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共10篇)
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 篇1
初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绿色蝈蝈》
课型:新授
执笔:韩金英
审核: 备课时间:2007-5-18
上课时间:2007-5-24 学习目标:
1、把握绿色蝈蝈的特征。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蝈蝈的感情。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关于法布尔,同学们知道多少?
2、扫描课文,看那些字词最容易读错写错。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蝈.蝈 扰.乱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颚. 贪婪..
唾.液 篝.火 螽.斯 钳.子
篡.夺 劫掠..
酷爱 嗉囊..
吮.取
螳螂..
弱肉强食 窸窣..作响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3、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二、展示探究(25分钟)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
绿色蝈蝈的习性: 主要写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赏析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1、语句:
赏析:
2、语句:
赏析:
四、拓展阅读(10分钟)课外阅读文章《蝈蝈》。(《同步训练》122页)
教(学)后记:
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 篇2
一、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我们知道, 在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导学案的使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案是在课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明白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并能够在预习导学的引导下预习课文, 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上,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 合作探究, 达成共识, 以至于解决问题。在课堂巩固、延伸及教学后反思中, 都是学生主动去完成, 这些都是学生的自主的形式学习,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教师则是主要负责对导学案的编写, 在课上协调学生学习, 听取汇报, 然后对学生质疑提问。教师的引导、点拨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 因此导学案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案的使用过程, 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也还课堂时间与空间给学生,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知识, 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提升自己的情感。
比如, 在《落花生》一课的导学案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1) 文中结尾处记录了“我”和父亲一番对话, 作者说要做个有用的人, 怎样才算是有用的人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 有的说是能挣钱的人, 还有说有才华的, 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 等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精彩, 甚至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在问题 (2) :为什么文末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用“印”字, 而不用“记”字?在经过短时间的小组交流后, 开始成果展示时, “老师, 找我们组!”的恳求, 爽朗的笑声, 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 学习激情高涨。当铃声响起时, 学生“唉, 又下课了”的叹息, 这一切, 都在告诉我, 使用导学案的课堂,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现在都提倡团队意识, 集体意识, 当然学习也离不开合作。班级要有学习气氛, 学生要有学习的动力, 在课堂上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共同解决, 共同提高。当然学习型团队的建设我认为必不可少, 也就是班内必须有学习小组的成立。这样的学习小组应该人人都能参与其中, 有学习的热情。而导学案的使用, 就是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 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之间还形成竞争趋势,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习型团队应运而生。
例如, 在《和时间赛跑》一课的导学案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探究题供各小组自由选择:
(1) 时间又不是人, “我”为什么要和它赛跑?
(2)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3) 时间又不是人, “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小组成员组长的带领下, 选好题后, 就进行明确的分工,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组内成员开始就选题各抒己见, 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小组团结一致的精神, 努力使本组的发言做到尽善尽美。此时, 也可以就近与邻组成员进行纵向沟通交流, 这样在小组内, 充分发挥个人作用, 又能和其他组员合作, 形成一种组合力, 以提升教学效率,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用导学案教学, 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不研读教材, 不翻阅资料, 不了解学情, 那么所编写的“导学案”能说是高质量的吗?课堂上教师既要是导演, 又要成为参与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 不要大讲特讲。学校给我们规定, 一节课, 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是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的。
对生来讲, 要求具有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 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合作学习的能力, 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形式,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作。
总之, “导学案”这一教学载体, 为建设语文高效的课堂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口。要通过“导学案”, 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此, 每一堂课之前, 我和同组的战友们携肩作战, 共同出谋划策, 认真编好导学案。为了修正一节教学案, 我曾先后在三个班里上同一节课。一节节导学案, 凝聚了我们集体智慧的力量。劳动是艰苦的, 然而收获却是让人喜悦的。学生的热情与参与, 让我们班所有的任课老师在上课时感受到了惬意、轻松。各科老师上公开课都愿意选择在我们班。看了期中考试成绩之后, 原来的担心不再, 三个学科, 我们班有两科成绩位居学校第一, 各科成绩在全县的位次中几乎都居于前三位;和以往相比, 成绩不但没有下降, 反而有所上升。通过导学案教学, 我深信是课堂的有效促进了质量的提高。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 但“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 将会结出累累的硕果。
摘要:主要是研究小学语文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 导学案实施后, 全面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本文分别从语文导学案体现了教学的“双主体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案,高效
参考文献
[1]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教育学, 2011, (9) .
初中语文课堂之“导学案”设计 篇3
“导学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那么,下面我就结合我校语文组“导学案”的设计谈谈自己对“导学案”设计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导学案”设计前教师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新的导学案引起教师对自我角色进行思考,这是痛苦的事情,因为不少教师热衷、沉溺于过去的角色,习惯于“旧我”,多年一贯制,说改就改了?那些知识与能力我不讲他们能会?自我角色的重新认识不大容易,但是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下也得慢慢变化,自我角色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备课期间,教师是高级“厨师”和“营养师” 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厨师”要考虑同学们饭菜的质量,联想文本以外的“黑色”“黄色”“灰色”因素对绿色教学的干扰、冲击,精心设计重点研讨的题目,限定数量。营养师要考虑食品的营养搭配,讲究营养的质量,考虑课堂中的学习目标表述,考虑能力训练,考虑学法安排,考虑课外延伸,考虑文本深度探究,考虑课堂学习时间管理等等,展现教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计划性、可操作性。
2.在课堂里,教师是“服务员”“同伴”和“导演” 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候,倘使发现思维故障、思维漏洞举手示意,或者有同学在教师巡视时轻声询问,教师就以“服务员”的身份及时为他们服务。教师接受咨询,帮助解难,或者小声跟个别学生讲解,或者到前面给大家点拨。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同学们集体活动的过程,就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一两个小组的学习活动,这个时候你就成为他们的学习“同伴”。如果你想要同学们对曹文轩的摄影散文《前方》中的“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理解到位,就可以这样设问——作者说我们“都是苦旅者”,作品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用来解释?请读给大家听听。教师这个时候引导他们筛选信息,引导他们有表情地朗读,引导他们挖掘人生旅途的苦与乐,引导他们进入角色理解作品的主旨。教师这时就充当了“导演”的角色,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3.在批改导学案的时候,教师是“纠察员”和“档案员” 教师以“纠察员”身份出现的时候,是要发现没按时交导学案的同学有哪几个,发现导学案中的答案修改有没有使用“双色笔”标明自己的思维过程,发现导学案中能力训练点上还存在什么问题(是语言表述的问题,还是思维质量上的问题)。教师以“档案员”身份出现的时候,除了将上述问题记录下来以外,还要搞清楚是哪些同学问题比较大,这个“档案”可以借助“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来记录,便于个案追踪观察研究,便于作为案例跟他们个别交谈,促其深层次地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二、“导学案”的设计应与组内集体备课相结合
“导学案”应是组内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组内教师发挥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最优的共案。
1.组长分配导学案编写任务 为了给主备人留足导学案的编写时间,建议每月、或每半学期,按“教学单元”安排导学案的编写,并集体研究确定本教学单元所需课时数和学案数。这样,一是有充足的编写时间,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更是能够保证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的完整性。
2.主备人编写导学案初稿 主备人根据自己分配的导学案编写任务,充分研读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确定每课时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前案、课堂案、课后案。
课前案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预习,不宜设计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预习问题。预习问题也不是整节课的内容再现。若本课时需要知识铺垫,也可适当设计铺垫问题。
课堂案首先设计第一个教学任务为复习回顾、知识铺垫、预习检测环节,为了适应我校低重心教学的策略。然后将本届把教学目标设计成学习任务,遵循“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选择一个学习任务达成的教学方法,遵循“先自主、再合作、争展示、精点拨、重归纳”的原则。
课后案首先设计复习环节,消化当堂知识,梳理知识网(树)。然后设计上交作业和课后检测环节。
3.集体备课研讨、完善导学案 主备人下发导学案初稿,本组老师老师认真研讨。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前复习案引领学生预习的问题设计、课堂学习任务的划分、任务问题的层次设计、课堂检测的选择、课后案的设计,学习任务选择的教学方法、难点的突破,一一研讨确定。全组老师在导学案初稿上认真记录修改、完善意见。
4.主备人修改、完善导学案 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记录的修改、完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导学案。
5.审核人审核、确定导学案 主备人修改、完善经过集体备课的导学案后,再由审核人校对、补充完善集体备课商定的意见。
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 篇4
预习导学
童年的记忆象广阔的大海,采撷几朵浪花,跳跃着律动的节奏,拍打着轻快的音符,那些随风飘散上午零零碎碎的感动与怀念,拼组成清晰的画面,留存在记忆深处。让我们聆听经典旋律----罗大佑的《童年》,在音乐声中揭示课题《幼时9趣》。
(一)自查沈复相关资料。找寻诗、词、歌、赋中有关童年的经典句子。
(二)自读课文三遍,完成下列练习。
1、借助工具书,自行扫除生字词。
2、你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嗬立云端,怡然称快。
3下列句子你能翻译吗?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立云端,怡然称快
(3)长蹲其身,使与台齐。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见二虫斗草间。
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 篇5
作者: 胡宝山日期:2008-03-20 20:33:44
教学目标:
1.记住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新课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农业的发展:
⑴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表现:①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___________;
③______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______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⑴纺织业:北宋时,南方________ 有了很大的发展。______丝织品“______”。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从海南岛兴起的______,南宋时也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⑵制瓷业: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____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________烧制的_____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⑶造船业: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等地造船业发达。
3.南方商业的发展:
⑴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⑵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____、_____远达______和_____东海岸。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
⑶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______。纸币的产生,有利于____________。⑷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__。
(二)互动提高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三)质疑问难:
(四)自我测试
1.选择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 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的()
A.中原地区B.浙江地区C.云贵地区D.四川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A.杭州 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元朝
2.材料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与何时?
(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4)想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简答: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稿)
发布者:曹爱霞 来源:历史教研组时间:2009-3-18 14:17:1
2预习思考:
1、时期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已成为我国抽瓷业的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
展成著名的瓷都。
2、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在这些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称。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苏湖熟、天下足”这是时期出现的谚语。
合作探究
1、完成下列表格
南方经济发展情况
类别
粮食作物
农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
纺织业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都市
商业的繁荣 对外贸易
货币发展成就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宋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开发是件好事。”也有人说:“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山林,破坏了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请你客观地判断这两种人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看法。
巩固训练
1、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的是在()
A、从两晋南北朝至唐朝中后期 B、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
C、从唐朝初期至五代、宋朝D、隋唐时期
2、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B、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
C、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D、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3、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我国丝织业水平最高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D、江浙和四川
4、关于宋代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纺织业兴起
C、宋代的临安发展成中国瓷都D、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5、宋朝设置的市舶司,其主要作用是()
A、鼓励海外贸易并加以管理B、管理东京及临安的市场C、宋朝民间自发的贸易机构D、在中央设置的贸易管理机构
6、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最早的纸币叫“交子”C、是商业繁荣的结果D最早的纸币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课堂检测
1、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深层含义是()
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D、苏湖地区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经济重心已南移至长江流域
2、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①南方战乱较少②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都正确B、①②正确,③错误 C、①错误,②③正确 D、都错误
3、“号为冠天下”这句话指的是()
A、太湖丝织品 B、蜀地丝织品 C、江南丝织品 D、江浙丝织品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城市居民多达百万
C、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增加了城市的热闹氛 D、出现了商贾云集的国际大城市。
5、下列有关宋朝外贸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和福州B、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收在南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D、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的政策
6、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7、下列有关小王同学对南宋时期泉州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商业繁荣,泉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泉州是当时重要的外贸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C、几艘安装着指南针的海船,满载瓷器和丝织品准备远航
D、有许多阿拉伯商人在泉州经商、居住
8、下列选项中,发生在北宋的是()
语文园地六(导学案) 篇6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2.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学习重点】
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等。(学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通过综合性学习,我们再次领略到了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或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中趣事等,说给大家听听。
二、小组交流。
要求:1.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2.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组内其他同学帮助润色加工。3.评一评本组内谁的收获大、感受深。4.注意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倾听,礼貌提问。5.教师参与组内交流,相机予以指导。
三、全班汇报。(每一小组选一位代表作全班交流)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那里的天是那么蓝,那里的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有请小导游们带我们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生介绍农村房前屋后的田园风光。)2.乡村生活乐趣多:
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生活恬静而充实。你在乡下生活过吗?你了解到的农家生活是怎样的?跟同学分享
一下你的感受。
3.乡土气息小制作:
师: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农家人休闲时的心灵手巧。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乡土气息小制作。
生展示并说怎么收集到的经过和感受。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清澈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诗歌和舞蹈。
《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游山西村》等。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高,在广阔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请你把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或收集到的资料。
四、评选优秀。
评一评全班谁的收获最大,谁的感受最深刻,谁的展示最清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目标】
1.借助本组课文中学习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表达方法,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
2.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学习重点】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课外阅读一些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优秀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学生)【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通过对第六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田园生活,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自然质朴、清新美好的画面。我们对乡村的景物和田园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和乡村,感受一下田园的美景和乡村的生活。
2.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二、明确要求。
1.今天你们就把自己感受最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2.明确要求,读课本116页第2自然段:
(1)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可以写景物、人或事,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2)内容表达要清楚,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3)写后认真读读、改改。
三、确定题目。
1.要能概括全篇内容,简洁而醒目的短句或词。2.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
四、理清写作顺序。
写景──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来写,如《乡下人家》。写人──可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写物──可按事物的不同特点来介绍。
写感受──可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心里想的。
五、写作构思。
(1)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你打算选择哪方面材料写,写的顺序,写作的意图和重点有什么计划,请同学们参谋参谋。
(2)教师点名交流,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计划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积累的优美词句,计划运用哪些词句。并简要说说运用的原因。
六、课堂练笔。
1.为了检验自己是否能将构思的重点清楚地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选取计划将要重点描写或者讲述的一个精彩场面片段写下来。(如一处田园景色、一个劳动场面等)并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或者句子。
2.学生课堂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学习目标】
1.认真评议习作,修改完善习作。2.学生逐渐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学习重点】
交流讨论评议习作、修改习作。【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承接上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谈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并把说的内容写了下来。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改一改。(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本节课内容,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
二、课堂随笔。
1.为了检验自己是否能将构思的重点清楚地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选取一处景物或者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段写下来,并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或者句子。
2.学生课堂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当堂习作,检验学生写作的技巧,训练写作能力,减轻课后负担。)
三、交流习作,互动评价。
1.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字里行间的方式去修改。)
2.个例评价:点名请三位同学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不妥之处应如何修改。)
片段一:乡村的夜晚也是分外迷人的,夜幕低垂,星是极稠密的,布满夜空每一个角落。这里没有工业污染的朦胧和混沌,只有一片清朗和纯净,每颗星似乎都那么耀眼,其间有一些星星我从未见过,它们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圆圈,看上去像项圈上镶嵌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乡村的夜晚》)
生1:听了他的这个片段的描述,我感觉乡村的夜晚很寂静、干净、美丽!
生2:文中“其间有一些星星我从未见过,它们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圆圈”这个拟人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空气的清新、自然、美妙!
师: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会使你的习作更生动、精彩!
3.同一选题的同学组成小组集体交流,小组内评议并修改。4.各小组选出优秀习作全班交流,共同欣赏。5.佳作赏析,完善习作。
四、总结习作,提出建议。
这节课,我们对习作进行了点评、修改,完善了习作。更使我们对田园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观察思考生活。
(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希望。激励学生写出更好的习作。)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学习目标】
1.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通过学习、模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能背诵6句和乡村景物、生活有关的诗句。
3.充分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水平。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学习重点】
学会写拟人句,体会拟人句的特点,通过学习、模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1)生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体会)
(2)师总结:作者分别把荷花、小白菊、小鸡、长生山羊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景和物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我们觉得亲切、生动、有趣,也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这些事物的喜爱之情。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二、日积月累。1.初读诗句,自由朗读:
出示下列诗句,要求读通读顺。(课件出示)(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6)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2.朗读理解,相互交流:
(1)自读感悟,尝试说说句子的意思。
(2)小组交流,说说句子意思,相互质疑问难。(3)班级交流,质疑解难。(师生互动)3.归纳特点,交流发现:
仔细朗读后,说说这些诗句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4.读读背背,内化积累:
课堂背诵,相互检查,比比谁背得快,掌握得多。
三、展示台。
1.过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积累了不少田园诗篇,也搜集了许多有关乡村生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有的同学对乡村生活有了许多感悟和收获,下面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小舞台,把你们的收获展示出来吧!
2.办好图片展。
(1)搜集图片。可以从各类图书、杂志、网上寻找剪辑,或者自己拍摄的照片,只要是有关乡村生活风光的就行。(2)设计版面。按自己的思路设计版面大小,安排图片顺序,如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展出等。(3)合理构思,做好展前准备。展示时要由专人负责讲解,展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3.讲好故事。
(1)注意选择反映乡村儿童生活的故事,如乡村儿童在田野里捉蟋蟀,在草地上放风筝,等等。(2)讲故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讲时语言要流畅,语速要快慢适当,饱含真挚的情感。4.制作蝈蝈笼子。
第一步:编底儿。
准备一些麦秸(或芦秆),选四根编成一个“井”字。在此基础上,沿“井”字的外延麦秸续八根麦秸。注意:基础“井”的横向、纵向两根麦秸需一上一下压住后续的麦秸。最后编成“”形。
第二步:编笼身儿。
在底的基础上,每次续一根麦秸,用底的外延麦秸一上一下压住后续的麦秸,并不断往里收口,成圆形或方形,直至顶部。
第三步:收口。
将长出的麦秸卷压过来,剪断多余的部分。把末端塞进笼口下的“井”中,将所有的麦秸每隔一根都重复上面的做法,直到最后一根。
5.写一首小诗。
(1)首先可以找一些类似的诗歌反复吟诵,熟悉诗歌语言。
(2)要抓住反映乡村生活的意象,发挥想象,可以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语文导学案设计的三要素 篇7
导学案是指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指导, 由教师精心设计的, 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求解、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方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以后, 学生才接触新的知识, 而导学案的运用则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流程, 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前移, 实施先学后教的策略。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有重要意义, 因而大受青睐。一般来说, 一份优秀的导学案需具备以下三要素:
一.学习目标的可行性
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航标”, 只有“航标”明确了, 轮船航行的方向才不至于偏离。一份优秀的导学案, 必然要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和归宿。一般来说, 学习目标应该控制在3-4个, 难度适中, 太多太难则无法完成, 太少太易则缺乏成就感, 应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能够“跳一跳, 摘桃子”。学习目标是隐身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的, 学生很难明了, 所以在上课前, 教师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什么”。
学习目标的制定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并以此作为制定目标的依据;其次, 要熟知教材内容, 不同的教材因学习重点和难点的不同, 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不同的, 比如必修教材对学生能力和知识积累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更微观和具体, 明显高于选修教材的要求;再次, 要了解学情。学生因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的不同, 必然会形成不同的能力层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水平, 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内容的问题化
导学案是让学生“先学后教”, 所以一定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果出现大量文字介绍、文章说明, 就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 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而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是指将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都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上, 学生每做一个题目都需要查阅资料, 并进行深入思考, 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打开思维之门,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 每做完一个题目, 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 这种成就感来自于学生的内在, 对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将学习内容问题化时, 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是问题的梯度化。问题的设置要先易后难, 逐步加深, 呈台阶式螺旋上升, 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其次是问题的分层性, 可以将问题化的学习内容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出来, 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选做不同等级的题目, 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案”重知识的传授, 采用的方法必然是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等,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纯粹被动地接受必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在制定导学案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优势, 灵活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比如文科中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己搜集, 使其感官受到全面刺激;有难度的题目可以讨论法呈现, 提高其合作能力;联系社会实践的题目可以探究法出现,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能力;甚至还可以采用问题发现式, 每张导学案预留一定的空白, 让学生自行发现总结未能解决的问题, 以锻炼其归纳能力等等。
谈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学案 教学
通过导学案教学的实施,使其成为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推进剂。从而加速教学改革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现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实践,让我们感到备课的不易和上课的轻松。导学案教学既是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又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符合课程的基本理念,它照顾到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发挥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地交流着个人的独到观点,为他们的巨大变化而高兴。在导学案的编制、使用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感觉每一个环节,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使其逐渐完善,才能更好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一、目标设计要明确合理适量
导学案设计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纵向学段目标,又要考虑横向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时学习目标是学科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又是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检测的总纲。有了目标的定向功能,学生学习就有了方向,它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主动预习,自觉达标的习惯。即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所以目标设计应明确,具体,用语的表述应准确。比如:记住,了解,感知,理解等,达到什么要求应是明确的;数量要适当,太多完不成,太少则单调。
二、预习导学注意方法指导
预习导学是导学案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前的必要准备,预习的充分能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如何预习,预习哪些内容,应有必要的方法指导。在导学案上应呈现出来。例如:编写的【紫藤萝瀑布】导学案,在预习导学环节中设计了以下环节:一是读课文三遍以上,并学会圈点批注。二是借助工具书,资料,与同伴交流,积累掌握相关知识。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制订的方案切实可行。朗读是基础,读三遍并圈点批注,学生可大致了解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自己的角度,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去了解,品评,赏析。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老师的第二步提示,完成七个问题,从作者生平,背景,字词的音形意,到概括文章内容,脉络,作者情感变化,对生命的感悟等。在预习,交流,讨论中把握。为课堂学习研讨做了必要的准备,课堂应该是轻松,高效的。
三、课堂研讨交流的实施
课堂研讨是导学案实施的中心环节,研讨的问题如何设计?学生如何组织?多媒体还有没有用的必要? 应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
(1)问题设计的方法原则
问题是打开一门学科的钥匙,设计好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可见问题的作用和重要性。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所以,现在学习的方式也是重点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各个问题贯彻整个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在导学案上案设计上应围绕目标,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深入、持久投入到学习中。
(2)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运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和运用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有各种形式,如有八人小组,四人小组。有的在座位安排上也别出心裁,圆桌形式面对面便于交流。小组内分工明确,有中心发言人,记录人,从而保证了高效运作,让他们在交流,沟通,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小组合作中切不可追求热闹而不注重合作的目的,时机及过程。应认真设计让学生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进入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不能让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要照顾到全体成员。总之,不能偏重于形式,而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
(3)多媒体应适当应用
在导学案实施以前的课堂,较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多媒体以其大容量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吸引着学生,也创造了较多的亮点,每有公开课,必用之。但导学案实施以来,发现很少或没有人用。笔者认为适时适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与导学案教学并不矛盾。
以上是对导学案教学的几点肤浅的思考,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实践,再实践,逐渐领会,明晰,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设计好每一节导学案,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并快乐着,我们将无比欣慰。
【参考文献】
[1]吴春燕.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初探[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 (12):16-17.
[2]林肃秋. 初中语文导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定[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3,29(7):101-102.
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双璧”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低位
2、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
3、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归纳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及古今异义词
2、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3、体会本文起兴、多用铺陈和善用比喻的民歌特点
【学习难点】
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的把握需要体会焦、刘二人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表现,注意揣摩焦刘二人的心理。
【学法指导】
分组讨论
【知识链接】
汉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共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学习过程】
夯实基础
1、字音
俜(pīng)襦(rú)拊(fú)鹄(hú)幡(fān)踯躅(zhí zhú)槌(chuí)萦绕(yíng)主簿(bù)窈窕(yǎo tiǎo)婀娜(ē núo)
2、字形
(罄磐)石儿今日(冥冥暝暝)主(簿薄)
3、实词
(1)谢(2)适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①始适还家门(出嫁)②阿母谢媒人(谢绝)②处分适兄意(依照)
③适得府君书(刚才)
③多谢后世人(告诉)④ 适彼乐土(到、去)
(3)为(4)故
①为仲卿母所迁(被)①大人故嫌迟(仍旧)
②为诗云尔(作、写)②故遣来贵门(特意)
③非为织作迟(是)③知是故人来(旧、老)
④君家妇难为(做)④故作不良计(故意)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
⑥始尔未为久(算是、算作)⑦慎勿为妇死(为了)
(5)举(6)令
①举言谓新妇(张开①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举手拍马鞍(拾起)②岂合令郎君(敬辞,你的③莫令事不举(成功)③莫令事不举(使、让
④举手长劳劳(举起)
(7)见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
②君既若见录(我)
③渐见愁剪破(被)
④府吏见丁宁(我)
4、虚词
(1)相(2)尔
①及时相遣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①始尔未为久(语气助词
②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②诺诺复尔尔(如此如此
③还必相迎取(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③君尔妾亦然(代词,这样
④久久莫相忘(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④ 作计乃尔立(代词,这样
⑤好自相扶将(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⑤尔来四万八千岁(代词,那
⑥誓天不相负(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⑥尔与尔三矢(代词,你
⑦登即相许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
⑧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⑨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
⑩无物以相之(动词,辅佐)
5、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
昼夜勤作息(昼夜,名词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
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
理实如兄言(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仕宦于台阁(仕宦,名词作动词,做官)
窈窕艳城郭(艳,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
戒之慎勿忘(戒,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6、通假字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7、古今异义
妾不堪驱使(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共事二三年(共事,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何乃太区区(区区,古义:愚拙、凡庸;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汝岂得自由(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和限制)
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和同情)
本自无教训(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知识)
感君区区怀(区区,古义:真挚情谊;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义: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的书信)
承籍有宦官(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
处分适兄意(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便利此月内(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生人作死别(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的人)
奄奄黄昏后(奄奄,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义:连接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多谢后世人(多谢,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
8、文言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
句式特点:(被动句)
翻译: 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
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句式特点:(判断句)
翻译: 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3、何言复来还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句)
翻译: 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
4、仕宦于台阁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
翻译: 在大官府中任官
5、徘徊庭树下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
翻译:在庭院的树下徘徊
6、渐见愁剪迫
句式特点:(被动句)
翻译:渐渐被忧愁煎熬压迫文本探究
1、通读全文,探讨本诗的线索,划分情节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序幕孔雀东南飞开端诉说隐衷发展遭遣盟誓
再发展被迫允婚结局、高潮践约同归尾声鸳鸯和鸣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
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清洁推向高潮。
2、分组探讨刘兰芝、焦仲卿、刘兄、焦母的形象特点。刘兰芝:年轻貌美、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识礼仪、有教养焦仲卿:忠于爱情、善良孝顺、软弱无能刘兄:见利忘义、尖酸刻薄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
3、探讨本诗的艺术手法
(1)本诗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第二段从12说道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琐碎?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 简练而又层次,意在强调刘兰芝从
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4、导致刘兰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封建家长制下的逼迫。这是传统的观点。刘兰芝的悲剧首先是一个时代的社会
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观点二:焦母的“恋子情节”。从文中可推知,焦仲卿父亲去世较早,焦母一手把儿子拉扯成人。长年的生活磨难,使得他练就了铁一样的手腕;多年的相依为命,使她对儿子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所以,她不甘心自己儿子渐渐离他远去,不恩能够忍受儿子对她只言片语的反抗。在这种情形下,美丽贤惠的兰芝是她眼中祸害的根源。观点三:仲卿的懦弱。仲卿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面对衷爱的妻子和敬爱的母亲,太难取舍。他尊敬他母亲,除了遣归兰芝以外的事,他都能迁就他母亲。然而,无论怎样坚持,兰芝终被遣归,他是在无能为力,又不能喝母亲断绝关系。他是善良的,也是无奈的,从而在行动上也表现为某种懦弱。观点四:兰芝是美丽、贤良的。她的最大的“不孝”是没有给焦家留有后代。对焦母而
言,有什么比为焦家留有一个后代更为迫切的呢?
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定稿) 篇10
课题:《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第一课时 总第62课时 编制人:夏磊 日期:2017年1月10日
1、“审题立意”,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给出的材料,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将疑问写在我的疑问处。
2、认真完成探究题目,读懂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审题立意的角度。
4、限时完成检测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目标】
1、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
3、积累素材,锤炼语言。
【重、难点】掌握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并灵活运用。预习案
一、新材料作文的含义:
新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画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的种类:
新材料作文大致上可分为事例类材料作文、事理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和组合类材料作文四大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材料包括新闻、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2、事理类材料作文:是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断、哲理诗等等。
3、寓言类材料作文:寓言多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表达一定的讽喻意义,说明某种道理。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植物。
4、组合类材料作文:就是指由两则或两则以上事例或事理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该类作文题的审题切入,重在“抓关系,辨异同”,即通过对照比较,搞清她们的内在关系,或者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聚焦点)和不同点,从而准确确定作文的立意。 探究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同为教师的黄海涛、黄芙蓉夫妇,今年7月1日从南京出发,自费近200万元,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自驾越野车开始环游世界。他们计划先用150天的时间,游玩国内31个城市,然后再用150天的时间,走访30个国家,完成环欧亚大陆、北极的探险之旅,行程近12万公里。与他们一路同行的还有他们的女儿黄歆轶和外甥女彭馨瑶。为了这次特殊的旅行,黄海涛夫妻休假,黄歆轶和彭馨瑶休学。对于这次耗尽所有积蓄的旅行,黄海涛表达了他的看法:“我们爱好旅行,到世界各处看风景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喜欢一直在路上!”他的话感动并激励了很多人;同时也有不少人说他的行为“另类”,“疯狂”,不可复制。审题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瑞典地处北欧斯堪的维亚半岛,那里冬夜漫长,夏日悠长,入秋后每天只有六小时的光照,当地居民觉得窗子透亮时间不够,在窗上又加挂一盏灯。点亮一盏灯,温暖自己,也给他人导航,让身陷绝望的旅客看到希望,感到温暖。
瑞典的窗灯为自己驱除黑暗,赶走忧郁,更为他人送去温暖和祝福,现实生活中我们心中是否也该有一盏灯呢? 审题立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在美国西点军校,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4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西点军校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别称,因其坐落在美国哈得逊河畔的西点镇而得名,两百多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3个总统,5个五星上将,3700个将军及无数的精英人才,让世人惊讶的是,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均出身于西点。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精英来自西点?其实,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没有任何借口。” 审题立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几个年轻的营养师曾经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审题立意:
检测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审题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审题立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 审题立意: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审题立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题立意:2012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审题立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进行正确的审 题立意:
有一位年轻农民,第一次种植水稻,为了让他们长得茂盛,获得粮食大丰收,他就拼命地施肥。开始,水稻长势确实很好,但夏日的一次暴风雨后,这片长势良好的水稻全部倒伏,最后,非但没有能够增加产量,还差点颗粒无收。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导学案08-01
小学语文导学案07-11
语文园地八导学案09-30
语文园地三导学案10-14
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10-18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06-27
语文高效课堂之导学案07-24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05-25
小学一年级语文导学案06-05
二年级语文24课导学案06-25