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缺失

2024-10-11

诚信缺失(精选12篇)

诚信缺失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公众利益与会计的联系比以往更加密切, 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诚信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是立业之本。然而近几年来, 发生在国内外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 使会计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

关键词:会计诚信,信息不对称,独立性

近年来, 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和法国的威旺迪等国际大公司相继曝出假账的丑闻,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安然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和安达信会计公司执业质量的低下, 令世界对一向以世界经济领头羊和国际会计楷模自居的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重新认识。在我国, 从深圳原野、北京长城、琼民源事件到蓝田股份、东方锅炉、大庆联谊、红光实业等一大批企业造假上市直到曾被誉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第一大牛股”的银广夏三年虚增利润7个多亿被曝光查处, 使会计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 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找出其解决对策成为时下会计界所有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学者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原由分析是零散的, 本文笔者系统剖析, 以期对会计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 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 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 树立会计信誉,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 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 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正如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所言:“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

在2001年的证券市场上, 银广夏、麦科特、ST黎明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曝光, 像一枚枚重磅炸弹, 在我国会计界炸开。据我国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 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 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 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 资产不实的147户, 虚增资产18.48亿元, 虚减资产24.75亿元, 利润不实157户, 虚增利润14.72亿元, 虚减利润19.43亿元。昔日被称为“铁算盘”的会计人员, 成为“过街老鼠”, 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

二、会计诚信缺失原由的剖析

(一) 会计自身的分析

会计自身的特点决定会计是一门看似精确但存在很大模糊性的科学。我国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 如准则的起草研究报告未得到充分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没有相应内容的披露;利益相关者较少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不够广泛等。这些问题综合地表现在:第一, 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影响。会计确认就是对经济事项在空间、时间和形态上进行分类, 会计的模糊性则伴随着这种硬性的分类而产生。同样在会计计量方面如物价的变动、一些资产难以货币化、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 都会造成利润的虚假、不合理和资产的不完整等情况。因此, 会计在确认、计量等环节的模糊性直接体现在会计报表中, 而且还会进一步扩散。第二, 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这种会计政策在安然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的安然公司利用“特别目的实体” (SPE) 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 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 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 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 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第三, 会计自身的特点为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众所周知, 在已查处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中, 有许多就是在折旧的计算、费用的摊销、各项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 借助会计职业判断, 通过核算方法来舞弊的。

(二) 市场经济制度层面的分析

市场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 最终加剧贫富悬殊。少数人获得较大利润而使多数人走入困境, 经济上的弱者, 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执行对于强者有利的诚信原则, 若获得相同的利益, 付出的成本将远远大于经济上的强者付出的成本。他们为了生存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不被淘汰, 只有用不诚信的办法, 才能完成原始积累或摆脱困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 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够完整, 给不诚信的欺诈提供了可能, 使不诚信有了可乘之机。虽然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或制订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 《会计法》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办法》等法规和制度的出台, 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 突出地体现在对违法者打击制裁不力, 存在以缴代罚的情况。

(三) 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

众所周知,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企改制来的, 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上市前不是股份公司。目前, 还没有建立起与高度两权分离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 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 股东大会就成了大股东会议, 由大股东说了算, 这样就很难保证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二, 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 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 与董事会以集体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第三,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 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 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四)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 它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主要指厂商) 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主要是投资者) 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 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 那么就谈不上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 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 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作用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的制造者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 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 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或进行“逆向选择”。其次, 信息的不对称, 使我国的会计陷入“囚徒困境”。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 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则该会计主体可能获得好处;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则什么益处都没有, 由于信息不对称, 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同样在会计人员中, 也存在三种选择: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 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 两个都拒绝领导授意。结果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能获得好处, 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最后, 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阿克洛夫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来解释了这一点, 他认为:由于卖者比买者对车辆拥有更多的信息, 信息的不对称使买车的人难以完全信任卖车人提供的信息, 因而试图通过低价来弥补其信息上的损失;因买者出价过低, 卖者不愿提供好的产品, 从而导致次货的泛滥, 最终导致高质量的产品从市场中退出, 留下来的只是低质量的产品。在当前我国的会计市场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会计信息制造者出具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 加之我国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投机盛行, 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 只关心股票价格的升降, 对会计信息真假缺乏研究, 造成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 结果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挤出市场。所以, “虚假会计信息—大量需求—提供更多的虚假信息”的怪圈越演越烈。

(五) 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独立性层面的分析

1.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 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由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 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 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 (如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等) 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 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 并对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 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 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 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 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所以, 在会计核算和决策的过程当中, 会计人员总是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控制和指挥。一些单位的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 假造账册, 账外设账。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除了无奈之外, 已别无选择。

2.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股份制的出现, 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 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 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尽管审计关系到股东的切身利益, 但股东在审计谈判中并没有发言权, 与审计人员也没有直接联系。然而, 审计人员却需要与企业管理层密切合作, 以便对其编制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完成任务, 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具有商业性的企业一样希望与客户保持建设性的关系。也就是说, 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更容易受到来自企业管理层的压力而损害其独立性。在这种背景下, 注册会计师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 反而变成了“拿人钱财, 替人消灾”的工具, 使得会计诚信进一步缺失。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首先, 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本着“谁花钱谁受益”的原则, 审计工作应该是由股东出资, 由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 审计结果对股东负责, 原本应该是广大股东们审核经理层, 而现在变成了董事会花钱审核自己。其次, 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为了生存, 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降低审计收费, 另一方面不断靠拉关系、走门子来争夺客户。面对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 不能提供“适当”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将面临被解聘的风险, 为了不得罪客户,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 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最后, 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审计业务, 也可以承办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而当这两项服务在一家客户身上合二为一, 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事实上, 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 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 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中天勤与银广夏, 安达信与安然事件, 都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六) 经济政治利益驱使的分析

会计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狂, 其主要原因就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核销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可能会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而会计师事务所也迎合金融机构的要求, 出具虚假报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会计造假是以违反法律来取得非法利益, 主要是为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一些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 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 管理模式和产品式样落伍, 成为市场淘汰的对象, 他们为了保住昔日的光辉与形象, 或是代理人为了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 不是靠改善经营而是靠会计造假来维护他的政治利益。而经济利益主要是为了筹措资金, 偷逃税款。在利益的驱动下, 许多公司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 铤而走险, 进行大肆舞弊。

(七) 失信成本与处罚的分析

我国对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轻, 执法不严, 也是我国会计造假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 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 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 轻外部公开处理, 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公司法》、《会计法》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 却没有给出违反了如何进行处理的后文, 不能有效的打击会计诚信缺失行业, 达不到遏制会计诚信缺失的目的, 正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 助长了一部分职业道德不高的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和中介机构人员的投机冒险, 使其敢于对法律置若罔闻、顶风作案, 从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泛滥。

(八) 监督体系与体制层面的分析

目前, 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会计对企业内部的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审计、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 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 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 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 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方面, 会计对企业内部的监督不力。在现实经济条件下, 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同一经济事物中不可能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企业在会计监督中缺乏自觉性。企业为了“搞活”经济, 放松对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 削弱了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准则滞后, 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的违规行为。另一方面, 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力。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应该来说是已经相当完善, 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仍有许多不适应。政府审计的职责转向审计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 国家审计的重点已经移位。社会审计由于高额的利润、社会竞争的压力、无序竞争等原因无法对企业产生足够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3) .

〔2〕国家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 2003 (1) .

〔3〕辛福荣.论会计诚信〔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

〔4〕张文煜.会计诚信之我见〔J〕.社科纵横, 2004 (1) .

〔5〕陈向青, 申春峰.论会计诚信问题〔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

〔6〕毛玉萍, 孔令宝.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财会, 2002, (10) .

〔7〕姜铁军.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J〕.交通财会, 2005 (10) .

〔8〕蒋玉娟, 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 2003 (3) .

〔9〕郑俊峰.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 2007 (6) .

〔10〕卢德湖.会计诚信缺失及对策〔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3 (2) .

诚信缺失 篇2

案例2:201月,农民消费者杨先生到韶关市仁化县消委会投诉,称在仁化县仁桥南路仁韶农机店花5100元购买了一件农用拖拉机用的铁犁耙,安装使用不到一个星期,就出现了犁耙不能正常犁地、犁耙的齿轮把拖拉机机身的连接部位打坏等问题。但经销商认为是拖拉机驾驶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不肯承担责任。接到投诉后,消委会调查了解到,由于杨某

所购犁耙能够承受的功率小于拖拉机的功率,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犁耙慢慢变形,拖拉机连接部位受损。经营者坚持表示这是常识,损坏责任不应由他们承担。后经多次调解,经销商同意退款。

案例3:从年底至今,深圳市消委会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深圳市古德帝尔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法国Bleuecc丰胸产品”的投诉10多宗。经调查,该公司通过网络及电话销售包括“法国Bleuecc丰胸产品”在内的化妆品、保健品,产品大部分为全英文、无中文标识、无进口许可证、无使用说明书等信息,极少部分带有中文标识的食品、保健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均未能查到。消费者反映,使用该产品后无任何效果,且商家不断介绍新产品,进一步诱导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消费者要求退货退款时,却无法联系到商家。深圳市消委会根据消费者所提供的销售地址及该公司的登记地址,均无法找到该公司,商家电话也无法接通。目前,该公司有的宣传网页已被删除或打不开,还出现了变换商品名称或IP地址继续销售类似产品的情况。根据消法赋予的职能,深圳市消委会将有关情况向行政职能部门反映,并建议对深圳市古德帝尔科技有限公司的涉嫌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查处。

案例4:消费者冯先生自开始在江门鹤山市沙坪镇前进路天地健保健食品店陆续购买了10万元左右的保健食品,用于治疗高血压。后期服用保健食品时出现并发症状,医生建议其停用保健食品。随后冯先生要求该店退还已购买但未使用的保健品,商家却迟迟不肯退款。冯先生于年5月投诉至消委会。消委会调查发现,该保健食品店经常对消费者进行“洗脑式”教育,而收据上注明的“江门××有限公司顾客存货单”,所标注的公司并不存在。经多次调解,该保健食品店退还给投诉者冯先生购货款65000元。同时,由于该保健食品店的经营行为涉及违法,消委会将此案移交给永安工商所进行立案处理。

浅议会计诚信缺失 篇3

关键词:诚信;措施;监督

一、我国会计诚信质量现状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

(一)通过编造失真的会计凭证,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主要是通过编造虚假经济业务,以非法的手段取得原始凭证,或自制劳务费、装卸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以原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以少开多;或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利用形式上合法的票据在费用中列示公费旅游或领导个人的消费等。这些虚假凭证进入记账程序,致使会计信息从源头上失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设立虚假账簿和报表,提供失真会计信息

有的单位私设“小金库”,建立账外账,有的甚至建几套账。“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更是五花八门:有零星销售对方不要发票不记账的;有正品转次品、合格品转报废的;收入不记账造成库存商品账不符实,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去调整;也有的单位将销售收入或预算外收入不存入规定的开户行,公款私存。

(三)在成本上做文章,提供失真会计信息

为了提高业绩,虚增企业利润,对成本大做文章,该转的材料费、人工费不计入成本;该摊销的费用不摊销或者少摊入,该提的费用不计提或者少计提;将已竣工的基建项目不按时转入固定资产,少计折旧费,又将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挤入工程成本;有些企业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成本,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

(四)不按规定进行税金核算,提供失真会计信息

有的企业为了偷逃税金,对开增值税专业发票或虚拟购销业务购买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发票入账;有的企业偷逃营业税,编造发票摘要的内容,如将全部为营运收入的发票变造为营运收入和其他款项,以少纳营业税。有些企业虚列职工名册,偷逃个人所得税;有的隐瞒收入,乱摊成本、费用,偷逃企业所得税等。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

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先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不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二)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和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导致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有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不当、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对会计事项的判断不准等。

(三)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等。

(四)政府监管着重点没有适应市场深化而转移

政府作为市场运行的监管者,担负着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相关的责任,同时,会计信息失真本身也影响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政府理应对信息提供的有关各方进行监管,但由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甄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成本很高的工作,政府监管应坚持监管成本和监管质量相统一的原则,做到既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又要盡可能地降低监管成本。

三、应对会计诚信缺失的措施

要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就要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健全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

首先要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会计法律制度中许多的规定用了“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依据,但这一依据的可操作性不强。

(二)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

最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企业改革步伐的会计信息体系。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

(三)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社会审计监督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任。因此要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使其成为负有有限责任乃至无限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形成自主执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机制。

(四)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

强化会计行为主体的整体素质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胜任能力。提高会计行为主体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之一。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财会专业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自觉抵制做假账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四、结束语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参考文献:

[1]邓钠.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陈辉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分析 篇4

2、加大处罚力度。会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会计诚信缺失必然涉及公司的一系列会计工作和诸多部门、人员。目前有些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还不完善, 对相关责任人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对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打击力度明显不够。这些处罚与造假者获取的暴利相比, 高悬在头顶的法律之剑, 看起来并不那么可怕, 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 使其造假的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预期收益。对不守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 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 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3、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 才可能有效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4、推行诚信保险制度。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 可以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 当公司出现诚信问题, 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 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这样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 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 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 降低监管成本。

5、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 加大会计造假行为的成本。只有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 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违规时面临的风险以及责任加大, 铤而走险的几率才有可能大大减少。同时, 还应适当提高行业审计收费并规范最低收费标准, 这样, 可以减少行业恶性竞争, 使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至于在过低的审计收费的压力下, 任意减少审计程序以损害审计质量的方式来降低审计成本。

四、结束语

鉴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环境现状, 会计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将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随着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各项管理法规、制度的日臻完善, 会计信用体系必将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作保障。因此, 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 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是当前会计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状况必须改进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其它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它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但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危机仍在蔓延。从一起起令人瞠目结舌的造假案件中, 不难发现, 巨额的会计造假往往是单个的会计人员难以操纵和控制的, 他们由于受其身份地位和权力的限制, 不得不对单位负责人唯唯是诺, 违心地制造、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形成了“站得住, 顶不住;顶得住, 站不住”的局面。当然, 作为会计人员, 他们在这信息的反馈链上也有无可脱卸的责任。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之外, 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者缺一不可, 否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没有信用, 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几年来, 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出现了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 已经成为一颗“毒瘤”, 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一方面, 会计诚信缺失直接使投资者利益受到危害, 对于投资者而言, 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 而会计报表的失真, 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 会计诚信缺失也损害了公司利益, 有些上市公司因为虚报利润、虚增资本公积、操纵股市而被证监会处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等处罚。另外, 还损害了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利益以及注册会计师利益。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当前, 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的驱动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动力。

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在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 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 两者的差距越大, 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也就越低, 整个市场的诚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 在利益的驱使下, 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 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2、内外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和不到位。

从内部看, 一些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缺乏透明度, 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有些会计主体虽然建立了一些内控制度, 但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 形同虚设。从外部看, 外部监督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政府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和监督主要通过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等职能部门实施。但是, 现阶段我国社会审计机构的规模和质量还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而且现行体制下社会审计委托关系存在实质性缺陷。在我国很多时候经营管理者是被审计人的同时又是审计委托人, 这种双重身份, 使得被审计人有权决定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 被审计人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 这就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产生偏离客观公正方向的可能。

3、少数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 私欲不断膨胀, 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 一些财会人员违背了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诚信原则, 不及时不正确反映经济活动, 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以达到贪污、挪用公款等不可告人的目的。

4、会计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的选择余地较大, 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 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 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 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 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性。

5、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

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 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 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具有商业性的企业一样希望与客户保持建设性的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 注册会计师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 反而变成了“拿人钱财, 替人消灾”的工具, 使得会计诚信进一步缺失。《注册会计师法》规定, 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审计业务, 也可以承办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而当这两项服务在一家客户身上合二为一, 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6、处罚不力是障碍。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 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 这类条文的规定, 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 处罚力度不足。如果法规能够具体明确规定处罚的主体、标准、责任人及标的物等, 并由国家在规定时限内强制执行, 那么会计诚信缺失将会有所收敛。再加上现阶段存在的“权”大于法, “情”大于法, “执行难”等现象, 造假的成本远小于获得的利益。

三、提高会计诚信的措施

针对会计诚信的缺失, 应主要注重制度建设, 开展综合治理, 要建立健全财会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对会计诚信缺失的主体要依法进行处罚, 追究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1、健全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指由政府部门, 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度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诚信缺失与国家法律规章和单位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密不可分, 在清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过程中, 要贯彻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 认真执行好单位内部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离任审计等工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各项规章, 真正将法律、

参考文献

[1]、宋景华, 梁芳.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经济师, 2006 (7)

[2] 、张化青.浅议提高会计诚信.集团经济研究, 2006 (3)

[3] 、常宇宁, 李新海.浅议我国会计诚信建设.商业经济, 2006 (4)

[3] 、王志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会计诚信.时代报告, 2006 (7)

[4] 、章华明.我国会计诚信问题浅析.商场现代化, 2006 (6)

企业诚信缺失案例 篇5

达芬奇广州专卖店内依然聚集了三名消费者要求退货。“我从2007年开始在达芬奇累积购买了价值超过60万元的家具,当时销售说这些都是原装进口的,用的是多么高级的材料,可当我看到相关报道找上门来要说法时,他们却无法提供除了餐桌以外的其他家具的原产地证明。”消费者王女士已经是连续两天登门要说法,却一直被告知“等新闻发布会召开后再说。”

“当初我就是看中了它的品牌,觉得原装进口的比较高档、有品位,可现在却感觉被商家愚弄了。”王女士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一追到底,彻查达芬奇与各供货商的大笔银行转账记录。达芬奇市场部主任谭小姐表示,事件发生后,对达芬奇广州店的影响已经非常大。“对于客人的疑问,我们都一一答复,甚至有些客人要求我们退款,我们都做到了。”她始终强调,达芬奇将在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至于是否退货、换货,要等会后再决定。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篇6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超规范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当今的会计,不仅其数据真实性已大有问题,就是其基本诚信品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怀疑。

1. 我国面临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由此可见,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运用,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會计诚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但是,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说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恢复会计诚信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首先要找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实原因,并作出深入的理论分析,为解决会计诚信失缺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

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现行产权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导致作为信息使用方的投资者 和作为信息提供方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委托人远离企业或无法确认,受托人缺少相应的监督,会计诚信缺失就会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而成为一种必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诚信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

3. 会计诚信缺失带给人们的思考

在没有委托人的世界,会计诚信原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根本上说,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

另一角度看,会计诚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其原因,可从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垄断现象中寻找。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虽然人类社会一再经历着垄断并缺乏诚信的磨难,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则始终未变。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会计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相依的。但市场的“三公”在世界各国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实现,因此,会计诚信原则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难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现实条件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4. 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首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行为规范

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建立会计人员信誉档案制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另外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专业必修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环境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人人都讲诚信,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使诚信成 为一种自觉行为。

另外,加强契约管理

中国可能是没有委托人契约关系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典型。解决这类问题,按权威的观点,只能应用社会契约论原理。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我国经济生活中在会计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什么样的“超规范”,我国现阶段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应赋予各单位以什么样的“道德自由空间”。

由于我国的法律尚未建立在对目前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真实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非常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解决会计人员两难境地的各项法律,因此,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诚信原则绝对不可能在“高压”政策下确立。

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真正广泛地确立诚信原则,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其一,减少会计准则制度中会计选择的弹性区间,最好完全剥夺会计自主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使会计处理各种业务只有唯一选择。其二,让单位负责人100%地承担会计作弊的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样,住何的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一把手负全责,若如此,中国会计诚信原则的彻底恢复为期不远矣!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行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诚信。可以说,是诚信给了会计以健康的生命,失去了诚信,会计工作就无异于消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觉坚持原则,不做假账 。社会需要诚信,而会计人员也只有用诚信这种职业道德武装起来,才会给会计工作注入“真实的生命”。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对会计工作者的期望和信任,重新唤回社会公众 对会计行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忠利.浅议会计诚信[J]商情(财经研究),2008,(1).

[2] 张辉.诚信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8,( 3).

[3]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经济师,2004,(9).

诚信:不能因为缺失才提倡 篇7

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武汉的民工发工钱, 在半路遭遇车祸。其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 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 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 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信义兄弟”感动了中国。

“信义兄弟”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 能够被媒体报道颂扬, 除了他们自身的义举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外, 也是对社会诚信和责任的一种呼唤。换句话说, 正是当前社会上很多企业诚信和责任的缺失, 才放大了这对普通“信义兄弟”诚信之举所产生的意义, 这就很值得反思了。

守诚信、重信誉、明道义、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精神风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诚信是人立于社会之本, 同样企业亦如此。俗话说“诚信二字丢, 莫在世上走”,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君子立世之道, 因为只有你讲诚信, 别人才信任你, 你才能立于世, 干成事, 这是千古真理。

被扼杀的诚信

当下的中国, 诚信缺失, 比比皆是。有首《“假”字歌》云:“假 (小康) 表上数字, 假 (脱贫) 笔下繁华, ……假广告坑了一批消费者, 假证据放跑无数害群马, 假 (打假) 打草惊蛇, 假 (追查) 装聋作哑, ……这也有假, 那也有假, 哪里无假?爹都不准只有亲妈!” (见二○○四年第五期《杂文月刊》) 反倒是一些专门办假证件者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诚实守信, 童叟无欺”的承诺, 让人啼笑皆非!

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从哈耶克到塞缪尔逊, 经济学家不断从市场经济成功与挫败的历史中反复告诉着人们一个最为简单的的游戏规则:守诚者得市场, 失信者失人心。

过去也许已成为历史, 但教训却不应该从记忆中抹去。温州人不会忘记他们为诚信缺失所付出的巨大代价。10多年前, 温州冒牌劣质鞋充斥市场, 导致上海、杭州等十几个城市火烧温州鞋, 大小商场贴出安民告示:“本店无温州鞋”。温州一时成了假冒伪劣的代称, 企业不敢打本地牌, 只好与外地厂商联营。十几年来, 虽然温州人多次宣布与假冒行为诀别, 但其曾经的失足丢失的市场却是留在温州人心中永远的痛。

可叹的是, 自欺然后欺人进而自戳的悲哀故事还在不少中国企业中重演。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水针剂生产企业, 一个多年挂着“国药准字”号金字招牌的国有公司, 为了贪图原材料的便宜, 竟然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不惜使用假原料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 直至造成多人严重不良反应和4人死亡。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因此在最高决策层的直接干预下被强行关闭;无独有偶, 为了追求暴利,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将本来对人体内脏功能容易造成损害的克林霉素注射液换上欣弗这一“洋名”, 并通过渠道商在10个省份大量销售, 最终造成3人死亡, 其中最小的生命只有6岁。与此同时, 全国因欣弗而生产不良反应的病人81例。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因此而被有关部门查封。也许这样的名单我们能够开出很多, 但“灭六国者, 非秦也”, 两起案例足以警醒企业:市场已经进入了微利和买方时代, 企图通过一次冒险或者赌博就可以成就财富梦想的历史已成为过去;欺诈与拐骗可能暂时蒙住消费者的双眼, 但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出局。一个企业如果由于其他原因受挫, 可以爬起来再干, 还有复兴的机会;而一旦名誉扫地, 丧失信用, 就永远翻不了身。

正是当前社会上很多企业诚信和责任的缺失, 才放大了这对普通“信义兄弟”诚信之举所产生的意义, 这就很值得反思了。

城门失火, 殃及城鱼。诚信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非如此。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说, 信用差是导致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老百姓买东西时总担心买了假烟假酒毒米毒菜, 炒股时害怕会碰上“郑百文”、“科隆电器”那样的事件, 出门旅游不知是否会上当挨宰, 人们怎么会有安全感, 怎么会痛痛快快地花钱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 它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 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 它就要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在马克思看来, 暴利不仅是血腥的, 而且是失德的。而当暴利和失德在一个社会同时找到了他们存活的空间, 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其的谴责和批判上。

市场如布, 总有缝隙, 用商家们口头的这句生意经来透视中国市场的发育状况, 我们定会发现市场的不足和缺陷。在经济学看来, 无论是生产还消费, 不管是投资抑或交换, 各种交易行为的发生都必须建立在参与者对信息的充分了解基础上, 否则, 占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一方在进行决策时就可能会利用自身相对于另一方的信息优势来构造信息不对称下的交易局面, 从而达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恰恰是这一点, 我国市场的表现似乎格外地裸露。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和劳动力效能信息不对称, 使本来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在“无知”中遭受欺骗和宰割, 而搜索信息的漫长周期和高昂成本更使单个主体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大打折扣。一方面, 买方市场迫切需要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 市场信息资源又供给不足, 于是, 股市“黑嘴”派上了用场, 市井“赝品”登上高堂, 各种“骗术”有了市场……。神奇的埃米丽.狄金森在其诗中这样写道:“门里门外, 不宽也不窄的门缝, 那是横亘在你我间的海洋。”信息资源渠道的狭窄只能使消费者与投资者同相对于自己期待的产品处在雾中看花的远距离状态。

神奇的埃米丽.狄金森在其诗中这样写道:“门里门外, 不宽也不窄的门缝, 那是横亘在你我间的海洋。”

由于历史与体制之诟, 我们的企业与政府总是保持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在中国, “数字政绩”、“形象工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有一点大家明白, 政府不会创造国民财富, 钱从何来?企业就是政府的钱袋子。不少企业为了满足政府的需求, 只好另辟生财之道。而一旦东窗事发, 地方保护主义就成为护身法宝。这种企业与政府的“双赢”式契约几乎在各地心照不宣。在资本市场, 上市公司时常受到来自不同层次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打招呼、递条子, 甚至有些贪官污吏动辄索贿, 企业不应付就无法正常经营, 以至相当数量有良心的公司领导人遭遇到不搞假账就无法生存的尴尬。假帐之殇乃企业之殇, 而企业之殇来自政府之殇。

然而, 笔者作出如上分析却并没有摸煞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了对全国4695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CEO、厂长有关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六成多的“老板”不敢相信别的“老板”。从某些电视剧里我们多少能感受到“商场如战场”的险恶, 从一些模糊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也会揣测企业家的“能力与魅力”, 但最让人艳羡的, 还是CEO们的风光与从容。可就在这个“企业家的内部圈子里”, CEO们都互不信任, 你还能去信谁呢?

诚信首先立信

古代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为了确保其推行的新法制度实施, 首先向秦国公众强调“信”——法无信则不能服众, 不能服从则法无以立, 《史记商鞅列传》记载的商鞅“徙木立信”说的正是商鞅如何立信于民的故事。在秦国新法颁布前, 商鞅在国都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谕市民:谁要能将它搬到北门, 便可得到十金的奖赏。看热闹的人大都不信, 以为哪有这等好事!于是商鞅干脆将赏钱提高到五十金。结果有一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果真得到五十金的奖赏。此事传遍了整个秦国, 人们始知以赏善罚恶为主要内容的商鞅变法, 这回是要动真格的了。商鞅变法后, “商君治秦, 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 道不拾遗, 民不妄取, 兵革强大。” (《战国策秦》) “孝公既没,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过秦论》) 可以这么说,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 正是建立在商鞅“徙木立信”变法后的秦国综合国力之上。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讲诚实诚信, 深知诚信比金子还珍贵的道理, 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直以来, 被视为做人的基本标准, 也成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尺度。信者, 诚实不欺也, 它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也是创业的基石。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必流于狡黠与虚假, 久而久之, 必将众叛亲离, 遭受人们的唾弃。做人如此, 做企业同样如此, 人以诚信在社会立身, 企业以诚信在市场生存、发展。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 必将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 也是市场经济的黄金法则, 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诚信经济, 其越发展越要求企业讲求诚信经营, “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是市场经济下一切经济行为的准则, 更是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的行为准则。

善于学习他人之长的企业是最具发展力的企业。企业发展要立足长远, 着眼未来, 一定要向“信义兄弟”学习, 靠诚信经营赢得企业的发展。面对同行业的竞争者, 一些企业往往在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 或贬损别人, 抬高自己, 或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 采取种种不正当竞争手段来维护本企业的利益。这样做, 往往既损害了别人, 也作践了自己, 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北有同仁堂, 南有庆余堂”不仅仅是两句妇幼皆晓的口头禅, 更是人们对中国两个传统企业的高度褒扬。“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 必不敢省人工。”这幅挂在同仁堂店内的对联见证了它300年风雨不倒的辉煌历史, 也造就了国药第一品牌的赫赫声威。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 企业管理层要冷静地观察形势的变化, 采取相应的策略, 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强于别人且不要沾沾自喜, 贬损他人;弱于别人, 则认真查找原因, 吸取经验和教训, 不断完善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使自己的企业赶上别人的企业或超过他们。在生产过程中,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进行生产, 达到优质生产是企业立于不败之本。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不但要取信与外, 更要取信与本企业的员工, 在生活生产环境、工资待遇、制度落实、奖金兑现、分红等一切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事, 都要取信与员工, 向“信义兄弟”学习不拖欠农民工一分钱。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更是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也是企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关心员工就是关心企业的命脉, 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要把员工放在“主人翁”的位置, 尊重他们, 想他们所想, 为他们所为, 为他们营造温馨的生活工作环境。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建立和完善各种福利补助制度, 使员工与企业增进感情, 视企业为家, 增强企业凝聚力, 使员工对企业充满信赖感和亲切感, 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身到工作之中, 那么员工就会象“信义兄弟”所带的农民工一样“信义哥哥走了, 跟着弟弟干”的一心一意的在本企业干下去。更加爱岗敬业, 奋发向上勤奋工作, 保证企业稳步发展。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还是讲诚信的, 但是不少企业的失信现象确也比较严重, 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健康运行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诚信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制约着我国企业更快的发展, 也制约着更快地走向世界, 参与国际竞争。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发展, 就必须讲诚信,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因为诚信可以使一个企业取得市场的信赖, 立于市场的潮头。

找回最珍贵的东西

“北有同仁堂, 南有庆余堂”不仅仅是两句妇幼皆晓的口头禅, 更是人们对中国两个传统企业的高度褒扬。“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 必不敢省人工。”这幅挂在同仁堂店内的对联见证了它300年风雨不倒的辉煌历史, 也造就了国药第一品牌的赫赫声威。“凡百贸易尤为万不可欺……, 采办务真, 修炼务精, 不至欺予以欺世人, 是则造福冥冥……。”胡庆余堂主人胡雪岩亲自立下的“戒欺匾”, 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红顶商人”的美名, 而且也道出了在那乱世风云中胡氏“国药号”越做越大的真谛。

优秀的东西总会被遗传下来。当张瑞敏上任之初面对着64台劣质冰箱时, 这位敦实的山东汉子二话没说, 轮起大锤砸了下去, “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如今赢得了“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桂冠;“没有诚信就没有百年”, 发誓要做中国百年企业的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拿到了中国人民银行为海信颁发的3A信用证书后仍然还在朝着自己的目标矢志不渝前行着……

作为一种高尚的行为标准, 诚信已经被纳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中,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也被确定为中国公民的荣辱观, 而依托着如此有利的社会环境, 企业诚信理应得到更高层次的飞跃。

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走进企业, 在厂区的墙上、会客室里、会议室里, 诸如“团结”、“奋进”、“拼搏”、“开拓”、“进取”等等大字标语就会跳入参观者的眼帘, 这些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作为企业文化, 当然都是对的。但是, 有一个应当注意的现象是, 在很多企业很少能看到“诚信”两个字。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指出,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 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具要素, 有着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诚信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向顾客传递的信息不止是产品形象、价值理念, 它更能使顾客体会到被尊敬的愉悦, 同时又反过来使企业受到顾客的青睐与推崇, 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 把诚信作为企业的文化理念, 作为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应当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之课。

企业家之于企业, 好比船长之角色, 因此企业失信, 不如说是企业家的失信。人们常常会以财富的多寡来判断一个企业家的能力, “赚钱能力”似乎成了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全部能力。我们常常为一些头头是道的“赚钱理论”而倾倒, 各种各样讲述商海“智谋”、“战术”的书籍屡屡成为排行榜的畅销书, 我们的企业家几乎要成为“阴谋家”。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企业家的个人品格,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智力标准”永远无法取代“做人标准”, 企业家在公众或仅仅是在自己公司的员工面前, 都有义不容辞的表率作用, 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做人风范应该被着重强调。一个企业诚信的形成应该从企业的老总做起, 我们的企业家也不能只说不做, 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诚信管理是中国企业急需历练的工夫。中国企业家协会今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虽然不少企业已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战略事宜加以考虑, 但从总体来看, 中国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才开始, 企业信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87%的被调查企业感到缺少专业的诚信管理人员。部分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得不到落实, 诚信管理体系不能形成。与国际水平相比, 中国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诚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行政环境是企业诚实守信所必要。作为政府, 应当努力维护市场秩序, 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 确保全国市场政策的统一和要素畅通, 并从政策上堵塞企业短期内可能获得暴利的漏洞, 引导企业维护信用的自律行为, 同时通过深化体制改革, 切除企业短期行, 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 以及对公共与私人产权的有效保护。

人们常说, “无商不奸”。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 商人利用自己掌握商品信息的优势, 向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以次充好、恶意欺诈等现象比较普遍。所以, 人们把所有商人统称为奸商, 而不论具体的某位商人是否诚信经商。实际上, 随着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那些昧着良心坑蒙拐骗赚钱的商人, 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那些注重商誉、爱惜品牌和守法经营的商人, 生存的空间也正越来越大。

会计诚信的缺失与重塑 篇8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的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信息的前提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多数不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可依主观意愿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 利益驱动

各种利益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从小集团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上作文章,亏损报盈利,少盈报多盈,以此显示自己任职期间的业绩,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作为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得失的考虑,有可能按照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完成会计工作;作为职工,企业报盈利,不会影响工资、奖金等收入,也有了相应的积极性。

3. 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诚信度低的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有:(1)企业改制的不彻底。目前的国有股仍占绝对控股地位,“一股独大”现象严重,零星“散户”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大股东形成约束。(2)董事会、监事会存在缺陷。表现为缺乏必要的机制来约束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以维护股东的利益。过分突出董事长的地位和作用,削弱董事会的集体权利等。

4.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二、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1. 净化社会环境,重塑社会信用。

诚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及监管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营造“信则共赢,不信则共亡”的氛围,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 加强对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

把诚信教育延伸到经济领域的决策群体,加大对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强化对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使他们能自觉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

3. 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质,铸造中国会计诚信精神。

会计人员是经济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加强学习教育,认真铺设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会计理论的平台。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工作水平。同时要抓好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把好入门关,真正把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优秀年轻骨干充实到会计队伍中来,才能有效抵制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4. 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实现会计监督体制创新。

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但同时必须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订具体的处罚措施。

5. 修订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随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各财政部门、各行业会计协会应依据我国会计工作和从业人员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客户不能既做审计业务又做管理咨询业务。

6. 建立会计诚信档案。

建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电子诚信档案,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会计诚信数据的取得、公示披露以及会计诚信信息共享等制度。各级行业会计协会应特别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行为的监督检查,检查和处理结果进入其信用档案。

7.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从目前各地试点的情况看,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8. 加大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并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会计诚信的缺失与重塑 篇9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1.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并为会计市场上的诚信缺失现象提供了前提条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 在改制过程中, 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所有者缺位、一股独大等问题。在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下, 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交叉任职的现象非常严重, 权利被过分的集中于经理人手中, 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力度相当弱, 监事会更是形同虚设。这无疑为高层管理人员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 由于董事会、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缺乏有效地制衡机制, 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利落于内部人之手。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购买会计政策, 为虚假的会计信息披上“真实”的外衣。

2. 会计准则的漏洞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虽然自2007年1月1日起, 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开始走上国际趋同的道路。然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 我国的会计准则势必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

3. 利益驱动是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会计造假在市场经济体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 市场交易人的所有行为选择都是效用趋向的, 是一种效用最大化行为。对于企业而言, 选择守信或失信时, 是以是否满足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为依据的。如果失信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大于其诚实守信所带来的收益, 企业必然会选择失信。对于个人而言同样如此, 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 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 企业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 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 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 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 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 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 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4. 监管不力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第一, 社会监督不力。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买方市场的困境下, 为了占有一席之地, 纷纷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 出具虚假财务报告, 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第二, 内部监督不力。虽然大多数上市公司设置了内审机构, 或内部审计委员会, 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天生缺陷, 内审机构受制于高级管理层, 无法起到有效的内部监督作用。第三, 政府监管不力。尽管我国政府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提高证券市场的信息质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行的监管制度仍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政策不完善、目标错位等缺陷,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使得企业不惜以身试法, 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攫取非法经济利益。

二、重塑会计诚信的建议

笔者认为, 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应当标本兼治, 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构建约束失信的制度平台。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公平博弈的规则。只有确保产权的所有者在位, 使企业真正成为信誉价值的索取者, 同时也是失信行为的相应职责的承担者, 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会计失信行为, 使坚守诚信成为会计市场的理性选择。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构建会计诚信重塑的机制平台。

首先, 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 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 建立基于合约的董事会与经理层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 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 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再次, 改变激励措施, 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最后, 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 分散大股东的股权, 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 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3. 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构建会计诚信重塑的政策平台。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这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入手。二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最大限度的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4. 完善法律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构建诚信重塑的法律平台。

会计诚信的重塑要有严密的法律规定和严格执行的法律和法规体系作保障。首先, 完善会计信息造假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 避免出现法律法规上的灰色地带, 如修改不及时, 相互之间不够协调甚至存在矛盾等,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使法律真正成为维护会计诚信的有力武器, 为会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诚实经营的市场环境。

5. 实施诚信工程, 构建会计诚信重塑的信用平台。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 篇10

1. 会计诚信缺失概述

1.1 会计诚信缺失的概念

什么是会计诚信缺失?简单地讲, 会计诚信缺失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的缺失, 具体表现就是会计人员未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会计制度的要求, 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未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 未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 热诚勤勉、精益求精地做好会计工作, “信”就是讲究信用, 树立会计信誉, 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所以, 从整体看, 会计诚信缺失的内涵包括并未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以及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

1.2 会计诚信缺失的影响

会计诚信缺失, 提供的会计核算的可信度降低, 企业的信用可信度降低。容易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误读, 带来反面的不良信息。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2. 企业内部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2.1 人们的思想不到位

疲于应付, 消极怠工。目前在企业会计人员中, 有些会计人员由于对会计工作认识不足, 选择这一职业后, 又不把这一职业当成自己的理想去追求, 不是潜心于自己所从事的财会工作, 认为会计工作整天枯燥无聊, 经济收入不高, 心态产生不平;在工作岗位上处理会计事务时, 敷衍塞责, 有的甚至还离岗在外兼职或做生意, 赚取外快, 而对自己单位的本职工作却随便应付。

2.2 会计诚信原则没有得到很好地遵循

诚信原则在会计行业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 “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 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 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 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当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 也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现实社会中, 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违反诚信原则的现象却大量存在, 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并严重干扰着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原国务院总理朱基曾题词, 并多次强调“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其实, 诚信对任何人都很重要,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 都以诚信待人, 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诚信的社会, 和睦的社会。所以说诚信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 而会计诚信更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3. 企业外部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3.1 市场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 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 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 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 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 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 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3.2 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挑战的根本原因。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动力。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等经济利益。目前, 我国正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 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 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 出具虚假报告, 以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总之, 会计诚信是每个会计人员应恪守承诺的道德准则, 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 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会计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会计行业的环境, 导致国家经济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正因如此要大力创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的社会氛围, 必须从维护我国经济建设秩序大局出发, 从根本上加强教育和治理, 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 让诚实守信者得到回报, 让弄虚作假者无生存之地, 使会计诚实守信原则深入人心, 建造会计行业诚信的“长城”, 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 使市场经济秩序更加科学合理, 保证中国会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 2012 (02)

[2]曾萍等.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系统思考.商业会计, 2014 (02)

刍议我国会计诚信的缺失 篇11

摘 要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是会计工作之本,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会计诚信的缺失给会计行业带来重要影响,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本文结合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及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求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 会计诚信 缺失原因 对策

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信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保障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商业行为的合法操作?这对会计行业,会计诚信提出了重要课题①。近几年,随着上市公司频繁出现会计丑闻,会计诚信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已成为迫不急待的需求,本文结合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原因及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

据我国财政部调查表明,2009年度调查165家企业,质量检测会计信息结果为:资产信息不属实的为56家,利润信息不属实的为167家,利润总额信息真实度不足52.8%。上市公司接二连三的恶性造假,未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假帐现象,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利益的驱使②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企业会计之所以造假,是因为在造假的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推动,对于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可以因造假使公司的“业绩优秀”,进而得到提升;对于职工,可以因造假使公司的“效益更好”,进而多拿工资与资金;在非诚信行为的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可以追求利润,领导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职工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虚假会计信息实现“多赢”,因此会导致诚信原则的缺失。

2.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然而,有些企业内部并没有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与义务,在内部的会计事务管理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甚至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出现内部管理流程混乱;有些企业虽有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机制,但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而是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控制偷税漏税行为,诸如以上现象都会导致会计诚信的缺失。

3.会计自身素质的约束

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行业的不断改革,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会计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在会计法中,只规定会计人员应履行的义务,而没有规定其应享有的权利,使得上级领导造假,会计人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无法抵制,这也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4.处罚力度不够

在我国,由于法律的空白,导致会计造假不能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与威慑,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即使对外提供虚假财务资料,也不能得到严重的惩罚,罚款金额多少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不按照造假金额的多少以及损失的大小进行赔偿,而造成罚款金额往往偏低,监管部门对会计的造假行为,一般也只采取行政处分手段,却较少的对直接责任人采取刑事处罚和民事处罚,面对巨额的造假收益,会计违规所付的代价与收益相比,却是微不足道,这就助长了企业及会计人员造假行为的泛滥。

三、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八个字,即平等、诚信、合作、发展,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企业只有尊重市场的内在规律,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2.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能有效地防止会计诚信的缺失,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实际,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在不与会计法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在机制中,明确相关业务程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设立监事会,并赋予监事会以独立的法律地位,强化其权力,并要求监事会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检查,及时修正和改进所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实行办事程序、制度及原则的公开化,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3.加大宣传教育,建设诚信社会

在法律的制定上,我国自新会计法实施以来,制定与此相适应的会计法规、制度、规章,基本上形成了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律体系,为诚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针对在校的即将走向会计岗位的会计学员,教育要从课堂抓起,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针对已走向工作岗位并从事会计业务的会计人员,要对其除业务的培训外,还要对其诚信品质的培养。其次,要建立并推行信息档案制度,实行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记载并向社会公开,营造会计诚信舆论氛围,培养会计诚信精神,打造会计诚信形象。

4.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惩罚力度。

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恶意造假者或企业要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使其造假而得到的利益远远低于惩罚的代价,使造假的会计人员声名狼藉,取消晋升,评级资格,使造假企业在信贷上也要高于其它企业,或取消造假企业的上市资格,同时,对投资者要补偿因造假而蒙受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才能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注释:

①林春辉.会计诚信的探索与思考.科技信息.2010.21(380).

②元丽萍.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经济师.2010.8(171).

参考文献:

[1]林春辉.会计诚信的探索与思考.科技信息.2010.21(380).

浅析会计诚信缺失与建设 篇12

会计诚信的缺失, 既有内在的因素, 又有外在的因素, 内在因素是指会计队伍自身的原因, 外在因素上会计所处的社会环境。

(一) 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因素分析

1、会计估计、会计政策也为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

如收入确认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会计信息提供者往往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得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

2、会计准则的滞后性还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 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 从而给了会计人员利用专业上所谓“职业判断”在新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大显身手。会计准则的某些空白地带成了孳生虚假财务信息的温床。

3、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欠缺。

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造成社会上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部分会计人员不熟悉法规, 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不学习会计法规, 不依法办事;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钻研业务的精神, 业务素质低, 记账不符合规范, 账簿混乱、账账不符,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

1、法律规范不健全, 惩治不得力, 使会计失信者铤而走险。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 会计法律法规更是建设起步较晚, 存在一些弊端, 不利于会计诚信建设。一是民事赔偿责任力度不够, 执法主体不清。二是处罚的方式存在弊端, 有处罚不当之嫌。三是没有举证倒置制度。四是不允许集团诉讼, 而代表人诉讼制度又极不完善。

2、在缺乏约束的自由空隙中, 个别会计人员追求物质利益的本能获得了释放。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 市场发育不完善, 旧的观念状况不可能随即提升到相应的高度。一方面缺乏市场交易规则的自觉约束, 另一方面又缺乏法律规范的强制约束, 在缺乏约束的自由空隙中, 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本能获得了释放, 极易采取利己行为, 并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认识, 会计人员见利忘义, 逐渐失去诚信本色。

3、企业管理层缺失诚信, 导致了会计诚信的缺失。

公司会计行为的“名义主体”是会计人员, 但“事实主体”却是企业管理层, 他们具有控制会计政策选择、控制会计信息的权利。在实际中, 企业会计造假几乎都与管理层的授意和强令有关。

二、会计诚信建设

诚信, 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话题, 会计诚信回归, 是世代赋予当代人的重大的责任, 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又是错综复杂的, 因而建立会计诚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1、建立会计人员从业登记制度, 净化会计队伍。

必须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登记制度,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信息库;对会计人员出现过违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讲诚信的行为进行跟踪登记, 并纳入会计诚信黑名单;切实提高会计从业准入的门槛, 把不讲诚信、不坚持会计原则的会计人员清出会计队伍。

2、加大会计继续教育力度, 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我们要加大会计继续教育力度, 不仅使会计从业人员通晓会计法律法规, 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还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同时, 把会计诚信教育编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 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 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随时抵制外部压力, 捍卫会计准则。

(二) 综合治理社会诚信环境

1、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一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参与造假者, 无论是公司 (投资者或经营者) 、律师, 还是评估师、会计师, 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要求赔偿;二是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 充分发挥代表人诉讼制度在因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侵权案中的作用, 推行举证倒置制度, 保护弱小投资者权益。三是明确处罚方式、对象、程度, 严厉打击造假者, 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 让《会计法》为会计人员撑腰, 让会计人员挺直腰杆抑制会计不诚信行为, 对做假账说“不”。

2、强化监督职能,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一是完善国家监督机制, 建立规模先进的网络信息数据库。财政、审计、税务、工商、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密切配合, 齐抓齐管, 建立监管联席制度, 允分利用网络信息数据, 做到资料共享, 从会计信息源头上还会计诚信一片蓝天。二是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 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健全一套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企业内控系统。三是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3、加强诚信教育, 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

必须广泛开展诚信教育, 树立全社会的诚信观念。当前我们必须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诚信观, 坚持“以德治国”, 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研究诚信教育方案,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逐步扩大诚信教育范围, 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不诚信的危害性, 树立“诚信者荣, 失信者耻”观念, 为诚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社会环境的治理和高素质会计队伍的建立是有一定过程的, 一移百动,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制定和落实都会牵扯到社会各阶层千条万缕的“神经”系统。呼唤诚信的回归, 与其说是寻找失去的道德家园, 毋宁说是进行一场痛彻骨髓的精神救赎。我们要把会计诚信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 不断抓到底, 让会计行业在社会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连起:《鸣哨笔记—一个职业的诚信与专业》,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7。

[2]杭雪霞:《谁砸了会计人的饭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4。

上一篇:乡镇畜牧兽医站下一篇:边坡防护与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