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缺失原因

2024-10-22

诚信缺失原因(共12篇)

诚信缺失原因 篇1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一) 企业管理者对会计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和不足

诚信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发展的必要保障。然而, 随着近年来不少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产业领域的拓展, 企业在诚信建设方面不但没有得到提升, 相反, 甚至产生了倒退的迹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企业的扩大, 给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企业无法对每一个员工形成完善的监管, 给了部分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另一方面, 在利益的驱使下, 许多企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利益, 将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了生产建设中了, 没有对企业的诚信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企业员工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甚至, 还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带头做出不符合诚信经营的举动, 给下属员工形成了不良的示范。

(二) 会计诚信缺少完善的法律制定保障

制度的保障是维持行业良好秩序的基础和前提。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却缺乏一定的成效, 无法与日益提升的生活物质水平保持一致,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建设领域, 由于受到较大的利益诱惑, 诚信缺失的现象显得尤为严重。而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会计行业人员的行为, 导致发现不良的从业行为时, 没有相关法规对这些行为进行惩处,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犯罪人员的气焰, 使诚信缺失现象进一步恶化。

(三) 审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审核机构起到了对行业行为进行监管、调控的作用。当审核机构存在一定缺陷时, 将无法切实起到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约束和威慑的作用, 为一些不法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机会。我国的审核监督机制就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真正起到原因的责任和作用。

(四)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极大影响着行业队伍的质量及行业秩序。在我国经济环境不断提升的背景下, 许多新兴的技术及设备也被不断地应用到了会计领域中。这些技术及设备的操作和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然而, 我国现有的会计行业领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对于一些高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 导致财会工作的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工作质量也没有保障。另一方面, 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在思想道德素质上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许多从业人员只关注眼前利益, 而忽视了国家及企业对会计行业的相关规定。

二、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一) 会计诚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行业也涉及到各种财会信息的记录和分析, 只有通过诚信的运作, 才能充分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而由于我国的会计行业起步较晚, 因此并没有完善的行业法规来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 导致工作队伍素质低下。在此状况下, 会计信息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二) 会计诚信可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保证市场经济稳定、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会计诚信的丧失则容易致使不实信息在市场中广泛传播, 从而给市场经济造成极大的混乱。为此, 必须充分保证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杜绝由信息虚假引起的市场经济混乱, 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 会计诚信可以推断和谐社会的建设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建设目标, 而会计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必要途径是诚信建设。只有通过诚信的工作作风, 才能使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 扰乱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诚信的经济发展方式, 因此只有当工作人员保持诚信、认真的工作态度, 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种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中, 不仅要将诚信作为一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来培养, 还应该使诚信充分的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 并且建立起相应的市场经济体制, 使经济利益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而当社会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时, 市场经济秩序就会出现混乱, 使经济效益降低。社会诚信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国内的市场经济的运行, 甚至会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

(二) 损害股东利益

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们谋求更多的利益, 而当会计行业中诚信缺失时, 整个市场经济的秩序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企业的经营状况将受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 造成生产停滞、经济衰退等情况, 股东的投资将受到有去无回, 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其次, 企业的股东也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表出现在公众面前。当企业的财会工作出现问题时, 企业的形象受到严重的破坏, 而产生的相应损失则通常都要由股东来承担。另外, 当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时, 企业股东通常都是作为损失赔偿者, 因此企业股东在经济状况不佳时, 承担的风险和后果都是最大的。

(三) 降低政府权威

政府对经济起着调控作用, 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制度向着市场经济转变, 政府对经济的监管作用略有下降, 但在对市场的调节中, 政府仍起着权威的作用。因此, 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将极大地影响国家政府的权威。只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才能为国家的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才能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上的国际地位。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和地位与我国在经济上的稳定发展是分不开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不仅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并且在商品进出口贸易、资金往来上都有了更大的发展。但我国会计行业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隐患。为了保证我国的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必须有效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

(四) 增加金融风险

金融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工作。可以说,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金融体系的基础上的。银行是金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银行和企业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通过与银行的合作, 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生产建设资金, 并达到双赢互惠的目的。而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投资等合作行为都是基于企业信源情况的。当会计工作中的诚信缺失问题降低了企业的信用度时, 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也将受到影响, 并进一步危害企业的投资、贷款、生产、建设等经济活动。更为严重的是, 当企业的信誉受到损失时, 企业在社会融资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导致企业运转资金急剧减少, 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一旦有多个企业同时受到经济威胁时, 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对国家经济体制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

(五) 恶化社会环境

经济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 也是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当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时, 人们的生活秩序也将被打乱, 社会将会产生动荡不安的局势整个国家将会出现严重的危机。而诚信缺失问题是导致经济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社会诚信遭到破坏, 人们的价值观和相互信任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蔑视国家法律和行业法规, 而真正遵守法律, 坚持诚信守法的人则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这种情况的存在将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丧失, 国家秩序将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六) 侵害会计行业

当诚信缺失问题不再局限于某些个人或极小部分企业单位, 而是蔓延到整个行业中时, 市场经济制度将受到根本性的破坏, 而这种毁灭性的破坏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侵害会计行业的发展。在一个企业当中, 财会部门也属于核心部门之一。通过财会信息的审核, 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当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状况时, 企业的生产状况无法得到切实的记录和反馈, 企业管理者也缺乏了制定生产决策的依据和凭证, 给企业的生产秩序带来了严重的侵害。

四、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

(一) 加强政府诚信

政府在社会公德及管理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只有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诚信, 政府才能在企业中树立威信, 从而加强政府对企业工作的监管和控制。因此, 政府必须大力加强诚信建设, 切实改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可以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诚信管理制度, 严格杜绝官僚主义的存在。同时, 政府还应建立一定考查机制, 将诚信纳入考核的范围中。对于诚信品德存在问题的官员、公务人员要实行及时的惩戒, 而对于诚信良好、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则应进行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为了使评选结果更加公开透明, 政府可以将这些考核情况向公众公开, 并接受公众的监督, 使人们充分参与到政府的管理与工作中, 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

(二) 强化会计道德

要从根本上改变会计行业诚信道德缺失的现象还要从会计人员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做起。会计从业人员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身, 熟记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 时刻用这些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及工作行为, 有效杜绝工作中不诚信的现象。同时, 会计行业还应建立起良好的行业道德风气, 为此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讲座或专项学习, 为从业人员提供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和场所。通过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 要逐渐建立起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意识, 将讲诚信、守法规的思想在全社会推广, 从而提高各个行业领域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 促进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此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及舆论监督作用, 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报道, 对部分企业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进行披露, 而对于那些讲诚信、守法规的诚信企业则应加大宣传力度, 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宣传效应。

(三) 健全法律法规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及行业规范的最强有力手段, 依靠法律的约束可以有效杜绝会计行业中失信的现象。健全会计行业法律法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 应该在会计行业制定具有指导及基础意义的完善法规, 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其次, 在基本法规的基础之上, 还应对各个细节再进行细化的管理, 因此还应制定一定的特定法律, 对基本法中遗漏或不全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在建立了完善法规的基础上, 行业人员应努力建设其会计行业的监查系统,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记录、诚信记录等进行实名登记和管理。对于那些在诚信记录中存在污点的从业人员必须防止其再次进入行业工作, 对于诚信记录良好的人员则应进行公示, 给予一定的表彰和鼓励。同时, 在会计领域还应设定严格的从业标准, 在进行会计从业考核时就将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对于不符合这一要求的人员, 要严格杜绝其进入会计行业。

五、结语

诚信是企业和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管理的职业素养, 完善我国会计诚信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察制度, 才能为我国营造—个会计诚心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晓静.浅谈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的优化与完善[J].财经界, 2010 (1) :77-80.

[2]王晶晶.试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商业, 2010 (2) :90-94.

[3]张宏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J].经营与管理, 2010 (1) :58-63.

诚信缺失原因 篇2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年第 9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05

糜 婷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311201

摘要: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与国家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 种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加大失信 成本、完善法律制度等方面来强化社会诚信。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失信成本;对策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稳固的信用 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源泉。我国要发展 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在广泛倡 导社会诚信的基础上培植和维护信誉,建立 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完 善,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假冒伪劣、坑蒙拐骗 大行其道,安徽埠阳劣质奶粉事件,黄金周旅 游中的一个个陷阱让人防不胜防。学生考试 作弊,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政府中协议性垄 断,行贿受贿时有发生。诚信问题成为了全社 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是通过建立经济或市场游戏的规则等一系列手

二、强化社会诚信的对策

社会诚信的缺失,破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

段,追究失信行为的经济责任,给予严厉的法律 惩治,改变守信与失信两种行为方式机会成本,使守信者获得公允回报,失信者得不偿失,甚至 付出法律上和经济上的沉重代价。比如让造假 的人倾家荡产,牢底坐穿;比如让不讲诚信的公 司法人代表上黑名单,1 0 年内不得办公司,情 节严重的得坐牢;比如让使用假文聘者,永远不 能提干、评职,甚至取消现有的职务;比如让考 试作弊者退学。

4、加快信用立法,完善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信用 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健全的 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的经济 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 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 境,为市场经济建立必要的法制基础。从完善、强化法制入手,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是关乎当 前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当前 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中,还没有一部完 整的、系统的规范信用活动的专门法律,也缺乏 相应的法规、制度。所以,要加快我国的信用立 法。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的信用立法工作难以 在短期内完成,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客 观又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在这种 情况下,可以从两方面推进信用立法工作:一是 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 规,在此基础上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 形式颁布,为构建诚信社会奠定制度框架。发达 国家的法律体系还有一个特点,即法律处于不 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先以部门规章的形 式出现,为今后正式法律的出台积累经验。二是 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 本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总之,社会诚信的重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 的课题。它的解决,需要个人、企业、政府共同 努力。

营活动,给社会经济活动增加巨大的无效成本; 破坏社会法治的基础,使社会法治流于形式,严 重危害了社会的发展。强化社会诚信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1、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 识

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普及信用文化,努力营 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通过各种宣 传、教育方式,利用学校、企业、社区、行业协 会等组织机构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信用道德培 养和教育。二是提高社会主体的守信意识和维 权知识,并能自觉参与监督和抵制失信行为。三 是引导和培养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程度的社 会评价,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2、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 查询系统

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 询系统,目的是解决社会交往中信用信息缺乏 和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整和工商、质监、财 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和银行系统的信贷信 息等资料来建立信用资料数据库。其中个人信 用档案数据库应包括个人基本状况,如职业、收 入、学历、家庭财产、社会地位及道德品质等; 经济信用记录,如存贷款、还贷、纳税及其他信 用交易情况;司法信用,如诈骗、违法违规等。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企业所获各级各 类荣誉情况,银行信用等级,企业之间交易的不 良记录情况,未经司法部门裁决或仲裁机构仲 裁过的经济纠纷、商业欺诈,税收上缴情况,签 订合同的履约情况等。

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牵 扯到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而现代市场经济 的发展又特别需要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体系。因此,国家要制定个人信用信息收集的相关政 策和规范,各级政府要依法大力支持个人信用 信息的采集和汇总,特别是那些在市场经济秩 序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个人信用信息 的采集。

信用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形成一个公用、通 用的信息平台,行为主体可在进行经济交往活 动前通过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交往对手的信用记 录为是否与其交往提供决策依据。该系统建立 后,还能将信用记录不良者排除在社会经济活 动之外,使失信者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再得逞,而 是被自然淘汰在经济活动中无立足之地,促进 良好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建立。

3、加大失信成本: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厉的 追究和惩治

既然社会经济信用程度过低的根本原因是 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过低,那么提高社会经济 信用水平的努力也必须从这个方面入手,重点

一、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

社会诚信的缺失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 的,主要是由于:

1、社会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就是 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同。由于社 会信息的不对称,信息多的一方就可能利用 其掌握的信息做出不利于信息少的一方的行 为,尤其是在隐蔽成本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 时,这种行为就会大量发生。

2、失信成本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程 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过 低。经济交往中,违约如违反经济合同借款不 还、销售伪劣产品等一般能取得短期的直接 利益。而对于这种违约行为,在中国目前法律 不够健全、执法效益不高、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等不良司法环境下,受害者往往难以追究其 责任,使破坏信用的一方在经济上、法律上没 有受到应有的追偿和处罚,造成失信成本过 低的局面。失信成本低使违反社会信用的行 为屡禁不止。

3、利益的驱使。层出不穷的制假,目的 只有一个——利益。为了获得一时的超额利 润,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为了通过某次关系前 途的考试,请枪手冒名顶替进场。为了提干、为了评职称加工资使用假文凭。据一次全国 性调查发现,国内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 5 0 万。

4、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不成熟 不完善,是造成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十 分重要的政治原因。如在现代政治诚信观方 面,无论政府官员还是社会公众都存在着许 多模糊的认识,在诚信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许 多空白、漏洞或者不足之处,社会主义民主的 公正、公平、公开之精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实 现和体现;在政治诚信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许 多失信于民又纠误不力的地方,比如官僚主 义、形式主义泛滥,虚假风、浮夸风屡禁不止 等,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 和道德约束,腐败现象的滋生,直接影响了政 府的公共形象和公信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 变化势必会直接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董迎春《诚信问题与制度环境》[J]《工人日 .. 报》.2002 年 12 月 19 日

[2]李晓琴.《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J]. 《光明日报》.2003 年 5 月 29 日

[3]郭松江.《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J].《学习论坛》.2004(8)74-76 [4]叶国标,俞丽虹.《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走 2004 年 11 月 15 日

向深入初具雏形》EB/OL[ ].http://www.sina.com.cn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篇3

关键词会计诚信 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5-0110-02

一、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案件频频爆发,使会计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会计行业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诚信危机”。如何走出危机,重塑会计诚信,已成为会计业界关心的问题。如果会计诚信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享有不同的信息。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会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并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多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则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向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低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在当今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地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但是,在我国,相对于会计违规行为的普遍存在,追究会计从业人员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情形却少之又少。这种轻惩薄罚的惩罚模式使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许多经营者和会计执业人员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竞相聘请的“人才”。正是由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造假之风才会愈演愈烈。

(三)监督不力,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是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外在因素

首先是法律监督不力。在会计领域,人超越法律控制会计的现象比比皆是。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想尽一切办法钻法律的空子,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无疑为会计造假打开便利之门。其次是专业监督不力。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企业的经营者真正决定着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续聘、审计费用等事项,经营者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必然下降。第三是公众监督不力。在我国,由于政府管制、新闻审查与监管制度的影响,使本应被社会公众知晓的会计失信行为无法被及时准确地披露,这实际上是对行骗者的保护与怂恿,助长了会计行为主体的造假行为。

注册会计师在客观上需要他们维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保护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却使我们大失所望。不论是安然事件,还是银广厦事件,莫不与独立性问题相关。审计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要求它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而在现实工作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却很难。通常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丰厚的咨询收入,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从而也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了必然。

(四)公司制度缺陷是我国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股东大会就成了大股东会议,由大股东说了算,这样就很难保证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监事会缺乏必要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遵守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导致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这种公司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信用中介机构,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制度

建立会计信用中介机构,审核供给者的诚信度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并据此评出信用等级,这给了诚信供给者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完善会计信息的供给制度,包括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会计信息的审核和对供给者的监督,以保证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建立民事赔偿机制,提高会计失信成本

建立民事赔偿机制的目的在于抑制供给者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愿望,如果供给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的,使用者可以起诉供给者,要求惩罚并给予赔偿。同时,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管理,建立诚信档案

注册会计师信用体系,应包括:以《注册会计师法》和《会计法》为指导,以独立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以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中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以内部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以检查指导和档案管理相结合的职业道德管理体系。为保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实施,应当设立专职机构或人员对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履行职业道德准则情况进行检查,把优秀的和不良的都记入诚信档案,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提高注册会计师履行职业道德准则的自觉性,保证做好各项工作。

(四)注重会计文化建设,培养会计诚信氛围

会计文化的建设是培养会计诚信的根本。会计文化主要指会计人才培养、会计实务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相关的各类人员的教育,注重诚信与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考核和评价。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将学习与爱岗敬业相结合

《会计职业道德》提倡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都应遵循的准则。财会人员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有明礼诚信的思想境界,热爱会计工作,与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2.将学习与典型示范相结合

《会计职业道德》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则,由于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同和思想品质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这一行为规则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学习《会计职业道德》时,要通过宣传、学习会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提高大家学习、实施的自觉性;同时也可利用某些违法违纪的典型充当反面教材,从另一个角度使财会人员接受教育,增强免疫力。

3.将学习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会计职业道德》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实质是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诚信首先表现为一种伦理关系。“诚”是立身之道,“信”是交友之道。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管子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历史证明,诚则兴,信则旺。因此,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应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以利于提高对规范职业道德行为的认识,更好地促进职业道德建设。

(五)开展诚信教育,加强法制教育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道德经济。在开展诚信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学习《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假的认识,保证会计诚信水平的提高。学习《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规范会计行为的自律性。认真组织学习、实施《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指导意见》,以德执业,严格自律,从而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维护行业职业形象,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更好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

国家应依据《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规定,结合会计行业的实际,制定相关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以适用于会计诚信教育的宣传和培训,达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目的。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在全社会树立以“诚信”为荣、以“做假”为耻的观念。各级财政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强化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达到“不做假账”的目的。

(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控制和引导经营者的行为。企业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总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所有会计人员只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一定会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有机统一的会计诚信环境,摆脱目前所面临的会计诚信危机。

参考文献

[1]王焕霞.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09,(1).

[2]孟湘萍,安宏.加强会计诚信工作的对策[J].山东商业会计,2006,(3).

[3]曾萍.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的系统思考[J].商业会计,2006,(2).

电力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篇4

1.1 体制带来的弊端

在电力企业内部体制存在一些不利现象, 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对会计工作有影响的问题, 例如电力企业中的上下级关系并不是很近, 这就造成了管理上的脱节, 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此外电力行业也是国家的垄断性行业, 这就使电力企业缺乏竞争性, 进而使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为隐瞒真实的利润或成本。

1.2 改革的不彻底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体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革, 但是仍然有些方面还没有改革彻底, 例如, 没有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机制, 这就导致电力部门盈利空间变得十分有限, 此外, 正是因为电力部门承担了很多政府部门改革中的矛盾, 进而导致电力部门肩负着很大的压力, 在处理问题上也不是很干脆, 这也就一定程度上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环境。

1.3 财经法纪意识淡薄

在电力部门中有很多的负责人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想, 其中就包括只要单位的资金个人没有拿, 用在单位和集体的事情上就不能算是违法行为, 这也就容易使会计人员为了谋求自身利益, 而制造虚假信息。此外, 由于会计工作主要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 而且直接受到上级领导的安排, 所以一旦上级负责人要求会计人员不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工作, 这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可能。

1.4 单位历史包袱沉重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部门, 存在的时间非常长, 虽然国家已经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电力企业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但是这也就造成了电力企业内部冗员严重。为了电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就把一部分的电力职工人员分配到多经公司, 同时这些多经公司进行了内部的体制改革, 使主业职工掌握了一定的股份。因此, 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 出现了主业和多经之间的不正当交易行为, 进而提供给会计人员虚假信息。

1.5 考核机制不尽合理

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 电力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上级单位主管部门为了自身的发展, 就对下级单位制定很多的经营指标, 出台很多办法对下级单位进行考核, 下级单位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单位领导的利益。所以, 下级单位负责人为了能够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保证自身的利益, 就放大自己的经营成果, 想方设法地制造虚假的会计数据并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 这种情况下导致会计诚信缺失。

2 如何恢复和建立电力会计诚信

随着人们对诚信会计越来越重视, 当前, 政府以及各个单位开始对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强烈的愿望, 特别是作为国家垄断企业的电力单位, 其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效益是比较好的, 所以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社会对人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人们对电力企业有着更高的信任, 我们应该把好会计工作质量关,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是可靠, 同时实事求是地反映出电力企业真正的经济情况, 提高人们对电力部门的信用度。

2.1 加大教育力度, 树立诚信为本观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诚信是企业能否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们应该自觉的约束自身, 做一个诚信守法的好公民。总之, 人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部分, 要想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其核心在人。电力企业凭借审计的机会, 对全体电力职工开展诚信考核活动, 主要包括职工的个人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 积极地使电力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建立诚信的观念, 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贯彻执行“诚信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的思想, 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对财务会计人员思想上的教育, 使其更加的努力工作, 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 能够不为所动, 同时不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领导是职工的有力榜样, 应该加强对电力企业各级领导的教育力度, 提高这些负责人的思想觉悟, 带领职工人员走诚信道路。

2.2 加快政策研究, 规范单位经营行为

通过前面的论述, 我们知道了导致目前电力部门出现会计诚信缺失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相关政策和体制改革不到位。所以, 国家应该针对电力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和体制, 尽可能地减少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使电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越走越远。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明确电力企业输用电价格, 明确各级电力企业之间的职责权限, 提高对电力企业领导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 根据电力部门发展需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如果国家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电力部门的体制问题, 全方位地解决电力部门的基本需要, 解决好职工人员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问题, 就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进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诚信。

2.3 加大对会计部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电力企业相对别的企业来说属于独立的部门, 企业内部有独立的规章制度, 很多的部门负责人为了维护本部门的利益形成了一把保护伞, 即使财务会计人员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也顶多是责备几句就算了, 并不会严厉地制止, 这就会导致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上不认真负责。随着我国法律日渐完善, 电力部门必须加强内部工作管理力度, 对那些工作不认真负责, 诚信缺失的会计人员应该采取惩罚措施, 提高其思想觉悟, 使其能够明白在这样错下去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4 加强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管力度

在对造假人员严打的同时, 还应严格追究造假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该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第一责任人, 纳入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提醒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一道, 共同承担起依法理财的重担, 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自己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才能促使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 加强会计管理,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不再利用行政手段干预财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也不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法律所不允许的事。

2.5 建立和完善电力会计信用记录体系

近年来, 建立信用体系已在全社会逐渐推广, 适应新形势, 国家对所有会计人员建立完整的信用记录很有必要。电力单位也应为财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记录”, 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的必备档案, 条件成熟时甚至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只有这样, 才能使诚实守信者受到单位的信任和尊重, 大伪小信者受到信用教化而有所收敛, 败德失信者受到应有的唾弃。

诚信缺失原因 篇5

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顾名思义是指诚实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加强诚信教育刻不容缓。但是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对农村中小学师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师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师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对策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教育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拜金主义,诚信缺失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广大农村师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的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谈我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1、在学校诚信缺失的表现:认知与实践相脱节。学生都知道要做诚实的孩子,课本中的思想教育、品德课、等教育内容让学生记忆深刻。但是真正落实到生活实际,许多孩子却不能做到诚实相对。比如:完不成作业,他们很少有人直截了当的承认,往往是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再如,坐班车的同学从车内向外扔垃圾,被发现后谁也不承认。总之学生中诚信缺失的表现更是随处可见。归结如下:

(一)是考试作弊。

(二)是涂改成绩单,冒充家长在成绩汇报单上签名。

(三)是假造理由骗假。

(四)是做错事,犯纪律,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

(五)是说谎,随地吐痰,乱扔东西,抄同学作业甚至出钱雇同学完成作业,拾到东西不上交,称病逃避体育课,借书不还,偷去网吧等。

2、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有些学生自我中心严重,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造成答应别人的事自己做不到,并且自己心中连丝毫愧疚也没有。又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捡到钱物,据为已有„„

3、在家里:逃避责任,造成诚信问题。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追究责任时,许多同学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不是从内心来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是先揭发其他同学而回避、隐瞒自己的错误,撒谎欺骗老师,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又如讲假话,骗取家庭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

二、农村中小学生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

1、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广泛影响。如今,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和权力机构都在有意、无意地损害着诚信资源,各种不讲诚信、不讲信用的黑幕丑闻不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之弊政,中看不中用的种种“假货、假药、假酒”等等欺诈行为,大大影响了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

2、学校方面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1)现行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诚实品格和自尊心造成伤害。每逢重要考试,我国中小学校普遍的做法是课桌反调,书包放到考场之外。有的学校做法更甚,让学生在考前互相搜身,以防夹带纸条。考试过程中,还要安排两名教师寸步不离、虎视眈眈地监考。学校的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诚信的精神,是不信任他人,无端猜忌他人的表现。

(2)有悖诚信的班级管理方法使学生难以恪守诚信。一些教师经常要求家长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以此证明学生没有抄袭作业;学校收费时,班主任要求学生在自己带来的钱上签字,以防有人使用假币;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教师常常怀疑是否真实。这些做法使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老师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学生。怀疑的种子就此在学生的心中开始萌发。

(3)检查考核制度使学校难保诚信形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学校要求学生统一口径,而这个统一口径的过程也就成了学校“不诚信教育”的过程。

3、家庭方面的言传身教。家庭中的不规范的教育也对子女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有的父母亲等长辈不兑现的许诺、在子女面前宣扬社会上的消极面等等,均会给子女留下深深的印记。

4、教师的随意性,导致诚信打折。由于教师的粗心、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导致诚信打折。比如:老师布置完作业后说第二天要检查,可第二天却把这件事忘了,老师的诚信度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老师的行为时时刻刻都影响了学生,学生认为老师说话都不算话,自己也就不以为然了。

三、农村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

1、从社会方面首先应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认识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对诚信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

2、从学校方面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杜绝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口号和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

(1)要制定诚信价值导向。首先,通过课程塑造诚信。在农村中小学中,诚信教育应纳入学校教学之中,但不一定就“诚信”教育设立单独一门课程。在带有共性的基础课中,教师可以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科内容,挖掘诚信教育资源,积极实时有效的开展诚信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诚信事实要以肯定为主,多给表扬、鼓励、奖励;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去倾听,以理解的态度和热情,加以疏导与指正,杜绝以罚代惩等手段。将诚信的价值导向作为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原则,渗透在所有的规章制度中。其次,诚信教育要让诚信者得益,让不诚信者受损,使不诚信的行为无可隐瞒。可以制定:自曝班丑不扣分,检查出有脏要扣分,或者自曝班丑后视其是否改正,再决定是否扣分等等。

(2)树立教师诚信楷模。通过实践塑造诚信。亚里士多德说过,“只有采取正义的行动,我们才能成为正义的人;只有采取稳健的行动,我们才能成为稳健的人;只有采取勇敢的行动,我们才能成为勇敢的人。”那么,只有采取诚信的行动,我们才能成为诚信的人。诚信教育,归根到底,只有得到实践才有意义。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所以,要组织各种各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主要充当扶助者,引路人的角色。活动内容可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参观、走访、征文、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活动,在心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里暗示,达到教育的潜移默化效应,逐步培养起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的正确认识和做事。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怎样做,什么该积极提倡,什么该坚决反对。总之,学校要充分挖掘利用德育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纪念日、活动周搞一些丰富多彩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诚信之心做襟怀坦荡的人,以诚信品格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

(3)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环境塑造诚信。“一所学校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教授了多少正式的课程,而是在于人们的生活发生多少变化。这即就是所谓的隐性课程,中小学校面临的挑战,是要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典范来进行诚信教育”⑦。所以学校诚信教育应加强领导与宣传。学校要成立诚信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对诚信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保证诚信教育开展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与使用。学校还要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对诚信与做人、诚信与学习、诚信与成才的关系作全面的宣传,在校园里营造诚信的氛围,以诚信的校园环境促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首先,校园的环境要净化,宣传栏、广告牌、标语、名人名言等德育环境布置要有特色,让环境起到育人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的形式,也可以开展中学生对诚信问题的讨论,辩论会,以自己教育的形式让每个中学生受教育。其三,学校要及时矫正个别不讲诚信的行为,对知错就改的同学要及时肯定并做好防止重犯的工作。

(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抄袭作弊等等不诚信的表现,其根源也在于应试制度。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家长,必须要增强垂范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重视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诚信教育要走向社区、进入家庭。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我们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至家长一封信、家校联系本校园网等途径,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诚信缺失原因 篇6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利益的驱动;会计主体的身份;监管不力、惩罚力度不够;会计人员被动做假,然后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造假成本;完善会计法规;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关键词】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信,会计行为作为企业行为的一部分,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会计诚信作为企业诚信的一部分,也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诚信。从整体看,会计诚信包含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会计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本文就针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利益的驱动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关于公司会计造假的案例早在1720年的英国南海事件就已发生,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不少公司铤而走险,屡禁不止,甚至在美国——一个拥有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法制健全的国家,会计造假也层出不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会计造假的受益人很多,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可以因为“业绩优秀”而谋取更高的职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帮助做假的中介机构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甚至职工也可以因为单位“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同时,非诚信行为的收益高而成本低、风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自觉地恪守诚信原则呢?在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越大,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也就越低,整个市场诚信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会计诚信水平的下降。对于企业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润,只有当诚信能带来利润,不诚信会带来损失时,它才会讲诚信;对于个人而言,他们的目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只有当诚信与自己的最终价值相符合时,他们才会诚信,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出现了诚信的原则问题。虚假会计信息能实现“多赢”,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2、会计主体的身份也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会计的主体是单位负责人,我国的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的单位负责人(或董事长)是国家干部,是由政府层层任命的“官”,“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现象屡见不鲜,一部分单位负责人为了个体或局部利益,直接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改写会计报表、虚增业绩、隐瞒亏损,面对这种情况,加之由于会计人员身处员工的位置,很容易产生被撤职、调离岗位等打击报复行为,因而无法拒绝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出具虚假财务报告。

3、监管不力、惩罚力度不够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我国目前针对会计诚信问题出台的法律很多,社会上针对会计造假的舆论批评也较多,但真正受处罚的极少。纵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对个人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惩处最重的是,对披露信息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刑法》),其次是“处以20万元以下的罚金”(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对出具虚假会计证明的会计师事务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暂停其经营业务或予以撤销;对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法人的处罚则未涉及。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当地政府出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而推荐上市的,公司的上市便自然维系了相当多的当地政府的利益,已造就了“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局面。再加上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组形成,即使予以惩罚,罚的仍是国有资产。因此,即使制定了严厉的惩罚准则,即使上市公司已经符合受惩罚的条件,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仍然很难予以惩处。

4、屈从外部压力,会计人员被动做假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诚信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虽然《会计法》从法律上给予了会计人员一定的保护,但企业会计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为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在单位负责人的压力下,会计人员要严守会计诚信职业道德是很难做到的。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做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授意、指使、强令,一般是不会主动造假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为完成国有企业扭亏任务和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诚信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是一项紧密联系的社会系统工程。从会计诚信原则缺失原因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维护会计诚信,一要靠人,而人应是有信誉之人;二要靠法规制度;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1、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造假成本

既然利益的驱动是造成会计失信的根本原因,那么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提高造假者的成本,使其“失信成本”大大高于“守信成本”时,会计诚信原则自然会得到维护和提高。

(1)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2)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虽然我国出现了许多公司会计造假事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起针对公司造假真正实施的民事赔偿案例,股民也没得到违规公司的一分钱赔偿。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律师、还是评估师、注册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出诉讼。

(3)推行诚信保险制度。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要求其在保险公司投保诚信险。当公司出现诚信问题,导致投资者受到损害时,保险公司必须负责赔偿,这样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又使保险公司为了自己不受利益损失,必然加大对投保公司的监督,通过市场行为进行监督,降低监管成本。

(4)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就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后要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的中介机构进行取缔,对会计造假的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对会计造假上市公司要立刻退市,提高造假者的成本,降低造假收益。

2、完善会计法规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给造假的单位负责人以一定的制约,但这还不够,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使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假会计报告的单位负责人,绝不迁就、依法惩治。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一是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各方的利益都能在有关准则及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消除或减少对准则及制度的抵触和抵制行为,增加各方对准则及制度的认同。二是尽量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缩小会计选择的范围。三是合理确定“重要性”的范围。比如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哪些信息必须披露,如何披露,应作出明确的规范,不能由上市公司自愿选择。四是尽快制定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纲要和实施细则,明确会计的诚信执业承诺及诚信执业的自律公约,为会计的诚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会计核算制度。做到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财务报告的存放与形成单位的分离,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透明,使会计人员超脱于企业经济利益、人事管理之外,不被企业所左右、不受上司所胁迫、不为利益而驱动,清除造假的温床,确保诚信的实施。

3、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财政部门要认真完成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对纳税人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税务检查;其他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和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但应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复检查。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业的特点,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4、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探析 篇7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1. 考试作弊, 抄袭论文。

经调查, 在回答:“你在各种考试中有没有作弊的行为”时, 33.75%的同学选择了从来没有, 63.75%的同学选择了偶尔, 仅有2.5%的同学选择了经常, 这表明考试作弊只是个别和少数, 大多数同学基本上遵守考试诚信要求。对于学术诚信的调查中, 一多半的大学生对剽窃论文的失信行为持宽容态度, 而且对剽窃论文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呈现出随年级增长的趋势, 理工科的学生高于文史科的学生。

2. 网络交往诚信度较低。

问题一:“在老师面前一套, 背后一套”对师生之间的诚信度进行调查, 大学生选择较普遍、少数、个别的分别为23.4%、21.2%、32.8%。问题二:“与周围的朋友在交往时, 会说谎吗”, 63.75%的同学选择了偶尔会, 仅有3.75%的同学选择了从来没发生过。问题三: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 73.75%的同学会选择和现实中的亲人、朋友在网络中如实、真诚地交谈, 仅有26.25%的同学会选择通过网络和陌生人交往。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交往对象的信任度。

3. 骗取困难补助, 变相使用助学贷款。

“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 对你的家境你会如何告知”, 65%的同学选择了“如实汇报”, 41.25%的同学选择了“基本照实说, 稍微有所改动”, 7.5%的同学选择了虚报夸张, 这说明经济失信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个别或者少数, 大多数同学能正确判断经济失信行为。

4. 简历作假, 随意毁约。

当代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对就业过程的诚信要求都有清楚的认识, 对某些失信行为, 如简历作假有一定的羞耻感。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 不少毕业生又难以做到就业诚信。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生活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环境之中, 转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及价值的多元取向, 对大学生诚信行为和诚信意识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因而是诱发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例如假新闻、商业信用危机、金融信用危机、产品信用危机等信用缺失造成的种种不良现象对大学生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价值取向。

2. 高校诚信教育存在问题。

近年来, 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 诚信教育效果和影响力下降, 不能有效地发挥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引导作用, 不能形成对社会和校园某些诚信缺失现象的负面影响有效抵御的重要原因。

3. 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实, 人的需要是人的动机形成和行为发动最根本的动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理论进一步揭示:在个体道德意识发展到习俗水平阶段 (接近成人阶段) 时, 大多数人能以一种人际的观点来界定对错, 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做出道德的决策。但是, 在基本需要难以通过合规范和合道德的途径得到基本满足, 这种需求和道德限制的矛盾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这一结论适合对当代大学生失信行为扩大的个体心理原因的解释: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改革和就业竞争加剧的环境, 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 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满足需要的压力和困难, 使其面临更大的诚信选择难度。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1. 加强诚信社会环境建设。

社会环境即是大学生践行诚信的宏观背景, 也是他们践行诚信的重要条件。稳定、和谐的诚信环境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如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政府机关, 司法、行政执法机关首先应带头严格遵诺守信, 同时, 也要加强经济领域的诚信建设, 增强企业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

2. 高校要强化和规范诚信教育, 力求“知”“行”的互动。

从高校的角度, 首先要从思想上强化和规范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改变过去只重视教学科研, 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成绩、分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观念。其次, 高校要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尤其注重强调知行并重、行高于言。诚信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诚信实践活动, 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无人监考、无人售货、诚信承诺、诚信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提升大学生的诚信素养。

3.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内化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关键还是在于本身的诚信意识、情感、意志不够坚定, 对诚信认识不足, 不能很好地抵御外在环境的影响和诱惑。因此, 大学生自己要从内在的修养做起, 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功能, 努力营造对诚信的认同感, 真正树立起诚信意识, 并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董娅, 廖小明, 刘维.大学生学习诚信的现状调查与深度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12)

[2]陈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程度及成因[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6)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 篇8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 不欺诈, 会计诚信是指人为造成的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是否相符。会计诚信问题的含义则要复杂一些, 本文认为会计诚信问题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 (1) 会计诚信问题是已经存在的一种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 (2) 这种现象已经对社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麻烦, 是亟待解决的矛盾; (3) 会计诚信问题不只是故意造成会计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与实际经济活动不相符这一简单结果, 而是这个问题从其产生可能性到最终形成的一系列的过程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事务的总和。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表层原因

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 (安然事件、世通公司案) 表明, 各大会计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默许经营者的造假行为而不顾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我国, 郑百文公司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帐、无依据冲减成本、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 虚增利润;红光实业、蓝田股份、银广厦等证券市场舞弊案无不牵涉到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这一系列的案例中可以看出,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据调查, 当会计人员同本单位负责人意见产生分歧时, 只有不到20%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做到坚持原则, 而有40%的会计人员则认为应当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行为。由此看出,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不能只注重技术传授更应注重道德教育。

2、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会计制度的制定方面。会计准则不仅是一项技术手段, 还具有经济后果, 一项准则的出台是综合各方面力量的结果。一项准则制定如没有经过允当程度, 则很难达到使各利益集团“均衡满意”的结果, 从而使得不能从准则中获得好处的集团违背准则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会计准则形成过程中的“隐蔽性”和社会各界参与过程的“不够性”, 都使得会计缺信问题由此产生。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 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准则制定模式是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会计职业界的不发达相适应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权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 各企业、利益集团当不能在准则制定阶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时, 就在执行过程中违背诚信原则, 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会计制度的执行方面。如果说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 那么各大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须经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认可才能披露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只注重审计的有偿性, 不惜牺牲“会计诚信”原则。另一个监管部门是中国证监会, 作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 一方面它不希望虚假会计信息上市, 因为由涉假会计信息所引发的资本市场危机是其工作失误的表现;另一方面, 它又要贯彻中央政府的主要方针、政策, 证监会的这种两难处境使其无法很好地履行监督的义务, 在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和贯彻中央政策方面出现“一边倒”的倾向。

三、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具体对策

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

一方面, 注重对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的培养, 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作为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使会计人员真正做到“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原则, 不做假账”, 从而营造会计诚信氛围。另一方面, 建立会计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 并向全社会公开。将会计人员的职聘用的重要标准, 从而促使会计人员珍惜自己的信誉。

2、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1)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 两者孰轻孰重, 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 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 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 因此, 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 (2) 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 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同时,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 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 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 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 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3) 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提高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参考国际先进惯例, 同时吸收更多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代表, 在准则制定过程提供一个供社会多利益集团重复博弈的机制, 完善会计核算准则, 加强准则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及会计方法变更的约束能力, 提高其普遍适用性及相对稳定性, 从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会计人员的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当前会计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进而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河北煤炭, 2007, (03)

[2]、张祖荣.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6, (12)

[3]、张道安.谈会计人员诚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1)

诚信缺失原因 篇9

关键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原因,措施

诚信之所以如此重要, 就在于它是一切规章制度以及经济话动中心的确立以及运作基础。 会计诚信作为会计行业中的基本规范之一,有来自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制约。 在保障我国经济有条不紊运行、保证各种商业的活动规范的过程中,“会计诚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社会规则中“会计诚信”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原始凭证失真

即使是自制原始凭证都有失真的情况出现。 这是由于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在一些不规范场合中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加之在单位领导人的地位和权利的双重影响之下, 导致所谓的原始凭证实则是一些单位上下一起合作之下的产物。 在外来原始凭证方面,由于制假贩假的水平越来越高超使得违法印制的票据十分逼真。 此外,公司、 单位、企业或商场等为了推销其商品,满足客户的特殊报销需求就会开出许多“头大尾小”、“表里不一”的发票。 这是外来原始凭证失真的主要原因。

(二)会计凭证失真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很难保证不出现使用已经失真的原始凭证的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会计人员工作中难免会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出错导致无意失真的情况发生。 其次在利益的诱惑面前, 单位领导人要求会计人员自行造假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失真问题也非常普遍。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浅析

(一)信息失衡

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市场经济主体享有不同信息的情况, 而这就是造成信息失衡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是隶属不同部门的两个部分。 作为企业经营者可直接参与公司运作事项,故能够拥有最直接的信息反馈, 然而所有者只能依靠会计反馈的信息从侧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这是导致“信息失衡”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当产生会计信息失衡情况时,经营者就很容易违反会计诚信原则,这是由于他们在道德风险的选择中出现了逆向选择的权利, 向所有者提供不当的会计信息。

(二)利益驱动

会计造假情况之所以在社会上如此猖獗,除了“信息失衡”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强大的经济利益作为最大的驱动力, 使制假的动力大大提高。 很多企业会选择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能通过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及政府考察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收等不菲的经济利益。 企业负责人为了增加企业业务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便利用职权影响会计人员,为个人或企业利益做假账。 在一些处于买方市场困难情况下的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就会以降低审计质量为实现 “多赢”局面的手段,与上市公司进行所谓的“合作” 。

(三)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工作分两种, 一种为内部监督另一种是外部监督。 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健全是会计信息监督中内部存在的问题,这个最主要的缺点在于过于流于形式。 外部则因为分布面积过于广泛、所涉及的点特别多导致了监督任务十分巨大, 加之知识不完善也使得外部监督完全达不到监督目的。 这是会计诚信问题中最主要的外在因素。

三、化解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会计诚信的宣传教育力度

只有对会计问题在民众、企业间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才能使人了解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诚信问题。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及生活等各方面转型的变革时代, 结合我国古时候的诚信观念, 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广大群众宣传诚信道德知识,企业负责人和控制企业的政府官员是宣传的关键以及重点, 才能才从根本上使其形成自觉自律的的保持会计诚信的问题。

(二)建立会计信用档案

在企业中, 要随时记载并储存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参与制假的信息,然后建立公司、领导、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档案。 再把这些档案都收纳归类在电子档案中然后建立信用查询系统, 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公民随时随地查询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 通过完善健全会计信用档案建立查询系统,加强各个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意识。

(三)强化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

在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在会计诚信工作中必须实施“认真指导”的原则, 就是明确在会计诈骗工作中的主要负责人, 从最基本层面告别 “民不举则官不究”的现状,使所有违法企业无所遁形。 加大对制假造假的惩罚力度,使其不敢为之。 在制定处罚条款时与实际利益联相结合的同时,还要监管部门监督不当的情况,要想对对会计行业有综合治理的可实施性,就要采取“多管齐下”的办事手段,要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促进他律与自律的双方发展, 充分发挥会计诚信问题中各方面应有的作用。 对违法者必须严惩不贷,加大会计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违法成本。

(四)提高会计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技能

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以及技术性。 作为会计人员, 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精通各个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出色的完成会计师工作。 对专业技术技能时要先从岗前培训开始,然后对在职人员进行教育,再经过了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之后才能正式开始工作。 在上班的时候,还应建立考核机制。

四、结束语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之下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会计从业队伍。 全面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道德水平从而增强会计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是构建高素质会计从业队伍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杰.浅谈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2,(5)

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篇10

一、传统的诚信教育存在缺陷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

在“您认为当前我们的诚信教育是否有效”的调查中, 从下表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认为当前诚信教育效果不理想。

结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来反思传统的诚信教育, 笔者认为, 传统的诚信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自相矛盾。

家长对青少年在诚信方面的要求很高, 青少年出现不诚信行为时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但教育方自己却常常出现不讲诚信的情况。

2.传统的诚信观不能解决当今社会的诚信问题。

传统诚信观的许多精髓, 在今天仍然适用, 但是, 也有一些糟粕的成分, 不能作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此外, 中国古代的信用观大多是停留在理想层面, 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又有很浓厚的血缘性和强烈的地域性, 难以形成市场条件下所要求的普遍信用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现状, 认真挖掘当今社会诚信的新内涵,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诚信教育。

二、受现实社会的不良影响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指出, 现在社会大众的信用意识正在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商业活动中, 假冒伪劣泛滥, 制假贩假活动猖獗, 不守信用, 不践契约, 破坏市场秩序, 损害公民利益;也涉及社会政治领域, 投机钻营意识影响着国民素质, 腐蚀着干部队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形成和完善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三观”往往很不稳定、不成熟, 这导致大学生很容易被影响, 当然也容易被塑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社会国民总体诚信状况持悲观或否定的态度。

三、缺乏诚信制度的约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经济转型时期, 约束信用机制的必要市场条件还没有完全形成。信息的传播渠道还不够畅通和对称, 交易双方往往不以长久的合作为前提, 弱化了讲诚信的必要性;特别是由于法规滞后、政策不完善和制度的不健全, 对不守信者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 以至于诚信建设实际上常常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学校、家庭和社会夸大了诚信道德教育的作用, 在面对学生的失信行为时, 教育工作者常常选择教育为主的方式, 就是对已经建立的一些规章制度, 也会以“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再给学生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等理由不去执行, 造成许多事实上的“有法不依”的情况。

根据大学教育的实际,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建立诚信记录制度, 其次建立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制度;同时还要建立诚信补救制度, 特别针对有过不诚信行为的人, 可以对他们进行监督, 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来重塑诚信。

四、大学生人生态度不稳定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 又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形成和完善的关键阶段, 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不全面, 容易以眼前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依据。因此, 大学生在面临诸如诚信问题时, 由于无法准确定位诚信与自身的利益关系, 往往会出现有时讲诚信, 有时不讲诚信的状况。在对待诚信这个问题上, 大学生人生态度的不稳定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 对诚信的认识不全面, 不清楚诚信的具体内涵和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较多, 对此, 主要应加强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研, 通过诚信教育的途径解决大学生在认识层面上的问题。

2. 对诚信的好恶、趋避不明确, 没有建立正确的诚信荣辱观, 不能在面对选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的影响, 体现为一种随大流的心态, 也体现为对别人的不诚信行为的宽容和理解上。结合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经验, 我们应该加大“讲诚信光荣, 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 不讲诚信受损”的宣传和惩治力度, 使大学生面对诚信问题时能够旗帜鲜明。

3. 对实践诚信没有一定的能力准备, 不能做到知行统一。

事实上, 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 但是在实践中却又常常出现相反的情况, 也就是“知行不统一”。究其原因, 实践诚信的能力有限是一个主要原因。对于大学生而言, 要真正作到诚信, 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综上所述, 大学生诚信缺失是客观环境影响和主观选择偏误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 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要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们共同努力, 必须要从道德、制度和经济等方面共同着手。首先要尽快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诚信观, 树立以诚信为荣的社会风尚,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其次要尽快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大学生诚信记录工作;最后必须要加强素质教育, 为大学生践行诚信打好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克平, 唐彰新, 张光慧:《诚信教育:高校德育的基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10期.

[2]、洪涛等:《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3年.

[3]、《诚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德纽带》中山日报2004年10月10日, 第3565期B3版.

诚信缺失原因 篇11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几年会计造假丑闻接连曝光,公众对此深感震惊。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因此,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会计信息诚信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制度。诚信既是会计行业生存的重要前提,又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与成因

纵观当前中国会计丧失职业道德现象,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原因:

1.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

(1)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内在原因。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两者往往是互相联系的。在政治上,片面追求业绩,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造成单位欺瞒虚报,疯狂造假。政府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势必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发布虚假信息,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在经济上,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会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并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且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多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则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益驱动信息制造者发布虚假信息。

(2)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立法不够,往往用罚款代替刑事处罚,没有严厉的法律条款约束从业人员;这就使一些人敢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对造假者来说由于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越猖獗。

(3)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因素。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少数会计人员道德较低,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污等违法活动。

2.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

(1)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角度不正,國家审计力量不足,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

(2)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对于会计诚信缺失已司空见惯,使会计信息失真制造者有立足之地,没有意识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建立惩处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2.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建立民事赔偿机制目的在于抑制供给者获取不正当得益的愿望,如果供给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的,使用者可以起诉供给者,要求惩罚并给予赔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3.强化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能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委派制切断了财务人员与单位的行政领导关系,有助于会计信息的公允,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形成内部检查和监督机制;严格把好会计人员任免关;不相融职务相互分离,使各种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

诚信缺失原因 篇12

《说文解字》中讲到, “诚, 信也, 从言成声”, “信, 诚也, 从人从言”。诚信, 指个人或社会集团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真诚不欺、遵守诺言, 以信用取信于人, 对他人给予信任, 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更有“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的教诲。诚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 是立德修身之本, 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 是我们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 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没有诚信, 公民就不可能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没有诚信, 社会就不可能走向现代文明。可见, 诚信品格的培养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新时期学生诚信缺失,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缺少诚信文化。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手段的高效率经济运行机制, 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 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单纯以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驱动机制, 容易出现一种道德失范状态。社会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忽视, 配套信用体系的不健全, 使得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小到人际交往中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 大到文化领域的虚假广告、盗版侵权, 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社会上广泛存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难究或违法不究的现象, 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2. 学校诚信教育问题重重

(1) 重智育轻德育。长期以来, 学校教育在理论上强调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实践中由于面临升学或就业等压力, 始终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 偏重于认知教育, 以学习成绩衡量一切, 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2) 学校德育存在缺陷。一是学校德育只重视高层次的理想教育, 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 形式单一, 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 缺乏以传统美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为内容的养成教育。二是德育常与政治教育结合在—起, 甚至以政治教育取代德育, 弱化了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三是诚信机制缺失, 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学生诚信机制, 无法对学生进行诚信方面的管理、规范和约束。

(3) 教师缺乏诚信教育的责任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 很多教师只管教书, 没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个别教师自身存在诚信问题, 言行不一。

(4) 学校的失信教育。在各种检查考核评比中获胜, 是学校在竞争中凸显的一条重要途径。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 学校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 往往要求学生在敏感问题上统一口径, 整个学校粉饰一新, 而检查过后迅速恢复原貌。整个过程恰恰成了学校失信教育的过程。

3. 家庭诚信教育严重缺失

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家庭成员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其对于诚信的态度。

(1) 重成绩, 轻素质。现行的高考制度和社会对学历的高要求使家长们望子成龙, 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以为素质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绘画、弹琴, 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

(2) 家长在诚信方面的不良示范。有些家长把不诚信当作一种生存的策略传授给子女, 认为“社会复杂, 做老实人吃亏”;有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的健康, 当着孩子的面, 讲一些不诚信的话, 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更有家长竟然去教孩子撒谎, 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不及时制止, 反而进行教唆。

4. 学生自身的心理弊病

这是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观因素。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是温室的花朵, 难以养成坚毅的性格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自我意识较强, 但自控能力较弱, 逆反心理严重, 缺乏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 致使他们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 容易迷失方向, 出现包括诚信缺失在内的道德滑坡。

二、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针对当前学生的诚信现状, 结合国外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 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和具体措施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1. 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1) 重视舆论引导。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体多角度开展诚信宣传,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诚信教育氛围。

(2) 发扬诚信文化, 重塑诚信风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从整个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借鉴国外优秀道德准则, 树立诚信榜样, 抵制非诚信文化。

(3) 加快诚信建设法制化、制度化进程。完善规范诚信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社会信用体系, 堵塞执行漏洞, 严惩不诚信行为, 使诚信问题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2. 加强学校诚信教育, 确保教育诚信

(1) 更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必须承担两项任务, 一是教会学生学习, 二是教会学生做人。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教育理念, 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本质转变。“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着眼于人才的成长。”

(2) 改进德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把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使德育教育生活化, 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提升诚信道德意识, 进而树立科学的诚信观, 自觉做到知行的统一。

(3) 保持诚信教育的连续性。“道德教育是改造人本身的大工程, 决不是通过一次劳动就可以完成的。”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绝不是阶段性或者突击性工作。学校要把诚信教育作为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长期稳定的校园诚信文化。

(4) 健全信用评估约束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诚信评估机制, 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建立公正透明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让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信用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5) 学校做到教育诚信。学校的诚信形象, 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要树立诚信为本的观念, 加强管理, 在评优评先、教学科研等方面要本着诚信的原则, 杜绝失信教育现象的发生。

3. 重视师德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要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觉提高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 爱岗敬业、严谨治学, 严厉打击学术腐败, 真正建设一支学术作风正派、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做诚实守信的典范, 以无言的诚信人格感化并带动学生践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4. 突出家庭诚信教育的特殊地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化的优良传统, 要全面把握这些优良传统的现实意义并加以大力弘扬。家长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文明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与开发智力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学生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努力, 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以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道德与文明, 2003 (1) :64.

上一篇:水利工程建筑物下一篇:交流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