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质量报告

2024-11-07

中国棉花质量报告(共8篇)

中国棉花质量报告 篇1

黄冈市纤维检验局2011棉花质量分析报告

黄冈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湖北省棉花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左右。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棉花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市纺织行业的发展,全市纺织企业已有20余家,纺织能力已达60万锭,年用棉约5万吨,纺织业产值达到20亿。

一、2011黄冈市棉花市场基本情况

1.今年气候适宜棉花生长,我市雨水适宜,棉花产量增加。据统计,黄冈市2011年棉花面积130万亩,今年皮棉总产约7万吨,比上年增产近4成。棉花单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气候条件:一是降雨量适宜,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洪涝,特别是棉花苗期没有遭受大雨到暴雨,造成棉花生育旺盛。二是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温度适宜。三是光照充足。由于以上气候因素,棉花结铃高,棉桃饱满,产量增加。

2.棉花价格基本持稳。受全国棉花产区大多不同程度增产影响,加之国家临时收储,皮棉销售价格基本企稳。黄冈地区9月中下旬籽棉上市收购价在每公斤4.00元左右,10月上旬在每公斤4.1-4.2元之间。

3.资源抢购现象突出。由于今年黄冈棉花品质比周边地区棉花好,出现了外地加工企业、棉商抢购籽棉的现象,推动了价格的攀升,棉农由往年惜售转变为随摘随卖,棉花收购加工周期大

大缩短。皮棉销售同样遇到类似情况,包括山东、河南、安徽的外地棉花经营商在黄冈地区大量收购皮棉,加工企业销售形势看好,皮棉价格持续走高,部分时段创历史最高。

4、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送检情况,我市目前新体制加工企业16家,已开始加工企业9家,开始送检企业5家,我局于10月12日进行检验,目前共检验1604包,共计363.80吨,预计月底所有开始加工企业将全部送检。

二、2011黄冈市棉花质量情况分析(一)2011棉花质量基本情况

为全面掌握棉花质量整体状况,我们对2011年全市16家棉花加工企业加工检验的1604包棉花质量进行了统计,并与2010的15470包棉花检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2011棉花在感官质量相近,纤维长度、纤维强力均有明显差距,整体质量高于去年。

1.棉花品级质量若高于去年。2011年棉花外观质量较好,绝大部分为4级棉花。具体品级分布为:

统计数据表明:品级分布大体相近,但高品级棉花由0.1%下降0%。

2.棉纤维长度显著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2011棉花纤维长度28毫米级及以

下为主,较上年小约1毫米。3.棉花马克隆值偏高

2011年棉花马克隆值偏高,以A级为主。统计结果如下:

统计表明:2011棉花马克隆值A级、B2占棉花总量89.9%,而2010A级的占到22%,2011棉花成熟过度情况严重。4.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略有升高

对比可以看出:2008棉花中等强度的占50%,差和很差等级的棉花很少,而2011棉花中等强度占近4成,强与很强等级占到近60%,表明2011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略有升高。(二)质量状况简要分析

影响棉花品级的主要原因是棉农采摘、存放、出售过程中,不同时期采摘、不同品质的棉花掺混出售;棉花商贩将不同农户、不同品种的棉花一起收购,甚至有意掺入低等级棉花;加工企业不

能分等分级收购加工,造成皮棉质量降低,尤其是高等级棉花缺乏。据估算,如在采摘、收购、加工环节分等分级管理,2011年籽棉可加工出20%以上三级皮棉,按年产量5万吨、差价200元计算,混等混级造成200多万元损失。

棉花纤维长度低、纤维强度略有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生长期日照时间长、降水量适宜,其次是棉花加工季节天气干旱少雨,籽棉过于干燥。据统计2011年皮棉回潮率8.5%以下占60%以上,显著低于2008年的9.5%,加之收储背景,企业加工都上了烘干设备,籽棉过于干燥导致加工过程中棉纤维断裂较多,造成长度损失。

2011年,黄冈地区棉花与周边地区、临近省市相比棉花质量高出半个等级,加剧了棉花商贩、加工企业到黄冈抢购籽棉的趋势,资源抢购造成市场混乱,导致籽棉价格偏高。

三、提高棉花质量的几点建议

2011年棉花生长期天气较好。生长中期雨量适宜,光照充足,棉花长势良好,棉花产量、籽棉等级高于去年。8月份以来整个黄冈地区,长期晴朗天气,促使棉花产量和品质提高,衣分率达到40以上,品级高于去年0.5-1个级,后期棉花纤维长度也有所上升。

1.积极推行棉花行业名牌战略。积极引导、鼓励棉花企业参加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扶持部分生产条件好、技术力量强、质量管理好的龙头企业牵头,成立集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于

一体的合作组织,统一提供棉种、生产资料,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提高棉花的品质、一致性,发展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指导企业增加设备投入,完善加工工艺,配备籽棉烘干、给湿设备,生产高等级棉,争创品牌产品。

2.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棉花市场监管。严格棉花收购、加工的资格审查,工商、税务、质监、经贸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部门联合形成合力,加强流通管理,提高流通效率,扶持正规新体制企业做大做强,取缔非法棉花加工,严厉打击棉花质量违法行为,规范棉花市场行为,稳定我市棉花生产,避免大起大落,保护国家、企业、棉农的长期利益。

3.加大对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的政策支持。棉花加工企业收购资金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其他商业相比有资金供应优势,但农发行棉花信贷政策十分严格,手续复杂,许多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无法得到他们的支持。确保新体制企业优先贷款、及时发放的政策落到实处,对于企业争取时间,收足货源,减少小型设备对棉花资源的浪费破坏和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棉农种植管理的技术指导。目前,黄冈市棉花种植仍然处于农家分散种植,每个县种植品种复杂,田间管理缺乏科学指导,科技含量低,种植效益差。农业科技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选择适宜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走科学种植、规范田间管理的标准化种植,同时引导棉农改变采摘习惯,交售高

质量的籽棉。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5、切实做好国储棉收储期间棉花质量的监管工作,由于今年国储棉收储,各加工企业都放量收购,籽棉价格高,旧体制加工企业不敢贸然入市,在此大环境下,各新体制企业成为市场的主导,对我们的棉花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便利,将新体制企业的质量监管作为首要监管对象,不仅是适宜今年棉花市场形势的需要,也是为做好国家收储工作的必需。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六日

正视中国棉花质量软肋 篇2

一方面棉花价格的持续下跌,使棉花销售不畅;而另一方面,棉花种植正在逐渐萎缩。

在双重的挤压之下,棉花产业发展空间显得尤为狭窄。

而从全球棉花产业来看,在化纤等原料的冲击下,棉花产业的发展形势也并不很美好。

那么在新常态下,以及棉花后收储时代,我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日前在宁波召开的2015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相关专家指出,有效提升棉花质量,把握好产量和质量的平衡,将成为未来棉花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棉花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下降

作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花不论是从种植面积上还是从生产应用上,其消费需求的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艾伦宝棉花公司首席执行官谭安东指出,现在的棉花行业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涤纶纤维的替代作用。

“现在棉纤维的占比不是那么乐观,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棉花完全被涤纶所取代。因为化纤很便宜,容易与其他材料混纺,外观和手感方面也有显著改善,同时和传统的棉花种植相比,天气环境对涤纶也没有什么影响。”谭安东说。

谭安东所说的不无道理。事实上,以前人们对化纤有一定的排斥,而现在随着化纤产品的各项功能逐渐提升,化纤相比棉花来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吸引力。

谭安东表示,虽然现在纤维人均消费量将会持续上升,但是增长量最快的不是棉花,而是化纤。

英国考特鲁克公司总裁雷·巴特勒认为,从目前来看,棉花的消费份额正在不断下降。60年前,棉花占比约70%,而现在已经下降到了将近50%。

在此背景下,雷·巴特勒预测,2015/16年度全球的棉花产量将进一步降低。棉花的三大生产国中国、美国、印度会受到重大影响。其中大量减少的是中国和美国棉花,而印度降的速度可能最小。根据目前的数据分析,中国的产量可能会低于原来的570万吨。

产量的减少这与中国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有着密切关系,据中国棉花协会最新的实际植棉面积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已经减少了25.1%,这与解放初期1950年的水平相当。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指出,近30年以来,我国内地的棉花面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新疆的植棉面积是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新疆植棉面积和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

高芳预测,2015/16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将为586万吨,进口棉花150万吨,棉花消费将会达到787万吨,而期末库存将会达到1295万吨。

尽管棉花生产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但这并不代表棉花在未来没有发展潜力。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表示,目前为止,在舒适性上没有一种纤维能够取代棉花,所以对于棉花的需求和消费都要永远充满信心,没有必要对棉花悲观失望。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秘书长Dr.Christian.Schindler强调,如果棉价能够有竞争力,棉花的质量能够得到很好的改进,棉制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进一步做好市场营销,相信棉花的消费量会有增加。“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棉花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产品仍然有很大潜力。”

提升质量是关键

那么,棉花的出路在哪里?有效提高棉花质量是有力措施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生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棉花产业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抓产量和提高单产上。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棉花总产和单产都成倍地增长,但是棉花质量却没有同步提升。

以2014年和2008年为例,2014年和2008年同期相比,全国棉花的平均长度下降了0.56毫米,新疆棉花下降了0.61毫米,平均长度整齐度全国棉花下降0.08%,新疆棉花下降0.18%,平均马克隆值全国棉花下降12.63%,新疆棉花下降8.33%。无论种植数量还是棉花质量,全国棉花都是下降的趋势。

“现在一方面市场上棉花销售困难,但另一方面,符合纺织企业要求的、高品质的棉花仍是供不应求。”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指出,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消费层次、结构快速升级,质量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着力重点,产业发展方式亟需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什么样的棉花才是企业需要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表示,一方面希望棉花生产企业能够根据纺织企业不同的需求,提供一些符合要求的棉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中低支纱占比的下降,企业更希望用无三丝、异纤少的好棉花来生产高支纱。

而在使用手采棉和机采棉方面,朱北娜强调,手采棉并非肯定就比机采棉好。但从常规角度来看,手采棉3级和机采棉3级,其主要指标还是不完全一致的,对纺纱也有影响。另外企业对机采棉的短绒含量反映比较强烈,觉得短绒含量太高,质量越高的品种对短绒含量的要求越高。

“作为纺织企业,我最大的希望是把棉花的品类、质量控制好,把常规品种做好、做细、做出品质,不管我们纺织企业是做低支、中支还是做特高支,都能有原料可选。”孙伟挺呼吁说。

引导行业步入提质增效的轨道

事实上,相关协会和企业也在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提高棉花质量。

戴公兴表示,作为行业协会,中国棉花协会在政策制定、标准修订、品牌推广等多方面力促棉花质量的提升,包括提出政策补贴与质量挂钩,以及在《国产棉质量差价表》中体现优质优价,积极推广“中国棉花”品质证明商标,倡导优质、纯棉、环保理念等。引导行业步入“提质增效”的轨道,实现向产量要收益转变为向质量要效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梁东亚也表示,为了有效提高棉花质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首先从品种入手,进行良种的繁育,并建立相关管理体系,推广良好的品种。其次是加大机采棉的推广和质量的把控,提高机采棉的质量。最后是加工过程严控水分,采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标准化检修,确实保证纤维品质的特性,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

nlc202309030654

“这几年棉花生产、流通行业过分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损害了产业链下游的整体发展,也对我们棉花产业发展不利。今年兵团也下了决心,把各师团组织起来,到内地纺织企业去调研,通过1~3年的时间,一定会把质量抓上去,满足纺织企业不同的需求,为纺织企业提供更好的原料和服务。”梁东亚充满信心地说。

非棉纤维应用已成行业普遍趋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_李杰/文

由于前不久内陆地区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预计2015年度全国棉花产量下降,加之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下跌,棉农植棉意愿不强。今年一季度,国家公布了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19100元/吨。据有关方面统计,2015年度全国播种的植棉面积4750万亩,同比下降20%,黄河流域意向面积同比也下降近32%,可见,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已成定局。棉花种植意向减小的同时,国内棉花进口量及消费也在减少。

非棉纤维替代作用日益明显

据海关总署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60.90万吨,同比下降38.16%,间接可反映出国内非棉纤维对棉花替代作用明显增强。

据调查,十年前棉花与非棉纤维的比例是64%和36%,如今棉花加工比重仅占36%,而非棉纤维占比上升到64%,其中纱线、牛仔布、床上用品的用棉比例分别下降28、20和1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三年的棉花收储和巨大的内外棉价差异,让企业更愿意选择价格相对平稳的非棉纤维,尤其是化学短纤维。其间,纺纱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与客户共同研发新产品,加之技术装备和工艺的不断升级,非棉纤维应用越来越广。

一些集群地区应用非棉纤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在棉花价格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非棉纤维能够较好地抵充棉花价格波动的风险,应用非棉纤维的企业盈利能力也更强,预计2015年棉纺织行业非棉纤维的应用面将更广,应用量更大。

从棉纺织企业的角度看,非棉替代棉花用量的关键是基于以下几点:棉花的国内外价差,涤纶与棉花的价差,以及化纤性能是否更优于棉花及国内棉花质量能否快速提高等。当前.国内外棉价差缩小,加之棉花政策的不确定因素还时刻揪着纺纱企业的心,因此2015年用棉比例将会下降。

国储棉投放具体方案应尽快公布

棉花价格方面,2015年以来,国内棉价保持下行,在3月份,随着市场对放储的猜测,国内棉价继续弱势。同时由于国际需求增加、产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刺激国际棉价震荡爬升。截至6月10日,国内棉花价格13590元/吨,国际棉价折1%关税价格为11280元/吨,纺企采购棉花仍较为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储备棉投放成为企业和市场关注焦点。从棉纺织企业了解到,希望储备棉的去留问题尽快明了,否则纺织企业后市经营目标茫然。

但纺企不希望现阶段放储,目前市场正处于调整恢复阶段,放储可能会影响市场预期,引起国内棉价的波动。为尽快消化储备棉,国家对2015年配额实施缩紧政策,但国内用棉缺口依然存在,企业需求优质棉,国储棉质量难以满足,企业表示对进口棉仍有需求。应提高棉纱支数弥补劣势

据海关总署最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80.61万吨,同比增长16.11%。棉纱进口增量的现象,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外棉纱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国外棉纱生产的原材料、人力、租金成本均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棉纱的生产成本逐渐提高,而且与国外棉纱质量差距不大。

目前来看,进口纱线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影响是国内中低支纱产品受到冲击,进口纱主要集中在40S,特别是32S以下为主的产品,占国内纱线总产量的25%左右。据企业反映,与国内中低支棉纱持续走弱形势截然不同的是,国内50S—60S以上纱线产品持续热销,甚至一些包漂白纱线还出现了脱销局面,可以看出,国产纱优势在50S以上。

如果政府对棉花市场没有彻底放开,3~5年内,国内外棉价倒挂很难逆转,且棉纱进口趋势也不可逆转,今后,进口棉纱或将成为常态化,这在一定时间内会对我国棉纺织企业造成压力。

对此,棉纺企业需加快转型升级,生产纱线向50S、60S高支纱或精梳纱调整,通过提高棉纱支数,提高纱线质量,加强产品品种创新,加强设备及工艺改造升级,保障售后,不断开拓市场,以产业链完整的优势来弥补价格优势下滑带来的冲击。

应用非棉集群效益稳步增长

从协会跟踪的棉纺织集群地区经济效益情况看,以生产非棉产品以及特色产品为主的集群地区企业盈利能力强,在非棉纤维应用效果好的集群地区,企业产品销售乐观。

拥有产业链较完整的集群各环节能够分摊风险,整个经济效益情况良好。而以生产纯棉常规产品为主的集群地区,由于产品销路难,企业整体利润负增长。同时常规生产纯棉产品的集群地区企业开工不足,产能减少,效益下降明显。

中国奶业质量调查报告 篇3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介绍,奶业是我国畜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也是政府重视、社会关注、民众关心的民生产业。近年来,我国奶业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但也经历了20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沉重打击。年以来,国家出台和完善了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在奶牛养殖环节,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奶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奶业生产水平和奶源质量不断提高。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全面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严格准入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奶站数量从2008年的2万多个减少到8500个,奶站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检测手段和人员素质水平显著提升。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实现专车专用,持证运输。在乳品加工环节,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乳制品及婴幼儿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进行重新审核,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大力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保障了乳品质量安全。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经过八年奋战,我国奶业实现了振兴发展,产业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8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人均奶类消费量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

二是现代奶业建设步伐加快,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社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伊利、蒙牛、现代牧业、光明、三元、君乐宝、飞鹤等中国奶业前20强企业乳制品产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51%和5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

四是乳品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要乳品企业生产设备、加工技术大都源自国际知名厂商,管理运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伊利、蒙牛进入世界奶业20强,君乐宝婴幼儿奶粉通过国际公认的全球食品安全标准(BRC)A+顶级认证,现代牧业、飞鹤乳业获得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延伸阅读:

今天上午,由中国奶业协会组织编写《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来自报告的内容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出台和完善了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其中,在奶牛养殖环节,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奶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转变,奶业生产水平和奶源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在收购和运输环节,全面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严格准入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据悉,奶站数量已经从2008年的2万多个减少到8500个,奶站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检测手段和人员素质水平显著提升。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实现专车专用,持证运输。

另外在乳品加工环节,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乳制品及婴幼儿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进行重新审核,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大力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保障了乳品质量安全。

发布会现场,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表示,我国奶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现代奶业建设逐步加快,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3%,比2008年提高了28.8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奶农专业合作社超过1.5万个,是2008年的7倍多;伊利、蒙牛、现代牧业、光明、三元、君乐宝、飞鹤等中国奶业前20强企业乳制品产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51%和5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乳品质量安全水平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重点,对此,谷继承称,我国乳品质量已经大幅提升。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

对此,《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中提到:以来,农业部共抽检生鲜乳样品15.1万批次,抽检对象覆盖所有奶站,监测指标涵盖所有违禁添加物。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生鲜乳平均乳脂率3.69g/100g,比国家标准高出0.59g/100g;乳蛋白率3.14g/100g,比国家标准高出0.34g/100g;菌落总数46.7万CFU/mL,远低于国家标准200万CFU/mL。

中国棉花质量报告 篇4

1实验室检验设施现状分析

1.1分级室密不通风,不利于检验人员身体健康棉花分级室主要用于棉花感官检验。为了对每一只棉花样品进行科学、准确定级,国内外棉花标准或政府机构要求在用模拟昼光实验室对棉花进行分级,而且整个分级室不应有眩光和交叉照明。因此,棉花实验室如果安装有带玻璃的门和窗户,必须安装能完全遮光且颜色灰度值为N8.5、不反光的窗帘。在开始检验工作前,需要关闭门窗,并将窗帘全部拉下,以确保分级室整个环境色符合《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GB/T 13786)标准相关要求。但在满足分级环境要求的同时,分级室中密闭不通风,容易造成缺氧,对检验人员身体健康明显不利。久而久之,检验员难免出现头晕、疲倦、四肢无力等职业病症。因此,改善分级室通风环境,减少或预防相关职业病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1.2实验室粉尘浓度较高,易诱发职业病棉花纤维是很好的纺织原材料,但飘在空中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过多的棉花纤维进入呼吸道与肺部,会危害人的健康[1]。另外,棉花属于初加工的农产品,从农田采摘到轧花厂轧花成为原棉,棉包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大量的叶屑、尘土等细小的杂物。而原棉一般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在仓储、长途运输期间容易滋生一些有害的微生物。经过大量调研,这些有害微生物会对直接接触者(检验员和消费者)的人身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2]。检验人员通过手抓、抽拔、整理、抽取、平分等对棉花样品进行检验时,会伴有大量灰尘类物质与棉花中微小的棉短纤维(俗称“棉花毛”)等一同漂浮在实验室的空气中,导致检验室中常常是飞毛、粉尘满天飞。而这些飞毛、粉尘往往都带有细菌等微生物,人吸入含细菌的飞毛、粉尘会对呼吸道及肺部产生不良影响[3]。经过大量调研,凡长期从事棉花分级检验工作的检验员,患有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炎、棉尘肺等)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净化棉花分级室环境,降低棉短绒、粉尘浓度,对保障检验人员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1.3棉花检验恒温室密闭且噪音大,对检验员身体健康不利虽然一般恒温室都安装有送风口和出风口,但为了保持恒温恒湿效果,需要保持相对的密闭性;因此长期在恒温室工作的检验人员会出现缺氧性头晕症状。另外,在恒温室中使用HVI或其他气流仪测试棉纤维马克隆值时,在气流作用下会将棉纤维从样品腔中向外吹出,与此同时吹出的还有飞毛、灰尘,这些飞毛、灰尘漂浮在恒温室空气中会影响测试人员的呼吸系统等。

1.4人工卷压保留样品,费力耗时又影响美观在棉花检验实验室,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棉花样品或成交小样都需要使用牛皮纸将其卷压封识后保存,长期以来一直采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的人工卷样法,即通过人手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将需要保留的样品卷成圆筒状,然后用包装纸或袋进行包装,再将两头折叠并封识。因此,实验室通常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去卷压留棉,造成人力浪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每个人卷样技巧、手法、力度不同,造成留样大小长短不一,外观形态不规范、不整齐。

1.5验余样品存储方式落后,不便于保管在棉花检验实验室中,对于验毕不需要保留的样品,一般都暂时存放在塑料编织袋中。一方面塑料编织袋大小不

一、规格不等,不利于摆放;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还是通过人工将棉花样品装进样品袋并施以一定的压力将其塞实,整个塞装样品过程既费时费力又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人工臂力有限造成样品袋塞压不实、密度较小,占据实验室空间较大,不便于存储保管,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6棉花样品装袋方式落后,影响工作效率在棉花检验中,对于验毕不需要保留的样品,一般都暂时存放在样品袋中。存放棉花的样品袋通常都是使用普通的塑料编织袋缝合加工而成的。由于样品袋使用软体材料,没有固定形状,因此,多年来样品装袋一直沿袭传统的做法,即将分级台抽屉拉开,然后将样品袋袋口端外翻后套在工作台抽屉外板上,再将抽屉关紧,将样品袋外翻边夹在抽屉与工作台的夹缝中,起到固定样品袋的作用。久而久之,会造成抽屉关闭不严,甚至损伤抽屉及工作台。另一种传统做法是,2个人共同完成塞装样品工作,即一人撑开样品袋,一人塞装棉花样品,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2改进措施

棉花检验实验室在逐步向现代化、仪器化迈进的同时,还应兼顾棉花检验相关配套设施及装置的同步改进,同时也应不断强化职业安全卫生意识。虽然这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现阶段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棉花分级室应增加通风循环系统,改善空气质量对于新建棉花检验分级室,在兼顾《棉花分级室的模拟昼光照明》(GB/T 13786)标准相关环境色、照度、灯光高度等技术要求的同时,应考虑增加通风循环系统。该系统一定要对循环特别是送风速度、流量等进行合理设计并严格控制。风速过大会吹起棉纤维及灰尘,影响检验工作及结果的准确性;风速及流量过小则无法达到改善检验环境的预期目的。对于现有模拟昼光分级室,进行改造来增加通风循环系统不大容易。建议:为不影响检验工作,应拉下遮光窗帘;在不影响分级室光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将实验室个别门窗打开一定缝隙,以保持适量新鲜空气的输进,使长期从事分级检验的工作人员不至于出现缺氧、困乏甚至其他不适症状,确保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2使用通风除尘式棉花分级台,降低环境粉尘浓度国内外棉花分级台都是传统、静止、普通的台面,无法降低棉花中短绒、粉尘的飞扬及污染。如果使用通风除尘式棉花分级台,则通过下抽风原理,使棉花检验中产生的绝大多数短绒、粉尘在飞扬到人体头部及呼吸道之前,被负压气流吸走,实现降低分级室粉尘浓度、净化分级室环境的效果,同时保障检验人员身体健康。

2.3降低噪音,减少粉尘,优化恒温室环境由于棉花大容量测试仪(简称HVI)配备抽吸废纤维的真空泵、测试马克隆值的气流系统以及测试棉纤维断裂强度的拉断装置等,因此HVI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很多粉尘。因此,建议在HVI上加装消音装置(目前国内已有先例,效果不错),以尽量降低噪音污染。另外,在HVI的马克隆值测试位置加装吸尘装置,将气流吹出的短纤维和粉尘进行有效收集和控制,尽量降低恒温室粉尘浓度。除此,建议在恒温室从事棉花检验工作人员的连续工作时间不要超过3 h,以防大脑缺氧,对身体不利,同时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使用棉花自动卷样机,规范留样管理使用棉花样品自动卷压机,可以将检验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可以提高保留样品的卷压密度,更好地保证样品在存放期间原有特征、特性不发生变化。当样品量相差不多时,可以将样品腔固定在一定尺寸,这样成型的卷压样品规格一致,便于保存,且使样品室规范、整齐、美观。另外,使用棉花样品自动卷压机可以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5使用棉花样品压缩整理机,提高实验室空间利用率使用棉花样品整理机也可以减轻检验人员工作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使用棉花样品整理机可以在机械压力作用下将验余棉花样品有效压缩到一定密度,并大约成型为500 mm×500 mm×250 mm的长方模块,便于码放,且可以有效利用实验室空间,提高在实验室临时存放时的安全系数。

中国棉花质量报告 篇5

摘要:我国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棉花是农业产品中的一种,它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棉花自身的用途有很多,是很多行业的基础性原料。因此,棉花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各行业所生产产品的好坏,从而破坏市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棉花交易时,一定要保证棉花的质量,这样才能为保证各行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好坏,才能使各行业的市场顺利发展。另外,棉花质量检验员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自身应该有较高的鉴定水平和职业素质。本文就依据如何提高棉花质量检验员的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棉花 质量 检验员 职业素质

棉花不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的产业链有着庞大的支系,不仅关联到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而且还涉及到食用油、饲料、油脂化工、医疗等其他衍生行业。因此,棉花质量的好坏成了保障所生产的产品好坏的根本因素。在棉花进行质检时质量检验员一定要有较高的鉴定水平,拥有很好地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从而对棉花的质量进行完善,使整个行业能够发展壮大。

一、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

棉花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是我国农村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但是同时,我国棉花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生产不稳定,棉花品种多而杂,质量差。棉花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流通秩序不够畅通等一些列问题。

1、棉花生产不稳定

近年来,由于受宏观政策,自然灾害和大的经济环境等因素,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一直不稳定,产量也大幅度波动起伏,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大幅度减少。但是近几年,国家又实施了种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保护政策,致使粮棉收益差距日益扩大,也影响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同期我国纺织工业却快速发展,对棉花的需求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我国棉花供需缺口逐年加大,需要大量的进口棉花来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对纺织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纺织行业亏损严重。致使棉花积压严重,严重影响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同时我国棉花单产提高有限,以上诸多因素都造成了我国棉花产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棉花产业的有效发展。

2、棉花品种多,质量差

随着我国种子市场的放开,众多的种子企业和经销商也越来越多,所提供的棉花种子也良莠不齐,造成我国的棉花种植品种多,品种间、品质间的差异大,棉花质量差;在采摘和收购环节也呈现出混乱的局面,籽棉质量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棉花质量较差。

3、棉花企业资金匮乏,不能有效运用避险工具

我国绝大部分棉花企业都要依靠农发行的政策性贷款才能顺利的运转。如果缺乏这些资金的支持,绝大部分的棉花企业都无法生存下来;另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涉棉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知识,对期货的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认识不足,不能够有效地运用期货来规避经营风险;但是,近几年有一部分涉棉企业对期货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能够充分运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使企业获得稳定的收入,逐步的发展壮大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加工领域企业多,规模小,设备陈旧

我国的棉花市场逐步放开时,棉花经营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很多企业规模较小。随着我国棉花收购市场的放开,使得籽棉论斤论价,异性纤维混杂等现象突出,加工环节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加工能力远远大于棉花产量,造成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但是随着国家开始实施棉花质量检验体质改革后,提高了加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要逐步淘汰那些规模小、设备陈旧的企业。随着新体制的改革,我国棉花加工布局更加趋于合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致使许多地方无照经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对棉花检验体质改革的成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严重扰乱了棉花流通秩序和市场。

二、提高棉花质量检验员职业素质的方法

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个体来说,员工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假如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因此,职业素质是最基本的要求。下面就棉花质量检验员的职业素质如何提高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一定要有一套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是提高员工职业素质的根本措施,棉花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提高棉花质量检验员的职业素质首先就应该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他们,从而对棉花质检员进行高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比如,在棉花交易之前,卖方想法设法对质量检验员进行贿赂,假如质检员接受了其贿赂,在质量验收时谎报检验结果,以次充好,将较差质量的棉花按高价进行收购,这样对企业信誉带来不好的影响,使企业经济产生较大的损失。因此,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对质检员进行监督与管理。

2、对棉花质检员就行系统的培训

由于棉花的种类很多,根据各种纤维长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用途,会运用到很多不同行业当中。因此,对棉花质量的检验就要求有一个较高的水准,质检员对棉花的一些知识也要熟悉掌握。但是由于种类繁多,一些质检员就会出现记忆模糊,对棉花的种类不熟悉,在进行检验时对其性质不清楚,从而导致判断不准确。所以企业的相关质检部门就应该对质检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从而提高质检员的自身技能。除此之外,还要对质检员的在工作中的道德水平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培训,从而使棉花质检员的职业素质有所提升。

3、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企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应当召集工作人员开展讨论课堂,让质检员随意发言,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得企业质检员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企业要对一批货物进行验收时,一般不会派一个人进行验收,而是多个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贿赂想象的发生。再加上完善规章制度的约束,质检员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长期以往,就会降低这类事情的发生,提高质检员的职业素质,为企业带来很好地影响。

4、对棉花质检员进行定期的考核

每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肯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有的企业让工作人员在岗位上一直保持原有职位,长期以来都没有提升以及领导的重视,这样会使得员工失去工作激情。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质检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定期考核,质检作风进行等级评比等措施来检验质检员的综合素质。较好的质检员可以给与适当的物质奖励,为其他的质检员起到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这样就会提高质检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在工作中也会有责任心而且发扬自己的工作能力,还能使得质检员在质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气,质检员的职业素质就会有所提高。这样一来,企业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得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

总结:

棉花企业中,质检员是把关棉花质量好坏的重要人员,他们对质检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问题,同时也会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利润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棉花质检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是非常关键的,企业要加强对质检员综合系统的职业培训,使得棉花质检员的综合职业素质都有所提升,促使企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棉花市场周报 篇6

国内棉价小幅下跌

本周,市场继续等待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细则出台,纺企采购仍然谨慎采购皮棉,国棉价格走低。8月22日,内地标准级皮棉销售均价17062元/吨,较上周下跌61元/吨,跌幅0.4%,同比下跌2120元/吨,跌幅11.1%;新疆标准级皮棉销售均价17071元/吨,较上周下跌60元/吨,跌幅0.4%,同比下跌2433元/吨,跌幅12.5%。郑州棉花期货9月合约结算价17440元/吨,较上周下跌10元/吨,跌幅0.1%,同比下跌3740元/吨,跌幅17.7%。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9月合同均价16535元/吨,较上周上涨28元/吨,涨幅0.2%,同比下跌2365元/吨,跌幅12.5%。

本周国储棉出库销售量为8.8万吨,比上周增加1.3万吨,增幅为17%,2013年度国储棉出库销售量累计为254.8万吨。

国际棉价大幅走高

本周,中国部分纺企出于补充库存需要开始陆续采购外棉,外棉价格大幅上涨。8月22日,纽约棉花期货10月合约结算价67.5美分/磅,较上周上涨4美分/磅,跌幅6.5%。代表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的国际棉花指数(M)按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2462元/吨,较上周上涨194元/吨,涨幅1.6%,低于国内市场4600元/吨,价差较上周缩小255元/吨;按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进口成本14098元/吨,较上周上涨126元/吨,涨幅0.9%,低于国内市场2964元/吨,价差较上周缩小187元/吨。

国内棉纱价格继续下跌

本周,国内纱、布市场成交冷清,纱价继续下跌。8月22日,32支纯棉普梳纱报价24225元/吨,环比下跌60元/吨,跌幅0.3%,同比下跌1620元/吨,跌幅6.3%;涤纶短纤报价9290元/吨,环比下跌10元/吨,涨幅0.1%,同比下跌965元/吨,跌幅9.4%。

分析展望

国际棉价或将有条件的平稳运行。本周,美联储主席耶伦预计将在10月完全退出量化缓和政策。欧元区8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50.8,创2013年7月份以来新低,较上月下跌1个百分点。基本面,2014年8月8-14日,2014/15年度美国陆地棉出口净签约量为3.53万吨,主要买家为中国(1.55万吨)、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哥伦比亚。美国陆地棉出口装运量为2.40万吨,主要运往墨西哥、土耳其、越南、中国(2517吨)和印度尼西亚。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澳大利亚输华棉花质量情况的通告》,提醒进口棉花企业要高度关注澳大利亚棉花质量情况,避免影响加工产品,另外中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细则呼之欲出,市场各方观望情绪较重。由于国储棉出库销售即将结束,中国新棉上市进度较去年有所推迟,部分纺织企业为了保障后期生产,近期外棉进口量或将放大,若纺织企业采购意愿不变,则国际棉价有可能平稳运行。

中国棉花质量报告 篇7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喜忧参半

就业率连续3年增长;自主创业者比例多于本科生;毕业后3年收入倍增„„7月16日,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二次向社会展示其美好的一面。据悉,此次报告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组织专家撰写。当天,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

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教授用“十八大看点”总结今年的报告,这些“看点”折射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喜和忧。

喜:高职生就业创业收入比例提高

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这个信息在报告中再次被提及,699万高校毕业生中,高职院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力压“211”院校。报告显示:2012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并且从2009年开始,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上升。其中,有56%的高职毕业生3年内发生过职位晋升,略高于本科毕业生职位晋升的比例(52%)

收入倍增:作为城乡高技能劳动力的新增力量,高职生整体上在毕业三年后就实现了收入倍增。2012年,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月收入为4160元,比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增加2270元,涨幅为120%。

自主创业比例增长两倍以上:被调查的2009届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中,毕业3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比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了2.3倍。本科毕业生该比例增长倍数为2.0倍。

被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过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丁仕源是“中国90后创业最年轻的富豪,现在执掌的活动策划企业,让他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丁仕源说:“感谢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桂林福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3期共450人的订单班培养,至2012年有30%毕业生已成为该公司的骨干力量,其中1人升任厂长,4人担任副厂长,1人担任质检部副站长。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评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会做人,能做事,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钻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同时,报告显示,有83%的2012届高职毕业生表示对母校满意,比2011届上升3个百分点。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出5个特点:院校布局向县域腹地延伸;围绕产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校企合作育人逐步走向深化;质量保障机制强调多方参与;教师队伍

结构有所改善;国际合作办学拓展新领域。

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增幅放缓、企业生存困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高职教育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由此,四川省德阳市市长陈新有指出:“如果没有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技能型人才,德阳的工业经济,特别是重装基地建设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市长林书成表示,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以一个专业带动地方一个支柱产业,出多少钱政府都可以支持。

忧:内外的竞争压力

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1297所高职院校,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此外,还有近200所高职院校在县里办学,150多所高职院校办在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科技园区,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然而,在记者采访中,许多中西部三线城市没有成型的经济布局,无法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模式,这些地方的高职毕业生更多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加入打工队伍行列。“没办法,我们的办学模式无法进行校企结合,因为当地没有像样的企业;我们也只有‘黑板上开汽车’,因为当地财政没有一分钱的投入。”中部省份的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负责人诉苦说,“其实,据我了解,大部分地方高职院校都面临像我们这样的现状。”

报告显示,投入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高职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中,虽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自2010年首次超过学杂费后,2012年进一步上升到了54.0%。但是,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仍明显偏低。从全国水平看,地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有普通本科学校的56%,有15个省区低于这一水平,上海、青海、天津、贵州、甘肃、宁夏、湖南、安徽等地甚至低于50%。多数地区还未制定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生均预算内拨款水平与本地区同等类型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学生的学杂费负担仍然较重,规模扩张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维持生计之道,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除了投入不足外,近几年,生源危机是高职院校无法逃避的话题,很多以生源养校的高职院校无以为继;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决定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可替代”的高职学校将会面临可替代的境地;生源危机使得招生来源多样化,高职院校如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本科以上毕业的属于“劳心者”,高职以下的属于“劳力者”,蓝领可能收入不低,却被整个社会歧视。

这些内外交困的问题使得高职教育发展遇到很大阻碍。“我们职教人一定要清醒,不能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就业质量如何、专业对口率高低、学生的后发优势有多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贵州铜仁学院院长侯长林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发出这样的警示。思:呼吁多方支持,寻找改革出路

报告用多个“期待”,呼吁各级政府加大高职投入和转变职能——

期待各级政府建立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提高拨款水平,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改变高职院校主要依赖学费求生存的办学现状。应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仍然没有落实,政府直接插手高职院校具体事务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同时扮演着高校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多重角色,影响了高职院校办学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

期待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落实办学自主权,把中层干部任免、教师招考、职务评聘、机构设置、专业设置等权限交给学校,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格局,激发高职教育办学活力。

期待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学校尤其突出,我们在村庄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绍年说:“目前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涉农专业学校的招生需求。就应该一张答卷考察学生是否愿意来学校读书,回答‘是’就招进来,回答‘否’就放弃。”

孙绍年进一步解释说,高中、初中毕业生不愿意读完3年书后回去搞农业,我们的招生对象应该是那些正在干活的青壮年农民、是国家所号召培养的新兴职业农民。“但是,现在他们不能纳入招生对象,因此我们的招生对象范围要扩大。”

孙绍年的呼吁得到了响应。近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高职招生制度上进行了很大改革,意见指出,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

意见指出了高职招生的几条途径:普通高考[微博]、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技能大赛免试入学等多种形式。教育部相关文件还指出,今年将加大非高考生入学高职的比例。

中国棉花质量报告 篇8

http:// 近日,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车人网()、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CAAS,China Automobile & After-sale Service Quality Report)。

2009年共收到用户投诉9359例,其中有效投诉为8515例。用户投诉方式主要为互联网及电话(传真);投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河北、江苏、广东、湖北、山东等全国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涉及汽车生产企业几十家,被投诉产品覆盖国内汽车市场上的绝大多数车型。

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投诉的具体特点如下:

1.年度分析表明,相比2008年,2009年度汽车产品重要零部件相关的投诉,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发动机和变速箱方面,合计下降比例15%左右。

2.2009年度,异响问题投诉仍然集中,车型主要集中在紧凑型车和中型车之间,且有向中高级车发展的趋势,其中20-30万(整车售价)车型的投诉增加明显,涉及的零部件主要包括转向助力泵、半轴、车门、雨刮器等。因发纠纷的原因主要是厂家认为异响属正常情况,而车主则认为有安全隐患或严重影响驾驶舒适度。

3.车身附件和电气的投诉成为新重点,说明汽车用户越来越关注零配件的细节。用户反映的问题较分散,主要有雨刮器异响或刮伤前挡玻璃、空调制冷效果差、大灯进水、漆面起皱、门漏风(车的密封性不好)、内饰质量差、室内噪音大等。

4.使用半年以内的新车投诉呈上升趋势,问题主要集中在跑偏、吃胎、漏油、异响、抖动等方面。在“漏油问题”的投诉中,60%以上车主购车还不足3个月,对于一般4S店普遍采取的拧固螺丝或者更换油封等方法,多数车主表示不能接受,原因是新车就漏油且如此简单处理,令人担心问题解决不彻底未来仍有隐患。

5.全年投诉中,涉及4S店(服务站/经销商)服务的投诉纠纷比较大的问题是保修期内车辆出现故障,因各种原因无法彻底解决,以至拖到保修期后,需自费维修,引起车主的强烈不满。

6.相比2008年,2009年售后服务态度方面的投诉增加了13.8%,说明车主在购买、维修和保养车辆时,日益关注企业服务的“软环境”。其中,车主对汽车企业或者服务站的服务诚信度越来越在意,具体表现在提车时间、维修时间、配件供应方面的承诺兑现等方面。统计显示,80%的用户能接受4S店(服务站)更换配件的时间在7天左右。60%以上的车主认为等待配件时间如果超过10天,则厂家或服务站服务效率有问题。

相比2008年,2009年投诉总量上升39.7%,其中,综合性投诉(同时有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增加明显,但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单方面的投诉显示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汽车用户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对厂家服务水平尤其是服务站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具体比例为:汽车质量问题投诉占45.8%,汽车服务问题投诉占12.3%,汽车综合投诉(同时有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占41.9%(如图1)

图1:2009年度汽车投诉统计-用户问题构成

数据显示,2009年度,在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中,关于发动机问题的投诉占19.5%,转向系统投诉占10.5%,制动系统占10.7%,车身附件与电气占18.5%,变速箱、离合器、前后桥及悬架系统和空调系统占40.8%。

在汽车服务质量的投诉中,人员技术、服务态度、服务承诺不兑现是投诉的重点,三者之和占到总体服务投诉的7成,其中,承诺不兑现的投诉主要体现在配件供应超时、销售许愿事后不承认等。

从投诉解决的情况看,汽车厂家对车主投诉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相比2008年,一次性投诉解决率下降了2.5%,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新车频繁出现问题,另一个是一些质量问题不易排除,例如,异响问题久修不好等。具体比例为:一次性投诉解决率为67.1%,二次投诉的解决率10.5%,三次及三次以上投诉的解决率6.2%。

统计分析,2009年引发汽车用户投诉的原因主要来自几方面:安全性、驾驶乘坐舒适度、维修服务(包括重要零部件损坏只修不换、关键性零件维修、更换不能延长保修期、服务态度差等)。具体比例为:安全方面的投诉占到30.8%,舒适度的投诉占到36.9%,服务方面的投诉占到25.3%,其他投诉占到7.0%。(如图2)图2:2009年度汽车投诉统计-引发汽车用户投诉的原因

一、汽车用户投诉要求构成

在汽车用户的投诉要求构成中,2009年汽车用户中提出维修、召回、其他要求的比率比2008年有所提高,而提出换车、退车要求的投诉降低,说明车主投诉更加趋于理性。

具体构成分别为:提出维修的占 68.3% ;提出赔偿占10.4% ;提出换车占5.3% ;提出退车占4.9% ;提出召回占6.0% ;其它要求占5.1%(如图3)图3:汽车用户的投诉要求构成-2008 2009年度对比

二、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售后问题处理表现

综合2009年度全国用户委员会汽车质量与服务跟踪站所有投诉、投诉解决率及用户反映等情况,售后问题处理用户口碑较好的汽车厂家为:上海大众、长安福特、长城汽车、大众中国、宝马集团。

结合2009年度全国用户委员会汽车质量与服务跟踪站收集的全年投诉情况,专家建议:

1.挑选汽车产品,重视款式、价格的同时,还要留意配置的情况和变化。试车时最好检查一下各项配置功能,谨防新车就出现问题,影响使用。

2.购买汽车产品,要注意某些4S店对“定金”、“订金”解释不同,比如有些4S店“定金”不 能退款,而有些4S店的“订金”,可以部分退款。还有,建议用户在购买合同上要注明提车日期,以防销售商随意延期。履行合同是双方的义务,厂家或服务商应严格遵守,车主也应照章履行。

3.车辆出现问题后,如果知道发生故障的部位,车主最好先通过使用手册,了解相关配件的质保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减少额外成本。保修期内车辆出现问题,应及时向4S店或维修站反映,遇到“需观察一段时间”等情况,一定要尽可能在保修期内解决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自费维修。

上一篇:竹纤维专卖店销售技巧下一篇:事理说明文:吃方便面为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