乐审美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会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搞好学校艺术节活动

学校计划中在十月份有一个临沂十八中学自己的艺术节,我会在做好辅导学生节目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准备在艺术节上为全校师生献上一曲。

同时,我会配合其他老师的工作,把音乐表演和美术绘画展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校的艺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艺术节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准。

计划虽好,重在行动。总之,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跟从前辈,不断学习,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各项工作与计划落实到实处,使自己的快速地成长,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而努力奋斗!

孙 健

新课程下要求音乐教师的修养美 篇3

音乐教师不但要教好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学习吸取营养修养自己,还要做到仪表要美,语言、教态要美,更应该对学生做到五爱,做到心灵美。心灵美也就是内心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

内心美的教师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进步,品德优良,行为端正,忠诚于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地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和学生交朋友,谈心事、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内心美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人生观,爱艺术,懂人生,会生活,有抱负、对文学艺术,戏剧、美术、舞蹈等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一部交响乐,一部歌舞剧,可谓是一个博大的情感海洋;一场音乐会,一堂音乐课,亦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音乐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体验,把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角色已从一个主导者的身分,变为一个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合作者、探究学习者。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多研究课堂调节艺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的角色要变化多样。音乐教师要像一个出色的演员,用精湛的教学艺术与丰富的情感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在课外活动中,音乐教师又像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把课余生活按排得丰富多彩,让校园里充满歌声,琴声,使学生在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使精神世界得以升华。

内心美还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即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因为知识本身就是美!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屁,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另外,音乐教师在有一颗美的心灵的同时,又一重要的还要外表美,做为一个音乐教师,给人的外表形象很重要,从外表看音乐教师的穿着仪表,举止言谈,有风度、很大方,从这些方方面面都要表现出美。比如说:幼儿园的教师,穿着的服饰应该色彩鲜艳、样式新颖,体现出一种活泼的美,而中小学及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师的穿着服饰也不应该是呆板、落伍的、从色彩搭配到式样的组合都应该体现出审美能力与艺术品位。

再次,音乐教师的教态要美,教态美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治学精神、讲课的姿势、面部表情、教师的一举一动,从音乐教师的上课时的语言、姿势、仪表、板书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教师应做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也就是说,音乐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多呵护、帮助学生,和学生交朋友,谈心事,从不歧视差生,看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才是“意美以动心”。而“音美以感耳”,是指音乐教师的范唱,演唱的声音达到优美流畅、表情自然、感情表达丰富、激动,能使学生在美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参与歌唱学习。还比如,欣赏一段美的音乐,同样感染力很强,一首歌、一支乐曲、或是庄严雄伟、凛然悲壮、动人心魄、令人昂奋;或是忧伤哀怨使人怅然,催人泪涌;或是热情奔放,引人向上;或是讴歌自然、赞美生活,唤人爱美之心;这些内容都要靠音乐教师来用这美的音乐滋养学生,用美的音乐加上美的仪表、美的引导、灵感的激发、灵活的教学方法,唤起相应的情感共鸣,在共鸣、感染、熏陶中,启开学生心灵的门窗,丰富健康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在学生的心灵播下艺术的种子。在这条途径里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就包含素质教育和艺术修养。“形美以感目”,是指音乐教师美的无声语言(即表情、神态、形态、动作、手势等)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如说:在合唱训练中,教师熟练的指挥技巧以及投入的神态,不仅使学生感受作品内涵,和旋律的起伏变化,还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还如,在识谱练习中,四分音符的练习,像正常走路一样,教师示范走路节奏型,学生很轻松的掌握,八分音符的练习,像小跑一样,教师示范小跑节奏型,让学生做起来较自如,练习多种节奏型教师都有多种示范动作,学生就会通过教师的示范、动作、眼神、手势、拍子的力度很快的掌握。

音乐课堂教师行为转变的新方式 篇4

1 让出课堂, 激发兴趣

一堂音乐课如果仅仅是枯燥的练习和呆板的传授, 老师在上面唱, 学生在下面学, 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没有了新意。美国实用主义家杜威早就说过: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面前上课, 而是站在学生后面。细细想来是非常有道理的, 教师站在讲台上, 居高临下, 以一对众, 与学生距离遥远, 怎能亲近沟通呢?而且好动是学生的天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尝试着在课堂里渗透游戏, 例如;在学习切分音的时候, 如果只是把节奏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认读, 练习的过程就非常枯燥。因此, 我设计了彩色的节奏卡, 在学生把几张卡片认读后, 我把时间交给学生, 让她们随意的站成一排, 请其他同学念一念, 这几个学生不停地交换排列。节奏在不停地变换, 到最后选出最棒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 整个过程由于她们的竞争的意识和兴趣被调动, 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 轻轻松松地完成景是朱军、董卿、周涛、李咏主持春晚的画面, 一下子把同学的热情激发起来了, 我顺势讲了这首歌的音乐主题, 并教唱了这首歌, 只用了15分钟, 我便把时间交给了学生, 让她们分组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歌曲的主题, 老师可以到各个小组临时做你们的一员, 和你们融为一体, 这下课堂热闹起来了, 有的小组开起了联欢晚会, 选出了主持人, 写出了主持词, 有的小组排起了表演唱邀我做钢伴, 有的三五成群排起了扇子舞, 还有的同学围坐在一起表演包饺子, 把中国特有的春节那种喜庆、团圆、祥和的气氛发挥的淋漓尽致, 突出了《难忘今宵》的音乐主题。在课堂的最后15分钟, 我让每组进行了现场表演并进行了点评, 尽量夸大她们的长处, 不足的地方我也委婉的进行了鼓励, 在这种动起来的课堂上同学们体会到了音乐所带来得快乐, 优化了课堂的精神环境, 加强了广大同学的参与意识, 将音乐的美好融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由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确保了教学质量, 优化了教学过程。

3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明确指出: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学关键在于交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 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鱼”, 而是捕鱼的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 自我理解,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比如学习《雪绒花》一课时, 我提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 让同学们通过网络资源, 自己解决以下给个问题, 并在下次课堂上让学生做老师给大家讲解问题的答案。下面是我出的四个问题:a.请同学观看《音乐之声》电影并讲述故事梗概。b.什么是音乐剧?c.学唱该电影中的你喜欢的一首歌曲。d.讲述《雪绒花》的音乐主题、风格、节奏。在课堂上我对课前布置的作业统一进行了检查, 我要求每一组选出一个形象代言人, 上台来阐述你们本组对这四个问题的见解, 我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和她们一起聆听“小老师”的授课, 有异议就参与她们的辩论, 自身也受益匪浅,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释放,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同时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学生思维启动时, 教师要加以引导, 学生思维断裂时, 教师要帮助衔接, 学生思维堵塞时, 教师要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 将学生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 平等互动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又一种重要方式。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音乐课堂教师行为的转变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作为教师必须对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 克服单一的为教而教,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 使音乐课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音乐充满学生完美的人生。

摘要: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 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 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将其自身的授课行为发生转变, 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为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在这种氛围下浓烈起来, 学习动机自然形成。

音乐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篇5

1、指导思想

以增加艺术研究的深度,提高我校音乐教学的水平为方向,激发每个学生对美的热爱,唤醒他们身上的艺术细胞。让他们不光做一个置身事外的欣赏者,更要让他们成为参与其中的演绎着,我要用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感染他们,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转移到他们身上。

2、当前情况

现在学生当中爱唱歌的人很多,几乎每到课间到处都是一片哼唱声,只是大家的声音条件差距很大,嗓音好的女生居多,因为她们的声带已经发育好了。而男生的声音则显得有些生涩,听起来很别扭,高音唱不上去,低音还显得十分的生硬。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喜欢乐器,几乎到了沉迷的地步,这可能跟他们学习压力大有关。那么我的课不光能帮助他们消遣愁烦,同时也是帮他们塑造自己的一个平台。

3、参与活动

新音乐教师 篇6

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 音乐教师 学生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42-01

面对时代的发展,音乐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在成长中可以掌握一门乐理知识,这充分符合了当下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但是这也为当下的音乐课堂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高效的授课,成为了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初中音乐教师,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桥梁纽带,如何发挥出其在启蒙阶段与成长阶段的衔接作用,成为当下音乐课堂着重发展的重要目的所在。

1 新形势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1 教育重心向学生转移

在当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逐步呈现出了由单向的灌输模式向着师生双向互动交流的课堂模式发展。即由教师来制定音乐教学的目标,辅以现代音乐的教学理论,将教学的重心主体还原回归于学生的主体本位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切实感受及兴趣的倾向,展开课堂教学。并对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及欣赏方面能力给予认可,主动在授课中营造出的与学生间平等交流的沟通氛围。

1.2 教学目标从知识传递向着人格塑造的转变趋势

以往在初中音乐的教学工作中,其教学的目的主要为传播音乐的知识,对于大的培养方向造成了忽视,这种教育形式无疑是失败的不符合现代的发展需求,因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在艺术与审美方面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创设,传统教学没有顾及到对学生在人格方面的培养,因此注定要在改革中逐步淘汰。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音乐学科作为一项具有独有韵律的艺术形象,迎合了初中青少年的丰富想象及好奇心理等成长特征,应当在教学中进行其独特思维能力的塑造,以在其审美观发展的基础阶段,进行艺术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将音乐教育从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划分出来。

1.3 教学方法自封闭式向着开放式转移的趋势分析

音乐作为艺术特有的一项类别,应当具有其鲜明的个性色彩。以往初中音乐教学填充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及情感方面培养明显薄弱。因而在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要打破课堂单一授课的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模式教学。由教师来做好指导建议,创造条件进行各类音乐的教学活动开展,促使学生主动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探索领悟,成为了当前音乐课堂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2 新形势下打造初中高效音乐课堂的方法策略

2.1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音乐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考虑,来进行授课歌曲的选题。其次,教师还应就音乐课堂的互动氛围进行良性营造,多对学生所提出的音乐教学建议,作为课堂授课的内容载体来进行课堂运用。只有做好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及尊重,才能够更容易的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取适宜课堂又具有教学意义的内容题材,以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到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激发,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授课学习中。自然这种课堂氛围的建立,需要教师投入诸多的心思,诸如在课堂中多对学生赋予表扬,根据学生在初中时期强烈的表演欲特征,为学生提供演唱表演的舞台,以此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2 改善课堂单一教学的模式,实施多样化教学

(1)开展活动式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多种教学活动的结合来进行授课表现,比如通过演唱、乐器及音乐剧或歌舞、音乐故事等形式糅合进音乐的教学之中,例如,在进行《二泉映月》的民乐欣赏时,可以通过为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音乐故事,使学生对音乐背景故事进行了解,以投入对音乐的情景想象,更深入的体会到音乐的内涵。又比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多种形式的乐器及其不同时期的版本,来进行诠释《义勇军进行曲》的发展历程。总之调动一切音乐要素来配合音乐教学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到专业的知识,更能够汲取到音乐深厚的文化,良好提升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的修为。

(2)运用现代科技设备进入课堂授课配合。

音乐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在教师的授课中通常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鉴赏,以此达到学生审美与鉴赏的课程目标。随着科技信息化的进步,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将听觉上的盛宴打造为视听上的盛宴,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作品的讲解播放,加深学生们对作品的印象和学习热情。比如,在《梁祝》的音乐欣赏时,可以先以音乐的播放,令学生们讲述自己对音乐欣赏后的感悟领会,然后再进行相关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配合音乐作品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情节背景,并在欣赏中随时记录下打动自己的节点,进行课堂中的看法及感触交流,这样既达到鉴赏的目的,也能够对学生们的知识印象加固。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发现,多媒体影像的音乐教学,比单一的音乐教学更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佳的授课效果。

2.3 加强教学选材,注重因材施教

基于初中生所存在的接受程度不同,在音乐学习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学习习惯。这便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做到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以做好应材施教工作。并要通过调查分析这些差异化出现的原因,以便于及时的更改教学方法,修改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对学生因素进行分析,利于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感知,帮助学生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良好的理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其次音乐作品存在着语言音调、文化风格及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化特点,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针对不同音乐的风格和特色,音乐教师应做到对教学资源的整合重组,精心选取具有类别代表的音乐资源,或流行或通俗或美声或古典等音乐范畴,良好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音乐体验。

2.4 教师应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反思

伴随新形势下的音乐教学发展,系列的教学问题也不断出现,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必须要自觉及时地进行工作的总结反思,来克服相关教学问题。通过反思教学环节的自我教育特征,反思与在学生对话交流及评价中的方式,以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换位思考,不断发现音乐教学中自身因素所造成的教育影响。

参考文献

[1] 魏琼琼.新形势下初中音乐教学的重心转移问题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73):228-229.

[2] 杨福春.论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J].华章,2011(15):209.

[3] 倪春敏.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探究[J].剑南文学,2010(4):111.

新音乐教师 篇7

1. 初中音乐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专业素质状态

初中音乐教师要经常开展声乐、器乐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安排专门时间长期坚持训练基本功,以保证整个教学工作中时刻保持最佳的技能状态。有些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缺乏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毅力,甚至在专业基本功方面也有所降低,这就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也就无法完全胜任岗位工作。笔者始终将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作为自身能力素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坚持并确定阶段性以及长远的技能目标,通过扎实的学习训练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2. 初中音乐教师要始终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新型经验层出不穷,为教学改革的探究提供了许多参考借鉴。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与教学改革的同步,首先坚持每天阅读教学刊物、教学论文,关注这些教改第一线的信息,能够及时将其吸纳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之中,使音乐教学工作与教学改革实现同步。其次,笔者始终坚持浏览教学网站、撰写心得体会,与教学改革最新的信息、进展保持零距离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教学工作方向的准确性。最后,笔者还积极将教学改革的成果运用于自身工作实践,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升自我,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对理论进行补充完善。

3. 初中音乐教师要能够融合专业技能与教育心理学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既要在专业技能传授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学氛围创设、学生思想疏导等方面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等,这些方面可以为教师更好地推动音乐教学提供帮助,达到这样的目的,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心理发展更加敏感,而教师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注意选取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增强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情感。这些方面都是推动教学的有效抓手,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机智的重要方面,将教育心理学融合进音乐教学,是广大音乐教师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支撑,掌握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更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之一。

4. 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整合关联各种教学资源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认真组织教学,还要善于从不同地方搜集资源,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是新时期优秀音乐教师的重要特征,教师首先要能够从互联网资源中搜集出有价值的内容,无论是优秀的曲目还是各种音乐趣味知识,都可以用来丰富课堂教学的生动程度。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技能、技巧掌握水平,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满足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笔者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专门研究,注重在教学工作中将有利于教学开展的资源筛选出来,根据其有效性以及实用的针对性建立资源库,教学需要时随手拈来,这是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促进因素。

5. 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不断总结提升教学成果

音乐教师在广泛研究教改理念、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成果,如怎样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突破音乐教学难点结合起来,怎样营造浓厚的氛围等。将这些教学经验总结出来、记载下来,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抓手。新时期的初中音乐教师,要能够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具有一定层次和创新意义的教学成果,应当积极参加教学课题研究,认真撰写教学论文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专业技能、广泛的理论素养,并熟练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善于运用各种资源等,广大教师应当向着这样的方向不断努力、弥补短板,更好地成长为优秀音乐教师。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初中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教学需要,回顾自身的能力结构与素质水平,不断提升能力水平,更好地胜任音乐教学工作。本文从五个方面浅议如何成为新时期的优秀音乐教师,以期共同学习。

新音乐教师 篇8

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和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 主要体现在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沉的、执著的、浓郁的、理性的爱, 以及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毫无疑问, 作为音乐教师,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这儿所指的专业应包括“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的内涵。自己爱音乐, 用心感悟音乐, 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使其也热爱音乐, 乐于领悟音乐。

二、学识魅力

音乐教师的学识魅力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的审美鉴赏 (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评价) 、审美表现 (声乐、器乐、表演等) 和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意象、意向、激情、个性) 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上。音乐老师要潜心钻研学科知识, 提高专业修养, 扩大知识面, 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动情表现,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体验音乐的美感, 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 陶冶情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 加强业务进修, 掌握先进的教学媒体的运用, 及时给自己“充电”, 密切关注最新的音乐动态和学生的兴趣趋向, 紧跟社会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教学魅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艺术具有迷人的魅力。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傅任敢认为:“优秀教师的教学, 使人如欣赏名画、名曲一样, 乐而忘倦, 并能做到潜移默化。”音乐教学艺术是“艺术”中的艺术, 它的魅力是无穷尽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 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 重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 敢于创新。

四、风度魅力

音乐教师的风度魅力在音乐教学中有其重要地位,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此外, 音乐教师的风度、气质和穿着打扮还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影响其外表的审美观, 所以说, 提高音乐教师的风度魅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 21世纪的音乐教师, 只有具备了高超的专业技能、深厚的理论修养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才能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才能成为一个聪明、能干、受学生青睐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新音乐教师 篇9

高中音乐新课程中的《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学科的一个必修模块, 已经在高中阶段全面展开, 较之以往的《音乐欣赏》, 新的音乐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多重大创新和突破。教材内容的具体编排, 从这么一个庞大结构体系的设定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最后再分化到一个个单元、一节节课, 无不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 而此次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层次的改变, 也必定会真实地在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上得到多方面的改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熟读教材、认识教材、完善教材乃至深化教材,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是我们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所遇到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想法相联系, 综合探讨音乐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新心态和新做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粗浅的论述, 以期抛砖引玉, 促进大家对该问题的关注。

一、从“孤独的牧羊人”变成“聪明的领头羊”

新课程的推广, 对于传统的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模式及其评价体系的改变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直以来, 学生的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也将因此转变为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而作为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也将从传统的知识权威、教学权威的角色转而向创造性、引导性的角色转变。在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 很多学生能够非常便捷地从网络世界中搜索到他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有的学生从网络上获得的某些方面的信息量、知识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老师。曾经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操控和监管下进行被动式学习的, 教师在之前就已经设计好了授课的过程、思路, 提出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和分析答案, 而学生只需要被动地走进教师设计好的路径当中接纳知识, 接受教师原先就设计好的评定模式, 我想这样的教育模式在深化新课改的背景下必须也必定会被打破。

在深化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 老师不再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而是促进知识传播和拓展范围的启发者、引导者, 如果说曾经的老师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话, 那么现在的老师就应该变成“聪明的领头羊”,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 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学生进行分享, 带领他们去体验、比较、探究和合作,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地位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 分析自己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和缺失, 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学生的体验当中, 了解学生最需要学什么, 最想要学什么。一般所指的融入, 就是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直接交往和沟通, 通过长期的接触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我们要设计属于全体师生的开放的教学环境, 这里既要有教师的悉心引导, 也必须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老师应有更加开放和更加自然的心态, 恰到好处地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拿捏, 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形式和结果上, 这样学生的心态和想法也能够得到开放和放松, 他们才能够大胆主动地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感的碰撞、思想的互动, 体会自身努力的价值和真实的自我学研水平, 从而进一步进行大胆的思维创新。

二、合理把握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 由于音乐学科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在传授知识技能与提高审美能力之间孰多孰少、孰轻孰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很多教师甚至一些教育的研究管理者对此都有着自身的理解和看法。笔者认为,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传统知识技能与提高审美能力两者并不矛盾。知识技能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更好地去感受音乐的美、发现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审美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去主动学习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 在学习《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一教学单元中, 可以先将一些与所学民歌有关的介绍当地民俗民风的视频展示给学生, 结合相关图片, 让学生了解民歌所在地的民俗民风、民族服饰以及地域环境特征, 然后再通过一批原生态的音乐作品与当地的各种文化特征产生各种联想, 通过联系两者与学生一起探讨与这些作品的起源、风俗习惯、地域环境有关的包含在作品中的审美内涵和思想感情, 从而达到学生对中国民歌中的深层次的音乐美的感受。

在高中段的音乐鉴赏教学中, 对于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 教师还应该把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其内在所包含的情节编成故事, 结合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逐一渗透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 必要时还可让学生用色彩来表现一些作品的主题旋律,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合理地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达到了音乐鉴赏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目标。

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要去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情境, 鼓励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情境的创设中来, 并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这样不但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解决了, 而且合理地优化了教学环节, 也使音乐美的教育得到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三、音乐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及的三维评价体系中, 把“过程与方法”设定为三维课程目标评价体系之一, 提出了体验、模仿、探索、合作、综合的多样性教育学习模式, 而我们所一直提倡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正好符合了这种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进程中, 师生交往、共同发展是教学互动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灵活应用探究性学习”、“如何让探究性学习服务音乐教学课堂”、“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音乐课堂上需要不断学习、摸索和追求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尝试:

(一)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众多的学科当中, 音乐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参与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轻松地享受音乐、体验音乐, 在学习和培养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同时, 获得心灵上的美的愉悦体验, 从而引导快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听觉和视觉, 甚至情感作为情境的创设条件。教师也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情境, 如讲故事、配乐诗朗诵、交响音诗、交响音画等, 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 与生活相连, 与情感相通, 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出探究话题。如在学习人音版《国之瑰宝——京剧》这一单元时, 我们可以在学生上课前播放具有京剧元素的流行音乐, 在多媒体画面中插入各种京剧脸谱和经典京剧人物, 使学生的视觉感观得到最大的冲击, 为接下来的探究性学习作好铺垫。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兴趣的激发, 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仅表现为一个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 体现的更是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学习记忆的持久性。所以,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更应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立见解、理性地分析和评价音乐以及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教学形式, 组织学生自发地将“喜欢音乐”和“学习音乐”融合在一起。

(二) 巧解“设问”与“疑问”

一般而言,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学习才更具有效性, 更加地真实和统一。而音乐是一门“非语言性”艺术, 这往往会使学生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因此, 音乐学习不只是了解作品、获得知识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去答疑解惑。我们经常说音乐是相通的, 通过学习一部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会比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介绍了一部作品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在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音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上, 如《芬兰颂》、《1812序曲》、《荒山之夜》等, 教师的引导、讲解要与学生实时的思想变化、问题置疑相结合, 要鼓励学生联系音乐背景、展开音乐想象、提出音乐问题, 用教师的“设问”和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获得更多探究性学习的思路。所以说,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置疑, 引发探讨”的工作需要教师去进行合理的引导, 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尽情的发挥。

(三) 注重教学细节, 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则显得更为重要, 它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逐步由“学会”进入“会学”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和探讨, 在探究中提高认识从而达到独立学习和相互学习相结合的目的是进入“会学”境界的最好途径。

同时, 在教学课上, 教师要合理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同教学对象的群体特点及个人特征联系起来,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强大作用, 用充实的、生动的音像资料、媒体教材, 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全面系统地展示给学生。当然, 这里还需突出提到的是, 每个人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 而探究性学习则合理地融合了发现、提供、和交流分析的环节, 突出了自主收集和整理知识的过程, 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 建立评价体系, 优化评价机制

新的教学模式必定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而出现, 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必定会诞生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自主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个性的思考、多样性思想的交融。因此, 应该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心, 而绝非“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必须多元化、多样化。我们不光要对学生进行表现评价、作用评价、结果评价, 还更应该评价他的能力和精神,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的支点。此外, 我们还可以对多个学生进行整体的评价, 评价他们的小组合作、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新音乐教师 篇10

一、高师骨干教师“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

自从“国培计划”启动以来,中央音乐学院每年都会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遴选优秀音乐教师集中参加“新体系”培训,使他们在“新体系”的推广工作中发挥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2012年笔者作为学员,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教育部国培计划“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新体系”的教学理念:重在要孩子感受音乐而不是强硬灌输,让孩子们尽情地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利用音乐去表达情感。“新体系”的培训对于高师骨干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接触到国际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然而能有机会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骨干教师培训”的高师音乐教师非常少,因此参加了培训的骨干教师应当及时整理学习内容和心得,将自己的所学分享给其他没有参加培训的高师音乐教师。这样才能扩大“新体系”的影响范围,并从整体上提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

二、中小学骨干教师“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

高等师范院校在派出优秀音乐教师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之后,同样也会在所属省份遴选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进行“新体系”的集中培训,从而将“新体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辐射到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2013年笔者作为教师,参与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举办的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结合自身的体会,笔者认为:作为高师音乐教师,在中小学骨干教师“新体系”培训中,最根本的目的是传授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而不是完全照搬中央音乐学院的授课内容和模式,结合当地中小学实际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来调整教学内容。高师音乐教师还应该寻找机会走进中小学,感受中小学需要怎样的教学办法和音乐师资,并宣讲与展示“新体系”的理念和方法,使更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学生接触到“新体系”。

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体系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接的思考

“新体系”推广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反响强烈,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新体系”在全国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不对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仍然是旨在培养音乐表演者,而非基础音乐教育者。尽管高师音乐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依然是注重音乐表演技能,而关于中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音乐教学的技巧、音乐课堂的掌控等等基础音乐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都没有得到体现。“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在高师音乐教学课堂上的融入则更少了。由此可以看出造成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不对接的根本原因是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要解决这一矛盾,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在保证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加入“新体系”学习的课程,并适当加重音乐教学示范在考核总成绩中的比例。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就好似一棵大树的成长。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柯达伊和达尔克罗兹)是“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源泉,就像大树的树根,为大树的成长提供最根本的动力。高校教师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则像树干,他们从根源吸收营养长大增粗,将营养源源不断向上输送。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则好比树枝,将树干传递过来的营养直接交付给树叶。树叶则好比中小学的学生,他们直接从树枝接收营养。只有发达的根系,粗壮的树干,发散的树枝才能长出茂密的树叶;也正是由于树叶的繁茂才能进一步促进大树茁壮成长。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推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肩负着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升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历史重任。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育系初创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的一种不同于以往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自推广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在“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推广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通过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的学习和教学经历,论述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如何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国培计划,高等师范院校,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新音乐教师 篇11

一、专业能力

1.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

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所以,敏锐的听觉能力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因此,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2.音乐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课程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歌曲演唱方面,既要能范唱,又要能对学生歌唱进行指导;乐器演奏方面,钢琴是主要乐器,音乐教师应能够演奏一般的中外乐曲,此外,还应掌握手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竖笛、口琴等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其性能,以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

3.音乐创造能力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激励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了解音乐材料组织与发展的形式,熟悉声乐作品的词曲组合关系,能够通过对原作品各种形式的加工处理,改编音乐作品,形成该作品新的艺术风格,或利用各种乐器进行某一主题的创编等。

4.指挥、即兴伴奏、舞蹈能力

指挥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音乐教师应了解常见的伴奏形式,懂得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性能和运用,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体裁、表演形式等知识,熟悉舞蹈语汇,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能够表演和创编一般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能力

1.音乐教学设计能力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教学实施的前期准备,是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衡量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了解、分析学生音乐基础和学习现状,选择、分析和安排音乐教学内容,确定课型和目标。

2.音乐教学实施能力

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音乐教学实施能力是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音乐课堂上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果断、机智地沉着应对,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过程的轨道中去,如何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实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音乐教学研究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学研究者和设计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经常会听同事说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的确,现在教学我们不应再墨守成规就教材而教教材,应经常去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了解知识的结构框架;熟悉教材内容特点;清楚知识呈现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凌驾于教材之上,使教材为我所用。教学能力是任何一个学科老师都应具备的能力,只有将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是一名合格的专任教师。

三、综合实践能力

1.文艺节目编排能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经常要担任一些文艺晚会的节目编排与指导,一台成功的文艺晚会或一个精品的文艺节目都是音乐老师综合能力的表现,是教师艺术水准的体现。例如,节目串词的编写、音乐的剪辑制作、舞蹈动作的设计等,我们不能一味地靠“百度”,既要有模仿,又要有创新,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全面普及到农村各中小学的课堂,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因此,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是每位老师必备的教学能力。音乐教师应熟悉各种音乐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能够合理运用音乐教学媒体,了解网络音乐教学资源,能够合理地应用网络教学资源。

3.相关文化知识的储备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它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各个方面,作为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教学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与储备,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音乐教学中,不仅突出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新课改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但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创新,还要尽可能地具备本专业的多面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音乐教学。总之,教师良好的音乐业务素养是成功音乐课的保障。只要我们在音乐教学上多用心,多动脑,多思考,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新音乐教师 篇12

1. 音乐教师应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

首先,音乐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以及丰富的人性。音乐教师应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和诗意,从而发挥着以崇高的品德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音乐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的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在价值冲突中,音乐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2.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音乐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知

识更新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音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1)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包括课程资源的选择、课程参与、重构、研究、创新、开发、评价、积累的意识等等。(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和增强信息免疫能力等等。(3)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应稳中有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能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并能驾驭课堂,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4)具有教学机智,富有幽默感,能熟练发挥语言(特别是肢体语言)功能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

二、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树立良好的心态。首先,音乐教师应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教师的职业必须建立在志向和兴趣的前提上。教师对工作的价值观必须有明确的认识,积极的工作态度,坚定的工作理想,忘我的工作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只有热爱和兴趣才能激发教师奉献的热情。其次,音乐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教师们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项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业,又是一项具有感染力的高雅文明活动,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2. 加强理论修养,增进教育教学。

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自动发展的机会,而新课改的实施和网络的普及又共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机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这一转变则必然要在教师自身实践探索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以自我专业发展的姿态迎接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信息成长与发展,尤其是网络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熟知自我专业技能,注意同新时期教学理论相融合,积极开展学习研究工作,为自身教育教学研究准备做好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3. 实践迸发,引入反思机制,促进自我专业发展与提高。

在深入学习课改及网络教研教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将其所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将自我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寻求切入点,注意与周围的同行进行交流,从他们身上寻找共同的进步;与网络教育教学研究相衔接,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设想;深入研究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研究中,体验属于自己的发现与创造,进而促进自我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

4. 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探索自我发展与成长。

上一篇:快速无损检测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中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