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

2024-10-08

棉花栽培(精选11篇)

棉花栽培 篇1

1 播种前准备

1.1 土地准备

1.1.1 选地。

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界首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常年平均气温15.1℃, 极端最高气温40.4℃, 极端最低气温-22.3℃, ≥10℃有效活动积温4818.5℃, ≥0℃有效积温5 407.5℃, 无霜期217 d, 年平均日照时数2 284.5 h, 年平均降雨量843 mm, 温、光、水、热自然资源丰富, 相对较宜植棉;棉花根系发达, 根深达2 m以上。因此, 棉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平地或向阳的坡地。土质黏重、背阳、涝洼冷浆地不宜种棉花。

1.1.2 做垄。

棉籽顶土能力强, 并要带出2片叶子出土, 阻力大。辽宁棉花增产主要靠群体, 必须保证一定密度, 播种保全苗是增产的基础。因此, 棉田整地必须细致, 棉籽出苗吸水慢, 本身富含脂肪和蛋白质, 物质转化慢, 出苗时间长, 吸水量大 (相当于种子重量) , 棉田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要求棉田整地要及早打垄, 秋打垄最好, 春天打垄也应在3月底前完成, 最迟不超过4月5日 (清明前) 。整地细无坷垃, 上虚下实, 土壤含水不低于18%。打垄施农肥45 t/hm2左右。

1.2 种子准备

包括选用良种、精选种子、发芽试验、播前晒种和种子处理。

2 种植密度

2.1 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地力, 提高光能利用;充分利用空间, 增加总铃数;改善棉铃空间分布, 提高平均单铃重, 试验表明, 稀植棉田, 单株果节数多;密植棉田, 单株果节数少;但群体果节数随密度增加而递增, 同时棉花结铃的多少还受蕾铃脱落状况的影响。密度提高, 蕾铃脱落数量增加, 在理密植条件下, 因密度增加而递增的脱落数低于因株数增加而递增的总果节数, 从而提高总铃数。

棉株内围圆锥体的结铃率高, 单铃重高;外围圆锥体则相反, 合理密植使单位面积株数增加, 群体内围圆锥体上的结铃数也增加。同时, 棉花单株结铃强度受纵横间隔期的限制,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群体的结铃强度, 改善棉铃空间分布状况, 增加最佳结铃期的结铃量和比例, 从而提高单株平均铃重, 改善纤维品质[1]。

2.2 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

应从当地、当时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出发, 根据棉株个体最终能够达到的株体大小与生产力水平来确定。凡综合条件 (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种植制度) 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和单株生产力的发挥时, 则种植密度宜稍稀, 反之应稍密。一是气候条件。生长季节平均气温高、无霜期较长的地区, 宜适当稀植;气候温凉、无霜期较短的地区, 宜适当密植。二是土壤肥力。肥力高的棉田应适当稀植;肥力低下的棉田应适当密植[2]。三是品种特性。生育期长、植株高大、株型松散、果枝长、叶片大的品种密度宜适当稀植;植株矮小、叶片小、株型紧凑、果枝短的早熟品种宜适当密植。四是种植制度。粮棉或其他两熟制栽培的棉花, 因受前茬作物的影响, 其密度应较一熟制棉田适当增加。

2.3 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

我国棉花种植密度, 一般就是北方高于南方, 西部高于东部。黄河流域棉区春棉适宜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夏棉为7.5万~12.0万株/hm2;西北内陆棉区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株/hm2;长江流域棉区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

2.4 行株距的合理配置

目前有等行距和宽窄行2种配置。中等肥力的棉田和间套作棉田多采用宽窄行, 高产棉田和不易发棵的丘陵旱薄地多采用等行距。

3 播种与保苗技术

3.1 播种期和播种技术

界首市春季气温不太稳定, 多年来频繁出现倒春寒, 损害严重。可在终霜期过后, 即适宜播期在4月中下旬;5 cm地温稳定在14℃以上时播种为好, 适宜播种期以4月15—25日为宜。

3.2 育苗移栽

3.2.1 育苗方法。

分为方格育苗、肥团育苗、营养钵育苗。薄膜覆盖保温注意事项:播种至出苗之前不揭膜, 以保温保湿;出苗后至第1片真叶期, 膜内温度保持在20~25℃, 重点是保温散湿, 白天揭开膜的两头, 晴天可昼揭夜盖;2片真叶期, 昼揭夜盖;3片真叶后, 昼夜揭膜炼苗, 但寒潮期要盖膜。

3.2.2移栽。

移栽时间的确定:一是通过温度确定, 气温需稳定在15℃以上, 地温稳定通过17℃。二是通过前作的收获早迟来确定。三是通过苗龄的大小来确定。四是通过天气来确定[3]。

移栽方法:一是打洞移栽。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地不耕翻, 在移栽行上开一条3 cm深的沟, 打洞移栽。洞的大小同钵体一致, 深度以移栽后营养钵低于土表1.5 cm为宜。打洞时注意株行距, 保证密度。移栽前洞内施肥, 施碳酸氢铵112.5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 并灌注洞深1/3的稀薄泥浆, 然后将营养钵放入, 把钵体施入洞底;或者将肥料拌稀泥浇施于洞内。移栽后覆土壅根, 使营养钵与土壤密接, 不漏风。不施用泥浆等肥料, 移栽当天应施好活棵肥水, 麦垄套栽的施沼渣液 (或人畜粪) 3 750 kg/hm2左右;麦后移栽的施沼渣液 (或人畜粪) 7 500 kg/hm2左右, 冲水浇施。二是开沟移栽。前茬作物收获后耕地做畦, 按种植行开沟栽苗。可用机械或畜力开套槽, 套槽深10~16 cm, 套槽内施入基肥, 根据移栽密度栽苗、覆土[4]。覆土分2次进行, 先覆土2/3, 压紧, 浇活棵水, 然后再覆土。

4 地膜覆盖技术

选用生产潜力较大、长势稍旺、后劲足的中熟品种, 在季节与前作许可下, 适时早种、早栽后及时覆膜, 覆盖度以50%~70%为宜;开花后立即揭膜, 覆盖要严, 并保持膜面干净。

5 棉花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5.1 棉花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点

棉株各生育期的氮、磷、钾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和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且不同生育期的营养吸收与土壤肥力状况密切相关。

棉花除了需要大量营养元素外, 还需要硼、锌、铁、铜和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同时棉花生育期中养分在不同器官的积累和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5.2 施肥技术

施肥总量的确定应以棉花的产量水平、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种类与质量以及肥料的吸收利用率等为依据。肥料的种类与搭配, 应以有机肥为主, 无机化肥为辅;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和氮、磷、钾的配合比例;并注意硼、锰等微肥的施用。施肥时期与施用量应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吸肥特性, 结合棉株的长势长相来决定。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如下: (1) 病害:炭疽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以及红腐病、黑果病等铃病。 (2) 虫害:棉蚜、蓟马、小地老虎、蜗牛、红蜘蛛、金钢钻、红铃虫、棉铃虫、卷叶虫和小造桥虫、甜菜夜蛾等。

根据棉花病虫的发生规律, 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如果本周施用了甲氰·辛与阿维·高氯氟氰药液, 可防治红蜘蛛和斜纹叶蛾等;下周喷施则可换毒·氯与敌畏吡虫啉, 可防治虻蝽蟓和棉铃虫、红铃虫等。防治甜菜夜蛾可用0.2%甲维盐+新高脂膜8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新高脂膜800倍液, 均匀喷于棉株和田间杂草上, 连喷2~3次, 效果较好。

炭疽病、立枯病及红腐病、黑果病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新高脂膜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或36%棉枯净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 对水225 kg/hm2喷雾, 间隔5~7 d再喷1次。棉花枯、黄萎病都是危害棉花维管束组织的病害, 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 严重时连片枯死, 严重影响产量。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600 g/hm2对水喷雾 (灌根) 3~4次。

7 棉花整枝技术

7.1 人工整枝

7.1.1 除叶枝。

棉株的叶枝 (亦称木枝或营养枝) 一般有2~4个, 着生于主茎下部第3~7节。当第一果枝现蕾时, 除保留果枝以下一两片主茎叶外, 将其他各节的主茎叶和所有的叶枝全部除去, 使棉株体内营养充分供应果枝上蕾铃的发育。

7.1.2 打顶心 (尖) 。

打顶亦称摘心。在初花至盛花期间, 摘除棉株主茎顶尖1叶1心, 以控制株高和无效果枝的增长。还需根据土地肥力、种植密度和生长势确定打顶时间。界首一般在7月中下旬打顶, 棉株一般有8~16个果枝。打顶过早不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且造成赘芽丛生;过迟则无效果枝多, 消耗大量养分, 降低后期的铃重。

7.1.3 打边心 (尖) 。

亦称打群尖。摘除果枝的顶芽, 以控制无效果节生长, 调节养分分配,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增结靠近主茎的内围铃, 增加铃重。同时可以除去一部分三四代棉铃虫的卵和幼虫。一般在打顶前先打主茎下部果枝的边心;在打顶后再分次打中、上部果枝的边心。

7.1.4 抹赘芽。

在土壤肥水充足, 棉田荫蔽或打顶过早的情况下, 旺长棉株中、上部叶腋中的先出叶腋芽 (二级腋芽) , 形成赘芽。因其生长快, 消耗养分多, 故需及早抹去。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二级腋芽也可发育成花芽, 开花后成为桠果。但其铃小, 且影响相邻正常蕾铃的生长, 也宜抹除。

7.1.5 打老叶、去空枝。

对旺长棉株, 在花铃后期, 可打去主茎下部的老叶。对立秋后出现的无效蕾和白露后的无效花, 也要及时摘除。同时, 对棉株下部未结棉铃的空果枝要剪去, 使养分供应上部结铃果枝, 并可改善透光通风条件, 有利于开铃、吐絮。

7.2 化学调控

从棉株现蕾后, 用生长调节剂缩节胺 (DPC) 等控制棉花株形, 抑制细胞与节间的生长, 降低植株高度与果枝长度, 使顶部叶面积减小;并使叶的海绵、栅栏组织细胞增多, 叶绿素含量增高, 叶内钙离子浓度与根部钾离子增加, 增强棉株的抵抗力。

8 中耕、除草、培土

土壤疏松有利于棉花根干重增加, 紧实土壤有利于冠/根比增长, 但过松过紧都不利于棉花生物学产量的提高。

9 适时灌排

在出现夏旱与伏旱, 棉株缺水时, 应及时于早晨或傍晚进行穴灌与沟灌, 并结合进行施肥;当秋涝出现, 应及时开沟排水和加强整枝摘心, 以降低土壤与田间湿度, 减少和防止烂铃[5]。

1 0 酌情催熟

在迟发棉田或秋季气温下降早且快时, 可施用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催熟。

1 1 勤收细摘

在棉铃成熟时, 及时收获。

摘要:针对界首当地条件、种植制度、耕作习惯, 总结界首棉花栽培技术, 包括播前准备、种植、保苗、地膜覆盖、施肥、病虫害防治、整枝、中耕培土、适时灌排、勤收细摘等方面内容, 以指导棉花栽培。

关键词:棉花,密度,栽培技术,安徽界首

参考文献

[1]陈文.棉花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2006 (4) :20.

[2]陈圣栋.棉花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8 (1) :53-54.

[3]职明星, 石晓华, 鲁玉贞, 等.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 :440, 451.

[4]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下) [J].农民科技培训, 2006 (2) :14-15.

[5]姜秀芹, 康训红, 何鲁军, 等.棉花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中国农技推广, 2008 (6) :26-28.

棉花栽培 篇2

(一)棉花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种植棉花以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富含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硼、锌、钼、铜等,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1.5m以下)土质砂粘适中的土壤为最理想。但棉花对于土壤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其它各类土壤只要注意改良均可用于植棉。砂质土壤植棉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重视中、后期施肥。粘质土壤应注意中耕松土促早发,在施肥量较大时,应预防后期贪青晚熟。

棉花是较耐盐碱的作物。一般氯化物盐类超过0.4%;花碱地pH值超过9.0,含盐量超

过0.02%~0.08%不宜植棉。

(二)整地

棉田整地包括施底肥、深翻、耙耱保墒、灌溉造墒等作业。基肥最好在冬前结合翻耕施入。北方有灌溉条件的棉田,要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春灌不应迟于播前20天,以免影响土壤温度回升,不利出苗。棉田基肥用量需占总施肥量的60~80%。据多点丰产典型施肥经验分析,认为亩产50kg皮棉,需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kg;亩产100kg皮棉,需施4000~5000kg,结合施化学肥料。

深耕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深耕深度20~25cm为宜。盐碱地深耕(不乱土层)有助于淋盐洗碱。

二、棉花的需肥规律与施肥

(一)棉花的营养特点与需肥规律

1.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吸收的动态变化

(1)棉花吸收氮素的高峰,出现在花铃期,吸收百分率可达60%以上,比苗、蕾期大幅度增加,是氮、磷、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因而花铃期需重施速效氮肥。

(2)生育正常的棉株,吸收氮和钾以前、中期为多,吸收磷素以中、后期为多,因此前期和中期必须保证钾的供应,中后期保持土壤较高的供磷能力极为重要。

(3)不同施肥水平对棉株吸收养分的动态变化有明显影响,施肥量多,吸收的总量较多,中、后期棉花长势较旺,养分吸收多;施肥量少,吸收总量也较少,前期吸收有相对增多的趋势。

2.棉花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养分吸收量

产皮棉50kg/亩时,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5~9kg,磷素(P205)2~3kg,钾素(K20)4~

7kg。产皮棉75kg/亩约需吸收氮素6~1lkg,磷素3~4kg,钾素6~1Okg。产皮棉1OOkg/亩约需吸收氨素10~13kg,磷素4~6kg,钾素8~13kg。

棉花产量不同,棉株一生中积累的氮、磷、钾比例也不相同。随着皮棉产量的提高,棉株吸钾量增加。所以,高产棉田应重视钾肥的合理施用。

(二)施肥技术

1.基肥的施用

基肥多用有机肥料,肥效比较平稳,保持时间长,有利于实现壮苗早发、稳长、不早衰,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若用土杂肥作基肥,一般亩施15000~20000kg;以绿肥作基肥则亩施500~1500kg;以厩肥作基肥,亩施1500~2000kg。

磷、钾肥以总量的40%~50%作基肥。速效性氮一般不超过50%,肥力中等棉田以20%~30%为宜。

施用基肥宜早宜深。施用基肥的.方法和时期,因气候、耕作制度和基肥种类而不同,北方一熟棉田,有机肥结合冬耕翻施为好,两熟棉区以惊蛰至春分在麦行松土沟施基肥较为适宜,麦后移栽棉田可开沟施移栽肥作基肥。

2.种肥的施用

在地力差、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情况下可以施种肥,最好氮、磷混施,也有用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还可与防病、虫的药剂配合使用。种肥施用量不宜过大,集中条施或穴施,无机种肥最好不直接接触种子,在粘土地有机种肥可作盖籽肥施用,既保持土壤表面疏松,助苗出土,又可供应养分。

3.追肥的施用

追肥原则:前轻、中后重、最后又轻。

肥量分配:在亩施氮7.5kg~10kg条件下,中、上等地力壤土地,氮肥施用以基肥占40%左右,花铃肥施60%左右为宜;土壤肥力较差,质地偏砂棉田氮肥宜分三次施用,即播前基肥30%,蕾期(夏至前后)追肥20%和花铃期(大暑前后)追施50%。具体如下:

(1)早施、轻施苗肥。

基肥施用较少或末施基肥的,齐苗时可施“催芽肥”,每亩多酶金尿素2~2.5kg,3~4片真叶时施“平衡肥”,弱苗要重点施用。凡基肥末施用磷肥的,要适当增施磷肥。

(2)稳施蕾肥。

稳施蕾肥能协调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利多长果枝、果节。

在土壤肥力低、基肥不足、棉花长势弱的棉田,应适当施一些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棉株增枝增蕾。

在土壤肥力较高、基肥足,棉株长势旺的棉田,则可不施速效性氮肥。

为了满足花铃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及防止早衰,在盛蕾期开沟深施迟效性有机肥料,以达到“蕾期施、花期用”的目的。

对早发、苗肥少、长势差的或肥料末腐熟的棉田应适当早施、多施。对迟发、苗肥足、长势较旺的棉田,应适当晚施。疯长棉田更应施用,以防后期早衰,但施用时间要推迟,并结合开沟晾墒,以抑制营养生长。

(3)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一般早发、早衰、地瘦、追肥不足、长势弱的棉田,花铃肥宜在初花期施用;晚发、雨年、地肥、追肥多、长势旺的棉田,花铃肥宜在盛花期(即下部结住1~2个大铃时)施用。

花铃肥一般占追肥总量的50%左右,亩施多酶金尿素10~15kg,可结合中耕开浅沟施,施后覆土。土壤干早时,掺水浇施,以提高肥效。在盛花期于棉田四周边行增施少量氮肥,能充分发挥边行增产的作用。缺硼棉田若未在底肥或当家肥中拌施硼肥,花铃期应喷一次翠康金朋液1000-1500倍液。

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立秋前后(最迟不过8月15日),每亩可施多酶金尿素5~8kg作盖顶肥,能防止棉株早衰。缺肥并有早衰趋势或中下部脱落严重的,盖顶肥要早施。长势好,肥力足,后劲大的棉田,要少施或不施。补施盖顶肥必须适时适量,否则棉株贪青晚熟,使铃重减轻,纤维品质下降。

花铃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追肥,即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翠康生力液1500倍。根外追肥时间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棉株长势喷1~3次,每次每亩喷水溶液50~75kg。以晴天下午喷于中、上部叶片背面为好。

(4)根外追肥。初絮期根外喷施翠康保力1000倍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增加铃重有一定作用。

三、棉花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排水

(一)棉花的需水规律

棉花各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苗期、蕾期需要少,花铃期需要多,吐絮以后需要又较少。播种出苗期,2Ocm土层中的水分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苗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15%以下,日耗水强度为0.5~1.5m3/亩;现蕾后,耗水量占12%~20%,日耗水强度为

1.5~2.0m3/亩;花铃期,耗水量占45%~65%,日耗水强度为2.5~3.0m3/亩;吐絮以后,日耗水降为2m3/亩以下,耗水量占10%~20%。

(二)棉田水分的调节

1.棉田合理灌溉排水的原则

雨量的多少和分布是决定灌溉和排水的重要指示因素。土壤含水量是决定灌水与否的重要标志。棉花正常长势长相和缺水表现是决定棉田灌溉时机的有效方法。棉株缺水表现为顶部叶片叶色暗绿,失去向阳性,且萎蔫,中脉折而不脆;主茎生长速度减慢,花位升高等。 棉花生育阶段土壤适宜含水量(田间持水量%)

2.棉田灌溉 (1)棉田播前灌溉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冬灌效果较春灌好。除在土壤质地过砂、保水力差,或春季严重干旱,棉田墒情不足的年份需要推迟灌溉外,一般尽量避免晚春灌水或临播前灌水。

(2)畦(沟)灌 加强棉田行间中耕培土,主要采取沟灌方式。

(3)喷灌 省水省工、保水保肥,但投资较高。

(4)地下渗灌 灌溉后土壤表层墒情不足,播种后难获全苗,也不利幼苗健壮生长,且投资费用较高。

(5)滴灌 灌溉效应高,节约用水,防止土壤盐碱化。

3.棉田排水

对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过多,土壤过湿的田块。棉花生长期间,适宜的地下水位应保持在离地面1~1.5m以下。在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地区,则应控制在2m以下。

排水的方法有深沟排水,畦(厢)田排水,打井排水,地下排水等。地下排水方式有暗沟、鼠洞和暗管等三种,以暗沟和鼠洞简而易行,投资小,但仅适用于土质粘重的棉田,而且耐用年限较短,暗管经久耐用,不论土壤粘、砂都比较适宜,但需要一定的投资。地下排水工程同其它棉田排水方法一样,既是排水沟渠,天旱时也可用于引水灌溉。

四、棉田群体结构与种植密度

(一)棉田群体结构

生产上有三种类型的棉花群体结构:一是小株密植,以利用横向空间为主,接近于平面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旱薄地、无霜期短的地区以及生育期短的麦后直播棉;二是中壮株密植,以纵横空间并重利用,接近于曲面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中等肥力棉田,有利于中产变高产;三是大株稀植,在充分利用横向空间的前提下力争利用纵向空间,接近于立体采光的群体结构,适用于高肥水棉田和较长的有效生育期。

理想的株型、叶片的大小和适宜的封行期与光能利用有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高产棉花花铃期最适叶面积系数为3~4,并有一个合理的动态指标。经试验,亩产100kg左右皮棉,要求苗期叶面积系数0.03,现蕾期0.2,开花期1.5,盛花期3.5,不宜超过4,吐絮期2.5左右。

棉花的最佳封行期是“带桃封行”;封行程度是“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以利通风

透光,使下层光强在光补偿点以上(棉花光饱和点6~8万米烛光,光补偿点750米烛光),即地面有拳头大的光斑,才能保证下层叶片及根系的营养,减少脱落多结铃。

(二)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

1.气候条件

我国各地棉花种植密度差别大,一般是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长江流域棉区热量、雨量充足,日照条件稍差,一般棉花生长期长,发棵较大,宜适当放宽行距,降低密度。种植过密,往往增加荫蔽脱落,加重烂铃,一般以3000~4000株/667m2为宜。北方棉区一般以3500~4500株/667m2为宜。

2.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

施肥量较高的棉田,密度可稍低,施肥量较低的棉田,密度宜稍高。北方棉区肥水条件较好的平原棉区,以3500~4500株/亩为宜;肥水条件差,耕层浅薄的盐碱地以及砂质土,以5000~7000株/亩为宜。

3.品种类型

植株矮小、叶片较小、株型紧凑的品种以及早熟品种,密度宜稍密,反之密度宜偏低。

4.种植制度及种植方式

一熟棉田,棉花生长期较长,密度宜稀些;两熟套种棉田应适当加大密度;麦后直播棉必须以密争早,高肥棉田种植密度3500~4500株/667m为宜,中等肥力棉田以5000~6000株/667m2为宜。土壤瘠薄棉田密度可达6000株/亩以上。塑膜覆盖育苗移栽和地膜棉,密度宜比同条件下套播棉降低10%~15%。

(三)行株距的合理配置

1.等行距 一般棉田采用。近年来普遍采用“宽行密株”配置方式,即通过适当放宽行距以延迟棉出封行,有利于中后期通风透光;靠缩小株距以保证密度。一般雨水充足、生长期较长的棉区,土壤肥力较高,棉株高大的棉田,行距应放宽到90~1OOcm;而雨水稀少,生长期较短的棉区、土壤瘠薄、植株发棵较小的棉田,行距以67~83cm为宜。

2.宽窄行 宽行可改善光照条件,窄行可增加密度,同时还可增加冬作播幅。一般宽行距80~100cm,窄行距40~5Ocm。这种方式在中等肥力棉田和套作棉田采用较多。

五、棉花全苗壮苗技术

(一)种子的准备

1.备足良种 一般备种量应比播种量多20%,手工条播约需棉种7.5~10kg/亩(毛子)。

2.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 在25~30℃条件下,从发芽开始起,以9天的发芽粒数计算发芽率,前3天的发芽率为发芽势。

2

3.粒选 剔除小子、瘪子、嫩子、破子、虫蛀子、杂子等不良种子。

4.晒种 晒种有促进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作用,特别是对成熟度较差的种子效果更好;晒种还可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棉苗发病率。一般在播种前抢晴天晒3~4天,每天晒5~6小时。

5.药剂处理 药剂处理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和种子周围土壤的病菌。

多菌灵拌种或浸种 多菌灵是内吸杀菌剂,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和苗期病害。以多菌灵有效成分0.5%的用量拌种,密闭贮半月以上,或用浓度为0.2%~0.4%(有效成分)多菌灵胶悬剂浸种14小时,浸种过程中搅拌1~2次,浸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或晾干备用,操作方法简便,药剂可重复使用2~3次。

6.生长调节剂处理

可使棉苗子叶下轴短,子叶大、厚、色深,侧根发达,茎秆粗壮,增强抗逆性,缩短缓苗期。

(1)助壮素或缩节胺浸种 把选晒好的棉子用200~250mg/kg助壮素(50kg水加40~50mL有效浓度为25%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kg水加10~12.5g缩节胺)浸种8~12小时,药液要高过种子3~6cm,种子浸好后摊晾至半干后(不宜在太阳下晒),拌杀菌剂即可播种。浸种适用于营养钵苗。

(2)助壮素或缩节胺拌种 用100mg/kg的助壮素或缩节胺(50kg水中加助壮素20ml或缩节胺5g),拌棉种,其作法是将重量为棉子重50%~60%的药液均匀地喷在末去短绒的棉子(去短绒的棉子,药液要减少至种子重的40%)上,拌匀后堆放6~1O小时,其间要翻动1~2次,待种子吸收药液后,晾干,拌杀菌剂后即可播种。拌种适用于露地直播棉田。

7.食盐水浸种 用3%的食盐水浸种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能提高棉种的耐盐能力,因而有利在盐碱地上保全苗。

8.搓种 对未经硫酸脱绒的种子,为了促进其吸水和便于匀播,播种前可进行搓种,一般浸过的湿种子,用草木灰或干泥土进行搓种;干种子喷水后搓种。搓种也可结合药剂拌种进行。

9.种衣剂的应用 应用长效、内吸杀虫剂与生理活性强的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助剂的作用下复配成种衣剂,对棉种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控制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染病菌及某些害虫的危害,培育矮壮苗。且隐蔽施药,可以保护地上天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直播

1.播种期

直播棉花播种出苗期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一播全苗,并争取早苗、齐苗、匀苗、壮

苗。

棉子萌发时的适宜含水量为其风干种子重的60%~80%,要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陆地棉中熟品种发芽的起点温度为11.5℃,最适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40℃~45℃,棉子出苗的温度比发芽为高,幼茎(子叶下轴)伸长发育形成导管的温度为16℃~18℃,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5cm深的土温约在15℃~16℃)时即可开始播种;

在易受霜害的北方棉区,最早播期只能在终霜期之前10天左右播种,终霜过后出苗。

2.播种量

播种量应根据发芽率的高低、种子的大小、留苗密度、土壤、气候、病虫害等情况决定。一般亩播种粒数不少于留苗数的8~10倍。条播要求每米内有棉子45~60粒,每亩播精选种子5~6kg(毛子);点播的用种2.5kg左右,每穴播5~6粒。

3.播种方式

目前棉花播种方式有条播和点播。机械条播或定量点播机播种(每穴3~4粒)能将开沟、下种、覆土、镇压等项作业一次完成。但要求播种量误差不超过5%,无漏播、重播现象,播种深度一致,误差不超过lcm,行距一致,播行正直。

4.播种和覆土深度

播种深浅要根据土质和墒情而定。我地棉区春季少雨多风,浅播的棉子易干,故播种和覆土以稍厚为宜,砂土3~4cm,粘土以3cm为宜。

盐碱地棉田缺苗的原因,主要是盐碱为害。为了减少和避开盐碱为害,盐碱土地区多采用“开沟躲盐巧种”的办法,夺取一播全苗。盐碱土棉田大力推广“浅沟、压种、高盖土”的播种方法,对一播全苗也有良好的效果。

5.镇压

在播种后,覆土前进行镇压(踩种),比覆土后镇压的效果好。覆土前镇压可使棉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同时种子上面又有一层疏松的土层,可以达到增温、通气和保墒的目的。

6.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在播种后出苗前施药。常用的除草剂有乙草胺、地乐安、48%拉索、48%氟乐灵、50%扑草净、25%除草醚、施田普等。

7.播后管理

(1)查苗补种 播后苗前及时检查,发现漏播,烂种现象应立即催芽补种。

(2)清沟排渍,抗旱浇水。播后要清理积水的地方,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棉田无明涝暗

渍。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破壳,助苗出土。如遇春早,则应连续抗旱,直到齐苗为止。

(三)地膜覆盖栽培

1.地膜覆盖的作用

⑴保温增温:地膜覆盖能增强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降低热量损失,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5~10cm土层(4~5月)提高地温2~4℃。

⑵保墒作用:塑膜隔断了土壤水分与大气交流的通道,使水分在膜内循环,从而起到保墒作用。

⑶提墒作用:覆盖后加大了土壤上、下层梯度的差异,使土壤水分上移,具有提墒作用。 ⑷保护土壤结构:地膜覆盖后表土不受雨水冲击和灌水淹浸,能保持根区土层的疏松状态,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

⑸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养分的分解:由于地膜覆盖土壤的水、气、热较协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无效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

(6)土壤表层二氧化碳较高:一方面,塑膜阻碍了土壤中二氧化碳向大气中扩散,使其在土壤中累积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覆盖的土温和水分适宜,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肥分解加速,因而土壤中二氧化碳释放量和累积较高。

2.地膜覆盖棉花的生育特点

(1)根系分布浅,吸收能力强

(2)生长发育加快,地膜棉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分别较露地棉提早6~8天、7天、3~4天。

(3)叶面积增长迅速

(4)产量结构合理 与露地棉相比,伏前桃和伏桃增加,秋桃有所降低。一般高产棉田的“三桃”比例为1:8:1或2:7:1。

3.地膜覆盖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

①选地和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地势平坦的田块。要求地面平整,无坷垃、无茬子,上虚下实,底墒足、表墒好。

②增施基肥:地膜覆盖后,有机质分解快,根系从土壤吸肥多,吸肥早,要增加基肥用量。一般基肥施用量占总量的45%左右;土壤偏沙的棉田,基肥以占总量的30%左右为宜。

(2)覆膜方式

①先播种后覆盖:

优点是能够保持播种时土壤墒情和土壤结构。出苗前保温效果好,有利于出苗,有利于机械播种,便于提高播种质量和速度,节约用工。

缺点是破膜放苗不及时,棉苗遇高温易受灼伤;破膜后棉苗遇低温易受冻伤;膜内外温度、湿度差距大,棉苗出苗后抗逆性差,易感病害、死苗。

②先覆盖后播种:整地后先覆塑膜,播种时再在膜上按株距要求打孔破膜播种。

优点是墒情好时及时覆膜,有利于保墒;破膜时洞小,保温、保墒及防除杂草效果均较好;棉花出苗后,不需放苗,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抗逆能力强,苗较健壮。

缺点是人工打洞点播,需工较多,播种深浅及盖土量不易掌握一致,出苗不整齐;播后如遇雨,土面板结,破土较费工等。

(3)适时播种 地膜覆盖棉田,土壤温度、水分等条件较好,播种期较露地棉提早5~7天。黄河流域棉区的播种适期,原则上是终霜前播种,终霜后出苗;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播种至出苗约需6~8天,出苗后可避过终霜冻害。

(4)田间管理

①破膜放苗:

若采用先播种后覆盖的方式,当棉苗出土达60%~70%,且大部分棉苗子叶转绿时,要及时在膜上打孔放苗。

一般分两次破膜放苗,全苗后第二次放苗。膜孔直径以3~4cm为宜,直径过大会散墒降温。在棉苗出孔叶片上积水散发后,随即用土封口,防止土壤水分散失或大风揭膜。

②水肥运筹:

地膜覆盖虽有保墒和提墒作用,但棉花开花后,蒸腾作用旺盛,耗水较露地棉多,所以遇旱要及时灌溉。

蕾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55%时,一般每亩灌水20~30m3;花铃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每亩灌水30~40m。

地膜棉前期生长快,开花结铃早,后期易早衰。因此,需肥早、需量大。要求施足基肥,重施花铃肥。改变常规重施一次花铃肥为两次施用,即在初花揭膜时施有机肥和部分速效肥,当棉株结1~2个大铃时再重施一次速效氮肥。

施肥与灌溉相结合,充分发挥肥效。在中等肥力棉田,每亩施纯氮15kg左右,其中1/3作基肥或种肥,注意配合适当的磷钾肥,2/3于花铃期追施。

③调控株型:

3

地膜棉花在盛蕾初花期生长较旺。应视苗情进行化学调控2~3次,第1次在现蕾期(主茎8~10片叶),缩节胺或助壮素30~50mg/kg,第2次在初花期前后(主茎叶15片左右)50~100mg/kg,第3次在打顶后100~15Omg/kg,其喷液量以喷到整株叶片叶面全湿但不滴水为准。

④揭膜:一般棉区以盛蕾或初花前后揭膜为好。因盛蕾或初花前后,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逐步消失,同时此时揭膜也便于及时进行施肥、中耕培土等田间管理。但在特早熟棉区和丘陵棉区可以不揭膜,以充分发挥地膜增温、保墒的效应。

六、棉花整枝

1.打顶(或称摘心、掐尖)

适宜的打顶时期,棉农的经验是:“以密定枝,以枝定时;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一般棉田果枝数达6万个左右时打顶较为适宜,但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的打顶季节己到,即便末达6万果枝也要打顶,这就是“时到不等枝”,密度较高,6万条左右果枝己够,但若棉株长势很旺,仍要适当推迟打顶,这就是“枝到看长势”。北方棉区一般在当地早霜前80~90天,即7月15日左右打顶为宜。

在打顶方法上,应采用轻打顶,即摘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即一叶一顶),如果大把揪则容易去掉有效果枝和有效蕾。同一块田打顶应先打高后打矮。晴天打顶有利于伤口愈合。

2.去叶枝

通常在第一果枝出现,可以区别叶枝与果枝时去叶枝。过迟去叶枝既消耗养料,增加荫蔽,且易损伤茎皮,降低工效。去叶枝时,除病叶、黄叶外,一般要保留主茎叶,以利其对根系提供有机养料。但雨水多、肥力高、长势旺的棉田,可将第一果枝以下的主茎叶酌情去掉几片或全部,控制徒长。在棉田边行,缺苗的地方或稀植棉田,可适当保留叶枝,利用其上长出的二级果枝多结铃。一般待叶枝上长出2~3个果枝时打去叶枝的顶心,促使其上的果枝发育。

3.抹赘芽

打顶后或虽末打顶,生长过旺时,在中、上部主茎叶或果枝叶腋里都会萌生赘芽,应及早抹除。在光照和养分充足的情况下,主茎或果枝的腋芽分化发育的桠果,应予以保留。

4.打老叶、剪空枝

吐絮前后,如棉株生长过旺、田间荫蔽严重,剪去中、下部老叶和空果枝,有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的作用。

5.打边心

在肥水充足,长势旺盛,密度又大的棉田里,可自下而上分次打去群尖,可控制棉株横向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长势不旺、无荫蔽的棉田,不必打边心。

七、综合管理技术

棉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苗期壮苗早发,蕾期稳长增蕾,花铃期增蕾保铃,吐絮期早熟不早衰。

长势指棉株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如主茎日生长量,主茎叶出生速度,果节增长速度等。

长相指棉株不同生育时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如棉花株型,高宽比例,红绿茎比,果枝数,果节数,叶片大小,叶色,主茎节间长度和粗细等。

以下主要介绍4000株左右密度的中熟陆地棉,实现亩产皮棉75~100kg的管理措施。

(一)苗期的综合管理

1.苗期看苗诊断

壮苗早发的长势是:株高日增0.3~0.5cm,4天左右长1片真叶,功能叶宽表现为“叶片数×l.2~1.3cm”的数量关系递增,6月上、中旬现蕾。

长相是:根系发达,植株墩实稳健、顶叶平齐,宽略大于高;茎粗节密,茎色红绿各半;叶色油绿、叶片平展,顶部叶位次序为4、3、2、1;现蕾时株高15~2Ocm,真叶6~9片,叶面积系数在0.5以下。

僵苗是棉花长出2~3片真叶后到现蕾前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埋失调,生长停滞的病态苗。僵苗按发生的主导因素可分为:渍害僵苗、旱害僵苗和病虫害僵苗三类,也有伴生的。

2.苗期栽培技术要点

(1)补苗、间苗、定苗。在齐苗后进行第1次间苗,以叶不搭叶为度。1~2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苗距以定苗株距的一半为宜。3~4片真叶时可定苗。间定苗要做到及时、留匀、留壮,拔除病苗、虫苗、弱苗和杂苗。

(2)中耕除草,及时灭茬。苗期中耕要求“早、勤、细”。中耕深度以1.5cm左右为宜,株旁浅、行间稍深。如遇连阴雨,不能中耕除草时,可仅拔除杂草,防止苗荒。

(3)排涝防渍,保墒抗旱。在苗期多雨的棉区,常出现明涝暗渍,影响棉苗生育,且易发生病害和烂根死苗。必须做好清沟排渍工作。同时若出现春早应及时灌溉,松土保墒。

(4)防治病虫害。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疫病。此外,红腐病、茎枯病、角斑病。(后附各种病害与虫害识别图片)

苗病的防治方法,应采取清沟排渍、勤中耕、早施苗肥等农业措施,增强棉苗抵抗力并配合药剂防治。苗期主要害虫是蚜虫、蓟马、红蜘蛛、地老虎、蜗牛等,以药剂防治为主。

(二)蕾期的综合管理

1.蕾期看苗诊断

主要从棉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否协调进行鉴别。

高产长相是:根系深广吸收旺,株型紧凑发课稳,茎秆粗壮、节密,红茎比例60%~70%;顶芽肥大不下凹,果枝向四周平伸,节间分布匀称;顶部叶位次序为4、3、2、1,叶片大小适中; 蕾多蕾壮脱落少。

长势是:株高日增1~1.5cm, 盛蕾初花期可达2.5cm, 每2.5~3天出生一个果枝, 小暑节开花, 株高50~60cm,果枝10个左右。

2.蕾期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促进营养生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在搭好丰产架子的基础上,实现稳长增蕾,为夺取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耕、除草、培土。蕾期中耕能促进根系下扎,分布广,有利发棵稳长。其深度可逐渐加深至8~12cm,行中间深、株边浅。长势过旺的棉田,应增加中耕深度到l2cm左右。结合进行清沟培土,以提高地温,减轻病害,有利防涝防倒。培土要分次培高到10~l2cm,行间要锄松。

(2)及时去叶枝。通常在雨水多,肥力高的棉田应及时去叶枝。

(3)清沟排水,灌水抗旱。蕾期遇雨,注意清沟排水,蕾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水抗旱。土壤肥沃,长势好的棉田,可以不灌或推迟灌水。

(4)适时适量喷施生长调节剂。营养生长较旺盛的棉田,需要使用延缓型生长调节剂。根据苗情可用1~2次,第1次在主茎叶8~10片,缩节胺30~50mg/kg,第2次在主茎叶15~16片(初花期前后)50~100mg/kg,喷至整株叶片叶面全湿但不滴水为度。

(5)防治病虫害。蕾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红铃虫、棉铃虫、蓟马、盲椿象、玉米螟、金钢钻等。蕾期病害以枯萎病为主,应及时防治。对枯、黄萎病要拔除病株烧毁,并进行土壤处理。

(三)花铃期的综合管理

1.花铃期看苗诊断

花铃期高产棉株的长相要求:株型紧凑、茎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着长,叶片大小适中,初花期叶色退淡,盛花期后叶色又转深,花蕾肥多脱落少,红茎比例为70%~80%,盛花后接近90%,大暑节以后带大桃封行,棉田地面能见到直射光斑。

长势是:稳长7月,嫩过8月,初花期主茎日增量为2~2.5cm,不超过3cm,盛花期为

1.5cm左右,打顶后最终株高100~1lOcm左右,叶面积系数初花期应平稳上升至2~2.5,盛花期达到3.5左右。

2.花铃期栽培技术要点

花铃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争结“三桃”,增加铃重,早熟不早衰,防止烂铃。使个体和群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

(1)重施花铃肥:45%龙腾氯基复合肥30-40公斤+诺邦地龙生物有机肥20公斤,并叶面喷施翠康生力液1000倍2-3次,为健壮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2)抗旱排涝。伏、秋干旱易导致蕾铃大量脱落和棉株早衰。因此伏旱、秋旱期间及早灌水抗旱,是棉花高产的关键措施。抗旱时间要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沙土保水力较差,连续7天不下雨就应灌溉,壤土干旱10天就要灌水。棉株顶部3~4片叶中午出现萎蔫,叶片变厚,呈暗绿色,无光泽,至下午3~4时仍不能恢复正常状态等均表现缺水,要及时抗旱。沟灌最好在早、晚进行,灌后要适时中耕松土保墒。在遭遇暴雨而发生渍涝的地区,必须做好雨前雨后的清沟排渍工作。

(3)摘心整枝。黄河流域棉区在7月中旬打顶为宜。水肥充足、赘芽丛生的棉田应及时抹净赘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和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多结铃少脱落。

(4)化学调节。生长正常的棉田,于打顶5~7天后,每亩用缩节胺3g左右配成80~100mg/kg溶液喷施上部果枝,抑制晚蕾生长和果枝伸长,有利上部成铃,增加铃重。在遭遇秋季雨涝的年份,9月上旬还可喷洒100~150mg/kg缩节胺液,以抑制赘芽及无效嫩枝叶生长。贪青旺长棉花应加大用量。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应用促进型生长调节剂802或特多收3000倍加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一同喷,7~10天一次,共喷3次,可延长叶片功能期,减轻干旱和早衰带来的损失。

(5)中耕松土、盖草。棉花开花以后根系再生力弱,故中耕不宜深,次数也不宜多,为此可在重施花铃肥后,在棉花行内覆盖秸秆,既可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又可弥补棉田有机肥的不足;还可增加棉田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6)防治病虫害。花铃期危害最大的主要是棉铃虫和红铃虫,抓住这两种虫害的防治,就可兼治其他害虫。棉花红叶茎枯病(凋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一般初花期开始发病,花铃期或吐絮期盛发。可通过改良土壤,增施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办法进行防治。

(7)防止烂铃。烂铃是受红腐病、炭疽病、黑果病、铃疫病等病菌侵害引起,多雨和田间荫蔽潮湿是诱发条件。棉田的湿度和铃壳厚度太大,有利病原菌滋生和侵入。烂铃主要发生在棉株下部果枝和近主茎果节上,主要发生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防止烂铃应采

取如下技术措施:

①合理安排茬口与密度,合理促控及整枝,降低棉田湿度,增强棉花的抗病虫能力; ②及时抢摘抢剥烂铃,减少损失和病菌的传染;

③采用高脂膜、乙磷铝、代森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④治虫防烂铃;

⑤摘除早蕾,错开烂铃易发生的季节和部位;

⑥选择株型通风透光性好的棉花品种。

(四)吐絮期的综合管理

1.吐絮期看苗诊断

高产棉株吐絮期长势长相要求是顶部果枝平伸,果枝长度20~3Ocm,现蕾3~4个,蕾大且成铃率高,吐絮时上部主茎叶呈绿色,下部主茎叶较淡,田间通风透光,棉铃吐絮畅。

2.吐絮期栽培技术要点。

要求养根保叶,促伏桃增铃重增衣分,争取多结早秋桃。同时要控制营养生长和无效花蕾,做到不贪青晚熟,使养分集中供给有效蕾铃。

(1)防涝抗旱 吐絮期如遇秋雨较多,要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贪青晚熟,减少烂铃。如遇久旱,应及时灌水,防止棉铃因干旱而逼熟,铃重锐减。但灌水量绝不能多。

(2)防止虫害 吐絮期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金钢钻、叶跳虫等。后期喷药治虫必须坚持到9月下旬。晒花时要注意消灭隐藏在晒花帘下和仓库墙壁上的红铃虫幼虫。

(3)整枝和推株并垄 吐絮前后对枝叶繁茂的棉田,将主茎下部大叶和无效果枝剪去。抹去赘芽,摘去无效花蕾,以减轻株间荫蔽和养分消耗,促使秋桃发育,提高纤维品质。长势过旺棉田,当棉株顶部结住棉铃时,可隔行推株并垄,增加棉株下部光照,降低棉田湿度,防止烂铃。

(4)化学催熟 对贪青晚熟的棉田,喷施40%的乙烯利100~150g,加水50kg,浓度为800~1000mg/kg液,能使铃期缩短8~15天,提早成熟吐絮。在喷乙烯利的同时,加0.1%硫脲一同喷,能提高催熟效果。此外,施用脱叶磷乳剂7天左右,叶片脱落,对棉铃无伤害,可提高霜前花率,亩用量0.2~0.3kg为好,要在日平均温度高于12~14℃时进行处理即可有效。

3.精收细摘

收花必须分次进行。吐絮期常有大风雨或连绵阴雨,棉铃吐絮后要及时采摘,以提高棉花质量和品级。过早采摘的剥桃花纤维未成熟,色泽差,品级低,且剥桃费工,子棉含水率高,贮藏中易发热变色。如果采摘过迟,由于纤维受日光曝晒过久,引起光氧化作用,使强

度降低,长度变短,纺纱时废花多,特别是受风吹雨打后,易污染变色,甚至霉烂,严重降低品质。

通常以棉铃开裂后7天左右采收为好。当大部分棉株己有1~2个铃达工艺成熟时,即可开始采收,以后每7~10天采收一次。

采收棉花应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遇大风或连阴雨,应在风雨到来之前及时抢收。要做好分收、分晒、分藏、分轧、分售等工作,以保证优棉优级优价,提高利用率,增加收入。

第四节 棉花主要病虫害症状识别

棉花的病、虫害对棉花的健壮生长危害较大,为了搞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大田病虫害症状的识别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棉花主要病害症状识别(附10个病害症状的图片。)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篇3

关键词: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61-02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覆盖后的棉花主根粗壮,耕层根量大,吸收能力强,有利于更充分吸收耕作层养分和水分,从而促进棉株生长发育,表现为出叶早、叶面积增长迅速、现蕾早、开花早、吐絮早,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加快,从而使伏前桃和伏桃比例明显增多,单铃重提高,有利于实现高产优质。铜陵县棉花常年播种面积约3 500~4 000hm2,棉花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洲圩区,该区域土壤为沙质壤土,极易耕作,在该地区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劳动效率高,且一般勿需中耕除草,节约劳动用工以及高产等优点。现将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与各位同行进行初步探讨。

1 地膜覆盖栽培增产原理

1.1 提高土壤温度 一般提高地温3~5℃,为棉花快速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保墒 据测定,5~0cm土壤层含水量,比露地棉高4%~5%。

1.3 改善土壤结构性状,加速土壤可利用养分的转化 盖膜后地温升高,水分适宜,通气良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因而能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1.4 改善近地光照和大田通风条件 由于地膜覆盖在地面具有反光作用,改善了大田光照条件,同时地面光滑加速了空气流通,提高了棉花光合作用。

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种前准备

2.1.1 冬翻 棉花收获后要及时拔杆和清除田间杂物深翻冻垡,疏松、熟化土壤,消灭越冬病虫草,改善土壤结构。次年4月底每667m2用草甘膦500mg,兑水25kg喷雾,消灭田间杂草。5月上中旬移栽前,结合翻耕每667m2沟施饼肥50kg、氯化钾15kg、磷铵20kg、尿素20kg。

2.1.2 整地 整地要做到表土平整、细碎,畦面宽1~1.2m。

2.1.3 铺膜 铺膜前每667m2用乙草胺50mg,兑水25kg,畦面均匀喷雾,喷雾后不能站在畦面操作以免破坏药膜。地膜宽度一般以70~80cm为宜,覆盖地膜时用细土压严膜边。

2.1.4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高产、优质品种 目前适宜铜陵地区推广种植的棉花品种主要有中棉所系列、皖杂棉系列等优质、高产棉花品种。

2.2 营养钵育苗移栽

2.2.1 苗床 床宽1.2~1.3m,最长不超过20m。

2.2.2 制钵 制钵前1~3d将营养土浇透水,清除床内杂物。苗床要平整、拍实,均匀撒施适量呋喃丹防地下害虫,摆钵按“梅花”形摆紧,钵床面要平整。

2.2.3 浇水、消毒防病 播种前苗床要浇足底水,以利出苗,采用泼浇或灌浇的方法,浇至钵高1/3处见水为宜,待水吸干后,钵面喷300~500倍多菌灵或敌克松防治棉花苗床病害。

2.2.4 播种 播种前晒种2~3d。铜陵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每钵播健籽1粒,干籽播种,用手指轻按穴内,然后用细土盖籽,填满钵体间空隙,盖土厚度以1.5~2cm为宜,盖土后再用300~500倍多菌灵或敌克松喷雾消毒。

2.2.5 盖膜 用2m长毛竹片,插入两边床埂中,弓高离床面45~50cm。弓间距70~100cm,膜拉紧四周压实,防风揭膜。

2.3 苗床管理

2.3.1 增温保湿 出苗前一般不揭膜,增温保湿促全苗。

2.3.2 晒床炼苗 50%子叶展平为出苗,这时要及时通风,通风口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通风1~2d揭膜晒床炼苗。2叶期以后日揭夜盖,风雨来临之前要及时盖膜,曝晴天要及时揭膜。苗床管理总体要求:冷不冻苗,晴不烧苗,风不揭膜,雨不淋苗。

2.3.3 追送嫁肥 移栽前5~7d用25g富万钾加2.5g斯德考普兑水12.5kg,叶面喷施,使棉苗移栽到大田缩短缓苗期,棉苗生长快,植株健壮抗病。

2.4 适期移栽 一般移栽时气温要在15℃以上,地温稳定在17℃以上。棉苗3~5葉,苗龄25~30d。

2.5 合理种植密度 采取1~1.2m的等行距单行种植。密度以1 200~1 500株/667m2为宜。栽后及时浇足活棵水,提高成活率。

2.6 大田管理

2.6.1 及时揭膜 揭膜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选择阴雨天气过后土壤湿度大时进行,揭膜一定要干净彻底,田间不留残膜。

2.6.2 肥水管理 一般在在6月中旬揭膜后应及时抢施接力肥。每667m2穴施饼肥50kg,磷铵20kg,氯化钾15kg,尿素20kg。

2.6.3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是威胁棉花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严格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要根据病虫害预报,正确掌握用药的时间、用药的种类及农药的配制方法,将病虫害的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以内。要注意次要害虫的防治,特别注意棉盲蝽、棉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生态控制为辅的措施,提倡机防统治。转Bt基因抗虫棉防治棉铃虫禁用Bt制剂。

2.6.4 全程化控 棉苗在1叶1心期,每667m2大田苗床用助壮素1~2mg兑水12.5kg快速喷雾,以协调棉苗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达到控上促下,控高促壮,培育壮苗的目的。初花期,主茎达16片叶,每667m2喷25%助壮素8mg兑水25~30kg均匀喷雾。主要喷棉株顶部和上部果枝尖部。打顶后7d,每667m2喷25%助壮素15mg兑水30~40kg均匀喷雾。4h内遇大雨要酌量补喷。肥力偏低、干旱或长势弱的适当减少药量甚至不喷,反之则要适当增加用药量。

2.7 防止早衰 地膜棉根系主要分布在土表20cm浅土层,且处于较高温度下生长,且座桃早而集中,养分消耗多,如未及时追肥、势必造成早衰,达不到增产的目的。为防止早衰补肥十分关键,补肥宜早不宜迟,必须在8月15日前施完。每667m2施尿素10kg左右。施肥方法最好打穴深施,也可在雨前撒施于培土行上,若无雨可采用浇灌的方法。同时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棉花专用微肥,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成桃率、增加单铃重。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篇4

关键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是一个植棉大国, 棉花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棉花属锦葵科棉属植物, 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 种好棉花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棉花种植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农事操作, 栽培技术水平的高低, 导致产量差异很大[1,2,3,4]。现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整地

棉花是喜温、喜光作物, 根系发达, 根深达2 m以上。生产1 500 kg/hm2皮棉要求土壤耕作层含有机质约1%, 全氮0.05%, 速效磷20 mg/kg, 速效钾120 mg/kg, 丰产棉田要有良好的水利条件, 排灌便利, 遇旱能浇, 遇涝能排。因此, 棉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土质黏重、光照差、容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棉花。空闲田, 在秋收结束后及早深翻冻晒, 促进土壤风化, 早春适时施基肥腐熟饼肥750 kg/hm2, 45%三元复合肥900 kg/hm2, 优质农家肥15 t/hm2, 重新耕翻耙平, 做墒, 墒宽80 cm, 要“三沟”配套。

2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棉花获得优质高产的内在因素, 种子要求高产、抗病虫、纯度高。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在肥东县选择的品种一般要求春棉生育期135 d左右, 抗棉铃虫和黄枯萎病能力强, 高产优质, 经国审或省审的品种。

3 培育壮苗

棉苗质量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因此, 提高育苗质量是解决棉花产量的首要任务。应改方块育苗为营养钵育苗, 才能大幅提高育苗质量, 为高产奠定基础。空闲田育苗3月上中旬, 油菜茬、小麦茬4月上旬为适期育苗, 苗龄控制在35~45 d。苗床管理要做到“一控五防一及时”, 即控制好温湿度, 防止高温烧苗、寒流冻苗、发病死苗、高脚旺苗和铁杆老苗, 及时通风炼苗。出苗阶段, 床温控制在30~35℃;以利于快速出苗, 当棉苗出齐后, 及时开口通风调温, 床温保持在25~30℃;当棉苗长出2片真叶后, 床温控制在20℃左右, 晴天白天揭膜、晚上盖膜, 在移栽前5~7 d, 可昼夜不盖膜进行炼苗, 但遇到低温寒流一定要盖膜, 做到苗不移栽、膜不离床。一般出苗前不浇水, 不旱不浇水, 只有当苗床缺墒、苗茎明显变红时, 才需浇水;浇水时要选晴天, 采取小水细流1次浇透, 切勿大水漫灌和经常浇水, 防止形成高脚苗[1]。

4 适时移栽

播后25~30 d棉苗达3~4叶1心时, 即可移栽, 移栽密度可依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不同的地力来确定。杂交棉一般个体优势强、植株高大、结铃多, 行距1 m, 株距45 cm, 栽植2.7万株/hm2;肥力较差的棉田:行距1 m, 株距30 cm, 栽植3.3万株/hm2。

5 整枝打顶

当第1个果枝出现后, 将第1果枝以下叶枝及时去掉, 保留主茎叶片给根系提供有机养料, 称为去叶枝或抹油条。去叶枝是控制棉花旺长夺取高产的手段之一, 弱苗和缺苗处的棉株可以不去叶枝, 等其伸长后再打边心。去叶枝在现蕾初期进行。一般株型松散的中熟品种需要去叶枝, 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打顶能消除顶端优势, 调节光合产物在各器官内呈均衡分布, 增加下部结实器官中养分分配比例, 加强同化产物向根系中的运输, 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进而提高成铃率。打顶能保证棉花充分利用有效结铃期结铃。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 不迟于8月10日。按棉株长相, 凹顶早, 冒顶迟, 平顶最适宜, 这时顶部茎杆10 cm左右呈青色, 茎顶部开始发硬, 果枝数达18~20个[2]。

打边心就是打去果枝的顶尖。打边心可控制果枝横向生长,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利于提高成铃率, 增加铃重, 促进早熟。生产上对肥水充足、长势较旺、密度较大的棉田, 在田管中后期, 自下而上分次打去群尖, 并结合结铃情况, 下部留2~3个果节, 中部留3~4个果节, 上部可根据当地初霜期早晚打。

6 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可使土壤疏松通气, 提高土温, 加速肥料分解, 同时起到协调水肥、防除杂草的作用。它是全面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及促使棉苗根系发达、壮苗早发的有效措施, 中耕深度以2~5 cm为宜, 做到先浅后深, 苗期浅, 中后期深。

7 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 棉花生育期长, 根系分布深而广, 不但要求表层土壤具有丰富的矿质营养, 而且耕层深也应保持较高的肥力, 并能缓慢释放养分。基肥是在棉花播种前翻耕施入土壤的, 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基肥以农家肥为主, 可在秋冬季节, 结合深耕深翻施入土壤, 也可以在春天整地时施用。一般施优质农家肥45~60 t/hm2, 优质复合肥450~750 kg/hm2, 同时底施锌肥15~30 kg/hm2、硼肥15~30 kg/hm2。合理进行追肥, 一是轻施苗肥。追施苗肥, 可以促进根系发育, 培育壮苗。苗肥一般以氮肥为主, 可根据苗情、地力、基肥等情况而定。对于地力差、基肥不足、长势弱的棉田, 追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5~150 kg/hm2, 开沟条施, 施后覆土。对于肥力高、基肥足的棉田, 可以不追施苗肥。二是稳施蕾肥。棉花现蕾后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增加, 蕾期合理追肥, 能够满足棉株发棵的需要, 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促进植株稳健生长。一般在棉花现蕾初期追施史丹利复合肥225~300 kg/hm2。追肥方法以开沟深施为好, 并与棉株保持适当距离, 避免伤根, 影响正常生长[3]。三是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最多的时期, 重施花铃肥对争取“三桃”有显著作用。花铃肥分2次施, 第1次在7月上旬至初花期, 施腐熟饼肥375 kg/hm2、45%三元复合肥375~450 kg/hm2、碳铵375 kg/hm2;第2次花铃肥重施, 7月25日左右, 主要掌握棉株下部有1~2个棉桃时施, 施尿素225~300 kg/hm2, 促进多结桃, 结大桃。四是补施盖顶肥。主要可防止棉花后期缺肥而早衰, 促进植株稳健生长, 增强抗病、抗虫、抗早衰能力, 争取多结秋桃和增加铃重。一般于打顶前后进行根外追肥, 对缺氮或早衰棉田, 喷施1%尿素溶液750~1 125 kg/hm2, 5~7 d喷1次, 连喷2~3次。对缺磷、钾或旺长贪青晚熟棉田, 每隔7~10 d喷1次活性高钾600~900 g/hm2对水450 kg, 连喷2~3次, 以达到后期不黄叶、不落叶、不早衰、高产优质的目的。棉花一生需水量较多, 灌水要做到看天、看地、看苗情进行。一是12:00—13:00左右, 看棉株顶部3~4片叶开始出现蔫萎时, 就应立即抗旱;二是抗旱应在10:00时前, 16:00时后或晚上进行;三是提倡沟灌, 反对漫灌;四是棉田灌溉后如遇到大风, 棉花被吹倒后要及时扶正, 以利迅速恢复棉花的正常生长。

8 合理化控

杂交棉因植株高大, 应合理化控, 塑造理想株型, 保持果枝间3~4 cm、株高150~160 cm的合理株型。化调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原则, 并结合看苗、看天、看棉地等因素进行, 对长势偏旺需化控棉田, 一般分4次用北京农事达棉花专用精品调控, 苗期八至九叶期, 用量450 g/hm2对水225 kg, 初花期用量900 g/hm2对水225 kg, 盛花期用量1 800 g/hm2对水450 kg, 秋桃期用量1 800 g/hm2对水450 kg, 晴天17:00时后, 叶面喷施, 每次喷施间隔15 d左右, 长势较弱的棉苗少用或不用[4]。

9 病虫害防治

棉花的主要病害也比较多, 要重点防治立枯病、炭疽病、黄枯萎病等。防治立枯病、炭疽病,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灌根, 防治黄枯萎病要综合防治, 选用抗 (耐) 病品种, 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或脱绒包衣可用40%的五氯硝基苯1 kg拌棉种100 kg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增施钾肥, 优化配方施肥, 使棉株健壮生长, 提高抗逆能力;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并及时拔除病株带到田外销毁, 减少田间病原菌;适时中耕散墒, 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 苗后发病用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定苗后用80%乙蒜素水剂500~800倍液或3%广枯灵500~1 000倍液喷淋, 每隔7~10 d喷1次, 连喷3~4次。棉花的害虫比较多, 重点防治小地老虎、棉蚜、棉铃虫、红蜘蛛、盲蝽蟓等。防治小地老虎, 用2.5%氟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于傍晚喷在棉苗基部。防治棉蚜、盲蝽蟓, 可采用10%的吡虫啉或5%的啶虫脒或2.5%的氟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红蜘蛛, 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2 000~3 000倍液在叶的正反面均匀喷施。防治棉铃虫, 如果选用抗虫棉品种, 对1~2代棉铃虫一般不防治, 重点防治3~4代棉铃虫。3代7月底严重影响秋桃结桃率, 4代9月上旬影响秋桃成铃率。花铃期防治合理用药是关键, 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 000倍液, 或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 喷药时间应在阴天或晴天早上或傍晚, 并做到“两翻一扣, 四面打透”。

1 0 适时采收

当棉纤维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摘。一般棉铃开裂7 d左右拾花为好, 面积大10 d左右拾花1次。针对晚熟棉田, 为促早熟, 可喷施乙烯利进行催熟, 喷施乙烯利宜在霜前15~20 d进行, 喷施40%乙烯利原液1.50~2.25 kg/hm2, 对水750~1 125 kg, 均匀喷在棉花植株上, 效果良好。吐絮期如遇阴雨天气, 田间湿度过大, 及时采摘下部已发黄的老熟桃, 避免发生烂铃而造成损失。做到随摘、随剥、随晒。

参考文献

[1]袁文先, 张东勤, 郭志华, 等.郸城县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 :55-56.

[2]侯平军, 李海潮, 冯青军, 等.棉花不同栽培模式优质高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4) :111-113.

[3]翁永江, 孔祥华.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5) :73.

杂交棉花铃期栽培管理技术 篇5

一、重施、稳施花铃肥

杂交棉前、中期长势强,开花早,结铃强而集中,中、后期对钾肥敏感易早衰,必须重施、稳施花铃肥,并增施钾肥。花铃肥宜分2次施用,第1次一般在6月底7月初于初花期进行,要求氮肥与钾肥一起追施;第2次宜在7月下旬追施,以氮肥为主。追肥数量视各田块底肥施用情况和目前棉花长势而定。对底肥数量大、长势较好的田块,第1次施肥一般667平方米(1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第2次施肥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7.5公斤。对底肥较少、长势较差的田块,第1次施肥一般667平方米追施尿素、硫酸钾10公斤;第2次施肥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公斤。8月上中旬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喷磷酸二氢钾300~500倍液或1%~2%尿素溶液2~3次。

二、培土壅根

杂交棉因其长势强、稀植,故株型较大。沿海棉区花铃期多台风暴雨,棉株遇狂风暴雨易倒伏,引起落蕾、落铃、烂铃等,培土壅根有利于棉花防风抗倒,防涝降渍,促进土壤散湿增温,改善棉株根际环境,促进棉苗根系发育,提高供肥供水性能,增强养分吸收能力,所以应及时培土壅根,形成高垄。培土高度以10厘米为宜,培土形成的土垄要求高度一致,垄与垄之间的沟要直、平、齐,利于雨后及时排水降渍。

三、科学治虫

杂交棉花铃期的虫害主要有盲蝽、伏蚜、红蜘蛛、棉铃虫等,其主要防治措施有:

1.打空枝,摘烂铃。在铃病的防治上要通过打空枝来增强棉株间通风透光度,以减轻发生程度,通过抢摘烂铃及时剥晒以减轻损失程度。铃病的药剂防治只能减轻其发生程度,不能完全控制其发生。从8月中旬开始,选用70%代森锰锌等药剂对准棉株中下部施药防治,每7天喷1次,共喷3~4次,防治效果可达50%~60%。

2.合理使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在3~5代棉铃虫发生期,如遇中等偏重以上发生程度,成片棉区可选择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灭蛾,分散的棉田可选用杨树枝把诱蛾。条件成熟时,可对棉铃虫、红铃虫采取人工释放赤眼蜂或金小峰防治。

3.化学药剂防治:

(1)防治标准。①红蜘蛛:8月20日前有螨红叶株率30%;②盲蝽:百株虫量10头;③斜纹夜蛾:四代百株低龄幼虫30头;④棉铃虫:抗虫棉田百株低龄幼虫10头,常规棉田株卵量30~50粒或百株低龄幼虫3~5头;⑤红铃虫:常规棉田二代单株30天以上青铃4个,当日百株卵量80粒;三代单株30天以下青铃4个,当日百株卵量300粒。

(2)防治药剂。目前农药市场上药剂品种多、滥、杂,农药滥混滥配现象十分严重,为了确保防治效果,要做到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在药剂防治上,除了正确选用药剂品种外,还要有正确的施药时间、施药部位和喷药液量。一般棉花中后期防治虫害喷药液量,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667平方米不少于60公斤,机动喷雾器不少于15公斤。

(3)注意事项。要密切注视虫情测报,检查田间受害程度,达到防治指标的,及时用药,用药品种应轮换,高温季节喷药要加强保护,喷药后遇雨要重喷,以确保防治效果。

四、科学整枝、抹赘芽

整枝有利于棉株节省养分、通风透光、防病降渍、塑造良好株型。杂交棉长势强,叶枝及赘芽较多,多年实践证明,杂交棉也应科学整枝,即对密度较大的田块(667平方米2000株以上),要去除全部叶枝赘芽,对密度较小的棉田也应简化整枝,即视密度高低每株选留与大行垂直方向的健壮叶枝1~2个,其余叶枝去除,以充分发挥杂交棉个体优势,塑造高质量的群体结构。选留的叶枝要适时去心,及时抹除赘芽,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打顶应根据田间长势,掌握在7月底8月初,早发田块略早,晚发田块不应迟于8月10日。打顶心时应去掉1叶1心,一块田尽量一次打完,顶心带出田块。

五、合理化调

优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培育壮苗

棉花应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苗期长势旺、后期不早衰的中早熟杂交棉或抗虫棉品种, 如标杂A1、中棉所45、豫杂35等。苗床要选在棉田的田间、地头、无病、无碱、地势较高的地点。每667 m2挖苗床长11.6~14.9 m, 宽1.5 m, 深16.7cm, 每个苗床施灰土粪250~400 kg、三元复合肥1.0~1.5 kg, 与苗床土混合均匀后, 踩实整平, 灌足水播种。播种前种子连续晒3~5 d,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出苗率。干籽播种, 种子1钵1粒, 要求钵体7.3 cm, 不能小于6.7 cm, 为防苗期病害, 下种后用五氯硝基苯或多菌灵10 g, 与少量细土混合后, 均匀撒于床面, 然后覆细土半寸厚。在管理上采取短苗床、高支架、多开口、只通风不揭膜的管理方法, 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揭盖不及时发生苗病或风烧苗。采取只通风不揭膜的管理方法, 一般不发生虫害。病害防治, 在子叶期和炼苗时, 用多菌灵500倍液叶面喷施各1次, 喷药时要等叶片露水干后喷药。苗床杂草要及时拔除, 防止杂草与棉苗争水、争肥、争空间。只通风不揭膜, 一般不需灌水, 如苗床表面龟裂, 棉苗红茎超60%, 说明已有旱相, 要及时灌水。灌水要选晴天8∶00—9∶00进行, 一次性灌透;灌水后, 把放风口全部盖上, 当天不再放风, 以提高床温。无土育苗使用无土基质, 苗床用促根剂灌根, 移栽前浸根, 苗床成苗率高, 移栽带走根系多, 生产管理简化, 减轻劳动强度, 省工节本。

2 适时移栽

先覆膜后移栽, 覆膜前应喷洒禾耐斯或都尔除草剂, 盖膜时注意拉紧、压实、盖严, 防止大风揭膜和杂草生长, 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移栽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旬, 抗虫棉移栽以2叶1心为宜, 杂交棉移栽以3叶1心为宜。三带安全“出嫁”, 即带肥、带水、带药。在移栽前一天, 每个苗床撒施尿素0.25 kg, 随即灌水, 待苗床土不粘手时, 即可起苗移栽。移栽前, 用氧化乐果800倍液与敌杀死3 000倍液混合喷洒, 可有效防治苗期各种病虫害。移栽时顺犁沟撒施棉花专用肥600~750 kg/hm2, 也可施尿素150 kg/hm2、钾肥225~300 kg/hm2, 栽苗时先把肥料与土混合, 在移栽棉苗时, 严防钵体与肥料直接接触, 以防肥料烧苗[1,2]。棉苗移栽时, 要保证移栽密度, 抗虫棉品种为4.2万~4.5万株/hm2, 杂交棉品种3万株/hm2左右, 同时要提高移栽质量, 促苗早发。

3 田间管理

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揭膜, 揭膜时应拾净残膜, 减少棉田白色污染。揭膜后及时中耕培土。为促进棉花早发不早衰, 科学追肥的原则是:稳施蕾肥, 重施花铃肥, 补施盖顶肥, 实现棉花多结桃、结大桃。麦收后结合灭茬浇水施提苗肥尿素75~120 kg/hm2。7月上旬施花铃肥尿素300~375kg/hm2或复混肥450 kg/hm[3,4]。从8月上旬至8月底, 搞好根外追肥, 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用磷酸二氢钾750 g/hm2和尿素2.25 kg/hm2对水187.5 kg喷洒, 每7 d喷1次, 连喷3次。移栽前一定要灌足底墒水。麦棉共生期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 灌水量不宜过大, 浇麦洇花。小麦收获后, 必须再浇1次透水, 并及时中耕破板, 促苗早发快长, 中后期如遇旱情, 应及时浇水。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特点, 实施看苗化调, 分别于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顶后喷施缩节胺3~4次, 每次用量折合缩节胺有效成分分别为:7.5~12.0、15.0~22.5、30~45 g/hm2。

4 病虫害防治

育苗移栽, 病虫害呈早发、重发趋势, 故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推广综防统治。在药剂使用上, 磷制剂、菊酯类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轮换交替使用, 喷足药液, 以达到节本增效目的。地老虎的防治指标是被害株率达5%, 可用棉籽饼毒饵防治, 即用90%敌百虫750 g/hm2, 加水7.5 L喷洒37.5kg/hm2碾碎的炒香棉籽饼上, 搅拌均匀, 傍晚时顺棉行每2 m撒一小撮, 诱杀幼虫。抗虫棉一般不需防治2代棉铃虫。常规棉以保顶为主, 对生长点的危害控制在3%以内。第3、第4代棉铃虫以保蕾铃为主, 对蕾铃的危害控制在10%以内。药剂防治应以对天敌较安全的选择性农药Bt、拉维因、硫丹、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氰菊酯等为主喷雾防治。防治2代棉铃虫药液量不少于450 kg/hm2。防治第3、第4代棉铃虫的药液量不少于750 kg/hm2。棉叶螨1年发生18~20代, 从苗期到吐絮期均造成危害, 可采用虫螨克、三氯杀螨醇、螨园清等喷雾进行化学防治。

5 适时摘花

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吐絮, 应适时收摘吐絮花和采摘黄熟铃, 在阳光下曝晒, 提高纤维品质。以>15℃气温终止日为适宜拔柴期, 一般在霜降后拔柴, 但不应迟于10月25日。棉花采摘要及时, 防止落地和混入杂质。

参考文献

[1]张民, 周嘉.棉花覆膜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08 (10) :22-23.

[2]马冬梅.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 2008 (9) :10-11.

[3]何见, 刘文秀.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08, 54 (4) :206-207.

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栽培实践 篇7

1 基质育苗移栽棉花生长发育特点

1.1 生长特点

据我地定点观察, 同品种基质育苗移栽棉花生长发育与普通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比, 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栽后地上部植株生长慢, 地下部生长快。正常年景, 密度24 900株/km2条件下, 6月5日调查 (平均值) :株高9.7cm, 矮2.3cm;叶片4.2张, 少1.5张;侧根量10.5条, 多1.8条;茎粗两者基本相当。二是见蕾后地上部生长逐步加快, 现蕾集中。7月5日定点调查:株高30cm、叶片11.3张、果技5.6台、蕾8.1个, 分别少10cm、1.2张、0.7台、0.4个。主茎节间长度7.6cm, 短2.2cm。三是花铃期生长迅速;开花结铃集中;7月20日定点考察:单株蕾36个、总果节42.2个, 分别少0.6个、1.6个, 脱落率18%, 低12%;主要生育指标基本相当。四是后期植株健壮、长势旺、不早衰, 增产潜力大。有利提高植株抗台风、抗倒伏能力。

1.2 成铃特点

据9月10日定点对基质育苗移栽棉调查:单株结铃36.7个, 伏前桃占4.5%, 伏桃占59%, 秋桃占36.5%。与常规育苗移栽棉比, 其成铃进度表现为:伏前桃少;头伏桃不多、中伏和末伏桃多且集中、伏桃满腰;早秋桃和晚秋桃多, 秋桃盖顶。产量形成潜力大, 有利夺高产。下部成铃低, 烂铃少, 有利于创优质高产。

2 基质育苗移栽棉花优质高产栽培

根据基质育苗移栽棉花阶段性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点, 在栽培措施上注意以下几点。

2.1 培育壮苗, 适期移栽

2.1.1 适期播种, 促苗齐、苗匀、苗壮。沿海地区播期掌握4月上中旬, 抓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充分利用基质育苗催芽播种出苗快;出苗整齐的优势, 提高穴盘、苗床的利用率, 培育质好、成活率高的棉苗。

2.1.2 培育壮苗, 提高成活率。壮苗是提高成活率、高产、稳产的基础。基质培育的棉苗移栽时应2叶1心以上;栽前要有足够的炼苗时间, 一般5天左右, 要求植株老健、红茎过半、叶深绿、无病虫。栽时棉苗塑盘轻起、轻运。

2.1.3 适期、分级移栽。适期移栽是早发、高产、稳产的关键。适宜的移栽期, 取次于温度状况, 一般在5月中旬移栽。移栽过早, 土壤温度过低, 容易形成“冷僵苗”, 引发病害, 成活率下降, 难以形成早发壮苗。栽时要剔除病苗、弱苗, 大小苗, 分级移栽, 有利于定向施肥, 促平衡生长。

2.2 精细移栽, 提高质量

2.2.1 坚持地膜覆盖, 用好基肥。基肥使用时间, 在栽前10天左右。基施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氮、磷、钾养分齐全 (一般使用45%含量复合肥为宜) , 用量300kg/hm2;全层施用。不提倡使用高含量复合肥, 防止施肥点浓度高, 接触根系发生死苗。覆膜前, 精细整地, 机械旋耕, 深度10cm为宜。避免因垡块多而造成棉苗根系与土壤不相融合, 肥水难吸收, 影响成活。选用0.004mm微膜, 适墒 (遇干旱时, 人工造墒) 覆膜。

2.2.2 合理的移栽密度, 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合理的移栽密度是高产、稳产的保证, 应因田、因地、因茬口、因品种、因肥水条件和培管水平而定。沿海棉区抗虫杂交棉一般产量田块 (1 350kg/km2) 需总果节量240~270万个, 正常肥力情况下移栽密度2.4万株/km2。要合理配置适宜的株、行距, 切忽移栽密度过低, 增加个体结铃压力, 影响总产实现。

2.2.3 带水移栽, 提高成活。带水移栽是提高成活率的前提, 栽时要选择晴天, 水源条件好的田块要浇足水, 水源条件差的田块也要尽量浇好“安家水”。浇水后待棉苗根部土壤水份基本吸收, 用干细土“封塘”, 轻压根部四周, 增加根系与土壤容合, 提高成活。封实根四周薄膜缝隙, 以防薄膜漏气产生高温灼伤棉苗。若遇阴雨, 切忽拖烂抢栽, 使早苗、壮苗得不到早发。

2.2.4 适宜的移栽深度。移栽深度一般栽至子叶节下1cm为宜。过深, 根系温度低或遇垡块, 影响发苗、成活率;过浅, 影响扎根, 易倒伏。

2.3 足肥促长, 增枝增节

2.3.1 移栽后植株以地下根系生长为主, 地上部生长缓慢。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补充肥料, 用尿素300kg/hm2。栽后每隔4~5天用氨基酸叶面肥30ml兑水20kg叶面喷施, 待植株红茎下降, 地上部分转为正常生长为至。

2.3.2 重施花铃肥, 增施钾肥。花铃肥分两次追施, 遵循肥料重心前移原则。第一次见花尽早追施;第二次在7月底前追施, 花铃肥施尿素600kg/hm2, 前后两次用量之比为6:4。在第一次追施花铃肥时一并施用氯化钾 (或硫酸钾) , 用量为120kg/hm2。区别天情、苗情补施盖顶肥。后期遇干旱或脱力, 叶变薄发黄, 每隔4~5天再连续使用氨基酸叶面肥根外喷施, 减少上桃脱落、增加铃重、提高成铃率。

2.4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塑造良好株型结构

2.4.1 合理利用叶枝, 发挥抗虫杂交棉叶枝生产潜力。一般肥力的田块。留1~2个强势叶枝。解决因叶枝留得过多 (或不去叶枝) 而产生的无生长中心;通风透光差;蕾铃脱落上升;铃重降的矛盾。

2.4.2 适期打顶。叶枝长出1~2个果技时将其顶心摘除, 创立主茎生长中心。摘除主茎顶心一般在8月10~12日。过早打顶, 上部果枝拉得过长, 难以形成通风、透光的“塔式”株型;过迟打顶, 养分消耗过多, 上部果枝增蕾、增节慢。

2.5 全程化调, 创建高产群体

全程化调是棉花基质育苗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 贯穿于整个棉花生产的始终。6月底7月初进入蕾期是基质育苗移栽棉进入大生长时期正与光能富照期相吻合, 这一阶段棉花“肥、水、温”三“碰头”,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突出, 通过“化调”调整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禁防因营养生长过旺, 蕾铃脱落上升导致减产。

2.5.1 勤、轻主动化调。化调起始使用时间上:见蕾后红茎比例低于60%的棉苗。在用量运筹上:前轻后重。起始用量每公顷用纯品缩节安 (DPC) 6g。

2.5.2 区别天情、苗情灵活化调。花铃期可结合病虫防治一并使用。遇干旱, 长势旺田块一般调;长势弱轻调。雨水多, 长势旺每公顷用缩节安 (DPC) 22.5g重调;长势弱用纯品缩节安 (DPC) 7.5g/hm2轻调。

2.5.3 科学“封顶”化调。打顶后化调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使用打顶后2~3天, 用纯品缩节安 (DPC) 18g/hm2, 第二次使用在打顶后7天, 用纯品缩节安 (DPC) 27g/hm2。一次使用过重, 影响上部果枝增蕾、增节, 难以实现理想的总果节数;使用得过轻, 上部果枝拉得过长, 中下部光照差, 影响品质。进入无效花铃期, 每公顷用纯品缩节安 (DPC) 30g进行重调。控制无效花蕾;赘芽出生;减少养分消耗, 促使养分集中向蕾铃供给。

2.5.4 灾时应变适度化调。把化调作为防灾、抗灾、减灾的重要措施来抓。台风 (热带风暴) 、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前, 适度化调, 可以解决因根系活力差, 根系养分输送减慢 (困难) , 而造成蕾、花、铃与叶、枝相互争肥、争水、争养分的矛盾, 减少蕾铃脱落。

综上所述, 棉花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栽培技术, 是棉花高产、稳产集约化栽培体系创新, 是棉花栽培方式一次变革, 是一项省工、节本、增效的生产技术, 符合产业发展方向, 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先进性。只要掌握基质培育棉苗生长特性,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健立良好的群体结构;协调温、光、水、肥的矛盾, 实现壮个体与高群体的有机统一。对促进农民增收、稳定棉花生产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基质育苗移栽棉花的生育与生理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洋葱棉花间作高效栽培技术 篇8

1 洋葱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邯郸市蔬菜研究所繁育的紫星洋葱品种为宜。

1.2 育苗

选择土质疏松, 便于浇水和排水的肥沃不重茬菜园地为育苗地块。按10 kg/m2, 施腐熟松碎的有机肥, 严禁使用化肥。翻松整平后做成宽1 m、长10 m的平畦备播。

1.2.1 播种期8月下旬—9月上旬为适宜播期。其他地区可参照当地传统的洋葱安全播种期。

1.2.2 播种量每0.067 hm2耕地需备种500 g。育苗畦每

10 m2播50 g种子。严防多播, 而造成出苗过密, 形成弱苗。1.2.3播种方法为保证出苗快且齐, 以湿播法最好。选用细筛筛土, 备好覆土。然后在整好的育苗畦内浇足底水, 水渗完后, 在畦面均匀地撒播种子, 上覆1 cm厚的覆土。

1.2.4 浇齐苗水播后4~5 d畦面见干, 必须浇第2次水, 第八九天畦面露芽时必须再浇一次小水, 10 d可出齐苗。

1.2.5 苗期管理

每隔7~10 d浇一次小水, 及时拔草。苗密的地方可行间苗, 苗距3~4 cm。有地下害虫危害时, 随浇水灌适量农药除治;有病害发生, 也要及时防治。苗生长30 d左右, 可追施少量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壮苗的标准是:定植前单株质量为6~8 g, 假茎粗0.9 cm左右, 叶丛高30 cm左右, 3~4片真叶, 叶色深绿。

1.3 定植

1.3.1 定植时间10月下旬—11月上旬, 其他地区可参照当地适宜定植时间确定定植期。

1.3.2 定植地准备

选择第2年准备种棉花的地块为定植地。前茬可是大秋作物腾茬地。葱、蒜、韭菜茬口地不宜栽植洋葱。每0.067 hm2施有机肥4 000~5 000 kg。土杂肥、秸秆肥、圈肥或发酵好的鸡粪均可作有机肥, 施肥量1 000 kg/0.067 hm2。另外, 每0.067 hm2施入磷肥100 kg、碳铵50 kg、硫酸钾30 kg (忌用氯化钾) 。施肥完毕, 地块要深耕、耙细、平整。

1.3.3 作畦浇水

按地块状况和浇水方便与否确定畦的走向, 作成宽2 m、长15~20 m的大畦。作畦要宽窄一致、整齐划一、符合标准, 有利于覆膜、打孔和定植。畦埂宽40cm, 畦内净宽160 cm, 宽畦埂是预留的棉花行。做好畦后, 整平畦面, 就可以浇水了。浇水时间依据覆膜的时间而定。隔天覆膜不超过15 h, 当天以上午浇水, 下午覆膜为宜。1.3.4喷洒除草剂待畦内水全部渗完、土壤湿润时喷药。不可先喷药、后浇水;田间积水时亦不可喷药。选用适合洋葱使用的除草剂类型, 33%除草通每0.067 hm2用量100m L。不用除草剂的定植田, 可选用除草剂地膜防除杂草。1.3.5覆膜与棉花间作的洋葱种植必须覆膜。选用宽90cm的地膜, 每畦2幅。由于地湿, 一定要采用覆膜机覆膜。覆膜时先靠畦的一边进行, 人在覆膜机的后面推着走。覆完一边, 再靠畦的另一边覆膜。两幅膜之间间隔10 cm左右。此间隔作为棉花的播种行。湿覆地膜的好处是:紧贴地面, 覆得牢, 膜不易破, 风也不易吹干吹破膜。覆膜时注意检查膜两边压得是否牢靠, 压不牢的, 人工辅助压牢。每0.067 hm2用地膜6~7 kg, 含除草剂地膜9~10 kg。

1.3.6 打孔定植

首先准备好苗。育苗地起苗时, 把苗根部的土抖落掉。按苗的大小分等级。淘汰假茎基部粗度小于0.4 cm的弱苗和大于1.2 cm的大苗, 以及无生长点和矮化的苗。苗子茎基部粗0.4~0.8 cm为一级, 0.9~1.2 cm为一级, 分别定植。定植前留根1.0~1.5 cm, 其余的剪去。定植前预先打孔, 株行距均为15 cm, 定植孔深3 cm, 直径1.5 cm。一幅地膜宽的地可定植5行。每畦定植10行。定植时, 左手拿一把苗, 右手拿一棵苗插入孔内, 随即用大拇指在苗茎部一推, 封严孔口就行了。

1.4 越冬

浇好越冬水是来年洋葱生长好坏的关键。定植洋葱的地块要在土壤封冻前浇透一次水, 切不可因地膜已覆盖不浇越冬水。另外, 冬季要经常到定植地查看, 被风吹开、吹破的覆膜要时覆牢, 防止覆膜被风继续吹开、吹破、吹跑。

1.5 越冬后的田间管理

1.5.1 浇水施肥

2月底—3月初, 叶片开始返青生长, 此时浇水1次。4月份进入叶片生长旺期, 间隔20 d浇水1次。浇水时每0.067 hm2追施尿素10~15 kg、硫酸钾5 kg。5月份鳞茎进入膨大期, 要保持地面湿润, 葱头收获前7 d停止浇水。假茎变软、植株倒伏为正常收获期。

1.5.2 病虫害防治

地上害虫主要是葱蓟马, 一般从5月份开始大量发生, 可分别使用质量分数50%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蛆。浇返青水时, 可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乳油随水施药防治 (禁用3911农药) 。病害主要是灰霉病、霜霉病, 从4月中旬开始, 使用质量分数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6%灰霉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8%灰霉克星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为提高防治效果, 以上几种农药要轮换交替使用, 连续防治2~4次, 喷洒时地面也要喷到, 尽量杜绝病害传播的渠道。

1.6 收获

覆膜洋葱5月20日后就可收获。收获期持续10~15 d。此时, 一方面市场正需求洋葱, 另一方面及时的收获又为棉花的顺利生长提供了空间。

2 棉花间作栽培技术

2.1 品种

选用抗虫棉33B、99B等品种。发芽率要达到国标二级种要求。

2.2 播种

2.2.1 播种时间4月25日左右为播种适期。

2.2.2 种子用量脱绒光籽, 每0.067 hm2用种1 kg, 带绒籽1.5 kg。

2.2.3 播种方法

干籽播种。方法一, 先在畦埂两侧和畦中间用小耧开沟, 沟深5 cm左右, 然后按穴距20~25 cm点籽, 每穴2粒, 芽率偏低的可增加1粒;方法二, 用小铲或锨按穴距20~25 cm在畦埂两侧和畦中间一边挖坑一边点籽, 随即盖土。

2.2.4 播后管理

播后7 d左右, 棉花基本出齐苗, 若出苗时墒情差, 可在出苗时赶紧浇一次水, 以助出苗。2~3叶时定植, 时间约在5月中旬。每穴选择健壮苗留一株。定植后的管理重点是治棉蚜, 可用治蚜一遍净农药, 效果很好。其次要注意红蜘蛛和小地老虎的危害。6月初, 洋葱已全部收获, 田间需中耕2次, 以后就是棉花的常规管理了。

3 紫星洋葱与棉花间作的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几年来对二者间作的跟踪调查, 紫星洋葱的种植投入成本每0.067 hm2在300~350元, 产量5 000 kg左右。70%以上葱头直径达到8 cm左右, 外形扁圆美观, 紫色鲜亮, 在同类产品中, 极具市场竞争力。平均产值在1 500~1 800元/0.067 hm2, 高的可达2 500元/0.067 hm2以上。由于洋葱本身特有的保健作用, 又有耐储性, 可周年供应市场, 出口前景也很好。因此, 越是规模化种植, 越易形成产业化的态势。

棉花栽培 篇9

棉花全身是宝, 主副产品都能赚钱, 是能够创收的经济作物。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产实践中的高产典型, 证明棉花有很高的增产潜力。2012年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16团的3.3 hm2高产试验田, 种植密度为14 550株/667 m2, 成铃147 330个, 平均铃重5.69 g, 籽棉产量838.31 kg/667 m2, 创全国高产纪录。2012年山西省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区7 443.9 hm2, 平均皮棉产量为106.8 kg/667 m2, 山西临猗、万荣的棉花示范田, 平均籽棉产量为420.2 kg/667 m2。

近几年, 山西省的棉花生产大幅下滑, 面积减少, 产量下降,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棉花病虫危害, 特别是棉铃虫重度发生, 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棉花生育期较长, 管理费工费时, 传统的栽培管理技术难以提高棉花产量, 同时棉花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挫伤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改变山西省棉花生产下滑的局面, 促进棉花生产的提升和发展, 最根本的措施, 就是要改革传统的耕作栽培模式, 让广大农民学习、掌握、推广科学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实现棉花高产优质, 使棉农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1 棉花生长发育特点

1.1 喜温、好光、较耐旱

棉花是喜温作物, 现蕾、开花和结铃的适宜温度为25~30℃。当温度不够时, 棉株生长缓慢, 蕾铃发育推迟, 造成低产、晚熟和品质下降, 气温≤15℃时, 纤维发育停滞。棉花对光照要求严格, 光照不足会抑制棉花发育, 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棉花的根系发达, 属比较耐旱的作物。

1.2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棉花属多年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只要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 就可以不断地生枝、长叶、现蕾、开花、结铃。生产上利用这一特性能够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1.3 再生能力强

棉花是直根系作物, 主根深, 侧根分布广, 当主根受伤或断根, 会促进大量的侧根生长。当棉花植株受到机械损伤, 只要还有茎节, 就会萌发新的枝条, 还能现蕾、开花、结铃。但是, 生产上棉花的再生能力也有不利的一面, 如果打顶过早, 会促进无效的枝叶和花蕾生长而消耗养料, 降低产量和棉花品质。

1.4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较长

棉花的根、茎、叶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现蕾、开花、结铃称为生殖生长。棉花现蕾以前为营养生长期, 从现蕾开始就标志着进入生殖生长, 从现蕾到吐絮,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 相互重叠、相互促进、相互抑制。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但是营养生长过旺, 生产上称为狂长, 就会减少生殖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造成蕾铃脱落。这一特点决定了棉花栽培管理的技术性很强, 只有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才能多结铃、结大铃。

1.5 可塑性强, 能塑造利于促控的株型

棉花的株型多种多样, 有短果枝、长果枝株型, 还有紧凑型、松散型株型。就是同一品种在株型上也具有伸缩性, 生产上通过人为的促控措施, 可以塑造高产的株型结构。

1.6 单株产量潜力大

棉花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只要环境条件适宜, 就可以不断地增长果枝, 分化花蕾, 开花结铃, 所以单株的增产潜力很大。但是在实际生产上, 最后能够收获的有效铃却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 蕾铃脱落率为60%左右。增加单株有效铃的数量, 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主要措施。

2 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

棉花的产量, 以每667 m2产皮棉的数量来衡量, 主要由4个因素决定:株数、单株有效铃数、铃重和衣分。在这4个因素当中, 铃重和衣分相对稳定, 变化不大, 铃重一般4~6 g, 衣分38%左右, 株数和单株铃数决定总铃数, 而且变幅最大, 是决定棉花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每667 m2生产50 kg皮棉需要成铃约4万个, 产75 kg皮棉需成铃约6万个, 产100 kg皮棉需成铃约8万个。生产上协调棉花单株个体和棉田群体结构之间的矛盾, 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铃数, 是棉花高产的关键, 充分发挥单株的生产潜力, 多结铃、结大铃, 就能够获得最理想的棉花产量。

3 棉花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时间特点

3.1 山西晋南棉花各生育阶段所需天数和月令的关系

山西晋南棉花从播种—出苗需要5~15 d, 月令在4月上旬—4月中旬;从出苗—现蕾需要35~40 d, 月令在4月中旬—5月下旬;从现蕾—开花需要25~30 d, 月令在5月下旬—6月下旬;从开花—吐絮需要45~60 d, 月令在7月上旬—9月上旬, 全生育期在110~145 d (详见表1) 。

3.2 棉花各器官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4 氮、磷、钾三要素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1 氮、磷、钾三要素对棉花生长发育的作用

4.1.1 氮素肥料对棉花的作用

充足的氮肥能增强叶绿素的形成, 促进光合作用,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表现为棉株生长快、叶色绿、枝繁叶茂, 现蕾开花多, 为多结铃、增铃重、增加纤维长度提供营养条件;缺氮时, 棉株矮小, 下部叶片容易枯黄脱落, 上部叶色黄绿、叶片小、果枝少, 蕾铃容易脱落, 产量低;如果氮肥过多, 早期会引起营养生长过旺, 植株高大、节间长、叶色浓绿, 造成枝叶交叉重叠荫蔽, 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 晚期表现为贪青晚熟、吐絮迟、棉纤维品质下降。

4.1.2 磷素肥料对棉花的作用

磷是构成细胞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 磷肥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别重要, 棉花出苗后10~20 d是需磷的重要时期, 充足的磷素营养在棉花生长前期可促进根系生长和花蕾的分化, 生长中期能促进生殖生长, 有利于花、铃的形成和发育, 生长后期有利于增加铃重和提早吐絮。磷素缺乏时, 棉花根系发育不良, 会导致结铃迟、落叶早、成熟晚、产量低、品质差。

4.1.3 钾素肥料对棉花的作用

钾元素可以促进棉花的主茎和果枝的输导组织正常发育, 提高光合效率, 促进蛋白质合成, 有利于幼蕾的发育, 推迟落叶, 减少蕾铃脱落。缺钾时, 棉花表现为秆细、叶片发黄发红、棉铃轻、纤维短、品质低。

4.2 棉花产量形成与氮、磷、钾三要素的关系

每667 m2产100 kg皮棉, 棉花吸收纯氮、二氧化磷、氧化钾的量是13.35 kg、4.65 kg、13.35 kg, 它们之间的比例大约是3∶1∶3。随着棉花产量的提高, 每增加25 kg皮棉, 对纯氮和氧化钾的吸收量相应地增加5~6 kg, 对二氧化磷的吸收量增加的却比较小。

5 山西棉区棉花高产施肥技术要点

5.1 足施基肥

棉花要高产, 底肥必须足而全, 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5 000~7 000 kg, 施氮肥30~40 kg、磷肥50~75 kg、钾肥10~12 kg, 施肥原则是以地定产, 以产定肥, 增磷、控氮、补钾。

5.2 重施花铃肥

花铃期的5月下旬—7月上中旬, 是棉花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 主攻方向是稳长、多结铃、结大铃、防早衰, 管理上要重施速效性的氮肥和钾肥, 每667 m2穴施尿素13~15 kg, 硫酸钾或氯化钾6~8 kg。

5.3 棉花中后期根外追肥

棉花从成铃到成熟吐絮阶段, 管理上除了精细整枝外, 为了能够结大铃、促成熟、早吐絮、防早衰, 必须根外追肥, 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200 g、硼砂100 g、硫酸锌100 g、尿素300 g, 兑水50 kg喷施, 每10~15 d喷施一次, 共喷施2~3次。

6 山西棉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6.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应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 选择能够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具有增产潜力、纤维品质优良、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生育期适宜、早熟的品种。

晋棉40号:该品种早熟、高产、抗病, 纤维品质优良。

晋棉39号:该品种为中早熟, 田间出苗好, 长势强, 植株塔型, 结铃习性强, 吐絮畅。

晋棉31号:该品种为中熟, 生育期125~133 d, 长势强、不早衰, 高抗棉铃虫, 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6.2 提早播期

过去棉花播种期一般是在4月20日 (谷雨前后) , 为了从时间节令上给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时间, 满足棉花全生育期对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 将棉花生长发育的进程提前, 保证蕾铃发育期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所以, 一定要提早棉花播种, 地膜覆盖的棉花播期掌握在4月5—15日, 露地棉播种期在4月10—20日。

6.3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地温。提墒保墒, 能有效地解决早播种与前期低温干旱的矛盾, 有利于棉籽早发芽快出苗。所以, 地膜覆盖是促进棉苗早发稳长、培育壮苗最有效的措施。

地膜覆盖的3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先播种, 后铺膜, 或条播铺膜一次完成, 出苗后打孔放苗, 这种方式保温、保水性好, 有利于出苗, 需要注意的是放苗时, 先开一小口通风炼苗, 过1~2 d再放苗;第二种方式是先铺膜, 再打孔穴播, 这种方式播期掌握比较主动, 省棉籽, 不需要放苗, 但是出苗慢, 不整齐;第三种方式是沟播覆盖, 即先开播种沟, 沟深10 cm, 穴播棉籽, 再铺地膜, 优点是形成了一个小拱棚, 有利于棉苗生长, 培育壮苗。

6.4 合理密植

在一定范围内, 棉花稀植或密植都能够获得比较高的产量。保持高产水平稳定、纤维品质优良, 主攻方向就是单位面积能够获得最高的有效铃数, 技术措施是提高棉花密度, 稳定单株个体的有效铃数, 依靠大群体小个体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生产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肥力状况、水肥条件、种棉技术水平和选用的品种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确定能够获得高产的种植密度。密度稀、单株产量高, 但产量却上不去;过于密植, 群体过大, 生物产量过高, 田间通风透光不良, 蕾铃脱落严重, 成铃率降低, 棉花也不能高产。

因此, 提出合理密植的密度参考范围:高水肥地区应在4 000~6 000株/667 m2;中等肥力地区应在5 000~7 000株/667 m2;丘陵旱地区为8 000~10 000株/667 m2。

6.5 化学调控

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并进的时间长,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并且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 生产上可以采取化学调控的措施, 有目的、有预见性、定量化地诱导栽培, 实现矮株、短枝、小叶、结大桃的目的, 技术措施就是根据棉花主茎叶令指标重复多次地喷打缩节胺。

操作过程中要准确掌握棉花的主茎叶令, 农药的用量必须严格, 用量小, 作用不大;用量过大, 会产生药害。

棉花栽培 篇10

关键词:棉地;棉花;马铃薯;复种;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562.04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5)01-0060-02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1.013

0引言

江西省彭泽县常年植棉面积15000 hm2,种植模式主要以油菜与棉花两熟制为主,另有少量小麦与棉花两熟制栽培。为提高棉田产出效益,稳定棉花生产,江西省彭泽县农业局于2013年在龙城、定山、太平、芙蓉农场、太泊湖等乡镇场(区)进行棉花与马铃薯连作高效栽培示范,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1 示范概况

1.1示范地点

示范地点均为常年棉花种植区,分别在龙城镇大自然蔬菜种植合作社、定山镇莲塘村、太平关乡新田村、芙蓉农场湖光山色农业合作社、太泊湖区四大队五个地点进行,示范面积合计3.3 hm2。土壤类型为轻壤粘性土和轻壤沙性土。各点均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地势平坦。

1.2马铃薯

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由九江市种子管理局提供,各点在2013年12月22日至2014年2月15日播种,2014年4月10日开始采收,5月18日采收完毕。平均栽植密度45454株/hm2(行距0.4 m,株距0.55 m)。全生育期施菜籽饼75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草木灰7500 kg/hm2。

1.3棉花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品种为中63、中55和赣棉杂1号,2013年4月12~18日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12月中旬拔秆。平均栽植密度17400株/hm2。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复合肥450 kg/hm2、钙镁磷肥1500 kg/hm2,氯化钾300 kg/hm2。

2结果与分析

5个示范点平均实收马铃薯产量为25200 kg/hm2,平均销售价格为2.4元/kg,产值60480元/hm2,肥料、农药,采收费用等成本为17550元/hm2,纯收益(产值-成本)为42930元/hm2。棉花根据田间测产,三种模式均按籽棉产量4200 kg/hm2,籽棉销售价(2013年)8.3元/kg算,产值为34860元/hm2,肥料、农药等成本为6600元/hm2,纯收益为28260元/hm2。

油菜籽和小麦无按2012~2014年彭泽全县平均产量、市场销售价和种植成本算,其油菜籽产量为1875 kg/hm2,市场销售价为4.6元/kg,种植成本855元/hm2,折算的产值为8625元/hm2,纯收益为7770元/hm2;其小麦产量为3150 kg/hm2,市场销售价为2.6元/kg,种植成本为1140元/hm2,折算的纯收益为7050元/hm2。

从表1结果得知,马铃薯与棉花模式全年纯收入为71190元/hm2,油棉模式全年纯收入为36030元/hm2,麦棉模式全年纯收入为35310元/hm2;薯棉模式比油棉和麦棉模式分别增加收益35160和35880元/hm2,可见,马铃薯与棉花两熟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好,是棉区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有利于稳棉增粮。

3马铃薯与棉花模式的效果

一是薯棉模式茬口衔接得当,要求棉秆于12月初拔除,马铃薯12月至第二年3月均可播种,5月收获,马铃薯在田间的生长期正值棉地空闲,也不影响棉花及时移栽。

二是采收马铃薯需要挖掘,有利于棉田松土,改善土壤板结。

三是马铃薯既可作蔬菜食用,又是适合广泛加工的粮食产品,推广薯棉模式有利于稳棉增粮,同时减少冬闲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棉农增收。

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简介:贾志新(1988-),男,农学学士,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张根培(1957-),男,推广研究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盐碱地棉花高效栽培技术 篇11

一、棉花在盐碱地的生长特性

盐胁迫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在种子萌发期,盐胁迫可使种子吸水缓慢,萌发率降低,且盐浓度越大影响就越大。在棉花正常生长期,盐胁迫会阻碍棉花根部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造成植株矮小、生长较弱、果枝数变少。在棉花花期和铃期,盐胁迫的增加会使落花、落铃率增加,最终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和强度降低。

二、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棉花种子在破土出苗时的耐盐碱能力最差,盐碱地春季植棉时地温低、积盐重、表土板结,对棉种萌发最为不利。因此,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是“促全苗,促群体”。

1.选用耐盐良种并加以适当处理。选用耐盐能力较强的中棉17、中棉23、中棉35、鲁棉12、鲁棉14等,也可选用抗虫棉系列。播种前用0.4%氯化钠溶液浸种12小时,可以提高棉苗的耐盐能力。

2.营养土育苗。选择非盐碱、轻质、肥沃、熟化土壤配制营养土,每立方米土壤加腐熟的鸡粪(或猪粪、牛粪等)0.3~0.5立方米、普通过磷酸钙8~10千克、硝酸铵或尿素1.5~2.0千克、硫酸钾2千克,掺匀待用。采用营养土育苗可基本保证全苗,实现壮苗早发。

3.整地压盐。春季刮去田间2~3厘米的表土盐结皮层并移走,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或者适当更换新土。播种前1个月灌水压盐。

4.科学施肥。盐碱地应重施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用量,注意增施磷、钾肥等。盐碱地合理施肥量为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6~30千克、普钙50~70千克、硫酸钾17~20千克、硫酸锌1.0~1.3千克、硼酸0.25~0.27千克,其中除60%的尿素用作追肥外,其余的全部一次性作基肥施入。同时还应根据土地的盐碱化程度,适当增减化学肥料用量。

5.合理密植。盐碱地棉苗的死亡率相对较高,生产力较低,因此,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栽5 000株左右。

6.化学控制。苗期每667平方米喷洒50毫克赤霉素刺激棉花生长,减少相对含盐量。在棉花初花、盛花、打顶后,每667平方米分别用30~60毫克助壮素处理1次。9月底至10月初及时喷乙烯利催熟。

上一篇:文艺电影下一篇:报账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