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校(共12篇)
聋哑学校 篇1
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要求广大残疾学生要确立:立足自我、身残志坚、求职学技、自食其力、勇于成才的思想观念。在“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指导下, 针对这种现状, 我校不断改革教学内容,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职业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改革为重点。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 特别重视职业课, 让学生自由选择想学习的职业技能。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缝纫课, 有的学生就选择了学习美术等等。通过学习增强了聋哑学生掌握技能的信心和决心, 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 苦练职业技术, 毕业后大都能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成为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针对这种情况并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 笔者做了如下方面的探讨和总结。
一、培养绘画兴趣
初学绘画学生在兴趣上有所不同,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画卡通人物, 有的喜欢画山水画, 因此要把学生的兴趣统一起来, 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内容做起, 逐步走向系统的训练。这时我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 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 安排了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装饰色彩课程。首先我精心选择了多幅装饰色彩作品让学生欣赏, 激发了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讲解了装饰色彩画的作用及方法步骤, 并在课堂上演示了其绘制过程, 看到老师的范画后全班同学个个都跃跃欲试, 表示要画一张漂亮的作品送给老师或同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练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画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们运用所学装饰色彩知识完成了第一张作业, 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 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样他们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 又培养了绘画兴趣, 为今后学习素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正确启发引导, 严格基础训练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 同时又是一种独立的画种, 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它是形象地认知和反映世界的主要手法之一。我国传统的素描教学, 主要是针对基础造型因素的训练, 它通过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程序,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造型基本功, 能够正确的观察和表现周围世界。聋哑学生在开始学习美术阶段, 观察物体往往是从局部到整体, 对于占主导地位物体的观察更是随意性很强, 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训练他们在极短的时间能够抓住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形象概括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恰当地安排画面的大小, 即构图。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学生用实物, 比如对瓶子、椅子等物体进行观察、分析, 并用比较的方法, 首先确定物体之间的大小、高宽比例及左右位置, 尤其是前后遮挡的物体。其次确定物体在画面上的大小及其上下左右的位置, 初步确立起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 利用传统的“辅助线法”把复杂的形体简单化, 不拘泥于对象形体的小起伏而是用较长、直的线条, 概括地画出对象的大形体和大转折, 然后逐步加上短的直线或弧线画出对象的小形体和小起伏, 直至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为止。画好轮廓后, 在铺大的明暗关系时由于聋哑学生整体意识较差, 容易看到哪重就画哪, 被动地画, 从不讲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 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 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在一个就是死抠某个局部, 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 无法很好的衔接, 常常是某一点画的很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根据聋哑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 我就采取理论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他们理解并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画好轮廓后应着重刻画物体的明暗交界线, 明暗交界线也有虚实、软、硬的变化。比如石膏六面体的转折就较硬, 衬布的转折就较软。明暗交界线并不是一根线, 应注意各个面的衔接的差别。要从大的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来刻画。素描基础训练作为造型艺术行为的第一步虽然有时略显枯燥, 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 适时地示范, 通过长期严格的训练, 提高聋哑学生的绘画技能。
a) 教师示范的作用。
聋哑学生, 虽然听不到声音, 但他们的眼睛很敏锐。当他们的作业经过反复修改, 仍未见起色时, 教师这时的示范作用立竿见影的帮助修改其画面的不足, 将会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教师作画时认真、专注、肯定、大胆状态对学生有感染作用, 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还能促进学生认识上的提高。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引导应多姿多彩、形式各异, 使学生乐于接受。我在示范时通常是边画、边讲、边分析, 通过适当的范画展示, 激发学生的感官探求。在画人物动态速写时, 我常用几何形教具通过典型生动的图形对比, 比如:把胳臂、腿看成是圆柱体, 头是一个椭圆形, 衣服就是在圆柱的基础上加点褶子等等。通过典型生动的图形对比, 就能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形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画, 这样画好在那里, 学生看多了, 对绘画过程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自己作画时就慢慢地向好的标准靠拢。所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写生方法、步骤很有必要。
b) 注重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
多看:学习绘画不能只是一味地画, 而要多看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另外还要多看自己的习作, 退后看, 从镜子里看, 和别人的作品对比着看, 这样可以纠正错觉, 容易发现画面的毛病。
多想:多动脑筋, 别人这点为什么这样处理, 要多尝试, 找出作画规律与适合自己的方法。
多练:这一点最关键。特别是画速写, 能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 速写对于美术创作, 生活积累, 收集素材都很重要。速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分析记忆力, 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 我就让他们准备了速写本, 给他们留家庭作业, 每天都坚持画速写, 在不断循序往复中, 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c) 做到耐心与爱心的兼备。
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 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 用鼓励的眼光对待学生便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要及时地对学生予以适当的肯定, 哪怕是一个微小的进步, 也应及时给予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及成功感。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随意对学生作出不良评价否定学生,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 事实也证明老师给予学生作品好的方面予以肯定, 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这样就很容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有一次, 在给学生的作业点评时, 由于时间关系其中一个学生我就随意给了个低分数, 结果有几天那个学生的情绪都不好, 甚至不想画了, 发现后我就赶快找出他的画, 耐心的给他讲解、分析、修改, 并充分肯定了他的优点, 老师的关爱与鼓励, 使他对绘画的兴趣更浓厚了, 其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开封市中学生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中获一等奖。由此可见, 老师的鼓励和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 聋校美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给美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教好学生, 就要了解和尊重学生, 真正关心爱护他们, 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积极探索聋校美术教学的新途径, 激发聋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特殊教育战线的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 笔者积极探索, 深入研究, 针对聋哑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采用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 并从心理上予以关怀, 使他们学有所长, 成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学生,美术教学
聋哑学校 篇2
2010年上午8时所有志愿者在一食堂门前集合,在社会实践全体会员的精心组织下乘坐7辆面包车前往新建县特殊教育学校,上午9点7分的时候准时到达了学校大门口,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已经在校门口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集合整队后所以志愿者成两列进入学校,前往操场举行文艺活动
在社会实践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的组织下,所有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围城了一个大圈,然后青年话剧社开始表演节目,《举重》 《吃牛筋》博得了小朋友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志愿者们开始毛遂自荐,现代舞,健美操更是让所有的人一饱眼福,所有志愿者在老师的教授下向小朋友们做起了手语:我爱你们。接着,在老师的邀请下学校的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前表演《理发》,跳起来街舞,使得志愿者们更是从心底疼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节目进行时段,社会实践成员开始将所有志愿者集资购买的橘子,巧克力,饼干分发给这些小朋友,每一个小朋友都勾起了大拇指表示谢谢。
节目结束后,我们开始与这些小朋友自由活动,一些志愿者和大一点的学生打篮球,更多的是在操场上和小朋友们做起了游戏,拉着小朋友的手找个地方坐下来用笔纸交谈,有些志愿者更是教一些小朋友跳起了舞,虽然他们不能发出声响,可是整个操场却也弥漫着欢快,阳光的气氛,从他们的举止,眼神里我们看到了纯真和友善。有些小朋友拉着我们的手邀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宿舍,志愿者们和小朋友分分合影,在这里我们做着很多人看来幼稚可笑的游戏,可是我们的心里却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时间过的很快,11点30的时候我们要离去,社会实践成员将带去的学习用品交给了老师,志愿者孩子们都很不舍,留下了电话号码,并且保证一定会再来看望他们,短短的两个半小时我们已经与小朋友们接下来深厚的感情,在校长和小朋友们的送别里所有志愿者缓缓的登上了车,开始了回去的旅程。
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使我们深切的懂得了,与这些小朋友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已经实在是没有资格在要求上天再赐予我们什么了,当我们在口语课上尽情的侃侃而谈时,当我们陶醉在mp3中美妙的音乐中时,当我们受到小小的挫折而怨天尤人时,我们可曾想到那个无声的集体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那些寂寞孤独的孩子们。同时本次活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全体成员的宣传,安排,组织下,邀请了梅岭文学社,青年话剧社,创业协会参加,加强了和兄弟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志愿者,扩大了社团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里我们得到了一次宝贵的人生洗礼,相信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们参加本次活动的所有志愿者会勇敢,坚强的去面对人生路上的所有苦难!
医学部:由“关爱残疾人,走进聋哑学校”社会实践有所想
2010-8-3 16:44:3
5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服的生活,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们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社会、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而我,也在这次社会实践中体验、领悟到很多曾经认为根本无法懂得的道理。
我们把实践采访的对象定位为聋哑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
能听,也不能说,只能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地守候这一份宁静。谁都知道他们内心的焦虑,谁都清楚他们有过对自身残疾的抱怨,谁都理解他们对正常人的向往。但是,命运注定他们的世界缺少声音,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逐渐成长,不再彷徨,不在退缩。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听到美妙的声音,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受,却可以向正常人那样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只是他们要比正常人付出加倍的努力。
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位19岁的国家二级运动员,2008年开始培训,而
如今羽毛球已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羽毛球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那天,当我们到他训练场地时,大汗淋漓的他见到我们立刻从训练中停了下来,还没来得及喘气,就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用笔和纸进行交流,他认真地回答了我们提问的每个问题。采访结束后,他立刻又回去继续训练,在场地上,他专注的眼神,敏捷的身影,让我看到了他必胜的信念。赢了球时,他会开心地笑笑,输了球时,他却在重复刚刚的动作,好
像在寻找输球的原因。这就好像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战胜这次的困难,才能迎接下一次的挑战,才能让自己走到更高的台阶。在这里我祝愿他以及像他一样努力奋斗的残疾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聋哑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接触,使得我的危机感更重了,同时也感觉
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担子的沉重。一个群体所能折射的是很多的社会问题,甚至可以考虑到我们的政府。是的,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可能不能完全顾及整个社会的公平,可是我们也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能放弃那个特殊的群体,政府、人民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怜悯之心不能带给他们什么,接触得越透彻,反而觉得这样的怜悯是可耻的。
走进社会,接触到他们,才觉得有时完美主义是那样的天真,看到那
些外在的残缺和内心的美好,我是怎样迫切的想立刻给予帮助啊,可是,除了给予不能真的帮到他们的关心,我什么也做不了,社会实践之后,我也只是他们生活中曾经出现的一个影子。看到实践小组的队员说在采访过程中有老奶奶恳求我们帮助她的孙子,我有点心痛。这何止是一个老人的痛苦?或许,这样的痛苦也属于这个社会吧。在这个老人看来,我们是大学生,是社会的所谓高级知识分子,可是我们可曾觉得我们肩负的是更多人的命运?我想自己变的强大,强大到可以让他们的世界不再那么安静。可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硬生生的摆在我面前,我无法跨越。
由这些我想到了,也是才明白的,其实真实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
简单,这里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很多问题中又有复杂的关联,这么想起来生活的确是很沉重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自己的生活简单而充实。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这个社会上的东西。俗话说人是社会的主
人,我们要享有主人的权力就必须先去了解社会,不然就很可能被社会左右,那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大学生”这三个字的重量,知道我们对于社会的意义,不能做井底之蛙,在狭隘的天地里只有自己幸福而忘了社会上那些需要我们的群体。尽管不能创造完美世界,可是我们可以让
海滩上小水塘里的鱼变少。
医学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宣传组
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到区聋哑学校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
“六一”期间,在曲师大政治学院团干部的带领下,22名大学生来我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我校学生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大学生们首先与我校学生一起来到学生公寓楼,和同学们一起清理卫生、还帮助小同学抹起了窗子,大学生们边劳动边和学生交流,探讨了人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还就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向大学生进行了请教,大学生们一一作了解答。经过大学生的辛勤劳动,公寓楼的门窗焕然一新。
在一番紧张的劳动之后,大学生们与我校部分师生一起来到了学校律动室进行了热烈的文化交流。大学学子幽默风趣的语
言,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征服了我校学生,也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我校同学也积极表现,展现了街舞、器乐、舞蹈等拿手节目,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律动教室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在活动临近结束时,大学生向我校学生赠送了一些课外书、小玩具、小家电和生活用品。我校学生高兴地接过礼物,并向大学生们表示感谢。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篇3
关键词:聋哑学校;聋哑学生;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49-01
聋哑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父母和朋友的存在,聋哑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障碍,需要班主任教师作为父母和朋友的角色来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成为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要达到以上的目标,需要聋哑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温暖聋哑学生的心灵
聋哑学生由于存在生理障碍,心灵深处是自卑的,有的甚至性格孤僻,但是每个聋哑学生的心灵都是渴望关爱和温暖的。聋哑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社会、班级、教师、同学的爱,从而相信和感恩社会及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与学校外的公益组织联系,引进公益组织走进校园,志愿者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体验聋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拥有特长的志愿者如书法或绘画等,还可以教授聋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学生过生日时,班主任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一起为该生过生日,全班同学一起为其唱生日歌,一起吃生日蛋糕,一起玩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班主任教师可为学生添置冬衣,班主任教师还可上访学生家里,全面了解学生及学生的家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学生生病住院时,班主任教师可带领同学去看望,让学生感受到同学的温暖。
二、保护聋哑学生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聋哑学生由于有生理和心理障碍,自尊心便更强。学生在学校犯错是难免的,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违反班级的规章制度,而学生犯错后最怕和最反感的便是教师喋喋不休的批评。古人说:“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班主任教师在学生犯错误后应责备,但是要把握好度和方式,最好的方式方法便是平静、耐心地在私下劝说,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不仅保护了聋哑学生的自尊心和树立了作为班主任的形象,更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不应违反班级规章制度的错误并改正错误,甚至在其他同学犯错误前将其劝阻。
三、鼓励聋哑学生树立自信心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使人悲观、消沉,甚至丧失斗志。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称赞和认可,而聋哑学生本身由于生理原因内心感到自卑,更渴望得到称赞和认可,因此聋哑学校班主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聋哑学生本就是特殊的群体,班主任教师不应该将他们与正常学生群体作比较,更不要将聋哑学生与史蒂芬·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史铁生等这样的名人、伟人比较,要理解聋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让聋哑学生明白尽力做好自己就是最棒的。班主任鼓励聋哑学生做自己,并不等于鼓励聋哑学生不上进,而是让学生与自己作比较,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作比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进步,不断超越自己,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例如:一个英语基础非常差的学生,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能够将一篇英语短文默写出来了,那么班主任教师一定要给予该同学肯定和鼓励,以让该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积极性和热情更高。班主任教师认为一个同学的性格过于孤僻,建议该同学多与其他同学接触沟通,该同学听取了班主任教师的意见,努力融入集体、融入同学,班主任教师此时应鼓励该同学类似于“你做得很好”或“你真棒”这样的话语,让该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树立信心,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和同学。聋哑学校班主任教师鼓励聋哑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动力。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亲人。聋哑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需要班主任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需要班主任教师了解和走进学生的心灵,需要班主任教师用真情与学生进行沟通,需要班主任教师用真心与学生相处,需要班主任教师用爱心给予学生温暖,需要班主任教师温柔、宽容对待学生,需要班主任教师保护学生强烈的自尊心,更需要班主任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自信心。总之,聋哑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让聋哑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在生活中提高技能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祁红霞.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难点及对策[J].青海教育,2013,05:8-9.
[2] 马雪莲.关于加强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5,11:252.
关于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分析 篇4
一、目前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现状
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并经历了艰难起步、实践探索、逐步规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十几年的艰苦奋斗, 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职业教育逐步变得全面化, 办学模式与专业设置也趋于多样化, 职业教育与身心康复得到较好的融合。很大程度上, 为聋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了有力条件。聋哑学校职业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进行聋人职业教育需要许多的经费投入, 设备的购买、设施的建设这一切都需要钱。经费制肘, 经费来源不稳定, 教学培训设施、设备严重滞后是制约聋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2.师资不足, 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制约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可外聘的专业人员又无法与聋哑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3.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仍不完善, 许多政策执行监督力度不足, 让聋人职业教育前景不明朗。
4.聋生就业面狭窄, 聋生由于言语、听力障碍, 在专业选择上的余地很少, 加上当前健全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社会问题, 而聋生毕业后却要与他们同台竞技, 毕竟聋生有生理缺陷, 与他们相比, 在社交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这只是影响聋生就业的一方面, 其主要方面是有些单位和企业在聘用聋生时带有“势利眼”, 存在一定的偏见, 认为聘用残疾人会影响单位或公司的形象与地位, 即使有的聋生比普通生更优秀, 他们也更愿意选择后者, 使得聋生在求职中屡遭壁垒, 极大地影响了聋生就业的信心。
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为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更对聋哑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二、推进聋哑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是加强聋哑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聋哑人群是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 而教育则是其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通过职业教育能促进聋哑人的社会化, 增强自信心, 并增加就业机会, 提升社会地位。因此, 聋哑学校职业教育要依据《开发残疾人资源的塔林行动纲领》要求, 认识并理解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加强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 突出实践教学, 并创新教学内容, 为聋哑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优化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在聋哑学校职业教育中, 其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同样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突出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其教育教学形式与方法都应该得到科学的优化。因此, 聋哑学校职业教育应该优化其教学形式, 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及课外活动教学等有针对性地加以使用, 并分清主次做到重点突出。除此之外, 优化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受聋哑学生的受教育的特殊性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与共同计划, 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咨询工作。在教学方方法上,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教学法、示范操作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研究法等较为常用的有效方法, 以充分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实习工作。实习是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是培养聋哑学生社会能力所必须经历的锻炼过程。做好聋哑学生的实习工作, 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聋哑学校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社会要加设有关福利工厂的实习场地, 构建起实习基地网络, 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其次, 聋哑学校要按照实习教学原则开展实践教学。学校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实际问题, 并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强化社会适应能力与技能。教师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以聋哑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基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科学开展实践教学。学校要开设就业心理指导课, 针对有些聋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扯轻怕重、盲目攀比等就业心理问题, 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与手段, 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 如让聋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多了解社会聋人的生活状态, 了解目前社会就业的形势等等, 使聋生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给自己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同时, 结合聋生的专业与素质, 也给聋生就业与创业的方向选择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
4.增加办学投入。聋哑学校教育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 且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难度难度更大, 所需教育经费更多。因此, 聋哑学校需要多渠道地增加办学经费投入。首先, 国家要增加主渠道的教育经费投入, 将国家下拨的职业教育补助费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残疾人福利基金也要拨出一部分用于发展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此外, 聋哑学校还应积极争取多渠道的经费投入, 例如社会力量支持与海外人士捐资助学、有关福利共产的资金支持等。
5.加强管理, 提高办学效益。为了提高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 聋哑学校还应该加强管理。一方面, 聋哑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人事、财务等部门的管理, 明确各部门职责及管理关系, 使其各司其职, 加强合作, 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 聋哑学校还要加强对学校的内部管理, 具体从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从而优化聋哑学校资源配置, 提高教学质量, 获得最大效益。
6.采取多种形式, 拓宽就业渠道。特殊教育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要及时地了解社会动态, 了解市场需求, 结合各种教育模式, 采取多种形式, 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聋生就业。如:厂校结合, 委托培养人才。学校与工厂结合, 并根据工厂的需求与委托, 培养某专业的人才, 使聋生一毕业就可以就业。展示成果, 推销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或成果的方式, 并邀请相关的企业与单位来参加, 推动企业、单位与聋生的互动, 为聋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同时也让企业、单位更好地发现聋生的优点与才能, 成功地推销出人才。依靠法规, 促进就业。学校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 “强制”相应的单位、企业接纳聋生等等。
三、结语
残疾人的教育与就业问题, 是当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聋哑学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前景与挑战。我国要加强重视聋哑学校教育工作, 重视聋哑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地位的提升, 加大对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聋哑学校则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改革,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并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 从而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能力, 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摘要:本文从我国聋哑学校的职业教育现状出发, 分析当前我国聋哑学校职业教育的成就与问题, 并就进一步发展聋哑学校职业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聋哑,职业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洪.发展聋人职业技术教育[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3, (05) .
参观聋哑学校作文 篇5
一走进聋哑学校,四周便是一片寂静,我们不由得屏住呼吸,跟着带队的特教老师杨老师参观学校。
杨老师边走边介绍:“这里的孩子都是从学前班一直读到高中,他们学习、生活都在学校,有的孩子因为离家太远,只能半年回一次家,所以他们和老师的感情都十分深厚。听到这里,我十分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独自在外,难道他们不想家?不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于是,我又好奇地问:“他们那么小,会自己洗衣服吗?”
杨老师说:“是啊,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都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或者大一点的哥哥姐姐帮着他们洗衣服、穿袜子……”
当我们走到一间教室门口时,正好看到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上课,因为都是聋哑儿童,所以每个班都只有十名学生。老师上课教学都用手语和学生交流。另一个同学好奇地问:“他们听不到声音,是怎样控制上课下课的呢?”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电子屏说:“这上面有时间,我们都是用电子屏控制上下课的。原来没这个条件,就用红绿灯。”
最后,老师还深有感触地给我们介绍了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有兄弟两个孩子,哥哥耳朵听不见,弟弟是个健康的孩子,有一天,妈妈出门前给兄弟俩留了两个鸡腿,等妈妈回家时,发现哥哥把鸡腿留给了妈妈,自己却忍着饥饿。
聋哑学校 篇6
关键词:聋哑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听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面临许多困难,这对聋哑学校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优势,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提高课堂效率。聋哑学校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更要改善他们的心态,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下文将针对聋哑学校学生的特点,重点阐述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力障碍这一缺陷,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视觉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将画面以动态的方式演示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系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如在教授减法课程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小张拿走了5个,还剩几个?如果教师只用嘴说题,学生可能不明白“还剩”表示什么?这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过程:一个小朋友原先手上有10个苹果,被另一个小朋友拿走了5个,以此展示苹果个数的动态变化。通过视频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准确了解题目意思,快速思考,计算剩余苹果的数量。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明白题目意思,进入课堂学习。
二、主动发掘学生的优势
聋哑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听力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但是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同年龄段的学生并无差距,对数学充满了求知欲,渴望去探索未知的学科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势,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避免在学习中出现烦躁情绪。如在学习认识不同图形的课程时,学生听力上存在缺陷,但是视觉特别敏感,他们对各种图形都表现出了好奇和渴望探索的心态,纷纷用手比划各种图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指出的图形逐个讲述知识点。当学生指着黑板的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触摸黑板,近距离地观察黑板每条边的形状,让他们慢慢认识长方形;在教授“圆形”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篮球场的篮筐为例,让学生亲身感知这些形状,认识不同形状的特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利用这些优势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开展游戏教学法
聋哑学校的学生与外界交流不顺畅,性格多内向。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个特点,帮助学生克服性格方面的障碍,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迎接每一天,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丰富学生课堂活动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外界敞开心扉。比如在开展数字比大小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用游戏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中,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是拍篮球组和数数组。拍篮球组的成员在一分钟内负责拍篮球,数数组的成员负责计算对应伙伴拍篮球的数量。结束后汇报拍球的数量:小明拍了23次,小王拍了12次,比较每个学生拍球数量的多少。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数的兴趣,并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游戏的设置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应当充满趣味,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灵活情景教学法
聋哑学校的学生在性格上可能表现出自闭甚至是自卑,因此教学工作中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促进他们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书本内容。比如在学习人民币中“元”和“角”换算的知识点时,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元”和“角”,但是对具体的换算过程却不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开饭店的情景,通过投影展示饭店运作的整体流程,让学生对该流程有所了解;接下来选择学生分别扮演收营员、购物者的角色,在结账时拿出准备好的钱结算,收营员负责找零。通过这种情景模拟的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人民币换算的印象。
五、结语
教师在针对这部分群体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主动探索课堂教学的各种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张敏.绍兴市聋哑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4).
学校精神——学校的灵魂 篇7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楼房和建筑物的集合。相反,当人们走进一所具有鲜明精神特色的学校,一定会处处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从学校的建筑、布局到校长、教职工和学生的一言一行,再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人们会明显感到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那是一种精神魅力,是一种激涌着、富有生命力、令人感动、奔腾激越的学校精神所创设出的氛围。这种精神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师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唤醒、激发师生崇高的情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成为师生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强大内驱力,对他们道德与价值观的确立、行为方式的选择、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个性社会化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所精神爽、风气正的学校,还犹如一座春风化雨的熔炉。一个学校如果有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校纪,优美整洁、文明礼貌的校园环境,严谨刻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心理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进步,无疑会产生有力的群体促进效应,而这种软性的、无形的促进作用,是学校各项硬性规章制度所无法企及的。因为规章制度强调的多是消极抑制的方面,所要做的多是“抑恶”;而学校精神的促进作用,则会使师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更多的是在“扬善”,会形成对学校所有成员具有巨大感染力的积极心理气氛,对一切与学校精神相反的错误倾向、心理与行为问题,具有无形而实在的抵制作用。
聋哑学校 篇8
1. 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 化抽象为具体
低年级聋生的语言基础薄弱, 认知能力低, 建立数的概念,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都比较困难。因此, 教学时, 教师必须借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题意, 弄清事理。如, 教学“减法应用题”时, 让聋生直接列出算式有一定的困难。这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先演示树上有7只鸟, 接着飞走2只, 问现在树上还剩多少只鸟?通过演示, 聋生都知道从原来7只鸟的基础上少了2只, 要求还剩多少只鸟, 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少了的那部分, 要用减法, 所以列出算式:7-2=5。这样, 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 既可突破教学难点, 化抽象为具体, 又可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让聋生在操作中理解领会概念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也符合低年级聋生的生理特点。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给聋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让聋生动手操作, 让他们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如, 在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100页例9时, 先让聋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 第一行摆4个○, 第二行摆6个△, 让聋生比较○多还是△多?多几个?是怎么得出来的?通过动手摆学具, 聋生很快得出△比○多2个。
二、加强数学语言训练, 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培养聋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 要求聋生认真读题、审题, 弄懂题目中每句话的含义, 鼓励聋生讲讲题目中每句话的意思, 在分析数量的关系时, 让聋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 教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应用题时, 要求聋生说出“每个人浇4棵树, 3个人一共浇了多少棵?”就是求3个4是多少, 用乘法解答。这样教学, 既让聋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 又发展了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
三、注重培养聋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求两数相差关系的简单应用题集中安排, 即把求两数相差多少,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这三类应用题集中安排。在讲授这三类应用题时, 教师应紧紧围绕加、减法的概念, 指导聋生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确定哪个数大, 就把哪个数分成两部分, 再联系要解答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 教学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84页例2:有白兔12只, 黑兔7只, 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先让聋生摆12幅画有白兔的图片, 再摆出7幅画有黑兔的图片。然后提问:从已知我们得出白兔是多少只?黑兔是多少只?白兔多还是黑兔多?如果黑兔站成一排, 白兔也站成一排, 我们看到白兔能分成哪两部分?通过摆放, 学生看到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白兔, 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白兔。从12只白兔里把和黑兔同样多的白兔去掉, 剩下的白兔的数目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数目。
四、进行科学练习, 提高聋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1. 设计对比练习, 排除定势思维的干扰
(1) 树上原来有15只鸟, 飞走了7只, 树上还剩多少只鸟?
(2) 树上现在有8只鸟, 飞走了7只, 原来树上有多少只鸟?
(3) 同学们要栽14棵树, 已经栽了10棵, 还剩几棵没栽?
(4) 同学们已经栽了10棵树, 还剩下4棵没有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通过此类题的对比练习, 理解数量之间的互逆关系。
2. 进行变式练习, 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 改变问题或条件, “同类编组”
A.黑羊有9只, 白羊有12只, 白羊比黑羊多几只?
B.黑羊有9只, 白羊比黑羊多3只, 白羊有多少只?
(2) 改变数量关系, “交错比较”
A.小兰做了16朵花, 送给小明7朵, 还剩多少朵?
B.小兰做了16朵花, 送一些给小明后, 还剩9朵, 送给小明多少朵?
聋哑学校 篇9
按照之前颁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学校的适宜规模为普通小学12至36个班、初中18至30个班、高中24至48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8至36个班;班额为普通小学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 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认真按照有关规定, 强化工作措施, 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 基本解决学校规模、班额过大问题, 努力保持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
山东省要求,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 方便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依法加快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步伐;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和区域;实施中小学校规
聋哑学校 篇10
1948年, 育英学校创建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1949年, 学校随党中央迁址北京。1952年六一儿童节, 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词:“好好学习”, 这是解放初期, 国家领导人对学生们的殷切嘱托。60年的历程使我校已经发展成为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如果说“红色”是育英学校的传统和精神, 那么“绿色”就是新时期学校不断追求的办学目标之一了。“绿色代表和谐, 代表生态环保, 新的世纪, 我们更想重描绿色, 因为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让学生在‘绿色’环境中得到熏陶, 在他们走出校园后, 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环境意识的人才。”这是我校党总支书记兼校长严华对我校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定位。
一、组织与管理
按照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建设的要求, 我校将建立节约型学校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 于2000年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节能领导小组, 各部校长、后勤主任、中小学教学教育主任、学生代表为主要成员的节约型学校工作组。
工作组制定并健全了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人, 如节水、节电、节气、垃圾分类及应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利用的规定与措施;建立办公耗材、节粮、采购与仓库管理、物资设备配制、设备运行与维修管理、节地和投资管理等规定与措施;建立资源与能源统计和公示、资源与能源考核等规定与措施;建立节约奖惩规定与措施。强化管理, 有完整的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 对中小学后勤各部的相关工作进行汇总和交流。其中工作组日常工作由相关教师负责, 主要包括全校中小学各部工作的协调及后勤节能减排工作总体规划的实施;各部校长主抓, 把节能减排、优化环境、低碳生活、绿色学校等教育纳入我校课程教育当中, 培育学生的节约思想品行和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政教主任直接负责, 要求师生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 从一点一滴抓起, 从每一个人做起, 养成节约习惯, 培养节约意识, 逐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节约型学校。
为了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 让节约观念深入人心, 后勤和各部政教处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激发师生的节约意识, 另一方面, 学校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与合理的奖励制度, 对浪费现象用图片、板报等形式进行曝光, 进行宣传。学期末各部开会总结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年级、科室和个人, 进行通报表扬,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存在浪费行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合理的经济惩罚。
2004年, 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形成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决议, 建立机构, 统一规划, 各种图表档案整合分期实施;集中利用为主, 分散利用为辅;注重实效, 就近利用的原则。可以说, 在育英学校的教育中“节能”“环保”“绿色”“和谐”等理念已深入人心。
我校先后被北京市命名为“绿色学校”, 也是北京市闻名的“花园式学校”, 市级健康促进校, 区示范高中校和素质教育优质校。目前我校是北京市100个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单位中唯一的一所学校, 也是北方第一所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获得者。
二、教育与宣传
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基础工作, 也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我校已将环境教育纳入到课程教学中,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环境教育, 使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同时广泛加强宣传的力度, 如一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水宣传日活动等。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并在全校展开“节约”的大讨论。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参加, 共提出有关节约的整改建议136条, 直接与学生对话, 学校到处呈现出人人讲节约, 处处见节约的新气象, 节约每一度电, 人走灯灭;节约每一滴水, 随手关紧水龙头;将矿泉水瓶中的剩水, 倒入节约桶积少成多 (用于浇花或拖地用) 等。
我校的环境教育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常态化的环保课堂和以环保课题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环保课堂由专职教师负责, 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 主要针对八年级值周班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和有育英学校特色的环保校园游构成, 每周安排两课时。目前已有近700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 全校约5 200名师生通过校园大屏幕、广播、电视、班队会、板报、社团活动完成了该课程的普及教育工作;而以环保课题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以系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构成:小学主要以开展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养成、环保兴趣小组活动为主—如在全国推广的“假日小队”活动、亲子活动、环保运动会和即将开展的“环保再生本的使用”等活动。初中主要以校园实践活动为主—“育英学校节能减排之校园游”让学生了解和实地考察我校的节能减排设施, 感受我校在环保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 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 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高中主要以学生环保社团—环保部为依托, 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管理工作, 校园环境的日常维护, 管理和对学生的环保行为的指导及监督工作;同时开展走进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如“垃圾分类—社区宣讲团”“垃圾换有机废品换绿色”的废旧物品置换活动等。让高中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 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好环保教育,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把学校建成一个环保的教育基地, 如:组织参观中水处理系统、厨余垃圾处理过程等;请有关专家到校举办讲座;把家长引进绿色学校的建设中, 引导在家庭教育中进行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教育和实践 (如:用好环保袋等) , 把绿色学校的影响扩大到社会,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校不仅支持本校教师走出去, 还定期请进环境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师生讲座, 如:“创建生态学校”讲座, “垃圾分类进校园”讲座, “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绿色校园”等讲座, 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环保教育工作, 极大地提升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了我校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 0 0 0年以来, 学校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PD课题研究,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保护母亲河、维护公共绿地, 在长江源头立碑;2008年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市政管委的大力支持下, 学校开展了系列垃圾分类、爱家减排的教育及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工作, 如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垃圾分类宣传、环境教育进课堂、小学环保嘉年华“小手拉大手运动低碳伴我健康成长”亲子运动会、中学艺术节中的环保创意服饰大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教育及实践活动。
2009年在学校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 学校又提出了“国际生态学校”的理念, 学校从生态意识、环境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实施, 并成立了学校环境教育办公室、学生环保部。师生还共同制定了北京市育英学校师生保护生态公约和北京市育英学校环境教育歌谣。
2010年3月22日下午, 由环保部宣教中心项目主管杨珂、金玉婷和汇丰集团葛霖主席的夫人Mrs Janian Green及随行人员到北京市育英学校进行参观访问, 并与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此次访问, 专家们特别参观了学校的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收系统、有机垃圾处理机、塑料包装回收机、太阳能橱窗等设备, 并和学校的学生一起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劳技课。汇丰集团葛霖主席的夫人Mrs Janian Green给予我校“国际生态学校”工作很高的评价。
2010年3月25日下午, 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华环保基金会主办, 海淀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协办的“低碳生活进校园, 垃圾分类我先行”宣传活动在我校举办。学生代表张靓向全社会发出倡导低碳生活的倡议。
2010年6月10日拜耳 (中国) 有限公司的“地球怎么了—春天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儿童画册北京首发式在我校召开。这本儿童画册的诞生, 给6~12岁的孩子带来了关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低碳生活的各种知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使孩子们把抽象的理念和身边的环境现象联系起来, 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小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长大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2010年9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宣教司宣传教育处林玉处长和杨俊老师等人来我校进行调研, 我校总务副校长郭春家、负责学校环境教育的潘军老师等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中, 林处长对我校目前开展的环境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就其关心的全民宣教, 如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如何将社会化的环境问题融入到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中、如何使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具有更广泛的空间, 如何使这种教育的穿透力和辐射力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010年9月, 我校又开展了节约用水宣传月活动, 学生自制节约用水宣传画, 精心挑选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厕所内, 以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学校的环保工作, 提高师生的节水意识。
2010年9月, 为响应国家倡导垃圾分类, 节能减排, 低碳出行的号召, 构建“国际生态学校”和绿色低碳班集体, 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环保”的校园环境, 鼓励中小学生从小做起, 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北京小宽心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在我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小农庄试验基地”项目—暨环保科普校园行废旧物品置换活动。通过校园环保科普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增进环保知识, 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综合素质, 清洁美化校园环境, 垃圾分类绿色低碳从我做起, 让学生亲近都市农业, 了解大自然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奥妙, 积极参与社会垃圾分类与低碳节能活动, 努力争做环保低碳的校园卫士与绿色校园农夫小使者。
2010年10月, 针对我校低年级 (1~3) 学生的实际特点, 为使学校的环保工作进一步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我校特与中华环保基金会联合倡议:倡导我们学生使用再生本、再生笔等再生学习用品的活动, 鼓励学生用废旧物品置换再生本。低碳生活看似遥远, 实际却近在咫尺。在轻微的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就可以为地球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也是我们身为一名社会人必须担负的责任。我们希望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意识, 低碳生活, 绿色消费。本学期开展的“使用环保再生本”的活动, 意在让学生实际体验到低碳生活其实就在你身边, 你每使用一本再生本就为低碳减排做出了贡献。
2009年至2010年, 我校多名学生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阳光校园创意大赛, 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了汽车尾气装置, 意在解决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雨水的回收和利用——雨水收集器, 意在解决校园雨水回收再利用问题, 为北京市的节水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共有2人获奖。在第十一届北京“美境行动”优秀设计方案中我校又有8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通过这些实践交流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在经济技术、政策法律、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努力, 养成关心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校园建设
几十年来, 学校在全面育人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坚持建设绿色校园。积极拓展各种环保的手段, 加大相关投入。学校全部采用节水龙头, 分别安装三级水表、电表。2000年, 我们请来百位名人与学生在校园中共植100棵树, 建成“世纪之林”, 树立了绿色理念, 也开始了绿色行动。我校现有的绿化覆盖率在50%以上。2005年“建设污水再生处理系统” (中水处理池) , 2006年建“雨水回收池”。2005年全年节水3万吨, 10月份污水处理试运行。学校各楼全部使用中水冲厕, 现每天用水量在50吨左右, 正式运行后加上绿化喷灌, 计划中水使用率基本满足, 每天可以节水100余吨。
由于我校有在校师生5 000多人, 每天食堂要供应3 000多人就餐。以前, 学校食堂产生的生活垃圾要经常找人来清运, 处理不及时就会产生异味、污水外流, 特别是夏天还会孳生细菌, 破坏校园环境。2008年我校引进两台厨余垃圾处理机, 保证了学校食堂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零排放”, 90%以上的有机垃圾转化为无害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及热量并以气体的形式排出, 体积大大减小, 约10%的残余物完全转化为标准绿色有机肥, 送至学校的果园作为肥料再利用, 大家都感受到了高科技环保的魅力。食堂员工还总结出几条好处:操作简单易学、节省人力、净化了环境、改善了卫生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员工的环保意识等。这些都使学校的环保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到目前为止, 我校已有的大型节能减排设施共8项:游泳馆的空气源热水系统, 食堂的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住宿部和锅炉房楼顶太阳能热水器 (2处) , 校园雨水收集系统, 实验楼前的塑料包装回收机, 图书馆前的太阳能阅读窗, 锅炉房后面的中水处理系统。其他还有节能灯的使用、节能电热水器、分类垃圾桶的投放和使用等。这些设施的使用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意识上, 看到和感受到了什么是“节约”, 什么是“环保”。
60年的耕耘, 从树木葱郁的“世纪之林”, 到新颖独特的太阳能阅读橱窗;从楼道、办公区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回收箱, 到小型的中水处理系统;从学生宿舍楼上的太阳能板, 到妙趣横生的动物园;从喷泉鱼趣池, 到学校花房、果园;从在食堂就餐的师生自备餐具, 避免餐盒和筷子的浪费, 到厨余垃圾自行处理为有机肥使学校成为北京市100个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单位中唯一一所学校, 无不向人们诠释着育英人对绿色的向往。学校里的许多基础设施也都尽可能地融入了节约的理念。和谐的生态校园不仅成为最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也成为德育教育的资源, 李岚清、李铁映、雷洁琼等领导人种下的世纪之林;毕业生捐建的知乐园;我们自己亲手栽种的柿子树、红果树, 秋天丰硕的果实挂满树梢, 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0年在建项目:学校住宿部楼顶1 000平方米的“空中生态文化苑”工程, 意在打造环境教育实践区、生态文化展示区和交流活动休闲区。充分利用空间, 节约土地资源, 绿化美化我们的校园。
四、节约效果
我校除了在校园设备上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资源设施设备外, 也注重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节能减排的理念, 如为体育组自制运动器材, 用废旧物品和边角料制作教学用具, 配合计算机的机器人课题自制机器人场地, 为物理实验室自制电路模型, 为通用技术课自制承重载体, 为思维创新小组自制桥梁模型等, 这些无不体现出学校的节约建校理念, 全校师生参与资源节约教育活动覆盖率在95%以上。
在食堂就餐, 按需取用不浪费粮食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分类投放厨余垃圾已深入人心。食堂在使用厨余垃圾处理机之后, 我校的厨余垃圾已经就地转化为有机肥料并送到花房作为校园绿化的肥料, 每天产生的约200公斤厨余垃圾实现了“零废弃”, 为北京市的垃圾减量化做出了贡献。
2009年, 我校自来水用水量:119 683吨, 中水4 771吨;2010年截至9月自来水用量:101 624吨, 中水1 290吨 (9, 10两月) 。平均每个月自来水减少用水量约1 318吨, 比2009年下降13.21%。中水数据2009年同比2008年下降约39%。
2010年的几场大雪, 使我校的雨水回收池得以充分利用。在下雪的那几天, 每天的早晚都由我校的郭春家副校长带领后勤教职员工参与积雪的清扫与回收工作, 就是周六日也没落下, 加班加点地将积雪回收到学校的雨水回收池中, 供日后世纪之林灌溉之用。
由于我们开设了垃圾分类进课堂的环保教育课及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使得校园内垃圾分类的正确投放率达到50%以上。
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事例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我校节水、节电、节能已蔚然成风, 创建节能减排学校是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
有一位专家这么说过:“当我们的孩子作为决策者时, 能有先进的环境理念;当我们的孩子作为生产者时, 能有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当我们的孩子作为公民时, 能有善待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当科学发展是一种思维、一种习惯、一种素质, 深深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地球, 才可能成为我们永久的家园!”
蓝带学校:美国的特色学校 篇11
蓝带学校(Blue Ribbon School)是指在行政领导、课程、教学、学生成就和家长参与具有杰出表现而接受表扬的卓越学校。蓝带学校起源于198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所提出的蓝带学校计划,其目的是:(1)选拔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较高学业标准或取得显著学业进步、社会公认的优秀学校;(2)引导所有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提高办学水平,确立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和步骤;(3)促进优秀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其认可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校在培养和促进所有学生的智力和道德发展方面是成功的。学校必须承诺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并尽量使其在教育上获得好的成绩,同时要不断努力以保持最佳面貌,所有符合标准的学生都能得到奖励和认可。美国被选为蓝带学校的学校,须是该学校在追求所有学生卓越成就上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而前美国总统布什推动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计划(No Child Left Behind),强调了蓝带学校计划的重要性。蓝带学校遴选标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校里至少有40%的学生来自于低收入家庭;二是学校里学生的成绩位于本州组织的考试的前10名位置,重学生的成绩是蓝带学校的最大特点。
——摘自:罗建河,徐锋《英、美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教育导刊》2011年第2期
育学校精神谋学校发展 篇12
一、从传承文化中, 培育学校精神
一所学校, 不论办学历史的长短, 都有值得推崇的学校文化。校长要在全面认识本校的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 充分发掘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各任校长任职期间的工作特色、优良作风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将其培育为学校精神。在益师附小, 我们发现80多岁的老校长张玉庵, 每次出去散步, 看到校园里有纸屑, 总是一路捡起来, 扔进垃圾桶。老校长张庸泗, 在校园里路过, 看到沟盖板歪了, 吃力的将其摆好。退休教师石霞安听到校门口有人无端谈论学校的不是, 与人据理力争……。从这些人和事, 可以看出, 老同志已把附小当成了家, 他们与附小同呼吸、共患难, 一心想的是附小的发展、辉煌。于是, 学校将这些归纳为“视校园为家园的主人翁精神”。这种“精神”通过耳濡目染、传统教育、典型引路、校内倡导, 被传承下来。又如, 益师附小长期以来重视教育教学质量, 老师们不论工作有多繁重, 甚至受了委屈、不开心, 但是对教学却一刻也不会放松。因此, 学校在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历次考试中, 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而且这种重视质量的意识还在进一步发扬光大。于是, 学校将这种意识提炼成了“视质量为生命的拼搏精神”。老师们为了学校的品牌, 精心备课,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细致批阅学生作业, 耐心辅导潜能生;同时, 巧具匠心地设计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们的这种强烈的质量意识, 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交口称赞, 反过来也长期激励着师生员工。
益师附小经常要承担市、区的各种德育、教学、艺术等现场活动, 每次活动均能做到井然有序, 每个人都能主动找到自己的工作, 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位。学校把这些归纳为“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 老师们更加注意工作上通力协作, 使之形成合力。如在教研教改方面, 学校里不管是谁有参赛任务, 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 献计献策, 研究一个最好方案, 并且反复试教, 反复修改, 一直到大家认可为止。新调入的教师, 大家总是“传”、“帮”、“带”。如:几年前学校调来了一位新老师, 老师们去听她的课, 她上了一半就上不下去了, 听课的老师鼓励她上完了这节课。课后, 老师们发现她的作业批阅也马虎得不行, 便耐心地手把手地帮助她, 并明确告诉她, 在附小教学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现在, 这个老师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 并多次获省市教学比武奖励, 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2007年学校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大赛, 夺得一个特等奖, 四个一等奖, 全年共获得了九个国家级一、二等奖, 三个省一等奖, 一个市一等奖, 四个区一等奖, 而且有两名国家一等奖得主还是新秀。
二、从社区文化中, 培育学校精神
任何一个区域总有其独特的民俗、习惯, 有其区域性的文化。益师附小地处益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康富路。学校通过SOWT分析, 发现有很多的优势:第一, 学校有很好的德育基地。如, 会龙山、武警支队、交警一大队;第二, 有很好的解决学校困难的资源。如市直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第三, 有教育一条街, 优质生源输送一条龙。如示范幼儿园、大渡口中学、海棠中学、市一中、城市学院等。学校也存在劣势:这里的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特别高, 有的近乎苛刻。如择班、择座位现象严重, 甚至评“三好学生”也有人打招呼等, 搞得老师很为难。另外, 因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眼皮底下, 稍有不慎或一个不负责任举报, 就会弄得学校领导、老师团团转。附小有很多发展机遇:如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十分重视附小的工作, 给附小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为附小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等。附小也存在严重的挑战:随着教育的均衡发展, 各学校都在突飞猛进, 特别是随着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附小将失去很大的优势。根据这些情况, 学校确定附小的发展, 一要高质量, 二要规范化。于是, 学校提出了“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和“干净从教的奉献精神”。全体教职员工务必树立“成绩只代表过去,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务必树立“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理念”。第一,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了《益师附小三年发展规划》, 对硬件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明确的目标;第二, 学校每办一件事都要深思熟虑, 力求群众满意;第三, 办学行为力求规范, 不能越雷池半步;第四、清贫从教, 决不乱收费。为此, 学校作了大量的实现规划目标的工作, 积极开展了《关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 “清风进校园, 润物细无声”系列活动全面铺开。学校还组织教师编写了廉洁读本, 作为学校补充教材。经过艰苦地努力, 学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2007年学校被评为赫山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赫山区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益阳市收费示范单位, 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 湖南省课改先进试验学校。
三、从发展文化中, 培育学校精神
社会每向前推进一步, 民众的观念、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发展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益师附小从创办以来, 历届校长苦心经营, 学校规模由小到大, 一直是一所品牌学校。这已经在师生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意识, 一种品牌文化。根据这一情况, 学校提出了“永葆学校活力的创新精神”。学校要发展, 关键在教师。特别是新课程推进以来, 教师的水平、理念决定了学校办学的水平、学校办学的理念。优秀的教师从何而来?新生分派已不是主渠道, 从外校调人也不是好办法, 优秀的教师应该从本校培养。这就迫使学校, 一要舍得花钱, 让老师们到外地去取得真经;二要加强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07年度, 学校外派到长沙、张家界、岳阳、湘潭、杭州、赣州等地学习的教师达50多人次, 共花培训、资料、差旅、补助等费用70000多元。学校还制订了《教师培训制度》。制度规定, 凡派出去学习的教师回校后, 必须写一份考察报告, 同时, 上一堂示范课或做一个专题讲座。老师们把国家最前沿的教改理念及早地带回了学校, 为学校校本培训充实了最新最有价值的内容。学校的“名师行动”也就悄悄地启动了。2007年度, 学校教师获奖的论文有80多篇, 在省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有10篇, 其中胡红波就有3篇在《湖南教育》上发表。老教师刘超红为了教好数学, 自制了“100以内的质数灯箱”并撰写了论文, 获得了省级一等奖。2007年已评为市级名师的有胡红波、吉红蕾。2008年将申报特级教师的有符颖、胡红波。市内、区内、校内一大批名师正在健康成长。
学校精神对学校发展的推动力是不可估量的。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学校精神作支撑。这种精神, 必将促进学校的飞速发展。然而, 培养学校精神, 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而是一项长期的、靠一代一代有意识的接着做下去的工作。校长平时要善于捕捉任何一个闪光点, 要细心呵护能反映学校风貌的学校文化, 从而慢慢地将其培育成学校精神。在这个基础上, 学校精心谋划, 找准切入点, 把握第二发展曲线, 学校必将长足发展, 且长盛不衰。
【聋哑学校】推荐阅读:
聋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10-08
市聋哑学校工作总结06-12
2024年度盲聋哑学校工作计划要点12-03
聋哑英语07-15
聋哑儿童11-27
关爱聋哑儿童01-05
聋哑运动员07-12
策划书-聋哑活动06-08
聋哑儿童关爱活动小结06-15
高校聋哑学生体育教学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