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2024-11-30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精选12篇)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篇1

任何一门课程,没有良好的评价体系,其核心价值就不会凸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发展,学生信息素养要提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实施、有实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这种意义上的教学评价通常指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定性评价。有时这种教学评价也可有一定的延伸, 例如拓展为教师对学生某种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认可等。 另外,教学评价具有双面性,它既可以研究学生的学, 还可以研究教师的教。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评价也有不同的分类。例如,以时间为评价标准,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教学前、 教学中以及教学后的评价。以不同对象为评价标准,则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或者以时效为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可见,学生的教学评价分类虽然很多,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分类是相互交叉且又紧密联系、 相互渗透的。

由于地区差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备的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摸索实践。以下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一些措施及方法。

三、教学评价的应用

1.制定规范、细化常规发挥教学评价的督促作用

为了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在学期初就可以与学生“约法三章”,制定《争做信息技术学习小标兵》的记载表。记载表可以由班长或课代表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分很多部分。 如进出计算机室的规范 ( 有序排队,离开时自觉整理桌椅等 ),进入计算机房后能自觉练习指法或其他技能 ( 未正式上课前 ),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开小差 ( 偷偷玩游戏、 上网或打开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程序,或窃窃私语, 左顾右盼影响他人学习 ),操作练习时是否按照要求进行, 诸如此类上课规范可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载。还可以特设加分的项目,如课堂学习参与度、经常性回答问题、作业及时上传等。

实践证明,《争做信息技术学习小标兵》记载表的使用,对学生的督促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它可以很好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纪律, 从而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是在一种散漫、无序的学习氛围中进行。

2.课内开展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发挥教学评价的教学作用

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受到有效的激励,这样学生才会保持长久、内在的积极性。当学生学习遇上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你行的,你再想想, 你再试试。”每当学生突破障碍,学有成效时,教师要充分肯定,“你真棒”“你的动作可真快”“你的作品太有创意了”。及时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保持,学习动机得以增强,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然是“趣”在其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也不容忽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多开展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活动。例如,当有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片面或错误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信息作品完成后,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使用到的工具, 操作的步骤等,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在互评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来思考,要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通过互评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3.重视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发挥教学评价的强化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课堂教学固然重要, 但测评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目前的一些客观因素, 在小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虎头蛇尾”,频现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现象。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更要重视自身课程的测评规范,要避免“只学不考”的尴尬现状。小学生天性好强,对考试的结果往往比较在意,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争强好胜的天性,合理适量的进行信息技术测评练习。通过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中找到不足。在进行测评练习时,教师可以借鉴,通过分数或打等级的方式进行。实践告诉我们,重视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鞭策、激励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4.建立档案袋全面客观的评价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可以更加全面更系统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有助于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控,有助于教师清晰了解学生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以及各种信息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档案袋可以包含学生的各种作业,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课堂讨论的组内发言记录,学习后的小论文作业,调查报告, 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自制的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 Scratch动画、Pclogo程序等。

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状况,从而有助于学生自我调控, 及时查漏补缺,找到差距,寻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 学生也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之处,获得成功的喜悦。

5.家校联系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期末教师可根据一学期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主要优缺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这些评价来自于平时对课堂的观察和对学生档案袋的分析,本着对学生的坦诚、关怀和尊重,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在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档案袋带回家给家长看, 并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档案的有关内容, 为学生写一段学习评语。其目的是使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能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通过教师、家长共同的评价,增强教育合力,对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有很多的智慧与技巧,教学评价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将它演绎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篇2

过去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从体现,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轻视,限制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以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和产生的成果作为评价依据,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素养。下面就问卷评价法、电子作品评价法、QQ交流评价法等进行探讨。

一、问卷评价法

问卷评价法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将知识点设计一套测评题,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等,通过学生答题进行测评,并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共同分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具有提高教学效率、节约资源、方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运用。但这种问卷的评价方法只适合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测评。

二、电子作品评价法

电子作品评价法是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比如学习了《用电脑画图》后,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一个板块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制作电子报刊、成绩统计表、多媒体作品等。电子作品的创作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电子作品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评价性质,它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情况。学生完成并上交作品后,教师和学生根据制定的标准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评价的核心主体,可以是自评、小组之间互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要求。

三、QQ交流评价法

空间交流评价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成功的经验、遇

到的困难以及完成的作品发布到自己的QQ空间,班上的每个人都能看到,然后教师和其他同学根据要求,对其进行探讨、交流和评价,相互介绍学习的成功经验,合作探讨解决遇到的困难,指出作品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再由学生进一步完善。如此反复改进完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熟练了技能,又创作出了更优秀的作品;教师则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心态,从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并即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进教学效果。突出了评价的改进、鼓励和调节的作用。

QQ空间交流评价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重视取得成绩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督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实时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法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由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事前,先就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做出说明,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一级指标四个维度的表现,用“★”作为标准,4颗星以上为“优秀”,3颗星为 “良好”,2颗星为“中”,1颗星为“还要加倍努力”。最后写出自己对本章的学习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在四个维度确定1个分数。

(二)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以4~6人为一组,采取任务驱动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并对完成作业的小组用一级指标的四个维度进行登记,作为学期总评的依据之一,学生为每一个同学在四个维度确定一个分数。最后由教师计算出平均得分,作为学生互评的最终得分。

学生通过自评及互评,了解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及时改进。

(三)网上互评。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将优秀的作品放到校园网上展示,以提倡全校学生间进行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继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 篇3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着自身学科的特点,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扩展到了人机交流、生网交流,老师更容易在不同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老师的“双双”慧眼,发现学生的才智,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航。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评价的作用

①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鞏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②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作用。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心理一种潜在表现过程,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真实表现当前的心理状况,并且能反映出学生的意识和情感。学生为了在评价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就会有意识在平时学习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随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情感就会在评价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以人为本,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被师生宠爱,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知识无穷的魅力,领悟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求知兴趣和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整个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这既是教师兢兢业业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孜孜以求的“求学美景”。教师既然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就需要促进学生建立“会学、能学、好学”的自信,用发展性的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反馈网络。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评价的项目与内容,建立成长有效导航体系。学生要出色地学好一门学科,矣或学习某一科目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尤其重要。例如,学生学习态度可以包括学科带书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是否积极、能否主动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等,这些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出现消极情况,评价的主体要及时矫正学习主体,从而引导到积极地学习轨道上来。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方案:①学习行为:态度、习惯、情感、参与合作、课内外表现,老师记录、问卷调查、学习讨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②基本技能:坐姿、操作的规范性、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堂记录、教师评价。③创作能力:参与、合作、资料搜集、创造力,个人、集体、全班/小组交流,互评、教师评价。④综合应用: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想象力、创新意识,选择任务、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每学期23项,全班/小组交流,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其次,激励学生,助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客观上存在差异,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一方面又要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我们的奖励可以多设几个奖项,例如设立信息技术学科的作品创意奖、进步奖、表现奖、合作奖、应用奖……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不同学生,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受人尊重的情感、体验师生勉励的快乐,让学习不再担任“劳心费神”的角色。还可以在学生学习群中,建立鲜明的示范榜样。我把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及时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作品新颖、创意度高的这部分同学作为学习的“示范榜样”,把这部分同学的亮点公示于众,在同样的学习评价标准尺度下,发挥“示范”效益,尤其是学生自己临近的、身边的,学生更容易评有所尺、学有所样,从而在学习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因素。第三,评价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信心。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同,如果都使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会大大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的评价中要有的放矢。

三、注重引导,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技术而学习,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计算机专家,而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无论采取什么途径,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这是我们开展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宗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一样”,为解决某一问题,或用信息技术达到制作的某一效果,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既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又给同学创新火花的点燃做了有力的铺垫。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学习的闪光点,学习优异的同学多勉励、表现平平的同学多激励、学习困难的同学多鼓励。作为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体,是成长中的人,是发展中的学习者,在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学习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之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一切亮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方式 篇4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术应用学科, 它有着很强的自身特点:应用领域广泛, 学科涉及知识面宽。我们不应该把信息技术学科仅仅局限于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操作上, 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工具,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学科评价必须注重学生信息情感、信息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获取等方面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提高, 改变传统的“应试式”考试评价方式。

一、作品评价内容

1. 评价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搜集信息时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和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 如:各种的报刊、杂志、书籍、运用互联网, 以及通过与长辈沟通中获取等, 能否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2. 评价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考虑和运用各种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 让学生产生富有创造性的创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一种技能, 就是指通过“问题解决”而使学生获得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学会扩充并整合知识, 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发展新技能, 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

4. 评价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

评价学生能否与长辈交流, 并理解对方的意思, 从而获取信息, 以及思路清晰地、有目的地向同学说明制作过程的能力;能否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共同确立目标并实现目标;能否把自己当做集体的一员。这种能力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率, 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作品评价的意义

新的教学评价机制,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特点:

1. 让学生主动增加了获取信息渠道, 知识涉及面广。

很多学生现在已经习惯在网上查阅资料或看新闻。不少学生表示, 已经不能想象没有网络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结果表明, 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强, 教会学生到图书馆搜集资料, 并且运用网络与学生交流, 已经成为今后学校和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甚至有学生愿意在QQ上或通过邮件与老师交流。

2. 体现了学生是课堂评价的主人。

新的评价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地位, 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述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 这样, 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设置具体的、没有统一答案的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即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体现出学生的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

新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这样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不是考完试, 就忘记了灌输的知识, 它将是终身受益的“能力”。

5. 灵活运用多种处理信息手段。

由于在创作作品中不限制使用软件, 学生都会使用自己熟悉的软件完成作品, 可以用到画图软件、金山画王和WORD等软件。在活动中加强了多种软件之间的联系。有些处理方法甚至超出了教学内容, 学生们可以尽展才能。

三、作品评价的注意事项

1. 评价的作品要能与真实生活产生关联。

这表现为平常信息技术的教学能经常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作品, 如:制作妇女节、教师节贺卡、设计课程表等, 都取材于生活。那么教学评价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 不能泛泛而谈。

2. 评价的重点是作品和过程。

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如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 都必然在评价过程中展现出来, 而作品则是各种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促使作品评价更加多元、全面。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篇5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学生评价初探

作者: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夏宇

[摘要] “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是21世纪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通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与众不同,新课程理念下建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对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评价 初中 信息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欢玩电脑、上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学了数年信息技术,却不能运用它解决好实际问题;学生间信息素养水平分化悬殊。以上问题的实质就是由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缺乏有效评价机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听课调研,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探索建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评价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下课程观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是通过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就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全程评价。

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要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的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

2、突出学科特点。

在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合适的评价方法,不能无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盲目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不仅要考虑对概念掌握、原理理解等认知活动的评价方法,还要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学生评价初探

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技术设计、技术操作和技术优化,更要考虑如何评价综合任务体现出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

3、评价要全面客观。

要改变过去以信息技术结果的正确性作为评价的依据一元评价模式,增加对信息技术操作速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创新程度等评价指标,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评价要公正确切,实事求是,教师和学生不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

4、评价结果要及时公开。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这样有利于被评价的对象了解自己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形成紧迫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从而改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法,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水平。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学生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

1、“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信息技术的评价内容应包含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协作意识等。这种评价应经常使用,逐渐成为学习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应成为师生的学习负担。在做学期(学年)的总评时应兼顾两者,平时评价和阶段性评测上,以平时的评价为主,比例平时评价上可占到80%。

在课堂教学学案设计时,可添加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部分。利用交互应用软件或网页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环节中及时收到返馈的评价信息,从而改进和优化学习的策略。享受成功的乐趣。

2、“多个角度评价”的实施

信息技术学习中,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操作及技巧好,有的同学组织协调能力强。个人有强弱项,老师应注意促进学生改进个体的智能弱项,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实现优势互补,从而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在设计课堂教学学案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例如:可以设计“最佳创新奖励”、“最佳美术奖励”、“最佳创意奖励”的加分。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学生评价初探

3、“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实施。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也可以是其它人员。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介绍、评价本人(本组)的学生研究进程、创作(研究)思路、作品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本组)的学习(研究)行为。

家长等来自课外的评价也非常重要,此类评价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评价依据。按照“过程性教学”的思路,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经历了“兴趣―关注―钻研”的过程,而家长和来自课外的评价体现的是学生创新钻研的过程。

4、“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的电子档案袋除了具备纸质档案的真实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特点之外,还具备了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评价的形式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不同的形式有着共同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和成功的收获,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档案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体现学生阶段性学习后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注重过程性的档案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能单纯使用电子档案袋网上评价和交流的功能.因为那样会淡化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作用。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作品本身,更要评价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诸多方面。作为教师,在评价时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放手的勇气。在档案袋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每经过一段时间后,都应该对档案袋中的作品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试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 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着自身学科的特点,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扩展到了人机交流、生网交流,老师更容易在不同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老师的“双双”慧眼,发现学生的才智,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航。

一、以人为本,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被师生宠爱,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知识无穷的魅力,领悟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求知兴趣和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整个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这既是教师兢兢业业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孜孜以求的“求学美景”。教师既然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就需要促进学生建立“会学、能学、好学”的自信,用发展性的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反馈网络。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评价的项目与内容,建立成长有效导航体系。学生要出色地学好一门学科,矣或学习某一科目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尤其重要。例如,学生学习态度可以包括学科带书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是否积极、能否主动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等,这些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出现消极情况,评价的主体要及时矫正学习主体,从而引导到积极地学习轨道上来。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方案:

1.学习行为:态度、习惯、情感、参与合作、课内外表现,老师记录、问卷调查、学习讨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

2.基本技能:坐姿、操作的规范性、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堂记录、教师评价。

3.创作能力:参与、合作、资料搜集、创造力,个人、集体、全班/小组交流,互评、教师评价。

4.综合应用: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想象力、创新意识,选择任务、 合作学习。

成果展示:每学期2—3项,全班/小组交流,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

(二)激励学生,助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客观上存在差异,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一方面又要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我们的奖励可以多设几个奖项,例如设立信息技术学科的作品创意奖、进步奖、表现奖、合作奖、应用奖……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不同学生,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受人尊重的情感、体验师生勉励的快乐,让学习不再担任“劳心费神”的角色。还可以在学生学习群中,建立鲜明的示范榜样。我把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及时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作品新颖、创意度高的这部分同学作为学习的“示范榜样”,把这部分同学的亮点公示于众,在同样的学习评价标准尺度下,发挥“示范”效益,尤其是学生自己临近的、身边的,学生更容易评有所尺、学有所样,从而在学习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因素。

(三)评价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信心。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同,如果都使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会大大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的评价中要有的放矢。

二、情感体验,共同营造学习评价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启发。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你的这种思想,已经具有当计算机科学家的潜能了”…但这些话语要恰到好处,不能流于形式,能够鼓励学生树立自信。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愉悦感。我常常在学生制作完成一件作品之后让部分学生上来展示,然后建议大家给作品“一个大的掌声”,如果全班都完成得好,则“给自己一个大的掌声”,调节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三、注重引导,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技术而学习,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计算机专家,而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无论采取什么途径,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这是我们开展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宗旨。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一样”,为解决某一问题,或用信息技术达到制作的某一效果,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既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又给同学创新火花的点燃做了有力的铺垫。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学习的闪光点,学习优异的同学多勉励、表现平平的同学多激励、学习困难的同学多鼓励。作为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体,是成长中的人,是发展中的学习者,在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学习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之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一切亮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被肯定、被赏识”的积极情感体验。

信息技术课堂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新的评价的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新型的评价思想理念能使学生学习产生动力,效果明显。课堂上充满了学习的气氛。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是教师教学灵魂的启迪者,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学,没有教学就没有教师,把平等交于学生,让学生会意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把民主交于学生,学生会实践学习的管理。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用科学发展观的评价导向,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认识到同学间的优点与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从而为自身“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2003,(12).

[2]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与运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2).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篇7

一、不同任务,不同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任务驱动的思想,通过完成一个任务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任务的不同,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也会有所区别。在不同的任务当中,学生发展侧重点就会有差异。例如,在《初识LOGO语言》这一节课中,教师所提出的评价要求之一是:你认为小海龟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吗,那它是如何行走路线的?而学生评价可以从他的想象开始,可以说听不懂人类语言,是通过编写代码程序让它进行行走的。这样的评价给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亮点。而在《画方形和圆形》这一课的任务中,我们评价的主题可以是:1.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为什么?2.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么设计?用不同的评价主题,引导学生对各方面进行评价。

二、多元评价,全员参与

(一)自评———个人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改进。在学生评价中,通常比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2是否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3能否积极地表达、交流。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到批评。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赞赏。

4是否善于合作。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善于合作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课堂上进行培养。

5是否兴趣浓厚。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不仅仅是对网络。

6和以前相比,是否取得了进步。

这既是对已有知识进行了梳理,又发现了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还总结、回顾了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让每位同学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将自己的“收获”通过交流展现在他人面前,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包括了学生的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互评———生生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标准的语言大声的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给同学们听,再让同学互评谁讲的好,好在哪,谁讲的不好,不好在哪?尤其在交流环节上,要求不仅要讲出如何做,更主要讲出是如何想的。学生在活动、评价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用自己的能力、他人的智慧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成了自我才华展现的机会,特长、能力竞争的舞台。下面是课上某位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

学生的一些评价是:

学生1:好!

学生2:你画的不错。

学生3:虫子的颜色换一换会更好。学生4:颜色有点太单调。

学生5:我给你提个意见:“在这幅作品的下面写上文字注释,我相信一定会更好。”

学生6:你画得真是好!

(三)教师评价

教师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情绪能促使学生向着良性方向努力,例如一个学生在做独立操作练习时总是不自信,教师就鼓励他:“别着急,一步一步来,我在旁边看着,你一定能行的。”当他跨出第一步后,教师更是借机表扬“:瞧,就说你一定行的吧。”经过多次鼓励,他不再畏首畏尾,敢于自己尝试着去做了。口头语言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单一的赞美语言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就大大减弱了其激励作用。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选几幅比较好的打印出来,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班与班、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交换,以达到评价的最终效果。

三、借助不同载体,实施有效教学

例如:可以创建一个评价网络平台,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络,让同学、老师一起参与评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投票和语言评价,充分地让学生尝试到了这一评价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不良的心理定势

2.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3.评价要有反馈

4.评价要注重过程、能力、结果,更要关注态度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方式探究 篇8

一、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采用微型主观题

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概念与工作原理,以及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以往的考查,用得最多的题型是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以选择题为主,有较多的记忆成分,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观题虽好,但阅卷耗时较多,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微型主观题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它是主观题,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其次,它是“微型”的,能覆盖较多的知识点,微型主观题一般以填空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能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但这些又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二、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解决实际案例

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部分能力的考查要重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关于结果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有分析、有思考、有操作,那么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当然,老师也要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供学生参考。

例如: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活动的起点为学校,终点为狼山,现在请你为此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总结解决同类问题的步骤。

分析:信息的获取属于“课标”里的技能性目标,其在信息技术内容体系里是有具体操作流程的。获取路线有很多种方式,如,电话114、纸质地图、谷歌地图、百度地图、实地考察路况等,从中选择一种方式,获取信息。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可以再通过与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再调整方案,以获得最为合适的路线。在这道题中,信息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真正反映的是学生的行动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等,这些与信息素养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关系。

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创作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普及,这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被低学段的学生所掌握。那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呢?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辩证地去认识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地去使用信息技术,如,网络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网络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其次,要求学生规范地使用网络,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学中还要突出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如,文字处理技术的演变,从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机械式打字机、计算机文字处理,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帮助,也可以是教学素材所表现出来的,如,在多媒体信息加工的相关教学中,可以加入图片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

对这一目标的评价难度较大,因为要体现的是学生的思想,只有融入了作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品才能是一个好作品。我们在布置作品任务时,要有明确的主题、具体的要求、相关的素材。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学生完成的作品,我们要积极地进行评价,基本达到要求的就要给中上的成绩。当然,教师要对优秀作品进行范本式的师评,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且要帮助学生修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利用word绘制学校博学楼的紧急疏散线路图,集合场地为楼前操场,可上网搜索相关素材。

分析:学生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只有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作品的创作当中。首先,要上网搜索“紧急疏散线路图”的模板;其次,去博学楼实地考察楼层的分布情况,然后设计合理的疏散路线;最后利用word进行绘制。操作过程中,可以检验学生对word操作的认知水平、技能掌握程度,并且对线路设计的合理程度也能综合反映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软件只是工具,是为了运用而存在的,不能陷入“惟工具”的泥潭。

不管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如何变化,也不管评价题目的设计多么完美,这些都是为了了解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千万不能让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的结果要能够反作用于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思考 篇9

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并将之运用于实践过程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目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没发展成熟,在评价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于信息技术这门重能力的学科并不适合,因此我们还需探寻出新的有效方式来迎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求。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

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篇10

从功能上看, 教学评价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收集有关学生能力和课前知识技能的可靠信息, 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帮助。过程性评价则是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学得如何, 及时提供矫正性反馈。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等级评定是终结性评价。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常见的终结性评价有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等级考试等。

教学的最终效果虽然体现在终结性评价上, 但保证最终效果的关键是过程性评价, 而过程性评价又完全依赖于一线教师。因此, 如何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 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案并将它们切实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需要大家长期探索和研究。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问题

1. 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有公平性

什么是评价的公平性?为什么强调“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评价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机会, 没有任何歧视, 那它就是公平的。然而,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都要展示几位学生的作业或作品, 认为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环节。我以为, 这种做法不具有评价的公平性。其一, 为什么只评价几位学生的作品?其二, 如何保证所选作品是最优秀的?通常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教师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真正优秀的作品。我在听课中有很深的感受。这就意味着, 展示评价的方式对那些没有被发现, 却拥有真正优秀作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对还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怎么就断定他们做不出优秀的作品来呢?这种不公平的评价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努力, 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伤害极大。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越是晚交的作品越优秀, 因为学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他们的作品。教师一定要经过客观评价、深思熟虑, 再推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何才能使评价面向全体学生, 真正做到公平和公正?这需要教师的付出和耐心, 需要教师在课后静下心, 认认真真地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就是说,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后批作业, 认真挑选优秀作品, 在下节课上展示。

2. 过程性评价要提供频繁、及时、有效的反馈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和单元 (阶段) 练习。课堂练习用来理解和操练所学内容;作业是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反馈;单元 (阶段) 练习则是对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巩固反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现象:一部分教师只布置练习不反馈, 长期下来, 学生发现做也可以, 不做教师也不知道。一部分教师虽然每次收作业,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迟迟没有时间批改, 慢慢地学生也就不再期盼教师对作业的反馈了。也有教师虽然批作业, 但只是大致浏览一下给个评价, 学生不久就明白每次作业只要做了就行, 至于做得如何并不重要。还有一些课堂, 教师只是在单元末或期末才布置一次作业, 相当于取消了过程性评价。这些不恰当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 过程性评价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反馈要频繁

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反馈一定要频繁。只有不断地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才能保证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得怎么样并及时矫正。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学生不可能在课后做作业, 教师可以把课堂练习和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课上完成。这样就能保证每周有一个巩固反馈作业。

(2) 反馈要及时

教师要尽快批改学生的作业 (练习) , 及时反馈结果, 以保证学生还没有遗忘作业内容就看到反馈。我的做法是, 本周的作业在下周上课前批改完成, 并在教学网站上呈现给学生。我深夜加班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批作业, 把作业反馈当做我向学生提交的作业, 从不晚交。

(3) 反馈要详细

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详细的反馈。我的作业反馈中除了作业评价外, 还给每一位学生一段“老师的话”, 如“感觉器官感受不到就不是信息了?紫外线有没有信息?”“对信息的理解比较深刻, 语言描述清晰, 技术使用恰当, 好!”

学生在期末总结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上信息课是一种享受。每次怀着一点小期待打开作业评价的时候,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或建议, 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 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事实上, 如果教师能够对每一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 写上有关学生优点、缺点的评价, 并及时反馈, 也就从作业评价中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大激励。

(4) 反馈要采取积极性评价

反馈要针对具体问题就事论事, 采取积极性评价。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给学生真正的帮助, 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希望学生更换网页底色, 可以用“灰色作为网页底色, 更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这样的建议, 而不用“网页底色使用不当”、“你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这种否定性评价。

(5) 反馈要具体明确

真正有效的评价反馈要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反馈具体明确。过于抽象的反馈将超出学生可以理解的范畴, 过于简单的反馈也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方案

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从使用阶段和作用上对评价进行分类。如何进行各阶段的评价, 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1. 评价方法的选择

传统的评价方法如标准化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 对反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效的, 但不能检测并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 标准化测试的应用范围更加有限。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会考的选择题中让学生选择“Shift”“Caps lock”等键的用途, 学生可能非常熟练地回答出来, 但这并不能证明学生会使用键盘, 更不能证明他的打字能力。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信息素养等更多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和检验, 应该选择成就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学生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

成就性评价法要求学生在一定环境下, 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展示能力。例如写一篇报告、设计一个程序、制作一个动画等。它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真实性评价法则更进一步, 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施展他们的才能, 完成特定的任务。如参加辩论会、在展览会上展示作品、在音乐会上表演等。学生档案袋更加详细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日志、作业、阅读书目、自我评价表、成绩表、评语、家长意见等资料收集整理, 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案的设计有赖于评价方法的选择。其中, 成就性评价方案的设计是最耗时的, 难度也最大。这里重点谈谈信息技术学科成就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1) 设计任务

这里所说的任务, 不是那些学生在课堂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一个或几个操作, 而是需要学生至少半个小时、一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考查综合能力的任务。

案例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评价任务

(1) 就信息技术的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控制技术, 分别列举三个以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如电子体温计、血压计为感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列举一个信息科学技术前沿应用实例 (如霍金的交流设备) 。对所举案例进行分析, 指出案例中何处应用了何种信息技术, 并适当解释。

(3) 描述自己的想象。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自然科学、医学、军事、生活等各种领域, 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大胆展望未来的信息技术。

说明: (1) (2) 可借助网络。

任务呈现要求:

(1) 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如W o r d文档、演示文稿、网页等。

(2) 首页内容:标题、提交人、日期。

(3) 结构清楚, 重点突出。

(4) 版面设计合理, 图文并茂。

任务保存提交要求:

以“学号中文姓名第0 2个作业”为文件名保存, 以邮件方式发送给老师, 邮件主题“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作业”。

设计成就性评价任务时, 首先, 要关注任务是否包含了对学习结果起关键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并让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的表现可以迁移到其他任务中。其次, 要关注任务的真实性, 即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再次, 任务要描述清楚、要求明确, 并给出必要的帮助。

(2) 设计评分标准

成就性评价任务需要设计清楚、明了、客观的评分标准, 把成就性任务进行量化评价。通常需要给出反映任务质量的分项指标及说明。

我通常采用逐项评价指标, 用批注方式对每一项进行说明, 与任务同时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够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案例2:“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作业评分标准 (如图1) 。

设计成就性评价任务、编制评分标准以及实际的评分过程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 合理应用成就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对学生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建立激励机制, 突出评价的正面反馈

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就、被同伴认可, 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评价过程中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有力的措施。

我在教学实践中, 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教学网站上, 除了“作业查询”、“教学内容”、“实践内容”、“教学资源”外, 每节课的“作业点评”栏目中还设置了“榜上有名”、“作品展示”、“他山之石”等项目 (如图2) ,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热情。

评价反馈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需要教师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更需要教师的付出和努力。

参考文献

[1]Richard I.Arends (美) .学会教学 (第六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教学语言 篇11

关键词:权威;激励;语言艺术化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多地强调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课堂评价语言常见的问题

以往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后来学了一下评价语言也只是平淡、含糊不清,或者一节课都是很好、非常好、棒极了,大家表扬他。或者整节课都是学生齐呼:“棒、棒,你真棒”,伴随着一片整齐的掌声课堂表面非常热闹,教师对学生表现无奈。这样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形成产生负面影响,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策略

由原先的教师权威性评价转变为学生自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甚至家长评价相结合,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多用引导使学生从不懂到不完全懂到全懂。少批评或不批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结果。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简单而言,教师的指导性点评:重赏识,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员。

中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或者说明还没准确到位,也不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入评价,仅仅只是简单地评价这个幻灯片动画效果不太好!这个超链接觉得还可以的!至于不好在什么地方,好看在哪儿,学生往往说明得不具体,更不用说条理了,通过一个学年的训练,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

在学生作完自己作品的阐述评价后,我往往会请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进行评价,并要求不光提出缺点,更要提出值得自己学习改进的地方。这提高了学生的倾听意识,也促进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同学,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学生互评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使评价更趋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搜索文件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其他同伴的作品有这样的评价:这个同学使用搜关键字的方法能快速找到想要的文件,但对文件名字多相同的情况下好像结果会很多相似的,如果增加格式,分类效果会更好。

三、几点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通过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现状,问卷显示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匮乏。要么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一种偏向,对学生一味表扬。其实,激励不等于表扬,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恰当的批评也是激励。

1.提升语言素养和学科素养,注重精彩的预设,关注美丽的

生成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状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的教师所做的课时计划,就是对课堂应当发生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最大的预见。认真设计提问,尽量减少问题数量,努力提高问题质量。只有注重预设,关注生成,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

2.学会安静,注意倾听

教师一定要学会安静;只有教师学会了安静,才会注意去倾听。有时,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评价。评价是师生互动,评价是一种平等对话,只有听清了学生的表述,老师才可能有恰当的评价。现实课堂中,老师的话太多,活动量太大,激情四射,成为舞台明星,像花蝴蝶一样穿梭于学生之间,不注意学生的观点,生拉硬套,按自己的一厢情愿进行着程序化的教学,错过了许多最好的教育契机。

3.丰富和创新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

千篇一律的评价语对天真烂漫的学生来说犹如嚼蜡。评价语应不拘形式,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评价。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谁也不喜欢课堂死水般的枯燥,学生向往的是师生和谐共处、充满情趣的美好的境界。学生不仅希望在课堂中学习,还希望在课堂中享受。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幽默。机智是幽默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捕捉一闪而过的快乐,更要善于将快乐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苗逢春.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评价与实践,

2004(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民安中学)

浅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篇12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

1.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因素, 课堂中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要原则。但目前部分学生只是对上网或游戏很感兴趣, 对上课或完成课堂练习不感兴趣, 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与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和没有学习压力有关外, 还与对信息技术课程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当有关。

2.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要求教学评价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评价, 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缺陷、学习个性, 从而为学生学习的调整给出依据, 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打好基础。信息技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还不熟练的操作进行反复的练习, 可以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3.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引导学生学习行为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要求教学评价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包括学生的参与 (思维的参与、实践的参与、语言的参与) ;师生的交流;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探究欲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 更要关注学。例如, 是否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是否了解学生的意图及其问题所在, 是否注重为学生创造利于交流的宽松环境, 而这些, 可以通过用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有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标准后, 就可以通过评价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 对不良的行为提出改正意见, 从而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不好的习惯得到矫正。我们制定的评价标准越具体明确, 就越有利于我们操作;越有层次, 就越容易为学生制定行为改进目标;层次之间的坡度越小, 学生越有信心达到。

4.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要求“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 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 合理地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教师, 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课上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课后要及时记录, 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 是否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是否帮助同学共同提高, 是否能正确处理信息垃圾等。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 从反馈信息中进行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 特别是单纯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唯一评价依据的观念, 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充分注意学生各种智能发展倾向和个性特长, 其中尤其需要关注对学生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 以及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倾向。

本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1.围绕教学目标原则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 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 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 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 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教师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外, 更要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特别注意要防止把技能目标与能力目标混淆, 或者把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形式化的倾向, 这样才能科学评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学习结果, 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2.全面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因此要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 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

3. 个体性原则

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能使用统一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评价。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更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同, 如果都使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会大大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的评价中要有的放矢,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多元化原则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更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

首先是教师评价。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 这样便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教师应以一个启发诱导者的身份去激发学生的灵感, 让学生自己领悟。在具体操作中要讲究语言艺术, 不能仅仅用一些“好”、“不好”、“对”、“错”这样简单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评价语言要恰当地作出鼓励性的, 弥补性的评价。

其次是生生评价。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评价的主体, 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他们的评价眼光往往独具魅力, 他们的掌声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 采取适当的方式, 多样化和灵活性相结合。

最后是小组评价。个人的评价, 个人的眼光毕竟是有限的, 如果把几个学生的眼光拼凑起来, 就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更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上一篇:提高大提琴演奏水平下一篇:印象主义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