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树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2024-06-16

黑树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精选12篇)

黑树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篇1

黑树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非常重要而且必要。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文明规范地使用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初中阶段要达到以下目标: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课时。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课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我校实际,确定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二课时,每学期设期中、期末两次考试。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尽量使该门课程使用电子教案,在无纸化、无软盘、办公自动化方面成为领先学科,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上课:授课地点均在微机教室或大屏幕投影教室进行,以学生上机练习为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渗透和加强,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引导,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新模式;

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小报、绘画、动画等,强化技能。教师要对学生加大监控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落实情况。

三、多渠道尝试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学校适应现代化教育信息环境。

在全校举办学校电脑爱好者信息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讲学;,使他们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具备崭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学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使之

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教学的要求。争取以点代面,以点带面。

四、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

在学生们学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励他们学会利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媒体资源进行创作评比,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各班要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让有特长的学生去涉猎难度更大的领域。

五、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信息与技术、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本学期要以课题实验为总抓手,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网,每一个学生都要建立电子档案和电子邮箱,加强网上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抓好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领学生认真搞好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处理。结合各类课外活动及电脑作品比赛等活动,逐步提高广大对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其它学科的课程学习中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途径。

3、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加强实验课题的管理,争取快出成果。本学期坚决抓好教与学的管理,注重实验的实效性,经常进行实验分析,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使课题实验确实能起到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例如:在课我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等实验的专题研讨交流会,发现问题,提出困难,总结经验,交流成果,以及制定今后的打算,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

黑树中学信息技术组

2013年9月20日

黑树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篇2

摘 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绩效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09-05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决定性因素之一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能否达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能否承载起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重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者深入理性的思考。带着这一想法,我们利用半年支教之机,对陕西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还影响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借鉴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个概念——绩效技术,从这一角度,以一种系统方法探寻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位的剖析挖掘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概述

1.绩效技术的内涵

绩效技术,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是一个主要基于经验和反思的新兴领域,现在一般认为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1] 在把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一些教育技术专家逐渐认识到:培训和学习对于提高人类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但培训和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绩效问题。要全面提高个人或团体的绩效,必须综合考虑培训、激励、管理支持、反馈、资源等因素。绩效技术由此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对绩效技术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外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国内对绩效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来自于张祖忻教授: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 在这里我们对绩效技术的定义不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把绩效技术视为一种认识和解决人的绩效问题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的模型

为推广绩效技术的应用,并保证其使用的规范性,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绩效技术模型。绩效技术模型旨在揭示解决绩效问题的过程,以结构化的形式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说明提高绩效的操作步骤。图1是ISPI(美国绩效技术委员会)开发的HPT模型,[3] 许多绩效技术模型的建构都是基于此模型的思想。该模型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五个基本过程:

(1)绩效分析。先分析组织目前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再预期组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与水平,这个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绩效差距。绩效技术的目标就是消除这种差距。

(2)原因分析。即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知识或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薪酬制度、组织结构等。

(3)干预设计与选择。明确引起绩效问题的原因后,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措施,最终形成提高绩效的方案。

(4)干预实施及管理。实施第三步形成的方案,管理和支持方案的实施过程。

(5)评价。对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做出评价。

3.绩效技术的特点

首先,绩效技术具有系统性。影响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其它因素产生改变。绩效技术把影响绩效的内外部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干预方法来提高组织绩效。它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影响绩效问题的各个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形成能够长期和比较全面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

此外,绩效技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产出。它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作用,任何干预都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本。任务明确,行动方向自然就清晰。因此,利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容易达成目的。

绩效技术围绕系统思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方法,适合于解决复杂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1.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需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小学在未来 5~10 年内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的阶段性目标。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把握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应用新理论设计教学的能力,正确引导、评价学生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称为专业人员的一个标志。

(3)专业意识方面的要求。在知识快速增长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尤为迅速,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怀有自我发展的理想,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保持本学科的教学热情,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4)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有效沟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完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承担一定的工作。

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笔者2008年在陕西省基层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对陕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与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有45%的信息技术教师教龄在三年以内,还处于一个新手教师的阶段。因为教龄较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

(2)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不适应。调查结果表明,有17%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教师自我要求较低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备课、讲课等要求都不高,更没有教学反思和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好习惯。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的现象。

(4)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师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教师应学科教师要求制作课件的层面上。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其他学科教师突出,而且出现得比较早,通常是从教2~3年就产生倦怠。这种情况又加剧了以上几方面的不适应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是一个具有多变环境和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应该使用一种系统方法来完成。而绩效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从微观上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并实施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系统方法。鉴于此,我们引入了绩效技术来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的这些不适应状态,以一种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探索性方案

目前,绩效技术比较多地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我们引入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是否适用于教育系统?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经济学的崛起,对人力资源理论的关注,都在引起理论和实践者对教育系统中绩效的关注。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案,该方案有机整合了HPT模型的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干预实施和管理、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者,可以由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担任,还需要绩效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

1.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包括目标确定、分析现状和找出差距。[4] 目标确定即明确要求教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其作为绩效改进的目标。目标确定:目标即达到前面所论及的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能在教学教研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分析现状:(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或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完全胜任教学。虽然90%以上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有46%的学生反映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陈旧或超前,有35%的学生从未或很少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这说明信息技术课教学远离生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2)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论和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技巧。有30%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混乱。有34%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活跃但很乱,只有20%的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学习,且气氛活跃。(3)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缺乏信心和激情,没有自我发展的需求。70%的信息技术教师把没有进行教研活动归因为学校没有教研氛围和学校领导不支持。学校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研最大的前提和动力。(4)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流于表面形式。以上这几种状况更让信息技术课这一“非高考科目”和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绩效差距为目标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2.原因分析

在此阶段,原因分析由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在平等、友好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原因有系统因素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因素。系统因素包括:

(1)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无章可循”。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规律和特征等研究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援助。加之现今教育评估机制偏重于考试选拔,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认为该课程可学可不学,这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是一个“致命伤”。

(2)管理的混乱。具体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教研要求。因为该课程不参加统一考试,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行决定对该课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不一,内容各异,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上的不规范使得教师没有获得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及时的反馈信息,放松或降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3)激励的缺乏。在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中,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较差或与付出不成比例。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从事着教学以外的其他大量工作。如学校机房管理、校园电视台管理、教师培训、奥赛指导、校园网建设、技术辅教等,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专心于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并且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满课时量不一样,有的学校课时费也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和先进的评定中处于劣势,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较少。这些原因造成学校和社会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享受的待遇相差太大,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流失。

(4)设施的短缺。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足够和适用的软硬件资源,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

一是教学基本功不足。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管理学生的技能。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到位。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课改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每节课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其它时间都让学生看书自学。

二是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或信息不足,不能较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利用设备和软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自己就不能操作使用教学设备及软件资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是工作动机不强。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或对自己缺乏信心,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低自我效能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较难工作任务的坚持程度。

3.干预措施的设计与选择

(1)学校加大管理与支持力度。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协助信息技术教研组建立教学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需要方面,学校要尽力解决,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资待遇,晋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制作优质课课件、开发专题网站等,学校可以设研发奖励,根据研发的过程和成果,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和激励。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比较繁杂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个别较困难的工作可以合作完成。这种分工合作结合的形式使教师能专于某一实践领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节省大量的时间。

(3)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培训是目前教师继续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只有50%的教师比较认同现有培训。要提高培训的认同度,必须解决现行培训在模式、内容上与教师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多样化,而且教师的原有水平不同,培训前要做周详的调查,结合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分类、分层进行培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和培训机构积极沟通,反映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如有条件,学校可以和大学联盟,利用大学的资源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大学里的教授和优秀硕士研究生,都是很好的培训师。

(4)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唤醒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是有效培训和有效教研的前提。通过听其他学科或者本学科优质课使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巨大差距才有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赛教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自己专业和教学技能上的不足。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说课评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法等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充分利用理念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成为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实验者。在新课改中,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帮助,为学校信息化进程加速,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证实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会受到重视。

4.干预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干预措施成功的关键是对实施阶段的管理,同时需要得到各方面特别是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对干预措施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干预措施的阻力和优化干预措施的过程。由于干预就意味着做出改变,就会遇到阻力,阻力或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来源于对不确定的担心。对管理者和绩效技术人员而言,调查隐藏在阻力背后的根源,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它们是很重要的。管理者需要给教师解释改革的目的,减少或消除教师们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减轻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在分析阶段确定的绩效改进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干预措施实施的成败也至关重要。在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保持持续的沟通,发现绩效改进的障碍和干预措施的不合适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有必要,出台相应制度来保证干预措施的持续实施。

5.评价

评价贯穿于绩效技术整个过程。在分析阶段,评价绩效差距和原因是否客观;在设计阶段,评价干预措施是否适当;在实施阶段,了解干预措施实际产生的影响,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行。[4] 评价一般可以采用观察、采访、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绩效技术实施结果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与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气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解答学生提问的状况,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主动性等方面。(2)态度。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价,如满意度,对本学科教学工作的热心程度,职业倦怠的轻重程度,对改革的意见或建议等。(3)对组织工作目标的贡献。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所承担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等。如果评价结果是信息技术教师达到预期的绩效,学校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稳定改革带来的高绩效状态。最终还要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预设计中,若发现新的绩效问题,则开始新一轮的绩效改进过程。

四、结语

总的说来,运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可以把分散的因素加以整合,制定有效的措施,系统地加以管理,确保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与针对性。[4] 因此,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可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结构。同样,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这一系统也需要与教育系统、社会进行交流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改善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与支持的过程,而不能期望一次探索就带来长久的高绩效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2]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 (2).

[3]吴娟,马宁,何克抗.人类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4]沈锐.试论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继续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06 (10).

黑树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篇3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也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现将这个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

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双周都有教研组工作会议,会议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强,且有本组教师发言,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每月组内至少听两位教师的公开课,每月至少听其它教师课四节以上,听课后在网上进行评课。并做好听课笔记。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本组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认真学习继续教育知识,撰写一定质量、数量的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

4、积极配合区教研室顺利完成督导评估等示范课的演示工作 这学期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督导评估、县市领导巡查等信息技术或其他学科在多媒体教室中的示范课的演示展示,获得了领导的好评。

5、积极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确保多媒体课的正常运行

这学期我们信息技术组的教师不但能正常上好每一节课,而且能够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系统一旦有问题,本组老师都能及时到位,保证系统的运行,初步统计,本学期共维护系统120余次。

6、及时更新共享资源,服务教师

信息技术教研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继续贯彻市教研室“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的教研工作思路,围绕县教研室工作计划,积极配合学校课程改革的实验,进一步的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质量和水平,现拟订本学期学科工作计划。

二、工作要点:

1.认真按照教案内容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确保学生上好每节课,上机率达100%。

2.落实市县校各级相关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市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评比和教师基本功竞赛。

3.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和联片教研活动及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到每月至少一次集体备课,统一进度。做好协作区活动,增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县市教学论文和案例评展。

5.努力推行“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评价方案”的开展,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网”的优势,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影响力。

6.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培养一批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兴趣较浓的学生,重点培养,为我校参加信息技术各项活动打下基础。

7.进一步加强我校网站建设和校园网络管理,把东小网站建成东小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工作安排

1、检查学校电教设备情况,需要维修的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

2、制定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3、召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5、组织信息技术学科集体备课。

6、积极参加市区教育局组织的教研活动。

7、参加市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

8、做好迎接上级教育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督导评估工作。

9、组织信息技术学科集体备课。

10、举办古城中心小学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活动。

信息技术网络教研计划 篇5

2010---2011学第二学期网络教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优势,深入扎实搞好常规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一)、深入抓好常规教学,努力搞好网络教研。

1、规范课堂教学秩序,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外实践等。开展集体备课、研究课、公开课和教材教法讲座等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提供互相观摩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

2、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他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结合校本课程,做到小课题大研究。

3、利用部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使信息技术教师走在其它学科前列,带动更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二)、搞好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质。以自学为主,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水平。培训教师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跟踪培养,定期进行听课研讨,提高骨干教师的钻研能力和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走出去听课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快成长的步伐!

(三)、充分利用好网络教学,加强学科整合1、进一步丰富网上资源,大力推进教育网络的使用,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提高中的优势作用。使网络真正成为教师教研活动阵地和继续教育的第二课堂。继续深入推进网络教研。通过教师博客、QQ群等网络平台,进一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并规范网络教研的各个流程。每次教研活动要求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并完善机制,使教师博客QQ群真正成为教师交流成长的一个发展平台。

2、加强学科整合,要习惯使用网上办公。学期未,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先进评比。

3、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电子备课,同时把各个学校的小学信息优秀的电子教案集中起来,进行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多上传一些高质量的资源。建设好教学资源库,把资源库应用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学科有充分的资源进行主题教学。

四、具体工作安排

时 间主 要 内 容备 注

第一、二周制定下发学科计划,召开学区信息技术学科成员网络教研会议。第三、四周开展信息技术制作活动

第五、六周建立信息技术教研QQ群进行主题交流

第七、八周通知教研平台,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研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上传资源。

第九、十周观摩多媒体教学课,论坛交流

第十、十一周总结资源发布,博客参与情况。

第十二、十三周研讨对学生评价方法。

第十五、十六周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第十七、十八周教师上传资源。

第十九、二十周对教师网络教研评价。

借信息技术东风,扬网络教研之帆 篇6

网络教研的优势

1.穿越时空,使教研活动无限扩展。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让处于不同地方的人互相协作,取长补短,高效完成任务。网络教研正是利用这种优势,通过各种教育论坛,大家可以进行区域内的教研活动;利用论坛发帖的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异步交流。

2.扩大交流,凝聚更多智慧。传统的交流方式,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只能有少数几个人发言,而在网络环境下,每一个网上教研的参与者都可以针对研讨的内容随时利用论坛畅所欲言,做到人人参与。通过网络教研,参与者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不仅凝聚了更多人的智慧,也促进了教师与专家和各地优秀教师的交流。

3.延续研究,指导面广。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随之结束。而网络教研,大家的观点都留在网上,研究者可以在活动后自主安排时间对各家观点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通过网络与别的教师交流,即使没有参加教研的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观点,参与研讨。

4.促人反思,催人上进。通过平台和论坛,教师可发表自己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提出疑难问题与同行一起讨论,聚合大家的智慧。另外,在发帖的过程中好的帖子会吸引更多人读帖跟进,教师有了“受重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

网络教研的管理机制

1.实施全员参与,公布了实施计划,注重实践过程,改变了教师观念。我们从一开始就通过会议的形式,向全体教师做好宣传发动,使其明白积极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校本教研,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同时,学校对教研全程管理,实时评价,并且及时在网上公布每人的成果。

2.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通过网络和同行进行交流,会通过教研平台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相互合作。特别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养,尽量做到以点带面,以一人带一帮,形成合力,不断督促,使教师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3.制定相关制度,就网络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制定考核项目,实施网上考核,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检查督促、共同遵守,期末评选先进个人。

4.合理安排网络教研活动,提高实效性。首先选择恰当、合适的研讨主题,使教师有话可谈,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引导参与者对研讨内容提前思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和大家交流,并通过相互碰撞、相互补充,使研讨内容和结论得到一定的提升。再者,研讨活动的主持者要适时的穿针引线,及时梳理,恰当小结,使研讨锦上添花。最后,要对研讨过程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提升。

网络教研的主要方式

1.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为了让教师有更多的钻研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实行“主备人上传个人备课案例,组内同学科评议切磋,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单元‘主体’,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最后,形成电子个案共享”的备课方法。教师在合作、交流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研课能力,也推进了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网上论坛,问题交流。我校分“网上教研”和“学术沙龙”两种论坛形式进行,对共性问题,每学期由教科室提出一个研讨专题,学校通过网络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教师随时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发布在校园网论坛上,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我们安排骨干教师在学校论坛中都负责一个或两个板块,担任板主,对其他教师的网上教研进行组织、指导。

3.网上视频,案例剖析。把学校购买或录制的教学录像、专家讲座和教学资料片等集中在校园网上,每位教师无论是在教室或办公室,都可以随时打开电脑点播。我们努力使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便使常规教研活动结束后仍可以借助网络让更多的人继续参与,进行源源不断的深入探讨。

4.利用网上教研平台进行教师自我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此,我校要求上课的教师和听课的教师必须写教学反思,把它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5.网上评课从单向到多维。网上评课即我们要求开课教师在上课之前把教学设计上传至校园网,听课教师可以首先熟悉开课内容和教学设计,开课后由听课教师进行互动评课,把自己的观点在网上发布,提出合理化的修改意见。网上评课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特色,也会客观地提出批评与建议。这一切都会促进教师自觉地在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网络教研的收获与反思

1.网络教研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网络教研帮助教师彻底摆脱了独学无友的学习状态和狭隘封闭的工作状态,教师利用办公平台的功能,记录和发布个人的教学感悟、生活故事、思想历程以及精选和积累的信息资源,建立起了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网络教研使学习与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使得教师在享受参与专业研究乐趣的同时,也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家园。

2.网络教研放大了校本教研效益。网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教研天地,教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全国各地的教研。它拓展了校本研究的时空界限,整合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力量,形成了研究合力,放大了教育教学资源效益,有效促进了教研的紧密结合,切实解决了许多教学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网络教研催生了新型教研文化。网络教研的广泛运用,是主体思想的自由表达,是集体智慧的共同分享。网络教研使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从而产生新的教研文化,即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

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7

信息技术组本学期共有四位教师,在初一、二段开展“走班制”的模式下,我们四个老师一起担任初一16个班级的教学工作,还担任初二段16个班和初三段14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依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我校七、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于20xx年11月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相应的班级,这给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机器人教学提供了契机。但目前实体机器人价格还比较昂贵,且较难维护和管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运用了虚拟机器人作为实体机器人学习的软件环境和前奏,倡导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思考、动手、协作、创新等实践性应用。

此外,这学期新加入项目:机器人超级轨迹竞赛、九宫医疗竞赛、wER能力风暴竞赛和虚拟机器人竞赛,机器人课程已贯穿在基础课、拓展课、竞赛中,力争打造有机器人特色的学校。同时,组里还协助学校创建创客教育、每年一次的中考英语听力考试、每学期末的网上阅卷操作员工作,以及负责机房管理、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关的工作。

(二)学期工作目标:

1、开展好教研组的活动工作。

2、参加信息技术学时培训活动。

3、组织组内教师一人一课活动和备课组活动。

4、完成课题的第四阶段(结题阶段),平时教学积累为6月份结题打下基础。

5、积极参加上级有关教学比赛,论文评比等。

6、辅导学生参加5月份市级机器人竞赛。

(三)具体方法、措施:

1、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加强组内交流,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2、通过“一人一课”和讲座形式,夯实内功,让每位老师都有所收获。

3、郑xx老师和xx老师,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进行机器人竞赛辅导。

2002-01信息技术教研计划 篇8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组教研工作计划

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

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努力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继续落实“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的教研工作思路,围绕市教研室工作计划,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加强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强化专题研究,落实常规教研,关注学生特长发展。

课程改革基地实验学校工作。坚持市教育局“推进内涵发展和校本建设”的课程改革基地实验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基地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基地学校的实验、示范、辐射和专业引领作用。调研南湖三小、南京三中、南京十三中分校、南京五十四中课改实验基地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状况,采取区域协作推进的工作方式,在全市推广基地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成功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指导。总结南湖三小、南京五十四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经验,加强区域推进的研究,提高全市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在市教育局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强对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研究、指导和管理,研究制定《南京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草稿),指导各普通高中按要求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课改专家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组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专家组,定期召集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专家组工作会议,研究高中课程改革中学科教学的有关问题,同时关注高中新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

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推进规划实施工作。根据市教研室制定下发的高中新课程学科推进规划,分别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推进规划宣讲活动,统一认识,协调行动,落实高中课程改革学科推进的各项工作。

全市教研员队伍建设工作。为提高市、区县教研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市、区县学科教研员工作思路和教研活动的沟通和协调,落实教研员例会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开展教研工作的经验和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学科中心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学科中心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落实人员的调整和充实,建立中心教研组例会制度,切实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

先进教研组经验交流工作。为发挥市先进教研组在学科教研组建设、校本教研方面的积极作用,组织获得第四届先进教研组称号的学校教研组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总结材料发布在《南京教研》网上,供各学校借鉴、学习,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先进教研组经验交流会。

骨干教师成长经历报告会。为激励学科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长,组织获得第五届优秀

青年教师、第四届学科教学带头人称号的学科教师撰写个人成长经历,发布在《南京教研》网上,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召开骨干教师成长经历报告会。

省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结果。根据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的结果公告,下发南京市参加江苏省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通报。

省基本功竞赛获奖者的课堂展示活动。根据省教研室的安排,指导我市获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初中劳动与技术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的教师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各项工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工作。根据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通知精神,制定优质课评比的工作程序,组建评委小组,完成优质课评比的各项工作。

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根据省教研室2006年组织全省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优秀教学论文评选的要求,市教研室、市教育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劳动与技术研究会组织全市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优秀论文评选,并按省教研室的要求上报参评教学论文。

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培训。根据省教研室安排,落实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培训的相关工作。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根据省教研室2006年组织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组织南京市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并推选南京市参加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的人选。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选修课培训工作。为落实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制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选修课程培训方案(草稿),并积极与市教育局有关部门磋商落实信息技术教师的选修课培训任务。

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工作方案,落实高中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任务。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配合市电教馆认真做好“校校通工程”实施后的农村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熟悉课程指导纲要和教材,指导和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南京市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指导、督促各项目研究组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总结工作。向中央教科所申请课题结题,落实课题结题的有关工作。

《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完善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建立课题研究进展的通报制度;加强对课题实验区和实验学校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探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

业评价的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工作。为加强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研究,也为了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深入学习,也为了更好地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研究开发《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组织开发活动主题,对学校开展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实验)的完善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根据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实验)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使用的反馈意见,落实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研究编制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参考资料(电子稿);研究开发与教材配套的教学素材,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选工作。为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落实省教研室2006年将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工作,组织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的征集和评选活动。在《南京教研—综合实践》网上公布评选出的优秀案例,并选送部分小学、初中优秀案例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优秀案例评选。

学科优秀教学设计评选工作。为帮助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研究教材和教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全市开展初中劳动与技术、高中通用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工作。经过初评的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在《南京教研》网上进行交流,组织优秀教学设计交流研讨会。

随机教学视导和调研活动。为全面了解我市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现状,“校校通”工程实施后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到相关区县和学校调研区县学科教研和学校教研组建设和管理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到郊区县送教工作,为更广大的基层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均衡全市学科教师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指导各区县、各高级中学认真落实2006年4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补考)的复习工作,配合市会考办做好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考务和管理工作。

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指导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市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开展工作,做好会员的发展、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完成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信息学课外活动工作。根据市教育局中教处和体卫艺处关于科技教育及学科竞赛的要求,与南京市中学生计算机活动中心一起,指导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及信息技术(计算机)课外活动基地学校开展活动。召开信息学课外活动研讨会,研讨如何提高信息学奥赛学生培训的有效性,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提高校内课外活动的实效性等。根据市教研室的总体安排,继续落实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培训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组月度工作安排

南京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

2006年2月

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师研训活动

南京市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培训活动工作

2006年春季信息学奥赛高级培训班课程安排通知

高中课程改革专家组工作会议

部署学科教学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撰写个人成长经历

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修订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2006年3月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调研

教学视导(调研)或送教下乡活动

组织省信息技术、初中劳动与技术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教师研讨课堂教学展示

下发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通知

下发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通知

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修订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2006年4月

2006年4月江苏省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补考)

南京市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评比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调研

教学视导(调研)或送教下乡活动

下发组织参加省教研室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的通知

下发组织参加省教研室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的通知

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修订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2006年5月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教学视导(调研)或送教下乡活动

完成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修订工作。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2006年6月

《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

《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省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省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2006年7月

《初中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工作

暑期信息学奥赛培训活动

各区县信息技术教研员、中心教研组工作会议,总结、研讨工作

各区县劳动与技术教研员、中心教研组工作会议,总结、研讨工作

黑树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 篇9

一、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时效性

思想政治课堂具有理论性、综合性、事实性、德育功能突出等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法,但是学生的阅历决定了很多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实际是无法涉及的,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既陌生又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教研以传授知识和说教为主,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而网络资源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易于接受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学教研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引入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既有助于丰富课堂,活跃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适时结合,理解力得以提高,使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教研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把理论知识恰当地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运用音像、表演等创设教学教研情景,激发情感,可以使抽象乏味的教材知识变得浅显生动,静态变为动态,陌生变得熟悉,这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教研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他们也能主动轻松地接受知识。

2.简化教学教研内容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强,抽象内容多,有些知识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现在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适应考试。这样一来,教学教研活动就要提高掌握知识量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又要尽量简化教学教研内容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感性的材料,使抽象的内容容易理解,大量知识点易于领会掌握,使陌生的知识变得熟悉,抽象道理变得浅显。

3.强化德育养成功能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德育功能是其他课堂无法取代的。在教学教研中,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大量鲜活的德育教学教研资料,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其效果比教师说教好得多。教学教研过程中,播放能给学生带来心情愉悦,气氛欢快、轻松的教学片,从而思想得以净化,养成教育得以形成。他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思考,报效祖国的情怀得以升华。

二、应用信息技术,共享网络资源,便于教师查找备课资料

思想政治教学教研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突出的是资源匮乏,资料不足。利用网络丰富宽泛的资源查找资料是非常实用便捷的途径,它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在教学教研中遇到的难题

网络没有应用之前,要解决某些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图书馆找相关资料,还未必有满意的结果。现在通过网络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进行搜索,方便地查找相关资料。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互相讨论,集体加以解决。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恰好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事实性、时政性的特点。应用信息技术,能丰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方便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利用网络教育教研资源

可以及时分享相关的课件、教案、学案、试题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资源筛检、优化、合并,使资源稍加改动就可以变为适合自己的教学教研资源。由于网络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具有长久性、及时性的特点,利用网络技术分享资源,使广大乡村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和校际差距。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教师教学教研手法得到改进,多媒体和网络为创立新的教学教研了提供技术支撑,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教研中教师说教、学生被动记忆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和教研活动,即利用多媒体的直观高效功能,又不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教师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教研也提高了教师操作和使用电脑的水平,学用结合得以落到实处。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教和学的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思想政治课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而知识目标的落实,是教和学配合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研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正是教学教研最重要的目标。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以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互动探索、科学选择和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決问题,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目的。

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方法多样的优点,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建立平台和机会,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在电脑已相当普及,广大师生都可以在家里教学教研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需要预习和讨论的内容发到学校局域网中,教师指导,学生在家即可参与互动。这样自主探究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课件也就等同于学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地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教研观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高教学教研效果。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研,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教研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教研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教学教研、教育目的的实现。

总之,思想政治课在充分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核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同时,强化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教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教研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揭春兰.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电子测试,2013(10).

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10

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我校本学期教导处及教科研制定的工作要点及精神,根据信息技术教研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课改理念,组织全组人员深入地学习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推进我校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问题,努力为教学服务。

二、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严格围绕我校 “学习、实践、反思、写作” 的教科研主题,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特别是联片教研和中心备课组活动,配合区教研室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博客管理。经常保持与校外的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组织全组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的新教材培训、区市级优质课、校本课程的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优质课等,在活动中学习借鉴全区各校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积累。

三、加强常规管理,严格要求以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规范本组教师的教案书写、反馈、导言、板书设计等环节,使教案充分的为教学服务,提前备课,提前设计,严谨教育教学。

四、加大本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拓展学习,在本学期之内提高本组人员的多媒体软件应用技能,为学校制作多媒体宣传片和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学生第二课堂辅导服务,同时也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加强校园网站的维护与更新,使网站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宣传窗口,成为学校管理的平台。继续丰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为广大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资源保障。加强全校各室及班机微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满足正常信息技术教学,落实各项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并做好学期工作小结。

六、配合办公室、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做好材料打印工作。

七、组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会考的考试辅导。

八、信息教研组活动内容及安排

月份工 作 内 容备 注9月

1、组织全组人员学习区教研室、学校工作要点并讨论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信息技术系列讲座活动。

3、做好新教材的学习和研讨工作。

4、补充更新教研组博客内容。

5、参加区信息技术连片教研活动。

6、上报区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师名单。

7、教学常规检查 10月

1、参加区教研室和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评比活动。

2、做好学校校园网站维护更新工作。

3、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

4、教学常规检查。11月

1、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2、组织高中学生参加信息技术会考。

3、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

4、教学常规检查。12月

1、做好期末考试复习工作。

2、征集学生全国电脑制作活动参赛作品。

3、教学常规检查。1月

1、做好期末的设备回收、检查维护工作

2、整理信息技术相关档案

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科研工作计划 篇11

2009~2010上学期

九月

1.制定2009~20010学年上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科研工作计划。

2.完成龙泉驿区第二届教师技能考核信息技术学科的阅卷和考试分析工作。

3.开展一次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活动,研讨本学期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要点,研究信息技术学科学案范例。

4.召开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会,安排本学期教学任务、科研要点,分配小学、初中学案编写任务。

5.制定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6.参加一次学校教研组活动。

7.单独下3所学校听课。

8.参加每周二、三、四集体视导工作。

9.每天三次以上的龙泉教育网站管理、维护工作。

十月

1.搞好全区教师赛课工作。

2.指导、督促教师对小学、初中信息技术下册学案的编写工作。

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数码照相、摄像

(一)。

4.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数码照相、摄像

(一)。

5.参加一次学校教研组活动。

6.单独下3所学校听课。

7.参加每周二、三、四集体视导工作。

8.每天三次以上的龙泉教育网站管理、维护工作。

9.组织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学科论文比赛。

10.十一月

1.指导、督促教师对小学、初中信息技术下册学案的编写工作。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数码照相、摄像

(二)。

3.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数码照相、摄像

(二)。开展一次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4.开展一次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5.参加一次学校教研组活动。

6.单独下3所学校听课。

7.参加每周二、三、四集体视导工作。

8.每天三次以上的龙泉教育网站管理、维护工作。

十二月

1.指导、督促教师对小学、初中信息技术下册学案的编写工作。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图像、视频处理

(一)。

3.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图像、视频处理

(一)。

4.开展一次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5.参加一次学校教研组活动。

6.单独下3所学校听课。

7.参加每周二、三、四集体视导工作。

8.每天三次以上的龙泉教育网站管理、维护工作。

一月

1.收集、整理教师编写的小学、初中信息技术下册学案。

2.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图像、视频处理

(二)。

3.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培训——图像、视频处理

(二)。

4.召开中心组活动,总结本学期工作,对小学、初中信息技术下册学案进行汇编。

5.组织各年级信息技术期末测试。

6.参加阅卷工作。

7. 撰写工作总结。

蔡晓富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12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經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

三、观察对象,培养能力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应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例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动物它的属科不同,秉性不同,文件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植物生物的环境不同,不同动物的巢不同,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像、动画等)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

四、拓宽认知,促进发展

上一篇:金海洋2011年春八年级下语文第四期作文分析与第五期写作指导与训练下一篇:实习医生格蕾 经典台词中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