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2024-09-03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通用12篇)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课堂评价方式[1]。“生生互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生生互评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平等公正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还能够避免老师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必须去鼓励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养成学生们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同学, 同时老师必须知道学生用得体、正确的语言去评价其他学生, 从而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

1 几种重要的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及其特点

1.1 微博

微博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一种网络社交软件, 凭借着开放式和自由式的网络设交流服务环境, 微博的一出现便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 以新浪微博为代表, 微博已经成为各种新闻热点的发布地点首选。目前各行各业都开始利用微博为媒介来传播信息, 教育行业也可以利用微博这片广阔的天地施展手脚[2]。

总的来说, 微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简单易用、及时快捷:微博用起来非常简单, 几乎每一个移动电子设备, 例如:手机、电脑等, 都可以登录微博发布信息。微博的内容也是只有140字之少,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编写和查看微博。 (2) 传播内容微型化:微博的内容不需要用过多的修辞和复杂的语言组织形式来叙述, 只是简单的只言片语, 这样有利于学生方便的记录学习情况和简明扼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社会性的交互:在微博这个社交平台上, 无论是生生、师生、师师之间都可以毫无隔阂障碍的进行交流, 这体现了微博良好的社会交互性。 (4) 信息处理碎片化:微博所包含的内容随意简短, 可以没有逻辑, 容易形成碎片化文本,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有利于被长期存储下来, 从而促进人与人之家的交流。

1.2 网络QQ

腾讯QQ自1998年开发以来, 如今已经成为用户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

QQ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操作简单, 使用成本低:QQ使用简单, 学生很快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操作技巧, 而且QQ的使用成本低廉, 几乎每一个移动电子设备上都能够免费下载和使用QQ应用软件。 (2) 开通简单方便, 进入门槛低, 任何人都能免费申请QQ号, 在任何一个有QQ应用软件的设备上都能登录使用。 (3) 信息交流时间灵活, QQ交流平台没有交流时间限制, 随时随地都能够利用QQ软件进行交流沟通。 (4) 交流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一对一, 也可以全班建立群组一起讨论学习。

1.3 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才开发的产品, 较于网络QQ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 因此, 它一面世便收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很多公司都会利用微信这个平台来传播传递各种信息。除基本的语音、文字、图片等交流方式, 还可以通过创建公众号等方式来传递信息给更多的人[3]。

微信的特点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独特的语音优势: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信息的传播, 也可以支持语音信息的传播。当初微信就是凭借着这一优势才逐渐打开用户市场。 (2) 微信的组论坛功能:微信的朋友之间可以创建讨论组来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而且讨论组内的人员不拘泥于共同认识的人, 任何组员都可以拉组内其他人员不认识的人进组讨论。 (3) 方便精准的信息推送:微信支持用户通过地域操控和分组等手段, 完成精准的语音或其他信息的推送。

1.4 微课

微课, 在笔者理解来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有针对性的编辑一段简短的视频或音频, 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微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 主题突出, 短小精悍:微课本身就是针对一个突出的点而制定的简短的音频或视频, 所以微课的首要特点就是主题突出, 短小精悍。 (2) 资源类型多, 微课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 不同的制作方法决定了微课的资源类型也比较多。 (3) 资源容量小, 使用方便:微课一般短小精悍, 所以微课的资源容量小, 一般从几兆到几十兆不等, 可以很方便的下载学习。

2 生生互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1 生生互评的优势

(1) 口头互评发掘语言潜能, 体育教师在生生互评的教学环节中, 首先让学生们进行口头的互相评价, 并且要首先指出别人的优点, 才能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而且要求学生们的评价尽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不能跟之前的同学类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辨析问题, 能产生相对独立的科学见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令学生能够完整流利的口语表达, 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他人提出改进的建议。

(2) 书面互评培养学生广阔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体育课的教学中, 生生互评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性,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结束口头互评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总结一下课堂互评的结果, 并以书面形式交给老师。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把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堂之下, 让同学们在课堂之后还能够积极的讨论体育课的所学内容。书面的生生互评, 不仅能够让体育教学更加深入的开展,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 2 “生生互评”中常见的问题

(1) 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很多学生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 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好动性, 必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持续时间不长的问题。

(2) 讨论不深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很简单, 再加上课堂时间短暂, 学生们的思考时间不足, 导致生生互评的讨论内容不够深入, 难以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3) 缺少独特见解: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就较弱, 如果有个别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其他同学很容易跟着他的思路走, 从而缺少独特的见解。

(4) 参与面不广, 评价气氛不够热烈:在生生互评的教学环节中, 那些乐观开朗勇于表现的同学乐于侃侃而谈, 而那些性格内向羞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同学往往很难参与进来。所以生生互评的参与面不广, 评价气氛也不够热烈。

3 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多元化生生互评的策略

3 . 1 利用微博促进多元化生生互评的策略

微博的出现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平台。利用微博体育教师可以及时方便的记录自己的教学体会, 同学们也可以自由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之间可以利用微博随时随地的交流在体育课上的心得体会, 让体育课不再拘泥于上课的那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利用微博, 学生也可以相互评价各自在体育课上的表现, 从而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参与生生互评。

3 . 2 利用网络Q Q促进多元化生生互评的策略

利用QQ的群组功能, 可以组建一个专门的体育课班级讨论组。可以让老师带头发言, 鼓励学生们在群组内, 对当天体育课上的表现进行互相评价。一些同学在课堂上由于害羞等原因而不喜欢当众发言, 这些学生在QQ群组里由于不用再害怕当面面对那么多学生而将不再害怕发言, 反而更加踊跃的参与到生生互评中来, 从而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生生互评中来, 扩大生生互评的参与面。

3 . 3 利用微信促进多元化生生互评的策略

微信以独特的语音功能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老师可以利用微信组建互评小组, 学生通过添加到小组里, 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在微信中提问某某同学在今天的体育课表现如何, 然后让同学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的语音功能, 更加方便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而省去打字的麻烦。而且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手段, 其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语音功能也会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3 . 4 利用微课促进多元化生生互评的策略

有些学生在体育课上, 能够很快发现别人的优缺点, 但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 他们并不能发现自己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利用这一点, 教师可以选择录一段班上某个同学的视频, 然后利用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上放给学生们看。首先让其他的同学对视频中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 最后再让视频中的主人公说一下心得体会。由于视频中的主人公与同学们息息相关, 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从而能够有效延长了同学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 提高生生互评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平.信息技术辅助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5 (6) :67.

[2]李慧明.微博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芦起, 余加林.微信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10) :9, 83.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2

一、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的影响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所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1.教育信息的处理、传播及管理方面实现教学信息处理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媒体化、传输网络化,并可逐步实现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

2.教材形态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三者构成了相互交*的立体化教材格局。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3.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文本不仅印刷在书本上,而且印刷在磁盘上,学生不仅能阅读书本上的文字,同时也能听到相应的声音、看到相应的画面,实现了以多媒体力核心的组合教学环境。

4.教学方式、方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创设的启发、引导式的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1)教学内容多元化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合理设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提供学习资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考学习资料,采用“解决问题式”、“分组讨论法”等教法及学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习惯。(2)教学资料共享化

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样就创设了一种师生互惠、互动的教学关系。(3)教学形式开发化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能照搬教材或照搬教案,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力。(4)教学过程个性化

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求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动手,让他们去发现知识,去领会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既重视教师的“教”法,又重视学生的“学”法。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5)教学手段多媒体化

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师生双方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平等地占有资料、交流心得、研讨问题。

三、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1)阅读方式的变革:

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研究和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阅读方式变革是理解和把握信息时代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电子书刊”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在电子书刊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结构,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

(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传统阅读的材料是文字媒体,在电子读物中阅读的对象则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这种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3)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计算机给阅读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我们不妨举一个实例来帮助人们理解这场变革之意义。自1985年起,我国用7年时间将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输入电脑,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想从此部巨著中查找气象方面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今运用超文本阅读和计算机自动检索的方式,只须键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排除与气象无关的“风”),短短6秒钟之后,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10968段相关资料和14918个词目,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你若还想简化,则可再次与计算机对话,直至获得满意的信息为止,而计算机绝对会保证“百问不烦”。了解这种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之后,就不难想象图书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模式将要发生的巨大变革了。

2)写作方式的变革:

当代信息技术究竟会给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以为最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

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化,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写作的效率,这不仅表现在文字录入的速度快,更重要的在于功能的扩展使电子写作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意抄写、复制、增补、删除等,这就大大节省了人类耗费在写作中极为庞大的重复性劳动,这是对人类精力乃至生命的节省!一旦扫描输入、语音输入等人机接口技术和机器翻译等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后,对全社会人力资源的节省和写作效率的提高将更是难以估量的。(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其次是写作内容与形式的变化。在电子媒体的写作中,符号、图象、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的出现和使用则越来越频繁。这种“多媒体”的写作形式对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现代与未来社会中将越来越重要。与此相适应,图文并茂的写作能力将要从小培养,也会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多媒体“脚本”的写作与制作会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中小学教育中开设和考核的必修课!

(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电子文本的结构变化给写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的变革更加剧烈。传统文章与著作的写作都有固定的线性的文本结构,而电子文本则是灵活多变的网络式超文本结构。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章则需要把每个句子和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并使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通道,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简捷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章数据库”。

(4)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当超文本、超媒体的电子读物和依*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网络建立起来的环球巨型资料信息库出现之后,以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读者根据自身需要所调阅与组合成的许多文本结构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读者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而支撑这种能力的则是更加灵活、开放也更加复杂、高效的现代意识与现代思维!3)计算方式的变革:

(1)从数学计算走向用基二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

(2)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

(3)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虚拟现实”中的计算机仿真世界;并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方式、生存方式、教育模式!三 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在其他学科目标中加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并要求各学科课程都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革新原有过时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意义 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样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一、信息技术对促进自主学习的基本作用

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行为,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阶段)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及各种教学媒体的帮助。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已以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公认,特别是一些与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科技成果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快地把学生送到学科知识的前沿,拓宽了学习的时空观,极大地弥补了学生个人心智方面的局限性,具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教学中可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一上课就出示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园景录像,让学生说说园中的景色怎样,然后告诉学生,圆明园曾是我国的一座皇家园林,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你想知道它本来是怎样的吗?那你就去认真读一读《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了,都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文去自主寻找答案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我们在教学时,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配上哀乐,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读课文。由于气氛的渲染,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老师没有讲解,竟能把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敬佩之情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许多同学还读得泪流满面。

三、运用信息技术疏通自主学习中的“卡壳点”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自主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在教学时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疏通卡壳点,克服思维障碍。如二年级课文《看月亮》中有这样两段话:“她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巳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又是圆圆的了,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我们教学时,让学生先自主读课文,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老师发下的小圆片摆月食的全过程。而学生却摆了几种错误情况。学生是无法判断自己错在哪里的,而老师凭语言来描述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公转知识,二年级学生也听不懂。于是,我们用多媒体演示了“月食”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看时注意以下几点:(1)地球是向什么方向转的?先挡住了月亮哪里的光?(2)边看演示边用书上的语言描述月亮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3)月亮的哪一边先露出来?是怎样一点点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演示后,让学生去检查自己摆的图,学生很快都改正确了,并能说出为什么这么摆的理由。可见,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对“月食”是怎么回事这一知识点完全理解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巩固和反馈知识

巩固和反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的笔头练习或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任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壓力大,效果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在巩固知识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巩固知识的效果,我们在课堂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创设意境,吸引学生自觉地去记忆所学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巩固效果好。如《趵突泉》一课,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为了让学生记住这篇课文,我们播放了配有轻音乐的《趵突泉》录像,要求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试着用课文中的语句解说,并激励他们:谁讲解得好,就把他的话录下来,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听。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当录像放到第三遍时,几乎全班同学都能背出来了。又如,教了“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后,要求低年级学生用这一句式练习说话。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许多人想不出造什么句,即使几个人说出来了,也是大同小异。老师便出示一幅幅投影:猴山上千姿百态的猴子、公园里百花盛开的景象、课间活动时的校园,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造出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句子。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4

1 主要建设内容

依托市电政信息办多年形成的电子政务共享平台、空间地理信息平台,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站、一库、一平台”。“一站”指的是新农村社区网站;“一库”指的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数据资源库;“一平台”指的是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平台。

1.1 新型农村社区网站

网站主要实现对外发布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政策、规划、工作动态、民众访谈等相关信息, 结合空间地理信息平台, 实现农村社区地点、改造规划等内容展示等功能。主要包括内容如下:

一是政策解读。以《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以及各区 (市) 出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政策等非涉秘文件为根本, 编制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政策问答, 对群众关心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让广大群众进一步熟悉和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 推动各级严格按政策落实, 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区市规划。将各区市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镇 (街道) 驻地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通过专题信息网向全社会展示, 让广大农村居民进一步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内容, 增强对未来美好家园的憧憬和向往, 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是工作动态。建立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台账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推进表, 每月提报进度, 通过网络及时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 对不能按进度完成任务区市的亮红灯警示, 推动区市之间工作平衡发展。

四是民众访谈。为进一步增强群众联系的广泛性, 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 及时组织开展居民访谈活动, 让广大农村居民谈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感受, 通过身边人谈身边事, 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还包括外地经验、区市风采、群众调查、联系方式等内容。

1.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数据资源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数据资源库中的基础信息库里的数据主要包括集聚型新型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等数据。地理资源数据库中是通过青岛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新农村社区相关数据整合而成的。集聚型新型社区数据库存储全市所有集聚型新型社区的规划、审批、覆盖村庄、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以及社区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数据;社区服务中心数据库存储全市所有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审批、建设进展情况以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 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平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平台运行在青岛市政务专网, 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跟踪管理, 同时给领导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平台的使用者是各级工作人员、青岛市领导。其主要的功能有:

一是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用以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情况的管理和跟踪, 管理者可以通用项目管理平台进行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阶段的定制。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分为10个阶段:编制规划阶段、评审修订阶段、组织批报阶段、通过审批阶段、拆除原有村庄阶段、建设地基阶段、建设农民住宅阶段、配建基础设施阶段、组织群众搬迁价段和社区正常运转阶段。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信息主要包括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覆盖村庄等相关信息。对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管理的工作流程为:区市或者镇街通过政务专网的工作平台进行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的上报, 区市或者镇街定期上报社区建设的进展情况, 各级领导能够通过平台进行新农社区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

二是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用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展情况的管理和跟踪, 管理者可以通用项目管理平台进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阶段的定制。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跟踪管理分为9个阶段:编制规划阶段、评审修订阶段、组织批报阶段、通过审批阶段、建设地基阶段、建设服务中心主体阶段、配备设施设备阶段、组建人员队伍阶段和服务中心正常运转阶段。社区服务中心信息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社区覆盖村庄等相关信息。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管理的工作流程为:区市或者镇街通过金宏网的工作平台进行社区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的上报, 区市或者镇街定期上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 各级领导能够通过平台进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

三是问题调度和督察督办管理。能够实现对项目问题、工作事项、调度事项从登记到拟办、督办、反馈全过程的电子化处理, 对于超期件能自动提醒和催办。具体分为问题督办、工作事项督办和调度事项督办。督办处理业务流程图见图2。

招商负责单位接收到由领导批意见后, 对问题或者事项进行登记, 添加 (领导批示) 、选择主办单位、协办单位、限结时限和其它信息;将督查事项 (转办要求、领导批示等信息) 转市部门或者区市办理。市部门或者区市签收该督办事项后, 进行办理 (可以转入自己内部督查系统进行下级督查办理) , 将办理结果反馈给市政府招商办。市领导可以查看该督办事项的进展情况, 包括事项信息, 下发时间、单位接收时间、单位反馈时间以及转办到下级的办理时间等信息。市部门或者区市可以将接收到市局的督办件可以转入自己内部的督查督办管理系统进行内部的下发办理。市部门或区市的领导可以查看自己督查督办系统内部的督查事项的办理结果。

通过该督查管理系统, 形成问题督办事项电子化管理, 督查业务整体“闭环”运行流程。

2 获得成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信息平台”2012年12月投入运行以来, 平台共采集2012-2020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共计2000余个, 其中集聚类农村社区1050个, 社区服务中心928个;上报进展情况共计1200余次, 其中集聚类农村社区528次, 社区服务中心661次;反映的问题共60余个;系统采集部门推荐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企业合计84个。该平台能够实时准确的反映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情况, 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为积极稳妥推进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做出了贡献。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青岛市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设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平台, 对集聚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进行流程监控, 对建设内容进行监督管理, 公开公示建设进度, 可以很好的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带有动手实践特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另外,为了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学校可把班级活动、团活动、校传统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来加以开发和实施。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综合实践课程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满怀热情的发现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却提不起学生半点兴趣。我认为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到主题的重要性,也没有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感觉。如何能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如何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建立成就感,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呢?

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信息技术是帮助我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技术,他不但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方面更是一个工具性的学科。

一、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数码设备观察并确立探究题材。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游艺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科知识观察生活并最终发现和探究生活中问题的活动,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主题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需要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素材,而这些信息素材,或是自然的、社会的、学校的;或是静态的、变化的,都可能被学生运用各自独特的眼光或方法加以“捕捉”,有时,有些“镜头”十分可贵却又是瞬时即逝的。这时,如果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录音、录像、照相方法,将它及时“定格”加以收集,便可大大丰富学生的探究所得,并有效提高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学校开展的《爱护校园,呵护绿色》的活动,学生就用照相机捕捉到了各种有用的镜头:小朋友爬到树上嬉戏,同学在草坪上践踏追逐,随便摘折花草,满地的纸屑和零食包装袋„„。凡此种种,让学生利用新鲜活泼的方式进行实践学习,其体验效果是很显著的。

其次,运用网络技术,获取实践活动素材。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展开是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的。在许多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始终紧扣活动主题,丰富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还可以利用因特网,让学生遨游网络,撷取相关信息,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现在世界各地恶劣天气信息不断传来后,学生纷纷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的灾害性天气这样多?于是以《灾害性天气探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确立了。大多数灾害性天气并不在我们本地,那怎样能得到灾害发生地的资料呢?我们借助网络地球仪之称的google earth软件来探寻当地的地形地貌,借助qq查找当地居民回忆当时的灾害发生情况,借助搜索引擎上网查找灾害发生时的相关资料,最终得出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结果,并惊喜的发现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所减缓,遏制地球变暖已经是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这一次主题活动后,学生收获的不但是主题本身的知识,更见识了google earth的威力,也学会了怎样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识别对方信息的真实性,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收获网络功不可没。

再其次,借助软件工具,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些工具型软件就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想象和创造空间的可能。例如:《动物——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活动,我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借助绘图软件设计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先完成作品的同学帮助未完成的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比较,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并及时修订。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软件工具,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好自己的主题研究活动。擅长画画的,可通过画图软件表达主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可把研究的成果在Word软件写成小论文;喜欢说唱的同学,可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音响合成,通过各种表达形式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各种可行的活动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个性得到最充分的显露。

二、信息技术能发挥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去实践,获得创造知识。在活动课中,在教

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提出问题,订计划、找资料,做实验,直至创造出有形的科技作品。每完成一个选题,便经受了一个完整的科学过程的训练,这些都要经过学生自己的系列实践从而使他们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便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如:在《走进琳琅满目的市场》时,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怎么辨虽真假货等。同学们通过上网调查了解到许多的辨别方法然后再相互的比一比谁查找到的方法是最好的等等。通过学生提问讨论,将在实践中得出正确答案。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邀游于网络知识的海洋中,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有了具体的感受之后,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虽然在查找的过程中,同学们调查的结果有些是不理想的,但也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了自主性,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便毫无意义,素质就不能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活动,自己求知,自己创造,自己提问,从而达到主动思维,主动设计,主动实践的最终目标。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6

摘要:信息技术手段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快速准确、处理及时、节省人力物力等有优势。但是,目前信息管理水平不能满足于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适合当前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刻不容缓的。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构建的框架及其应用要点,希望早日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速公路管理;管理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计算和实时传输能力日渐增强,使之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依靠传真、电话进行监控管理相比,信息技术手段有明显的优势,信息传输快速准确,信息处理及时,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但是现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指数增长时期,目前的信息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于建设的需要,造成高速公路运行效率低下的局面。因此,提高适合当前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刻不容缓的。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管理中的意义说起,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构建的框架及其应用要点,希望能够为早日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管理中的意义

高速公路的发展想要紧跟全球先进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是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技术能够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如信息的监控、更新和协调。因此,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实时、快速的信息更新

从高速公路现场获得的数据量是十分庞大的,包括了路况拥堵情况、天气情况、是否发生交通事故情况等等。而且这些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想要从其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统计,速度迟缓效率低下。信息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一缺陷。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高效处理数据的能力,可以迅速获得想要的信息,有利于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及时更新信息、处理突发事件。

2、信息技术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信息衔接

目前高速公路都是跨市、跨省的公路网,但是每一段高速公路都有相对独立的数据处理平台。如果这些独立的平台信息没有联通,那么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在发生重大和紧急的交通事故时。因此,信息技术可以实时地进行数据共享,帮助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全面、系统、深入的把控现场路面情况,为国民经济和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最便捷的信息。

3、信息技术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多方位的数据信息途径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管理人员都是通过外场设备来获取信息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局限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外场设备的不足,实现信息收集的多元化。例如可以利用摄像、电脑监控、紧急电话等多媒体手段,全方位的收集现场信息。

4、信息技术为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提供便捷

大家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总是出现堵车的情况,这不仅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烦躁感,重要的是停车启动会加重空气污染。目前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完美的解决了这个困境。从90年代开始,国家就逐步不断地推广不停车收费(ETC),有效地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交通事故率也明显下降。

二、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框架

总体来说,高速公路管理中想要做到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首先要搭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目前,信息技术管理的框架体系主要由总监控中心、分段中心和分监重心构成。

1、高速公路管理总监控中心

这是整个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核心部分,起到總体监控和协调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大节省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几率。

2、高速公路管理分段中心

分段中心顾名思义是指对某一段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隶属于总监控中心,受总监控中心的控制和调配。

3、高速公路管理分监中心

这是最低等级最具体的管理中心,能够严密监控到小范围内公路的全部情况。该中心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后传给分段中心,是整个监控体系的基础。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信息化管理框架主要是分层级式的管理体系。这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加强了数据集中管理的效率,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可以帮助人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监控事件做出有效反应。

三、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分析

想要达到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我们首先要知道高速公路管理中所监控数据的种类。总的来说,它包括道路基础数据和业务管理数据两大块。详细见下表1。

表1 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主要监控数据

数据类数据组数据项

道路基础数据道路地质、路线、路基、桥梁、涵洞、防护等竣工图及其他机电系统、房建、收费站、服务区

道路附属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竣工图及其他

社会信息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沿线有关的机关和单位

业务管理数据养护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养护资料(历次工程设计、竣工资料等)

养护工程动态管理(巡查、检评、工程计划和进度等)

路政路政资料(案件及处理记录等)

路政动态管理(路政巡查、执法、专项治超等)

服务区服务区资料(停车场面积、服务项目等)

服务区动态管理(服务接待能力、经营状况等)

稽征稽征资料(收费站车道、人员情况)

稽征动态管理(车道通行状况、稽查等)

机电系统通信、监控、收费3大系统维护资料

外场设备管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无人通信站、气象检测器等工作状态)

交通规划运输发展战略规划、交通综合网络规划、近期治理规划

交通流量客运交通、货运交通、GPS车辆定位

路网车流量、路段车流量、关键路段流量等

交通安全事故处理、救援

出行服务气象信息、畅通状况等

同时,我们在掌握了数据类型的基础之上,要知道进行适当的信息软件配置,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的数据库。详见下图1。

图1 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配置

四、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课堂 篇7

当前,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 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教育的深刻变革, 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 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研究作为信息技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论应是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山头, 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 (1998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为根本特征, 注重开发人的潜能, 培养创新意识, 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即教育的主体是人,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 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素质教育能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即既重智力的教育, 又重情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开放的。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语文教学的作用

1.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上《三峡》时, 借助多媒体手段, 先放映三峡风光图片, 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充分利用图像和声音来表达文字所无法表达出的效果,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作品, 充分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思维, 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 留下深刻印象, 激发学生对三峡风景民俗、美好境界的向往之情和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一旦和教师的指导珠联璧合, 信息技术手段所展示的生动, 具体的信息资料一旦与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认识相契合, 便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感悟其中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运用音乐、动画、制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 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场景, 创设一种审美情境, 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每课教材中都有其重点、难点,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解决, 既节省时间, 又提高教学效率。

3.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使信息传递将静态变动态, 加强直观认识。

如:教朱自清的《春》首先放上一曲《春之声》让教室里一开始就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 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幅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艳阳高照, 绿草如茵, 花木争荣, 蝶飞蜂舞, 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 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 充满希望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 然后播放配乐朗诵, 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教师朗诵: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中, 浓郁的语言环境中, 体会到课文充满激情, 意蕴深刻的美。此时此刻, 文学语言无可比拟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以及给人形象逼真的美感, 一下子被学生感受到了, 学生也自然体味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教《故乡》一文时,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变化, 把握作品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设计复合投影片, 先演示少年闰土的投影片,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其形象特点, 又演示中年闰土的投影片, 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人物形象, 看前后有什么变化, 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 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并很快概括出人物变化的原因, 这样用画面突破抽象文字下包含的内容,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4.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 扩大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智力的核心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为学生提供可感直观的画面, 对学生进行想像力、分析力、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 抓住思维能力这一核心训练, 就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并结合语文学科的认知规律,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 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升华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 提高想像力、分析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本中不少地方存在着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面对课文中的“空白”我引导学生去想象, 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在头脑中创造成新事物的形象, 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时, 我用多媒体手段绘制了村中人“咸来问讯”的画面。画上围着渔人问话的有壮汉、孩子等, 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人围着渔人问了些什么话。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有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走到渔人面前问道:“如今外面世道如何?人们过得好不好?”,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握着渔人的手问:“你们那儿的壮汉除了种田还干些什么?”, 简短的一句“咸来问讯”, 借助画面, 通过想象, 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 而且使学生的想像力、分析力、创造力也得以锻炼和提高。

5.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要注意的问题。

转变教育观念,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强学习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教育手段, 而不是教育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 要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 让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 但对信息要进行选择, Internet上的信息量非常大, 其内容良莠不齐,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好关口, 通过“防火墙”技术和教育引导的方法, 让学生尽量接触有益和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我们的观点是:从传统教育中吸取精华, 从现代教育中捕捉灵气。应尽量发挥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的长处, 和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 而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或者让电脑去代替教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向我们走来的网络信息技术无疑给比较沉闷、滞后的语文教学送来一股清新的风, 灌输了新鲜的血液, 增添了新奇的神力, 从而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 都使语文教学具有了众多的拓展。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8

一、挖掘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学生只有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 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真正理解这一知识, 才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因此,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 应认真挖掘知识产生的背景。

二、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无论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认真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体积”概念的教学, 就应紧扣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有序思维过程来精心设计: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棱长分别是10厘米和5厘米的正方体哪个大?通过比较, 学生初步获得物体有大小之分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实验:两个盛有同样多的水的烧杯, 向一个烧杯放入石块, 发现水位明显上升。引导学生讨论这个烧杯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又从这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一定空间的感性认识。向另一个烧杯里投入更大的石块,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为什么烧杯里的水位随着石块的增大上升得更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学生就能比较自然地推导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这一概念。为确保每个学生看清实验过程, 课前先拍摄成视频, 可重复播放实验过程, 并对烧杯刻度线特写放大, 这比教师当场操作更清晰、更节省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挖掘蕴含的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中, 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 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 挖掘并渗透平移、等积转化的思想,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 从平行四边形左边裁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 把它平移到原平行四边形的右边拼成一个等底 (长) 、等高 (宽) 、等积的长方形, 就可以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挖掘和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另一方面, 电子白板的运用更形象直观, 省却了教师繁琐的讲解,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挖掘知识中的智力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把教材讲深讲透, 容易忽视挖掘知识中的智力因素, 如过去教学圆柱体体积时, 用许多教时各举一例讲解:已知s和h求V;已知r和h求V;已知d和h求V;已知C和h求V等。显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我们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 着重推导V=sh的公式, 当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公式之后, 让学生进入教师预先做好的题库, 学生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 互相探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挖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核心在于应用, 平时往往更突出数学教材的严密性和抽象性,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比较弱。因此, 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求圆锥的体积公式后, 我们带学生一起做了个实验, 堆一个圆锥形沙堆, 让学生讨论怎样求这个沙堆的体积。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发帖询问等手段得出:用绳子在底面周围围一圈, 量得底面周长, 求出半径, 或用两根木棒靠在沙堆底面, 使两棒平行, 量出木棒间的距离, 得出直径;再用两根木棒组成一个直角, 一木棒靠在底边并垂直底面, 另一木棒上下移动到沙堆顶, 可量得沙堆的顶点与直角顶点间的距离为半径, 同时也能量出沙堆的高。接着, 让学生根据自己测出的数据计算出沙堆的体积。这比教师预先定条件, 再让学生机械、单调地计算要实在得多。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创设与实际有关的问题,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9

一、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一) “无纸化”管理方式为经济效率性内部审计提出新要求

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业务的快速扩张发展, 效率性审计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部分, 效率性审计关注的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的对比关系。网络销售、电话销售、互联网的售后交流等, 这些“无纸化”的管理操作方式与传统实地近距离的交流的方式相比, 节省了人力、物力、交通费用, 提高了办事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无纸化”的管理方式现在已经渐渐成为内部审计领域不得不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

(二) 电算化为会计报表内部审计提出新要求

传统的审计模式采用的主要是手工记账, 过程麻烦复杂, 然而这些过程都为传统的内部审计提供了准确明显的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主要多花些时间精力都可以达到审计目的, 数据准确完整。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中, 电算化取代了麻烦重复的手工记账方式, 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 但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审计数据, 对会计报表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令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必要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活动, 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由于当前实行的厂长责任制, 使得从内部审计机构开始就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造成了损害。在一定程度上, 内部审计的工作实质还是自己审自己, 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条件下, 无论内部审计人员如何遵守职业道德, 审计的结果都可能会得不到认可, 最终该结果可想而知。因此, 内部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所带来的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也为内部审计急需改变过去传统状态, 采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规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二、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领域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一) 内部审计部门信息化建设不足

当前应用的内部审计业务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审计文档模板、可以进行档案查询等基本功能, 但在上下级或者同级别同事之间的交流方面却未能发挥功能, 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做到积极有效的沟通, 一些好的经验方法得不到交流和传递。基于此原因, 审计部门为了解决此种困扰采取了开发、外购的方式更新审计软件系统, 造成了重复投资, 出现闲置设备和资源紧张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 当前的审计程序仍然是以文件、图表的形式逐级向上级汇报, 上级再根据收集的材料进行反馈, 这样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 而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很大, 难以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二) 审计线索的隐蔽增加了数据的采集难度

“无纸化”的审计过程取代手工记账, 纸质版的原始数据便慢慢开始消失, 这就导致了审计线索的隐蔽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纸质凭证和账簿等记录已经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系列程序或电子数据, 并且数据在不断的更新替代, 进而伴随着审计线索隐蔽性的越来越明显, 数据的采集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三) 审计依据与信息技术应用脱轨

审计依据渐渐已经跟不上信息软件技术应用的步伐:第一,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各种不断更新的信息应用技术, 软件设备不断更新;第二, 审计业务的管理方式、操作的方法流程追不上时代发展的多种形式, 甚至于某些新研发出的审计软件系统与应用的环境、审计运用平台、数据库模式无法匹配, 在业务上也出现错位、无法衔接的情况。当审计过程出现错误的时候, 审计的工作人员查出隐患后却往往找不到定性的依据。很多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三、提高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中应用效果的方法

(一) 加强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内部审计的实施系统。对于新开发的审计信息技术系统, 必须相应设置审计的接口。内部审计人员在系统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就参与其中, 检验和考核软件系统的使用状况, 对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可能发生的状况可以提前了解和预防。实现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的记录审计过程的相关线索和数据。对于现在正在运行的缺乏审计接口的系统, 建议科技开发部门应该适当进行调整补充审计接口。在此基础上, 可以在内部审计部门建立监测评价中心。通过网络进行连接, 内部审计人员利用网络中心的数据进行审计的基本操作, 有重点的进行现场的审计程序。

(二) 建立内部审计管理系统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是指在内部审计部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方式与实际的工作经验与审计工作进行实际有序的结合, 达成现代化的审计管理系统, 使其拥有对内部审计业务支撑、信息共享、专业人员培训、领导决策管理等内容和技术手段, 能够支持基本的审计工作的项目实施信息、结果回馈、公文流转和业务指导等技术环节, 能够达到审计业务管理和决策一体化。将内部审计的实施系统与内部审计的管理系统统一部署, 根据条件和需要将两个系统分步实施, 等到专业人员对工作流程和软件熟悉掌握以后可将两个系统连接或者合并, 达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整体化。

(三) 注重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熟练与否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审计工作中的内部效果, 因此, 想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必须加紧配备有计算机背景的专业人员, 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在加强培训方面, 应该邀请科技部门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办公室软件、网络、软件使用方式的培训;在系统开发和运营之前通知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推广前的培训和其他业务的学习培训。与此同时, 应该积极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优化审计人员的结构, 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为基础, 提升内部审计建设水平, 尽快提升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效果。

四、结束语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10

●促进建构主义探究走向深入

首先,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发探究的问题。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探究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要想在课堂上再现一些“有科技含量”的生活情景, 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科学问题, 常常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例如, 教学“常见的动物”单元, 我们重点让孩子对蜻蜓和麻雀进行观察, 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蜻蜓和麻雀两种动物, 孩子们相对还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还没有熟悉到闭起眼睛就能记起它们准确的形象这样的程度, 更加不用说它们的生活习性与活动场景了。要想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两种动物, 并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就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 我们需要通过视频来展示它们的生活习性, 以勾起学生记忆深处的简单认知, 继而通过视频展台放大两种动物的实物标本或用课件展示高清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其次, 借信息技术手段激发探究的兴趣。比如, 教学人体的呼吸、消化等系统, 孩子们常常觉得要记住食物和呼吸的气体在身体里的行走路径、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 他们更愿意去参与一些新鲜有趣的实验。但是, 了解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主要作用, 这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有趣的拼图、闯关等学习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展探究活动。

●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模型

学习“探索宇宙”这一主题, 在中年级, 孩子们已经陆陆续续对于地球本身的自转、公转、昼夜与四季的变化等科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到了高年级通过探究学习又知道了太阳系其他一些星球的基本情况。但是, 这些科学概念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可能还是一个个的知识点, 没有能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科学模型, 对太阳系的各个星球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的运动方式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如果能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再现太阳系各个星球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运动方式, 让它们整体联动起来, 学生脑海里的各个零星的知识点之间就能形成勾连, 彼此支撑, 对于整个太阳系各个星球彼此之间关系的把握就能变得立体而生动。同时, 刚刚建构起的关于太阳系的认知模型又能与前面学到的地球、月球内部构造与地表状况, 以及后面将要学到的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形成概念框架的对接与整合, 更完善、更有结构性的科学概念框架就建构起来了。

●快速全面地呈现相关资源

全景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单元教学模式, 其重点在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先后顺序。第一环节把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概念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建构式探究活动, 这一部分势必会消耗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因此, 在整个单元教学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 既要充分利用好多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时间, 又要尽可能拓宽和丰富学生对于该主体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 使得学生学习的宽度与深度相匹配, 建立更为完善、丰盈的认知体系, 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方式离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是万万难以完成的。因此, 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对于全景科学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 也就是“信息”部分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部分的学习又因为行为主体的不同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教师主导的快速展示模式。学习“火山与地震”这一主题,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模拟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对于地震和火山的爆发原因和原理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这时候, 教师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料大量展示世界各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地震、各地仍在活跃的火山的真实场景, 并且展示当地的地质构造、地貌特点与地震、火山爆发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对地震、火山有更直观的了解, 对于它们的破坏力有更清醒的认识, 孩子们对于火山、地震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积极性;操作性;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17-0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作为学生接触信息化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在信息化学习中扮演中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应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为学生的长远、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新教学方式,调动积极性

儿童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善于动手实践的特点,作为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与兴趣,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学生好动、探究欲强的特点,教师不必过分拘泥于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灵活安排微机课理论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配合实践,在实践的同时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不仅提高了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此外,还可以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实践力度,提高操作性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提升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掌握计算机学习的一些规律。而实践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性非常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定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孩子爱好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独具的交互性和展示媒体的多样性,在“学中玩,玩中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计算机入门课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直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那么如果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通过“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学生就会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枯燥的教学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丰富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不断讨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通过这些活动,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完善评价机制,培养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多且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应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比赛、考试、竞答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和激励其他同学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成绩。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古诗词教学 篇12

一.传统古诗教学的局限性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诗歌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学资源只是教科书、教学参考等, 有的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有时也会找教学挂图来辅助教学, 但这种教学方式总显得较为单调而乏味。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为了引导学生朗诵, 顶多会用单放机播放一下朗读录音。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靠老师逐字逐词逐句串讲,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自由, 没有潜心领会的时间, 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只能是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 教学知识面窄, 学生的个性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教学效率很低。因此,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以建立古诗教学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这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古诗词的教学模式, 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二.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古诗词教学中, 学生由于知识范围狭窄, 生活阅历浅, 对诗歌中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等都不是很了解, 表象储备贫乏, 情感体验、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非常有限, 对诗的内容和诗的意境, 学生更不容易把握。尽管老师课上讲得很清楚也很明白, 学生往往也只是知道表面一些皮毛的东西, 往往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 老师的讲解也不容易接受, 更不能很好地挖掘诗词的主题, 更谈不上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了。这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和优势, 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古代诗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恰当地整合, 合理地运用, 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 体会作者蕴舍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仅对学生现实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而且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习惯都会有所影响。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 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与诗歌相关的作者简介、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关评论及优美的图片或视频文件。并将收集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点评。如在讲授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可以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前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网址, 让学生自己课前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进行预习和自学。教师要根据学习诗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好课件, 如相关的专题片、视频片段和图片、朗读录音、文本字幕等等。古诗教学中, 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 指导学生要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四.在诗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助于创设诗歌教学的情境美

诗歌特别注重形象的描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诗歌中的内容进行画面渲染, 突出意境, 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色彩多姿的画面, 构成一种意境, 给学生以形象的直观感受,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诗词的内容化静为动, 帮助学生品词析句, 启发想象, 训练表达美, 在深刻地感知诗歌意境的同时, 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 使课堂妙趣横生, 达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使古诗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古诗教学中, 还可根据诗词的意境用音乐创设浓厚的情境氛围, 营造诗词所体现的意境,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根据教学内容, 营造氛围, 变无声为有声, 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染与震撼, 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古诗词所体现的意境, 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 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并引导学生在读中寻找意象, 体味诗中融会的思想感情, 这些情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体现的, 启发学生脱离音乐从文字上分析, 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 以达到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目的。

摘要:在古诗教学中, 要打破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 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以貌取人下一篇:PID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