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2024-10-14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通用14篇)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1

通过学习《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我感受到教材在知识的编排上与以往相比更加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可行性,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与原教材相比,注意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更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发展性的特点,综观教材,其开放性、梯度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堪称美妙绝伦。

(2)教材形式设计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教材改进呈现形式,重视过程学习。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图文搭配、版面设计等方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科普小品等)呈现教材内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科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4)增加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各册教材设计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动手动脑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增加,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教材的使用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必经之路。用好新教材,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新教材的使用,教师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经历了新与旧的碰撞,尝试过失败,也体验过成功,学生们在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将在充分认识、理解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从而使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真正得以实现。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2

《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从事数学工作已有多年,用新教材教学才有一年多的时间,感触颇深。下面,我对自己使用新教材教学情况谈几点感悟:

1 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必须相应调整传统角色。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是简单的教书匠。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知道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也必须成为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探究教育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料,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在教学中由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在教育活动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2 关注学生情感,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在教学中体现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的发展是新课程目标中的重中之重。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一个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没有热情,无论多么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都无济于事。所以,我在每一堂课的开始,都给学生一个乐观、开朗、情绪饱满的印象,并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热情洋溢、生动活泼的氛围。师生良好情绪的互相感染,使学生沉睡的潜能被唤醒,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新的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都得到充分体现。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干劲,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数学非常轻松。

3 变革传统评价模式,科学地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思考与认真程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情况的观察,针对学生个性特征中的差异,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 在新课程实施中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新教材

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既遵循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在整个教材重点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 内容体系 自主学习 科学素养 创造性

我是个刚走上讲台的青年化学教师,使用新课程必修1和必修2近一年,结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品味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再次全面认识新课程教材。

一、新课程“新”在何处

1.新课程教材理念新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而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2.新课程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教材内容选材上都是从身边的化学知识入手,教材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冷冰冰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身边,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我在“铁及其化合物”学习中,让学生分析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语“Vc和铁搭档”的科学道理;在“葡萄糖”学习中,引用“三精葡萄糖酸钙”让学生更易接受葡萄糖酸。

3.新课程内容体现出层次性

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

4.新课程教材章节标题的名称新颖,让学生有亲切感

比如选取的几个章节标题:“认识化学科学”“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本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这样新颖活泼的标题,不要说学生,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觉得欣喜,相信每个学习者看到这样亲切的标题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受其启发,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为各学习主题取一些生活化的标题。比如在学习乙酸这个主题时,我取的标题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学生极容易被这样的标题吸引。

5.新课程教材变漂亮了

图文并茂,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和醒目标题,以图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美观、活跃版面,显示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质或景象,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思维、丰富想象。

6.新课程教材附带了情景素材光盘

情景素材内容丰富翔实,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喜爱,有利拓宽学生的视野。

7.新课程教材学习栏目多

如“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学与问”“讨论”等,在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参与其中,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语言表达等能力。特别是“科学视野”,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阅读资料。可拓宽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新课程关注“生活”

新课程内容一方面更加体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化学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既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必修1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不仅考虑化学学科的体系,还非常强调与生产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主要介绍了八种元素钠、铝、铁、铜、氯、氮、硫、硅,不再刻意强调族的概念,而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统领物质性质,然后以元素为核心,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必修2中,以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建构元素周期律系统,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处理,要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情境中,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更要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必修2让全体学生对有机世界形成初步认识,精选了与资源、生产生活、健康饮食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如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烯和苯(基本的化工原料),乙醇和乙酸(生活中常见的酒及醋的有效成分)。改变了以前按官能团的编排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切勿用原来的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实验学习具体有机化合物性质,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形成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意识和方法。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

面对新课程,教材编者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丰富且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教师能有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内容的整合来重组教学单元,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创设合理情境,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有高观点、大视野,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努力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科学、平等、对话、协商。

面对新课程,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价时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反思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在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J].化学教学.2005.(2).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0~84.

[4]魏冰.关于化学课程中“能力培养”[J].化学教育.2004.7.

如何创造地使用新教材 篇4

如何创造地使用新教材

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中心校 曲汉华

《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数学》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反映未来社会的需要,体现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此教材使用三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才是一套顺应时代,适合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全新的好教材。它大大地放开了教师的手脚,为师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教材的形式与教学的模式同步,如试一试、量一量、实践活动等教材中的核心栏目,都为培养儿童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现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研究,符合编者的意图

作为一项实验,必定有其不够完善的一面。那么要想搞好一项实验,就必须进行大量地深入地研究。然而要达到创造性地使用好这套教材,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的编制体系,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对部分内容做了大胆地改革。如: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每册都有关于统计的内容。因为统计将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事实。预测事态的发展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

又如:几何图形的编排,小学低年级先识别立体图形,中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高年级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这样安排十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再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框框。从一开始认识乘法,就不分被乘数和乘数。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儿童思维的复杂性。经过实践证明,改得好。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影响,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部分教师头脑中己根深蒂固。他们总认为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大可不必浪费时间。于是便大刀阔斧地任意取舍。计算教学当然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而对于一些能发散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实践的问题则不屑一顾。我在县数学研讨会上做课“七巧板”。课下就听到许多同志讲过:“像这样的课我们根本都不学,哪有考试的时候让学生拼图的.。”事实确实如此,但我却认为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远比会计算一道题要重要得多。因为我们这套新教材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的,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应在深入的研究、领会编者的意图基础上进行。我倡议:还教材本来的面目,实现教材的自身价值。

二、合理调整,适应当地情况

新教材尤其关注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力求在情境中解决生活问题,获 取新知.在这方面新教材虽然已为师生创设了广泛的教学情境,但由于实验面很广,教材的编排必然要受到城乡、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创设的情境不可能照顾到全面。

如: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练一练的第一题:他们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其实此题本身就有错误)这道题对农村学生来说就很不适应。因此,在教学时我便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即:同学们,咱们照的相片取回来了,你们想看看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它装在相框里。(绒板打成小格子)注意看老师把每个人的相片都贴在什么位置。这样即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巩固了新知――确定位置。

农村学生活动面比较狭小,和父母逛公园、看电影是绝大多数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5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 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教学顺序的调整,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

有时教材中的个别语言材料或过于枯燥,或呈现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例如,人教版教材第3单元第9课中有therebe 句型的教学内容。教材编者在该课中设置了一幅图和一段16行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语法项目,并且该句型的中英文差异较大,教材又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阅读该文段,这对初一学生来说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活动,比如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先教授关于家居的单词和therebe句型,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设计一个任务: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回答画出草图。教师还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景: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刚刚搬了新居,并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自己新居的情况以及想知道哪些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并从教师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设计的优点在于:口语练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跟上学习时度,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避免阅读长段文字的枯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需求是多样的,分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体现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情景本身具有真实性,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前提是信息差的存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这严重制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人教版下册第4单元Section A 部分中涉及了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

展词汇,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有些同类型的练习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即调整教学要求,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本质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用性。Mc-Donough和Shaw(1993)在谈到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问题时,提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出发点。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学情景特点,如学习者特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班级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如话题内容、覆盖的技能、语言水平和练习分级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即改变教科书的内部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特定情景的教学需要。Madsen和Bowen(1978)将这种“匹配”称为“适合”原则,即“教材、教法、学生、课程目标、目标语及其语境、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几个相关变量之间的适合性”。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和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另外,教师最了解具体的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即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复制”教材,总是或多或少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其目的是使教材

和教育情景相互适应,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和体现课程实施的差异性。

新教材使用总结 篇6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教材使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新课改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了新课改的主旨和精神,理解了并能够按照新大纲和新教材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尤其是新教材进课堂后,如何用好它,我们下了一番苦功夫去讨论、适应。经过摸索,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我们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以“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来指导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的使用,是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而改的。所以在使用新教材时,首先要明白和牢牢记住这样的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做到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能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去,主动想办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有关教材使用上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我们放弃以前陈旧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尽快适应了新的形势。无可否认,新教材在注重知识性与人文性方面,有其显著的优点,但是教材虽好,教好学生却不容易!所以我们认为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以前的教学,我们多是采用以教师的分析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主要依据的教学方法。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非常珍惜每个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从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阅读中感受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情趣。通过这样使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所运用的语言逐渐内化,从而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二、用新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新教材的变化较大,课后练习少了,题型也简单了。但是我们觉得教学并没有因此而轻松。我们认为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直强调做到这一点,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新教材的变化减轻了学生负担,但我们的教学要求没有降低甚至是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加强研讨和交流,力争做到新教材有新教法。

三、使用新教材的几个注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几点注意是:

一、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主张在这一基础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使用新教材要注意别被教材束缚住。教材的价值在于能作用于学生充分发展,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其情感愉悦、态度主动,促其获得方法、提高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对新教材使用的看法 篇7

1. 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级以及学生的情况, 有选择地使用教材。

尽管教师指导用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的课目安排, 但这仅作为参考。教师可以全部采用实验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2. 可以根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 对教学内容加以适当的改造。

尽管教材在编写中尽可能的选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有的实验材料, 但对于有些地区来说, 仍然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或者有更好的替代物品。因此我们积极提倡教师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环境,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尽量做到使学生们理解。

3. 可以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方案。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反映了编写者的认识和意图, 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性 (当然要具有科学性, 不可以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 对活动过程的设计加以完善和改造。同样需要注意的是, 实验教材虽然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但最终还是要依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才可以达到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目的。

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有《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 但决定科学教育效果的仍然是人。这意味着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需要注意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尽快能够适应新的教材, 而不是让教材适应教师。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 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 以积极的思维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的看成一个整体。

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要将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代替单纯的讲解;以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和探究的情境代替灌输;学会倾听, 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 误解了什么;将社会和大自然都看作教学的资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权利, 对他们积极加以引导;将教学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与教学融为一体。

浅谈农村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篇8

一、在重组教材中,提高学生积极性

如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章节内容的呈现大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就已经遇到很多问题.如在去分母、去括号时,会出现某一项漏乘或符号弄错的情况;在移项时,易发生符号错乱,弄不清要改变哪一项的符号;在合并同类项时,又合并不正确等等.教材在编排上,要求学生先结合实际审题,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再学习方程的解法.如此编排,于农村学生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很难,学生先是难解题意,再懒于学习方程的解法,每一节课的效果都是睡倒一大片.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将教材重组,将方程的解法与实际应用分开进行教学,先教解方程,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重组教材,知识脉络分明,结构清晰,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在增删教材中,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数学内容越简单,越学得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教学内容的难度,适当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让学生捡回一些丢失的数学兴趣.

如九年级下册“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该内容是中考压轴热点内容,是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等生源的重要关卡,集抽象性、空间性、综合性于一体.我所教生源是农村中学的普通生源,期考数学成绩平均分多在35分左右.经过多年实践,我发现所教班级学生几乎没人能学懂这个内容.这个内容于学困生班级来说,能否删除呢?经过考虑,我尝试着以“自学”的形式将该内容呈现给学生.即教师不讲授该内容,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外“自学”,并辅导个别学生的“自学”疑难.这样处理其实是删掉教材中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内容,恰当地保护了学困生班级学生学习的信心、兴趣和热情.

三、在农村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

如七年级下册“抽样调查”,教材中提到“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從字面上学生较难理解该内容,教师举了大量例子,学生也仅略微理解一些.于是,我干脆用生活中最简单的“喝汤水”为例:捞一勺汤水喝,是抽样调查,由一勺汤水的味道推知整锅汤水的味道,是由样本推知总体.简单的例子,学生惊奇的发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在传统与现代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一)交流式的教学

语文学科有分角色朗读,而数学应用题的出示大都是以文字出现,显得枯燥无味,缺乏生活性、人文性和情趣味.因此在教学应用题时,可尝试运用对话形式呈现原题,再配上图示,使其直观、生动.

(二)立体式的教学

数学中的图形知识空间感、立体感很强,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在黑板上绘图展示,那么学生会觉得更加抽象,学不懂.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考虑立体式的教学.如九年级下册“三视图”的教学,该内容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画出图形的三视图.在教学时,我找来15盒粉笔,摆出各种立体模型,增强学生视觉效果,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学生很画出图形的三视图.

(三)探究式的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七年级下册“镶嵌问题”,我给每个学生发四种颜色的纸,每张纸印有大小相同的图形,分别是6个正三角形,4个正方形,4个正五边形,3个正六边形.先让学生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再拼起来,分组寻找哪一种图形可以镶嵌,哪两种图形可以镶嵌,并用胶水粘好镶嵌图形,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共同寻找镶嵌的规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四)直观式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图片刺激着学生的眼球,不但直观效果好,而且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器.七年级上册“多姿多彩”的图形,我先在网上收集一些有代表性建筑物的图片和它们相关的历史典故,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学生既欣赏建筑物的雄伟和它们悠远的历史,又收获了数学图形的知识.

新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篇9

其一,缓解了学生的压力,注重了小学生过渡衔接。比如说,把识字教学安排在拼音教学的前面。既让学生易于接受,还体现了识字的重要性。

其二,口语交际的设计,让老师操作起来有的放矢,有具体目标可遵循。不再盲目,不再为交际而交际,只注重了口语表达,注重了形式,而不清楚要达到什么程度,也就算交际目的达到了。

第三,识字方法更加多样化,渗透了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识记字形更容易,且保护了学生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幻想想象的空间。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10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整合;补充;自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74-02

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这就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路培琦老师曾说,“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当做一个例子来做,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科学世界的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训练点,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变化,因此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促进学生发展,解析整合教材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必要时把教材拆一拆、合一合、改一改。

(一)调整单元顺序及课的内容顺序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单元顺序。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阳光下”,按教材顺序要排到10月中旬以后上课,这个时节变得昼短夜长,光线弱,不利于研究阳光下的影子、彩虹、物体温度等内容,因此,可把它调整到第一单元上。又如《怎样加快溶解》(教科版四年级上册)一课,活动一是通过肥皂的三个对比实验研究加快溶解速度的三种方法,活动二是让学生从吃糖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验证活动并得出的结论,这种活劝顺序安排有驳于科学探究的宗旨,我在教学时把吃糖活动放在教学开始部分,从吃糖的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有利于设计怎样加快肥皂溶解的实验方案,从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科学。

(二)改编教材内容

现行教材中,有些内容从本地取材有困难,或实验现象不理想,此时需要对教材内容做一些改动,例如,《油菜花开了》(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一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花的构造,而学校周围没有油菜花,却有数棵苹果树,风把许多苹果花吹落在地,因此,我把课题改成了《苹果花开了》,我带学生到苹果树下观察苹果花,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一课,我把马铃薯改成葡萄,既省盐又省水,实验改用烧杯就可以做,也可以用桂圆、熟鹌鹑蛋、柑桔等代替马铃薯;再如,养蚕在本地很难开展,我把养蚕改成了养菜青虫、毛毛虫、蚜虫等内容,为了饲养更科学,还发动家长找资料,并选择不同的食物做对比实验,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教材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仅要求教材不断更新,更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对现有教材不断调整、补充。为此教师要树立处处有资源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一)利用学校资源补充教材来源

学校科学教育资源分两类,一类是存在于学校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室、阅览室、校园网、学校建筑、花草树木。另一类是存在于学校群体中的,如教师特长、阅历、学生智力上的发展差异等等。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将会极大地丰富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自然水域中的水》这一单元后,可以利用校园网、阅读室等资源了解更多的关于水的知识;又如在教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一单元;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医务室,让同学之间相互测肺活量、视力、听力,检查指甲、牙齿的卫生状况等,这些补充教材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利用社会资源补充教材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指存在于校园外的资源。它包括家长的阅历、职业背景、家养动植物、工厂、农田、企业等等。科学教育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时,我把教材改编成了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广泛运用考察、访问、参观、实验、测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在学植物单元时,我把课堂搬进了农家的菜园地,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了菜园地的树、花、草、蔬菜等植物,还邀请家长给我们讲解。

学生在走出校门的学习中体验自然、体验社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科学启蒙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未来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会“教”书,还要会“编” 书,为此,教师不但要有课程整合能力,还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实践中把教材提供的材料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才会适应面临的科学课程的改革。

三、把握课程标准,自编教材

新课改强调课程目标的落实,而对于课程的执行却给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权,《科学课程标准》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因此围绕一个《科学课程标准》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编、改编、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息变化的信息。例如,上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我让学生回家找出更多类似食盐的物质去研究,如碱面、洗衣粉、白糖等等。第二天,有个学生汇报时说,他在饮料中加入的冰块也“溶解”了,我很吃惊,从表面看“融化”和“溶解”在现象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自编了一课《融化和溶解》。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活动三,让学生比较同体积清水和盐水的轻重,教材要求学生用称的方法比较,而学生想到了尝、烤、用鸡蛋看沉浮、导电法……有些方法是我始料不及的,对此我给予表扬肯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专门自编一课《清水和盐水的区别》,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实验,这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1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六年级新教材使用工作总结

回顾使用新教材四年来,__乡中心校六年级组的教学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六年级全体教师坚持以___理论、“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体六年级组教师根据__乡中心小学行政的要求按《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课表》及《__省义务教育___—___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全面实施课程计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保证。

二、严格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教材的征订和发放,各班教材齐全,数量足够,无非法出版物进入班级。

认真做好教材的发放工作,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强化“课改”意识,搞好教师队伍建设。

1、六年级组积极___教师参加“课改”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认识。本组教师认真进行“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学习,不断更新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念。

2、全组教师在“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新课程教学实验探索,提高教学能力,促使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效益

1、全组教师围绕《__乡中心小学常规管理办法》,从班级常规工作、学籍管理、教学常规、学习常规、复习常规、作业常规、课堂常规等方面作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为提高教学效益奠定了基础。

2、全组在中心小学行政的督查和指导下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促使教学工作良好运转,教学计划、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等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导航,强化质量意识

1、本组两周一次___教师学习各级行政部门有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件及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理念,提高质量意识。

2、学年之初,教师依中心校行政下达的班级教学质量指标、奖惩条例,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任务。学年中,做好中期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学年末,做好成绩统计、质量分析,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六、___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1、按镇沅县教育局教研室对课堂教学做到五个优化的要求,促使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向。倡导“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重点进行了“小组工作法”的探究,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课堂教学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2、全组教师不同程度地进行远程教育资源开发、课件制作等探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真___教师进行听课、评课,落实课堂教学工作。

七、利用小学实施新课程的一些竞赛机会及相关特级教师光盘录相,使本组教师在语文学科有了较大突破。

一是新教材的教材观正在得以确定,教师在教材是范例观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拓展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是新教材的教学观正在得以落实,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正在进入课堂。三是教师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正在朝着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方向转变。四是课堂正在发生变化,“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基本上得以构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参与性基本上得以体现。本组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不断得到更新,教师角色不断转换,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

范文仅供参考

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篇12

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四川省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马晓芹

【摘要】英语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我们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教材为本”。

【关键词】创造性;教材;调整;补充;删减;更新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12-0044-02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内容(譬如:打电话、问路和看病等),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例如,笔者把 JEFC Book 2 The sport meeting 提前到我校刚开完运动会后,结合教材内容,谈谈本校本班情况,用一般过去时总结各运动项目的成绩,接力赛的紧张气氛。通过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不但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而且巩固语法重点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做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JEFC Book3 第 85 中的第一部分以Kate 感冒为开端诉说病情,第二部分是询问病情;第 86 课是一篇有关 Tom 病情的三人对话;第 87 课的第一部分讲 Tom 的病因,第二部分是 Kate 与护士的对话,第三部分是句于匹配练习;第 88 课是一些语法练习。由于安排显得零乱,教师可打破原内部框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调整(见表1)。

3.课内调整: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现行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而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read and learn,read and act,ask and answer,learn and practice 等。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这几部分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教师可将 JEFC Book 2 Lesson l7 中的两部分进行对调。因前一单元刚学过农场里有许多动物,我们可以先复习动物的名称,然后顺理成章地讨论本课第二部分,把动物按特性进行归类,采用“Which animal…?”,使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从而激发他们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急于想看看活生生的动物,自然过渡到第一部分“Shall we go to the zoo?”。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轻“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教材中有一些涉及高科技领域的文章,例如 JEFC Book 3 Lesson 46 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s,其中讲到卫星如何在太空运行,如何向地面传送信号,很多学生不太理解。教师可补充“Early bird”和“Man´s trip to the moon”这两篇文章,出现新词汇“manned spaceship”,“astronaut”等,还配备一些图片,以便学生更全面形象地理解。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利用因特网去收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人造卫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写一篇英语报道。实际上,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就是在用语言做事,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教学思想。

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例如教 JEFC Book2 Mid-autumn Festival 时,教师可以补充 Thanksgiving 的有关内容,讲一讲“turkey”,“Harvest Moon”,并进行中外文化对比。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跨文化意识注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十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且还包括广播i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如中央一台的“Outlook-English Magazine”,内容包括“我看世界”、“我的朋友”、“绿地漫步”、“你说我说”;补充教材《新概念英语》、《剑桥英语》、《疯狂英语》等;有每日一句、精品文摘、实用英语、英语笑话、考试指南、语法讲座、词语趣谈、翻译提示、经验交流、听力室等;报纸《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教材的对话课里,同一个话题经常会出现,且操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例如,在 JEFC Book 2 Lesson 17、50、52,Book 3 Lesson 13、37 中,话题都是“Telephoning”,而句型不外乎“Could/May speak to…?”,“This Is … speaking.”,“Can I take a message?”,“I’ll give him/her the message.”等。这些句型学生都接触过,且打电话这个话题他们非常熟悉。如果教师不顾实际情况,再按部就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过于简单的内容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通常采用“省略法”,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简单提几个问题,接。来就开始新课。这期间所花的时间不过几分钟,而效果却一样,甚至更好。

使用本教材一轮后,笔者发现各个阶段有些文章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因此到第二轮教时,可将这些内容串连起来。例如 JEFC Book2 Lesson 86 The relay race 一课中提到接力赛中需“Teamwork”,在 JEFC Book3 Lesson 62 Girls beat boys 中也提到了在足球赛中需“Teamwork”。笔者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上,加深了学生对“Teamwork”的理解。其共同点可以合二为一,只要分析不同的项目所用的动词就可以了。省时省力,效果更明显。

四、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现行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内容略显枯燥乏味。此时,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例如,教学课文 Weather report 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没有真实感受。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看电视时,把各城市的大气。情况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见表2),然后让他们在第二天的英语课上当一次大气预报员,播报中国各大城市的大气情况,不仅能活化教学内容,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学习。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激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13

[关键词] 数学教师 课程 教材 改革 应对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确立的标志。这就迫切需要广大教师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呈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将努力拓宽数学知识面,改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观念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它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了单纯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被动式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场所。因此我们必须一改课堂中“满堂灌”、“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而应在教学中采取“个别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把握好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及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数学本质的东西。

2.对学生评价观念的转变。新课改所追求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课堂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的状况,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目的是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于不同的生源层次甚至是对于具有不同选择的学生群体,教学要求应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必须从“学生还有哪些内容没掌握”的观念中转变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

二、尊重学生,营造民主氛围

1.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独立人格,许多不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发问,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2.实现教学民主。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的人来看待,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有个性,有自己的习惯爱好;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对数学而言,定义、定理、公式、计算等,学生往往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讲出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地探索、讨论、发现,去感受成就感。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老师不是惟一的知识占有者,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知识不是教会的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重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渗透。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接受外界信息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与心理结构相互融合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差异正反映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内化之后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我们已经习惯的学数学实际上应叫“做数学”。事实上,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定题量的习题训练是必要的,但搞“题海战术”效果并不好,甚至效果会下降。

四、教学中要注重过程与方法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思维的过程与方法。今后我们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逐步达到“会学”的境界——会自己设计程序,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和互动方式,会自己制定策略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整合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建构。

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教材改革,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1)要潜心研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来学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2)要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3)认真学习有关刊物上的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因为它与教学实际更贴近,更具指导意义。

总之,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新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师生协作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培养其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感悟 篇14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发行使用以来,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英语教师掀起了一股学习《新课标》,讨论新教法,探索新教材的热潮。本人通过一轮的摸索和实践发现新教材选材广泛,任务明确,时代感强。如能利用好新教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在编排内容上,它一改以往教材大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赋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知识能力的责任,通过大量贴近社会生活的真实材料,向教师和学生展现了一幅实际的语言学习场景。教师和学生均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有侧重地展开教和学,从而全面提高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表达情感,展示内心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在编排步骤上,采用了分课型任务教学的方式。对教师而言,这无形中减轻了年轻教师在课型设计上的迷惑,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素材的收集上,从而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推行,兼顾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差异的许多方面,缩短了城乡学生在认知世界上的起点间的距离,且符合现行新课标的目标和任务。

对新教材在使用中的几点认识

1. 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新教材在听说的要求上相对较高,很多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基础和胆怯可能难以完成教材要求的听说任务,所以,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能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为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及时为后进生补缺,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克服胆怯、自卑心理,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要联合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广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来共同关心帮助,营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无论在家庭或者在学校,都沉浸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受中,从而激发起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奋勇直追的意志和行动。

2. 紧扣现行课本广泛收集教学素材

增加一些贴近社会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且符合高中学生喜欢参与、求知欲强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上DESTINATIONS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旅游梦想,激发学生的热情,然后我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当今我国的国外旅游热点目的地(如:新马泰、韩国、欧洲等)进行介绍。之后,我与学生一起展开了讨论。这使得学生在接受教师教学内容的同时,产生了共鸣,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获得真才实学的强烈愿望。

3. 在组织课堂教学上,坚持以英语口语为主,适当利用母语,再辅以一些必要的现代技术手段。

教师可在课前简单默想一下这堂课可能用到的课堂用语,包括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听力普遍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语言组织上力求通俗易懂,语速要慢,还得伴以必要的表情和手势,只要长此以往,不愁学生听不懂。

4.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不必过分拘泥于教学参考书的标准。

只要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只要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可在教学环节上作一定的删改,开发出合适的校本教学环节。例如:在教高一(下)册第14单元Warming Up时,课本中出现了几个学生不太常见的节日画面,这对于他们在认知和感悟上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将后面的讨论题目设为中国传统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和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Christmas之间的比较,等到做完这些题目后,再转向上方图片话题的讨论、总结,并采用听写的形式将背景知识告诉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5.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挖掘潜能

《新课标》基本理念处处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它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使教学适应个性需要;既要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又要关注学习情感,提高人文修养;同时要求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在分析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要善于给不同学生开不同的“药方”。有的学生拼写不好,有时学生阅读能力差,有的学生不愿开口,…,我们英语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契机,克服他们个性中的弱点,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让每个人都得以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

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络和多媒体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网上既有数不尽的英语资源供老师学习和研究,也有无数的英语教学网站供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辅导与帮助,激发其学习的潜能。

其次,新教材提倡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利用网络可以很好地开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拓宽他们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如果多媒体教学与任务型教学法能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师生互动,那么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探究潜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7.结合新教材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各种英语活动。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时代性极强,所以设计一些好的,特别是时代感强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非常重要。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英语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进行了 “单词之星” “口语之星” “背诵之星”,“阅读之星” 等的评选活动。这有助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潜能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课标》虽然给了我们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它让我们英语教师认识到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的更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等等,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各种学习潜能。但我深信:在《新课标》指引下,只要我们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就肯定能在新世纪将我们的英语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8.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怎样批改和点评学生作文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确立以肯定为主的评价风格,着力挖掘优点。兴趣与自信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二者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付出努力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因此,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我们都应尽量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恰当的表扬并提出中肯的意见,让学生期待下一次完成得更好。除了优秀学生的作文展示,我还特别注意基础较差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他们只要在结构、段落、思想或用词用句上有较好的表现,我都给他们以“笑脸”或“五角星”。

上一篇:撤回被执行人申请书下一篇:越野车赛事招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