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共12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1
农村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应该怎样上,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一、用活的形式,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调整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只要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引出好奇心, 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他们愿意学, 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
2. 创造宽松和谐的信息技术学习气氛和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内, 可以用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教学,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比如在“制作网页初步”第一节课中, 先找10个初中优秀网页, 打开3个让大家欣赏, 欣赏完了又把其他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打开欣赏, 最后评出他们心目中最好的一个网页。学生兴致昂然, 对网页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根据学生特点, 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兴趣。
对少年儿童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 要注意利用他们喜欢嬉戏、玩耍, 不受拘束的特点, 因势利导, 让他们能高兴学、主动学。比如:众所周知打字是比较枯燥的, 初中生都比较反感。可用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20分钟内比赛打字速度, 让学生在你追我赶中领略了打字的乐趣。
4. 利用做好的课件,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学生认识计算机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完成的。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中, 加强直观性教学, 更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
5. 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生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 因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宜理性化, 学术化, 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实施计算机生活化, 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 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文化知识和技能, 增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 即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
二、注重操作, 强化练习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 在计算机教学中, 操作是主要内容, 我们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教学, 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他们只有课堂上的40分钟可以利用, 在教学中, 我就经常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但是单纯的操作太乏味, 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再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我采用一些竞赛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在每学完一个知识点的同时,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操作比赛, 如“绘画比赛”“制作表格比赛”“输入汉字比赛”等, 并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不搞一刀切的教学, 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互帮互助, 提高课堂效率
互帮互助是当前课堂教学的
一种新的方式助学习, 有利于, 他们之间情感的沟让学生参加互帮互农差异, 通和信有的学生息的交流。学生掌握得快由于学生的个, 有体村同, 的学有的少部分生掌握得慢。同学家里有电脑由于家庭情况不, 中他们对电脑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多, ○
他们操作熟练比较困难, 对电, 脑的知识一点也不亚而大部分学生家庭三学针对了解。每个不所以, 同的教师学在生上掌课握时电要脑注的意市天涯信能够在不同的程度上, 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共学, 同提高使他们。学中息在上课时我就让一些基础好的同
学去帮助那些不懂的同学, 既可以恃李技让一功有个的余展快力示的感, 才又同华使学的另有机一事会部, 分可使学做之, 生获在给得原他成们吉术一步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有的基础得到提高, 这样还。在整个能够进教让学生放任教学过程中, 自流地学习教师一定要, 教师要留注意不能学心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 及
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提供必要的引导, 保证学生互相学习
的效率,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 对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可以把它作为范例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 让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 教师也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接纳别人的观点。这样不仅教师上课上轻松, 学生也学得轻松。
四、注重自主式的探究
例如教学《五彩缤纷的颜色》一课时, 我不直接讲解方法, 而是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观察, 然后出示自学要求, 让学生自学。学生一步一步操作, 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并在涂色过程中发现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在涂色过程出现的情况, 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了涂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 每完成好一个操作, 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 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或许只要少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没关系, 让找到方法的同学上台交流, 他们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对没有发言的同学也是一个促进。我特别注意让他们用规范的计算机语言进行讲解, 不到位的地方我及时纠正, 让每个孩子脑子里都有信息技术语言要规范到位这么一种意识。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2
二、教学目标设计
我依据现代教育基础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架式教学结构模式,依据教材把教学要求设计为按模块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把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分为信息与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与文本编辑基础、网络基础及其应用、计算机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与欣赏、电子表格、VB程序设计方法和数据库应用(选修)等几大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目标明确,知识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渗透信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三、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控制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把握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学生、资源、内容,采用“注重任务驱动,注重实际操作,以学生为中心,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渠道,坚持上每节课教学内容都提出一项典型“任务”,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完成所提出的具体“任务”。具体教学时强调教师精讲,让学生随机实际操作,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从而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与教”过程成效评估措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一、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是一个长期的、繁琐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对待,先选取一些重点的学科进行突破,然后再设计课堂教学时进行强化,一切以课堂实效为主。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或是借鉴其他教师的典型的成功案例,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研究、完善,将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等逐步建立起来,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操作方法和要点、程序、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研究,让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应再把信息技术看做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通过它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获取各种信息、实现多种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教与学的环境。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中,教学接受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体现在各学科的实践教学中。在教学三维目标的导引下,根据本地的校情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中的新媒体新技术应用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和教学的细微之处,使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教学双边互动成效显著,学生小组间的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新媒体新技术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利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功能、动画演示、彩色图片等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由此可见,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各学科课堂中能够熟练使用,可以将教师从复杂的教学过程中解脱出来,完全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前预设的学科课程资源中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一定的知识。这样,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支配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亲历实践,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形成概念和技能,使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有效地形成。电子白板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作为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辅助设备,教师在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要及时总结反思,将自己的一切思路和备课痕迹保留下来,便于教育专业成长。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实验研究
1.信息技术具有简明、恰当的优点,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让课堂教学更轻松。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解决教学难点上采用教学方法的大多是举实例、借用教具等方法,虽然稍微有一些的直观性,但是启发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现在,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借鉴其他教师课件中的精到之处,再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课件,就能让教学更有针对性,轻松解决难点,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技术的演示方式丰富而生动,使课堂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同时,学生的训练方式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用得越多,用得越熟练,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和发挥。没有了传统的小黑板、粉笔、挂图,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所学的内容增多了,他们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也走向了高效。
三、探索信息技术于课程建设,形成校本课程文本
如劳技课程中要求学生制作“十字绣”,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在网上查阅十字绣的各种种类,欣赏一下各种“十字绣”的形状和美感,然后自己在电脑上自行设计十字绣(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美术的整合),并用自己的双手将自己设计的十字绣针绣出来(劳动技术),也可以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出一幅十字绣展品(美术)。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可以使学生将生活中的艺术通过形、色、声等各种手法表现出来,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想象和思考。
又如,《关爱环境美化生活》这一节课,目的是通过这节综合课(两节课连上),让学生完成一幅大型的环保宣传板报。板报分为环保小常识、美丽的家园、哭泣的家园、我们的行动宣言、给定西人民的一封信等几部分。板报完成后,学生利用星期天,前往定西街做了一次环保宣传和环保服务活动。学生分组,通过上网查阅、电脑绘画或排版(手绘、书法)、手工制作(剪纸等)、自编小诗等多种形式来完成。
我们发现我们的信息技术、劳技、美术的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以较少的物质、精力消耗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凝聚力。如在工艺小制作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发挥了极高的创造性,设计制作出的很多东西都是教师无法想到的。学生在拍摄以及图片处理过程中上交的作品中有很多效果教师也没见过。学生感触也很深。
例如,有个学生这样说:“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第一件作品!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在家我并不很善于手工制作,令我想不到的是我竟然能够做出一个令我尚算满意的作品。我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点困难,但是我并不害怕,我继续按步骤一步一步做下去!我认为一个人要坚持才能成功!因为我的格言就是坚持就是胜利!还有,平时,我们总把一些艺术珍品当废品给扔了。但是通过综合课,我们懂得了原来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利用的东西。我们通过我们的双手,把很多生活中许多没用的东西变成了有价值的作品。”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目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一种学科教学,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种形式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要素,带给学生的是一种不仅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知识,带给教学的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带给教育教学的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思想。只要将信息技术教学同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建构校本课程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对教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会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沈建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学实验与装备,2007.
[2]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
[3]梅剑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小学教学研究,2003(4).
[4]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4
一、通过有效导入,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中学信息技术课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上, 探究内在原因是很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停留在表面, 很多教师仅仅让学生学会上网查资料、简单的文字输入等内容, 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去逐步实施, 学生缺乏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教Word软件时进行《插入图片》教学, 可以创设如下的课堂导入。首先课前教师展示图文并茂的作品, 比如精美的音乐贺卡、个人的电子相册等, 让学生由衷地惊叹:“真漂亮!”“你们想自己做一幅作品送给最好的朋友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会取得成功, 而且还能有所创新。”这样精心导入并激励学生后, 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 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实践起来, 真正调动了他们的激情, 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灵活采取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操作一步, 学生跟着操作一步。有的操作实践活动尽管没有学习, 部分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也能灵活掌握操作方法, 这就是教师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 而是玩出来的”。比如教学“画笔”一节, 教师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几个绘图工具,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除了能画创意剪贴画, 他们还可以利用绘图工具, 画出自己想要的图画。有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甚至能够对图片进行简单的编辑, 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的思路敏捷, 教师只需要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 分好探究小组, 通过适当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 (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 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 , 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丰富的想象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要做到与众不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四、注重德育, 培养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
如今中学生经常进入网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去网吧打游戏、聊天等, 这些不良的上网习惯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懂得计算机是学习对象, 也是帮我们学习的工具, 不能将它当作一种游戏或聊天的工具。每过一段时间, 教师都要和学生认真学习《规范使用计算机》, 教育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规范使用计算机, 健康上网, 禁止游览不良网站, 教育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不仰慕电脑“黑客”等。
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 让学生会学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他们还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 这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课堂, 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学习动物、植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等内容时, 由于它们的不同性质特点与不同用途等, 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Windows的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 使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并能通过表格等不同形式学会比较;也可以将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文件夹, 并对文件夹命名、注解等。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形成学生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富有魅力的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体。以操作实践为核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 这就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篇5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何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正文: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展示信息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素养和能力,而培养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下面结合我校实际与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浅析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高标准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系统环境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若无软、硬件环境保障,谈何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校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近年来,我校已投入上百万元,保证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教室有128台工作站,并均配有服务器与教师机,并安装有网络教室控制设备。软件配置上包括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需所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教师机配有网络教学软件远志公司的LATAR。
2、多媒体教室:共有3间,内有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师生音像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以及校园网络中心。
以上各环境已初步建成校园网。这些软、硬件系统环境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宣传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不是中学高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与教学的开展。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是使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能否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领导具有了这种新理念后,必然会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打好教学氛围。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实例,使他们尝到具有这种能力后对学习其它学科有巨大帮助的甜头。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力。有了领导的重视与学生的主动求学,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有了内部的动力与外部的条件了。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要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必须具有一组爱岗敬业、专业知识精堪、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高素质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师资相对的比其它学科薄弱。信息技术又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的更新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培养与培训,使之能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是有力的,对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是大力支持的。我校现有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4人,其中一人99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二人是省级“计算机骨干教师”。4位教师都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好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系统;领导与学生的观念更新了(领导重视了,学生肯学了);具有了一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课任教师了。三个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条件都具备了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中学的课堂,时间还是很短的,是一门新学科、有新特色。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采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具有本学科特色的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手段。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成功,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探索。
方法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富含创新意识的一门学科,是非常适宜实施互动式教学的一门中学新课程。首先,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条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互动式教学,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成熟,更为互动式教学插上了飞跃的翅膀。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性能体现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善思考,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我们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互动性教学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授法,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使用交互式CAI学习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接触计算机的人往往会觉得难以入门,或者在使用过程会因一点微小的失误而茫然失措,或者会为开关机先按哪个按钮而烦恼。教师的讲授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而采用一些CAI软件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开天辟地》、《万事无悠》等,另外教师自制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件。通过界面图形化,可视化,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又将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这样会使学生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信息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教学时的课堂气氛,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考试情况分析等方面,还有学生的提问,发现、创新、实践方面也能够获取教学信息。利用所获信息教师可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实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式。我们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思想教育,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教学光盘,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二:强化上机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设计好上机实践的任务。那么,如何来设计上机实践的任务呢?任务不宜定的太死,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模块设计科学的任务。例如: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的上机实践可设计如下的任务:每位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期班刊,要求:①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②班刊应含有艺术字、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以及表格。③作品完成后,学生互相评测。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必须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6
一、通过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中学信息技术课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上,探究内在原因是很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停留在表面,很多教师仅仅让学生学会上网查资料、简单的文字输入等内容,没有按照新课程标准去逐步实施,学生缺乏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教Word软件时进行《插入图片》教学,可以创设如下的课堂导入。首先课前教师展示图文并茂的作品,比如精美的音乐贺卡、个人的电子相册等,让学生由衷地惊叹:“真漂亮!”“你们想自己做一幅作品送给最好的朋友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会取得成功,而且还能有所创新。”这样精心导入并激励学生后,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实践起来,真正调动了他们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灵活采取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操作一步,学生跟着操作一步。有的操作实践活动尽管没有学习,部分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也能灵活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教师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比如教学“画笔”一节,教师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几个绘图工具,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除了能画创意剪贴画,他们还可以利用绘图工具,画出自己想要的图画。有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甚至能够对图片进行简单的编辑,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思路敏捷,教师只需要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分好探究小组,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力避传统课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丰富的想象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四、注重德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
如今中学生经常进入网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去网吧打游戏、聊天等,这些不良的上网习惯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懂得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帮我们学习的工具,不能将它当作一种游戏或聊天的工具。每过一段时间,教师都要和学生认真学习《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规范使用计算机,健康上网,禁止游览不良网站,教育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仰慕电脑“黑客”等。
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让学生会学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他们还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学习动物、植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等内容时,由于它们的不同性质特点与不同用途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Windows的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使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能通过表格等不同形式学会比较;也可以将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文件夹,并对文件夹命名、注解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生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富有魅力的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体。以操作实践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这就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坤敏.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7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并发展迅速的学科, 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 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更是人们终身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掌握好这一工具, 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中, 有利于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提升学生今后在 信息社会 中的工作 效率与生 活质量。作为当代中学生, 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具备竞争意识和能力, 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 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其重要。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
(1) 工具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2) 综合性。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 它同语数英等学科一样是素质教育 的一个重 要部分, 既有充实 的技术内涵, 又有丰富的文 化价值。它 除了涉及 计算机技 术之外, 还涉及许多其他学科, 如审美艺术、环境、数学、软件开发等,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 实践性。信息技术课程以掌握技能 为主, 这些技能的掌握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4) 发展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不断有新 的技术创新, 如机器人、人工智能、无线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 从硬件环境到软件环境都需要不断变化, 而且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5) 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所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
(6) 层次性。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的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之间的层次性, 以及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 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
现代教育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 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工具。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通过协作学习、师 生交流或者借助认知工具,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只有学生主观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信息技术 教学中, 有几点尤其需要关注。
(1) 现在所提出“271高效课堂”“放羊法”“杜郎口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如若简单地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备课。备课的意义在于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以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课充分, 课堂开展起来就会更轻松自如。
(2)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学生对技能的掌握需要建立在不断地实践操作过程中, 而上机操作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如果组织不好会影响教学效果。正常课堂教学中, 一个教师要辅导六十名左右的学生, 因此不可能兼顾 每个学生, 如果学生 的上机目 的不明确, 面对网络的各种诱惑, 就容易迷失在游戏或者社交网络里。这样一堂课下来, 不但没有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还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混沌, 没办法静下心来进入下一堂课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配套一份《上机实验报告》很有必要。《上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上机目的、上机内容、上机步骤、疑难问题、遗留问题以及自我评价等, 这份报告可随时提醒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并监督他们的完成情况。学生上机目的明确, 任务具体, 教师在巡视时发现的共性问题再集中解决, 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 信息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今它已渗透到各学科、各领域, 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 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现就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浅谈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普遍认为, 学生应该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笔者认为这一变化的关键是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真知的源泉, 学生只有对问题产生兴趣, 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产生学习的兴趣。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情境教学, 能起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 在讲解“使用超级解霸处理影音文件”一课中, 首先笔者播放了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片断, 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这时乘胜追击, “你们知道老师用什么软件来播放电影的吗?”“我们怎么用它来播放电影的呢?”“老师又是如何从电影中截取了精彩片段的呢?”这一系列问题立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好奇, 课题也就自然地引入了。
2. 结合现实生活, 恰当运用比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 学生对计算机及网络领域内的许多专业术语还是感到陌生、抽象,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运用恰当的比喻, 使知识形象化, 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描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过程中, 学生并没有正确理解教材中给出的硬件与软件这两个定义。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笔者这样解释“打个比方来说, 计算机的硬件相当于人类的躯体, 软件相当于人类的思想。”这个时候, 又做了提问“那么同学们不妨在思考一下, 硬件和软件到底孰重孰轻?是不是缺一不可?”显然, 学生得出了“硬件与软件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的正确结论。
3. 将“任务驱动”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展示的作品是如何完成的, 教师在开课时展示了精心设计出的作品后, 学生的求知欲望立刻被老师唤起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其次, 任务驱动给予了学生成就感。也许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不像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100分的成就感来的那么直接, 不过学生在经历了开动脑筋、克服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技巧, 完成作品后, 对于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成就”。比如, 在讲授Word中的插入图片内容时, 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设计一张贺卡, 要求贺卡中既有图片还要有文字。在设计过程中, 学生很顺利地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制作贺卡, 但是“如何插入图片并且设置图片格式呢”?这个问题难住了绝大多数同学, 于是纷纷问老师, 学生的好奇心已经完全被激发出来, 学生在了解了操作方法之后又开始跃跃欲试, 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 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插入图片的过程, 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 不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针对差异, 因材施教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样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全面发展, 甚至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 在每节信息技术课上, 设计“任务深化, 开拓创造”这个环节, 这样不仅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让他们在各自的认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这样一来, 一部分学生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并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完成了常规任务便及时表扬, 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三、加强设备管理, 保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信息技术是一门高耗学科, 必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 并没有专职的管理员, 基本上都是由一些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兼任。作为兼职的计算机管理员, 我们应该负责任的干好本职工作, 制定好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上墙, 督促师生遵照执行, 还要做到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并做好相应记录。在平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增强学生爱护电脑的意识。要求学生对身边不规范操作、恶意损坏电脑设备的行为进行监督,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保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当然,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 来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让学生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9
2、以“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而自主地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 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 认识就慢, 或者不予接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应利用各个教学环节, 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 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 兴趣就小多了。鉴于此, 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 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 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工具软件、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 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参考文献
[M]《中学教学艺术大全》
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 篇10
1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1.1 转变中学政治教师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指的是对教学的看法和思想,所谓改变教学观念,实质是改变旧的教学的看法和思想,提着新的教学看法和观念。中学政治教师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书是唯一的知识媒介的状况要迎来新改变,使教学踏进了一种崭新时代。如今的信息技术把全球各国的学校资源、图书馆资源和其他资源整合在一起,成为丰富多彩的资源大库。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为满足各种教学需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相互沟通,构建不断进步完善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平台,如此一来,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1.2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旧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教学仅仅是限于课堂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为主。另外,政治课的教学原本就缺乏趣味性,理论方面的知识过多,大多数的东西都是条条框框的,与身边发生的事情结合度较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然而,如何改变上述状况,提高学生兴趣?本文认为:第一,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学生们会更加偏向于新颖的教学方式,更愿意接触新鲜事物,更加乐于亲自动手,所以,中学政治教师应当运用起相关的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比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指定项目,让学生亲自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方式搜集信息,如此依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使知识更深刻地记忆在学生们的脑海中,也更彻底地了解了事物的本质,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效果,呼应了信息化教学理念。
2 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
不少教师即使对学科整合略有认识,然而,他们还是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就已经是学科整合,这种认识是肤浅的。有些教师太着重多媒体效果,将不合适的活动的图文设计在课件上,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本文认为,学科整合应该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而不是纯粹展示信息技术,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掌握网络技术、文件编辑和新软件使用的能力,更应该重视学生信息分析和整理、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2 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的教学资源
的确,互联网的信息库十分庞大,而且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与学习的相关性也有所差异,如果学生太过依赖互联网资源,反而难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所以,在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资源的时候,不能够忽视传统学习资源资源,那是经过专家整理的信息,应当在这些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学校和家庭双向引导,来正确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2.3 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深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中学政治的教师把许多材料统统列举出来,使得学生没有系统性地、层次性地获取、掌握资源,从而对学生来说压力更大,甚至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应结合中学政治的教育的内容和网络资源,更需要做更多的备课工作,多了解最新的身边新鲜政治事件,正确指导学生筛查无关信息,还可以设置局域网、防火墙,以防止学生受到不利影响。此外,中学政治的教师不能仅在课件、文字游戏或“演示”层面上,应建立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设计了多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实现学科有机的整合。
3 信息技术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改善建议
3.1 提高教育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
要继续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并提高利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技能的提高,不断更新改进信息技术教育理念,让教师培养出利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3.2 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中学学校管理者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面:培养教师确定课程标准更加全面的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培养教师把握学生的特点,灵活整理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能力,使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能够把握关键、难点和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培养教师考虑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学习活动的能力。
3.3 结合信息技术完善考核机制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使用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综合评估机制,其中教学设计、教学综合能力的内容都可以考虑在设计里面,从而使教师积极地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技术新的教学方法、新模式,循序渐进的发展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建设起新的思路,从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基[2000]35号.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浅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30-0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没有将其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设计和安排。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不是单纯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显然,这一教学指向是“微机课”传统说法难以驾驭的。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我们的课程中,计算机是作为主要的信息工具出现的,要求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再比如,加强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但有的学生认为,别的学科在教学中也应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计算机,所以就不用再单独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有的教师也认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很容易通过教学体现出来,不必单课程教学。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信息技术是对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一门技术,不仅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同时,信息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技术,没有专门课程的教学,不仅影响课程整合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信息技术专门人才。比如,我们都知道尽管数学已经融入物理,但其重要性勿庸置疑。因此,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学生学科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搞好教学和实践。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教好信息技术课需首先处理好“三主”关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实践为主线。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主从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因为学生面对电脑与互联网,很难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课堂内容的学习上。但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他们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的独立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主导”和“主体”又要具体落实到操作实践这条“主线”上,每节课都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确定课时训练目标,重视训练设计,保证训练时间,讲究训练技巧,把握训练密度,提高训练效果。
其次,教学模式要多样化。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需要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①演示、讲解模式:借助于示教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②练习模式: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等,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③网络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在节日到来之际,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给亲朋好友问好……总之,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灵活设计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为教学服务。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板书设计,过程方法,多媒体板书
笔者曾对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网站上发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进行了统计, 2009~2011年共计85例, 有板书设计环节的只有2例, 仅占2.57%。在实际教学中又是什么样呢?有教师形象地把信息技术教师板书出现的现象总结为三化:①板书屏幕化。用课件代替板书, 美其名曰“板书屏幕化”。②板书随意化。想些什么就写什么, 想写哪儿就写哪儿……这种随意性致使板书失去了应有的辅助教学功能。③板书单一化。在多媒体教室中很少能见到白粉笔, 更不用说彩色粉笔了, 这样就致使板书千篇一律:白字黑板。
被誉为课堂“眼睛”、在其他学科备受重视的板书, 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堂却遭遇如此尴尬?是板书不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的发展, 还是我们在认识上出现了偏颇?
板书设计之美再认识
板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板面书写、勾画、布局的设想与计划。它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力求以尽可能简练、精当的文字、符号、线条、图形、图表等表现手法, 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丰富而复杂的教学内容。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具体化, 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板书设计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教学基本功之一, 也应是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媒体板书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实现板书的功能。信息技术教师大量依赖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中由于媒体表达手段的多样性, 客观上造成了对传统板书的忽视, 也就出现了课堂上鲜有板书的现象。为了把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各取其长, 有必要对板书的概念进行扩展, 即广义的板书既包含多媒体板书, 又包含传统的黑板板书,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板书;载体既可以是多媒体, 亦可以是黑板。表现方式既可以是手写的文字、图形, 亦可以是计算机等。
因此,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要重新认识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结合课程特点, 对板书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把多媒体技术与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优势互补, 为传统的板书注入新的活力, 达到现代与传统手段的有机融合。
重塑信息技术板书之美——板书设计与再设计
板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立“写什么”与“如何写”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的板书到底应该怎么设计?
1.信息技术课板书应“写什么”
板书设计首要原则是科学性原则, 不但要反映知识点, 而且要根据学科特点, 突出教材重点, 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中学信息技术课不但有理论知识, 还有计算机操作技能, 因此知识点可以是理论知识点或技能点。一节课有多个知识点, 但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写成板书, 而是要进行筛选, 写重点。难点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 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集中问题作为难点。信息技术课专业性较强, 用词要求准确, 避免歧义。一般板书量不很大, 完全可以通过关键词来进行提炼呈现, 达到内容少而精, 点明关键要点。教师通过提炼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关键词,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明确板书“写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2.信息技术课板书应“怎么写”
(1) 确定组织方式。根据信息技术课知识特点, 一般会用到以下几种组织方式:①依知识体系组织。例如,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知识, 计算机对文件的管理等理论知识的板书设计就要体现知识间的联系。②依突出操作过程组织。例如, Photoshop的作品特效实现, 学生往往做了上步不知道下步该怎么做, 所以在板书组织中就应突出操作过程, 对学生起到引导、提示作用。③依突出重难点组织。例如, 《利用图表来分析》主要通过Excel表格来制作图表, 而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图表往往采用删除重做的方式, 而不是进行修改, 所以把图表的修改作为难点要突出体现在板书中, 而不是按照操作的步骤组织板书 (如图1) 。④依培养学生学习或思维方法组织。
(2) 应用技巧突现特点。我们习惯把关键词都按顺序陈列出来, 这种称之为陈列式或罗列式。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 陈列式是最基本的方式, 也是“变化”的基础,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应用技巧达到“变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学习和使用一些美学的知识来给板书添彩, 如:①合理布局, 留白突中心。信息技术课的板书相对简单, 一般会用到两种布局:即中心版 (以黑板中心为主, 主版两侧留出板面以供辅助版书用) 、两分版 (将版面一分为二, 左侧为主版, 右侧为辅版) 。②字体大小、颜色变化来增色。通过字体大小、版面的缩进、字颜色的变化增强层次性、提示性的作用。③线条、图形等构形美。如果说板书各部分存在内在的联系, 那么直线、曲线、括号、箭头、圆、符号等把板书内在联系以有形的形式构建成整体。
固然, 板书的美是我们所追求的, 应用技巧让板书锦上添花, 但切记目的是让重、难点更为突出, 给学生思维以启迪, 在此基础上求新求美才是真的, 一味地求新求变, 失去了实用性, 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3) 处理好“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对于内容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尽可能采用统一的板书模式。如果一味地求变, 反而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4) 课后板书再设计。课前的板书经过课堂的实践检验之后, 应该再次进行设计, 使之更切近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实际。这也是快速提高板书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改革与创新——多媒体板书
上面是《计算机被打开后》一课的板书设计的两种版本:一种是传统板书 (如图2) ——纯文字提纲式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图, 第二种 (如图3) 便是多媒体板书——把组成图中的部分文字用图片代替,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便于学生记忆。在板书中如需要使用多个图形, 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板书。采用哪种形式的板书以适用与效率优先为原则,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 功能是一样的, 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廉的那种。”如果教学内容能够在黑板上完美完全的实现的话, 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它做成多媒体板书。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传承与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板书设计亦需要广大教师的传承与创新。只要思想上重视, 多思善用, 认真钻研, 定会让板书之美重现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瑞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传统板书的功能[J].新课程研究 (下旬) , 2008 (8) .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推荐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09-22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11-20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06-04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07-0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08-23
浅议中学信息技术教学10-09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07-10
信息技术对中学学科教学的作用07-02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10-08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