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2024-11-10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共10篇)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1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教学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信息技术以它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 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开发来辅助教学, 已成为了一种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文] 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其实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是没有很大矛盾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改作等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第一个粉笔字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

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但是对于有些教学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效果会更佳,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除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主题图画,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用传统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为主,板书为辅,效果会更为实际。而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如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难以想像出也难以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一个个的小正方体依次堆积,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长方体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态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学生的想象有了坚实的基础,以此得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从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效果。但是,多媒体板书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学生不易记起,在教学过程中用上传统板书方式把长方体体积公式板书定格在黑板上,也取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长补短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

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不足:

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

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本来一个顶点两条直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图形,会感觉枯燥无味,课前巧妙的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课前把学校的操场拍摄下来,融入到课件当中,让学生在我们熟悉的环境当中找出角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时候,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活动角,然后结合课件,课件设计成两组角,每一组有两个角,第一组是一大一小两个角,第二组是两个相同大小的角,只是两个角的边一条长,一条短,通过课件移动两组角,让学生感知两组角重合后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息技术教学手段就轻松的把这种抽象的空间观念化难为易。而这点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优胜与传统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

3、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不足:

1、教师面对电脑点击鼠标,无意间语言就会失去激情,失去抑扬顿挫,让人听了昏昏欲睡。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相对来说就会变得很少,讲授过程中的一些公式、定理会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在解题时不利于学生理解,从而不利于理解教学的内容。

3、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了较多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有不能理解和疑惑的地方,从而造成学习质量的降低。

教学中应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媒体教学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地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一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二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在这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也不可丢掉传统教学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各有优缺点,如何正确处理两种教学模式的关系是个长久的课题,两者不能对立起来,而应有机结合,以传统教学手段带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传统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两种模式结合的精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09年20期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李向荣

2、《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9期 作者:郭艳敏《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2

高中英语渗入了许多语法、单词或短语知识, 其中有好多是抽象不易弄懂的, 一些基础较差, 且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此就感觉头疼, 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进行讲解, 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立体化的呈现中感知并理解语言, 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 在外研社高中英语Module 3 Music一课中 , 需要有各种乐种与乐器的呈现 来激发学 生思维 , 如violin、drum、guitar、flute、piano、lute等 , 这时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现这些乐器的 图像, 然后看图进行口语演练, 让学生有真实感受, 并有兴趣融入课堂。同时教师使用多媒体也应主次分明,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涉及到的东西都体现在课件上, 这样很容易造成课堂节奏感不分明, 让学生没有主次感, 学后没有印象。

2 多样设计, 营造趣味教学氛围

高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大都停留在单词记忆发音与拼写和语法的掌握上, 个别学生因为单词记忆困难, 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最后发展到厌学、弃学, 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应加入多种教法, 让学生不再认为英语是如此之难的学科。在“come up to”的教授中, 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个地点, 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相关的句子, 如“Icome up to the school./I came up to a shop yesterday./I’m coming up to the zoo.”等。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记住了短语意思, 同时学会了实践运用, 也达到了乐学、爱学的目的。“throw oneself on……”教师就可以展现一组摔跤运动员, 当有扑倒姿势时, 可以暂停, 然后提示, “One play throws the other.”学生在活泼逼真的演示、形象的音效、明丽的色彩中, 瞬间就可以将这个短语记住。当然,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单词、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等趣味性十足的场景, 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 集中精力主动学习, 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也使英语词汇或短语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3 情境再现, 搭建口语交际平台

英语学习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缺少环境, 因此口语教学不自觉就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这种困难虽是不可抗拒的, 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去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难关。比如, 教师每天上课前利用课前三分钟用英语询问学生:Who's on duty today?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today? …用这样简单易懂的英文和学生进行free talk,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说英语的欲望,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 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 用图文并茂、声乐其发来鼓励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 让一直不敢开口的学生跃跃欲试, 由被动转化为积极参与其中, 从而进一步适应新课改要求, 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弊端教学, 用一种灵动的情境再现, 激发学生口语实际运用的兴趣, 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4 差异教学, 针对性选择整合策略

一个班级中学生各有差异, 因此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兴趣而破罐子破摔, 不求上进。这时,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性教学, 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备课,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任务, 针对学生思维与心理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比如, 外研社高一英语ModuleOne?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And we have fun. I don't think I will be bored in Ms. Shen’s class! ” (我们上课上得很开心 , 我认为我不会对沈教师的课厌烦的) 。其中的have fun一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已经没有必要重复, 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 概念早已模糊, 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分层教学, 让优层生自主阅读的同时, 利用多媒体快速将have fun=have a great fun玩得开心 =have a lot of fun = have a wonderful time =enjoy oneself. 如The children were having a lot of fun with the building blocks.展现出来 , 并适度点拨, 然后就可以齐头并进地进行下一步的讲解。这样各层学生在信息技术高效辅助下都能有所得, 且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 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学生主体, 构建生命力课堂

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性, 让英语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之一, 重新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交流的 过程, 而信息技术发展下的英语课堂能有效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在授课之前, 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 利用多媒体搜集资料, 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内容。授课之时, 可以给学生直接设置问题, 并给他们分组, 让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信息中交流, 在交流中学习, 将知识扩展、文化熏陶、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从而建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总之,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高中英语教师应在实践运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 为高中英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高中英语的学习非常关键,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 一定要适应新课改的大形势, 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勇担时代重任, 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人才,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发掘高中英语教学潜力, 力求为学生展现英语多彩的一面。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3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移动存储设备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49-02

1 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向大众化发展。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在于完成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水平。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地区环境的影响,学生之间在对信息网络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和使用上普遍存在差異,这就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难题。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是课堂内以教师讲解和简单操作为主,其效果不佳,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2 使用网络资源开展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使用网络开展课前预习 教师和学生课前的预习和准备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课前要了解自己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视频等其他资源设计教学提纲课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制作视频,并将资料上传到学习交流平台上,告知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主动到平台上下载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应该主动下载平台上的资源,课后抓紧时间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教程或者利用辅助平台。

如在讲解窗口大小的调整时,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公园的图片,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然后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踊跃回答,在他们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让公园里的内容逐渐显现出来。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美丽的家园。学生也通过网络方式的课前预习,对教师将要传授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使用网络进行课堂活动 课堂的讲课过程是考查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的课堂活动,目标就是帮助和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碰到的困惑,或是课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相互学习,最终将所学知识加以整体运用。学生在课中积极提出自己在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其他学生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来解决。教师在课堂的最后可以将本堂课的整体内容再讲解一遍,并重点圈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重点、突破难点。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教师针对相关知识点完成讲解之后,促使学生针对知识进行讨论以及分析。

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的“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完成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前、课中遇到的问题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可以5人一个小组,将问题分配给每一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和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以小组间研究成果展示的方式分享各小组的成果,教师从中做相应的总结即可。

3 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网络条件的制约,会导致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而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会因为没有了在线学习平台而无法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和进度。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移动存储设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将本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告诉学生,并将课堂的主要时间用来解决学生课前、课中遇到的问题,根据知识的贯穿和问题的解决,及时跟学生进行沟通,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的教学活动[1]。

如在教学指法过程中,利用移动存储设备载入游戏,带领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比谁的成绩好,或者让学生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上档键、光标键、退格键的作用与使用。另外,教师要根据这一堂课学生吸收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游戏方式学习的,学生应该定期进行整理和归纳,借助相关的有效资料进行复习和巩固。

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的预习和准备主要是为了学生自主学习做铺垫。考虑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并不是都可以上网,时间上也不能统一,距离真正实现在线学习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影响课前学习资源的发送及平台的使用[2]。在需要讲述知识点的时候,根据小学生特点,教师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事先将制作好的教学课件或者视频教程刻录到光盘或者复制到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中。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限制,家里没有网络,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拿着制作好的课件光盘或者U盘回家观看学习。

同时,使用简单易懂的手法,促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学生一学就会,然后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也愿意学。不仅如此,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的需要完成相关教学课件以及视频教程的设置,也可以帮助学生准备更多的学习资源,如文本、图片、模型等,存储到相关移动存储设备中,用以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

4 结束语

目前,随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加大普及率,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完成教学。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得到培养。笔者认为,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学生和教师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通过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学习水平,可以开展个别辅导,提升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然,依托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不是非得在有网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也可以利用移动存储设备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梦.“翻转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数字教育,2015(1):73-77.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4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5

山西芮城七一示范小学:李蕊香

摘要: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阅读方式、写作方式、计算方式和教师变为学生的顾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变革。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这也是教育系统在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所决定的。多媒体进入课堂,将教育与娱乐融为一体,崭新的教育平台给教育系统带来了新的新的内涵,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育方法及教学管理等都受到挑战。下面我通过几方面谈谈对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

一、阅读方式

给学生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获取信息和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当代信息技术对阅读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自从印刷术产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阅读文本和从各种印刷体图书资料中查找需要的信息。然而,在文本中知识和信息是按照线性结构排列的,极大地限制了阅读和检索的速度和效率。“电子刊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可以有多种联接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

2、从单纯文字阅读到多媒体电子读物。传统阅读的材料就是文字,而在电子读物中阅读的对象由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即“超媒体”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写作方式

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协作效率,这不仅表现在文字录入的速度加快,更重要的是电子写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等。这样大大的节省了在写作中的时间。

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形式。印刷时代的写作以文字的写作为主,只是在具体科学学科的写作中加入专业符号,在文学艺术类作品中配上插图,而在现代电子媒体写作中,符号、图像、声音及三位动画的出现越趋普遍,更利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在超文本、超媒体的电子读物、“信息高速公路”和四通八达的网络、环球巨型资料信息库等成为现实之后,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阅多种资料和文档,并根据自己的构思和创意组合成自己的新文章,这就是读者的“在创作”。在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中,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三、计算方式

传统计算能力仅与数学和数学教育有关,当计算机的应用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后,迫使人们去探究数字与数值计算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与转化,大大拓展了计算的概念,并使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数字化。

(1)、从数字计算走向用二进制的数字化的高速运算。任何领域的问题要想交给计算机来解决,必须先将其转移为能够用0和1这两个数字表示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研究的实质,就是探讨如何用二进制来表达各个领域索

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进行数字化模拟。(2)、文字的数字化使教育的三大基石(读、写、算)融为一体。

文字所表达和描述的世界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而计算机也开始从技术上升为文化了。所以,作为教育三大基石的读、写、算,在计算机语言文化中不可分割地融为一体。

四、教师变为学生的顾问。

运用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教师们深深感到,他们更多地作为管理者和引导着,而不是说教者。把现代教育融入课堂,使他们从新审视教育的基本原则,思考信息社会教师职业的一系列新特点。新技术把教师从大量从复兴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和共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向学生提出意见作为他的主要职责。实现终身教育后,就意味着在学生的整个一生中,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中中,教师要对其教学的一切方面提出建义。这主要体现为教师要对两个相互联系但截然不同的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即确定教育的方向和知道学习。确定教育方向是指教师采取行动,帮助学生懂得他要学什么和为什么要学;学生在决定自己的学习方面,教师向学生介绍他所需要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成功地学习他的课程。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并非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而是如何实施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教育科技取向日益鲜明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是今日学校的必然选择。教育教学的目的和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功能和特征相结合,赋予信息技术以教育价值和教学意义,使得信息技术能够为人们的教育需求和教学实践活动服务。参考文献:《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信息备份和查阅技术实现手段 篇6

信息备份和查阅技术实现手段

1、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网站经备份的历史发布信息的查阅实行分级审核、按级调阅、登记归档的管理制度。

2、根据备份数据的涉密级别和用途,确定武汉九千年中医门诊部工作人员的查阅权限、查阅方式和审批手续。

2、任何人不得未经审批,擅自外借和转移涉密级别的相关数据信息;涉密信息管理员不得未经审批擅自允许他人查阅、打印、拷贝相关数据信息。

3、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查阅涉密信息的,须提供查阅涉密信息的有效批文,并报武汉九千年中医门诊部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查验;查验属实的,涉密信息管理员及时填写查阅人身份、查阅内容等登记表,并经武汉九千年中医门诊部信息安全管理小组负责人、查阅人、涉密信息管理员三方签字确认后归档。

4、任何人不得未经审批和登记,擅自批准外借武汉九千年中医门诊部所有的储存普通级别数据信息的储存介质。

5、如需查阅、打印、拷贝可以对外公开的普通级信息,信息储存管理员应当填写查阅人的身份信息、所查阅内容的登记表并归档管理。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7

如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让诵读教学绽放新姿?

一、确立诵读目标

诵读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应落实各自的目标。

1. 认读性的诵读

目的在认读文字形式, 认辨字的音、形、义, 认识词、句、段的涵义。

2. 理解性的诵读

意在披文入情, 循文释道, 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感情。

3. 评析性的诵读

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作深入研读。这样的诵读, 或对文章进行评论, 或对文章进行赏析, 或对相关文章进行比较等, 诵读的要求比较高。

4. 巩固性的诵读

功在识记, 抑制遗忘。这样的诵读, 往往从反复的诵读中默记所要识记的内容, 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二、创设诵读情境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 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丰富学生的感知, 使学生迅速入境, 视听并举, 身心投入, 有效地提高诵读教学效果。

1. 配乐诵读, 激发情感

孔子说: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音乐的音调、音高、节奏、旋律等, 与人的朗读有着奇妙的吻合, 可以从心性、情感、灵感方面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与诵读同步播放, 音乐的节奏、旋律就会将诵读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 学生的情绪会特别高涨, 诵读达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如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 我选了一曲婉转、哀怨、凄凉的“琵琶乐曲”, 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在如泣似诉的背景音乐配合下, 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 配乐诵读让他们在文学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

2. 图像再现, 体验情境

无论文学作品写得如何激情澎湃, 由于学生缺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感受, 读来还是味同嚼蜡。如何走出这种困境? 照片、图片、纪录片和各种图像资料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 还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 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 与作者同欢同悲, 增强诵读效果。

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 配合表现“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图片, 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画面融为一体, 进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

3. 视频资源, 震撼心灵

视频资源把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 具有丰富性, 直观性, 动感性的特点, 感染力强, 符合学生学习并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用视频资源创设情境, 能够轻而易举的创造和谐、共鸣的教学环境, 使诵读教学达到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 播放视频: 飒飒秋风中, 残破的茅屋前, 一个老人倚仗独立, 满目焦虑和无奈……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痛苦的遭遇和凄凉的心境, 很多同学都流下了泪水, 理解了“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美好愿望, 是建立在诗人的凄惨厄运之上的啊!

三、促诵读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需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使诵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1. 营造氛围, 提高效果

我校在营造诵读文化氛围方面有独特的做法: 早读、午读、晚读都由科代表带读, 班长督促, 每个时间段都有领导检查读书情况进行评分; 每周一升旗仪式后, 全校近四千师生进行“传承文明, 诵读经典”千人诵读活动; 每个学期都结合重大的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诵读经典等活动。正如孟子所说, 要学齐国话, 将儿子置于齐之庄岳之间数年。

2. 形式多样, 增加趣味

在诵读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水平, 灵活运用各种诵读形式, 使看似“呆板”的诵读富于变化, 增强学生对诵读的兴趣, 加快学生养成自觉诵读习惯的步伐。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让学生自由诵读, 个别诵读, 教师范读和引读, 听录音读, 配音诵读, 师生共读, 个人或小组轮读, 分角色读, 边演边读, 师生互评互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读出形, 读出情, 读出味, 读出神。

3. 借助网络, 拓展范围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 值得学生诵读的内容非常之多。入选初中语文每册书的诗文都是文化宝典中的“精品”, 自然是学生诵读的首选。为了进一步促成学生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我借助网络帮学生把诵读内容拓宽。我把搜集到的相关课外古诗文 ( 包括注释等) 发到“校讯通———同步课堂”或者班上QQ群里, 推荐给学生诵读。并在QQ群里与他们交流, 询问他们诵读情况, 及时鼓励、表扬他们。三个学年下来, 学生们因此积累了一笔丰厚的可以享用终生的文化财富。

4. 严格检查, 巩固成果

在诵读习惯的养成上, 教师除了设法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外, 还必须严格要求, 并随时检查督促。对于课本规定背诵的诗文, 学生自背熟练后向学习小组长背诵, 小组长向语文科代表背诵。以一周为一个时间段, 教师把每周要诵读的内容提前一周向学生明确, 并借助“校讯通平台———家长短信箱”告知家长, 让他们督促检查孩子的诵读情况。在每周五早读课把本周要背诵的内容默写, 并把默写情况以短信形式发给家长, 鼓励他们以后做得更好。当然, 诵读和默写都要不断反复, 这样才能很好地巩固所获的成果。

诵读, 给学生无限丰富的知识; 诵读, 给学生正确深刻的思想; 诵读, 给学生真挚细腻的情感; 诵读, 给学生鲜明完善的性格; 诵读, 给学生无比愉悦的美感; 诵读, 给学生编织语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创设一种“德馨满园, 书香满楼”的校园诵读环境,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将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让我们与时俱进, 善用信息技术手段, 使传统的诵读教学绽放出美妙的新姿!

摘要:诵读对语文学习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创设有利的诵读情境, 促成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 提出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诵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有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1.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8.

[3]霍坤, 谭莹, 徐世成.新模式课与教学实践.中小学电教, 2002, (04) .

[4]中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8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儿童的发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紧密相联。基于这一点,我想方设法布置一个与幼儿年龄特征相适宜的小环境,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素材光碟等,则给我创设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我幼儿活动室里创设了《动物王国》和《植物世界》等,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我会结合生活实际,捕捉一些幼儿感兴趣科学信息,在活动室里创设一个氛围,让幼儿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充满生活气息和科学气息。在课余时间,我从互联网上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图片,为幼儿们创设了他们感兴趣的墙饰和活动角。我对活动室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教师资源,一类是幼儿资源。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启迪了幼儿的智慧。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期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来说,在活动之前先调动幼儿对学习新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事半功倍。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主要靠简单的挂图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溶合,活动之前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等,则更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象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新颖巧妙地导引出学习新知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祖国是个大花园》时,先让幼儿观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了解祖国的美丽,从壮丽山河到奇花异草,从而感受到大花园般的祖国,从而无形当中对幼儿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下面的学习和活动作了良好的辅垫。

三、生动形象,有效地进行了科学启蒙教育

现有的幼儿园《科学启蒙》教材是依据《小学自然常识》教材编制,这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离现实、离这个时代较远的信息,幼儿对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经常不愿意去看去听。由于受到教材编写的限制,具有时代气息的一些科学内容没有在教材中及时地反映出来,因为科学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一些新的科学成果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幼儿园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对动画特别感兴趣,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想方设法让静态的教材“活”起来,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就可以有效地突破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给幼儿一个直观的表象,让他们学起来感觉更轻松一些,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例如:在教学《海洋食物链》这一课时,教学的的重点和难点应是食物链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义。许多幼儿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螃蟹吃小虫子,小虫子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有了直观的初步的了解。有的幼儿还提出:这些海洋生物好残忍,整天你吃我,我吃它的,要是海洋里没有那么多的大鲨鱼该有多好!我笑着反问他们:如果没有大鲨鱼,食物链就会断掉,这样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许多幼儿都说,这样可好了,小鱼们都安全了,他们再也没有危险了等等。我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后,出示了一个动画课件演示给他们看,食物链继了以后,海洋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睁大了眼睛,看到的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吃惊地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在音乐渲染下的多媒体画面中,孩子们彻底地明白了。这时孩子们又不由自主地说道:大鲨鱼你回来吧,海洋中需要你。最后我顺势说道:大鲨鱼它虽然凶猛,但它作为整个海洋世界中的一个部分,不可缺少,如果少了他们,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不光是鲨鱼,其它的生物也是一样。这些生物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形成了海洋动物完整的食物链。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中,幼儿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

在幼儿园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从小就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思维以及科学探索精神。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开展丰富的科学小观察、小制作和小实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从小就爱科学和学科学。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让他们从小就科学地分析和思考问题,进而用科学的态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既要适合幼儿的原有认知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孩子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进行教学,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视野。例如: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学后,让幼儿玩计算机“小小探索者”的小游戏,这个游戏软件包含了幼儿科学、语言、数学、音乐等多个不同领域的内容,如游戏“小蚂蚁吃糖豆”让幼儿在娱乐中分清东南西北。再如:幼儿在玩“做小虫”的游戏时,能够大胆地想像,给自己最喜爱的“小虫子”,设计制作出不同数目的眼睛、触角、足和尾巴等,这种游戏让幼儿感到十分新鲜,让幼儿的创造性欲望更加强烈,富有挑战性又贴近生活,让幼儿在开心的娱乐中,又增长了见识,发展了智力。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儿童具有直观和形象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更是形象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要突出形象生动和直观有趣的特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和生动的画面等等,将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这正吻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9

一、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优势

1.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弥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在形式上的不足

传统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投影仪、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和录像机,这些设备可以帮助语言教学更形象化,更生动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原有的电教设备已显得比较陈旧,生命力已在悄然减退。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创造更多形式、更新颖的事物形象。不仅强烈的吸引幼儿,同时还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另外,使幼儿活动的形式发生变化,幼儿不仅可以看见电脑技术合成的情景形象,而且可以实现语音图画同步。一方面开阔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2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传统语言教育活动,就以看图说话为例,教师首先要选材,而且选材不仅要健康,而且要符合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考虑画面重现故事内容的可操作性;其次,教师要用很长的时间描述这幅图画,以求吸引幼儿的兴趣;最后,图画一旦完成,教师将不能再进行更改,也不便于重复使用,造成劳动的浪费。同时,保存也比较困难。而信息技术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既节约老师的时间,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幼儿很小就形成比较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日益繁荣的今天,很多教育者都考虑让孩子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而在幼儿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幼儿的求知问题,必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1、加强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无论是中等幼儿师范毕业还是高等幼儿师范毕业,只强调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从目前对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能较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人在幼儿教师群体中,只占很少的比重。一方面在对幼儿教师培养时,缺少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整个学前教育系统也并不重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因此,导致了如下结果:一方面,条件好的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大量购置信息技术设备;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缺乏信息素养,而使这些设备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故此,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具有比较广阔的空间。

2、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前提是教师必须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寻找最佳结合点。

幼儿的思维的直观形象性思维见长,幼儿往往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趣的东西最感兴趣。而信息技术在创造这些形象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幼儿对动画片喜爱的程度来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而帮助幼儿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例如,小兔子在幼儿的眼中是善良和勤劳的化身,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造大量生动的,有趣的小兔形象,不仅吸引幼儿的兴趣,而且使幼儿对善良的小兔形象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加强对“善良”“勤劳”的理解。

另外,幼儿认识客观世界,总是先感知其外部特征,后认识其本质。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幼儿把握客观世界的表象特征,从而准确地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与此同时,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强调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现实中的很多具体操作,并不适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往往使幼儿对事物变化的过程无法了解。因此,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将比较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教师的讲解和幼儿的理解。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突出作用

以中班语言教育活动《狼和小羊》为例:

在中班《狼和小羊》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传统教学形式如下: 1)教师绘制连环画《狼和小羊》,完整表现故事情节。

2)为了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老师采用表演游戏形式,给幼儿做头饰。

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拿着连环画《狼和小羊》给幼儿讲故事。

2)提出问题,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3)请幼儿复述故事内容。4)给幼儿分发头饰,让幼儿进行表演,从而强化故事的理解。5)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加以评价。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该教学的优势对比:

1)教师绘制连环画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既浪费材料又浪费精力。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2)连环画中表现的内容是否生动,取决于教师的绘画水平,而信息技术可以弥补教师绘画水平的不足。

3)教师依据连环画给幼儿讲故事,形式单一,不便幼儿完整理解故事内容。而利用信息技术,使故事表现更为生动,便于幼儿理解。另外,如果幼儿对故事的某一环节不太理解,教师可反复播放,便于操作。

4)声音和画面

完整结合,使幼儿教师在部分环节中解脱出来,便于观察幼儿。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分身无术。

5)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再加工,便于反复使用和储存。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尽可能借助各种学习途径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就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新的学习途径。它是通过脑、眼、口、手和肢体的协调活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进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实现学生自动参与、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纵横信息数字化知识的实践与探究?

一、激发兴翅,让学生乐于探索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主体性教学的前提条件。

1、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彻底将过去课堂教学“全班学习”的形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分组交流、自我总结”的“立体组合形式”。在这种组合的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形式。学习时,教师要根据课程和实验课题的需要,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并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力、兴趣和习惯进行多次有目的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语文教学中渗透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游戏等活动,比如口诀操玩游戏记口诀,拆字比赛、单字比赛、词组比赛、成语比赛、成语接龙、短句比赛、限时输入短文比赛等趣味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学生分组交流时,要引导所有的学生自由表达学习成果,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用纵横输人法给生字、词语、成语编码,既能提高学生拆字能力、识码能力、快速取码能力和打字速度,又能帮助学生止确认识汉字的字形、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在学习纵横输人法的过程中通过“看打”、“选打”、“想打”的训练,学生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记下了短文中好的句子和词语,丰富了自己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忆力和眼、脑、手快速一致的协调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OK

2、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

在教学中,我们应时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把纵横输人法培训学习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四结合原则(把生字的结构教学与取码原则结合起来,把学生生字认识量与“看打”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学生用词造句能力与同语接龙游戏“选打”结合起来,把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与“想打”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识字教学中老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创造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发现生字结构与取码的规律,不断总结词语或成语的打字技巧,让学生在“想打”训练中多用词语和成语,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和用词量,从而提高学生学生写作水平帮助学生从小就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从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做学习主人的成功和快乐,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想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乐于自主学习的心理。在指导学生练习的同时,注重学生

大脑的开发,不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单调的,固定的让学生练习,而是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找到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练习“想打”作文时,就会发现运用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不光可以打词组和成语,有的五字词和短句都能打这时他们有了自己的发现,有了成就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善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已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因此,在每学一篇课文时,应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教师再结合纵横信息数字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它必须有目标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可根据本课课后教学提示去发现问题,也可以将所有问题列举出来,然后进行筛选,选择那些主要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的发现问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

到成熟的过程,刚开始可能是不分巨细的有疑必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抓重要的本质的问题。

1、鼓励学生结合学习买际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明确探究的目标,也是实现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必要条件,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倡“勤学好问”、“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使学生由不问、羞十问到敢问,并最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低年级语文时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再由小组同学通过用纵横输人法给生字、词语、成语编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的字形、结构,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高年级时可让学生运用纵横输入法通过“看打’‘、“选打”、“想打”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眼、脑、手快速一致的协调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由小组共同提出解决不了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探讨,这里个人独立研究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集体研究可以发挥大家的智慧.实现知识互补互动的信息处理网,有利于探究的问题得到解决。

三、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全面探究。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视通万里的网络媒体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等,都是学习语文的绝好载体因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奠定浓厚的文化底蕴,是阅读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理解了课义的思想内容,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形式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的作业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使情感得到升华。

1、开放教材。

语文教学是从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人手,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值得探究的信息点,进而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收集与课文探究点相联系的信息。对此,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少,加上拼音不熟练的限制,很难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这时可引导学生运用纵横数字信息输人法进行查找。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课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和阅读信息的能力。

2、开放课堂

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着对查阅信息的理解进人了课堂,这些增强了学生课上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以大量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以“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作为前提,课堂上教师将不再是权威,教材也不再是学习的全部。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师教与生学相互沟通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语文是开放的,容易与社会生活发生联系,语文也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语文教学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这给识字量少,拼音不熟练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时同样可以借助纵横信息数字输人法查找资料、解决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同句等问题。

上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00字读后感下一篇:整理仓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