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

2024-07-04

缺失(共12篇)

缺失 篇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譬如因学业质量评价的严重失衡, 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继而导致教育的严重缺失, 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公民基础素质淡薄、社会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只有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课程标准, 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健康发展, 才能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03年4月,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实验) 》, 正式启动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课程的设置力图构建既体现基础性又有高度灵活性的课程结构, 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八大学习领域的15个学科。这些课程都是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课业, 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其中,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大独立的学习领域, 是此次课改的“亮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 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 促进学生在基本社会道德的约束下有个性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以体现学生的人格尊严。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认识上存在严重偏差, 综合实践活动常常被学校所忽视, 当作一项应付的事情来做。国家课程标准不能很好地被执行, “穿新鞋走老路”, 与课改前的课程几无差别, 使为数不少的课程形同虚设, 出现了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教学现状是“凡考则教, 不考不教, 为考而教”, 直接导致学生高考科目的课业负担过重, 非高考科目的课业负担过轻, 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失衡, 与国家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背道而驰。如:德育课、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课、通用技术课、校本课程等课程的教学计划得不到落实。有的学校安排两张课程表, 实际执行的是按“考业”编排的课表, 对付检查的则是按国家标准编排的课表。把考试的课程作为真正承担的课业, 把不考的课程作为虚假应付的课业, 严重地违背了国家的课改意志。目前, 就一些“考业精英”学校而言, 对以上课程的开设, 也只是摆摆花架子, 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选修课成为“限选课”, 学生没有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课程的余地。校本教材也只是像“花瓶”一样的摆设, 为的是“作秀”。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部是针对高考而安排, 高一、高二就把国家规定的三年课程全部赶完, 造成高三无教学现象。学校和社会一味地对“考业精英”学生给予高额奖励。更有甚者, 有些“精英学校”不惜高价从外校买回“精英学生”来“栽培”, 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造成了不正当的“生源大战”, 导致违规招生的恶性循环。通用技术实验室, 甚至理化生实验室也仅是为了学校“达标”而准备的“装饰品”和“通行证”, 实验的目的也仅仅是限于高考科目的需要。很多实验是教师“讲”给学生的, 而不是学生去做。由于很多学校放弃非高考科目的课程而只瞄准高考科目的课程抓“考业”, 使得在“考业”日渐拔高的同时, 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又几乎成了教育的“陪衬人”, 造成了新的教育的严重不公平, 对这些学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和人格伤害。在这种失衡的教育下, 不管是“考业精英”还是“教育陪衬人”, 他们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等的培养都被严重地弱化, 失去了健全人格培养的基本条件, 直接造成了学生的畸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的严重缺失等深层次的教育伤害, 导致学生普遍缺失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热爱劳动的崇高精神和勇于实践的优秀品格。

缺失 篇2

案例

1、工程部有一位员工提出辞职,当天提出,当天就要批准并办妥离职(按制度应该是一个月),这时部门经理没有做任何解释工作,就把申请表提交上来,要副总批准。这件事情说明我们的经理未尽相应的职责,把矛盾上交。

案例 2、2000年-2007年,开发部独自负责开发新药,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核,工作中缺乏监督,失误较多,而且往往等到很严重时才暴露,但已无法挽救;为改变此局面,公司成立质量保证部,专职对研发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当时很多员工及领导有抵触情绪,认为没必要,但以后的事实表明,质量保证部的建立随时纠正了研发中出现的错误,有效降低了失误率,并将很多错误消除在初级阶段,这样员工及领导的工作业绩得到有效保证,避免因为一些失误而前功尽弃,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大幅降低。

结论:员工及领导应主动接受监督,这样不但对公司有例,同时也有利于领导及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业绩的提高,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浪费。

案例

3、新任部门经理在开展工作时,下级对上级产生了很多怨言;此时上级认为下级很多工作没做好,自己已帮助下属做了很多工作却不被感谢、领情,随之也对下属产生了很多怨言,部门整体团对意识不强。

结论:作为部门领导,应对下属的工作业绩及失误负全部责任,对下属的工作指导是其应尽的义务,而不是额外施予的帮助,调动团队的工作干劲是领导的重要职责。

案例

“脊梁”的缺失 篇3

差 距

一差距个国家的强盛,虽然表现在政治的强大、社会的和谐、文化的强势,但在这背后,最根本最核心的依托却是经济力量。古代的汉唐、近代的大英、今日的美国概莫能外。

经济的发达是由具备强大生产力的企业群体来支撑。但是历史表明,强大生产力的企业群体,既不是成千上万中小企业的简单捆绑,也不是行政手段下各大企业财务报表的随意拼接。它是由一大批代表国家实力、规模庞大、品牌卓越、有强大的科技和行研力量,有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的大型跨国企业担纲;并由此形成大中小企业规模协调、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链组织流畅、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产业支持体系。在这个庞大体系中处于顶端的企业,我们称之为“脊梁企业”。

在美国,它们是沃尔玛、微软、通用、福特、BP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无一不贴着美国的标签,彰显着美国的文化,体现出美国的强大……

在日本,它们是丰田、日立、索尼;

在德国,它们是西门子、大众;

在韩国,它们是LG、三星、现代……

和当年的大唐帝国、大英帝国不同,今天的国家实力并非体现在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上,也不是依靠船坚炮利进行国土吞并,拓展殖民疆域,而是表现在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权自由等美丽外衣下的经济侵略。越到现代文明时期,“战争”越是不需要物质作成本,生命作代价;只需一张“网”,全世界的财富,就纷纷涌向那个创业不过二三十年的微软公司。

如今,我们在天上飞的,地下走的,太空里运行的,固定的,流动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吃穿住用,无一不渗透着世界脊梁企业的元素。这些元素,又无一不代表着利益的瓜分——而在这样的瓜分里,中国企业几乎难见踪影。

权威媒体统计表明,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之比是:

分析这组数据你会发现,我们的主流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落差,远大于中国经济规模和全球经济规模的落差;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方面,我们因为“脊梁”的缺失,存在着巨大而真实的危机。

怀 疑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是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信、工商银行……清一色“国家队队员”。这样的企业能够称为中国的“脊梁企业”吗?我们不敢相信。

怀疑的理由很简单。

他们是国家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通过国有资本划拨形成的,本来就已具备了巨大的存量规模,不是经过市场选择从无到有成长的。

他们大多是资源垄断型企业,无论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都难以从事他们所经营的业务。他们有天然的优势,而没有核心技术。

他们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虽然一再提倡政企分开,但因为种种原因,政企很难根本分开。政府干预、行政色彩依然浓厚。

他们经营效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分配机制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挪用、贪污、受贿,这些腐败现象甚至拥有制度层面的基础。

——以此现状,哪堪担负起“中国脊梁企业”之大任。

我们并不否认,这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充当着中国经济的骨干作用,这些企业担负着中国在能源、钢铁、金融等领域里的重要使命,担负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包含了将这些企业改制为现代公司,从而逐渐走出资源独占,行政配置,国有独资,机制落后的阴影,从国家打造的“骨干”走向市场打造的“脊梁”。然而,这种良好的愿望已经播种多年,而中国经济在拉美化的阴影中已经失去了很多时间。

除了已经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外,我们还有处于第二梯队的省、市级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这类企业的年销售额大致在100亿元左右。

这类企业介于国有和民营之间,介于国家垄断与地方垄断之间,介于国家资源与地方资源之间,介于中央直管和地方直管之间。这类企业发展好的可能上去,成为脊梁企业;发展不好的可能掉下来,成为明日黄花。比如,金融领域的招商银行、平安集团、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制造业的四川长虹、上海汽车;综合产业的上海实业、首创集团;电讯领域的中兴通讯等。

由于中国加入WTO,国内的市场壁垒逐渐打破,更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出现,并进入到石油、电力、通信、金融、交通、航空等一些前垄断行业里,这类企业的发展前景可观。另外,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这类企业利用强大的市场整合能力,极有可能参与大型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重组、改制,这无疑将推动中国企业快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障碍依然不少:向上,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更加严重缺乏在国家战略指导下的一系列配套法规;向下,我们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真正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立核心竞争力方面,和世界水平差距明显。

希望仍然存在,比如我们即将谈到的海尔。

希 望

种种数据表明,2005年,海尔集团将出现在世界500强的排行榜里——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的跨越。其意义在于:

海尔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由小长大的企业,而不是由国有资本行政划拨而成;

海尔将是中国完全竞争性行业中,第一个进入到世界500强的非国有控股企业。

为了这一天,海尔走了不过20年——原来创业,从弱小到强大,不需要100年,进入世界500强不是遥不可及。海尔所在的家用电器制造行业并不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中国小于家用电器行业和大于家用电器行业里,都有可能诞生出世界500强。

因此,就像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代表中国拿到第一块金牌,实现零的突破一样,20年以后,海尔也以进入世界500强向世界证实,中国企业同样实现了真正意义进入世界500强零的突破,海尔就是我们寻找的“中国脊梁企业”。

海尔的意义不在于它进入世界500强本身,在于它的象征性。因为有了海尔,中国企业大可不必在风险和波折中万马齐喑,而应正视世界,正视现实,鼓起勇气,扬起征帆。海尔的成功,也让那些对冲击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冷嘲热讽,动不动就用西方几百年的历史和中国20年的历史来打击成长性企业的预言家们,难以自圆其说。

相对来说,近几年来,世界500强企业的年均增长水平都在10%以下,第500名的销售额也徘徊在9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年销售额在5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每年超过20%增长速度的企业都星罗棋布。这个群体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他们最有机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一大群“海尔”,作为中国真正的“脊梁”企业,进军世界500强,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

这个群体在民营企业中分布最多。

中国的民营企业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领域中发展速度最快,企业数量最多,涉及领域最广,企业质量最参差不齐,对中国经济贡献巨大但同时又十分不成熟,问题最多的企业。民营企业中,创业15~20年,年销售额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早已成百上千。

我认为,中国企业中,这个群体才有可能是诞生脊梁企业最多的。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特殊的经济制度,短暂的市场经济历史,使这个群体里的企业在发展上也有其特别的复杂性。

问 题

第一梯队也好,第二梯队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在这三个群体里,要成为真正的脊梁企业,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缺憾。

例如,在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如果不解决产权制度的问题,不论规模有多大,长远来看,都难以成为真正的脊梁。而且,这类企业正在经历一种危险的过程——即由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呈现出明显的资产空洞化现象。

所谓的资产空洞化,是指在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这个平台上,仅仅体现为财务报表合并后的数据意义。利益的流失表现为:各种资产和权益在各利益集团的横向交易过程中,难以节制地被向下转移、分割。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的整体优势将日渐衰减,这也是所谓的“冰棍”现象。任何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士都可以看到,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途径,是在呆板的所有制结构下低效率的运转造成的。产权交易过程中所造成的价值低估,还可以在日后的发展中恢复;而像“冰棍”一样溶化的,才会是真正的人间蒸发。国资委堵得住大型企业在母公司平台上的“MBO”,但堵不住各种交易行为下的“MBO”。所以,用猫看老鼠的方法管理国有资产是管不好的。长此下去,我们“抓大放小”策略下保下来的第一梯队企业,终将成为貌似强大、内在空虚的“纸脊梁”。

民营企业可能会是未来“脊梁”企业诞生最多的群体。但是当今的民营企业缺失的东西很多,希望与失望不相上下。固有的劣根性还需要更多的挫折去打造,还需要更多的风雨去砥砺,还需要许许多多诸如南德集团、德隆集团的牺牲才能换来“脊梁”的坚挺。

四川希望集团是较早诞生的具有“脊梁”特质的企业,但家族的嬗变却一分为四,各奔东西。联想集团是名气最大、创业最早、一直没有太大失误的企业,但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仅仅是高新技术领域中的传统制造商而已。一场跨国并购,动用了超过50%的资源——如果成功,皆大欢喜;如果失败,将会致命。TCL有着与一般民营企业不同的气质,但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跨国行动背后,是战略的成功还是战略的陷阱,尚难得到定论。而今,风头正劲的广东人黄光裕领导的一个从事电器经销的国美,虽然凭着巨大的销售额和个人财产数坐上了中国第一富豪的位子。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网点,挤压制造商和物业主的利益来支持的企业,还是够不上“脊梁”的要求,国美业务纵深的那个支点在哪里,我们还看不见;万科被列为中国企业的经典、楷模,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脊梁”企业,在中国房地产行业,万科作为“脊梁”当之无愧。但是,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阶段性行业,其可持续性将影响到万科的长期战略,如果这个战略不作适时调整,万科的成长性将会大打折扣。

缺失值文献综述 篇4

John R. Gerlach (2009) 等指出:缺失=在数据步中应用且区别于“缺失陈述”的系统选项。“缺失陈述”中认为在原始数据中, 缺失值就代表数值型数据。从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 对缺失值的处理方法可概括为两大类:删除 (忽略) 和插补。

2 近几年国内外对缺失值问题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1) 缺失值处理方法比较分析。

B. Mehala等 (2009) 分别用C4.5和K均值算法在不同的缺失率、不同的属性中的情况下, 对缺失值进行估计。并通过实验证明K均值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得结果更好。

(2) 缺失值处理方法的改进、扩展研究。

近年来, 国外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这方面。Shichao Zhang等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聚类的不含参数的计算缺失值的方法:CMI (Clustering based Missing value Imputation) ;Luai Al Shalabi等基于GRNN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s) 的概念提出了一种非参数多重插补的新方法:GMI;Michinori Nakata and Hiroshi Sakai研究了量化容量关系 (Valued tolerance relations) 方法处理不完整数据的适用性。

2.2 国内研究现状

郭超、陆新建 (2010)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数据确实的问题, 首次提出运用MI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处理;张国毅等 (2010) 针对机械观测平台侦收辐射源目标信号时由于条件限制和外界干扰导致观测量缺失的情况, 根据缺失数据的性质, 提出利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法填补观测数据的缺失值, 通过仿真分析得出该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刘凤芹 (2009) 对收入变量的缺失值问题, 将一种基于链式方程的多重插补方法应用到实际数据集, 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通常计量分析中绝大部分的收入变量和数据集。

3 总结

目前关于缺失值的处理方法大多数都是针对某一类或某一领域的缺失值问题, 而且考虑的环境影响因素很有限。影响缺失值处理方法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缺失值的类型、缺失率、缺失属性的相关性、属性的类型、缺失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以及操作性等等。而目前的处理方法考虑的范围很有限。同时, 从理论上讲, 在各种方法中, 多重插补法是最合适的, 但是在实践中要正确地运用多重插补却并非易事, 因为没有一种方法能使用于全部的缺失问题, 在实践中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郭超, 陆新建.工业过程数据中缺失值处理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 31 (6) .

[2]张国毅, 宋德亮, 王长宇, 李冬梅.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法中缺失值精确填补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0, 28 (1) .

[3]伍丁辉, 阳小华, 尹继元.基于同分布无偏样本的伪缺失值检测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 (4) .

[5]B.Mehala, P.Ranjit Jeba Thangaiah, and K.Vivekanandan, Se-lecting Scalable Algorithms to Deal With Missing Val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cent Trends in Engineering, Vol.1, No.2, May 2009.

会计诚信缺失 篇5

助长了腐化之风,危害了会计人员,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驱动、监管不力、制度缺陷等原因造成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严重。

为此,我国应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重塑会计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原因 对策

一、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

(一)会计诚信缺失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上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会计资料,因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同时也关系到经济资源宏观优化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二)会计诚信缺失助长腐化之风,为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手段,是国家规范企业行为,企业掌控自身经营的方法。

因会计诚信缺失,不少企业通过做假账将一些不合法的支出合法化,使企业无法按会计法规规定的标准支出、利益的分配比例和顺序合法无法正常监督。

从而为贪腐化提供了条件,造成财经管理的混乱和内部控制的弱化,国有资产流失,引起社会信任危机。

(三)会计诚信缺失危害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会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和谐,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可能导致被清除出会计职业,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

企业管理者拥有会计信息优势,掌控了内部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对称。

外部利益相关者只能通过公示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而大多数投资者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这导致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能违反诚信原则,向使用者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利益驱动,会计诚信缺失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动力

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决定利润最大化成为经济体追求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会计诚信缺失正是利益驱动所引发的道德观念变化的结果,公司通过提供虚假信息而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在政治上,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体系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企业盲目扩张、造假,政府职能转变不力,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

(三)委托代理制,监督不严,是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直接原因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但因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故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

在以委托代理为纽带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占有的优势,会形成“内部人控制”的情况,致使经营者疏于管理,或指使会计人员做假帐,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公司制度、会计制度缺陷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我国公司因多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公司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即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中小股东利益无法保证,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缺乏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障机制。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没有实现经营与管理分开,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难以避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我国应尽快制定、补充、修改、完善会计诚信方面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建立惩处机制,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一是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应用,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易发、多发问题制定新的准则加以规范工作。

二是尽可能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具体化,尽力减小粉饰财务报告的可能性。

三是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形成一种利益机制以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监控,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加大造假成本,以减少、杜绝造假行为。

(二)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发挥内控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会计失信惩罚力度,使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负有连带责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管,严格企业的财务行为,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二是建立分工协作的多重外部政府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

三是建立注册会计师信用体系,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育,提高注册会计师履行职业道德准则的主动性。

(三)引导司法介入,加大失信、犯罪惩罚力度

建立有效的民事赔偿机制,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作用,真正从源头上减少、遏制造假的动机。

提高会计失信成本,建立民事赔偿机制,抑制会计信息供给者获取不正当得益的愿望。

如果供给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的,使用者可以起诉、要求惩罚并给予赔偿,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其造假的效益,从根本上防止造假行为。

(四)补充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会计人员抵御利益诱惑的能力。

建立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从外部给予会计人员自律的压力,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

建立会计信用中介机构,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制度,通过信用中介机构来审核供给者的诚信度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并据此评出信用等级。

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各单位的负责人为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内化为自我约束,培养会计诚信氛围。

参考文献

缺失的家谱 篇6

新的研究结果令人吃惊。在“北京猿人”、“山顶洞人”、今天的中国人之间并没有前后继承的关系。研究表明,“山顶洞人”的脑量和骨骼特征跟今天的中国人没有太大差别(图1)。他们与“北京猿人”之间的区别,就像我们与“北京猿人”之间的差别一样大。“山顶洞人”无法链接起现代人与远古祖先的之间的断层。在“山顶洞人”与“北京猿人”之间,仍然缺少一个重要的过渡人种。

“北京猿人”到底是不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有没有进化成“山顶洞人”?古人类学家们又继续拿起工具,四处寻找:

中国银川水洞沟

银川,一座因历史文化悠久而闻名塞上的中国北方城市。黄河自南向北穿越城东,西边伫立着贺兰山。自古,这里便是少数民族游猎聚居、繁衍生息之地(图2)。他们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5千年前。然而实际上,在这片土地下所蕴藏的历史,远远不止几千年。而它所要告诉我们的故事,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图3)。

在这里,断断续续的发掘已经持续了大半个世纪。早在80多年前,几乎是在人们对北京周口店产生巨大关注的同时,另一些欧洲的学者兼探险家就已经来到这里,找到了史前动物的化石和不少石制工具。这些发现,就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提示人们:原始人类曾经到过这里。

2004年秋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们又一次来到银川近郊的水洞沟。多年来,宁夏文物考古所的王惠民一直带队在这里进行发掘。野外考察发现,水洞沟的地层中,有河湖淤泥堆积的痕迹,这说明这一带曾经温暖湿润、水草丰沛,是适宜各种动物和古人类居住生活的理想之地。猜测很快得到了证实(图4)。他们会在地层中留下什么样的秘密?在这里,会不会找到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之间的过渡人种?

东非、猩猩

我们的故事就在这里出现了分歧(图5)。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在他的书中预言:现代人的祖先在非洲。这里生活着人类的近亲:大猩猩和黑猩猩(图6)。它们的行为启发了一些古生物学家,人类的祖先会不会也在这里出现呢?

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英国人路易斯·利基和他的妻子玛丽辗转东非各地,寻找原始人化石。终于,在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他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头骨化石。当时,他们称这个新发现的化石叫“东非人”。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路易斯·利基带着他的新发现,来到了中国。经过测定,“东非人”生活在距今大约170万年前,比距今50万年的“北京猿人”要古老得多。在“北京猿人”独占祖先鳌头30年后,“东非人”将人类祖先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当时,人们没有在任何其它的大陆上发现过如此之早的古人类化石。整个世界沸腾了,古老的非洲大地,还会蕴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

不久,就在出土的化石附近,人们找到了石器——这是人类活动的证明。有了这些170万年前的石器,“东非人”的始祖地位可以说是确信无疑了。

“东非人”和“北京猿人”都是走向灭绝的人种

利基夫妇的儿子理查德·利基也酷爱考古,他继承了父母的工作,继续寻找史前人类在非洲的踪迹。在发现“东非人”后还不到一年,几乎在同一地点——奥都威峡谷一条干涸的河床边,理查德·利基发现了另一颗头骨化石。这颗头骨的骨片比“东非人”薄,说明他的身体结构更加轻巧,而他的脑量则大出了许多。显然,这是一种比“东非人”更进步的原始人。这种进步生物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能人”,意思是有技能的人。“东非人”与“能人”化石发现于同一地层,表明他们在当时是共存的。也就是说,170万年前,“东非人”和“能人”同时生活在非洲大陆上。在进一步的对比中,理查德‘利基发现:“东非人”有许多特征过于原始,相比之下,“能人”头骨上的一些特征更接近现代人,他们更像是今天现代人的直接祖先。路易斯·利基最终做出结论:在进化链上,“东非人”很可能是一支走向灭绝的人种,真正延续下来的是“能人”。

更加惊人的观点接踵而至。理查德·利基将“北京猿人”与“能人”进行对比,发现“北京猿人”有很多特征也很原始。他过于外突的眼眶和头顶中部的突起完全不像现代人(图7)。也就是说,“北京猿人”跟今天的你我,根本没有关系。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观点。难道我们一直认错了老祖宗?在东亚的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抑或是我们祖先的食物?

水洞沟发现类似欧洲的石器

我们需要来自东亚的新发现解答疑问。水洞沟的发掘会将你我祖先的历史带往哪个方向?

几个星期以来,这里的工作进展很快,在遗址2号地点的截面上,一幅古人类的生活画面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在一块大型动物的腿骨的旁边,发现了人类用火的遗迹,表明这种动物是被人类捕获,取食后遗弃在此的。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环形的细小石圈,这很可能是一种装饰物。它的出现表明,水洞沟的文化,已经非常进步。除此之外,遗址中出现了大量的石片。虽然还没有找到人类骨骼的化石,但这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制品,对古人类学家而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发现。人类学会用两腿直立行走之后不久,就开始学着制造工具。石器,是我们祖先最早的发明,也是人类独特的标志。即便没有发现骨骼化石,通过石器,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古人类处于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

在中国发现的原始石器制作得简易粗糙,似乎打出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北京猿人”的石器和“山顶洞人”的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虽然跨越了近50万年的时光,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使用的工具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在中国其它地区发现的石器也大体相似,虽然地层年代不同,但打制石器的技术却始终处在同一个制作水平(图8)。虽然还没有找到连接“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的过渡人种,但始终如一的石器证据却让人们推测:中国的古类人始终在这片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山顶洞人”的石器技术与“北京猿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有可能是一直延续下来的。

然而,在非洲和欧洲,人们却发现不同阶段的古人类,使用的石器有明显的区别,一级一级向前发展,从简单的坎砸到细致的打磨,再到更精致多样的几何形石器(图9)。

然而,在水洞沟遗址发现的石器中,新的情况出现了。除了那些一如既往的粗糙石器之外,似乎还有一些石制工具,与其它石器并不处在同一制作水平(图10)。这会是一些更加进步的石制工具吗?如果是,这些新型石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是中国古人类也在进化旅途中创造了新的技术?还是暗示有带着新技术的其他人种来到了中国?

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设。王惠民凭着多年从事的考察工作的经验,渐渐开始相信,你我的故事,不会像过去

人们以为的那样简单。在祖先的世界里,很可能发生了一些难以解释的重大事件,就像多年前在中国南部的发现所暗示的那样。

中国“柳江人”暗示着什么

1958年,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到广西做野外考察。从有关部门得知,柳江县一个农场的工人发现了头骨化石。这个新发现的头骨被称作“柳江人”。这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除了一些石器地点之外,古人类学家们第一次在中国找到新的原始人类头骨化石。

头骨化石被带回了北京(图11)。通过对地层和动物化石的测定,人们得知,“柳江人”生活在距今6~7万年到20万年之间。这个时期恰好处于“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之间。这又一次点燃了人们破解谜团的希望:在这个头骨上,会不会保存着某些过渡特征?“柳江人”会不会就是人类族谱中那个重要的缺失环节?

“柳江人”的脑颅,看上去十分圆隆,这表明他们脑量增大,应该比“北京猿人”更聪明。在“柳江人”的后脑勺上,有一块轻微的突起,形状像是一片扁馒头。这种构造在中国发现的其他头骨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令人不解的是,在欧洲“尼安德特人”头骨后部也有同样的突起(图12)。这个结果无异于把研究工作推进死胡同。因为在欧洲,“尼安德特人”也被认为是一个灭绝了的人种。在法国发现了新的古人类化石“克罗马农人”,结构特征比“尼安德特人”更像现代欧洲人。如果“尼安德特人”是一种灭绝了的人种,那么兼具它和“北京猿人”特征的“柳江人”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一时间,人们不禁迷惑了。在古人类的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陆续在脚下出土的原始人化石,接连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他们到底是不是你我的祖先?

水洞沟石器的质疑

经过对水洞沟一个多月野外发掘采集到的标本和石制品进一步的清理,人们发现,在大量同等制作水平的石器中,确实存在着加工技术更进步的新型石器。他们酷似在欧洲和非洲发现的第三阶段的石器。很多老师傅都说,这些石器跟欧洲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别无二致(图13)。

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会给东亚地区的古人类带来怎样的命运?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那些在非洲和欧洲的发现。在非洲,“东非人”和“能人”曾经并存,最终更进步的“能人”取代了“东非人”,使这种原始人走向灭绝。同样,在欧洲,“尼安德特人”也被认为不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他们被拥有更先进石器技术的“克罗马农人”取代了。由此及彼,“北京猿人”会不会也遇到了一种更进步的生命?(图14)

企业人才缺失的根源 篇7

另外, 老板与员工的第二个冲突是双方都是在“要”, 而不想“给”, 所以彼此都要不到。老板要员工每天几点上班, 几点下班, 每天打多少电话, 拜访多少客户, 成交多少业绩, 这些都是老板想要的。如果他们要不到就不想给。员工想要什么呢?他们要位子, 要票子, 要面子, 要工作轻松, 要工作时间少, 还要离家近, 如果他们要不到就不想做。因为合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如果双方都在追求要的过程, 而不愿意在给的过程中合作, 那么必然是两派受伤。所以合作的前提是一定是双方都能替对方着想。

那么, 导致大家都只想要, 不想给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因为彼此不信任对方, 老板担心我先给出来了, 要不回去, 怎么办?所以他不想给。员工也是一样, 他们担心我先付出了, 最后得不到收获, 怎么办?所以他们也不想付出, 只想收获。造成大家都不能彼此信任的关键点是什么呢?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付出有回报。所以大家都想把风险转给对方承担。老板说, 你把业绩做出来了, 我多给你点提成都行。员工说, 你多给点底薪, 业绩做出来了, 我少拿一点提成都行。如果老板想把风险推给员工, 员工却想把风险推给老板。那么结果谁也推不掉。

因为作为一个刚刚创业的老板来说, 他是没有多少抗风险的能力。所以无论员工说自己多么厉害, 老板都不敢大胆试用。除非让他看到你的业绩。员工也是如此, 第一, 他要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第二, 他对小公司的前途比较担忧, 所以无论老板说企业的未来前途多么美好, 他们也难以相信, 除非老板给予他高薪水, 这才是实在的。双方都计较眼前的结果便没有人创造未来。

因为老板希望寻找创业型的员工, 员工却希望寻找稳定性的工作。所以价值观的错位也是导致老板与员工难以协调合作的原因之一。老板想, 员工不能为我创造财富, 我招你过来干什么;员工想, 我如果能创造财富, 我就创业了, 还到你这里来找工作。所以在这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 如果老板和员工都相互计较, 老板希望员工给他赚钱, 员工希望老板给他发工资, 那么双方的梦想都容易破灭。因为老板不可能让员工每个月只领工资不创造业绩, 员工也不可能跟老板每个月只跑销售, 而没有工资。如果双方都指望对方创造财富, 那么最后是老板的企业没了, 员工的工作也没了。当然, 这种现实的思想, 不仅仅是人的现实, 也是社会的现实。因为老板和员工生存都不容易啊。

教师敬业精神缺失之思 篇8

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更是一份责任, 一份荣誉。身在其位的教师, 不仅是教育的根本, 同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担负培养人才的责任, 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 必须有敬业精神。

在当今社会, 有些教师认为这个职业是铁饭碗, 工资又不高, 完全把敬业精神抛之脑后。教师的敬业品质和精神需要着重的培养。培育和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事关教育大计, 应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应给予关注的重大课题。笔者对教师敬业精神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敬业精神缺失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问题。在当今社会, 在市场机制及其利益机制的驱动下, 教师不可能独善其身, 学校也不可能是净土一块。社会上浮躁与功利必然会在教师身上反映。其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原来保守的取向, 转变为开放的取向。有的教师弃教下海, 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却忙于创收, 引发在职教师心理失衡, 消解他们对教学工作的热情。相当多的教师应付差事, 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缺乏潜心研究学术的热情, 不再进一步更新知识, 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2.学校管理机制问题。“学校缺少管理淘汰机制”是很多学校对当前管理的共识。教师一旦进入到“公办”行业队伍里, 几乎就是铁饭碗, 即使目前已经实行全员聘用制, 但是形式化更多一些。这使教师队伍成了“一潭死水”。尤其工作干好干坏差别不是很大, 使大家对好好做教师没有敬重感。同时日益加剧的学校行政化已成为制约教育创新和优秀人才培养的枷锁, 管理行政化把学校当行政机构来管理, 把学术事务当作行政事务管理。行政化管理模式是学校风气不正和滋生腐败的温床, 这种氛围下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又从何谈起?

3.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敬业的根基是个人责任。现在教师“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的现象绝不是几个人、几所学校存在, 而是群体性, 很多教师“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教案”, “三个一”就能养家糊口。追求高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动力不足, 研究学生、关注学术的意识不强。反思不会针对自我, 而是把原因推到学校、推到生源差上。所以说, 没有责任心的教师, 其教书不可能上升到敬业的层面。

二、培养教师敬业精神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教育事业, 并不是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不是只要把自己所负责时间内搞好就可以的, 它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大工程, 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战略性大事。因此, 在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作用, 国家和政府必须担负起对教育的法律责任, 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先, 对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机制, 保证教师敬业精神的确立和教师队伍活力的增强。其次, 要打破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 实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促进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再次, 建立教师的培训制度。社会在进步, 科学越来越先进, 教师作为面向未来, 培养人才的教育者, 必须保证自己跟的上时代的变化, 才能更好的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因此要统筹规划, 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敬业精神和自身的素质。

2.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在当前社会, “尊师重教”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重视。现在孩子, 比较早熟和叛逆, 以自我为中心, 再加上家长的溺爱, 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尊重老师的这一概念。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造福社会的崇高事业,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 是掌握科技文化的知识分子。社会要营造出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处处尊敬他们, 多为他们服务的氛围;学生家长则需要多和教师沟通, 听从教师的建议, 及时的纠正孩子的错误, 教会孩子要尊敬老师。这种“尊师重教”的风尚一旦形成, 教师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 从而喜欢自己的工作, 也愿意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3.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教师从事育人事业需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但是前提是, 要有必要的物质保障。

教师行业, 一直以来工资待遇都不是很高, 老师们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有可能就会做一些兼职或者自己私下做些小买卖, 这样教师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的待遇。比如可以在住房或者生活上提供一些福利。教师的生活得到保障, 他们才能更有精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4.教师自身提升奉献意识。教师要首先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 以作为一名教师而感到荣耀!在这份荣耀的促使下, 教师自觉培养无私的奉献的精神。无私的奉献是敬业精神的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奉献意识作为敬业精神的重要内容, 要求每位身在其位的教师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脚踏实地, 努力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并把这种奉献的意识作为检验敬业精神状况或职业道德状况的最高标准。教师不应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养家糊口、谋生存的职业, 要把它当作自己毕生奋斗的伟大的理想目标。一旦投身教师职业, 就须不为物欲左右, 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不能缺失的新闻伦理 篇9

新闻伦理概念的界定与内涵

按照伦理学观点, 无论是从伦理道德思想发展史还是从“伦理”、“道德”的词源角度考察, 二者都没有根本的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作是同义词。伦理学家罗国杰阐述:道德较多地指人们之间的实际道德关系, 伦理则多指这种关系的道理。所以,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伦理”概念, 一般就是用于表示道德伦理。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新闻伦理即新闻职业道德, 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出于自律的需求而形成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新闻伦理涵盖的范围包括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

当前新闻报道中新闻伦理缺失的具体表现

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 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 是非法的权钱交易。

有偿新闻首先是破坏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为了达到某些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不惜夸大、歪曲事实, 混淆黑白, 颠倒是非, 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其次是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大众传媒判断信息的取舍在于新闻价值, 有偿新闻选择标准是为了其报道对象需要达到的宣传效益, 从而影响了新闻宣传报道的质量。

有偿不闻则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或者是假借行使舆论监督之名, 接受或变相接受被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 其实质是新闻敲诈。造成34人死亡、1人失踪, 却被瞒报80多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李家洼煤矿新井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曾在2008年震惊全国, 被国务院批复认定为一起非法盗采国家资源、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恶意瞒报的责任事故。而在调查中逐渐浮出水面的瞒报背后的利益链, 则是那些被数百万元高价收买的“封口”记者, 经调查核实共有8家媒体, 10人涉案。类似“封口费”事件严重败坏了新闻记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虚假新闻报道。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发布假信息欺骗受众的一种舆论行为。但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即新闻报道者背离客观事实, 仅凭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而报道新闻。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可以概括为: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违反常识的误导性报道;等等。

由于这些新闻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 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 在报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进一些虚构成分, 以此提升新闻的“卖点”, 因此往往容易传播和引起轰动效应。2007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假新闻《纸做的包子》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当年7月8日,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此新闻后, 百姓一片恐慌。公安部门介入后组成专案组全力核查, 于7月16日初步查明事实真相, 原来是一条由记者策划导演的假新闻, 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公信危机, 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虚假新闻还会使关联事件蒙受损失。有些新闻报道总是会涉及相关行业, 而蓄意造假、捕风捉影的负面报道往往会对一个行业造成严重的打击。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香蕉有毒”虚假新闻事件就曾给整个香蕉产业造成数以亿计的重创。

虚假新闻误导受众, 往往还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谐。“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等假新闻一经报道, 曾引发大范围的民众恐慌。

从某种角度说, 虚假新闻报道对于新闻界自身是致命的毒瘤, 不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 也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危害, 严重的甚至激化社会矛盾, 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过度消费及恶意炒作。新闻从业者或新闻媒体为了收视率、点击量, 为了抢“独家”、抢“头条”而挖掘一些本不应该触及的东西, 甚至严重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

2011年10月, “深圳杨武之妻被强奸案”曾经轰动一时, 各路媒体记者蜂拥而至, 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 原本就倍感痛苦与屈辱的杨武一次次被拉到镜头前, 被要求讲述事情的原委经过, 甚至回忆一些不堪回首的细节, 以至于杨武最终跪在地上, 头深深地埋下去, 哭泣着乞求:“我忍受的是所有男人不能忍受的耻辱和压力, 我不愿意回忆, 求求你们了, 出去好吗?”而他的妻子即使躲在出租屋里, 向里侧卧在床上, 两手抓着床单, 将脸捂得严严实实, 也不被记者放过。在媒体的“舆论暴力”下, 最终演变成一场怪诞荒谬的“大众狂欢”事件。有人不禁要问:“这, 是采访还是集体偷窥?这种剥衣式采访简直就是二次伤害!”由此可见, 一些新闻从业者为了收视效果, 不惜将一个普通人甚至是受害者推到镜头前, 把他的窘迫放大给受众, 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

汶川地震中这种因采访而对被报道对象造成二次伤害的现象尤为突出。很多记者一次次“真情报道”, 诱导被采访者回忆痛苦、消费痛苦, 而使被采访者一次次陷入痛苦的回忆中。比如, “最美女警”蒋敏因在媒体追问下越发悲伤、身心俱疲, 昏倒在被采访现场。

而那种新闻采访至上干扰救援工作进度、扰乱正常的司法程序、无视弱势群体尊严、侵犯被采访对象隐私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媒体记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观众负责、对自己的使命负责, 可是, 我们不要忘记采访之上还有人性, 同时也应该对被采访人负责、对人性负责、对伦理道德负责。

新闻伦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的欠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否则, 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国家、政府决策, 曲解或者片面理解相关政策, 那么写出的报道就往往有失公正。

超越限度的利益驱动诱发记者造假。有些记者为了物质利益或者精神利益不惜“造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有的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轰动效应, 展开恶性竞争, 新闻事件怎么“轰动”怎么写, 全然不顾事实的真相及被报道者的权益。

新闻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任何行业和个人都有其社会责任, 新闻从业人员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 社会责任感更为突出。社会责任感缺乏, 往往导致报道的角度把握不准, 从而使受众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心理。

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表现在对一些弱者并没有给予真诚的同情。

如何推进新闻伦理建设

重视道德教育与修养。认为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以促进职业自律十分必要, 应该确立“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 社会效益第一”的社会责任感。当前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从业人员自觉进行道德推理, 加强道德修养, 守住最起码的底线和良知。罗伯特·斯蒂尔《媒体的职业道德准则》一书, 提出了道德推理准则, 如: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这条新闻?发表新闻会带来什么好处?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如果这则报道与我或我的家人有关, 我会有什么感受?当记者报道的新闻与新闻伦理发生冲突的时候, 采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报道, 会给记者一个明晰的选择。这些标准同样可以衡量一个记者的同情心以及对人格尊重的人文精神。

要增强法制观念, 防止新闻侵权。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应当增强法制观念, 掌握好“法”与“非法”的界限, 自觉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 尊重法人和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 防止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违反法律、法规和侵权、毁誉现象的发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加强新闻伦理建设, 营造客观、公平、正义的舆论环境是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蒂尔.媒体的职业道德准则.美报纸主编协会, 1999.

会计诚信缺失全面剖析 篇10

关键词:会计诚信,信息不对称,独立性

近年来, 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和法国的威旺迪等国际大公司相继曝出假账的丑闻,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安然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和安达信会计公司执业质量的低下, 令世界对一向以世界经济领头羊和国际会计楷模自居的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重新认识。在我国, 从深圳原野、北京长城、琼民源事件到蓝田股份、东方锅炉、大庆联谊、红光实业等一大批企业造假上市直到曾被誉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第一大牛股”的银广夏三年虚增利润7个多亿被曝光查处, 使会计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 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找出其解决对策成为时下会计界所有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学者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原由分析是零散的, 本文笔者系统剖析, 以期对会计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 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 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 树立会计信誉,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 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 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正如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所言:“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

在2001年的证券市场上, 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 像一枚枚重磅炸弹, 在我国会计界炸开。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 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 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 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 资产不实的147户, 虚增资产18.48亿元, 虚减资产24.75亿元, 利润不实157户, 虚增利润14.72亿元, 虚减利润19.43亿元。昔日被称为“铁算盘”的会计人员, 成为“过街老鼠”, 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

二、会计诚信缺失原由的剖析

(一) 会计自身的分析

会计自身的特点决定会计是一门看似精确但存在很大模糊性的科学。我国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 如准则的起草研究报告未得到充分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没有相应内容的披露;利益相关者较少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不够广泛等。这些问题综合地表现在:第一, 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影响。会计确认就是对经济事项在空间、时间和形态上进行分类, 会计的模糊性则伴随着这种硬性的分类而产生。同样在会计计量方面如物价的变动、一些资产难以货币化、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 都会造成利润的虚假、不合理和资产的不完整等情况。因此, 会计在确认、计量等环节的模糊性直接体现在会计报表中, 而且还会进一步扩散。第二, 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这种会计政策在安然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的安然公司利用“特别目的实体” (SPE) 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 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 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 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 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第三, 会计自身的特点为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众所周知, 在已查处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中, 有许多就是在折旧的计算、费用的摊销、各项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 借助会计职业判断, 通过核算方法来舞弊的。

(二) 市场经济制度层面的分析

市场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 最终加剧贫富悬殊。少数人获得较大利润而使多数人走入困境, 经济上的弱者, 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执行对于强者有利的诚信原则, 若获得相同的利益, 付出的成本将远远大于经济上的强者付出的成本。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 只有用不诚信的办法, 才能完成原始积累或摆脱困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 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够完整, 给不诚信的欺诈提供了可能, 使不诚信有了可乘之机。虽然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或制订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 《会计法》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等法规和制度的出台, 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 突出地体现在对违法者打击制裁不力, 存在以缴代罚的情况。

(三) 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

众所周知,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企改制来的,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上市前不是股份公司。目前, 还没有建立起与高度两权分离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 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 股东大会就成了大股东会议, 由大股东说了算, 这样就很难保证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二, 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 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 与董事会以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第三,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 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 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四)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 它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主要指厂商) 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主要是投资者) 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 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 那么就谈不上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 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 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作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 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 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其次, 信息的不对称, 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困境”。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 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则什么益处都没有, 由于信息不对称, 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 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 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 两个都拒绝领导授意。结果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能获得好处, 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最后, 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阿克洛夫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来解释了这一点, 他认为:由于卖者比买者对车辆拥有更多的信息, 信息的不对称使买车的人难以完全信任卖车人提供的信息, 因而试图通过低价来弥补其信息上的损失;因买者出价过低, 卖者不愿提供好的产品, 从而导致次货的泛滥, 最终导致高质量的产品从市场中退出, 留下来的只是低质量的产品。在当前我国的会计市场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 加之我国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 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 只关心股票价格的升降, 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 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 结果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挤出市场。所以, “虚假会计信息—大量需求—提供更多的虚假信息”的怪圈越演越烈。

(五) 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独立性层面的分析

1.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 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由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 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 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 (如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等) 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 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 并对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 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 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 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 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所以, 在会计核算和决策的过程当中, 会计人员总是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控制和指挥。一些单位的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 假造账册, 账外设账。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除了无奈之外, 已别无选择。

2.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股份制的出现, 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 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 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尽管审计关系到股东的切身利益, 但股东在审计谈判中并没有发言权, 与审计人员也没有直接联系。然而, 审计人员却需要与企业管理层密切合作, 以便对其编制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完成任务, 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具有商业性的企业一样希望与客户保持建设性的关系。也就是说, 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更容易受到来自企业管理层的压力而损害其独立性。在这种背景下, 注册会计师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 反而变成了“拿人钱财, 替人消灾”的工具, 使得会计诚信进一步缺失。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首先, 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本着“谁花钱谁受益”的原则, 审计工作应该是由股东出资, 由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 审计结果对股东负责, 原本应该是广大股东们审核经理层, 而现在变成了董事会花钱审核自己。其次, 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为了生存, 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降低审计收费, 另一方面不断靠拉关系、走门子来争夺客户。面对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 不能提供“适当”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将面临被解聘的风险, 为了不得罪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 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最后, 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审计业务, 也可以承办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而当这两项服务在一家客户身上合二为一, 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事实上, 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 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 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中天勤与银广夏, 安达信与安然事件, 都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六) 经济政治利益驱使的分析

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 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也迎合金融机构的要求, 出具虚假报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会计造假是以违反法律来取得非法利益, 主要是为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一些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 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 管理模式和产品式样落伍, 成为市场淘汰的对象, 他们为了保住昔日的光辉与形象, 或是代理人为了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 不是靠改善经营而是靠会计造假来维护他的政治利益。而经济利益主要是为了筹措资金, 偷逃税款。在利益的驱动下, 许多公司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铤而走险, 进行大肆舞弊。

(七) 失信成本与处罚的分析

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 执法不严, 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 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 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 轻外部公开处理, 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公司法》、《会计法》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 却没有给出违反了如何进行处理的后文, 不能有效的打击会计诚信缺失行业, 达不到遏制会计诚信缺失的目的, 正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 助长了一部分职业道德不高的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和中介机构人员的投机冒险, 使其敢于对法律置若罔闻、顶风作案, 从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泛滥。

(八) 监督体系与体制层面的分析

目前, 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会计对企业内部的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审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 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 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 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 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方面, 会计对企业内部的监督不力。在现实经济条件下, 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同一经济事物中不可能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企业在会计监督中缺乏自觉性。企业为了“搞活”经济, 放松对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 削弱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准则滞后, 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 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力。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应该来说是已经相当完善, 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仍有许多不适应。政府审计的职责转向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 国家审计的重点已经移位。社会审计由于高额的利润、社会竞争的压力、无序竞争等原因无法对企业产生足够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 .

〔2〕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 2003 (1) .

〔3〕辛福荣.论会计诚信〔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4〕张文煜.会计诚信之我见〔J〕.社科纵横, 2004 (1) .

〔5〕陈向青, 申春峰.论会计诚信问题〔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

〔6〕毛玉萍, 孔令宝.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财会, 2002, (10) .

〔7〕姜铁军.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J〕.交通财会, 2005 (10) .

〔8〕蒋玉娟, 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 2003 (3) .

〔9〕郑俊峰.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 2007 (6) .

从缺失到满溢 篇11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 · 波尔特 (Stephan B. Poulter) 博士在其著作《父亲效应》 (The Father Factor) 中总结了 5 种父亲的教养方式 : 超级巨星型、定时炸弹型、被动沉默型、失踪缺席型和良师益友型。

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直接影响到你的职场表现。那些所谓的人际互动、潜在的情感纽带、行为模式、职业障碍和晋级都归因于你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当然 , 你也很有可能在你父亲的身上找到几种不同类型的混合。本期《职场》将为大家介绍最后两种父亲模式——“失踪缺席”型和“良师益友”型。

斯蒂芬 · 波尔特

(Dr. Stephan B. Poulter)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 在成为心理学家之前从事警察工作 , 这使他接触了大量的少年犯及其家庭。在过去的 23 年里 , 他跟踪研究了 2200 对亲子关系 , 总结出父亲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子女成年后生活和工作的 影 响 , 著 有《Father your son》、《The Father Factor》等书。

关于失踪缺席型父亲的两个故事

38 岁的 Allan 有一天来看我 , 由于新建的公司在扩建上有些麻烦 , 他无法有效处理压力和需求。Allan 是那种非常个性和蔼、能言善辩、有点儿被动的人 , 现在他在人事处理上举步维艰 : 要招收新的员工 , 终止老员工的合同。

我问到他父亲的情况 , 他说 :“早在我 11 岁时 , 我父亲就被谋杀了。那时候我的父母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开了一家杂货店。1977 年 5 月的一个周五早上 , 两个歹徒闯入店面 ,抢劫了杂货店 , 射杀了我的父亲。此后我一直没有走出父亲死亡的阴影 , 这样的变故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那时候我在学校里读五年级 , 每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 , 直到整个高中阶段都没有人和我有过口角。我不想在工作上解雇人员或招收新人 , 我能够感到我的员工的茫然若失和失望 , 我明白这蒙蔽了我的判断力。我有一个谈了四年恋爱的女朋友 , 也许是到了了断的时候 , 但我不会和她谈崩。因为我讨厌终结 , 这种情绪常常影响我的行动。”

从父亲去世开始 ,Allan 一直被类似于迷惑、失望等情绪困扰 , 就像他 11 岁时那样。对于父亲 , 在近 30 年后的今天想起来 ,Allan 心里只有一种空白的感觉。所以 ,Allan 总是对别人有这样的茫然若失的感觉非常同情和共鸣 , 他见不得别人在生活中也经历这种茫然、无助、感觉自己软弱无力的变故。

我问 Allan 事发后他和他的家庭如何解决这种失去父亲的空白感 , 他说 :“我是独生子女 , 没有同龄的兄弟姐妹和我聊有关我父亲故去的事。我母亲也在父亲的葬礼后不允许我哭泣 , 即使我很想念他。我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父亲故去后家里的冷清 , 每个周六的晚上 , 我们就坐在沙发上看无聊的电视剧 , 太糟糕了。我讨厌这种失去父亲后的空洞感。学校里的棒球赛别的孩子让父亲出席参观 , 我只能让母亲去。这段对于我和我母亲异常艰难的时期一直延续到我读大学。父亲故去后 , 母亲不得不在当地的银行全职工作以支持我们的日常开销。”从 Allan 的叙述里 , 我看到了他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巨大空虚感。

与此同时 ,Melinda 也来求助于我 , 她总是处理不好面对男朋友和上司时愤怒管理的问题。她供职于软件公司销售部门 , 一直认为她的男性上司不靠谱、无能、不值得信赖 , 认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出现过值得信赖和尊敬的男上司。而当我问到她和父亲的关系 , 她迅速地挂满了泪珠。

“我 9 岁那年 , 父亲就搬出去了。在16 岁之前我还能每年见他一次。然后我们就失去了所有的联系。他后来的妻子真不是个东西 , 不喜欢我哥哥和我。我父亲也不再像当初他承诺的那样在夏天飞过来看我们 , 待上个数周 , 给我们赡养费。于是我也不再和他说话 , 直到大学毕业。我母亲供我读完了大学 ; 我父亲是决然不会尽到父亲的责任的。我一直认为就是这样高强度的抚育两个儿女的压力累死了我的母亲。我 25 岁那年母亲病逝 , 此后的 8年我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彼此都不会主动打电话。我非常介意他抛弃我、不和我说话。我能理解大人之间的离婚 , 但为什么此后他都不来联系我 ? 也许这就是我不相信男人的根源 , 他们都一个样 , 我已经伤透了心。”

这 样 的 父 亲 因 素 又 怎 样 影 响 了Melinda 的性格和职业生涯 ?“我一直在和比我大 15~20 岁的男人约会 , 都是那种和蔼的、慷慨的、对我职业帮助很大的人。我不会结婚 , 也不想要小孩 ,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重复我的经历。我认为自己在大部分时间可以把情绪有效控制 , 但确实能感受到工作中很多人试图避开我 , 因为他们害怕我不是很友善的反应。”Melinda 承认她需要解决他父亲留给她的愤怒情绪 , 以便让自己在工作时不要太过咄咄逼人。

这种微妙的父亲模式很像被动沉默型的父亲模式 , 同样没有对自己孩子倾注情感。但不同的是 , 他们完全跳出了家庭生活 ,完全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类父亲看上去似乎是不情愿付出对家庭的情感。

诸如麻烦的离婚、困顿的孩子监护环境或紧张的婚姻状况等 , 让这些父亲放弃了自己的子女。尽管在离婚后有相当比例的父亲反而变得更关心孩子 , 但对于被抛弃的孩子而言 , 年龄的增长一点儿都不能消减父亲关心、理解的缺失造成的情感、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影响 , 这种巨大的影响几乎不啻于建筑物经受导弹袭击。他们不愿意再谈起自己的父亲。

揭开你愤怒的根源

如果你不幸像 Allan 一样成为一个缺乏父爱的子女 , 最好的办法是接受这一现实并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习惯这样的情况。而以下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揭示缺乏父爱的症状如何导致愤怒管理问题和无望感。

—你是否感到不管你在工作中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 ?

—你是否恐惧你的职业生涯不够成功 ?

—你的职业生涯在多大程度上被这样一种恐惧所侵蚀 :“我达不到我的职业目标 , 我做不到顶尖层面。”

—有没有人对你说 ,“Hey, 你是个在工作上吹毛求疵、要求过高的人。”

—你职业生涯中最恐惧什么 ?

—你有没有把别人的问题、失落和挫折归咎到你自己身上 ?

—你有没有为不该你负责任的事表示歉意 ?

—一旦感到在人际关系 ( 个人和职业上的 ) 中被抛弃 , 有没有变得过分忧虑 ?

—会不会害怕和同事或上司很亲近 ?

—在多大程度上愤恨和埋怨工作上的权威者 ?

—在你情绪失控的时候 , 会尖叫或大吼吗 ?

—你的工作合作人有没有提醒你有情绪管理问题 ?

—向你的朋友、同事或家庭表达你的愤怒和失望是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

—你经常会说“我恨我父亲”之类的话吗 ?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现在是个成人了 , 是不是很像我父亲当时的样子 ?”

—你会不会被卷入到工作中的争吵中去 ?

—你会不会在工作争吵中太过激动 , 以至于合作者都非常担心你的状态 ?

—你的合作者、客户和上司是否会为你对失望和变故的愤怒反应感到忧虑 ?

—你会故意破坏工作中的规则吗 ?

—你会被大家指责表现为故意不服从吗 ?

—你是不是会故意给上司或那些你为之负责的人制造一点儿问题 ?

—你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很难相处的员工吗 ?

—你是不是曾因对他人的态度问题而被解职 ?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灵活的员工、上司或专业人士吗 ?

或许你不想去理会 , 但缺乏父爱的伤害带来的行为 , 可都是会祸害你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的。愤怒只是一种情绪的信号 ,表明你的生活中有一些元素不能有效运作或者失去了平衡。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专业精英们 , 如职业运动员、职业经理人、政客们 ,甚至身边的同事、朋友们 , 因为没有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而缩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如何重新起飞

第一步 : 治愈“愤怒”。

假定你和你父亲同处一屋 , 或者你有机会跟他聊聊你的感受——当你还是个孩子时他给你带来的痛苦。千万不要通过责备他来发泄 , 相反你得和他好好交流 ,缓缓聊出你的感受。

第二步 : 用笔写下来也许比说出来管用。

自己打上几遍草稿 ;

完稿之后 , 给至少三个你认为很重要的人看。第一个得是非常了解你父亲的人 ( 也许你母亲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二个是那种你很信任但不一定了解你父亲的人 , 比如说你的挚友。第三个是一个男性朋友 , 也许他会有感同身受的体会 , 比如说你的男同事。

这封信不一定要立刻寄给你的父亲 , 它是你痛苦和愤怒的一种转载 , 你可以在数周后再审视一下这封信 , 到时再寄出会显得理性许多。

如果你父亲是由于过世而导致缺席 , 你也有必要按以上做法写这封信。它能在心理上、情感上伴你度过痛苦和悲伤的岁月。

第三步 : 看一看事物的侧面。

另一个有效处理你愤怒的方式就是 :想想你父亲给你留下的 , 不一定都是负面的 , 也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吧。

第四步 : 减少你的“引爆点”。

也可称为“扳机”, 你得知道你父亲的缺席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哪些情感上危险的爆发点 , 观察自己 , 控制那些“引爆点”, 别轻易向你的同事、客户扣动扳机。

解密良师益友型父亲

我父亲给了我非常好的感觉 , 他让我感到我是重要的 , 我时刻处于家人的关爱之中。也不只是对家人 , 我父亲总有办法让他身边的人感觉更好。有这样的父亲我很幸运 , 他是个好人、伟大的人。直到现在我仍能得到他的支持。

——Lauren,34 岁

我爷爷奶奶早在我父亲 16 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 所以我父亲很清楚对于他自己的孩子而言父亲的角色多么重要。没有他无私的爱和支持 , 我不可能挑战任何商业风险 , 甚至不能好好地工作。他总是那么信任我 , 我得说 , 这样的父亲是无可替代的。

——Jeff,48 岁

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亲是良师益友型 , 这类父亲不会像其他类型的父亲那样以没有必要或没有时间为理由忽略孩子的需求。他们会陪男孩去买玩具模型车 , 帮助女孩修改作文 , 一次不落地参加孩子们的家长会。他会非常理解父亲角色之于孩子成长过程及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可惜的是 , 只有大约 10% 的父亲属于这个成功的模式 , 另外 90% 的父亲分别属于前面提到的四种模式。

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有哪些特点呢 ?

这类人有足够的心理学洞察力和智慧 , 用理解、尊重、欣赏的态度对待雇员、同事和客户。

他们对个体、职业的差异有着足够的容忍度。这种容忍度甚至还包括宗教、种族等差异上。

他们会非常感性地理解他人的感受、思想和切身利益。

他们拥有领导才能 , 敢于说不 , 有着强烈的个性。

他们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他们勇于追求梦想 , 敢于设立目标 , 并不惮为此挑战职业风险。

他们的子女明显感到父亲对他们的爱 , 并以有这样的父亲为荣 ; 在工作中考虑得非常周到 , 时时为他人着想。这些子女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这种类型的父亲的恩泽。

这类父亲有一种内在的自信遗传给他的子女 , 在他身上你看不到其他四个父亲模式常有的愤怒、忽视、淡漠、茫然等情绪。对于小孩而言 , 感到自己被关爱远比事实上自己被关爱更重要 , 这让他们自发地产生一种安全感。孩子们很感性, 他们往往依据在情绪低落时 ( 比如第一次夏日野营过夜时的忐忑不安 ) 父亲是不是肯花时间倾听他们的感受来判断自己是否得到关爱。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 正是他对子女情绪状态的异样非常敏感 , 这对年幼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我的老友 Mike, 跟我谈起了他念大学一年级的女儿的故事 :“有一天 Jennifer 从学校回来 ( 距离家 2500 英里 ), 看见我就开始哭。此后两个小时我都坐在她的床边 , 听她说自己失去了安全感 , 离开熟悉的家 , 离开高中的朋友圈。你知道那天晚上我有很多电话要回 , 但那个晚上Jennifer 需要我 , 我就耐心地在她的房间里做个倾听者。我很高兴我这样做了 , 我得让 Jennifer 知道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我们的父女关系。”Mike 就是典型的良师益友型父亲 , 这些年他一直这样对待他的子女。这个琐碎的例子很好地诠释了 :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 , 我们必须对他们做出回应。

有趣的是 ,Mike 其实不是一个幸福的儿子 , 相反 , 他的整个童年都和一个饱受药瘾痛苦的父亲绑在一起。尽管童年不幸 ,Mike 仍然发展了自己健全的人格 , 成为良师益友型的父亲。所以要记住 ,即使你没有摊到 Jennifer 般的幸运 , 没有良师益友型父亲 , 也不要难过甚至感到无望。你可以创造、改变个人环境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来提升自信和自身的能力 , 将之恩泽你的子女一代。

良师益友型的父亲不会对自己的过往经历愤愤不平 , 相反他会努力工作以克服困难。他们对待生活、工作的勇气和能力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他们不会有一长串儿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要子女们完成 , 让他们感受到不属于自己的压力。

你的父亲是良师益友吗 ?

从高中到毕业这段时间以来 , 你最希望和你父亲一块儿做的五件事是什么 ?

现在你是个成人了 , 最希望和你父亲一块儿做的两件事是什么 ?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 , 父亲做的最让你高兴的五件事是什么 ?

用成年人的视角回顾一下 , 在你们的父子关系中 , 什么事情对你最重要 ?

你现在最想从你父亲这儿获得什么 ? 你可以无视这种需求的现实可能性有多大 ?

你能从你父亲这儿直接感受到的限制、特点甚至弱点是什么 ?

受你父亲的影响 , 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拥有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 , 举个例子吧 ?

你父亲对孩子们的管教方式中有没有让你特别受用的 , 以至于你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屡试不爽 ?

有没有你觉得需要在工作关系中加以改进的行为、态度或信念 ?

你觉得父亲对你的职业或个人生活的选择有哪些裨益 ?

你经常会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想起你的父亲吗 ? 比如说重要的职业选择或个人生活的选择。

你从父亲身上学到什么关于处理个人和职业关系的方法吗 ?

你的生活是一个综合体 , 包括了各种事件、数以万计的感性经验和改变人生的关键时刻 , 这些有关父亲在你生活中的影响力、遗传等问题 , 就是为展开个人讨论而设计的 , 就像剥洋葱一般层层展开 , 直达你们父子关系的最深处。良师益友型父亲是在职业生涯中最有效率、最成功的亲子影响模型 , 但只有将那些洞察力、解决问题的技巧和信念转化为我们自己的 , 父亲的正面影响才能有所作用。

老实说 , 如果你真想改变你的父亲因子 , 你必须从完整的个人事实入手。对于长大成人的子女而言 , 要他们承认童年发生的事对他们造成了影响并不容易。没有人愿意多谈诸如失去升迁机会、低工资、日常工作的挫败等事情 , 即使仅仅是为了探究背后的原因。所以很有必要忘掉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 , 用勇气和力量督促自己前行 , 从而达到一种平和的满足感。但结束这五大父亲模式之前 , 请读者考虑三个问题 , 它们将有助于你探寻内心的力量:

我的父亲是谁 ?

在我的父子关系中 , 我是谁 ?

全民阅读缺失及其培育 篇12

本文针对全民阅读的缺失及其培育阐述了笔者自己的想法, 在进行全民阅读现状的调查过程中, 运用了社会调查方法中的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过程如下:利用假期时间, 在扬州、盐城、南京、苏州这四个城市发放了20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185份。随后, 团队利用SPSS软件对这18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以期通过数据的直观性展现, 帮助读者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在本次的调查中, 获取了大量有关全民阅读的信息, 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与汇总, 最后提出了解决全民阅读缺失、进行全民阅读培育的方法对策, 希望可以对有关全民阅读的各项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全民阅读的缺失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竞争的压力巨大, 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反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进而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和阅读习惯的改变无一不影响着现在的人们, 我们必须意识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不及时处理, 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 在信息时代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习惯速食的生活方式, 而饮食习惯、日常感情、生活工作亦是如此。而且对待阅读这件事, 人们也越来越习惯快速攫取对自己平时生活、工作有利的书籍中的某一段落或某一句话, 阅读的态度越来越功利化。现在人们的内心越来越浮躁, 很少有人可以完全静下心来徜徉在书海里, 尽情感受阅读的乐趣。

其次,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我国传统的阅读率处于较低的状态。具体调查数据如下:被调查者们平均每天阅读书籍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33%左右, 阅读时间在1~3小时的占43.4%左右, 而一天之内可以做到看书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被调查者只占5.7%左右。由此可见:阅读在人们每天的生活时间中所占比例是非常之小的, 即使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去阅读, 他们每天的阅读时间也是不多的。我国的阅读现状是非常让人担忧的。

第三, 全民阅读年龄层也十分值得我们重视。由于此次的调查所涉及的人数不多, 导致数据看起来比较突兀, 但是年龄层次的细化程度还是很能够说明问题的。经过调查得知:综合各个年龄层面的调查对象, 20岁到22岁这个年龄层面的人更喜欢阅读。其实, 深究其中原因可知, 这个年龄层面的大多都是大学生。大学生因为一些学业上面的要求, 对于阅读这件事会更加认真。这一论点也可以从我们对教育程度与阅读关系的调查数据中得知:本科生阅读在所调查的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当中占较大比例, 达到63%左右, 而其他教育程度的人群各自所占比例没有一个是达到20%的。全民阅读调查问卷的受访人员中关于教育程度与阅读情况的分析中, 本科人士的阅读量明显比其他教育程度的要大些。那么如何提高其他年龄、教育程度的国民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全民阅读的缺失问题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 比如教育方面, 学校要求学生阅读的相关措施不够强硬, 有的学校只关心升学率, 重视学业而忽略了培养阅读方面的兴趣;家庭方面, 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平时为了生计忙碌, 在空闲时间自己也不阅读, 更谈不上对孩子阅读意识的培养, 只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业上的进步。孩子以家长为榜样, 也就不会太过于重视读书;政府方面, 政府总是忙着解决其他的国家大事, 从而忽略全民阅读的建设, 即使有时候展开关于全民阅读的活动, 也并不认真, 当然这与政府官员的办事方法、效率也是有关系的。 所以, 面对推广“全民阅读”这一重大任务, 我们必须要全员重视, 找对方法, 并且持之以恒, 合大家之力努力营造出一股书香社会的风韵。

二、全民阅读的培育

虽然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我们已经学会了快捷的处事方法, 有问题就去上网上寻求答案,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略阅读的重要性。因此, 针对目前的全民阅读缺失, 我们就必须想出一些有利于全民阅读培育的方法对策, 积极完善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 我们绝对不可以忽略政府积极引导下的正能量。之前就有人提过关于 “全民阅读立法化”的问题, 并且某些地方也颁布了一些条例, 进行试点。虽然现在人们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争议, 认为阅读是自己的事情, 不应该将其写入法条。 但是不可否认, 它对于提高民众的传统阅读量,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大; 同时, 政府可以适当加大对阅读方面的财政支出, 加大建立公共图书馆以及流动阅读站的力度, 以改善国民尤其是穷困人民的阅读现状。政府还可以与民间的读书团体合作, 合力举办一些周期性的读书活动, 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全民阅读率。

第二, 专业协会和民间团体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民间一些热爱读书的小团体的蓬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民阅读的积极开展, 其中全民阅读协会比较出众。尤其在朱镕基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后, 我们更应该重视起那些被称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的阅读权利。在这方面, 民间团体可以积极与政府合作, 发挥政府、 民间团体活动的公益作用, 利用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站以及多开展一些关于图书的公益活动, 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第三, 全民阅读要从娃娃抓起, 家庭与学校在全民阅读上,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 大学要多多鼓励有关阅读方面的社团的崛起, 并大力加以宣传、支持;图书馆更要充分利用起来;至于中小学的学生, 教师更要在班级的课表上面规划出阅读课。只要将全民阅读的概念加入教育学生的理念之中, 那么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必将多出许多大儒来。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做到经常性的阅读, 营造出一种书香家庭的氛围。在提高自身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同时, 帮孩子培养起更好的阅读习惯, 使阅读兴趣的养成从小抓起。从而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将会越来越多, 我国的现代化、多方面人才也会层出不穷。

总的来说, 全民阅读的推广, 书香社会的营造需要我们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一起努力。全民阅读的养成, 是一个耗时长, 范围广的长期工程, 我们必须要持之以恒, 努力提高国民的阅读素质, 从而提升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 我们必须理解全民阅读社会建设的曲折性、长期性, 明白建设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只要每个人都去付出、去奋斗, 那么全民阅读社会建成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上关于推动“全民阅读”的讲话, 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国民阅读现状的思考。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全民阅读现状的缺失及培育方面。文章开始通过论述国家领导人对全民阅读的重视来引起对这个话题的探讨。接下来, 通过作者的调查数据呈现全民阅读缺失的现状并分析产生全民阅读缺失现象的一些具体原因。最后, 作者针对已知的一些问题, 提出全民阅读培育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全民阅读,缺失现状,培育,展望

参考文献

[1]易图强.国内全民阅读研究的量化分析与研究建言[J].图书情报知识, 2014 (06) .

[2]朱丹.全民阅读现状分析与引导途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1 (01) .

[3]曾小敏.“全民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6, 26 (5) .

[4]张利娟.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阅读推广服务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 2015.

上一篇:根治性肝切除术下一篇:美术课堂纪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