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精选5篇)
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篇1
课堂学习纪律是指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课堂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良好的课堂学习纪律是学生能否获得大量知识和技能,保证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因而管理好学生的课堂纪律就尤为重要。课堂学习纪律管理的策略主要有:
一、依据学校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全面、适宜的课堂规则
要管理好学生的课堂纪律,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的表现,不应该有的行为,这样就使学生有章可循,找到自己言语和行为的坐标。课堂规则一般都是在学期初或者学年初制定,一般包括出入课堂规则,点名规则,课上规则,课间规则等等。课堂规则制定的依据主要有法令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和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在制定课堂规则时,学校和教师要考虑规则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规则是否制定的实际可行。此外,课堂规则的内容以正面为主,琼斯等人研究发现,主要指向惩罚的规则常常会引导学生关注消极方面,反而淡化学生的积极动机与态度,从而进一步强化低水平的道德发展,无助于发展学生高水平的。具有社会价值的道德准则。所以,课堂规则应该以正面表述为主,多用积极的语言,建立良好课堂行为的积极的正向强化,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去积极、主动的遵守课堂规则。
二、教师提高管理学生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管理
科林等人在一个课堂管理研究中观察比较了有效管理者和无效管理者的行为。他认为,有效管理者善于预防问题,善于引导学生不断的变换活动,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善于把管理全班和注意个别学生结合起来。即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注意发生的每件事情,不要注意力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要看到全班学生的表现,让学生知道自己时刻被老师注意监督着。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如有的学生说话,溜号,甚至是睡觉等违纪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与制止,如用目光看着说话、溜号的学生,让他知道老师发现了他的违纪行为,使他立即停止违纪行为;对于睡觉的行为,教师可以走到学生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即使教师在写板书,也要知道学生此时在下面的表现;在安排少数学生到黑板进行计算的同时,也要要求全班同学在下面计算。科林认为,教师要做到整体关注,让少数学生做事,而让其他学生观望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违纪行为。此外,合理的利用表扬和惩罚,也是非常重要的。表扬可分为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和表扬其他学生两种方式。例如某个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学生认真安静学习的时候表扬他。还可以采取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制止某个学生的不当行为,一般选择距离比较近的学生或者选择和他关系比较好的学生,让违纪的学生知道,教师已经注意到了他的不当行为。在运用表扬时,教师应该表扬具体的课堂行为,表扬应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表扬应该及时进行,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与及时的正强化。
三、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伊伏特逊、恩梅等人研究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兴趣和注意,所以教师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适当呈现,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安排好课堂的时间。从心理学上讲,人的注意力时间是有限的,从幼儿到少年,到青年,到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上升,到后来随着人的衰老,记忆力又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把一堂课的时间进行很好的分配,要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完成新知识的教授。例如,一堂课40分钟,教师可以用5分钟用于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教授打下好的基础,及承上启下,推陈出新;再用20分钟的时间用于新知识的教授;最后用15分钟的时间用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理解和练习,这样就保证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状态最好的时间接受了新知识,如果长时间的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会引起学生的疲劳,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
学校和班级要尽早的对学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对于课堂上的纪律和要求更要多多加以强调,教师和相关人员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课堂纪律和要求的讲解,使学生对课堂的纪律和要求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清楚明白课堂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通过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各种途径和载体,加强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的认识,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生遵规守纪的氛围。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堂纪律为内容的知识竞赛,使学生熟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内容和要求;通过评选遵规守纪标兵,来激励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此外也要及时的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引导,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教育他们,引导他们,通过播放遵纪守法的宣传片和影视剧作品,用榜样和模范力量影响他们,必要时,还要及时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教育管理好学生。通过各种办法和措施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维.课堂教学技能.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2]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篇2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比如四年级的贺卡一课,因为是手工课,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所以他们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不会像大人那样可以克制自己,这样势必造成课堂纪律松散。再如三年级的三原色三间色一课,这是一种全新的绘画工具——水粉,很多学生都觉得很有趣,调出一种颜色就要迫不及待的和别人分享,难免就要发出声音,这就造成了上课纪律的混乱。还有就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有可能小组进行创作,课堂也会显得不安静。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学生在一起能互助互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外国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行不通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既要学生学好,又要学生纪律不乱,我想只有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收放自如,处理好个别特别活跃的学生,让他们不仅仅在语言和肢体动作上活跃,还要在课堂上头脑思维也活跃。那如何引导好这一部分同学,是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处理这少数同学的课堂表现,我觉得重点还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引导。刚开始我采用“硬”的手段,大声训斥、批评,几节课以后,虽然他们的言行和举止上有所收敛,但并不能让他们的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他们的思维还是凝滞的,整堂课对他们来说是“熬”过去的。现在我采用了一些激励机制,在课堂上做记录,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方方面面的表现,如课堂纪律表现、用具准备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和态度等,并定期向大家公布。现在看效果还是不错,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篇3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纪律的定位和现状
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双向评价体系、多形式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运用表明,传统概念中的美术课堂纪律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呈现出颠覆性的变化。当课堂纪律不再以“洗耳恭听”的灌输式教学要求为标准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生幼稚的天性以及个性人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限于不同环境及对课堂纪律的不同理解,对小学美术课堂纪律“活”与“乱”的适度拿捏尚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直以来,严格的课堂纪律被认为是教学效果的前提,但不能以牺牲小学生童真的心灵和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为前提,尤其美术教育,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养成共同分享快乐与成功的集体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人格。鉴于此,对课堂纪律就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操作的主动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活动方式的设计是课堂纪律的保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下如何做到“活”而不“乱”是对美术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和“过程教学”的根本考验。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制定要因对象而定。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势,充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将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环境贴近的现象或文化,增强学生对内容的亲近感,由兴趣而关注。在内容活动方式的设计上,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尽力把他们的注意力与行为统一到教学活动中来,强化纪律保证作用。在丰富的观察感受、情感体验、想象创造等一系列具体活动中,达到活动方式与教学目标的有效统一,提高美术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师生互动与“问题”设置是解决纪律偏离主题的手段
师生互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好手段。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提要求、问问题、谈观点、解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既拓宽了知识面,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设置,对学生而言不仅只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及关键所在,而且是集中学生围绕主题活动的纽带,更是纠正学生基于活动偏离教学主题的有效方法。巧设疑问让学生跟着教学设计思路活动;在问题纠结中思考,让学习活动在师生的良好互动中有序地进行。
当然,问题的设置除了教学内容的需要外,所提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方向性。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关联程度和学生的發展水平面来选择问题,对于爱走神的学生,提问是提醒;爱讲话的学生,提问是警告。利用好提问,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并参与课堂纪律管理,还能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优化课堂纪律。
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篇4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心理策略
(一)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涵义和意义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是指按照高职教育教学的心理规律, 根据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的原则要求和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采用条文的形式制定, 以规范高职学生的课堂行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 具有科学合理性、组织严格性、带有指令性等特点。
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是高职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前提, 没有常规, 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则无准绳, 所以, 在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中,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 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 制定课堂常规, 并科学地实施, 以取得良好的课堂管理心理效应。
(二) 制定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心理要求
注意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制定课堂常规之前, 要认真地调查、了解高职学生, 熟悉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在制定高职课堂教学常规时, 考虑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以便使高职学生了解和接纳课堂常规, 做到有的放矢。
运用民主的方式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制定要运用民主的方式, 师生共同讨论, 集体制定, 以增强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人意识。常规制定后, 可要求学生人人签名, 表示遵守。同时, 辅导员自己也要签名, 表明辅导员不仅是班级权力的执掌者, 也是遵纪守规的示范者, 从而使师生心理相容。
提出适度的要求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要求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不可偏严, 也不可偏宽, 更不能反映一些辅导员的偏见, 而要宽严适度, 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 要能为高职学生所接受和承受, 以使常规成为高职学生内心的需要。
采取恰当的形式高职课堂教学常规应采取恰当的形式, 内容以条款式呈现, 要求要明确、具体, 文字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以便高职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 也便于操作、实行。
(三) 讲究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方式方法
提高认识, 激发动机要使高职学生领会并遵守课堂常规, 首先就要提高他们对常规的认识, 端正其对常规的态度, 这就要组织高职学生学习常规, 并晓之以理, 从道理上向他们阐明课堂常规的涵义、意义、要求, 以克服其心理障碍, 使他们理解和掌握课堂常规, 使课堂常规真正成为其内心需要, 从而产生行为意向, 激发正确的行为动机。
明确要求, 增强意识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职教学的根本要求出发, 向高职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课堂常规要求, 增强他们的课堂常规意识, 使其在课堂上时时想到课堂常规, 言行举止符合常规要求, 严格地以课堂规范要求自己, 自觉地遵守课堂常规, 养成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课堂常规的习惯。
强化训练, 养成习惯高职院校辅导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 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强化课堂常规训练, 并加强指导, 使学生反复练习, 巩固强化, 养成习惯, 形成动力定型。
榜样示范, 正面诱导实施高职课堂教学常规, 要根据高职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 针对他们普遍存在的朴素的模仿和参照心理, 给他们树立典型, 提供榜样, 以遵守高职课堂教学常规的典型人物或事例来教育他们, 起到示范作用, 使其朴素的模仿和参照心理进一步升华到理论认识。同时, 根据高职学生的“向师性”特点, 高职辅导员和科任教师要以身作则, 做出表率, 从正面诱导学生, 以自己具体的、生动的言行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促使他们学习、对照和仿效。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的心理策略
(一)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的涵义和心理功能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是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和准则。高职课堂教学纪律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重要的心理功能。
维持功能高职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纪律的定向与约束作用, 就能控制和调节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行, 从而促进高职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保证高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维持高职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
控制功能高职教师通过严格而自觉的课堂纪律的约束与指导, 能够稳定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 控制高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 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感。
发展功能高职学生通过课堂纪律教育与学习, 能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自觉性、自控力、独立性、坚持性、忍耐性等等。同时, 还能够逐渐掌握行为规则, 学会遵守纪律, 从而促进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转化功能高职教师通过课堂纪律教育, 可以使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的道德要求转化并内化为高职学生的道德良心, 使高职学生能够自觉承担道德责任与义务, 从而促进其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二) 高职教学良好课堂纪律的特点
尊重学生高职教师既要严格要求高职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又要尊重高职学生, 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尊重他们的人格, 这两方面要有机结合。
正面诱导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不应是简单的强制性管理, 而应是自觉的纪律教育,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应重在积极引导和教育, 以发展高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而消极的强制性管理则属于必要的补充。
自律为主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和教育应重在引导学生自律, 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 使他们做到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他律为始、自律为终。
民主管理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发扬民主, 实行民主管理, 以培养高职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
长善救失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应重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纪律行为, 而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则次之, 更要严禁各种体罚、变相体罚及各种心罚。
(三) 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
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还有家庭方面的原因。这里着重谈谈师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年龄方面的原因。
高职学生年龄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如学生身体易疲倦, 注意力易分散, 情绪易冲动, 个性活泼好动, 易受暗示, 行为盲目性大、模仿性强等都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2. 心理方面的原因。
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因存在意义障碍而违反课堂纪律, 高职学生对课堂纪律认识不够、不明确或忘记了纪律要求, 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 对纪律要求与具体情境之间的关系往往不能辨别。二是因情绪不佳违反课堂纪律, 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消极的情感体验, 就可能导致违反纪律的行为, 如心情不佳、对教师有反感对立情绪、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等。三是因意志力薄弱而违反纪律, 高职学生自制力、坚持性差, 开始上课时能遵守纪律, 时间一久便注意力分散, 自控力弱, 经受不住各种诱因而违反纪律。四是因不良个性而违反纪律, 高职学生自尊心强、个性强, 有时任性、固执, 不顾课堂纪律。
3. 品行方面的原因。
高职学生的不良品行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一种潜在因素, 如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听课时喜欢打闹, 缺乏安静、认真学习的习惯, 有些学生染上各种恶习、形成不良品德等等, 都可能导致违反课堂纪律。
4. 学业方面的原因。
高职学生学业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引起违反课堂纪律。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完不成作业, 答不好问题, 听不懂讲课, 缺乏学习兴趣, 因而导致违反课堂纪律。有些学生因学习上遭受失败、遇到挫折而情绪波动, 产生焦虑不满、敌视或冷漠等消极心理, 也可能引起违反课堂纪律。
教师方面的原因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 教师往往归咎于学生, 而较少反省自己, 这是片面的。实际上, 学生违纪也有高职教师自身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态度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不负责, 对学生课堂行为放任不管, 可能引起学生违纪;教师态度生硬、急躁、粗暴、性格不好, 动辄批评训斥, 变相体罚, 学生反感, 产生对立情绪或逆反心理, 可能导致违纪;教师对课堂纪律缺乏正确的认识, 忽视纪律教育, 只把纪律作为手段, 形式主义地抓纪律,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反纪律。
2.教学要求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教学要求不适度, 严而无度, 作风不民主, 不尊重学生, 可能导致学生违纪;教师的要求不合理, 与课堂纪律要求相冲突,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3.教学能力方面的原因。有些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差, 搞不好课堂教学组织, 处理不好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可能导致学生违纪;有些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差,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不够公正客观,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4.教学关系方面的原因。教师与学生心理不相容, 学生不愿意执行教师的要求, 甚至存有逆反心理, 可能导致学生违纪;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不融洽, 缺乏合作性, 对学生的要求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 也可能导致学生违纪。
(四)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的心理学要求
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根据高职教学良好课堂纪律的特点, 针对高职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 遵循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的心理学要求。
适度控制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的管理要严而有度, 有张有弛, 适度控制。教师不要过多监督干涉学生, 处处监视学生, 时时干涉学生, 事事管教学生, 而要让他们明确哪些是课堂上允许的行为, 并给予他们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表达情绪的自由。
民主管理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也要发扬民主, 师生应共同参与课堂管理, 师生心理要相容, 要相互了解彼此的心理和动机。同时,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允许的自由的范围, 并促进正常的课堂交往, 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从而养成学生的课堂遵纪行为和习惯。
群体影响在高职课堂教学管理中, 学生班级群体起着重要作用, 班级的正式群体即班集体和非正式群体都对课堂纪律有重大影响。因此, 教师要重视群体的作用, 利用群体的影响, 利用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并遵循平行教育的原则, 通过培养优良的班风及正确的舆论促进课堂合作, 搞好课堂管理。
正面诱导高职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针对高职学生好胜心强、荣誉感重、自尊心强又很脆弱等心理特征, 坚持正面引导, 多表扬、少批评, 多用积极性言语, 少用消极性言语。特别是对个别学生影响不大的课堂违纪言行, 最好运用积极性言语正面引导, 这比停下课来批评、训斥学生的效果好得多。当然, 对明知故犯的捣乱行为, 也应迅速及时地处理, 此时说理和解释是多余的, 也是无效的。
行为矫正教师对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过错行为, 既不要过度反应, 也不要采取训斥、辱骂等方式, 而应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 正面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 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直接向他提出具体的行动方向, 促使他为完成任务而积极行动, 自觉地遵守纪律, 由此通过行为矫正控制学生的错误行为。
积极暗示教师对高职学生课堂上个别的、不显著的、影响不大的违纪言行, 最好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态、形体等非言语方式控制学生, 监督学生, 给学生以积极暗示。这比消极地停下课来处理违纪行为效果要好得多, 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又可以避免中断教学进程、打断教学思路、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可谓两全其美。
参考文献
[1]陈安福, 何毓智.课堂教学管理心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2]傅建明.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3]温世颂.教育心理学[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2007.
[4]刘英陶.教师职业技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胡淑珍, 等.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关于小学数学之课堂纪律调控策略 篇5
一、要有“吸引力”, 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 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 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 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
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 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 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 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 年龄的增大, 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 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 如学会自主探究, 学会合作交流, 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 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 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 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 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 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 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要有“数学味”, 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 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如笔者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 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 并组织讨论、交流, 抽象出角的特征,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
学完这节课后, 笔者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 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 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 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 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 能使思维更为敏捷, 迸发创新的火花, 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 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推行探究性学习, 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 拓展探究空间。
如在教学“9+2”时,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 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 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创新思维得到开拓。
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 既要大胆改革教学,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 又要增强学生观念, 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 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 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积极主动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 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有位教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 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 结果是小鸡第一, 小鸭第二, 小猫第三, 小狗第四, 许多学生当即表示不同意, 认为小狗跑得最快, 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 但“虚拟”不等于“虚假”, 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推荐阅读:
美术课堂中教学策略10-29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08-16
美术学院课堂管理12-31
美术课堂教学管理11-17
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管理07-04
美术课堂教学管理心得体会05-30
美术课堂09-14
中学美术课堂10-15
美术高效课堂05-17
美术课堂评价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