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叶面积(精选6篇)
棉花叶面积 篇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棉田上应用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取得成功。自2006年以来,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在兵团7个师24个团场的5000余公顷棉田上证实,声波处理可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平均提高产量12.7%。
此项研究报告刊登于《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第26卷第6期,题为“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第一作者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客座教授。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一项新兴物理农业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给植物播放特定频率的声波,与植物自发声的频率产生谐振,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
新疆棉区是我国西北内陆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是国内最适宜植棉并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棉区,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棉田面积和产量都约占全国的1/4,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棉花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的支柱产业,为确保连续的稳产高产,在2001年和2002年两年的小面积试验基础上,兵团科技局于2006年正式立项引进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到2008年已在南北疆的5000余hm2棉田上应用。
研究表明,声波处理促进了棉花的营养生长。表现在处理区棉花的株高、叶面积和果枝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1%、5.25%和1.14%。由于棉花95%以上的干物质都是由叶片的光合作用生产的,叶面积增加5.25%直接影响到棉花的生长。基础研究表明适当频率和强度的声波处理可影响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使大部分细胞处于染色体合成状态的S期为对照的1.9倍,加快了细胞分裂。另外,声波处理可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大与磷脂质较松散,导致细胞分裂加快,产生更多细胞、加快营养生长。
声波处理促进了棉花的生殖生长,处理区棉花的结铃数和单铃重分别较对照增加9.22%和3.34%。其原因是声波处理可调节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声波处理使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之一的多胺(PAS)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根部生长、细胞分裂、叶片、花芽的形成。结铃数和单铃重的增加自然导致产量的提高。3年试验平均增产12.7%。声波处理增产的理论基础是处理提高了植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关键物质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为对照的1.6倍),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供给植物更多的能量达到稳产高产。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处理区平均的籽棉产量为4803.1公斤每公顷,对照区为4259.1公斤每公顷,即每公顷多收544公斤,每公斤籽棉按售价5元计,每公顷增收2720元,每台设备每次处理6.67公顷计,年增收18142.4元,减去每台设备费、电费、人工费约5000元,当年投入产出比为1:2.6。
该项研究还证实了在一定范围内声波的增产效应与距离声源的远近呈负相关,这给在大面积生产中植物声频发生器的布区提供了依据。
声波处理大面积提高棉花产量 篇2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10年第26期, 题为“结直肠癌2042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回归分析”, 此研究为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为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和结直肠肛门外科陈创奇医师等。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全球每年约有102万新发病例, 导致约53万患者死亡。2000年我国约有14.6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及7.87万患者死亡, 发病率在全国平均水平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 占癌症死因的第5位, 在我国,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对13年来收集的2000余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不仅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亦为公众了解结直肠癌发病规律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研究人员将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13年间, 经病理确诊的20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了分析。其中根治性切除术1863例, 姑息切除术156例。减状手术23例, 化疗方案以氟脲嘧啶为主, 辅以其他化疗药物。术后患者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 2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
从本研究的收治情况及发病年龄观察,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5年尤为明显, 2002-2007年收治人数比1995-2001年增加了1.67倍。2042例患者发病年龄18~90岁不等, 如果以每10岁为段, 61-70岁为发病高峰, 发病率为31.9%, 其次的高峰为51-60岁 (21.8%) 。年龄<40岁患者中低分化癌占33.5%, 比例明显高于40岁以上患者, 提示中青年患者结直肠癌恶性程度高, 但预后在本研究中与40岁以上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别。
从发病部位观察, 直肠癌高发, 占46.7%, 乙状结肠次之。结直肠癌总体生存率1年为92.3%, 3年为73.9%, 5年为65.1%, 10年为57.5%。根据病理TNM分期, Ⅰ期占5.8%, Ⅱ期占42.9%, Ⅲ期占31.0%, Ⅳ期占20.3%。1年生存率Ⅰ期为97.9%, Ⅱ期为98.8%, Ⅲ期为91.6%, Ⅳ期为78.5%;3年生存率Ⅰ期为96.5%, Ⅱ期为90.7%, Ⅲ期为65.8%, Ⅳ期为46.7%;5年生存率Ⅰ期为90.9%, Ⅱ期为82.5%, Ⅲ期为54.2%, Ⅳ期为40.1%;10年生存率Ⅰ期为85.2%, Ⅱ期为70.6%, Ⅲ期为50.1%, Ⅳ期为36.2%。浸润型预后明显比其他类型结直肠癌差。
从治疗方式上看, 根治术术后患者生存率比姑息手术和减状手术患者高, 说明结直肠癌手术疗效最好的是根治性切除, 只要条件允许, 应尽量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
研究人员将13年分为两个阶段:1995-2001年为第一阶段, 2002-2007年为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病例中使用吻合器、直肠癌行Dixon手术、化疗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3、5年生存率为93.4%、78.0%、73.2%, 明显高于第一阶段 (90.6%、69.2%、58.8%) 。
研究人员认为, 患者年龄、大体分型、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化疗是保护因素, 而性别、肿瘤大小、吻合方法、直肠术式、有无肠梗阻史等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以上结果, 我们不难发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 与既往资料相比, 中位发病年龄上升, 直肠癌比例减少, 侧面反映出结直肠癌发病的老龄化趋势、发病率升高趋势和直肠癌比例减少趋势。
虽然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众多, 但结直肠癌的临床TNM分期仍然是主要因素, 本研究显示TNM不同分期患者预后差异显著, 可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棉花叶面积 篇3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分析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
全省棉花种植主要分布于三个区域[2],各区域种植特征如下:
1.1.1 鲁西南棉区
本区域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处于华东与华北、山东半岛与中原地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结合部。主要包括菏泽市和济宁市辖区内各市县。农作物种植种类多样,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水稻、大蒜、地瓜等。
1.1.2 鲁西北棉区
本区域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特征为“大平小不平,高岗洼相间”。主要包括德州市和聊城市辖区内各市县。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
1.1.3 鲁北棉区
本区域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是黄河的入海处。该地区主要包括滨州市和东营市辖区内各市县。土壤主要为盐碱土。本地区作物比较单一最适合棉花生长,是提取棉花种植面积最理性的区域。
1.2 数据时相选择
根据山东省棉花生育期主要农作物物候,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棉花处在苗期,农田中只有冬小麦、大蒜处于生长旺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大蒜开始收获,6月中、下旬,冬小麦开始收割,夏玉米、大豆刚刚播种,花生处于开花期,此时,除少量春玉米外,大面积棉花则处于生长盛期,7~8月份,农田中所有作物均处在生长阶段,9月中、下旬,玉米、大豆、花生已收获,小麦刚刚播种,而此时棉花处于吐絮期。因此,为提高监测精度对鲁西北和鲁西南棉区进行监测时最好选择6月中、下旬或9月中、下旬的卫星数据,对鲁北棉区进行监测时可选择6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卫星数据。
1.3 棉花光谱特征
农作物的状态和群体结构是影响其光谱特征的主要因素,不同作物之间,反射光谱特征因作物群体特征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3]。对棉花及其同期农作物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既可为遥感图像的波段选择、组合提供依据,同时又可作为图像分类处理时的参考标准。
1.3.1 棉花不同生长时期反射光谱曲线由图1可看出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升高,尤其在波长为700~900 nm之间差异最为明显,反射率也最高。
1.3.2 棉花与同期其他作物反射值差异(7月28日) 图2中横轴为SPOT4数据光谱波段,纵轴为象元反射值[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1波段棉花与大豆和玉米的象元反射值差异最小,在4波段象元反射值差异最大。
1.4 棉花信息提取
我们选择的SPOT4数据位于鲁北棉区范围内,轨道号为286-275,时间为2007年7月28日。根据棉花的光谱特征及棉花与其他作物的光谱反射差异我们选择2、3、4三个波段采用3、4、2(RGB)假彩色合成的方法合成假彩色图像。在合成后的图像中棉花为橘黄色,玉米为暗红色,大豆为浅黄色。棉花和玉米容易区分。
考虑到棉花与大豆颜色差异不大,我们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棉花种植面积。使用的软件为ERDAS。分类的原则:选择AOI区域时尽量选择棉花集中且长势较好的种植区域;AOI区域内特征要单一,不能有其他作物;选择AOI区域时尽量使其在图像上均匀分布;每次分类后将分类结果和假彩色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分类结果,如果不合理及时调整AOI区域。
2 精度分析
对于分类后的图像我们按照象元数统计并换算成面积。对于分类结果我们采取GPS实地验证的方法在图像覆盖区内随机选取10个地面样方来验证分类精度(见表1)。
通过验证表我们可以看到,在选取的10个样方都没有定性错误,而且只有一个样方的实际棉花种植面积与监测面积相差巨大,其他误差均在10%以内,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3 结论
3.1 SPOT数据的应用提高了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的精度,但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技术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3.2 在对工作区自然和地理情况都熟悉的情况下监督分类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
3.3 GPS实地测量精度高,理论误差在1 m以内,可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多的使用。
3.4 工作区位于山东省棉花主产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可推广到全省。
摘要:以山东省棉花作为监测对象,探索利用SPOT数据提取棉花种植面积的技术方法。使用GPS实地测量来验证分类结果。结果表明,SPOT数据可提高分类的精度和准确度,适合棉花监测使用。
关键词:棉花,监测,SPOT,GPS
参考文献
[1]王召海.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调查研究[J].遥感信息,1999(1):27-30.
[2]董合忠,周建国,李维江,等.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体系的新发展[J].中国棉花,2003(12):2-4.
[3]千怀遂.农作物遥感估产最佳时相的选择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1):48-55.
棉花叶面积 篇4
从1994 年起,新疆成为我国最大产棉区和最大的商品棉基地[12]。2011 年统计数据显示,渭- 库绿洲棉花面积分别占全疆棉花面积及阿克苏地区棉花面积的8.56%及38.2%,产量分别占8.41%及40.34%,是新疆主要的棉花生产区域之一。同时,该研究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北部,年降水量少,也是终年以晴天为主的典型区域,非常有利于卫星遥感监测的应用和大面积的提取作物类型评价。因此,本文基于前期遥感应用研究基础,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应用2011 年9 月Landsat TM遥感数据,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对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提取进行研究,为新疆棉花面积的调查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的方法,促进遥感技术在新疆棉花监测、生产科学决策与管理中的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区域介绍
渭干河- 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以下简称渭- 库绿洲)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中北部, 北起秋里塔格山, 南接塔里木河北岸, 东与轮台、尉犁县相邻, 西与温宿县接壤, 是典型而完整的山前冲洪积扇平原[13]。地理坐标:81°28′30″~ 84°05′06″E ,39°29′51″~ 42°38′01″N,南北长约322 km,东西宽约194 km,平均海拔920-1100 m,在行政上隶属阿克苏地区管辖,包括库车、沙雅、新和3 个县,土地总面积为53500 km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农田、林地、荒地、草滩、盐碱地等[14]。渭- 库绿洲属大陆性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15,16,17]。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少、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51.6 mm,适宜于棉花种植[18,19]。
1.2 野外调查方法
考察范围为库车、新和、沙雅三县。为了准确摸清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充分利用了2011 年在研究区的2 次野外调查数据。野外调查时间分别为2011 年9 月14-18 日和11 月8-13 日。通过野外考察,掌握并收集了研究区的景观、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植模式、作物分布、排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状况。地面调查采取路线调查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次野外调查期间利用GPS采集了98 个遥感图象解译与验证点,第二次野外调查期间采集了107 个点。样方调查主要布设各类地面棉花种植样方50 多个,为棉花种植面积提取提供遥感图像解译标志,验证棉花种植面积遥感解译结果。同时,收集了研究区1∶10 万和1∶5 万地形图及其矢量化数据、2001 年土地利用图、2011 年棉花种植面积统计数据等资料。
2 数据预处理
2.1 野外采集数据处理
样方点及解译标志点数据导入GIS软件,进行坐标转换、属性输入、格式转换等处理;同时建立研究区景观照片库,为下一步图像解译做准备。
2.2 图像校正
本研究利用的遥感图像为2011 年9 月6 日的Landsat TM。利用已有的1∶5 万地形图及GPS野外调查采集数据为参考,利用ERDASIMAGINE9.2 软件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了坐标转换、几何及辐射校正。几何校正时,在图上选取对应的地面控制点(GCP),采用用户输入坐标方式对实验区的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GCP的选取原则是: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均匀分布在整个校正区域内,具有明显的精确的定位识别标志,以保证精度。影像进行校正时,按照几何校正的要求,误差大于1 个像元的GCP点进行删除,共删除11 个GCP点,保证最后剩下误差小于一个像元的23 个GCP点。
2.3 图像增强
图像增强主要是对经过校正之后的影像图进行线性拉伸、灰度变换等增强处理,使图像清晰,易于识别。按照增强的信息内容可分为波谱特征增强、空间特征增强、以及时间信息增强三大类。棉花信息提取主要考虑对植被敏感的波段进行组合分析。本文依照野外调查经验及棉花信息提取经验,首先对研究区TM图像进行了4、3、2 波段组合,这种组合较其它组合效果好,影像上棉花纹理较清晰。然后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将影像进行线性拉伸和滤波等增强处理,使棉花信息得到增强,获得最佳目视效果的遥感图像。经过图像增强处理后,依据研究区主要行政边界裁切图像,获取渭- 库绿洲区遥感影像。
3 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流程
3.1 选点依据
研究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水体、盐碱地、沙漠、砂砾地、山体等。这些地物具有很好的可分性。其中,研究区内棉地与其它作物的分离是本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本文采用已经处理好的遥感图像与实地调研得到的GPS定位点及照片库等专题数据,结合研究区作物类型、波普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选点。
图1 是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所记录的解译标志点及农作物样方图。图中不同代码表示不同地物类型。其中1300 表示棉花地、6000 表示房屋、1103 表示小麦、1800 表示蔬菜、1901表示其他作物、4000 表示林地、3000 表示果园。
3.2 种棉地分类系统的确立
本文在种棉土壤的分类标准上,依据棉花地光谱特征信息,制定了研究区种棉地土壤信息分类系统(表1)。
图1 和表1 显示,9 月份B4、B3、B2 波段组合的TM图像,不同地物表现出不同的波普与纹理特征。按照不同地物的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定不同地物的分类标准。
3.3 信息提取
参照GPG定点解译标志点及农作物地面样方数据对不同农作物的光谱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作物种类。使用已处理好的TM数据,并与2011 年野外调查数据相结合,参照已制定的研究区遥感图像种棉土壤信息分类系统,在ERDASIMAGINE9.2 软件对TM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知识的情况下,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性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来划分地物类别。考虑研究区实际情况及按照已有的经验,本研究首先设置了40 个分类,然后进行归类合并,初步得到了研究区棉花面积;最后使用人工目视解译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所提取的棉花信息进行修改,得到了研究区准确的棉花面积信息。
3.4 信息提取精度
精度检验是遥感图像分类过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精度分析,可以定量获取分类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区棉花信息提取精度进行了验证。
首先选取用GPS布设的20 个棉花样方,分别计算每一个样方内的棉花面积。同时研究区遥感影像分类图上扣除,对应每一个样方的区域,并计算棉花面积。最后将每一个样方内的棉花面积与遥感得到的结果一一对比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渭- 库绿洲棉花种植分布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对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遥感手段得到的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为155210.01 hm2,其中库车县、新和县、沙雅县的棉花面积分别为54536.69 hm2、37737.47 hm2、62935.85 hm2。渭- 库绿洲棉花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和南边沿塔里木河北边的新开垦地,少量零散在中部和北部(图2)。
4.2 渭- 库绿洲棉花种植面积提取精度分析
2011 年研究区棉花统计面积为147493.33 hm2,遥感手段得到的棉花面积为155210.01 hm2,二者面积相差7716.6hm2,提取精度为94.77%(表2),提取精度较高。分别用库车县、新和县、沙雅县边界矢量图,在分类好的影像上裁切各县界内的棉花种植区域并统计相应种植面积,然后与相应年份的统计面积进行了对比。库车县、新和县、沙雅县棉花种植信息提取精度分别为92.16%、93.19%和97.83%。
通过样方和解译标志点的精度验证显示,20 个样方范围内,面积误差最大是17.21%,最小是0%,20 个点的平均误差6.23%。200 个棉花解译标志点中,191 个点在遥感图像分类结果图上准确分为棉花地。
5 结论
根据TM图像的光谱与纹理特征,TM图像的4、3、2 波段组合对研究区棉花的识别较好。渭- 库绿洲棉花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和南边沿塔里木河北边的新开垦地,少量零散在中部和北部,总体信息提取精度达到了94.77%。研究区域棉花种植面积的估算精度无论在空间上或数量上误差均比较小,分类所得的棉花在空间上分布规律与渭- 库绿洲棉花分布规律比较吻合,是一个提取棉花种植面积的有效手段。
棉花叶面积 篇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 促进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对国内外棉花价格和中国棉纺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三台县地理位置优越, 光、热、水条件优越, 生产水平较高。一直宜于发展粮食和棉花、油料、桑、麻、糖料、水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 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 三台县气象条件是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而导致当地的棉花已无法达到种植的气候要求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
1 资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了三台县30a整编资料相关的温度、降水、日照资料;近10a的温度资料;三台县土壤墒情情况;1983年至今三台县所出现的气象灾害统计;绵阳市1990~2013年各年份的统计年鉴以及棉花生育期内所需的光、温、水条件。针对棉花种植所需的气象条件同三台县在棉花的各生育期的气温、降水、土墒、光照情况做对比分析, 并结合当地在此期间所出现的气象灾害影响程度。据此判断三台县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合棉花的种植, 并由此得出结论。
2 三台县棉花种植情况概述
三台在历史上都是棉花种植的大县, 1994年更是被列为国家产棉大县, 1996年被列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 自此以后三台县的棉花种植面积逐年递减, 且减速迅猛。
三台县近20a棉花单产变化不大, 总产量随着播种面积的锐减也相应的陡降, 1996年被列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时棉花播种面积21583hm2, 而2002年最低谷时仅有284hm2, 只占1996播种面积的1.3%。其后年份也一直处于1000hm2以下的播种面积。
3 棉花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
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是棉花能否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光、温、水等农业气象条件是否匹配是贯穿于棉花各个生育期的关键因素, 也是棉花最终产量、品质形成的必要保证。三台县的光、温、水等农业气象条件与棉花的生育所需特征是否相适宜, 近年来的气象条件与过去相比是否存在剧烈变化, 下面我们将做逐一分析。
3.1 棉花生长的温度气象条件分析
通过三台县30a观测的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在棉花的整个生长周期内, 三台县的气温条件相对适宜, 各段气温均在适宜棉花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三台县常年日平均气温在3月中旬达到并超过10℃, 即达到棉花出苗的基点温度。随后气温稳步升高, 开春期较早, 气温回升较快, 降水偏少, 对棉花播种和出苗, 并增加棉花的出苗率较为有利。5、6月常年平均气温在21.7~24.5℃之间处于棉花净光合生产率最高、棉花生长最快的温度条件下, 对棉花处于幼蕾期的营养生长及发棵稳长及搭丰产架非常有利, 良好的温度条件使得三台县的棉花基本上能实现“五月蕾, 六月花”。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三台县温度条件一直满足并且适宜棉花生长的条件。
3.2 棉花生育的光照热量气象条件分析
棉花一生需要≥10℃的活动积温, 早熟品种需3300~3500℃, 中熟品种需3500~3900℃, 晚熟品种需3900℃以上。积温不足, 无霜期短、温度不稳定是限制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三台县常年4~9月≥10℃积温介于4200~4600℃之间, 有效积温十分充足, 对棉花从开花到吐絮, 棉铃干重 (包括铃壳和籽棉) 的增长都非常有利。同时, 棉花是喜光作物, 充分的阳光利于壮苗、早发、增枝现蕾。
3.3 棉花生育的水分气象条件分析
三台县4~10月30a平均降水量在45.4~218.7mm之间, 其中4月最少, 7月最多。7月上旬到8月中旬是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旺时期, 有70%以上的干物质在这一时期形成。是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也是棉田管理的重点时期。三台县降水条件充沛的时段正处于棉田需水关键期, 有效地保障了棉花对水分的需求。播种至出苗, 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苗期, 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初蕾期, 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5%~75%为宜;盛蕾期后, 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不能低于60%~65%;吐絮期, 含水量保持在55%~70%为宜。
3.4 三台县气象灾害影响因素
从历年绵阳市救灾办统计的数据来看, 大风、暴雨洪涝、干旱是三台县出现最多的气象灾害。在这里我们将年份划分为两类:棉花种植面积较多的年份和棉花种植少得年份, 重点对比这两类年份当年的气象灾害发生频次、规模和影响。观察棉花的种植与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是否存在大的关联。以2002年为分界点, 种植面积在6000hm2以上为第一类, 种植面积在1000hm2以下为第二类, 现分别抽取5年, 共计十年的灾情来进行对比分析。由灾情我们可以看出, 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在2002年前后基本相当, 大风、干旱、暴雨这三大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大体相当。
4 结论
经过本文对三台县气象条件分析, 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的分析, 综合棉花种植所需的气象要素分析。三台县的气候特征并没有出现剧烈波动, 相对平稳。同时, 三台棉花种植面积降幅剧烈的分界点前后年份所受主要气象灾害的类别、范围、受灾程度基本相当, 也没有出现制约三台种植棉花的致灾因子长期存在。综上所述, 三台县近年来的气候特征仍然适合开展大规模的棉花种植, 气象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棉花高产的要求。为棉花生产管理适时调控服务, 发挥农业气象为农增产增收, 保驾护航的作用。
摘要:查阅近20年来绵阳市统计年鉴三台棉花种植规模发现, 90年代中后期三台县棉花种植规模却开始出现不断锐减的情况, 从1996年开始至2013年, 种植面积已由21583hm2降至495hm2。本文采用三台县30年整编气象资料, 近10年三台县气象资料及1983年至今三台县出现的气象灾害统计。结合棉花种植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三台县在光、温、水等各方面气象条件对于三台县棉花生产匹配良好。虽然极端天气的所造成的损失也同时存在, 但总体来讲, 气候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即不存在气候的变化剧烈到造成当地不合适棉花的生产的情况, 棉田的种植面积也与出现气象灾害没有绝对关系。因此, 气象条件不是构成三台县棉花生产规模急速下降的原因。
棉花叶面积 篇6
关键词:高效液体复合肥,棉花,叶面喷施
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是国际新一代高效科技产品, 它以腐殖酸和氨殖酸活性有机物为主要原料, 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大、中及微量元素, 该产品是一种抗硬水能力强、无毒、无害、无残留、无激素、无污染的高效复合肥, 是发展有机、绿色食品, 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理想液体复合肥。通过试验示范, 研究棉花叶面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的效果,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施作物:棉花, 品种为新陆早12号;供试肥料: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
1.2 试验示范地点
试验示范地点位于新疆精河县托里乡永集湖村。
1.3 试验设计
试验示范叶面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150g/hm2, 叶面喷施等量清水作对照, 2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 333.4m2。
1.4 田间管理技术
犁地前为了提高播种质量和一播全苗, 残膜、残秆回收率一定要达到100%, 并要求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播前结合整地喷施48%的氟乐灵1 500g/hm2防止棉田草害。秋翻冬灌地, 翻地前施入磷酸二铵300kg/hm2。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晒种2~3d, 然后用0.3%种子量的敌克松进行拌种, 4月19日播种, 5月2日进入出苗期, 5月7日用缩节胺7.5g/hm2进行第1次化控;5月10日定苗, 5月15日用缩节胺15g/hm2进行第2次化控;6月23日进行第1次灌水, 6月25日用缩节胺30~45g/hm2进行第3次化控;7月3日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 (清水) 150g/hm2, 7月4日下午灌第2次水, 7月11日进行打顶, 7月16日灌第3次水, 8月1日灌第4次水, 8月15日灌第5次水。
棉花从播种到收获期间, 棉蚜采取挖穴埋施呋喃丹的方法防治;棉叶螨在棉花收获后至封冻前实行秋翻冬灌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同时选用专用杀螨剂减少早春越冬棉叶螨基数, 在点片发生的棉田选用氧化乐果涂茎、滴心, 大发生的棉田选用阿维菌素、尼嗦朗、螨克进行防治;棉铃虫采用秋翻冬灌压低棉铃虫越冬基数, 棉铃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开杀虫灯诱杀, 对第3代棉铃虫, 在棉花打顶前喷施2%过磷酸钙溶液趋避棉铃虫在棉田产卵, 棉铃虫卵孵化高峰期在棉田喷施核多角体病毒和美除, 2龄前幼虫期喷施赛丹、甲维盐、灭多威等药剂控制棉铃虫发生和危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面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在株数相同的情况下, 棉花喷施绿色生机高液体复合肥, 有效铃数95.85万个/hm2, 比对照增加8.52万个/hm2;单株有效铃数4.5个, 比对照增加0.4个;衣分39.2%, 比对照增加0.8%;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5 991.0kg/hm2、2 349.0kg/hm2, 分别比对照增产532.5kg/hm2、253.5kg/hm2, 增幅分别为9.76%、12.10%。
2.2 叶面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对棉花三桃比例的影响
7月15日和8月10日分别进行田间调查, 结果表明棉花叶面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处理伏前桃为1.5个, 伏桃为3.0个, 均比对照增加0.3个 (见表2) 。
(个)
3 结论
棉花叶面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 有效铃数、单株铃数、衣分、籽棉、皮棉产量、伏前桃和伏桃等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有效铃数增加8.52万个/hm2, 单株铃数增加0.4个, 衣分增加0.8%, 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532.5kg/hm2和253.5kg/hm2, 增产率分别为9.76%、12.10%, 伏前桃和伏桃各比对照多0.3个。因此, 棉花叶面喷施绿色生机高效液体复合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传美.高效液体复合肥——绿色生机[J].农业知识, 2008 (19) :47-48.
[2]谷秋荣.棉花高产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J].河南农业, 2008 (1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