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实践(精选12篇)
写生实践 篇1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的组织比教学本身还重要, 风景写生实践就属于这一类型的课程, 这是在我多年的带队进行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得出的切身体会。我总在思考、想办法努力达到在注意学生的安全的同时又可以较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通过写生实践获得较好的收获。2009年我有幸参与由湖南理工学院何力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师美术学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整合模式研究》, 对风景写生实践的教学进行系统总结, 结合我经历的学生写生实践活动情况就组织与教学关系的重要性进行整合研究。目前在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都有风景写生实践课程, 带学生外出写生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给写生实践的学生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每年都有关于写生实践的不幸的事件发生:某某高校学生在某某地方写生, 学生在山道上骑山地车摔成骨折;某某高校学生不幸溺水身亡;某某高校学生因私自登山坠入峡谷……这些非常悲惨的事件, 给各高校的带写生实践老师深深的震撼, 同时也迫使我们必须为写生活动进行完善的缜密的安排, 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组织有序的前提下完成我们的写生教学。
一、风景写生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和写生实践中的学生组织工作
(一) 行程计划
在风景写生实践开始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时间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选定写生地点, 并作一个周密详尽的书面计划书, 计划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写生时间计划、写生地点与路线、带队老师、学生人数、住宿与交通。
(二) 写生的安全与保障的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 并签定保证书。
附例:外出写生安全纪律保证书
为外出写生的安全, 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从%年%月日———%年%月%日按以下要求严格遵守, 绝不违纪:
1.不在没有老师带队的情况下外出、写生;
2.不在写生当地参加任何没有得到老师同意情况下的任何行动;
3.不单独住入任何地方;
4.不下河游泳、下水玩, 或单独外去游玩;
5.不和当地人发生争执、打架和参与他们的任何形式的活动;
6.不乱跑, 要统一行动, 统一入住, 统一外出写生, 统一回到住地;
7.一切行动听指挥, 服从老师和班干部的安排, 同学之间和平友爱、互帮、互助;
8.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人的风俗, 和当地人相处要有礼貌, 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9.不小盗小摸, 损坏他人财物;
10.不到一些有任何安全隐患的地方去, 保证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的绝对安全, 一定听从老师的决定。
以上必须严格遵守, 绝不违反, 保证做到。
(三) 写生班级学生的组织与分配
写生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 以班干部和党员为核心, 将班级分组为写生活动单位, 明确各小组的要求。
1.根据班级人数分配班级的写生小组的人员与小组负责的组长。
2.写生小组组员须知:
(1) 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 小组人员统一行动, 密不可分, 任何人必须征得组长的同意方能行动。
(2) 组长必须于每日向老师汇报组员的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必须马上向老师汇报。
(3) 组长和组员必须一切以安全为首, 不允许擅自行动。
(4) 每次出发前后要清查本组人员, 组员要按时向组长报道。
(5) 就寝时, 休息时, 要及时掌握本组人员的基本情况。
(四) 风景写生实践的实施过程及项目要求
教师带学生到外进行风景写生实践一定要有比较具体的写生内容计划, 到什么地方写生, 要针对当地的人文和自然风景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能力与基础制定写生实践方案。
1.熟悉环境。当学生来到写生点要及时地安顿好住宿, 当天晚上要求学生要好好休息, 通告作息时间。第二天运用半天的时间带领学生熟悉写生环境, 有条件最好请当地的人当向导, 通告介绍让学生基本熟悉写生点的基本情况, 如熟悉路、了解当地人们的基本生活状况、写生时间的大概气候, 建筑的基本形式与主要代表建筑, 主要的风景写生集中点, 等等。熟悉当地的环境, 为写生的开展提供较好的基础情况。
2.了解当地的人文景观。风景写生实践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为自然景色, 二为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 又称文化景观, 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对人文景观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在写生的创作中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文化内涵。写生点人文景观的了解可以从当地居民中和结合有关资料进行, 通过对实地的考察归纳总结其人文文化特点。
3.预选风景写生点。通常学生开始写生时目标并不明确, 提着画画的工具匆忙地找一处场景开始画, 这样学生写生的作品问题较多, 如画的风景地域特点不够明确, 画面思考不够、构成不完整, 景物光源在画面视觉效果表现不理想, 等等。进行预选风景点的选择和安排, 可以使学生在写生前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设计, 画面效果是通过有目的地进行表现, 连续进行的风景写生可以使学生做到表现不同类型的人文、自然景观的风景。
二、风景写生实践作业安排与要求
(一) 风景写生作业布置及时间分配
风景写生实践时对学生写生的作业基本量要有要求, 在量化的基础上,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生热情, 使学生尽可能完成既有量化目标, 又有较好的质量效果。速写是风景写生的前奏曲, 它是学生熟悉写生环境、了解写生对象、进行写生计划与写生表现的重要环节, 也是风景写生形式表现的一种。
对学生写生的速写、色彩作业, 要和整体的写生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教师在学生写生前要作好计划安排,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进行量化与质的练习, 保证写生作业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从我多年的写生实践的教学经验了解, 学生写生作业的情况一般写生速写占到三分之一, 色彩风景写生占三分之二。
在风景写生时要求向学生提出写生内容的具体项目, 如速写从局部开始、较小的场景、大景。色彩风景从小景到大景, 从感受色彩到理性色彩表现, 从色彩的明确主调变化到个性化的色彩形式表现。
(二) 常见风景写生作业形式
1.熟悉建筑局部结构的速写练习。感性是来自对自然的观察产生的灵感, 表现的言语同样来自对自然熟悉而总结出来的表达形式符号。无论在什么地方进行写生都要求学生从局部的精彩细节开始, 通过进行对建筑物瓦的排列、瓦当、门窗、建筑装饰的雕花、树、桥石、山势等使学生充分地掌握写生地各类景物的构造形式特点, 为后续的写生表现做好铺垫。
2.风景速写。要完成的目标有写生速写表现的实践, 风景的构图形式的探索, 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风景表现的言语提炼能力。风景写生的教学指导主要围绕这些方面进行。
3.色彩小幅风景写生。开始画色彩风景切忌盲目用过大画幅, 可以从小幅的表现色彩感受的开始, 通常是十六开。小幅画可以使学生提高写生实践的效率的同时更好地让学生比较快进入表现风景色彩的状态, 一般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地以主调进行风景色彩的表现, 从不同的色彩系列进行色彩的归纳, 同时尽可能地尝试着风景形式美感与表现言语的探索。
在风景写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可以进行风景系列表现与个性化表现练习。这一般是在风景实践写生的过程后在风景作品的整理阶段来完成, 但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 可以鼓励学生在开始写进行, 也就是在预选风景点的过程时设计好要画的题材与内容;在写生风景的整个过程中完成自己设计的系列表现风景作品。风景系列表现作品的题材与表现形式是表现风景创作佳作的关键, 引导学生进行题材的选定如根据写生地的季节变化的春、夏、秋、冬系列, 一日的晨、午、黄昏系列, 等等。个性化的表现的进行要引导学生借鉴画家的系列作品与表现风格, 将写生感受与对风景画的理解相结合, 一定要用自己的言语与审美修养来表现风景系列作品。
三、风景写生实践的教学与辅导
(一) 风景写生实践组织教学形式
1.重视第一次写生教学。写生的组织非常重要, 它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作用, 尤其是第一次写生教学的开展时, 教师对学生的组织要考虑比较周密。第一, 要求学生一定按时集合并要点名;第二, 安排写生时间的任务, 要向学生进行写生作业的布置;第三, 一定要特别强调写生的纪律与写生活动的组织与活动要求;第四, 公布每天检查与与完成作业的情况, 并安排好后续教学与辅导的小组的具体时间。一般进行风景写生的第一次教学是来到写生基地的第二天上午, 在学生熟悉了环境、预选了风景点后教师再开始进行风景画写生的示范教学, 从选景、构图、步骤、方法、表现形式、表现言语到自然色彩的归纳与色调提炼等, 通过演示、讲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过程。
2.通过写生小组进行教学。在学生写生时, 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教学, 使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又可以观看到老师的风景写生的过程。以写生小组为单位的写生形式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 具体的措施是如有三个写生小组的话就按每天要求一个小组和教师一同进行写生, 该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同行, 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教学指导。这种组织教学的形式是将班级化整为零,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的时间,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 对学生的风景作业完成效果和作品表现形式、风格、言语表达的探索都可达到更深入的指导。
(二) 风景写生实践的组织辅导形式
1.组织学生进行作业讲评。外出写生的教学辅导同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 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 使学生在今后的写生过程中取长补短。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写生, 讲评一般安排在晚上进行。过去是要学生交写生作品,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点评, 这种传统的形式非常耗时且效果不理想。现在我们几乎人人都有数码相机, 要求学生将他们每天的写生作业进行拍摄, 通过每个写生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后交给教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电子图片作业进行编辑归类。讲评时只要运用一台电视机就可以进行作业的整体点评了。点评可分三类:对优秀、明确表现个性、风景表现欠佳的作业进行点评。
2.进入学生的寝室辅导。到学生寝室去更利于对学生写生作业的辅导, 寝室的人员较少, 在一定的时间里可以看完学生写生的所有作业, 还可以对学生写生作业进行调整示范。深入学生的生活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思想情况, 掌握学生动态变化的第一手宝贵信息。
3.个别辅导。写生实践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少的学生主动找老师评价他们的作业,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进行作业的讲解, 对学生的作业要尽可能从优点给予赞扬和肯定, 同时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措施与办法。对写生效果不佳学习又不主动的学生, 教师也要主动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每个班级都有学习努力写生水平较高的优秀生, 对这部分学生要进行重点的个别辅导, 使他们在写生的过程中表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4.组织学生讨论。写生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间段, 组织学生以茶会的形式开展一次关于写生话题的讨论,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 在合适的时候参与进来,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讨论的主要话题, 如风景画与风景, 色彩与情感, 表现的个性化, 人文对风景画的影响作用, 结合本专业进行风景的表现形式的选择, 等等。通过讨论, 学生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可扩展思维, 为写生作品的表现与提高提供丰富的思路。
四、风景写生的成果汇报与总结
(一) 举办一个写生作品展览
风景写生返校并不是写生实践的结束, 返学校一周内应要求学生对风景写生作品进行整理, 然后举办写生作品展览。在学生整理作品的阶段, 教师同时进行指导, 结合每个学生的作品风格特点在指导时要因人而异。作品整理后根据学生人数进行作品的收集, 组织学生为举办展览进行准备。作品的装裱装框、前言、作品标签、展览的宣传等将所有准备就绪, 最后进行布展。展览的开幕式意义非常, 要计划周密地进行开幕式, 它是一场成果的盛会, 也是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展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今后的学习热情。
(二) 风景写生实践的经验总结
学习过程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 通过经验总结的文字表述, 完善学生对风景画的进一步理解与思考, 个人作品的分析也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的检验。学生的经验总结在一千字左右。
风景写生, 是提高高师美术学专业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的一种写生技法课,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和检验所学的技能技巧, 也是综合、创造美的一种方法。不能将风景写生简单理解为去外面画画, 而应认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特别而有效的教学, 这是在校内教学过程中无法做到的。风景写生是一种最能有效提高学生创造形式美的一种特别训练方式, 也能为艺术创作提供原动力。鉴于风景写生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 在风景写生实践过程中我结合课题《高师美术学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整合模式研究》项目研究内容, 将风景写生实践的组织与教学整合到学生的能力训练中, 通过实验, 将浅显的研究结论整理行文。
该论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师美术学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整合模式研究》系列之一。
摘要:风景写生是高师美术专业所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计划周密的写生实践组织比教学本身更重要, 科学合理的有序组织能使教学开展顺利,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总结多年风景写生教学经验, 对写生活动的组织形式、方法和风景写生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风景写生实践,学生组织,教学
写生实践 篇2
一.实习时间:3.31~4.11 二.实习地点:江西婺源
三.实习内容:风景速写写生、风景色彩写生 四.实习过程:
怀着对中国最美乡村的憧憬,我们终于踏上了前往江西婺源的行程。
3.31大清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乘上了开往江西婺源的大巴,迎着清晨的阳光,怀揣着期待,漫长的车程对激动的我们来说并没有丝毫的无聊,说说笑笑中,我们从喧嚣的城市来到了青山绿水间,这里是超脱世外的空境,是一方宁静的星空。
渐渐地,汽车延伸进了婺源这片山间林里,惊叹早已无法形容我们此时内心的震撼,汽车在狭窄的山间险峭穿行,我意识到婺源这片神秘的面纱正在一点点被掀开,大家都期待着,车里的气氛显得出奇的安静。穿过大山后,眼前豁然开朗,淡淡的炊烟,层层的山间梯田,无不真切地勾绘着一幅乡村韵味的水墨画。
到达沱川时,已下午3点多,路途的疲劳已全然冲不走此时的激动,吃好午饭,整理好东西后,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漫步在这乡村中,正如你想的那样,这里完全感受不到城市的喧嚣与浮华,有的只是恬然、平凡的生活。6点多的晚饭,没有什么大鱼大肉,粗淡的小菜却吃出了一股朴实的乡村味。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早饭,老师以及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了婺源第一大特色景点——理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黑瓦、黛墙,看到了小桥流水,感受着浓郁的乡间村落的气息。这里聚集着典型的徽派建筑群落,而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农村建筑的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谐流畅、清雅简淡、依山傍水,既有翠微缭绕的自然美,也有因陋就简的朴素美,同时也有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而且它将石雕、木雕、砖雕的艺术融合住一起,完美地呈现给了世人。穿行在这古老的高宅深巷间,流连在这幽深的天井祠堂里,我们解读着这样一种文化,体验着这样一种生活。我想,对90后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奢侈、一种向往。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用心体验着这里的生活,这里的风土人情。说真的,第一次沿街作画时,还真有点难为情,因为水平实在拙劣的可以,手法更是生涩,真不敢面对过往行人偶尔飘来的眼光。但后来发现,多数人是无暇在乎你的画作的,即便他们觉得你画的不好,也只会鼓励地对你笑笑,我也明白过来,正是水平不行才需要多加实习勤加练习。
在这10天左右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只是写生,老师还带着我们出去游玩了两天,爬了卧龙谷的大鄣山,逛了瓷都—景德镇,进了清风仙境,虽然累,但是异常的开心。
10天是过的很快的,但我想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忘的时光。置身在那宣泄而下的瀑布之下,谁能忘怀,那种振奋、那种激动人心。这山、这水、这片意境,我们是无法抵御这样的诱惑的。我们的欢声笑语在这片山涧萦绕,泉水激荡,这里留下了我们的痕迹。
五.总结:
写生实践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 风景写生 实践教学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道出了自然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风景写生即以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风景写生在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中都很受重视,无论是纯绘画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风景写生课程的训练。风景写生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能力训练手段,在培养艺术家、设计师们的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概括能力、物象的记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表现个人思维、创作力和经验的方式之一,是电脑及其他现代工具无法替代的。目前,国内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开设室外风景速写实践课程,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如下有待改进的方面:
1.沿袭传统绘画类专业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很多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风景写生实践教学,大都沿袭传统绘画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从绘画的角度去看待大自然的景物,以提高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的教也是建立在传授和掌握有关“风景画”这一绘画样式上。虽然这一要求在学生基础学习中并没有过错,但是并不适应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和设计思维开发的实际要求甚至相脱离,以至于与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相脱节。
2.授课过程形同虚设。随着几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增多,学生综合素质也较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不全面,一些老师为了方便,学生外出写生时候的要求放松,对于作业质量、数量不做要求,授课过程放任自由。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只带相机,绘画工具和材料一律不带,这样很难达到风景写生实践教学的目的,写生变成了走马观花,学生收获甚少。再者写生回校后对作业的整理形同虚设,有的干脆不整理,有的借组照片重新“写生”,变成了应付式的“伪写生”,使写生中面对大自然主动选材、构图、表现、塑造的能力训练逐步消失,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性没有了,专业知识得不到强化,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写生变成了应付差事。
3.写生基地与专业写生课程不协调。国内不同的写生基地都有相对特色的风光,适合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贫困山村对于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就有点不相适宜,而很多教师带学生写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事先对写生基地缺乏了解,使写生实践教学出现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造成写生基地和专业课程不吻合。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当今我国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课程還存在不足,要搞好风景写生实践教学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和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必须把课程授课和当代设计思维相结合,建立起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结合专业实际的教学思路。
首先,明确各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实践教学计划。虽然同是外出写生,但是各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应与传统绘画写生区别开来。如何通过写生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思维,如何使风景写生和专业设计相结合,如何结合写生地的民俗、民风、民居、地域特色、人文历史、民间工艺等方面综合考虑,使不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学,有所求,就需要制定系统的、详尽的、目的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来安排各设计专业的风景写生实践教学。
其次,授课内容的明确性和多样性。艺术设计是个大专业,在各大院校又分为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方向。在风景写生实践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授课,避免单一、重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规定具体作业要求。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研究建筑的表现,动漫设计专业结合动画场景设计来表现,视觉传达应用设计色彩和平面构成的原理去寻求画面的色彩构成和点、线、面构成关系。除了明确各专业方向授课任务,还应适当考虑一些文字性的写生感想、写生日记等,也可以进行师生座谈、答疑等评讲作业的形式,丰富授课的形式多样性。有条件的也可以在写生期间举行露天形式的文艺活动,展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如篝火晚会的形式表演写生地的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饰走秀、民间故事传说演绎等。也可以统一组织到写生地附近有特色的旅游景点进行参观考查。这样,即丰富了写生课,也使学生的大学生生活添上终身难忘的一笔。
第三,建立相对固定的写生基地。通过考察或总结历年写生基地特色,在国内建立几个相对固定的写生基地。写生基地的选择应考虑自然风光、建筑特点、民俗风情、人文历史等因素以及写生地的生活、交通、住宿、治安、价格等条件,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不同方向确定。固定的写生基地建立避免写生实践教学临时出现的随意性、盲目性,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真正把写生基地变成完善的校外第二课堂。
第四,多种形式完善写生课程成果。写生结束后,不能是学生成绩课程就算结束了。学生虽然在写生中直接感受大自然并通过作业练习获得了一定的表现能力,课上完了并一定授课任务完成了,回校后对写生过程中的作业进行整理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写生实际,指导学生整理作业。另外,举办写生作品汇报展览,展览是艺术类专业最传统也是最直观,最好的学习形式。展览的内容以写生作业为主,如写生日记摘录、写生感想、摄影图片、收集的素材资料等也可以入展。这些都能生动地反映出学生写生生活。展览不但可以加强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烘托一个学校学习氛围的重要形式。其次,结合展览同步举行写生座谈会,总结写生经验、表达实践体会的一种形式。通过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写生教学的感想和建议,搭建师生对话的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完善写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写生实践 篇4
关键词:色彩写生实践教学,专业能力,全面素质
风景色彩写生是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 这门课能够训练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严谨的艺术表现力, 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发掘美感元素、受到启示, 获得艺术创作和设计的灵感, 并能开阔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艺术境界。因此, 它不仅仅是造型能力的训练课, 还是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校园室内课不能得到的知识, 所以, 我们不能只把风景色彩写生当做风景色彩造型能力的训练方式, 而应从更高意义上, 把这门课当作提高学生绘画审美素养和艺术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概述
风景色彩写生实践教学 (含色彩风景和速写风景) 是绘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艺术实践来检验。艺术实践是美术专业知识延展的最好方式, 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 通过外出写生, 可以锻炼学生色彩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 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协调合作的精神, 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 每年的写生实践课是各个学校的艺术专业的师生们共同期待的。
在外出写生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在一起, 从而建立起更加融洽的教学关系。教师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启发学生, 比画室里的说教更为有效, 是师生间相互学习、获得教学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身体力行与自然对话,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写生实践中渗透了思想、观念、情意, 而且在与自然景物、当地群众及广大师生所形成的种种关系中必然显露出自我素质, 呈现出自身形象, 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色彩写生实践的质量与效果。实践是对知识、技艺、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检验, 其中的素质教育不但不能减弱, 反而要全面加强。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旦有问题, 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因此, 我们在组织色彩写生实践教学中, 始终把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首先, 要在实践指导教师和带队辅导员中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并落实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其次, 在学生中进行动员、教育, 明确目标, 确立全面发展的自我意识。最后, 要与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及全体工作人员沟通, 积极配合, 齐抓共管。这样, 全体指导教师、带队辅导员、全体学生和实践基地人员都能确立这一理念, 做到在思想上重视, 在行动上贯彻, 齐心协力, 稳定教学秩序, 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在外写生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大自然清新的空气, 芳香的泥土, 瞬息万变的景物, 并由此产生一种新鲜感快乐感, 而且, 大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和形象特征能激发学生在物象的造型、感光、空间、色彩等色彩语言营造中创造独特的景物氛围和境界。
色彩写生实践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写生能力, 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加强艺术素养, 提高艺术境界, 同时提高全面素质。例如, 只有遵纪守法, 才能排除干扰, 集中精力, 投入写生;只有思想端正, 才能立意高远, 意蕴深厚;只有团结互助, 关心别人, 尊重群众, 才能获得支持和帮助, 才能保证写生圆满;只有健康安全, 才能顺利写生;只有提高审美能力, 才能写好生。要把写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德、智、体、美全面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 全面发展, 全面素质的提高, 才是根本目的。老子云:“无为而无不为。”不随意而为, 不违道而为。若不会做人又何来做事, 如果连做人都不会又何来成功?故先做人后做事, 人事皆一品。正如儒家把道德引申为专指人类社会的行为标准和完善个人良好素质的终极标准。
1. 制定计划和组织安排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在写生实践教学前我们就制定了全面且完备的教学计划, 一方面色彩写生实践教学要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体现专业教育, 其结合点就是美育。色彩风景写生本身就是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而自身的思想品德美和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又是其依托, 二者应紧密结合, 互为表里。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每次外出写生, 我们都建立写生实践教学统一管理小组, 并明确分工。从管理到指导, 从写生到生活, 甚至小到起床、就餐、就寝、查房和思想、生活等方面, 都要责任到人, 精心抓管。学生由专业课老师和生活辅导员带队, 专业教师主抓专业课教学辅导, 白天全面指导写生, 晚上集中讲评, 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辅导员专管学生的心理工作和生活问题, 要求做到细致入微, 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外面愉快地学习、安全地生活。教师和辅导员每天早晚集合两次, 随时随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管理、写生实践和育人统一起来, 保证在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全面素质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为树立西亚斯学院美好形象作出贡献。
2. 落实基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 农村体制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艺术实践教学中选择教学点也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它涉及食宿、交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以及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要确保交通安全、食宿条件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合适的教学点的选择, 保证了艺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安全。
等所有教学计划确定后, 我们就与建立在安徽黟县宏村、西递等实践基地联系协商, 并制定具体计划, 签订协议, 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因为实践基地既是实践场所和生活场所, 又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地。尤其在遵纪守法、文明习惯、安全卫生、团结互助等方面要实现言传身教。因此, 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
三、写生实践行动
安徽黟县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两镇, 因其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 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结合, 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 吸引着全国各地众多美术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来此写生作画。据不完全统计, 一年以来, 已有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的数万名美术专业的学生来此写生作画。该村以其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美不胜收的乡村景色令广大学生流连忘返。
在艺术实践教学的指导中, 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提前到村里考察写生点, 确定次日写生场所, 并做好写生准备。第二天早上, 集体早餐后, 便列队集合, 各队指导教师布置当天学习任务, 清点人数后, 分别带往指定写生场所。辅导员随同前往, 有的还与学生一起作画。写生时指导教师先示范讲解, 分开后再逐个辅导, 期间贯穿思想品德教育。下午更换写生地点, 晚上将学生作业全部挂出, 集体讲评并评分。带队教师全天参与学生写生活动, 既以身作则, 又针对现场实际进行帮助和教育。师生们每天集体活动, 朝夕相处, 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凝聚力, 激发了团队精神, 提高了自觉性、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 既推动了同学间的团结互助, 又激励了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写生时, 学生进步很快, 作业一张比一张好, 而且你追我赶, 力争成为晚间讲评时的拔尖者。在整个写生实践期间, 学生严守纪律, 关爱他人, 互帮互助, 没有损坏住处一碗一筷、一桌一椅, 没有和外校学生及当地群众发生口角, 没有损坏基地一景一物。实习基地的老板和职工们都很宽心, 交口称赞, 一听说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学生前来写生就高兴地说:“正规部队来了。”他们告诉我说, 有的高校学生入住后, 管理松懈, 一顿早饭从六点半吃到十一点, 三三两两, 连绵不断, 既使职工们无法结束早饭, 又难以准备午饭。一见我们半个小时内全部结束早餐, 就跟解放军一样, 不由地赞叹起来。我们反复以此鼓励大家, 人人为西亚斯形象增辉。
四、写生实践效果
教师在自然、充满温馨的背景下指导、评价学生的学习, 了解、重视学生的观点, 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潜能, 与学生平等交流, 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领悟艺术之道。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 提高了艺术的创造性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色彩写生实践教学顺利结束返校后, 即时进行写生汇报。首先, 学生整理写生作业, 学生、指导教师和带队辅导员根据各自的任务, 写出实践报告, 互相交流。接着, 教师对所有写生作品进行集体评阅, 打分, 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进行总结、表扬。最后, 将优秀作品悬挂展览。这样, 从表扬优秀, 鼓励一般, 调动积极性中, 进一步加强全系学生注重全面发展, 自觉将专业学习和素质培育, 将做人和做学问结合起来, 巩固和发展实践教学成果, 强化全面素质, 实现培养目标。
五、结语
艺术写生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篇5
开课单位: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总 学 时:80学时(第2周-----第3周)
授课对象:2009级全体学生
课程性质:
艺术写生实践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经过室内课堂学习绘画表现技巧之后,转入大自然进行室外作业和绘画,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造型能力,具有自然生动感性的特点。其意义在于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及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艺术写生实践课可以培养师生的感情,强化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相关课程的衔接:
上接素描、色彩及速写课程,解决的是在课堂室内环境下艺术造型能力。
下接创作课程,为今后创作积累艺术素材。
教学目的与任务:
艺术写生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通过该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大自然中的造型形态以及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并把不同时间的光影关系和对物象的真实感受通过绘画语言反映出来。
教学原则与方法:
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启发学
生自觉的进行艺术探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内容,科学把握教学进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艺术写生实践课程偏重实训,但教师应在不同教学进度中,适当安排理论课程,借助各种学习媒介,采取不同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写生实践。
方法:
1、示范法。以学生自主写生为主,进行现场点评、总结及演示。
2、讲授法。在课程实践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写生理论讲课。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80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教学内容以线描写生景物为主,16课时(2天)。以速写为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不同线条表现写生对象。
第二阶段:教学内容以素描各种形式表现写生对象,32课时(3天)。要求学生运用各种素描方法,如结构素描、具象素描、抽象素描等表现写生对象,以慢写为主,强调整体效果。
第三阶段:教学内容以色彩表现写生对象,32课时(3天)。要求学生运用色彩塑造写生对象形体,关注大自然光与色以及时间与色彩的微妙变化,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色彩语言作画。
参考书目:
教师自行选择。
课程考核:
本课程成绩评定由写生作业成绩、写生考勤表现及考察报告组成。其中,作业成绩占60%,考勤表现占20%,考察报告占20%。评分标准:
共分五个档次:
优秀:95-90;良好89-80;中等
为不及格。
色彩写生漫谈 篇6
色彩语言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色彩冷暖关系的对比运用。在组合色彩时,对颜色的认识应用冷暖的眼光去识别物象,这是色彩组织的基本规律。往往我们对色彩中红、橙、黄在视感觉上认为是温暖的、热烈的:蓝紫颜色有冷色倾向,通常以表达夜幕、寒冷或投影部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色彩的效果,更注重色彩如何表达精神和情感。自印象派开始注重画面的光色表现以来,色彩的冷暖就被视做绘画语言的重要内容。像莫奈大量户外写生作品可见一斑:受到阳光照射的物象呈现有黄、橙暖色和被阳光照不到的阴影部分则呈现出蓝紫冷色,其《鲁昂教堂》、《睡莲》等系列油画作品中色彩的冷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们进行色彩写生时,要保持一种冷暖的观察方式来进行。面对眼前光源投射到物体和环境中形成的组合体,视觉会很快观察到冷暖色在组合的物体中穿越,通过光影,通过固有色和环境色等条件的影响,在画面中产生一定的冷暖关系,这是色彩魅力的无限体验。一切取决于你对客观对象感受的判断,要把握住这一感觉和判断,而且毫不犹豫地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一些暧昧的或不明朗的颜色不知该怎么表达,就应该采用冷暖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色彩的鲜活性便跃然画布上。
色彩造型、形色结合是绘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怎样使顏色作为主体有效地进行形象塑造?实际上,素描造型的形体和空间是用明暗变化的推移来表现,就色彩造型的性质的本质意义而言,也是靠色相变化的渐变推移来表现形体和空间关系。从红到橙、到黄,或以红色加白渐变为粉色等,诸如此类,从色相渐变到明度渐变、或纯度渐变等,最终实践告诉我们,在颜色的渐变过程中物体有了明暗的变化,产生了色与色之间形体和空间的转化过程,确立了色彩造型的自主性,完全摆脱了古典传统绘画色彩作为素描的附属而存在的被动局面。以色造型,采用色相变化推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色彩造型的能力。
明确色彩构成,形成不同色块的组合面貌。色块组合的核心是画面的构图,利用构图原则寻找一种有机的节奏与平衡感,一种和谐的平衡。在色彩写生中,按照主题设定空间,并借用物象作为你画面创作的依据,应用一切造型手段即色彩、形式、材料等进行操作。充分利用构图形式和色块要素,点燃创作热情,为色彩提供一种结构性的运动轨迹,让色彩魅力为我们展现无限可能的创作空间。画面色彩的构成既能表达画者的理想和情感,同时又给绘画语言注入一定鲜明性和创作力。正如马蒂斯所言:“大量的色彩本身是不会有表现力的,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感情的强度,它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
色彩写生应充分利用绘画媒材及其艺术语言进行整体表现。我们应弄清客观事物的再现,是艺术的再现,而非简单的描摹和翻版。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面对实景写生,并不是有什么画什么,而是通过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组织色彩,归纳整理,以变化统一为准则,让光色和形体有序进行,进一步实现色彩节奏的可能性。节奏、对比与调和是画面色彩结构的表达形式和心理需求,节奏是色块单位一种有秩序的反复,对比是视觉刺激的条件反射,当两种颜色同时并置或多或少会产生色彩对比的现象,对比组织的好会使色彩形成和谐的韵律感。色彩的配色美很形象地揭示出绘画语言的对比调和的变化规律,这是对立统一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上的应用。色彩语言或色彩表现是建立在对物象的感觉和理解基础上的,敢于强调你的第一印象,感受色彩表现整体,以色彩响亮、对比鲜明为特色的视觉语言,追求和谐的色彩艺术之美。
写生实践 篇7
( 一) 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现场观察与采风,培养孩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孩子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再现展示、创作与表现技能。
(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陶冶精神情操,进一步增强孩子对绘画创作的热爱,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提高自主创作能力。
二、参与人员
1. 儿童主要以校外美术培训的学员为主,年龄在 9 ~ 13 岁之间。
2. 教师3人含活动策划、美术专业教师及生活道德教师。
三、活动的设计与准备
( 一) 活动创意的由来
“美”源于自然,美术创作更要来源于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而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越来越少。中心利用自身的校外教育平台,为孩子们创造实践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真正走出课堂,亲身体验与参与,用艺术的眼睛观察自然。
( 二) 儿童的招募、动员方式
广泛宣传动员,发放了活动简介,并通过中心网站、宣传海报、教师对家长的活动介绍及参加过写生活动的学员的现身说法,确保该项活动的为大众周知。提供预约报名,确定参加学员的大体年龄和人数等基本信息,并提出相关要求。
( 三) 活动场所、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工具的思考与准备
活动场所定在与我们“美丽的泉城”有很大差异的、江南三大名湖之一的西湖,与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西递。教学内容和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生态环境西湖与徽派代表建筑宏村和西递两个古老自然村落进行深入采风,融入环境,进行人文道德教育与实践写生。
( 四) 评价方法
教师点评、作品评比、作品展示、活动心得与家长反馈。
( 五) 社会支持和宣传
活动得到了展览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机构的支持,并在齐鲁网、中心网站及作品展览区进行了活动新闻报道与生态写生作品展,获得了学员、家长、社会及同行的高度认可。
四、活动步骤记录
( 一) 活动步骤
1. 考察与方案策划。每年上半年进行活动方案策划、考察自然生态环境基地并协调沟通活动细节,进行我的自然生活主题性教育实践写生活动策划。
2. 开展教研与设计备课: 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合理安排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体现我的自然生活———自然生态采风实践写生与道德教育。
3. 宣传动员与学员发动。首先,摸清学员的基本情况,各班的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其次,要求教师对符合条件的班级进行动员,并通过中心网站、宣传海报及参加过实践生态写生经验的学员代表进行宣传,广泛动员,发放活动简介等方式进行发动。
4. 方案实施与时间安排:
( 二) 效果
1. 此次活动将自然教学活动融入课程,自然教育成为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注重自然教育活动与常规性教学的不同之处,重视儿童参与,引导儿童体验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通过观察和感受当地文化,增强对环境的关注,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 集体生活也锻炼了孩子与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
此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及学员们的高度认可,短短几天就让家长感到孩子在生活、学习、团队协作、道德、环境保护及绘画创造上的进步。家长们表示,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得到了锻炼,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
( 三) 问题与建议
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需要得到提高。活动前两天有个别孩子明显表现出自理能力差,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纪律性,随意请强,甚至有的孩子“想家”闹起了“脾气”。最终,经过团队共同的努力顺利完成了活动,更是让孩子在自然生活中由不适应变为喜爱。
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应多为孩子们创建类似的实践活动平台。更应当将自然学校活动融入课程,把自然教育作为教学的必要组成,打造自然学校基地。注重自然学校活动与常规性教学的不同之处,突出儿童参与的理念,引导儿童体验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活动评价和反思
1. 孩子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自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校外及家庭教育中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提升。
以前学员及家长即使知道有这样的活动,也会认为与学习无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近年来我们开展的“我的自然生活”系列实践活动,更多的儿童和家长参加到自然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员亲自感受到人文自然环境,敢于、勇于表现,树立了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价值观。孩子及家长更愿意参加实践活动,孩子对自然生活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2. 教师策划组织活动以及在行动中思考的能力提高。教学与实践的相辅相成,课堂与活动的结合,活动中教师需要参与策划组织,并对活动本身的设计、目标、方法、步骤和效果等进行反思。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仅只是教学的引导者,更是道德教育的示范者。
3. 项目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孩子们的写生作品展受到了众多小朋友及家长的参观,并得到了同行及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还被以新闻的形式分别发布到了齐鲁网和中心网站。
写生实践 篇8
写生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生活、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们乐于探究的对象。在探索过程中, 他们发现美的元素、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美、创作美。
一、幼儿写生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立足于园本特色, 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写生活动的问卷调查, 全园一共38 名教师参与了调查问卷, 通过数据分析, 得到如下调查结果。
1.幼儿兴趣度高, 但实践很少
《指南》目标中指出, 幼儿要“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写生兴趣度统计得出:“兴趣浓厚”占95%, “兴趣一般”占5%, “没有兴趣”的情况不存在。虽然兴趣高, 但写生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并不多, 有95%的教师只是执教或组织过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写生活动。
2.欣赏感知为主, 但新旧观念交替
调查问卷中对适宜幼儿写生活动组织策略的选择中, 73%的教师选择了“欣赏感知”;23%的教师选择的是“示范讲解”;21%的教师选择的是“指导模仿”。《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绘画不宜提供范画, 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随着对《指南》的深入学习, 我们的教育观念确实在不断转变, 但遇到实践问题, 还是会不自觉地重复旧习惯。
3.写生内容多元, 侧重点不一样
问卷统计中28%的教师选择写生内容要“充满童趣”;68%的教师认为写生活动内容要“特征明显”;31%的教师认为写生活动内容要“客观真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教师对写生内容的选择侧重点不一样, 大家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但任何一项美术活动仅考虑一个方面显然是不够的, 童趣有了, 但是如果选择的内容太复杂, 幼儿也无法进行表现。长此以往, 幼儿必将失去写生的兴趣。
二、写生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有效开展写生活动, 不仅能使美术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也更能激发幼儿写生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创作的动力。
1.游戏设计, 萌发幼儿写生活动兴趣的重要手段
写生活动也同其他美术活动内容一样,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 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性。把写生活动进行游戏设计,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乱挠痒痒的章鱼》写生活动中, 教师给幼儿准备了长长的纸条来扮演章鱼的触手。在随意的摆动中, 感受到章鱼触手的自由伸展、变化, 幼儿把自己当成了小小的章鱼, 长长的纸条就是他们的触手, 亲眼看到触手变化的过程, 为后面的写生活动作了铺垫。
2.引导观察, 激发幼儿个性化创作的有效途径
《指南》中不仅指出幼儿要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同时也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 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这也为写生活动明确了组织指导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写生对象, 随着幼儿对更多细节特征的发现, 幼儿的创作兴趣也更加浓厚。
在写生活动《美丽的蝴蝶花》中, 带领孩子去室外欣赏真正的蝴蝶花。在观察过程中询问幼儿蝴蝶花的颜色是怎样的, 蝴蝶花的花瓣有哪些特点等, 有效的追问和更细致的观察, 为后面的创作活动构建丰富的感性经验。
3.凸显童趣, 适合幼儿特点选取写生内容的主要依据
幼儿写生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所选择的写生内容有区别, 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内容选择要充满童趣, 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要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有明显特征的自然事物。
三、幼儿写生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自主观察的写生活动, 还给孩子自由的眼睛、自由的双手, 自由地创作, 个性化的展示实现了儿童主动性的发展。但是在初步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幼儿趣味写生活动理论支撑不够
幼儿园写生活动这方面的内容和其他美术活动形式相比较, 发现涉及的理论很少, 相关的教学组织和指导策略以及幼儿写生作品的评价策略也相对欠缺。
2.幼儿趣味写生活动优秀案例不多
写生活动在幼儿园集体教学预设课程中涉及的不多, 这些内容也是零星、琐碎的, 没有形成规范和系统, 更鲜有优秀的案例可供参考。
幼儿的写生其实是一种创作, 笔下每一个稚拙的线条、图案, 都代表他们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写生让幼儿真正地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 在实践中探寻最佳途径。
摘要:幼儿写生活动采用观察—发现—写生—创作的流程, 以游戏化的活动设计、简单适宜的内容选择、观察欣赏为主的自主创作等多种有效策略开展写生活动, 让写生真正成为对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展示美的最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写生,活动,研究
参考文献
[1]林琳, 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写生实践 篇9
一、现状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房产业的发展, 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相关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很多大专院校都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同时, 相关行业也越来越重视设计师的设计能力, 而手绘表现就是重要的设计能力之一。很多大型的设计公司已将手绘表现能力作为招聘设计师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建筑写生作为手绘表现的基础, 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也得到较高的重视。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也常常会出现一些疏漏。例如:对于教学目的认识不足, 写生过程流于形式, 教学过程无重点、主次不分, 有的甚至将美术类专业的写生教学生搬硬套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来, 这无疑对学生建筑写生能力, 以及将来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 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建筑写生课程的定位
建筑写生作为一门课程, 它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培养学生理解空间和表现空间的能力。通过写生, 可以提高学生对建筑结构形式的直观立体认识, 使他们学会分析建筑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写生, 也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钢笔画技能、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建筑写生与美术类专业的写生, 这两门学科有相通的地方, 但也有着较大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对于外部事物的真实提炼, 在客观表现外部事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意向, 形成构图完美、线条流畅、结构清晰的写生作品。另外, 两者在绘画工具、素描基础方面都是相同的。
两者间的区别则在于, 建筑写生更为突出建筑这个主体, 而建筑是一种技术精确的存在物, 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也应该强调结构的精确, 只有这样, 我们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才能建立在精准的基础之上。而美术类的写生则主观的因素更多一些, 它强调作者对外部事物意境的表达。在这一点上, 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三、建筑写生的线条训练
(一) 钢笔画线条的特点
钢笔写生不同于铅笔素描, 它的线条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运用方式。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区别, 一是钢笔线条的不可擦除性, 这要求我们在绘图的过程中要更为仔细和严谨。二是钢笔线条的强对比性, 当我们运用线条表现光影关系和远近虚实时, 控制黑白灰的关系难度更大。三是钢笔线条的粗细线型的配合, 一幅完整优秀的钢笔画写生作品, 常常会用到粗细不同的几支钢笔来表现不同的材质和建筑结构, 对于线型的区分能力也就非常的重要。
(二) 钢笔线条的训练方法与步骤
从实际情况上来讲, 对于钢笔线条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接受的艺术类专业训练一般只包括素描、速写和色彩 (水粉画) , 没有对钢笔画写生进行过系统的学习。钢笔线条的训练其实也并非需要较长时间,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短期内也能得到较大的提高。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来说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训练。
首先, 对建筑写生而言, 建筑常常是以几何形态出现在人们眼前的, 尤其是现代建筑, 更是轮廓线条分明, 所以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绘制也就是最基本的技能。这个步骤主要就是练习水平平行线和垂直平行线, 尽量作长线条的练习, 先稳后快, 同时要注意平行线之间的保持等距。
然后就是两点定位画线, 即在纸张上任意定下两个点然后连线, 尽量保证连线的顺直、完整和流畅。这是训练学生对于任意线条的控制能力, 同时大量的单一线条绘制也可以让学生熟悉钢笔工具, 消除对钢笔画不可擦除、害怕画错的紧张感。
接下来就是排线练习, 这个阶段在开始时不可求速度, 只求排线的整齐划一, 通过用线的长短、疏密、粗细、轻重来进行光影渐变的练习, 体会钢笔排线与铅笔排线手感上的不同点。
最后就是质感肌理的线条训练。对于常见的材料, 如金属、木纹、砖墙、石材、草坪、水流等, 尝试采用不同的线条形式和排线方法来进行表现。
根据笔者的经验, 采用以上四个步骤进行不到一周的练习, 学生的钢笔画线条的流畅性与质感表现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 学生对钢笔画已开始有上手的感觉。
四、单体结构与整体透视
(一) 单体结构的训练
单体结构是相对于建筑整体和环境整体而言的, 一般是指建筑的某一部分结构, 环境中的配景以及建筑小品。单体训练的目的是锻炼迅速捕捉形象的能力。
单体结构训练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人工形态的结构, 这主要包括:梁柱交叠结构, 门窗楼梯等建筑构件;古建上的斗拱, 吊脚, 三角墙, 坡顶, 飞檐部分等;小型的建筑小品和户外的运动器械。这类练习的重点在于先理解结构, 再进行表达。它与结构素描比较相似, 只有对结构的前后左右关系和交叠穿插有极好的把握, 才能在画图时做到有的放矢。在画图过程中, 也要注意光影关系, 好的光影关系能突出物体的立体感, 但在排线时要整齐划一, 不能做多余的修饰, 暗部再深也不能反复涂画, 而要看出排线的轨迹, 做到排线疏密有致。
第二类是自然形态的物体, 主要是人物、植物、石头、水流、云层等建筑配景, 这类单体写生是为了训练快速线条表现的能力。训练中不要求过高的精确性, 侧重点在于形态的把握和环境气氛的营造。比如在画树的时候, 要掌握各种不同树型在近景中的细致描绘和置身于远景之中的简略画法, 这样才能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有侧重点地表现气氛。
(二) 整体透视
透视在建筑写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正确的透视是理解空间结构的重要方式, 也是建筑写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常常发现, 一幅建筑钢笔画如果透视是不正确的, 无论它的线条是多么流畅, 光影关系的表达多么到位, 这幅画看上去也是感觉很别扭的。这是因为如果连物体的形都不能正确表达, 就更谈不上其它较为深入的表现手法了。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透视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部分学生都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但是具体是大多少、小多少却没有科学的推断方式。例如建筑上有一排间距相等的四个窗子, 可能他们将前面两个画得很大, 后面两个画得很小, 这就导致了一种不准确的近大远小的关系, 没有一种渐变的过程。第二个原因是作图的视点往往比实际视点要高, 这种原因的产生是长期素描静物所造成的。在画静物素描的时候, 静物都是在离人距离较近的位置, 而人是从上向下进行观察的。而在建筑写生中, 人是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对建筑进行观察, 相对于画面而言, 视点就要低很多。认识到这一点的好处在于, 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压低视点, 这样才能使透视接近真实。
我们在建筑钢笔画写生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好透视呢?以近大远小点的基本理论凭感觉来画肯定是不行的, 但可以采用建筑类专业的几何透视法来画。这样精确性是能保证的, 不过如果作画如同画工程图, 速度很慢, 也就失去了写生要求快速捕捉形体能力训练的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一般采用透视辅助线与构图轮廓线相结合的方式来作画。首先在我们选定作画的建筑主体之后, 先在画面上确定视平线。当视平线作为画面的一个基准被确定下来以后, 所有的透视线都将以这条线作为参照。接下来, 如果是一点透视 (如图1) , 就要确定消失点的位置, 也就是我们视点在画面上的位置。如果是两点透视 (如图2) , 我们要确定消失点的方向 (两点透视的消失点一般都在画面之外) , 同时还要确定主体建筑的墙夹线位置。以上工作完成以后, 就可以大体勾出构图轮廓线。这样, 整个画面大的透视关系也就定下来了。而且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 每条与结构相关的线都要有意识地朝着它的消失点方向绘制。通过以上的步骤, 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建筑写生的透视方法。
五、建筑钢笔画的空间层次
一幅好的钢笔画, 应该有近景、中景和远景, 这样的画面才具有丰富的层次和良好的空间感。有层次的景色可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 使画面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何来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层次呢?我们一般是利用画面色调的变化来实现, 也就是区别整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如 (图3) , 画面采用了前景用暗调, 中景用明调, 远景用灰调的方式来区分层次关系;在 (图4) 中, 画面采用了前景用亮调, 中景用灰调, 远景用暗调的方式;在 (图5) 中, 画面采用了前景用亮调, 中景用暗调, 远景用灰调的方式。
在三种表现空间层次的方式中, 建筑主体部分应该置于灰调和暗调之中。这是因为如果建筑主体全部置于明调之中, 那么绘画者就很难再表现出建筑结构的细节。
当然, 除了通过这种画面色调的方式之外, 线条的虚实、轻重以及线型的粗细也是表现空间层次感的重要手段。在写生过程中, 我们还应该注意对象的取舍, 切忌面面俱到。一幅建筑写生应侧重于强调建筑主体, 结构的光影关系及材质的肌理应当重点刻画;而对陪衬物应只作大体形状与典型特征的标示;对于影响构图美观和不太重要的环境物, 我们则一概省略不画。
六、小结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需要强调建筑写生的意义和目的, 需要加强学生线条造型的能力, 需要强化学生对透视与结构的理解, 最后通过户外写生的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应用各种技法的能力。经常性的写生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作画水平, 还能够使其在绘画与思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建筑钢笔画作为应用美术的一种, 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建筑写生也是锻炼设计师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建筑写生钢笔画的技能, 除了上述的几点侧重训练之外, 还应该多学习和临摹一些优秀的钢笔画作品, 汲取别人作品的长处。通过取长补短, 创造出有新意和特色建筑钢笔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徐绍田编著.建筑钢笔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写生实践 篇10
在20世纪中期, 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黎雄才、高奇峰、关山月、张安治、李可染、罗宝珊、白雪石等名家来到广西桂林对景写生创作, 并留下了一批优秀作品。山水画画家们在运用对景写生、对景创作的绘画方式时, 并不是照搬景物到画面中来, 而是经过思考后对秀美的山水景物进行取舍, 强调主体、重构画面, 然后再渲染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画家们真挚地与景物 “对话”, 忘我的感受自然的美丽, 再将对大自然的感悟注入到画面中。漓江画派的山水画画家们无不重视写生、坚持写生, 他们在对景写生创作实践过程中不仅思考中国古代哲理还注重笔墨的运用, 以用笔的起落、提压、顿挫, 以及笔墨的虚实、浓淡、 干湿等技法, 使画面更有层次和韵味。因此他们所创作出的桂林山水画不仅画面独具一格, 还具有浓郁鲜明的绘画语言, 既带有一种北方山水的雄伟浑厚又不失南方山水的儒雅秀美。
中国现代山水画“写生画派”的开创者李可染说过:“创新不是凭空创出来的, 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通过艺术表现出来, 前人的创造很多很多, 对我们个人来讲是很大的, 但与自然比较起来又是渺小的。”中国画坛山水画名家徐家珏先生提出:“画家必须深入到生活中, 感悟生活, 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 抓住最敏感的、特有的感受。”现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黄格胜先生提出了“写生即创作”的艺术主张, 他说: “写生不能仅仅停留在为了理解对象、锻炼写实能力和演化传统笔墨的技术层面上,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和熟练应用个性化的笔墨技法, 创造新的笔墨语言, 把自然景物当作创作发挥的对象, 以自由的方式表达出个人的意图, 画面反映出来的是我对客观物象存在状态的主观理解。”由此可见山水画画家们对景写生创作并不是照搬景物到画面中来, 而是对自然的景物进行取舍、夸张、强调和重构, 再渲染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所谓的“对景创作”, 是在一种特定氛围下, 作者通过自身历练、审美高度以及眼界高低, 以绘画这种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艺术行为。在进行写生创作中, 有选择性、判断性地对所观察到的景观加以意匠经营, 并从画面组织、画面夸张、画面剪裁, 画面用墨等方面进行加工, 最终与心里所构思的理想情景结合并运用自身画技表现出来的绘画思维。漓江画派画家黄格胜对“对景创作”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80年代初至今, 黄格胜在研究自然美的规律的前提下, 充分地感悟并升华所观察的自然美, 创作了上千幅广西特色山丘、村寨风光作品, 用实际行动强调了“写生即是创作”的理念, 因此, “对景写生理论”成为了漓江画派画家的绘画风向标, 具有重要意义。
黄格胜先生以乡土山寨图像为全国山水画界所关注, 90年代后就开始对大苗山里的少数民族山寨图像感兴趣, 期间不下30次的往返写生, 有些年份甚至去三四次。黄格胜说, 我真正系统地接触中国画是三十岁后读研随导师学画, 导师黄独峰以画花鸟名世, 却酷爱山水, 使我这个花鸟画研究生也画了大批的山水画。 但有一条, 不管画花鸟或是画山水画, 导师最喜欢的创作方式还是写生, 这一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我一生的学画方式、创作方式和教育方式。黄格胜先生常年坚持在山寨中写生创作, 把写生当做常年的本分, 他在写生中亲近自然, 体验生活, 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然后通过手中的画笔展开对艺术的触摸。以黄格胜创作的 《漓江百里图卷》为代表, 广西的绘画精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漓江画派”逐渐成型。山色、烟雨、船帆、浮岚、 倒影、山寨、小桥、田园、少数民族等, 成为广西画家们最喜欢表现的图像元素。黄格胜说自己的绘画风格不是追求所谓的文人画, 也不刻意彰显自己的笔墨传统, 反而是追求“十味”。我认为这是一种乡土之味, 黄格胜先生是桂北农村长大的孩子, 儿时经常走过的山路和玩耍过的地方都是永久难忘的记忆。是黄格胜先生从小生活在寨子中的回忆作祟, 对山间小路, 蜿蜒小河的亲切情感, 对儿时生活的山寨的记忆犹新, 这些情感融汇在黄格胜先生的风景创作中, 便使这些画看起来有味道, 有感情。黄格胜先生是个十分务实的先生, 他很关注现实生活, 因此他会触目有情。南方少数民族的山寨建筑风格质朴, 重大的框架结构稳固耐用, 不做多余附加装饰, 这点与黄格胜本真和质朴的思想性格十分相似。
对景写生创作对于漓江画派来说, 是一个艺术主张。如果忽略了这一点, 漓江画派就会失去文化张力, 这样将会变成普通的风景写生。当然, 对景写生创作并不是发展漓江画派的唯一方法, 推崇对景写生创作主要是基于写生既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也符合广西区的地域面貌, 强调写生、重视写生才会使漓江画派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绘画特点以及强劲的生命力。总之,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 创造艺术的方式虽然多样, 但艺术源于生活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律, “对景写生”理论便是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高于生活的绘画作品, 为“漓江画派”的发展, 为广西区域文化的兴起, 为高校学子的振兴提供有效的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
[2]杨武.漓江画派理论初探[M].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4.
[3]黄格胜.打造漓江画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J].艺术探索, 2004 (03) .
[4]钟涛.写生在漓江画派形成中的作用[J].艺术探索, 2005 (04) .
[5]沈勇.漓江画派山水风景创作的生态透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4) .
[6]杨武, 周致力, 胡文芳.漓江画派理论初探[J].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9.
写生就是创作 篇11
刘毅:周老师您好!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写生有关,但落实到每个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手上所表达都不一样。自元以后中国绘画的中心就转移到了江浙一带,绘画史也在江浙一带特别是江苏地域展开。如元钱选、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皆写太湖一带景色;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活动范围基本上以苏州、无锡一带为基点;清“四王”在苏州、常熟一带、石涛为首的扬州画派以扬州为中心、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以南京为活动中心等等。在这些古代大师们的笔下出现了无数的经典作品。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带有明显实景写生痕迹的是沈周《东庄图册》,这在古代画家中应该是个特例。近现代以傅抱石为首的“新金陵画派”一批代表画家们,深入生活,考察实景写生创作,由此开创了近现代山水画新风。当代山水画就在写生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往往是要么照搬古人的皴法、树法,要么照搬眼前的实景,我个人认为这是在面对自然物象的时候,写生的认识和方法出现了偏差。这些天跟随您在野外对景写生,感觉到在您的写生作品既师造化又得心源,实景与画景统一,处处有新意,且画中的笔墨、章法、气韵和传统息息相通,却不同于古人与他人。我认为您的写生状态对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您是如何理解和把握写生的?
周京新:在我看来,写生就是创作。尽管写生是对着实景在画画,但是,画画是目的,要让画本身彰显出来才对。不少人偏向于把看到的东西如实记录下来,这样的写生是收集素材,顶多记录点感受,写生本身只是一个半成品,或者作为创作的草稿。我的写生其实也是在深入观察实景的基础上完成的,观察实景的过程中我会悉心构思画法,写生过程中按照构思去画的同时随机应变,努力做到演绎实景,画字当头。写生结束了创作也就完成了,回来盖盖章就是完整的作品。所以我的写生就是创作。
刘毅:我们常将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挂在嘴边。但是,当我们在面对自然繁杂景象的时候,脑子里往往是一片空白,无从下手。看您写生之后我感觉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画。请问在写生中该如何把握分寸,处理实景和画境之间的关系?
周京新:把握分寸有个过程,要用心准备,用心观察,用心经营,把眼睛里看到的自然物象转换成画面所需要的图像,也就是你想要的画面效果。简单地记录和照抄自然实景,则是被动的表现,与主动去把握分寸是二码事儿。在这个过程中,既要用心想出具体画法,还要用心去落实这些画法,就是把想到的画法与眼前看到的实景融合在一起,还要融合得有声有色、自然而然。这个过程有一系列环节要把握,从起初构想到最后完成,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一个环节都不能差,否则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好的写生就应该是好的创作,创作里面要有造型、有笔墨、有意趣,它们要各就其位,各显其能,整体还要融合通畅。创作的一系列环节需要把握好,把握久了就会养成自己的某种习惯,我们通常听说的“风格”,往往就是这样的习惯。写生是面对实景的创作,这时候必须体现面对实景的一个重要价值,那就是借助实景修正、清洗、充实、滋养自己平时的习惯。与此同时,怎样利用平时的习惯也是个大问题,用多了,实景写生没有意义,往往陷于概念;用少了,手头缺少具体办法,往往陷于被动。写生是通过笔墨将自然物象画成画,是将自然实景艺术化、绘画化,也就是要以绘画艺术性为第一位,而不是以再现记录性为第一位,画与自然实景的关联是通过艺术取舍来实现的。取舍对于每一个画家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画家的每一次写生也会有不一样的取舍。一百个画家同时画一棵树,可以有一百种取舍,也应该有一百种取舍。只要我们取于自己的画有利的,舍于自己的画不利的,就能把写生的绘画性确立起来,这就是取舍之道。
刘毅:周老师说的对。对景写生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荆浩就有画松的独到体验,他在《笔法记》中有详实的记录:“中独围大者,皮老苍鲜……因惊奇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我们有理由相信荆浩也是对景写生,先观后写。但荆浩最终要得到的是“忘笔墨而有真景”,这里的真景,我想和您说的绘画性是一回事。写生既要与自然物象有某种关联,最终呈现的是通过物象而得物象之神,也即画中境界。我觉得您的写生作品极大程度的保留了自然物象的似真,以流畅精到的笔墨张扬写意精神,物象和笔墨是融通的,这种笔墨源于传统又别于传统,由于物象又高于物象。我的理解是,您意在让自然物象生发出笔墨的能动性,是这样么?
周京新:是这样的,这其实还是“取舍”的问题。对实景要有取舍,对自己也要有取舍。也就是我平时常跟你们说的,创作中养成的笔墨习惯,在写生时往往要主动打一些“折扣”,要在形式感上收敛一些,为实景入画让出一些空间,否则这两个东西结合不起来,更无法融通。语言的结合与融通需要相互关照,相互礼让,互相接收,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降低语言的表现性而是要提高。当我面对自然实景的时候,会有意在过去的某些习惯上做做减法,舍掉一些形式,让出一些位置,取实景的某些有利因素加进来,使得语言呈现具有写生性的特殊创作格局。因此,取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做加法和做减法的问题。与创作一样,这时也需要我们对自然物象有积极主动和随机应变的造型意识。比如写生时我们可能看到左边有几颗树,树下有一片田,右边有一条河,河边有二户人家,远处还有几重山峦……这些是实景中的大元素,只看到这里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语言积累从实景中寻找点点滴滴的小元素,即形态具体的、可以明确呈相的笔墨元素,这时的“寻找”往往是将实景元素“翻译”成笔墨元素的过程。取舍、加减、寻找、翻译都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观察的思路必须首先明确,随后理顺,进而落实。
刘毅:许多画家往往拿传统技法与眼前的实景对号入座,比如看到一棵松树就情不自禁地以宋人之法套搬,看到一块石头又会用元人之法套搬。但在您的笔下都是根据实景提炼出来的,是传统精神,是实景意韵,更是您自己的语言。您对写生取法如何看待
周京新:还是那句话,对景写生和平常创作是一样的。画得主动一些与画得比较被动,其实是认识上的差异,也是各人的习惯使然。至于写生如何取法,我看只要自己觉得舒服,画里能够融通,可以逐步找到感觉,逐步提升取法的。我喜欢取法主动一些,画得主动一些,我认为主动的状态是优质状态,我在写生中时常会提醒自己注意不要落入三种劣质状态:第一种劣质状态是一味记录实景,缺少画的意趣;第二种劣质状态是套用古人的方法,没有自己的方法;第三种劣质状态是有了些自己的东西,但一盘散沙不能融通。面对实景写生,当然要参照实景来画,所画与实景完全没有关系,就失去写生意义了。反过来,若一味记录实景,把绘画意趣丢掉了,写生如同绘制地图,又没有了艺术价值。传统经典往往来自“师造化”,与我们现在的写生异曲同工,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传统在自然实景面前具有造生法度的智慧和妙用,我们要学习构成传统经典的智慧和妙用,不露痕迹地受用传统才有出路,照抄照搬是懒惰和无能的表现。写生中找到了某种感觉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克服机械复制局部元素,进而将它们放大至整体的简单加法。那些自我感觉很好的几笔,只有在传统经典精神照应之下生发出了可小可大、可曲可直、可方可圆、可虚可实、可聚可散、可收可放的融通品质,才是有价值的元素,才是活的元素,才能构成千变万化而气定神闲的艺术语言。
刘毅:也就要是活学活用?
周京新:对,活学活用是非常重要的。前面的“活学”是指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借鉴,后面的“活用”是指基于以往的积累对自我艺术潜能的不断开发,写生时的活学活用,还要结合对自然实景深入的、切合自己艺术表现的理解。必须强调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自己,盲目地一头扎进传统与一头扎进实景一样都是不可取的,认识传统和认识自然都要把自己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否则,就不会有切实的获益。有许多画家就是吃的这个亏,他们或跟着传统走,或跟着老师走,或跟着潮流走,或跟着自然物象走……到头来,身上扛了许多包袱:有传统的,有老师的,有潮流的,有自然物象的,搞得很苦很累很狼狈,但因为他们唯独忽略了自己,所以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是最大的悲剧了。
刘毅:周老师,您一直强调绘画特有的表现性,您的写生与创作在绘画表现性上也是融通的,而我们的写生往往和创作是脱节的,您认为应该如何协调好写生和创作之间的关系?
周京新:关起门来在工作室里画画,与来到野外面对实景现场写生,是二种实际境况不同的创作,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参照物不同,前者的参照主要是经验,后者的参照主要是实景,经验能让我们出手有办法,但也容易形成固定概念,结成俗套习气;实景能让我们落笔有依据,但也容易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使创作陷于被动。这个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在写生中,面对自己以往经验所养成的某种习惯,我们既要用它,又要治它,用它章法灵动自由表现的好处,治它造型虚空画法概念的坏处。要调和好经验与实景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感悟与认识,在既有技术与全新素材之间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交织点。对于许多画家而言,写生是一个滴水不漏的对手,对付它的目的有二个:一是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绘画性地表现出来,而不是被动地描摹它、记录它。二是怎样通过写生汲取实景的有利营养,使自己的语言构建更加丰富与充实,不是只图眼前画几幅写生,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获益。因此,无论是在画室里画,还是面对实景写生,追求绘画性,追求个性表现,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面对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虚的,一个是实的;一个是暗的,一个是明的;一个是过去的,一个是将来的,但都需要我们去用心观察、透彻分析、切实感悟、合理构架……最终作成一个完整的、灵动的、美妙的、属于你自己的画。这样完美的结果需要有一个完美的过程才能得到。所以我时常会对你们说“一个都不能少”,过程决定结果。
刘毅:是否必须手、眼、心并致,材料、技术、实景、个性等等一并融入表现,这样的写生才是创作?
周京新:是的。反过来说,“创作”也必须这样才算得上创作。我一直认为追求过程的高质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画家的本分。画家面对实景写生和在工作室创作,都必须具备完备的综合判断能力,包括造型构建能力、笔墨组织能力、素材取舍能力、意趣营造能力等等。这样的综合判断能力越强,画家的创作水准就越高,反之,这样的综合判断能力越低,画家的创作水准就越低。我体会到,写生的过程是一个吸取营养和汇聚能量的过程,在写生过程中,我们能从实景丰富多彩的素材里获得许许多多养料,这些养料可以切切实实地弥补我们以往积累经验中的某些残缺,校正我们以往养成习惯中的某些陋习,丰富我们以往熟练模式中的某些转换融通的空间。如果我们只是关起门来画,忽略写生这种可以多方获益的过程,那真是一种莫大的损失。人饿了要吃饭,这是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人的身体里缺少某种营养,就应该及时有针对性地补充,这是更高水准的生活要求。艺术生命力的补给,同样应该不断持续下去,更应该在不断持续下去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更高质量的提升。前段时间一直在外面写生,我感觉非常好,我觉得写生是一种“有氧艺术运动”,是一种带有滋养补益功效的创作。在写生过程中,我们许多未知的艺术表现潜质能够被激发出来,这真是一件很让人着迷的快事,我非常喜欢并极力倡导这样的创作状态!
刘毅:跟您出来写生,我们才感觉到寻常小景也能画得很出彩。请问写生中名山大川和无名小景如何选择和看待?
周京新:这是写生题材选择和表现方法的问题。写生的时候我们眼前的实景也许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各自的感受却一定是不同的,一万个人看到同一个景象,就应该有一万种感受,进而有一万种表现方法。关键是,我们首先要有确立自我感受而不苟同于人的意识,这样的意识越自觉,你就越能够立于主动,就能够在写生的时候把自己的积累和潜质调动起来,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我们手上的感觉是否对头?我们的画法是否对头?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对自己有怀疑、有误会甚至有误导,明明没搞清楚的却盲目动起手,明明做不好的偏偏要去做……结果,出了问题自己还不晓得,甚至还自以为是,一意孤行。这是最糟糕的。至于写生对象的选择,名山大川当然很好,但到了名山大川未必能画出好东西。田野小景和名山大川比起来微不足道,但只要心里明白了,眼里看准了,手上跟进了,就能画得出彩。沈石田的《东庄图册》就是典范。从古到今,有多少画家写生过名山大川或是田野小景?我们无从知晓,也许数量是惊人的,但真正被历史认可并留得下来的有多少呢?实际上没几个。以傅抱石先生为首的新金陵画派前辈们就十分注重写生,上世纪60年代初,在他带领下的二万三千里写生已经成为载入史册的壮举。那时写生的主要目的是“开眼界,扩胸进,长见识”,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观察体验加速写。面对实景,他们有的走近前去身临其境,有的远远眺望默记于心,各有各的具体方法。据说当年傅抱石先生并没有爬到华山顶上去,只在青柯坪停留了数小时走走看看,勾勾速写,目识心记,后来创作出了不朽的经典之作《待细把江山图画》。
刘毅:也就是说只要心中有景,心中有境,就能在自然实景中找到最美的东西。
周京新:是的。心里一旦有了,眼前无论什么景象都能画,而且都能画得好。如果有一天我们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或者茫茫的大海面前写生,难道就没办法画了吗?我看照样可以画。关键还是要做到心中有数。在题材上过于挑剔和限定,会使自己的绘画状态陷于狭窄的空间里,那样的状态是单薄的,也一定是脆弱的。还是那句话:写生就是创作,创作质量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绘画修养,这样的修养必须“一个都不能少”,不能简单地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标准。
写生实践 篇12
一、当前艺术类学生油画创作能力短缺的主要表现
当前, 由于受高考招生导向、课程设置及艺术思潮多元化的影响, 学生油画创作能力存在短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或画面效果千人一面;或对油画研究缩小到极窄的范围内, 且似是而非;或把技法样式当作个性;或完全模仿某一名家的风格;或写生能力强创作能力弱;或离校后艺术创作后续力不足等等。
二、油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生能力向创造能力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使写生能力向创作能力的自然转化, 是每个从事绘画艺术的学生的奋斗目标, 也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的一个体现。在油画写生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引导, 树立学生形成独特创作风格的理念和信心
艺术家是需要在长期的文化研究和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创作风格。本科阶段教学首先侧重于艺术共性规律的研究, 才有助于学生创作能力的持续发展。除了对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研究及提升文化素养之外, 在油画学习中侧重于研究色彩的表现力及研究优秀绘画作品。色彩是油画表现力的基本要素, 是油画迈不开的槛。色彩的表现力是油画艺术的特征。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 掌握色彩表现的语言规律是油画教学的核心。给学生讲清、讲透油画发展的过程中对色彩的认知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色彩理论的成因和意义, 结合作品分析, 让学生有清醒的认识, 因为思维的清晰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色彩训练上, 在课外要求学生作色彩构成训练, 因为色彩构成训练关心的是掌握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它对油画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研究优秀绘画作品上,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优秀油画作品进行临习。作线描稿和黑白稿的练习, 学习绘画大师的构图及画面构成。深层次的了解绘画作品的几何结构与抽象结构, 寻求作品的均衡美。了解作品的点、线、面结构与抽象结构, 寻求作品的节奏美。了解作品的明暗结构与抽象结构, 寻求画面的层次美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应具备的艺术共性规律知识, 更是学生进行创作的理论基石。
(二)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创作能力训练
对作业的要求上则注意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的结合, 短期作业就是幅面很小的小作品,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面对所要描绘的物象进行小幅的带有创作倾向的练习, 要求做到有意识, 有想法地练习渗入创作理念, 鼓励学生绘画风格多样性, 色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意识。在色彩塑造和造型塑造上鼓励学生通过具象变抽象, 真实色彩变情感色彩与多种表现方法的转换训练, 使学生在借鉴与嫁接、解构与重构、夸张与变形、立体与平面的综合训练中寻求创作的契机。大量小作品的训练, 有助于学生尽兴表现,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钻研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创造欲、表现欲。这些都是他们今后向更高层次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观摩图像资料和让学生参阅理论书籍, 来理清头脑, 并下达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小型专项训练, 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集中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有好的创作意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使创作意图更加明晰, 创作技能逐步提高。从学生的亲身体会来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进而使全班学生的写生能力自然而然地向创作能力转化。
(三) 实行民主教学, 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自主创作的意识
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在油画教学中,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才能发挥的关键。美术课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创造和技能训练, 丰富想象力, 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 体验制造的成功的快乐。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思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个中滋味, 如在油画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自己摆静物、摆模特, 互相探讨优劣, 与老师共同研究静物摆放位置、模特动势, 背景的处理, 在绘画过程中间, 开展互评, 发表自身想法。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以保持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明显的得高。学生才会有强烈的上课愿望, 在课堂上表现积极, 参与性强, 练习时自信心强;敢于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入课堂, 充实课堂;敢于求异、敢于创新;自主创作的欲望强烈;课余会选择适合自己绘画特点的方式进行自主创作。
(四) 确立可操作性强的激励学生提升创作能力的评价标准和导向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才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除应制定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外, 评价观念更新至为关键。在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中不能把创造力仅看作是一种智力特征, 它和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综合素质相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其探索行为由于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得到赞扬, 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增强, 创新精神就会发扬。评价美术学习的“效果”, 不仅只关注作业“肖似”为优。还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如此,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作激情得到极大发展。
总之, 教师只有从长远出发, 引导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逐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研究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并开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训练, 才能使他们在本科学习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作能力, 为离校后能够自主的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和创作优秀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长期以来, 由于受高考招生导向、课程设置及艺术思潮多元化的影响, 学生油画创作能力存在短缺的现象。如何在写生课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灌输创作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钻研意识、创新意识, 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艺术类学生创作能力短缺的表现入手, 论述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油画写生课教学,写生能力,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周瑜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0.
[3] 赵九杰.油画的色彩语言[M].中国美术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