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2024-06-30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精选13篇)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1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1、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录像、计算机等更加直观。

2、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上来看:传统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为主,板书为辅,但缺乏动感,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现代化的媒体,能明显提高传递教学信息的速度和效率,优势形、声、光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客服来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微观和宏观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可将教材内容设计的生活现象和活动过程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中。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2

关键词: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比较研究

一、教学观念的变化对教学手段的影响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的教学观念截然相反, 导致运用教学手段的方式不同。

1.传 统 教 学 观 念 与传 统 教学 手 段 的 运用

传统的教学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确定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通过板书把教材的重点内容经过信息加工, 结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收这些信息。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需要把所教学科的知识理解透彻,通俗易懂地把课程内容讲解出来,并且通过后期的不断强化,使学生遇到相同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公式与方法解决。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只要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需要具备的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精彩的课堂。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观、教学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认为教师教授学生的就是知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在向学生传授大量信息, 学生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把对这部分信息的理解转化成有用的东西, 进而消化为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受到教材的限制。二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各不相同,偶尔会出现偏差,导致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本身就是错误的。三是由于传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除了从教师、教材、黑板和一些教学器具中获得相关信息外,缺乏知识的拓展,导致学生质疑能力、发展思维受到限制,缺少创造力。

2.现 代 教 学 观 念 与 现 代 教学 手 段 的 运用

现代教学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成为主动构建知识、加工信息的主体。在现代教学观念中,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成为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根据课程的内容, 利用互联网搜索查找相关资料, 创设生活情境, 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各自搜寻资料, 依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最佳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等,把学生带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之中,让学生主动探索,愿意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实施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运用决定整个教学过程, 包括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策略。

1.传 统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过 程 的实 施

课堂上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教材单一,提高教材质量能够强化教学效果。大量的板书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枯燥,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粉笔的粉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掌握教材内容, 通过粉笔在黑板上向学生呈现和讲解的内容决定传统教学的整个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2]。

2.现 代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过 程 的实 施

科技的引入, 现代教学手段已经包含了所有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的技术,使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化。

(1)电子白板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电子白板问世,完全可以替代黑板。“白板教学”,与传统黑板的“一擦即没”相比,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随时调用电脑中存储的课堂教学资料,不必再担心板书的内容无法重现;与“电脑+投影仪”相比,电子白板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并随时保存更新电子教案。同时,电子白板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互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投影屏幕上只能是“一成不变”的显示内容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除以上优点之外,电子白板更加环保,有效保护了师生的身体健康。

(2)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中标志性教学手段的出现,集电视、电影、广播于一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对于面临的生活的实际问题,可到广阔的互联网中寻找答案,并且把自己的心得或者所习得的知识分享出来, 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及辨别能力。

三、教学反思与教学手段

1.传 统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反思

传统教学手段无非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运用得好与坏,主要取决于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足, 这些资料需要学校购置大量的专业书籍或者教师去书城购买,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财力。由于地区的差异,很多资料教师很难找到或者买到。如果没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做支撑, 只靠一本教材为学生讲解肯定是不成功的。教学反思参与的人员较少,教师不容易拓展授课思路,消除和改正自己的教学弊端。

2.现 代 教 学 手 段 与教学 反思

计算机互联网集电视、广播、电影于一身,微博和教学互动网站的出现,能让教师的授课过程呈现给广大同行和学生,拓宽教师与同行及学生之间的交流面, 教师之间通过把微博上呈现出来的好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日志记录下来作为借鉴,在这一个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 因为每个人的表现方法和设计思路不一样,应该把好的部分吸取与自己的课程整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每一节课的内容可以与学生分享,体现师生的平等性, 学生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教师打破原有固定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心理的内部需求,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以便使课程和教法越来越成熟。

四、结语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3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8.047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集于一身,多方位、高效率地展示和传播信息,因此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使他们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中,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吸纳大容量的学习内容。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也有弊,如果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或滥用,反而效果不及传统教学手段。下面以乙烯的教学实况为例,就如何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整合,谈谈自己的实施过程与反思。

【新课引入】

多媒体投影:扬子公司—烯烃厂—主打产品“乙烯”。

图片展示:琳琅满目的乙烯产品。

投影资料:据专家测算,乙烯对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是1∶5以上,乙烯超长的产业链,渗透到纺织、服装、汽车、电子、建材、塑料、化工等多个行业。

结果与反思:我校位于南京市大厂区,扬子公司是我区四个特大型企业之一,不少学生就是扬子公司职工的后代,他们对父母所在的单位及单位所出的产品(身边的化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再加上乙烯用途如此之广,与自己的生活(“穿”、“用”等)关系如此之密切,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如此之大,学生的好奇心又转化为认知兴趣,想一探究竟的愿望极其强烈。三张幻灯极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在课程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题展示】乙烯

背景图片展示:扬子公司烯烃厂概貌。

【内容之一】乙烯的工业制法

师:(板书:一、乙烯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如何制得乙烯呢?所用的原料是什么呢?从扬子公司的全名可以找到答案。扬子公司的全名叫什么?

生一:不知道。

生二:不知道。

师:有谁知道吗?

(全班没有一个同学知道)

师:你们今后要多关心身边的化学知识哟!扬子公司的全名叫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在工业上乙烯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看P66节的标题)本节课学习来自石油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师:那么怎样从石油中获取乙烯呢?

多媒体投影:石油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多种烷烃的混合物)……

师:利用石蜡油进行分解就能得到乙烯。

(板书:石油分馏所得的石蜡油进行分解)

怎样使石蜡油分解呢?

生:看课本P67图3-7

多媒体投影:石蜡油分解,并将所产生气体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实验录像。

师:两种有色溶液均褪色,这都是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乙烯等气体导致的。乙烯为什么能使这两种溶液褪色呢?这得从乙烯的组成与结构说起。

结果与反思:传统的问题式教学将学生引入乙烯的来源、制法,在学生不断地遇到困惑又不断地解决了困惑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的快乐。简洁的板书则将乙烯的工业制法一语道破。石蜡油的分解实验由于时间等原因,采用播放视频,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内容之二】乙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师:(板书:乙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师:乙烯分子可以看作是从乙烷的两个碳原子上各去掉一个氢原子而得,因此乙烯的分子式是怎样的?结构式呢?

生:书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

师:(评讲)(展示乙烯的分子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乙烯是个平面型分子,键与键之间的夹角约为120°。

生:依据乙烯的结构式写出结构简式与电子式。

师: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不能省去(用红笔突出),它对乙烯的化学性质起决定性的作用。乙烯碳碳双键中的一根容易断裂,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结果与反思:乙烯的分子式等如果直接用投影一打,视觉上是能给人以美感,但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因此我采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上黑板逐一写出,再加上适当的引导、讲解与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来,学起来顺畅而轻松。乙烯的空间结构则通过模型的展示、翻转,学生对乙烯结构的认识非常清楚,模型比多媒体三维动画更直接,因此教学效果也更理想。

【内容之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师:(板书:乙烯的化学性质)

师:从前面的视频中大家看到,石蜡油分解所得到的乙烯等气体通入溴水中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

(动画演示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历程)

师:(板书同时再讲解

CH2=CH2+Br—Br→CH2—CH2)

| |

BrBr

师:由于1,2-二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所以我们刚才看到视频中将乙烯通入溴水中一段时间后,溴水褪色了。

师:像乙烯这样,分子里不饱和的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师:(板书:加成反应)

生:依据加成反应的原理,写出乙烯分别与H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乙烯与H2加成后得到了乙烷,乙烯与乙烷的分子空间构型相似吗?

生:两者分子空间构型有很大区别,乙烯为平面型,而乙烷为立体结构。

师:乙烯与H2O发生加成反应后得到的产物叫什么?

生:乙醇。

师:这一反应是工业上用乙烯水化法制乙醇的原理。

师:通过前面的视频我们还看到,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是因为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被乙烯还原成无色物质了,而乙烯则被高锰酸钾氧化了。

师:(板书:氧化反应)

师:乙烯含有碳、氢元素,当然能燃烧,燃烧也属于氧化反应。

师:(点燃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乙烯)

生:观察实验后说出燃烧现象,将乙烯的燃烧现象与甲烷作比较,并从两者组成上找原因,最后得出规律。

结果与反思:加成反应是乙烯的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同时也是加聚反应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反应的原理,而对这一反应原理的理解,有些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通过动画,生动形象地将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表现了出来,对学生理解加成反应有很大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写出乙烯与H2加成的反应方程式,与H2O的加成,由于H2O的结构较H2复杂,学生不知其怎么断键,后来经过提示,学生也能较顺利地写出方程式。大多数学生并能注意到-OH用氧原子与碳原子相连,可见学生确实已经理解了反应原理。通过播放动画,很好地化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乙烯较易在实验室中制得,且点燃时全班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现象,故舍弃视频资料,直接演示,事实说明实验本身比视频更有吸引力与震撼力。在学生兴奋之时,让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使他们回到理性的世界,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内容之四】乙烯的物理性质

师:通过前面的实验以及你的知识积累,你知道乙烯哪些方面的物理性质?

生:乙烯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师:收集乙烯气体用什么方法?

生:只能用排水集气法。

【内容之五】乙烯的用途

生:(阅读P58~P59以及P61相关内容)

师:为什么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而不用溴水呢?

生:溴水有毒。

师:回家后大家对P60的“实践活动”亲自实践一下。

结果与反思:教材当中对乙烯的用途和重要性有详尽的介绍,且知识本身难度并不大,让学生自己看书,老师稍加解释与提醒,学生并不难掌握。

【反馈练习】

投影:(略)

结果与反思:巩固练习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俗话说,要“趁热打铁”,在每节课的后5分钟左右,将通过精心挑选、设计的练习投影出来,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可减少知识的遗忘,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好处,同时也对下节课的设计提供了某些方面的依据。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觉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多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其中,对于教学手段如何选择,我有以下想法:(1)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运用计算机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呈现后就不再留下痕迹,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2)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如果学校实验室用品齐备,实验时间也不长,则应老师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演示实验比视频更具有直观性和现场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生自己实验,则能暴露操作的不当,从而得以及时纠错。有些实验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才能获得,也许老师讲很多遍学生也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一做实验没费什么劲就明白了,教学效率自然不就高了。而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真正得以提高。(3)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在以下几种情形中使用:①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小短片、文本资料等创设问题情境;②对于一些抽象的、微观的变化,使用动画等,可大大降低难度;③把课堂所需影像资料、例题、练习等采集进计算机,进行适当的编辑,把影像图文呈现在屏幕上,节省在不同教具间切换和板书的时间,加大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4)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课件要简洁明了,不要将课本上有的文本内容大段大段地录入课件,也不要在一张幻灯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蝇头小字,以及不要将相似内容的信息重复出现。②不要盲目追求美感和吸引力。一些小动画或图像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干,但是很引人注目,如果出现在课件中,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非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再如,有的老师喜欢在设置幻灯片播放时加入声音,我觉得效果一般来说很不好,插入的声音与课堂气氛很不协调,学生的心情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如果要强调或凸显什么,可以用字的放大、闪烁等来实现。③使用多媒体要适度而不要滥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当只用一般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时,就不必非得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要因“材”(教材)制宜,灵活处理,不要将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地滥用。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4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与传统音乐教学手段的比较与研究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与传统音乐教学手段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声乐、钢琴、和声学、配嚣法、乐器法、视唱练耳教学等课程.通过比较研究倡导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普及和发展,实现音乐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

作 者:苏艳丽 郑颖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音乐系,河北,衡水,053000刊 名:大众文艺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字化音乐 传统音乐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5

摘要: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动力、开展深层次阅读、辅助合作探究等方面对现代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备受广大教师和师生的欢迎和喜爱,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和有效性。在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推进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学习材料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我们获取知识资料的最主要途径,但量少面窄,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整合,借助信息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获益匪浅,还可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一举两得。比如,我们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谈谈作者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分享预习成果,这样学生的视野就不再局限于文章内容本身,还会延伸到文章中暗藏的科学、历史、人文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这节课的时候,学生一看到文章标题就产生了诸多疑惑,比如“作者为什么用跨越”?“什么美丽可以持续如此长时间”?“为什么是美丽的?美丽在哪里”?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资料,尝试思考这些问题,然后等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动力,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动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工具,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最终沦落为知识的接收者,而缺乏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成为没有思想的机器。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方式方法着手,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学习活动。电子白板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尽情彰显文字魅力,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节课的时候,笔者没有和大多数教师一样让学生一味地阅读课文,因为这样不但枯燥乏味,打击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影像资料,主要让学生观赏桂林的山水风光,然后配合背景音乐,这样学生接触的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动听美妙的音乐和精彩纷呈的图片和视频,多种感官的刺激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深层阅读

语文教材选材广泛,其中有许多内容都和现代生活背景相距比较遥远,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且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学生学习时就会遇到困难。我们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这一类抗战题材的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抗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抗战的历史背景,从而深入战争情境中,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提高学习效率。经过之前的铺垫,学生可以结合从视频中获得的感受感受抗日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发情感共鸣。又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八国联军的电影视频,将八国联军侵华中犯下的罪恶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中国是如何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然后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大臣,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当权者,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又会做些什么?经过思考,有的同学回答道:“如果我是一名当权者就会和战士们一起捍卫祖国的主权,带领人们反抗,如果我是一名老百姓就会在国难当头时参军,奋勇杀敌,保卫国家的领土,誓死保护祖国领土,如果我是一名大臣,就会主张变法,觐见当权者誓死不降,捍卫祖国主权,想办法增强国力,翻身做国家的.主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还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活跃氛围,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不但能够促进知识的形成,而且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成功感受,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泛应用,师生之间多了许多交流互动的机会,形成了生机互动、师机生互动、师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立体式的交流互动,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的合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平台上进行答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同时借助其信息共享性开设“在线讨论”、“试题下载”等模块,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和有效建议放到这个平台上,和大家共享成果,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学习资料和信息,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及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作文教学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就要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作文情境,将听觉体验和视觉体验巧妙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全面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开展线上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所谓线上写作教学指的是在校园网上分别开设一到五年级的习作教学专栏,并设置“素材专区”、“优秀习作赏析”、“名人名言”、“写作方法指导”等不同版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习作空间,让学生更自主地参与习作学习活动,不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突破了写作障碍。此外,如果学生有比较好的写作资源,就可以通过校园网上传相关资料,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实现学习方法的共享,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通过网络互动,拓展评价途径。在传统写作评价中,教师一般采用教师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先给学生打分,然后给出几句评语;或者选出一两篇优秀的作文在全班内展示。这样的评价方式费时费力,而且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丰富习作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拓展评价途径,实现多向互动,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将习作上传到校园网的习作展示专区,这样不但教师和同学都能看到,家长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学生的作文。而且可以在评论专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将传统的单向评价交流转变为多向互动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期盼别人阅读自己的作文,并给学生留下宝贵的意见,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总之,新课改以来,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和活力,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活,给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面对当前教学形势,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探讨,不断寻找更完美的教学方案,使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爱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今日科苑,(18):120.

[2]董秀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J].小学时代,(08):90-92.

[3]曹晓春.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科技致富向导,(30):126.

[4]许小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0(10):89-90.

常见的教学手段是怎样的? 篇6

复式教学

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纪或班级的活动。

适用:学生少、教师少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是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

不足: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时间少;相互干扰多;教师工作量繁重。

现场教学

定义:是任课教师、现场有关人员或二者协同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上课,上课时限可长可短。

意义:加强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改变信息性质,帮助消化、巩固和系统化知 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种.种因素制约,使用有限;学生只能了解现实的局部情况或局部过程。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

对于教学手段的评价

一,丰富性。老师讲课内容的丰富与否,时间的安排合理不合理。

二,情趣性。老师授课的过程是不是特别有情趣,会不会更吸引学生的听讲等。

三,方法性。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了哪些授课的方式,这些授课方式的利弊分析。

四,针对性。看老师教学方法有没有针对性,例如,知识点的针对,学生掌握过程的针对。

五,互动性。互动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好与坏,都要看老师授课方式中与同学的互动,如果活跃,证明学生喜欢这种方式,如果死气沉沉,学生掌握起来就相对难一些。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7

1. 网络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

包括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 其多种形式呈现的学习资源, 是常规媒体 (如书本等) 所不能比拟的。这样一来,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结合就比较容易成为常规, 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讨论, 同学们的意见

可以比较快地反映出来 (而非一个接一个的线性反映) ;看别人的发言, 可以是快速的浏览, 可以是有选择的阅读, 也可以对某个意见重点细读。同时, 这种交流既可在课堂进行, 也可以各自在家里进行, 另外, 进行实践活动研究离不开与外界的互动交流, 但出外采访往往会受时间、空间等较大制约, 如果相隔千里, 更难以进行。有了互联网, 这种实践交流活动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3. 电脑及网络上提供了大量多媒体设计创作工

具, 如Photoshop、Frontpage、Flash、Premiere等, 为学生展现个性与创意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同时, 电脑网络也成为了学生展示学习研究成果的天地。

另外, 电脑能更好地进行情景创设, 有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利用电脑,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 创设有助于唤起学生感受和想像的情景, 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甚至感同身受, 特别是对那些经历不丰富的学生, 更能帮助他们感悟学习内容, 从而激发起探索的冲动和热情。

这样充满探究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成绩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并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二、现代教学手段引发语文课程实施层面的五大“质变”

1. 教学环境的转变

教学环境包括教师以“教”为主的环境和学生以“学”为主的环境。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 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场所”, 还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 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 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 教学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

2. 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下, 以“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由原来的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 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环境中,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 而是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 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从而, 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动态地生成与转化, 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4. 教学媒体的转变

教学媒体不再只是传递教学内容的载体, 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现代教学媒体不仅可以增进学习效果, 扩充学习资源, 还可以增进学习的互动、协作, 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远非传统教学媒体所能比拟。

5. 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主宰、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被看作是待点燃的火把, 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教师互动、交往, 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累丰富的知识,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8

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则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有计划的教学,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及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研究和分析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

1.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参差不齐

我校学生中,没有电脑的家庭很多,也有些家里有电脑,但是家长害怕孩子缺乏自我约束而严禁使用,因此多数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比较差,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懵懵懂懂,既不知道计算机能够帮助我们做什么,也不知道出了故障,会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常常有学生面对电脑屏幕上的错误提示茫然无措。

不可否认,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其实普遍较高,但兴趣只是在于网上聊天、游戏好玩,不懂得设计网页、制作图形图像等技术,面对互联网只会查找偶像明星的照片和网络游戏攻略等,却不知道利用Internet可以搜索到文化课程中的问题答案。

2.信息技术教学对课堂纪律的控制难度较大和评判标准难界定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因此容易发生各种偶发性的干扰事件,比如正式上课过程中,计算机或投影仪不听使唤了,有些调皮的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兴奋时在课堂发出很大的声音,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又使得学校领导及其他文化课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评判和反应不一,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安静就是课堂纪律不好。

二、信息技术教师应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最近,我参加过本市信息技术优质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教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教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各学科课本(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各种图形,如物理学科中的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只讲计算机单纯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观念,加强对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合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针对课堂中的问题,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但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很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学一点儿东西。协作学习就是指通过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信息技术学科责无旁贷,应当担当起这个重任。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9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没有细致、准确的观察,学生就不能把话说清楚、把作文写具体,因此指导学生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尽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但由于受时间、地点、观察能力等诺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观察往往不能进行得十分细致、深人,以致学生对事物仍然会缺少足够的了解,写起文章或条理不清,或内容空洞。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完全可以解决这些不足。它不仅能打破时间的界限、地域的阻隔,将事物展现于学生面前,而且能使该事物反复出现,以加深学生对它的印象。例如,指导观察校园秋天的银杏树,我们用摄像机把银杏树摄录下来,然后在屏幕上播放:先采用远镜头让学生观察整体,再用分镜头看它的干、枝、叶,指导学生掌握先总后分的观察方法,尔后进行叶的特写,让学生观察叶的颜色、形状,最后播放树的静态与在风中摇曳时的动态,指导观察银杏树在静态与动态时的不同情景。这样,学生观察有序细致,写起来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二、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写作思路。

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不乏鲜活感人的习作材料,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只是汲及时记下面轻易地放走了。待到要用时,印象淡忘了,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是,少年儿童记亿的火花是最易被点燃的,这时,如有类似的事情在眼前展现,那么就会激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发掘出写作的题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摄录一些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及学校开展的各项课内外活动,自制成电视录像节目。作文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音像资料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起学生对相似活动、相关内容的回亿,从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我们也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虚拟实景功能,为数学提供一个令学生感到完全真实的环境,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如同身临其境,如在商店购物与营业员交谈,充当公司经理与客户洽谈生意等等。这样,尽管环境是虚报的,但学生得到了真实的体验,习作内容也就充实面真实了。

另外,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也不失为拓展写作思路曲一个很好的途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便利的查询途径,在这里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我们所想查阅的一切资料。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写作辽菊花》一文时,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六种名菊品种,但只是六幅图片、六个名称而已,其花瓣、花型的特点介绍一无所有,要学生仅仅根据那并不十分清晰的图片来写介绍,显然是勉为其难的。我们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带领学生上网查阅。网上这些名菊配有色彩艳丽的图片,翅各附有基本特点的介绍,学生看后长了见识,加深了对菊花的了解,而且由于对写作对象的情况了解得详实,写作起来有根有据,介绍的`菊花品种各具特色,避免了千篇 一律的通病。

三、运用现优化教学手段,引导学会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在作文评改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快节奏,提高评改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把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分以下三步进行:

1.选出范例,学会修改。首先在学生作文稿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复印到投影片上,或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在屏幕上,然后弓I导学生分三步修改:①以读带改。先读全文,修改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及用错的词和不通的句子。②以想带改。结合本次习作要求,默读全篇,考虑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叙述是否有序,过渡是否自然等,发现不妥,反复修改。③朗读定稿。出声朗读,不顾口的随读随改,改到琅琅上口为止。最后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就立意、题材、结构、词句、表达等方面进行示范评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2.参照范例,自改互改。通过集体评改,学生对本次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能从范例中取长补短,对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时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步骤自己修改,而后同桌互改。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智慧,又使他们在自改互改作文中逐步摸到了修改作文的门道。

3.只批不改,批后再改。经集体评改和自我评改后誊到作文本上的学生作文,教师一般只批不改,或以问代批,让学生受到启发后,再次进行修改。教师根据学生再次修改后的作文酌情打分。最后,播放录制好的同题优秀作文,让学生比较对照,以加深对本次作文训练目标和训练要求的理解。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1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农村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笔者就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全方位、高层次、多种形式地集色彩、动画、动听的音乐、诙谐的语言等于一体的画面引入新课,给学生以优美、清新的认识。同时,在这种愉快、和谐、活泼、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既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自然不自然地把精力转移到这一节课中来,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视听、思考、操作的尝试和创造的过程,而我们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会变得更加融洽、和谐。一个简单的画面,一段简短的音乐——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的轻松乐趣,同样也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课堂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平移、翻转、重合、旋转、拉伸等,使图形在屏幕上产生色彩鲜明、直观可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多媒体的投影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可快可慢、可长可短,有利于学生观看、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抽象建构起来的`一门自然学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的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而其他的都是客体或载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使得抽象的数学更为具体、形象了,较为突出的是计算机能进行各种动态的演示,弥补了我们传统教学中直观和动感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在课堂中现场利用集合画板制作并演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首先,我作了两个圆(一个半径大的,一个半径小的),其次是显示两个圆的半径及两个圆半径的和、差、两圆的圆心距。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圆时观察所有数据的关系及两圆的位置,这样,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样,我们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对于y=ax2、y=ax2+k、y=a(x+h)2+k之间的关系,单凭作图既费功夫准确性又差,因而学生很难搞清楚。对于这个问题,假设也利用几何画板画函数图像,现代手段的优点就突出来了。这样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和观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再如我们在学习两直线平行与两直线相交的概念时,首先我利用几何画板先将两条直线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平移、旋转,要求学生观察两条直线交点的个数,然后固定两幅画面让学生分别给出平行与相交的定义,自然学生也就能对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和认识,解决了数学概念抽象的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标志就是体现在认识活动的主动参与。在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发生联系和作用,形成一个“搞”数学而不是“学”数学的氛围和情境。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操作:在平面内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每一条边作一个正方形,并且每个正方形的颜色不同。再把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显示出来,并把以直角边为边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作和。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顶点时,正方形及边发生了变化,面积数据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开拓。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需要更新课件观念,认清课件与课的有机结合

正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有的人轰轰烈烈地搞多媒体教学,却没有取得预料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的一个误区。他们把课件制作成了“流水账”、“百科全书”、“时尚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忽略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准备和实施的根本依据,教学目的一经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就要为达到的“目的”而服务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做好课件的选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是否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2.课件的制作是否费时费力。

3.课件的操作性是否灵活。

4.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课件的制作是一个片段还是整堂课。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11

1 根据认知规律,坚持适时原则

作为专业基础,必须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做铺垫,即使有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的应用必须把握 “适时”原则。

在讲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为投影中心,让学生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如果开始就用挂图、录像,不论放出多动感的镜头,都达不到上述效果。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未建立,可利用教室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地面作为H面,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模型托在手上,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模型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进一步研究投影特性。为使学生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进行观察,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书(作三投影面体系),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放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方法,能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认知规律,坚持适时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媒体,能改善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 根据学生水平,坚持适度原则

坚持“适度”原则,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做过试验,对“螺纹紧固件”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学生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吃力,课堂沉闷,部分学生不清楚3种紧固件是怎样连接的,效果不理想。因为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其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但是有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因为完全依赖多媒体,学生可望不可及,而且长时间看屏幕,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从中了解视图画法,形成连接图。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画法。根据学生水平,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 根据学科特点,坚持适当原则

“适当”,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图像与实物组合的方式。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模型的组合部分,可运用CAI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有线,哪儿无线?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恰当地运用CAI分析组合体,教者成为CAI课件制作者和操纵者,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淡化直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12

复述历史课文,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看课本,把课文中历史事件的主要过程 ,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历史上某种事物的主要状况,以及有关的朝代、年月、地点、人物等简要地述说一遍 。这种复述并不是背诵课文,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和概括,用自己的话像讲故事一样地 讲出来。

由于复述课文需要较多的时间,所以不必要求学生复述全篇课文。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指定课 文中要求掌握或记住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例如《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这篇课文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主要是介绍圆明园的概况、规模及园中收藏的无价之宝;第二部分(第四、五自 然段)着重描写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罪恶活动;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现状及教育意义。其 中第二部分写出了帝国主义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反映旧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历史,是课文的重点。让学 生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可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不忘屈辱,奋发图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求学生能把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就行了。

有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喜欢穿插一些从课外见闻中得来的历史故事情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 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必须帮助学生弄清这是否是史实,而且所穿插的内容要紧扣 课文,防止扯得太多太远。

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要在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中慢慢形成。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1.复述要在学生熟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教师的讲授,在学生对课文初步理解之后,让学生反 复熟读课文,再提出复述课文的任务和要求。第一次读可慢一些,重在分析和理解课文。可要求学生把课文分 成几个意义段,编出提纲,并找出重点词、句或形象作为记忆依据。第二次可读得快些,以便更好地记住。第 三次读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可一边尝试复述,一边对照原文检查错误或遗漏。通过这样三次朗读,学生在复述 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

2.从帮到放,逐步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学生刚开始复述课文,往往不能顺利进行:或者抓不住要点 ,或者东一句,西一句,意思不全面,不连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复述的要领,在熟读课文之后,教师要引导 学生讨论哪些东西一定要讲出来,哪些地方要详讲,哪些地方可略讲,按怎样的顺序讲,并做些必要的示范。

在复述的过程中,为了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复述得以顺利进行,教师一般可采用下面一些方法进行启发:

①编制复述提纲。在指导学生复述的初始阶段,教师可拟出详细的复述提纲,让学生对照提纲复述。到学 生较为熟练之后,就让学生自己编写提纲。

②按教师板书提供的词语复述。如要求学生复述商朝时奴隶主是怎样对待奴隶的内容时,可根据教师板书 时内容复述:

白天:种田 做工

夜晚:土牢 木枷

奴隶主活着:伺候

奴隶主死后:陪葬

残酷的刑罚:走铜柱

③看挂图复述。例如可以让学生看着“北京人”的挂图,说说北京人长得和现代人有什么不同;根据历代 长城示意图,说出秦、汉、明等朝代修筑长城的规模、起讫地点、长城上几大险关的位置和名称。

④做填空题式的复述。例如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可做如下填空式引导:

1937年春以后,____不断在华北挑起事端。又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举行____。这一年__月_ _日晚,日军借故____。中国守军____。结果____。这就是____事变,也称____事变。 从此以后中国革命进入____时期。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启发引导,在学生逐步掌握了复述课文的方法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选择词语,对课文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内容。

3.激发兴趣,长期坚持。复述历史课文要长期坚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来抓,抓出实效来 。学生都崇尚能说会道的人,一个学生能有声有色地复述课文,必然会受到大家的敬佩,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 个激励。对每个学生的复述,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看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声音是否宏亮,语言是否准确 生动,指出优点,肯定长处。学生有了成就感,他们的兴趣也就来了。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是什么? 篇13

内容摘要: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

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件,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高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高潮,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首先,不要过分热衷于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在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

其次,在教学过程重要适时取舍。比如《安塞腰鼓》一课,为了使同学们把握感情基调,我想通过听录音以来解决。结果,录音还没放完,大部分同学已经体会到文中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情感,并情不自禁的朗读起来。此时,我干脆关闭录音机。让学生充分表现,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文中的律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再次,随机应变,甘心“忍痛割爱”。只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课前准备的再好的媒体也应舍弃。讲授《核舟记》一文时,我准备先让学生根据内容自己动手画,然后展示有关制作核舟的课件。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位同学竟然画的惟妙惟肖,而且其他同学正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部分同学也积极模仿,我决定忍痛割爱,将课件收了起来,并及时鼓励同学在此技术基础上有所创新。此时,全班同学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已然很好,我又何必罗嗦,更何况按计划进行或许还会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呢?

总之,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应努力做到三忌、三要,即:忌滥用、强行用、准备好的统统用;要会用、妙用和活用。

上一篇:统筹城乡就业 改善农民工状况下一篇:家长勉励孩子的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