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2024-09-19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通用14篇)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篇1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年里,本人负责初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与竞赛辅导以及多媒体网络一室的管理。

在教学方面,我充分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课后多听课、多总结。本学期的第一个任务是学习VB6.0,利用它来进行简单编程的学习。总的来说,这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完成得比较仓促。首先,学生刚开始接触编程,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其次,由于学校一些月考和中考的时间占了两节课,有的班甚至三节课,教学进度被迫更改,这一方面就显得很被动。因此,以后进行教学进度安排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

本学期的第二个任务是进行初二统考的复习。主要以“题目布置-测试-讲解-复习测试”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学生在记忆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存在不少惰性,以至于他们的笔试成绩不够理想。这些方面可能在于他们自身对信息这门科目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关。

网络室管理方面,这学期开放给其他学科使用,所以在管理上制定了一份使用守则指引,提醒任课老师按照该指引去使用网络室。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所有使用网络室的老师都按要求去完成,在下学期的网络室使用中要加强管理力度。学生继续实行固定座位上课,发现卫生问题或电脑问题时可以追究原因。二楼网络室现已更换最新的网络保护卡,现在大部分电脑已恢复正常使用。部分学生机电脑由于硬件原因引起故障,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检测。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篇2

一、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 信息技术内涵广泛, 除了经常论述的多媒体技术以外, 信息技术还包括网络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等等方面.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 1) 信息处理数字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可以把各种信息数字化, 使教学内容的信息处理变得更加简单、统一和可靠.

( 2) 信息载体多媒化: 教育信息载体的多媒化, 并实现了信息载体具有集成性, 信息应用具有互动性.

( 3) 信息传输网络化: 通过网络, 教学资源得到高度的共享, 学习打破时空的控制, 有利于随时随地地学习和合作.

可见, 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少的优势和作用. 而在这儿必须提到的是,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不应该仅仅针对于课堂上教学的过程, 在备课、课后练习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也一定可以直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文将分为四个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信息技术于备课的优化

备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中学数学具有教学内容难度大的特点, 知识比较深, 而且比较抽象.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分析、备课资料的工作上花了不少的时间. 为此, 下面将从这两方面入手, 去探讨信息技术在备课中的优化.

( 1) 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的可视化是通过图解的方式分析知识的方法. 其工具如Mindmanager等可以画出层次分明的知识图, 数学是一环扣一环的知识, 知识之间的关系综合而复杂, 使教学内容分析上出现了不少困难. 借助知识可视化的软件, 通过图解的方法合理地分析知识, 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清晰, 教学设计也更加方便.

( 2) 教学资料的准备

教师在日常备课中需要查找大量资料, 如果要教师在书库里逐本翻页查找的话, 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 对于中学数学, 教师更加需要大量的练习题资料, 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便利, 教师在各种数学教学的专题网站能够方便地从分类中拿到自己合适的资源, 节省了不少时间.

2. 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中学数学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 一方面, 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 就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动画多种方式展现同一教学内容, 使教学变得生动和具体. 例如, 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 通过函数图像工具, 轻点鼠标便可把抛物线从描点到变化展现得一目了然. 而另一方面, 在多媒体的综合运用下, 多媒体课件等使信息应用具有了互动性, 学生仅可以进行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还可以和教学信息进行交流.

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单一乏味, 让本来难度就大的教学内容更加让人学不下来. 通过局域网组织课堂教学, 能有效地进行分组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辅导等, 还有利于自主探索. 可见,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并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呈现的教学资料上, 还可以有利于多种教学模式的开展. 这一切都使中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具体可学.

3. 信息技术于课后练习与复习的优化

中学数学教学练习逻辑性强, 可变性大. 首先在题目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去分析题目, 例如几何画板, 有利于学生在题目的探索中学习探索, 理解知识. 而另一方面, 对于题目的答案解释, 传统的书本上的文字叙述显得枯燥难懂, 新型的动画显示答案的方式在动画的配合下解说题目, 图文并茂, 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 最后, 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 能够方便地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 一题多变多解, 巩固了旧知, 学到了新知.

4. 信息技术于教学评价的优化

在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的试卷形式改卷工作量巨大. 数学有大量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通过有效的计算机智能化改卷, 能够代替老师的人手改卷,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让老师能够集中精力地用于解答题的评卷中.

另外, 数学的评价形式变得多样. 例如, 数学知识中概念关系综合并复杂, 利用概念图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结构是否清晰, 利用认知地图建立的测评能够有效地追踪学习问题的根源. 可见, 信息技术带来的多种评价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地得到反馈.

三、结 论

综上述,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优化中学数学教学工作, 提高了教学效果, 减轻了教学负担. 据此, 笔者建议, 信息技术应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多整合多应用, 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势互补.

摘要:本文在论述信息技术的优势的基础上, 讨论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起到优化作用的方方面面, 以期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减轻教学工作的困难提供参考.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篇3

摘 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绩效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09-05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决定性因素之一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能否达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能否承载起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重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者深入理性的思考。带着这一想法,我们利用半年支教之机,对陕西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还影响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借鉴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个概念——绩效技术,从这一角度,以一种系统方法探寻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位的剖析挖掘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概述

1.绩效技术的内涵

绩效技术,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是一个主要基于经验和反思的新兴领域,现在一般认为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1] 在把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一些教育技术专家逐渐认识到:培训和学习对于提高人类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但培训和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绩效问题。要全面提高个人或团体的绩效,必须综合考虑培训、激励、管理支持、反馈、资源等因素。绩效技术由此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对绩效技术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外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国内对绩效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来自于张祖忻教授: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 在这里我们对绩效技术的定义不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把绩效技术视为一种认识和解决人的绩效问题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的模型

为推广绩效技术的应用,并保证其使用的规范性,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绩效技术模型。绩效技术模型旨在揭示解决绩效问题的过程,以结构化的形式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说明提高绩效的操作步骤。图1是ISPI(美国绩效技术委员会)开发的HPT模型,[3] 许多绩效技术模型的建构都是基于此模型的思想。该模型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五个基本过程:

(1)绩效分析。先分析组织目前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再预期组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与水平,这个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绩效差距。绩效技术的目标就是消除这种差距。

(2)原因分析。即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知识或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薪酬制度、组织结构等。

(3)干预设计与选择。明确引起绩效问题的原因后,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措施,最终形成提高绩效的方案。

(4)干预实施及管理。实施第三步形成的方案,管理和支持方案的实施过程。

(5)评价。对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做出评价。

3.绩效技术的特点

首先,绩效技术具有系统性。影响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其它因素产生改变。绩效技术把影响绩效的内外部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干预方法来提高组织绩效。它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影响绩效问题的各个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形成能够长期和比较全面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

此外,绩效技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产出。它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作用,任何干预都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本。任务明确,行动方向自然就清晰。因此,利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容易达成目的。

绩效技术围绕系统思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方法,适合于解决复杂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1.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需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小学在未来 5~10 年内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的阶段性目标。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把握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应用新理论设计教学的能力,正确引导、评价学生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称为专业人员的一个标志。

(3)专业意识方面的要求。在知识快速增长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尤为迅速,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怀有自我发展的理想,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保持本学科的教学热情,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4)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有效沟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完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承担一定的工作。

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笔者2008年在陕西省基层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对陕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与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有45%的信息技术教师教龄在三年以内,还处于一个新手教师的阶段。因为教龄较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

(2)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不适应。调查结果表明,有17%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教师自我要求较低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备课、讲课等要求都不高,更没有教学反思和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好习惯。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的现象。

(4)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师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教师应学科教师要求制作课件的层面上。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其他学科教师突出,而且出现得比较早,通常是从教2~3年就产生倦怠。这种情况又加剧了以上几方面的不适应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是一个具有多变环境和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应该使用一种系统方法来完成。而绩效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从微观上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并实施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系统方法。鉴于此,我们引入了绩效技术来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的这些不适应状态,以一种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探索性方案

目前,绩效技术比较多地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我们引入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是否适用于教育系统?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经济学的崛起,对人力资源理论的关注,都在引起理论和实践者对教育系统中绩效的关注。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案,该方案有机整合了HPT模型的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干预实施和管理、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者,可以由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担任,还需要绩效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

1.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包括目标确定、分析现状和找出差距。[4] 目标确定即明确要求教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其作为绩效改进的目标。目标确定:目标即达到前面所论及的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能在教学教研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分析现状:(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或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完全胜任教学。虽然90%以上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有46%的学生反映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陈旧或超前,有35%的学生从未或很少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这说明信息技术课教学远离生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2)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论和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技巧。有30%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混乱。有34%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活跃但很乱,只有20%的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学习,且气氛活跃。(3)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缺乏信心和激情,没有自我发展的需求。70%的信息技术教师把没有进行教研活动归因为学校没有教研氛围和学校领导不支持。学校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研最大的前提和动力。(4)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流于表面形式。以上这几种状况更让信息技术课这一“非高考科目”和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绩效差距为目标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2.原因分析

在此阶段,原因分析由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在平等、友好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原因有系统因素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因素。系统因素包括:

(1)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无章可循”。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规律和特征等研究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援助。加之现今教育评估机制偏重于考试选拔,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认为该课程可学可不学,这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是一个“致命伤”。

(2)管理的混乱。具体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教研要求。因为该课程不参加统一考试,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行决定对该课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不一,内容各异,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上的不规范使得教师没有获得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及时的反馈信息,放松或降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3)激励的缺乏。在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中,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较差或与付出不成比例。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从事着教学以外的其他大量工作。如学校机房管理、校园电视台管理、教师培训、奥赛指导、校园网建设、技术辅教等,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专心于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并且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满课时量不一样,有的学校课时费也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和先进的评定中处于劣势,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较少。这些原因造成学校和社会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享受的待遇相差太大,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流失。

(4)设施的短缺。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足够和适用的软硬件资源,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

一是教学基本功不足。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管理学生的技能。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到位。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课改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每节课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其它时间都让学生看书自学。

二是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或信息不足,不能较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利用设备和软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自己就不能操作使用教学设备及软件资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是工作动机不强。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或对自己缺乏信心,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低自我效能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较难工作任务的坚持程度。

3.干预措施的设计与选择

(1)学校加大管理与支持力度。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协助信息技术教研组建立教学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需要方面,学校要尽力解决,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资待遇,晋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制作优质课课件、开发专题网站等,学校可以设研发奖励,根据研发的过程和成果,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和激励。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比较繁杂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个别较困难的工作可以合作完成。这种分工合作结合的形式使教师能专于某一实践领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节省大量的时间。

(3)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培训是目前教师继续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只有50%的教师比较认同现有培训。要提高培训的认同度,必须解决现行培训在模式、内容上与教师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多样化,而且教师的原有水平不同,培训前要做周详的调查,结合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分类、分层进行培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和培训机构积极沟通,反映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如有条件,学校可以和大学联盟,利用大学的资源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大学里的教授和优秀硕士研究生,都是很好的培训师。

(4)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唤醒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是有效培训和有效教研的前提。通过听其他学科或者本学科优质课使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巨大差距才有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赛教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自己专业和教学技能上的不足。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说课评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法等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充分利用理念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成为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实验者。在新课改中,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帮助,为学校信息化进程加速,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证实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会受到重视。

4.干预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干预措施成功的关键是对实施阶段的管理,同时需要得到各方面特别是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对干预措施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干预措施的阻力和优化干预措施的过程。由于干预就意味着做出改变,就会遇到阻力,阻力或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来源于对不确定的担心。对管理者和绩效技术人员而言,调查隐藏在阻力背后的根源,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它们是很重要的。管理者需要给教师解释改革的目的,减少或消除教师们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减轻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在分析阶段确定的绩效改进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干预措施实施的成败也至关重要。在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保持持续的沟通,发现绩效改进的障碍和干预措施的不合适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有必要,出台相应制度来保证干预措施的持续实施。

5.评价

评价贯穿于绩效技术整个过程。在分析阶段,评价绩效差距和原因是否客观;在设计阶段,评价干预措施是否适当;在实施阶段,了解干预措施实际产生的影响,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行。[4] 评价一般可以采用观察、采访、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绩效技术实施结果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与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气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解答学生提问的状况,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主动性等方面。(2)态度。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价,如满意度,对本学科教学工作的热心程度,职业倦怠的轻重程度,对改革的意见或建议等。(3)对组织工作目标的贡献。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所承担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等。如果评价结果是信息技术教师达到预期的绩效,学校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稳定改革带来的高绩效状态。最终还要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预设计中,若发现新的绩效问题,则开始新一轮的绩效改进过程。

四、结语

总的说来,运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可以把分散的因素加以整合,制定有效的措施,系统地加以管理,确保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与针对性。[4] 因此,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可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结构。同样,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这一系统也需要与教育系统、社会进行交流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改善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与支持的过程,而不能期望一次探索就带来长久的高绩效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2]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 (2).

[3]吴娟,马宁,何克抗.人类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4]沈锐.试论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继续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06 (10).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篇4

班级:八(1)班学科:信息技术教师:邓生亮2012年1月16日

千溪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撰写人:邓生亮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忙碌而又充实。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在工作学习中又有了新的进步与提高,既收获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遗憾。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年的工作做出总结,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二个方面:一是担任七、八年级两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机房的管理工作。

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在上课时都能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在设备维护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的微机进行了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方面

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备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科,越是这样我的压力反而越大,因为不能让学生只带着在“玩”的思想来上课。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习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在教学上,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这方面我也是不断的在探索、在改进。如:高年级,学生大了,思想也就多了,和他们交流需要老师更广的信息资源,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对你这个老师敬佩;同时,还要更加注意和孩子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增加和孩子的感情,让他们喜欢上你,这才会使他们愿意从你这里学习知识,这样我们的课才会越上越有意思。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五、自我提高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教好课、听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并注重平时的课后反思、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思想境界。

利用课余利用时间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技能等;也注意了自己在教学理论的提高和认识,常常自我督促的去思考一些教学问题,从而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在教学的探究与展望,努力的提高自己。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篇5

科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刘志云

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于初出茅庐,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

学生对信息技术网络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二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靠每周上课时间巩固练习的,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二、所做的工作和经验

本学期对于八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所做的工作主要有:认识计算机系统;制作电子相册;制作影片和演示文稿的制作;做学生学习

本学科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课外辅导。

本学期所取得得经验:在教学中我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利用教师设计的各个任务,来完成本节的重、难点,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学习风气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变。在学习风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以前的想上网聊天、玩游戏转换为想学知识。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后进生的进步不明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弱;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够理想,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优生较少。

四、今后的工作措施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三板桥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篇6

20xx年过去了,在下20xx年第一场雪之时,我写下这个学年的个人总结。我就不写那些德能勤绩大套话了,简单概括一下吧。

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忙。今年我还是承担七、八两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同时开了社团活动,每周两节,上半年是“信息王国”,下半年是“法律大讲堂”,每节课不论收入多么微薄我都认真准备,社团课都做了课件。区社团比赛时,我负责后台后勤,我还帮助孙校、万老师忙前忙后,一起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同时我继续管理我校的机房和多媒体室。机房的电脑都用了8年半了,近年是和小学共用,键盘架掉了不少,凳子螺丝松了不少,全靠我一人维护。要在多媒体收看区网络视频直播,需要至少Win7系统。我二话不说,无偿加班将多媒体室电脑换装了Win7系统。我还是学校的网管员,除了每2周赶赴在校外的培训外,还和邹主任配合处理好了学校的几起断网事件。平时八1班等教室电脑坏了,文印室等办公电脑故障也是我去维护。期中考试以后,学校还把七2班副班主任的重担交给了我,我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带好了大课间跑操,管好了午休,制止过2起打架事件,找很多学生谈过心。和张玲老师精诚合作,让这个班在班主任住院期间都能正常平稳地运行。因为还要参加市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我在上班时间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恰逢我家房屋被拆迁,又遭遇大变故,大小事情都是我一人处理,可以说是疲于奔命。即使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我没有掉一节课,请假都是非请不可,且没有课的情况下,半天内解决,绝不耽误工作。事情多了量有了,质就没有了。今年没有时间参加任何比赛,没有获奖,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成绩。唯有一句大实话:我付出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何优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7

(一)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会学。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因,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强大的功能和全方位的处理能力对以前较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无不充满神奇的色彩。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揭开层层神秘面纱,并最终拿到进入现代化殿堂的金钥匙,是信息技术教学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非常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安排。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借助多媒体演示,结合典型事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学们密切地配合。这样就能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另外,要注重上机课的教学形式安排,如采用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借助相关软件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

(二)结合教材,用好“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或师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的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1. 制定目标明确的“任务”。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设定为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

2. 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的“任务”。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每节课都有至少一半的操作练习时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任务太枯燥,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内容在课本上基本以专业术语的形式逐步逐条讲解,教学方法不适宜照本宣科。什么样的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课堂上,应该力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探求新知。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内容之间寻找切入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获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该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待解决的问题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的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能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深化,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可以使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随着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实现,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三)注重学科渗透,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有实用价值,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篇8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經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

三、观察对象,培养能力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应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例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动物它的属科不同,秉性不同,文件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植物生物的环境不同,不同动物的巢不同,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像、动画等)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

四、拓宽认知,促进发展

高一信息技术上学期总结 篇9

本学期在图音体科组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现总结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插入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课外知识点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信息技术过关工作

本学期,我校多部电脑出现故障,利用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为教师们排忧解难。

信息技术老师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时间飞逝,转眼之间,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结束了,信息技术老师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回顾这一学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尽心尽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工作总结《信息技术老师学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计算机瞬息万变的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很好的担任信息技术教师这一职责。另外新的教学观念的不断涌现,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我坚持阅读《中小学电脑报》、《计算机教学》等,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动向;继续学习《小学教育学》,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使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新知识时,往往是先从局部分散的学,最后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往往没有复习的时间,但不复习,学生脑子一盘散沙,所以本学期我在如何复习上下功夫。我主要采用了归纳式复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在某一章节或全课程讲授完毕后,通过对知识和操作步骤的归纳,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起来,加强记忆与理解,从而能够顺利、熟练地完成操作,达到教学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篇11

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不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从国家社会的角度出发,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国家就很难步入世界先进之林。所以,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样的目的下去培养学生,是否就等于教会他们使用现有的软件而已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信息技术教育和电脑培训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着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一点对于将来的发展犹为重要。原因就在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试问若干年之后,现在的软件还所剩有几?若没有自学能力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引起计算机教师的重视。从现在的软件普及率和市场占有率来看,几乎都是外国的产品。硬件技术几乎也等于零。若长此以往,中国的IT产业将被他人所垄断,这是每个人都不愿见到的。所以为中国的IT业培养人才,就要从现在做起。

二、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

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

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

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三、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如何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12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必须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发展相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 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 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素质, 尤其是利用各种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显然和技术教师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长久以来, 国家培养人才的机制中占统治地位的还是应试教育, 并不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一线教师进行知识传授时, 一味注重应付考试, 以分数论成败, 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技能的掌握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当以传统方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 一般都是教师进行演示讲解操作, 操作完后学生再照着“刻画描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好, 往往接受能力强和以前已经接触过此类内容的学生, 还没等老师讲完, 就已经完成操作了;而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可能你演示多遍他也没有搞明白到底如何操作, 即使当时学会了操作, 也会很快遗忘, 还有部分学生在你演示的进程中走神, 更有一些学生利用老师专心进行课程演示时玩游戏或做其他小动作, 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这种方式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 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 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对其进行引导和开发。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师生双方缺乏情感交流。老师一股脑儿地灌, 学生依葫芦画瓢地照单全收, 教学相长根本无从谈起。下面我就根据实践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从兴趣入手, 激发学习动力

上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而言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开放给他们看网页、QQ聊天和玩电脑游戏等娱乐活动。而计算机的娱乐功能非常强大, 如此他们总是充满兴趣和好奇,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愿望, 好奇心自然会激发求知潜能, 老师不能一味地扼杀, 应该想办法维护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想办法把这些知识穿插到课程内容中, 使得兴趣和知识得到完美的结合。如指法与打字速度练习, 其练习过程极其机械和单调, 很容易使学生厌学。其实完全可以将课程设计得有声有色, 这就要求教师做足准备工作,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 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能够处于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 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打字游戏竞赛, 然后对胜者进行适当的奖励。此类做法很多, 可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无论结果如何, 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 缩小知识水平的差距

由于学生家庭条件不同,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贫富悬殊”现象十分普遍。所以要使用一些评价手段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进行分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 如何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如操作课上, 学生不顾老师讲课, 在下面自己操作计算机, 还想办法摆脱老师的教学控制, 为了不让这一事情发生, 老师让学生把计算机的显示器关闭, 结果学生乱成一团, 有的直接关主机, 有的显示器和主机一块关闭等。这时水平高的学生就喊关错了。于是老师顺势让水平高的学生解释错在哪, 并对其进行了表扬, 并搬出主机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正确的关机演示。这样既使水平高的学生提升了自豪感, 又让水平较差的学生恍然大悟。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或给予评价较为灵活的开放型任务。

三、以学生为主体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开展, 以学生为主体, 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学习, 自主探究, 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性, 教师就不能做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成为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 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 让学生自己学会, 不要去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 让学生自己去做, 不要替他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 让学生自己去讲, 不要替他讲。教师应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教不再是第一位, 而要把学生的学放在最首要的位置。

总的来说,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 只要能实现教学目标, 取得显著教学效果, 使学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就都值得我们尝试实践。

参考文献

[1]艾奉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化教育, 2001.9.

[2]布卢姆.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3]崔洪芳, 王金庭, 等.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福建电脑, 2004.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篇13

安庆学区北道小学

尹明峰 回顾本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并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一节课“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多,讲解的语言要精炼,步骤要清晰,演示的范例要由浅入深,注意前后知识的连接。在讲课中要善于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切忌“呆板”、“枯燥”。如:教材中篇第八课《在金山演示中插入图片》的讲解中应主要以自学探究式教学为主,让学生自已找出同类软件中类似的方法步骤。

“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练习的时间要充足,练习的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如:在制作《古诗》演示页的时候,学生完成2个演示页后,可以让学生做更多的操作:文字修饰,使整个作品效果更加好。

“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它可以是对某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对几节课,一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穿插在“练习”之中,但又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次升华。例如:在教完教材中篇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之后,我让学生制作一个宣传刊头,就可以在练习的基础上用到以前的知识,又让学生懂得了电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

二、加强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多媒体演示作品的制作,而这一课程是软件应用课,学生在五年级时学习了金山文字,而金山演示这些软件都是有类似之处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是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即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看书根据我提出的问题自学或同学互相学习,最后由他们得出答案,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练习:《电子相册》、《神舟六号》、《美丽的广州》等主题作品的制作,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好大的提高。

三、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在操作时,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还可以怎样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时候我设计多个任务,有简单的,一般的,稍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不单使学生在不同程序得到发展,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我还选拔一些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尖子生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主要是电脑画、电子报和网页的制作方面,通过对他们的辅导,使他们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提高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期工作总结 篇14

回顾本学期,本人努力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对这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在讲课中要善于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切忌“呆板”、“枯燥”。

“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练习的时间要充足,练习的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它可以是对某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对几节课,一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穿插在“练习”之中,但又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是一门单一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联的,能作用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协作的能力。

我将每一个班按机房机子的分存布情况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四、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还可以怎样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时候我设计多个任务,有简单的,一般的,稍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不单使学生在不同程序得到发展,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上一篇:形容友谊的励志格言参考下一篇: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原文阅读题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