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共9篇)
小学语文导学案 篇1
小学语文导学案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3、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4、开展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是:
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学案?
1)拿到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老师提高。在完成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6、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
3)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7、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凡是有导学案的课节,教师一般要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可布置学生预习。
2)教师不仅要使用导学案,更要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可以变化其中的某些环节,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操作,不可一味地照搬照用。
3)导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题,教师要及时批改。4)指导学生整理和保存好学案。小提示:
1、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2、导学案问题的来源。(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
1)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2)用日常检测中发现的知识缺陷与漏洞;
3)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教师自己最想讲的知识;
5)课堂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3、课前预习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导学案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周六备课
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轮流主备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5、课后备课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
6、整理成册
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利用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要充分预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他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遒劲清新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张籍(767—830)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自学导航】
1.我能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给带点字注音
一水间()
数()重()山
照我还()
意万重()
洛()阳
榆()关
那畔()行
千帐()灯
风一更()
3.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4.解释诗句中带点字词的意思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整句诗的意思是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5.自己多读几遍这三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6.认真朗读三首古诗,把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抄写下来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在小组内说一说
2、《泊船瓜洲》诗人所在的瓜州与他的故乡南京是近还是远?为什么?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3、你喜欢《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把这些词放入诗句读读、想想,结合课后资料袋想象画面,体会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
4、是什么勾引起了诗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呢?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
5、细细地品读《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练练测测】
1、读《泊船瓜洲》填空
作者当时船停泊在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这里离他的家乡并不远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等字,但“绿”字更加传神,“绿”字让
我们
想
到
等描写春天的词语,还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
3、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抄一抄
4、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5、默写《秋思》 【能力提升】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抓住“见秋风”“欲作”“意万重”变成“写家书”片段,或者抓住“复恐” “临发”“又开封”变成“送家书” 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说勤奋
四年级___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9个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4、我能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
二、自学引导
1、自学生字词语
(1)生字我把握。①生字我会读!()()()()()遍 枕 稍 末校 ②形近字我巧辨。编()稍()期()拙()遍()梢()基()础()
2、理解词语、句子
①重点词语我理解。(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境界 滚瓜烂熟 名列前茅 毫不气馁贡献 ②重点句子我理解。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灌溉出来的。
”的意
思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的意思是:________
3、课文内容我理解
(1)司马光勤奋的故事我理解。(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司马光勤奋的?)
(2)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我理解(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知道童第周通过勤奋并取得成功的?)(3)两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4、搜集资料
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的补充材料和中外靠勤奋成才的人的故事以及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内汇报交流(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展示的内容(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3、重点探究
(1)怎样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开头摆出了观点,中间展示了论据,最后作总结,整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母爱伟大的文章,你会怎样写呢?
四、拓展阅读
1、主题阅读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悬梁刺骨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2、资料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编《资治通鉴》。在编纂的19年时间里,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天天工作到深夜,身体十分衰弱。由于在史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他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闻名的史学家。童第周(1902—1979),中国现代实验胚胎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家景贫困,17岁才进入校门,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灾害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小学语文导学案 篇2
一、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我们知道, 在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导学案的使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案是在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明白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并能够在预习导学的引导下预习课文, 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上,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 合作探究, 达成共识, 以至于解决问题。在课堂巩固、延伸及教学后反思中, 都是学生主动去完成, 这些都是学生的自主的形式学习,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教师则是主要负责对导学案的编写, 在课上协调学生学习, 听取汇报, 然后对学生质疑提问。教师的引导、点拨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 因此导学案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案的使用过程, 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也还课堂时间与空间给学生,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知识, 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提升自己的情感。
比如, 在《落花生》一课的导学案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1) 文中结尾处记录了“我”和父亲一番对话, 作者说要做个有用的人, 怎样才算是有用的人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 有的说是能挣钱的人, 还有说有才华的, 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 等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精彩, 甚至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在问题 (2) :为什么文末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用“印”字, 而不用“记”字?在经过短时间的小组交流后, 开始成果展示时, “老师, 找我们组!”的恳求, 爽朗的笑声, 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 学习激情高涨。当铃声响起时, 学生“唉, 又下课了”的叹息, 这一切, 都在告诉我, 使用导学案的课堂,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现在都提倡团队意识, 集体意识, 当然学习也离不开合作。班级要有学习气氛, 学生要有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上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共同解决, 共同提高。当然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我认为必不可少, 也就是班内必须有学习小组的成立。这样的学习小组应该人人都能参与其中, 有学习的热情。而导学案的使用, 就是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 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之间还形成竞争趋势,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习型团队应运而生。
例如, 在《和时间赛跑》一课的导学案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探究题供各小组自由选择:
(1) 时间又不是人, “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 时间又不是人, “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小组成员组长的带领下, 选好题后, 就进行明确的分工,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组内成员开始就选题各抒己见, 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小组团结一致的精神, 努力使本组的发言做到尽善尽美。此时, 也可以就近与邻组成员进行纵向沟通交流, 这样在小组内, 充分发挥个人作用, 又能和其他组员合作, 形成一种组合力, 以提升教学效率,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用导学案教学, 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不研读教材, 不翻阅资料, 不了解学情, 那么所编写的“导学案”能说是高质量的吗?课堂上教师既要是导演, 又要成为参与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 不要大讲特讲。学校给我们规定, 一节课, 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是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的。
对生来讲, 要求具有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 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合作学习的能力, 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形式,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作。
总之, “导学案”这一教学载体, 为建设语文高效的课堂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口。要通过“导学案”, 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此, 每一堂课之前, 我和同组的战友们携肩作战, 共同出谋划策, 认真编好导学案。为了修正一节教学案, 我曾先后在三个班里上同一节课。一节节导学案, 凝聚了我们集体智慧的力量。劳动是艰苦的, 然而收获却是让人喜悦的。学生的热情与参与, 让我们班所有的任课老师在上课时感受到了惬意、轻松。各科老师上公开课都愿意选择在我们班。看了期中考试成绩之后, 原来的担心不再, 三个学科, 我们班有两科成绩位居学校第一, 各科成绩在全县的位次中几乎都居于前三位;和以往相比, 成绩不但没有下降, 反而有所上升。通过导学案教学, 我深信是课堂的有效促进了质量的提高。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 但“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 将会结出累累的硕果。
摘要:主要是研究小学语文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 导学案实施后, 全面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文分别从语文导学案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案,高效
参考文献
[1]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教育学, 2011, (9) .
谈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 篇3
小学语文导学案高效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高效”的召唤下,开展了导学案教学。导学案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它主要有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拓展延伸·巩固——教(学)后反思这几部分组成。最基本的构成应该有三个部分,即“自学部分——导学部分——检测部分”。这三个部分是环环相扣、唇齿相依的关系。自学部分主要是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点的梳理。如查阅并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等。通过这一环节,仅仅是实现了《课程标准》中知识能力的目标。第三部分的检测题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一种检测、反馈与提升。因此,我认识到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把学生的学习目标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角度及其学习实际来考虑,帮助并促进其自学。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导学案的使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案是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明白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在预习导学的引导下预习课文,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合作探究,达成共识,以至于解决问题。在课堂巩固、延伸及教学后反思中,都是学生主动去完成,这些都是学生的自主的形式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教师则是主要负责对导学案的编写,在课上协调学生学习,听取汇报,然后对学生质疑提问。教师的引导、点拨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因此导学案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案的使用过程,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还课堂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落花生》一课的导学案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文中结尾处记录了“我”和父亲一番对话,作者说要做个有用的人,怎样才算是有用的人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说是能挣钱的人,还有说有才华的,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等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精彩,甚至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在问题(2):为什么文末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用“印”字,而不用“记”字?在经过短时间的小組交流后,开始成果展示时,“老师,找我们组!”的恳求,爽朗的笑声,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学习激情高涨。当铃声响起时,学生“唉,又下课了”的叹息,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现在都提倡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当然学习也离不开合作。班级要有学习气氛,学生要有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共同解决,共同提高。当然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我认为必不可少,也就是班内必须有学习小组的成立。这样的学习小组应该人人都能参与其中,有学习的热情。而导学案的使用,就是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之间还形成竞争趋势,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型团队应运而生。
例如,在《和时间赛跑》一课的导学案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探究题供各小组自由选择:
(1)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小组成员组长的带领下,选好题后,就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组内成员开始就选题各抒己见,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小组团结一致的精神,努力使本组的发言做到尽善尽美。此时,也可以就近与邻组成员进行纵向沟通交流,这样在小组内,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又能和其他组员合作,形成一种组合力,以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用导学案教学,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不研读教材,不翻阅资料,不了解学情,那么所编写的“导学案”能说是高质量的吗?课堂上教师既要是导演,又要成为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不要大讲特讲。学校给我们规定,一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的。
对生来讲,要求具有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合作学习的能力,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形式,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作。
总之,“导学案”这一教学载体,为建设语文高效的课堂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口。要通过“导学案”,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此,每一堂课之前,我和同组的战友们携肩作战,共同出谋划策,认真编好导学案。为了修正一节教学案,我曾先后在三个班里上同一节课。一节节导学案,凝聚了我们集体智慧的力量。劳动是艰苦的,然而收获却是让人喜悦的。学生的热情与参与,让我们班所有的任课老师在上课时感受到了惬意、轻松。各科老师上公开课都愿意选择在我们班。看了期中考试成绩之后,原来的担心不再,三个学科,我们班有两科成绩位居学校第一,各科成绩在全县的位次中几乎都居于前三位;和以往相比,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通过导学案教学,我深信是课堂的有效促进了质量的提高。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将会结出累累的硕果。
参考文献:
[1]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教育学,2011,(9).
小学语文复习课导学案期中 篇4
小学语文复习课导学案
课型: 复习课主备:刘春江助备:王瑞英时间:
导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前三组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抓住语言文字,巩固生字词。
3.复习三个“语文百花园”中的知识点,举一反三。
导学重难点:
组织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及巩固,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导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复习法
课前整理:
1.找出读音容易出错的词语多读几遍,掌握“读读记记”和“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复习文中的多音字及成语。
3.自由复习,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中实施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系统复习,可以逐篇复习,也可以以单元的形式复习。
二、合作探究、同伴互助
(1)互相听写易错词语。
(2)互相批改以上书写的内容,并改错。
(3)互相检查课文背诵,做到正确流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互相整理多音字。
(5)重点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复习。
三、全班展示、重点提示
1、教师抽查检测
2、就知识点点拨
课后拓展
将复习中遇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板书设计:复习课
生字(生字、多音字)
词语(课后的词语,四字词语)
句子:多种句型的转换
段:要求背诵的段落
篇: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等
习作:日记、读书笔记、作文
浅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篇5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讲风”仍盛,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讲作者,二讲背景,三剖析内容,四总结主题思想,五归纳写作特色,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打破陈旧的模式,那么实际操作又应从何处入手呢?我认为我校提倡的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无疑对革新传统模式是比较好的突破。
什么是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目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我们基本明确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的含义之后,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一、知识点应有效地运用问题呈现出来,并且这个问题的设计必须是科学的,能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比较多的智力操作的任务。
例如《勇者的面对》一文,在引导学生研读文中日本青年时,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日本青年的变化的?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 “导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含金量较高,它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当然也要求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发散性。相反,如果“导学案”的问题性水平较低,或是导设的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较少,甚至没有,就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找出文中对杨二嫂肖像描写的句子。这样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那么这样的“导学案”就没有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这样的课前预习就是失败的,这样的问题不具有生疑性,也就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了。当然“导学案”的问题也必须有一个弹性的限度,不能高到学生无法达到的地方,而是学生只需“跳一跳”就能“摘到桃”。
二、应由教师提出问题为先,逐步转到以学生生疑问题为主。语文教学老前辈 叶圣陶 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思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实际应是一种疏导,就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思路清晰,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即离开老师的教学生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学生不具有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点题对应“导学案”教学法,老师最先“发现问题”,即带有提示性导读的问题,用“学案”的形式在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路”可走,有“纲”可循,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文本,又生成问题走进课堂。老师真正成了“抛砖引玉”人,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独木难成林,《新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探究意识。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题目,在题目中能体现出梯度性和探究性,然后由每个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文本内容,认真思考,再由小组合作交流,检查小组每一成员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导学案”题目回答情况,在小组中还可就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互相答疑。对小组交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疑点,可在课堂上提交给老师,师生共同交流合作,讨论出最佳答案。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感知文本,深入思考文章内涵,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协助的能力。当然,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也可及时了解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剖析文本内容,学生能更全面地准确掌握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的知识点所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导学案”的优势,在合作中升华了“导学案”的价值。当然,也要避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成为课堂上活跃气氛的“障眼法”。
四、应注意“自我检测”这一环节的有效使用。
“自我检测”是导学案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本环节主要检查知识的运用情况,对所学内容是一种补偿性提高。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补充课文讨论中非重点出现的“细枝末节”,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掌握文本,巩固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可结合学生在合作讨论环节中的难点,调整下一堂课中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从而做到针对性地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应注意课后的反思小结。
传统的课堂小结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或是由个别学生简单复述本堂课内容。其实我认为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应该是学习中的“反刍”,换而言之是再升华过程,利用好了这样的“反思小结”,可以成为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的“点睛之笔”,也是学生把文本知识进行精加工的最佳时机,老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小学语文导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读中体会泉水的奇丽,并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体会泉水的奇丽,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活动单。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学案
1.学习本课生字词,认真读熟课文。
2.查阅“泉城”相关资料.二、导学案
活动一: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泉城的资料,老师做适当补充,揭题。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活动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生字词。
B认读生字词。
C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D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评议
活动三:再读课文,感受奇异的美,体会表现方法。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
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教学调整】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xiaoxue.xuekeedu.com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学生自己朗读,默读课文,想象泉水喷涌的形态和声音,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
活动四:识记生字字形,指导写字。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
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三、巩固案
填空
1、龙之韵广场上的喷泉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 ;有的_____,好像____。
2、雨点儿可真调皮,有的落在树叶上,声音_______,听起来如_____;有的敲在玻璃上,声音________,听起来如________。
四、实践案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组词。4读熟课文。5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预学案
了解泉城最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等四处泉水。
二、导学案
活动一:出示目标:这四种泉究竟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活动二:学生自读研究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调整】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2、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活动三:再读思考交流:作者在介绍这些泉时,又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活动四:学习第6自然段,说说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三、巩固案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语文补充习题》中部分题目。
四、实践案 1.背诵课文。
2.开展“我爱旅游”讨论会,介绍印象最深的旅游胜地。
板书设计: 珍珠泉
五龙潭
8、泉城
黑虎泉
天下闻名
趵突泉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语文导学案 篇7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
(一) 依据教学内容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是应用于教学课堂之前, 具有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课堂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作用, 而这些作用都能够让教师把握好教学课堂所要讲述的知识点, 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这也是导学案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导学案主要的内容是依据课堂教学新内容而制定的, 需要教师精心整理, 所以, 教师在制作导学案的时候, 需要在导学案中提出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以此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
例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这样一篇文章———《奶奶的白发》, 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编制导学案, 做好教学的课前准备, 即教师依照《奶奶的白发》课文内容的需要, 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 常见的头发是什么颜色, 在生活中见过谁有白色头发, 或者说你家人的头发都是什么颜色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白发和黑发之分?你们知道白发是怎么来的吗?请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
第三个问题:“阅读课文之后, 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在生活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白发’。”
最后, 让学生在进行课文预习的时候, 寻找课文中的生字以及不懂的地方, 并进行标记, 最好把自己的疑问整理好提交给教师, 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制定课堂教学方案, 以便更好地教学。这样, 教师导学案教学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二)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个完美的导学案设计, 要想发挥其作用, 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课前预习, 这是教师导学案教学的第二步。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内容以及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能高效地进行预习。因此, 教师在导学案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有亮点, 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 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文《江南》中, 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张江南的图景, 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 提高学生对预习《江南》一文的兴趣。总之, 要想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导学案教学的完成, 还需要教师做好最后一个任务, 那就是对学生运用导学案预习的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奶奶的白发》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进行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 从中不难发现, 对于一些浅显的东西, 学生能够对答如流。比如说, 第一个问题, 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会有白发的人是爷爷奶奶;而第二个问题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析学生是否认真地预习了课文, 并对其做出评价;针对第三个问题, 需要学生开动脑筋, 答案不是唯一的, 这是对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检测, 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检测;而最后一个任务, 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学生的不足之处, 让教师的教案有了一定的目标及方向, 这就是导学案教学给予教师教学的帮助。
二、学生的准备工作
(一) 课前预习
导学案教学的开展, 需要学生依据教师制定的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这是学生开展导学案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如何做好导学案学习的第一步呢?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 结合导学案以及课文内容, 对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并且把导学案中的问题当成必须要完成的家庭作业, 及时在上课之前把导学案的内容完成, 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思考教师提出问题, 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二) 结合教师教学完成导学案学习
学生在思考以及回答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 思考的方向会有对有错, 为了得到正确的参考答案, 学生需要带着对问题的思考, 再一次跟随教师的步伐进入教学课堂中去, 这样才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并且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拥有这样的欲望时, 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有很大提高, 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这样,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也真正达到了。
实践证明, 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导学案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具有主导作用, 而能体现导学案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在于学生,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升, 教师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 都是学生在其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所以教师与学生要学会有效运用导学案, 做好充分准备, 让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一种常态,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是新课改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 它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 也是对学生适应新教学模式的一个考验。所以, 在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必须接受这个考验, 用实践检验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用, 达到成功教学的目的。本文将对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语文,运用研究
参考文献
[1]丁秀平, 庞永桥.谈小学语文导学案教学[J].中国校外教学, 2013.
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初探 篇8
一、处理好“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
“教案”侧重在“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流程图;“导学案”侧重在“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效“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线路图。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教案”是“纲”,“导学案”是“目”,“纲”举“目”张,“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依据“教案”和学情,通过问题引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唇”,“导学案”是“齿”,“唇”“齿”相依,“教案”与“导学案”应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一旦脱离,则“唇”亡“齿”寒。导学案则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课堂必须“始出问题,归于问题”
1.课堂应该以问题为楔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始,反馈导学案预习效果。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敏锐地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以此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再反复读悟解决问题。这样既保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发挥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2.课堂呈现的问题应该“激兴趣、低起点、层次化、贴生活、重体悟”。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应该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不能深,让学生无从“下口”,要有“问题一出来,课堂一锅粥”的热烈探讨气氛,让学生参与程度达到最大化。围绕教学目标,问题逐渐纵深下去,体现出层次性。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三、导学案课堂新授课的课堂结构
第一课时(五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预设目标:通过反馈预习及学生预习生成的文本问题,师生探讨梳理出有价值的学生不易普遍解决的问题。操作要领:新授课开始,开展小组互阅互批,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要利用课前对导学案中学生问题情况的掌握,有机调控集中梳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二:呈现问题,明确目标。预设目标:把学生不易“解惑”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课时目标。操作要领:小组内先梳理,有的问题学生相互之间能够解决,有的一时半会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如,课文的脉络层次、主要内容等,就可以明确为课时目标。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放在第二课时。
环节三:梳理课文,初步学习。预设目标:通过整体感知文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初步感悟内容。操作要领:先要通过多形式的读整体感知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行探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来解决,结果趋于合理即可,不强调答案的唯一。在理清课文脉络的主要内容后,一般要新授一段。应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悟来捕捉课文内在信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能力。
环节四:检测反馈,再次巩固。预设目标:依据课时目标,设计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有层次性,个别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清晰地整理和巩固。操作要领:当堂检测,采用小组内反馈、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等形式巩固所学。
环节五:总结收获,布置预习。预设目标:发挥评价功能,提升学生知识与情感认知,自然衔接第二课时任务。操作要领:这个环节可以小组评价团队学习收获与个体自我评价学习收获相结合,小组和个体相互借鉴,促进整体发展。布置预习内容,为第二课时新授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四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呈现目标(问题)。预设目标:第二课时预习问题的设计时应该围绕课时目标,学生在导学案中自学出的成果可能并不完善甚至不正确,这恰恰是我们课堂生成的绝佳资源和开展训练的课时目标。操作要领:小组内开展讨论,全班集中交流,师生共同确立课时目标。
环节二:问题引路,展开自学。预设目标:个体围绕问题自学,批注自学感悟。操作要领:以学生的问题作引子,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自主学习,教师要融入学生的自学活动中,注意个别交流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为有效导学和课堂调控奠定基础。
环节三:合作交流,展示矫正。预设目标: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解疑析惑。操作要领:开展必要的小组合作探究,推荐小组代表发言,采取个体补充和小组相互补充使学生参与面最大化,使问题明晰化。
环节四:检测评价,固学收获。预设目标:通过互评互学,深化巩固所学。操作要领:检测内容丰富,具有基础性与思考性,反馈以集中交流、学生自主矫正与教师点拨辅助、评价促进深化进行。以畅谈收获巩固学习成果为目的。
四、导学基本策略
1.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前提,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讨论,自我反思。让每个学生说起来、动起来。注重学法指导,点拨适时恰当。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如,读,可以轮读、互读、评价读、个人读、小组读等。评价方面,如,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师生共评等。
2.小组合作。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宗旨,以形成习惯为本质,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要在问题受阻时运用小组合作,体现小组合作价值。要在学生互学时、互相批阅导学案时运用。要明确组长的组织、榜样职责,要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增强团队荣辱意识。要有小组竞争和考核机制。
3.评价积极。以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评价形式多样化,有针对性、激励性。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第一小学)
小学语文导学案 篇9
1《种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学习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预习导航:
1、知识链接:
洋槐树,落叶乔木,高15-25米。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为深根性喜阳光树种,适宜于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可作行道树,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食,为清凉性收敛止血药;槐花可作黄色染料;槐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药用,治疮毒;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蕾与花含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2、课前预习:
a、我会把课文读3遍,认读生字词。
槐树籽
掺杂
羞涩
裤兜
惭愧
俊秀
脸颊
落落大方
唯恐 b、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üè
wēi
xiū
sâ
kù dōu
()
()()cán kuì
lüè
guî
wãi
kǒng()
()()c、我会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落落大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惭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虔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通过学习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在收集树种时,有个小女孩收集的树种虽然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表现了小女孩___________。
e.课文按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我”深受感动。
先自己思考,然后各组讨论,最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提示:先分出第二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女孩交树种的?
第一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展示交流。
1、展示交流课前预习a、b、c、d、e的内容。
2、抽查读书情况。
3、师生共同总结:《种子》讲的是在交采集的树种时,有个小女孩交的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这个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生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
1、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
①孩子们交的树种是什么样子?在文中标出来,并想一想你体会到什么?
②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会说点什么?
(2)读课文2-8自然段并思考:
①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②标出描写小女孩交树种时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认真读一读,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③为什么那位小女孩儿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
2、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我”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小心翼翼”,前后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认真踏实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感动读出来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三、展示交流。
展示内容为合作探究的1、2、3、4题。
四、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练笔:
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特点写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片断。
2、课外阅读
我的妈妈
我有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妈妈。她有一头不是很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而且脸上有一些斑点。她有点儿胖,所以并不是那么好看。虽然看着挺慈祥的,可脾气却不是那么的好!
那次,我已经吃完了午饭,妈妈才急匆匆地赶回来。因为前些日子,妈妈早就答应过我给我买个漂亮的书包,可到现在还没帮我给买回来,于是,我就追问道:“妈妈,妈妈,你不是答应给我买个新书包的吗?可为什么到现在我连半个书包的影子都没有见着啊?”没想到,我正好撞在了妈妈的火枪口上,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买书包,买书包,你就知道要让我给你买书包,你原来的那只书包不可以用嘛!我哪有空余的时间给你买新书包啊!工厂老板叫我等个人,我等了整整两个小时,人却还没有来,我只好先赶回家里,到现在,我中午饭还没有吃呢!”
我被妈妈的这一番话吓得都不敢吭声了。只好走了出去,那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既委屈地想哭,又为自己感到不应该。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你看吧,我妈妈的脾气不太好吧!平时呀,我都不敢顶一句嘴,但有时却又对我很好,呵呵,我妈妈的脾气可真是阴晴不定,真善变啊!
-------选自
朱自清《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格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只拣儿童多处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认识“隙、漾、拣”等7个生字,会写“概、聚、释”等9个字,掌握“释放、大概、匆匆、纽扣、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学习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学习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预习导航:
1、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冰心(1900—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课前预习:
(1)、读课文3遍,会认读课文中的词语。
颐和园
成百盈千
座无隙地
聚精会神
海棠树
忸怩
纽扣
浑身解数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dà gài
jù
jīng huì
shãn
cōng
máng
niǔ
ní()()
()
()shù
shāo
shì fàng
ã
qián
niǔ
kîu
wàng shâng()
()()
()
()(3)词语我会用,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忸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座无隙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百盈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身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及主要见闻。
我能找出冰心奶奶的游踪:()——()——()——()
讨论交流作者的主要见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展示交流。
1、展示交流课前预习(1)、(2)、(3)、(4)的内容。
2、自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存疑处做标注。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古诗有云“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意吗?冰心奶奶却说:“游儿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只拣儿童多行处》,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二、合作交流学习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块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默读课文,我边读边画出文中写儿童多的句子。
2、“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指的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反复读第三自然段,写出你的体会。
4、读第8自然段,思考: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5、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6.小结: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二、全班交流展示。
1、展示内容为合作探究1、2、3、4、5题。
2、小结: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美,因为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春天在哪里?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齐读最后一段,领会儿童是充满生命力的,是永远的“春天”。2.文章开始交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结尾,又写到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的题目也是用“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现在你对“只拣儿童多处行”又有了深刻地的理解,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走近冰心。
1.走近冰心: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儿童是天使,是春的使者,是祖国的春天。冰心奶奶一直关心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奶奶作品的灵魂。
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出示冰心的作品:《别踩了这朵花》《纸船》 2.推荐阅读: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别踩了这朵花》
小朋友,你看,你的脚边,一朵小小的黄花。
我们大家
绕着它走,别踩了这朵花!
去年有一天:
秋空明朗,秋风凉爽,它妈妈给它披上
一件绒毛的大氅,降落伞似地,把它带到马路边上。
冬天的雪,给它
盖上厚厚的棉衣,它静静地躺卧着,等待着春天的消息。这一天,它觉得
身上湿润了,它闻见泥土的芬芳;
它快乐地站起身来,伸出它金黄的翅膀。
你看,它多勇敢,就在马路边上安家;
它不怕行人的脚步,也不怕来往的大车。
春游的小朋友们
多么欢欣!
春风里飘扬着新衣
——新裙,你们头抬得高,脚下得重,小心在你不知不觉中,把小黄花的生机断送;
我的心思你们也懂,在春天无边的快乐里,这快乐也有它的一份!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格言: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3《钓鱼》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我会正确书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并会用这些生字组词,掌握“操纵、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预习导航
1、知识链接:
鲈鱼 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2、课前预习。
a、读课文3遍,我会认读词语。
鲈鱼
鱼饵
涟漪
操纵
皎洁
沮丧
诱惑
抉择 b、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bǔ
lāo guāng huī
jù
liâ
shàng gōu
()()()
()jù
lí
zhēn biàn
qǐ
qiú
dào dã
dǐ zhì
()
()()
()
()c、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翕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乞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我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四十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展示交流。
1、展示内容为课前预习的a、b、c、d的内容。
2、分组展示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按照“钓鱼---放鱼---启示”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2、仔细阅读每一部分,想一想,“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得意__()—()---()-----()
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少见的大鱼?在文中标出来。我愿意放掉这条大鱼吗?为什么?
4、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为什么父亲却要我放了它?
5、这次钓鱼给了我怎样的启示?
三、全班交流展示。
1、交流展示1、2、3、4、5题的内容。
2、假如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做?
四、拓展延伸
1、知识延伸: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阅读。
钓鱼
今天是国庆节,我们放了七天长假,作业又不是很多,于是便与爸爸去奶奶家玩,顺便带了两根钓鱼杆去奶奶家钓鱼。
大约下午5点钟左右,我们来到了奶奶家,一到她家,我们便拿起了鱼篓,带上了鱼杆、鱼钩、鱼饵来到河边开始钓鱼。初时,我是雄心壮志,信心十足,认为这次一定可以满载而归,可谁知到了后来我才发现自己最初的想法是痴心妄想了,只见我把鱼钩和鱼饵装在了鱼杆上并将其扔进水中后,只能在水边等待,可我却没有耐心,刚刚等了一会便焦躁不安,在岸边动来动去,还不时把鱼钩拿上来,看鱼饵有没有被吃?好不容易有鱼过来试探有没有危险,我却中了它的“计谋”,一见夜光弧稍微地摆动,便迅速提起鱼钩,最后肯定没钓到鱼。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一条鱼也未钓到,而爸爸却钓到七八条鱼。我于是没有了信心,垂头丧气地说到:“不玩了,不玩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到:“胡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钓鱼应该是静静地等待,而不是动来动去,这样鱼才会游过来,并且鱼是很狡猾的,它会先试探一下食物有没有危险,而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沉的住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你一定要等到夜光弧慢慢地往下沉并且要上浮时,你才能提起鱼钩,那样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于是,我按照爸爸所说的方法去做,不出二十分钟,果然钓上了一条大鱼,当晚上吃这条鱼时,总感觉它有一股特殊的味道。
事后,我想起了爸爸的那席话,觉得它使我受益非浅。是的,无论是钓鱼还是做事,都需要有耐心,都不能急躁,只要你把心静下来,认真地去对待某件事情,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格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4《爷爷的芦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自学生字词,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会组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作用,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预习导航
1、知识链接,查找有关芦笛的资料。
2、课前预习。
a、在文中标出下列值得积累的词语,连同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和生字词达到会认,能正确听写。翱翔、宛转悠扬、柔和温润、温馨、柔嫩、摇撼、颠簸、蒙眬、情不自禁
b、自学生字词,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会组词
比一比组词。
闸()睬()婉()碗()粘()间()踩()腕()惋()沾()d、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婉转、温馨、闸屋、葱茏、摇撼、裹挟、情不自禁 e、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小船
悠扬的()
()的笛声
奇特的()()的海水
柔嫩的()
()的海风
柔和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交流。
1、展示内容为课前预习的a、b、c、d的内容。
2、分组展示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为什么在强强眼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
3、用心品读第8到10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强强的恐惧。
4、是什么使强强变得勇敢起来的?
5、你是怎样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这句话的。
三、全班交流展示。
1、交流展示1、2、3、4、5题。
2、师生共同小结。
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
前些天,老师要我们做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送给最想送的人。这可叫我犯难了,什么样的礼物才是别出心裁的礼物呢?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好了。星期日我回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找来妈妈的毛线和钎子,在邻居大姐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天的时间,才织成了一只手套,一只拙劣得不合手的手套。我有些气馁,又有些兴奋,这可是我第一次给奶奶送礼物,只可惜毛里毛糙,太不象样。
晚饭过后,我趁奶奶独自在厨房洗碗的时候,拿出手套,递给了奶奶。当时,我心里很乱,害怕奶奶责怪我,嫌我贪玩,不干“正事”;又怕这样的礼物奶奶看不上眼。没想到的是,奶奶接过手套,一边端详,一边和蔼地说:“我的宝贝孙女儿长大了,知道关心体贴大人了。”她那慈祥的脸上绽放着从未有过的笑容——融汇了幸福和感动的笑容。那一刻,我是多么的快乐。
【小学语文导学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10-18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06-05
小学语文评课导学案08-31
初中语文导学案08-01
语文园地八导学案09-30
语文园地三导学案10-14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06-27
语文高效课堂之导学案07-24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05-25
二年级语文24课导学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