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金融市场学(精选4篇)
建构主义的金融市场学 篇1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提炼为: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和学习环境观。基于此可得出该理论对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的重要启示, 即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市场营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书本知识只是一种某些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或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上的一些规律, 这些科学规律只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解释、假设或假说。同时, 知识不可能脱离认识主体而单独地存在于客观世界, 它必须依赖于认识主体, 并与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不能硬灌给学生, 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发现, 去理解。由于科学知识 (书本、教师传授的知识) 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性, 教师也就不是绝对权威。允许学生对书本知识, 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可以怀疑, 甚至提问。老师也只能用事实来说服学生, 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 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创新。
(二) 学习观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有:第一,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及新意义的过程。学习者以长时记忆的内容和信息加工策略为依据, 与当前接受到的新信息相互作用, 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 并主动建构起新的意义。第二, 学习者心理表征的建构是双向的。一是对新信息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建构, 二是已有知识经验从记忆系统中被提取出来时的重新建构。第三, 学习既是学习者个人的建构活动, 更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个体的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 而且必须与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相结合, 否则很难达到对事物的合理解释。因此, 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 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 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 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澄清所在的疑虑, 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 师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 一方面,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以往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和已有技能, 一味的从外部装进新知识, 而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师作为知识源、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被各种教学媒介所取代, 逐渐从知识权威的圣坛上走下来。另一方面, 教师不应该也不能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构建自己的经验, 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支配者, 而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其角色包括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学习的顾问。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权威的盲目信奉者,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自我发展的主体。
(四) 学习环境观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观的四大要素。“情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环境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十分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协作”与“会话”是学习过程中人际和人机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不管是现在的在校学习以及将来的终身学习, 协作交流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意义建构”则是指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与掌握, 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 既是他们学习的出发点, 也是他们学习的归宿点。
二、对市场营销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 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课堂采用填鸭式方法居多, 建构主义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料、媒体去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源。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设计, 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媒体的选用等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从“静听”转变为探究与合作,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对教师而言, 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 从“灌输性的权威”转变为“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作用,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对教材的分析, 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弄清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确保自己了解学生先前的想法并给学生提供指导;在教学中, 灵活、综合运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并努力创设构成“情景”的平台。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获得科学的方法, 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 开展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 通过主体性的探究, 研究求得问题解决, 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 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 增长知识, 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活动, 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 强调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 要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具体情况, 按照学生的特长、兴趣、学习实际选择适宜的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 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市场营销学知识, 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市场营销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专业中选题。这种选题可由教师提供,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由教师确定的, 教师可根据自身所讲内容及进度, 有意识地留出一些子课题。一般子课题不要太大, 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可。时间安排上, 大致本次课上布置, 下次上课就可以出结果。这主要是让学生平时课后有具体事可做, 课堂上能够参与进来, 有话可说。同时, 在做课题的过程中, 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更主要是让学生从中获得做学问的情感体验。二是从生活中选题。这种选题很开放, 没有专业的限制、学科的约束。这种课题一般一个学期做一个即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来找指导教师, 教师也应以指导学生为己任, 乐于接受。此外, 市场营销学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三)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他们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一种主要方式, 不管是现在的在校学习以及将来的终身学习, 协作交流始终是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 强调“个体必须和群体进行交互, 来充实自己的知识, 修正自己的观点, 完成意义建构”。因此, 市场营销教学是一个学生和教师积极投入的互动过程,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这才是市场营销学教学的本质。协作交流有多种形式, 最主要的是个别交互 (师生、生生) 、小组讨论、小组间竞赛、辩论、角色扮演、小组或个人与班级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为电脑小报、电子演示文稿) 展示交流与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除了口头外, 还可通过计算机, 用Email或BBS (聊天室, 留言板) 等多种形式进行在线交流、相互修改完善文章等等。要让“师”与“生”、“生”与“生”真正互动起来, 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第一, 教学内容要新颖、实用。以往市场营销学课堂气氛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其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和与现实的脱节。第二, 用作技巧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的素材与特点就互动教学手段、方法在本门课中的具体运用, 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与部署。此外, 现场管理还要注意“煽情”与“造势”——适时、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来鼓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受到时空和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时空和环境下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是不同的。因此, 建构主义反对传统将知识简单化和教条化、僵化的做法, 反对要求学生死记一些条文和规则, 强调通过情景化和具体化, 使学生理解知识。建构主义并指出, 在学习环境中,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十分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组对方法、组际交流、展示思维过程、方案展览。市场营销学的最大特色是实践性极强, 是“理论+实践+艺术”的学科。西方国家市场营销学教师大多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 或者兼职, 或者自己负责一家或几家企业。他们既具有理论基础, 又具有实践基础, 能够保证课堂气氛非常活泼。相对国内管理学教师, 从学校到学校, 虽具备一定理论知识, 但几乎没有实践工作经验。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 一方面, 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或自办公司;另一方面, 聘请市场营销实践专家讲学或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
参考文献
[1]黎婉勤, 曾熙.建构主义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7 (4) .
[2]郭敏.论高等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J].江苏高教, 2007 (2) .
建构市场型财政金融联接机制探讨 篇2
建构市场型财政金融联接机制, 应着力于实现三大战略任务。
第一, 处理好财政与金融在共同支持产业升级换代上的关系, 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金的放大作用。从公共财政的视角看, 财政不能直接对竞争性产业提供资金供给, 但是, 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又必须扶持企业的发展。解决这个矛盾的出路就在于支持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 一方面, 通过参与设立政策性基金、风险担保资金, 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金融资金的放大作用;另一方面, 把地方金融业当作先导产业来支持, 制定、完善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第二, 理顺财政与金融在地方政府融资过程中的关系, 逐步走市场化的路子, 减缓商业银行的财政性融资压力。为了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地方政府往往搭建融资平台, 直接向商业银行贷款。为减缓财政性融资压力, 建议逐步实现政府融资行为的市场化。争取将巨额的城市基础设施贷款实现资产证券化, 同时试点发行市政债券;筹建住房银行, 动员和激活数额巨大的住房公积金沉淀资金。
第三, 构建财政与金融在防范与处置区域金融风险中的合作机制, 以保障地方金融的稳健运行。地方政府对维护地方金融安全承担着极大的责任, 同时, 作为全社会的公共管理者, 政府对于公共风险还有“兜底”的责任。在短期内实现统一的金融监管尚缺乏稳固基础的前提下, 可建立由地方政府金融办主导的区域金融风险审慎监管机制;同时, 还要在现有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 建立起金融系统和财政系统内外结合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一、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发展的诱导扩张功能
1. 逐步实现财政专项资金嵌入式使用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针对一定的政策目标, 由财政部门专门安排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 通常由财政部门无偿拨付给企业和单位使用。所谓嵌入式使用, 就是根据财政支持项目的特点, 采用设立基金、提供担保、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配套补贴等不同手段, 与金融资金紧密结合, 从而对商业金融发挥诱导和扩张功能的资金使用方式。
只有通过嵌入式使用, 才能真正实现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的市场化联接。例如, 对中小企业群体, 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 商业金融不愿先期主动涉足, 财政专项资金可以介入。在这里, 商业金融依市场机制的正向选择是“前提”, 财政专项资金的逆向选择是“结果”, 并且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动态过程。在市场逆向选择的项目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之后, 财政专项资金就要在适当时机通过资产转让、减少或停止投入等方式, 尽快退出。
政府通过拥有的信息优势和政策优势, 不断率先发掘和引领新的投资机会, 并以较少的政策性资金作倡导性投资, 然后引导更多的商业金融机构跟随投资。一旦商业金融对某一产业和项目的投资热情高涨起来, 财政专项资金再转移投资方向, 由此形成一种财政专项资金对商业金融投资取向的诱导扩张机制。
一是适度扩充创投引导基金、集合债权基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规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引导基金, 主要是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 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实质上是一种“天使投资”, 主要用于填补“资本缺口”。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链看, 在创业之初, 有家庭 (Family) 的积累和亲朋好友 (Friends) 的支持, 即“2F”资金;创意成型之后, 能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取得现金流之后, 能得到商业金融的帮助。但是, 在“2F”资金用尽之后风险投资介入之前, 风险投资和商业金融对资金缺口不可能积极介入, 企业的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 “死亡谷”随之产生。这是政府介入创业投资的原因。
设立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 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信誉度不高, 银行从自身风险控制出发, 对其贷款有严格的抵押和担保要求。鉴于担保业具有公益服务性质, 政府安排部分财政资金, 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或再担保, 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做法, 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通常, 经担保机构担保融资较中小企业直接申请贷款更有优势。以往担保机构在给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时, 面临的风险较大。因为中小企业管理不够规范, 财务报表可信度差, 担保机构很难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贷款收不回来, 银行势必要求担保机构偿还, 贷款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 因此担保机构给小企业担保积极性不高。
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是一个集信托资金、银行资金、财政资金为一体, 为一些经营良好却无法从银行获贷的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通过财政政策性资金的介入, 银行、担保公司、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中介组织等多方支持、参与, 降低与分散风险, 抱团增信、规范运作。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曾推出名为“平湖秋月”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 之后又推出了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宝石流霞”、“三潭印月”等产品。
二是构建一种“损失共担、利益共享”的风险制约机制。基金要长期运作, 必须控制风险损失。现有的基金合作机构在风险控制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如风险补偿资金, 在这种政府资金、银行资金、担保公司资金和社会资金相互捆绑的模式下, 一旦企业还贷有困难, 政府资金就无法收回。因此, 建立“损失共担、利益共享”的风险制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把地方金融业作为先导产业予以政策支持
从总体看, 地方金融业还处于体制转型期和发展起步期, 整体竞争实力相对不足,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还不够强。
一是整体竞争实力较弱。地方金融业发展过程中, 竞争实力不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 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能力较低, 难以满足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二是发展路子比较窄。目前地方金融业发展主要局限在银行业领域, 发展的视野和思路还不够宽。地方保险业发展滞后。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数量有限, 规模偏小, 业务发展较慢。单个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 资金实力、推荐承销上市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三是金融创新能力比较弱。地方金融机构目前主要经营以存贷款为主的传统业务, 中间业务品种较少。市场定位雷同, 业务种类单一, 金融产品不丰富, 产品层次不高, 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结算功能和业务范围受到限制, 多数信用社不具结算功能, 部分信用社业务范围受到区域限制, 且承兑贴现、国债投资、国际结算等新兴业务不允许进入。
四是抗风险能力有待增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仍然偏低, 运行中潜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资产额偏大。部分金融企业内部资产财务管理制度不严, 管理水平偏低, 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 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风险。
地方金融业发展不够快,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 与发展战略定位和政策体系有关。长期以来, 金融只被作为资金供给的一个渠道看待, 而没有充分认识到金融业是一个先导产业。事实上, 一个城市只有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一个城市的资本集聚度越高, 这个城市的高端产业发展就越兴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资源配置的持续推动力量。地方金融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血库, 是激活产业资本、人力资本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原生动力。
首先, 制定针对金融机构总部的优惠政策。现行政策规定, 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范围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先由总分机构分别就地预缴, 总机构所在地至少可先期得到10%的企业所得税。这一规定有利于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税收的增加, 刺激了各地大力吸引金融机构总部入驻。各地依据金融机构总部的不同类型, 给予不同额度的财税支持;对于金融机构总部的不同经营管理行为, 如购地建房、购房、租房等不同的用地用房行为, 自我培训人才、引进人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不同的用人行为, 给予不同方式的财税支持;对特殊的金融机构总部则给予更加优惠的财税待遇。要对金融机构总部采用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税费减免等财税支持政策手段, 并以专项资金等形式, 保证支持金融机构总部发展的财政资金来源, 初步建立各级政府之间的相关财政资金分担机制。
其次, 制定建设金融机构集聚区的优惠政策。要大规模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转型, 必须有几个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金融服务平台作为支撑。规划设立功能齐全、服务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区, 引导分散的金融机构相对集聚发展。建立面向全省、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央商务区, 建设总部基地和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区, 整合目前分散的金融资源, 加快引入省外、境外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省、市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省内金融较发达的其他市, 可以加强规划, 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化金融街区。
再次, 组建地方金融业综合经营和战略管理平台。组建金融控股集团, 对金融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对地方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风险防范、绩效考核、产品创新、人力资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集中处置不良资产, 维护地方金融稳定。金融控股集团, 可以控股省农村信用社、地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 并大力推进金融企业上市, 促进国有金融资产大幅增值。
二、逐步实现政府融资行为的市场化
1. 争取实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证券化
2008年以来, 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指引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增长较快。尽管目前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褒贬不一, 但在未来若干年, 地方政府融资规模仍然有扩大的趋势。
商业银行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投放, 但须遵循商业化和差异化的原则, 区别对待, 有保有压。具有未来稳定现金流收入的城市基础设施贷款逐步实行证券化。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融资。
(1) 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实行市场化运作。今后, 商业银行要按照商业贷款方式运作, 合理确定信贷条件, 确保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根据银行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项目, 实施组合管理。并要针对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大类型采取不同的管控模式。
(2) 将存量巨大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行资产证券化。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出现困境是由于政府没有承担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而把风险转嫁给了逐利性的商业银行。政府通过行政性手段干预银行的经营行为, 将具有政策性目标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交由商业银行发放, 并要求商业银行承担风险与损失, 同时政府又没有承担理应由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贷款的最终风险与损失, 而让城建公司等主体代其承担。
针对当前城建贷款运作过程中主要利益主体关系没有理顺而导致贷款困境的情况, 建议城建贷款资产实现证券化。首先由政府明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作为贷款的具体风险担保人和最终损失承担者, 然后从贷款发放银行购买城建贷款组成资产池, 委托信托公司构成信托资产, 信托公司以此为支持发行受益凭证。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即政府的具体代表人作为原始受益者, 是资产证券化的积极发起者, 把原本自己承担的风险通过受益凭证这种支持证券转嫁给投资者, 真正做到了风险的分散与规避。
(3) 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 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到了1993年, 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 原因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 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011年, 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2013年扩大到江苏和山东;2014年, 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 总规模为1092亿元。要抓住这一契机, 逐步使之成为一种市政债券, 减缓政府向商业银行的融资压力。
2. 激活公积金沉淀资金以减缓廉租住房融资压力
住房保障的重点是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而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此同时, 很多地方住房公积金资金大量闲置沉淀, 使用效率不高, 有些地方资金使用率不足20%。据统计, 每年申请公积金贷款的仅占交费者的1/3。以二手房购买为例, 商业贷款在买房人证件齐全的情况下20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批贷, 然后过户;而公积金贷款发放规定, 管理机构初审通过后, 卖方须先将房子过户给买方才能给买方发放贷款, 绝大多数二手房卖主都不愿承担这个风险。原因在于, 在办商业房贷时, 银行和开发商共同承担了抵押登记期间的风险和繁琐手续, 而办住房公积金贷款时, 开发商和公积金管理中心却不愿承担这个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讲, 住房贷款收益回报很高, 因此他们在积极推销住房贷款, 从事的是一种经营行为;但对公积金管理机构而言, 是代表政府管理职工个人的住房资金账户。在商业银行的眼中, 贷款人是客户;而在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眼中, 贷款人只是一个被管理者。
在制度存在先天性缺陷的情况下, “打补丁”的方式显然对于预防风险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中, 甚至找不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存在的理由。如果说管理中心就是为了缴存和发放贷款、购买国债, 那只须直接把钱存入银行专户, 成立专门的机构, 增加交易费用, 在监管失灵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挪用、贪污等败德行为。
将住房资金完全存入商业银行, 可以避免挪用、贪污和管理费用高昂的风险, 却避免不了商业风险, 虽然可以设计住房资金“专户”, 但需要银行内部在控制机制上设置防火墙用于保障资金的安全, 这在目前还难以做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最合理的制度选择是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转为住房银行, 按照政策性银行的模式将其纳入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 受银监会的监督, 同时, 拓宽其业务投资渠道, 解决资金沉淀问题。
住房银行必须为非营利的机构, 是公积金的存、贷机构, 也是住房抵押贷款或者按揭贷款业务的唯一金融机构。对于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而言, 通过住房银行的抵押贷款或者按揭贷款, 享受低利率, 贷款额度可以高于现在的最高限额, 譬如为80万元, 具体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而不同。
住房银行纯粹属于政策性银行, 不得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 也不得购买债券或者进行其他任何的投资活动, 所有资金只能用于市民的购房抵押贷款或者按揭贷款。存贷差, 只能补充公积金。住房银行的所有工作人员的收入, 只能从财政拨款, 不允许从存、贷差中获益。各大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或者按揭贷款业务同时废止, 但这些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
对于不享有住房公积金的中高收入阶层而言, 如果需要购房抵押贷款或者按揭贷款的, 可以通过住房银行, 但是利率相应的提高, 相当于当前的商品房贷款利率。住房银行是封闭运行机制, 即利率由政府决定, 不与资本市场发生联系。这样就将住房金融制度运行中产生的风险限制在住房市场和储蓄机构之间。
三、完善地方政府区域金融风险监管与处置机制
1. 建立金融办主导的区域金融风险审慎监管机制
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 即“一行三局”分业监管。分业监管体制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随着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 这种监管体制已显现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监管内容和范围过于狭窄, 监管的方式较为单一,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不健全。
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应该既能考虑到未来的挑战, 又尊重传统和现实的状况。当前可选择的路径是:在做好分业监管工作的基础上, 逐步将金融监管体制从机构性分业监管转向功能性混业监管。战略重点是建立区域金融风险审慎监管机制。
审慎监管 (Prudential Regulation) 是指以审慎会计原则为基础, 真实、客观、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以及资本充足率等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评估、监测、预警和控制金融机构的风险, 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例如, 当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到2%时, 如果它的股东还不能及时补充资本金, 那么监管当局就应当清算或者出售这家银行。其实质在于尽可能赶在银行资本金完全损失掉之前采取行动, 以便让银行股东之外的其他人不受损失。
审慎监管对金融机构是一种规范性的品质管理, 以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竞争为目的, 金融机构具有充分的业务自主权。通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制定若干规定, 鼓励或强迫金融机构及时、准确、全面和公开地向公众披露信息, 并对那些未能按规定披露信息的金融机构予以惩罚。
建构区域金融风险审慎监管机制, 须实现从合规监管为主向合规监管和风险监管相结合的转变, 实现从具体业务监管向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有效性监管转变。
战略重点是强化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地方政府在维护地方金融体系安全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现行监管体制中, 地方政府对维护地方金融安全承担极大的责任, 但是在金融事务监管中, 被赋予的权力及可动用的手段极为有限, 从而存在权责不对称现象。“一行三局”主要关心的是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 虽然也为地方金融发展做了不少工作, 但是当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出现矛盾时, 会自觉不自觉地向金融监管倾斜, 无意间忽略地方金融的发展。
如果以“一行三局”代表中央形成条状监管防线, 金融办代表地方政府形成块状管理网络, 风险就失去了容身之地。
(1) 确立审慎监管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风险的源头和暴露形式, 完善的金融稳定自我评估系统必须至少由三个层次的审慎指标组成, 即微观审慎指标、宏观审慎指标和市场指标。各项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相对重要性是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个阶段应该确定近期重点监测指标。随着体制变化、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 新的风险随时可能出现, 风险指标也应及时修改。
(2) 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可以根据预警指标的三个层次, 由监管局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各类机构的微观审慎指标,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及时提出预警, 并建议防范和解决方法;由人民银行负责跟踪和分析有关宏观审慎指标, 及时发出预警并提出解决方案;由金融办定期就本地区金融风险情况提交金融风险报告。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或风险预警小组, 并由其综合分析各种预警信号, 提出近期重点监察指标, 就有关风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讨论, 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分析、核实, 并就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情况及时报告。
(3) 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为加强金融监管合作, 提高监管效率, 金融办要牵头成立审慎监管协调机制, 如金融监管理事会。该理事会由三个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和金融办主任构成, 理事会主席由分管金融的省政府官员担任, 以地方政策、法规的形式明确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责范围、组织形式、议事程序、议事规则、下设机构等内容, 为金融监管理事会提供具有强制力、操作性的制度依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并根据各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召开临时会议。理事会为其成员提供服务, 组织各种论坛, 探讨金融监管议题;成员之间经常交换金融监管信息;密切关注金融体系的变化趋势, 尤其是科技发展、金融创新、全球化对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等。
(4) 完善风险监管的信息共享制度。针对非现场监管和金融统计彼此独立而不能相互利用的情况, 对现有的金融统计数据库结构和统计网络进行改造, 尽快建立可自动生成统计指标和金融监管指标的金融信息系统, 形成统一、独立、集中的金融信息来源,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除数据统计外, 金融办还要与金融监管机构定期传递以文字形式反映的各类信息, 监管机构应及时、定期将本部门所属监管机构的信息资料以及相关分析报告送达金融办。
(5) 建立风险监测情况报告制度。作为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制度拟包括几个层次, 例如, 由金融机构向监管机构按规定的内容和频率报告运行状况和风险;由后者和风险评估小组向监管机构负责人报告有关分析结果;由金融办负责人定期向省政府报告面临的整体金融风险及对策建议。
2. 建构内外结合的金融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金融突发事件是指金融媒介 (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金融市场 (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和金融设施 (如支付体系等) 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期的、严重影响金融稳定的金融事件。如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携巨款潜逃, 金融机构发生被盗、被抢事件, 债权人恐慌挤兑事件, 股市剧烈波动或者法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突发特大诈骗案件, 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普遍发生故障或者多家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突遭病毒侵袭或黑客入侵, 金融机构发生大面积支付危机, 爆发区域性金融风险或者系统性金融危机, 因大规模非法集资、非法设立金融机构、非法开办金融业务以及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等引起的严重危害区域金融稳定的突发事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浙江金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如丽水杜益敏案、东阳吴英案等。总体来说, 目前的突发金融事件应急机制还是不完备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尚未建立起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 即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 但在银行倒闭时, 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这种制度的缺陷在于强化了金融企业的“道德风险”动机。存款人在选择开户银行时不会关注银行的风险状况, 从而导致存款人“用脚投票”的约束机制失灵;而存款保险“零费率制”也使得各银行不必为它们的过度冒险行为支付额外成本, 从而激励银行去争取那些可能会带来高回报的高风险贷款业务。
二是政府承担终极风险的机制不完善。政府是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负有金融危机的兜底责任。一旦金融体系遭遇危机,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 政府必须充当最后的“埋单人”。目前主要通过央行再贷款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 救助手段单一, 其中抵押贷款又很少, 容易造成再贷款回收困难。与此同时, 财政在责任承担、资金保障等方面的介入远远不够。
新型的金融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应当是内外结合、双层防范。一是从内部完善金融系统自身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重点是试行显性的存款保险机制;二是从外部建构金融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尤其是财政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
一要试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 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 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 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一种保险制度。有人统计, 截止到2006年6月, 全球共有9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这一制度, 此外还有20多个国家正在研究、计划或准备实施之中。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在于:明确银行倒闭时存款人的赔付额度, 稳定存款人的信心;建立专业化机构, 以明确的方式迅速、有效地处置金融突发事件;事先进行基金积累, 以用于赔付存款人和处置银行;增强银行体系的市场约束, 明确银行倒闭时各方的责任。从时机选择看, 景气处于上升阶段,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比较容易一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经营状况好转, 不良资产比例下降;同时, 金融体系受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困扰, 存款保险公司设立后, 各大商业银行要按吸收存款的特定比例缴纳保费, 客观上可以起到收紧流动性的作用。
二要逐步构建金融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机制。财政在处置金融突发事件和救助金融机构中发挥作用,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 政府是公共管理者, 财政作为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负有金融危机的兜底责任, 另一方面, 政府是国有金融机构的所有者, 财政为存款保险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资金是金融重组的根本保证。
但是, 财政应急机制只是延伸。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 人民银行是最后贷款人的系统内救助, 对出现不能正常支付的分支机构在系统内统一调度资金。金融安全网络是最基本的化解机制, 财政只为超出金融体系的危机部分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建构主义的金融市场学 篇3
在国外,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 其观点在教育技术领域产生过广泛影响, 一直到现在还得到重视和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形成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也得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推崇和应用。研究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创设的情景、协作、互动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专业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现在, 各国的管理教育者都在关注和研究的这种管理教学模式, 并且在积极探索本土化的管理教学与研究范式。
二、“TCSP”教学模式的应用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应用科学。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的课程, 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注重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由于市场营销学的大多数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普遍性, 如市场环境、产品价格、促进销售等。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体验和认识, 学生在同一学习主题下,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过程来开展对问题的研究。因此选择基于建构主义的“TCSP”教学模式进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 更符合学科的特点。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采用“TCSP”教学模式, 对这门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建立“学习者的共同体”, 实践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体包括理论教学 (Theoretical teaching) 、案例教学 (Case teaching) 、情景教学 (Situational teaching) 、实践教学 (Practical teaching) 四个环节, 即“TCSP”教学模式。
1. 关于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 技能培养需要什么, 理论知识就学什么, 这是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另外, 在教学内容上还要与社会营销岗位的执业资格培训内容相结合, 以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更容易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利于其以后的就业。
2. 关于案例教学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讲得很精彩, 分析很细致。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师反而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在案例教学法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互补, 教学相辅”的关系。案例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即阅读案例, 个人分析;小组讨论, 形成共识;课堂发言, 全班交流;总结归纳, 消化提升。
3. 关于情景模拟教学环节:
从实际情景出发, 根据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受到感染, 点燃他们的求知之火, 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 积极思考和理解书本中的知识。
4. 关于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 通过形成性考核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平时作业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和社会调查的比重。形成性考核一般占本课程学习成绩的20%。第二,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建设, 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可安排4学时实习课, 主要以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或案例收集等形式进行。实习结束后由学生写出实习报告, 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三、运用“TCSP”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为了取得”TCSP”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 学习生活中的营销, 学习对未来工作有用的营销, 同时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锻炼的机会, 真正地体验营销, 使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快乐,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提供脱离现实生活的纯
理论知识, 而必须以解决企业在现实环境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观点和做法,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观点大胆地尝试并进行决策, 通过模拟出来的结果, 让学生对他们自己所做的决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经验, 并能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3.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之间因已有的认知结构、个体经验等
差异而形成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共享这种资源。同时, 通过交流和合作使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 从而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阶段式测验, 即在学习过程中分
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量, 不以一张卷子定成绩, 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性, 逐渐增加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调控, 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
总之, “TCSP”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技能, 体现了教育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简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现状, 从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教学四个环节阐述了“TCSP”模式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构主义,“TCSP”教学,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秦燕: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训[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
建构主义的金融市场学 篇4
一、扩大银行网点覆盖面, 选择具备条件的乡镇搞好试点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前, 农村金融市场上虽然有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 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 受商业利益驱动使之弃乡进城, 收缩撤并了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农业发展银行业绩一直不理想;邮政储蓄尚未完全发挥;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包袱重, 支农能力受限, 致使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低。据业内人士反映, 2006年底, 每个乡镇的银行网点平均不到三个, 其中3302个乡 (镇) 一个营业网点都没有。
2006年12月份, 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首先选择在四川、内蒙古、青海、甘肃、吉林、湖北6个省 (区) 进行试点。2007年3月初, 这6个省区的一些地区新涌现了新型的金融机构:一些惠民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诚信信用社、诚信合作社等, 作为首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就这样蓬蓬勃勃地成立起来了。吉林省第一家全部由农民自愿入股组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 也在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正式挂牌营业, 给了金融界许多启示。
截至2007年12月底, 首批开展试点的6个省 (区) 已有6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开业, 有效地弥补了当地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经国务院同意, 银监会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促进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 已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 由目前六个省 (区) 扩大到全国31个省 (区、市) 。辽宁省也按银监会要求, 开展了试点工作, 正从沈阳、大连、鞍山、营口、葫芦岛等地区发展起来。辽宁省试点工作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实事求是, 适合当地特色, 不搞一刀切;二是逐步发展, 循序渐进,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三是搞好创新, 不走形式, 不搞花架子, 保质保量, 又好又快。
二、调整服务理念, 拓宽金融供给渠道
过去,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逐步退出, 邮政储蓄质押贷款处于试点阶段, 农信社在全国各地是一枝独秀, 因此农信社部分员工一度唯我独尊, 对农户贷款手续繁杂、期限较短、利益较高、服务较差。据调查, 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机构跨区域设立的村镇银行———湖北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的成立, 对当地的农信社触动不小, 对各地农信社也震动不小。由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全资发起的北京农商村镇银行的出现, 使农信社竞争压力徒增, 随即改进工作的动力增强, 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随着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措施, 邮政系统积极转换经营思路和机制, 主动融入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资金回流和质押贷款, 推进高质量农资进农村和土特产外销, 传播农业致富信息和文化信息等方式, 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 我国部分邮政系统建起一条高效的“资金、物资、信息”大动脉, 形成了遍布城乡、功能强大的邮政金融网, 实现了农民受惠、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多赢效果。
辽宁省取消农业税和提出新农村建
进程中, 设目标之资金后, 匮乏是农村建设的主要“瓶在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发展的发颈了一”。些政策措施如何解决这, 村镇银一难题, 行辽、农信社宁省相应、邮政出台展户储蓄、种植户在得到村镇银行贷款质押贷款也相应涌现出来, 后一些, 使他养殖农感触地说们的种养:“村镇银行业大力发展。等金融体系的形成一位资深记者很有, 村如一阵春风吹绿了农村大地, 使农民看到金认可了光。明, ”融受到了实惠, 得到了农民兄弟的
为三、激励和引导多类资实行投资多元化, 本组建新农村促进合理竞争市金门人, 融民研机银究构行明, 、确税银新务监农总会村局正金、在工融积商机极总构协局的调等有财有关政关财部部税、场政策、货币政策及工商注册登记等政策, 文
支及出支台农付包再清括贷算存款, 款发促准放进备、了税金农收的村优缴金惠纳融、、登业利记发率注展浮册。动以除、侯构我国六个试点省 (区) 外, 我国31个试点科建省 (区至2家、机构市) 进行了试点, 也原则规定选取得经验逐步推择具备条件的1和村开, 实行投资多元化金融业能长期发展, 起来促进。合理竞争, 使农谐在我国最近召开的一些研讨会上些中外专家, 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外国专, 家一社认为间, 投, 资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业将, 发展农村资本有很来有很大的发展空会资银行大益处。据调查在中国农:村成立了合资银行现在全国已有十几、独资家外主在审银行、批之中股份银, 这行, 些都促进了农村金融合还有几十家外资银行正义样理, 、虽然健康、刚刚起步有序地发, 但展。据业内人士反映辽宁省也同全国, 发一新投资展势、合资头很好, , 在村镇建银行一些外资金融, 为辽宁省农村银行也在筹划农的时经济在候, 快速看我发到们展外要注资鼓入步励了入国新辽内的宁企活省业力农界。村、金银融行业界村来投资、合资, 促进辽宁省金融市场化的发展, 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给他们更好的优惠政策, 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使他们愿意投资辽宁农村金融业;我们更要争取留住其人, 安住其心, 保留住他们的资金, 为促进辽宁省农村金融大发展、快发展,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供源远流长的资金支持。
【建构主义的金融市场学】推荐阅读: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07-09
商务英语的建构主义06-20
英语语言学的建构主义06-20
建构主义数学的趣味性08-04
跨文化交际的建构主义11-12
建构主义背景07-16
建构主义观点06-11
建构主义思潮06-21
个人建构主义09-25
建构主义理论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