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2024-10-27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共12篇)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篇1

色彩是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绘画与美术类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色彩写生作为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 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提高观察、表现方法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通常会面临很多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天生的色彩感知力强, 对于颜色的解构能力灵敏;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天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并不灵敏,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需要色彩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

一、美术类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程度的掌握。学生的绘画天赋、基础, 学习的认真度都有可能成为左右学生成绩的重要原因。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 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改进, 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考试效果。

色彩教育通常情况下关注的成果是:学生作品的构图是否完整, 具体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大致的色彩应用是否基本上符合色调, 大色块倾向与对立统一是否做到和谐。学生要学会对物体的色彩进行准确的塑造。优秀的色彩画作不光要有完整的构图, 还要在色彩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物体形体的准确塑造。

色彩写生是美术类院校设计专业与造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师范类学院美术教育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色彩教育。色彩写生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虽然出现不少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但色彩写生同样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手段。

色彩作为重要的绘画元素, 在高中生跨入艺术类院校之后将会接受到系统的色彩训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色彩科目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的感觉能力与表现能力, 通过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色彩知识, 让学生充分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与正确的写生步骤, 最终实现色彩应用能力的提高。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三棱镜折射太阳光的原理后, 通过物理实验将太阳光区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七种颜色聚集起来又可以合成为白色光的色彩规律, 最终被应用到美术上。光学规律上的相关发现让光学现象研究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艺术色彩与科学之间的相互结合, 让艺术色彩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美术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 有部分美术类学生学习初期的兴趣点并不在美术上, 只是为了规避相对较高的文化课分数而选择学习美术类专业。针对当前美术类学生色彩写生基础的现状, 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提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与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 最终加强学生色彩知识的理解与色彩能力的观察。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知色彩写生的能力基础上, 在重视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的原则上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美术类院校的招生比例也在逐年地扩大, 学生色彩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困扰着不少高校的色彩基础教育。不少高校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通常情况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学校的色彩教学方法相对于高速发展的教育而言, 方法简单、模式陈旧, 再加上教师的随意性太大, 导致高校的色彩基础教育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不少高校也缺乏相对有效评价教师绩效的监督体系, 最终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依赖性较强。

二、面临的问题与相关解决方法

色彩写生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充分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师范学院的美术类专业通常情况下存在着多重属性, 作为培养教师人才的学校, 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史是中国师范类学校专业训练的基础科目, 师范类美术生今后极有可能走向中国各个阶段美术教育岗位, 对中国全民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师范类美术专业发生了巨大的发展, 师范类高校作为教师人才培养的重地, 承担着推动美术专业向前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教师训练学生的过程中, 风景写生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色彩与提高基本应变能力的基础课程。学生在选景、构图与调色的过程中实现了审美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让学生的视野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开阔。在写生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正确引导, 除了组织学生实践写生之外, 也要在过程中多交流写生心得。美好的景致通常情况下会促使学生拥有写生的冲动。例如, 春季与夏季的景物多以绿色系居多, 而秋天则多为暖色调景物, 冬天的景物通常情况下以冷色调为主。在写生主体的选择上, 作为文物的古建筑会加深学生对视觉构图的理解。

中国广袤的土地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处用以写生的景观。敦煌莫高窟壁画、婺源、宏村、苏州、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写生圣地。教师要通过有组织地进行写生活动, 最终让学生的写生能力获得阶段性的提高。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篇2

植物写生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写生练习,从写生的效果来看这一练习还是初步收到了成效。

由于是造型课,所以课堂上我摒弃了多媒体教学,以直观的演示,师生共画等方式和学生一起探究观察的方法,了解写生的步骤及要点,从作业情况来看,主要是课前的工做最为充分,因为是写生课所以只能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提前一节课和班主任打好招呼帮我排好座位,所以一上来课堂的气氛就比较好,上起课来也就比较顺当,而另一个班由于老师在那里认真的批改作业,我不忍心打扰,利用上课时间来排座位、发书和作业本足足浪费了7分钟之多,所以开始上课了学生的心还没有很好的安静下来,导致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够,课堂效率就无从谈起了,由此可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一节课的效率影响是多么的大,所以说课前下足功夫,对于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之外,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慎重考虑,在媒体泛滥的今天,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使用课件就无法上课的显现越来越普遍,但通过今天上课我认为媒体使用一定要得当,否则课堂效率无从谈起。这是一节造型写生课,学生更多的是希望能看到老师直观的演示来感受写生的方法,如果一味的只是让学社欣赏图片那么到底怎么来表现植物,对学生来说还是一无所获,所以这节课我使用了演示法,在黑板上演示绿萝的写生过程,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流畅的线条会使植物看起来更生动,叶子之间的前后穿插关系如何处理等等,美术课堂上恰当的示范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篇3

一、教室安排问题。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的区别之一是有许多桌椅,在没有专用教室的情况下,这些桌椅的摆设必然会限制学生自由选择位置。如果将这些桌椅归整到一起,腾出空间来供学生上写生课固然好,但搬动桌椅需要很多时间,不但影响美术课的授课时间,也常常由于桌椅不能及时复位而影响下节课的教学。所以,在普通教室进行写生课,以不动或少动桌椅为宜。桌椅不动或少动,就会把学生的坐位固定下来,如果再像专用教室那样摆放写生物,一部分学生肯定会由于距离远而看不清写生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分小组写生;二是加大写生物。分小组进行写生对于学生来说最为适合。前后桌的学生共画一组写生物,只要相对而坐即可。写生物如果选用与教材所提供的写生物体积相同,字生就会由于距离远而看不清楚;同时,对明暗调子、色彩变化等因素的把握也不会准确。所以,选用与教材所提供的写生物较接近但体积较大的物体作为写生物,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采光问题。普通教室都是自然采光,这样,就会给写生课带来一定的困难。楼房教室一般都是单面采光,这样静物的摆设还相对比较容易。但有许多学校是平房教室,两面采光,这样,处理起光线来,就相对难一点。我认为可以这样解决:一般写生台呈“L”型,如果在两面采光的教室里,采用“上”型写生台其效果就会好得多。上课时,教师准备四组静物,教室前面摆两组,教室后面摆两组,由于“上”型写生台中间有立板,使两组的写生物都能呈现出理想的明暗调子。

三、写生物的问题。写生课的内容很多,有风景、人物、静物等。风景和人物的写生与静物的写生比较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风景课可以到室外去上,人物写生课可以由学生做模特;惟独静物写生困难较多,因为大部分学校在美术课所需静物方面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大致有三个:1.发动学生自带静物。学生的写生课分小组进行,而所画的静物多是日常用品,在上课的前一天可通知学生自带写生物,如:漱口杯、肥皂盒、水盆、水杯等。2用容易找到的物体代替。在普通教室上写生课,要选择较大体积的写生物,这样,会使写生物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变化更加直观。3.制作静物模型。美术教学中的静物,一不需要它实用,二不需要它坚固,只要它的外型与我们所需要的静物相似即可。在普通教室上写生课,一般要把静物摆得高一些,使学生都能看到,都能看清,并且写生物的摆设要符合教学要求。

搞好美术课的写生教学,要用两条腿走路。既要想办法争取配备美术课专用教室和完善的教学设备,又要因陋就简,利用现有条件,千方百计地上好写生课。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作者单位:肇州县第4中学)

注重创意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探究 篇4

一、情境创设, 引领激情观察

生活和自然是美术写生创作的源泉。美术作为一种典型的视觉艺术形式, 需要依靠观察来获得一定的感知, 进而生成富有创意色彩的创作思维, 而观察又要依托一定的生活或自然情境而存在。所以, 美术写生对对象和环境的要求并非不拘一格, 而是需要教师根据主题和目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布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持久的激情观察和欣赏, 从而生成一定的创作灵感和想法。例如, 学习“画画虾和蟹”时, 教师要明白:虽然这两种物种都是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 但学生可能没有认认真真地观察过它们。“虾和蟹”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种奇异古怪的生物, 可以作为引领学生认识、感受自然之美的一个窗口。因此, 教师可以精心创设观察、欣赏情境, 以创意写生的形式将学生这种即时直觉留存下来。为营造一个现场写生的良好情境, 可以事先准备两个鱼缸, 一个放虾, 一个放蟹, 再通过投影将这两个鱼缸放到大屏幕上, 以供学生观察、欣赏。由于这是活生生的虾和蟹,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童真, 每个学生都满含激情地观察这些虾和蟹的一举一动, 并将它们的基本特征深深印在脑中, 同时也在细心观察中不断生成属于自己的绘画表现创意。

二、内容多样, 鼓励角度自由

艺术创作是一个个性化实践的过程, 而绘画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无论是所选择的对象内容, 还是绘画的表现方式和技巧, 都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可以说, 个性化是美术绘画创作的底色。而创意写生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是学生自由学习和创作的沃土。所以, 为了保证美术写生富含创意, 美术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内容选择,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需求。同时, 还应当鼓励学生自选角度, 自由点缀, 真正将自身的审美感受通过写生尽量表现出来。例如, 教学“风”, 为了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风的认识、体验、感受表现出来, 教师设置了一个户外写生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寻找“风”, 不给学生对象约束, 如观察风车变化来表现“风”等, 而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体验、感受风的情境。这时, 学生便失去了信手拈来进行机械临摹的范本, 开始意识到需要依靠自己去寻找、体验、感受并表现“风”的存在。所以, 在这次写生课中, 学生可以选择的内容和角度都是依靠自己的个性喜好来决定, 充分彰显了学生的美术绘画表现个性, 为有创意的美术写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果, 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创意:有的从树叶的变化来表现风, 有的从风吹过发梢时的感受和体验来表现风, 而有的通过观察沙尘变化来体现风的存在。

三、直觉表现, 加强审美实践

美术是一种视觉形象艺术, 与学生的直觉反应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创意写生就是追求学生直觉形象的即时性表现, 记录下学生每一次的审美感受, 沉淀学生每一次的创作成果。而美术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要实现创意写生, 必须加强学生直觉感受与审美实践之间的联系, 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写生过程中的审美实践指导, 引导学生在直觉表现中不断生成新的创作灵感, 让写生“创意”永葆生机与美感。例如, “画汽车”一课写生时, 教师带着学生先行观察并欣赏学校停车场上不同的汽车, 让学生对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形体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知。之后的写生绘画实践活动安排在紧靠马路的操场围栏边, 让学生充分感知车水马龙的马路为自己带来的视觉体验。由于审美直觉体验是即时性的心理感受和表现, 再加上马路上的车流量仅仅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即时性的视觉感知, 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将自身观察到或感受到的东西表现出来, 留到最后学生可能脑袋空空, 不知道如何着手完成这一堂原本精彩无比的写生课。所以, 加强学生的写生实践, 引导学生在直觉表现中学会欣赏、表现对象之美, 对创意写生绘画的实现极其重要。

四、结束语

总之, 写生是一种富含创意的美术审美实践活动, 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绘画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品质,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品格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改变写生注重技能、技巧的堆积式训练, 创设审美情境引领学生激情观察, 鼓励学生自选创作角度强化直觉表现, 对于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摘要:美术教学要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 引导学生多从写生实践中寻求灵感, 培养审美能力。从情境创设, 引领激情观察;内容多样, 鼓励角度自由;直觉表现, 加强审美实践等方面研究优化美术写生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写生,创意,审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世军.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08) .

[2]刘建青.小学美术的学科认识与教学实施的关键[D].河北师范大学, 2010.

农村小学美术写生教学浅谈 篇5

农村美术教学受传统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育的束缚,大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才能。很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也只是会画一些“儿童画”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传统模仿性的美术教育和受多方面模仿习惯的影响,我们的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习惯于模仿性的教学常规,而美术教育是教学生发现“美”的过程,若缺乏创造性,思想不解放,创新才能被严重束缚,是非常遗憾的事,学生不光不会发现美,甚至最基本的美感都较缺乏。那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以大自然为师”,从写生教学做起,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现就写生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与同行朋友一起商榷。

一、进行写生教学的原因。

其一、“儿童画”发展到视觉写实表现阶段以后,进入心理学称之为“压抑阶段”的时候,学生会面临困惑:不再满足于在画面上随意表现的视觉空间和稚拙的形象造型,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过去有人把儿童表现欲望的迅速下滑归咎于“遗觉才能”的消失。而从身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来看,并非如此。学生需要的是提高、发现、创造,不是停留在那“儿童画”阶段。

其二、农村有很多美术素材,具有较多美的因素,正如吴冠中先生说:“那白墙黑瓦参差错落的民居建筑往往比高楼大厦更吸引画家......”农村那山、那树、那房子、那小溪、那小桥等均可构筑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这些是学生所熟知的,是有一定情感的,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的,画起来更得心应手。

其三、美术书上的内容其实很多都不适宜农村孩子。主要原因是农村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用具,笔、颜料、纸没有,更别谈什么橡皮泥、刻刀之类的,他们有的只是一小本图画本和一支铅笔,这给美术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而我们的教学,仅局限于那书本上的一点点范画,反复让学生模仿,导致学生对美术越来越索然无味,特别是小学高年级。

其四、艺术来自生活,“写生是一种对客观形象快速地概括表达,是一种思维方法的逐步形成过程,是一种艺术构思的积淀,也是一种在时间流程中对所描绘形象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是记录生活、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迅速表现对象的能力的重要学习过程”。(李力加语)学生通过深入生活实际,用眼去发掘生活中的美,这会带给学生一辈子受用的智慧。

二、具体策略

1、激发兴趣,享受快乐。

小学生对空间的认知是不能理解的,他们只能画一些平面的图案,没有三维立体的概念,对写生肯定是很困难的。但是美术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不断让学生自我明白,简单的儿童画已不能表达心中对美的期待,要运用“再现性”的手段对自己认知的事物表现出来,以表达自己向往的“美”。让学生经常观察身边的景、物,那树的千姿百态,那山的逶迤跌宕,那水的涓涓情怀,磅礴气势,那花的娇媚动人,那小动物的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这一切产生情感,慢慢转化成美感,到一定的时候,他便会想用自己的手去描绘这一切,这时便经常用一些名画让学生欣赏、引导、激发并举。他对这些景物感兴趣,有表现的欲望,紧接着用点线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刚开始很多学生无法下笔,也无处下笔,这需要教师引导。从单个物体的线描开始,过渡以物体组合,最后才画稍为复杂点的景致。作业实践中,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现欲望与表现能力就得到提高。对“写生”就不会太回避,叫苦,而是在作画中体会快乐。

2、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首先写生入门教学的学生作业,实际上就是“速写”。学生画速写,心理上还有很多优势,他不会受太多的束缚,只凭自己的所见所想随笔就画。所以学生画速写不但没有难度,还会非常生动。经过教学训练,写生入门教学可以插入几个认知平行透视的作业,通过描空的教学训练方法把平行透视图形画在纸上,引导学生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表现”的“危机”阶段,提高了视觉写实表现的能力,初识透视空间,进入写生画的基础阶段。其次写生教学要从速写向慢写发展,引导观察、思考与发现 ;与成人化的专业教学不同,小学的“写生教学”,是从速写向慢写逐步发展,这是由于儿童的注意的心理品质是由不稳定过渡到逐步稳定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写生基础教学要教会学生积极的观察,学会思考,作必要的比较,最终从中发现规律从而鉴别物体的大小、长短、高低、形状、空间、前后左右和远近距离等不同位置的形体、明暗、色彩的变化关系。

最后要反复观察比较,摆脱过于主观,片面的成见,纠正错觉,提高观察认识的能力。好多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如有的学生在画物体时,眼睛会产生错觉,把物体画变形,这种情况下,要教会学生发现规律。这样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与点拨下,让学生在写生作业的实践中,沿着一定的途径,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发现和创造。这样,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进行绘画创作的智慧。3、形式多样,丰富课堂。

写生观察直接训练观察认识的能力,是认知一切事物的基本能力,所以写生教学要进行科学的观察认知能力的训练。为了促进儿童美术的发展,必须注意保护儿童美术表现的兴趣和欲望,在进行写生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像达芬奇一样天天画鸡蛋,儿童的情绪稳定性不好,如果每次都是一些单调的重复,学生便会逐渐淡化,直至索然无味。如进行校园写生,把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观察自己的校园,然后选一处景物表现出来。这首先给学生空间的解放,让他们的视野更宽,心情自然会更好,画起画来也滿心欢喜。结果学生画出的画大大出乎我意料,画得生动,(尽管有些空间关系不对)完全画出他们眼中、心中的校园,这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如进行相片写生,也是非常有乐趣的。(毕竟带学生外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它关系到诸多因素。)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外出的风险,还能增强学生表现的才能。因为相片是相对固定静止的,学生观察起来要容易得多,也对作画有所帮助。这要求美术教师多设计一些教学课程,要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写生。当然在学校允许,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适当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到室外、校外写生是最佳的,以求丰富多彩,保持学生对写生的兴趣和欲望。

4、关注过程,尽情表现。

学生在写生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是,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时候没有信心,不敢下笔,落笔不肯定,或者线条碎、乱等,教师在巡视引导的过程中发现这些问题时应该及时提示他们,鼓励学生大胆用线条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描画,不用反复修改。即使所画事物的空间关系不对也不要紧,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好习惯,培养敢于表现事物的信心。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像不像”来评价,而是关注长远,关注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的表现,如毅力、习惯、信心等。对于学生作品出现了“歪”、比例不当、位置错移等现象,教师都要鼓励、肯定他们,并跟他讲明白画画不一天两天就行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是无用的。只有自己在每次作画的时候尽情的画,大胆的表现自己观察的事物,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这样天长日久,从量化训练上解决作画的技巧问题。在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大胆表现、尽情发挥的好习惯后,相信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帮助下摸索出属于自己写生的技能技法,从而画出更好的作品来。

美术课外写生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所以课外写生是我们高中绘画教学中必须开设的课程之一。课外写生在训练色彩感受和和表達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是我们在室内的静物写生和人物写生所不能替代的。同时写生还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高中美术课外写生课,是让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和评价美的教育课程。美术写生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开拓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组织进行静物、人物、风景写生是很有必要的。

室外写生课对高中美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课外写生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写生课是让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和评价美的教育课程。由于大多数的课程学生必须在教室里面进行,学生在教室里面坐的时间长了以后,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多一些安排室外的活动,美术课就一回室外写生的氛围,亲自体验与大自然的接触。如果师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在自然环境中上课讲解,然后画建筑、画花草、画树木,画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慢慢掌握写生的基本要求,使他们知道立足于不同角度,就可以画出不同画面,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促进了积极开展的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能力。

2 课外写生课可以弥补书本单一或没有的知识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最好蓝本,但“书上得来总觉浅”,书上是理性的,甚至是缺乏生命感的。真正能融入生命并有切肤之感的,是要学生能真切体悟。所以必须有实践去亲自体验和感受。室外写生课可以弥补美术课中书本单一或没有的知识。写生基础知识,包括作画的方法步骤、构图、比例、透视、明暗调子、色彩知识等,这些基础知识虽然较枯燥,但营养丰富。老师要采取灵活且有趣的教学方法,反复训练学生巩固与理解写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视觉可以看到的,经过观察思考和一些趣味性的表现活动是可以让学生理解的。

3 课外写生课可以为今后的创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高中生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在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情操、加强理解、拓宽视野等方面心理教学过程和视觉感受再提高的过程。美术创作的根本源泉是真实的生活,只有通过对真实生活的切实体验和感知,绘画创作才能具有感染力。课外写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与生活、与对象之间的直接性,使它能够积累大量原始的、丰富的素材,为今后创作提供了启发和内容的源泉。

如果师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在自然环境中上课讲解,然后画建筑、画花草、画树木,画他们学习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慢慢掌握写生的基本要求,使他们知道立足于不同角度,就可以画出不同画面,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促进了积极开展的思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能力。

4 课外写生提高学生对绘画空间的处理能力

空间的表现是绘画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绘画的空间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追求自然深度的幻觉,表现形体的立体形态。绘画的空间是通过焦点透视、明暗法等手段来实现的。首先,通过课外写生实践绘画的透视原理。在课外写生的练习中,通过把课堂中的透视理论结合实际景物透视的近大远小的变化现象,锻炼学生准确的描绘在某一角度观察下的形体的视觉特征,使形象更具有空间感和距离感,这样的练习促进了学生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其次,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的练习中不断提高准确把握物体的比例关系的能力。任何特定的形体结构都有自己特定的比例。比例关系是形体结构的存在的形式法则,写生练习是提高学生对物体目测的准确把握,处理好比例关系就能使画面具有错落有致的美感。最后,通过写生提高对远、中、近三景的处理能力,认识写生中远、中、近三景的处理对表现画面空间感及表现绘画意境的重要作用,在训练中让学生根据景物的远近用深浅不同的明暗进行表现,并尝试着根据主体的需要来表现背景,使画面显得丰富、生动有层次。

刍议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写生教学 篇7

一、写生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孩子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能把观察到的都画下来,甚至画想象中的形象,这是一种天职,也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一种锻炼。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眼高手低,甚至不敢动手表现,大多采用临摹方式提高绘画技能,临摹是提高绘画技能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激情处于被压抑状态, 就是比较好的作品也没有个性区别, 大同小异、千人一面。教学中要重视写生教学,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写生, 是绘画的基本功, 是掌握多种技能的最有效训练方式。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一开始不是片面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古人对写生绘画的经验体会,以“外师造化”是对大自然进行认真摹写与研究;而“中得心源”是画家在描写自然时呈现的主观内心感受及文化情感的隐喻,这便是写生的表现。从古到今,无论东西方绘画,大凡优秀艺术家都重视写生,只是作用不同而已。因此,写生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二、提高学生绘画兴趣

写生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面对客观存在的物象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通过观察自然、归纳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过程,挖掘内在规律,培养良好视觉阅历和高雅审美能力,刚开始教学生写生可选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如橡皮、汤勺、易拉罐、水彩笔、乒乓球等,以此为“依托”,让学生照着画出各种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形或两、三种基本形的套接,然后在上面添加画线,由简到繁,便出现许多生动的形象,很有启发性,不仅启发学生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指出一条锻炼思维之路。能够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因而引发绘画兴趣。

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以自己强烈的个性独树一帜。我们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使他们有机会自我发展。写生教学中,教者必须时刻观察,看出学生的独特素质和潜在能力,对观察事物的主观理解的表现是识别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关键, 帮助学生发现和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主观理解的表现,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比如,让学生表现窗外树叶,可让他们理解其造型是松散的、自由的,可以用几何形把它规范起来、组织起来,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繁杂的物体简单化、概括化,通过这一训练,对学生概括能力、把握结构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增强自信心,对客观理解表现得充满感情,从而提高绘画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能力培养。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观察能力培养几乎遍及每一学科教学,美术学习写生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则尤其重要。写生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以一种独特的、审美的艺术眼光观察、感受和认识世界,并创造美,使传授的美术基本知识技能、技巧在愉悦轻松的训练气氛中得到巩固。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导致良好的结果,训练学生写生物体时把物体归纳为几种基本形,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到动手的过程,让学生激发审美主体的参与意识,同时使学生明白物体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学生在综合自己审美经验的基础上,把基本图形变成物体的形。再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变成物体的美丽纹理。为掌握画物体的基本技能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认识事物、表现事物的能力,锻炼学生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写生课的教法

首先教师应合理把握尺度,不能使学生陷入迷惘。学生面对写生对象无从下手、不知怎么画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现主体物,如果表现的物体是松散的、零乱的,提示学生可以用基本几何形把它们组织起来—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取舍、提炼。刚开始,困难是难免的,可是我们要相信每个人内在的精神力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表现。然后进行写生训练,先让学生动手摆置静物,创造美的构图、美的组合。在技巧步骤上,注意写生过程的程序性,如构图、结构、运用各种工具材料都要讲到,还要深入刻画,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并表现物体,帮助学生和无绘画基础的学生发挥才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让学生放松对形体的严格控制,鼓励他们对眼前物体大胆感受。待学生进行了最初写生作业后, 可以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表达个性,经过分析研究,把最初萌芽的个性语言在下次作业中继承下来,并得以发展。

总之,写生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而且是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活动,拓宽教学视野,使教学活动呈现灵活主动、生机盎然的生命力。

摘要:优秀的艺术家都重视写生,只是作用不同而已。写生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面对客观存在的物象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并能表现物体,帮助学生发挥才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

美术教学中色彩写生变化的规律 篇8

有的人认为色彩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掌握和运用色彩的才能主要是靠天赋和感觉。事实上, 所谓的天赋和感觉是靠一定的色彩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写生实践来支撑的, 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

色彩写生学:着重研究的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作用问题。从写生角度来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在一定的环境空间中所呈现的相貌, 运用的是环境色的理论。即以固定的视点来研究物像与环境的色彩关系。就是说必须把物体、环境和光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其目的是研究它们丰富的色彩变化, 也是我们常说的色彩“大关系”。

色彩写生变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前面已说过,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研究色彩写生的出发点, 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问题是掌握色彩变化的核心问题, 也是色彩写生的观察、分析方法和特点。如果要成为一个写生画家或者艺术设计家, 起码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

一、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

例如, 在天气睛朗, 阳光感很强的草地上有一群白色的羊, 这时我们看到羊的受光面是略暖味的白色, 而背光面则略带冷味的蓝紫色, 羊的腹部处则倾向暗绿色。如果在阴天, 那羊的受光面就会变冷, 而背光处的蓝紫色则变成略带暖的灰色。如在傍晚夕照的时候, 羊的亮面则更显橙黄的暖色, 与暗面的冷色形成加强对比。这些千变万化的色彩冷暖变化, 是与光源色的变化分不开的, 而物像暗部色彩变化又与周围环境色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对物像色彩的冷暖感觉, 从理性角度讲, 是心理因素在起一定作用。

这种感觉是相对而言的, 因为只有在一定的光源和环境条件下, 通过联系与比较才能生成色彩的冷暖感知。文鑫扬在《绘画色彩学》中作出了精辟的归纳和总结:“明暗色调不仅是明度的差别, 而且发生色相冷热的变化。光源如果是暖色, 受光面为暖色, 背光面为冷色。如果同时还有一个冷色光源, 受光面为冷色, 背光面为暖色。暖光投影为冷色, 冷光投射的影子为暖色……”“远近不同的色相变化也可称为色彩的透视……可表现画面物像的空间感。”“物体与画面的距离愈远, 空气的阻隔愈厚, 青、绿、紫色光被反射到空间, 色彩倾向冷调。”从以上的实例可以归纳出物像色彩冷暖变化的如下规律:

1. 物像亮面色面色调的冷暖, 以光源色的冷暖为转移。

2. 物像受光的色相, 是固有色和光源色的综合。

3. 物像背光面的冷暖, 以环境反光色彩的冷暖为转移。

4. 物像背光面的色相是固有色与环境反光色的综合。

5. 在物像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还有一个过度的半背光面, 这一块面的色调基本上是由物像的固有色为基调的, 一般比较饱和, 但由于物像受光的角度不同, 有时也受环境色的影响, 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 物像高光部分是因受光的直射, 其强弱因物像质地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般质地坚硬光滑的物像, 高光的反射则强;反之则弱。反射强的高光的冷暖基本上是光源色本色的反映;反射弱的高光一般是由光源色为主略带物质的固有色成分。

在写生时, 面对各种不同的时空环境, 如果我们能始终运用这些基本原理, 便能把握物像的色彩冷暖变化关系, 懂得了冷暖变化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表现物体冷暖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述物体光影状态, 而且使色彩因对比而更有表现力。正如魏永利所云:“同样将黑与白并置时, 黑的更黑, 白的更白;将冷暖不同的色彩并置时, 冷色更冷, 暖色更暖;……”任何色彩都不是孤立的, 它与周围的色彩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 我们还须区别个别经验与一般规律, 个别经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适用。例如, 在室内物像受光面偏冷, 背光面偏暖, 在室外阳光下则恰好相反。因此, 要根据客观的时空环境来具体分析。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 要灵活利用一般规律和个人经验。

二、色彩纯度强弱变化规律

色彩纯度是指色相的纯净程度。我们知道三原色纯度最高, 其他色相不同层次的纯度, 色相之间的混合次数越多, 其纯度越低, 色感越弱, 反之则高;同色同量的色相, 在不同的视距, 其色相的纯度强弱将会发生变化;不同色相, 但同量同视距则暖色色感强、纯度高, 冷色则色感弱、纯度低。由此, 在现实生活环境中, 色彩的纯度强弱变化可归纳如下:

1. 离视点越近, 色彩纯度越高, 色感越强, 反之则低, 则弱。

2. 离视点近的物像色彩对比强, 固有色成分多, 反之则对比弱, 条件色成分多。

3. 暖色比冷色色感强, 冷色比间色、复色色感强。

4. 色彩对比大的强, 对比小的弱。

了解这些规律对我们处理色彩远近空间透视有着重要意义。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篇9

学校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技术教育, 而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 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学校美术教育应体现全面育人观念, 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针对美术专业素描写生教学中的有关问题, 我国有好多有识之士早已开始着手研究, 本文根据目前的素描写生教学提出几点注意。

二、善于观察, 注重训练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造型阶段比较好, 但明暗调子表现较差;有的整体表现形象的能力还可以, 但构图方面总出问题;还有的同学比例构图解决得不错, 但对形象结构理解不到位或体积塑造能力较弱, 空间感表现较差等。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理想、爱好和愿望,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院校或系科, 因为不同院校、不同系科专业考试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命题、作画要求和评分标准也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指导学生针对所报考院校的具体要求, 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与训练[1]。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 但进步很小, 甚至长时间停滞不前, 这往往就是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表面上看, 他们老老实实, 勤勤恳恳, 但不知道及时总结经验, 不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知道解决什么问题, 也就更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 出现了盲目蛮干主义。这就要引导他们注意研究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避免少走弯路。作画前, 要引导学生把摆在面前的石膏或人物模特儿的各个局部作为一个视觉整体, 纳入到画面基本的构图内, 暂时省去形体、结构和调子等局部。写生时我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入角色, 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切忌漫不经心、胡思乱想、精力不集中。首先, 把物象的外部轮廓大形和基本特征抓住, 牢牢记住他们给你的第一印象。然后, 把每一局部都作为整体关系的一部分, 和其他部分反复比较, 只有从整体对比中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某一局部真实的形体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上下左右同时看, 画左边, 看右边;画上边, 看下边, 整体观察、整体思考对象的各种关系, 从而摆脱局部观察的不良习惯, 把对象鲜活、生动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特征迅速地表现出来。

三、分析思考, 统一协调

动笔之前, 要给学生有一个充分感受被画对象的过程, 包括对象的基本形体比例、明暗层次、气质、环境、个性特点等, 把对象的整体感受印记在脑海里, 要带着感情去画, 观察写生对象的神态表情, 并认真思考需要采用的方法与手段, 包括构图、绘画风格等。如果缺乏对形象本质及内部结构关系的理解, 就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陷入盲目照抄和拼凑表面现象的不良习惯, 导致结构松散, 体积感不强, 画面花乱。要知道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 没有局部的整体, 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 没有整体的局部, 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 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 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 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 哪些地方深点, 哪些地方浅点, 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 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 却知之甚少, 或一无所知, 因此, 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在写生过程中, 我指导学生进行认真、严谨、科学的理解与分析, 忠实于对形象的观察和感受, 诚恳自信地表现形象特征。

素描过程就是比较, 比较, 再比较, 就是靠比较的方法, 比色调的深浅, 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 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注意形象的特征、神态、动势, 注意背景及服装颜色在画面上构成的黑、白、灰层次, 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 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因而它不单单是怎样画的问题, 而是要学会如何思维、如何观察、如何运用“对比方法”。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发挥平时对头像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塑造方法, 全面深入地刻画每一个局部, 突出模特儿的个性和神态。时刻把握好深入的分寸, 既要有精细的刻画, 又要有适可而止的概括。既有精彩的局部, 又有完美的整体。

四、结论

成绩好坏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画面的最终效果, 它是考官评分的主要依据。我发现有的同学考试过程中错误地认为, 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 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 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捕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 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同学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同学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 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 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 失去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 概念化, 脸谱化等。因此, 我让学生撇开其他各种因素, 以画面为中心, 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与处理。

摘要:把素描写生作为模仿自然的再现体转变为对绘画本身形成方式的追求, 把模仿世界的意识转变为创造世界的意象, 不仅是绘画发展的方向, 更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目前的素描写生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素描,美术,素质

参考文献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篇10

艺术创作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之中, 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了解、探索过程中的一种再创造。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形式——写生, 则是在一定临摹的基础上, 直接面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对象进行描绘和创作的一种艺术活动方式。它既可作为创作的手段, 又常用于练习技法和搜集素材。根据不同描绘对象, 艺术写生基本分为“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动物写生”“人像写生”等几种类型。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写生画教学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丰富创作源泉, 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法、观察能力和创作意识。由于缺乏把握相应的“点”和“度”, 学生写生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基本现状和主要成因是什么?如何予以改进和创新呢?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中学美术写生教学的基本现状和主要成因

由于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 中学美术课尚未得到应有程度的重视, 除了极少数学生参加学习兴趣小组或者寻求“私学”外, 美术课教学尤其是学生写生教学的现状普遍不尽人意。其主要表现在:第一, 只是临摹, 不会写生。所谓“画得不错”的学生, 其作品主要是在临摹基础上“加”点自己的东西, 或者把几幅画拼凑为一幅画而已, 从前到后基本没有面对自然和生活的对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描绘。第二, 教法单一, 限制写生。虽然基础教材中安排了写生画教学内容, 可是面对人数众多、空间狭小和时间限制等因素, 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是在讲台上或大屏幕上显示写生物体, 学生也只能静坐在位置上边观察边描绘。这样的“写生”教学还是变了相、走了味。

究其原因, 一是传统学生画教学多是以教者示范、学生临摹为主, 而且所画形象多是由成人创作并修饰的一些简笔画或者流行性卡通画。在美术课堂搁置写生训练的影响下, 长此以往, 孩子们绘画创作势必存在程式化格式而缺乏自然生活化气息。二是写生绘画高度要求作者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 还有“00后”时代特质等因素, 这对绝大多数孩子们来说确实极具挑战性。换句话说, 这些主客观因素限制了学生的写生画学习[1]。

二、对中学美术学生写生教学的简要实践与思考

1. 要持久保护学生写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强调指出:“成功教学不是强制学生, 而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与爱因斯坦的“兴趣老师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属于“唯情趣一族”, 所以, 笔者一方面不断创新学生写生材料, 一方面灵活表现创作方式, 教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绘画技法, 比如有水墨画、蜡笔水彩画, 有水彩画、水粉画, 有砂画、版画, 还有素描、线描画和剪贴画等。以上任意一个画种都可成为学生写生画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让孩子们根据个人意愿, 自行选择如工具材料、颜色、质纸和画笔之类的东西。如此而为, 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写生创作兴趣, 不断丰富其画面效果, 而且通过对工具材料性能的逐步摸索, 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并发展他们的创作表现能力[2]。

2. 要有序把握学生写生的教学规则

众所周知, 学生写生是一种由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逐步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如此, 我们一方面应当根据中学生的年龄段特点选择事物, 要讲求对象有序、层次清楚;另一方面在设计写生的各种环节, 要注重由简到繁、由静到动、循序渐进, 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有意观察能力。比如, 可先选择大型积木、桌椅之类一些体面结构明显的物体, 再逐步有序地练习简单物体组合和先少后多、先静后动的物体。值得强调的是, 培养学生“看”的能力是学生写生教学的客观前提。我们应把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作为首要任务,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激发他们“表现美”的写生创作能力。以静物写生教学为例, 教师首先讲解“看”的方法:远看整体, 近看局部;从各个方面和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的特点, 如形状、颜色、结构、凸凹、线条、皱褶等。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用手去“摸”, 以此增强“看”的效果。通过“看”和“摸”, 让学生较好地完成“发现美”和“感受美”阶段, 从而为“表现美”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3. 要适度放手学生写生的自由创作

每个人都有或显或隐的个性, 中学生不但具有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 而且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在学生写生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以此为良好的潜在优势, 给予他们适度的自由创作空间, 不仅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非常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天性和灵气。与之相反, 如果一味地要求中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这无异于在遏制他们的心性和个性。有人曾就此进行过分组试验:对于第一组, 每次都先由教师集中示范讲解, 如分析对象的结构、比例和形式美等, 然后再让孩子们动笔。经过一段时期以后, 孩子们的听讲注意力明显下降, 写生兴趣快速递减, 作业效果异常接近, 而且逐步形成了学习依赖心理。而对于第二组, 除了一些必要的“观察”方法和基本技法外, 教师事先不作任何示范和讲解, 只是在个别辅导与集体交流、总结评比之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其结果是学习情趣与日俱增, 表现欲和写生信念越发强烈, 作业个性化非常明显。由此可见, 心性与个性是学生写生活动的灵魂和活力。

4. 要不断给予学生写生的激励能量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 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写生这一艺术创作活动, 更加需要一些催人奋进的正能量元素来给予源源不断的涵养和滋补。令人遗憾的是, 有一些老师和家长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 经常不能合理地辨别孩子们的写生作品, 动辄就是批评、指责甚至否定, 不是“鼻子歪掉了”“眼睛斜啦”, 就是“你这画的还像个人吗”……由于观察能力不够, 整体把握能力不强, 学生写生创作中出现一些线条幼稚、造型欠佳、五官不正、比例不准等现象都是常态, 我们应当设身处地, 放宽要求、模糊对待, 允许孩子们犯些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特点并不影响学生画的艺术效果, 却能形成一种原始、天真、童趣的稚拙美。再说, 难道孩子们所看到的都是“型男”和“美女”吗?这就是说, 对于学生写生而言, 我们既要以激励、启发和引导为主, 更要给予他们解释说明的权利和合理想象的时空天地。这是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关键。

结语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写生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若能使学生写生这棋盘活起来, 定能为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增添无限色彩。

参考文献

[1]高立其.建立美术与生活的“超链接”[J].新课程:教师, 2012 (4) .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篇11

一、目前乡镇中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又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几个方面,就美术教育情况来看,城市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受到较为正式美术教育,而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了,可乡镇中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没有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在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学生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影响“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老师自己要先重视再渗透给学生和家长。

对哪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天真的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静土,可是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搞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你还能成画家不成?”“咔喳!”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得无影无踪!

2.美术师资的匮乏与浪费并存

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还有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极少经过艺术教育的培训,就是有这些老师也被安排上其它课了,即使课程表上有美术课也是拿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其实是拿来上语文、数学等要统考的课。

笔者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就是在农村中学工作十几年,而我的不少同学在学校教起了语文,还做了班主任,有的则教起了其它学科,到现在真正从事美术教学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了。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

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美术教师留下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的教育部门重视。

3.缺少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

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了美术教师,但学校从来就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就像中国画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毛笔等怎能去画好国画,岂不是笑话吗?那学生又能怎样知道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呢?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要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作用。

二、推动中学美术教育的积极实践

以上是鲜活的乡镇中学美术状况“素描图”,着实让想有所为的教育同仁们心寒。为了让这幅“素描图”不再单薄,试着变成乡镇中学“写生图”,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希望能起到“润色”作用,让农村美术教育生动起来。

1.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3)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写生图”新景象!

美术写生课堂教学 篇12

由此可见, 写生在美术教学中必然起到重要的作用。写生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审美经验。它与创作的关系是写生为创作做好了技巧上的准备, 从写生到创作的步骤就是:确定创作的主题, 带着问题进行写生, 将在写生中的鲜活感受转换到绘画创作中来。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写生练习。

一、写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都知道,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 而美术课的写生练习, 则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在平时的观察训练中, 引导学生们从单个物体到一组物体, 一个模特到一个场景的外形、特征, 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原则不断增强视觉感受, 有助于学生养成对各种事物留心看一看的兴趣和习惯, 为创作活动积累素材。通过美术课的写生,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从美术角度观察, 侧重物体的结构特征、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方面, 把自己感知到的物体记住, 看到的东西就会更多更细了。长此以往,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同时, 还开拓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经验, 并能在画纸上反映出自己感知到的物体, 为学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提供了基础。

二、写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写生的内容十分广泛, 有风景写生、花卉写生、人物写生、动物写生等, 为了避免流于单一枯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学校内外的条件, 将写生的地点与对象作相应的调整。只要安排适当的内容, 选择适合的场所, 让学生多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 人物、花草树木、房屋、天空、大地, 信手拈来, 学生是十分乐意接受的, 他们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因为他们对走出室外充满好奇心理, 对自然的亲身感受远远高于对书本范例的感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贴近自然, 感受自然, 收集灵感, 陶冶情操。在写生中, 通过让学生慢慢掌握写生的基本要求, 使他们知道立足于不同角度, 就可以画出不同的画面来。此外, 写生的形式和画面的表现可以尽量多样化, 比如速写、简笔画、素描、水粉、水彩等。只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行, 不必拘泥于像不像。随着写生次数的增加, 学生的绘画兴趣也会逐渐增强, 并且经常都能出现新的好作品。总之, 通过积极开展写生练习, 使学生有充分的精神自由、想象自由和表现自由, 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能力。

三、写生有助于提高造型能力

阿恩海姆曾说过艺术家的优越性在于:“他不仅能够得到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能力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些经验的本质和意义, 从而把它们变成一种可触知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技巧”。技巧的提高首先是建立在对对象的直观感受的基础上, 然后把这种感受加以深化、提炼, 最后内化为画家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

首先, 写生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力, 这是提高造型能力的基本前提, 也是创作的基本前提。这种感受力就是建立在观察和感知的基础上, 比如在观察客观对象中感受到线条、明暗、色彩、物体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写生, 可以锻炼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形式组合, 从而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

其次, 写生最为直接地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 这是提高造型能力的关键。在日常的美术学习中, 临摹占了很大的比例, 临摹是把别人的东西复制下来, 而写生更注重把活生生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刻画在纸上。在写生中, 我们不仅要对客观对象、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感受, 而且还要将个人感受转化到画面上来, 这时更需要学会如何处理画面, 比如如何构图,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 比例的掌握, 光线的变化, 透视的规律等等。绘画者要学会自己去处理画面, 这也是加强造型能力的过程。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个人的绘画习惯, 对于绘画中结构、质感、光色等一系列构成要素的偏爱, 和对于材料的把握运用, 最终会在创作中形成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通过在写生中自我的主观处理, 能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 从而提高造型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学习时, 不仅仅是凭借感觉作画, 而且在作画中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能找到新的发现, 进行大胆的创造。

上一篇: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下一篇:爆破参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