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2024-12-08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精选12篇)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1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与快乐, 带给学生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启迪, 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门课程。但现在许多美术课教学模式死板, 学生兴趣不大, 课堂效率低下。因此, 在教学中如何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堂课应该是美术教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下面结合自己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就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激活美术课堂做一些探讨。

一、提高专业素质, 拓宽课堂知识领域

初中美术课程少, 但教材却涵盖美术的各个方面, 呈现多而杂的特点。学生往往无法透彻理解教材, 赏析作品不到位, 难以激发出学生对美术的喜爱。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不断学习新的技能, 掌握美术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努力胜任现代美术教学。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和不断挖掘教材知识,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 融入音乐元素, 在听觉上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和享受;在综合艺术课程中, 也可以根据主题融入其他艺术元素, 比如戏剧、散文、舞蹈等。这样能够丰富课堂内容, 让课堂更加活跃,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 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幸福感。

二、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美术作品的价值、认真完成布置的美术作业。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 会对美术学科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因此, 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组织和调控好课堂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 更好地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 如录像、范画、参观, 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比如在《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中, 可以选取剪纸、风筝、年画等展现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 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制作、讲解作品以及讨论交流活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丰富学生艺术创作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体验成功的喜悦, 进而使学生对美术创作产生更多的信心与兴趣。

美术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 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丰富, 更有品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 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构建文化氛围, 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 需要培养需要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情感。罗丹认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应该表现自然的整个真理, 不仅外表的真理, 而且特别是内在的真理。”大师们把他们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全部倾注于自己的作品中, 怎样才能真正领略这些作品的神韵呢?在教学中, 笔者尝试着将丰富的美术知识融入美术欣赏课程, 提倡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例如, 教师可以先展示单元计划内容, 提供查阅相关资料的信息资源, 引导学生从美学、文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人文学科的角度去了解。教师在学生对作品及相关资料搜集的活动中, 关心搜集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又如, 开展名画欣赏教学, 通过对中国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及对一些优秀美术家的了解, 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不断开阔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到达“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学效果。

四、进行人性化评价, 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因此, 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把握好评价环节, 保护学生的创造萌芽和个性发展。美术课堂是一个注重创造、注重想象和个性发展的课堂, 在评价过程中, 美术教师不能只根据“优秀”“良好”“合格”等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美术教师要关注“人”的发展, 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评价。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个性化特点等多个方面,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方法、绘画思路、创新意识等给予表扬。言语上注意多采取肯定、激励性的语言, 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 如:“你的画色彩搭配得很协调, 进步很大!”“你画得真棒, 想象力丰富, 如果在构图上再注意些就更好了!”……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 使他们对学习美术充满兴趣, 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 组织开展作品比赛和优秀作品展览, 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 让学生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 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通过这种奖励机制, 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 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真正体现美术课的人文关怀。

总之, 在“教育以人为本, 知识实践创新”的宗旨下, 初中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优化教学设计, 以先进的教学思路来激活美术课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良好个性, 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让美术教育成为沟通艺术作品与学生的桥梁, 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的教学的质量。

摘要:初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 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学科特点, 就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激活初中美术课堂进行探讨分析, 旨在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促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价值和功能,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兴趣,策略

参考文献

[1]陶红艳.新课程下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探究.中学教学参考, 2010 (27) .

[2]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 2009 (12) .

[3]移小月.浅谈高效美术课堂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 (上旬) , 2011 (5) .

[4]孙平.践行生本教育思想, 成就高效美术课堂[J].学园 (教育科研) , 2012 (22) .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2

利州区北街小学:蒋海霞

德国有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事,而在于鼓励唤醒和激励。”还记得刚当美术教师时,对于如何上好美术课我很困惑、很迷茫;总是认为孩子们太顽皮,总是把颜色涂到线外面了,总是把线条画的太乱了......对于孩子们的那些随意随心的绘画作品,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给予评价,往往错误的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所用颜色与实物一致为标准,而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因素。一段时间后,感觉孩子们绘画兴趣减弱了,而作为教师也感到本应该快乐的美术课堂显得呆板了,孩子们的画成了千篇一律的“复印”件,有些孩子渐渐开始习惯了老师的“黑板画”。这让我感到深深的自责;于是,我开始反思美术课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是最有效的?通过回顾、反思,我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浸透,是爱的吐露。所以我在当代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融入了美术的无痕教学的理论中得到启发,把大自然的无穷美妙,社会生活的丰盛 1 多彩,通过诗一样语言的描写或场景的设置,让孩子置身其中,萌动感情,引起心灵的共识与震撼,在情感的驱动下启动想像,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去点燃智慧的火花,去发明丰硕新奇的世界。我在上小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我和昆虫》与《奇妙的爬行》这两课时,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欣赏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理解他们的生长环境、结构、爬行动作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其次欣赏动画片《虫虫特工队》,让孩子通过影片去感受小昆虫们他们的奇妙世界,体验就算是“一片树叶”、“一个小水洼”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天地!再次就是观察身边的一个小昆虫--《蜗牛》,把你见到的样子“写生”出来;最后一起来画一画蜗牛,再说一说我们画的蜗牛。通过观察、欣赏、学习、画一画、评一评,这一堂课,教师上得生动、学生学得有趣。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小昆虫的“魅力”,不仅是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想象力得到锻炼,更使他们学会爱护自然、尊重生命。这堂课孩子们的作品也丰富起来了,把蜗牛画得动态万千、色彩艳丽,大胆、粗犷的线条里充满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通过这课的教学,让我领悟到激发孩子的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结果与过程哪个更重要?学生画蜗牛很容易,而要画出赋予感 2 情和生命的蜗牛,孩子们理解与感受更重要.孩子们画的是"大自然的蜗牛"还是"黑板上的蜗牛"全在与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教师的引导、启迪、领悟!

二、自由开放的教学更有效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们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具有完整生命体验和独立创造精神的主体.教学思想的民主,课堂教学要以自由和开放为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积极地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其次在教学中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情绪,尽力做到和学生的思路一致,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题思维,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策略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策略形式的多样化,是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首先,美术课堂教学由于其资源的丰富、画面的多样化,特别适合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还可以增强其视觉艺术和形象性,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小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雄伟的塔》这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地不同时期、不同材料建造的塔 3 的图片,并与学生从塔的历史、塔的结构、塔的造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根据学生的想法,让塔的造型不断地变化,通过点击鼠标作拼图比赛,将“塔”的图片分割后随意摆放,学生通过记忆把塔还原成原来的样子。通过点击鼠标作“画塔”比赛,请学生直接用鼠标在课件蓝色区域内点画出塔的轮廓线,比一比谁画的塔最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带着好奇的心态进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美术课堂与音乐结合。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又能营造一个好的艺术氛围,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全面开放,思考能力更广更宽,并能从中吸取到新的艺术营养。

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篇3

一、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课堂不应局限于机械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层面,而更多应在对话、互动中完成。课堂的对话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互动使师生体验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有效地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美术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衔接,教材知识系统与生活逻辑广泛渗透,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融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通过生活观察、体验感受的过程,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物化于生活情境之中,使美术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二、培养自学能力

在美术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创新,艺术才会有生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切不可“死记硬背”。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学习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灯与光》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光?灯与光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不同光的区分方法和各种灯的制作方法,然后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标下学生活动丰富化的表现之一便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美术课也可以以实验课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操作观察,增加兴趣,增强记忆。比如,《色彩基础知识》一课,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色彩三原色,三间色,复色。我课前用三个矿泉水瓶子装调好的三原色色水,再用一个带盖的矿泉水瓶从中切成两半,瓶底这边用来装实验后的脏水,盖那边做实验调色。在课堂中先让同学认识三原色(红、黄、蓝)及原色的定义,扩展光的三原色(红、黄、绿)对比记忆。进入实验阶段,分三组:红+蓝=紫,红+黄=橙,黄+蓝=绿。并让同学观察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这样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去动手、观察、体会、总结,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慢慢养成自觉探索的习惯,也能很轻松愉快地把相应的知识点记住。同时还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中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中小学生目前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教学的侧重点不应是美术专业教育,而应该是审美意识和情感的培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五官的“三停五眼”比例关系。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五、利用电教媒体

美术课是一种现实视觉艺术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录像、投影、幻灯、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运用,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广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把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能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仅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4

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针对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教师只要用心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投入教学情境中来。例如在教低年级学生画人物时,要引导观察、认识人物的动态。在《猜猜我是谁》一课里我先让两名同学和大家打招呼,然后让他们在教室外面戴上面具,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想猜一猜谁是谁?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被面具、猜测而激发,更激起了创作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巧妙提问、发挥想象、利用多媒体教学

如果一个教师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喜欢她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就会是有效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结合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讲授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例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一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每句话每个问题都能听懂,自然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也就流畅起来,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走进了课堂。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

三、形式多样、激发创作、感受美、欣赏美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小学生阶段的美术教学我想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如在《狮子王》教学中我先提前布置收集有关狮子资料的任务,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中评选出资料最丰富准备最充足的学生,请他给大家介绍有关的知识,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保持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信、大胆地通过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同时学生把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激发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我大胆放手,帮助学生更加细腻、准确地感受美术和欣赏美术,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有效评价、讲究赏识、保持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的言行,评价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教师的评价,激励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盾牌》教学中学生做的盾牌五花八门的,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上就不能泛泛而论,什么画得真好,做得真漂亮等等,注意避免这样简单的话语评价,学生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创意,只要自己动手制作出来都是好的作品,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反思等,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加工做出更好的美术作品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美术课堂评价经常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作品得以展示和评价,全面性不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作品,“画了些什么”“你怎么想的”等等。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取长补短,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作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教学过程中几个关键点,让每位学生学得快乐、记得深刻、收获成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每一堂课,尽力带给学生一份获取新本领后的成功感、一份开阔视野后的新惊喜,这个过程让我在教育实践与生成智慧中成熟、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篇5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不同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开展有效教学,激活初中美术课堂 篇6

关键词:初中 美术 有效教学 兴趣 策略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带给学生无限的遐想与快乐,带给学生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启迪,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门课程。但现在许多美术课教学模式死板,学生兴趣不大,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堂课应该是美术教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下面结合自己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就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激活美术课堂做一些探讨。

一、提高专业素质,拓宽课堂知识领域

初中美术课程少,但教材却涵盖美术的各个方面,呈现多而杂的特点。学生往往无法透彻理解教材,赏析作品不到位,难以激发出学生对美术的喜爱。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掌握美术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努力胜任现代美术教学。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和不断挖掘教材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融入音乐元素,在听觉上带给学生更多的感受和享受;在综合艺术课程中,也可以根据主题融入其他艺术元素,比如戏剧、散文、舞蹈等。这样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让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幸福感。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美术作品的价值、认真完成布置的美术作业。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会对美术学科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幸福感。因此,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和调控好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更好地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授课中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比如在《中国民间美术》的教学中,可以选取剪纸、风筝、年画等展现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制作、讲解作品以及讨论交流活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艺术创作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对美术创作产生更多的信心与兴趣。

美术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及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图片、短片等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丰富,更有品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构建文化氛围,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需要培养需要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情感。罗丹认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应该表现自然的整个真理,不仅外表的真理,而且特别是内在的真理。”大师们把他们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全部倾注于自己的作品中,怎样才能真正领略这些作品的神韵呢?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将丰富的美术知识融入美术欣赏课程,提倡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先展示单元计划内容,提供查阅相关资料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从美学、文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人文学科的角度去了解。教师在学生对作品及相关资料搜集的活动中,关心搜集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又如,开展名画欣赏教学,通过对中国优秀美术作品的分析及对一些优秀美术家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到达“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学效果。

四、进行人性化评价,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因此,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把握好评价环节,保护学生的创造萌芽和个性发展。美术课堂是一个注重创造、注重想象和个性发展的课堂,在评价过程中,美术教师不能只根据“优秀”“良好”“合格”等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美术教师要关注“人”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评价。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个性化特点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方法、绘画思路、创新意识等给予表扬。言语上注意多采取肯定、激励性的语言,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如:“你的画色彩搭配得很协调,进步很大!”“你画得真棒,想象力丰富,如果在构图上再注意些就更好了!”……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重视,使他们对学习美术充满兴趣,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开展作品比赛和优秀作品展览,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不断激发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通过这种奖励机制,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真正体现美术课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教育以人为本,知识实践创新”的宗旨下,初中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的教学思路来激活美术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良好个性,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让美术教育成为沟通艺术作品与学生的桥梁,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的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陶红艳.新课程下初中美术有效教学的探究.中学教学参考,2010(27).

[2]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09(12).

[3]移小月.浅谈高效美术课堂教学模式[J].文理导航(上旬),2011(5).

[4]孙平.践行生本教育思想,成就高效美术课堂[J].学园(教育科研),2012(22).

高中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微 篇7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 可以通过语言的渲染、音乐的助推、故事的烘托、影视的再现、活动的演绎等方式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

下面以语言的渲染为例, 对“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作一简要的解读。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位教育家强调了“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 这是对我们教师的期盼。怎么能在课堂上达成这一目标?

导入新课时, 语言要能“煽情”, 让学生想学, 想一探究竟;语言要有深度, 能开发想象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蒙娜丽莎》欣赏课的教师语言导入:有人说《蒙娜丽莎》画的是达芬奇的情人, 有人说画的是达芬奇自己, 有的说画的是一位怀孕的母亲, 甚至还有人说画的是一名妓女。为什么一幅画会有这么多的解读?神秘在何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蒙娜丽莎》。我采用启发式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 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活动。

总之, 我们教师要根据表述内容的需要, 灵活恰当地把握语言, 语言要有节奏, 要流畅, 要富有乐感, 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得体大方, 富于激情。必要时, 要将生动有趣的讲解和肢体语言圆融结合, 这样的语言才更有情境性。

二、设计突出实用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学生已经有良好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主观能动性, 并具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在高中可以进行一些实用性强的美术教学, 如装饰画设计、素描、国画、平面设计等。在教学中, 要教会学生用敏锐的观察, 定位所描绘对象的基本造型,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意识。这些实用性教学学生“跳一跳能够达到”, 容易引起学生的设计与创作欲望。例如:素描模块教学, 先简单介绍大师塞尚、凡高等表现风格, 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 然后让学生说出看了大师作品后的收获, 接着把一组静物摆放在桌面上, 让学生说说如何摆放更具艺术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独到的见解和手法, 对眼前的静物进行解读, 接着进入素描过程,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装饰性或结构性素描作品。作品完成后, 签名盖章, 进行适当的装潢, 配上装饰镜框, 一幅充满个性的装饰素描作品就诞生了, 可以装饰房间, 也可以作为一份心意送给别人作纪念。装饰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性, 现代装饰画则更注重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材料纹理的利用, 利用天然材料肌理美, 更能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装饰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它的表现方法与使用材料也是各式各样。各种绘画颜料、油漆、工业用颜料、布、纸等, 其他材料的剪贴拼接、塑料、水泥、大理石、钢铁、玻璃、贝壳、胶、竹木也都被用来做各种装饰画的绘制材料。绘制工具除了笔, 还有剪刀、锤子、喷枪等。绘制手段也是不断翻新, 拼、涂、喷、贴、织、编无不各显其能。教学中一些建筑手法和钣金工艺也可以适当地渗透。现代装饰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多画种的技能, 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形式美感以及实用意识。

而对美术欣赏类的教学, 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 关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欣赏课教学,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内向的学生看到的是幽怨, 外向的学生想到的是浪漫, 忧愁的学生感到的是悲伤, 乐观的学生欣赏到的是微笑。教师不必“话语霸权”, 无须给一个统一的答案, 实际上本也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甚至是相反的看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 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作品, 用创新的理念发表真正个性化的主张, 真正地让教学过程成为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反思, 提升教师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的储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促进反思性教学就有了较大的实践意义。如何达成这一要求, 就需要我们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每一节课后, 教师都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自己所用的教学方式、手段是否有效, 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更有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例子, 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也有成功的喜悦, 所有这些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记录, 成为教学的重要数据, 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当教师对教学经历进行回顾和梳理的时候, 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混淆事实的材料, 如果及时梳理, 就会强化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从而把注意力引向根本性的问题, 并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因此, 随着教学案例材料的不断增加, 就会发现工作的难点, 并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8

一、合理构建互动小组, 实现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与主动学习是实现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构建互动小组, 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构建异质小组, 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辩论, 使其发掘美, 学会创造美。如教学《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招贴》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小组, 为班级演讲会或者学校运动会设计一张招贴, 明确主题, 分工合作, 而后展示各组作品, 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作品。

另外,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为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意识, 教师可组织一些动脑动手的美术学习活动。如要求学生动手演示, 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与讨论。抑或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使其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 强化互动。如学习《又画又做又印》时, 教师可通过实物、课件等引导学生体会纸版画材料的质感与艺术美, 感受造型乐趣, 使其学会运用不同材料绘制纸版画, 增强造型能力。然后, 通过范例欣赏, 启发学生制作思维, 并在作品评论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与视觉感受力, 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增强学生审美情趣。比如教师可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各选出一名发言人、一名评委、一名观察员。其中, 发言人主要陈述本质的创作效果与创作意图;观察员则观察组员制作版画等过程中的合作情况;而评委由整体构思、色彩搭配等方面来点评每组作品。这样, 通过小组学习, 可增强生生互动。

二、注重有效提问, 实现师生互动

在有效互动中, 问题是主要载体。因此,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若要实现有效互动, 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有效提问。

首先,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初中美术教学中,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实际来设计一些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 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其次, 设计互动性的问题。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依照课程特点, 紧扣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 精设互动性、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再次, 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需要注意问题的梯度与难度, 引导学生逐步探究, 由浅入深。另外, 教师还需要依照教学目标, 注意提问方式的灵活多样性。譬如教师先提问, 学生思考后可举手回答或者点名回答;抑或先点名, 然后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抑或集体回答;等等。此外, 注意思考时间。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来安排思考时间与等待时间。在学生积极思考时, 教师不能频繁追问或重述, 以免影响学生思维, 或者让学生基于独立思考而合作交流, 表述个人观点。另外, 教师可依照问题难度与提问目的来决定等待时间。

如学习《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招贴》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一张招贴, 然后提出问题: (1) 我们一般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些招贴? (2) 当走在大街上时, 为什么海报可以吸引我们? (3) 招贴上除图片之外, 还有哪些东西?这些招贴有何作用?然后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总结招贴的特点, 并试着给招贴定义。而后引导学生继续欣赏招贴作品, 比如可口可乐招贴、珍惜水资源招贴等, 要求他们给招贴分类, 并试着分析招贴的设计要素。当学生了解招贴定义、特点、设计要素与原则后, 可要求他们思考怎样设计招贴, 有哪些设计步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教师可现场制作“环保主题”的招贴画, 而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该招贴画的组成要素、构图与图文处理等。接着利用PPT展示不同制作方法的招贴, 如电脑制作、粘贴、水粉等, 要求学生辨析不同视觉效果。这样, 通过提出问题, 可诱导学生逐步学习新知, 并增强师生、生生互动。

三、联系生活实际, 实现有效学习

在美术教学中, 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学生才能够更深刻认识事物, 感知美, 并学会创造美。同样,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若教师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则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其主动表达、积极创作, 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因此,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灵活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首先, 注意美术知识与内容的生活化。即把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生活知识、多种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其次, 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生活化。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事物、生活现象中感知知识, 在亲自实践中体验知识。

谈高中美术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篇9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高中美术课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注重对美术语言和造型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 增加课程的多样化, 加强美术基础基本知识的训练, 强调艺术个性的发展, 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美术技能学习活动, 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 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 提高美术素养。有效课堂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学会发现问题, 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多样化, 可以进行开放性教学, 从“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 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二、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 美术专业训练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提倡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参与, 相互沟通, 有效表达, 养成积极合作的思维能力, 形成一种创造性文化。加强学生主动性, 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 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探索表现技巧。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策略, 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打破常规, 灵活教学, 全面了解学生, 充分相信学生, 不断激励学生, 保持教学的新鲜感, 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合作、平等、互动的关系,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团队意识。

我在设计基础课“图形创意”这个课程中, 使用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学习效果较好。比如有一节设计基础课———图形创意《爱的联想》, 我用音乐导入, 引出主题“爱”,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引发爱的联想, 想象“爱国”、“爱家”、“爱环境”等。在这里, 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想象和学习兴趣。接着是自主学习, 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以爱为主题的图形创意, 把课堂交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再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合作、评价。可见, 整个教学效果非常好, 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有效开展学生小组学习, 共同合作创作作品, 互相竞争, 互相评价, 可以实现共同进步。

三、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课堂上, 老师以启发性思维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验, 利用发散性思维多方位地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 培养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注重创造性思维, 学会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能力和乐于探究艺术的精神, 鼓励想象、创造, 增强创新意识, 勇于实践。艺术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 敢于创新, 美术有效课堂更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思维训练的平台, 艺术创新的多元化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 增加课程的多样化, 研究开发符合本校学情的校本课程。创建课堂环境、教与学环境, 激发动机, 契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特点, 表现教学灵活性。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速度或进度, 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 对学习困难者有针对性施教。让学生在有效课堂指导下, 广泛地接触中外美术作品, 拓宽美术视野, 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善于开发创新精神,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有效教育课堂学习方法和过程, 加强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对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绘画基础、设计技能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掌握等。开展有效美术课堂活动, 让学生养成创造性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整理知识, 学会用艺术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学会艺术技能表现和艺术交流的方法, 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10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1.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 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 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 尤为重要,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 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 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 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 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用哪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 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由此可见,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 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欣赏内容, 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 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 做到因人施教, 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们认为,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 美术技能技巧不可缺少, 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 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 没有它, 这种转变就不可能发生。这就同语言一样, 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 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 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 兴趣亦不相同, 在教学中, 我们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 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

3.在美术欣赏课中, 教师往往一讲到底, 这样, 造成教师的投入, 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 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在出示欣赏作品后, 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 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 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应成为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不断探索与自省, 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 转变为启发诱导,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 无意识属性强, 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 未能仔细琢磨, 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 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 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 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 目的就是渲染气氛, 强化记忆。

二、关于传授知识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的特点, 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 这是对的, 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直接传授知识作用熟悉不足, 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 然后学生照课本依葫芦画上半个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 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 学生就难以得到, 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力, 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试想, 美术充斥口头语言的讲述、讲解、谈话、谈论, 却抽去了形象的提供, 抽去了让学生感受造型艺术作品视觉思维活动, 抽去了直接从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的机会,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 美术教师的注重力应保持在直接的视觉观察, 对美术作品目力接触, 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 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我之所以坚持这一点, 就是因为将注重力转移到美术作品的其它方面的诱惑力既强盛又普遍。美术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 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轻易得多, 因此很多老师便将经历投于此道。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演绎课堂精彩,有效美术教学 篇11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做好了辅垫。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跃跃欲试,同时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善于讨论,感受作品内涵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自由评价,培养学生能力

激励性评价是教学中的艺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课。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得特别好的学生,最大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画得差的要表现他的“闪光点”,表扬你“想法好”,“用色大胆”等其他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结论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课前给孩子评价自我,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

五、改变方法,突出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总之,美术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重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

有效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12

一、结合电教,生动导入

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利用,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充分诱导学生投入到美术的创作中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绘画活动“画表情”这堂课的教学时,教师结合电教进行生动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先用多媒体教学将形形色色的表情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微微一笑的表情、有大笑的表情、有伤心的表情、有痛苦的表情、有生气的表情、还有发呆的表情等。教师让学生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表情认真观察,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提问:“你猜猜他为什么会有这个表情,可能发生什么事了呢?”“你看看这个表情的五官是什么特征,如眉毛、嘴巴是上扬呢还是怎样呢?”“你能模仿一下这个表情吗?”在导入环节中,学生们都积极地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然后非常兴奋地模仿幻灯片上的人物表情,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模仿得非常像。这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加。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都代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上创设导入,渲染了课堂氛围,快速启动了课堂教学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当堂美术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水平。

二、放飞想象,深化思维

小学生一般都非常顽皮、好动,不能安安静静地画画,然而这时是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阶段,教师如果一味阻挠和约束学生,很有可能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挥,随意创作。比如,在开展“用彩泥制作小动物”这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让学生用彩泥制作各种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小动物。首先教师给学生做了示范,用粉色的彩泥做出小猪的身形,接着再进行细节的处理,捏出耳朵、鼻子、眼睛、嘴巴和尾巴等。然后都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出一个小动物,有能力的话可以多做几个。有些学生是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进行制作,如白色的兔子、花色的小猫、黄色的小狗等。而有些学生思维比较跳跃,他们可能捏出绿色的仓鼠、蓝色的兔子,虽然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结果,不能一味地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思维定式,不利于今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让学生在今后的创作活动中都能充分地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创作活动中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深化思维,不仅对他们今后的素质发展有一定的好处,而且能让美术活动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三、自主探究,升华素养

美术绘画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如何画得整洁美观、形象生动,都是有绘画方法的。因此,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技巧,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做,更不能提笔代画,应主张让学生自主探究,升华素养。比如,在教学生写意水墨画“画竹”这堂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示范如何画出一张整洁美观的水墨画,如画竹子时哪里线条应该粗,哪里线条应该细,哪里用笔的力度要适中。在学生们自己作画时,教师发现有些学生的作品非常脏乱,竹子的形状也很不协调,这说明他们的用笔力度过重,线条粗细也没有把握好。因此,教师可让其在另一张空白的纸上尝试用不同的力度画竹子的线条,力度从轻到重,然后比较一下不同的呈现效果,哪种力度的线条更美观更流畅。这样通过实践,学生就能摸索出画画时该用怎样的力度更好。当有些学生不知道哪里线条粗、哪里线条细来请教老师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提笔在学生的作品上示范,可把在课堂刚开始时示范的水墨画拿给学生观看比较,让他在空白纸上反复摸索练习,并对他加以引导。当学生画得正确时,教师再告诉他这次画得很好,并让他继续这样画就可以了。最终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们多多少少都领悟到了一些绘画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上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练习得出来绘图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今后画其他类型的水墨画时,能够灵活熟练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提升美术的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通过生动的导入,积极鼓励学生放飞想象,并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从而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美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文章从结合电教生动导入、放飞想象深化思维、自主探究升华素养三方面研究有效开展美术课的策略,以期对美术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想象,探究

参考文献

[1]薛姣.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导入技巧探微[J].内蒙古教育,2015(35).

上一篇:气缸常见故障原因分析下一篇:电工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