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2024-10-22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用12篇)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1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具,但它也有适应性和局限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便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设置疑难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激发出来。比如,教学“平均分”时,我把带领同学们春游租船的情境用画面展现出来,画面中出现“每条船限乘4人”,创设一个要租多少条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如,教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时,我把主题图利用多媒体展现四个情境:看木偶戏(包括正在看戏的和准备来看戏的)、跷跷板乐园(包括正在玩和准备来玩的)、玩沙包(包括正在玩的和准备来玩的)、买面包等这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面包房还剩多少个面包?”等等。生动的画面设置出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 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说,联系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桥梁是教育媒体,而教材是教育的主要媒体。而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重视儿童的兴趣、特点,但这些信息资源编入教材中,只能以静态的画面呈现,特别是有些学习内容,只观察静态画面,不利于学生们发现问题,弄清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采用化静为动策略,不仅能活现教材内容,而且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应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地演示了角的形成过程。先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红色圆点,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两条蓝色射线,再闪烁圆点和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此时学生不仅感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在大脑中建立起正确的“角”的表象,为角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达清楚。而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角的概念后,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屏幕中出示了角的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也不一的一些角,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角进行比较。在电脑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 多媒体不可替代学生的直接感知。

小学生学习数学很大程度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多靠亲自动手实践来实现。所以,学习活动中,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的支持,如果没有丰富的感知材料的支持,清晰完整的表象无法建立。例如:“千克和克的认识”的教学,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它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比,没能那么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教学中就需要学生通过实物大量感知1千克、1克的物体重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比一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到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获得1千克和1克的表象,不能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学生的直接感知、体验。但这节课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中,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设计有趣、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带有娱乐性的练习中轻松巩固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 多媒体不可替代学生的动手操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尽管多媒体功能强大,但它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思维。要明白,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主体仍然是学生。该由学生学具操作就能更好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能用机器取而代之。例如:教学“倍”的概念时,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表象。操作时,每人拿出8根小棒,分两行摆(不加任何限制),结果学生有4种摆法,如下图: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每一种摆法,学生通过比较和学具操作的直观感知,很快建立起“倍”的概念。为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以后能灵活运用,我反复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摆图形,“第一行摆三个三角形,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5倍”,在这次操作活动中,部分学生发现第二行的三角形比第一行多4倍,这一“创造性”的发现不仅表现出这些学生有丰富的联想力,也表明学具操作为学生走向创新提供了机会。虽然此知识点的教学用课件来演示,学生也能理解、掌握,但形成“倍”的表象并不是那么深刻、鲜明,在以后运用时就会缺乏灵活性。因此,教学时,在时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用学具操作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当然,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只有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2

贵溪市冶炼厂小学:吴淑辉

摘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最后一点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的特性为学生 “做数学”“用数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保障。利用信息技术

一、能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三、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能进行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保证全员参与。

五、能增加教学密度,形成学习能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自主探索做数学用数学

21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迅捷地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控,能够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够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工具。要改变目前教师“说数学”、学生“听数学”的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那么,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 “做数学”“用数学”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障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就是人机的交互性,结合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特别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子、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刚一出现时,立刻就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就连一些平时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激烈而有趣的比赛结束后,小猴子获得了冠军。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学习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接下来就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纸片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针对同学们的发现,计算机以鲜艳的色彩和动画效果,一一给予了验证。最后,屏幕上再次出现车轮及轴心转动时留下的轨迹,结合画面,学生借助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了课始引发的重要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可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过去强调刺激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转向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感官进行的,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著名心理实验,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它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迁移。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提供全面、清楚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主动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前题。为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提供哪些材料,促成知识的迁移,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必要的条件。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

2、利用信息技术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

例如,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图示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艰险时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传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这样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识性误差。

三、利用信息技术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应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例如,教学《两位加两位进位加法》可以这样安排:

1、利用课件出示生活场景,文具商店里,同学们正在购买文具。

2、创设情境:学校正在举行“献爱心”活动,每个同学要买两样文具给灾区的小朋友。

3、请学生自己挑选两样文具,并计算出需要多少钱。

4、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学生汇报算式及结果,并找出哪些是没学过的。在小组内探索、交流、思考后,提出了计算方案及想法,这时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或是还有什么问题及发现,大家共同研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能进行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保证全员参与。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基本保持不变。数学学习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例如,采用基于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操作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按帮助按纽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五、运用信息技术能增加教学密度,形成学习能力。

适时适当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更可以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结构的内部链接,最有效的和最大限度地把间接经验(或说知识)转化成直接经验,通过媒体和多种提示性信号,在任何时间能够在学生思维中进行最简洁的提取和再现。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职高

前言

在职高院校的各项教学任务中,英语教学无疑是最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职高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在教学侧重点和师资力量方面有很大不同,在职高学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就导致了英语教学效率低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职高院校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多媒体课堂、网络化课堂和打造个性英语课堂,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使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是围绕着教师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练习等达到传输知识的目的,教学手段极为单一,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性较低;而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对创设语言环境、活跃学习氛围以及开展分层式教学都极为有利。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便于师生交流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也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和顺畅。英语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如果只是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英语的学习,则效果不明显,而且对所有学生同等对待、“大锅烩”式的教学既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基础差的学生英语基础的夯实,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很多学校都将英语教学立足于“分层式教学法”。然而如果没有师生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就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给师生交流带来了便利,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英语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流的方式进行模仿式发音练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相关测试,教师也可通过计算机查询学生在英语科目上的各项指标情况。另外,通过BBS以及各种即时聊天工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从而使学习气氛更加融洽。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效的学习是与兴趣无法分开的。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主要是由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尤其是涉及语法课和记单词等更是如此,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节奏缓慢。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将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影片等多种方式呈现在课堂上,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英语教学的中心,将以往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听、说、看等多感官的作用,有利于同时开发学生的左右脑,使思维变得活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对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提倡的,在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信息资源并将其作为课本知识的扩展,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职高英语第一册Unit 3 School Life中,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American high school life”,教师通过搜集网络资源,并借助于PowerPoint课件和影片等向学生展示美国高中生活,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美国高中生活与我国有何不同?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表达方式上区别何在?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问题,对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表扬。

五、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看似削弱了教师的作用,但实际上教师要想充当好英语教学主导这一角色,前提是自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包括对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教学软件的掌握以及对信息资源优劣的有效甄别和选择。因此教师要想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就要求其综合素质必须与时俱进,这有利于促进当前职高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4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头等大事,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说教式教学, 不但教学手段单一, 而且完全是教师一个人在自演自说, 教学枯燥无味, 很难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 相反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与枯燥感。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集中了各种教学具、投影、录像、音频、视频等资料, 变单一的输出为多种形式的直观立体再现, 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新颖活泼, 能够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带给学生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冲击, 这样更加新颖有趣, 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快乐参与、主动构建。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程度, 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重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而难点则是基于学生现状, 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不管是重点还是难点, 仅仅依靠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或是阅读教材都是难以理解的, 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 而根本没有理解, 无法运用, 无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直是传统教学的最大“瓶颈”, 是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 直观、形象而动态地呈现知识, 利用自身的特殊效果来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引向教学重难点。尤其对于一些难点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优势, 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 化无形为有形、化微观为宏观, 将文字描述的知识点变成活的物体与场景, 这样更能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的知识间搭建桥梁, 缩短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距离, 加强学生的理解, 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

传统教学中以语言描述、黑板板书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费时费力, 教师教学负担沉重, 但整个课堂教学密度与课堂容量非常小,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知识的互动呢?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输出方式的多元化, 正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的重要手段。

首先, 教师可以提前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存储于电脑, 课上只要进行相应的操作, 就可以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 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 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从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来传递信息。

其次, 表现手段多元, 扩大信息输出量。现代信息技术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来传递信息, 这使得信息的种类更为多元, 内容更为丰富。1.图片。众所周知, 图形不是语言, 但是却比语言更加直观、更加形象,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包含着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甚至可以传递许多语言所不能表达与描述的信息。2.动画。动画将图片与文字结合在一起, 并能够利用图形的缩放、移动、颜色的渐变等一些特殊效果来集中展现, 更加生动, 富有动态感。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动画等来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 这正是增大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的重要手段。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生产生活的生命学科, 其内容广泛, 跨越度大, 小到细胞大到生物全部都是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 可以说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生命研究。这决定了我们的生物教学不能只是就教材讲教材, 而是要践行新课改所倡导的大教学观, 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无限的生命空间。生物学科既然是研究生命运动的, 其传递信息的方式就不仅是文字以及插图, 还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 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与表现效果, 可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 开发出以教材为中心的多种资源的整合, 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让我们的生物教学与社会接轨, 与世界同步。如我们可以将当今全世界人类所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话题以图文声像地形式引入课题, 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生物知识, 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学科与人类息息相关。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全面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是客观事实。在传统教学中这是教学的最大问题, 但是在现代教学中这却正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 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 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信息量大, 处理速度快, 可以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与难易程度, 更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之中, 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展现学生不同的学习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基础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展开自主学习, 使得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展现学科魅力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5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依靠计算机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生的发展力量,为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其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教学;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是主要是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了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以计算机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工具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教学平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依靠计算机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发展,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生的发展力量,为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理论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与一般的教育技术相对比的,现代教育技术更注重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关联的课题,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关于现代化科学方法的研发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以及方法等为基础,以系统的观点进行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育媒体以及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其一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强调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人需求,努力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计算机教学是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培养与教学,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在讲台上对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也只是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而教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实践能力作指导,则在理解上就会有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势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将信息组合成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计算机教学模式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教学理念,可以扩大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的与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中心的转移,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占据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计算机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积极性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就是教师,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并且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由教师的个人知识技能所决定,因此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降低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主要的优势就是运用了计算机与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教学模式为下:演播式教学演播式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进行计算机演播教学。借助投影仪的设备将与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的途径传达给学生,教师则通过语言的传递,教学内容则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传递,来丰富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这种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演播式的教学方式,在丰富的信息传递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格外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就是必须要具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每个学生一台电脑,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控制所有的计算机,通过对学生的计算机的.控制,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与学习。然后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巩固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电脑进行文件的传输、学习任务的设置。教师还可以设置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流合作,对于教学中难点与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来了解,然后进行加固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计算机,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虚拟实验室的模拟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模拟实验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还可以将计算机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理念与内容,通过建立模拟的实验室,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计算机建立的模拟实验室,还可以突时间、地点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学校也可以为此节约对现实的实验室的维护与建设的成本。

4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6

【关键词】图书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 优势 应用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多行业在经营管理当中为了实现更加理想的管理成效,纷纷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本行业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由于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内容繁杂、涉及元素众多的特点,使得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了必然趋势。对于图书管理的工作程序与管理对象,都需要结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为图书借阅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图书管理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往往被人们看作是提供资料与查詢服务的服务部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很多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纷纷出现,在给人们提供传统的书籍类资料的同时也开始提供很多多媒体信息资料,借助网络,人们还可以实现信息查询的跨馆与跨区域查询,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作为一种虚拟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混杂传递的现象,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整理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了网络信息资源更加科学、规范、易操作,使得图书管理服务更为人性化,进一步提升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手工来完成,给图书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使得管理工作极具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信息化管理使得人力与物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节约,图书馆管理人员只需要编制好程序,便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各项工作,使图书管理工作实现了高效率与高质量。

(四)转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管理员们仅仅只是负责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管理工作,对图书进行归类、整理,记录好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情况,并对图书的保存状况做好定期的检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下,馆藏图书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读者的需求,这就促进了图书管理人员的身份朝着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转变,使得图书管理员需要利用多样化途径、灵活化方式和多元化的工作模式来主动给读者进行信息的提供。

二、图书管理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后,如何实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目前主要的应用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

信息设备的配置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的必要保障。要想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水平,必须在保证计算机和多媒体等一系列硬件配套设备完善的基础上来促进软件设备的更新,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信息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的硬件配套设施都还比较滞后,存在着硬件和开发商运用的软件相互不匹配的问题,阻碍了信息化服务功能的发挥,对此,图书馆应当设立起专项资金来为硬件设施的改善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还需建立起完善的设备使用、维护体制,保证相关设备的良好运行,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有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提供网络远程服务

信息共享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冲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时,我们应当通过给不同用户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远程服务来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不同的读者对于图书管理的差异化需求。并且可以利用各种网络终端技术和各个区域的读者建立联系,给读者提供信息的咨询、搜索等相关服务,使图书管理当中的远程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

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在现象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实现了人工作业到智能化管理的巨大飞跃,给以往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诸多难题带来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这就需要图书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进行观念的更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以及综合素养。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以促进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

三、总结

作为每个学校的重要学校补充资源,图书资源也是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学生阅读量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一纸质资源已经转变成了纸质、电子图书互相结合的图书资源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贝.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1:82-83.

[2]李政军.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与应用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112.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7

笔者作为一名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年的实践者, 深刻体会到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优势有以下六方面:

1. 创设了多维化立体式的英语交际环境, 丰富了教学信息, 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刺激反应是语言学习必备的条件之一。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的超文本技术和超媒体系统可以将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组成一体化的图文音像并茂的电子教材, 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立体式地展现在屏幕上, 形成对学习者的各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记忆的角度看, 人们对动画的记忆最强, 图片次之, 文字最弱。因此, 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影俱全的功能, 能将静止的图片设计成色彩明快、形象活泼、动作有趣、声音优美的动画,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另外, 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网状结构, 符合人类认知的联想记忆规律, 使学习者在认识过程中思路清楚, 记忆深刻, 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色彩、形象、动作、声音等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本能兴趣的东西。皮亚杰认为, 个体对受刺激做出的反应是由于内部心理过程 (态度, 需要, 兴趣以及原有知识结构) 与外部条件 (文字材料, 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两方面相互作用, 通过建构方式达到更好反应。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将文字, 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同步输出, 增强了动态模拟和人机对话双向交流功能, 并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立体式的接近真实的情境中, 积极参与互动的课堂活动, 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完成意义建构的同时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同时突出了教学个性化

Dickinson (1995) , Warschauer, Turbee&Robert (1996) 通过研究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提升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率。机助教学的模式不强求统一的学习进度、同样的学习内容、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固定的教学时间, 给学习者充分的自主学习余地, 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兴趣、学习习惯等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任务、进度和方式, 与自主学习的要求相吻合。Paramskas (1999) 认为, 在机助教学模式下, 学习者可根据各自英语程度的需要, 制定学习计划, 决定自己投入的时间、完成的学习量及内容、采取的学习方式等, 并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确定哪些内容对自己更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 布置各自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做到针对性的自主学习。

4. 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

图式理论重视图式 (schemata) 作为一种认知构架在理解和交际中的作用, 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 给预测提供依据。众所周知, 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 它需要一定的图式作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 图式即背景知识, 其中文化因素是背景知识的重要方面。多媒体技术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 再加上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 它能将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因素形象化、具体化, 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

5. 节约了教学资源, 提高了教学效率

近年来, 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大学生人数增多,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量增加, 教学任务加重, 大学英语教师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在缓解英语师资紧缺、减少英语教师重复劳动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使大班授课辅导成为可能, 也因此能够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 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 可以帮助老师将大量的教学信息具体化、形象化传递给学生, 节省下了教师板书、擦黑板的时间, 教师能更加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学习效果。

6. 促使大学英语教师角色从“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师是讲授型的, 而在多媒体网络时代,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 除了具备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与技能外, 最主要的是必须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观察分析自己的教育行动、促成教学的反思, 最终完善自己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唯有如此, 外语教师才能跟上多媒体网络条件下外语教学的发展步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便利, 使我们的外语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设计出了全新的整体教学过程, 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 促使教学过程发生根本的变化, 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 促使大学英语教师角色从“传授型”向“学者型”转变, 形成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 对英语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普及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构建了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 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优势

参考文献

[1]Dickinson L.Autonomy and Motivations a Literature Review[J].1995

[2]Warschaure M, Turbee L&Roberts B.Computer Learning Networksand Student Empowerment[J].System, 1996

[3]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

[4]Paramskas D M.The Shape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A]

[5]娜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整合研究-对我国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J]2008 (1)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8

国际教育学界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有着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实践。著名教育学家尼斯克威尔在他的《快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 曾精辟的指出:“要想快速有效的学习任何东西, 你必须看它、听它、感觉它。”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证实, 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多媒体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 各种优势也必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多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地理教学需要大量图像资料, 否则将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很多老师为此在课外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相关的图片。Google Earth提供的图像资料大部分是地表的高清晰卫星照片。通过它, 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任何角落的三维地图, 甚至能清晰地看到路上行驶的汽车。教学所需要的任何关于地球表面的图片, 都可以通过Google Earth得到, 这为老师获取素材提供了一条捷径。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地形时, 三维图像让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一览无遗。学生在观察卫星图时还发现了我国西北部地表几乎全是黄色, 植被稀少, 这为讲授我国的三大气候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并且所有同学都为我国西北地区日益恶劣的环境变化感到深深地担忧, 更加认识到了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有效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层次清楚, 但是却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运用网络教室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比如我在“地球公转运动”这一节课中, 把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 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 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 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的三维动画。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抽象知识时, 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 检测掌握知识的情况,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试题来练习。这样, 在网络上参与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 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同教师探讨问题, 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

原来使用的地理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师操作为主, 学生观看为辅, 从而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而研究性课程的设置正是要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并开展以此背景为基础的各种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活动。所以, 研究性学习, 广义上就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 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教师把将要在课堂上授课的内容用3D, ATHORWARE等程序做成课件, 打包后储存在多媒体电脑中。上课时, 通过让学生观看各种颜色的地图、图片、引人入胜的动作、优雅的背景音乐, 使他们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消遣。课后, 老师可布置相关的作业, 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机制, 将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互动学习引入学校、家庭,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从广度往深度上发展, 在注意观察地理现象的同时, 认清现象的本质特征, 理解掌握它。这样让学生分辨出知识的主次关系, 去伪存真, 培养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9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兴趣, 使之“愿”学

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众多厂家所设网站发布的大量信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产品策略一章的新课导入环节中, 通过“你喜欢的产品品牌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的引入, 链接互联网上诸如“海尔”“长虹”“联想”“松下”“摩托罗拉”等著名公司网站, 有选择地对各站点上丰富多彩的产品介绍进行访问, 既满足了学生对各种热门品牌产品好奇的需要, 也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知识。接下来, 继续发问:“产品如何解释, 书上有吗?”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转移到书本上, 在阅读中努力理解“产品”的定义, 从而完成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认识, 建立起“产品”的初步概念。这时再一次发问:“产品与品牌之间有关联吗?”学生的注意力又被调动起来, 通过网站信息的联想及书本上产品的定义, 答案可以迅速得出, 即品牌是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课堂提问的一步步深入, 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被不断激发。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突破重点难点, 使之“易”学

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了解企业营销实例, 使深奥难懂的技术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常用对话, 让教材上枯燥的条条款款由生动的故事取而代之, 从而建构学生需要的认知平台。笔者在讲授市场细分理论时, 在光碟中精选了香港金利来公司成功细分市场的片断。借助光碟里播放的精彩镜头, 学生看到商场里金利来专柜上, 产品的精美和价格的昂贵, 看到顾客戴上金利来领带的满足与骄傲, 亦看到“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句人人皆知的广告词。学生通过该公司专攻男性服饰这一事实, 很快地建立起理解市场细分概念的平台。笔者又趁学生还希望多知道一些该公司历史的要求, 不失时机地描述创始人曾宪梓先生创业的故事。在精彩的故事讲述后, 系统归纳市场细分的知识要点, 学生对于专业术语的陌生感消失了, 对于市场细分作用的认识变得容易了, 对于课本上市场细分的标准与方法的掌握与理解显得轻而易举了。接下来, 再由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一些人机互动的练习题, 使他们在充满愉悦、和谐的教学情景中轻松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密切师生交往, 使之“会”学

当前, 技工学校的多数学生,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会学习”。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立足社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更需要与他人情感交流和学习上的点拨。

利用网络技术, 可创造一个教师和学生密切交往的通道, 加强师生交往, 满足学生信息交流、感情支持的心理需要。笔者在市场营销教学中,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互发电子邮件、网上QQ等方式, 与学生接触与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对于共性的、与教学紧密相连的问题, 我在课堂中及时解答;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 则采取回复邮件或课后谈心的方式来解决。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然而, 让学生学会分析确实很难。许多学生都问:“学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制订营销方案只分析微观环境是否就够了?环境因素那么多, 企业营销时从哪里下手呢?……”综合类似疑问, 笔者及时给学生回复了邮件:市场营销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其基本分析的框架是“己”与“彼”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与权衡。“己”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本企业产品的特点、优势及不足;本企业员工的特点与当前状况。“彼”的内容也有三方面, 竞争对手产品的特点、优势及劣势;本企业产品的目标顾客的特点;市场外部环境及特点,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及时的邮件回复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怀, 恰当的答复使学生的疑团云开雾散, 豁然开朗。学习的、思想的、生活的各类问题的探讨与交流, 使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越贴越近, “亲其师, 信其道”, 课堂学习的效率更高了, 伴随他们的是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学实践证明,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情景, 突破重点难点;可以提供师生交往最便捷的手段, 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有理由相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专业理论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前景一片光明。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实践, 探讨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市场营销教学的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1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氛围,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能够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与动态性, 将之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 可以说为我们的美术教学带来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 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美术教学的诸多问题, 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生动而活泼的教学氛围, 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探究,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优化了教学结构,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在积极而踊跃地参与, 真正地享受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 这正是优化美术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

1 营造愉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就如同食盐对于美食, 不仅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而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 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影响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而且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智力的发挥, 可见兴趣在整个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只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学才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 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中单一的输出方式, 而是将所要讲解的内容以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信息的种类与展现形式更为多样, 这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具动态感。这尤其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眼中所看到的不再是黑板白字, 不再是枯燥而静止的教材, 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动听的音乐、一段段精彩的视频, 这样的图文并茂、视听结合, 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内心那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时, 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 来为学生制作精彩的海底世界的视频。生动逼真的画面、斑斓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海底, 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 如此教学, 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使得教学氛围更加轻松生动, 这样使学生探究神秘海底世界的激情油然而生, 做到了“课伊始, 趣即生”, 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丰富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而美术理论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 如果只是采用机械而单一的讲解,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 这也一直是传统手段难以逾越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重难点部分, 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创设情境、再现情境等, 将那些抽象枯燥而深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事物与景象结合起来,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主动而积极地探索新知,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例如, 在学习《森林王国》这一课时,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 我制作了精美的动画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分别展示四季的森林以及大量的动物图片。这样的情境更能刺激学生, 将学生带入那美丽的森林王国。身处如此情境之中, 学生的思维活跃, 情感丰富, 此时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语言点拨, 更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 得到审美熏陶和情愫滋润, 此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自然也得以突破, 从而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 这样能为学生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展现学生作品, 升华学生认知水平

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是学习的终结, 而是新的起点与升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的单向评价, 开创了评价的新局面。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展现平台, 将学生的作品集中展现出来,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评价环节来在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这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感以及认知都是一次提升, 以最大限度发挥了评价的功效, 达到了巩固旧知, 强化知识联系、内化知识的目的。为此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和学生一起开辟一个全新而有趣的作品展评区, 将学生的作品集中展现出来, 在全班开展评价。第一, 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将学生的作品集中进行展现, 这是一个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个性与才华的舞台, 更能激起学生创作的激情与评价的动力, 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来。第二,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通过集中展现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 对于典型性问题可以集中进行指导与分析, 而对于个性化问题则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真正实现了教学面向全体。第三, 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每个学生不仅是被评者, 更是评价者, 这样学生就可以站在欣赏者与创作者的角色上来进行观察与鉴赏,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利于学生创作水平、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之, 在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 现代信息技术起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 高度重视并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 成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罗友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 (6) .

[2]翟晓辰.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的作用[J].新课程 (下) , 2014 (3) .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11

摘要:在跨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掌握并能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熟练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应该是每一个具有“与时俱进”思想的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和多媒体使用零距离的初中政治教师,我感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较传统教学是十分明显的。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使用上的误区,笔者在本文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误区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可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跨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掌握并能将现代化教育技术熟练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应该是每一个具有“与时俱进”思想的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先了解它,何谓现代教育技术?它就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三个方面和两个层面,三个方面是:1.现代教育媒体,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2.媒体教学法,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3.教学设计,既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两个层面是指技术手段和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当兼顾这三个方面和两个层面,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几年的实际应用中,作为一名和多媒体使用零距离的初中政治教师,我感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优势较传统教学是十分明显的。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使用上的误区,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就政治课而言,在以往的初、高中学生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这和本学科的内容有很大关系,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虽然新课改后,政治教材的内容有了很大变动,但如果是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则仍难免陷入说教。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却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它的优势主要有三大方面的体现:

(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应有区别。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多媒体的引入,作为教学手段,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的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集成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只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则被真正放在主体位置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突破知识重点和难点,便于反馈和了解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如何培养爱国情操”,教学方法建议是利用情境陶冶爱国情感。如果是按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效果并不理想。我在讲解这一点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先在一段优美的音乐中放一组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让学生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然后,我又将“火烧圆明园”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地位”两段录像对比播放,学生的情绪变化由愤怒转为自豪,也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强大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在情境中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将书上的知识点变成了课堂活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每节结束后,将当前课的知识重点题打在幻灯片上进行课堂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有利于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文化知识

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历史、地理、文学等各个方面,那些材料有针对性,哪些材料合适,在筛选的过程中,无疑就是对知识面的拓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一)轻理论,重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包含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他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掌握一些现代教学仪器的操作,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更要求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现代化和最优化。但我在实际教学中对为什么要用这些,用了这些要达到哪些教学效果,用了能不能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问题则往往思考较少。这就造成了理论和实际技术操作的脱节,与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的要求相背离。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今后要注意的地方,也希望其他老师能引起重视。

(二)制作课件时认识上的错误

1.过于追求形式,用动画或卡通形象来装饰,其效果却是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2.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过滥。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教学服务,而不是不顾教学实际,不顾所用材料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每节课都必用多媒体,都要放几段录像,听几首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是必须要有针对性。3.让多媒体变成了一个高级黑板,认为不用再写任何板书。

(三)不注意多种手段的配合使用

多媒体技术和投影、录像等都是现代教育媒体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各有其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交互性很强的技术手段,其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投影、录像等在我们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仍有用武之地,既然用投影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就应发挥投影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耗资巨大,充分发挥其他手段的作用以降低消耗,也是我们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篇12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参与兴趣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精选贴近学生的故事作为情境, 合理地组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景时, 教师可以利用一幅美丽的图片或一段flash动画来展示要学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发挥其形象、逼真、生动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 将抽象的单位知识转化为可见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 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 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 从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达到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 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 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等都是静态的材料, 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 学生不易理解, 难以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运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 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 让学生学会用运动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教师运用课件可以把复杂运动的过程展现出来, 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 从而突破难点, 使平时非常难以讲授的内容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接受, 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运用多媒体练习反馈, 增加训练密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 可以大幅度地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一些耗时费力的板书, 一些叙述不清的情境, 都可拜托多媒体来迅速轻松地完成, 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高效的课堂探索氛围中。多媒体信息容量大, 信息搜索、提取、显示、转换方便高效的特点, 大大地增加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 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 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同时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 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 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 使学生兴趣盎然, 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 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 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复习巩固知识。

●运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 促进学生主动、乐于参与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 他们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 时间一长, 学生极易感到疲倦, 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 吸引学生, 创设新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可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运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哲学小故事下一篇:草场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