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功能

2024-09-12

教育评价的功能(精选12篇)

教育评价的功能 篇1

评价, 是指判断某事物的价值或某行为是否值得去做的过程。所请教育评价, 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的价值、效果作出科学的判断过程。数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是建立在教育评价概念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对数学教育活动或数学教育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

不同时期教育评价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从发展的观点去看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数学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子系统, 所以我们要把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置于教育评价功能之中, 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一、数学教育评价具有管理功能

数学教育评价是以数学教学大纲 (或课程标准) 为基准,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 达到教育目标。大量的事实证明, 只有科学的数学教育评价, 才能对数学教育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数学教育评价充分发挥管理的检查、指导、鉴别、强化和反馈等功能, 构成监视的管理系统。在宏观上, 包括数学教学的宗旨、课程、计划、方法、手段、设备等, 都可以进行目标控制;在微观上, 包括对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要求, 学生对每一部分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等掌握程度, 对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个别化教育的常规要求等。

二、数学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数学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实质是数学教育和教学上的导向和意向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 就有什么样的导向, 就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数学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在宏观上的表现为:

(1) 解决按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或数学课程标准) 的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只追求升学之间的矛盾。

(2) 解决未来数学在更广泛领域里发挥巨大作用与当前的为学数学而教数学教育的狭隘的数学教育观的矛盾。

(3) 解决当前数学教育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数学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在微观上的表现是:

(1) 解决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只抓少数“尖子”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英才教育的矛盾。

(2) 解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而学好数学与追求高密度、高难度、高速度的教学而加大学生负担的矛盾。

数学教育的导向功能, 应服从于历史发展的大潮。首先对数学教学成果含义的理解, 要比以往更广泛, 它决不单纯地用学习成绩评价, 而要考虑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来建立每个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维。其次, 学习者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思维活动的独立者。要注重数学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从各种影响和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 锻炼能力, 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是数学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

三、数学教育评价具有调控功能

所谓的调控功能是指调节与控制教学的功能。在数学教育评价中, 要收集大量教育信息, 并通过信息的反馈, 调节教学, 控制教学, 使之尽快达到目标, 这样可成功地获得教育或教学的理想效果, 这就是教育评价的调控功能。

调控主要调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控制教学速度、教学节奏、教学密度、教学难度等。有时需要反复操作, 多次纠正, 直至完全符合目标要求。

另外, 数学教育评价的调控功能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强化都是不可缺少的。为了使各位数学教师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 学校可以制定各类评价教师素质、水平、能力的标准, 并用这个标准调控教师的努力方向, 从而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数学教育评价具有激发功能

数学教育评价的激发功能建立在数学教育评价的调控功能的基础上。调节与控制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使学生热爱数学, 喜欢数学, 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能够连续不断地向老师发问, 说明这个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能力。我们的评价应促使学生敢于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怀疑和质问, 评价者应善于对被评价个体激发。

欲使外在激发的行为、状态保持与发展, 关键在于内在的激发。通过数学教育评价的调控功能, 使学生明确确定学习动机, 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情绪, 强烈的求知欲望, 积极的学习态度, 让其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方式, 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正确的数学教育评价, 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而现在存在的问题是, 我们的数学教育评价目标不重视数学思维, 更不重视数学教育评价的激发功能, 这样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 要充分认识数学教育评价的激发功能往往能使情感领域、思维领域里的目标发挥它的优势, 把情感目标、思维目标提高到它们应有的位置, 依次发挥激发功能在数学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饶河县职教中心)

教育评价的功能 篇2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因此说作为教育管理本身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

事物的功能与事物的作用不同,功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能做什么的能力,而作用则是事物可以用来做什么以及做后产生的影响。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教育评价所具有的效能,或者教育评价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导向的功能、诊断的功能、鉴定的功能、改进的功能、激励的功能、监控的功能、研究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等。我这里只强调以下四种功能:

(一)导向的功能

导向即引导方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没有方向,方向在人的行为中起航标的作用。由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所以评价的导向就特别重要。在教育评价活动中一般要根据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和标准,然后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标准与评价结果存在内在联系,不同的评价内容、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评价内容和标准就像一个指挥棒引导人们活动的方向。

(二)鉴定的功能

鉴定,意指对教育活动成效、优劣的甄别,常与总结性评价密切相联。鉴定具有选拔、分等的效能,能实现对同类评价对象之间优劣高低的比较。在教育评价中,鉴定可以归为三种类型。一是水平鉴定,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评价对象达到标准的程度;二是评优鉴定,即通过对评价对象相互之间的比较,评定优胜者;三是资格鉴定,即对评价对象是否具有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作出决定。早期的教育评价,以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为主要特征,例如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发挥的就是这一功能。

(三)改进的功能

改进的功能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教育评价的改进功能与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密切相联。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本身就是改进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伴随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通过收集、筛选、分析加工评价对象的有关信息,帮助我们发现教育活动及评价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他们分析问题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四)激励的功能

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的功能说 篇3

职业教育外显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其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它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

其一,职业教育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及相应的教育结构,主要取决于该国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给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极好机遇,信息化又可加快工业化步伐,因而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跃式前进。为此,要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计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掌握必备的职业资格,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其二,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需要。职业不仅是个体获取的从业资格与习得的工作经验的一种组合,而且更重要的是个体与社会融合的一种载体,是个体社会定位的一种媒介,也是个体与社会交往的一个空间。这意味着,职业是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融入的本质要素,就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为消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企业工人的转岗、农民的转移、新增劳动力的求职,都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也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承担如此重任。

职业教育内隐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为其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

其一,职业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需要。“有教无类”,保证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目标。发展职业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职业教育的对象,其智力特征不是以逻辑思维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类型不同,对知识获取的指向性也不同。由于这一差异,数理化不够好的学生,但可以操纵最复杂的机器、制作最漂亮的衣服、烹制最可口的饭菜,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教育评价的公平,体现为对不同类型的教育、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只有基于能力的评价才能突显教育的公平。

其二,职业教育是教育和谐的需要。这里的和谐,除指教育的全面性,即兼顾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共同发展,也指教育的协调性,即强化教育调控——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分类指导。仅从教学层面看,这些规律就表现在:“专业”源于社会职业,是对职业群和岗位群所需共同职业资格的归纳,而不是学科专业的复制;课程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教学的组织实施指向职业行动,而不是学科知识的位移。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群体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有着自己深沉的思考——使其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

(下载自豆丁网)

教育评价的功能 篇4

孔子学院是在不断升温的世界性的“中国热”中产生的, 而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汉语热”, “语言文化推广热”。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孔子学院, 成立了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 如韩国在海外建立了传播韩语和韩国文化的“世宗学院”, 日本在海外建立了日语培训中心, 印度也大力宣传发展了“甘地学院”等。截至2013年底, 孔子学院在全球共设有440所孔子学院, 其中, 亚洲32国 (地区) 93所, 非洲27国37所, 欧洲37国149所, 美洲16国144所, 大洋洲3国17所。

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必要性

孔子学院发展迅速, 在国际国内社会备受关注, 国内外人士都对孔子学院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人从政治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工程的重大项目, 反映了中国的政治布局和世界各国在“软实力”上的竞争;有人从经济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孔子学院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建议构建成熟的商业模式, 实现市场化运营;有人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认为这是我国政府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国际格局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是中国文化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路径。更重要的是, 在教育层面上,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语言国际推广机构, 与世界上其他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但一直以来, 人们没有形成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系统研究, 在研究定位、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需要不断深化。首先, 人们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分析重视不够, 形成了单一化、简单化的思维定势, 缺少对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的全面分析与准确把握, 难以深入剖析孔子学院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其次, 在研究模式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大多是对功能结果的研究, 而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很少受到关注。再次, 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 人们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常常囿于教育学等单一学科, 难以形成对教育功能实践特征的全面分析。

三、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具体措施

优化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 界定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 构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分析的结构框架。其次, 重视对教育功能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形成, 从功能取向、功能行动、功能结果、功能拓展的过程分析模式, 确立教育功能提升的具体措施。再次, 从学理层面探讨影响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 为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解决途径。最后, 提出提升教育功能的优化建议, 探索可持续性的语言文化传播策略。从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教育传播者需要培养与提升传播素养与传播能力,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

四、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的意义

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对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1. 理论意义。

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 可以充分借鉴和吸取孔子学院教育功能优化的经验教训。因为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是来自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诉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的来临, 教育在全球化语境下面临着巨大变革, 出现了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 教育的功能和角色定位也面临着新的洗礼, 出现了“中国高校功能定位刻不容缓”、“现代大学要延伸功能”等的呼唤。孔子学院作为一种跨境教育合作形式, 是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它秉承了无边界高等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理念, 以一种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参与了教育国际化浪潮,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教育的发展。

2. 现实意义。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为全面建设国际化大城市而付之行动, 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对教育功能进行研究, 是促进地方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更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使特色文化“走出去”。而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消除世界文化隔阂、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地方政府提升教育功能有利于其彰显文化自信, 增强城市软实力, 进一步打牢人文基础的需要并有利于提高大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既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科技、意识形态、城市精神、道德水平、传媒、制度、服务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借鉴孔子学院教育功能研究的经验教训, 不但对地方政府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化的互动交流, 国际化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亮.《孔子学院一全球体系下中国知识权力的外化》.国际展望, 2010 (10) .

[2]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 2007, (3) :25-27.

[3]王坤, 李亚楠.办好孔子学院, 打造国家名片[J].才智.2008, (17) :245-246.

[4]郝柯羡.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孔子学院的建设[J].新学术, 2008, (2) :146-149.

[5]汤哲远.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意蕴[J].北京高等教育 (高教版) , 2007, (Z1) :81-83.

[6]卢连伟.从“孔子学院”看汉语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认同[J].管子学刊, 2008, (4) :77-79.

教育的社会功能 篇5

姓名:徐嘉琦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学号:16208336

摘要: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实质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从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谈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几个主要的教育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构建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领域。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可以帮助劳动者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态度、行业习惯。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要素。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种表现为能够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体力和智力总和的生产力,并非个体自然生长的结果,个体的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由此可见,劳动力的培养或生产必须依靠教育。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把我们构成的可能的劳动力,分流培养成为适合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现实的合格的各种劳动力或专门人才。教育史劳动力在生产的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劳动力推动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机器在生产中的使用、推广与革新,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技术已迅速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智力因素在现代劳动中日益重要,脑力劳动的比重日益提高,这些都使生产劳动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

科学作为人们客观认识世界成果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只有当科学知识运用于生产过程,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现代生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日益科学化、智能化、机械化的生产,所以它的生存率的提高与古代不同,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数量和延长劳动时间,而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

教育通过传授生产经验、科学知识,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不断推动具有更高效能、更为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同时,教育还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重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通过选拔、培养国家管理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与发展,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直接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教育进行,教育作为传递文化、训练思想与培养感情的活动,能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方式向年轻一代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促进他们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现在社会强调法治,使得教

育更重视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由于科技向管理部门的全面渗透,国家对政治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了。随着社会越发展,对政治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高,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就显得越重要。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但也与国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越高,其国民就越能认识民主的价值,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越能履行民主的权利。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学校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方,他们有知识和见解,勇于发表意见,可以造就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就教育的文化功能而言,教育具有延续文化的功能;具有选择、整理文化的功能、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人类社会能从愚昧与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开放,是文化教化的结果,而文化教化的前提是文化的传递,文化只有通过教育的延续与传递,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符合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也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金磊,更在于它的更新与创造。

教育通过把人类已有额精神财富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深厚兴趣,使他们不仅能够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的文化活动,而且能够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创造更为美好的文化。

(四)教育的生态功能

生态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和状况。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使教育日益成为鼓励社会成员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动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结构局部或整体的变化。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使社会成员的职业岗位与社会地位从决定于政治权力、物质财富,逐步转移到决定个人的素质,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总结:教育的几个主要社会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 篇6

关键字:阅读材料;数学;兴趣

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正文之后的一个小“板块”, 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些材料主要是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的延伸拓宽和实际应用,以及数学发展的一些历史等。阅读材料一般包括: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概念的来源、数学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趣味性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计算机等教育技术的使用、有关数学知识拓展等。阅读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对学生理解数学,特别是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浙江省各所高中学校中使用的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设有40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趣味性、知识性、史料性、教育性于一身的阅读材料,它们被分为“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三大类型。这些材料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德育上发挥了其特有的功能。

一、阅读材料在教学上发挥的功能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探索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后,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探索和研究。比如:“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对数的发明”、“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三角学与天文学”、“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海伦和秦九韶”、“割圆术”……向学生介绍了数学概念、规律建立的背景及过程、科学家的贡献和生平事迹,展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数学史的引入,使原先枯燥的数学、图形、公式,因为与历史、生活的联系而变得丰富多彩,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很好的效果。

而“一个著名的案例”、“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概率与密码”、“振幅、周期、频率、相位”、“九连环”、“购房中的数学”等实际应用类材料,又以简练生动的文字展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中带着兴趣学习教材正文内容,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二)拓宽知识面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以及一些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广和应用,是教材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融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们掌握课上要求的知识内容, 更要抓住时机开扩学生的知识面, 这样可以让学生明了数学发展的真实历程,即有利于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 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魅力。

比如,阅读材料《向量及向量符号的由来》附于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一节之后,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知识后,通过这篇材料的阅读,可以了解向量的来历、表示方法及发展历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益于学生加强数学与物理的联系。向量最初应用于物理学,被称为矢量。很多物理量,如力、速度、位移、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等都是向量。最早有向量意识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最早给出“向量”这一概念、使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材料描述了“向量的表示”发展的历程,1806年瑞士人阿尔冈以 表示一个有向线段→1827年莫比乌斯以 表示起点为 终点为 的向量→哈密尔顿、吉布斯以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向量→1912年兰格文用 表示向量。本材料最后介绍了向量从物理进入到数学并得到发展,是从复数的几何表示开始的。1797年,丹麦数学家威塞尔利用坐标平面的的点 表示复数 ,并利用具有几何意义的复数运算来定义向量的运算。把坐标平面上的点用向量表示出来,并把向量的几何表示用于研究几何与三角问题。人们逐步接受了复数,也学会了利用复数表示、研究平面中的向量。

又如,必修1在对数函数后附了一则阅读材料《对数的发明》,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我们在正文学习指数、对数函数概念时是先学指数、再学对数。当碰到求一类未知数位于指数部位的方程不能求解时,才定义了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学生在阅读完课后的阅读材料后,惊奇地发现:对数的发明先于指数,就像一位作家先写续集再写前传一样。这篇材料中有晦涩难懂的一段,但不影响我们了解对数的发明及起到的作用。16、17世纪之交,随着天文、航海、工程、贸易以及军事的发展,改进数字计算方法成了当务之急。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正是在研究天文学的过程中,为了简化其中的计算而发明了对数。将对数加以改造使之广泛流传的是纳皮尔的朋友布里格斯。他通过研究《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感到其中的对数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与纳皮尔商定,使1的对数为0,10的对数为1,这样就得到了现在所用的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

从对数的发明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纳皮尔在讨论对数概念时,并没有使用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明确的指数概念,就连指数符号也是在20多年后的1637年才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开始使用。直到18世纪,才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发指数与对数的互逆关系。

从对数的发明过程可以看到,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需要的是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建立对数与指数之间联系的过程表明,使用较好的符号体系对于数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好的数学符号能够大大地节省人的思维负担。数学家们对数学符号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对数概念的来之不易、对数带给数学的进一步发展。读完后不禁感叹,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产生都来之不易,耗费了数学达人的毕业精力,但还是有无数致力于数学发展的数学家们前仆后继,为数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感染学生努力学习数学,能进一步发展数学。

(三)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高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要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学会批判地思考。教科书上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形成“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含糊马虎”的科学态度,加强数量感觉与形式判断、数据收集与分析、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逻辑思考与严密证明、抽象表示与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各学科综合能力、探求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等等。

1、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贯穿在教材的编写始终。不仅教材的正文注意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提出问题,而且在阅读材料中也十分注意提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如 《购房中的数学》、《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天气变化的认知过程》、《概率与密码》、《收集数据与函数模型》等等。这些阅读材料讨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会感到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学了没用的,而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探求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它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本套教材中“探究与发现”类型的阅读材料共有七篇,均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特点。

比如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有一篇阅读材料《魔术师的地毯》(P99),这篇文章可以成为学生展开探究的良好素材。过程如下:

【引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地毯重组的过程,让学生有一个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视觉得到满足。

【探究1】通过演示,学生并没有发现地毯形状改变之后,面积有所变化,但是根据计算面积确实少了一平方米,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通过师生的讨论,猜想问题出现在中间的接头地带!但要想得到最终结论还必须给与严格证明。

【探究2】怎么利用所学知识,特别是解析几何的知识给与证明呢?建立恰当直角坐标系,通过计算直线的斜率,根据斜率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证明出来魔术师地毯的症结所在。

【探究3】让学生自己实践使用坐标法解决了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落实在笔头上。

猜想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用坐标法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4】这里的两组数“1,1,2,3”、”5,8,11,13”有什么特点?

可以探究出这两组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某四项。

【探究5】你能构造这样类似的问题吗?

学生经提示可以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按上两例中分割方法分成四块,可拼接出一个新的矩形。原来正方形面积为 ,而新的矩形的面积为 ,比原来的正方形面积多了一个单位。为什么?

【探究6】同上两例相同办法,可验证拼接时多了个小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7】是不是斐波那契数列的任何相邻四项,都能应用于上述的分割重拼魔术?

结论:是的。正方形比重新拼成的矩形,时而少一个单位面积,时而又多一个单位面积,这是因为重拼时,在矩形对角线附近,有时会重叠一个细长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失去一个单位面积),有时又会出现一个细长的平行四边形空隙(因此多出一个单位面积)。条件可以的话,还可探究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有趣而重要的性质: 。即每个斐波那契数的平方与它左右两个数的乘积相差1。事实上,也正是斐波那契数列具有这样的一种性质,才使得分割重拼的魔术得以进行。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此即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能力不仅在社会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还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得以终身学习的基础、保障,而自学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另外,构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和数学语言水平低,在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上显得无能,在听讲方面,接受信息差。而加强数学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改善学习数学困难这一状况,从而可望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以落实。

阅读能力能且只能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因此,以数学阅读能力为主项的数学自学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数学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向来被认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又“唾手可得”,每本教科书中的每个章节都附有阅读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富有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还能弥补正文中知识的不足。这些读物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阅读材料在德育方面发挥的功能

(一)利用阅读材料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数学先驱前仆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贤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借鉴,许多数学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感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阅读材料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割圆术》、《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海伦和秦九韶》让学生看到我国古代在数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坐标法与机器证明”中介绍了我国当代数学家吴文俊所取得的成就。如此诸多前辈,在数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果将这些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内容之中,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奋发学习的强大动力。

数学的德育功能,除了“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外,我们还应该历史辨证唯物主义地介绍数学史,不仅让要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中国的数学史,更要向学生介绍国外的数学成就,让学生也能接触到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提倡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画法几何与蒙日几何》、《欧儿里德〈原本〉与公理化方法》、《笛卡儿与解析几何》就介绍了国外的数学成就。教师可以因势引导学生对比当时中国所处的朝代和当时的科学文化政治的发展情况,辨证的看待我国的数学成就。在西方祖暅原理被称为卡瓦列里原理,因为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在1629年提出了与祖暅原理一致的定理,从时间上看我国数学家领先了一千多年,但是刘徽、祖暅的方法更加繁琐,祖暅原理也没有得到发展,而卡瓦列里却提出了更为一般的“不可分量原理”,成为后来微积分诞生的基础之一;在“海伦和秦九韶”中也不能不承认海伦公式的形式与秦九韶的“三斜求积”公式相比,的确更加漂亮,更便于记忆,等等.

(二)利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人品教育。

谈朗读的教育功能 篇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事实上,朗读不仅能培养语感,而且能增强驾驭文字的能力, 还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一、 朗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语言是有声的艺术, 学习语文就需要大声朗读, 学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体会和感知语言的音乐性和艺术美。因此,古人非常重视朗读,并且明确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在《桃花心木》一课中有这样的几句话:“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如果学生对这几句话理解透彻,那么就会对全文的主旨有更深的理解, 也就能够体会到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思想感情。然而,这几句话光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所限, 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讲给学生, 学生不一定会理解。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 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的人情风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 这些明丽的色彩即能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 了解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就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更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原则, 尤其在小学阶段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甚至于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感, 写出来的文字才能符合语法规范; 用词才能恰当准确,写人、状物、抒情才能具体深刻, 读者读后才能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语感的好坏对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而语感的培养只能依靠准确、熟练的朗读才能形成。

四、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朗读不仅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直接手段,而且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更是使学生接受美好的思想情感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适当而巧妙的朗读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再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 能够诱发学生去想象和联想,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五、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不仅仅是“口 ”的发音活动 ,也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痛苦,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焦急的心情。学生通过朗读, 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 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催人泪下。

数学的人格教育功能 篇8

关键词:数学,教育,人格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充满了从愚钝到智慧.众所周知, 几何学的产生是因尼罗河周期性的泛滥而频繁进行土地测量, 因而被历史学家罗多德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在这个过程中, 要经历归纳、加工、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 从而不自觉地转移到人的工作生活中.学习数学, 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能力, 增长人的才干, 磨炼人的意志, 塑造人的品格.

首先, 就思想教育功能来看, 学习数学可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就和现实世界相脱离, 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 作为世界必须适应外来的规律与现实世界相对立.”可见数学发展的这一曲折过程无疑可用来说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

另外, 在建设数学大厦的过程中, 中国数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典数学是数学的珍品, 它的成就可同希腊数学媲美, 特别是十进位数值记数法、分数运算、正负数概念及其计算、线性方程组解法、圆周率计算方面, 都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擅长数学的民族, 在数学中适当颂扬中国古典数学的伟大成就, 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 学习数学可以塑造个人品质, 健全人格, 具体表现在:

1.数学的探索可以培养勤奋与自强的精神

解数学题是意志的教育, 当学生在解那些对他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 他学会了败而不馁, 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步, 学会了等待灵感的到来, 学会了当灵感到来时的全力以赴.如果在学校里有机会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 那对她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成功了.这些经历对于培养学生对今后事业的锲而不舍的追求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学习数学可以培养自律和敬业精神

数学的公理和定义是经过严密的推理证明的, 而不是感情的宣泄;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 都必须遵守数学规则, 这种对规则的尊重会迁移到人和事物上来, 使人们形成对社会公德、秩序、法律等在内的自我约束力, 提高人的自律行为.同时学习数学常常需要对数学进行条分缕析, 对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与对事业的执著精神大有好处.另外数学的思维方式能使人养成缜密, 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能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3.学习数学可以培养人们务实、诚信的生活态度

数学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得时代, 就建立了公理体系, 研究就“有法可依”了.公理本身是人们在对有关现象进行大量考察、探索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基础上建立的.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是建立在对公理深信不疑的基础上, 在学习过程中来不得半点虚假, 这种务实、诚信的作风会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4.数学的思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同时思维的训练培养了人类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对社会各种现象的归纳、总结、抽象的结果.即使一个最简单的数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 也是抽象的.比如“1”, 它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块糖、一元钱等.这种抽象的本身就是智慧与创新的综合体现.再如人们运用数学知识对数据的处理, 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 如海王星的发现是天文学家先算出来的, 而后被观察到的.这说明了数学智慧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数学家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 和他们对美的追求是分不开的.当然, 数学美一般停留在数学问题所揭示的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和谐美等现象描述的层面上.其实, 数学好比雕刻艺术的美, 它不用华丽的装饰, 而可达到纯净完美的境地.古今中外不少数学家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赞颂过数学美, 如图形美、公式美、曲线美等.就数学教学而言, 应通过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数学美, 使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提高到文化的层面上, 达到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愉悦情调的目的, 体现了和谐统一.

6.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民主意识

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发展是与哲学相伴而产生的, 在欧周洲中世纪, 罗马教皇统治时, 数学规则被认为是神的旨意, 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则是近代数学发展的催化剂, 现代数学的应用则渗透到以往与数学无缘的诸如考古、社会学等传统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由于数学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应用的广泛性, 说明了数学与各学科“休戚与共”.体现了数学是多元复合体, 也体现了数学的合作与民主精神.

可以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折射出的合作与民主精神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 在现在所提倡的“数学探究”学习中就体现了合作与民主精神.

7.学习数学可以培养献身科学事业的高贵品质

发挥物理习题的教育功能 篇9

一、量质互变,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例1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 )

A. 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B.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 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 光具有波粒两象性性。

个别光子表现为粒子性, 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 量的变化表现的性质不一样。人们对光的本质认识发展也说明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的临界状态的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等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实例, 质点、光滑面、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模型,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物理模型的构建, 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时抓住主要特征, 忽略次要因素, 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最新科技成果,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2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 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 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 (用M、m、R、R1、r、r1和T表示, 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

通过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的事实, 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 树立了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介绍中外物理学家, 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例3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数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这个实例, 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 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四、合理开发新能源,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4 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 (气流的功能) 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 发电机等。如图所示。

⑴利用总电阻R=10 Ω的线路向外输送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功率P0=300 kW, 输电电压U=10 kW, 求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与输送功率的比值;

⑵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 气流速度为v, 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

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 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 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⑶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P与Pm成正比.某风力发电机的风速v1=9 m/s时能够输出电功率P1=540 kW。我国某地区风速不低于v2=6 m/s的时间每年约为5000小时, 试估算这台风力发电机在该地区的最小年发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资源, 节约能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治理污染, 造福人类

例5 环保汽车将为2008年奥运会场馆服务。某辆以蓄电池为驱动能源的环保汽车, 总质量m=3 ×103kg。当它在水平路面上以v=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驱动电机的输入电流I=50A, 电压U=300V。在此行驶状态下

(1) 求驱动电机的输入功率 p电;

(2) 若驱动电机能够将输入功率的90%转化为用于牵引汽车前进的机械功率P机, 求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 (g取10m/s2) ;

(3) 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车供电, 其它条件不变, 求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结合计算结果, 简述你对该设想的思考。

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0=4×1026W,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r=1.5×1011m , 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30%的能量损耗, 该车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5%。

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于一体,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学生作为普通公民,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六、珍视生命, 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例6 某汽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表的其它部分: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篇10

一、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她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个性心理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是可以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品德教育的顺利实施中充当着良好的中介作用。音乐教育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予人的教育就是寓于情感之中、趣味之中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心灵上受到启迪,道德上得到提升。音乐自身的艺术魅力会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帮助学生树立理想、陶冶情操,学会感恩,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音乐的德育功能,“音乐辅德”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传统深厚。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将音乐看作是一种无以伦比的教育手段,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他的课表中——礼、乐、射、御、书、数,音乐被列为第二位,这更说明了孔子对音乐的德育功能的重视。我国的著名音乐教育家贺渌汀也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就会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音乐与德育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爱国主义教育,它不是仅仅以歌唱而歌唱,而是以优美的旋律和具有政治色彩的歌词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强化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二、把握教材内容,潜移默化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很多歌曲以鲜明的曲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歌词去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学会做人。一堂好的音乐课,不仅只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而是教会学生学会欣赏这首歌优雅的旋律和跌宕起伏的词韵,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在高一《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这一节里,我们可以把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引子,讲述聂耳、冼星海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情况下,为挽救民族的危亡,唤醒民众奋起反抗,驱逐日寇,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创作了威武激昂,气势磅礴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并使用多媒体手段,借助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历史现实,使学生在乐曲中感受到歌曲的形象和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同仇敌忾,振兴中华的“感慨”,而这种“感慨”就是音乐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非常广泛,教师要把美育和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乐曲中获得思想教育。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节中,古曲《流水》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壮丽山河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在乐曲中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所具有的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和蕴含丰富的历史审美意识高尚品德。

三、注重在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无处不在。教师除了音乐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利用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组织“红歌”比赛,积极向上的励志歌曲将校园的文化气氛推向一个更新的层次,唱响和谐校园。还可以举行校园集体舞大赛,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舞动青春,增进同学们之间友谊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激昂向上、充满活力的优秀歌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可以利用橱窗、板报、、课外兴趣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推荐音乐家作品及音乐家名言小故事等。特别是音乐家名言的适时引用,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自信心和决心,形成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识。

浅谈艺术的教育功能 篇11

一、艺术具有双重的教育功能

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对高尚的、纯洁的、先进的事物以积极情感,而对一切不合理的、卑鄙的、邪恶的事物能产生消极的情感,反之也会起到不良的影响。这就是艺术教育的意义和功能。如一段时间,社会上以法轮功为代表的邪教势力一度猖獗,一些不健康的歌谣在学生中流传,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玷污了学生的心灵,污染了教育空间,为了抵御邪教势力侵袭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开展了“崇尚科学、铲除邪教、净化校园、健康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师生创作了大量反邪教的儿歌。师生在创作中受到了教育,为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又确立了“唱响绿色童谣、伴我健康成长”主题艺术教育,学校把绿色童谣的诵读活动与行为规范、礼仪教育相结合,与学生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与小诗创作相结合,小小童谣为同学们开启了富有想象、童趣和智慧的大门。

艺术教育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而是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进一步激起人们对崇高行为竞相仿效的愿望。—些国家也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如:在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在美国则是用另一种形式确立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出台的《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强调:“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艺术教育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智育,它是让学生们通过艺术的基本知识,来提高艺术修养和智力的开发,如:学校在艺术教育中,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氛围。厅廊建设具有艺术化、特色化,让学校的每个墙面都具有不同风格的教育内容:一楼是格言警句,揭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二楼是童话解文——“文海踏浪,诗心童趣”;三楼是古诗配画——“古风流韵,锦文沁芳”从厅廊设计中看到了一本会说话的好书,学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艺术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艺术对人的教育,常常是以情感人,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基础。列宁曾经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艺术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能使人得到教育。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让人从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发生深刻的变化。如,学校在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利用《绿色童谣》的创作和传唱,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在生活中实践。课前、课上、课间无不听见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达到人人说童谣,人人用童谣的行为习惯,童谣与美术课、体育课、班队会、大课间等整合,美术课开展给童谣配画活动,体育活动配合童谣诵读,进行在童谣伴唱下的打花巴掌、跳绳、踢毽子等动感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体育活动中唱响童谣,既锻炼身体,又受到教育。不知不觉中学生变了,追跑打闹的学生少了,安全意识提高了,讲谦让的多了,讲合作的多了,爱劳动的多了……在绿色童谣的世界里,同学们懂得了尊老爱幼,懂得了观察生活,懂得了遵纪守法,懂得了文明礼貌,懂得了团结友爱……校园荡漾着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良好风气。

艺术教育不仅给学生以美得满足、心情的愉悦、情操的陶冶,还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为此,在艺术教育中,不僅注意避免艺术对学生所产生的消极的教育作用,还要充分利用艺术的教育功能,发挥艺术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研究 篇12

一、舞蹈教育承担着舞蹈文化传承的重任

舞蹈的学习一般均在儿童时期始直至大学, 这期间学生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 使学生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对世界的探知能力较强,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塑造人格的最佳时期, 舞蹈教育可以通过肢体运动、音乐情感激发以及文化普及等手段全面塑造人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舞蹈的历史悠久, 风格迥异, 古典舞的典雅精致、民间民族舞的活泼与灵动赋予舞蹈多样的色彩与格调, 周代的韶乐, 孔子说:“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 观《大武》“尽美而不尽善也”;汉代的赵飞燕的可作“掌上舞”;唐代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宋代的“队舞”;元代的“十六天魔舞”;明清的戏曲舞蹈, 构成了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长河。另外世界的舞蹈也是百花齐放, 各有千秋, 芭蕾舞的优雅与华丽、街舞的力度与活泼、华尔兹的高贵与热情等等均对舞蹈研习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 在舞蹈的教育过程中穿插舞蹈文化的教育, 使习舞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沁润, 对他们的文化学习、综合素质提升、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全面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目前各地舞蹈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舞蹈教育重视舞蹈技术的训练, 而忽略舞蹈文化传承。而舞蹈教育的重心应该从舞蹈历史传承开始, 让学习舞蹈的人们对所学舞蹈的历史产生敬畏, 以一种对舞蹈尊重的心理学习舞蹈, 以此理念长期循环, 使得舞蹈学习者、舞蹈欣赏者以及舞蹈创作者均能够感受到舞蹈艺术在心灵上的冲击与作用力。所以舞蹈事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寄托予舞蹈教育者和学习者提高对舞蹈教育的深层次的认识, 从舞蹈教育理念的革新开始, 重新梳理舞蹈教育事业才有希望, 舞蹈教育承载着舞蹈文化传承的重任。

二、舞蹈教育对人的身体发育的促进

舞蹈艺术对于提升学生的肢体发育和气质培养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形体训练有助于学生身体姿态的良性发展, 纠正不良体态、塑造健美的形体和高贵的艺术气质。舞蹈形体的教学训练是以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专业理论为指导, 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根据训练对象的身体条件、年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训练方法, 是能够有效地促进体态正常发展的一种手段。舞蹈学习者一般均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肌肉、骨骼以及筋腱都是发育的最佳时期, 可以通过舞蹈来修正身体, 舞蹈训练的根本要领是“伸长与伸展”, 任何动作须无限延长, 手、腿、腰等各个部位的伸展要无限延长, 尤其是意识上的无限延长。只有在意识上及动作的伸展与延长才可能使舞蹈的动作美丽矫健、挺拔修长, 女生的身体更加优雅美丽, 男生更加、威武雄壮。因此在舞蹈训练中要求肌肉向着顺长、骨骼要向着细长拉伸、筋腱要向着扩张拉伸, 对舞蹈学习者的身体发展成正能量的提升。而目前的舞蹈教育中教师教学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不注重身体生物结构的科学性, 将学生的柔软度作为训练的第一要务, 不管学生的自然条件如何, 强制板腿、下腰、屈膝, 这种不科学的训练极易造成训练意外损伤。这种拔苗助长形式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身体伤害也是较大的, 舞蹈训练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训练。

三、舞蹈教育对全面人格培养的提升作用

舞蹈教育以其肢体活动与文化提升的双重作用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 学习舞蹈的孩子也愈加活泼与自信, 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与人格有一定的作用。舞蹈教育有利于意志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等。专家认为:“身体智力是人类生存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所有智力的核心”。舞蹈训练是培养身体智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舞蹈训练对规范性、意志力、耐苦力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力有着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对训练的坚持更加能提升学生德恒心与毅力, 集体舞蹈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舞蹈初学者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 遵循了模仿、记忆、储存的过程, 再就是将舞蹈教育中的的身体训练、智能训练, 综合起来进行舞蹈教育, 尤其是坚毅、开朗、善良、交际, 刻苦练习、持之以恒;模仿英雄, 学习英雄;团结合作的人格培养。

四、结语

总之, 舞蹈教育就是最好的身体动觉智力训练。为使舞蹈教育正常发展, 使学舞者健康快乐成长, 还需要在认识到舞蹈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以外, 改变在舞蹈教育中过分注重技能性、忽视舞蹈文化的学习、忽视舞蹈文化修养的提高的传统意识, 注重舞蹈教育人文知识的提升、学生身体训练的科学性以及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加强对学舞者的人格培养和身体成长重视, 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进行舞蹈教育中, 格外予以关注与重视。

摘要:美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类,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 懂得鉴赏美、欣赏美和发现美。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 美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也应遵循美育教育的原则, 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 在无形中渗透美育理念, 使学生自身在文化方面、身心方面以及心理人格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沁润与感化。

关键词:舞蹈教育,美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2]温柔.舞蹈生理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下一篇:《金刚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