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备课

2024-10-04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备课(共7篇)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备课 篇1

随着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备课不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展示、和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 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以便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有效教学, 让学生学得好, 有所收获, 有所进步。

一、备教材:优化教材, 提供开放性的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

1. 优化教材

计算机的应用面比较广, 由于编者对课标的理解不同或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如教材内容相对静止, 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能完全吻合;教材限于篇幅和开放的需要, 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写得十分详尽……如《Corel DRAW》这一门课, 有些教材侧重文字排版的应用, 有些侧重平面设计方面。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 科学地进行加工。如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a.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教学目标所必须的?

b.教学应从哪里开始?教材中的章节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c.从教学目标来看, 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

2. 提供开放性的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学生间存在差异, 为了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具体到每一节课,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的层次, 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并鼓励学生努力达到最高层次的目标。如在《Corel DRAW》这门课中学习文字工具时, 可以制定两个学习目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去选择学习内容,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所发展。

二、备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教法, 不备学生, 只想到如何教, 没想到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的过程, 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备课效果是低效的。

1. 关注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 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 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 关注个体学生的差异

不同的遗传素质, 不同的家庭背景, 不同的人文环境, 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如学习方式、认知速度、成绩和能力倾向差异等等。理解这些差异, 方能以一种适当的难度、适当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准备有效的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进步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 这种准备活动就是“教学设计”。

1. 设计有效的的提问

教学要落到实处, 课堂提问很关键,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 不要让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a.抓住疑难点提问, 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b.精心创设情境, 提问要把握火候。。

c.精心研究学生, 做到因材施问。

d.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

2.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虽然强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但是也强调这些方法的运用都必须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 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a.让学生体验成功: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说明每个人都渴望通过成功来获得别人的夸奖。在课堂上实施“成功教育”, 就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成功, 让学生尝试成功, 初步达到学生主动争取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了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所以每一课堂都要及时的检测学习效果, 而且让学生得到自己学习的信息, 从而激励或看到不足, 增加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b.给予自主权利:自主学习强调主体的参与, 我们不仅要给予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 而且给予他们发展选择的权利。对于每一节课而言, 就应该在课前, 向学生清楚地说明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 引导选择。例如作业也让学生选择, 做不做可以选择, 做多少可以选择, 做什么可以选择, 怎么做还可以选择, 有选择权后学生非常珍惜, 学习的主动性有明显的提高, 成绩有了进步。

c.师生积极互动:师生积极互动, 并不单指课堂上师生的语言互动, 更指师生的情感互动、信念互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但要保证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到位而不越位,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要行为参与 (操作、讨论、合作交流等) , 还要情感参与、思维参与, 要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热情、是否主动、是否动脑筋思考问题等。

3. 设计有效的练习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练习设计,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只有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 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a.紧扣教学目标。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 要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练习设计, 都必须为各个环节的任务服务。

b.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的要求。设计练习要注意以中等生为着眼点, 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因材施教。

c.要有所创新, 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 练习形式、题型应多样, 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 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 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一些独特的作业。例如,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中学习图文处理时布置了如表二的练习, 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

d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在布置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 要改变以往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作业的做法, 将课本中的章节习题分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部分和合作完成部分。应当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在小组中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较复杂的实践型作业。

e指导学生正视错误, 学会反思

(1) 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反思。解决问题需要哪些知识, 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完备足以解决这类问题,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 新建了哪些知识间的联系, 这是反思的基本内容。

(2) 指导学生对方法的反思。是对寻找解题途径的过程进行反思, 解题的过程是对解题途径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在解题时思考:用到了哪些方法, 蕴涵了什么样的规律, 有没有别的思路和方法, 这道题的解法还适合哪种情境。

四、有效反思

1. 对学进行反思: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了何种技能?这种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有没有帮助?面对这些问题, 可以设计两类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一是基础性作业, 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评, 并做好成绩登记;二是综合性作业, 运用此节课所学知识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才能完成的综合性作业, 这样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批改后作好成绩登记。

2. 对教进行反思:

教师要多思考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得较差, 哪些操作学生掌握得较好, 学生存在较多问题的地方是教师没讲清楚还是学生的认知水平限制?再上同样内容的课应如何进行调整?坚持不懈的教学反思, 必定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的反思, 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是自身理论的提升, 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 我们就能更好地备好下一堂课, 上好下一堂课, 如此良性循环, 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

总之, 课前备好课, 对任何一个信息技术教师, 上好任何一堂课都极为重要。只有做到深入细致的有效备课, 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临场不乱, 实现有效教学才有可能。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备课 篇2

1.学会管理“日志”,学会整理“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整理“相册”,让学生清楚文章需要分类存放,图片需要具体说明,从而方便与人交流,从而使其成为我们真正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3.通过“我的空间”的管理,使学生形成文章、图片归类存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管理“我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管理“日志”,分类存放,对需要修改的日志进行编辑或删除;(2)掌握整理“相册”,修改照片信息并分类存放。

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有效分类管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修改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的空间”单元第一课时,让大家发布的“猜谜语”吗?今天可是我们大家揭晓答案的时刻哦!那应该怎样来发布我们的答案呢?

谁来说说。

要对原来的日志进行修改,如何修改。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志修改

组织学生看书学习,对“猜谜语”日志进行答案的补充。

学生自主探究“管理日志”,将自己的谜语答案通过编辑补充完整(学生发的第一篇日志)

学生结果反馈

学生演示:师板过程:我的空间—日志—编辑—出现日志(填写答案)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先前的日志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对于不要的日志我们可以删除。但如果删除日志,这篇日志的其他留言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删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②日志分类

师:在编辑修改日志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类发布”的。

学生思考,并谈谈自己对分类的看法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分类的内涵。

师:日志上的信息使我们共享在个人空间上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积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让访问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类。

日志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一学生或师做演示:编辑—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问:新建分类根据什么而定义?

练习:进一步对有需要修改的日志,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完善,并将它们有效分类管理。

③日志管理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分类管理的效果。

补充:有好方法和建议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日志管理方法和经验。

2.管理“我的.相册”

师:在个人空间中,除了日志可以表达信息与好友交流,相册也是我们在个人空间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来对“相册”进行有效管理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新知。

①相册管理

学习情况反馈

师:相册管理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对相册进行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册信息,便于分享。

②相册分类

问:在图片管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回答:需要分类。

师:日志多了,需要分类管理,照片也可以分类整理,照片怎样分类管理?

学生回答:转移到(选择相册)

教师引导:相册怎样新建?师演示过程。

提示:在照片上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图片进行及时分类,做到随时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组合作: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添加到相册,并进行分类管理。

学生演示。

③相册管理展示

评价:他(她)分了几类?合理吗?是否有建议?

他(她)的分类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信息。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个人空间的?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个人空间时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地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人空间。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平时要经常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板书设计

管理“我的空间”

管理博文

管理“我的相册”

高中信息技术集体备课 篇3

【关键词】集体备课 专业化发展 备课效率 探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8-02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集体备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集体备课中产生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最初,我们对集体备课缺乏认识与理解,将教材的各章节内容分给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形无实。

误区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要到网上查找相关教材的备课资料易如反掌,将网上相匹配的教案成功下载全盘吸收,谓之“集体备课”。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拿来”了他人的成果,甚至压根儿就没有自己教师参与的成份,有名无份,作假现象更为严重。

误区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由于组长往往是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大凡“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

误区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机械照搬,“如出一辙”,甚至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自己的个性和创新,只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这样的“集体备课”无疑是失败的,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意义。

二、如何实施集体备课

通过实践,我们把高中信息技术集体备课分成五个步骤:

1.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要做到“三个要”,即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相关的材料;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三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2.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首先要固定时间、地点、人员,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固定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研讨记录。 集体研讨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以下是我们在必修第三章 信息加工一表处理Excel内容的备课过程中,从个人初备的教学设计到经过集体研讨后统一的教学设计:

个人初备

师:介绍Excel电子表格与Word中表格的区别,Excle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复习知识)幻灯片投影:Excel启动方式、窗口组成简介、单元格地址。

学习知识技能(边讲边练):1.句柄填充的使用方法。师讲授:(幻灯片播放操作图片);学生操作练习。2.工作表标签名修改:师讲授:(幻灯片播放操作图片);学生操作练习。3.使用函数或公式计算各种费用:师讲授:(幻灯片播放操作图片);学生操作练习。4.插入图表:师讲授(幻灯片展示);学生操作练习。5.课堂练习(实践体验):①打开作业文件夹下的“题目.txt”和“帐单.xsl”,按照题目要求完成操作;②打开作业文件夹下的“第一节 课堂练习.doc”完成练习题。

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同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知识复习部分简单介绍即可,所授新课既然是操作过程讲授就没有必要做成幻灯片,直接打开Excel讲授即可,并且这些知识都比较简单,教师没有必要作过多讲解,简单提示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再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讲解即可。听了他们的意见我觉得自己真的把课堂设计复杂了,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集体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突破个人认识上的局限;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然而集体备课如果只留于形式不仅不会起到效果,反而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当然,集体备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本班实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备学生,备教材,备创意,因地制宜地施教,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德军.《例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江西教育》,2006(20).

[2J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备课 篇4

1 集体备课简述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由主备课人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 按照教学标准, 对近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等分析, 然后确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并进行分解备课, 最后审定提纲以及教学实践后的信息反馈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方式,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通过交流与资源共享, 吸取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取长补短, 同时还能有效地抓住重点、难点, 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此外, 集体备课还为教师腾出了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以及进行教学科研, 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2 集体备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创设历史短、教学经验少、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等特殊性, 集体备课显示出了其重要的作用。

2.1 集体备课可以优化教学内容, 方便教学管理

由于每个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见解、对信息技术发展的了解程度、对教学方法的偏爱和掌握程度不一样, 这就必定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高度以及难易程度的把握度不一样, 而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应该是相近的, 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的方向也可能会不一样, 久而久之, 就容易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而集体备课可以对学情进行综合分析, 统一安排教学进度, 能正确把握教材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源共享、分析、整合, 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此外, 这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材料, 是集中了众多教师的经验和智慧的成果, 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 能够为后续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也能为以后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研究甚至是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

2.2 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发展,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可以通过教师的相互交流, 以老带新。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详细了解到学生的能力、学习态度等情况, 根据老教师传统教学的经验, 可以快速地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老教师也可以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一些新思想、新技术, 如SPOC、MOOC等在线教育的方法, 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新教师和老教师的资源互通、共享更能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教师自身来说, 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新、旧教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碰撞, 更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整合,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都是有利的。

2.3 集体备课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集体备课虽然是教师教学的行为, 但学生终究是教师集体备课的对象。集体备课过程中, 经过众多教师的集体讨论, 可以找到适合本校或本班级学生的、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分析和探讨, 找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向, 并鼓励其与具有相对应特长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如有的学生对Word、Excel的深入应用感兴趣, 有的却在图片处理方面有心得, 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从而加快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的个性化发展, 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

3 集体备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集体备课给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带来了很大改观, 但是在集体备课开展的过程中, 很多学校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误区。

3.1 教师团队意识不高, 使集体备课成了走过场

由于传统教学考核制度及教学评价的影响, 大多数教师仍然是各自为战, 在集体备课时不愿意分享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而有的主备课人甚至实行“独裁”, 所有的全由他一人说了算, 这样就使得其他教师的优秀想法、见解、资源甚至是积极性都被打消了, 使得集体备课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过场, 成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设置的一项任务。

3.2 集体备课成了各种资料的汇总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大多数教师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 所以干脆直接网上下载别人的优秀教学案例, 根本不联系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程度, 更有甚者没有经过选择就全盘吸收, 使得教学成为了网络资源的组合;而各教师分头撰写的教案也不经过集体讨论, 直接装订形成统一教案, 使得其他教师对某一个知识点好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发挥, 使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不仅没有发挥集体备课应有的作用, 反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使得以后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单一。

3.3 对教案的应用成了照本宣科

集体备课的教案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优秀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知识的结合, 这个教案的形成大多是求同存异的结果, 但是不并意味着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对着教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然而, 很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正确地应用集体备课的教案, 教案简单说来就是一个教学大纲。对于讨论出来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选择合适的来应用, 而不是盲目地照搬。这样不仅丧失了自身的教学风格, 而且这种“东施效颦”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4 信息技术课程集体备课的正确构建方法

按照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 集体备课活动的构建应遵循以下顺序:确定主备课人—按内容集体分配任务并分头撰写教案—集体讨论并最终确认教案—实施个性教学—教学效果反思。例如, 在“信息的获取”这一教学知识点的集体备课中, 备课组在确定备课组长后, 该备课组长先通过研读教材以及前几年积累的教案分析, 将本节课划分为三个备课任务:信息检索的方法、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方法、文件下载, 同时分配给三位教师进行分解备课。三位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网络上相关资料的查找、整合、利用, 形成自己的教案框架。备课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 对教案进行分析和补充, 形成最终的统一教案。如某教师在信息检索的方法中只提到了搜索引擎以及在线数据库两种方式, 忽略了常见的直接网址访问这种方法, 而其他教师就补充了这种方法;又如, 搜索引擎查询的时候, 负责该教案的教师只提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方法, 但是擅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师则提出了另外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补充, 能使教学更加完善。教师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 找到了适合自己同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经过教学实践后, 教师再集中对教学效果反思。例如, 某教师在教学后发现学生在选择下载工具时普遍选择的是迅雷, 对于其他的下载工具如快车等选择很少。教师就要思考是由于个人喜好还是周围环境的影响, 要保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下载工具以及下载方法, 同时也要对其他的下载方法有所了解。

5 结语

集体备课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教师要学会正确使用这一备课方法, 就要不计较个人得失, 深刻钻研教材, 结合当地信息技术教学进度、学生情况、教师能力等开展活动, 同时要学会灵活变通各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摘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的迅速传播和知识的快速更新, 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因此, 集体备课方式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对集体备课进行了简单介绍, 其次分析了集体备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叙述了集体备课常见的误区, 并总结了集体备课工作的建构。

关键词:集体备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备课教案 篇5

第三单元:感测技术初步第一课:生活中的感测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感测技术的概念,熟悉生活中常见的感测器;理解感测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举例感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使用常见的感测器。

情感目标感受无处不在的感测技术,理解感测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感测技术的概念与感测器的使用

教学准备测电笔、测试计等实物,调试凌波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谈话导课,在宾馆或饭店经常见到自动门、自动干手机你知道它们的原理吗,你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吗?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40-43

探究

1、人的感官与感测技术

眼、耳、口、鼻、舌、身分别是感知什么的?

感测技术的概念

2、电的检测——测电笔

3、温度的检测——温度计

4、声音的检测——噪声检测器

5、气体的检测——燃气报警器

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科学研究中运用感测技术获得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除了对燃气和酒精气体的检测外,在哪些地方还应安装气体感测器?

实践创作 展示

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用测电笔测量下家里或(教室)里的插座或电路的带电情况?

2、调查你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感测器,它们应用于哪些领域?它们能实现哪些功能?

梳理 拓展延伸

中学信息技术有效集体备课之初探 篇6

过去的集体备课活动是按学校要求举行了,但无非就是例行公事式的闲聊聊教学的内容、进度,抽象地读一些理论知识,说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真正坐下来谈有关备课内容的倒是很少,也就是说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是无效劳动。

在我看来,信息技术教育现在所面临的尴尬也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更何况这种状况或许只有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在职教师才能亲身体验得到其中的酸楚;有时借机发发牢骚,实际上牢骚不能代替我们的努力和奋争。大家既然已经踏上了这条航船,那么无论风霜雪雨都得向着目标前进,或许我们由于种种的挫折困难步履维艰,但是我相信坚持一定会让我们收获幸福的,哪怕要在下一代的信息技术教育者身上才能真正开始收获硕果的喜悦,然而我们也是美丽的,这就需要从有效的集体备课开始。

有效的集体备课不仅要有制度作保证,而且更要讲究策略。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概括总结了信息技术集体备课要抓住四个环节。

一、确定主备,研制初稿

现在的完全中学或高级中学每年级一般都有十多个教学班,二至三名教师执教,每班每周一节至两节课,同年级的平行班,每周上课内容基本一样,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这一特点,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一般设定为下周的教学内容,按教材的内容设定课时,每章都要落实一名主备课人,每一堂课都由主备课人进行初备,然后在集体备课时拿来交流,最终形成教学案。这样做有两个优点,其一,主备课人轮流担任,可以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备课能力;其二,主备课人按章设立,可以更好地理清知识结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和教学理论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明确目标,集体交流

正常情况下,每周要进行两次交流,第一次交流定在周一的第一节,作为集体备课时间,第二次定在周五的下午,作为“碰头会”,内容有两项,由主备课人主持,一是主备课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主要的设计以及有关理论依据。其他老师随时加以补充、完善。二是主备课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通过集体备课要对新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有全面认识,并明确实现三维目标的方法。同时,要对学生的现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要用到的分层教学及实施方法。

三、集中整理,形成定稿

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吸取。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课人综合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前期初备的基础上形成较完善的教学案定稿。教学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要贯彻新课标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垃。围绕教学案的编写,同时组织相关资源来制作课件。制作的课件较复杂时,可由大家共同分担,再由主备课人整合。教学案的电子文档将分发给全备课组成员,以供教学或参考。

四、个性设计,教学反思

以往的集体备课,往往有两大薄弱环节。一是教师个体共同参与热情不够,交流深度不够;二是形成教案后,一统天下,忽视了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懒得对集体的设计进行反思和对自我实践进行反思。因此,强调个性设计与反思可以说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得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个性设计或深入的课后反思,比单独备一节课的教案更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习惯的做法是拿到教学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和本班学生的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学案再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加入个性化因子。

如今,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我感觉得到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一机遇,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让大家的观念里不再固执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就是上网课,就是学软件课,就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课;而要让大家惊奇地发现信息技术课与我们的切身生活是如此之近,让我们对信息时代的感悟是那样的真实,信息技术课也让我们把所有的课程都融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此,信息技术教育者应该是最自豪和最光荣的。

当然,任何美丽的梦想和目标都需要艰苦长期的努力的,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旅程来说,这个时期似乎要更长一些,特别是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校园里,要真正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所要花费的心血和精力是无法估量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真的愿意,也有热情和希望为这个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者我所做的所想的,所要去实现的,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仍要坚持,我相信坚持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如果我们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看得重了,我相信信息技术学科的集体备课也会自然而然地走到正轨上来。也许是新课程给我的启发吧,我在想,信息技术学科的备课会议可不可以一改和其它学科一样围坐在办公室一起讨论的模式,而是坐到机房中去;我们可以让发表意见的老师直接像在课堂上一样边说边演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当然过程可以简单概要些。這样一来其他老师可以很快理会其设计的精髓或目的所在,同时还可以在过程中发现一些纰漏或疏忽的地方,以加改正。

我认为,这样的备课活动,其实就像一个很小型的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相互切磋、学习,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各位老师的课堂表达能力,真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样的集体备课会议既正式又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每个人都会很渴望这样的形式,既是学习的机会,又是表现的机会,那么大家在备课前肯定是会用心准备一番的。如此从态度到操作,信息技术课程备课会议的学科特点体现出来了,质量自然也会有所改善,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行性,可行性不仅取决于领导的观念意识,还取决于我们普通的教师。因为以前的那种格局已经让我们变得很懒散了,一下子要认真对待起来,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抵抗情绪肯定会有的,懒惰思想还想妥协。所以说,要真正脚踏实地地干起来,需要大家一起的努力,要有集体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进步的意识,我想前景一定是很光明的。

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备课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问题措施

信息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这需要现代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渗透,信息素养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新课程改革下的普通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其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各个职业中学应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信息素养的教学,不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中学生。

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知识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信息素养就是创新人才就是提高教育水平,适应信息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壮大科学队伍的重要前提。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职业中学生,很难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获得足够好的发展,很难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突破。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了现在信息技术选择技能,发展应用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更多知识,推动自我发展,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3.学生的素养整体水平需要提高

在已有的关于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职业中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多体现于网络通讯工具、信息娱乐工具等的应用,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较低,不具有很好的信息好坏分辨能力。就职业中学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他们在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方面明显薄弱,并亟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其注重教学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技能教学转变为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培养。

二、职业中学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尚未转变

国家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由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一个新的定位,而误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没有充分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具体的机器操作更重要。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课程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低,没有很好地将新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没有从思想上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信息素养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

2.缺乏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在努力为信息技术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这并不等于就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惯性,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局限在面对面的形式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一种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缺少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3.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而将日常生活与信息处理隔离开来,使得信息素养成了脱离生活世界的奢侈品,这就违背了信息素养理论的宗旨,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上的新误区。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现实生活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能做到“学中用”,而形成了一种“学而不用”的现象,没有明白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处于一种有意识但无目的的状态,信息活用能力差。

三、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具体措施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

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把各种信息应用到教学当中,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在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形成信息能力、培养信息情感的主要场所,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单一的教授计算机技术,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现在许多教育专家提倡一种“任务驱动”的全新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制作一个班级主页,要求主页体现班级的特点,并评选出最佳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讲的知识,来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3.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来提高信息素养

《新课程标准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就是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直接编写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达到其它学科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就需要在培养信息素养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支撑点有机地融合到各门学科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信息素养是中学生应对网络时代冲击,实现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素质。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和实施的本质,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只是迈开一小步。努力学习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情况,尽自己的微薄力量,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也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冯伯虎.信息素养的本质是什么[J].信息技术教育,2007,(02):31-3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21号.2001.

上一篇:烟草薄片下一篇:化工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