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2024-10-08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精选12篇)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篇1

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要求广大残疾学生要确立:立足自我、身残志坚、求职学技、自食其力、勇于成才的思想观念。在“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指导下, 针对这种现状, 我校不断改革教学内容,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职业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改革为重点。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 特别重视职业课, 让学生自由选择想学习的职业技能。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缝纫课, 有的学生就选择了学习美术等等。通过学习增强了聋哑学生掌握技能的信心和决心, 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 苦练职业技术, 毕业后大都能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成为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针对这种情况并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 笔者做了如下方面的探讨和总结。

一、培养绘画兴趣

初学绘画学生在兴趣上有所不同,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画卡通人物, 有的喜欢画山水画, 因此要把学生的兴趣统一起来, 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内容做起, 逐步走向系统的训练。这时我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 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安排了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装饰色彩课程。首先我精心选择了多幅装饰色彩作品让学生欣赏, 激发了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讲解了装饰色彩画的作用及方法步骤, 并在课堂上演示了其绘制过程, 看到老师的范画后全班同学个个都跃跃欲试, 表示要画一张漂亮的作品送给老师或同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练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画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们运用所学装饰色彩知识完成了第一张作业, 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 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样他们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 又培养了绘画兴趣, 为今后学习素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正确启发引导, 严格基础训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 同时又是一种独立的画种, 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它是形象地认知和反映世界的主要手法之一。我国传统的素描教学, 主要是针对基础造型因素的训练, 它通过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程序,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造型基本功, 能够正确的观察和表现周围世界。聋哑学生在开始学习美术阶段, 观察物体往往是从局部到整体, 对于占主导地位物体的观察更是随意性很强, 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训练他们在极短的时间能够抓住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形象概括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恰当地安排画面的大小, 即构图。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学生用实物, 比如对瓶子、椅子等物体进行观察、分析, 并用比较的方法, 首先确定物体之间的大小、高宽比例及左右位置, 尤其是前后遮挡的物体。其次确定物体在画面上的大小及其上下左右的位置, 初步确立起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 利用传统的“辅助线法”把复杂的形体简单化, 不拘泥于对象形体的小起伏而是用较长、直的线条, 概括地画出对象的大形体和大转折, 然后逐步加上短的直线或弧线画出对象的小形体和小起伏, 直至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为止。画好轮廓后, 在铺大的明暗关系时由于聋哑学生整体意识较差, 容易看到哪重就画哪, 被动地画, 从不讲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 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 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在一个就是死抠某个局部, 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 无法很好的衔接, 常常是某一点画的很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根据聋哑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 我就采取理论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他们理解并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画好轮廓后应着重刻画物体的明暗交界线, 明暗交界线也有虚实、软、硬的变化。比如石膏六面体的转折就较硬, 衬布的转折就较软。明暗交界线并不是一根线, 应注意各个面的衔接的差别。要从大的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来刻画。素描基础训练作为造型艺术行为的第一步虽然有时略显枯燥, 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 适时地示范, 通过长期严格的训练, 提高聋哑学生的绘画技能。

a) 教师示范的作用。

聋哑学生, 虽然听不到声音, 但他们的眼睛很敏锐。当他们的作业经过反复修改, 仍未见起色时, 教师这时的示范作用立竿见影的帮助修改其画面的不足, 将会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教师作画时认真、专注、肯定、大胆状态对学生有感染作用, 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还能促进学生认识上的提高。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引导应多姿多彩、形式各异, 使学生乐于接受。我在示范时通常是边画、边讲、边分析, 通过适当的范画展示, 激发学生的感官探求。在画人物动态速写时, 我常用几何形教具通过典型生动的图形对比, 比如:把胳臂、腿看成是圆柱体, 头是一个椭圆形, 衣服就是在圆柱的基础上加点褶子等等。通过典型生动的图形对比, 就能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形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样画好在那里, 学生看多了, 对绘画过程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自己作画时就慢慢地向好的标准靠拢。所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写生方法、步骤很有必要。

b) 注重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

多看:学习绘画不能只是一味地画, 而要多看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另外还要多看自己的习作, 退后看, 从镜子里看, 和别人的作品对比着看, 这样可以纠正错觉, 容易发现画面的毛病。

多想:多动脑筋, 别人这点为什么这样处理, 要多尝试, 找出作画规律与适合自己的方法。

多练:这一点最关键。特别是画速写, 能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 速写对于美术创作, 生活积累, 收集素材都很重要。速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分析记忆力, 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 我就让他们准备了速写本, 给他们留家庭作业, 每天都坚持画速写, 在不断循序往复中, 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c) 做到耐心与爱心的兼备。

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 用鼓励的眼光对待学生便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及时地对学生予以适当的肯定, 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 也应及时给予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及成功感。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随意对学生作出不良评价否定学生,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 事实也证明老师给予学生作品好的方面予以肯定, 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这样就很容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有一次, 在给学生的作业点评时, 由于时间关系其中一个学生我就随意给了个低分数, 结果有几天那个学生的情绪都不好, 甚至不想画了, 发现后我就赶快找出他的画, 耐心的给他讲解、分析、修改, 并充分肯定了他的优点, 老师的关爱与鼓励, 使他对绘画的兴趣更浓厚了, 其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开封市中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中获一等奖。由此可见, 老师的鼓励和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 聋校美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给美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教好学生, 就要了解和尊重学生, 真正关心爱护他们, 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积极探索聋校美术教学的新途径, 激发聋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特殊教育战线的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 笔者积极探索, 深入研究, 针对聋哑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采用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 并从心理上予以关怀, 使他们学有所长, 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学生,美术教学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篇2

[内容提要]

一、农村地区教学现状调查

二、教学资源开发情况分析

三、结合实际,如何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 农村学校 高中美术 教学探究

歌德曾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的确,发现自然万物中蕴藏的美,从而发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美。毫无疑问,教育离不开美术学习,人离不开美术。

纵观高中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新一轮美术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元素。比如,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课程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以目前状况看,按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因素制约着教学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就以我校为例,我做了以下的调查:

1、师资条件困难:

我校处于城乡交汇的城镇,教育处于发展之中。从调查数据看,整个地区的美术教育状况较为薄弱,全区只有专职美术教师120多人,还欠缺130多人;高中美术教师16人,平均每33个 教学班才有1名教师。就我校来说,44个教学班,只有1名美术教师,现高一16个班开设美术课,每周1节,已经是16课时。再加上高三术科辅导课4节、平时校内外的宣传工作等,工作量已远超负荷。这样的状况,完全按新课标模块教学的方案实施教学是不可能的。

2、学校支持不足:

教学调查显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重视高考成绩带来的效益,美术课已属可有可无之列,纯粹“次科”。师生暂时还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教学条件滞后:

就我校情况,学校能提供美术教学的只有课室、黑板和粉笔,基本没有任何辅助电教媒体,比如幻灯机之类的电教设备等。

4、教材单一:

现学生只有《美术鉴赏》模块一书,学生根本没有选课的条件和自由。

事实就摆在面前,作为老师,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在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教学呢?我就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作以下的浅见,以求共识与探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资源:

新课程对教师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高中美术欣赏课,可能会让很多的老师有学无所用的感觉,比如书法专业强的老师很难找到展示水平的机会。这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中的扼杀!“允许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画画或不去画画,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不去看画或不看美的东西”这样一句话是我常提的。新课程设置了5大内容系列9个学习模块,体现教学选择自主性,正好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对鉴赏、书法、绘画、设计、篆刻等模块的教学都游刃有余,这些模块的开设,能更好的挖掘了教师本身的资源。

2、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的开发是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有所

用心

爱心

专心

兴趣、有所探究、有所表现”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撬动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具体做法是:设计模块选择调查表、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调查表、学生家庭情况(条件)调查表。结果显示,16个班同学大部分选择了《鉴赏》(必修)、《绘画》、《书法》、《摄影》、《设计》等模块,其他的同学分别选读《电脑设计》、《雕塑》、《工艺》、《篆刻》模块,基本每个模块都有希望选修的学生。从调查中还收集掌握了一些专业能力较强和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名单,而这些学生就是可待开发的资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协助老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

3、教材资源:

虽然,只有《美术鉴赏》一书,但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美术作品是最直观的情感物,课本里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大餐,学生可以从中大饱眼福。课本里有四大美术门类(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可以通过欣赏,把绘画、工艺、雕塑的内容加以延伸,再与本地区资源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

4、校本资源:

在我校,虽缺乏各种电教媒体,但并不缺“地方”(空间),通过努力,设置专用的美术作品展示场所,用于定期展示学生作业及成果,利用校园内人流量大的走廊、门厅等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作业。既美化校园又有助于为教学提供资源。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实施教学

前面的调查显示,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子,基础薄弱,爱好广泛,选择方向不明显。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选择,注重学习过程,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克服以上存在困难,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

1、实行“分模块不分班、分组不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之前自主的选择,分模块分组顺理成章,教学水到渠成。开学初,依据学生的选择,把各班大部分学生分为绘画、书法、设计、摄影四大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立小组长1至2名,小组长由各小组推荐或自荐选出同学担任。因为不能分班上课,我采用“教师——小组长——组员”捆绑式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小组长在整个教学就充当重要的角色,在传递教学信息、互动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很显然,一个班会出现5名甚至更多的小老师,形成了“1+4(8)+?”的师资力量。

2、实施“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

两年来,学生要完成9个模块教学,需要162个课时。现实上,美术课只能安排72个课时,显然是不够的。一直,我坚信,主要学生想学的、学生有用的东西,我都要去教。在不能分班的情况下,而采用“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课时的问题。也就是18(鉴赏)+64综合(各模块)的结构形式。18节《美术鉴赏》贯穿两年高中72个课时教学,其中18节课教学中可以适当挖掘教材资源,依据选读模块人数情况,安排其它系列或模块知识点的教学。比如,在讲绘画欣赏的同时,利用1——2节课传授有关绘画(因为选度绘画模块学生比较多)等。尽量让小组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课本内容综合备课,包括美术与艺术的综合,工艺与雕塑的综合,绘画与建筑的综合,课内与课外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等。使美术课的功能突破了学科的封闭特性,引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欣赏《创世纪》(绘画)时,让学生认识了米开朗基罗,认识了《大卫》、《摩西》(雕塑),同时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颂;在讲《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时,刚好市博物馆陈列“秦陵兵马俑”文物展,我就把学生带进了博物馆,与课本学习结合起来,投其所好,从欣赏引出绘画、观后感、手工制作的分类练习。结果学生兴趣浓厚,教学取得突破。

联系高考的综合,纵观教材内容,除学科知识外,更包容了其它学科知识,强调与其它学科的综合。不难发现:《美术的形式美》里告诉了学生“比例与尺度”的问题,“黄金分割率”在用心

爱心

专心

美术的应用,几何里的“空间视觉”;《色彩感觉》里告诉了学生“光学的原理”,“重力与地吸引力”的物理现象;在《中国古代绘画》里,学生找到了“靖康之耻”,重温了“四大发明”;揭开了《开国大典》的面纱……;《自由引导人民》让学生了解了法国的“七月革命”,熟悉了“浪漫主义”,看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一幅《寒江独钓》让人想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意萧萧的意境;看《伏尔加河的纤夫》,目睹了俄国社会的现实,感觉到了同情与控诉;色彩的调配强化了化学的“饱和”……。这些,正是美术课的潜在魅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挖掘课本与作品里其它学科的知识切入点,让学生能通过美术课学习接受其它学科的知识,使美术课成为“综合科”,联系上了高考,产生了高考效应。这样,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就会撬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在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上,不同模块有所不同,既有共性(鉴赏)而突出个性(不同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学有所用,学习的兴趣才得以培养。老师只能给指导意见,一般由各小组长组织参与,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等作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掌握其它模块的基本知识,并巩固其它专业的知识。如,《千里江山图》让人一览祖国大好河山风貌。许多学生课后都说:“老师,美术课为我强化了历史的记忆,一幅《锦鸡图》,使我记住了宋徽宗,记住了《满江红》,熟记了„靖康之耻‟的时间……”。

三、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可以说,之前的探究都是为最后教学评价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强调的是多主体,开放性评价特点,结合实际,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形式的评价:

1、注重参与过程、自主、互动的教学评价,强调自评、他评、互评(小组)的形式。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中介,只扮演调控组织的角色,由始至终都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和师生互动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尽可能把教学评价留在课堂,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整个评价突出“互评”,与分组、分模块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比如,每一次,尤其是结题性(学分)的评定,先由个人为自己打分、同学间打分,然后交由各小组组织讨论本小组成员的评定结果,提供给老师作学分认定参考。

2、成长记录袋评价。开学初,由老师按不同模块(组),分门别类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学习过程记录袋,记录袋由学生本人保管,记录每一次作业、作业评定及学习过程等,使学生更好的记录自己整个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改变以前“过客”式学习。

3、作业展示评价。发挥校本资源,及时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或作品在校园宣传栏展示出来,并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更好的增强学生荣誉感和学习成就感,从而增进了学科归宿感。

一年来,很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习参与程度高了,学校艺术活动、竞赛获奖多了,高考成绩(美术)也令人欣喜的……,整个校园艺术氛围浓厚,“美术”处处在说话。学生“好美•乐美”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撬动了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

通过实践总结,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以上是我结合本地区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见解,提供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指正,以求改进,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教学。

用心

爱心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输送高技能劳动者。因此,在中职学校中美术教师要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美术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下面就中职学校美术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往往无法发挥这样的功能。这是因为:第一、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录取分数线低,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好,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就读美术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没有什么美术基础,甚至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学生成绩差会影响纪律和思想品德,如果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又没有目标和追求,很难将美术学好。第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并且作用于当前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也遇到了相当多的困难,因此美术学科难逃成为“附属品”的命运。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配置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的学习毅力。大部分的学生思想上不安分的因子就开始蠢蠢欲动,或睡觉,或玩小东西,甚至有的学生说话,影响到课堂的纪律。那么将他们的注意时间延长,在他们短时间的注意力上要效率就成为我们应该探究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缩减了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部分的理论教学时间,尽量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突出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尽管这样做打破了原有教材的内容系统,但新时期的美术教学改革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因材施教。与其让学生被枯燥和现阶段他们不容易理解的理论教学弄昏头脑,不如让他们多做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大量的时间中自己摸索,探究性地学习。实践性很强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给了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美术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美术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系统的一部分,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因素互相产生影响。教学目的决定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方法,反之教学方法又会对教学内容产生重大影响。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给学生鲜明的认识,在情境中实施教学。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讲授《色彩的三原色混合》时,首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家中的彩电是利用色光混合的原理,用红、绿、蓝三色光产生出缤纷的色彩。在调色板上也可以用少量的颜色调出万千色彩。接下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不同比例的三原色水加以混合,调配出不同的色彩,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感知,体验性学习。

四、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感受色彩与造型之美

美术以其自身特有的手段——点、线、面、形、体、色等造型因素,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借助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通过视觉感受,作用于人的心灵。所以,在设计教学方式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美的线条、美的造型、美的构图和美的色彩。比如在讲授《色彩的对比》中“同一色彩在黑、白、灰不同的底色上,明度也会发生变化”时,如果一边讲授一边出示黄色在黑色和白色底上对比的图片,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这一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的教学原则,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背景音乐的欣赏、大量图片的展示,为学生创设出强烈的艺术氛围。

五、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兴趣

在长期的言传身教中,老师的喜好和绘画的风格影响着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的审美标准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切勿将自己的审美观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意和个性,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切不可以用自己的喜好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导致有的学生改变自己的绘画个性和审美观,刻意去迎合老师的喜好。从学生开始学到最后作业的完成,都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鼓励的态度去评价不同的学生。

六、中职学校教师要在新形势下探索美术课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任何学校都不可能教给学生他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职业学校尤其如此。因此,美术教学绝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任意倾注,而应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术”,即与学生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美术活动,如欣赏绘画、装饰物的动手制作、设计、创作活动等。这类知识具有很高的概括性、通用性和适用性,学生掌握和了解了生活中的美术,在学习中就能以理论带动实践,触类旁通。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无权威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职业学校的学生,因其文化基础的薄弱,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已经是很困难,更不要说对教学教材提出质疑了。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学生,教材中的许多作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需要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发现及适当的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顺利成长为一个个优秀的新时代人才。最后,教师要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师生之间缺少交往、缺少互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便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在教学研究中,研究的内容也多是教师“怎么教”,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学生“怎么学”。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得被动、压抑、缺少自信,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有鉴于此,我们要彻底改变原来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导演”和“唯一主角”的地位,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戏中的“主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表现、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从而掌握开启美术大门的钥匙。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要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观指导下,展开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法,改进教学,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让美术教育从泥沼里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盛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方法指导方案探讨.《现代教育教研》,2010年8期。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篇4

在这个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有的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社会政策改革等等都是为了使得人们能够享受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能够尽情欣赏、尽情畅谈、尽情聆听世界的美好。然而,我们忘记了这样一种人群,他们或者是由于天生的缺陷、或者是由于后天灾难的形成,总之他们没有办法像大多数儿童一样,他们或是无法大声说话,或是无法听到声音,或是看不到任何事物,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是灰暗无色的。他们被称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中他们自身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样的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解决的。

对于聋哑儿童而言,上帝给他们关掉了一扇窗,但是大多数聋哑儿童并不会为此而放弃,他们通过聋哑学校进行教育学习,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习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语言,即手语和盲文等等,从而为自己在社会中立足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他们积极学习其他课程,尤其是美术课程,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的同时接受艺术熏陶,提升聋哑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总之,聋哑儿童在学校的教育与大多数正常儿童在学校的教育相同,只是聋哑儿童的教育方式或者是教育难度与一般学校有所差异。

我国的教育制度在21世纪以后才逐渐完善的,九年义务教育在21世纪初才基本达到全面覆盖,12年义务教育目前还只是在部分省市进行试行,因此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过大,而且东西部贫富差距过于明显,造成教育资源不平等,因此出现了很多教育不公平现象。普通的学校教育发展尚且缓慢,教学资源短时间很难提升一个较大空间,何况是聋哑学校的教育现状。聋哑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稀缺,他对于教学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而且它所对应的设施环境也更加特殊,因此聋哑学校的教育发展更加缓慢,相应的聋哑学校的美术教育因为其教育方式比较古板,一般都是老师自身演示,学生进行模仿作画即可,因此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也容易失去兴趣。总之,目前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的现状比较艰难。

二、聋哑儿童美术教学的不足与难点

聋哑儿童美术教学课堂对于教学人员、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有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可以做到这些,因此针对聋哑儿童的美术教学而言,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部甚至是很难解决的部分。下面就师资力量与教学环境进行分析。

对于师资力量而言,由于聋哑儿童的自身缺陷,他们大多数心理比较敏感而且不愿与外界交流,这就要求教学老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能够照顾学生的心理以及情绪。这恰恰就是目前聋哑儿童美术教学发展十分缓慢的一个原因,师资力量不够强大,老师或者是专业素质不达标才被分配到聋哑学校,或者是老师专业水平达标但是对于学生的关心与关注较少,造成学生心里不平衡,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也会降低。

对于教学环境而言,由于聋哑儿童对外界声音的迟钝,使得他们对视觉比较敏感,因而美术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这就是现在大多数聋哑儿童美术教学所没有的,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只需要按一般学生上课形式则可以,长此以往使得大家自然的认为聋哑儿童的美术教学不重要,因此使得该教育效果不突出,聋哑儿童的整体教育发展也十分缓慢,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聋哑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三、聋哑儿童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聋哑儿童是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对外界声音没有感觉或者是感觉十分迟钝,因此导致他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同,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针对第二部分分析的聋哑儿童美术课堂教学不足与难处,下面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增强教师资源,同时对教师的考核应该从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这两部分进行评价。这样的制度会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同时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关心同学的感受,从而使得聋哑儿童从心理上接受老师。聋哑儿童的心理比较脆弱,一般他们接受了老师他们就会认真对待老师的教学,从而可以突出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多元化美术课堂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聋哑儿童对于视觉的敏感度比一般人更好,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创造更加广阔的美术教学环境,比如去郊外写生,而不是一味的在教师中教学,这样不仅能缓解课堂气氛,还能调动聋哑学生的积极性与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地教学氛围。

聋哑儿童的教学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过程,还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我们格外注重聋哑儿童的课堂教学。以西北地区为例,由于教学资源短缺,该地区的聋哑儿童教学很难进行,美术教学更加艰难,老师素质不高,而且他们从来不重视聋哑儿童的教学,只将其当成一种任务,因此使得西北地区的聋哑儿童教育问题如此艰难。

四、结语

聋哑儿童是整个社会应该加以保护的人群,同样的他们的教育问题也应该与正常儿童一样受到重视。聋哑儿童的美术课堂教学应该不断被改进,充分让聋哑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美感,从而使得他们从心底里接受美术,并且自发的积极地学习美术课程。

摘要:聋哑儿童的教育教学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而其中的美术教学使得聋哑儿童善于感受美,增强了他们自身的审美水平。然而目前由于教学资源的短缺,聋哑儿童的各种教学进展缓慢,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积极的探索聋哑儿童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的享受各种应有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聋哑儿童,美术教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朱德珍.对聋哑儿童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1-7.

[2]孙婷.美术教育运用行为导向模式在艺术治疗中对聋哑儿童的辅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3]罗琳.“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钱川.初中阶段聋生美术技能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学校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5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例如当教师提出画一幅幻想画时,有的同学就会想到遨游太空画面。这是因为低年级同学想象力的火种是比较容易点燃的,他们经历的事情少,对世界的许多认识不得不靠想象来填补空白,在电视事业发达的今天,屏幕上各种形象更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再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播放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学校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二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五、六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学校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三

时间如流水,转眼之间一年又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回顾一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们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同进也存在一些问题,以本学期为重点总结如下:

一、不断提高教研组自身素质。

我们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做好笔记。在实际工作中严于律己,做到为人师表、严于治教。老师们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仅对学生授以知识,更注意以美育人,陶冶性情;并利用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我们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认真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吸取有益的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提高自身水平。

二、不断提高美术组课堂教学能力。

在教学上,我们组老师依照新课标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课堂设计,并注意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美感陶冶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引善,以美育德,体现小学美术教学素质教育方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抓住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找出教学难点,根据课型特点,采用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溶入故事、比赛、游戏等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玩玩”轻松愉快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作。

美术组老师还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能大胆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们在教学中真切的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老师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并明白了自身不足,从而确定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美术组老师注意发掘、善于发掘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组织他们进行培养。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关心亲人,关心环保、关心时事;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

为了使学生们学有乐趣、学有所获,有大的飞跃,我们美术组老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地培养学生。并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加强美术知识技能为重点目标,学生经过加强训练后,所创作的作品显得思维灵活,构思新颖,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表现大胆,极具儿童趣味。在这一学期中。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校园“巧巧手”剪纸比赛和科学幻想画比赛取得了师生的好评。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艺术修养。

三、尽心尽责地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在这一学期里,全体美术教师在学校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圆满地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其他老师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以及校园布置、宣传等工作。

存在的问题: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 农村;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外部因素。传统观念的存在:调查发现,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五年级就下降为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有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50%,经过分析证明:在小孩入学前,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上小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画画的兴趣。

2、内部因素。学校的原因: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学校、学生足够的重视。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至今没开齐开足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育教學资源。学生也极少甚至一点也不把时间花在美术学习上,这就决定了农村美术教育陷入了瘫痪阶段。教师自身的原因,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方法还没改变,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单单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上课内容的枯燥,教学活动的寡无情趣,索然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开展好本校的美术教学工作,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美术教育教学准备工作

美术教学的准备工作是上课的前提,关系教学效果。一般从整体上应做好如下工作:调查了解学生美术基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设计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设计和选择好教学内容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自编课程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力求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新课改提供的现行美术新教材,对多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而言,还不具备新教材教学的条件。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备课阶段,应努力开发、利用农村当地美术资源。农村有很丰富的美术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加改动;要善于摆脱教材束缚,改换一些教材内容,尽量做到贴近学生实际。把当地的可贵资源融入我们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感受、热爱这片质朴可爱的土地,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农村特色美术教学,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

三、创设情境,激发和维持兴趣

社会生活中的美术活动总是同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美术教学活动必须注重美术实践活动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总能启发人们去思考,给人智慧,激发人创造的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善于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美术实践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体验生活,在“做中学”。如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学校艺术节标志征集招标会的情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建设计公司准备作品参与竞标,激发学习兴趣。接下来向学生展示并赏析部分范例,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信心。让学生谈自己为本次艺术节标志设计的创意及设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分小组合作学习,对艺术节标志进行创意、构思、造型。最后由各小组代表代表本小组参与竞标,展示本组的设计并进行创作说明。由于创设了学校艺术节标志征集招标会特殊的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创意、设计、竞标的整个过程,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波又一波地被激起,避免了单纯的标志设计课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使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四、优化美术教学结构

初中美术教学应建立由必修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三个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通过对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审美认知;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要着重开发具有乡村特点的美术、工艺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必修课、选修课及课外活动三者之间相辅相承,各有侧重,发挥着不同的育人功能。优化美术教学结构,还要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首先,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可增添10%左右的乡土教材。农村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很多:树叶粘贴画、彩绘鹅卵石、奇石根雕、刺绣编织、农村特色的服装设计、搭配与展示等等。就这一些课程资源,足可以令城里的学生们望“农”兴叹。还可以利用春秋季节,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进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和家乡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在把握新课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同时,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展示美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的魅力。美术课堂才会真正成为中学生的乐园。只要我们广大农村美术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投身到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范亮.新课改如何防止农村教育边缘化 [N]. 中国教育报,2005 (9):24~25

[2] 时东亮.农村美术特色化教育的探索[J].基

础教育课程,2006(29):84~86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篇7

一、转变美术教学观念, 改革评价方法

一是转变学校管理者的教学观念, 切实高度重视初中美术教学。只有学校高度重视, 才能够确保美术教学目标与任务落实到位, 确保美术教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有力的保障。只有转变教师的观念, 切实提高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认识, 才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样才能够提高美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美术的实际价值,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改革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引导家长观念的转变, 从而才能够更加有力地支持美术教学。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的家长都外出打工, 学生大多留守在家里, 他们将美术学科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因此, 对于孩子的美术学习并不想对待语文、数学学习那样重视。因此, 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只有让家长充分地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意义, 才能够更加有力地改变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并不乐观的现状。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完善教学内容

一是从当前的美术教材来看, 城市与农村地区都是统一印制的教材, 这些内容主要是以城市地区为主, 而却与大多数农村学校不相适应。如果仅仅按照这些教材内容教学, 是与农村实际不相符合的。因此, 在广大农村地区, 有着十分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 只有利用得当, 都能够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 教师应该将这些丰富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有效地吸纳和整合到美术课程中来。在农村地区, 很多民俗文化中就有十分宝贵的美术文化资源, 如剪纸、泥塑等内容, 都可以将其纳入美术校本课程中, 这样才能够促进当地美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应该结合乡土自然资源, 将其有效地利用到作美术教学中来, 如花果、树叶与树根的组合画, 泥、沙、鹅卵石等, 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这些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再创作。

二是抓好美术培训。在美术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和点拨, 除了做好相关的美术理论传授外, 做好相关的示范、操作、评改等工作。同时,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收集和展示, 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与别人美术作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同桌相互评价的方式, 促使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调整美术教学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 需要很多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在农村学校, 可以充分地应用农村地区所拥有的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风景写生。或是深入农村地区民居, 开展实地写生, 让学生参与到当地民俗文化节日活动, 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民俗文化资源。每个农村地区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 如奇特的民族活动、节日活动等, 只要加以充分地利用, 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有效资源。三是开展各种活动, 调整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实效。如开展美术竞赛、游戏等活动,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开展美术成果展示,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美术课教学主要在于学习技能和艺术运用。一是全期组织一次师生分类作品展示, 可由各班或年级为单位办展板、展示台、评等级, 然后把各班或年级优秀的作品挑选出来, 由美术教师牵头组织全校性成果展示活动。二是作品展示和总结、登记工作, 评选合适等级、优秀作品, 适当时候可以参加上级组织的科普比赛活动。三是全校美术教学工作总结会, 可选择各班优秀代表参加, 也可选择全校师生参加, 并提出下期工作设想。素质教育是长期不断更新、经常研究其思路的重要课题, 艺术教育发展也如此。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农村学校在初中美术中, 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 切实将美术教学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 要充分地了解农村地区美术资源的特点, 只有这样, 才能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 真正盘活美术教学资源。作为美术教师, 应该切实转变美术教学观念, 改革评价方法,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 完善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调整美术教学内容, 开展美术成果展示, 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明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No.11203:73-76.

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教学分析 篇8

(一) 学生问题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许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模糊, 心理素质及意志力较弱, 许多学生的美术功底较差, 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足。

(二) 教师问题

许多中职院校教师并非科班出身, 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浅;有的教师虽然对电脑软件操作熟练, 但是美术功底不足;有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但是电脑操作水平有限, 这些都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 教材问题

目前, 我国尚没有专业程度较高的专门教材, 电脑美术专业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大多中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也过于强调专业技术, 而对美术设计的内涵却涉及较少, 仅仅注重对工具软件的掌握, 而对美术设计的理论知识、设计潮流以及技巧培训等都较为欠缺, 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市场要求。

(四) 教学问题

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仍保持着传统的讲授模式, 缺乏应有的突破, 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较少, 对学生的跟踪辅导则基本没有, 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几年之后对相关知识仍然一无所知, 无法适应社会竞争。

二、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一) 结合当前市场需要, 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电脑美术作为一门结合了技术与艺术的新兴专业, 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进而根据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 合理选择教材

鉴于当前市场上各类教材教辅种类繁多, 在确立了适当的教学目标后, 教师应根据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 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 以选择更适合当前教学目标的教材进行教学。只有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教材,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更能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三) 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鉴于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电脑美术专业教师综合素质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再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引进一批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团队, 为我国中职院校的电脑美术教学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进

(一) 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 并根据其心理状态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如在教学开始阶段, 为避免学生因对本专业较为陌生而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应适当地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展开阶段, 则可以选用项目教学法, 通过适当的项目设置展开教学, 并组织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 针对不同学生, 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 每个人的性格差异较大, 对电脑的掌握水平以及美术功底也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 在实际教学阶段, 教师应随时了解当前学生的状态,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多种角度入手, 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 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进行案例演示,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较难的操作技巧与设计意图。这种方式可帮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方向, 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更好的理解, 在保持学生对本学科兴趣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促进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三) 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将学生的通用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行结合, 来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 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改进教学模式, 来强化对学生通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进而推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培养。

(四) 科学的评价

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支持。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积极的教学评价。首先, 教师应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就, 进行及时的表扬与充分的肯定。其次,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扬个性, 对学生获得的新认识、新收获给予积极的评价, 不能一味地要求教学结果的统一, 轻易否定学生的认识, 而应在肯定的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意见。最后, 教师要重视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产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 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肯定与支持, 以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逐步确立学生的自信;通过持续的积极肯定, 不断加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从而让学生更乐于进行电脑美术专业的学习。除此之外,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鼓励。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美术软件正在不断升级并已深入到了教学之中。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学校与教师必须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去探索并思考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 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毅.《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电脑美术教学》[J].大舞台, 2010 (8) .

[2]孙庆贺.《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J].新校园:下旬刊, 2010 (9) .

[3]周国红.《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运用之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 2006.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篇9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美术课是智障孩子喜欢的课程, 也是对他们的身心都十分有益的一门课程, 在缓解精神压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或是改变心理状态等方面, 美术教育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如何发挥美术学科优势,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效呢?一直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对他们的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 目前培智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以集中授课和个别教学为主, 渗透医教相结合理念, 艺术治疗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在所有的美术教学中, 都是在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 想方设法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恰当方法, 为每位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 克服他们身体不利的因素, 利用美术学科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开发他们的潜能, 有效提高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简单化的教学, 是适合智障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

艺术源于生活, 儿童绘画是对生活的关注意识, 是他们生活的表现和再创作, 智障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对事物的感知较弱,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 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 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培智学校学生具有的特殊性, 很难统一运用现有的人教版培智《美工》教材, 这就使各个学校的美术教师在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更大空间和面临更多挑战。

1. 结合学校的主题教学, 围绕学校的主题教学结合培智教材和普通中小学教材, 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有效地建构重组。例如, 学校近段时间语数课的教学主题是《职业》, 在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和职业有关, 改编岭南版美术教材中的《未来的我》, 长大后我的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有利于取得主题教学综合的最佳教育效果。

2. 根据学校大型的活动秋游、社区认知活动, 节假日庆典活动可以增设相关课程, 比如学校最近组织去了岭南印象园, 活动回来后绘画建筑和岭南人文风情等, 由西关岭南的建筑可以拓展出其他建筑形式, 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 更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美术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 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是对智障学生有效教学的良好体现。

二、以生为本、目标层次化、个别化, 尊重差异的教学, 是适合智障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教学。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 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智学校在同一个班级中, 每个学生智力等级不同, 就存在水平不一, 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 设置不同教学目标, 做到因人而异, 尽可能让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在课堂教学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根据学生能力情况把整个班集体的学生分为三组:A组为轻度智障学生, 他们的智力、能力等都较好;B组为中度智障学生, 他们的智力、能力等一般;C组为重度智障学生, 他们的智力、参与性等都较差。分好组后根据教材要求及教师意图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例如上《长颈鹿的花衣裳》一课时, 本课是根据岭南版《动物的花衣裳》进行简化改编的, 我根据班上学生能力的不同把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的学生能力较好, 能画些简单的物体和形象, 他们的目标是能认识额长颈鹿的外形特点, 能画出长颈鹿, 并能用点、线、面对长颈鹿进行装饰;B组的学生能力相对弱些, 他们的目标是能认识长颈鹿的外形特点, 在已有长颈鹿的图案上能用点、线、面进行装饰;C组的学生能力较差, 能认识长颈鹿, 能为长颈鹿的图案进行涂色, 如有不能握笔的学生, 可以增加些辅助工具, 用大的笔套或大的纸张。也可以更改作业形式, 可以用些剪贴的方式让她进行粘贴等, 目的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时围绕学生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获得成功的体验, 利于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

三、教学手段形象性, 多样化的教学, 是促进智障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

智障儿童大都有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求知欲极差和精神不稳定的问题。如果没有较好的适合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 久而久之, 他们对绘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消失殆尽。这就要求老师选择适合教材表达, 适合智障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美术的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有一条是: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巧设课堂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游戏是儿童的天堂, 智障儿童也有一颗“童心”, 好奇、好动、喜欢游戏;而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 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 而且集中程度也较高。古人曰:“学贵有疑, 小疑小进, 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 巧妙设置疑问, 才能使学生在认识上发生碰撞,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点燃思维的火花, 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 实物是最直观的, 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把实物带到课堂上, 不仅可以使智障学生看了通俗易懂, 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加深他们的印象;图片既直观又清楚, 很一目了然, 较容易吸引智障学生, 能集中他们的精神及注意力。

在美术教学中, 要为智障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关注力, 采用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开拓他们的想象力, 让智障学生跃跃预试想画, 抒发心中所想, 从而提高智障学生的美术水平。

四、关注情感, 有效评价, 是发掘智障学生潜能的有效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控, 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益, 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 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 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 既着眼于实际成绩, 更注重未来发展。

构建多元的、开放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智障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课堂作业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在美术活动中, 既要善于发现智障学生的闪光点, 又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不足, 进行针对性、特殊性的指导与评价。如重度智障学生虽然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 但是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愉悦地参与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缓解精神压力, 获得成功体验, 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等等。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激发智障孩子的潜能, 教师在评价激励中, 针对不同层次的个体, 应有物质层面的实物奖励及精神层面的贴五星、送掌声等, 更要有体态语言摸摸孩子的头, 拍拍孩子的肩, 搂一搂孩子等细微的情感关注。这些智障孩子在老师的肯定与赞美中, 有效发展他们的艺术和各方面的潜能。

总之, 只有根据智障孩子的身心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学, 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才是有效的教学。尊重、欣赏和爱护所有智障学生, 开发他们的潜能, 通过美术教育使智障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精神生活更丰富, 在美的寻找、创作中不断陶冶美的情操,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摘要:只有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 想方设法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采用生活化、简单化的教学内容, 选择形象性、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为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 关注智障学生情感, 多元有效评价, 利用美术学科优势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学, 开发学生潜能, 才是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智障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国家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机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学前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更应该把这项要求贯彻到实际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是幼师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师学生受就业、教学条件、学生能力诸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边远地区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尽管在不断增加,但相比大、中城市的美术教学条件就显得很差,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教学形式机械单一,教学效果极不好,中小学以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学就显得很薄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数来自偏僻农村中学,虽然她们有极强的求知欲,对美术兴趣浓厚,但缺乏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之专业特性,部分学生文化课底子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较易分散,不懂得用正确的学习观上美术课。于是教师就习惯性地用传统的教学法应付教学,在教学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 教学内容上缺乏整体意识。不能更好地将绘画、图案、手工、美术鉴赏和幼儿美术教学论五者互动,缺乏有效的渗透和联系,使学生学的内容孤立,不能够把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够更多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观察、表现方法和能力。

2. 教学形式上,把教法和学法割裂开来,教归教,学归学。教法单一,学法死板,不注重教学相长,学生离开了学校、临本、老师就一事无成,成为墨守成规之人。

3. 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学习惯、自我发展能力没有形成,三者缺乏互动。

二、对学前教育美术专业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提升教学质量。对美术鉴赏、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手工课、图案和绘画方面教学内容要合理运用教材、缜密优化。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从教学观看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形成的。从美术学科的综合角度看待鉴赏课,要体现时代性,考虑学生能接受的心理和教育方法;从学生的素养角度看待鉴赏课,学生知道美,会审美。学生能够做出判断,使鉴赏落到实处。在知识和心智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鉴赏能力。

1. 幼师美术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和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案例、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从学生知识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使教学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能力。

3.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内容联系密切,在讲授本课程时,既要注意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的构成,又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衔接。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计划,合理地调整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4. 教师要灵活掌握教材,根据教材参考课时,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好课时。尤其是要提供学生作业练习时间和空间,倡导学生通过多种作业方式,互相合作、交流,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切实做到教学相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

三、对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1. 调整教学目标

美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幼师来说。我们培养出来的教师直接面对的是儿童,而美术教育对于儿童而言,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引导他们通过广泛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塑造其完美的人格。所以,在学前教育学校中,美术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性与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2.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在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引领。这样教师就不会仅仅成为学生美术知识的传播者、美术技能的推销者。回顾高等师范学校传统美术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美术教学功能的片面诠释。他们认为美术教学的作用在于传授学生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一定程度地达到放松学生心情、抚慰学生紧张学习心理的目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教师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3.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表现必要的学习热情不仅是他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竭动力。因此,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相互结合。美术教师必须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学生美术学习效果,忽视学生美术学习过程的做法,不断优化美术教学过程,运用有效激励手段,包括对学生积极参加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褒奖: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肯定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建立互动式教学

互动教学方式体现出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不是听教师讲美术,跟老师学技术技巧,把教师讲的、教材上学的美术知识记住,抛弃那种刻板的重复记忆、模仿。在双向互动中,不但发展了学生,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焦丽霞.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甘肃中师学报, 2004 (10) .

[2]张学军, 向索杰.超越常规, 创新思维 (关于美术教学改革的优化) [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 (6) .

[3]田超.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蕈优化[J].无锡教育学院, 2003 (9) .

[4]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J].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异化与归真 篇11

关键词农村学校 美术教学 低效 失真策略

美术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美术素养,在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1]。然而,由于长期城乡二元割据和经济发展不均等原因导致广大农村学校的美术课程名存实亡,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低效失真,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学校学生健全发展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

1.低效:教不得法、学无所获

“低效”是指美术教学效率低、效果差,主要表现在教师“教不得法”、学生“学无所获”。其中,“教不得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内容形式化、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评价单一化。从教学目标来看,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缺乏内涵理解,不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上课无作为”。从教学内容来看,只强调基本技法框架的灌输,缺乏美术系统知识的讲授,忽视农村学生的“零”基础,以致学生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得不到有效引导和培养,更谈不上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探究实践。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指出:“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该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然而,在现实中美术更多的是被当做一种技能,学生慢慢地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2]。在教学方法上则以机械训练为主,即临摹和练习,只求“千篇一律”的“吻合度”,并以此来作为评判学生画画好坏的标准。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3]。教师的“教不得法”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无所获”,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没有学到任何实质性的知识,对美术课的本质也难以理解,而是简单地把美术学习等同于“比葫芦画瓢”,缺乏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素养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失真:美术课异化为活动课、娱乐课

“失真”本意为跟原来有出入,失去了本意或原来面貌。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堂中,教学“失真”指的是美术教学表面化、形式化,丧失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反而异化为学生的“活动课”、“放松课”、“娱乐课”。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中,美术课处于辅课地位,美术成绩不受重视,甚至无考核评价,大多学校、教师对美术课漠不关心,学生也认为美术课没用,因此,美术课通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活动课。学生上课纯粹是为了好玩,把美术课作为考试科目紧张学习之余放松自我的时间,而不愿去认真学习具体的美术知识。由此也进一步加剧美术课程的从属或附属地位,许多学校更是将美术课程排除在正常的课程设置之外,沉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被题海书山所充斥,这也导致课外的美术实践无立足之地。而这种情况在临近考试时更为严重,为了追逐升学率和好的成绩排名,学校往往以考试科目为主,仅有的象征性的美术课也常被挪作他用。

二、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低效失真之由

1.课程开设形同虚设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广大农村学校相继开设了美术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文化课程仍“独霸天下”,美术课则“被变形”和“被走样”。一方面,学校对美术课不重视,甚至挪用为文化课、复习课;另一方面,家长认为上美术课是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是“不务正业”、可有可无。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源于文化课成绩是评判学生成绩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乃至唯一标准,美术课程因无益于排名升学而被忽视和边缘化。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开足开齐课程”的检查,不少学校制定出“阴阳课表”,其中一套为应付上级审查的“虚假课表”,另一套则是学校为确保学生文化成绩、提高升学率而把美术课程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的“真实课表”。而教育行政部门在对一线学校进行检查和评估前,往往预先告知相关学校,导致这些学校事先做出应对之策,甚至让学生准备好应答方案,从而难以真实有效地了解到教学实况。

2.教学用具供不应求

美术课教学“低效失真”一定程度上也源于美术教学用具的匮乏。一方面,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农村地区难以给所辖学校提供足够的美术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校经费的短缺导致农村学校难以或不愿拨经费给“可有可无”的美术课程,自然不能为学生配备足够的美术教具,为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只能要求学生自行购置。然而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庭并不宽裕,只能给学生提供最普通的铅笔、白纸等,甚至有些家庭还不予支持。上述种种导致多数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连铅笔、彩笔、素描纸等基本的美术工具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如毛笔、颜料、毛毡等“高档”学具了。教学用具的匮乏致使美术教学难以顺利开展,许多美术老师只能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却无法进行系统的专业教学,导致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动机,在课堂上往往心不在焉、无所事事,甚至大声喧哗、扰乱教学秩序。

3.教师资源匮乏无助

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广大农村地区受其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难以吸纳优秀的美术师资,多数农村学校鲜少有美术教师,科班出身的更是寥寥无几,美术课程往往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而兼任美术教师往往未曾接受过系统的美术专业训练,更谈不上具备扎实的美术教学技能。这也导致其在美术教学时主要基于自身经验教学生进行单纯的描摹,甚至把美术课当作让学生自由活动的娱乐课。当然,也不排除有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但教学现状也往往令人生悲。首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用具的匮乏致使美术教师颇为无奈,面对美术课程不受重视甚至遭受排挤的现状更是无计可施,这极大地摧垮了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此外,许多教师在完成美术的本职教学之余,还兼任一门甚至几门其他课程的教师,如劳动、科学、历史、地理等,以致专职课与兼职课“本末倒置”。而在学校的绩效考核中,美术课程的付出与所得往往不成正比,由此导致上述许多教师无奈将教学重心后置于考试科目中,根本无暇顾及美术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进一步加剧了美术课程的低效失真。

4.学生兴趣虚有其表

多数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却往往缺乏学习动力,不仅对教师所讲兴趣寡然,也不能按要求进行练习,而是随意涂画,甚至难以保证课堂纪律。可见,所谓的“喜欢”并不是对美术课程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美术课不像文化课那样须要花费很大脑力,亦不须要应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反而可借助其放松和娱乐一下。另外,在当下的考试评价体系中,美术成绩只占极小比重,多数学生往往重视文化课而轻视美术课,美术课上也不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致使教师的教学组织难、进度慢、效果差,长此以往容易滋生教学倦怠。即使部分学生喜欢美术课,但由于考试评比和课业负担的重压,导致其对美术课原有的兴趣很快就消失殆尽。

三、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低效失真的应对策略

1.提升课程地位,确保美术教学秩序

针对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低效失真”现状,提高美术课程地位、保障美术教学有效实施迫在眉睫。首先,美术课备受忽视很大程度源于其在考试中所占比重甚小,因此,提升美术课程地位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考试所占比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和家长对美术课程的认可度。其次,应从低年级开展美术教学,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为其打好扎实的美术基础,如此才能保证在高年级阶段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文化课程学习的调味剂和催化剂。再次,应继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教学管理秩序,从根本上改变美术教师在教学评比中的劣势地位,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充分肯定美术教师的工作业绩,保证美术教师拥有与文化课教师同等的评优评先权,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自信和教学动力。同时,应加强督查力度,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不定期到农村学校对美术课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美术课程教学的正常实施。

2.加大经费投入,充实美术教学用具

相比城市学校,许多农村学校存在经费不足、设施欠缺、条件落后等客观问题,而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种现象。因此,继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保障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正常运行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可尝试设立美术专项经费,统一标配美术基本教学用具,为美术教师正常开展教学提供根本保障,这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学校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须完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加大对美术教学的支持力度,如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设置美术教室等,通过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均衡师资配置,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美术师资的匮乏是制约农村美术教学常态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解决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低效失真问题,均衡师资配置是关键之举。首先,应因地制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保证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并通过增加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编制、设立农村教师专项培训经费、鼓励城乡教师轮岗等多项措施来吸纳更多的美术专业毕业生进入农村学校任教。其次,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美术教师均应深化新课改认识,消解对美术课程的歧视,尽量避免强加美术教师任教其他学科,确保美术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美术教学中。此外,在既有条件下,应加强美术教师培训,鼓励美术教师进修学习,尤其是兼职美术教师的培训研修,改变其“美术盲”的现状,丰富其对美术课的认识,端正其对美术课的态度,从而使美术教师“教有所依”,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4.实施内涵教学,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学校的美术课堂中,多数教师以绘画技法传授为主,以教代学、以教定学,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动发展,而真正有效的美术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技能,更关注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当代美术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绘画和技能技巧的传授,而是一种美术文化的教育[4]。这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挑战,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的教学功效和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应实施有内涵的美术教学,注重并加强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主动了解美术课程最新动态,掌握新型教法学法,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如此,才能提升美术教学吸引力,保证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其次,为学生缔造一个与其生活、情感、需要息息相关的美术空间,是一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5]。因此,美术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和愿望,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影像展示、作品欣赏等多种形式来建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借助绘画、手工、设计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此外,美术教师应充分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感受和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真正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以“画得像”为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引导和赏识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锐.中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2).

[2] 赵丹.打造“我要学”的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3] 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 杨家安.当代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4).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 篇12

一、充分挖掘、利用优秀美术作品及美术理论、理念中的情感因素, 以情导情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美术作品中, 各种不同题材、风格的画面, 或色彩绚丽、富有激情, 或古朴典雅、端庄肃穆, 或深远悠长、诗意盎然, 都蕴涵着浓郁的情感因素,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处于职业中专阶段的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 从来没平静过, 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情共鸣, 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 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善于利用优秀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采用欣赏体味、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等教学方法, 以情导情, 激起学生内心的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 要围绕理解作画者内在表达的精神、精髓, 突出重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 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 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这一举世瞩目的经典作品时, 可采用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表面所表现的那粗厚有力、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 那单纯强烈的色彩对比, 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 把学生引入作者所创设出的奔放而热烈的画面情境中, 再补充人物及背景材料, 增进了解, 这位生活在法国的荷兰画家, 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坎坷的人生经历, 他在《向日葵》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 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 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 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 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 不仅凝聚着自然的光彩, 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如此一来, 学生在观看此画时, 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 心灵为之震颤, 激情也喷薄而出, 无不跃跃欲试, 共同融入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只有热爱、执着、顽强、投入, 学业、人生才会有收获。

美术理论、理念中也同样有可挖掘、利用的情感因素。在为学生讲解素描中的“明暗五调子”时, 首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素描作品, 再引导分析画面美感的体现首先来自于作者对明暗调子的把握, 由此引入“明暗五调子”这一概念, 这样就首先让学生思维上主动接受对这一概念了解的强烈愿望,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理解, 也就容易的多了。进而再进一步上升到人生认识的理性高度, 进行情感拓展:优秀的素描作品只有首先适度把握好明暗中各个调子的位置、轻重与节奏, 画面才会引人入胜。而人生亦如此, 生活中的人和事不就如人生画面中的一个个调子吗, 孰重孰轻、怎么面对、如何处理, 人生的每一步都千万要把握好, 否则这人生的画面又怎会有精彩, 还不是只能到老徒增惆怅与凄凉。

二、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 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 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 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 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 关心爱护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 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 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 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 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 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相信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而,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训练, 自我发现, 特别是美术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长时间没有进步的情况下, 要多方引导启发, 尽量让其感悟自己的问题所在。某些方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享受到获得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 认识自我,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也更加佩服教师, 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再者,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热烈高涨的情绪, 决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 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 做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美术技能基本功, 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情感渗透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激发情感, 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 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 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 使之有利于美术教学。

首先,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好美术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美术素描课, 首先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素描, 那是简单、朴素的单色描绘。我告诉他们素描所表现出的这种简单、朴素也是美, 画如人生, 太复杂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很累, 而这种纯净的黑白所表现出来的简单人生也同样精彩。接着再赏美画、谈逸事, 纵横几万里, 上下几千年, 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 把学生引入美术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 采用情境导入、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 扣住学生心弦, 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 使学生“想画”“乐画”, 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 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使学生忘身于美术画面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 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 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美术的无比热爱, 作为学好美术的持久动力。

其次, 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 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

在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 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事物, 掌握知识, 进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运用呢?我的探索

一、说理启发

说理, 一般可分为思想意识性和技术性两方面。说理时巧妙运用启发, 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学生中对某些项目普遍存在着偏爱现象。一旦上课的内容不合他们的胃口时, 往往提不起精神, 甚至装病请假。对于这类情形, 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或训斥, 可在课前准备两张人体图, 一张是反映身体各部分平衡发展显得格外健壮协调的图片;另—张是身体某些部位发展不均且较薄弱的不协调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喜欢哪一张?学生一定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作出恰当的选择, 接着, 老师可根据同学们喜欢的图片, 说明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 对身体各个机能、器官的发展都有局限性。要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全面均匀的发展, 必须积极参加各种项目的体育锻炼, 否则就会象那张身型发展不全面的图片一样。技术性的说理启发, 主要是指进行某一种运动练习时, 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为什么不能那样做, 使学生听了讲解后, 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当学生学做后滚翻技巧运动时, 有部分同学常常出现后倒慢、头伸、颈直、未及时屈体收腹推手的错误动作, 此时老师应及时指出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道理, 并着重指出错误动作的原因, 找出改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因此, 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和步骤, 强化已掌握的正确技术动作, 避免再次出现同类型的错误及由此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无论是思想意识性启发还是技术性启发, 都必须着重于学生验, 是学生欣赏和表现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 优秀的美术作品, 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才可能透过画面表象, 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 理解内涵。从学生本身看, 学生是表现的主体, 也是欣赏的主体, 美术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切入的, 而生活经历, 尤其是感情经历, 又影响着鉴赏和表现效果。再者, 美术的表现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画之经”,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 就不可能画出有内在的画来。因此,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指导学生投身生活, 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深切体味, 并积累情感,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生活感受力。因此教师借助野外采风、写生,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 进行情感熏陶, 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并善于抓住机会, 指导随机观察体验, 丰富学生的情感。同时, 在作画实践教学中, 要借助多种手段, 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 让学生置身其中, 使学生动情, 细心品味, 受到感染, 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表现的作品, 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

再者,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美术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 发散性和可塑性强, 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 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 无不影响美术的学习效果。美术教师必须既做“经师”, 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 又要“为人师”, 塑造学的“发”。要使学生“发”得当, 则说理应力求具体实在、深入浅出, 切忌抽象、干喊口号。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的

二、询问启发

询问的方式虽然很多, 但询问必须中肯, 借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自觉学习。如在发展四年级学生的支撑力量练习时可询

“同学们在双杠上做支撑时, 为什么许多同学的腿摆不起来, 或摆一、两次就往下掉?”

学生们很快回答:“手没劲!”

“对!我们就来练练手劲。”

在以后发展支撑力量而采用相同或类似的练习方法时, 学生也许会厌烦地说:“又是老调重弹, 真没味!”当然在身体素质练习中, 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以达到同一种效果, 但有很多种动作的练习, 避免不了重复。

三、直观启发

从贯彻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上看, 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本身就具有启发性。它必须伴随一定的讲解、比较、提问、比喻等方式, 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直观手段的启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学生直接感知, 对正确技能模仿接受快, 对不合理的、错误的运作, 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二是教师的讲解和说明可大大简化, 体现贯彻了“精讲多练”的原则。直观教学和启发式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各自有各自的特性, 因此在教学方面的运用应有区别, 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滦县滦州镇范庄小学)

生美好的心灵, 以促进美术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 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素质, 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 这对于学生欣赏和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 欣赏与表现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个人主观倾向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美术有深层次的思考, 避免美术表现中自我主题不高, 只会临摹、流于表面的现象。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 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 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 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 学生只有对所学课程产生情感, 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情感是美术学习中理解和表现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 才能准确理解美术表现技法理论以及画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才能在作画实践中准确、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画面, 画出有美感的画面来。因此,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美术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变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为素质教育, 培养新型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

上一篇: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下一篇:创意家居大搜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