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2024-06-12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共12篇)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1

1 电子环境下医院档案工作的变化

1.1医院档案载体的变化。

与软件开发公司联合开发建立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 适时实现了信息数据的远近传递变换和处理。在医院各项管理活动中, 电子文件以快捷的办公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低质文件。

1.2医院档案的分类变化

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 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各医院档案信息的分类不尽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管理过程中医院的档案分类更能贴近医院的医、教、研、管理等方面的状况, 分类也将更详细、更科学、更规范。

1.3在医院档案接受和保管上也有所改变

医院档案工作者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应用专业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 要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空时性, 掌握电子档案信息包括文书档案、病案等信息的收集、管理。此时医院的保管也不再是以卷盒和框架为装具, 更多的是经过档案人员鉴定归档的医院档案信息将存入虚拟库房。

1.4为医院活动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内容亦发生了转变

对于医院档案工作者来说, 重要的是要在医院信息集成系统中及时掌握医院的医疗信息、科研信息及开发过程, 一切以医院医疗保健为中心, 找准档案工作为医院服务的切入点。做到把正确地信息, 在正确的时间, 以正确的方式, 传递给正确的对象。要达到这样高层次的档案信息处理要求, 档案工作者决不可思想守旧、图安逸;档案工作也绝不仅是几种目录、几间库房就可包容的。

2 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医院档案管理的优点

2.1直接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时效

给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立卷难和提供利用效率低下, 查准率不高的难题。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的利用, 免除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繁难,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检索速度, 将工作人员从人工直接建档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2.2有利于文件和病案的补漏、增缺

传统的医院档案立卷方法遇到信息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 补漏增缺, 就得拆卷重做。拆卷后, 卷内文件又得重新排列, 编档页号、编抄卷内目录、装订、修改填写案卷封面, 不但费时费力, 还使管理人员增添了许多麻烦。实行电子环境下信息管理后, 医院档案按“件”整理, 文件插入就十分方便了。省时省力, 工作人员可有充分的时间提高业务水平。

2.3利用档案资料方便, 检索简便, 准确率高

传统档案管理工作, 不仅消耗量人力、物力, 而且档案信息含量与档案实体量的比值处于较低水平, 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 摆脱了以往的经验式管理模式, 完成档案由案卷级向文件级管理的转变, 将手工立卷变为微机自动管理, 极大地提高了各类文书档案和病案管理与利用的质量、精度和效率, 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服务水平质的飞跃。

2.4有利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

档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 需要提供可利用的档案, 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文档卷宗。传统的文书立卷工作是人为的纸张立卷, 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 其对立卷标准掌握的制度很难做到完全统一, 这必然影响到案卷质量水准, 传统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以现代化手段进行档案管理后, 档案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档案编研和二次信息开发利用上, 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使医院档案的管理在提供利用服务的同时, 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时效价值。

摘要:随着现代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置身于医院信息集成系统中, 医院档案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医院档案和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试从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谈以现代化手段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手段,医院档案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继涛, 谷波.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11.

[2]胡桂周, 刘谨.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 2010/29.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2

——XXX 2009年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的宋兰同志在当年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大力推进“信息管税”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水平》的重要讲话,在此次讲话中“信息管税”的含义得到了全面具体的解释:“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健全税源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也明确了“信息管税”是全国税务系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2011年,云南地税省局党组适时提出了“内提素质,外树形象,打造阳光地税”的工作总目标,和“依法治税、阳光办税、征管强税、科技管税、人才兴税、着力培税、服务促税”的工作总要求,“科技管税”在云南地税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科技管税”既是云南地税对国家税务总局“信息管税”的本土化,更是云南地税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确定的未来发展目标。

如何实现云南地税“科技管税”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给税收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纳税户不断增加,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化,生产经营业务多元化,生产经营地域扩大化等情形日益突显,加之国家对财税工作的逐步调整,使得税收征管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在不断增加,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日益突显,传统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为解决这一困境,税务部门需要从自身出发寻找一突破点,而这一突破点就是“科技管税”。

一、“科技管税”是建设现代化地税的基本要求

云南地税作为一个国家执法部门,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化已成不可逆的趋势,加之小康社会的初步建成,社会和纳税人对云南地税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现如今创建服务型政府机构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

云南地税作为一个税收执法部门,在行使税收执法权时,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或在行使权利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侵犯了国家或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引发法律后果。为降低执法风险,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化必然带来税务部门业务流程的调整、事权的重新划分、岗责体系的重新修订、职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转变,并将税款征收、纳事项认定、减免税审批等税收业务流程程序化,减少人为因素对税收执法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找税收执法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提前预警税收执法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

三、“科技管税”是税收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越来越强,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信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信息技术,是贯穿税收征管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税收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云南地税正是适应着时代发展的潮流,从2003年MIS1.0上线,到2006年核心征管数据大集中系统(MIS2.0)的成功上线,再到今天核心征管省局全集中,纳税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云南地税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着信息化、现代化。

如何实现云南地税“科技信息再支撑”

“科技管税”实施以来,“纳税服务平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车船税信息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备份网络建设”、“存量房评估系统”等大批新系统、新项目上线运行,云南地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快速增长。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管税”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它需要各级地税部门,各职能处室相互协作,从系统需求分析到可行性研究,从系统设计到系统建设,从系统试点到系统推广,都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相互协作。但现在的情况是,部分干部职工认为“科技管税”就是科技部门的事,对信息化建设概念不清,的互联互通,单位之间的即时通讯,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都要依靠网络。对网络的维护要做到定期查找隐患,及时处理故障,定期检测备份网络,制定网络故障应急预案。二是做好各类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各系统正常运行。信息系统是日常工作的载体,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是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信息系统的维护要做到定期查找隐患,及时处理故障,制定各系统故障应急预案。三是做好各类信息系统的完善优化工作,确保信息系统适应当前工作。社会在发展,科技再进步,税收业务和日常工作也在不断调整中,为了能让各信息系统及时适应业务变化,要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更新系统需求,及时完善系统功能,及时发布系统补丁,及时优化系统模块。

二、对纳税服务的支撑

在云南地税建设服务型机关过程中,纳税服务理念已深入云南地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权力的同时,我们要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基于这一理念,云南地税先后上线运行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及网上办税系统”、“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云南地税门户网站群”、“12366短信平台”、“12366语音中心”、“网络发票系统”等系统,努力提升纳税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需统筹考虑现有系统和未来纳税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一是继续推广电子报税,建设多元化申报体系。运用“纳税服务平台”、“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等系统为载体,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功能强大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式的申报方式。二是建立纳税咨询、税收宣传体系。继续推进“云南地税门户网站群”、“12366短信平台”、“12366语音中心”等系统的建设,通过网络宣传、短信推送、电话咨询等方式,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咨询,纳税义务告知,涉税事项提醒,涉税审批受理等服务。三是建立需求分析与征纳沟通机制。通过网络调查、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掌握纳税人需求,及时完善更新系统功能,及时改进纳税服务措施,疏导和化解征纳矛盾。四是建立纳税人培训辅导机制,让纳税人更好的使用各类信息系统。结合“税收宣传月”、“蹲企服务大活动”等活动,定期到纳税人去,为纳税解答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辅导纳税人使用好各类信息系统,减少纳税人对信息系统的抵触情绪。

三、对系统应用的支撑

层数据分析无法开展,所以省局应考虑将部分数据回放到基层,从而加强基层的数据分析应用水平。

五、对信息安全的支撑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量系统上线运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日益突显。《云南地税信息化建设三期工程(2011-2015年)发展规划》中指出建设完善一个安全体系,即建立一个覆盖从物理环境、网络层、系统层、数据库层、应用层信息安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以保证税务工作在统一、安全、稳定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下平稳运行。但是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云南地税信息化发展的隐患,为降低信息安全带来的风险,一是建立云南地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并定期举行应急演练;二是定期排查信息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短期内无法排除的要做好安全故障爆发的前期准备,包括人员、资金、技术和设备;三是统一规划信息安全体系,特别是新建设的系统,要执行统一的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四是做好重要系统、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六、对党风廉政的支撑

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税收业务流程程序化、规范化、并通过权限分配、数据分析等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监督管理云南地税领导干部执法行为,确保做到依法办税、依法行政。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政务公开、执法公开,增强云南地税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努力实现“内提素质、外树形象、打造阳光地税”的工作总目标。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3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帮手,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空间,让教学更加素质化,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作用。

1.现代信息手段能够增加生动信息,缓解历史课堂枯燥状况。历史学科蕴含信息量较大,纵连上下五千年,横贯世界各大洲。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弥补教师口头讲解的信息匮乏,让生动形象的信息演示在学生面前,更加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记忆,这一点正是以往历史教学中所缺乏的。

2.现代信息手段能够营造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有了信息手段的帮助,课堂上影音演示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更加生动的教学资料,这对于沉闷的历史课堂如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血液,从单调枯燥的历史课堂到生动形象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有效激发。

3.现代信息手段能够增强形象记忆,提高历史记忆巩固效果。历史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死记硬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运用现代化手段可以通过将历史事件与图像相结合,以更加具直观性和形象性的图文综合形式,让学生形象记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包括一些时间节点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形象生动的框架型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加深记忆效果。

4.现代信息手段能够强化思想教育,发挥学生成长引领功能。以史为鉴,方能放眼未来。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在教学中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氛围,让学生在课堂里受到思想的震撼,增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责任心与信念,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较好的引领功能。

二、有效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促进功能

1.以拓展形象的教学信息丰富历史课堂。对于许多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教学效率低下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教学信息不足,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口头讲解,将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不仅信息量较少,而且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有了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可以拓展信息来源的渠道,增加信息的容量,同时信息的展示也更为形象。这样的教学信息可以丰富课堂,有效促进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例如在《全国大动乱》的教学中,由于当代高中生并未经历过十年动乱这样的时期,他们的父辈也少有印象,因此通过课堂信息的补充,让学生全面直观形象地了解这一段发展历史,对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具有较大的帮助。笔者从网络中下载了有关文革期间的各种状况,运用文革前后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和周边国家之间的横向对比,以及文革经历者的回忆等多个资料,让学生从宏观、微观以及不同层面角度去认识这一段历史,加深对十年动乱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全面地学习历史,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

2.以影音演示的生动效果调动学习激情。高中生面临着应试的巨大压力,在历史学习中难以有效激起强劲的学习动力,加之历史课堂过于沉闷,学生的学习激情受到限制。有经验的教师会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与学生学习激情的调动有效结合起来,将多媒体影音演示作为调节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例如在《“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我国港澳台现状的来龙去脉,向学生系统地讲述我国历史以来主权领土问题的不同阶段、成因及现状,同时向学生演示香港和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振奋国人的场景: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长空。这样的场面都可以让学生热血沸腾,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多媒体生动演示的加入能够让历史课堂绽放出精彩与魅力。

3.以图文并茂的知识体系实现科学记忆。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进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如果一味地进行死记硬背,不成体系的知识点非常难以全面掌握。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记忆的难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图文并茂的框架结构,采取以一幅图片为基点,辐射多个知识点的形象记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记忆相关知识点,同时还帮助学生建立了前后呼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框架式知识点记忆体系。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不同人物,通过框架结构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站在全面的角度进行系统记忆,也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另外,针对历史记忆中的一些难点,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形象记忆的方式进行巩固,将其与一些趣味性历史知识、典型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发挥出记忆的联动效应。

4.以情感渗透的教育引领促进学生成长。对当代高中生强化思想与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所承担的重要职能,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发掘情感因素,在课堂上营造身临其境的浓厚氛围,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行思想教育,这一点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心中充满了沉闷、悲愤的情感。笔者相机在课堂上演示了甲午中日海战的壮烈场景,学生既为北洋水师的覆灭感到惋惜,更为清政府的无能感到的愤慨,进一步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笔者在这一环节的教学结束后及时调转画面,向学生演示了我国现代海军在钓鱼岛区域巡逻游弋,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震撼画面,通过极具视觉和情感震撼力的画面场景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让学生明白国家与民族的强大才是维护和平、保护自我的最有力武器,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

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教师应当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与因素,与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融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4

一、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水平

信息技术的诞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飞跃性标志,当信息技术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高校已经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利用于学科教学中的价值,便投入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希望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很多舞蹈院校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舞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pt课件将舞蹈动作分解展示给学生们看,更将国际优秀舞蹈作品向学生展示欣赏,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舞蹈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舞蹈学习热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舞蹈课堂中,帮助学生们提高了舞蹈认知, 了解到了更多舞蹈知识,欣赏了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不断提升了舞蹈素养。

二、帮助教师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组织教学的基本责任,实现传递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实名。当信息技术运用于舞蹈教学之中后,教师们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 就舞蹈教学本身而言,除了专业的理论课程之外,还需要实际的舞蹈动作的教学。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案,如利用网络搜索来收集舞蹈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的舞蹈作品,用图片、 ppt、视频等手段展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进行欣赏与谈论,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本校的教学设备情况、专业教学重点和特色、学生舞蹈水平等方面考虑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在具体的教学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舞蹈水平的不同,可以进行分层教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问题,制作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课件和教学内容。对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就以舞蹈理论知识为主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了解舞蹈基础理论知识,逐步引导他们加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对于舞蹈动作相对不标准的同学, 就为学生展示优秀的舞蹈作品、教师示范作品,让学生们在看、听的过程中去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渲染舞蹈教学课堂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教室变得丰富并多彩,教室有了电脑灯光、投影仪等,舞蹈教学教室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像设备,能够让课堂氛围变得活泼生动。就以LED电子显示屏为例,它能够模拟场景、再现表演,还能够展示效果和教学资料等。这种灵活性与生动性,让教室变成舞台,让学生们在炫彩的灯光之下是展示表演的优雅身姿和投入表情,使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化,学生们更能够感受到真正意义的舞蹈表演,更能够培养他们对舞蹈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直接反馈舞蹈学习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结合的过程中,现代技术帮助舞蹈教学形成的教学效果反馈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反馈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强调要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学效果才能够发现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及时的解决问题,实现真正意义的进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进行分析,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也能够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身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状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就舞蹈这一学科而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快捷性、多元性来实现舞蹈教学现代化、时代化是现阶段研究者们重点关注方向。为此,本文在现阶段的实践基础上,以舞蹈教学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舞蹈教学的帮助途径,以期对舞蹈教学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舞蹈教学的帮助: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水平、帮助教师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案、渲染舞蹈教学课堂氛围、直接反馈舞蹈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舞蹈教学,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孙超然.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2009,(4):62-63.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5

浅谈信息手段在现代检验检疫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量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作为重要资源,在领导和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作为涉外性、政策性、技术性都比较强的检验检疫工作,在其进程中也会产生许多信息、情报和资料,并通过其接受、传递和处理,来反映、沟通各方面情况的变化,使管理者……

作 者:张有才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出入境检验疫局 刊 名:黑河学刊 英文刊名:HEIHE JOURNAL 年,卷(期): “”(1) 分类号:F27 关键词: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6

现代信息技术课件视频电子白板投影立体课堂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教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门课程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作为一种整合技术而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校内校外的藩篱,以生动活泼的姿态走进课堂,成为教学手段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人”,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课件,成为教学的“立体声”

以前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的三位一体化的标配,课堂就像枯燥无味的黑白电影,只有学生和教师的空洞配音,大千世界被摒弃在了教室围墙之外。而多媒体走进课堂,如同神奇的万花筒,把“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了形象丰富、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从此,语文教学脱离了“单口相声”身影,华丽变身为看得见、听得着、触手可及的生活小舞台,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了轻松有趣的事情。

例如,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学生可欣赏到五彩斑斓的鱼类图片;教学《草原》,学生可观赏到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滔滔黄河水从天边而来,巍峨的泰山屹立千古风雨;美丽的小兴安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北国风光,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再是沉寂的历史故事。多媒体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就像穿越时空的探索者,在知识的旅途上愉快跋涉。这样的语文教学,充满了情趣和生活气息,课件使教学成为浑厚有力的“立体声”。

二、视频,成为德育的“共鸣器”

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班主任,都知道德育工作是出力多而见效少,往往教师口干舌燥地说教,而学生无动于衷地旁听,空洞的说教等同于纸上谈兵,雨过地皮湿。怎样让德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呢?根据小学生喜欢看电影听故事的特点,我就借用视频来说话,围绕主题查找下载生动有趣的教育专题片和电影,让视频故事来敲开学生心灵之门。

根据学生的存在问题和年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适时播放各类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鸡毛信》《地道战》让学生感受到信念的力量;《交通安全》《自救自保》专题片,让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拥有好心情》让学生认识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这些“有声有色”的视频和电影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他们在丰富的信息中学会了明辨是非,学会了消化和吸收道德教育,让教育与心灵产生了共鸣,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方式之一。

三、白板,成为课堂的“编辑室”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改进,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教室。多功能电子白板,取代了以往“只读”式的传统教学,具有批注、绘画等多项功能,真正达到了看得见、听得进、用得活的最佳效果,是新时期课堂的“编辑室”,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实现了教、学“现场办公”的功效。它的特点如下:

白板不“白”——电子白板的标注笔具有多种色彩,任意设定想要的颜色,随心所欲调出教学心情,我的地盘我做主,走出了单调的黑与白的黑板时代。

白板不“板”——电子白板可以进行编辑,根据需要改写或擦除,画线画图信手而来,捕捉屏幕留驻教学精彩,操作内容生动直观,可回放,可保存。生动的即时展现,让教学走出了呆板的手工作业时代。

四、信息,成为探究的“沙龙”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课后进行有关的延伸活动,网络信息就像一场热闹的知识沙龙会,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拓展了知识面,可以知中外、晓古今,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

寒假里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作业,以“红红火火过大年”为主题,观察、拍摄春节习俗和活动。有的学生搜集到了“年的传说”,有的搜集到了“春联的由来”,有的拍下了自家的年夜饭做成了幻灯片,有的拍下了拜年、放鞭炮的情景,做成了图片集,有的写出了“压岁钱调查报告”。这些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打开了社会的大门,在社会大课堂中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搜集和整理信息、探究和实践能力。

五、投影,成为展示的“舞台”

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抽象的事物往往“口说无凭”,教师只能模糊地说,学生只好懵懂地听。而实物投影仪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把抽象變成了具体,使展示的物体放大化、形象化、精细化,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密度和学习效率。作业被展示出来的学生也增强了自信,充满了成就感。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7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应用

21世纪又被人称作是信息时代,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集中体现为多种方式教学,将文字、图画转化为生动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以及推动全面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作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对语文的积极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们所面对的难题,因为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如老师在上《小小的船》课时,通过在课上给学生讲了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以后,可以运行多媒体,将当时的情景再现,现代信息技术集光、色声于一体,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打破时间的界限以及空间的限制,清晰地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教学情景,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堂之间的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又一保证。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大多采取了新的信息技术教学,在新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时间得到有效增加,但有些老师只是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时间,对于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教学的内容毫不关心,更甚者有的老师只是匆匆浏览一遍课文,便结束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需要解答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答,这些问题都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在新的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开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放。另外,在学生对于课堂提出疑问时,教师应该正确看待,不应该存在打压学生的做法,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更正,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1.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技术之间的联系,对于原有的教育教学技术要正确看待,对于信息技术之间的更新,不应该存在攀比心态,在传统教学技术与新的信息技术教学之间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各有优异,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盲目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应该结合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设施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在运用新的信息技术的同时,需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合理引导学生,将多媒体与媒体等当时结合起来综合使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使用PPT以及其他的教学设施,使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对于课堂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2. 丰富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育不再向以往一样,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师、参考书,新课标提出现在我国各学校应该努力建设开放的且具有活力的课堂,扩宽语文的知识应用领域,注意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教科书、图书馆、工具书搬到教室,收集更多的资料,使学生的信息量增大,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处于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都有巨大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多种方式,可以把学生直接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解析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是实现提高我国语文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的信息技术使我国的教学更加易于接受,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正不不足,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不足,教师应该做到积极引导,合理干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身的有效平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身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的预期效果,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下语文学科的长足发展,推动我国教育的进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燕恒吉.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02:1-2.

[2]万子渝.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武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 篇8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上的现代化, 仅仅是现代化的一个初级阶段, 完整地进入现代化社会, 更主要是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社会, 决不能没有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自己的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种文化至今生生不息地传播着、坚韧不拔地存活着。但是, 我们发现中华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 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传播方式和方法的现代化程度不足。中华武术传播手段受到古老中国的农业社会的深刻影响, 至今依然保留着根深蒂固的口传身授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保持了身体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使之不易被传播载体的更迭而出现中断, 因此中华武术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被抛弃。但这种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限制了身体文化传承的完整性, 使之容易被现代传播载体忽视而出现阻断, 故而中华武术不能在快速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全面立足和发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番现代化社会。

第一, 现代化社会人的特征。在现代化社会中人的特征表现异常多元, 从过去全是自家亲戚的礼俗社会到凡是公事公办的法理社会, 再进入举目少亲的现代化社会, 真正改变的主要是人的特征变异。在有关人的众多特征中, 我们仅仅选择其中之一, 那就是人的需要。如果说, 人在现代化社会之前, 其需要主要在于生存, 那么进入现代化社会后人的需要不仅多元化, 且更多地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旅程。这种需要的改变, 导致人的特征出现巨大的差异, 简单地说, 是人对自身的高度重视, 大凡与人自身有关的物质和精神都成为人的需要, 尤其是对精神的追求。在这种特征驱使下, 人类活动更多地围绕着人自身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其中对健康的重视, 对体育的依赖可以说明问题。这可从经济发达、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民众对体育活动的青睐中窥其一斑。随着发展中国家逐渐步入现代化社会, 这一趋势也会如影随行。

第二, 现代化社会的社会特征。人们一定会对现代化社会的社会特征把握的比较准确, 用一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快”。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越是现代化程度高的地区, 其社会各个层面“快”的反应就越加突出。如中国的东南部高速铁路车速世界第一, 中国人争着下飞机的速度全球闻名, 星罗棋布的各类快餐店更是举世瞩目, 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叹。现代化通讯工具以“快”为追求目标, 现代化生产以“快”来计量效率, 现代化社会人的生活节奏以“快”著称, 现代竞技体育中几乎全部内容都是以“快”来决定胜负。可以说, 有关“快”的表现数不胜数。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特征背景下, 人们被推到了一个不得已加速的状态。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 将一切文化也带进了快速运转的轨道, 在体育领域跆拳道这种快餐式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就很有代表性。自然, 太快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引起人们反思, 部分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 工作家庭化和生活悠闲化的现象。

第三, 现代化社会中华武术的特征。中华武术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影子, 在古代, 她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自身被熏染上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印刻上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烙印。古老的中华武术进入现代化社会后, 很快又被现代化渲染成现代社会的体育项目, 一改先前以技击为本质的面貌, 成为竞技、健身、鉴美的活动内容。进入现代化社会后的中华武术, 其最大的特征是“舞化”。这种变化, 虽然继承了武术套路古老的花法, 但是更多的带有工业革命时代流水线的印迹, 也就是说人人习练的武术套路“舞”法基本一致, 仿佛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标准件产品。这种变化本应该有利于传播, 但是大家所习练的“舞”缺乏必要的美学价值, 人们很快失去了对她的兴趣。还有就是在现代化社会中, 中华武术受到现代竞技体育影响, 逐步成为“小众”的体育, 绝大多数人不能完成那些高难度的武术技术, 从而敬而远之。同时还受到影视传媒的影响, 成为“神话”的娱乐内容, 人们只能想象飞檐走壁而无法亲身体验, 当看到或习练真实的中华武术时必然大失所望。

在现代化社会中, 中华武术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对此, 中华武术应该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图再造辉煌的大计。话说来容易, 做起来困难重重,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我们把持住中华武术发展前提之牛耳———中华武术的传播现代化, 就能够更好地实现现代社会的立足与发展。因此, 应该注重中华武术传播的手段革新, 使之走向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武术人观念、行为和知识, 以求尽快实现中华武术的传播现代化。

第一, 武术人观念的现代化改变。有很多武术人对中华武术的技击本质的时代改变颇有微词, 可是这确实是时代造就的结果,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没有办法呀, 时代变了, 现在不需要用中华武术去打仗了, 她的军事战争功能的时代背景消失了。所以不能依然抱残守缺地认为中华武术还必须是以技击为本质。同样的道理, 在中华武术的传播方面, 依然有很多人认为, 这种身体文化只能使用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传播, 如果不使用这种方式传播, 其中华武术内在的精气神就无法传承下去。此言有部分道理, 身体文化的传播需要肢体符号特有的传播方式, 通过这种特殊的手把手的教, 面对面的学, 习练者可以从中悟出蕴含其中的真谛。如果改成其他方式, 我们似乎不好想象远程教育如何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不过我们看到的现实是, 远程教育发挥着前所未有的教育功能, 实现着教书育人的目的。拿我们身边的网络、电影、电视来说, 这些传播媒体前所未有地将物质生活方式传播至全球, 同时也将某种价值从其发源国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我们甚至很快度过了模仿期, 进入超越期。所以我们认为, 只要我们改变观念,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体, 运用我们祖上留下来的聪明和智慧就能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 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推波助澜。

第二, 武术人行为的现代化改变。武术人习惯了长期以往所养成的行为, 改变他们的行为比较困难。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会发现武术人比较推崇的行为准则是恪守传统。他们总是百般设法表白自己习练的套路是真传, 自己是某宗师的第几代正宗传人。在这种行为的影响下, 很多套路没有改变, 几百年如一日。估计他们自己都会感觉厌倦, 但是习惯后的行为保持着强大的惯性, 可能原有的一点点创新意识和行为也被消磨的踪影全无, 唯恐对套路技术的创新和改造会影响其原汁原味。他们在传授技术的时候, 较少接受新鲜事物, 依然使用古老的方法。比如提高基本功的方法就很少借鉴现代竞技体育所使用的方法, 传授套路就是师傅练, 徒弟跟着学, 很少使用现代教育学中的方法。还有一部分武术人, 他们的行为非常现代化, 在行为表现上急于求成, 当尝到了现代化的便利之后, 马上认为凡事都应从简去繁, 倡导并实施着淡化套路的行为策略, 将中华武术套路简约为单个动作或是组合形式, 认为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爱上中华武术, 进而使广大的老百姓能够掌握繁杂的套路技术。这种行为的后果, 我们认为可能将会使广大的百姓像学习唱歌一样, 仅仅掌握了练声技巧, 而永远不会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这两种极端的行为都是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产生可能恰恰是武术技术动静分明对长期习武者的行为影响。现代化社会需要武术人的行为迎合社会发展需求, 理性地对中华武术进行现代化改造。

第三, 武术人知识的现代化改变。中华武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武术人在习练中华武术过程中必然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熏陶, 认识和掌握了民族文化。可是, 在现实中武术人对深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解程度有多深, 有多透, 这可就不一定了。而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人文科学方面, 在自然科学方面存在着较多的空缺, 不能很好地解释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中华武术中的“悟”就很难通过传统文化解释清楚, 而运用现代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则能够使人们明白什么是“悟”。再如, 中华武术传播方式中的口传身授, 属于何种传播方式, 必须明确其优劣状态, 以及与现代化传播方式的区别, 才能使中华武术摒弃保守僵化的心理和行为, 借助人类文明成果更加广泛地传播东方式的人体文化, 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中华武术是人体文化, 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知识, 有许多的未知领域有待开发, 必须运用全面的科学知识去认识和发展。所以武术人应该在掌握传统文化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理论, 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中华武术的现代化实践。其中现代传播理论和方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第四, 中华武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改变。人类的传统传播方式属于效率比较低下的“近邻扩散”, 可以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信息的传播, 这种传播包含着人的身体多重信息的简单传递, 具备极大的亲和力, 但是也存在着信息扩散的局限性。其后随着人类的活动半径的加大, 人口迁移的频繁, 出现了“迁徙扩散”, 这种信息的传递依然依托于近邻扩散的特征, 仅仅是信息传播的空间增大。进入现代化社会后, 人类开始了信息扩散中较为高效的“扩展扩散”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信息传递数量和空间范围急剧增大的优势, 不过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情感信息传递的萎缩。为了加强信息传播的效率, 当人们使用这种扩散过程中, 往往会附加、创造出新颖、便捷的媒介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的“刺激扩散”, 增强了传播的影响力, 这很容易激发人们的兴趣, 吸引人的眼球。自然, 随着人们熟悉了这种刺激后, 很快会产生感受器疲劳, 接受阈提高, 从而减缓信息的传播。无论是哪一种传播方式, 他们相互之间是融合为一体的, 没有泾渭分明的分工, 任务相同, 目标一致, 因此相互的穿插, 最终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开来。

无论是何种传播模式, 中华武术的发展依赖于充分借助传播媒介的前提是可以肯定的, 只是中华武术绝对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种模式, 必须充分借助多种模式, 发挥各种模式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因地、因人制宜。尤其是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口传身授模式, 充分借助现代化传播方式和方法。充分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不仅可以有效地传承中华武术的“形”, 使更多的人群首先掌握中华武术,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形”, 才能涉及到更多的内容。而且只有掌握了中华武术的“形”, 才能使人们对中华武术的暂时兴趣转化为长久的爱好, 使之为人类的文明发挥作用。也只有通过现代化的媒介, 才能使中华武术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其“神”。大家知道, 中华武术通过肢体语言, 表现内在的神韵和意境, 而这种东西可以说是瞬息万变, 通过现代化媒介真实地记录神韵表现的最完整、规范、准确的瞬间, 由此可以毫无保留的、“高保真”的传播信息, 这样就能更好地使人们理解和掌握寓神于形的“神”。如果不是这样, 大家可以想象, 就像有部分民族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 其悠久的历史和辉煌文化难以流传, 大凡是能够借助文字对民族文化进行真实记载的民族, 其文化被广泛地传播, 并保持着持久的辉煌。我们可以看到, 人们从来没有因为活生生的民族文化言语被印刻在毫无生气的石头、竹简、纸张上, 就难以接受这种文化, 难以理解其中的特色和神韵。恰恰是这种真实的记载, 加上流程至今的言语, 使人们全面真实地接受、传承了这种民族文化。

现代化传播媒介, 具有很多优势, 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信息保存的完整性、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信息传承的 (下转第10页) (上接第2页) 真实性。相对于传统的口耳相传, 这种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的信息可以不断地重复, 直至人们完全地掌握。我们可以从技术视频中充分体验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 而口耳相传的教师没有一个人能够胜任这种的任务。相对于传统的口耳相传, 这种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的信息是多感知渠道影响受体, 人掌握信息的感知途径越多, 对信息的掌握越快越全面。特别是对中华武术“神”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多元感知渠道基础上, 否则无法理解何谓“神”, 以及神形兼备。相对于传统的口耳相传, 这种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的是获取信息的灵活性,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而不必拘泥于教师或师傅是否有空。尤其是现代社会, 人的学习已经由阶段转向了终身, 对中华武术的学习呈现出类似的特征, 在传人奇缺的现代, 广大的受众需求必须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来完成。

当然, 现代化传播手段不是万能的, 即便它拥有很多优势, 它依然是人类的附庸。对于中华武术的传播和传承始终离不开人对这种人体文化的传播。只是身处现代化社会, 我们不能拒绝现代化的文明成果, 应该充分借助这些文明成果, 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所用。同时, 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方式, 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不断地创新, 使悠久的中华武术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焕发时代的活力。

摘要: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武术在现代化社会中,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进阻碍。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阻碍, 千头万绪, 需要逐一地解决。中华武术作为一种人体文化, 其传播是发展的前提, 能否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则是克服阻碍, 继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 本文认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必须从传播角度入手, 首先解决中华武术的现代化传播问题。在充分利用具有优势的现代化传播手段过程中, 我们需要改变武术人的意识、行为、知识构成, 以及传承方式。只有充分利用具有优势的现代化传播手段, 才能使中华武术再创辉煌, 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9

关键词: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比较研究

一、教学观念的变化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的教学观念截然相反, 导致运用教学手段的方式不同。

1.传 统 教 学 观 念 与传 统 教学 手 段 的 运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确定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通过板书把教材的重点内容经过信息加工, 结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收这些信息。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需要把所教学科的知识理解透彻,通俗易懂地把课程内容讲解出来,并且通过后期的不断强化,使学生遇到相同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公式与方法解决。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只要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需要具备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精彩的课堂。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观、教学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认为教师教授学生的就是知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在向学生传授大量信息, 学生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把对这部分信息的理解转化成有用的东西, 进而消化为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受到教材的限制。二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各不相同,偶尔会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本身就是错误的。三是由于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除了从教师、教材、黑板和一些教学器具中获得相关信息外,缺乏知识的拓展,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发展思维受到限制,缺少创造力。

2.现 代 教 学 观 念 与 现 代 教学 手 段 的 运用

现代教学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成为主动构建知识、加工信息的主体。在现代教学观念中,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成为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根据课程的内容, 利用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资料, 创设生活情境, 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各自搜寻资料, 依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等,把学生带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愿意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实施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运用决定整个教学过程, 包括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策略。

1.传 统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过 程 的实 施

课堂上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教材单一,提高教材质量能够强化教学效果。大量的板书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枯燥,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粉笔的粉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掌握教材内容, 通过粉笔在黑板上向学生呈现和讲解的内容决定传统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2]。

2.现 代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过 程 的实 施

科技的引入, 现代教学手段已经包含了所有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的技术,使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化。

(1)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问世,完全可以替代黑板。“白板教学”,与传统黑板的“一擦即没”相比,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随时调用电脑中存储的课堂教学资料,不必再担心板书的内容无法重现;与“电脑+投影仪”相比,电子白板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并随时保存更新电子教案。同时,电子白板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互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投影屏幕上只能是“一成不变”的显示内容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除以上优点之外,电子白板更加环保,有效保护了师生的身体健康。

(2)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中标志性教学手段的出现,集电视、电影、广播于一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对于面临的生活的实际问题,可到广阔的互联网中寻找答案,并且把自己的心得或者所习得的知识分享出来, 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及辨别能力。

三、教学反思与教学手段

1.传 统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反思

传统教学手段无非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运用得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足, 这些资料需要学校购置大量的专业书籍或者教师去书城购买,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财力。由于地区的差异,很多资料教师很难找到或者买到。如果没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做支撑, 只靠一本教材为学生讲解肯定是不成功的。教学反思参与的人员较少,教师不容易拓展授课思路,消除和改正自己的教学弊端。

2.现 代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反思

计算机互联网集电视、广播、电影于一身,微博和教学互动网站的出现,能让教师的授课过程呈现给广大同行和学生,拓宽教师与同行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面, 教师之间通过把微博上呈现出来的好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日志记录下来作为借鉴,在这一个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 因为每个人的表现方法和设计思路不一样,应该把好的部分吸取与自己的课程整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每一节课的内容可以与学生分享,体现师生的平等性, 学生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教师打破原有固定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心理的内部需求,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以便使课程和教法越来越成熟。

四、结语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10

关键词:新闻史,幻灯片,视觉化,互动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源远流长, 特别是近现代以来,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 新闻人用如椽之笔谱写了一曲曲壮美诗篇。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新闻人物, 让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显得极其壮美。那么, 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 让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走近青年学子, 进而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是每一个新闻传播史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任务。而采用现代化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新闻传播史的教学, 就可以还原历史, 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视觉化, 人物可以栩栩如生, 故事可以活灵活现, 不仅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让新闻传播史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生动活泼, 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真正学有所得。

一、中国新闻传播史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必要性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开始于唐代, 而人类的传播活动几乎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

人类早期的传播方式之一———岩画, 距今已有几万年。岩画是什么样子?都传播了什么信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唐代的进奏院状) 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被认为是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又是什么样子?《大公报》———中国唯一超过百年的报纸, 它的创刊号是什么样子?所有这些问题,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很难讲解清楚。而采用多媒体课件, 把相关的图片一一播放出来, 就可以一目了然,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国近现代历史风云激荡, 既是一部屈辱史, 也是一部抗争史。其中, 新闻人的呐喊弥足珍贵。从清末的沈荩、康有为、梁启超, 到“五四”时期的陈独秀、李大钊、邵飘萍、林白水, 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朱惺公, 无数新闻人前赴后继,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 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新闻人的职业使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再配以视频资料, 展示他们的照片和他们所办的报刊、播放他们从事报刊活动和生平事迹的视频, 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直观、更生动, 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

(二) 可行性

首先, 可以利用数码相机随时随地拍摄文献、报纸、纪念地外景等照片, 不放过任何机会。比如, 外出学习、参观旅游, 都可以拍到有用的照片。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访学期间, 就拍了近万张照片。其中, 有报纸的创刊号、号外, 重大事件的报道, 特别是一些著名报纸的原件。如《大公报》, 一般看的都是影印件, 比原件要小。在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室, 通过工作人员的努力, 找到了一本合订本, 笔者如获至宝, 拍了很多照片。用这些照片制作幻灯片, 要比影印件效果好得多。2005年, 笔者去延安, 在新闻纪念馆拍了很多珍贵照片。特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女播音员的蜡像 (按真人1:1的比例制作而成) , 在窑洞里播音, 一切都按原貌复原, 是那么逼真, 拍出的照片也极具时代感, 放到幻灯片里, 视觉冲击力极强。

其次,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大量积累视频资料, 巧妙穿插于幻灯片中, 使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彩。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著名人物, 如康有为、梁启超、邵飘萍、陈独秀、李大钊、邹韬奋、范长江、埃德加·斯诺等, 都可以在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上找到相关的视频资料。另外, 有关电视节目也可以截取下来使用。例如:200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3集大型历史文献片《纪录中国》, 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近百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伟大历程, 不仅有许多宝贵的文字和图像资料, 还发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新闻背后的故事, 立意高远, 大气磅礴。下载后在课堂上播放, 学生看后深受启发。

最后, 积累影像资料, 就是与中国新闻传播史有关的DVD、VCD及录像带等。DVD、VCD可以购买, 也可以复制。电视台播放的与中国新闻传播史有关的节目可以随时录下来。学生在校期间不常看电视, 这些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随时播放 (很多都是在课间播放) , 让学生了解教材之外的更多的信息, 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精心制作幻灯片, 使课堂教学立体化、形象化

(一) 根据教学大纲, 精心编辑幻灯片文字信息

制作幻灯片的第一步工作是编辑文字信息, 然后根据文字信息精心选择图片。

中国新闻传播史内容丰富, 但幻灯片上的文字信息却不宜过多, 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精心编辑, 通过系统地归纳、总结、提炼, 做到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既要充分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 又要为课堂教学留下阐释的空间, 同时还要让学生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够得其要领, 一目了然。另外, 还要考虑哪里用图片、用什么样的图片以及课堂提问、师生互动等。笔者就是根据这样的理念认真梳理文字信息的。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样的文字信息收到了预期效果。每讲完一章, 笔者都把讲过的内容整理后通过邮箱发给学生, 很多考研的学生复习时都以此做参考, 对他们的考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文字信息整理好后, 只是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文字的处理非常关键, 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 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不喜欢一次出现大段的文字, 而喜欢逐句地呈现, 以顺应人的认知习惯和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的教学法中, 教师一般是按顺序讲到哪儿写到哪儿, 但课件制作时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选择一些重点条目逐条呈现是很有必要的。第二, 文字出现时对文字配以声音效果或动画效果, 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讲兴趣, 但不能用得太多, 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 效果适得其反。第三, 每个屏幕上的文字信息不宜太多。

(二) 根据文字信息, 精心选择图片

1. 著名人物照片———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中国新闻传播史上著名人物众多。网上可以收集到很多照片, 不可能都用到幻灯片里, 必须精心选择。所选照片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视觉震撼, 要能够充分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如梁启超, 除了采用他中年时期透着沉稳、睿智的照片, 还可以展示他的墨宝———“爱国如家”的条幅, 以及他故居简陋的房舍, 再配以精彩的视频, 一个立体的、丰碑式的梁启超就立在学生面前。再如邵飘萍, “五四”时期的照片英俊潇洒、踌躇满志, 他的墨宝“铁肩辣手”更表明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铁血男儿。这样的照片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毛泽东、周恩来年轻时期从事报刊活动的照片以及他们的墨宝、他们创办的报刊等, 让学生领略伟人年轻时的风采以及对新闻传播事业的贡献, 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2. 老报纸实物照片———感受历史的厚重

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的报纸、著名报纸的创刊号、著名报纸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著名报纸的号外等, 尽可能地多收集。介绍著名报纸时, 配以创刊号以及不同时期改版的照片, 让学生对著名报刊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大公报》为例, 从“五四”时期、“新记”时期、抗战时期, 一直到创刊100年, 从创刊时的单面印刷书册式到成为真正的报纸, 其间几次改版, 把有关《大公报》发展的照片放到幻灯片里一一展示, 再结合观看《大公报》百年DVD, 学生对这张百年老报的发展脉络就有了一个立体的、全面的认识。又如,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后, 《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两个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笔者曾专门找到这张报纸, 拍下照片放到幻灯片里, 字里行间的愤慨、字体的凝重, 可以让学生感受新闻人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为正义呐喊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 新闻史涉及的文物照片———再现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开始于唐代, 但是, 人类早期的简单信息传播活动却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已经开始了。要讲清楚人类早期的信息传播活动, 就要讲文字的起源, 讲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从岩石、钟鼎、甲骨、竹简、帛, 一直到纸张, 而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像石刻、碑刻、钟鼎文、甲骨文、竹简、帛书等图片, 以及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等, 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用这些文物图片制作成幻灯片, 不仅可感, 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认真设计互动环节,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 让学生走进历史

学习新闻传播史, 必须了解历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让学生讲历史:本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 每次上课前有三四个学生讲, 每个人讲两三件事。对于这个活动,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他们课下认真查找资料, 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也暗中较劲儿, 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很多学生把讲的内容制作成幻灯片, 有的做得还非常好。比如, “南京大屠杀”“一二·九”运动都被做成了视频, 课堂效果相当好。所有幻灯片笔者都保存下来, 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在案, 并作为期终考试成绩的参考。这个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随时解疑释惑

幻灯片教学基本代替了板书 (不能完全取代) 。背对学生的时间减少了, 面对学生和讨论的时间增加了。在编辑文字信息、制作幻灯片时, 就要把课堂提问充分考虑进去。每次课都要有一两个问题,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参与其中, 带着问题学, 学有所思, 学有所得。在课堂上, 笔者还曾针对近代报刊政论家王韬100多年前提出的中国人要办外文报纸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们谈古论今, 引经据典, 谈到对外宣传问题、国家形象问题, 特别是结合实际案例———2008年的“拉萨事件”和汶川大地震, 大家踊跃发言, 以“准新闻人”的理念, 结合以后的职业理想,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三) 朗诵新闻名篇, 活跃课堂气氛, 感受时代气息

中国新闻传播史上著名新闻人物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像王韬的《变法》、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邹容的《革命军》、黄远生的《外交部之厨子》、邵飘萍的《飘萍启事》、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等, 讲解这些经典篇目时, 就把重点段落播放出来, 或者请一名学生朗读, 或者集体朗诵,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影响了几代人, 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里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背诵该文的视频, 最后让全班学生也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那样一起朗诵。听着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朗诵, 笔者感觉到他们完全被感动了。

现代化信息手段论文 篇11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政治课堂 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迁和互联网的加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它也逐渐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曾经指出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准并借此来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因此,在基础教育的课堂上正确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势在必行,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初中政治课虽然并非初中课堂的主要核心课程,但是它却肩负着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重要责任,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祖国下一代的成长。因此,初中政治课堂也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逐步提升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接下来,本文将从初中政治课程的核心特点出发来逐步阐述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政治课堂的具体手段。

一、初中政治课程的核心特点

(一)基础性和社会性

初中政治课内容涉及到道德、法律、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但其教育的核心还是具有基础性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始终以“德育”为根本目的。初中政治课中的思想价值观和教材内容贯穿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准则、校园规范到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些内容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初中政治课的实质是通过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价值理念来教会他们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授课时要充分抓住政治课基础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将社会实践和身边的事件作为课堂案例,把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

(二)理论性和抽象性

在整个初中的教育中,政治课程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除去围绕着学生行为生活和习惯知识的课程内容,其余部分都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知识。就处在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很多社会事物还未触及到,更别说让他们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将它们运用至具体事件中去。因此,对于不易感知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的初中政治课程而言,一旦教师教学不当,就极为容易让整堂课的内容陷入到枯燥无味的理论中去。

二、初中政治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手段

(一)创设知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想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借此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政治课堂营造良好的知识情境,让学生能真切地投入到其中,自然而然地通过感染力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乐来导入课程。例如,在讲到同学关系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周华健的《朋友》来作为背景导入音乐,或者直接播放这首歌曲的MV,通过视听结合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二)科学制作课件,提升课堂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初中政治老师都掌握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并且也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将素材内容进行展示。然而,在课件展示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件的知识点过于繁杂且难以做笔记,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重点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政治课堂的时候,教师要科学地制作课件,并保障课件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切不可将其简单的作为黑板书写的代替品,或者为了省事而直接把网络上的内容进行复制粘贴。例如,制作课件时要注重课件的色彩搭配,并适当地插入一些符合内容的图片来增加课件的生动性。除此之外,课程的重点内容需要着重加粗,课件的知识思路可以通过树状图的框架来展示,字体的大小应符合学生的视力要求,课件的背景色也应该清新淡雅,切不可花里胡哨。

(三)联系现实生活,深化政治知识

上文也曾提及到,初中政治课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和理论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将课程内容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举例、说明和讲解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含义,而不仅仅是空洞地说教。例如,在课程介绍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文化风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纪录片,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对具体的民族文化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和概念。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较为有限,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通过展现视频、图画、声音等资料来将理论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直观印象,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良好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中学生。信息技术与初中政治课堂的整合能更有效地将各类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利用起来,并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课程知识。学校和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信息技术与政治课堂融合的新方式、设计完整的课堂模式和优化教学环境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 关于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几点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9).

[2]蔡雯.“全媒体战略中的内容生产创新——对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转型的思考[J]. 研究走廊, 2013(01).

[3]乔新玉. 广播的数字化与节目形态[J]. 新闻爱好者, 2009(13).

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篇12

一、运用Office Word做好文件的登记工作

可以说公文处理工作的基础就是如何做好文件登记工作。登记是公文的初始环节, 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在实践中我发现本单位一直采用人工手写记录公文, 这样常常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 登记公文要花费大量时间。其次, 查找公文不方便。文件少还好, 如果文件数量多, 一个一个查阅就非常麻烦。再次, 手写记录需要记录人有较好的书写功底, 要不然查阅起来常常让人头疼, 不知道记录的到底写的是什么。最后, 就是出现书写错误无法更改, 或者更改起来麻烦。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我运用Office Word重新设计了文件处理卡。并设计了存档文件目录。设计的存档文件目录格式与文件处理卡表格相对应, 这样方便了登记, 只要在文件处理卡上填写完相关信息, 然后复制粘贴到存档文件目录上就可以了。这样事后查找相关文件时, 只要在Word上的编辑查找输入相关文字信息便可轻而易举查到相关文件。

如图:

二、运用扫描机, 科学有效地做好文件的传阅工作

文件传阅是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的一项中心环节, 也是为领导、基层提供优质服务的具体体现, 必须做到快捷、便利和准确。接收这项工作之前, 下传文件一直让我感到苦恼。一是, 纸张的浪费。有的文件达到上百页, 如果复印的话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消耗。二是, 传阅文件不便捷。当遇到主管领导出差或是在外地时, 文件就会被搁置, 无法让上级文件、领导的指示精神, 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位, 无法正常的往下运行, 降低了公文处理的时效性。三是, 存档查阅容易造成丢失。当处理文件单位不慎把原文丢失, 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基于以上几点, 本人参考部分企事业的做法, 建议采用扫描机来代替复印机。这样大大降低了纸张的损耗, 大大提高了传阅时间性, 大大避免了文件的丢失率。真正做到了高效、快捷和安全。

三、运用互联网技术, 使公文处理工作紧跟时代脚步

目前,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提高办公作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手段, 在办公室工作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面临新的时代趋势, 公文处理的工作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要突破旧有的理念和想法, 真正实现公文处理的现代化。我们所说的推陈出新不是全盘的否定, 而是要在实践工作中, 通过不断摸索、分析、来解决现有的不合理问题, 这是公文处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设计互联网公文处理系统的功能与构架上, 要本着简单和实用出发, 而又要与传统的纸质公文处理流程相同或相似, 这样既保持了公文处理模式的延续性, 又不会与实际需求之间产生太大的冲突;互联网流程与纸质文件流程的同步化, 可以实现两种处理方式之间的互补, 各取所长、互补不足。

上一篇:蛋白类多肽下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