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写生(精选12篇)
色彩风景写生 篇1
对于画家来说, 画风景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挑战。首先, 风景作为表现物大而繁杂, 广袤的天空、浩瀚的海洋、宁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纷繁的建筑……其形体结构复杂多端, 色彩又极其多变。如何表现好风景, 取决于画家的独特视觉观和思维能力, 即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特的感受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及独特的感受能力是画家进行风景写生、创作的前提, 画家具备了这两种能力才能够在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变化的明暗、归纳缤纷的色彩、调整无序的造型、创造独特的形式, 并能够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因素, 感悟到其中所包含的特殊意蕴和美感。画家柯罗用朦胧的灰绿色调, 描绘晨曦中的树林, 透明晶莹的气息扑面而来, 让人感受到树林的清甜空气;梵·高用执著的笔触、燃烧的色彩描绘金黄色的麦田, 表达他炽烈的生命意识;郁特里罗的银灰色调的巴黎街景, 宁静而忧郁, 带着沉思的意味……他们开拓性地运用色彩的能力使人意识到色彩的感染力既是视觉上的, 又是情感上的。
风景画的描绘对象是十分宽广的, 它潜藏着极大的容量与很强的表现力, 要掌握它的表达规律与处理方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描绘的各种景物的认识和理解
1. 天空和云。
早晨的天空, 可谓之色彩变化丰富而迅速, 由日出前的蓝灰调子逐渐过渡到日出时的红、橙、金、黄等热色。当太阳升起, 朝霞四起, 天空便玫红一片, 随着太阳的上升, 天空渐渐变为淡黄绿、淡蓝色, 最后才变为相对稳定的蔚蓝色。而傍晚夕照时, 天空一片橙色, 红光满天, 随着太阳下山, 天空里橙黄、橙紫色逐渐变暗, 天空便慢慢由灰青色转向灰黑色。而晴天, 天空是一片钴蓝色, 但各部分也有差别, 一般说来, 靠近太阳的一方更暖, 天空上方比靠近地平线的地方更纯净。阴天的色调转冷, 常有青灰、青紫、青绿等色调, 而且一日之中, 天空一般上午偏冷, 下午偏暖。
云有各种形状, 变幻莫测, 我们要注意观察云彩的结构和色彩特点。云是天空中富有实感的景物, 由近及远, 层层叠叠, 要注意表现其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厚积云层有亮暗面之分, 亮部一般多以光源色为变化, 而暗部则常受地面的反向色光的色彩影响。另外, 表现云彩时要注意其边缘处的虚实效果。
2. 水和倒影。
水本是无色透明的, 但在具体环境里受泥沙、藻类等物的影响, 便形成了各自的固有色。水的深浅对其色彩有较大的影响, 水深时呈深色, 水浅则透明无色。无风的水面清澈无波, 清楚地反映出水面和岸上的景物, 形成清晰的倒影。微波中的倒影则不完整。浊浪涛涛的水面倒影不复存在。
水天一色是指水面从一定的角度望去, 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 便是水的固有色, 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会受其景物的颜色影响。
静水的倒影是垂直的趋向, 常用垂直的笔触画出, 并辅以水平的波光使水面平起来, 倒影一般处理得概括而虚幻。水粉画一般多是先画倒影再画较亮的水面及波纹。
3. 建筑物。
建筑物在风景画里是比较好画的, 因为建筑物大多形体明确, 成片成面, 色彩观感也较为明确。太阳光下, 其明暗关系强烈。受光面多以光源色加固有色形成其色相, 冷暖随光源而变化, 通常呈暖色。背光以天光色加固有色和环境色构成其色相, 冷暖以环境色为转移, 通常偏冷, 这是因为建筑的墙面多受天光冷色、树木绿色的反射。但屋檐、阳台底面, 以及其他朝下的部分的暗部色彩因受地面反光影响, 常倾向于暖色。
画好建筑物要注意三个问题, 即透视关系、结构体面关系和质量感。
4. 树木。一般初学者比较害怕画树, 往往画得概念化而简单草率。
树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树叶茂密的和树叶稀疏的。树叶茂密的要以画主叶为主, 画准树叶形成的体积和色彩。如:柏、塔松、冬青等树叶茂密, 树冠呈圆球形或圆锥形, 要注意画出体积感。向上的面受光部分受阳光影响, 又受天光影响;暗部则主要受天光影响, 向下的底面处理暗部则主要受地面色彩影响。垂直面的受光部和暗部则固有色感较强, 形成了浓绿而又有微妙冷暖变化的系列色彩。杨、槐、梧桐等树, 树叶茂密又分出前后多层, 要根据结构一组组分别去画, 要注意整体和虚实。随着外形的生长方向灵活用笔, 画出树的特征。树的外形是由松散的树叶组成的, 所以不能画得太死。树叶稀疏的树干、枝可以透过树叶显出其形来, 所以要以画准干、枝为主。画干、枝要注意其生动的姿态、体积、特征和色彩, 树枝的穿插、前后关系。树叶的聚散疏密和树枝连接关系要画好。树干的下部由于地面色彩的影响, 上面灰尘也较多, 色暖而淡;树干的上半部色彩逐步变重, 冷暖关系也渐强。树枝在蓝天明亮的背景对比下, 一般情况下, 都显得比树干更重更冷些。
不同的树, 不同的季节, 树叶的色彩变化很大。但最绿的树叶也达不到纯绿的程度, 最暖的树叶也达不到纯红或纯橙的程度。要把握好各种树的色彩。
5. 山景。
山景常常是一幅风景画中的主体。画山分远、中、近三个距离。画近山都是画山的局部, 如果要画山的全貌, 山已经处在中距离或远距离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是这个道理。
画近山往往是画岩石或一个山坡。这些景色的特点是色彩变化丰富, 常常红中带绿, 黄中带紫。如将数种颜料略作调和, 用干画法厚涂, 可得到色彩丰富的并置效果。表现石块要突出坚硬、沉重的质量感特征, 明确地分出体面。山石的体面转折是生动而多变的, 要好好刻画转折处, 既不能太刻意而概念化, 又不能太随便而软弱。
中景的山体因为一般可以看到它的全貌, 因此显得最为壮观、生动。虽然它的色彩、明暗层次、细腻的质感都比近山要弱得多, 但它大块山石的体面形成的明暗还是清楚的。有时山石峥嵘的面貌同山顶或山坡上的草木柔和的色彩形成的对比, 最富有山的独特面貌, 经常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
远山的色彩单纯, 轮廓和体面关系十分具有整体感。远山往往是在画天空时紧接着趁湿画上去的, 但注意不要用单色平涂, 因为那样色彩太单纯而产生不了遥远的距离感。远山有时也会产生浓重的色彩, 正确表现云影中或背光状态远山的浓重色彩, 既能画出令人信服的距离感, 又能画出远山的体积重量感。
二、写生选景与构图
面对复杂的自然景物时, 应画什么、表现什么, 这就面临一个选景的问题。写生选景要注意第一印象, 也就是你看到大自然的景致是什么感动了你, 整个画面你最想表达什么。一幅风景画不可能将见到的所有景物都纳入画面, 因此选景和构图就显得十分关键。
构图即“经营位置”, 意指画家对各种自然景象产生某种表达愿望的感受, 综合各种造型因素与色彩因素, 在画面上予以组合安排, 使形与色都处于合理的位置关系上, 建立画幅自身的特定秩序, 产生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形式构成。要让一幅画充满着主题意向, 精神呼之欲出, 只是把它忠实、一模一样地表达出来是不够的。为了营造美感、凸显风格, 使画面有整体表现力, 除了顾及位置、秩序、色彩的反衬、聚散的节奏外, 还应加上一点灵感, 如此这般, 才能化平凡为神奇, “变”成优秀的作品。
确立画面的主题中心。作为一幅画都要有一个主体, 应把主体的位置定下来。构图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 形成视觉中心, 明确表达作画者的意念和情感。不同画面内容要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如有的构图饱满、庄重, 有的构图活泼生动, 有的开阔、深远。构图时首先将景物分为近、中、远三个层次, 一般主体放在中景、近景, 起到引导观画者进入主题中心的作用, 而远景则起增加画面深度的作用。根据远、中、近景的视觉作用, 在景物安排及色彩上, 可以运用一些绘画基本规律, 做到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整幅画面的色调。
三、风景画的气氛与意境
画风景要注重对画面气氛的表现, 这对传达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季节和气候以及摄入画中的景物都会使画面构成不同的气氛,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色彩气氛。初学者要学会体味这种气氛, 体味不同气氛下的色彩特征。春天的淡雅清新、夏天的浓郁强烈、秋天的绚丽金黄、冬天的柔和统一, 以及雨天的空濛灰色, 晨景的清新绚丽, 夜景的冷静而神秘, 都是不同的氛围, 画好它将传达出不同的意境。
在今天的色彩风景写生中, 笔者认为“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以景表情, 以独特的构思达到画面有序, 气氛浓烈, 物象神似, 感人至深。色彩风景写生时要求作画者充分地投入, 完善画面元素优化, 增强画面的意境表达。
写生时营造意境, 要情景交融、意趣高雅、引人入胜。要做到这种境界, 就要处理好由景生情、以情表意、由此入景的关系, 必须在色彩写生时从多方面进行创造。
意境的营造是绘画的灵魂, 也是构图艺术的最终目的,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最终目的, 融情于景是构思、营造意境的绘画构成方式。色彩风景写生不论是油画还是水彩画、水粉画, 在写生过程中需注重构思构图、情感的融入及意境的营造。
写生是一种绘画综合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时应重视结合各知识点综合利用, 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等各种因素融为一体, 面对大自然, 画出佳作来, 顺利地完成色彩写生课程任务。
参考文献
[1]常征.风景写生教学方法探索.美术大观, 2007年第9期.
[2]秦永红.色彩风景画的意境.美术大观, 2007年第9期.
[3]马新宇.色彩基础教程.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8.
[4]高敏.色彩.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色彩风景写生 篇2
来到这的目的是写生,可是来到这儿我先看到的是这儿的文化,这儿的建筑,这儿的风景。其实,通过相机照就可以了解到,三维空间要比二维空间存有的东西要丰富多彩的多。所以,要出来画画。后来,回寝室里画画。
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们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再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写生,游玩,日子过的充实又快乐。
在这样的环境中写生,真是一种享受。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去想,仿佛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组织我们出来写生了。在风景如此优美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激发我们的创造激情。不至于像我们在学校写生时缺乏激情缺乏创造力。在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成了一幅画。画荷花和桥、树林的时,我感觉进入了一种状态,我想画,并且要画好,意识这样提醒我。当画画很有感觉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会被淡忘,时间也因此凝固。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屡次失败,但是并没想到要放弃。这个时候显得很耐心并且很享受,心情好的时候画的东西也充满快乐。别人只需要一会儿就画好的东西,我却需要画好久好久。但是,我终究是画完了。我不在乎我画的有多差,我只在乎我是不是认真了。因为,我相信,有一个好的态度,每个人都是天才。因为自由,有发挥的空间。这张画,看起来还是挺有感觉的,就是有些地方区分不明显。这对于我来说,还是有进步的。
15天却有太多的事情发生,让我也回忆不完。南湖公园太美,美的就像一幅画。这15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懂得了不少。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
写生实习结束了,加强同学对风景的直观感受能力,从风景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写生已经结束,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我们终身受益。写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更好的提高。
学院给我们这次外出实习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懂得多了。包括专业和专业之外的许多事情。
论地域油画风景写生中的色彩元素 篇3
关键词:地域性;油画风景写生;色彩元素;差异
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8-1
一、地域色彩特征形成的条件
地域因素是艺术研究中必定受关注的重要因素,艺术作品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某一特定文化之下形成的。地域性油画写生中色彩的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必定会孕育出特定的色彩,每个艺术家都对自然环境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每个地域都会有因为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理构成风貌、自然风景景色,这些客观因素往往是艺术家灵感来源的主体。画家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不管画家会选择哪一个素材作为自己表现的主体,他们都会同样受到自然环境的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
(一)气候因素对色彩的影响
气候因素是影响油画写生中色彩元素的必然因素,不同的气候会形成不同的色彩,无论是哪一种天气,它们画面所呈现的色彩元素都是必然不同的:阴雨绵绵,会给人沉闷、烦躁的情绪;晴空万里,会给人开朗、明亮愉悦的心情,不同的天气直接就影响了整幅画面的色彩倾向。气候因素也是影响环境的关键的因素,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冬季北风呼呼,银装素裹;而南方,这里的气候湿润、潮湿,大多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所以被称之为“江南水乡”。在这些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自然环境,都为这里的油画写生中色彩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地形地貌对色彩的影响
其实色彩就像是一首音乐,每一个地域都会有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特有的独一无二的音律,而这些音律常常会把我们带到特定的地域,每个颜色的组合都会造成色彩地域符号的印象。西北的黄土高坡,炎热的沙漠,一望无际的戈壁,波涛汹涌的黃河,湛蓝的青海湖,漂亮的丹霞地貌,神奇的雅丹地质,开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东北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植被覆盖丰富,有山地又有平原,一直以来都有“白山,黑土”的称呼,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部分的森林,一年四季中大部分都被积雪覆盖,这些因素为来这里写生的艺术家提供了色彩基础。
二、地域色彩运用的具体表现
(一)西方油画色彩运用的具体表现
在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背景的影响下,艺术家对色彩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不同地域的画面色彩的表现形式,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但是,地域性油画色彩的表现形式还是受画面所表现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西方油画在色彩方面的成绩更是卓越,他们对油画色彩的应用可谓是人才辈出,下面就来说一说具有典型意义的印象派在色彩运用上的具体表现。
西方印象派受到“外光绘画”的色彩语言的影响,大自然的锦绣山河为艺术家在油画中色彩的表现力提供了卓越的发展空间。绘画离不开光色,利用物体的形体的明暗和和冷暖来突出色彩在油画中的重要性,使它变得相对地独立。在《呐喊》中,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他运用夸张的色彩表现手法去表现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但是色彩却接近现实生活,处理得简单、纯净,色彩能够让人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浓重的血红色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引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
(二)中国油画写生中色彩运用的具体表现
油画传入中国后,我国艺术家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去探索油画的色彩奥秘。从20世纪初至今,每一代画家都分别以不同形式的色彩语言进行着有中国特色的尝试和探索,并不是只是一味地完全地去汲取西方在油画艺术上所获得的研究的精华,而是将中国山水画的墨韵与色韵与西方的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具有我们中国独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色彩表现方法,具有清雅而绚烂的特点。由于中国的地域广阔,所以中国的油画写生中色彩风格具有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属性。
1.东北地区
东北这个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有画家进行着具有这里地域性的油画创作的传统习惯。在他们的眼里色彩要具有自己的个性,需要刺激、力量、内涵、有冲击力,更需要有创造性的组合,追求的色彩直观而强烈,一种厚重沉稳、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而不浮艳的特点。如赵开坤的《白桦林》系列是描绘东北这一地域性景色的代表作。作者用色饱满、艳丽,远处的蓝天与近处成熟的草地、树叶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使画面色彩稳重、纯净,对比强烈但是又不浮艳。
2.江南水乡
我国的江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能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画家使用色彩不是为了去模仿或再现他物,而是配合画面诸要素。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方面和南方天气多阴天、多云的地域自然因素有关。南方油画色彩可以用蓝色和绿色做主要颜色,色彩更接近于墨蓝色,水墨效果较多,多以冷色调为主,讲究色彩的真实而富有韵味。
油画写生中的色彩的运用,它就像是一个循环小数,没有尽头,更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不管是先前的艺术家还是未来的艺术家,都会有不同的色彩表达方式出现。优秀的绘画大师总是在无意之间发现事物中美的存在,创造出不同的色彩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现如今的油画绘画领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这就需要我们在借鉴着前人的艺术成果的同时,要用一双发展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探索新的绘画空间。
作者简介:
色彩风景写生 篇4
观念, 在此文中主要指对绘画的一种基本认识观以及在这种认识观上所形成的创作观点和理念。而观念先行就是指在个体认识差异上所具有的不同观点、视角作为在风景写生中的主要因素即:在写生前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况和喜好暂定选择一种学生个体接受的理论认识以及绘画方式方法。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告诉我们,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头脑中所能想象出的东西, 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对应的参照物, 包括绘画观念以及绘画样式, 我们不可能忽略同时代艺观念格对我们绘画风格的影响。学习和借鉴已有名家绘画优点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绘画认识理解和经验不足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色彩风景写生对训练学生色彩感觉、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认识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被许多高校艺术课程教育广泛接受并推广为一门专业课开设, 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 教师多倾向于写实技巧—造型、色彩、空间、构图—等技术层面的传授, 缺少对学生艺术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片面追求对自然的简单描摹, 缺少面对自然时主体意识对自然景物的个人体悟, 或过于追求个性, 过于放任自流, 缺少深层思考, 写生缺少目的性。
分析造成学生表现手法过于雷同单一, 缺乏活泼以及个性放任所造成的目的模糊的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 对以往风景写生的认识理解上, 大多学生的理解是片面、残缺的认识, 这种认识往往局限在对某几个风景画家的作品的认识理解上, 对于作品背后的创作观念绘画思路知之甚少, 更多的是停留在对绘画感官视觉上的认识。对于中外风景画流派的历史演变缺少较明晰的认识。正是对各风景画流派绘画背后的知识储备不足 (主要是视觉和观念的) 才造成学生面对自然或形似神失, 视角单一老套或空有满腔情感却不知如何表达而归于放任。
观念先行, 就是在进行色彩风景写生前, 尽可能多的了解古今中外各美术流派艺术观点及画风, 结合美术史给学生讲授相关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初探
技巧理论知识和艺术思想流变, 并根据个体差异有目的选择个案参照学习。
观念先行风景写生教学要求我们充分了解美术史, 特别是风景方面以及和风景相关的美术知识, 美术史的每次演变, 无不是人类视觉思想史的变革!视觉思想的转变、审美趣味也随之改变, 使得人们对美的视角也发生了改变, 从而促成并推动了美术流派的更迭。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念先行风景教学时应强调两点:首先, 对景物观察视角背后观念文化的思考分析;面对同样风景, 在塞尚眼中是有待重组排序的几何体块, 在莫奈眼中是斑斓的光和色, 在八大眼中则褪去光色体感, 阐释为黑白的澄明。同样都致力于自己眼中认为是美的本真的探求, 思维方式的不同, 绘画理念的不一样呈现出来的结果大相径庭!另外, 对景物不同的视角切入导致并形成的绘画样式及方式方法不同;不同的绘画观点和理念都需寻找一种更有利于表现其观念的手法来传达表现, 梵高对自然超乎寻常的狂热情感决定了他不可能像安格尔那样用古典方法传达, 只有用他那颇具动感的线性笔触和浓重色彩才能和他心中的真实感受相吻合, 反之亦反。理解观念先行, 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图式的简单摹仿, 在学习名家优秀成果时, 不流于表面。在具体的风景写生中, 做到心中有“底”, 如何去认知表达所见?这就得靠绘画语言, 绘画语言做为表现个人情感的方式, 也是艺术主体看待世界的认识方式, 绘画语言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通过引入观念先行的教学方式, 在对各个风景画流派及个案画家的绘画语言进行介绍分析, 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绘画技巧形式与内容更具认识, 在形式语言借鉴、内容切入点择取和自我创新探索上更具有条理性和目的性, 这样在色彩风景写生中, 技法的择取与运用变得更主动。
当然, 观念先行, 只是画好色彩风景画的有效手段之一, 风景写生是心、眼、手三者的有机协调统一, 除了做好绘画“观念”的学习认识体悟外, 还得结合大量的实际绘画训练, 并在练习实践中反复验证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绘画语言。
注释:
(1) 百度知道
参考文献
[1][美]安·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2月第1次印刷
[2]段炼《跨文化美术批判》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次印刷
色彩风景写生 篇5
关于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把握性的几点探索
色彩风景写生是美术专业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今天的美术教学中色彩风景写生已成为美术创作收集素材,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有志于绘画创作的人必修的基本功.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学习色彩语言需要训练学生长期的.观察大自然的色彩,熟悉各种颜料的性能和用法,并能从别人的色彩中丰富自己的色彩语汇.本文着意从把握色彩风景写生的训练实质;色彩风景写生的实质意义;把握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涵三方面对色彩风景写生的教学的把握性进行研究.
作 者:边小强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曲靖,655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2关键词:风景画 素材 把握性 色调
静物色彩写生入门教学 篇6
关键词:调色练习;色彩观察;调色技巧;笔法运用
一、调色练习
在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没有用过色彩作画。学生初学色彩,对水粉颜料的性能不熟悉,不会用水粉颜料调色。我首先训练学生作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熟悉水粉的性能,学习调色。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设计各种形状,如:圆柱、方体、树叶、山水等。在这些丰富的形态中进行色相推移练习,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形态的创新能力。如:蓝色的明度推移可设计成“海上升明月”的景色,朱红色的明度推移可表现出“日出”的景象。学生会调色后,再学生色彩写生就有了基础。
二、色彩的观察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观察色彩时,只看到物体的固有色,看不到由于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丰富的色彩变化。我在进行静物色彩写生教学时,先训练学生画白色物体。当一个白色的正方体摆在红色的衬布上时,通过比较正方体各个面的色彩会发现:白色的正方体各部分并不是一样的白,正方体的顶面主要受光源色的影响而偏蓝;亮部上方受光源色的影响而偏蓝,下部受衬布影响略显红味;暗部受红衬布的影响偏红,且离红衬布越近的地方红色倾向越明显。这样学生对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会了初步的观察方法,在以后复杂的色彩写生中就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察色彩。
我在和其他美术教师谈论色彩教学时,听到最多的是“画色彩主要靠感觉”,其实,我的经验是:一靠感觉,二靠分析。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后,就能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分析物体除了固有色外,受到周围哪些色彩的影响,调色时就知道应该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加什么色了。随着写生的积累,色彩感觉也敏锐了。
三、调色的技巧
调色时,先把物体的色彩和调色盒中的色彩比较,看物体的色彩和调色盒中的哪一种颜色接近,再把物体的色彩和这种颜色比较,比较它们的明度、纯度、冷暖及色彩倾向。这样就能分析出调色盒中的颜色再加哪种颜色能调成物体的颜色了。物体的色彩比调色盒中选中的色彩明度高,则需在选中的色中加白色或浅色来调色;比选中的色彩的明度低则加补色或深色;物体的色彩纯度高,尽量用原色、间色调;要降纯度,可加补色或灰色,同时根据色彩的明度考虑是否加白色;偏冷的色彩加冷色,偏暖的色彩加暖色。
有的物体色彩倾向性不明显,看不出和调色盒中的哪种颜色接近,这时就先用白色加黑色调成一个灰色,这个灰色的明度要和要画的物体色彩的明度接近,再把调成的灰色和物体的色彩比较明度、纯度、冷暖及色彩倾向。这样,在灰色中该加什么颜色就是物体的色彩就十分清楚了。
四、亮丽的色彩
学生初学色彩写生,在反复修改画面时容易把色彩画脏,怎样才能画出亮丽的色彩而不脏呢?我的经验是:画面不要反复涂抹,如果某处的色彩没画准,要让这个地方的颜色干后再修改。调色时不要在调色盘内调得过熟。
五、笔法的运用
色彩写生中的笔触也能给画面增加美感。这种绘画方法也和中国画密切相关。中国画讲究笔墨效果,书画同源。其实,水粉写生时也学习中国画所讲究的笔法,这样画出的画不但色彩饱和,而且笔触有力。
浅析色彩风景写生中的光与色 篇7
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 光色变化是很丰富的, 一年中不同的季节, 不同的时间, 所呈现给我们的色彩是不一样的。首先要培养学生感受自然色彩的能力, 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提炼和归纳色彩。在观察时, 尽量做到观察风景整体的色彩关系, 应尽量不想风景中的物体是什么, 看到的就是颜色, 是不同色彩的组合, 以避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片面的观察与表现, 就能防止用概念色处理画面。印象派色彩大师莫奈曾讲过:“当你出去画画时, 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 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 这是一长条粉红色, 这是一条黄色, 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 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1]
在具体观察与表现时, 着重处理好条件色, 就是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之间的关系。
在户外, 主要光源是阳光, 而阳光在不同的时间照射物体的强度和角度是不同的, 物体的色彩会因为光线的变化发生变化。一, 阳光的强弱会影响色彩的明度变化。光线的强度分为强光、柔光与弱光, 强光一般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的, 物体的受光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明暗对比强烈。多云或阴天的情况下会产生柔光, 在柔光下的物体色彩明暗对比较弱, 柔和而含蓄, 色彩的变化较为稳定。弱光指光线微弱, 明度极低, 物体色彩的相貌不明确。色彩明度的规律是:在阴影和黑暗处, 蓝、绿和紫色就会变得更深。在光明处, 黄至红色范围的颜色就会变得更明亮[2]。二, 阳光会影响物体的冷暖变化。在色彩关系中, 冷暖色彩是相对的, 红色、橙色、和黄色的色彩相对于蓝色、绿色和紫色是暖色, 蓝色、绿色和紫色相对于红色、橙色、和黄色是冷色。在风景写生中, 有的学生在表现物体时只是一味的用明暗来表现, 缺乏色彩的冷暖变化, 画面色彩就会单调, 不生动。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冷暖变化, 分析物体受光面和背光面色彩冷暖的倾向性, 把握色彩的冷暖对比。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 物体的受光面是暖色的, 背光面与投影受天光的影响是偏冷色的, 而在阴雨天, 阳光由于受云层和水气的漫反射, 物体的受光部偏暖, 暗部偏冷。三, 光照射的角度也会物体色彩的变化, 照射角度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顺光, 又称为平光, 顺光指光线照射的方向与观察的方向基本一致, 使物体受光均匀, 无明显的明暗变化, 呈现平面画的色彩。侧光是光的照射与物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使物体色彩的明暗与冷暖有明显的反差。逆光指从物体背后射入的光线, 显现物体的轮廓, 形成剪影的效果。逆光下风景的表现是有难度的, 因为明暗反差巨大, 物体暗部的色彩不明确, 解决的办法是主观加强暗部色彩与透射进来的亮光上的明度和冷暖对比, 形成色彩丰富, 光感强烈的画面效果。
光照射物体使物体反射色彩, 而反射的色彩会影响周围物体的色彩, 这就是环境色。比如一位穿白色衣服的人做在草地上, 白色的衣服会因草地反射的光线而产生绿的环境色。在光照强烈的情况下物体受环境色的影响较为突出, 而柔和的光线下物体的环境色不明显。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色彩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就能使色彩不单调、不孤立。
固有色是指物体在常态光线下呈现出来的色彩。一般来讲, 固有色呈现在物体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 也就是不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较为稳定的色彩。在风景写生中, 由于光线的不稳定, 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 表现时要迅速抓住物体较为明确的色彩相貌加以刻画。
运用空间透视的原理来表现风景中空间关系。由于空气中有浮尘和水分子, 在阳光的作用下使物体在空间中的色彩发生变化, 规律是: (1) 近景物体的色彩明确, 饱和度高, 远景物体的色彩色彩不明确, 饱和度低。 (2) 近景的色彩偏暖色, 远景的色彩偏冷色。 (3) 近景的明暗对比明确, 远景的明暗对比较弱。运用好此规律, 就能比较容易的表现风景中的空间关系, 使画面具有纵深感。
色调的把握。就是在画面中要有主色调, 在不同的光线下, 自然中物体会给人以不同色彩的明度与冷暖的感受, 如在清晨或阴天, 光的强度弱, 是以灰色调为主, 色调偏冷;而在中午, 阳光充足的情况下, 物体在强光的照射下显得明亮而强烈, 色调偏暖。要使学生把握画面的色调, 使其统一协调。
在了解和掌握光色的基本规律后, 要通过实践来掌握色彩的表现力。在户外写生, 要求学生的作画的纸张不易太大, 一般4开纸就够了, 或者更小, 因为风景中的光色变化较大, 光线变了, 色彩关系也就会发生改变, 如果还要继续画, 那么画面中的色彩关系就会混乱, 可以改日在相同的光色条件下继续作画。
大自然中的光色变化, 是我们表现色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光与色互为条件, 光作用于色而引起色的变化, 掌握光色变化的规律, 是训练学生认识和表现色彩的一个阶段, 一方面要求学生认识光色规律和表现客观对象色彩的能力, 另一方面, 要激发学生自己对光色的理解和认识, 使自然中的光色与情感色彩相结合, 为了表达自己情感, 可以更大胆、更主观, 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造出一个鲜活的光色世界。
摘要:色彩风景写生是美术院校重要的教学课程, 通过此课程的训练, 可提高学生对户外光色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和色彩表现能力。本文以风景写生入手, 分析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阐述风景写生中色彩表现的一般规律, 指导学生色彩风景写生。
关键词:光,色彩,观察,表现
参考文献
[1] (美) 约翰·雷华德 (英) 贝纳·顿斯坦著平野陈友任译印象派绘画大师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的要点 篇8
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 笔者发现课程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的问题, 各大设计院校指导色彩风景写生的课程的教师大多毕业于绘画专业, 他们大多技法娴熟, 感性思维活跃, 但在授课时缺乏从绘画感性到设计理性的衔接。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的作品趋于写实油画风格、写意国画风格等, 如此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设计感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是学的问题, 色彩风景写生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 此时部分学生还在沿袭高考强化班的绘画方法, 往往存在构图死板、造型生硬、色彩单一、绘画时长固定、不会深入刻画等问题。此时若无老师的正确点拨, 这些学生很可能会长期陷入刻板的绘画风格中, 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捕捉艺术的灵感、感受色彩的变化, 从而影响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教师在授课中应有意识地发现问题, 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注意以下色彩风景写生的要点:
一、简单入手
(一) 了解人文风情
色彩写生的过程是非常微妙的, 刚刚接触的学生对大自然色彩的感受是单纯而客观的, 不同的同学站在同一地点绘画, 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大相径庭。同学们在了解写生地点的人文风情之前与之后所表达的画面也会截然不同, 这就体现了艺术创作中客观一致性和主观差异性的关系。了解人文风情有助于同学们理解画面, 把握色彩, 找到绘感, 完成形似神准的作品。
(二) 概括绘画内容
对于刚刚到达写生地点的同学们来说, 找感觉是最重要的, 除了对当地人文风情进行了解之外, 还可以勾些单色关系的小草图。入手时不宜分散注意力, 因此可以通过小景、细节的对景写生来找到绘画感觉。如果非要表现较大场景, 可将复杂的景物概括成设计基础中的点、线、面及色块, 帮助学生们激起绘画灵感。
(三) 同景重复绘画
这里的同景重复绘画并不是让同学们用相同的绘画手法重复表现同一对象, 而是可以选择不同天气、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色调、不同构图绘制同一景物。这种方法看似多余, 但是却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画面, 当我们的感性被触动, 色彩表达就会更为真切, 因内心有共鸣从而产生新的画面形式和新的色彩体系。
二、择时而绘
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 更离不开光线的作用。光线对绘画作品的色彩运用起关键作用。阴天、晴天、阴天的中午与傍晚、晴天的早晨与黄昏、冬日与夏天的光线都不相同, 同一光线由于不同照射角度也会使景物产生不同的三维立体感觉。光线往往是画面的灵魂, 强光下的景物呈现出暖色调, 弱光则是冷色调。不同的色调营造出画面特有的气氛并由此传达出一种情绪, 绘画的情绪表达是一种深层面的审美体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写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写生过程总体而言分为构图时间和着色时段, 构图的时间比较宽裕, 只要不是夜晚, 光线足以看清景物即可。着色时段最好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 比如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下午三点到五点, 此时的风景看上去层次明显, 色彩丰富。如果选用水彩工具作画还可以尝试在雨后着色, 此时空气清新, 湿润度高, 画面的色彩表达更为温润。
三、画面形状
画面形状指的是绘画完成后画面边缘的整体形状。自古以来画面形状追求和谐对称的形式, 我们常见的形状有方形、圆形、扇形和菱形等。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色彩风景写生时可以开拓视野, 大胆创新, 通过画面内容搭配不同的甚至异形的画面形状来使作品更加丰富, 从而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比如, 表现安徽西递深巷时可以运用瘦长的梯子型来表现极强的透视效果以及建筑悠久的历史;表现福建土楼时则可以通过圆环形来全面表现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的“东方古城堡”, 诸如此类。改变画面的形状使作品的设计感增强, 此时艺术的感性与设计的理性相得益彰, 是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对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 创新思维是设计作品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方式, 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色彩风景写生中培养对设计的认识和兴趣, 对于启发他们的设计灵感有百利而无一害, 也能为今后设计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水天中, 徐虹.思考的回声——吴冠中艺术研究与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2]王东声.意象油画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色彩风景写生 篇9
一、融入自然、感受色彩
对色彩的认识从婴幼儿时期就有,我们称之为色彩感知,这是色彩的初级阶段,也是直接感悟阶段,它源自于自身对每一种色彩的认识和体会。色彩由光而产生,因此从自然界中去寻找色彩并有着追本溯源的意义,从自然光源中认识体会并通过写生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力的一个方面。色彩因光线而产生变化,自然界的色彩构成有其天然的形式美感,这就是为何我们愿意去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万物的美。通过色彩风景写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色彩构成的基本能力,体会具体化、微妙感的色彩世界,从而拓展色域,克服程式化的用色习惯。通过教学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探讨色彩变化的原因以及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出发,舍弃些许细节,使画面色调统一,冷暖关系明确,从而表达自己的意图。
“设计”一词本身具有理性思维的成分,而设计色彩强调主观意识,追求内心感受,它是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色彩感受,把对色彩的描绘上升为运用自然特有的色彩模式去创造。设计色彩是以倡导个性特色为出发点的,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色彩感受和喜好,这就要求学生摆脱写实色彩的共性标准和思维模式,摆脱习惯性的绘画方式,运用自我感受去进行色彩设计,只有具备了特色,才能称为艺术作品。
二、探寻自然色彩中的形式美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我们往往将既定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使得教学重心不突出,学生不能理解设计的初衷。然而,色彩风景写生刚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自然色彩,在自然中感悟光影变化,同时了解色彩形成的本源,如果将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与设计色彩相结合就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时常有学生会问及写生的意义和目的,这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之初应该思考的问题。写生在于感悟与理会,例如写生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花卉、植物以及动物。这就需要我们用眼睛和色彩记录下他们之间的颜色搭配,思考是否符合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刻画和仿照自然植物。设计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融性、结合性、操作性,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元化的灵活性、创意性。教学活动如何体现一种新锐的、鲜活的、综合化的以及多元化、探索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自身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也就是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潜力和教学动力。教学活动可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验性教学或与教学经验结合的反思的实践模式。
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相关的色彩教学内容和色彩构成体系方面的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革课程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实现鉴赏、理论、实践、创意一体化。打破相对狭隘的色彩观念,建立广泛的、多元化的后现代色彩观念,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交叉式、互动式、协作式以及开放式流动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吸收深厚广博的美术史和色彩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全面的色彩素养,开阔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色彩设计意识和审美趣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以适应设计艺术发展的需要。
三、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内容的更新重组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色彩风景写生理应是适应各设计专业各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本质特性以后,在原有的具象写生色彩基础之上,过渡到意象色彩、抽象色彩、装饰性色彩、情感表现性色彩等主观性色彩、表现性色彩以及应用色彩。现代设计色彩的综合性色彩表现,通过强化训练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的艺术理念,再通过对多样的自然媒介进行分解、打散,以及经过重构、透叠、支配、重叠、重组、渐变等表现手法,来改变自然色彩的对比调和,从而达到传递现代信息激发都市生活情感的设计作品,使人产生联想的心理功能,使色彩设计从“自然空间”进入“想象空间”。
如何建立色彩写生的教学理论体系;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设计的初衷;分析以往色彩写生教学的利弊,过去色彩写生教学主要是以表现自然为中心内容进行的,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对象的主观表现上,如:色彩搭配的基本技能、综合表现风格的更新等。如何把色彩理论与当代设计观念统一起来,找到切合点,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色彩风景写生的目的性。例如,加强对色彩美学原理、色彩社会学、色彩心理、光构成等与色彩设计的关系研究。锻炼学生在写生中感知色彩到理性概括归纳色彩。再到主观整合色彩,表达意象,从而体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色彩语系,运用色彩语系体现自己的观念,由浅入深、由感知到理性再到表现的过程。在色彩风景写生的教学当中,灌输一定的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能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色彩是设计表现的基础工具之一,它在情感意图、创意表达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色彩的研究应该追其根源,了解其内在的意味。色彩风景写生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提高审美趣味,更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一项必修课程,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建立合理的教学理论体系有利于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保罗·芝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文沛著.色彩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色彩与构图在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性 篇10
有了上面这些程序作为基础之后, 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临摹, 在临摹中掌握被临摹者的色彩运用技巧与笔法特点, 然后再把临摹与写生相结合, 在写生中发现问题, 再进行临摹, 临摹后再写生, 这样反复练习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
风景写生的另一个问题便是取景构图, 即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 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 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一个画家, 他的劳动不是如实地描摹景物, 那样做, 最多只起到照相机的作用。画家的特点在于他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一般人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也就是说要在忠实于自然的同时, 又要把他的感受加入其中, 将感兴趣的, 经大脑提炼的景色表现出来, 而不是面面具到。做到这些, 需要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要使学生抱有一颗正确的心态, 在平凡之中找寻亮点。
通常在风景写生教学中会出现这样两种学生:一种是总觉得景色很平庸, 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 挑不起作画的欲望, 并且以此为借口, 敷衍了事, 画出来即是平庸的作业。与之相反, 另一种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色很感兴趣, 什么都想画, 总想画出雄伟气魄的画来, 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 他们构图取景时会取很大一个角度, 里面什么都有, 画面完成后仍然很平庸, 甚至有些空荡, 结果“什么都想画, 什么都画不好”。
“原生态”音乐艺术从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 都是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应用价值相联系的。许多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能够世世代代的传承, 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各个时代的变化发展。适应于人们生活和思想的需求。社会生活决定了“原生态”艺术的丰富多彩, “原生态”艺术起着传承历史文化的纽带作用, 而社会功能是“原生态”艺术产生发展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因此,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原生态”艺术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原生态”艺术本身, 不仅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是历史的创造和传承。“原生态”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 应该肩负起这个历史的重任。只要广大高校音乐教育者共同努力, 不
以上两种情况是风景写生教学中最常见, 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画面平庸无奇。前者的问题在于认识上的错误。大自然中一些不起眼的树木、建筑等都可以作为做画对象, 关键在于作者怎样观察, 如:修拉的《大杰特岛的星期天下午》, 把很平凡的岸边、树木、流水、游人, 加之于光感的处理, 使得画面是那样的微妙和谐。而后者的情况是构图取景时过大, 而往往太大就会画不出东西来。构图中往往需要有一两处亮点, 而这些亮点就是你想画这张画的根本因素, 把这些亮点画得位, 做到详略分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所以取景时取大而平庸的角度不如小而精美的角度, 而且小角度更能让学生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 其实画家眼中的景色也是很平常的, 关键在于构图取景时, 是否去挖掘自然的亮点, 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
其次, 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需要带领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学生在创作和欣赏之中自然会有对比, 辅之以老师的讲解, 会使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 要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 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角度、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 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创新意识还在于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已经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中, 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这种意识在构图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或框式。比如, 我们常说的构图要靠左或靠右, 画面中的远、中、近景的分布等等, 初学者那种对学习的饥渴使其很容易落入这样的俗套, 消磨着他们的灵气。而当有人打破常规做出自己前所未有的构图及习作时, 他们就会惊奇地感到一种灵感的发掘, 这就是作画者的乐趣。
总之,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 要对景象进行具体分析、取舍和归纳, 使画面结构合理、生动、形象、富有生气, 同时准确刻画形体和色彩, 使整体与局部和谐统一, 做画面的主人。只有在这样的不断练习当中, 学生才能逐步将色彩与构图结合起来提高风景写生的水平, 进而体会到画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
[2]《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大
水彩风景写生感悟 篇11
摘要:风景写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接触大自然的最好方式,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任务。本文从构图、表现内容、色调和意境几个方面谈了水彩风景写生的一些感受,在水彩风景写生中提高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
关键词:水彩 ;构图 ; 色调 ;意境
中图分类号: 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59-002
记得最初学习水彩画,是司宝库老师带我入门,他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画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后来考研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水彩画专业,从此与水彩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读研究生时常常跟随导师赵云龙去各地写生,山区、林区、渔村、民居......看多了大城市的喧闹、繁华、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忽然到宁静、平淡的地方,与世隔绝一段时间,像世外桃源一样,每一处景色都很吸引我,水彩风景写生一直是我喜欢的创作方式,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生动与真实,感叹着自然的魅力,会产生出无限的创作激情与灵感,这是室内创作所不能比拟的,在风景中享受着水和颜色之间在纸面上的碰撞所带来的快乐。
水彩风景写生这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内外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习室外光色规律、掌握水彩画的技法、研究绘画意境、色调等的重要手段。由于水彩材料的便捷、简单,非常适合室外写生,所以水彩风景写生在深入生活,讴歌自然方面是首选的方式之一。经过长期户外风景写生训练,不仅可以在绘画表现水彩画技法,对风景的观察、概括以及表现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还可以提高人的审美修养,陶冶情操,激发我们热爱生活,使我们能够更加体会自然、热爱自然。我们熟知的画家萨金特、怀斯等水彩风景写生作品亦都作为独立的艺术作品存在,在水彩史上闪烁着永久的光芒,深受大家的喜爱,为后人探讨、学习,赞叹大师娴熟、高超的技艺。
辽阔的祖国,北方风景雄伟壮观,南方风景恬静安逸,东部城市繁华发达,西部边境幽静苍凉,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景色的无限魅力!北宋山水画理论家、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写到:“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是从一个画家的视角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来描写四季山峦不同的奇妙景色。所以,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情!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美感!即使是同一处景色,每个人作品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写生时,我们一行的学生都认为很普通的景色,可是赵老师作画表现出来时却是惊奇的迷人、精致,这就是画家的修养和经验吧!
在水彩画风景写生过程中,构图和取景是至关重要的,是写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水彩风景写生中,首先应该根据一些绘画的基本规律以及形式美的法则,对景物进行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各种元素进行组合,使画面在变化中有统一,均衡中有节奏和韵律,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在写生中无论采取何种构图,都应强化自己的感受,突出主体。往往一些风景写生的初学者容易被错综复杂的自然物象所干扰,应力求做到简化。在构图时要学会取舍、要有主次,要有层次,要有繁简,要有对比。构图好不好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作画动笔前一定要对景色进行认真的观察、取舍、整理、思考,通过移花接木、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进行反复推敲,方能落笔无悔。如何构图?和作者想表达的审美是有直接关系的,它体现着作者的审美品位和审美修养。在同一地点写生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选景、构图,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即使同一风景,同一个人随着对构图、颜色的认识,也会出现不同的构图。如画家莫奈《鲁昂大教堂》,作画共20多幅,其中最出名的是四幅,构图新颖多变,每幅画的色调也不相同,同一教堂所呈现的形象和气质也不一样。当然,风景画不可能把透视法则画得像测量一样精确,但对基本透视原理必须掌握,要运用好透视规律,处理好视平线和景物的关系,这对于表现远近的空间层次则是很必要的。
在水彩风景写生中,写生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天空是关键的“音符”,是感觉的基本源泉,决定着作品的氛围。从一开始作画我们就应该考虑到天空。天空的面积、天空的纯度都是影响整幅画色调的重要因素。晴天的天空蔚蓝、纯粹,有时候会有云彩,对比鲜明,蓝是蓝,白是白。而阴天的天空则或混而色浊,或乌云密布,颜色统一。在画天空时,切忌拖泥带水,用笔要果断,色彩要准确。
远山较为朦胧,色彩单纯,形体也简单些。特别是在雨后,晴天时有色彩变化,阴天时则灰蒙一片。多层山最为好,空间深远,变化丰富,视野开阔。山的起伏是要讲究气势的传承。一般为远山淡一些,近山深一些,山顶的树木当点而为之,用笔要随意,轻松。远景的树在天空的对比下显得格外清晰,树干要注意动态,树枝要注意穿插,树叶要透出天空,这样会“透气”。要尽量做到气韵一体。近景的树则需要细致刻画,通常采用干湿结合画法,以点彩的形式去点缀树叶,用线勾勒出树干、树枝,根据树枝的生长规律以及树种的形态特征来用笔,要特别注重对树之外形的处理,边缘线的处理体现出空间关系。
建筑物是风景中较为重要的一项,通常面积较大,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地域原因,各地建筑物各有风格,由于颜色以及材料的区别,在画面上表现出各有情趣。在画建筑物时,结构和透视现象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准确。要分清屋顶和墙壁两部分结构,一定要画出墙壁和墙壁之间的明暗转折关系,这决定着房屋的体积。要抓整体效果,不要追求建筑物的局部,色彩要服从明暗规律。不必要的细节部分要果断的省去,如瓦纹、砖块等只需作象征性的表现,若照样描写,会让人觉得琐碎,要概括些,用写意的笔法处理,取其精髓,要注意疏密对比,打破单调的重复,窗户和门的表现也是精彩的一个点,不可大意。
风景写生中常常出现的还有小路,或弯弯曲曲、或平坦径直。或水泥石板,或黄泥巴,或冷或暖。下雨天路面偶尔还会有一滩积水,路上一道道的辙,斑斑驳驳的花纹,破碎的图案,经过多年的雨水打磨,行人踩踏,在色彩上已是相当的和谐,青草,在阳光下格外的显眼,在路边随风摇曳着。路亮,路边的草地颜色暗一些,还有一些石板缝隙钻出的小草看起来是那样的坚韧。也会有一部分草会遮住一部分路,形成了若隐若现、参差不齐的样子。积水的颜色受光的影响亮而蓝,周围的路则暗而成暖色,暗部的路面甚至成红紫色,冷暖衔接,好看极了。积水面积若宽一些,还会有远处物体的倒影,这些都是刻画的对象。
当然,阴影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表现一切物体所必须的因素,是物体位置的确定。阴影的位置,面积、色彩对比程度决定着写生的时间、天气,要捕捉光影之美,巧妙运用好光影效果,会让写生作品增色许多。
任何一幅好的水彩风景作品,都会强调色调,都是画家品味的体现。色调是色彩气氛的高度概括,能给人总的感受和印象。在大自然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每一幅画都具备一定的季节、时间、气候、地域的光色特点和合乎情理的自然景色。通常早晨光色微弱,色彩对比较弱,色调微弱,朦胧一片。中午太阳光线直射,景物多为顶光,呈现出一片白色,景物在强光的照射下,色感减弱。受光部色彩偏冷,背光部色彩偏暖,环境色清晰可辨。一切景物几乎都失去了它的固有色,这时的景色很美,很令人陶醉神往,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美景,所以我们要迅速作画,抓住强光下的景色。夜晚,一切景物都弱了,只有月亮、星星和点点灯火在黑暗的色调中保持较为鲜亮的色彩,成为画面的一个个亮点,给人以宁静、朦胧的气氛和神秘、梦幻的美感。你可以选择任何时间、任何景色,但你一定要总结出它的色彩规律。色调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画家最能体现个性风格的因素之一。时代的变化带来观念的变化,绘画的色彩如同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所追求的目标形式多样,从东方到西方,从具象到抽象,人们对绘画色调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对色调的追求都趋向单纯、新颖、夸张和风格化。绘画的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成为绘画中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而被探索、创造和运用,从而显示出色调自身独立的艺术价值。
作为一个写生者,要用心观察景物中的一砂一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用心体会万物的生长历程,要沉浸在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中,才能产生作画的激情,在激情和感动中,创作表达出景物最精华的部分——意境,也是写生作品成败的又一个关键,自身对美的鉴赏力,画者不同的气质修养决定了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和表达也会各有千秋,因而形成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画作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意境美。在营造作品的意境时,画面的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画面的最终效果。或晴朗、或灰暗、或浓艳、或清淡......利用不同的色彩倾向,来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做到借景抒情,用画笔与自然对话。
浅谈写生色彩 篇12
色彩写生与素描写生相比, 其共同特征就是都具有黑白灰关系, 而色彩写生又不同于素描写生, 除了具备素描因素外, 还有其特有的色彩关系。
在作画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 能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造型的能力。要提高做画者的色彩写生水平, 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 还要掌握色彩写生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对于物体的色彩, 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地点, 对于色彩的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色彩, 必须对色彩有全面地了解。
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 即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光源色是指照射物体的光源颜色。光源色是由光源自身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它影响物体的色彩。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的色彩变得丰富色彩。
固有色是受光物体对光源色的色彩吸收与反射作用形成的。从视觉概念出发,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显现得色彩效果称为固有色。从光学角度讲, 物体本身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颜色, 而是吸收某些色光和反射某种色光的特性。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固有色”不是固定不变的。
环境色是一个物体的周围所反射到该物体的光色体现在距离较近的物与物之间或某些大范围内所形成的色彩环境。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处在具体环境之中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环境色正是由于色彩的反射作用, 造成同一空间物体的色彩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它强调被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 所呈现出的色彩就是与光源的照射分不开的, 具有客观真实的视觉感受。
因此, 同一场景不同物体上, 通过吸收与反射, 相互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色光影响, 光源色, 固有色和环境色三者有主有次相互制约, 形成和谐统一的色彩整体。色彩写生中要强化色彩的可变意识, 正确认识和把握三者在描绘物象上的相互关系, 防止过分强调物体的色彩变化而忽视形体。
色彩写生训练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自然界中, 色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总是处在邻近色的包围之中, 或并列或聚散。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颜色并列、聚散时所产生的变化及其特殊效果, 是色彩教学的主要内容。当学生面对其中诸多色彩对比变化时, 让学生如何思考和理解, 又如何来学好这一课呢?我认为正确树立学生对写生对象的观察方法和理性分析客观自然色彩是十分重要的。
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 是一个关键环节, 直接决定着作画的成败。作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除了技法造成, 更多的是来自观察判断上的失误。观察方法也是画者的思维方法, 只有思维方法正确, 才能进一步准确把握色彩。而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应该是以冷暖关系来贯穿整个色彩过程中。
1.整体观察。只有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 才能进行全面的比较, 从而取得正确地认识。当一组错综复杂的静物摆在你面前时, 在光线与环境的作用下, 便呈现出了物体的大小主次, 色彩的冷暖明暗, 前后空间虚实等等, 实际已经形成一种相互贯通, 互相依存, 互相连接, 互相对立的整体制约关系。而在色彩训练中, 冷暖关系显得特别的重要。如:画面的整体色调是暖色, 那么主体物的整体应呈现出偏冷的倾向;在具体刻画一个物体时, 光源是偏冷的, 那么物体的亮部就是偏冷的, 而暗部应呈现出偏暖的倾向。在这种关系中, 一切局部的、琐碎的、偶然的物体色彩现象, 都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
2.比较观察。只有通过比较, 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间的正关系。比较是观察色彩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严格地讲, 色彩变化是相对比较而言的。不比较就难以准确的鉴别色彩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的冷暖关系。物体色彩的比较主要应从色彩的三种因素中加以区别冷暖关系。任何复杂多变的色彩, 只有严格地按照这种比较方法, 才能区别出来。
3.多方位观察。多角度的审视对象, 测定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距离, 以及空间中物体的明暗。这可以以光源色的冷暖为分析点, 如:光源是冷色, 那么离光源越近, 物体的色彩就越倾向冷色, 越远就越偏向暖色。
4.理解观察。把对象归纳为最基本的冷暖色彩系列, 正确处理对象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之间的关系。
5.艺术观察。对观察对象进行艺术语言的概括, 用不同的冷暖色的语言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是绘画艺术形式存在的基础, 也是其追求的目标。色彩是艺术形式美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产生美感和艺术魅力的基础要素。
初学者在观察阶段容易孤立的看某一物或某一色彩, 死盯住物体的某一局部, 不把观察的部分与整体做任何联系;被动地照抄局部的一些偶然现象, 见红涂红, 见绿涂绿, 很少考虑色彩在光和环境下的变化。这种观察方法使画出来的东西既无色彩关系也无素描关系。当我们了解正确与错误观察的区别, 就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地去观察和表现色彩。
观察和感受色彩, 是一个对逐渐形成的内在情感的表达要通过反复体验和多次对比的操作过程。如果说素描注重描绘, 那么色彩更注重表现作画时精神状态的把握, 全身心地投入。色彩的感情和象征性只停留在表面的准确是不够的, 应进一步去发现形与色的美, 成为比生活中更高、更集中的东西。这里, 就有画者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形要有感情的形, 色也要有感情的色。要从整体着眼, 而且更重要的事要有感情地看待对象, 并富于感情地去表现它。
【色彩风景写生】推荐阅读:
色彩与色彩风景写生05-16
谈色彩风景写生06-07
色彩风景写生教案08-13
色彩风景写生点滴谈08-12
色彩风景07-14
风景油画色彩特征05-23
第八课 色彩风景画教案11-14
八年级美术下册《色彩风景画》教案新人美版10-19
从写生色彩到设计色彩05-26
色彩归纳写生中的色彩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