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型栽培技术论文(精选5篇)
棉花新型栽培技术论文 篇1
棉花是一个耗费人工较多的作物, 特别是面积大、劳动力少的地方, 常常因延误农事而影响产量。随着精耕细作栽培技术的推广, 棉花栽培措施日趋复杂化, 生产成本提高, 尤其是用工量有增无减, 结果导致增产不增收。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地多、人少和植棉大户不断增多的状况, 探索出了一套降低成本、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的棉花新型栽培方法。现将棉花新型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以供种植者参考。
1 品种选择
直播适宜选择中熟或中熟偏早、结铃性强、抗虫性好的品种, 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 因气候条件不同, 病菌含量多少、病菌致病力强弱等因素不同, 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因此, 在病区种植抗病品种和耐病品种, 是控制枯萎病、黄萎病最有效的基本途径, 如岱杂棉1号。中熟种适当早播, 偏早的种可适当迟播。
2 适时播种
播种前7~10d, 用10%草甘膦水剂12~15kg/hm2加丝润助剂15包/hm2对水210kg, 全田喷施清除杂草。早熟品种5月上旬播种, 密度2.1~2.4万株/hm2;中熟品种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 密度1.80~2.25万株/hm2。行距1.0~1.2m, 按密度计算出株距, 再按株、行距定穴点播, 用种量7.5~15.0kg/hm2 (无绒籽) 。干籽露地播种 (播种前地不要翻耕) , 每穴点籽2~3粒, 覆土厚度1.0~1.5cm, 遇干旱时不要浇水, 等天下雨自会出苗整齐[1]。
3 田间管理
苗有真叶3片左右定苗, 每穴定苗1株, 只要不断垄, 缺苗率在15%以内则不需补苗。直播和移栽相比, 苗期生长要快得多, 苗期至蕾期控制氮肥的用量, 少量多次喷施缩节胺[2,3], 到盛蕾苗势要求较弱 (主杆有1/2左右红茎) 。苗期至初花喷施缩节胺2~3次, 第1次用6g/hm2, 第2次用12g/hm2, 第3次用15~18g/hm2。花铃期根据长势和天气喷施缩节胺1~2次[4], 每次30.0~37.5g/hm2。打顶后喷施1次, 用量45g/hm2。加强中后期培管, 是高效新型栽培夺取高产的关键, 所以前期长得不好不要紧, 重要的是抓住中后期, 这样仍然可以达到4 500 kg/hm2左右的产量。
4 肥水管理
播种前 (或播种时) 用45%复合肥450~60kg/hm2, 干撒在播种穴周围作种肥。初蕾期 (6~7叶) 时, 在种植行干撒45%复合肥225kg/hm2 (也可以撒尿素和氯化钾各75.0~112.5kg/hm2, 这种用法前期需将单质磷肥作基肥施) 。在棉田开花后根据长势和行间宽度决定施肥时间 (相当于花桃肥) 。一般在2~3个幼铃时施用, 长势旺的苗, 在有1~2硬桃时施用[5];长势弱的苗, 在初花期施用;用尿素225kg/hm2、氯化钾225kg/hm2 (最好为大颗粒氯化钾, 不能沾在叶片上) 全田撒施。撒时地里越干越好, 一定不能等下雨。施后10~13d, 再撒尿素150kg/hm2左右。
5 病虫草害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以开沟沥水为中心, 病区开沟沥水是控制病源的主要措施, 要求垄沟通围沟在30cm以下, 做到雨停地干, 减少土壤含水量, 降低土壤湿度, 有效地控制病害发展。主要防治红蜘蛛、棉蚜、棉铃虫、斜纹夜蛾, 苗蕾期重点防治红蜘蛛, 铃期重点防治防斜纹夜蛾。播种后25~30d, 视田间杂草种类和生长量, 决定除草剂的品种与喷施方法。如果杂草以禾本科为主, 除草剂选用精盖草能、精禾草克等, 可提高效率, 避免棉花遭受药害;如果杂草种类较多, 或是以阔叶杂草为主, 除草剂选用草甘膦, 注意喷药时不能沾在棉叶上。建议最好不要用百草枯类的除草剂。从播种至封行, 一般行间除草2~3次, 方法一样。化学除草剂可以结合整枝进行, 最好在行间第2次除草前, 将叶枝连同主茎下部的叶片一同去掉, 以免下部沾到草甘膦, 从而提高施药的速度与效果, 同时避免或减轻棉花的药害。
6 采收
当大部分棉株有1~2个棉铃吐絮时, 即开始采摘, 以后每隔7~8d采摘1次。雨前及时抢摘[6], 做到分收、分晒、分存、分轧和分售。不得采摘笑口棉和剥桃棉, 采收、运输、储存工具需用棉布袋, 不得用化纤袋。晒花、储花应隔离禽畜, 不得混入“三丝”等杂质。
摘要:介绍了棉花新型栽培技术, 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等内容, 以期减少劳动投入, 实现棉花节本增效。
关键词:棉花,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
参考文献
[1]白艳红, 刘瑞娟, 邹积田.棉花栽培应用抗旱保水剂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3) :50-51.
[2]李景龙.湖南棉花简化栽培效果及技术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 1999 (1) :14-17.
[3]杨芳荃.棉花栽培技术规范及其推广应用[J].湖南棉花, 1996 (6) :9-10.
[4]王书平, 王洪信, 崔红亮.化控技术在棉花栽培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 2007, 25 (2) :67.
[5]刘凤仪, 侯文忠.棉花简化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 1996 (16) :11-12.
[6]刘生荣, 张俊杰, 夏志明.关中棉区转基因抗虫棉早熟高效简化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 2004 (3) :19-20.
棉花新型栽培技术论文 篇2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种植棉花以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富含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硼、锌、钼、铜等,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1.5m以下)土质砂粘适中的土壤为最理想。但棉花对于土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其它各类土壤只要注意改良均可用于植棉。砂质土壤植棉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重视中、后期施肥。粘质土壤应注意中耕松土促早发,在施肥量较大时,应预防后期贪青晚熟。
棉花是较耐盐碱的作物。一般氯化物盐类超过0.4%;花碱地pH值超过9.0,含盐量超
过0.02%~0.08%不宜植棉。
(二)整地
棉田整地包括施底肥、深翻、耙耱保墒、灌溉造墒等作业。基肥最好在冬前结合翻耕施入。北方有灌溉条件的棉田,要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春灌不应迟于播前20天,以免影响土壤温度回升,不利出苗。棉田基肥用量需占总施肥量的60~80%。据多点丰产典型施肥经验分析,认为亩产50kg皮棉,需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亩产100kg皮棉,需施4000~5000kg,结合施化学肥料。
深耕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深耕深度20~25cm为宜。盐碱地深耕(不乱土层)有助于淋盐洗碱。
二、棉花的需肥规律与施肥
(一)棉花的营养特点与需肥规律
1.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吸收的动态变化
(1)棉花吸收氮素的高峰,出现在花铃期,吸收百分率可达60%以上,比苗、蕾期大幅度增加,是氮、磷、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因而花铃期需重施速效氮肥。
(2)生育正常的棉株,吸收氮和钾以前、中期为多,吸收磷素以中、后期为多,因此前期和中期必须保证钾的供应,中后期保持土壤较高的供磷能力极为重要。
(3)不同施肥水平对棉株吸收养分的动态变化有明显影响,施肥量多,吸收的总量较多,中、后期棉花长势较旺,养分吸收多;施肥量少,吸收总量也较少,前期吸收有相对增多的趋势。
2.棉花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养分吸收量
产皮棉50kg/亩时,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5~9kg,磷素(P205)2~3kg,钾素(K20)4~
7kg。产皮棉75kg/亩约需吸收氮素6~1lkg,磷素3~4kg,钾素6~1Okg。产皮棉1OOkg/亩约需吸收氨素10~13kg,磷素4~6kg,钾素8~13kg。
棉花产量不同,棉株一生中积累的氮、磷、钾比例也不相同。随着皮棉产量的提高,棉株吸钾量增加。所以,高产棉田应重视钾肥的合理施用。
(二)施肥技术
1.基肥的施用
基肥多用有机肥料,肥效比较平稳,保持时间长,有利于实现壮苗早发、稳长、不早衰,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若用土杂肥作基肥,一般亩施15000~20000kg;以绿肥作基肥则亩施500~1500kg;以厩肥作基肥,亩施1500~2000kg。
磷、钾肥以总量的40%~50%作基肥。速效性氮一般不超过50%,肥力中等棉田以20%~30%为宜。
施用基肥宜早宜深。施用基肥的.方法和时期,因气候、耕作制度和基肥种类而不同,北方一熟棉田,有机肥结合冬耕翻施为好,两熟棉区以惊蛰至春分在麦行松土沟施基肥较为适宜,麦后移栽棉田可开沟施移栽肥作基肥。
2.种肥的施用
在地力差、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情况下可以施种肥,最好氮、磷混施,也有用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还可与防病、虫的药剂配合使用。种肥施用量不宜过大,集中条施或穴施,无机种肥最好不直接接触种子,在粘土地有机种肥可作盖籽肥施用,既保持土壤表面疏松,助苗出土,又可供应养分。
3.追肥的施用
追肥原则:前轻、中后重、最后又轻。
肥量分配:在亩施氮7.5kg~10kg条件下,中、上等地力壤土地,氮肥施用以基肥占40%左右,花铃肥施60%左右为宜;土壤肥力较差,质地偏砂棉田氮肥宜分三次施用,即播前基肥30%,蕾期(夏至前后)追肥20%和花铃期(大暑前后)追施50%。具体如下:
(1)早施、轻施苗肥。
基肥施用较少或末施基肥的,齐苗时可施“催芽肥”,每亩多酶金尿素2~2.5kg,3~4片真叶时施“平衡肥”,弱苗要重点施用。凡基肥末施用磷肥的,要适当增施磷肥。
(2)稳施蕾肥。
稳施蕾肥能协调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利多长果枝、果节。
在土壤肥力低、基肥不足、棉花长势弱的棉田,应适当施一些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棉株增枝增蕾。
在土壤肥力较高、基肥足,棉株长势旺的棉田,则可不施速效性氮肥。
为了满足花铃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及防止早衰,在盛蕾期开沟深施迟效性有机肥料,以达到“蕾期施、花期用”的目的。
对早发、苗肥少、长势差的或肥料末腐熟的棉田应适当早施、多施。对迟发、苗肥足、长势较旺的棉田,应适当晚施。疯长棉田更应施用,以防后期早衰,但施用时间要推迟,并结合开沟晾墒,以抑制营养生长。
(3)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一般早发、早衰、地瘦、追肥不足、长势弱的棉田,花铃肥宜在初花期施用;晚发、雨年、地肥、追肥多、长势旺的棉田,花铃肥宜在盛花期(即下部结住1~2个大铃时)施用。
花铃肥一般占追肥总量的50%左右,亩施多酶金尿素10~15kg,可结合中耕开浅沟施,施后覆土。土壤干早时,掺水浇施,以提高肥效。在盛花期于棉田四周边行增施少量氮肥,能充分发挥边行增产的作用。缺硼棉田若未在底肥或当家肥中拌施硼肥,花铃期应喷一次翠康金朋液1000-1500倍液。
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立秋前后(最迟不过8月15日),每亩可施多酶金尿素5~8kg作盖顶肥,能防止棉株早衰。缺肥并有早衰趋势或中下部脱落严重的,盖顶肥要早施。长势好,肥力足,后劲大的棉田,要少施或不施。补施盖顶肥必须适时适量,否则棉株贪青晚熟,使铃重减轻,纤维品质下降。
花铃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追肥,即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翠康生力液1500倍。根外追肥时间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棉株长势喷1~3次,每次每亩喷水溶液50~75kg。以晴天下午喷于中、上部叶片背面为好。
(4)根外追肥。初絮期根外喷施翠康保力1000倍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增加铃重有一定作用。
三、棉花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排水
(一)棉花的需水规律
棉花各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苗期、蕾期需要少,花铃期需要多,吐絮以后需要又较少。播种出苗期,2Ocm土层中的水分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苗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5%以下,日耗水强度为0.5~1.5m3/亩;现蕾后,耗水量占12%~20%,日耗水强度为
1.5~2.0m3/亩;花铃期,耗水量占45%~65%,日耗水强度为2.5~3.0m3/亩;吐絮以后,日耗水降为2m3/亩以下,耗水量占10%~20%。
(二)棉田水分的调节
1.棉田合理灌溉排水的原则
雨量的多少和分布是决定灌溉和排水的重要指示因素。土壤含水量是决定灌水与否的重要标志。棉花正常长势长相和缺水表现是决定棉田灌溉时机的有效方法。棉株缺水表现为顶部叶片叶色暗绿,失去向阳性,且萎蔫,中脉折而不脆;主茎生长速度减慢,花位升高等。 棉花生育阶段土壤适宜含水量(田间持水量%)
2.棉田灌溉 (1)棉田播前灌溉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冬灌效果较春灌好。除在土壤质地过砂、保水力差,或春季严重干旱,棉田墒情不足的年份需要推迟灌溉外,一般尽量避免晚春灌水或临播前灌水。
(2)畦(沟)灌 加强棉田行间中耕培土,主要采取沟灌方式。
(3)喷灌 省水省工、保水保肥,但投资较高。
(4)地下渗灌 灌溉后土壤表层墒情不足,播种后难获全苗,也不利幼苗健壮生长,且投资费用较高。
(5)滴灌 灌溉效应高,节约用水,防止土壤盐碱化。
3.棉田排水
对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过多,土壤过湿的田块。棉花生长期间,适宜的地下水位应保持在离地面1~1.5m以下。在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地区,则应控制在2m以下。
排水的方法有深沟排水,畦(厢)田排水,打井排水,地下排水等。地下排水方式有暗沟、鼠洞和暗管等三种,以暗沟和鼠洞简而易行,投资小,但仅适用于土质粘重的棉田,而且耐用年限较短,暗管经久耐用,不论土壤粘、砂都比较适宜,但需要一定的投资。地下排水工程同其它棉田排水方法一样,既是排水沟渠,天旱时也可用于引水灌溉。
四、棉田群体结构与种植密度
(一)棉田群体结构
生产上有三种类型的棉花群体结构:一是小株密植,以利用横向空间为主,接近于平面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旱薄地、无霜期短的地区以及生育期短的麦后直播棉;二是中壮株密植,以纵横空间并重利用,接近于曲面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中等肥力棉田,有利于中产变高产;三是大株稀植,在充分利用横向空间的前提下力争利用纵向空间,接近于立体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高肥水棉田和较长的有效生育期。
理想的株型、叶片的大小和适宜的封行期与光能利用有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高产棉花花铃期最适叶面积系数为3~4,并有一个合理的动态指标。经试验,亩产100kg左右皮棉,要求苗期叶面积系数0.03,现蕾期0.2,开花期1.5,盛花期3.5,不宜超过4,吐絮期2.5左右。
棉花的最佳封行期是“带桃封行”;封行程度是“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以利通风
透光,使下层光强在光补偿点以上(棉花光饱和点6~8万米烛光,光补偿点750米烛光),即地面有拳头大的光斑,才能保证下层叶片及根系的营养,减少脱落多结铃。
(二)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
1.气候条件
我国各地棉花种植密度差别大,一般是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长江流域棉区热量、雨量充足,日照条件稍差,一般棉花生长期长,发棵较大,宜适当放宽行距,降低密度。种植过密,往往增加荫蔽脱落,加重烂铃,一般以3000~4000株/667m2为宜。北方棉区一般以3500~4500株/667m2为宜。
2.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
施肥量较高的棉田,密度可稍低,施肥量较低的棉田,密度宜稍高。北方棉区肥水条件较好的平原棉区,以3500~4500株/亩为宜;肥水条件差,耕层浅薄的盐碱地以及砂质土,以5000~7000株/亩为宜。
3.品种类型
植株矮小、叶片较小、株型紧凑的品种以及早熟品种,密度宜稍密,反之密度宜偏低。
4.种植制度及种植方式
一熟棉田,棉花生长期较长,密度宜稀些;两熟套种棉田应适当加大密度;麦后直播棉必须以密争早,高肥棉田种植密度3500~4500株/667m为宜,中等肥力棉田以5000~6000株/667m2为宜。土壤瘠薄棉田密度可达6000株/亩以上。塑膜覆盖育苗移栽和地膜棉,密度宜比同条件下套播棉降低10%~15%。
(三)行株距的合理配置
1.等行距 一般棉田采用。近年来普遍采用“宽行密株”配置方式,即通过适当放宽行距以延迟棉出封行,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靠缩小株距以保证密度。一般雨水充足、生长期较长的棉区,土壤肥力较高,棉株高大的棉田,行距应放宽到90~1OOcm;而雨水稀少,生长期较短的棉区、土壤瘠薄、植株发棵较小的棉田,行距以67~83cm为宜。
2.宽窄行 宽行可改善光照条件,窄行可增加密度,同时还可增加冬作播幅。一般宽行距80~100cm,窄行距40~5Ocm。这种方式在中等肥力棉田和套作棉田采用较多。
五、棉花全苗壮苗技术
(一)种子的准备
1.备足良种 一般备种量应比播种量多20%,手工条播约需棉种7.5~10kg/亩(毛子)。
2.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 在25~30℃条件下,从发芽开始起,以9天的发芽粒数计算发芽率,前3天的发芽率为发芽势。
2
3.粒选 剔除小子、瘪子、嫩子、破子、虫蛀子、杂子等不良种子。
4.晒种 晒种有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作用,特别是对成熟度较差的种子效果更好;晒种还可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棉苗发病率。一般在播种前抢晴天晒3~4天,每天晒5~6小时。
5.药剂处理 药剂处理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和种子周围土壤的病菌。
多菌灵拌种或浸种 多菌灵是内吸杀菌剂,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和苗期病害。以多菌灵有效成分0.5%的用量拌种,密闭贮半月以上,或用浓度为0.2%~0.4%(有效成分)多菌灵胶悬剂浸种14小时,浸种过程中搅拌1~2次,浸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或晾干备用,操作方法简便,药剂可重复使用2~3次。
6.生长调节剂处理
可使棉苗子叶下轴短,子叶大、厚、色深,侧根发达,茎秆粗壮,增强抗逆性,缩短缓苗期。
(1)助壮素或缩节胺浸种 把选晒好的棉子用200~250mg/kg助壮素(50kg水加40~50mL有效浓度为25%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kg水加10~12.5g缩节胺)浸种8~12小时,药液要高过种子3~6cm,种子浸好后摊晾至半干后(不宜在太阳下晒),拌杀菌剂即可播种。浸种适用于营养钵苗。
(2)助壮素或缩节胺拌种 用100mg/kg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kg水中加助壮素20ml或缩节胺5g),拌棉种,其作法是将重量为棉子重50%~60%的药液均匀地喷在末去短绒的棉子(去短绒的棉子,药液要减少至种子重的40%)上,拌匀后堆放6~1O小时,其间要翻动1~2次,待种子吸收药液后,晾干,拌杀菌剂后即可播种。拌种适用于露地直播棉田。
7.食盐水浸种 用3%的食盐水浸种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能提高棉种的耐盐能力,因而有利在盐碱地上保全苗。
8.搓种 对未经硫酸脱绒的种子,为了促进其吸水和便于匀播,播种前可进行搓种,一般浸过的湿种子,用草木灰或干泥土进行搓种;干种子喷水后搓种。搓种也可结合药剂拌种进行。
9.种衣剂的应用 应用长效、内吸杀虫剂与生理活性强的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助剂的作用下复配成种衣剂,对棉种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控制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染病菌及某些害虫的危害,培育矮壮苗。且隐蔽施药,可以保护地上天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直播
1.播种期
直播棉花播种出苗期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一播全苗,并争取早苗、齐苗、匀苗、壮
苗。
棉子萌发时的适宜含水量为其风干种子重的60%~80%,要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陆地棉中熟品种发芽的起点温度为11.5℃,最适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40℃~45℃,棉子出苗的温度比发芽为高,幼茎(子叶下轴)伸长发育形成导管的温度为16℃~18℃,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5cm深的土温约在15℃~16℃)时即可开始播种;
在易受霜害的北方棉区,最早播期只能在终霜期之前10天左右播种,终霜过后出苗。
2.播种量
播种量应根据发芽率的高低、种子的大小、留苗密度、土壤、气候、病虫害等情况决定。一般亩播种粒数不少于留苗数的8~10倍。条播要求每米内有棉子45~60粒,每亩播精选种子5~6kg(毛子);点播的用种2.5kg左右,每穴播5~6粒。
3.播种方式
目前棉花播种方式有条播和点播。机械条播或定量点播机播种(每穴3~4粒)能将开沟、下种、覆土、镇压等项作业一次完成。但要求播种量误差不超过5%,无漏播、重播现象,播种深度一致,误差不超过lcm,行距一致,播行正直。
4.播种和覆土深度
播种深浅要根据土质和墒情而定。我地棉区春季少雨多风,浅播的棉子易干,故播种和覆土以稍厚为宜,砂土3~4cm,粘土以3cm为宜。
盐碱地棉田缺苗的原因,主要是盐碱为害。为了减少和避开盐碱为害,盐碱土地区多采用“开沟躲盐巧种”的办法,夺取一播全苗。盐碱土棉田大力推广“浅沟、压种、高盖土”的播种方法,对一播全苗也有良好的效果。
5.镇压
在播种后,覆土前进行镇压(踩种),比覆土后镇压的效果好。覆土前镇压可使棉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同时种子上面又有一层疏松的土层,可以达到增温、通气和保墒的目的。
6.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在播种后出苗前施药。常用的除草剂有乙草胺、地乐安、48%拉索、48%氟乐灵、50%扑草净、25%除草醚、施田普等。
7.播后管理
(1)查苗补种 播后苗前及时检查,发现漏播,烂种现象应立即催芽补种。
(2)清沟排渍,抗旱浇水。播后要清理积水的地方,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棉田无明涝暗
渍。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破壳,助苗出土。如遇春早,则应连续抗旱,直到齐苗为止。
(三)地膜覆盖栽培
1.地膜覆盖的作用
⑴保温增温:地膜覆盖能增强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降低热量损失,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5~10cm土层(4~5月)提高地温2~4℃。
⑵保墒作用:塑膜隔断了土壤水分与大气交流的通道,使水分在膜内循环,从而起到保墒作用。
⑶提墒作用:覆盖后加大了土壤上、下层梯度的差异,使土壤水分上移,具有提墒作用。 ⑷保护土壤结构:地膜覆盖后表土不受雨水冲击和灌水淹浸,能保持根区土层的疏松状态,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
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养分的分解:由于地膜覆盖土壤的水、气、热较协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无效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
(6)土壤表层二氧化碳较高:一方面,塑膜阻碍了土壤中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扩散,使其在土壤中累积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覆盖的土温和水分适宜,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肥分解加速,因而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量和累积较高。
2.地膜覆盖棉花的生育特点
(1)根系分布浅,吸收能力强
(2)生长发育加快,地膜棉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分别较露地棉提早6~8天、7天、3~4天。
(3)叶面积增长迅速
(4)产量结构合理 与露地棉相比,伏前桃和伏桃增加,秋桃有所降低。一般高产棉田的“三桃”比例为1:8:1或2:7:1。
3.地膜覆盖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①选地和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地势平坦的田块。要求地面平整,无坷垃、无茬子,上虚下实,底墒足、表墒好。
②增施基肥:地膜覆盖后,有机质分解快,根系从土壤吸肥多,吸肥早,要增加基肥用量。一般基肥施用量占总量的45%左右;土壤偏沙的棉田,基肥以占总量的30%左右为宜。
(2)覆膜方式
①先播种后覆盖:
优点是能够保持播种时土壤墒情和土壤结构。出苗前保温效果好,有利于出苗,有利于机械播种,便于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节约用工。
缺点是破膜放苗不及时,棉苗遇高温易受灼伤;破膜后棉苗遇低温易受冻伤;膜内外温度、湿度差距大,棉苗出苗后抗逆性差,易感病害、死苗。
②先覆盖后播种:整地后先覆塑膜,播种时再在膜上按株距要求打孔破膜播种。
优点是墒情好时及时覆膜,有利于保墒;破膜时洞小,保温、保墒及防除杂草效果均较好;棉花出苗后,不需放苗,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抗逆能力强,苗较健壮。
缺点是人工打洞点播,需工较多,播种深浅及盖土量不易掌握一致,出苗不整齐;播后如遇雨,土面板结,破土较费工等。
(3)适时播种 地膜覆盖棉田,土壤温度、水分等条件较好,播种期较露地棉提早5~7天。黄河流域棉区的播种适期,原则上是终霜前播种,终霜后出苗;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播种至出苗约需6~8天,出苗后可避过终霜冻害。
(4)田间管理
①破膜放苗:
若采用先播种后覆盖的方式,当棉苗出土达60%~70%,且大部分棉苗子叶转绿时,要及时在膜上打孔放苗。
一般分两次破膜放苗,全苗后第二次放苗。膜孔直径以3~4cm为宜,直径过大会散墒降温。在棉苗出孔叶片上积水散发后,随即用土封口,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或大风揭膜。
②水肥运筹:
地膜覆盖虽有保墒和提墒作用,但棉花开花后,蒸腾作用旺盛,耗水较露地棉多,所以遇旱要及时灌溉。
蕾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55%时,一般每亩灌水20~30m3;花铃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每亩灌水30~40m。
地膜棉前期生长快,开花结铃早,后期易早衰。因此,需肥早、需量大。要求施足基肥,重施花铃肥。改变常规重施一次花铃肥为两次施用,即在初花揭膜时施有机肥和部分速效肥,当棉株结1~2个大铃时再重施一次速效氮肥。
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充分发挥肥效。在中等肥力棉田,每亩施纯氮15kg左右,其中1/3作基肥或种肥,注意配合适当的磷钾肥,2/3于花铃期追施。
③调控株型:
3
地膜棉花在盛蕾初花期生长较旺。应视苗情进行化学调控2~3次,第1次在现蕾期(主茎8~10片叶),缩节胺或助壮素30~50mg/kg,第2次在初花期前后(主茎叶15片左右)50~100mg/kg,第3次在打顶后100~15Omg/kg,其喷液量以喷到整株叶片叶面全湿但不滴水为准。
④揭膜:一般棉区以盛蕾或初花前后揭膜为好。因盛蕾或初花前后,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逐步消失,同时此时揭膜也便于及时进行施肥、中耕培土等田间管理。但在特早熟棉区和丘陵棉区可以不揭膜,以充分发挥地膜增温、保墒的效应。
六、棉花整枝
1.打顶(或称摘心、掐尖)
适宜的打顶时期,棉农的经验是:“以密定枝,以枝定时;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一般棉田果枝数达6万个左右时打顶较为适宜,但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的打顶季节己到,即便末达6万果枝也要打顶,这就是“时到不等枝”,密度较高,6万条左右果枝己够,但若棉株长势很旺,仍要适当推迟打顶,这就是“枝到看长势”。北方棉区一般在当地早霜前80~90天,即7月15日左右打顶为宜。
在打顶方法上,应采用轻打顶,即摘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即一叶一顶),如果大把揪则容易去掉有效果枝和有效蕾。同一块田打顶应先打高后打矮。晴天打顶有利于伤口愈合。
2.去叶枝
通常在第一果枝出现,可以区别叶枝与果枝时去叶枝。过迟去叶枝既消耗养料,增加荫蔽,且易损伤茎皮,降低工效。去叶枝时,除病叶、黄叶外,一般要保留主茎叶,以利其对根系提供有机养料。但雨水多、肥力高、长势旺的棉田,可将第一果枝以下的主茎叶酌情去掉几片或全部,控制徒长。在棉田边行,缺苗的地方或稀植棉田,可适当保留叶枝,利用其上长出的二级果枝多结铃。一般待叶枝上长出2~3个果枝时打去叶枝的顶心,促使其上的果枝发育。
3.抹赘芽
打顶后或虽末打顶,生长过旺时,在中、上部主茎叶或果枝叶腋里都会萌生赘芽,应及早抹除。在光照和养分充足的情况下,主茎或果枝的腋芽分化发育的桠果,应予以保留。
4.打老叶、剪空枝
吐絮前后,如棉株生长过旺、田间荫蔽严重,剪去中、下部老叶和空果枝,有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的作用。
5.打边心
在肥水充足,长势旺盛,密度又大的棉田里,可自下而上分次打去群尖,可控制棉株横向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长势不旺、无荫蔽的棉田,不必打边心。
七、综合管理技术
棉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苗期壮苗早发,蕾期稳长增蕾,花铃期增蕾保铃,吐絮期早熟不早衰。
长势指棉株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如主茎日生长量,主茎叶出生速度,果节增长速度等。
长相指棉株不同生育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如棉花株型,高宽比例,红绿茎比,果枝数,果节数,叶片大小,叶色,主茎节间长度和粗细等。
以下主要介绍4000株左右密度的中熟陆地棉,实现亩产皮棉75~100kg的管理措施。
(一)苗期的综合管理
1.苗期看苗诊断
壮苗早发的长势是:株高日增0.3~0.5cm,4天左右长1片真叶,功能叶宽表现为“叶片数×l.2~1.3cm”的数量关系递增,6月上、中旬现蕾。
长相是:根系发达,植株墩实稳健、顶叶平齐,宽略大于高;茎粗节密,茎色红绿各半;叶色油绿、叶片平展,顶部叶位次序为4、3、2、1;现蕾时株高15~2Ocm,真叶6~9片,叶面积系数在0.5以下。
僵苗是棉花长出2~3片真叶后到现蕾前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埋失调,生长停滞的病态苗。僵苗按发生的主导因素可分为:渍害僵苗、旱害僵苗和病虫害僵苗三类,也有伴生的。
2.苗期栽培技术要点
(1)补苗、间苗、定苗。在齐苗后进行第1次间苗,以叶不搭叶为度。1~2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苗距以定苗株距的一半为宜。3~4片真叶时可定苗。间定苗要做到及时、留匀、留壮,拔除病苗、虫苗、弱苗和杂苗。
(2)中耕除草,及时灭茬。苗期中耕要求“早、勤、细”。中耕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株旁浅、行间稍深。如遇连阴雨,不能中耕除草时,可仅拔除杂草,防止苗荒。
(3)排涝防渍,保墒抗旱。在苗期多雨的棉区,常出现明涝暗渍,影响棉苗生育,且易发生病害和烂根死苗。必须做好清沟排渍工作。同时若出现春早应及时灌溉,松土保墒。
(4)防治病虫害。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疫病。此外,红腐病、茎枯病、角斑病。(后附各种病害与虫害识别图片)
苗病的防治方法,应采取清沟排渍、勤中耕、早施苗肥等农业措施,增强棉苗抵抗力并配合药剂防治。苗期主要害虫是蚜虫、蓟马、红蜘蛛、地老虎、蜗牛等,以药剂防治为主。
(二)蕾期的综合管理
1.蕾期看苗诊断
主要从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否协调进行鉴别。
高产长相是:根系深广吸收旺,株型紧凑发课稳,茎秆粗壮、节密,红茎比例60%~70%;顶芽肥大不下凹,果枝向四周平伸,节间分布匀称;顶部叶位次序为4、3、2、1,叶片大小适中; 蕾多蕾壮脱落少。
长势是:株高日增1~1.5cm, 盛蕾初花期可达2.5cm, 每2.5~3天出生一个果枝, 小暑节开花, 株高50~60cm,果枝10个左右。
2.蕾期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促进营养生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在搭好丰产架子的基础上,实现稳长增蕾,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耕、除草、培土。蕾期中耕能促进根系下扎,分布广,有利发棵稳长。其深度可逐渐加深至8~12cm,行中间深、株边浅。长势过旺的棉田,应增加中耕深度到l2cm左右。结合进行清沟培土,以提高地温,减轻病害,有利防涝防倒。培土要分次培高到10~l2cm,行间要锄松。
(2)及时去叶枝。通常在雨水多,肥力高的棉田应及时去叶枝。
(3)清沟排水,灌水抗旱。蕾期遇雨,注意清沟排水,蕾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抗旱。土壤肥沃,长势好的棉田,可以不灌或推迟灌水。
(4)适时适量喷施生长调节剂。营养生长较旺盛的棉田,需要使用延缓型生长调节剂。根据苗情可用1~2次,第1次在主茎叶8~10片,缩节胺30~50mg/kg,第2次在主茎叶15~16片(初花期前后)50~100mg/kg,喷至整株叶片叶面全湿但不滴水为度。
(5)防治病虫害。蕾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红铃虫、棉铃虫、蓟马、盲椿象、玉米螟、金钢钻等。蕾期病害以枯萎病为主,应及时防治。对枯、黄萎病要拔除病株烧毁,并进行土壤处理。
(三)花铃期的综合管理
1.花铃期看苗诊断
花铃期高产棉株的长相要求:株型紧凑、茎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着长,叶片大小适中,初花期叶色退淡,盛花期后叶色又转深,花蕾肥多脱落少,红茎比例为70%~80%,盛花后接近90%,大暑节以后带大桃封行,棉田地面能见到直射光斑。
长势是:稳长7月,嫩过8月,初花期主茎日增量为2~2.5cm,不超过3cm,盛花期为
1.5cm左右,打顶后最终株高100~1lOcm左右,叶面积系数初花期应平稳上升至2~2.5,盛花期达到3.5左右。
2.花铃期栽培技术要点
花铃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争结“三桃”,增加铃重,早熟不早衰,防止烂铃。使个体和群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
(1)重施花铃肥:45%龙腾氯基复合肥30-40公斤+诺邦地龙生物有机肥20公斤,并叶面喷施翠康生力液1000倍2-3次,为健壮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2)抗旱排涝。伏、秋干旱易导致蕾铃大量脱落和棉株早衰。因此伏旱、秋旱期间及早灌水抗旱,是棉花高产的关键措施。抗旱时间要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沙土保水力较差,连续7天不下雨就应灌溉,壤土干旱10天就要灌水。棉株顶部3~4片叶中午出现萎蔫,叶片变厚,呈暗绿色,无光泽,至下午3~4时仍不能恢复正常状态等均表现缺水,要及时抗旱。沟灌最好在早、晚进行,灌后要适时中耕松土保墒。在遭遇暴雨而发生渍涝的地区,必须做好雨前雨后的清沟排渍工作。
(3)摘心整枝。黄河流域棉区在7月中旬打顶为宜。水肥充足、赘芽丛生的棉田应及时抹净赘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和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多结铃少脱落。
(4)化学调节。生长正常的棉田,于打顶5~7天后,每亩用缩节胺3g左右配成80~100mg/kg溶液喷施上部果枝,抑制晚蕾生长和果枝伸长,有利上部成铃,增加铃重。在遭遇秋季雨涝的年份,9月上旬还可喷洒100~150mg/kg缩节胺液,以抑制赘芽及无效嫩枝叶生长。贪青旺长棉花应加大用量。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应用促进型生长调节剂802或特多收3000倍加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一同喷,7~10天一次,共喷3次,可延长叶片功能期,减轻干旱和早衰带来的损失。
(5)中耕松土、盖草。棉花开花以后根系再生力弱,故中耕不宜深,次数也不宜多,为此可在重施花铃肥后,在棉花行内覆盖秸秆,既可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又可弥补棉田有机肥的不足;还可增加棉田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6)防治病虫害。花铃期危害最大的主要是棉铃虫和红铃虫,抓住这两种虫害的防治,就可兼治其他害虫。棉花红叶茎枯病(凋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一般初花期开始发病,花铃期或吐絮期盛发。可通过改良土壤,增施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办法进行防治。
(7)防止烂铃。烂铃是受红腐病、炭疽病、黑果病、铃疫病等病菌侵害引起,多雨和田间荫蔽潮湿是诱发条件。棉田的湿度和铃壳厚度太大,有利病原菌滋生和侵入。烂铃主要发生在棉株下部果枝和近主茎果节上,主要发生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防止烂铃应采
取如下技术措施:
①合理安排茬口与密度,合理促控及整枝,降低棉田湿度,增强棉花的抗病虫能力; ②及时抢摘抢剥烂铃,减少损失和病菌的传染;
③采用高脂膜、乙磷铝、代森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④治虫防烂铃;
⑤摘除早蕾,错开烂铃易发生的季节和部位;
⑥选择株型通风透光性好的棉花品种。
(四)吐絮期的综合管理
1.吐絮期看苗诊断
高产棉株吐絮期长势长相要求是顶部果枝平伸,果枝长度20~3Ocm,现蕾3~4个,蕾大且成铃率高,吐絮时上部主茎叶呈绿色,下部主茎叶较淡,田间通风透光,棉铃吐絮畅。
2.吐絮期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养根保叶,促伏桃增铃重增衣分,争取多结早秋桃。同时要控制营养生长和无效花蕾,做到不贪青晚熟,使养分集中供给有效蕾铃。
(1)防涝抗旱 吐絮期如遇秋雨较多,要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贪青晚熟,减少烂铃。如遇久旱,应及时灌水,防止棉铃因干旱而逼熟,铃重锐减。但灌水量绝不能多。
(2)防止虫害 吐絮期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叶跳虫等。后期喷药治虫必须坚持到9月下旬。晒花时要注意消灭隐藏在晒花帘下和仓库墙壁上的红铃虫幼虫。
(3)整枝和推株并垄 吐絮前后对枝叶繁茂的棉田,将主茎下部大叶和无效果枝剪去。抹去赘芽,摘去无效花蕾,以减轻株间荫蔽和养分消耗,促使秋桃发育,提高纤维品质。长势过旺棉田,当棉株顶部结住棉铃时,可隔行推株并垄,增加棉株下部光照,降低棉田湿度,防止烂铃。
(4)化学催熟 对贪青晚熟的棉田,喷施40%的乙烯利100~150g,加水50kg,浓度为800~1000mg/kg液,能使铃期缩短8~15天,提早成熟吐絮。在喷乙烯利的同时,加0.1%硫脲一同喷,能提高催熟效果。此外,施用脱叶磷乳剂7天左右,叶片脱落,对棉铃无伤害,可提高霜前花率,亩用量0.2~0.3kg为好,要在日平均温度高于12~14℃时进行处理即可有效。
3.精收细摘
收花必须分次进行。吐絮期常有大风雨或连绵阴雨,棉铃吐絮后要及时采摘,以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过早采摘的剥桃花纤维未成熟,色泽差,品级低,且剥桃费工,子棉含水率高,贮藏中易发热变色。如果采摘过迟,由于纤维受日光曝晒过久,引起光氧化作用,使强
度降低,长度变短,纺纱时废花多,特别是受风吹雨打后,易污染变色,甚至霉烂,严重降低品质。
通常以棉铃开裂后7天左右采收为好。当大部分棉株己有1~2个铃达工艺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收,以后每7~10天采收一次。
采收棉花应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遇大风或连阴雨,应在风雨到来之前及时抢收。要做好分收、分晒、分藏、分轧、分售等工作,以保证优棉优级优价,提高利用率,增加收入。
第四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
棉花的病、虫害对棉花的健壮生长危害较大,为了搞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大田病虫害症状的识别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棉花主要病害症状识别(附10个病害症状的图片。)
新型棉花秸秆粗骨料的试制初探 篇3
2013 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为7080 万亩,其中新疆棉花播种面积2400 多万亩。2014 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6324.1 万亩,西北内陆地区棉花实播面积为3390.6 万亩。新疆作为我国棉花生产主要基地,每年产生大量棉花秸秆,棉花秸秆产量为1000 余万t。全国棉花秸秆产量为3000 余万t。大量的棉花秸秆在秋季棉花采摘完成后,部分用来造纸、制板材,部分经过处理后用来培养食用菌和做饲料,更多的棉花秸秆被直接焚烧和还田[1]。棉花秸秆作为废弃物被焚烧或掩埋,焚烧的浓烟污染环境。棉花秸秆还田,虽未造成连作障碍,但导致枯、黄萎病发病率逐年加重,另外,棉秆上附着的病菌和虫卵被植入土壤繁殖蔓延,造成病虫害的泛滥成灾。棉花秸秆作为绵羊饲料的研究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因此,迫切需要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在多个领域促进棉花秸秆利用的产业链延伸,提高棉花秸秆的附加值,最终使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较大的改善,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合理有效地使用棉花秸秆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对发展新疆农村基础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粗骨料的研究现状
绿色的涵义即:“节约资源、能源;不破坏环境,更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2]。绿色骨料即是以绿色原材料生产开发出的一种优质骨料。由于混凝土中骨料在化学上属于惰性材料,因此在轻骨料混凝土中细骨料是稳定的。而轻骨料混凝土所用的骨料不同于普通骨料,轻骨料是一种人造骨料,其堆积密度小于1200 kg/m3,且内部具有多孔结构[3]。超轻粗骨料是一种粒径大于4.75 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500 kg/m3的保温或者结构保温用的粗骨料。新疆作为我国内陆的高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冻土常常出现的区域,超轻型骨料的特点就是使得在严寒地区的混凝土质量损失和强度损失都有所降低,可以为应对新疆等西北地区特别是农村冬季严寒的气候所适应和使用。而超轻骨料的吸水率大大低于普通骨料,通过文献得知,超轻粗骨料的物理性能不会随吸水率发生较大的变化,而且其可直接进行泵送,较普通骨料的输送效率大大提高,节约成本[4]。骨料的使用量很大,是制作普通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超轻粗骨料可以替代普通砂、石制作轻质混凝土。目前全世界每年耗用数十亿m3的砂石,不少地区的骨料已经面临资源枯竭。因此,开发新的天然轻骨料资源,研制各种人造骨料和寻找合适的代用材料,已成为目前混凝土骨料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人工制作黏土陶粒和页岩陶粒必须大量使用黏土和页岩,这必然会破坏自然资源,违背了“保护耕地、还地于民”的基本国策,因此黏土陶粒和页岩陶粒均不可能长期成为我国人造轻骨料的主导产品。利用粉煤灰焙烧或养护制备的轻骨料,尤其是采用Ⅲ级以下的劣质粉煤灰,具有较好的经济与技术优势。淤(底)泥添加少量外加剂,制粒经烧胀而成的人造轻骨料,近些年也有所应用。但不同流域、不同时间段形成的淤泥,其有机成份和含量都有所不同,所需的外加剂和烧结温度、时间等都也有所不同。淤泥的这些特点造成不同区域制成的轻骨料质量不易稳定、参差不齐,作为地方局部区域的应用较为适宜。
3 棉花秸秆超轻粗集料成型处理研究
3.1 秸秆部位的选择及成型处理
实验棉秆取自石河子市郊棉花地,取样地面积约2000 m2。试样为2014 年度棉花采收后生长良好的成熟棉秆。采用手工去除秸秆叶片、棉壳和棉杆侧枝,整理好备用。试样要求通直、无虫害、无明显缺陷、没有表皮的损伤或开裂。
制作棉花秸秆骨料首先要对收集的完整棉花秸秆进行切割成型处理,目前使用切割机对完整的棉花秸秆进行切割。试验过程中发现,将秸秆切割成不同长度对制作成型的骨料其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取秸秆不同位置进行切割对制作成的骨料的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棉秆是一种木质部较为集中且含量特别高的一种植物秸秆,沿高度上呈现一种底部粗壮、中部略细、顶部较细的结构。底部和中部力学性能较好,因此,取靠近底部直径较大且长度在25 mm左右作为切割标准为宜。
不仅如此,切割工具的结构应与所棉花秸秆的特点相适应,刀口越薄,刃口越锐利,越有利于切割。但过于单薄而尖锐的刀口,如果强度不够,会造成刀口的磨损或折断,而缩短使用寿命,降低切割效率,提高切割成本。因此,必须处理好刀口锐利度与刀口材料耐磨性的关系。
3.2 秸秆颗粒的表面改性处理
棉秆颗粒具有木质材料的相关特性,其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能力,因此如果采用普通的轻集料表面处理方式进行处理,那么势必会造成表面包裹材料的脱落(轻集料普通表面处理方式通常采用脆性的材料,变形小)。为此我们需要采用一种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材料进行相关表面处理,提高棉花秸秆与表面裹灰层的粘结能力,确保裹灰层的可靠粘结。本实验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处理:将切割成型的棉花秸秆颗粒放入容器,倒入适量的丙烯酸酯乳液(固体含量50%),将棉杆颗粒包裹住后,将粉状材料(可以是水泥、粉煤灰等,根据拟使用的环境变化进行调整)逐步撒入容器内。根据乳液吸附的原理将粉状材料吸附在棉花秸秆颗粒表面。最后将颗粒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养护处理即可形成新型棉花秸秆超轻粗骨料。普通陶粒、秸秆颗粒和制备的新型棉花秸秆粗骨料如图1 所示。
4 棉花秸秆颗粒超轻粗集料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
在棉秆压缩试验前,将万能试验机的加载速度设定为1 mm/min,然后把棉杆颗粒竖向放置在万能试验机的平台上,通过调节横梁的升降,使试验机压头与棉杆颗粒刚好接触,压头与颗粒间的间隙为零。此时启动万能试验机,正式开始试压。电子万能试验机一边进行数据的采集,一边将试验曲线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待试验曲线达到要求后,即可结束本次试验。
4.1 秸秆颗粒顺纹抗压试验
随机取样6 颗秸秆颗粒进行顺纹抗压试验,6 颗秸秆颗粒的主要物理参数见表1,顺纹受压的荷载位移曲线见图2。
从图2 可以看出,顺纹抗压状态下棉花秸秆粗骨料随着荷载的增加,相应变形也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变形过程可分为2 种类型:(1)当髓心直径小于2.0 mm时,如S1、S6 试样,整体呈现明显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体现出棉花秸秆颗粒具有较好的韧性,荷载在0~2.5 k N表现出弹性形变,荷载大于2.5 k N时表现为塑性形变。可见髓心直径对于秸秆颗粒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2)当髓心直径大于等于2.0 mm时,如S2、S3 和S5 试样,荷载增加幅度不大,但是相应的位移变形却增加很快,表现出塑性形变的特征。S4 试样在压缩前期变形很大,但当位移变形达到0.25 mm时,突然表现出较好承载能力,此时曲线形态类似于S1 和S6 试样。究其原因是S4 试样的切割断面不平整,导致整个颗粒受力不均匀,在变形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4.2 秸秆颗粒横纹抗压试验
随机取样6 颗秸秆颗粒进行横纹抗压试验,6 颗秸秆颗粒的主要物理参数见表2,横纹受压的荷载位移曲线见图3。
从图3 可以看出,横纹抗压状态下棉花秸秆粗骨料随着荷载的增加,相应变形也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并且大体趋势类似。即使有H5 和H6 颗粒这种承载能力较小的试样,但其所呈现的曲线趋势仍然比较接近。H5 和H6 颗粒承载能力较小的原因在于都存在着结节,并且通过压缩过程中的声音和颗粒变化可以明显发现,结节处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和裂纹。横纹受压破坏是由于压力方向与秸秆纤维方向垂直时的受压状态,秸秆高度方向的管状纤维细胞被压扁,因而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并且这种变形会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棉花秸秆颗粒在横纹受压状态下也呈现出类似的性能,比如H1、H2、H3 和H4 试样在受压段曲线呈现明显的一致性。将上述4 个颗粒数据平均化处理后得到曲线为:Y=0.0011X-0.0912。其中X为位移变形,Y为荷载,0.0912 为截距。
通过对比顺纹抗压和横纹抗压数据可知,顺纹力学性能远好于横纹,在同等变形条件下顺纹秸秆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在同等荷载条件下横纹秸秆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棉花秸秆颗粒。本文提出如下设想:当需要颗粒承受更大的荷载并且变形小时,可以采用颗粒的顺纹作为承载方式;当需要具备一定荷载承受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变形来吸收荷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颗粒的横纹作为承载方式;若对荷载和变形都没有特别要求时(比如作为轻质填充时),可以不用区分横纹和顺纹。
5 结论
(1)棉花秸秆沿高度上呈现底部粗壮、中部略细、顶部较细的一种结构。一般情况下底部和中部力学性能较好,但髓心直径是棉杆颗粒顺纹方向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是否有结节是棉花秸秆颗粒顺纹和横纹力学性能是否稳定发挥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棉花秸秆颗粒的抗压性能分析可知,顺纹抗压状态下,棉花秸秆颗粒具有较好的韧性,荷载在0~2.5 k N表现出弹性形变;横纹抗压状态下,变形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普遍可承受1.4 k N的荷载;在同等变形条件下顺纹秸秆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在同等荷载条件下横纹秸秆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
(3)通过对棉花秸秆超轻粗骨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其能够满足西北农村地区的建材需要。
参考文献
[1]晋强,冯勇,何金春,等.石膏-EPS-棉花秸秆皮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4(2):48-51.
[2]胡曙光,王发洲.轻骨料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张艳芳,常红航.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介绍[J].硅谷,2009(18):121.
棉花栽培技术 篇4
1.1 土地准备
1.1.1 选地。
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界首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常年平均气温15.1℃, 极端最高气温40.4℃, 极端最低气温-22.3℃, ≥10℃有效活动积温4818.5℃, ≥0℃有效积温5 407.5℃, 无霜期217 d, 年平均日照时数2 284.5 h, 年平均降雨量843 mm, 温、光、水、热自然资源丰富, 相对较宜植棉;棉花根系发达, 根深达2 m以上。因此, 棉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平地或向阳的坡地。土质黏重、背阳、涝洼冷浆地不宜种棉花。
1.1.2 做垄。
棉籽顶土能力强, 并要带出2片叶子出土, 阻力大。辽宁棉花增产主要靠群体, 必须保证一定密度, 播种保全苗是增产的基础。因此, 棉田整地必须细致, 棉籽出苗吸水慢, 本身富含脂肪和蛋白质, 物质转化慢, 出苗时间长, 吸水量大 (相当于种子重量) , 棉田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要求棉田整地要及早打垄, 秋打垄最好, 春天打垄也应在3月底前完成, 最迟不超过4月5日 (清明前) 。整地细无坷垃, 上虚下实, 土壤含水不低于18%。打垄施农肥45 t/hm2左右。
1.2 种子准备
包括选用良种、精选种子、发芽试验、播前晒种和种子处理。
2 种植密度
2.1 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地力, 提高光能利用;充分利用空间, 增加总铃数;改善棉铃空间分布, 提高平均单铃重, 试验表明, 稀植棉田, 单株果节数多;密植棉田, 单株果节数少;但群体果节数随密度增加而递增, 同时棉花结铃的多少还受蕾铃脱落状况的影响。密度提高, 蕾铃脱落数量增加, 在理密植条件下, 因密度增加而递增的脱落数低于因株数增加而递增的总果节数, 从而提高总铃数。
棉株内围圆锥体的结铃率高, 单铃重高;外围圆锥体则相反, 合理密植使单位面积株数增加, 群体内围圆锥体上的结铃数也增加。同时, 棉花单株结铃强度受纵横间隔期的限制,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群体的结铃强度, 改善棉铃空间分布状况, 增加最佳结铃期的结铃量和比例, 从而提高单株平均铃重, 改善纤维品质[1]。
2.2 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
应从当地、当时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出发, 根据棉株个体最终能够达到的株体大小与生产力水平来确定。凡综合条件 (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种植制度) 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和单株生产力的发挥时, 则种植密度宜稍稀, 反之应稍密。一是气候条件。生长季节平均气温高、无霜期较长的地区, 宜适当稀植;气候温凉、无霜期较短的地区, 宜适当密植。二是土壤肥力。肥力高的棉田应适当稀植;肥力低下的棉田应适当密植[2]。三是品种特性。生育期长、植株高大、株型松散、果枝长、叶片大的品种密度宜适当稀植;植株矮小、叶片小、株型紧凑、果枝短的早熟品种宜适当密植。四是种植制度。粮棉或其他两熟制栽培的棉花, 因受前茬作物的影响, 其密度应较一熟制棉田适当增加。
2.3 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
我国棉花种植密度, 一般就是北方高于南方, 西部高于东部。黄河流域棉区春棉适宜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夏棉为7.5万~12.0万株/hm2;西北内陆棉区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株/hm2;长江流域棉区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
2.4 行株距的合理配置
目前有等行距和宽窄行2种配置。中等肥力的棉田和间套作棉田多采用宽窄行, 高产棉田和不易发棵的丘陵旱薄地多采用等行距。
3 播种与保苗技术
3.1 播种期和播种技术
界首市春季气温不太稳定, 多年来频繁出现倒春寒, 损害严重。可在终霜期过后, 即适宜播期在4月中下旬;5 cm地温稳定在14℃以上时播种为好, 适宜播种期以4月15—25日为宜。
3.2 育苗移栽
3.2.1 育苗方法。
分为方格育苗、肥团育苗、营养钵育苗。薄膜覆盖保温注意事项:播种至出苗之前不揭膜, 以保温保湿;出苗后至第1片真叶期, 膜内温度保持在20~25℃, 重点是保温散湿, 白天揭开膜的两头, 晴天可昼揭夜盖;2片真叶期, 昼揭夜盖;3片真叶后, 昼夜揭膜炼苗, 但寒潮期要盖膜。
3.2.2移栽。
移栽时间的确定:一是通过温度确定, 气温需稳定在15℃以上, 地温稳定通过17℃。二是通过前作的收获早迟来确定。三是通过苗龄的大小来确定。四是通过天气来确定[3]。
移栽方法:一是打洞移栽。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地不耕翻, 在移栽行上开一条3 cm深的沟, 打洞移栽。洞的大小同钵体一致, 深度以移栽后营养钵低于土表1.5 cm为宜。打洞时注意株行距, 保证密度。移栽前洞内施肥, 施碳酸氢铵112.5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 并灌注洞深1/3的稀薄泥浆, 然后将营养钵放入, 把钵体施入洞底;或者将肥料拌稀泥浇施于洞内。移栽后覆土壅根, 使营养钵与土壤密接, 不漏风。不施用泥浆等肥料, 移栽当天应施好活棵肥水, 麦垄套栽的施沼渣液 (或人畜粪) 3 750 kg/hm2左右;麦后移栽的施沼渣液 (或人畜粪) 7 500 kg/hm2左右, 冲水浇施。二是开沟移栽。前茬作物收获后耕地做畦, 按种植行开沟栽苗。可用机械或畜力开套槽, 套槽深10~16 cm, 套槽内施入基肥, 根据移栽密度栽苗、覆土[4]。覆土分2次进行, 先覆土2/3, 压紧, 浇活棵水, 然后再覆土。
4 地膜覆盖技术
选用生产潜力较大、长势稍旺、后劲足的中熟品种, 在季节与前作许可下, 适时早种、早栽后及时覆膜, 覆盖度以50%~70%为宜;开花后立即揭膜, 覆盖要严, 并保持膜面干净。
5 棉花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5.1 棉花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点
棉株各生育期的氮、磷、钾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和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且不同生育期的营养吸收与土壤肥力状况密切相关。
棉花除了需要大量营养元素外, 还需要硼、锌、铁、铜和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同时棉花生育期中养分在不同器官的积累和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5.2 施肥技术
施肥总量的确定应以棉花的产量水平、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种类与质量以及肥料的吸收利用率等为依据。肥料的种类与搭配, 应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化肥为辅;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和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并注意硼、锰等微肥的施用。施肥时期与施用量应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吸肥特性, 结合棉株的长势长相来决定。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如下: (1) 病害:炭疽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以及红腐病、黑果病等铃病。 (2) 虫害:棉蚜、蓟马、小地老虎、蜗牛、红蜘蛛、金钢钻、红铃虫、棉铃虫、卷叶虫和小造桥虫、甜菜夜蛾等。
根据棉花病虫的发生规律, 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如果本周施用了甲氰·辛与阿维·高氯氟氰药液, 可防治红蜘蛛和斜纹叶蛾等;下周喷施则可换毒·氯与敌畏吡虫啉, 可防治虻蝽蟓和棉铃虫、红铃虫等。防治甜菜夜蛾可用0.2%甲维盐+新高脂膜8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新高脂膜800倍液, 均匀喷于棉株和田间杂草上, 连喷2~3次, 效果较好。
炭疽病、立枯病及红腐病、黑果病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新高脂膜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或36%棉枯净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 对水225 kg/hm2喷雾, 间隔5~7 d再喷1次。棉花枯、黄萎病都是危害棉花维管束组织的病害, 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 严重时连片枯死, 严重影响产量。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600 g/hm2对水喷雾 (灌根) 3~4次。
7 棉花整枝技术
7.1 人工整枝
7.1.1 除叶枝。
棉株的叶枝 (亦称木枝或营养枝) 一般有2~4个, 着生于主茎下部第3~7节。当第一果枝现蕾时, 除保留果枝以下一两片主茎叶外, 将其他各节的主茎叶和所有的叶枝全部除去, 使棉株体内营养充分供应果枝上蕾铃的发育。
7.1.2 打顶心 (尖) 。
打顶亦称摘心。在初花至盛花期间, 摘除棉株主茎顶尖1叶1心, 以控制株高和无效果枝的增长。还需根据土地肥力、种植密度和生长势确定打顶时间。界首一般在7月中下旬打顶, 棉株一般有8~16个果枝。打顶过早不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且造成赘芽丛生;过迟则无效果枝多, 消耗大量养分, 降低后期的铃重。
7.1.3 打边心 (尖) 。
亦称打群尖。摘除果枝的顶芽, 以控制无效果节生长, 调节养分分配,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增结靠近主茎的内围铃, 增加铃重。同时可以除去一部分三四代棉铃虫的卵和幼虫。一般在打顶前先打主茎下部果枝的边心;在打顶后再分次打中、上部果枝的边心。
7.1.4 抹赘芽。
在土壤肥水充足, 棉田荫蔽或打顶过早的情况下, 旺长棉株中、上部叶腋中的先出叶腋芽 (二级腋芽) , 形成赘芽。因其生长快, 消耗养分多, 故需及早抹去。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二级腋芽也可发育成花芽, 开花后成为桠果。但其铃小, 且影响相邻正常蕾铃的生长, 也宜抹除。
7.1.5 打老叶、去空枝。
对旺长棉株, 在花铃后期, 可打去主茎下部的老叶。对立秋后出现的无效蕾和白露后的无效花, 也要及时摘除。同时, 对棉株下部未结棉铃的空果枝要剪去, 使养分供应上部结铃果枝, 并可改善透光通风条件, 有利于开铃、吐絮。
7.2 化学调控
从棉株现蕾后, 用生长调节剂缩节胺 (DPC) 等控制棉花株形, 抑制细胞与节间的生长, 降低植株高度与果枝长度, 使顶部叶面积减小;并使叶的海绵、栅栏组织细胞增多, 叶绿素含量增高, 叶内钙离子浓度与根部钾离子增加, 增强棉株的抵抗力。
8 中耕、除草、培土
土壤疏松有利于棉花根干重增加, 紧实土壤有利于冠/根比增长, 但过松过紧都不利于棉花生物学产量的提高。
9 适时灌排
在出现夏旱与伏旱, 棉株缺水时, 应及时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穴灌与沟灌, 并结合进行施肥;当秋涝出现, 应及时开沟排水和加强整枝摘心, 以降低土壤与田间湿度, 减少和防止烂铃[5]。
1 0 酌情催熟
在迟发棉田或秋季气温下降早且快时, 可施用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催熟。
1 1 勤收细摘
在棉铃成熟时, 及时收获。
摘要:针对界首当地条件、种植制度、耕作习惯, 总结界首棉花栽培技术, 包括播前准备、种植、保苗、地膜覆盖、施肥、病虫害防治、整枝、中耕培土、适时灌排、勤收细摘等方面内容, 以指导棉花栽培。
关键词:棉花,密度,栽培技术,安徽界首
参考文献
[1]陈文.棉花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2006 (4) :20.
[2]陈圣栋.棉花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8 (1) :53-54.
[3]职明星, 石晓华, 鲁玉贞, 等.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 :440, 451.
[4]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下) [J].农民科技培训, 2006 (2) :14-15.
棉花新型栽培技术论文 篇5
棉花全身是宝, 主副产品都能赚钱, 是能够创收的经济作物。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产实践中的高产典型, 证明棉花有很高的增产潜力。2012年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16团的3.3 hm2高产试验田, 种植密度为14 550株/667 m2, 成铃147 330个, 平均铃重5.69 g, 籽棉产量838.31 kg/667 m2, 创全国高产纪录。2012年山西省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区7 443.9 hm2, 平均皮棉产量为106.8 kg/667 m2, 山西临猗、万荣的棉花示范田, 平均籽棉产量为420.2 kg/667 m2。
近几年, 山西省的棉花生产大幅下滑, 面积减少, 产量下降,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棉花病虫危害, 特别是棉铃虫重度发生, 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棉花生育期较长, 管理费工费时, 传统的栽培管理技术难以提高棉花产量, 同时棉花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挫伤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改变山西省棉花生产下滑的局面, 促进棉花生产的提升和发展, 最根本的措施, 就是要改革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 让广大农民学习、掌握、推广科学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实现棉花高产优质, 使棉农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1 棉花生长发育特点
1.1 喜温、好光、较耐旱
棉花是喜温作物, 现蕾、开花和结铃的适宜温度为25~30℃。当温度不够时, 棉株生长缓慢, 蕾铃发育推迟, 造成低产、晚熟和品质下降, 气温≤15℃时, 纤维发育停滞。棉花对光照要求严格, 光照不足会抑制棉花发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棉花的根系发达, 属比较耐旱的作物。
1.2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棉花属多年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只要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 就可以不断地生枝、长叶、现蕾、开花、结铃。生产上利用这一特性能够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1.3 再生能力强
棉花是直根系作物, 主根深, 侧根分布广, 当主根受伤或断根, 会促进大量的侧根生长。当棉花植株受到机械损伤, 只要还有茎节, 就会萌发新的枝条, 还能现蕾、开花、结铃。但是, 生产上棉花的再生能力也有不利的一面, 如果打顶过早, 会促进无效的枝叶和花蕾生长而消耗养料, 降低产量和棉花品质。
1.4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较长
棉花的根、茎、叶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现蕾、开花、结铃称为生殖生长。棉花现蕾以前为营养生长期, 从现蕾开始就标志着进入生殖生长, 从现蕾到吐絮,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 相互重叠、相互促进、相互抑制。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但是营养生长过旺, 生产上称为狂长, 就会减少生殖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造成蕾铃脱落。这一特点决定了棉花栽培管理的技术性很强, 只有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才能多结铃、结大铃。
1.5 可塑性强, 能塑造利于促控的株型
棉花的株型多种多样, 有短果枝、长果枝株型, 还有紧凑型、松散型株型。就是同一品种在株型上也具有伸缩性, 生产上通过人为的促控措施, 可以塑造高产的株型结构。
1.6 单株产量潜力大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只要环境条件适宜, 就可以不断地增长果枝, 分化花蕾, 开花结铃, 所以单株的增产潜力很大。但是在实际生产上, 最后能够收获的有效铃却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 蕾铃脱落率为60%左右。增加单株有效铃的数量, 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主要措施。
2 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
棉花的产量, 以每667 m2产皮棉的数量来衡量, 主要由4个因素决定:株数、单株有效铃数、铃重和衣分。在这4个因素当中, 铃重和衣分相对稳定, 变化不大, 铃重一般4~6 g, 衣分38%左右, 株数和单株铃数决定总铃数, 而且变幅最大, 是决定棉花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每667 m2生产50 kg皮棉需要成铃约4万个, 产75 kg皮棉需成铃约6万个, 产100 kg皮棉需成铃约8万个。生产上协调棉花单株个体和棉田群体结构之间的矛盾, 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铃数, 是棉花高产的关键, 充分发挥单株的生产潜力, 多结铃、结大铃, 就能够获得最理想的棉花产量。
3 棉花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时间特点
3.1 山西晋南棉花各生育阶段所需天数和月令的关系
山西晋南棉花从播种—出苗需要5~15 d, 月令在4月上旬—4月中旬;从出苗—现蕾需要35~40 d, 月令在4月中旬—5月下旬;从现蕾—开花需要25~30 d, 月令在5月下旬—6月下旬;从开花—吐絮需要45~60 d, 月令在7月上旬—9月上旬, 全生育期在110~145 d (详见表1) 。
3.2 棉花各器官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4 氮、磷、钾三要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1 氮、磷、钾三要素对棉花生长发育的作用
4.1.1 氮素肥料对棉花的作用
充足的氮肥能增强叶绿素的形成, 促进光合作用,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表现为棉株生长快、叶色绿、枝繁叶茂, 现蕾开花多, 为多结铃、增铃重、增加纤维长度提供营养条件;缺氮时, 棉株矮小, 下部叶片容易枯黄脱落, 上部叶色黄绿、叶片小、果枝少, 蕾铃容易脱落, 产量低;如果氮肥过多, 早期会引起营养生长过旺, 植株高大、节间长、叶色浓绿, 造成枝叶交叉重叠荫蔽, 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 晚期表现为贪青晚熟、吐絮迟、棉纤维品质下降。
4.1.2 磷素肥料对棉花的作用
磷是构成细胞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 磷肥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别重要, 棉花出苗后10~20 d是需磷的重要时期, 充足的磷素营养在棉花生长前期可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蕾的分化, 生长中期能促进生殖生长, 有利于花、铃的形成和发育, 生长后期有利于增加铃重和提早吐絮。磷素缺乏时, 棉花根系发育不良, 会导致结铃迟、落叶早、成熟晚、产量低、品质差。
4.1.3 钾素肥料对棉花的作用
钾元素可以促进棉花的主茎和果枝的输导组织正常发育, 提高光合效率, 促进蛋白质合成, 有利于幼蕾的发育, 推迟落叶, 减少蕾铃脱落。缺钾时, 棉花表现为秆细、叶片发黄发红、棉铃轻、纤维短、品质低。
4.2 棉花产量形成与氮、磷、钾三要素的关系
每667 m2产100 kg皮棉, 棉花吸收纯氮、二氧化磷、氧化钾的量是13.35 kg、4.65 kg、13.35 kg, 它们之间的比例大约是3∶1∶3。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 每增加25 kg皮棉, 对纯氮和氧化钾的吸收量相应地增加5~6 kg, 对二氧化磷的吸收量增加的却比较小。
5 山西棉区棉花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5.1 足施基肥
棉花要高产, 底肥必须足而全, 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5 000~7 000 kg, 施氮肥30~40 kg、磷肥50~75 kg、钾肥10~12 kg, 施肥原则是以地定产, 以产定肥, 增磷、控氮、补钾。
5.2 重施花铃肥
花铃期的5月下旬—7月上中旬, 是棉花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 主攻方向是稳长、多结铃、结大铃、防早衰, 管理上要重施速效性的氮肥和钾肥, 每667 m2穴施尿素13~15 kg, 硫酸钾或氯化钾6~8 kg。
5.3 棉花中后期根外追肥
棉花从成铃到成熟吐絮阶段, 管理上除了精细整枝外, 为了能够结大铃、促成熟、早吐絮、防早衰, 必须根外追肥, 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200 g、硼砂100 g、硫酸锌100 g、尿素300 g, 兑水50 kg喷施, 每10~15 d喷施一次, 共喷施2~3次。
6 山西棉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6.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应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 选择能够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具有增产潜力、纤维品质优良、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生育期适宜、早熟的品种。
晋棉40号:该品种早熟、高产、抗病, 纤维品质优良。
晋棉39号:该品种为中早熟, 田间出苗好, 长势强, 植株塔型, 结铃习性强, 吐絮畅。
晋棉31号:该品种为中熟, 生育期125~133 d, 长势强、不早衰, 高抗棉铃虫, 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6.2 提早播期
过去棉花播种期一般是在4月20日 (谷雨前后) , 为了从时间节令上给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时间, 满足棉花全生育期对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 将棉花生长发育的进程提前, 保证蕾铃发育期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所以, 一定要提早棉花播种, 地膜覆盖的棉花播期掌握在4月5—15日, 露地棉播种期在4月10—20日。
6.3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地温。提墒保墒, 能有效地解决早播种与前期低温干旱的矛盾, 有利于棉籽早发芽快出苗。所以, 地膜覆盖是促进棉苗早发稳长、培育壮苗最有效的措施。
地膜覆盖的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先播种, 后铺膜, 或条播铺膜一次完成, 出苗后打孔放苗, 这种方式保温、保水性好, 有利于出苗, 需要注意的是放苗时, 先开一小口通风炼苗, 过1~2 d再放苗;第二种方式是先铺膜, 再打孔穴播, 这种方式播期掌握比较主动, 省棉籽, 不需要放苗, 但是出苗慢, 不整齐;第三种方式是沟播覆盖, 即先开播种沟, 沟深10 cm, 穴播棉籽, 再铺地膜, 优点是形成了一个小拱棚, 有利于棉苗生长, 培育壮苗。
6.4 合理密植
在一定范围内, 棉花稀植或密植都能够获得比较高的产量。保持高产水平稳定、纤维品质优良, 主攻方向就是单位面积能够获得最高的有效铃数, 技术措施是提高棉花密度, 稳定单株个体的有效铃数, 依靠大群体小个体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生产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状况、水肥条件、种棉技术水平和选用的品种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确定能够获得高产的种植密度。密度稀、单株产量高, 但产量却上不去;过于密植, 群体过大, 生物产量过高, 田间通风透光不良, 蕾铃脱落严重, 成铃率降低, 棉花也不能高产。
因此, 提出合理密植的密度参考范围:高水肥地区应在4 000~6 000株/667 m2;中等肥力地区应在5 000~7 000株/667 m2;丘陵旱地区为8 000~10 000株/667 m2。
6.5 化学调控
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并进的时间长,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并且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 生产上可以采取化学调控的措施, 有目的、有预见性、定量化地诱导栽培, 实现矮株、短枝、小叶、结大桃的目的, 技术措施就是根据棉花主茎叶令指标重复多次地喷打缩节胺。
操作过程中要准确掌握棉花的主茎叶令, 农药的用量必须严格, 用量小, 作用不大;用量过大, 会产生药害。
【棉花新型栽培技术论文】推荐阅读:
棉花栽培10-08
棉花播种技术06-08
优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06-24
棉花高产杂交制种技术05-24
新型防护技术论文06-10
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论文09-03
技术创新型人才论文10-29
兵团棉花07-21
棉花秸秆06-03
棉花期货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