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道德缺失(共4篇)
交通道德缺失 篇1
摘要:新闻媒体作为各方信息的权威性载体, 包括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在内的新闻主体, 其新闻道德水平的高低与否, 可能会影响新闻信息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进一步探讨新闻道德的问题, 文章将在分析新闻道德缺失危害性及问题成因的基础上, 深入研讨应对新闻道德缺失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闻,道德,缺失,对策
0 引言
新闻媒体以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信息, 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解各界情况的渠道, 并起到引导社会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舆论的作用。因此, 新闻媒体所提供新闻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权威, 将直接影响社会大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分析和判断, 甚至会影响社会大众的选择和行动。在信息化时代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 媒体作为与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对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 己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新闻道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1 新闻道德缺失的危害性分析
1.1 有损国家形象和公众利益
社会公众对于新闻权威性的认同, 源自于国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对新闻媒体身份承认, 因此新闻道德一旦缺失, 必然有损国家形象和公众利益。譬如某道关于“高露洁全效牙膏被疑致癌”的新闻, 新闻报道之后, 这种品牌牙膏的销售量每况愈下, 甚至有个别消费者要求超市退货, 事后被证实为不实报道。再如“西瓜注红药水”、“香蕉致癌”等未经证实新闻信息不径而飞后, 海南很多瓜农和蕉农在丰收年遇到了市场萧条的尴尬局面, 西瓜、香蕉严重滞销, 蒙受了巨大损失。这些新闻的不实报道,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闻道德缺失, 并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和公众的利益。
1.2 造成媒体公信力下降
新闻媒体和相关从业人员,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面对各种主客观的压力, 所谓的“收视率”、“看点”、“卖点”等, 成为新闻媒体及相关从业人员应对竞争的“武器”。这种违背道德原则的新闻, 将天平从社会利益的一段, 极端地转移至市场利益, 尽管能换取短时间的关注度, 但一旦被揭穿, 必然会丧失社会公众的信任, 媒体公信力将荡然无存。
1.3 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新闻媒体以专业、公开、公平的角度, 将社会各种话题, 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呈现于社会公众面前, 为社会公众还原新闻的事实真相。对于存在社会矛盾的新闻事件, 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 能够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反之, 假如媒体未能以专业、公平、公开的角度, 履行自身舆论监督和引导的职能, 而是杜撰虚假新闻、恶意炒作新闻, 这种违背道德原则的新闻媒体个别行为, 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1.4 损害记者职业形象
记者作为新闻媒体的前线工作人员, 被社会各界誉称为“无冕之王”, 承担着把关新闻素材质量, 引导新闻报道方向等重要职责。然而, 新闻媒体在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中, 记者自然免不了面对社会的各种名利与物质诱惑, 加上目前国内对记者职业法律监督的缺失, 以及新闻媒体对记者职业道德教育的不足, 某些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记者, 可能会违背职业道德, 报道所谓的有偿新闻, 甚至是虚假新闻, 严重抹灰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形象。
2 新闻道德缺失问题的成因
2.1 制度滞后
道德是社会各个领域中约定成俗的规定, 本身具有规范性特征, 但仅能依靠自身的约束能力, 达到规范言行举止的目的。新闻媒体属于特征的行业, 其一言一行, 均代表着社会的公正、公平、公开, 乃至权威, 因此单单依靠道德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借助相关制度的强制性约束。然而, 目前国内用于约束新闻职业道德的制度苍白无力, 譬如传播活动的制度, 职业特点不够鲜明, 缺乏可操作性, 无法切实起到强制性约束新闻道德行为的作用。
2.2 商业影响
在产业链当中, 媒体以信息产业的身份, 运行于市场经济轨道的前沿, 需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才能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一席之地。由于新闻媒体所掌握信息的特殊性, 决定了新闻媒体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地位, 当然也不乏由于竞争力不足, 而被破产和兼并的新闻媒体。为避免遭到市场的淘汰, 很多新闻媒体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市场上谋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而将商业利益置于首位的新闻媒体, 自然不会过于重视伦理道德, 在商业利益和伦理道德选择两难时, 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给新闻道德带来破坏性的冲击。
2.3 法制漏洞
关于新闻媒体的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新闻媒介经营与管理规范》、《对涉外新闻传播活动的管理》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 明文规定新闻媒体不得传播淫秽、色情、暴力、迷信、恐怖、邪教等信息。也就是说, 法律法规对于新闻道德约束, 仅停留于宏观调控的表面, 至于微观的伦理问题, 譬如虚假信息, 没有详细的法律条文规范, 这也是新闻道德缺失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原因。
3 新闻道德缺失问题的应对
3.1 媒体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新闻媒体的职能特征, 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方式, 包括宣传主管部门、中国记者协会、地方记者协会等, 都肩负监督新闻媒体道德重要职责, 考虑到当前新闻媒体道德约束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这些主体部门除了要提出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完善建议, 还需要在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下功夫, 认真研讨当前新闻媒体市场存在哪些职业道德缺失问题、问题成因和危害性等, 以及寻求针对性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 争取将新闻行业的道德自律机制, 与新闻管理的制度、法律法规和业内约束等有机结合情况, 为新闻媒体市场, 营造兼具激励、正面、惩罚、扶正、除恶等良好道德环境, 使得监督职能履行到位。
3.2 促使新闻道德法制化
法律法规可以说是新闻职业道德把关的最后一道防线, 同时也是人们寻求合法求助, 并获得公正、公平、公开帮助的有力保障。对于新闻媒体而言, 本身的身份正是为了弘扬正义和宣传道德, 假设新闻道德缺失, 就必须借助比新闻监督、引导更有力的武器—法律法规, 对这些权威的信息掌握者进行强制性规范。为完善新闻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明确新闻道德责任的界定方法, 包括新闻媒体个体的动机和整个新闻媒体的行为等, 都设定了统一的标准, 要求监督新闻道德责任的落实, 并要求新闻媒体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和履行相应职责。其次是赋予新闻媒体监督单位足够的监督权力, 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在不影响新闻媒体正常履行职责的情况下, 有权对新闻媒体的行为提出疑问、反驳, 在争取得到司法机关等允许的情况下, 有权要求新闻媒体做出公开解释。最后是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道德调控体系, 同步设立奖罚机制, 以明确新闻媒体的责任和责任追究方法, 这样新闻媒体必然会自觉做出合理道德选择, 将自身的道德责任落实到位。
3.3 职业道德标准建设
除了外界的强制性要求与监督, 还需要加强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标准的建设, 这是新闻道德缺失问题解决的治本之策。笔者认为新闻媒体的工作者, 包括新闻信息的采编、传播、交流、报道等, 都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围绕职业道德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标准, 以填补法律法规存在的空缺。针对目前新闻市场愈演愈烈的新闻道德缺失问题, 一方面要引以为戒, 分析新闻道德缺失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性, 进而对自身单位部门提出有关的道德标准, 用于单位部门的自我约束, 另一方面是在遇到道德舆论危机时,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标准, 严厉处罚当事人, 并总结原因, 避免类似道德问题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1]朱银端.网络伦理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M].科学出版社, 2003.
[3]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交通道德缺失 篇2
当前,我们社会的道德状况确实堪忧,但人们“缺德”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却必须准确“定位”。追根溯源,再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疗效。即使“彭宇”都是无辜的`,法院判决他们不必为老人们受到的伤害承担责任,结果也仅仅是排除了人们助人为乐的后顾之忧,但是,还不足以形成对助人为乐的正向激励。谁来为老人倒地受伤承担民事责任,这仍然无解。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时时刻刻,在人类道德的广阔领域中,扶起倒地老人其实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就是“助人为乐”这一道德律令,其内涵也相当丰富,外延也堪称广阔,扶起倒地老人也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如果有老人摔倒,有的需要我们伸手扶起,但从救护常识上讲,最恰当的做法应当是给120和公安机关报警,由专业机构来负责处理。我们之所以袖手旁观,不是因为倒地老人可能讹诈钱财,而是因为我们患了社会冷漠和道德冷漠症。所谓“彭宇案”的教训,其实只是一个借口。
最近,武汉有位老人倒地后无人扶起,大家止于围观,舆论认为这是“彭宇案”的恶果。我们可以把“彭宇案”当成不扶起倒地老人的理由,却找不到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借口。武汉的公共汽车都有2到3排“老弱病残孕专座”,共有4到6个座位,很多年轻人上车就坐在了这些专座上,有人给老人让座,但拒绝让座的人更多。南京有位名教授最近还撰文说,公共汽车座位就应该“先占先得”,老年人应当放弃让年轻人让座的念想。这种情形,用“彭宇案”就解释不通,只能归咎于公民意识淡漠和“缺德”。
现在,大家都在感慨社会诚信缺失、权钱交易、食品商人和医院唯利是图、学校违规收费,其中很多属于制度问题,但归根结底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其根源值得认真反思。反思是一个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的过程,它需要有宏观的视角,从人性、制度、观念与实践等多角度切入。道德冷漠的人,常常伴有良心上的不安,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借口,就能给不安的良心带来莫大安慰。这是“彭宇案”的诱惑,我们必须摆脱这种诱惑。(杨于泽)
许博渊
烟台一位73岁老人9月26日晕倒在街上而无人救助,醒来后手举200元钱求助,有青年上前将其扶起,没有拿他的钱就走了。媒体报道后有论者如此评论:“有专家建议加大对‘讹人’者惩处力度,以法律来惩治讹诈者。道理不差,但救人者尚且拿不出证据,又如何拿出被人讹的证据?法律不是万能的,强行介入道德领域未必是什么好事,也管不过来。真正解决‘救人反被讹’,解决类似的老人跌倒之后无奈之下的拿钱‘自救’,关键还是从道德上着手。”他还写道:“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必然会汇聚成一股社会正义的洪流。”
网络新闻道德缺失问题探究 篇3
一、网路新闻道德缺失
(一) 网络新闻的可信度较低
互联网时代, 人们会更多地关注新闻的时效性, 却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 准确性, 网络新闻呈现了这样一个态势, 许多媒体对一个新闻争先恐后地报道, 却疏忽了对新闻真实性方面的监督, 造成了信息虽然做到了时效但是却没有还原其本来面目, 也会影响网络媒体在公众眼中的公信力。
(二) 过分娱乐化
网络的娱乐化将一些普通人的照片经过处理, 加工成娱乐版本, 正是因为网络新闻环境的娱乐化, 许多媒体利用这种环境进行炒作, 最后赢得公众的关注。
二、网络新闻道德问题的成因
(一) 网络媒体其固有特点决定
网络新闻媒体是随着互联网发展应运而生的传播媒体, 他自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播范围广, 速度快。加之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的监管还不够完善, 都导致了我国网络媒体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问题。
(二) 公众心理因素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 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而本我是一种先天的性格, 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本我的性格会相当长的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并会一直受到娱乐原则支配。心理学家查理·尼斯特同样认为, 人类在学习过程中, 接受新事物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对生动鲜明的信息的传输。因此, 网络上的一些娱乐八卦新闻正符合了广大群众的心理偏好, 网络新闻的娱乐程度日渐增长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三) 广告商的关注程度
在网站的运营模式中, 最大客户就是各种广告商, 为了保证网站的经营和发展, 他们必须赢得更多广告商的关注, 判断的标准就是点击率, 只有那些高点击率的网站才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因此, 广告商的评判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站的运营重点, 即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博得更多人的眼球。
(四) 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不强
任何一名新闻工作者都应具备比较强的舆论导向意识, 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和职业要求。但是, 在我国网络新闻媒体方面却时常出现一些内容低俗虚构或者有明显的偏差的新闻, 这些新闻对维持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负作用。
三、针对网络新闻道德缺失的对策分析
(一) 完善法律及相关制度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网络新闻的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 配套的制度很难跟上其脚步, 造成监管的滞后。因此, 完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先从三个方面完善:首先, 要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内容进行界定, 要详细解释说明违规新闻的审查程序和一些关键点, 对新闻的判定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在发布程序上, 必须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和制度, 审核程序方面要做到能制定具体的责任的人。最后, 对违法者的处罚上和对受害者的补偿方式上, 要进行明确的规范其界限和划分出不同的档次。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 对不同的违法行为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处罚, 做到公正执法。
(二) 保证信息畅通, 增强网上舆论的正面引导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保证公众对新闻的知情权对于将舆论往正确方向引导具有积极意义。第一, 对于重点关注的时事新闻做到及时公开, 更好地保证网民的知情权, 力求让公众清楚事情的真相。第二, 对党政新闻做到适度公开。公众对党政事务普遍比较关注, 尤其近几年领导的生活作风, 言论态度等问题, 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及时澄清。第三, 网络媒体可以邀请或转载发布知名专家学者或权威机构的意见来做到正确的引导。
(三) 引导公众正确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的再传播
网民是网络新闻的主要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 引导网民在收听收看这些信息的时候, 要尽量选择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官方网站等, 既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 又可以能够防止被骗;倡导网民在信息传播时要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思考, 尤其是一些涉及政治或者国家安全的新闻, 更必须要仔细阅读之后再做决定。广大网民在新闻的识别能力上得到提高, 对网络新闻环境的改善也有很大帮助。
(四) 严格审查新闻稿, 抓住源头
严格的审稿制度, 可以约束新闻记者、编辑, 端正其职业态度, 要他们认识到新闻要真实可靠, 从根源上把好新闻质量关。严格审稿就是要严格遵守审稿制度, 并贯彻始终, 提高了网络新闻的质量和可靠性, 也可以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感, 促进网络新闻媒体更好地发展。
摘要:网络媒体作为时下最流行的新闻传播承载体, 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其带来的巨大便利, 但是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上的各种问题, 因为其的相对开放性, 让一些有不良企图的人有了散布不良信息, 不负责任的新闻的机会。因此, 对于自由的开放的网络新闻也存在一些道德规范的缺失, 全文从重点的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网络新闻,道德缺失,法律
参考文献
[1]毕耕.网络传播学新论[H].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明娟.从深度报道看传统新闻定义缺陷[J].新闻知识, 2009 (4) .
[3]刘寒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4) .
[4]任媛.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高教论坛, 2007.
[5]黄瑚.新闻伦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6]宁克强, 何军, 魏茹芳.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 (1) .
[7]易鹰.浅析有偿新闻的危害及防范[J].长沙大学学报, 2004 (1) :66-67.
[8]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87.
[9]龚小平.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及对策[J].老区建设, 2009 (10) :37·39.
道德的缺失作文 篇4
看到道德这两个字眼,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件事,年幼的小悦悦愉快的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不小心被一辆车给“亲”了一口。血像瀑布般似的一下子就喷了出来。而司机只是停了一下,不但没把血红色的小悦悦送去医院,还继续前行,无情的后轮再次向那柔软的身躯碾压!18个人路过,第一位行人,看着小悦悦躺在那冰冷的马路上,无情的走过;第二个人,无动于衷,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第三位……18位行人过去了,每个人都见死不救,若无其事的过去。他们竟然可以那么铁石心肠,无动于衷!幸好有一位捡垃圾的陈婆婆看见倒在血泊里的小悦悦,停下,试图抱起她。但是小悦悦犹如一滩软泥陷了下去。那位有着炽热般的善心的陈婆婆张口呐喊,个个询问。最终找到了小悦悦的母亲,才送她到医院,遗憾的是,小悦悦因出血过多最终抢救无效而离开这个无情的世界……
此事一报道,立即在全国大江南北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大家不禁要问,道德在中国社会究竟怎么了?谁给那些冷漠的旁观者找一个理由,社会风气的堕落,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倾斜,还是法制不完善的表现?言之者凿凿,听之者诺诺,似乎人人知其病根,却难寻症结。各人自管门前雷,不寻他人瓦上霜,事不管己,人人高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的至理名言,便是时下所谓众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这些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悲哀,将无辜的生命无情的推下了深渊。
一条活生生的性命,考验着道德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那位陈婆婆虽然靠捡垃圾度过余生,但是她比那些富豪,司机,过路人富有的多!因为陈婆婆有一颗无私善良,救急扶危,默默奉献之心,她以那不计得失,无私心的杂念要去救人!这一种精神是多么的崇高,何等的让我们这些人敬佩,这样一对比,我想问,这个社会的道德究竟怎么了?政府所创建的精神文明难道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不,绝不是,我坚信。这样的的人只是少数,这样的事只是少数,但要知道,即使是少数,也让人心寒啊!也是社会的一个阴暗面啊!
小悦悦事件,不仅是一场交通肇事的逃逸,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的道德的缺失评判。小悦悦用自己纯洁的生命,拷量着人们的灵魂,良心。
【交通道德缺失】推荐阅读: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修订)10-21
2024年交通系统职工思想道德工作报告06-12
道德缺失06-28
道德文化缺失问题08-14
最新2018文明道德演讲稿与最新2018有关交通安全公众演讲稿08-28
职业道德缺失与假新闻10-04
道德建设与道德追求10-17
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09-27
道德道德品质与公民09-07
道德模仿与道德教育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