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2024-10-11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共8篇)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篇1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学生眼中的“美”与“丑”

纪尚磊

美术课本里经常会有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外国美术作品中的雕塑、油画里面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裸体的,或者是半裸,每当看到这些,学生们的反映都很怪异,有些胆子大的男同学就发出怪叫;有些女同学就赶紧低头或保持沉默;有些同学甚至会在书本插图上显示的特殊部位画上符号。。。每每碰到这样的情况,用何种更贴切的言语去引导学生?学生的眼中的“美”与“丑”到底以什么为标准的?

在一次美术课上,当我提问要求学生对雕塑作品分类时,一位男同学说:“雕塑可以分为穿了衣服的和没有穿衣的”。他的话音刚落,就引发了好一阵怪笑。看着同学们好奇但是又似懂非懂的样子,我严肃地说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审美差异,介绍了米开朗基罗、罗丹等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雕塑作品,强调了人体艺术的运动、健康和自然美,顺手从桌上翻阅一本书,这本书中有几幅国内人体雕塑作品,正好可以给同学们看看。这时有的同学在忍不住偷偷地笑,还有还乘机大声怪叫,而更多的同学(女同学为主)保持沉默。

面对学生的反映,我很被动,也很生气。但是我又不能回避这个话题,回避将意味着什么?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人体呢?

这时一个调皮的同学开始插嘴:“老师,不是我无知,是我们怕丑。”全体同学都笑了,诡秘地望着我,看我怎样回答。这确实又给我出了个难题,不过我不愿意被他们牵着走,我的的智慧锦囊还不会“资源欠缺”。

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觉得人体丑吗?”没有人站起来反对,都神秘的笑了。“我这里倒是有几幅丑的。”我还没有说完,学生惊讶地望着我,有女同学连忙夸张地捂着眼睛,我说:“这都是你们的杰作,正好利用现在的机会作为回报展示给大家,心里好好地想想,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美术教室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被学生弄坏的学生作品和素描师范挂图。我拿出其中的一幅素描作品,画面已经被恶作剧的学生用签字笔画的乱七八糟;几张素描师范挂图也被恶作剧的学生挖破了;被还有摆在架上的石膏头像也被学生用铅笔添画了眼珠和胡须。。。

“谁来谈感受?究竟美与丑的标准是什么?”我说,“你们对这样的作品怎么评价?”学生什么也没有说,刚才的神秘笑容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严肃的对同学们说:“对作品的尊重和认同是你的文化修养问题,你甚至可以批评可以辩论,但是随意涂划毁坏作品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我继续翻到书本中间的裸体画,问学生这怎么样?画家为什么画不穿衣服的人?赤裸的人体美吗?“孩子抬起头看着我却答不出。我从美术的抽屉里将自己以前学画时买来的《人体素描》、《人体油画集》拿出来翻给学生们看,告诉学生人是万物之灵,不仅人的思想和才智是万物之首,人体也是动物中最美的。我们可以拿人体与任何一种动物躯体进行比较,无论哪种动物躯体从形态到比例都不及人体美。比如男性发达的肌肉,倒三角的躯体,有力的四肢。又如女性人体柔美的曲线,正三角形的躯体,丰满的乳房。人体的这些特征是经历了几万年劳动锻炼而自身进化的结果。作者画这些是对生命力和美的歌颂。

我注意到,学生们听得挺认真,脸上的红晕渐渐退去,羞涩也不见了,似乎听懂了我的话。我拿出几幅极具动态美的裸画,又谈到了一些人体绘画的基础理论,如头像的”三停五眼“,人体画的”立

七、坐

五、盘三半"等等。我接着上课,也没有继续展开关于人体的话题,这是一个很中国国情的话题,只有慢慢渗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怎么可能在一节课把它阐释清晰?只有在接触和了解的同时,接受和认同。当然重要的是,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态度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

《心理学》不是告诉我们:“孩子天生就有一颗好奇心,一切未知的领域都会成为他们探求的目标,关注人体也是无可非议的正常心理。”但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有关注异性的行为,便采取不是训斥、挖苦,就是回避的教育方法。训斥、挖苦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毫无益处;回避也不是办法,孩子太小难以辨别是非,放任自流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害的如果正面引导,用美去抢占孩子的精神阵地,不健康的思想也就退避三舍了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篇2

[策略依据]古人说: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则思解, 需解则长新。好奇好动、问题不断是小学生的天性。本文试图通过“问题式”教学尝试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 普遍具有眼高手低的特点, 他们动手能力差, 对老师的教学充满了期待, 容易产生依赖老师或别人帮助的心理特点。尤其对一些好玩的手工充满了好奇心, 这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

[设计思路]根据学生喜欢手工特点, 笔者编写了校本教材:漂亮的小纸盒。教材难度适中, 符合儿童认知特点, 通过学习简单的折纸, 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装饰纸盒并延伸应用,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教学过程分三部分实施:一、学习折纸盒;二、装饰美化纸盒;三、纸盒拓展应用。教学中教师适时提出一些问题, 也让学生自主发现一些问题, 并尝试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学力求始终贯穿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案例实录]一、谈话导入

展示教具, 好奇生问。老师先和学生们聊一聊折纸, 了解学生的基本折纸经验。然后出示纸盒范例, 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认知冲突和问题。师:其实这是用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来的。你们相信吗?

[意图解析]美术课始, 教师利用一张纸折成的纸盒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诱发学生“生问”一张纸如何能折出纸盒?问题在学生的好奇心下不知不觉产生。

二、观察体验, 活跃思维, 大胆尝试

请一个学生尝试将纸盒拆开, 证实是一张纸折成的, 再尝试进行复原, 结果很难成功。请学生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折痕太多, 搞不清楚。) 老师再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事先准备好并有折痕的正方形纸, 让学生尝试复原折出纸盒。

(意图解析) 教师没有立刻揭秘纸盒是如何折出来的, 而是设置了问题情境, 将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学生的质疑激情和解惑热情随着老师的“卖关子”水涨船高, 这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了不至于让学生无从下手, 老师又给了学生一条揭开秘密的线索———“折痕”, 学生会在接下来复原纸盒的同时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

三、分析问题, 适时点拨, 尝试解决

学生尝试复原纸盒, 结果未成功。请学生说说在复原时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老师进行归纳总结。1.折痕太多, 看不清。2.按折痕可以折出大致模样, 但是无法最终组合成功。3.搞不清先后顺序。4.完全折错了。老师给出提示:纸盒是在折痕的基础上最后一次性折出来的, 所以必须先按折痕折出大体模样再组合穿插成形。老师提示关键步骤:穿插组合。启发学生思考, 提出注意点:折痕清晰, 折线对齐、方向正确。

(意图解析) 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问题, 同时也激发起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此时最需要的是有人指导点拨。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会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 更加激发起成功的欲望。通过相互交流, 彼此沟通讨论总结,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自主探索, 互相交流, 体验成功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继续尝试复原, 老师巡回指导。终于有学生复原成功, 发出兴奋的叫声“我成功了!”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讲解成功的秘密!其他学生仿做。经过试验摸索, 全班同学先后折出一个个小纸盒。请学生总结一下是如何成功地折出纸盒来的。 (总结成功秘诀)

(意图解析) 教师没有马上解开谜底, 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实验找到成功的途径, 然后让学生复述复原过程, 更体现了学生成功的自我价值。同学间的相互传授, 也可以使同龄人更易于接受彼此之间的知识经验。而教师的适时表扬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生成功的信心。

五、观察作品, 美化装饰, 引发新问

请学生观察小纸盒, 想想还缺少了点什么?提出问题:如何将小纸盒打扮得更加漂亮呢?学生纷纷回答:可以在上面画画、可以在上面剪贴、可以加彩带装饰……教师表扬并肯定回答, 请学生尝试快速给纸盒进行美化装饰, 方法不限。鼓励同座之间互相合作配合完成纸盒装饰。展示部分作品, 请学生介绍自己装饰盒子的方法。想想这些纸盒能用来做什么?谁来给它出出好点子?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当礼物盒、可以装月饼、可以装瓜子果壳……

(意图解析) 单单让孩子学会纸盒的折法并不能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还需要孩子用审美的眼光给纸盒进行简单的美化装饰, 从而提升作品的档次和水准, 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提供了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告诉学生折好的纸盒还需要进行装饰美化, 这里教师同样没有讲解如何装饰, 而是把问题给孩子, 给学生即兴发挥提供了更多自由的空间。

六、拓展思维, 多维互动, 学以致用

老师提问:如果大家把纸盒都集中在一起, 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当礼物送人、可以布置教室、可以做游戏、可以当奖品……教师提出建议:让我们一起用纸盒来布置教室好吗?想想该如何布置呢?请学生思索方案, 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说出最有创意的布置方法。学生方案一:用绳子串联起来当风铃。方案二:用彩带一个个吊起来布置教室一角。方案三:组合粘在一起做个大的礼物。方案四: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自愿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进行环境布置, 教师给予指导。学生集体布置美化教室, 巡回指导。

(意图解析) 通过美化手中的纸盒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将手中的纸盒进行集中布置环境, 更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和灵感, 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集体主人翁意识。此时老师同样只是充当了引路人的作用, 引领孩子用自己的作品布置教室, 美化环境。当孩子置身于自己创作布置的环境里, 那种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 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里, 学习收获自然不小。

七、设置情境, 自我评价, 拓展延伸

通过集体布置, 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 纷纷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这样的布置有何优点或建议?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展示其他不同造型的纸盒作品应用范例, 让学生课后思考这些纸盒的其他作用。总结下课。

(意图解析) 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中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同时又能从中发现某些欠缺或问题, 思索改进的方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课后探索纸盒的其他开发功能。

[反思总结]本案例尝试在教学中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舞台;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问题有了自我见解, 通过合作探究, 达到了“人人教我, 我教人人”充分整合资源的目的。使学生在独立学习和合作过程中解决了认知冲突, 自我构建起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篇3

美术活动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已成为美术学习方式的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第二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制作课所使用到的方法是很容易掌握的,但探究装饰品的制作过程、制作富有创意的作品是本课的难点。对此,我特别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学思路:

本课以欣赏生活中的装饰品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装饰品的世界。通过欣赏、讨论、探究和感受,使学生初步了解装饰品的种类,观察装饰品的制作材料,探究装饰品的制作方法,感受它的文化内涵,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学会用身边的工具材料装饰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索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室内装饰品的设计种类;初步学习室内装饰品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室内装饰品的制作。难点:室内装饰品的创意。

三、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来装扮我们的生活,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样的装饰品呢?

生:各抒己见。

师: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装饰品产生于什么时期呢?

生: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

师:(播放事先准备的关于原始部落的音像材料,随后做总结)人类早在原始时期,就萌生了装饰生活和装饰自身的审美情结。

师: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装饰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地更新、延展,装饰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日趋密切。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哪里出现过装饰品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在此环节中,首先我采取由学生先说出自己喜爱的装饰品,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进而让其思考装饰品最早产生的时期,紧接着再提问学生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最后点出室内环境装饰,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思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发展阶段:

(1)了解室内装饰品的种类。

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说出常见的装饰品的种类(有绘画、刺绣、壁挂、草编、泥塑、铜塑等)。

(2)分析室内装饰品的设计要素。

学生分组欣赏教师带来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讨论这几个问题:

①这些装饰品的造型是什么样的?②作品运用了哪些色彩?③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④请你们共同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分组欣赏并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不同的装饰品在造型、色彩和材料的选择上是不一样的(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设计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形象地展示了室内装饰品的设计要素;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研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给作品起名的方式,能更有效地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进来。

(3)讨论室内装饰品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你们小组作品讨论一下,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生:学生互相讨论,分组说出制作过程和方法(绘、剪、刻、粘)。

(4)说创意,谈想法。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你们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件什么样的装饰品呢?你们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你们的创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研究作品的制作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有效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结合所带材料说创意、谈想法,可加深对设计要素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实践与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阶段:

(1)分组制作。

每8位同学为一组,用选好的材料和刚才讨论的创意来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2)展评作业。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并由同学评出奖项。

先让本小组自评(说出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再让其他组互评,并提出他们的建议,然后由老师做点评,最后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精致奖、最佳实用奖、节约环保奖。

(3)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创意,品评别人的作品,让你我他感受作品、欣赏作品。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起到了相互学习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

随着美术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空间变得更广阔,教学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需要我们美术老师不断去思考、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实践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创设好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并加以有效的引导,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本堂课,我运用提问式导入,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装饰品,紧接着询问他们装饰品的历史,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走进了课堂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发展阶段,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了解装饰品的种类,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欣赏研究教师准备的作品,带着问题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于是,当学生兴趣正浓时,马上导入到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的,使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设计构思和制作方法,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加深对设计作品的认识,完善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效果。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篇4

一、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认识初中开展版画教学的意义,了解如何根据本地的实际,选择版画创作的材料与工具,开出有特色的版画课。学习初中版画课欣赏部分、实践部分、赏评部分的教学方法。落实课标要求,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版画创作的方法和策略。

二、本课程的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提高认识,了解版画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对版画知识的积累与提炼,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国传统版画;观摩课例,了解怎样让学生认识版画种类。

第二部分,根据本地实际 选择版画创作的形式。了解教学中的各类版画,版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对各类版画作品进行赏析。使参训教师了解并为教学选择其中的种类。

第三部分,介绍开展版画赏评活动的方法,教师如何确定赏评的形式与核心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版画教学中的困惑、学生学习版画遇到的问题、教师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从三个方面谈个人认识及建议。

三、本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了解初中版画课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版画创作水平的提高。

【学习要求】

1.认真收看讲座,认真分析视频、课件、版画创作,了解各类版画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课后自己尝试其中的一种版画制作方法,进行艺术实践。2.结合自己的版画教学,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收获、不足与困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找出学生学习版画的最大困难,制定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纸版画教学的教案。

3.本课程的“思考与活动”有两项:第一个作业是完成一幅版画作品,二是分析本校版画的实际情况并思考对策。初中美术“版画”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认识初中开展版画教学的意义,了解如何根据本地的实际,选择版画创作的材料与工具,开出有特色的版画课。学习初中版画课欣赏部分、实践部分、赏评部分的教学方法。落实课标要求,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版画创作的方法和策略。

二、本课程的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提高认识,了解版画教学的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对版画知识的积累与提炼,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国传统版画;观摩课例,了解怎样让学生认识版画种类。

第二部分,根据本地实际 选择版画创作的形式。了解教学中的各类版画,版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对各类版画作品进行赏析。使参训教师了解并为教学选择其中的种类。

第三部分,介绍开展版画赏评活动的方法,教师如何确定赏评的形式与核心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版画教学中的困惑、学生学习版画遇到的问题、教师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从三个方面谈个人认识及建议。

三、本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了解初中版画课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版画创作水平的提高。

【学习要求】

1.认真收看讲座,认真分析视频、课件、版画创作,了解各类版画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课后自己尝试其中的一种版画制作方法,进行艺术实践。2.结合自己的版画教学,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收获、不足与困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找出学生学习版画的最大困难,制定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纸版画教学的教案。3.本课程的“思考与活动”有两项:第一个作业是完成一幅版画作品,二是分析本校版画的实际情况并思考对策。

初中美术“版画”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何墨荣(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市特级教师)

引入:目前中学版画教学现状

1.热衷于版画创作的教师极力提倡版画课。他们挖掘本地可作为版画材料的版,尝试创作手法,自己创作并带动本校的版画创作活动,有的将版画作为校本课程,取得成效,作品多,效果好。

2.部分教师克服困难开版画课,初中三年开过

一、两课时,学生有兴趣,但作业效果一般。

3.不少教师苦于材料问题和教室设备问题,同时认为课前准备量大,学生带不齐工具材料,收拾教室更烦人,于是只欣赏不实践,或干脆放弃此课。怎样开版画课?怎样开出有质量的版画课?下面从以下四部分、结合教师们所做的版画教学研究和版画教学课例,和大家一起,在观摩中分析,结合反思自己的版画教学,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一、认识版画教学 重视版画欣赏

(一)提高认识 了解版画教学的意义

《美术课程标准》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中指出,“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将“学习速写、素描、色彩面、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作为初中学段“学习活动建议”中的一条。

对课标的解读:美术作为造型艺术,造型的过程是使用媒介、运用造型方法,将构思转化为形象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可塑造形象的材料、尝试不同的材料,进行艺术探索,学习艺术创作,从而体现美术课程性质——实践性,愉悦性。而拓印、拼贴是美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与方法,初中生要学会版画的表现方法。

(二)版画欣赏课的内容与方法

1.版画知识的积累与提炼

开好版画课关键是教师,首先,教师自己要对版画及版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美术表现形式的艺术实践、经验积累到知识熟知、再到研究教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必然有要对其普及的愿望。教师需要掌握的版画的知识,其中包括:版画的基本概念、中外版画的历史概括、最早的版画、著名的版画家及作品,版画的种类、版画的价值、版画的创作方法与过程;还有版画的操作印制技能等。对于初中教学,不是要将版画知识与技能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应找出最重要的、对学生有意义的内容。

以版画的关键词为例,可概括为:“间接性与复数性”“绘制三部曲”这两点知识。

第一,它是间接性与复数性艺术。画稿不是完成作品,将画稿变为刻板,再经印刷出来的才是作品。制好的版可多次印刷。第二,版画绘制三部曲——画稿-制版-印刷。2.了解、热爱中国传统版画

我国版画有很悠久的历史。汉代精巧的图形肖形印,将刻有龙、虎、禽、鸟等图形印在绢、纸上,应该是中国最古老、最早的版画作品。隋唐时的佛画,盛于宋元,到明末而登峰造极,如艺术家陈洪绶(老莲)的《水浒叶子》。清代版画普遍发展,年画盛行于民间。咸丰年间的任渭长,一般认为是我国传统版画最后的一位大师。

播放《五台山永宁寺印刷木板》。中国传统的印刷用的“石版”。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水印木刻,梨木版)

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山东潍坊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其中,杨柳青被誉为四大木版年画之首。“户户全善丹青”。每逢农历冬至,各地客商云集杨柳青,一派车水马龙景象。杨柳青木版年画始创于明代,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富有点缀年华、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刻功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放《走进版画》课例欣赏课片段。

课上,安老师为学生讲解杨柳青木板年画的艺术特点,出示《金玉满堂》《连年有余》《连生贵子》让学生猜“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形象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到:杨柳青木版年画几百年来深受百姓喜爱,列藏于英法各大博物馆内,影响了当时国内很多木版年画的画种,并成立了杨柳青博物馆。

(三)多种方法了解版画的种类

如何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版种,了解制版与印刷的方法及原理。以铜版画为例,十七世纪时铜版画在欧洲非常盛行。铜版画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它以黑白为基础,重视线条造型,色调层次丰富,柔和细致,尤其适于表现光影效果。在欧洲,铜版画一直是很名贵的艺术品种,十分普及,很多家庭、办公室都悬挂铜版画的原作。纸币也是铜版画。

学生感兴趣的是“铜版画是怎样印出如此精细的线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没法演示,简单描述一下就一带而过,其实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安老师边播放介绍铜版画的录像,边讲解。铜版画制作过程欣赏片段。丝网版画印刷师生操作片段。

二、根据本地实际 选择版画创作的形式

版画创作,工具材料是第一位的,开展版画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要了解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找到适合学生使用、廉价、出效果的资源,包括版材、印刷材料等。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在课堂上操作的版画种类。

(一)转印版画

转印版画的特点是非常易于操作,它既具备版画所有的特点,又不用调颜色。这种方法适合没有专业教室、没有印刷工具的学校。转印版画的方法是将涂满油画棒的纸放在正式作品纸的下面,随着用笔在纸上画形象,线条就印到纸的背后了。

(二)纸版画

以使用纸为主要材料,纸的可塑性强,易加工制作。用纸材做版可以剪贴、叠加、手撕、镂空等,可以是凸版、凹版、孔版、综合版等。纸版画从黑白到多色,可以水印、拓印、漏印、油印等。纸版画有独特的艺术美感,艺术表现力丰富,既有纸材的自然纹理,又有剪贴等手工制作的加工之美。纸版画艺术作品情趣盎然,不管是专业画家,还是业余作者,甚至儿童、少年等都能创作出取材新、制作新的艺术效果。1.剪贴法(凸版)主要方法是对纸板进行堆叠、粘贴,然后印刷。

用纸板分别剪出形象,堆叠、粘贴,形成凸版的形象,在滚印油墨时,由于衔接的凸起部分油墨滚印不上去,所以,在印制时形成白线,形象就有白色的轮廓线,这是少年儿童比较好掌握的一种版画形式。

2.撕纸法(凹版)主要方法是在厚的卡纸上,一层层地撕出形象。在滚印油墨时,撕掉的部分因为没有光泽面,所以油墨容易渗入,印在纸上呈灰调子,而没有撕掉的部分光滑面因为不渗入油墨,油墨都附着在表面上,油墨印出来颜色黑亮,画面效果特别。学习这种版画时,需选择较厚的、好撕起的纸。3.刻版法 用较硬的版刻去线,留地,印出的效果是白线。

4.漏版法 是镂空模版印刷方法。此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印花纱,当时的印刷技术已能用镂空版套印制丝织品。山东的民间印花布是利用剪纸制作漏版印花板的镂空纸板,经过刻花、打蜡、上桐油等工序制成,其色彩斑斓,种类多样。

5.吹塑版画 取材容易,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制作简便,无危险性,制作周期短,见效快。工具材料有:吹塑纸、无色圆珠笔、剪子、铅笔、泡沫水彩笔、电烙铁等。用于印刷的工具材料有:水粉广告颜料、白乳胶、橡胶滚筒、水粉笔、油画棒、纸、水桶、夹子等。

制作过程。第一步:画稿。用铅笔起稿,注意构图和构成画面线条的疏密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大小、长短、曲直的艺术变化。第二步:过稿。第三步:制版。用无色圆珠笔沿稿子的笔迹用力刻画,要有一定的深度,刻出画稿的外轮廊,注意不要划穿吹塑纸。第四步:印刷。先将水粉广告颜料放在一个平板上,用橡胶滚来回滚动,也可有手在纸的背面来回轻擦。当感觉印的差不多时,揭起一角看看是否印好了,如印的不实,可在缺少颜色的地方再滚点颜色,如印好的压力不够,可把纸版平放继续磨印,直到满意为止。

(三)木塑版画

木塑板是近年来引进成为美术学具的一种板材。具有板面易于刀刻,效果清晰的效果。

(四)微型版画-藏书票

中学美术教材中有以“学做藏书票”为课题的课程。国际上流行的书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手绘藏书票。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第二类:版画藏书票。第三类:可大量印制的复制品,可称之为“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第四类:“电脑藏书票”。可大量生产。第五类:剪纸藏书票。将剪纸贴在纸上。

三、“版画作品赏评”课 在课堂教学中,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对自己、同学的版画作业进行赏评,目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对版画这一艺术形式的了解,对其创作立意尤其是制作过程、绘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有的学校以版画作为校本课程,老师安排用整节课的时间开展赏评活动,对版画教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收到较好成效。

开展版画赏评活动,需要教师确定赏评的形式,赏评的核心问题。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版画创作活动可持续发展,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使赏评活动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爱上版画,认识版画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

 某老师版画赏评课例片段。(确定赏析版画的核心问题)(对学生的鼓励方法)

四、针对版画教学的困惑与问题谈个人认识

观点一:初中课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工具、技法。

我的看法:初中课首先教师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

一、两种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对于版画来说,吹塑纸和一般纸,从材料、工具、技法上几乎没有相同点,所以,过度地强调学生的自主、自由,带来的后果是教师无法指导,课堂秩序混乱。

建议:由教师讲授一种技法,让学生探究、产生多种方法和效果,或由学生实验、总结出一些方法,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操作,注意其中的一些问题。观点二:吹塑纸版画效果不理想。

建议1:吹塑纸版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印不上,印的效果不清晰。第一,可以先用粉笔在吹塑板上轻轻擦一遍,这样可以让颜色更好地附着在上面。第二,用秃笔尖等物件进行划刻时,深浅要掌握好。第三,划刻好画稿后,可以用毛笔或者水粉笔沾较浓的水粉色,刷涂在板上,用深色纸印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往板上涂色的时候,不要涂的面积太大,因为水粉色干的比较快,如果涂的面积太大了,没有等印制,颜色就干了,这样就容易出现印不上的问题。第四,提醒学生,在往板上刷涂颜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在划刻的线上,这样就不会出现“糊版”问题了。

建议2:吹塑纸版画的两种印制方法。

第一种印制方法。涂一块颜色,印一下,如果印的颜色不足,可以再涂一遍颜色,再印,直到印足为止。水粉颜料里可以滴一滴洗洁精或者撒点洗衣粉,搅拌均匀,这样颜色能更好的附着在板上。

第二种印制方法。先将每块颜色都涂完,涂的颜色不要过厚或过薄。当整个板都涂上颜色后,有的颜色已近干了,这时使用喷雾器(喷头发或喷花的),用喷雾器喷向涂好色的吹塑版上,喷匀,然后覆上黑色卡纸,印制,揭下,一次成功,印出一张粉印版画。

建议3:吹塑纸版画怎样裁剪利于印刷。

建议把黑底纸裁成对折式,在右半边贴上吹塑纸(比黑纸小一些),左半边是完成部分。这样在上色印制时,完成的每一笔都能与画稿对齐,不至于跑偏。并且,完成的作品的四边都留有一个小边作为装饰。观点三:提高初中生的版画作业水平有难度。

我的建议:每节版画课要有重点解决的问题,如版画如何体现黑白关系问题,如何将画稿变为剪贴法的版的问题,吹塑纸版画的一版多色、色彩搭配问题。

课例

如何体现黑白关系。

案例评析

案例名称:人民版初中课《版画》“版画与生活——版画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析教师:何墨荣(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市特级教师)

赵方军(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案例评析】

一、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课改精神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活动,但真正能让学生十分喜欢、投入地去主动探究问题的现象还是不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盲从与虚假性。这节课是版画教学,版画教学一贯都给人以专业性太强、与学生距离太远的印象,如何拉近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是设计本课的初衷。从课堂的学习主题出发,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主动的对所说、所看、所想的知识产生起兴趣,从而投入探究,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在这方面,本课做了一个真实、有成效的尝试。

二、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框架

这节《版画与生活》是版画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生活中对版画知识的拓展,所以,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版画应用是十分普遍的,但是学生、甚至许多成人都无法说清,他们不知道版画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节课就是通过师生互动的一个个环节的延伸,使得学生真切感受到版画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教师是这样考虑的:他把几种版画的种类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木板-荣宝斋,丝网版画-文化衫,铜版-人民币,新的形式-各个版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的同时把以前学过的各种版画知识,各种版画的特点再一次得到复习与回顾。

教师要了解初中生具有好奇、审美观正在形成阶段、兴趣易于调动等特点,在对版画欣赏、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版画与生活关系了解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版画的目的是用到生活中去。

三、强调审美性与趣味性

本节课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如分组选代表辨析齐白石画真伪,每组都畅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了解“荣宝斋木版水印技术”、认识假币、认识文化衫图案的意义等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版画有了更多了解。

学生对本课最感兴趣的是猜齐白石画的价格和找人民币上的图案。每组选代表来看齐白石画的真伪,并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则讲解了荣宝斋技术。通过介绍文化衫,学生认识到文化衫能够传递文明以及它对社会、对人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了丝网版画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学生介绍自己文化衫上的图案的意义,了解了在重要的历史时期(非典、地震、啤酒节等)传播本地文明(动物)、号召穿衣文明等,对构建文明社会发挥出的多方面的功能、作用。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恰当使用,如用视频介绍鉴别版画真伪的方法。用实物介绍齐白石水印木板,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视觉感受。

四、灵活的评价方式

本节课的评价设计是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的,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对本课知识理解的一个检验,通过问答、“竞猜”、争论等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凸现出来。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学内容,才可能回答出相应的问题。

本课对我们的重要启发是:美术课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下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学习的内容要有意义。第二,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第三,能产生对未知领域学习的渴望。

思考与活动

一、实践与思考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版画形式,完成一幅版画作品,也可为版画课绘制一幅范画。

二、分析与对策 1.本校开展版画课的主要困难什么?学生作业的主要是什么? 2.听完本课后,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篇5

【主题】小学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之多媒体巧妙应用。

【背景】这是人美版第三册第5课《漂亮的小钟表》教学内容,这一课属于美术的设计〃应用的范畴,小学美术低段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课堂活化,为此,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钟表外形的特征,能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材料和彩纸剪贴的方法,设计制作既有特点又美观的钟表,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设计钟表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并感受设计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

3、通过本科学习,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情景】课前我制作了漂亮的课件,把整个课程设置成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展评四个阶段。在导入环节我设置了猜谜导入,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同学们都很积极,很配合,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在看一看环节,同学们对琳琅满目的钟表表现出极大的喜爱。试一试,大显身手,同学们都很积极。

【分析】

1、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功效

在信息化普及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似乎已经跟不上潮流,尤其对于我们艺术科目,借助多媒体比单一的讲述和只局限于课本的范例更能达到课堂预期的效果,在看一看环节,如果只是课本上的例图,学生可能不尽兴,可能课前已经看了,激不起多大的兴趣,但是借助多媒体,借助现在的网络,我们可以搜集很多的钟表图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为设计小钟表提供更多的素材,何乐而不为呢?

2、多媒体应用调动学生掌握新知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听得不但不烦,还很清楚,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起智。有动画效果,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育人,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新知。在想一想环节,对于钟表外形结构的理解,如果只是讲述,或者以我制作的小钟表讲述,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不高,理解性也不高,但是借助了多媒体,通过看、听、想一步一步容易掌握和理解。在试一试环节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的设计制作,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体会】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篇6

课题: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让学生了解 “画”不一定使全是画出来的,也可以“添”的更生动,通过添画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创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感受添画带来的愉悦,让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1、通过剪、拼、贴等制作方法,添加使原有画面更有趣生动。

2、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

3、明确添画的基本原则,围绕一定的主题创作添画。想象力不能脱离实际,想象力要生动但不能胡思乱想(如:添画时不能把鱼添在树上,把轮船添在空中等)。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本节课旨在借助“添画”,引导学生了解“添”的原理,让学生在添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并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课前准备】

1、收集图片:广泛收集各种图片,特别是收集各种内容丰富的画报等。在收集的过程中,了解图片的内容。

2、整理图片:收集来的图片内容比较凌乱,需要通过筛选将内容相近的图片留下备用。

【教学设计】

一、欣赏作品导入

出示添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接着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介绍作品并出示课题:添画。随后,教师提问:

1、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能说说吗?

2、这些作品你们能做出来吗?

二、探究学习,创造设计

1、师:这些美丽的画纸除了自身很美,我们还可以添些内容使这幅画更生动。如果是你来制作这些,你准备怎样一步步的来创作呢?

师生共同归纳出三种添画方法:

A.直接剪贴,根据主题图片的需要,在自己收集的图片中找那些内容相关小图案,剪下贴到主题图片中,使画面更丰富生动。

B.先绘画后剪贴,即用彩笔先在白纸上画出所需的图案,再剪下贴到主题图片中,使之变的更加有情趣。

C.也可以用彩笔直接在主题图片添加图案,体现小作者的构思。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板书:选材—构思—制作)

2、师:刚才咱们不仅仅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还掌握了制作方法。现在你们想自己也创作一个好吗?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先确定主题图片,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添画)

师:接下来同学们就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根据课本上的添画设计创作。可以先用绘画的方法完成你的设计形象,再剪下来,贴到画面最理想的地方;也可以将你准备的小图片中有用的部分剪下来贴到最理想的地方。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

4、拼贴成画 学生通过想想、剪剪、拼拼、贴贴等制作方法,通过添加拼贴使原有画面更有趣生动。教师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图片,使画面具备最真实的美感。

三、欣赏评价、自我评价

小组内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给大家介绍他的作品。

2、生生互评,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教师评价

结合学生的意见评价出优秀作品。

四、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获得较高评价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五、拓展延伸

1、二年级(1)班同学小丽刚搬了新家,她想把自己的小房间打扮得漂亮一些。她画了一幅画但是自己不满意,大家能帮她把这幅画“添”得更美丽吗?(小黑板出示这幅画)

2、添画

3、全班交流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美丽的“添画”是来自你们的巧手,它们以丰富的内容,瑰丽的色彩和巧妙的构思博得了同学们的赞叹.它们是大家雕琢而成的精品,经过同学们的智慧和巧手,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作品,我们每位同学只要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精于创作那你们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创作家。

【课后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手工教学不仅是纸工制作,还包括图片、布料等添画。运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可以给它注入新的生命。添画为拼贴设计提供了多种表现手法。在制作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呈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在这一过程中,看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同学,实际是自我欣赏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过程。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篇7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自身探索和努力获得知识, 改变美术鉴赏中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领航人,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 我尝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加入《自主式学习导航》学生作业纸的设计, 并在参加市公开课《心灵的慰藉》时将其付诸实践。

《心灵的慰藉》这一课选自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 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主要结合一些具体作品, 了解宗教对美术的创作内容、形式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以及他们与宗教观念的关系。本课可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分析中国佛教美术的各种形态。第二课时主要分析国外宗教美术形态。在此, 我以《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美术》为题, 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案例。

这部分内容介绍中国佛教美术, 主要遗迹是中国的四大石窟, 其中代表性的美术样式是雕塑和壁画。本课内容主要包括: (1)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 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 (2) 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体现的观念。 (3)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本土化现象。

佛教本身离学生比较遥远, 课前可以建议学生主动查找一些有关资料和故事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本课的《自主式学习导航》, 通过知识竞赛、图表归纳的方式比较分析,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二、课堂实录

预备铃响起, 每位同学都拿到了一份《自主式学习导航》学习纸。

师:大家拿到《自主式学习导航》了吗?请同学利用课前时间仔细阅读一遍导航, 并带着导航上的问题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 用竞赛调动课堂气氛

上课铃响起。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美术》。首先,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开心辞典》, 考考大家对佛教到底有多了解。

幻灯片展示《开心辞典》的游戏规则———给学生3分钟填写导航中的知识竞赛部分, 时间到后, 每组选一同学作为代表提交竞赛答案, 以哪组同学回答问题多且正确为胜。 (班长为记分员)

(计时开始后, 所有同学都投入紧张的讨论中, 尤其每组选出的代表更是非常专注, 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师:时间到, 下面请同学和我一起看看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

(学生显得异常兴奋, 尽管我和大家是第一次见面, 但是陌生感一下子消失了, 他们都大声地说出自己知道的答案, 师生间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交流。)

班长核分得出优胜组为第三组。

(二) 用故事引发学生共鸣

师:你知道佛教诞生于哪个国家, 创始人是谁吗?

生:古印度, 创始人为释迦牟尼。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有感于人生无常, 有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 舍弃王族生活, 出家修行, 创立佛教。原始佛教的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

师:你知道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吗?

生:两汉时期。

师:对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目前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西汉末说”、“西汉末东汉初说”和“东汉初说”。其中尤以“东汉初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佛教界一直有汉明帝派使者西行求法, 使佛教初传中国的说法。据载在东汉永平七年 (公元64年) , 明帝梦见有神人飞行于殿前, 第二天, 他就向大臣询问此神的来历。大臣博毅称:西方有得道者名“佛”, 陛下梦见的恐怕就是他。明帝就派蔡愔、秦景等人到西域求佛法。使者到达西域的大月氏国后, 遇到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 便邀请他们来华。于是两人便携带佛像经卷, 用白马驮着来到洛阳。明帝为此特意建造了白马寺。在寺中, 二位高僧翻译了《四十二章经》, 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经译本。

(三) 用导航引领合作探究

1. 师:给大家2分钟时间同座位合作完成问题探究一“佛教何时进入中国, 佛教艺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哪些朝代?有哪些代表作品?”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首先去山西云冈石窟看一看。

教师播放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视频片段, 简介石窟历史。

师:欣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佛造像 (露天大佛) , 比较印度犍陀罗时期佛造像, 分析北魏时期佛像有何特点。

生:露天大佛形象上更加粗犷, 虽然鼻梁很高, 但眼睛有中国人的特点。

生:印度佛像是卷发, 露天大佛的发型像中国人。

教师总结:云冈石窟中的大佛造像面容丰满端庄, 双肩宽厚平直, 身披右袒袈裟。衣纹采用平直刀法, 线条简洁, 显示一种粗重厚实的质感, 反映了犍陀罗造像和中亚牧区服装特点。

师:进入唐代以后尤其是高宗和武则天时期,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 此时佛教美术作品发展到了顶峰时期, 出现了很多极具表现力的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

传教入师播放龙门石窟中“卢舍那大佛”图片。

发师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一看唐代石窟佛造像有了什么新鼎的盛特点?

生:卢舍那大佛在形象上丰满了, 脸型比较圆润, 修眉细长、庄时代重文雅。代表作特点 (形象、服装、姿态)

生:大佛衣纹很柔交和飘逸

生:大佛看起来像一位慈祥的女性……

教发师展总结:卢32舍8窟那菩佛萨坐 (初像唐为) 龙门石窟最大佛像, 高17.14米, 造型鼎盛丰满, 仪表45堂窟皇菩、萨衣 (盛纹唐流) 畅, 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实在是一件精美1绝94伦窟的菩萨艺 (术中唐杰) 作。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 嘴巴微翘又含笑不露, 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在艺术上, 唐代的圆刀代替了北魏平直的刀法, 佛像衣纹更加流动飘逸, 力士夜叉浑身肌肉突起, 既符合解剖学原理, 又适当加以夸张, 充满雄强的气势和向外迸发的力量。它们在借鉴外来雕刻的同时, 吸取了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手法。

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大漠上的明珠”,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 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有着“东方卢浮宫”之称。

教师简介莫高窟概况, 放映第275窟、328窟、45窟和194窟等图片。

请同学以朝小代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导航问代表题作探究二。

传入问题东探汉究初 (二参:考“答佛案教) 传入中国后洛, 阳白原马有寺的 (参佛考教答案形) 象发生了发很展大魏变晋化南, 北朝中 (国参考的答艺案术) 家逐云步冈按石照窟自昙曜己五的窟审 (参美考标答准案) 和信仰鼎来盛塑造佛唐和 (参菩考萨答的案) 形象。龙以门敦石窟煌奉美先术寺作卢品舍那为大例佛, (填参写考答如案下) 表格 (参考课本活动建议一) 。”

生:275窟交脚弥勒菩萨像衣纹很密, 有点瘦。

生:328窟菩萨像造型很柔美, 像女性, 但有胡子。

生:45窟菩萨做“S”形动态, 婀娜多姿很漂亮, 像唐朝美女。

生:194窟菩萨像一位贵妇人形象, 面相丰腴、肌肤光洁丰润、人物神态安详……

教师总结, 公布表格参考答案。

(四) 用拓展感受文化魅力

师:在莫高窟的壁画上, 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 能歌善舞。在墙壁上, 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 有的手捧莲蕾, 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 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 宛如游龙;有的随风漫卷, 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 呈献给人们一个优美空灵的想象世界。

教师放映“当代艺术家曾浩的敦煌世界”。

学生欣赏, 感受油画家笔下的敦煌。

师:我们今天的拓展作业就是请同学们用线描的方式临摹一张飞天, 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回去上网找一找画家张大千的线描作品。

师:在本课结束之前, 我公布本课知识竞赛环节的结果, 获胜队是第三小组。

学生在台下爆发出一阵欢呼, 第三小组的学生显得尤其兴奋, 课堂在一片热烈喜悦的氛围中结束。

三、案例反思

本课主要针对高中阶段学生, 一方面, 多年的学习积累使他们积累了一部分文学、历史、艺术方面的知识, 人生观、价值观也在迅速成熟, 部分对佛教感兴趣的学生对此还有一定研究;但是另一方面, 他们由于社会意识及生活经验的局限, 对本课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所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程度出发, 让美术鉴赏亲和起来, 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表达自己看法, 避免用所谓的“定论”否定学生, 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论证力。

本课是我在全市开设的一节公开课, 面对一群素未谋面的学生, 选择这样一个课题可以说颇有难度。学生对教师的陌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 都会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因此, 好的开始是决定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师生消除陌生感, 让课堂迅速“热”起来呢?斟酌再三, 我新设计了《开心辞典———知识竞赛》这一环节, 让学生互动, 发挥团队力量, 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斗志。在这一环节中, 我所选择的题目都是学生在课堂或课外可以接触的, 并与本课的知识体系形成一种关联, 比如其中涉及了两首诗, 无论是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还是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都是学生熟知的名句, 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 也激发起学生的信心。每组选派的选手都非常认真地为集体荣誉而战, 组员们积极参与、热心帮忙, 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为下面新授知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 我尽量拉近佛教美术与学生的距离, 除了在教学体系上用历史顺序排列鉴赏不同时间的佛教美术作品之外, 我还在每一部分的内容中适当串联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如东汉明帝梦佛, 武则天与佛, 还有一些佛本生身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不得不提的是, 自主式学习导航的运用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在教学开始前, 导航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 导航通过问题和图表的方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更明确地对代表作品比较, 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结束后, 导航可以便于学生巩固知识体系, 拓展教学时空,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实践, 获得更多美术学习的体验和乐趣。

新课程提倡新型的教学观, 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学定教。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在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求知欲, 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善于聆听学生心声, 使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机统一体。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索实践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巨大潜能和在学习中获得的愉快, 这份热情深深感染了我, 让我体验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为师者的自豪和快乐。

(附自主式学习导航)

心灵的慰藉自主式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中国佛教美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佛教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的本土化现象。

【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佛教何时进入中国, 佛教艺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哪些朝代?有哪些代表作品?

2.佛教传入中国后, 原有的佛教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的艺术家逐步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和信仰来塑造佛和菩萨的形象。以敦煌美术作品为例, 填写如下表格 (参考课本活动建议一) 。

【实践活动】

1.知识竞赛

(1) 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___、___、_____。

(2) 佛教的诞生地是___、创始人是_____。

(3) 佛教于____ (朝代) 传入中国, 在______得到发展, 在____达到鼎盛。

(4) 中国最早的寺院是_____。

(5)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尚皇帝”是________。

(6) 中国四大佛教石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________, _________。”是唐代高僧, 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诗句。

(8) 中国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再现了江南花红柳绿、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其中“______, ______”暗指南朝统治者佞佛, 劳民伤财, 修建了大量寺庙。

2.课后拓展

飞天是佛教中被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美丽的神。飞天壁画是佛教美术中最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敦煌艺术宝库中有许多美丽的飞天形象。请用线描的方式临摹一张飞天, 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

要求:16K画纸, 铅笔或者钢笔

摘要:新课程提倡新型的教学观, 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者在市公开课《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美术》教学中, 运用《自主式学习导航》, 探讨了一种新型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自身探索和努力获得知识, 改变了美术鉴赏中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尴尬局面, 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领航人,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现了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课堂形式。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是初中美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却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评价模式,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和正确的观念方法。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审美素质的提高,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甚至,有时会因评价不当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散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方式,不以作业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以教师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1.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确立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的教学评价必须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如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教师对其作业应给予新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实践证明,得分低、评价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主动性也差。所以,美术课除了通过开展游戏倾向的活动增强课堂趣味外,还要发挥好评价的促进作用,及时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而有所不同。对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激励赞扬为主的方法,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容易赞同老师的做法。而对九年级的学生,则应该慎用激励性的评价,应倾向于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批评的就要批评,不要采用模棱两可的评语,因为他们已基本具备辨别优劣、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评价不良,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评价功能的发挥。同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目标要小,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感情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行为出现时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的方法也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而定,可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量化的部分,可采用描述性评价、课堂激励性评价等多种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全面发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自己的审美观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中教师的偏爱起决定作用。新的美术评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活动评价中只起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如:学生自评可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画得好吗?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学生互评,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评价双方关注到了对方的优点与长处,加强了自我反思。

这种多主题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评价结论也较为科学、宽松、现实。

4.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師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大纲》和《新课准》的要求,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20%)、欣赏评述(20%)、平时作业(40%)、学习态度(10%)、课堂纪律(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基础知识和欣赏评述可以用试卷测试的方式,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如美术的种类、色彩知识、书法常识、基本技法和作品赏析等,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基础知识的难度应适当降低,使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欣赏能力的考察以提高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的教育评价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是深化教育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否实施科学的教育评价显得至关重要。初中美术教育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形成科学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观念,美术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探索一种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教育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3]《美术教学的评价》 尹少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六年级期中考试反思作文700字下一篇:仓库管理设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