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功能

2024-06-08

音乐教育的功能(精选12篇)

音乐教育的功能 篇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在新的时期,我们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复合型人才。

一、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她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个性心理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是可以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品德教育的顺利实施中充当着良好的中介作用。音乐教育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予人的教育就是寓于情感之中、趣味之中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心灵上受到启迪,道德上得到提升。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会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帮助学生树立理想、陶冶情操,学会感恩,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音乐的德育功能,“音乐辅德”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传统深厚。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将音乐看作是一种无以伦比的教育手段,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他的课表中——礼、乐、射、御、书、数,音乐被列为第二位,这更说明了孔子对音乐的德育功能的重视。我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家贺渌汀也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就会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音乐与德育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它不是仅仅以歌唱而歌唱,而是以优美的旋律和具有政治色彩的歌词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强化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二、把握教材内容,潜移默化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很多歌曲以鲜明的曲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歌词去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学会做人。一堂好的音乐课,不仅只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而是教会学生学会欣赏这首歌优雅的旋律和跌宕起伏的词韵,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在高一《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这一节里,我们可以把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引子,讲述聂耳、冼星海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情况下,为挽救民族的危亡,唤醒民众奋起反抗,驱逐日寇,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创作了威武激昂,气势磅礴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并使用多媒体手段,借助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历史现实,使学生在乐曲中感受到歌曲的形象和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同仇敌忾,振兴中华的“感慨”,而这种“感慨”就是音乐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教师要把美育和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乐曲中获得思想教育。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节中,古曲《流水》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壮丽山河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在乐曲中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所具有的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和蕴含丰富的历史审美意识高尚品德。

三、注重在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无处不在。教师除了音乐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组织“红歌”比赛,积极向上的励志歌曲将校园的文化气氛推向一个更新的层次,唱响和谐校园。还可以举行校园集体舞大赛,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舞动青春,增进同学们之间友谊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激昂向上、充满活力的优秀歌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课外兴趣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推荐音乐家作品及音乐家名言小故事等。特别是音乐家名言的适时引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自信心和决心,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识。

音乐所具有的德育功能是异常独特的,这种本质是直接的思想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培养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把目光放远一些,把音乐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联系起来,告别以往单调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以有声有色的教育方式而代之,使受教育者在音乐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塑造高尚的品格,成为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音乐教育的功能 篇2

当今的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社会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做为传授知识、提升素质、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并愈来愈受到各行各业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本质是什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真正的功能又是什么,却又是许多人们包括我们的一些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不去谈及的问题,现实给我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不解决好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本质和功能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办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不可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更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本质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属于上层建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为政治服务,这主要是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生产力,这主要是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泼的因素。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培养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拔尖人材。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属于上层建筑也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生产力也罢,两种不同的观点共同的就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培养人、改造人。那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功能是什么呢?无容置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是对人力资源的.品位进行转换和提升,通过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使所有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自身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科学的思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强壮的体魄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使所有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而个人生活快乐幸福的人,使他们在人生漫长的过程中不断为社会做贡献,不断提高自己生活的质量,不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国家一再倡导的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关键问题是“两全”,即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就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意义就在于真正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郑州一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真正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

谈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篇3

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以乐辅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以乐促智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三、以乐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谈音乐教育的功能 篇4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正式颁布和实施, 是我国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青少年是未来的公民, 是祖国的希望, 同时, 青少年时期又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 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 身体发育非常迅速, 心理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感情充沛, 想像力丰富, 善于接受事物。同时, 他们的自制力较差, 容易冲动, 对待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缺乏一定的辩别、分析能力, 遇事易"随大流", 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一阶段的教育一定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正确、合理地引导, 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不像其他知识、技能的传授那么具体, 它有一定的抽象性, 并必须经过一个由"接受"到"内化"的过程。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生接受思想教育, 必须经过学生主观能动地去吸收、消化, 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因此, 道德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的途径、方法及手段是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枯燥的讲述、硬性的灌输都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对此, 必须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采取易于青少年接受的形式, 使之在愉悦的情绪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音乐教育就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 它的主要特点是寓教于乐。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的影响, 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让对象接受, 而是经过难以察觉的、无形的熏陶和浸润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效果。这样在愉悦中受教育, 使受教育者将感官中的快事、美的享受和理智的满足、精神的愉悦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 受教育者往往是自觉自愿、乐于受教。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 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语言告诉人的东西, 可以用音乐的旋律诉说, 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 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2 音乐教育的现状

由于音乐能对人的思想和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 用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对青少年进行正面引导, 使之从中吸取有利身心发展的营养, 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音乐艺术的发展是多元化的, 并且非常迅速。青少年学生所处的音乐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丰富的音乐信息, 学校音乐教育已不再是青少年接触音乐的主体。他们从广播、电视等媒介得到的音乐供给之数量要远远大于学校的音乐课堂。青少年学生所听、所唱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 题材各异, 内容混杂, 其中也不乏一些内容不健康的、消极的作品。在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中, 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流行歌曲, 少部分人甚至发展成为"追星族", 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流行音乐、商品音乐已经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 削弱了学校音乐教育对青少年音乐生活的必要的影响, 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从自我出发、不愿奉献、怀疑一切, 迷恋腐朽的心态有所滋长, 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混乱。

当前青少年的音乐生活体现了他们音乐趣味的转变, 了解这种转变是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的必要前提。青少年自发形成的音乐生活方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征, 能引起共鸣。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 已渐渐意识到自身的一些身心特点, 并形成了一种富有青春期特点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态度。因此, 他们往往选择一些与当代生活较为接近的音乐作品。所谓"情绪化"的音乐作品, 是指再现内心情感且具有较强情绪感染力的作品。青少年时期有着强烈的情感表现要求, 这与他们的发展特征有关。另一方面, 也与学校教育偏重理智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情感生活贫乏有关。他们喜爱流行歌曲的重要原因是"发泄内心情感", 青春期发育产生对爱情的朦胧意识也使他们对爱情歌曲怀有特殊的兴趣。学习负担过重, 思想压力是他们喜爱"娱乐性"音乐作品的主要原因。他们在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自娱自乐的活动中, 倾诉内心的情感, 舒缓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音乐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音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青少年音乐生活环境和音乐选择的新特点, 学校音乐教育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既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 也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无视学生的需要。

3.1 改变观念

音乐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 既要完成本学科的内容, 还要完成人的一般发展所须的培养任务。既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说到底, 各科教育都要首先是"树人"的教育。已故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在《三十年艺术教育之回顾》中就曾经指出:"普通教育是健全人格的教育, 不是培植专门人才的教育。""音乐科要使学生赏识声音之美, 应用其美, 以增加生活的趣味, 感化其美而长养和爱的精神, 而不是但求学生都能唱歌。"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艺术教育观来说, 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阐明了艺术教育的本质, 明确了艺术教育的任务。作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 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 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上, 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任务, 进而运用音乐的特殊功能, 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如前人所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 光有知识没有品行则是危险的, 是对社会潜在的威胁。"

3.2 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任务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地培养专业的歌唱家、演奏家, 它主要通过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 提高审美境界, 从而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为心中有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的新人。音乐教育包括技能教育, 但不能归结为技能教育。若把技能、技巧放在主导地位, 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的功能, 那就本末倒置了。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 应把培养全体的学生的审美功能放在首位, 因为音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 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又以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基础。音乐艺术更多的特征和感受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 这些都要以审美能力的提高为前提。在目前学生多渠道地接受繁杂的音乐供给的情况下, 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可使学生增强音乐的鉴别和判断能力, 自觉地抵制精神污染。

3.3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音乐教育的"大课堂"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艺术实践中, 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在愉悦中接受音乐教育。

教育评价的功能论文 篇5

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因为在教育评价中,对任何被评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这些评价的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他们的努力指定方向。被评价对象必须按目标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得不到好的评价。其中的评价目标是由目标制定者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的,是评判者对被评价对象应达到的社会价值的反映,也是社会需要的体现。总体来说评价教育办得好与不好,关键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当前与长远发展的需要,客观评价上和微观评价上都是如此。所以,评价的导向作用是一种社会导向作用。

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教育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例如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多年来存在着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的倾向,我们可以用加大教学权重的办法来克服这种倾向。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及时加以调整,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发挥教育评价导向功能的客观要求。

导向功能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与能力。教育评价可以通过评价目标、指标和内容体系为核心的导向机制的引导,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明工作方向,为学校指明办学方向,为教师和学生指明教与学的努力方向。为此,教育评价的评价目标、指标和内容体系要体现教育的方向性和客观性,符合现代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思想,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符合教育发展的实际。教育评价可以通过评价机构、人员为核心的调控反馈机制的不断反馈调节,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地逼近理想目标,使学生的学习不断地强化, 不断地改进提高。它可以通过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技术方法体系,对政府部门的教育行政工作、学校办学工作、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工作,不断地评价反馈、调节与控制,使教育活动向规定的教育目标逼近,教育评价导向功能是由评价目标、指标体系、控制反馈体系以及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技术方法体系所决定的。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在于使教育活动以教育目标为起点,以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为关键,以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为归宿;在于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和行为能够通过评价不断地接近于目标、达到目标,使取向目标的行为得到强化,背离目标的行为得到弱化;在于使教育评价对象思想上产生与形成自觉地按目标的要求和步骤而进行教育活动的意识。

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是指教育评价对教育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的功效和能力。科学的教育评价的过程是评价者利用观察、问卷、测验等手段,搜集被评价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严格的分析,它能够根据评价标准作出价值判断,分析出或者说出、诊断出教育活动中哪些部分或环节做得好,应加以保持和提高,同时也能指出哪些地方存在着问题,找出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提供改进途径和措施的过程。教育评价过程与如同看病就医一样 ,只有经过科学的诊断才能 “对症下药”。教育评价的这一作用使其在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上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教育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这种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者为被评价者调节目标及进程。例如,通过评价,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已达到目标并能达到更高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高,将进程相对调快;认为被评价者几乎没有可能达到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低,将进程相对调慢,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总之,要让他们在不同水平上朝目标前进,避免发生达到目标者停滞不前、达不到目标者沮丧气馁的情况。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

在教育管理中经常存在着各种调节活动。教育活动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具有达到目标的可能,若目标已经达到且还有达到更高目标的可能,或者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极小,甚至几乎就没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都需要我们对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些信息的获得依靠的正是教育评价。人们对下一步工作做出计划的主要根据之一就是评价的结果。因此,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中一项应该经常进行的活动,以避免我们计划不周或主观判断有误而给工作带来损失。

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篇6

一、以乐育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育德。

1.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教师通过对作品写作背景的讲解,能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救亡时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的战斗场面,使学生爱憎分明、唤起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再如:教唱《长江之歌》《我的祖国》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通过教唱《摇篮曲》、《宝贝》来引导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南泥湾》、《幸福在哪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2. 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它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如《十面埋伏》、《孟姜女》、《苏武牧羊》、《花木兰》等;有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如《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乌苏里船歌》等。这些民族民间的音乐语言,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 音乐教育有利于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如音乐课上的合唱、合奏、音乐游戏及课外的歌咏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培育人的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紧密合作的良好道德。

二、以乐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

例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愉悦心情。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欣赏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多么了不起。通过这一支支动听的乐曲,一声声由衷的赞叹,爱国之情已悄悄渗入到同学们的心田。又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我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曲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接着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少年骑在牛背上,在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使他们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以乐陶情

音乐发之于心,故也能动之于心。它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人的共鸣,美化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使人身心愉悦,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它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因此,音乐这种最富情感的艺术,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能通过它特有的音乐形象,以情感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得到精神享受;通过其优美的音乐语言打动人心,使学生感情随着乐曲的旋律起伏波动,引入遐想,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例如: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能够唤起民众、鼓舞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道德规范教育的歌曲《礼貌歌》、《十不行为歌》、《劳动最光荣》等,能教育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使人养成诚实、勇敢、讲文明礼貌、热爱劳动的好作风、好习惯。所以有许多学者、作曲家把一些标准的行为规范,理想的道德行为编成了童谣,谱成了歌曲,让学生们传唱,使他们在娱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也是一种借助音乐来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从另一角度说,如果孩子们能够得到比现在更多一点的音乐艺术的熏陶,那么,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就会减少。不是有一句古话叫做“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吗?

四、以乐理心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音乐,可以用某些旋律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音乐作品是抒情而和谐的,这种和谐有序的活动有助于强化脑机能,培养出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音乐能丰富人的联想力、想象力,使人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促进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的增强。参加音乐活动的训练和演出有助于自制力、毅力、细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音乐的审美感受有利于促成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使人格逐渐得以完善。音乐可以陶冶个体的情操,使个体的不良情绪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宣泄与升华;音乐可以培养部分学生的音乐特长,从而使之增强自信,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音乐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人生变得高雅、精神有所寄托。因此,音乐在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五、以乐审美

音乐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中起着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同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有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特征。音乐源于现实生活,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它与实际生活的美相比,具有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的特点。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在美的欣赏、美的体验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的美首先表现为强烈的情感性,在感情领域中,音乐不仅胜过文字而且比其他各种艺术都更直接、更有力。其次,音乐的美还表现为通过高低抑扬的音程变化、轻重缓急的节奏安排、变化多端的和声复调等塑造的音乐形象,再通过人类思维——联想、想象、幻想等,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不可磨灭的艺术痕迹,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浅析 篇7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的教育, 音乐是一门很艺术的学科, 要充分利用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感, 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 震撼学生的心灵深处, 让学生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一)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托尔斯泰说过, 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自己的思想, 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音乐作为一种“美”的东西, 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 展现每位学生的才华。音乐可以感动人的心灵, 这种感动是能够与人分享的,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同时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可以这样说, 艺术形象多是人们某种特定情感的代表和化身, 它能点燃人们精神世界的火花, 促使人们生成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教学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 促使学生对自身以及他人和社会进行开思考和关注, 为音乐中的人的幸福而欢欣, 为音乐中的人的痛苦而哀伤, 从而达到一种共鸣的情感传递。当学生醉心于音乐之中, 就会与之产生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音乐在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和感受生活的同时, 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适应社会。因此, 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东西, 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自己的潜能, 从而达到一种共鸣的效果。

(二) 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音乐就是一种艺术, 名人的艺术作品具有提升人格的特殊力量, 一部音乐作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世界, 它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是沟通人类情感的桥梁, 能够让人得到一种高尚的感动与共鸣。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 音乐更容易打动人心, 因为优秀的音乐作品几乎全部都是创作者精神世界的独白和灵魂深处情感的体现, 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世间一切华丽的语言。因此, 音乐教育要紧紧把握住音乐自身的独有特点, 在向学生传授艺术形式和理念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到的价值取向的培养, 使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三)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培养“和谐的人”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和谐的, 而哲学的观点认为“美即是和谐”。音乐之美就表现为它的和谐之美, 历史也证明,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和谐发展。鉴于音乐的独特功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音乐的各种优势,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为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奠定个人基础。

二、音乐教育的智育功能

一是培养观察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基础条件, 而音乐教育又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是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记忆力是指人们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音乐可凭借其显著的形象性和感受性, 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中国香港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美龄认为, 有过音乐学习经历的人的词汇记忆能力较强, 而那些坚持音乐学习的学生要远远好于没有音乐学习经历以及停止音乐学习的学生。

三是培养想象力。音乐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音乐的发现, 总是充满了魅力和憧憬, 同时伴随着惊喜与激动。大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想象力好比一把能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 它可以使我们的灵感得到创造性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 给他们一个主题让他们以此为中心进行联想,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四是发展思维能力。黑格尔认为, 最杰出的艺术本质就是想象。音乐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又是音乐创造的前提, 是人们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我们可以这样说, 音乐是一门极富想象性和创造性的艺术, 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艺术。

三、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

音乐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隶属于人类创造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一个活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根, 音乐教育犹如她所孕育的一朵美丽的鲜花。但是, 要想使鲜花永远保持其独具的魅力, 就需要不断地获得知识的滋润和培育。同样, 音乐的教育也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正如匈牙利一位大教育家所说:“音乐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 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贫血症中, 没有音乐就没有健全的精神生活。”同时, 我们的音乐教育肩负有弘扬高昂的民族精神,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引领先进的文化方向的重任。因此, 音乐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四、音乐教育的健体功能

哲学家尼采曾说过:“近来连日患病, 经多方医治, 均未见效, 听了比才的《卡门》后竟痊愈了, 我感谢这音乐。”我国明代名医朱霞亭也提出“乐者, 亦为药也”。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有以乐健体之功能。在教育教学中, 音乐这一特殊的功能也不可偏废。

浅谈音乐教育的功能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教育,完美人格,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 首先是培养人” (苏霍姆林斯基) , 这可以说是音乐教育基本功能的概括。音乐是人类重要的人文文化, 它以音响作为独特的教育手段, 是人们自我表达的载体, 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快, 也会使人们在此过程中受益匪浅。因此, 在加强学校审美教育, 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今天, 音乐教育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 因此, 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 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 发行于外, 事故起成也译。”近代学者梁启超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 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由此可以看出, 这些言论都是强调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们的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澳大利亚这个国家里的一个火车站, 他们每年都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去维修那些屡禁不止、经常遭到破坏的公共设施, 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 也不知道是谁竟然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工作人员在车站里面播放古典音乐, 然而,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那些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竟然神奇般地消失了。这个例子就可以告诉我们, 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音乐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 使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劲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和提高, 这是一种“随风潜人夜, 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

二、音乐教育可以完美人们的人格修养

一个良好健全的人格品质不是与生育来的, 而是在后天的成长过层中, 受到教育的影响、环境的熏陶等逐渐形成的。具体的讲, 健全的人格品质是指, 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 内部心理能够健康和谐的发展, 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和能力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音乐艺术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 满足于人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音乐教育包含了三个方面, 即创作、表演、欣赏, 这三个方面无论从哪个方面讲, 它都是一门情感的艺术, 因此, 音乐教育能够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情操得到陶冶, 情感得到升华, 它是培养健康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过音乐教育的洗礼, 人们对艺术美的主球不仅仅融入到了个人的感悟没的阶段, 还能将各种美吸收到个人的性格美当中去。在一定的时候, 音乐教育在调节人们的精神面貌、净化人们心灵、激发人们精神力量方面具有着强大的作用。因此, 著名教育家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 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目的来探究, 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显然, 柏拉图高度评价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 他把音乐教育的价值定位于完美人格的教育。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 人们的心态会逐步的和善、有爱, 在这种环境下, 人们的心灵交流就会更加容易, 人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会更好的实现。

三、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需要借助于各种美的形式使人们形成判断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无论是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还是音乐的创作意境, 他都是“美”的, 因此说, 音乐的灵魂就是“美”。音乐有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旋律、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内容、美的心灵、美的结构等, 无论是音乐的欣赏者、创作者还是演奏者都是一种高深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者可以发现、感悟和理解音乐家的美的情趣、美的心灵, 自身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在这个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说, 培养人们审美能力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手段, 可以使人们从中很自然的获得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可以开发人们的大脑

现在科学发现, 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 左脑主要负责人们的语言、阅读、计算、思维等活动, 而右脑主要负责人们的表情、情绪、审美、音乐等活动, 只有左右两部分的大脑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形成高素质的思维能力, 人们的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而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 一般都注重利用左脑的作用, 而忽视右脑的开发与利用, 这样就会使人们的左右大脑不均衡, 影响人们智力的健康发展。

音乐活动主要是非语言性的活动, 它最讲究情感化和和谐型, 因此, 它主要是利用人们的右半部分的大脑来活动的, 所以, 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利用右脑具有独特的作用。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 右脑主管的形象思维的性能不亚于左脑主管的抽象思维性能, 换句话说, 人们的形象思维是艺术科学的发源地, 因此, 开发音乐教育利用右脑的性能不容忽视。

五、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们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 (雨果) , 创造力是人们智慧最突出的表现,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力的基础。大量的实践证明, 创造性思维不是现成的东西, 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形成的。而音乐作品的创作就是具体的创造性活动, 就是所谓的“一度创作”, 而音乐的表演者在创作者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联想与想象, 对作品进行深刻理解与理解, 进而把原创作品表演给欣赏者, 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因此被称为“二度创作”。音乐欣赏则被称作“三度创作”, 是欣赏者通过对表演者二度创作的作品的感知, 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 在音乐的作用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艺术画面和独特的情感体验的结果。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 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 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 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 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 心平气和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及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 已在一部分人心中渐渐走向萎靡, 并逐渐成为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当人的心绪比较烦躁的时候, 一曲《田园交响曲》, 可以使人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之中, 洗去心灵上的尘埃, 把你带人宁静清爽的世界;当人的情绪陷人低潮的时候, 一曲《命运交响曲》, 可以立即让人振奋起来, 勇敢地面对现实人生。悠扬舒缓的小夜曲、柔美清秀的江南丝竹调等, 都可以使人在宁静、安详的情趣中, 享受自然平和的心境。学习音乐与学习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 无论是学习声乐, 还是学习器乐, 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劳动。首先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炼, 才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其次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 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 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高度的细心。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 合唱、重唱、齐唱, 合奏、重奏、齐奏, 只有协调一致, 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 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情感与心灵的沟通, 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 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 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总的来说, 音乐教育功能在提高人们整体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个作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因此, 清醒而又深刻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晓凤.论音乐教育的功能[J].教育探索, 2006 (6) .

[2]陈彤.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

[3]董光军.浅谈音乐的教育功能[J].昌吉学院学报, 2000 (3) .

[4]卢晓华.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功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从音乐的功能看音乐教育 篇9

关键词:音乐,功能,教育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 通过音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 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这些都是由音乐本身特殊的功能决定的。

1、音乐有陶冶情操, 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音乐是滋润

心灵的雨露, 是哺育感情的乳汁, 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俄罗斯有家产科医院, 发明了一种胎儿保健新方法——定期组织孕妇进行大合唱训练, 而对出生婴儿的测验表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 均超过出生前未进行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音乐还可以治疗人的某些疾病。

总而言之, 音乐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提醒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 以严肃的态度、极高的热情, 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 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

2、音乐有寓教于乐, 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的功能任何思想品

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 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 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时, 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 它依靠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 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 震撼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 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 以治也, 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 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 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 可以使民心向善, 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 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3、音乐有启迪智慧, 开发人的创造力的功能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 俗话说的“心灵手巧”, 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 心灵 (大脑思维发达) 必然促进手巧, 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 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 而前者更重要一些。

音乐艺术修养的提高还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艺术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 如孔子、爱因斯坦、列宁都酷爱音乐, 可以说音乐对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 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 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 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 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4、音乐有强身健体, 培养人形成良好心态的功能我国古代

名医朱震亨说:“乐者, 亦为药也”。马克思也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在张扬个性, 注重自我的今天, 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 已渐渐走向萎靡, 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 合唱、重唱、齐唱, 合奏、重奏、齐奏, 只有协调一致, 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 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文化知识, 心理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可起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更是起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应试教育条件下, 不仅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受到许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同程度的忽视, 而且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上述功能的发挥,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在音乐教学中往往不同程度的打上应试教育的烙印, 甚至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当前, 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已在全国蓬勃兴起。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 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无疑, 它给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并为改革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1、选择与学科特点相适应教育方法

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即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音乐课又是一门技艺性较强的学科, 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 并不是纯知识理论传授, 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为基础。音乐教学就是为欣赏音乐、演奏演唱、创作表现音乐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 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 而在歌唱、器乐、律动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 所以欣赏法也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 儿童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 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 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2、音乐教学方法的应用

长期以来, 在中学音乐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中, 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 音乐教育往往丧失了自身的本质特征, 音乐教育没有艺术性, 存在着一种异化现象, 即音乐教育的德育化、智育化问题。我们要先明确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借助”于音乐艺术的形式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德育作用的音乐教育;前者例如战争年代的文工团员在战斗前线进行演出, 鼓舞战斗士气。而音乐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修养, 它具有一定的辅德功能是音乐的审美功能所派出来的。音乐教育具有智育的功能并不是音乐能直接开发学生的智力, 而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地减轻智育本身对学生身心施加的压力, 从而使智育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 新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首先确立起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审美体验为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肖东;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音乐教育的功能 篇10

孔子学院是在不断升温的世界性的“中国热”中产生的, 而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汉语热”, “语言文化推广热”。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孔子学院, 成立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 如韩国在海外建立了传播韩语和韩国文化的“世宗学院”, 日本在海外建立了日语培训中心, 印度也大力宣传发展了“甘地学院”等。截至2013年底, 孔子学院在全球共设有440所孔子学院, 其中, 亚洲32国 (地区) 93所, 非洲27国37所, 欧洲37国149所, 美洲16国144所, 大洋洲3国17所。

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必要性

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在国际国内社会备受关注, 国内外人士都对孔子学院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人从政治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工程的重大项目, 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布局和世界各国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有人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建议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 实现市场化运营;有人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这是我国政府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格局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是中国文化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路径。更重要的是, 在教育层面上,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国际推广机构,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但一直以来, 人们没有形成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定位、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需要不断深化。首先, 人们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分析重视不够, 形成了单一化、简单化的思维定势, 缺少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全面分析与准确把握, 难以深入剖析孔子学院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其次, 在研究模式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大多是对功能结果的研究, 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很少受到关注。再次, 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常常囿于教育学等单一学科, 难以形成对教育功能实践特征的全面分析。

三、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具体措施

优化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界定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构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分析的结构框架。其次, 重视对教育功能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形成, 从功能取向、功能行动、功能结果、功能拓展的过程分析模式, 确立教育功能提升的具体措施。再次, 从学理层面探讨影响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 为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途径。最后, 提出提升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 探索可持续性的语言文化传播策略。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育传播者需要培养与提升传播素养与传播能力,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

四、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的意义

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1. 理论意义。

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 可以充分借鉴和吸取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经验教训。因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是来自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诉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来临, 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巨大变革, 出现了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教育的功能和角色定位也面临着新的洗礼, 出现了“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现代大学要延伸功能”等的呼唤。孔子学院作为一种跨境教育合作形式, 是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它秉承了无边界高等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理念, 以一种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参与了教育国际化浪潮,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2. 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为全面建设国际化大城市而付之行动, 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对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是促进地方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更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使特色文化“走出去”。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消除世界文化隔阂、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有利于其彰显文化自信, 增强城市软实力, 进一步打牢人文基础的需要并有利于提高大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既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科技、意识形态、城市精神、道德水平、传媒、制度、服务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借鉴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的经验教训, 不但对地方政府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化的互动交流, 国际化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亮.《孔子学院一全球体系下中国知识权力的外化》.国际展望, 2010 (10) .

[2]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3) :25-27.

[3]王坤, 李亚楠.办好孔子学院, 打造国家名片[J].才智.2008, (17) :245-246.

[4]郝柯羡.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孔子学院的建设[J].新学术, 2008, (2) :146-149.

[5]汤哲远.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意蕴[J].北京高等教育 (高教版) , 2007, (Z1) :81-83.

[6]卢连伟.从“孔子学院”看汉语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认同[J].管子学刊, 2008, (4) :77-79.

音乐的教育功能及其作用价值 篇11

关键词: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怎样才能够使学校的音乐课程开设的规范、科学、行之有效,同时让音乐的教育目的得到实现,是音乐的教师必须关注的主要问题。根据实践分析,应该在校园中适当的开设一些关于音乐的选修课程,一门或者两门都可以,在选修课程中要多实施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内容以及手段,要让学生们能够被吸引,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可以分别的渗透欧洲的经典音乐以及我国的民族音乐,或者从普通的歌曲延伸到比较大型的交响乐,把音乐的社会背景内容和音乐中所体现出的社会审美观念全部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所接受的是一种享受音乐美学的乐趣。音乐是一种精神上的产品,可以将人类的内心生活充分体现,学生通过选修课可以将对音乐的不同领悟,潜入到自身的内心世界,并会发现自身的真正感悟力。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的鉴赏过程中,会将自身的观念、思想、意志以及感情有所投入,会将自身的真实内心和音乐内容融为一体,这样的方式会进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中。

在校园的文化中,就艺术这个震撼恢弘的领域而言,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表达形式而占领着非常顶尖的位置。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音乐有着非常大的正面影响,在情感体验的产生阶段,也是最为深刻、最为强烈的。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并且这一听觉艺术是相对流动性的,不会受到空间的局限,可以只是人的情感和心灵世界。大学时光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年人的主要发挥场所,在这一阶段,青年人对丰富人生、美好事物以及神圣情感都有着极大的渴望。大学更是一种艺术的殿堂,新型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在学习新型知识的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音乐又有着一种向往和喜爱。因为音乐可以将人的性情有所陶冶,能够让人的情感得到催化,那么一种高尚、美丽、健康的心灵就会生成。例如:《蓝色的多瑙河》所体现出的气质是华丽、欢快、幽默且轻松的。在《兰花花》这一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是质朴、流畅以及优美的。因此可以证明,没有任何形式能够和音乐相媲美,音乐能够将想要抒发的情感根据音乐的音韵让感情增进、修养心性,并且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会陶醉在音乐中。音乐是利用有规划有组织的乐音来将具体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可以将实际的生活以艺术的方式发挥出来。在现如今,在生活中若缺少音乐,可能就不是一种较完美的生活,那么在教育方面,缺乏音乐的培养也不能够体现教育的健全性。大学的教育能够让人的社会行为、体魄、品格、以及心智逐渐完善,在较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人文关怀、通识教育的今天,在完成大学教育的过程中以及在高校校园的主要文化中,音乐就会将比较特殊的功能和价值淋漓尽致的体现。

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情感和心性的和谐发展,能够让个体和音乐之间拥有一种对应的心灵,让内心比较深沉的情感得到唤醒,让人的人格和心灵得到创造。我国的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物质化的生活逐渐的被张扬开来,人们尽最大努力追求物质欲望的时候,人类对自身的理想、感情、都变得非常的脆弱和淡薄,促使人类的心灵深处变得极其偏私、狭窄。例如:达尔文曾指出,若将智力的发展放在首位,而让文化艺术的熏陶严重忽视,会促使偏激的人格发育。因此,在智力方面是人类需要具备的,而更加具备的是美好以及健康的情感和心灵,并且其情感和心性要得到和谐的发展。在大学的教育中,一些人的情感教育严重的缺乏,在学生被不断的培养之后,所展现的一定不是综合素质较强的。《饮冰室文集》是梁启超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分析了艺术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这说明了艺术一方面是用一种物态化的姿态存在,让实际生活中的人们在情感对象化的体验中,可以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上将精神产品进行传达,让人欣赏和接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让艺术家和作品产生共同的交流圈,让交流和传达能够相通,那么人们的表达情感能力就会被得到提高和增进。

二、总结

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 篇12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一) 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功能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主要包括:专业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三个方面[1]。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指面对非专业大学生、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音乐知识文化和音乐作品的欣赏为基本内容的课堂审美教育。其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 音乐技巧训练和音乐欣赏教育等方面。通过对不同题材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学习, 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扬大学生团结协作风格,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审美情趣, 打造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年;创新思维模式, 开阔大学生批判性视野。

(二) 高校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契合

广义的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高校音乐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道德教育发挥作用, 提供给被教育者的是丰富的审美情感, 从而实现和达成道德教育的目标。高校音乐教育是积极向上, 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 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并带有情感的表达出来, 能有效的唤起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 从而提高道德教育效果。

(三) 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现状

然而在当前高校教育中, 音乐教育对道德教育提供的帮助极其有限, 从现象上说, 由于受到各种思想风潮的影响, 尤其是接受知识, 获得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 诸如网络, 电子游戏等更直观的影响形式的出现。当代青年学生往往会忽视对自身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音乐作为一种欣赏层次较高, 且自身艺术水平稂莠不齐的艺术形式, 优秀作品难免使人有阳春白雪之感。而从音乐教育本身角度上说, 也存在诸如学习材料缺乏、对德育的正面影响较难被教育者接受、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2]等方面的缺陷, 这是制约其在高校道德教育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原因。

二、加强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建议

(一) 精选优秀音乐作品建立资料库为音乐德育打好基础

音乐作品本身素质有差异, 因此可以收集和整理一些不论是内容还是题材都属上乘的作品, 诸如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表达积极向上情感、当下流行的励志歌曲等编集成库, 作为音乐教育的教材库。不仅吸引学生们的兴趣, 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另外音乐教育者本身视野也要开阔, 做到与时俱进, 兼容并蓄, 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 才能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技能和审美能力。高校音乐教育的课堂教育部分还是应该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理论、音乐精神、音乐常识、音乐法制等, 而课外教育应该多提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供学生鉴赏, 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组织纪律等多方位进行全面教育[3]。

(二) 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人们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 基本过程均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人们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听觉和触觉的感受, 接着便是利用延展的想象对音乐的旋律做出情感的反应。音乐教育不应该落入呆板说教的套路中去, 教育者应该首先是引导者, 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 应当注重的是欣赏技巧, 乃至演奏技巧的提高, 包括打击、演奏、演唱、聆听的技能的提升。通过优秀作品本身所包含的高超的艺术水平, 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 提升欣赏水平, 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 将德育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注重形式而忽视结果, 而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其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整个被教育活动中, 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地位, 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也难以量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音乐教育的作用更是难以发挥。因此, 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使其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 包括音乐教育活动, 能够定量的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也为音乐教育更好的与德育结合, 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全面人才, 而人本身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的高低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是个合格的社会人才的首要标准, 应当明确的认识到在道德教育活动中, 音乐教育起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制、创新高校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 创造积极, 文明, 健康, 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摘要:作为一种直观的情感艺术, 音乐本身是优美的化身, 代表了美好的祝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作为传递情感的手段, 音乐具有明显的跨文化性和跨地域性, 是一种建立在人类对美的普遍认识上的一种艺术形式, 不同风格的音乐能使欣赏者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 也能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平衡和健康发展。高校音乐教育能让学生接受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 同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具有举足轻重的左右, 它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充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和音乐美学, 讨论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给出了通过音乐教育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廉明, 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改进路径[D]西北大学, 2012

[2]郝伊明, 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D]河北师范大学, 2010

上一篇:现实主义作家下一篇:低血糖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