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药害原因防治

2024-09-04

棉花药害原因防治(精选4篇)

棉花药害原因防治 篇1

1 2008年棉花症状和影响

据2008年对早衰棉田调查, 花铃期 (7月8日) , 植株矮小, 叶片发黄小而薄, 果枝伸展不开, 叶片首先普遍落黄, 继而逐步变褐枯萎, 无须打老叶就自动脱落。盛花期 (7月25日至8月初) , 植株顶心冒实、发硬, 红茎到顶, 蕾小而黄, 花弱铃小, 蕾铃脱落严重, 生长点变尖, 向心运动停滞;花位上移, 顶端花芽潜伏。花铃后期 (8月15日后) , 植株顶部叶片褐色, 后转为紫红色或褐色, 红茎比例达90%以上。造成植株叶片脱落、干枯死亡, 8月底至9月中旬达到高峰期, 影响单株成铃和单铃重。根系衰竭, 根浅根少, 吸收肥水能力大大下降;桃小, 衣分低, 品质变劣, 种子的成熟度差。

2 引起早衰的原因

2.1 气候原因

2008年4月8日、17日和18日气温下降到10℃以下, 延缓了种子的发芽时间;8月17日晚持续3h的中雨, 5d后12连623#、2103#、1402#等条田部分植株上部叶片出现变红现象, 根本原因是雨后气温下降, 地表翻碱, 根系活力下降, 抵抗能力减弱, 茎干和叶片不同程度变红, 形成早衰。

2.2 棉花根系浅而少

随着保温膜的广泛应用, 土壤中残渣残膜不同程度上升, 同时, 不断采用水肥提苗, 直接造成根系下扎不深。随着花铃期的进入, 不断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限制了植株地上部分营养生长, 而当进入中后期生殖生长成为主要营养消耗部分, 根系吸收的营养远远不足, 导致早衰。

2.3 缺少微量元素

植物生理生化原理表明, 植株缺什么元素, 植株就会向着缺少该元素的症状表现。微量元素对植株营养体的转化起到辅助作用。同时, 植株的生理生化功能也离不开微量元素。据调查, 植株叶片变红导致早衰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缺少镁离子, 致使植株叶片叶肉变红, 进而枯死。

2.4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形成药害, 导致早衰

近2年来, 市场销售的农药种类繁杂, 棉农使用机动泵进行3虫防治, 尤其是在每次防治过程中混杂使用多用途农药, 造成药剂的毒害加大, 必然促使植株机体受害, 形成早衰趋势。

2.5 病虫害导致早衰

2.5.1 病害。

红叶茎枯病, 8月中旬至9月初, 大部分棉田遭受恶劣气候的影响, 形成红叶茎枯病, 导致早衰。黄萎病从7月下旬一直延续到8月底, 并且病菌存活时间较长, 环境条件比较适合, 引起黄萎病大量发生从而导致早衰。

2.5.2 虫害。红蜘蛛为害的植株, 叶面发黄后脱落, 茎杆干枯, 花蕾小而弱, 容易脱落, 形成早衰。

此外, 滴灌缩短了生育期, 对早熟品种不利, 形成早衰。

3 防治早衰的有效措施

3.1 合理施肥, 注重氮、磷、钾的搭配比例和用量

氮磷钾三大主要元素不仅要施足, 还要施均衡。在施足主要元素时, 适当补充一定量的微肥, 如在耕地时施硼砂30kg/hm2、硫酸锌15kg/hm2作底肥。磷肥、钾肥一次性足量底施, 有条件的尽量多用有机肥。氮肥最好分期追施, 同等的施肥量, 分期施用比一次性施用可增产10%以上。叶面喷施营养调节剂是棉花生产中一项投入最少、产出最高的增产措施。棉花中后期注意叶面喷肥, 也可有效预防早衰。

3.2 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是棉花高产的重要环节, 灌水的时间、次数、水量等因素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湿度和田间持水量、不同品种生育进程、长势长相进行。棉田采用间歇式灌溉是最佳灌溉方式, 这样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 改善根际环境, 并有利于微生物、抗生菌生长。灌溉以后, 土壤易板结, 这时要结合中耕培土。坚持做到头水不旱不涝, 促进根系生长, 蹲苗助苗, 培养健苗防止早衰。

同时, 结合苗情长势进行化调, 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 确保棉花稳健生长, 不贪青、不早熟。

3.3 足墒耕种

足墒耕种很重要, 棉花不要抢墒播种, 因为这样往往在出苗后就需浇水, 浇水造成棉田低温高湿, 极易暴发苗期病害, 对培育壮苗不利。适期播种利壮苗, 播种早, 在出苗前易受寒流或低温影响, 出苗后易受低温影响感染病害。

3.4 蕾期适期揭膜

棉田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温和减少水分蒸发, 在蕾期以前地膜的功效非常大, 但在7月中下旬以后, 由于气温已经升高, 雨季来临, 此时地膜已失去作用, 甚至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 易导致根系吸收能力提前衰退。因此, 应适时揭膜。

3.5 病虫防治要及时

苗期枯黄萎病, 后期叶斑病、蚜虫和红蜘蛛的危害, 都可促进棉花早衰的发生, 要及时防治, 控制蔓延。同时, 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

摘要:总结了幸福城农场棉花早衰症状, 分析了其发生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早衰的措施。

关键词:棉花早衰,原因,防治措施

棉花早衰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篇2

一、棉花早衰的发生原因

棉花早衰是指在外界气候条件仍对棉铃发育和纤维充实有效的生育期内,因营养失调、病虫为害等原因造成棉花植株“未老先衰”的现象。其田间表现为:植株矮小,提前衰老、枯萎,蕾、铃脱落严重,僵瓣,干铃增加,果枝、果节少,封顶早,生长无后劲,上部空果枝多,提前吐絮。经调查,早衰棉田的果枝比正常棉田少40%,总铃重比正常棉花少30%以上,同时衣分低,种子成熟度差,品质下降。造成棉花早衰的原因有:

1. 施肥不科学 不科学的施肥方法主要表现在:

①不施有机肥。现在棉花种植多为麦垄套作或麦后直播,春棉种植面积小,棉田大部分是“卫生田”,一般不施用有机肥,单靠化肥,使土壤理化性状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导致棉花生长后劲不足。

②钾肥施用量少。种植的品种都是转基因型抗虫棉,结铃早,结铃性强而集中,对钾肥的需求量大,而实际生产中钾肥施用量偏少。

③氮肥施用过量。农民重视氮肥施用,往往氮肥施用量大,其实氮肥施用过多不但不增产,反而会引起早衰减产,特别是在棉花生长前期。原因是生长前期过多施用氮肥,容易造成前期植株疯长,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影响对钾素的吸收,使植株营养生长强旺,生殖生长较弱,果枝生出慢,蕾小,铃小,后期易早衰。

2. 化控不合理 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即棉花生长的蕾期和花铃期,降雨多,田间容易积水,棉花容易徒长、疯长,此时正是化控的关键时期,如化控不及时或化控不到位,就会引起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造成早衰。

3. 病虫为害 枯萎病和黄萎病重的棉田最容易发生早衰,红蜘蛛、棉蚜、棉盲蝽象、棉铃虫、红叶茎枯病、早枯病为害的棉田,由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致使叶片枯黄脱落,易造成棉田早衰。

4. 耕层过浅 棉花植株地上部分早衰的直接原因是根系衰弱。在通常情况下,棉花的主根下扎深度可达到1~3米,上部侧根横向扩展可达0.6~1米,因此棉花的种植要求土层深厚、容量大,土壤有良好的保水保肥特性。现在农民习惯用自家的小拖拉机耕种,大田耕层深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这个深度根本满足不了棉花根系生长的需求,不利于根系深扎生长,于是引起植株早衰。

5. 不利的气候因素 温度和湿度对棉花的早衰有较大影响,在结铃期旱涝急转,高温、干旱或后期温度骤降的年份棉田早衰多。

二、防治棉花早衰的技术措施

1. 选用良种 良种是防治棉花早衰的先决条件,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当家品种,如中棉50等。每年的八九月份,是棉花早衰的多发期,农民可以到田间地头察看,实地判断棉花品种的优劣。

2. 平衡施肥,重施钾肥 棉田地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棉花能否达到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平衡施肥就要考虑棉花的品种特性和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在增施有机肥的条件下按照“减氮稳磷增钾补微”的原则施用化肥。具体的施肥方法是:

①施足有机肥。底肥一般要求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配施尿素15~20千克、磷酸二铵20~25千克和钾肥20~25千克(或者40%的棉花配方肥30~50千克)。麦棉套作的棉田,无法施入底肥,应在麦收后浇水,少施提苗肥,浇水后及时中耕灭茬,结合中耕灭茬施入有机肥2000~3000千克,配施尿素15~20千克、磷酸二铵20~25千克和钾肥20~25千克(或者40%的棉花配方肥30~50千克)。

②稳施蕾肥。在棉花现蕾初期,亩施尿素5~8千克,不要施用过多,以免导致花蕾脱落。

③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为满足植株不断开花结铃的需求,宜改传统的施1次肥为施2次肥,第一次在初花期亩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和钾肥20千克(或者40%的棉花配方肥25千克);第二次施肥在8月初,亩施尿素10千克。

④在缺硼、缺锌的棉田适量增施硼、锌微肥。

3. 适时化控 棉花生长前期,应以促为主,促苗快长,尽快搭起丰产的架子。但随着丰产架子搭成,在施肥浇水后要施用甲哌鎓进行化控,防止植株旺长、徒长、疯长。棉花化控应按照“打涝不打旱,打旺不打弱,打高不打低,打肥不打瘦”的原则进行,甲哌鎓一般用量是:在蕾期,亩用0.5~1克对水25~30千克喷洒;在初花期,亩用2~3克对水30~40千克喷洒;在盛花期,亩用3~4克对水40~50千克喷洒。即便喷施甲哌鎓的水溶液还有小部分多余,也不可重复喷洒,以免造成化控不均匀;喷后6小时内遇雨会影响化控效果,可在雨后重复喷洒1次。

4. 叶面补肥 进入8月份,棉花根系活力逐步减弱,正是棉花易出现早衰的敏感期,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法防治。一般喷施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2%的尿素溶液,重点喷施中上部叶片,共喷3次,喷后8小时内如果遇雨要重喷。

5. 及时防治病虫害 选用经过硫酸脱绒的棉种种植,可以减少棉田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对于棉花病虫害的防治要做到早调查、早防治,力争将为害消灭在中心株或点片发生阶段。同时,合理轮作倒茬,减少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病情指数,可使重病田得到有效改善。对于发生枯、黄萎病的棉田和连作棉田,在整地时每亩用98%敌磺钠2袋(每袋0.4千克)或55%敌磺钠3袋(每袋0.4千克)与所需化肥混合均匀后施入,可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6. 深耕改土 农谚说得好,“耕田深一寸,顶上一茬粪”、“深犁细耙多收棉”。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可以使棉花生长快,病虫害发生轻,产量高。种植春棉的田块在冬季或棉花种植前用大型农业机械深耕20~25厘米,麦套棉花可在棉花收获后进行深耕。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456400)

棉花药害原因防治 篇3

1 蕾铃脱落的生物学规律

1.1 落蕾与落铃的比重

一般条件下, 落铃率高于落蕾率, 幼铃最易脱落。

播种较晚、前期受旱、缺肥、密度较大、蕾期虫害严重的棉田, 落蕾高于落铃。

1.2 蕾铃脱落的日龄

蕾脱落的日龄幅度较大, 但以现蕾后10~20天内脱落较多, 20天以上的蕾很少脱落。棉铃脱落的日龄幅度较小, 脱落的铃基本上都是开花后2~8天的幼铃, 尤其是开花后3~6天脱落最多, 8天以上的大铃脱落较少。

1.3 蕾铃脱落的部位

因蕾铃着生的部位和时间不同, 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 养分供应有差别, 因而蕾铃脱落的情况不同。一般情况下, 靠近主茎的果节脱落少, 外围圆锥体脱落多;下部果枝脱落少, 上部果枝脱落多。在高肥水条件下, 如盛蕾、初花期棉田管理不当, 棉株旺长, 棉田过早荫蔽, 则中、下部脱落严重;若棉株发育早, 前期着铃多, 中期干旱或肥料不足, 则中、上部脱落重;如伏季连续阴雨, 光照差, 则中部铃脱落重。

1.4 蕾铃脱落的时期

一般栽培条件下, 棉株蕾铃在初花期以前脱落很少, 开花以后逐渐增多, 到盛花期达到高峰, 以后又逐渐减少。

2 蕾铃脱落的原因

一是由于田间操作造成的直接机械损伤和某些害虫直接咬断铃柄所致;二是由于内部生理失调诱发铃柄基部形成离层导致的生理脱落。后者是正常年份引起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

2.1 影响生理脱落的环境因素

2.1.1 光照:

光照不足会影响棉株碳水化合物的制造, 蕾花期营养生产过旺或密度过大的棉田, 7~8月份多遇阴雨天气, 因棉株下部的叶片受光量弱, 从而引起棉株中、下部蕾铃的大量脱落。

2.1.2 温度:

温度是棉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高温使棉株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受阻, 呼吸作用增强, 影响有机养分的制造和积累;提高叶片蒸腾强度, 致使棉株体内水分亏缺;温度高于35℃, 约有1/3花粉不发芽, 并且降低花粉的生活力, 影响子房胚珠受精活动的正常进行, 从而增加蕾铃脱落。

2.1.3 水分:

土壤水分过多或不足, 影响棉株的正常代谢, 增加棉铃脱落。另外, 降雨过多, 土壤含水过大, 影响根系正常的呼吸作用, 都会增加脱落率。

2.1.4 肥料:

棉田瘠薄, 施肥不足, 棉株生长瘦弱, 根系发育不良, 制造有机物质有限, 脱落增加;但施肥过多或施用不当, 营养生长过旺, 棉株代谢失调, 也会导致蕾铃脱落加重。

2.2 有机营养与蕾铃脱落

营养物质供需失调是蕾铃脱落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 花蕾数目一定时, 叶片数目愈多, 叶面积愈大, 蕾铃脱落率愈低, 叶数、叶面积与花蕾数目的比例愈大, 蕾铃脱落愈少。棉花生殖器官之间对有机营养的竞争, 则表现为成铃>大蕾>花>小蕾。

2.3 没有受精或受精不良

未受精或受精不良的幼铃基本上都要脱落, 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IAA, 对有机营养的竞争能力弱。开花当天下雨, 使花粉发胀破裂, 高温或低温都会导致受精不良。此外, 花前二三周高温也会使花粉败育, 导致受精不良。

2.4 病虫为害

病虫为害造成的脱落绝大部分是引起离层形成而导致的生理脱落, 一般病虫害引起的蕾铃脱落约占10%~25%。

2.5 激素作用

蕾铃脱落的主要生理原因表现为生殖器官中激素的作用, 植株体内的各种激素的平衡及相互作用影响, 控制着蕾铃脱落。由于激素不平衡, 植株体内的激素类物质含量发生变化, 会使激素之间失去或打破平衡状态, 就会引起蕾铃脱落。

3 保蕾保铃, 减少脱落的主要途径

3.1 改善肥水供应条件

对瘠薄棉田、肥水供应不足棉田, 每亩追施尿素10~15 kg, 防止早衰。土壤干旱时可先施肥后浇水。为了防止棉花贪青晚熟, 可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进行叶面喷肥, 补充营养, 用磷酸二氢钾、硼砂、白糖混合液喷雾, 7~10天喷一次, 连喷二三次, 可减少蕾铃脱落。

3.2 协调棉株营养生产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对高肥水棉田, 从现蕾期开始用助壮素调节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达到适时封垄, 即上封下不封, 中间一条缝, 三桃比例达到1:6:3~1:7:2的高产要求。

3.3 合理密植

通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及时整枝、打杈, 减少荫蔽, 改善田间光照条件, 提高光能利用率, 从而减少脱落。

3.4 利用品种的遗传特性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光和性能高、结铃性强、脱落少的品种种植, 有利于降低蕾铃脱落率, 提高产量。

3.5 加强病虫的综合防治

棉花药害原因防治 篇4

一、棉花枯、黄萎病

1. 发生原因

(1) 种子带菌从病区繁殖和引调棉种, 未经过任何处理而种植, 种子自身带菌, 导致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严重。

(2) 土壤和病残体带菌棉花枯、黄萎病属土传性病害, 由于连年种植, 未进行轮作倒茬, 使土壤中带菌。未清理干净的病根茬、落叶和烂铃等遗留田间, 均可致发病。

(3) 与气候因素有关如果5月—8月低温多雨高湿, 该年份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严重, 高温少雨干旱年份发生较轻。

(4) 低洼处发病早且重低洼处是整个棉田的发病中心, 浇水或下雨后水分集中、湿度大有利于病菌扩散蔓延。

2. 防治对策

(1) 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 坚决不从病区引种。

(2) 实行3~5年轮作倒茬发病严重田块与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 破坏病菌生存环境, 减少病源。

(3)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抗棉花枯、黄萎病的品种有:中植棉2号、SGK958、冀丰958等。

(4) 播前拌种每0.067 hm2用绿亨3号20 g兑入5 L 55℃~60℃ (三开一凉) 温水, 搅拌均匀浸种4~5 kg, 8~12 h后捞出晾干, 即可播种。

(5) 药液灌根对棉田零星发病的棉株, 可用15%恶霉灵水剂1 500倍液灌淋, 即喷药时去掉喷头, 使药液在较小压力下沿棉株下滴至根部, 渗入土壤。隔5~7 d喷1次, 连喷2~3次。

二、棉花红叶茎枯病

1. 发生原因

(1) 施肥不足, 搭配不合理在施肥过程中重施氮肥和磷肥, 轻施钾肥, 或者基本不施钾肥。

(2) 多年连作, 土壤中元素失衡尤其是缺少钾元素后, 不能满足棉花生长需要, 导致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

(3) 品种不同, 抗病性不同, 发病程度不一有的品种易发生红叶茎枯病, 有的品种不易发生红叶茎枯病。

(4) 气候因素持续高温干旱, 暴雨骤晴后钾肥供应不足, 引起该病发生。

2. 防治对策

(1)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抗棉花红叶茎枯病品种, 如SGK791、冀丰197、鲁棉研28、中植棉2号等。

(2) 轮作倒茬实行3~5年轮作倒茬, 减少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

(3) 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 平衡施肥在历年易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地块适当增施钾肥, 满足作物对钾肥的需求, 一般每0.067 hm2施40%硫酸钾肥15~20 kg即可。当棉田发现个别棉株红叶茎枯病时, 立即结合铃期追肥每0.067 hm2施硫酸钾3~5 kg或农大哥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40~50 kg, 促进作物养分平衡供给, 减少红叶茎枯病发生。

(4) 棉花花铃期至吐絮期, 实行根外叶面喷肥如钾硼钙、甜果素、0.2%磷酸二氢钾或2%硝酸钾等。

(5) 高温干旱时期注意及时浇水以水促肥, 增加钾素, 提高肥料利用率, 减少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

三、棉花铃病

1. 发生原因

棉花发铃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红腐病和红粉病等近10种, 是由病原菌侵染为害所致, 与棉花生育期的气候因素、棉田环境、栽培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

(1) 棉花宽窄行配比不合理或不分宽窄行种植密度大时, 后期棉株营养生长过旺, 棉田荫蔽严重, 湿度过大, 易使铃病发生。

(2) 棉花整枝不佳, 化控不及时造成棉株高, 叶片大, 通风透光不良, 导致后期铃病发生严重。

(3) 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平衡重施氮肥, 轻施磷、钾肥, 利于营养生长及铃病发生。

(4) 与气候因素有关后期降雨次数多, 雨量大或者阴雨天长, 温度低, 湿度大, 光照不足, 通风透光不良的小气候促使铃病大发生。

(5) 品种不同, 抗病性不同有的棉花抗病性较差引起铃病发生, 有的抗病性强不易造成铃病发生。

2. 防治对策

对铃病的防治, 必须把握好选、剪、打、推、摘、喷六个字。

(1) 选棉花种植时选择耐阴雨、耐光照、耐低温、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如:鲁棉研21、鲁棉研28、中植棉2号等。

(2) 剪剪去棉株中上部果枝的嫩稍及未成花的蕾枝和赘芽, 减少上部的遮盖, 使光线射入增加下部棉桃的光照, 促使棉铃正常生长与开裂。

(3) 打打去中下部的空果枝和下部及主茎上的老叶, 既能提高棉田温度, 降低湿度, 减少铃病的发生与蔓延, 又能节省养分, 使棉株健壮生长, 增强自身抗病力。

(4) 推大部分棉田密度过大, 株高叶大, 荫蔽严重, 雨过天晴后立即推株并垄, 改善棉田小气候, 加大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同时进行深中耕晾墒, 增强土壤透气性, 促进棉株健壮生长。推株并垄间隔7 d一次, 连续2~3次为宜。

(5) 摘摘除烂桃是减少棉花损失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棉株中下部烂桃及时摘除, 可避免铃病病菌随风雨传播蔓延, 内部籽棉较为洁白的烂桃摘除后晾干或烘干, 剥取棉絮, 还可减少损失。

(6) 喷喷药可防治棉花铃病, 减少烂桃。一般于开花后30 d或铃病发生初期对棉株中下部棉铃进行重点喷药, 药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0.067 hm2喷药液60~75 kg, 间隔5~7 d, 连喷2~3次。

四、后期早衰

1. 发生原因

(1) 营养不足抗虫棉种植后, 一般棉花中期上桃快, 成桃集中, 成桃多且脱落少, 养分集中供应棉花中期需求, 后期土壤养分减少, 供应不足, 造成早衰。

(2) 氮、磷、钾比例失调多年连作, 土壤中各元素不均衡, 尤其是钾元素缺乏, 抗病能力减弱, 棉花不能正常发育。地膜覆盖棉田根群小, 根系分布浅, 土壤养分和水分吸收利用不良, 造成后期棉花早衰。

(3) 病害引起中后期降雨偏多, 有利于棉花枯、黄萎病和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 病株茎杆变色, 阻碍了养分和水分向上运转, 同时叶片受害, 光合作用差, 制造营养能力减弱, 不能正常向下运转, 使棉花后期早衰。

(4) 品种不同, 抗早衰性能不同有的品种前期生长势弱, 后期不易早衰, 有的棉花品种前期生长势强, 后期生长势弱, 易早衰, 如:冀丰197。

(5) 旋耕与深耕大部分棉田在整地时进行旋耕而不深耕, 棉花播种后根系不能深扎, 棉株不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 抗旱、抗逆性减弱, 导致棉花早衰减产。

2. 防治对策

(1) 选种后期生长势强不易早衰的品种如:SGK791、冀丰106、鲁棉研28、中植棉2号等。

(2) 实行3~5年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 增加土壤中营养, 促进棉花后期生长不早衰。

(3) 施足底肥, 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选施适宜棉花生长的复合肥及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 满足棉花后期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促进棉花后期不早衰。并做好棉花铃期的追肥与浇水, 每0.067 hm2追尿素10~20 kg。

上一篇:VLAN划分下一篇:增值税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