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写生报告(精选8篇)
重庆写生报告 篇1
重庆、西安艺术、文化考察学习报告
考察时间:2010年4月6日到2010年4月13日,共8天;
领队(指导老师):老师、老师;
考察团成员:美术系油画班07级学生;
考察路线:怀化——重庆市——重庆大足石刻——四川美院——西安——西安西线考察线路——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美院——西安大、小雁塔——西安回民街。
在我们的日常对艺术、文化学习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艺术、文化的接受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掌握的。尽管学校有较为系统、完整的艺术教材,但学生对艺术、文化的学习仍缺乏直接的现场体验。当然,由于考察时间十分有限,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艺术、文化作品和景点,老师花了很大的时间,最终确定了怀化——重庆市——重庆大足石刻——四川美院——西安——西安西线考察线路——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美院——西安大、小雁塔——西安回民街这条线路。
重庆写生报告 篇2
1 成绩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 笔者认为重庆至少在以下这几方面做出了较快的发展, 有效的改革或是有益的创新。
(1) 基础设施建设。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重庆的发展一点也不为过。高楼大厦和在建的高楼鳞次皆比, 随处可见, 高架桥飞天横架, 无一不显示着重庆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正如《纽约时报》的记者这样描述道:“在重庆, 到处可见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 很多时候, 新的景象倒不会让你感到惊奇, 反而是很偶然地见到城市旧貌的痕迹时, 你会吃惊。”重庆的基础设施一个很大的特点还体现在交通上。二十年前中国有一路流行的话叫做“要想富, 先修路”。道路的确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先行条件。从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来看, 重庆是一个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的直辖市, 市域通达时间需要8个小时, 远远超出了主城的直接辐射范围, 时空距离大, 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就会递减。鉴于此, 重庆市提出了“一小时经济圈”的构想。指以主城为核心, 通过兴修高速公路, 在交通1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 形成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具备竞争优势的西部地区最大城市群。 “一小时经济圈”由24个区县组成。这些区县包括:主城9区、双桥、长寿、合川、涪陵、永川、江津、万盛、璧山、綦江、荣昌、南川、大足、潼南、铜梁、武隆。 “一圈”是实现“加快” 和“率先” 的“火车头”, 着力打造“一圈”, 是从根本上解决“两翼”问题, 加快建设“重要增长极”、“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需要。重庆将发挥大城市对大农村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培育和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和集聚功能的核心经济区域。做好“一小时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 把“磁场”扩大, 增强聚合辐射能力。在从重庆到铜梁的路上, 笔者看到货车来来往往, 一片繁荣景象, 这明显是一种大城市对小城市的带动。有了畅通的道路, 货物才有了出厂的条件, 农作物也才有更多的进入市场的可能, 城乡交流的容量也将随着道路的宽敞而扩宽。
(2) 城乡区域功能建设。
重庆在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进程中, 区域功能和发展方向明确, 东部都市区以提升城市形象, 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 领先发展;西部新城区以拓展发展空间加速城市化进程为重点, 加快建设。对城乡一体化重点区域进行科学布局, 统筹编制杨谢石黄都市区, 华岩新城区, 九龙园区, 西彭园区, 白市驿花卉示范区“五大片区”规划。
我们参观了号称“农村建设试点”, “都市后花园”的白市驿镇。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的这个契机使得白市驿镇发展很快, 积极搭建着产业发展载体。大力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的集约化和集群化发展。突出发展特色生态高效农业,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争创一批特色品牌, 不断壮大花卉苗木, 名优水果等优势产业规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搞活农产品流通, 引导特色农产品进入商社集团所属超市。白市驿成功审创了一个白市驿国家级花卉苗木示范区, 引入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大力建设花卉城和农科城, 着力搭建现代农业产业载体。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积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 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休闲业, 巴渝风情园, 陶然居, 天赐温泉等一批重点项目。 (农家乐) 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被确定为全市首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参观时还不到周末, 但是农家乐度假村里的热闹景象以足以证明都市后花园的魅力, 显示着这个原本远离城区的地方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度假人群, 越来越多的财富也将随着人流的到来而来到这里, 都市后花园影响日益扩大。
除了农家乐, 白市驿镇还有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居住区——清河村。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起来的这个一平方公里的小村子, 是一个以明清风格的古城建筑为特色, 看起来非常干净清爽并且整齐的居住区。在这个百姓自己出30%, 国家出70%的钱建成的新农村居住区里, 老村长告诉我们:清河村已经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人均纯收入由3年前的1100余元增至3960元。新修公路1.8公里, 人行水泥便道10090米, 集中式垃圾坑10个, 集中式污水处理池8个, 铺设下排管道820米, 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美化6万多平方米, 2550人饮用自来水, 普及率达90%, 完成改厕580户, 其中沼气池式卫生厕所50户, 60%以上农户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 建设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同时完善卫生管理制度, 加大卫生宣传力度, 提高村民卫生意识, 形成群众自觉关心身体健康和环境卫生, 村容村貌大改观。参观末了, 老村长还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这里将会一年比一年好, 明年大家再来还会再变一个样儿。”
(3) 企业参与的公共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 在人们的印象里提供公共设施服务, 那是政府的责任, 似乎与企业无关。就算企业建立一些公共设施也只是在自己公司附近, 以吸引顾客为目的。重庆出现的美心洋人街似乎打破了这种惯例。美心洋人街面积4万平方米, 由美心集团出资6亿人民币打造。集小吃街、酒吧街、游乐园、休闲公园、欧洲风情园等功能为一体。进入美心洋人街好像走进了一座神秘美丽的童话王国, 充满着异国情调。还有以清明上河图以题材建成的宋朝小镇。多元文化汇集, 让人饱览众相, 大开眼界。是一个让市民们休闲娱乐, 特别是小孩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的好地方。在洋人街消费很便宜, 吃一个小碗凉面才一元钱。不过最重要的是洋人街风景区是完全免门票的!这很重要, 因为这意味着即便是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以来观光游览, 旅游不再是只有富人才能拥有的享受。穷人经济学似乎在企业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回馈社会, 造福社会的完好典范。而且企业也更加名声大震, 赢得了好声誉, 人们心中都记住了这个能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好企业。对于政府, 企业和市民来说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 修建公园不再只是政府的负担, 企业赢得声誉, 市民获得福利, 政府赢得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4) 新型城乡合作医疗。
在我们参观的和城乡民生问题有关的地区和单位里, 南岸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是比较有意义的。在重庆南岸区是一个人口多, 财政比较宽裕的区。2007年7月1日, 南岸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 (简称“新合”) 率先在全市启动, 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农转非人员以及农村居民, 每人每年交纳10元, 就可加入“新合”, 符合条件的这部分人的孩子、老人也都纳入了医保范围。这一举措扩大了参保范围, 把以前没能纳入医保的边缘贫困人群也纳入其中, 参保居民全年累计最高可补助15000元。参合居民因病需要就诊的, 必须先到镇级定点医疗机构 (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治疗, 需要转院的严格按照就诊流程, 实行逐级转诊。如果不按照此程序的, 其医药费用不予补偿。据悉, 2007年南岸区将力争实现城市低收入群体、下岗待业人员、农转非人员以及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共20余万人受益。南岸这一做法为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的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宝贵参考。南岸区政府拿出1000万元, 对贫困居民进行医疗补贴。为贫困居民提供免费或优惠医疗服务的是南岸区政府, 医院是政府实施救助的平台。并且通过公开招标, 实行多元化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模式, 在全区划出了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通过区红十字会, 每季度定期与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结算, 补足医院为贫困居民付出的减免医疗费。不断改革创新, 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最优配置。据南岸区区长介绍, 南岸区还将通过信息技术把社保、医疗、卫生、民政四大机构的职能整合, 形成一个平台, 将所有居民情况纳入数据库, 实现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各部门的联络, 降低政府办公费用。南岸区区长坚定地告诉我们, 虽然在新合实施后的半个月里所有的医院都出现了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 但是新合仍然要坚持下去。并且城乡统筹尽量靠近, 城乡不必分开, 不必两套。也许只有一套做法在实施的时候才能真正消除城乡差别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站里, 一个躺在青竹椅上挂吊瓶的老奶奶微笑着告诉我们:“卫生服务中心进入社区真是好啊, 方便还便宜。”希望不久之后, 不管在城市的社区还是农村的社区, 都能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踪影, 在服务中心里能看到居民们满意的微笑。
2 问题
城乡统筹, 做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确实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在调研的过程中, 我们也听到看到了许多的无奈。
铜梁县民政局局长的无奈:虽然我们尽了力, 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铜梁县财政收入不多, 我们的社会保障还是不够, 离市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南岸区政府的无奈:有很多农民农转非以后, 就拿着政府补给的钱开始闲着, 游手好闲, 不去工作, 如何劝说这部分人去工作, 是我们的一大难题……
行路难, 行路难!城乡二元发展这是一个在世界上延续了多年的难题, 中国国情特殊, 要实现城乡统筹, 改革任务非常艰巨, 改革任重道远。重庆亦是如此!诸多的问题摆在重庆政府和重庆市民的面前, 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等待着所有人的努力。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我们感慨良深。不过正如《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中所写“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我们既不能坐等中央优惠政策的照顾, 也不能依靠中央部门资金项目的支持, 唯有直面挑战, 在统筹城乡的体制和制度上攻坚。”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重庆城市繁华的建设和交通, 农村欣欣向荣的生产劳作, 医疗保障的进步, 产业的飞速发展, 市长向全世界公布的纳策邮箱…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重庆的活力和希望。希望重庆不负众望, 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
摘要:在“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引领下, 全国人民不断探索。通过对重庆试验区的调研, 看到了探索的成功经验, 指出了存在的困难。
重庆混改报告 篇3
“现在,重庆市国有资产是1.8万亿元的规模,大体上十年增长了十倍,翻三番多。这个增长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国资混合所有制的过程。首先是把近40个国资委直属的集团从国有独资状态完成了公司制改造,部分集团已经是混合所有制。总的来说,所有的集团都是公司制的集团。近40个集团下属的1500多个企业法人,有63%是和非公经济实行了混合所有制,要么与外资合作,要么与民企合作,总之是合作合资类的混合所有制。另外,在我们1.8万亿元的国有资产里,非公经济的资产占47%。”
在这些数据中,2014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占据了非常醒目的位置。过去的一年中,重庆市国资、国企改革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东风突飞猛进,而重庆市改革的关键词,就是混合所有制。
仅在2014年12月8日的签约仪式上,重庆市就实现集中签约28个项目,总金额835亿元。签约项目涉及民营企业13家,利用外资项目4个,中国500强企业7家,涉及18个区县。主要包括:中航航电公司与西永微电园对中航(重庆)微电子公司增资扩股,化医集团收购江北化肥厂,重庆农交所收购重庆渝涪电子交易市场公司,重庆农商行与两江金融和重庆捷力合资组建渝农商金融租赁公司,约旦磷酸盐公司与外经贸集团合资组建化肥生产企业,北京姊润与商社集团合资组建消费金融股份公司,旅投集团与丰都县政府合资合作名山风景区项目,地产集团与双桥经开区开发投资集团合资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招商银行与渝富公司组建股权投资基金等。
周年成绩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庆是改革力度比较大的省市区之一,与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2014年4月底,李克强同志到重庆视察;5月,重庆紧锣密鼓地部署了25项重点改革事项。从政府部门得到的消息称,克强同志上午刚走,书记和市长中午就开始商量,主题就是两个字:改革。商量的时间有点长,以至于下午的会议市长还迟到了一会儿,也是研究、部署改革。
每项改革都经过调研、专题讨论、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务会议的层层把关。其中,最早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2014年4月29日就出台了。这个酝酿近半年的改革意见,一出台就得到了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国资委的关注,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简报介绍了重庆的做法;在7月份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安排重庆与广东国资委做大会交流。新华社播报了一段很长的介绍,并发表了更长的文章分析《意见》的亮点,好评很多。其中,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撰文从21个方面肯定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的这个改革意见。
而在重庆市国资委层面,一些明显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合拍的改革举措,2013年底就在酝酿、准备了。到2014年底,重庆国资国企改革已经扎扎实实做了不少工作。
据重庆市国资委书记胡际权介绍,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重庆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重庆市通过集团层面混改、企业改制上市、基础设施PPP、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员工持股“五条路径”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并探索建立形成了国有资本有序进退、合理流动的机制。2014年,重庆市面向社会资本首期推出110个总额2650亿元的开放项目——这是外资、民资等各路社会资本广泛关注的领域。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已有2家集团初步制定集团层面的混改方案。川仪股份、重庆燃气成功上市,分别募资6.72亿元、5.07亿元。高速公路、铁路、市政供水、垃圾处理等领域PPP投融资模式改革率先推进,项目签约达1500亿元。此外,从政府传统的对企业的资本性补助中,拿出25亿元吸引社会基金,投向重庆急需发展或者比较重要的五六个领域,形成16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这也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重要尝试。
胡际权透露,2014年以来,批准实施和签约的项目50个,总金额1130亿元,涉及民营企业26个,涉及利用外资项目8个,涉及中国500强企业 10个,涉及20个区(县)。主要涉及股权转让类项目8个,增资扩股类项目3个,合资、合作类项目30个,股权投资基金项目5个,改制上市项目2个。
总体量达4000亿元的国资国企改革项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重庆国企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促成了重庆2014年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好形势。截至2014年10月,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6%;上缴税金197亿元,同比增长24.4%。从年初到11月,每个月每个季度,重庆GDP增速都是全国第一。
混改的智慧
重庆五个路径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广为人知。那么,在具体的混改实践中,重庆市是怎么做的,做得又如何?
PPP一箭双雕
就在不久前,一个做基金的朋友已经带着一位央企老大到了重庆。他们要在重庆住两天,据说日程安排得很满,目标是考察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这两类项目,都跟重庆推行的PPP模式有交集。关于重庆PPP模式“风险共担、透明公开”的八字原则和十五道“紧箍咒”,已经有不少报道。现在看来,这些戒律在规范了PPP操作的同时,也让投资者放了心。
PPP对于重庆的经济则是一箭双雕:大量资金的涌入支撑了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也水涨船高,保持了15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更难得的是,PPP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与2013年6月相比,地方政府的债务下降了1000多亿 元。
nlc202309040125
改革是要有红利的
另外一条路径,是国企从集团层面引进战略投资者。此前,重庆国资系统混合所有制企业其实已有几千家。按照重庆市政府的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混合所有制,要点之一就是在集团层面进行改革。这里就会有个问题,如何兼顾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重庆三四十个国有大集团的混合所有制?重庆给出的答案是分类。现在重庆将这些集团分为四类:必须独资的;可混合要控股的;混合可参股的;可全部退出的。
据了解,有两家工商集团正在稳步推进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两家退出让重庆国资部门还小小地赚了一笔。一是重庆啤酒的转让,12亿元的初始投入转让出72亿元,在国内啤酒股权转让中差不多是溢价最高的。还有一个就是渝富持有的重庆信托股权,6亿元的投资换来近20亿元的回报,接盘的是中国人寿。中国人寿想要全牌照,重庆方面在信托业即将走下坡路时脱手,所以皆大欢喜。
还有一条路径是上市,整体上市多年来被重庆方面认为是国企改革的最高境界。2014年刚开闸,重庆国企已经有两家上市,还有三家在排队,“潜伏”的更多。这还不算主板之外的市场。
混合所有制的工作“母鸡”
知道黄奇帆“母鸡说”的可能不多,但知道重庆2014年大搞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人却不少,连记者都被金融界的朋友问及还有没有进入的机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有一个意义非凡的提法,就是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重庆的理解是,过去国企改革的活力、影响力、带动力是从产业层面,现在可以进一步通过资本运作来体现国资、国企的主导地位。
具体的办法就是成立投资基金。重庆市政府希望有三个层面的投资基金可以参与到混合所有制的创新中来。一是民营企业可以单独或者抱团成立并购基金。二是有的国有企业可以变身为重庆的“淡马锡”。三是有资产无债务,有投资不控股。多年前就有“重庆汇金”、“重庆淡马锡”之称的渝富驾轻就熟,渝富三四十人管着上千亿元的资产,只要把与其巨额资产相比并不多的债务清理掉,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产业投资基金。有消息说,重庆还有几个企业也跃跃欲试,拟成立的基金规模有100多亿元。
这种基金为什么会有工作“母鸡”一说呢?因为它和民营企业可以混合,和央企可以混合、和地方国企可以混合、和上市公司也可以混合。混合谁就影响谁,这样就可以孵化出一大堆混合所有制的“小鸡”:既可以通过混合及混合比例的变化来体现政府意志,还可以使政府不受监管的拖累。
另外还有一种基金,就是前段时间受到广泛关注的重庆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庆政府把原本补贴给企业的各种产业扶持性质的资金,拿出 25亿元来吸引社会基金投入跟进,建立用于工、农、商、科技、文化、旅游六个产业的基金。这个政策连续实行5年,每年投入资金25亿元以上。2014年,已经吸引了100多亿元的基金投入,无中生有变出一批混合所有制的小巨人。
总结与前行
重庆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能取得瞩目的成绩,敢为人先,是因为改革有原则、有制度、有保障。
黄奇帆强调,国资改革要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定不移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资改革千万不要一搞就卖掉,一卖就卖光,这是错误的;二是必须坚持法治精神和市场化原则,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混合所有制过程中,长官意志不起太多作用,市场的因素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做好尽职调查,履行好各种手续,手续可以简化,但不能忽略和漏掉,尽职调查必须终生负责;四是事前监督要履行审计,事后也要履行审计和管理;五是改革的过程要保持稳定,不能侵犯股东、债权人、职工和战略投资者的利益。
在推进混改的过程中,重庆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方案要求目标明确、路径明确,操作指令明确,“最怕的就是坐而论道,讲许多哲学性的大道理,最后云里雾里,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干”。市国资委加强对国企混改的指导把关,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和工作程序;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股权出让规则和工作程序,国有股权转让坚持公开透明,切实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重大方案出台,必须依法依规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坚持集体研究决策;落实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充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利益,防止化公为私和逃废金融债务。
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有极强的防火墙意识。《意见》中有一段话:集中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设立国有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必需的改革成本。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产权权属转移等涉及的税费等,按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办理。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审批手续,优化资产评估、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底价确定、交易管理等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执行产权挂牌交易统一进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的规定。修订和完善所涉及的工商登记、财税管理、土地变更、国资监管等方面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推进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职工住房、医院、职教幼教机构、市政设施等社会职能剥离、改制、移交工作,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推动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加大政策性“债转股”企业、“空壳”企业的处置力度。建立改革创新容错机制,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推进改革过程中,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且未牟取私利的,一般不做负面评价,并免除相关责任。
这段表述其实构成了国资国企改革平稳推进的支撑。在具体操作中,按照市政府对重庆国资委的要求,有五个要点。一是改革时间紧、任务重,但具体推进不能搞群众运动,不能着急,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需要报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或者需要上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的,坚决按章程、按程序办理。二是尽职调查必须到位。这个调查既要摸清自己的家底,也要搞清“混合”方的真实资产,尽职调查不“尽职”的,必须承担责任、追究责任。三是必须公开市场化操作,坚决杜绝灰色地带、暗箱操作。上市公司按上市公司规章办理,非上市公司必须到重庆联交所挂牌交易。这一条,《意见》中有明文规定。四是改革过程要注意稳定,对国家利益、经济发展和员工心理承受能力要有综合评估。《意见》专门规定,要“集中部分国企股权转让收益和国企经营收益,设立国有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基金”。五是监管方式随混合所有制的股权变化有相应变化,但国企党建作为国企一个管理优势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如何协调也是一个前提。比如,重庆国企与央企混合,央企控股,就有一个党组织衔接问题;与民营企业混合,也有一个衔接问题;对于有些需要国资保持控股地位的行业、领域,更有一个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问题。这些工作都必须有预案在前。
按照黄奇帆的归纳,重庆国资国企改革还存在四个问题。一是结构性问题,金融类国企回报率20%以上,商业类的国企回报率在8%~10%,工业类国企回报率在5%左右,比较低,“当然和中国工业方面产能过剩,油电煤运气成本增加有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结构性问题存在”。二是近40个集团的集团层面基本上是国有独资,尽管采用了公司制,但还是国有独资。“三中全会讲的混合所有制的要害是国资委直属的集团要有混合所有制的机制。它的子公司、孙公司搞混合所有制,过去搞了二十年,90年代以来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非常操作老练,但是集团级的混合所有制比较难,一个是规模大,一个集团就是几百亿元,要引入战略投资者,不拿几十亿元几百亿元是做不了,否则意义就不大,这里边本身门槛就高,另外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国有企业集团级的混合所有制怎么实现,是我们的一个瓶颈。”三是国有企业目前整个的投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还有待加强。四是能进能退、布局调整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在各个方面发挥控制力、影响力的作用,这方面和国家的要求还有差距。“另外有部分国企还存在90年代或者新世纪初普遍出现的情况:人多、债多、社会负担重,遗留问题比较多,整个企业组织结构还是十年前的状态没有变化。”
黄奇帆表示,下一步要通过“五条路径”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对40个国资委直属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混合所有制。而这着重是集团级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不是二级、三级、四级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也可以整体转让,然后国资退出。二是上市。现在40个集团中有8个集团上市,今年四联集团上市和能投集团中的燃气集团实现上市,争取到2020年40个集团中有条件上市的二十七八个集团都能上市。三是由管资产转为管资本。40个集团中有3个集团会转为资本类的公司,比如渝富集团、地产集团等都属于这方面,以后渝富集团和地产集团不会再有债务,债务全部还掉,成为纯资本。四是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转化为PPP的投资方式。五是职工和管理层可以持股,技术人才可以按技术专利的价值进行比例持股。这也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内部调动积极性的一个方式。
写生考察报告 篇4
安徽宏村、西递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
安徽宏村、西递是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写生之前,老师陪同我们先领略了宏村、西递的古文化建筑以及优美景观。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其中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
西递集中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安徽名胜,黄山脚下一个古朴而幽雅的小山村,这样一个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地方是我们学设计专业的人所向往的。
西递村,村子的平面布局呈船形,宗祠位于村子的中部,组成船的中心,村中石板路上矗立的十三座牌楼,一幢一幢的徽式砖瓦房构成了这庞大的船体。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文人、高官、巨商层出不穷。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不但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文明和合院文化,更以其建筑匠意与装饰心巧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丽与奇绝。而这两个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州人魂魄所系,也是解读是徽州文化的窥镜。
走进西递古村,工艺精湛的石雕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一大特色,每户人家风格各异的透窗和房中的柱基础,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描形仿物,构思奇巧,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西递古雕的代表作当数胡文光牌楼,牌楼由四根石柱支撑,中间两柱有两对倒爬石狮,形象生动,气势威猛,牌楼四柱间的横梁、月梁和梁托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有象征福禄双全的“鹤鹿同春图”,有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球图”,还有象征权势的“虎豹呈威图”等,其间十二个人物图雕更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
西递又有大量的砖雕,砖雕工艺被广泛用于门楼、门罩、屋檐、花墙、栏杆、漏窗、屋脊等部位。其为采用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坏之后镂雕而成;再是用人工按程序用严格筛选后的泥土,在规定的泥土湿度之内,模压成型,烧炼胚胎,才能制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砖雕。砖雕多采取圆雕、透雕和浮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砖雕是明清以来西递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在西递的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无不镶嵌着形态各异的青砖雕刻,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但仍然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
最不可忽略的木雕,是西递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如窗槛、窗扇、花门、阳裙、雀替、梁垫、栏杆、斜撑、斗拱以及梁、枋、柱等均以木雕装潢。木雕除了精雕细琢之外还要镏金绘彩,显示富丽堂皇。通常雕刻有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合和如意,山水园林,亭台楼阁,鸟兽鱼虫,人物戏文及几何或写意图案。
西递“三雕”,终成三绝!绝就绝在其人物栩栩如生,其花卉犹在怒放。西递古村民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在建筑学、建筑工艺、环境营建等方面非常突出,从房屋设计、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和资源利用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表现出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建筑特色。西递是个幽雅的地方,幽雅的让人心颤。
徽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人文的文化上,而且在古建筑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徽州古建有“三绝”,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其中民宅建筑最吸引我的眼光。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跟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西递的古民居外高内敞的住宅格局。西递的住宅普遍以高大外墙封闭,采用硬山做法,山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称为封火墙或马头墙。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徽州的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排布于街巷两侧的住宅,平面规整紧凑,基本形式多作内向矩形,堂、厢房、门屋、廊等基本单元围绕长方形天井,形成封闭式内院。一般正屋面阔三间,中间堂屋为敞厅。堂屋前两侧的廊屋亦向天井开敞,明末以后或装置木门。大门置于中轴线上,也有经山墙一侧门道进入住宅的。
天井是一个进深较浅的窄条形空间,由二、三层房屋围合而成,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功能。也可以天井作为一个居住单位,沿纵、横方向延展,常以纵向为进,在“凹”形(俗称“一明两暗”或“明三间”)、回字形(俗称“上下对堂”)平面基础上组合成“H”形、“日”字形等平面。横向为列,以狭弄(亦称火巷)连接,狭弄则联系街道。
大门位于第一进照墙的正中。第一进正屋的明间称前厅,第二进正屋的明间为后厅。以前厅为尊,祭祀、议事等活动均在前厅。经前厅太师壁后,有门通后进。后进地坪高于前进,取前低后高的地势,称“步步高”,以求吉祥。厅的左右为卧室。前后两厅太师壁后均为楼梯。前廊右侧有门通别厅、厨房和杂房。住宅正立面强调左右对称,正面墙呈水平直线,或者两侧高墙向内中心递降形成井口,这样不仅有利于住宅内部采光通风,而且很自然地将人的视线集中到入口。
西递的建筑文化无尽无穷,而我们只有几天的时间来了解,仅仅几天的时间,从每天不曾间断的写生中让我明白,艺术需要一种勤奋的精神,一种刻苦的态度,要多思多想,深入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让我们的艺术画面更加具有审美性和真实性。
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村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我们在游历过程中深深的被宏村、西递的独具风韵所吸引。在对宏村、西递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后,我们开始了写生之旅。在这写生的人特别多,一路走过去随处可见。我们看到许多大师级别的人在这写生画画,他们的独特的画画手法真是太让人赞叹了,使我们真正的开了眼界,得到了见识。我的速写水平可以说是很差的,从高中刚开始练速写,我就经常偷懒不练导致我现在的速写水平很烂。对于速写我了解的太少了,建筑速写也是在大学初次接触的,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我真是头疼不已,因为我看着画根本就无从下手,然后只能慢慢的临摹。随着每天逐渐的临摹我的速写水平有一定的进步,可是当出去外面写生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什么都没学会,选景定位更是一脸迷茫,当学校说出去写生的时候,说实话当时心情是很矛盾的,想去的同时又担心自己到那画不出作业,也担心速写水平得不到提高可到宏村呆了几天以后,我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想法,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我的速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画起来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从最初的线条生硬到线条随意流畅,慢慢的画出了自己风格。每次看到别人画的特别棒的时候打心眼里是羡慕的,因为可以把喜欢的场景完美的表现出来,我个人觉得画画不仅仅是展现出完美的画风,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在外面写生的时光里,我们每天清早听着鸟叫声起来,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中画画,感觉真的是特别的惬意,身心都得到放松,感觉画出来的速写风格也变得轻松洒脱。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的轻松而愉快,每天晚上老师点评和指导,对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遗憾的是时间过的太快了,转眼我们已到了该回去的时间了,真的听舍不得离开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我想我是会留恋这个地方的。
在我们初进入宏村之时就被它复古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成片的油菜花海深深的吸引住了,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当时真感觉自己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样。进入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的优美景色,南湖中间的石拱桥最为显眼。听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这个古老的村落以及古代官商的事迹,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其中宏村百幢古建筑中以“承志堂”最为有名,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宏村水系的独特设计也堪称一绝,是依牛的形象设计的,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宏村的居民胡同蜿蜒曲折,是最为容易迷路的,当地居民告知要是在胡同里迷路只要跟着每家每户前面的小溪走就可以找到出口,这设计可谓是建筑艺术一绝,独具特色。
我们随着导游领略过宏村的古文化以及优美景观,又走进了西递的古文化建筑。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到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我认为写生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也是集体的团结。学校安排这门课程是为了锻炼我们。我们写生的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的掌握能力;
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我们从生活中表现出艺术,才是真正平凡中的不平凡美。我非常喜欢这次写生之旅,使我受益匪浅。
写生报告 篇5
外出社会实践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同学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观赏错落有序的古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写生完后,我对写生作为教育社会实践,其意义也做了总结和思考。学校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核心,在许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帮助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准定位。一般结合专业训练的特殊性,多选择偏远地区、有特色的地域或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做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往往这些地区的偏僻或交通不便,每次都能使大家克服极大困难,团结合作。
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要培养学生有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写生过程中,远景、近景、细节,都是我们训练的范围。对于远景的把握,我们没法很好的诠释。便先从细节和近景着手。前一两天,我们主要的目的是练练手,找下画画的感觉。我们的第一站是香格里拉花园,那很美,很适合画画,再者极富特色的建筑,安静的气氛,都给予我们很多的创作灵感。大家也能在一笔一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一点一点的提高和完善自己。
再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写生,游玩,日子过的充实又快乐。有一次,在宏村的一个小巷中写生。小巷幽静深邃,古老宁静。狭长的小巷使得两旁的建筑物显得格外高大。置身小巷中,天是一线天,狭长悠远。在这样的环境中写生,真是一种享受。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去想,仿佛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组织我们出来写生了。在风景如此优美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激发我们的创造激情。不至于像我们在学校写生时缺乏激情缺乏创造力。在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成了一幅画。画小巷时,我感觉进入了一种状态,我想画,并且要画好,我的潜意识这样提醒我。当画画很有感觉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会被淡忘,时间也因此凝固。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屡次失败,但是并没想到要放弃。这个时候显得很耐心并且很享受,心情好的时候画的东西也充满快乐。别人只需要一会儿就画好的东西,我却需要画好久好久。但是,我终究是画完了。我不在乎我画的有多差,我只在乎我是不是认真了。
来宏村写生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里风景好,民风好。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有时候我就想以后是不是搬过来定居,或者旅居。山里的天气有时候会显得变化无常,好好的天气,忽然就飘来一片乌云,雨也说下就下。片刻过后,天气马上好转,天空又变得明亮清澈。虽然是夏天,这里的天气却并不是很热,至少不会让人受不了。除了中午有一段炎热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还是比较舒适的。至少不会像在城市里面感到闷热和烦躁。这里到处都是大自然的气息。一场小雨足以让天气变的凉爽,这里是个不错的避暑之地。还有什么地方比这山清水秀之地更令人向往呢?在这么一个地方,写生是一种享受。首先,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其次,我们会感叹古人的杰作的伟大,为自己是龙的子孙感到骄傲。最后,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激发我们写生的兴趣。让写生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只有当写生变成一种享受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更好的提高。
写生已经结束,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我们终身受益。写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回忆。
皖南写生报告 篇6
地点:安徽宏村、西递
目的:通过写生,让同学们用心、用纸笔,从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方面来直观感受徽派建筑的魅力。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往东可达太平湖,北上铜陵,南下屯溪。历代曾用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如今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背景,我们坐车临到中午时到达了第一站宏村。下午,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这古老的地方。听导游的介绍宏村,宏村地形犹如一头卧牛,亦称牛形宏村,其中,敬德堂、承志堂、月沼、南湖及串起的水系艺术设施都是它的代表。我们便穿梭在这古色古香中,虽然是来写生的,但我们更深深的感悟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它吸引着我们,让远离城市喧闹的我们紧张的头脑得到放松,使我们心情畅爽,神色安宁怡静,皮肤更像是会透气的呼吸,呼吸渐渐也透明了。沐浴在这样的景色下,我们的画纸上不觉现出了秀丽的南湖、横卧的桥、湖边的垂柳,尤其是几颗存活了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令人仰望臣服,感叹它的生命力。
古居民的形态决定了她的气韵,无论是在古祠高屋,还是普通民宅楼房,不仅气势宏伟,而且韵味无限。这主要是由于块面是由无数流动的线条组成,给人厚重与轻松,豪放的感受,我们的画上也追求这种神韵,这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最值得一提的是马头墙,他的起伏变化、倒在湖中的波光粼粼,白墙黛瓦的窗罩飞檐,仿佛音乐的旋律,连绵有力。我们的画面就是在这令人陶醉的地方和老师的鞭策下进步的。
在宏村待了六天,尽管不舍那纯朴的民风,不舍村中可爱的动物们,我们却不得不奔向下一站——西递。
西递面积比宏村小,小巷子却比宏村多,房屋建筑中的窗子比宏村的要构造复杂,屋子也高一些。村中以胡氏家族为主。清晨,薄雾蒙蒙,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依旧画画,在走街串巷中见到了我们的同行,有的画色彩,有的画速写。
最后一天,老师带我们去了小溪边抓螃蟹,螃蟹没多少,溪中的小鱼游得倒欢实。水清澈见底,石子林林。不远处还有一头牛在一抬一抬地看我们。
刚刚到便有人拖鞋下水了,随之便有来者拿石头砸那人旁边的水,激到身上,扔完笑哈哈的跑了。还看到了几个捡奇状石头的娃。这样玩着便也到中午了,下午我们去村中小店买了当地的纪念品带给亲朋好友。
晚上洗净收拾好,今天早上,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家了!至此,此行结束,可得不枉此行!
姓名:
班级:
学号:
重庆写生报告 篇7
方案指出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点围绕三条主线推进:一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区域差距;二是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建立和完善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管理新机制;三是形成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共享为前提的新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新机制。其中,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基础, 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 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城乡均等相关制度的构建是核心。由此可见, 户籍制度改革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和实现路径, 城乡统筹发展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及时全面了解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的基本情况, 尤其是重庆这次以农民工为突破口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是否科学, 广大转户农民工对户改的基本态度, 制度设计是否符合农民利益、符合国情市情, 户改推进过程中农民权益是否得到切实有效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摸清户籍制度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难点, 归纳总结带有一般规律性的经验, 西南大学“统筹城乡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课题组深入实际, 开展了此次调查。
本次实地调查选择了重庆市渝中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合川区、永川区、垫江县六个涉及农民工转户较多、用具有典型性的区县作调查主要区域。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888份, 问卷回收率88.8%, 有效问卷率99%。问卷回收后, 经过整理, 运用SPSS (17.0版)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对户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1) 户改意义重大, 群众衷心拥护。
总体上看, 户改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及农民工的认同和支持。调查中, 大多数人表示我国现行的以城乡不同管理体制为基础形成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 赋予城市户籍诸多的社会待遇, 并严格限制相互转换, 由此所造成了巨大的城乡差别。广大农民工城乡巨大差异有深刻体会, 认为在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的环境三方面差别最大。重庆户改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市域内户籍合理转移, 逐步建立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体系, 具有重大意义。9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表示, 户改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社会公平。49.5%的人表示坚决支持和比较支持户改, 居多数, 而明确表示反对者仅占6.3%。
重庆市从2010年8月全面启动该项改革以来, 整体推进比较顺利也印证的这一结论。据统计, 到2011年3月份, 总计超过160万农民工顺利完成了户籍转换, 成为了既居住在城市、工作在城市, 也拥有城市户籍的真正的城里人。
(2) 户改方案合理, 切实可行。
重庆户改重点是在城市里有相对稳定工作, 且在城市生活时间较长的农民工。重庆这次户籍制度改革, 绝不是简单的户口登记簿改写, 也不仅是简单的身份转换, 核心是农民工城镇权益的赋予。因此,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规定, 农民工及其新生代一旦转户, 就一步到位地享有与城镇居民完全同等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社会待遇。就业方面, 政府将转户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 以政府购买的方式让其接受免费技能培训, 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其自主创业;医疗、养老保障方面, 转户农民工将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实现全覆盖;住房方面, 通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确保转户农民工居有定所;教育方面, 实现转户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与城镇孩子同等接受国民教育。这样的一揽子政策设计, 使转户农民一步到位“穿上五件衣服”。总体来说, 户改方案设计符合重庆客观实际, 得到了转户农民工的认同。
2.对户改政策与执行的忧虑和担忧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虽然转户对象都非常赞成户改, 但他们对政策的落实却心存疑虑:
(1) 担心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群众普遍关心政策设计中所承诺的转户农民就业、养老、医保、教育、住房等权益能否真正落实, 尤其是养老、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调查走访中, 农民工反复地询问这几个问题, 关注之情尤为迫切, 甚至有部分农民工过激地认为转调户是政府在骗他们退出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 害怕转户后相关权益得不到落实, 会沦为生活无着、居无定所的城市游民。
(2) 担心被强迫转户。户改政策设计虽然强调尊重群众意愿, 但仍有部分群众担心在户改过程中, 自己转户的自由选择权得不到应有尊重, 而是采取直接或变相强迫的方式。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群体中这种担忧更甚, 因为在推进过程中, 确实存在部分学校违背自愿原则, 将转户与学业挂钩, 变相强迫学生转户的现象。
(3) 担心政府承诺无法兑现。调查数据显示, 大多数人对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的承诺全部兑现并不抱太大的信心。认为一定能兑现的仅占6.7%, 部分能兑现的占36.9%, 认为能很少兑现, 甚至完全不能兑现的相加达到了35.7%, 要是加上选择“不好说”的人数, 则共有56.3%, 已超过半数。随机访谈中, 许多群众直接表明对政府及官员不信任, 对政府兑现户改承诺信心不足, 甚至有人认为区县贪官太多, 会挪占户改中给予农民的补偿款。
(4) 担心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与14.4%的受访群众表示转户后能“很容易融入”城市生活相比, 有超过七成的人表示“有一定困难, 需要过渡期”、“需要社会辅助”或“无法接受”。随访中, 部分群众表达了对转户后融入城市生活的担忧。首先是基本生活条件, 在受访者认为落户城镇后最担心的问题中, 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住房、就业、日常生活成本和养老问题, 占比分别为35.5%、25.1%、18.6%、11.1%。其次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城乡间意识、文化、生活方式的差异巨大, 加大了他们转户后融入城市的难度。现实生活中部分市民的偏见和歧视也让他们对转户后的城市生活顾虑重重。例如转户后殡葬方式从土葬转化为火葬, 不少调查对象表示难以接受, 甚至明确反对。
3.对“户改”政策和执行不理解和反对意见
在本次调研中, 也有不少被调查对象对重庆市此次户改政策表达了不理解, 甚至反对的意见, 这些意见主要集中体现在涉及到转户农民工具体权益的三大方面:
(1) 在转户方式上。政策设计中强调不搞强迫命令, 不搞“一刀切”, 符合条件的农民工, 既可以选择转为城镇户籍, 也可以选择维持农村户籍;既可以个人转户, 也可以整户转户, 完全由农民工自己说了算。而在具体执行中, 农民工总体上反映户改中各级政府、各部门还是能真正按照要求, 遵从自愿原则, 稳步推进。但难免有些单位为了完成转户指标和任务, 执行过程简单化, 变相强迫和搞一刀切。
(2) 对转户农民土地的处理上。政策要求不以退出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为转户前提, 对于转户农民工自愿退出土地的, 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允许错位、错时退出。既可以一起退出, 也可以分开退出;既可以保留收益权和经营权, 也可以保留收益权、流转经营权。转户农民工通过三五年城市生活的逐步适应, 随着对农村土地的依赖逐渐减弱, 当认为不再需要时, 即可毅然决然地退出。但在实际执行中, 户籍制度改革操作执行人员更多的是简单化处理, 要求在转户时退出土地, 并以此作为纳入城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前提条件。
(3) 在土地收益的处置上。政策规定转户农民工对土地收益拥有完全的自由支配权, 或用于城市住房购租投入, 或为老年人和自己购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或作其他用途。而在实际执行中, 也有部分地区和部门只允许转户农民工将土地收益用于转户后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4.对“户改”政策与实践的期望和要求
户籍制度改革是惠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大事, 广大群众对重庆这次户籍制度改革都非常关心。这次调研中, 广大群众也对改革表达了许多期望。
期望之一, 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民应享有的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希望户籍制度改革能真正带给他们实惠, 转为城市户口后能使经济生活条件得到更大的改善, 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 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机会。
期望之二, 提高补偿标准, 公开补偿政策及政策实施各环节, 杜绝贪腐挪占, 各项补偿能足额落实到农民手上, 让农民脱下农村“三件衣服”后所获得的补偿, 在换穿上城市“五件衣服”后能有节余。
期望之三, 将户改政策具体细化。多宣传讲解, 让农民对户改政策更清晰了解, 对农民不骗、不哄, 实事求是地解决转户农民的现实问题。
期望之四, 尊重农民意愿, 不定转户指标, 不搞强迫。
期望之五, 户改后能及时制定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兑现退地补助、退房补助、购房补助及公租房的实施办法, 增强群众对政府及相关政策的信任感。
三、进一步完善“户改”政策和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户籍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从1958年实行以来, 已历50多年风雨,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缺陷显而易见, 户改呼之欲出。近几年来, 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户籍制度改革, 但步子迈得都不是很大, 大多采取“渐进式”方式推进户改。像重庆这样全面的、大规模的户改, 在全国还是绝无仅有的。为顺利推进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基于对本次调研数据的分析研究, 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强化法规体系建设, 做到有法可依
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管理改革中最难、最坚固的堡垒, 要顺利攻下这一堡垒, 决非一蹴而就的事。由于户改牵涉面太广, 利益博弈中难以求得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所以各地的改革探索至今收效不大, 究其原因就是我国还未形成一部适应新形势下的、全国统一的户籍制度管理法律。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 在国家层面已经有清晰表述。2010年5月31日,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 全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共11个。“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 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成为重点改革的领域之一。2010年6月6日,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现在关键是如何将这一户籍管理制度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
重庆市户改是在没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撑的背景下进行, 这加大了改革的难度。好在中央政府对重庆市户改明确表示支持。为保证户改顺利进行, 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 应尽快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 整合已有户改执行办法, 制定出台重庆市户口登记及管理的相关规章办法, 核心应围绕取消现行户口登记中农村和城镇户口的划分, 剥离户口中不平等的社会待遇, 建立全市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恢复户口只作为人口登记的单一功能, 逐步实现政府引导、市场调节, 城市、城镇、乡村相对自由迁徙的人口登记管理制度。
2.优化方案设计, 确保群众合法利益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在重庆务工的农民工中, 非重庆户籍的占了很大比重。这次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设计中, 具有转户资格的仅仅是拥有重庆市户籍的农民工, 大量长期在重庆生活工作的非重庆户籍的农民工被排除在外, 这部分人成了户改的旁观者, 总归是方案设计的一个缺陷。若要立即将这部分非重庆户籍的农民工纳入户改, 涉及面更广, 改革难度会更大, 一时之间也不现实。但随着户改的深入, 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为确保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社会稳定, 这个问题迟早都是要面临的。为此建议, 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 在政府财力许可的条件下, 应在不同阶段适时调整户改方案, 将所有在重庆生活和工作、且有转户意愿的农民工, 只要符合条件, 全部纳入户改范围, 这对于支撑重庆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3.拓展宣传渠道, 确保户改政策妇孺皆知
2010年8月15日,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 目标是让1000万农村人实现城市梦想, 真正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市民待遇。近期目标是要在两年时间里, 实现300万户的转户目标, 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改革的难攻堡垒, 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 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需要较长的政策宣传发动的时间, 做好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充分地让广大农民工了解、理解户改政策, 还要让他们对户改政策有一个了解、吸收、消化、认同接收的过程。截至本次调研, 重庆户改已历时半年有余了, 但广大群众对户改政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宣传过程中, 由于具体工作人员存在对政策理解不够透彻、责任心不强等原因, 在对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存在方法简单、态度生硬、解释不准确甚至有重大偏差等问题, 引发了群众的疑虑和不信任。这可能造成原本有转户意愿的群众改变初衷, 也不利于争取还持有观望态度的群众, 更有可能使对户改有抵触情绪人更加反对, 进而阻碍下一阶段户改工作的持续推进。在今后一段时间里, 仍要将户改政策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让户改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让政策真正深入百姓心中。
具体来说要做到:一、突出宣传重点, 准确把握政策要点, 把转户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作为宣传和释疑解惑的重点和难点;二、加大宣传投入, 精心组织宣传队伍, 增强宣传责任心, 责任到单位到人, 定点包片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三、筹划好宣传方案, 创新宣传方式, 在现有的新闻媒体宣传、标语宣传、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的基础, 更多地采取设立定点政策咨询站、座谈会、走家串户释疑解惑、典型带动、现身说法等方式, 不厌其烦、深入全面地宣传户改政策信息。让全社会都能了解户改精神和政策, 让所有符合转户条件的转户群众都能理解、接受户改政策和操作流程。
4.巩固户改成果, 促进户改稳定推进
重庆率先在全国全面启动户改半年多时间来, 总体推进顺利, 已经有160多万农民工顺利转户, 整体转户状况良好。如何让已转户群众能在城市里住得稳, 不回流农村, 给还未转户的目标群体树立先行范例, 是顺利推进下阶段转户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多数农民工落户城镇后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住房问题。城市里的高房价让不少原本就拥有城市户籍的人都“望房兴叹”, 何况是转户入城的农民工, 他们中89.3%的人年收入都在2万元人民币以下。因此, 如何解决好转户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是已经转户入城的农民工能否进得来、稳得住一个关键点。户改正式启动前, 重庆市政府发布的《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渝府发[2010]61号) 中, 公租房面向的对象为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的本市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的无住房人员。一般公租房租金会比市场价低20%~30%, 这对于那些刚毕业参加工作, 没有积蓄但月收入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合适也具有有较大吸引力, 但对于这次转户入城的农民工来说, 也将是不堪重负的。此外, 保障性住房中的廉租房, 租金相对较低廉, 但这主要是针对城市里低收入群体, 并不包括转户农民工, 且数量也有限。对于两年中实现300多万转户农民工家庭来说, 这两项保障性住房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建议借鉴城市建设中征地拆迁集中安置房建设经验, 专门针对转户农民工, 采取建设集中安置房的办法予以解决。这种集中安置房采取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这种政策安排, 可以吸引农民工转户时即通过用退出农村土地所获补偿来支付自己应付部分来获得住房基本保障, 这样既可以让农民转户时能顺利脱下“农村三件衣服”, 也可以使转户农民工转户后即获得住房保障, 解决了稳定的居所,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顺利稳定推进。
5.改进工作方式, 构建高效服务机制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户改工作在顺利推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工作方式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改进。户籍制度改革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事关重大, 必须把工作做实做细。例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都是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 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 一定要确保转户农民这些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农民工转户后, 是否退出土地, 要坚决执行自愿的原则, 不能采取任何形式的强迫。特别是执行过程中, 基层干部不能因为要完成任务指标而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 强迫农民转户。政策设计中规定的农村土地自愿、有偿、弹性退出的机制, 并设置了3~5年土地退出过渡期, 还同时保留与农民身份相关的计划生育、与土地相关的种粮直补等权益。重庆户改不以农民的土地换城市户口, 不以农民的土地换城市保障, 不以农民的土地换城市待遇, 这既是重大的理念创新, 也是重大的实践创新。要在推进的过程中得切实贯彻执行, 要加大户改的执行监督, 防止基层干部挪用挤占户改中农民应得的补偿及相关收益。
6.完善配套措施, 免除群众后顾之忧
现行户籍制度是195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 已形成了依附于户籍制度之上的, 包括人口社会地位、收入标准、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保、福利、高考、升职、培训、军人安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因此, 户籍制度改革不亚于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及措施, 对于户籍制度的顺利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 与户改相配套的政策落实主要有三大方面:
第一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配套。对于超过四成群众最为关切的社会保障方面, 主要有两大保障, 一是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作为此次户改三大配套办法之一, 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 (试行) 》 (渝办发[2010]202号) , 明确了转户群众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
第二是就业政策的配套。在调研中, 农民工反映这是户改中落实得最不尽人意的。建议各级政府统筹安排, 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 对所有需要且愿意培训的转户群众, 尤其是农民工进行统一的就业培训, 并真正做到一对一帮助转户农民工就业, 最终实现安居乐业。
第三是教育政策配套。虽然政府已经表态只要转户农民工愿意, 其子女就能与城市居民子女一样就近入学。但事实并非如此, 转户农民工子女入学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除能否顺利转入外, 还要担心转学后的适应以及如何避免歧视。因此, 有关部门有责任切实帮助转户农民解决以上实际问题, 免除他们转户的后顾之忧。
7.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实现城乡生活有区别但等值
重庆写生报告 篇8
调研情况概述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沙坪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队伍现状调查统计表和沙坪坝区中小学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在调研中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通过数据,分析本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工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师资配置情况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队伍现状调查表从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队伍和学校队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合研究前期和后期进行对比,进行了如下分析:
1.学校学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从教师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人数有所提高。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增加,兼职教师人数减少,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
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前期)沙坪坝小学学科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研究后期)
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上来看,各学科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我校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加强。
2.学校管理队伍能力强。目前我校管理队伍共14人,其中校级4人,中层干部10人,本科学历占92%;中高1人,小高9人,中高级职称占92%;1人是国培对象,5人是市级骨干,1人是区级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高,是各学科中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科研中,都起着良好的带头和指导作用。
3.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自从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数据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师的配置上,从原来的大多数教师兼职其它学科到无一人兼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性;在教师的引进上注重了学历层次,第一次出现了硕士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大大增加,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提高;在职称上来看,中高职称由1个增加到3个;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了校级骨干的培养。整体上来看,教师更加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1.严格按照规定开设课程。我校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各个课程的课时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课程的执行,用科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的开展。
2.坚持开发特色课程。我校长期坚持有特色校本课程,每周开展活动,课时为2课时,约80个组,分为校级组和年级组,其中铜管乐团、古筝队、艺术体操、民乐队等多个校级组外聘了优秀的指导教师,年级组由具有特长的校内教师悉心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课程,充分激了兴趣,培养了特长,获得了发展。多个活动组代表学校参加了各级比赛和活动,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特别是钢管乐团远赴奥地利,参加“相约维也纳一奥地利中國艺术节”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厅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学生能在其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展示自我,这正是特色课程的目的和成功之处。
(三)校本研修情况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40份,回收40份,其中领导问卷5份,教师问卷35份(含5份教研组长问卷),教师问卷的调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充分注重了调的全面性。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教师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持“满意”的态度,60%的教师“比较满意”,5%的教师认为“能够接受”。
5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满意”;40%的教师认为“有一点特色,比较满意”;2.5%的教师认为“多是形式主义”。
8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氛围浓厚,7.5%的教师认为缺乏教研氛围,7.5%的教师认为除了组织的听、评课,较少走进别人课堂。
综上看出: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组织和效果持肯定态度,校本研修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师没能参与其中,对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师的需求。在“您认为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最缺乏的是什么?”调查中,有40%的教师选择“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45%的教师选择“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42.5%的教师选择“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培训因素的调查中,95%的教师看重培训的实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参加的培训类别是什么?”调查中,95%的教师希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在“您觉得参加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更有效果?”的调查中,四种活动:
“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研究课与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和“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四种活动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样,认为都有价值。
从这几个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们在研修活动中,更倾向于研修的实用性,倾向于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内容。
3.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自我选择。在“您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调查中,80%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还有部分选择了“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
在“你经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调查中,有87.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有50%的教师选择了“在脑中回顾一下”。
在“你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情况”调查中,32.5%的教师“经常阅读”,67.5%的教师“有时阅读”。
在“你是否愿意承担各项工作,是否愿意自我加压”调查中,25%的教师“非常愿意”,52.5%的教师“比较愿意”,22.5%的教师“不太愿意”。
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教学的反思,与同事进行交流方便又及时,自然成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当问题需要得到更专业的帮助时,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成为更佳的选择。从对自主发展和加压的态度上看,一部分教师主动性较高,大部分教师愿意发展但主动性不高,少部分教师持排斥的态度。
调研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对师资配置、优化课程设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对策:
(一)优化师资配置的建议
1.深入推行学科教师专职化。学科教师专职化,有利于教师对本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能更好地傳授知识和技能。虽然目前我校教师都是学科专职的,但由于实际需要,有些教师实际是才开始接触到某一新的学科,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帮助,促进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的教学。所以,我们要继续维持学科教师专职的师资配置,同时要加强学科教师的学科专业技能培训,让专职教师更专业。
2.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的学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应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的引导,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
推出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结构。我校的职称结构中,小学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不高,应着力提升。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推行科学的评价机制,给优秀教师提高职称的机会。
3.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引导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形成有良好竞争机制和学习氛围的团队,共同进步。市、区级骨干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给予中青年教师更多的观摩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建议
1.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有好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有好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颇具特色,尤其是校级组,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证,这一点应继续保持。而年级组课程的开发,对于一部分并不专业的普通教师而言,显得有点勉为其难。我校在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但这个特长精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教学给学生,学生有无基础等因素,都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呢?学校可以精选几个课程,自主开发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对课程实施教师进行的培训,从而让校本课程更规范、落实。
(三)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议
1.营造良好研修氛围。研修活动要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心理,如果一味地让教师觉得是负担,被动地学习,取得的效果会减弱,久而久之对研修活动会产生厌烦情绪。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为了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应注重业务领导与教师的平等关系,这是沟通的前提;注重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注重实事求是的研讨风格;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实效。坚持我校以往优秀的教研模式,同时,更多地将专家请到课堂中、活动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研修活动中,忌形式化,要注重对教学有实际作用、便于操作实践的内容,将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实处。
3.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通过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实施,在校本研修中重视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学习、教学的研讨和自我的反思,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重庆写生报告】推荐阅读:
美术写生考察报告08-08
山西写生考察报告范文10-20
北京写生的实践报告05-15
学生外出写生实践报告05-16
南屏写生实习报告06-04
大学生写生报告06-18
写生实习报告总结07-31
关于写生的实习报告08-11
太行山写生考察报告11-04
建筑外出写生实习报告总结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